移民铁军是什么意思

  核心提示: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摘 要]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关键词]南方红军游击队;新四军;由来;铁军精神

  [作者简介]刘勉钰(1936—),男,江西南康人,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苏区史及江西地方革命史研究。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新四军的骨干来自南方红军游击队,铁军精神也是南方红军游击队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一、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伟大的红军长征一样,都是艰苦异常、惊心动魄的。陈毅多次感慨地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艰苦的战争。”[1]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由项英任书记、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任中央分局委员、办事处主任,领导留下来的红军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坚持在南方开展游击战争的有八省十五个地区,即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浙江、湖南、河南、广东;赣粤边、闽赣边、湘赣边、湘鄂赣边、皖浙赣边、闽西、闽北、闽东、闽粤边、闽中、鄂豫皖边、浙南、湘南、鄂豫边、琼崖。而赣粤边是中央分局所在地,也就是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他们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粉碎了装备精良、超过我数十倍的敌人的军事“清剿”,战胜了敌人严密的经济封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配合和支援了红军长征,保存了一大批革命骨干,取得了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其艰苦性来说,不亚于红军长征。红军长征以后,蒋介石于1935年春派余汉谋的第一军和江西保安团、赣南各县“铲共团”等反革命武装五六万人,构筑了三道封锁线对赣粤边游击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清剿”,声称“要在三个月内消灭游击队”。第一道封锁线是沿江和所有渡口派重兵把守;第二道封锁线是沿公路驻兵设关卡,构筑碉堡;第三道封锁线是在游击区周围和墟镇布防设点,驻兵把守。国民党反动派在苏区实行“山砍光,屋烧光,人杀光”的政策。在政治上,整顿保甲制度,实行“十家连坐”,张贴反动标语,悬赏通缉项英、陈毅、曾山等领导人,还利用叛徒进行破坏。在经济上,严密封锁游击区,强迫移民并村,控制墟场,限制群众购买生活品的数量,妄图切断群众与游击队的联系,把游击队困死饿死。

  在这种情况下,项英、陈毅于1935年4月在大余的长岭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正确方针和一系列正确政策。

  首先,以分散的游击战争,粉碎敌人的军事“清剿”。

  面对重兵“清剿”,项英、陈毅采取了小规模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以游击队为骨干,与不脱产的游击小组、革命群众相结合。游击队的武装活动,以突然袭击和伏击为主,或者袭击敌人的后方,掌握斗争的主动权。陈毅指挥的乌径战斗就打得很漂亮。乌径是广东南雄的一个大墟镇,国民党区公署所在地。“当时是敌人进行‘清剿’最紧张的时候,在地下党的呼应下,隐蔽急行军100多里,在拂晓前赶到乌径,全歼了敌自卫团和区公所,击毙了自卫团长丘桂兴,又用几支队、几大队等各种番号,在四乡张贴传单、写标语。再加上群众有意识地推波助澜,闹得敌人草木皆兵,国民党不知道到了多少游击队,只好在里山收兵。”[2]湘赣边游击区的红色独立团获悉安福县县长来到洲湖巡视“督剿”,团长、政委即率100多名精干的游击队员,冒雨连夜赶赴洲湖,闪电式地攻进了洲湖区公所,歼敌一个保安中队,活捉了伪县长。安福县政府上报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千余共匪进攻安福,县长殉难”,震惊了国民党当局。游击队这种“迷惑敌人、分散敌人、疲劳敌人、打击敌人”的战术,达到了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粉碎敌人军事“清剿”的目的,也是项英、陈毅对井冈山时期朱毛游击战术的发展。

  其次,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打破敌人的封锁。

  敌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的游击队的衣、食、住、行困难重重,游击队几乎过着野人般的生活,丧失了正常的生活条件。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陈毅和项英带领游击队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采取自力更生、靠山吃山的办法,度过了艰难的岁月。

  在吃的方面,游击队经常没有饭吃。但游击区的群众非常好,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带些粮食、油盐、日用品进山来,支援游击队。在“清剿”最紧张时,游击队只有到山上去找吃的,如春天挖竹笋,夏天摘杨梅,秋天吃野菜,冬天找山果,实在找不到时就啃树皮吃草根。陈毅《赣南游击词》中的“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3]便是对这一情况的客观描述。

  住宿就更为困难。项英说:“有两年时间,我在夜间从未脱过衣服,我的士兵也是这样。我们在得到警告几分钟以后就得准备采取行动。我们不能在村镇里睡觉,而是在山上树林里过夜。”[4]因草棚易暴露目标,只能露天宿营。下雨天就在伞下背靠背睡,晴天就在坟上的石板上睡。在浙南游击区,因有伤员,甚至发生过向死人“借房子”的事,即把坟墓掏开,把尸骨移往别处,在棺材里垫上干草,将伤员安置进去,暂时隐蔽。

  因为敌人会跟踪脚迹,游击队走路也不得不小心谨慎。不能走大路,只能在没有路的地方走,不能大声讲话,不能咳嗽,不能留下脚印,有时干脆在河沟里走,以免留下痕迹。为了甩脱敌人的前堵后追,游击队不得不整日整夜穿越密林,走山间小径,与敌人绕圈子。

  红军游击队不但要与残暴的敌人作斗争,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有时还要与野兽作斗争。赣粤边游击队仅有的一名医生就是被老虎吃掉的。

  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游击队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人民群众的忠心拥护。不仅游击队的行动要靠群众来掩护,而且游击队的行动所需的准确情报,也是由群众传送的;游击队转移,是由群众协助进行的;游击队的伤员,也是由群众来安置和藏匿的……陈毅同志的腿伤,是大余县彭坑妇女周篮嫂用草药治好的。项英、陈毅几次脱险,都是因为得到了群众的帮助。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发自肺腑地写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3]

  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从领导人到游击队员,都很自信,也很乐观。黄道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十年中,我经过人所未经过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尝过人所未能尝过的咸酸苦辣,但这对于我却是滋滋有味的生活。”[5]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1937年12月13日就作出了正式决议:“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的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决议高度赞扬了南方红军游击队:“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他们的模范。”[6]

  毛泽东在谈到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指出:南方游击区 “是我们和国民党十年血战的一部分,是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在南方的战略支点”。[7]

  朱德总司令说:“在国民党的‘清剿’非常残酷、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艰苦奋斗了三个年头,保持了党的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这是难能可贵的,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是光荣的一页。”[8]

  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新四军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简称,是由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2月开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国民党蒋介石、顾祝同等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举行了多次谈判,直至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才正式公布了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中共中央任命朱德为总指挥。但南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问题,蒋介石坚持 “北和南剿”的方针,调集大军继续对南方各游击区实行“清剿”,妄图消灭南方的红军游击队。为此,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同国民党方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经过艰苦曲折的谈判,终于达成将江西、福建、广东、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协议。

  为尽快在南方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1937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南方游击区域工作的指示》,提出在保存革命武装,保证党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下,红军游击队可以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谈判。项英陈毅直接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代表进行了谈判,南方其他游击区也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了谈判,最终实现了红军游击队的改编。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四军是在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国共两党共同抗日救国的基础上平衡的产物。中共是从抗日救国大局出发,提出要南方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以便走上抗日救国最前线,实现直接对日作战,而蒋介石则是为了其统治的安宁和借对日作战来消灭异己。所以在军长人选问题上,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国民党原意要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中共不同意;中共提议由叶剑英或彭德怀任军长,国民党又反对。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之职,最早是周恩来以个人身份在上海向叶挺提议的,并由叶挺向国民党方面提出。叶挺“明知道有很多困难,而为了促进团结,想对于国内团结与抗战,尽自己的力量”,毅然应允。叶挺找到保定军官学校的老同学、当时正在上海指挥淞沪抗战的前敌总指挥陈诚,提出将其编成一个军,番号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以示继承北伐战争时期老四军的光荣传统。经陈诚向蒋介石汇报以后,蒋介石迅予核准。1937年9月28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未与中共中央协商,即单方面“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10月6日,蒋介石电告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鄂豫皖边区高敬亭部、湘鄂赣边区傅秋涛部、湘粤赣边区项英部、浙闽边区刘英部和闽西张鼎丞部的红军游击队,均编入新四军,由叶挺调用。12日,熊式辉转发了蒋介石的电文,表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番号正式公布。蒋介石之所以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是认为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十年之久,可以利用叶挺来控制这支部队。中共方面则考虑,共产党的军队是由党绝对领导的,“不许国民党插进一个人”。叶挺虽已脱党,但是北伐名将,最重要的是要摸清他的政治态度。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要在南京的中共代表博古、叶剑英征求叶挺意见,是否愿意恢复党籍,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9]经过中共中央领导人与叶挺谈话之后,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11月7日,项英应召到达延安,向党中央详细地汇报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叶挺与项英(已内定为新四军副军长)在延安见了面。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项英大会,毛泽东致欢迎词说:“我们为什么欢迎叶挺军长呢?因为他是大革命时代的北伐名将,因为他愿意担任我们的新四军军长,因为他赞成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所以我们欢迎他。”叶挺在讲话中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10]11月8日,毛泽东提出新四军军部第一部设南昌。12日,叶挺抵汉口,根据毛泽东“军暂住武汉”的指示,着手筹建新四军工作。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对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14日,政治局决定撤销中共中央分局,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均以项英为书记,陈毅为军分会副书记,曾山为东南分局副书记。12月25日,叶挺和项英在武汉召开新四军军部干部会议,意味着新四军正式成立。

  1938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公开公布项英任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周子昆任副参谋长。随后,毛泽东又任命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1月6日,项英、曾山率新四军军部人员到达南昌,驻南昌三眼井高升巷1号“张勋公馆”。9日,军部正式对外挂牌办公。

  新四军军部成立以后,由各红军游击队改名的“抗日义勇军”等抗日武装,陆续下山,改编成新四军四个支队,分别由陈毅、张鼎丞、张云逸、高敬亭担任司令员,全军10300人,6200支枪。

  1938年2月20日,叶挺军长下达了一、二、三支队向皖南歙县岩寺集中的命令,四支队则向皖中舒城、无为地区集中。至此,由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不含琼崖)的红军游击队改编和组建新四军胜利完成,并开至抗日最前线。

  三、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

  新四军的历史渊源是武昌城下的老四军和罗霄山上的红四军。他们发扬了优良革命传统,铸造了铁军精神。正是这种铁军精神,使得新四军无往而不胜。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成长壮大,主力部队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武装97000余名,民兵近百万人。建立了苏皖浙豫鄂五省八个战略区,解放人口3400万。全军对日伪作战24600次,毙、伤日伪军293700名,俘日伪军144200名,另有54000名日伪军投诚、反正。被迫与顽军作战3200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000名。抗击了16万日军和23万伪军,真正是“华中人民的长城”。1947年1月,新四军番号撤销,改称华东野战军。

  什么是铁军精神?我们认为:

  (一)听党指挥,坚定信念

  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绝对听党指挥,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红军游击队在国共合作抗日后,服从党中央决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亲编第四军。部队番号变了,但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高举团结抗日大旗,坚决执行党中央的全面抗战路线,贯彻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极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皖南事变后,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官兵们,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针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叶挺在狱中写道:“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秘密党支部组织了越狱暴动,有200多人逃出了虎口。

  (二)坚忍不拔,英勇果敢

  新四军的作战区域主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地。南京、上海、徐州、武汉、杭州等地,是日伪军统治的中心,也是国民党的心腹地带。日军实行“三光”政策,顽军不断制造反共磨擦。新四军处在日伪顽的夹击之中,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新四军因敌因地制宜,以己之长,克敌之短,英勇果敢,越战越强。1939年初,粟裕率部实行远距离奔袭,行军四昼夜,逼近芜湖日军飞机场,经20分钟的突然袭击,歼敌300多人,俘57人,缴获70多支枪。

  新四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敌人顽强斗争,奋力杀敌,涌现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刘老庄82烈士便是最典型的事例。1943年3月18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为掩护部队主力转移,在淮阴刘老庄与十多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激战12小时,击溃敌人五次冲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肉搏拼杀,毙伤敌170余人,全连82人全部英勇牺牲。朱德称赞他们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誉之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在八年抗战中,新四军伤亡将士8万余人,其中团以上干部就有350多位(含项英、袁国平、周子昆、彭雪枫等)。

  (三)顾全大局,相忍为国

  新四军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顾全大局。周恩来对新四军发展方向,提出了三个原则:“(1)哪个地方空虚,我们就向哪里发展;(2)哪个地方危险,我们就到那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区域;(3)哪个地方只有敌人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我们就向那里发展。这样可以减少磨擦,利于抗战。”[11]但国民党蒋介石却限定新四军在东西百余里、南北五六十里的地带活动,实际上就是“画地为牢”。1941年初,蒋介石又发动“皖南事变”。但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坚持团结抗日救国大方向。在日军“扫荡”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总部时,新四军主动掩护他到根据地来休整。他后来率部侵犯淮北根据地,被我军俘虏。他表示停止反共、一致抗日,陈毅又释放了他。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陈毅不顾个人安危,三赴泰州,劝说国民党苏鲁皖游击军正副总指挥李明扬、李长江,以民族大义为重,使他们在韩德勤进攻新四军时,保持中立。

  (四)内外团结,众志成城

  新四军内部的官兵之间,上下平等,平时团结友爱,战时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项英一向生活俭朴,不吃“小灶”吃“大灶”,与大家同甘共苦。他领的津贴费只区区数元,与普通指战员几乎相当。为招待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他拿出自己的津贴费3元,叫伙房买几个菜,在军中传为佳话。新四军官兵为不打扰百姓,常常露宿街头或野外。在华中各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常常帮助百姓搞生产,干农活,做家务。叶挺军长曾亲自为军部驻地附近百姓设计,并由官兵们帮助百姓造了一座连接叶子河两岸的木石桥。新四军在华中获得人民群众的爱戴,人们歌唱“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

  (五)步调一致,纪律严明

  新四军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全军上下始终如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决定撤出长江以南的苏浙军区和第七师,仅七天时间,45000人全部撤出。新四军第五师和中原军区,以5万兵力牵制了国民党的30万兵力达半年之久,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华东和东北战场。全面内战爆发后,各路部队又密切配合,一举突出重围,粉碎了蒋介石要在“三至六个月内”消灭共产党的梦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弘扬铁军精神,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高举爱国大旗,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其次,要继承铁军勇往直前、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把远大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再次,要牢记心系百姓,服务人民的宗旨,关注民生,多做实事;最后,要保持艰苦奋斗这个铁军精神的本色,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铁军精神便是井冈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1]陈毅。忆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A].回忆中央苏区[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2]杨尚奎。艰难的岁月[A].艰难的岁月[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3]陈毅。陈毅诗词赏析[M].香港:语丝出版社,2001。

  [4]尼姆·韦尔斯。续西行漫记(内部资料).

  [5]黄道。致友人信[A].黄道诗文集[C].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6]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南方游击区工作的决议(1937年12月13日)[A].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毛泽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A].毛泽东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朱德。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1948年5月14日)[A].南方三年游击队战争(综合篇)[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9]毛泽东关于叶挺已到延安致周恩来电(1937年11月3日)[A].新四军文献:第1辑[C].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10]转引自卢权编.叶挺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

为建设秀美新玉屏,在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玉屏侗族自治县在持续发展的漫漫征途上加速实施“多规融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移民等规划及工程。在服务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玉屏也在自身电网发展的新长征路上,用责任和使命奏响了一个个和谐的音符,为广大群众的幸福生活、为侗乡的快速发展谱写了一曲曲电力新乐章。

7月18日清晨6点左右,玉屏供电局局长沈运斌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吵醒,他拿起一看:县防汛办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一个紧急的声音响起:“沈局长,我是县防汛办。现在紧急通知,因连日暴雨,舞阳河上游黄平县两岔河水库有溃坝可能,将有3000万立方米左右的洪水向玉屏倾泻,请你们供电局马上做好应对措施。”电话随之挂断。

舞阳河穿城而过,如果3000万立方米的洪水倾泻而下,县城将……瞬间,沈运斌的睡意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立即拨打了其他局领导的电话,要求分头通知调度、设备部、安监部、水电管理所、新闻等部门负责人立即召开紧急会议。

6点30分左右,全部人员到齐,沈运斌通报了重大险情。面对几天的暴雨,各发电站抗洪压力剧增的情况,该局迅速启动重大自然灾害一级预案,对抗洪物资、应急队伍、后勤保障等环节进行安排部署;做出了将离县城最近的贺家滩电站9扇闸门全部提升泄洪,确保洪峰到来时县城不被水淹,其他发电站迅速准备防洪沙袋、关闭发电机层大门防止进水等决定。同时,要求各人员组成应急抢险队伍,紧急赶赴发电站待命。如果水位上升,首先组织人员用沙袋筑起防洪墙,防止洪水倒灌进发电站。如果水势上涨过快,无法避免,要做好人员撤离的最坏打算。

随后,几位局领导按照分工,取消所有员工休假,组织120余人,出动车辆20余台次,分别带队到新店、贺家滩、马面坡、罗家寨四个发电站现场指挥抗洪工作。

为确保县城安全,该局首先落实贺家滩电站9扇闸门提升泄洪工作,腾出库容迎接洪峰的到来。同时组织各发电站员工和应急队伍填充沙袋,在发电机组入口处筑起防洪墙,并用棉絮堵塞已关闭的发电机层大门缝隙,阻止洪水流入;将防汛物资和抽水设备放置到现场,并密切关注水情,随时准备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中。同时,该局保持和上游发电站的密切联系,并派人赶到上游电站查看水势,及时了解水情,以便做好应对措施。

截至当日21点左右,该局各发电站水势趋于平稳,未发生险情。

7月19日11时45分传来消息,两岔河水库险情解除。

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该局员工应对有序,指挥得当,执行坚决,为应对有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做好了一切准备,为确保电网稳定供电和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到了电网员工的责任。

服务集中建房群众喜乔迁

为了更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玉屏县积极按照省、市关于深入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要求,在新店乡老寨村、朱家场镇街上村、火车站康华花园等10个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处实施集中建房。

新房的建设需要电力的支持,群众乔迁后更需要可靠的供电。为确保集中建房工程的顺利实施,玉屏供电局计划建设部、市场营销部等多个部门积极与县、各乡镇政府接洽,详细了解集中建房规划及未来用电规模情况。同时,各供电所开通业扩绿色通道,快速为集中建房的施工用电办理用电手续。

经走访和了解,玉屏供电局得知了生态移民搬迁的计划,了解了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决定计划投入200余万元,首先实施涉及住户1100余户的火车站康华花园集中建房移民工程、朱家场移民工程、新店老寨移民工程。随后,该局设备部、市场部等部门多次进行现场勘查,科学设计配套供电工程建设方案,计划安装变压器10台,变电容量3150千伏安。并积极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力争将生态移民供电工程打造成优质样板工程。

在工程计划下达后,该局积极组织施工人员加紧实施。通过3个多月的努力工作,该局顺利完成三个移民工程10台变压器安装、10公里10千伏及低压线路的新建工作。并将根据移民工程进度,适时安排人员进行户表的安装和群众用电的接入工作,切实保障生态移民顺利搬迁。

据悉,移民工程户表将全部采用智能电表和漏电保护,使得移民村的用电安全、可靠。届时,该局将以充足的电力供应、优质的服务为移民定居、致富提供基础保障,让移民坚定信心,阔步迈向小康。

另外,玉屏县将争取在2016年实现全县5个乡镇农村集中建房点全覆盖这一目标,进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步伐。玉屏供电局也将畅通联系渠道,动态跟踪该项工程进展,全面为你工程提供优质服务,为美丽乡村描绘出安居乐业的幸福蓝图。

三十周年县庆显铁军风范

11月7日是玉屏侗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的喜庆日子。在玉屏供电局的保驾护航下,茅坪新区“中华一家亲”文艺演出、农村趣味技能运动会、群众露天歌舞广场等系列活动如期举行,县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为确保县庆庆典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该局提前3个月对处于建设阶段的茅坪新区进行用电规划,最终确定茅坪新区由110千伏紫气山变、110千伏新店变、10千伏城关开闭所共计5回线路提供10千伏电源的三期供电方案。并投入资金100万余元,组织人员于8月下旬实施线路新建及改造。截至10月底,该局顺利完成了茅坪新区一期供电方案中两条10千伏线路的新建,以及10千伏新岐线、城卓线等线路增设真空断路器、转移重要线路负荷的改造工作。同时,全体员工按照《玉屏侗族自治县30周年县庆期间玉屏供电局保供电总体工作方案》进入了保供电临阵状态。

在临近县庆的前几天,玉屏供电局各项保供电前期工作陆续完成。但该局主动请缨为政府分忧,组织输电、变电、客户服务中心等部门30余名工作人员,全力配合政府检查故障路灯线路,帮助组装并安装路灯控制箱,无条件满足县庆活动用电需求。

11月7日,天公不作美,滂沱大雨下了一整夜。但该局保电人员于冒雨开展保电工作。

9点整,县庆活动在一阵阵的大雨中正式拉开帷幕。在“中华一家亲”文艺演出的舞台上,歌曲、舞蹈、小品等精彩节目陆续登场,时而激昂奔放、时而婉约柔情的节目将现场气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现场的观众享受到了一场视觉与感官的饕餮盛宴。

在现场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玉屏供电局的保电人员则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一丝不苟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演出期间,大雨一直没有停,给保电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但工作人员不停穿行在纷飞的雨中,在会场的各个角落检查空气开关、插座的运行情况,并用塑料纸盖住那些用电插座和开关,防止雨水浸入引起故障。

在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和一片片热烈的掌声中,11点30分左右,文艺演出顺利结束。该局以稳定的主网供电和应急发电车两套措施确保了活动的圆满成功。向全县人员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前来参与庆典活动的各方嘉宾留下了一次难忘的玉屏印象。

建设“小康电”铭刻里程碑

随着“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 六项行动计划,小康电也被提上了县委、政府和玉屏供电局的工作议程,并成为了玉屏县和玉屏供电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小康电实施前,新店乡老寨村对江湾、老寨两个用电台区变压器容量分别是50千伏安变压器和100千伏安,10千伏线路为50平方毫米线径。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逐渐增多,用电负荷逐年增长,两台变压器存在不同程度的过负荷现象,产生了用电“瓶颈”。

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玉屏供电局迅速行动,投资200万元,于4月初组织施工人员对老寨村约2公里10千伏线路和部分400伏及以下线路进行全面改造,利用利旧项目把原有的两台变压器分别升级改造至100千伏安和160千伏安,全部按照“小康电”示范台区建设。并新增一台315千伏安变压器,预留出用电空间,为即将运营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和农家乐山庄做好准备。同时,对老寨村两个台变220余户用户超期服役的电表箱、闸刀等附属设施进行更换。全面消除了电表箱锈蚀、损坏的情况,既解决了群众的用电安全隐患,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12月初,玉屏供电局再次实施老寨村低压线路改造工程。按照南方电网公司小康电建设标准,将现有的100千伏安和160千伏安两台变压器全部增容改造至315千伏安;改造380伏和220伏低压线路4.28公里,全部为绝缘线,新架设电杆77根;主干线路线径为150平方毫米,次干线路线径为120平方毫米,分支线路线径为70平方毫米。

改造后,规范整齐的10千伏电力线路在阳光的照射下不时发出闪亮的光芒,变压器的相序牌、围栏等一应俱全,在规范了自身管理的同时,也成为了老寨村的另一道靓丽风景。

对改造前后的明显变化,老寨村村长陆洪程有切身的体会:“以前电压很低,大家的家电都不能正常使用,时不时的线路还烧断,大年三十夜供电所的员工都在我们村抢修。改造后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我们村几乎没有什么抢修了,村民们也纷纷新添置了电磁炉、电冰箱、电饭锅等家用电器。”

一年来,在玉屏县委、政府实施的各项重点市政建设、工业项目及民生服务等工作中,玉屏电力人总是很好的贯彻和执行了县委、政府的要求,并作为急先锋冲在前、担重任。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穿橘黄色、蓝色衣服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白加黑、5加2的日子里。在侗乡璀璨灯火的背后,他们洒下了一颗颗汗滴,为客户默默的送去了温暖和光明。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进库区移民村,深入移民家中,不厌其烦地宣传解读政策;

在移民群众农忙或者干活的时候,他们撸起袖子、挽起裤脚一起帮忙干活;在移民群众碰到困难的时候,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一年二十四节气,他们没有几个节气是在家里度过的,而库区移民群众总会热情地邀请他们一起过。

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奋战在我们黄南水库工作一线的“黄南水库铁军”。

民情“活地图”,巧借民情地图,手绘“移民房屋征迁示意图”

徐新华,县委老干部局副局长,于2016年10月抽调到黄南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当时安排在库区移民村玉岩镇余叶村担任土地征收工作组组长。认识徐新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制表”高手,经过他手制作的excle表格类目多、细、详实,总能让你感觉到“能想到的东西里面都有”。在前期土地征收过程中,作为组长,他都会亲自带队上山测量,和大家共同努力下在规定时间内提前完成了土地测量和数据核对工作。

今年,他继续抽调到黄南水库工作,担任余叶村搬迁工作大组副组长,为了更好服务移民群众和让新抽调干部能够尽快熟悉村情民情,徐新华结合余叶村“民情地图”手绘出一张“移民房屋征迁示意图”,图上标注了农户基本情况,对应表格有前期挨家挨户走访农户收集的基础信息。今年8月,新抽调到余叶村的征迁干部梅先亮说:“有了这张地图,我就能够马上可以走访移民群众,并且能够更快了解该户家庭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以便可以更好地去服务该户移民。”

抽调黄南水库后二胎诞生却一天都没有耽搁移民工作

林巍,叶村乡党委副书记;叶利军,象溪镇党委委员(宣统);两人都是今年8月份抽调到黄南水库工作的,二胎分别于今年10月14日和8月29日诞生。二胎孩子出生后,他们只是把心中的喜悦放在心里,把移民工作放在首要位置,没有提出休假,而是坚持和其他一线搬迁工作组干部同吃同住在村里做好移民搬迁等工作。家里人对此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因为他们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了榜样的形象。

抽调干部当中年龄最大的一个

徐华民,樟溪乡人民政府干部,1960年6月出生,是黄南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抽调干部中年龄最大的一个。老徐是2016年10月份抽调到黄南水库指挥部的,当时安排在库区移民村玉岩镇召楼村担任土地征收工作组组长。大家都说,“老徐,你都快退休的年纪了,还抽调去那么辛苦的地方,你图什么呀!”老徐总是笑笑说,“不图什么!黄南水库工程是我县有史以来自主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是造福松阳人民、库区百姓的实事项目、民生项目,非常高兴在我快接近退休的时候有幸能够参与其中,以后老了回忆起来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今年,老徐继续抽调在黄南水库工作一线,担任召楼村移民搬迁工作大组副组长,时间紧、任务重,但是老徐总是以其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感染着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并且以真心真情去和老百姓交心、交流,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肯定。

还有很多人,他们身在一线做移民工作,用真心诚意去走访,用“如果我是移民”的换位思考去理解库区移民群众,他们当中有的是第一次接触农村、第一次接触移民,有的是经验丰富的“老乡镇”。他们有的之前都没有交集,但是因为黄南水库工作,聚集到了一起,共同努力,凝心聚力,为的就是能让库区移民群众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他们,无愧“黄南水库铁军”称号!

昨天上午,黄南水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汉勤来到黄南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调研,并看望慰问指挥部和确权工作组工作人员,县领导翁樟明、毛建南等一同调研。

李汉勤在详细了解黄南水库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安置、房屋确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工作进展情况后,对黄南水库工程建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要保护好移民群众的积极性,统筹跟进资料收集、确权等各项工作;

指挥部、工作组要继续凝聚合力,一如既往地集中优势力量,凝聚强大合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要与移民群众保持密切沟通,坚持走好群众路线,为移民群众切实解决生产生活难题;

要继续保持稳定的好势头,顺势而为、顺势而上,形成黄南水库工程建设推进良好势头。

要继续保持好重统筹工作,打好各项工作组合拳,抓紧制定个性政策,加快安置地建设,解决好资金调度问题;

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及时召开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动员会,进一步营造好工作推进氛围;

要继续保持力量下沉,强化领导、骨干力量下沉,集中精力推进工作开展;

要加大移民工作组政策宣传下沉,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移民群众更加了解政策,理解政策;

要强化解决问题的力量下沉,建立矛盾化解机制,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同时细化各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黄南水库工程建设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等请联系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铁军啥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