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流污水提升器为什么可以联系可持续工作?

关于《经验,知识,百科,个人图书馆,在线图书馆》用户点评二、

关注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是什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关注改善民生的措施有何重要意义,对社会的影响

这是政治题吧,现实与书本相差太远了,有时间你去调研一哈,民生----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改善可以长治久安,不改则亡矣

政府下大力气保障和关注民生,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据2月15日《新京报》报道,英国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智库周一公布了“2012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瑞士苏黎世在受调查城市中生活成本最高,中国上海列第42位,超过美国纽约,纽约列第47位,北京排名第59位。
生活成本的确是一个很实际很关键的民生数据,而这份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海的生活成本已然超越美国的纽约,甚至还排名靠前5位,而北京,也在前60位之列。比较生活成本,当然不能撇开收入因素。根据美国儿童和家庭管理局的统计,2009年纽约家庭人均收入约为3.92万美元(约26.6万元人民币)。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38元。也就是说,纽约家庭人均收入约为北京的10倍。而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 2011上海全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2万元和1.56万元。
收入差距是明摆着的,那物价状况呢?还是以纽约为例,曼哈顿是纽约房价最高的区域,按照2009年12月中间价格每套550万元人民币计算,每平方米约为2.75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我国不少大城市的房价已经进入了“2万”甚至“3万”时代。房价与收入的比差,是那么显而易见,百姓一个个成为房奴,也是正常的了。
国际社会都看不懂,那么有钱的国家人民会这么穷,但是没有法制环境的社会保障必然会使得有失公平,譬如经适房对于那些努力工作贷款买房的人就是极端的不公平,我买房要一辈子的还贷,对于穷人来说给钱还不如公平的工作、学习机会来的重要。

近年来我国在"关注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请你列举两项,并谈谈这样做的重要意义

废除农业税,全民办理医疗保险,调整房地产贷款政策,低碳经济,南水北调,提高个人工资收入征税标准 ,防止通货膨胀

党的十七大特别关注民生问题,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何重要意义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种以社会转型形式出现的空前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鲜明特征,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其中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日益增多。例如,从社会学视角来看,未富先老问题、社会财富分配和社会风险分配的双重压力问题等许多古典现代性问题和当代现代性问题,集中出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不得不同时加以应对;而在发达国家,这两种问题是先后出现的,因而有较为充裕的时间从容处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长期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体制和政策不完善、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愈益明显。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公共服务体系能力不强,也日益成为我们不能不面对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得更为顺利和健康。

历史经验表明,仅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总量增加,并不能自然实现社会和谐。一些拉美国家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失去的十年”的教训,佐证了这一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例如,就业压力沉重;城乡、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尤为脆弱;很多地方教育水平不高,医疗卫生体制落后,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文化事业发展滞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等等。如果我们只顾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不仅会加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而且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发展,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就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必将指导我们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不断取得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成就。应当强调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伟大事业,对这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衡因素、不协调现象,我们既要有常态感,有一种从事这样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不遇到矛盾和困惑的平和心态;又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解决如何把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控制在最小范围。

把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重点,也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一个强大动力。要真正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就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理顺政府、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部署。这是因为,各级政府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处于经济社会管理者的特殊地位,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中承担着主要责任。反过来说,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又会推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强化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为了推动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与建设服务型政府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决定》明确提出,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大。必须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社会各种困难群体倾斜,保障这些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这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由之路。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往往更多地是从行使权力的角度来看待施政问题,存在着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能够强化政府提供服务和履行责任的意识,推动政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偏重行政控制向科学化的公共治理转变。

当然,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以企业组织为主体的市场组织应有社会责任感,取之社会、回报社会;以公益性民间组织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应在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以及减少社会管理成本、培育社会共识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

  ——二Ο一八年一月十日在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武汉发展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呈现新气象。  

  一年来,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牢“四个着力”,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坚持做“行动政府”,全力推进中央重大战略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安排精准落地见效,全市上下形成拼搏赶超强大气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圆满完成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呈现出许多特色和亮点。

  ——复兴大武汉新征程豪迈起步。我们系统梳理新时代武汉发展新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武汉在全省、中部地区、长江流域、全国,乃至全球城市发展格局中的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从目前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间轴上复兴大武汉的时间节点、使命任务。武汉的全面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中滚滚向前!  

  ——“三化”大武汉建设恢弘展开。我们高点推进长江空间主轴,依托沿线自然生态禀赋、城市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以整合统筹空港、陆港、水港为抓手,塑造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品质;以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长江新城(新区)四大功能板块为牵引,构建多极支撑新格局。武汉,正向“中轴结构”发展,向“长江时代”跨越!  

  ——创新发展气势强劲。我们创新实施系列发展举措,突破性发展新民营经济,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大力推进“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大力推进四个国家新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新两园”建设,大力推进“三办”改革,探索形成“大学+”“大湖+”新发展模式。海内外高端资本人才加速聚集,各种要素资源潜力加速释放。武汉,正站在新时代城市发展的风口!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一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消“九桥一隧一路”ETC车辆通行费,每年可为市民、企业节约10多亿元。武汉,正用民生温度彰显城市发展新高度!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实现由跟跑到领跑。我们强力扭转本轮周期性下滑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在全省“双领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1.34万亿元左右,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0亿元以上,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6000亿元,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2.9亿元,增长1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快速增长。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再次夺得“长安杯”,荣膺首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成功入选世界设计之都,再次获得C40城市奖,城市的认同感、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今天的武汉,正处在历史发展最好时期,正展现历史发展最好局面!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打好“工业翻身仗”,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工业经济强势回升。每周通报点评、每月协调督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创36个月新高。新增千亿产业1个、百亿企业3户,东风本田成为首个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户。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是上年的2.5倍;武汉天马六代线、上汽通用二期等27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展开,获批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展在汉举办。

  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4499.4亿元,增长10.4%;贷款余额23833.7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居中部城市首位;物流业增加值1200亿元左右,增长8.9%左右;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增长17%以上。  

  招商引资轰轰烈烈。校友招商、专场招商精彩纷呈,聘请54名招商大使、29名招才顾问、10名招才大使,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金额2.58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27亿元,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96.5亿美元,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扎实抓好项目落地,实施亿元以上项目开工专项行动,开工(开业)落地584个项目,总投资7030亿元,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开业)落地274个,涌现出光谷、车都、临空港速度。

  区级经济整体跃升。三个国家级开发区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45%。中心城区服务业加快发展,江岸、江汉、武昌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千亿元。新城区工业经济加快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三乡工程”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6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864元,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  

  (二)突出“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资智聚汉掀起热潮。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热潮涌动,校友项目签约金额1.3万亿元,占招商引资总额50.4%。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创历史新高,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汉,新增落户大学生14.2万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成果丰硕,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实现206项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总金额244亿元。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空前活跃,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4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8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92人。

  创新要素加快汇聚。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一批经验做法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创新平台功能增强,新增国家双创示范基地4个,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创新企业快速发展,小米科技、科大讯飞等25家知名企业扎堆武汉,形成“第二总部”现象。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发明专利申请量20603件、授权量7444件,分别增长13%、15%。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稳步提升,达到3.2%。成立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市。

  新动能加速形成。四个国家新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第一工厂提前封顶,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火箭总装总调中心等项目开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吸引东风新能源、吉利汽车芯片等大项目落户。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营业收入)均增长17%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6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净增千亿元,增长13%。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三)突出“三办”改革,加快破解发展难题  

  “三办”改革强力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集成机构减窗口,集成流程减环节,集成信息提效率,全市“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事项实现率分别为50%、45%、80%,市级平均每个事项办理时间压缩10.6天。向区级委托下放100项审批服务事项。审批“中介超市”上线运行。统计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新增市场主体18.17万户,增长24.4%,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百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坚持去产能与优产能相结合,清理处置“僵尸企业”、空壳企业59户,出台“零土地”技改、“新两园”建设等政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综合施策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241.6亿元。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明显。控房价、防捂盘、稳市场,“六清理”行动扎实推进,住房租赁试点50条、大学毕业生八折租房购房政策引起强烈反响,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进展顺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辐射全省,交易规模26亿元,流转土地9.7万亩。

  新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率先出台政策措施,突出“四军三名”,掀起新民营经济发展热潮。招商引资民企到位资金4339亿元,民间投资愿望大幅回升,武汉民营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突出自贸区建设,不断增强内陆开放新优势  

  自贸区建设全面展开。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挂牌运行。110项年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率先推行科技成果所有权混合所有制改革,率先推出“科技悬赏奖”等创新举措。全国首个“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板”在汉启动,首批30家高新技术企业集体挂牌。高端项目扎堆核心区,8公里地带吸引资本超过30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金区”。  

  国际通达能力持续增强。新开通武汉至悉尼、圣彼得堡等7条国际航线,首次开通洲际全货机航线,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继续保持中部第一。中欧(武汉)班列首次实现“三线出关”,率先开通“天天班列”,回程班列实载率居全国中欧班列之首。  

  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武汉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快速通关模式初步形成。出口退税系统启动运行,可实现“秒退”。铁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阳逻国际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投入使用,天河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获批运营。完成口岸货运量1200万吨,增长10%以上。  

  国际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作营业额39.15亿美元,增长18%。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实现翻番,获评中国服务外包风采城市。中法生态示范城全面启动建设,一批法资企业和研发中心落户,总投资超过50亿元。  

  国际交流亮点纷呈。新增国际友好城市2个、友好交流城市6个,获批领事认证自办权。华创会、光博会、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大型国际活动成功举办。武汉国际马拉松、武汉国际赛马节、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首届武汉水上马拉松轮番上演,形成汉马、赛马、天马、水马“四马奔腾”之势,汉马举办两年好评如潮,跻身“中国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军运会筹办工作紧锣密鼓,会徽、吉祥物、口号正式发布。  

  (五)突出亮点区块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亮点区块建设全面推进。确定长江新城(新区)规划选址,发布概念规划,严格管控起步区。成立长江新城管委会,创设区域股份合作制。国家级长江新区申报取得关键进展。发布长江主轴概念规划,交通轴、经济轴、生态轴、景观轴、文化轴“五轴一体”规划研究深入展开。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观阳台开工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建设成效明显,东湖水质持续改善,东湖绿道二期建成开放,总长达102公里,成为江城靓丽风景线。

  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强化。城建投资2361亿元,再创新高。天河机场T3航站楼建成投用,跻身全国最高等级机场行列。汉南通航机场正式启用。《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工程建成投用。沌口长江大桥、武深高速武汉段、四环线西段、孝汉大道武汉段、机场快速路改线等实现通车。轨道交通建设战略性提速,开工5条线,首次实现一年开通3条线,1号线径河延伸线、8号线、21号线开通,全市通车总里程237公里,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达38%。

  城市智能化管理深入推进。“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实现行车停车双诱导,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全国城市排名持续下降。智慧安防示范工程深入实施。智慧桥梁监测系统上线运行。手机支付广泛使用,加快迈向“移动生活城市”。城乡市容环境治理统筹推进,1913个行政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  

  (六)突出“四水共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系统治水成效显著。全面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实施治水项目347个,投资230亿元,增长95%。全市防洪保障能力不断增强。16项重点排涝工程汛前投用,中心城区新增抽排能力490立方米/秒,比上年提升50%。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园区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治理全面加强,19条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整治。561处“三无”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完成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档升级,受益人口近百万。国家海绵城市三年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落实推进共抓长江大保护实施意见,长江汉江岸线资源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新改建各类公园81座,植树造林4.5万亩,建设绿地1.3万亩,戴家湖公园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武钢飞灰填埋场、长山口生活垃圾预处理厂等项目建成投用,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建筑弃土、危险废弃物等处置能力明显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5天,比上年增加18天。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当年整改任务全面完成。

  生态文明体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展开。湖长制深化实施,河长制全面建立。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及生态补偿全面启动。  

  (七)突出办好民生实事,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公共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257.9亿元,增长14.4%。  

  精准扶贫深入推进。加大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重点推进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健康扶贫,47528人脱贫销号、10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就业社保不断加强。新增就业19.84万人,扶持创业3.3万人。中心城区和新城区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12.9%、13.6%。社会保险净增参保90.58万人次。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城乡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总体提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分别提高5.8%、20%。城乡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救助供养标准综合提标31.5%,为历年最大增幅。新建老年宜居社区20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65家、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56家,老年证办理和高龄津贴发放实现网上帮办。建成保障房4.93万套,筹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8430套。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34所、中小学校21所,分别新增学位7630个、19140个。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市、区属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就诊“一卡通”、病历“一本通”、检查“一单通”。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琴台音乐节、斗鱼嘉年华、“知音号”等文化品牌效应不断彰显。市第十届运动会圆满举行。  

  社会治理创新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平安武汉建设再上台阶,创设“网上群众工作部”,1872件信访积案结案化解100%。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军民融合、民防、消防、仲裁、保密、气象工作扎实推进,参事、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地方志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励精图治,得益于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向驻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依然存在,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要表现为:发展质量效益还不够高,经济发展“稳”的基础还不牢固,传统产业支撑减弱,新动能成为主支撑还需时日;经济结构还不优,民营经济发展还不够;开放水平与先进城市和自身定位还有差距,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功能品质仍需提升;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社会治理创新亟待加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能适应新要求,“四风”问题仍然存在。我们一定正视问题,切实推进解决。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武汉推动各项决策和工作全面落地见效的再落实之年,是武汉乘势而进、拼搏赶超的再奋进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七大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努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和世界亮点城市,为全面复兴大武汉不断夯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历史之城当代之城未来之城建设,优化城市空间战略布局  

  以长江文明之心、长江主轴、长江新城(新区)为重点,优化空间结构,重构城市格局,增强城市未来发展竞争力,托起新时代伟大城市梦想!  

  提升建设历史之城。在武昌古城、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汉阳归元片区,实施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工程。规划建设新长江文明馆。推动文化交流、综合演艺、时尚创意、文化科技等功能区连片发展,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展示区。  

  优化建设当代之城。推进“五轴一体”,精心打造长江主轴。加快建设左右岸大道示范段和沿江景观阳台。提升景观照明,推进大桥美化,实施沿江、垂江道路综合改造。开展滨水岸线生态修复。  

  规划建设未来之城。全面做好规划、收储、管控、建设等工作。完成编制长江新城(新区)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规划长江科学城、“城市水库”、综合管廊等项目。深化完善区域股份合作制,健全经社分开、统分结合的运行机制,积极引进央企、民企、外企等企业参与长江新城(新区)建设。争取获批国家级长江新区。  

  (二)扎实推进高效高新产业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围绕“一转型两手抓三融合”,深化“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实施“万千百工程”,加快打造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6个千亿产业上水平,突出抓好20户百亿企业增长,加快推进一批准百亿企业成长壮大。抓好“两个50%”,做大做强11个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落实好“零土地”技改政策,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改全覆盖,工业投资增长12%。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服务业六大跨越工程,打造九大特色鲜明、业态高端的服务业发展片区和商务功能区。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引进金融机构8家以上,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贷款户数、申贷获得率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推进全域旅游大发展,实施六大计划,擦亮“五色旅游”名片,打造“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新格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会展经济。推动汉正街等传统商圈转型发展。实施新消费引领计划,大力发展新零售等新业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融合、高附加值现代都市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800亿元、乡村休闲旅游综合收入140亿元。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农村电商发展“百千万工程”。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资智聚汉。紧紧围绕“八个延伸”,持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突出国际招商、海外招商,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持续推进“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加快发展校友经济、菁英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等新经济。深化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落实好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系列政策,综合提升各类双创平台功能,努力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激励大学生用奋斗创造美好生活。深化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推动新一轮校友招商。深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组织5场大型对接活动,大幅提升在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深化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探索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规划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继续引进诺贝尔奖科学家,举办国际创客大赛,聚集全球创新能量。创新推进智库建设。我们要深化“大学+”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新时代校友经济,助校友成就事业,为城市赢得未来!

  进一步做强区级经济支撑。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开展二次创业,打造“五谷”“四都”“三港”,进一步增强极化效应。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推进“新两园”建设,各中心城区分别建设2个以上小微企业科创园,国家级开发区、跨三环线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分别建设1个以上现代产业园,提高园区投入产出比。支持中心城区加快推动服务业迈向中高端,支持新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展“项目落地建设竞赛年”活动,统筹推进21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京东方10.5代线、东风新能源示范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往年开工项目投产2/3以上、往年签约项目开工2/3以上、当年新签约项目开工1/3以上,切实推进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见效。

  (三)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引领发展  

  扩大科教资源优势,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动能。  

  完成全面创新改革三年试验任务。提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水平,高质量完成25项国家授权先行先试任务,积极申报全国科技保险示范区,加快推广全国创新改革经验,打造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城市。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支持优化现有科技创新基地,加快建设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争取建设国家实验室,支持打造大科学装置、国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积极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在汉重点高校“双一流”建设,支持“三超”光纤传输、5G商用、量子通信、IPv6、人工智能、大纤维等领域重大产业项目科技攻关,抢占前沿技术产业化先机。  

  开展创新主体成长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梯次成长机制,培育瞪羚企业5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家。引进知名企业研发机构30家。积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打造中部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增长15%。全社会研发经费(R&D)增长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均增长15%以上。  

  加快建设四个国家新基地。以基地建设为牵引为依托,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存储器基地,确保第一工厂投产、力争量产,推进第二、第三工厂和配套产业项目建设,组建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存储芯片联盟。加快建设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推进火箭及运载服务、材料、低轨卫星和应用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引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和优质项目,打造特色数字经济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紧盯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大力发展下一代汽车,探索智能汽车、智慧交通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扎实推进重要领域改革攻坚,不断塑造制度新优势  

  更高起点谋划,更大力度突破,变试点为示范、变试验为经验,让改革成果加速转化为发展成果!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深化“三去一降一补”,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支持宝武集团、神龙公司等企业创新发展。实施质量提升三大工程,争创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积极防范金融风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上市公司倍增三年行动计划,直接融资增长10%。落实降本增效政策,降低企业成本260亿元。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加大住房公积金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租房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高标准建设青年城、青年苑,筹集租赁房60万平方米。加快分类改革,“一企一策”推进市属国企重组整合,深化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深化新民营经济发展。实施中小企业培育、管理能力提升、融资服务优化、民营企业家成长四大工程,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聚焦“四新”经济,分类制定实施专项扶持政策,建设一批新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引导支持新近毕业大学生、“海归”人才、科研院校技术人员、职业经理人等投身新民营经济发展。加快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民营经济主体合法权益,加快打造新民营经济聚集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市、区综合行政审批联动改革。推进“一次办”向“马上办”、“马上办”向“网上办”改革,加快实现“网上办为常态、网下办为例外”,扩大“不用办”领域。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一址多照”、市场监管“八双”机制改革试点,启动创建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完善事中事后监管。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完成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任务。实施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及生态补偿机制。创造性开展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完善森林林地、湿地、城市绿地保护制度。落实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加快推行排污许可制。持续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五)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开放质量水平  

  承接“一带一路”,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更高水平引进来,更大力度走出去,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强化自贸区引领示范。坚持“双自联动”,重点推进70项改革,打造新兴产业发展区、全面改革试验田、内陆开放新窗口。鼓励外企设立外资研发中心,新增10家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进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创新。积极申报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打造开放合作新标杆。支持企业拓展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带动产品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大力开展工程承包和境外投资,带动优质产品、优势装备和技术标准输出。鼓励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支持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深化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拓展国际大通道。加快推进国际陆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家多式联运枢纽和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新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3条,优化提升中欧(武汉)班列运营能力,扩大班列辐射范围。提升阳逻国际港功能,加快建设航运产业总部区,支持“江海直达”新型船舶建造,完善近洋航线网络,申报国家汽车整车进口水运口岸,建成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推进汉南港区一类水运口岸建设。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往。积极争取重大国际性活动、国际组织、国际机构落户武汉,加强国际友城工作。推进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办好武汉国际马拉松、武汉水上马拉松、武汉网球公开赛、武汉国际时装周等国际节会赛事活动。高标准做好军运会筹办工作,征集创作军运会会歌和主题推广曲。  

  深化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合作。推动武汉产业链、公共服务资源向周边城市延伸,拓展“飞地经济”,探索武汉大都市区发展。  

  (六)扎实推进城建跨越,着力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最优方案、最大力度、最小动静、最佳效果,高标准建设管理,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新水平。  

  加快空港陆港水港整合统筹。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国试点。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加快实施《武汉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持续推动高铁进机场,规划天河北站,围绕“高铁+城铁+地铁+机场”目标,打造功能互补、相得益彰的复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武西客专直通线、新汉阳火车站、光谷火车站等项目。建成江北快速路,开工建设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加快推进江北铁路、香炉山货场等项目。启动武汉大都市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前期研究,加快建设武阳(新)高速、武大(悟)高速等项目。

  以地铁引领公共交通。开通7号线、27号线,开工2条线路,续建11条线路。完善市民公共出行体系,推动常规公交、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公交微循环等交通方式与地铁无缝衔接,让低碳绿色成为生活时尚。加快完善“五环二十四射”快速路网,建成三阳路过江通道、四环线南段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两湖隧道。打好补齐南湖、白沙洲地区生态环境和综合交通短板大会战。建成微循环道路80条。  

  提升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做好军运会环境整治综合提升工作。延伸拓展“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管理系统,推动各类智慧管理平台深度整合、有机融合。实施城管精细化提标行动,精准治理交通拥堵、安全隐患、违法建筑、街巷环境卫生等问题。综合整治老旧社区“三线一网”,持续改善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加强“三站一场”秩序管理。建立城市有机更新机制,积极推进“三旧”改造,按照“建设快、动作小、投资省、作用大”原则,加强骨干路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微改造。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持续推进“厕所革命”。

  (七)扎实推进美丽武汉建设,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滨水生态绿城,让市民在家门口畅享高品质生活。  

  持续推进“四水共治”。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实施共抓长江大保护“五大行动”。推进“大湖+”主题功能区建设。科学防洪水,强化两江干堤、连江支堤、中小河流、水库山洪、湖泊民垸等防线,重点提升主要连江支流防洪能力。系统排涝水,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改扩建城排泵站12座,中心城区抽排能力新增400立方米/秒。强力治污水,推进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强化东湖、南湖、黄孝河、机场河等水体综合整治。全力保供水,完成堤角、白鹤嘴等水厂扩建改造,分区域开展直饮水试点,积极开展中水回用试点,继续推进老旧社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加强应急水源地建设。

  深入开展大气土壤污染治理。实施拥抱蓝天行动年度方案,持续增加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巩固燃煤锅炉整治成果,推进燃煤炉窑综合整治。投放新能源公交车560辆。提升液化天然气储备能力。强化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移动源排放等污染管控。制定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滚动实施年度防治项目。加快北洋桥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北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大力实施全域增绿提质。以提升文化内涵为重点,高水平建设东湖绿道三期,加强环境整治、服务配套和运营管理,全面实施“景中村”改造,优化并严控环湖天际线,打造世界名湖、生态典范、城市绿心、最好景区。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开展迎军运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完成“三基本、四覆盖”任务。大力推进通道绿化、生态绿楔、毁损山体补绿、郊野公园项目,加快建设口袋公园、“三小”绿地、控规绿地,提升“绿容率”,让武汉处处见绿、层层彩化、时时花香。

  (八)扎实推进“三乡工程”,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重塑城乡关系,加快城乡融合,推动实现“三个率先”,努力让农村与城市发展同步、农民与市民机会均等。  

  实施“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整体规划、完善配套、全域推进。推动市民下乡,支持市民租用农村空闲农房和农地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动能人回乡,出台支持政策,激励能人返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推动企业兴乡,引导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开展整村股份合作开发。新城区启动创建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一批特色村镇、共享农庄。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程,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各类新型主体,更好带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农业科技提升工程,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五个一批”“六大工程”,深化“百企帮百村”行动,确保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脱贫销号、所有贫困村脱贫出列,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行动。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平安村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建成投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完善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禁养区全面退养。实施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工程,加快优质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九)扎实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传承历史文脉,弘扬现代文明,铸城市之魂,扬城市之韵,建设文化小康!  

  繁荣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造一批群众性运动休闲场所设施,加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在亮点区块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推进武汉广电中心、武汉中心书城建设,规划建设校友文化主题公园。打造琴台中央文化艺术区,加快建设琴台美术馆,办好琴台音乐节。举办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渡江节、“武汉之夏”等文体活动。建成开放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武汉自然历史博物馆。持续推进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举办大河对话国际论坛。推动京剧、汉剧、楚剧传承发展,振兴武汉“戏码头”,争取获批成立全国戏曲演出交流中心。推动武汉文化走出去,开展城市形象全球营销。加强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完成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工作任务。

  发展文化产业。出台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以成功入选世界设计之都为契机,做大做强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加快培育发展时尚设计、动漫游戏、电子竞技、网络文化、电子出版、艺术品交易等文化创意产业。拍摄校友资智回汉主题影视剧,策划打造大型实景演出,举办直播节、电商节等新型节会。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  

  建设文明城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开展“高水平建设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活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开展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活动,持续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  

  (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兜底线、保基本、提品质,让市民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真实、安全感更踏实!  

  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激励计划。推进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城乡贫困家庭子女、农民工等就业技能。拓宽居民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渠道,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落实大学毕业生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健全三方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市级模范和谐企业40家。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社保扩面新增40万人次,提高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全面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试点范围。实施棚户区改造5.05万户,建成保障房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6000户。全面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行动计划,支持兴办各类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社区为老服务,创建300个老年宜居社区。对1万户残疾人家庭居家环境实施无障碍改造。

  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建设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全面实施幼儿园配建政策,加快已配建幼儿园移交,切实加强幼儿园安全规范管理,让家长和社会放心。深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普通高中“领航学校”、特色学校建设,大力推进校园足球试点学校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建设。实施教育国际化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  

  推进健康武汉建设。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严控药品、耗材占比。有序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积极构建紧密型医联体,增加基层用药范围和种类,促进基层首诊。创建区域性国家儿童医疗中心,探索儿科医生定向培养,增加儿科科室,开工建设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加快部分区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建设。大力发展高端精准医疗。深入推进计划生育转型发展。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治理资源向社区下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居委会、村委会依法换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武汉,深入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建“五无”平安社区。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巩固提升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网上群众工作部”作用,积极化解信访积案。

  今年,我们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  

  1、新增公共停车位1.5万个、人防地下停车位1.3万个,缓解市民停车难。  

  2、新改扩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40所、中小学校20所,分别新增学位1万个、2.2万个,服务“二孩”政策和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3、新改扩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50家,提供助餐、助洁、助医、远程照护等居家养老服务。  

  4、每个中心城区在3-5个老旧小区多层住宅开展加装电梯试点,鼓励新城区开展试点。  

  5、新改扩建城区公共厕所100座、旅游厕所100座,改造农村户厕1.8万户。  

  6、绿化高架立柱1万余个,建设林荫道50条、街心公园40个,提档升级道路绿化景观510公里。  

  7、为12万名适龄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新改扩建3家区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部开设儿科独立病区,增加儿科病床600张,三级公立医院儿科24小时提供急诊服务,新增儿科医生150名。   

  8、为1900个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9、严控工地噪音污染,投诉处置率100%;在主干路、环线、快速路等城市高架上,新装、加装、改装隔音屏50处。  

  10、组织专业院团、大学生进社区(村)免费文艺演出1000场,开展“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进社区(村)活动2000场。  

  新时代、新目标,政府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要全面增强“八种本领”,大力弘扬为民奉献、拼搏赶超、改革创新、落地见效精神,来真的、干实的、不搞虚的,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强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和落实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精心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大力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支持监察体制改革。  

  加强廉政建设,恪守公仆本色。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健全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腐败风险防控机制,坚决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落实能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务实重行,真抓实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以及省、市实施办法,开展正风除弊行动,进一步纠正“四风”和“新衙门作风”,按照“抓落实、优服务、惩蝇贪”要求,做到“五个坚持”,重塑为民办事体制机制。严格绩效管理,强化“三层督办”,加大问效问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健全大数据支撑科学决策机制,对市民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抓住不放,认真解决,收到实效,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让市民对政府工作过程和结果双满意,用政府新作为,展示城市新形象!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幸福,尽力尽责为大武汉谋复兴,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奋力谱写武汉发展壮丽篇章!  

}

  综述了水处理絮凝剂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介绍了不同絮凝剂在各种水处理情况下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今天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水处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处理年终工作总结篇一

  转眼又快到年关了,按常规一到年关,各单位就是工作总结的时候,11月上旬公司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对今年工作的总结和明年的做了详细的布署。为什么这么早就安排总结不知是什么原因,可能老总有他的想法吧!据说往年这项工作拖的时间太长,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所以今年早安排,果真如此的话,我道觉得有点不太正常,心里不免有点异样的感觉。虽然离到年关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多工作要做,但提前进行总结未必是件坏事。对前一段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对今后的工作提前进行计划安排,无论从那方面来说都有益处。水处理项目部是公司新近成立的部门,其目的是:公司在酒过滤市场做大做的基础上,向市政用水方面拓展,从而实现“得市政用水者得天下”的宏伟大志。水项目部运行几个月以来,在几个所谓的“外行”的操作下,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做了不少工作,承担的项目第一阶段现已告罄,第二阶段工作正在进行当中。整个部门的工作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系列化、程序化、自动化”。现就前段工作进行一总结并对明年的工作进行一安排。

  1、在华德公司能成就一番事业

  华德公司始建于199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中空微滤膜片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生产及服务的省级高新技术优秀企业,公司拥有中空微滤膜及膜组件等十二项专利技术,是山西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华德公司从事的膜技术是现在已知的分离技术中最简单实用、运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技术。在整个国家建设低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国策,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这给公司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能成为华德的一员是大家的幸运,尤其是能结识象马总这样的老板,可以说是大家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他的思想和理念非常的超前,对行业和市场有极敏锐的观察力,学历不高,但学识渊博;博览群书,文化底蕴深厚。你和他接触会觉得没有一点拘谨,他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他慈祥和蔼,平易近人,善解人意,知人善任。更主要的是在他那里能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你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听他一席话,定会茅塞顿开。先做人后做事的企业理念让他演绎的淋漓尽致。给这样的老总服务让人心情舒畅,对自已有提高,关键是能学到好多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在这里工作有提高,在华德公司能成就一番事业。

  2、 高起点严要求 高定位新理念

  水处理项目部成立于20xx年8月,成立伊始,部门领导就确立了高起点严要求的奋斗目标,高定位的新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部门领导张局工作要求严谨的作风和追求完美的工作要求,让部门的员工受益匪浅。员工们都说:领导给我们压力是好事,思想上有压力,同时也是动力。这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也是发展自己的机遇。这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是对人生的一次考验。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和工作,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作了个人能力的展示,同时也是对员工们素质的一次考察。水处理项目部的工作有目共睹,开阔了眼界,特别是思想理念上的升华,让每一个人的境界提升到了较高的层次,有了一质的飞跃。

  从另一方面讲,水处理项目部高起点、严要求、高定位也是遵照马总的意思,想让水处理项目部在公司起到一示范作用,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

  3、岗前培训,悉心指导,严格把关 共同提高

  来水处理部工作的人员,上岗前我们都要进行岗前培训,首先,让其了解企业的文化,华德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企业的精神是什么,是生产什么的,是什么性质的,公司发展前景如何。其次,了解我们的部门是干什么的,工作是如何开展的,部门有什么要求、有什么规定,有什么制度,有什么特点。第三,介绍部门的领导,其领导特色如何。第四,交待所要承担的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最后再悉心指导,手把手的教,一句一句的叮咛。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候再进行检查实际操作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们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保驾护航,是舵手而不是水手。对工作的过程严格把关,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共同提高。

  张局曾说过,在水处理部工作一段时间后,不管你以后是否在华德干,只要你有了这么段经历,到了哪里你都会是一把好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牵强,甚至可以说有点狂忘,但至少说明一道理,“严格管理也能造就人才”。从一测面反映出水处理部门管理的严谨。

  我们有这么一个构想,在使用人的过程中,同时要教育人、培养人,这是为华德的未来着想,为华德的发展着想,是百年大计。我们想把华德运作成不仅是用人才的地方,也是造就人才的地方。在运作的过程中,我们善于发现员工们的闪光点,既要用人又要会用人,要记人之功,容人之短,扬人之长。

  有人这么问我们,水处理部门的人怎么素质都比较高,以前大家认为不怎么样的人,一来水处理部就让人刮目相看,甚至可以说干得非常出色,感到惊讶,感到不可理解,其实道理很简简单,人是同一个人,就看领导怎么用,怎么调动其积极性,怎么发挥其潜质了。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严则无徒。”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长处遍天下都是可用之才,看短处世界尽无用之人。人都是长处与短处并存,优点和缺点同生的矛盾组合体,哪有“增之一分则长,取之一分则短”的完人。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办法是:既要用人之长,又要容人之短。只要把眼光放正,何愁工作上不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下属有信任感。出了问题不怕,只要能及时改了就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这个道理。

  4、于无声处 此处无声胜有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水处理项目部的领导张局以前是搞农业和林业的,可他来到公司后,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书,办公桌上总是放着水处理方面的书籍,整天的画呀写呀,一个个方案和设想从他的笔下飘然而至,郝家沟用水安全实验的第一张设计图就出自他的笔下,虽然现在看起来还不是那么专业,一些想法还不是太成熟,但长此以往下去是非常可怕的,用老板的话说这样坚持下去可了不的。俗语说的好,“不怕水平低,就怕自己不学习”。“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张局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坚持写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几个月下来,他已记下了厚厚的一本,于无声处, 此处无声胜有声,水处理项目部学习氛围好,其实这是一主要原因。张局话语不多,但对下属可以说是关心备至,员工们都说,能有这样的领导是人生中一在幸事,在这样的领导手下工作舒心。在张局的言传身教下,大家都非常的自律,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

  我们还有一做法就是常教育我们的员工向马总学习,他文化程度不高,但爱学习是他的一大爱好,每每出差总是书不离手,每到一处总是潜心请教,他的专利,他前瞻的想法,他的理念都源自于他勤奋的结果。水处理项目部几个实验点他亲自督导,尤其是连水阁的实验点他多次到现场指点,第一次安装后出现一些问题,经过讨论后亲自指挥进行第二次安装,又出现新问题,停下来进行辩论研讨,第三次安装终于成功。领导身先士卒,极大的鼓舞了职工的积极性,马总和水处理项目部的全体人员在连水阁的实验点试验到了深夜,没有一个人有想回家的念头,当看着老板拖着疲惫的身驱在浴池象当年的王进喜一样搅拌洗澡水观察实验状况时,大家都都非常受感动,同时心里不免有点心疼和酸楚。大家在私下里交流,当前的情景于其说是一白发老男人的壮举,道不如说是华德公司的悲剧,老板!你太辛苦了。而有些公司应该到场的人根本不到,让人觉得有点不可理喻。

  水处理项目部专门为此事召开了全体会议,大家一致表示,咬住牙,蹬住脚,尽最大的努力,圆满地完成老板交给我们的实验任务。以后水处理项目部的实验尽量不要让老板多操劳,能自己完成的绝不再麻烦他人,11月12日早7点多,在张局的亲自带领下,水处理项目部一行四人开赴村镇用水安全实验点——郝家沟村,和当地的村民一起经过整整一天的苦战,到下午6点50分,郝家沟实验点的水处理设备安装完毕,并且一次试机成功。马总到现场看到如此的速度,如此的完美工程,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笑容,笑的是那么灿烂,马总让张老师写一新闻性短信发给公司的有关人员,通报水处理项目部实验进展情况,这无疑是对水处理部门工作的肯定。我们作为华德的一员,心里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踏实和充实感。这是榜样的力量促成的结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

  水处理项目部始终坚持这样的思想理念:工作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并把这种思想理念灌输始终,督促员工们平时要注意学习。走到那,学到那,干到那,学到那。要让他时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供职的企业性质是私企,要让老板认识你、了解你、信任你、依靠你这是一漫长的过程。如何使这漫长的过程尽可能的缩短,这就要我们自已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尽快的进步。从另一方面讲,私企用人的特点是:一人多用,一人多能。这就更要求我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企业的要求。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组织员工们学习了《华德中空微滤膜片技术研究和在市政用水方面的推广及应用 》、《膜法水处理技术》、《饮用水卫生与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处理技术》 、《中国膜 工业信息》1-6期 等书籍。让其知道了什么叫ro、uf、mf、nf ,什么叫bbt膜式、mbr技术、膜技术、kdf是什么。虽然我们的员工文化水平都不高,技术也不是那么娴熟,经过我们的培养,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承担公司水项目的实验基本上还是能够胜任的。

  我们有这样的信念: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努力做好。要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从学习的形式上看,大概有这么几种:

  i. 、从电脑上学

  工作中一有什么疑问马上百度一下,这是最为便捷的,电脑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只要有时间,就要求员工们上网学习,由于公司只给我们配了二台电脑,一台还是过时的旧手提电脑,所以,一有空大家抢着上网是水处理项目部常有的事,为此事一些员工还闹过些小矛盾。可一想到都是为了工作,哪些矛盾就化解的烟消云散了。

  ii. 广泛收集资料

  水处理项目部人人有个习惯,走到那都随身带上笔记本,遇到不懂的就随手记下来,一有空就学习消化。在我们看来,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是我们的信条。不管你干什么,不怕不懂就怕你不学,我们喜欢挑战,也喜欢接受新的东西。几个月下来,我们每个人的笔记已快记了厚厚的一本,这一方面是每个人工作的历程的记载,同时也是自已学习的过程的见证。

  iii. 虚心向大家学习

  这几个月来,我经常教育我们的员工要向华德其他的员工学,不管是老员工,还是年轻的,比我们来华德早的就是我们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是我们水处理部门所有工作人员的一种美德。来我们办公室办事或是来访的客人,只要是接触过膜技术的,就都是我们的老师,能学一点就行。在工作中看到不懂的就现场问,并随手记下来,然后回来进行消化,这已成为水处理项目部人员的一种习惯。

  iv. 从书和杂志汲取营养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管工作有多忙,我们要求所有的人每天都要读几个小时的书。来公司就职的人,在面试的时候,首先我们看其爱不爱学习,并把这作为录用的首要条件,要求其认真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的工作。爱看书、爱学习也可以说是我们水处理项目部人员的特有的潜质吧。

  v. 电视媒体是我们学习的又一途径

  每天下班回家看电视时,要求大家关心环保方面的新闻,有膜技术方面的资料马上就要记下来,第二天上班后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对公司这方面的信息让他们时时处处关心,把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经常让大家扪心自问:今天我为公司做了些什么?我的自身价值实现了吗?真正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水处理部门如果说工作还有点成绩的话,除了有各方面的原因外,不能说和学习没有关系。其实道理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学,刻苦学,多学,多问,这是很自然的结果。

  6、享受工作过程 体会工作的快乐

  不把工作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要享受其过程,享受工作的快乐 。这是我们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外行”承担公司水处理项目实验工作担子确实不轻,或者说确确实实是一不小的挑战。工作中我们部门有一准则: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能提前完成决不滞后做,每件工作都要做到善始善终。这是我们一惯的工作作风,也是我们部门领导要求员工做人的总则。这三个月来的工作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字:实地考察,整理归档,规范管理,技术求精,细致实验,总结报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污水提升器是什么东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