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证件和国外网络证件能一样?

于锐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

简介: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成为全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众多网络行为个体间信任问题,第一步即是解决行为主体身份的识别。

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属于两个不同的空间,各自独立。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社交全方位融入社会生活,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传递信息、行使权力、办理业务、发生交易。网络上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已经融合为一体。

在网络空间参与各种行为的个体,由于不是实际面对面进行交易,彼此之间的信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32亿,成为全世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众多网络行为个体间信任问题,第一步即是解决行为主体身份的识别。在这里,重点谈一谈法定身份证件在网络身份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一、法定身份证件应用现状

法定身份证件,简单说就是由法律法规确立具有证明身份效力的证件。在我国,通常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公民适用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港澳居民适用的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适用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公民适用的护照、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认可的证件。

现实社会中,世界各国均采用通过法定证件对行为人身份进行管理的应用模式。我国于1985年9月6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开始使用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身份证”)对公民进行身份管理。在近三十年的居民身份证制度实践中,我国公民个人和相关机构在办理各项业务时已依赖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个人身份。这项制度的实施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进行人口管理、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世界各国应用情况看,采用电子证件作为身份证件是主流趋势,从2002年起芬兰率先发行电子身份证。我国为提高法定身份证件的防伪性能,并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从2004年起开始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以下简称“二代证”),“二代证”采用了非接触式IC卡技术和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安全技术,使证件防伪性得到极大提高。从2004年至今,已经发放了13亿多张身份证,其中,2013年起发放存储指纹的身份证超过6000万张,实现了人手一张电子身份证,我国是全世界范围内发放电子身份证数量最多的国家。“二代证”在国家机关和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行业开展业务时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实现与各应用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电子数据交互,方便和促进了政府和社会各部门对电子身份证的使用。不仅为我国证件信息化管理和社会应用带来一次全新革命,也支持了社会各应用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全面升级。

除了身份证外,我国发行的护照、新版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已实现电子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将实现电子化,全球已经有90多个国家已经发放电子护照。

二、法定身份证件网上应用可行性

基于现实社会使用法定身份证件对行为人身份进行管理的经验,将现实社会的身份认证管理模式移植到网络社会。通过法定身份证件对行为人网络身份进行认证、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网络行为个体身份与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对应关系,对网络行为的追究、溯源也可落到实处。

如前所述,我国的身份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护照都已实现电子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即将实现电子化,使法定身份证件的网络应用成为可能。由于我国网络社会的行为人以中国公民为主,以下就身份证为例,对法定身份证件的网络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居民身份证网络应用的五大优势

合法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确立了身份证是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

智能性:“二代证”是内嵌智能芯片的IC卡,采用了数字签名、对称式密钥、一卡一密等技术,具有加、解密运算功能,能够支持在网络环境对身份证的“真实性”、“有效性”、“人证同一性”进行在线认证。

广泛性:2004年至今,全国已经发放近14亿张身份证,基本实现人手一张证,并在金融、电信、医疗、教育、交通、电子商务等行业广泛应用。

安全性:身份证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数字安全技术,通过十年应用证明了该安全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经济性:完全遵循现有管理体系,并利用现有安全体系开发网络认证平台,可在短期内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实现网络认证功能;相关部门已有业务信息系统支持身份证的应用,不需要再开展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建设和制发卡活动。

居民身份证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证件本身所具备的技术条件,以及有关业务系统的现有应用模式完全可以支撑互联网应用。

(二)公民身份号码是构建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

《国办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明确了要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此外,国务院于2014年6月14日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立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相关标准制度,推动经济社会活动中广泛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领会国家有关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的精神和身份证的应用现状,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国家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公民身份号码才能将行为人在现实社会、网络社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信用记录串联起来,完整展现同一个体在网上、网下的行为的对应关系。身份证件作为公民身份号码的法定载体,无疑是建立公民个人信用体系的基础,也是我国网络可信身份管理的基础。

(三)身份证与其它网络身份认证方式的协同关系

身份证是证明身份的法定证件,从证明效力而言,直接采用身份证证明身份具有最高认证效力。但是,由于互联网业务的特殊性,对网络身份的管理也跟据实际需要采用不用的技术策略。首先,身份证可以为其它身份和属性认证机制提供基础支持,例如采用银行卡进行实名身份管理的前提是基于对开户实名制的强制要求,经过信任链传导,间接实现银行卡与一个真实身份完成绑定。采用手机号码进行实名管理的前提也是基于国家对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的强制要求。这些不同的实名认证手段,归根结底都可以身份证为基础实现。其次,身份证与其它网络身份和属性认证机制互补共存。不同的网络身份认证手段,都可以通过信任链传导机制,间接实现身份证实名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需求和安全级别要求选择直接或间接利用身份证的管理方式。身份证处于实名身份信任链最高级,以其为基础派生的其它身份管理机制可根据不同网络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应用。身份证实现网络应用,不会也不能取代现有的其它网络身份认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网络业务需求和安全级别要求选择直接或间接利用身份证的管理方式。

三、以居民身份证为基础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

对网络行为人身份管理,一直都是一个难题。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不是单一的一套制度、某个机构、一款软硬件产品所能实现,须在一整套法律、法规、政策指导下,相关行政部门、社会机构和个人积极参与,融合不断创新的技术、不同的途径及方法逐步建立的可信框架;并基于开放的技术架构逐步实现与不同行业、多层次安全需求的业务对接。身份证在网络可信身份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也与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具有根本区别,要充分考虑互联网业务的应用特点并注重公民的个人隐私保护。

(一)建立身份管理分级机制

就网络行为人的身份管理而言,可将网络业务可粗略划分为三大类:不实施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非实名身份管理(即通常意义上的匿名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实名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使用搜索引擎、观看公开的视频等大部分网络业务场景都是完全开放的,不需要特别的身份管理,属于不实施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像BBS论坛、贴吧、百度文库等部分网络,虽然要求网络用户注册,并使用用户名及密码登录才能正常执行业务,此类业务存在必要的身份管理机制但不要求必须绑定用户真实身份,属于实施非实名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如QQ、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信用卡等网络业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户注册过程中必须绑定真实身份信息,属于实施实名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本文重点讨论实施实名身份管理的网络业务。

目前的网络实名制管理主要有前台实名身份管理、后台实名身份管理两种方式。前台实名身份管理即业务系统直接使用用户真实姓名管理业务,如银行账户、股票账户、基金账户等的管理;后台实名,即网络系统界面上使用昵称或账号等而非真实姓名,仅在后台系统中保存用户真实个人信息的网络业务系统,如韩国实名制即采用了此种方式。这两种实名身份管理方式都存在用户真实身份泄露的风险,韩国实名制工程的失败与互联网站大量保存公民个人信息数据导致网民真实身份信息外泄不无关系。考虑互联网业务的实际需求,在满足“匿名用网、实名管理”需求的同时,也要兼顾公民隐私数据保护,引入法定身份证件参与网络身份管理,可以满足前述需求。

(二)居民身份证在网络实名身份管理业务中的应用

使用居民身份证进行网络身份管理,并不是照搬现实社会同样的方式读取证件信息进行验证,而是采用安全的技术手段,对身份证载体本身进行“真实性、有效性、人证同一性”的认证,不需要读取证件内存储的个人身份信息,也不在互联网上传输个人信息,确保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即通过居民身份证完成网络账号与真实身份的关联认证。

这里引入关联实名身份管理的概念,即网络业务界面上使用昵称或账号而非真实姓名,业务系统后台不保存用户真实个人信息,只通过居民身份证关联与用户真实身份绑定的某特定编号,在政府官方数据系统保存该某特定编号对应的真实身份数据。当发生需要追究个人真实身份情形时,通过该特定编号在政府官方后台数据库进行追溯。由于政府官方后台数据库并不直接参与互联网业务,并采取多种安全保护策略,可有效避免“脱库”事件发生,确保公民隐私不被泄露。

通过关联实名制认证的账号,由于通过身份证认证完成了个人真实身份与账号的绑定,该账号可以实现跨域信任和账号共享。不仅方便了互联网用户的账号管理和应用,同时也由于网站不需要再存储大量用户个人信息,网站承担的风险也随之降低。在后台实名制中采用关联实名身份管理模式,可真正满足“匿名用网、实名管理”需求,并兼顾公民隐私数据保护。今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新时期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纲领性文件。对网络空间的管理同样也必须遵循依法治网的原则,对网络行为人的身份管理,不能突破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框架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确立了居民身份证是证明我国公民合法身份的法定证件地位,不仅在现实社会发挥身份管理的作用,也应在网络社会发挥相同作用。从法律、技术、应用三方面综合考量,国家法定证件应该是、也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可信身份管理的基础信任根。

}

一、今年城区中小学招生网络报名工作从什么时间开始,采用什么方式报名?

城区中小学招生网络报名工作的启动时间是6月1日,报名方式分两个步骤进行:

一是“入学信息网络填报”。6月1-30日,学生或家长登录“南平市延平区教育网”(/),点击网址首页右上角的“义务教育招生”专栏,进入“义务教育招生管理平台”完成入学信息填报。

二是现场提交材料。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或家长携带报名条形码(条形码位于入学信息填报网页左下角,根据网页下方的说明任选一种方式展示)及相关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交到申请就读学校进行资格审核。

二、为什么要进行入学信息网络填报?

教育主管部门从2011年以来就对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级新生实行了“入学信息网络填报”办法,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招生工作的精准水平和办事效率。通过“入学信息网络填报”,一方面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掌握辖区新生入学基本情况,合理统筹安排当年招生规模,提前制定招生的对应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申请入读的新生进行资格审核,提高办事效率。

三、入学信息网络填报有什么要求?

学生或家长登录指定网址须根据户口簿、房产证上实际信息进行实名填报,填报时生成的条形码号(每生一个号码)要妥善保存(也可用手机拍照),届时在规定时间现场提交材料时一并交到申请就读学校进行现场资格确认。

四、想了解招生信息,可通过哪些渠道?

教育主管部门设四种渠道便于学生或家长了解招生信息:

一是实地咨询。可到延平区教育局(江滨中路461号黄金中心14楼)和南平市教育局(文体路183号六楼)咨询。

二是电话咨询。申请就读初中可拨打延平区教育局基教股电话6988089、6139077和南平市教育局中教科电话8827523;申请就读小学可拨打延平区教育局基教股电话6988775、6139077和南平市教育局初教科电话8823251。

三是网络查阅。可登录“南平市延平区教育网”(/)和“南平教育信息网”(/)查阅相关招生信息。

四是网络信息填报指导。可拨打智慧校园网络平台电话400-或。

五、城区划片招生有进行入学考试吗?划片招生的依据是什么?

城区划片招生没有进行入学考试。根据《义务教育法》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招生学校以小学毕业生的实际学业水平进行均衡编制行政班级。

划片招生的依据是:户籍或房产所处地域并结合路段特点。特别提示:就近入学是以常住人口在城区拥有的户口、房产(系商住户全产权房或取得房产证的自建房)为依据,而不以流动人口的临时租住地和务工地为依据。

六、在城区购买了房子,孩子就一定可以在城区学校入读吗?

原则上,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或小学毕业生应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划片免试就近入学。由于受到城区学位限制,辖区中小学招生方案针对的对象是小学、初中起始年级新生,即小学一年级、初中七年级新生,并不针对其他年级的学生。其他年级的学生若在城区购买了房子,可以在开学前,与户口或房产所在地学校进行沟通与联系,教育局不直接受理。户口或房产所在地学校根据省教育厅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和学位余额情况,决定接受或不接受学生转入。如户口或房产所在地学校未能接受,学生家长可向城区其他有空余学位的学校提出转学申请。特别提示:根据省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城区学校之间不互转学籍。

七、城区学校的招生有分先后顺序吗?具体有哪些学校?

为有序推进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城区共分两批学校分别进行划片招生。

第一批共11所学校,其中初中部招生学校为4所(今年增加1所),分别是南平剑津中学、南平三中(不含九峰校区)、南平四中、南平一中初中部(新增);小学部招生学校为7所,分别是南平实验小学、南平实验小学武夷分校、南平师范附属小学、区实验小学、区实验小学新城分校、胜利小学、南平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批共18所学校,其中初中部招生学校为5所,今年减少1所(南平五中),分别是南平三中九峰校区、水东学校初中部、新光学校初中部、建溪学校初中部、水南学校初中部;小学部招生学校为13所,分别是南平实验小学江南分校、南平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扬真小学、紫云小学、流芳小学、东山小学、黄墩小学、区实验小学东塔校区、胜利小学九峰校区、水东学校小学部、新光学校小学部、建溪学校小学部、水南学校小学部。

八、什么时间向城区报名学校提交有关证件?

向第一批11所学校提交有关证件时间:片内生、优先派位对象为8月3—4日,电脑派位对象为8月13-14日;

向第二批18所学校提交有关证件时间:片内生、缴纳社保3年及以上对象子女、小学直升初中对象为8月16—17日,电脑派位对象为8月22-23日。

特别提示:学生或家长要携带相关有效证件到申请就读学校现场进行审核,只有通过现场审核确认后才算完成报名程序。

九、误了招生报名时限且未向学校提交审核材料怎么办?

未按规定时间进行“入学信息网络填报”且未向申请就读学校现场提交审核材料,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学生家长可持有效证件原件和复印件到城区其他有空余学位的学校申请就读。

十、什么是法定监护人?什么是直系亲属?

法定监护人指孩子的父母或法定的养父母,如孩子的父母或法定的养父母已经死亡或者丧失监护能力的,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等长辈也可通过司法程序法定为监护人。

直系亲属指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法定的养(继)父母、养(继)祖父母、养(继)外祖父母。

十一、“两证”“单证”分别指什么?什么是全产权房?

学生申请就读时提交给学校验证的“两证”是指户籍证(户口本)和房产证,“单证” 指户籍证(户口本)或房产证。

全产权房,即产权所有者(房主)是孩子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它区别于共有产权房,产权所有者为法定监护人,而不存在其他共有人,其产权完全独立。如产权所有者(房主)含共有人,诸如孩子的叔、伯、姨等,这就不是全产权房。

十二、在延平城区经商、办企业或务工的随迁人员子女可报名入读哪些学校?

经商、办企业或务工的随迁人员适龄或小学毕业子女,持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有效务工证明、暂住证或租房合同、户口簿的原件及复印件等,根据相应条件,可分别选择参加城区第一批、第二批招生学校的电脑派位(第二批招生学校第一报名志愿为主要志愿):

一是非延平区户籍的,在延兴办企业、经商或务工1年及以上的随迁人员子女,可报名参加第一批招生学校(特指市属校)最后批次的电脑派位。

二是延平区农村户籍的,进城经商或务工1年及以上的随迁人员子女,可报名参加第一批招生学校(特指区属校)最后批次的电脑派位。电脑派位未录取的,可再参加第二批(区属校)招生学校电脑派位。

三是交纳社保达3年及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直接到第二批(区属校)有学位余额的学校报名,学校将依学位情况直接招收或派位录取。

十三、各类招生对象向申请就读学校需要提交哪些纸质材料,以便进行资格确认?

(一)片内生、双证生、单证生:

/),点击网址首页右上角“义务教育招生”专栏进行。

二十、异地小学毕业回原籍就读初中需备哪些材料?

须提前准备并提交给申请就读学校的材料有:一是学生基础信息表或初招表,二是小学毕业证。报名程序与辖区其他学生报名方式一样。

二十一、原南平五中的片内生划归南平一中初中部后,定向生资格的享受有影响吗?

今年对原五中片区的片内生享受定向生资格没有年限上的要求,明年起要求“两证”同时具备且达1年及以上,并逐年递增至2020年达3年及以上。

二十二、南平五中今年秋季停招七年级新生后,原七、八年级的学生可转学到南平一中就读吗?

不可以。今年南平一中初中部复办,只招收七年级新生,南平五中原七、八年级的学生仍在南平五中就读至初中学业结束。

二十三、南平一中初中部的划片区域是指哪些?只要有紫云岗区域的房产或户口就能就读一中初中部吗?

南平一中初中部的划片区域是指原五中的划片区域,没有包括紫云岗区域。

只有紫云岗区域的房产或户口单证的,无法直接就读一中初中部,只能选择剑津中学或一中初中部的剩余学位电脑派位。因为紫云岗区域仍属剑津中学的划片区域,只有符合剑津中学片内生条件的对象(即指两证齐全符合要求且满3年及以上的),才可自主选择南平一中初中部就读并享受片内生资格。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国网户主认证不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