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南北方都会吃些什么?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朋友们可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饮食上也要注意,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大暑节气吃什么东西适合,欢迎阅读!

荔枝是夏季的应季水果之一,性质温热、营养丰富,大暑的时候适量吃荔枝,可以滋补身体,有益于身体健康。

大暑节气的时候,很多地区还有喝姜茶的习惯,因为大暑的时候气候湿热,身体中容易堆积湿气,而姜茶可以很好的帮助身体排湿,有益于身体健康。

老鸭汤是非常滋补的汤品,也非常适合大暑食用,老鸭汤的性质偏凉,大叔节气饮用可以清热、滋阴,具有极好的养生作用。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是什么意思

 节气中的大暑中的“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最炎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荔枝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后,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一定营养价值,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枣庄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

枣庄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

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大暑节气吃什么东西适合相关文章:

}

俗话说“大暑大暑,上蒸下煮”。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暑节气更是炎热之最,期间最容易发生中暑、肠道传染病、热中风等疾病。这时候我们要怎样健康养生呢?江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易健敏提醒:大暑养生,饮食适宜清淡多吃“苦”(即多吃含苦味的食物),多喝粥水,适当运动,注意补水防晒。

饮食宜清淡,不要吃隔夜饭菜

高温、潮湿是大暑节气的突出特点,这时候人的体温变高、消化功能下降,特别容易出现中暑、肠道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一定要注意健康养生。

这时候,养生重在一个“清”字。饮食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为主。夏季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暴饮暴食、油腻煎炸的食物,容易导致多种胃肠道疾病,此时应该多吃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品,如黄瓜、莲藕、鸭肉、冬菇、紫菜、西瓜、冬瓜、桂圆、桃子、黄皮、芦根、白茅根等。粥方面,可煲绿豆百合粥、冬瓜莲子粥、薏米小豆粥等;平时的汤水,则可以选择冬瓜薏米海带汤、凉瓜黄豆排骨汤、丝瓜排骨汤、莲藕瘦肉汤等。

饮食除清淡之外,还可以多“吃苦”。苦性食物一般偏凉,可以制约阳热之气,达到消暑的效果,如苦瓜、芥菜等,但体质偏寒的人不宜多吃。易健敏还提醒:“高温、潮湿天气,食物容易变质,滋生细菌,因此不要喝生水,不要吃隔夜饭菜,同时做好防蚊防蝇工作。”

此外,夏天高温出汗多,要适当饮用淡盐水、酸梅汤等来补充体液,也可多吃蔬菜瓜果。“但是水果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适当,切不可把水果当主食。”易健敏表示,大多数水果性寒,多吃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体质变寒,女性则容易导致痛经。

手脚经常寒凉的人,本身体质偏寒,固护体内的阳气异常重要,应该减少像梨子、柿子、火龙果、柚子等寒凉性水果的摄入,可适当多吃姜蒜等温性食物。生姜不仅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驱寒祛风。患有糖尿病的人则不宜摄入甜橙、奇异果、西瓜等糖分过多的水果。同时,在选择水果时要注意选择应季的新鲜水果。

适当做运动,及时补充水分

中医说“春夏养阳”,是指阳气的生长、升发。春夏时节,万物欣欣向荣,我们也要顺应自然,活动筋骨,适当出汗,保持汗孔的舒张。这时可适当“夜卧早起”,在早晨或者晚上日光不强的时候运动,以散发体内的湿气,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等这些强度不大的运动。

运动中,要注意选择穿棉质、浅色衣服,利于散热。同时,要控制运动强度,注意防晒。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乏力、胸闷、心悸等,要立即去阴凉通风处坐下,不可硬撑。

运动后,要及时适当补水。可以选择常温的淡盐水,但不可用冷饮降温。“虽然这时候我们人体的体感温度很高,但实际身体里阳气不足。若喝太多冷饮,脾阳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导致各种胃肠疾病。民间所说的‘伏天泻’,则是最为常见。”易健敏特别提醒,运动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因为出汗或运动后,汗毛孔会大开,此时用冷水冲洗,容易引起感冒等疾患。要注意的是,洗冷水澡要因人而异,阳虚体寒、体弱多病的人,就不宜洗冷水澡。体力充沛、阳气旺盛的年轻人,则可以洗冷水澡。不过,洗冷水澡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先用冷水往身上泼几下,让身体慢慢适应水温后,再逐渐增加洗浴面积和时间。

大暑时节,也是热中风高发期。炎炎夏日,大家都离不开空调,不过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7摄氏度。因为当室内外温差太大时,若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使脑部血管反复收缩舒张,容易出现热中风,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更容易中招,所以要适当调整空调温度。同时,多饮白开水或淡茶水可有效预防热中风。


江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掌握内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重点专攻疼痛性疾病、肿瘤相关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埋线、针刀、火针、艾灸、刮痧、刺血拔罐、浮针脐疗等中医技能。

}

7月22日起进入“大暑”节气。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日晒、暑热、水湿交织,应该如何调理身体?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医师表示,在暑热挟湿的天气里,人们更容易感到疲惫乏力、口干口苦、胃口差。中医认为,通过健脾益气,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通过化湿运脾,也能使湿热症状消退。康宜兵推荐了几款调理靓汤,有兴趣的街坊们不妨试试。

材料:扁豆20克、芡实20克、薏米15克、大骨500克、蜜枣3个。

做法:大骨洗净斩件,焯水,捞出;将材料一起加入煲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5~2小时,煮好后调味即可。

功效:扁豆、芡实、薏米均为药食两用,可健脾化湿。

适用人群:舌苔较厚、湿气较重者。

2.绵茵陈赤小豆鲫鱼汤

材料:鲫鱼1条、绵茵陈50克、赤小豆100克、老陈皮5克、蜜枣3个、姜3片。

做法:鲫鱼宰好洗净,平底锅放少量油,煎至两面焦黄,绵茵陈用布袋包煎;汤锅加水10碗,除绵茵陈外其余材料一同放入锅内,武火烧开15分钟,转文火煲1.5~2小时,记得要最后半小时放入绵茵陈,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绵茵陈、赤小豆可清热祛湿;陈皮行气化湿;绵茵陈有特殊香气,煲出来的汤香味独特。

适用人群:舌苔又黄又厚、湿热较重者。

材料:五指毛桃50克、茯苓20克、山药20克、老母鸡1只、蜜枣3个、姜片3片。

做法:先将五指毛桃、茯苓、山药水浸泡20分钟,去杂质,备用;把鸡块焯水后再冲洗干净;所有材料放入汤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5~2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五指毛桃又称为南芪,有黄芪健脾补肺之功,但补而不燥;茯苓、山药可健脾化湿。

适用人群:舌质胖大有齿印、不想吃饭、全身无力、困倦等症状者。

材料:神曲10克、山楂10克、麦芽15克、陈皮10克。

做法:神曲、山楂、麦芽、陈皮,水泡服,或煎煮20分钟,滤渣服用。

功效:陈皮可行气化湿;神曲、山楂、麦芽可消食化积。

适用人群:吃得过饱、油腻煎炸食物吃得过多,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变成食积,出现胃胀、胃口差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人。(记者吴婉虹 通讯员王雯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韭菜什么季节不能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