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饱了面怎么做?

经常有朋友问,为什么我做的包子没有外面的软?为什么一开锅包子就塌了?为什么我的面发好了,做出来的包子没有发起来?这次就一次回答了吧。

我做的包子不喧软,外皮居然有点硬,这是怎么回事?

最主要的问题是发酵没有最到位,做包子也要两次发酵,面团揉好后让其发到两倍大,做成包子后放入蒸锅后还要让其再发酵,两次发酵的包子口感那才叫棒,那个软棉啊,你都不相信这是你自己做的包子,比外面的加了杂七杂八添加剂的包子不知道好吃多少。

做好的包子开盖后就塌陷是怎么回事?

最主要的问题是面皮可能擀的太大,而肉馅包的又太少,所以包起来后里面还有很多空隙,包子自然会塌陷;再者就是包子蒸好后马上开盖,因为包子瞬间从热到冷,会收缩,要过2分钟后再开盖比较保险,这种一般被称作虚蒸。

为什么我面发的很好,但是做出来的包子却没有发起来?

首先,一旦开火蒸包子,中途一定不能打开锅盖,一旦打开锅盖了,继续蒸下去,包子不会继续发起来,而是保持在刚才开锅盖看见的大小。

做出的包子外皮粗糙是怎么回事?

面团发酵后会让面团产生很多气孔,所以面团第一次发酵后一定要记得再好好揉面,将里面的气孔全部揉出来,一直揉到面团非常光滑为止,这一定要有耐性,才能吃到完美的包子,第一次揉面倒没什么讲究,只要做到手光,容器光,面团有点光的三光后就可以,最重要的还是发酵后的第二次揉面。

我上面的都做到位了,包子吃起来还是有点干是怎么回事?

看来还是水量没有控制好,一般而言,一斤面粉六两水比较合理,口感最好,水太多,包子也会容易塌陷的,所以水量一定要控制好。诀窍是,面粉里加一小勺白糖一点盐,第一次发酵后要好好揉面,一定要到面团表面的细孔揉没了看上去非常光滑才可以,做好第二次发酵,冷水上锅蒸16分钟肯定非常ok啦!

包子底部死面或者发不起来的几种情况:

1、发酵要到位,包子最好二次发酵,揉完面发酵至两倍大。包完馅儿,再醒发十到十五分钟。

2、两次发酵完,开水上锅蒸。

3、蒸的过程中,不要打开锅盖,蒸好之后也不要立即掀锅盖,以免热胀冷缩,白白胖胖的包子一下子就变形了。

主料:面粉200克 清水100克 酵母粉2克

猪肉馅儿:猪肉馅儿200克 耗油5克 生抽10克 老抽5克 五香粉2克 胡椒粉2克 白糖5克 香油10克 葱姜花椒水50克

1. 肉馅儿中加入除葱姜水外的所有调料。拌匀。葱,姜,花椒提前用50克清水泡出味道。

2. 肉馅儿分三次加入50克葱,姜,花椒泡的水,每次搅拌至水份完全被肉馅儿吸收,再加入。最后搅拌好的状态是肉馅儿富有弹性,在肉馅儿中间直立一根筷子,不会倾斜或者倒下。

3. 发酵粉倒在清水中静置几分钟,倒入面粉中,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发酵至两倍大。

4. 发酵好的面团,搓长,分成12份。

5. 擀成中间厚周边薄的面片。

7. 捏褶子,我捏的不是多好看。

8. 继续醒发10分钟。开水上锅蒸15分钟。

10. 自己做的馅儿大皮薄!

11. 自己做更健康!

  1. 肉馅儿加入葱姜花椒泡的水是因为我和孩子不吃姜,不介意的可以把葱姜剁碎直接放里面。

  2. 肉馅儿加水,让肉充分吸收水份,做出来的包子,馅儿不柴。也可以不放水,放鸡蛋和淀粉。

  3. 面和好一定要记得盖保鲜膜发酵。

  4. 入锅放的时候,每个包子之间要有足够的空隙,别做成挤挤包了。5. 蒸好停一下再掀锅盖,以免热胀冷缩。

    更多健康美食资讯尽在火爆粮油调味品招商网WWW.1588.TV百科栏目!关注火爆调味品招商网公众号:HB_1588_TV,了解更多调味品行业资讯、市场行情、健康美食详情!

}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肯定都十分喜欢吃包子,也一定有很多人都自己做过包子,那么关于做包子大家了解多少技巧呢?以及如何自己做蓬又好吃的包子呢,下面绿养生网给大家科普一下做包子相关的一些知识。

事实上,做包子,发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面发的好,包出来的包子就成功了一半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发面。首先,一定要选好发面的发酵剂。一般来说,发面用的发酵剂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小苏打、老面,以及干的酵母粉,事实上,这三种发酵剂的发酵的原理都是类似的,只要给定一个合适的环境,发酵剂在面团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且会受热,这个时候,受热膨胀,就能让面团变得更加地松软和可口。不过,相比较来说,用小苏打来发酵,释放的二氧化碳并不是很多,所以,一般情况下,用小苏打发面,导致最后的结果的松软度一般,所以不建议使用。而且它是弱性物质,会破坏中的维生素,降低面食的营养价值,不建议选用。这三种,建议大家用干酵母粉,不仅发面效果好,而且自身营养也比较丰富,所以大家可以用酵母粉来发面。在我国,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地区,包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品。我国各地区做的包子都不一样,无论是做法还是配料都不太一样,但是,无论在什么地区,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发面,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一步。

有的人可能觉得做包子的面粉的选择是随意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做包子,选好面粉也很重要,面粉一般分为低筋面粉、中筋面粉以及高筋面粉,之所以如此划分,是因为不同筋度的面粉其含量是不一样的,其中,低筋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最少,大约是低于百分之八,平时用低筋面粉只适合做饼干等相关的一些小糕点;中筋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相比于低筋面粉要高,大约在8%至12%之间,中筋面粉可以做很多的面食,大多都可以用中筋面粉来做,所以,一般来说,做包子和等,大家通常选择中筋面粉。而高筋面粉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大约高于30%,高筋面粉的筋道和口感相对来说都会更好一些,大家通常使用高筋面粉来做和等,如果想要口感更好的话,大家也可以选择高筋面粉来做包子。

首先要和面,然后准备适量的白糖,加入适量清水,搅拌直至糖溶化,然后撒一些干酵母,将其静置大约一刻钟,这个时候就会看到在酵母水的表面出现了一层的泡沫,就说明干酵母的活性以及激发了,然后将酵母水倒入面粉里,一边倒一边用手搅拌面粉。然后,将面和成面团,再继续揉面团,直到面团的表面变光滑。将面团放到碗里,在上面盖上一层的保鲜膜,发酵大约一两个钟头左右,发酵好之后,将面团放到案板上,再次揉面,排出面里面的气体,将面团揉至光滑即可。

在蒸包子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蒸包子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让包子用冷水上锅,千万不能先将水烧开,再一个一个将包子放到锅里,这样可能会导致蒸出来的包子出现软硬不匀的现象,包子皮上有疙瘩,是蒸出来的包子没有美感。所以,建议大家,在蒸包子的时候,最好用冷水上锅,然后将包子之间的间隔放大点,否则蒸出来的包子会粘到一起。另外,蒸包子用的锅盖建议大家,最好不要使用那种平行的锅盖,最好使用拱形锅盖来蒸包子,否则蒸气水会掉到包子上,使包子皮上出现硬疙瘩,导致做出来的包子不美观,吃起来包子皮的口感也不好。这一小技巧,虽然看起来很琐碎,但对于蒸包子十分的重要,建议大家掌握好,等到包子蒸好之后,停火,让包子焖大约5分钟左右,再打开锅盖,否则包子会塌陷。

上面给大家科普了很多关于蒸包子的相关的知识,无论是对于蒸包子发酵粉的选择,面粉的选择,如何发酵面粉以及相关的一些蒸包子的小技巧,相信大家对于蒸包子都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大家可以自己尝试。

}

【玉米面团的和制方法】:(也可以把玉米粉、黄豆粉和白糖先混合,再加入温水和面)

1.玉米粉150克和黄豆粉100克放在和面盆里

2.用筷子把两种面粉搅拌均匀

3.白糖30克放在小碗里,加入温水170克

4.用筷子搅拌成白糖水

5.分次把白糖水倒在面盆里的粗粮粉里

6.用筷子把粗粮粉和温水搅拌均匀,形成没有干粉的湿性面疙瘩

7.用手把湿性面疙瘩揉在一起

8.揉成表面带有裂缝的面团

【玉米面团的揉制方法】:(因为粗粮粉膳食纤维多,用手揉面团很难成表面光滑的面团,如果你在其它地方看到直接把粗粮面团揉光滑说法肯定是不对的,揉制粗粮面团要用下面的手法,才能达到表面光滑)

1.表面带有裂缝的面团继续用手揉

2.面团很难达到光滑没有裂缝

3.此时,把面团夹在两手掌心中间

4.一边用两手用力往中间挤压握面团,一边把面团做旋转

5.一直重复第4步的动作,面团很快就变光滑表面没有裂缝

6.揉好的面团软硬适中

【面剂子的分割方法】:

1.揉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用手掌心轻轻压着面团在案板上滚动成椭圆形

2.用刀把椭圆形面团分割成大小均等的三份

3.取其中一份,用手掌心轻轻压着面团在案板上滚动成圆柱形长条状面团

4.用刀把圆柱形长条状面团分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窝窝头坯子的制作手法】:

1.准备一盘冷水,右手掌张开,手掌心伸入盘中蘸取少量的冷水

2.两手掌心相对互搓,使左手掌心被水湿润

3.取一个面剂子放在左手掌心,用右手的手指把面剂子揉几下,使面剂子表皮湿润

4.两手掌心相对,把面剂子搓成圆形,放在左手掌心里

5.右手的食指在冷水里蘸一下

6.右手的食指戳在圆形剂子的中心

7.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向手掌心里弯曲,轻轻按在圆形面剂子上,右手食指戳着圆形面剂子在左手心里旋转一下

8.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张开,圆形面剂子就被搓成表面光滑形状

9.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继续向手掌心里弯曲,轻轻按在面剂子上,右手食指戳着面剂子在左手心里旋转一下

10.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张开,面剂子被搓成表面光滑顶端趋于变尖的形状

11.重复以上手法,一直把面剂子搓成表面光滑,类似金字塔形的馒头坯

12.馒头坯的下端成中空形,边缘厚薄均匀没有裂缝

【窝窝头坯子的蒸制过程】:

1.蒸架上铺一层吸油纸或蒸屉布,或者是刷一层食用油

2.做好的馒头坯子摆放在蒸架上

5.盖好锅盖,大火蒸制15分钟

6.至馒头熟打开锅盖即可

1、和面团时也可以把玉米粉、黄豆粉和白糖先混合,再加入温水和面。

2、因为粗粮粉膳食纤维多,用手揉面团很难成表面光滑的面团,要把面团握在手里挤压揉搓才能达到“三光”效果。

3、和好的面团要软硬适中,不能太硬,太硬了成品口感粗糙;也不能太软,太软了蒸制时成品容易塌陷,表皮不光滑。

4、制作馒头坯子时,手上要蘸两次水,制作过程面团不粘手,易成形。

5、手法要遵循“九外一中”的原则。

6、做好的窝窝头形状表皮光滑,成金字塔形。

窝窝头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的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放着现成的和子饭不吃,偏要吃蒸酸菜窝窝头”,这是山西民间的一句习惯用语,意思是有好日子不去过,却偏要找着吃苦受穷受累。这句俗语也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在古时的山西,小米、面条加蔬菜做成的“和子饭”是山西人餐桌上的上等饭食,而用粗粮做成的粗糙松散的“窝窝头”仅是果腹的食物,其美味是无法和“和子饭”相媲美。

然而,就是这山西人眼里最不起眼的窝窝头,曾经是大清国慈禧太后的救命粮。相传1900年6月17日,八国联军攻占了大沽炮台;7月14日攻占天津,对天津实行军事殖民统治。随后这支兵力达两万人的侵略军,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逼。1900年8月14日,是北京历史上永远不能忘却的日子。这一天,由世界上八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英、美、德、意、日、法、俄、奥组成的侵华联军占领了北京城。那时,慈禧太后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们精心研制,做成口感类似栗子粉的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栗子面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进而成为风靡北京城的宫廷小吃。据正宗的仿膳大厨讲,这栗子面小窝头中一丁点栗子都没有,不过是民间想像慈禧奢靡无度而产生的一种谣传。名字的真正起因,是为了适应皇家的精细饮食习惯,而将窝头做成只有栗子大小和口感的缘故。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都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周恩来三次访问山西昔阳县大寨村,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蒸玉米粉面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没有作者本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其中整体或任何部分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蒸面条的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