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白酒和北大仓白酒哪个好?

创始于1914年的北大仓作为中国北方酱香经典,其传奇一如酒的品质:醇厚质朴,浓酱四溢,经久留香。每一个故事都浸润着独特的黑土文化,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无尽的回味。

“北国茅台”源于周总理的赞誉

喝过北大仓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有茅台味。同时也知道北大仓还有一个好听的别名“北国茅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称谓是源自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北大仓的赞誉。

1962年6月20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齐齐哈尔市视察工作。休息时,时任市委书记的张立信拿出北大仓酒请周总理品鉴。并说这酒很好,是从茅台学来的工艺。

周总理轻轻呷了一口。然后大声赞道:“北大仓酒确有茅台风格,有发展前途!”

临别时,周总理还买了两瓶北大仓酒带回北京,并让夫人邓颖超付了款。

时至今日,周总理买酒的5元钱还珍藏在北大仓的保险柜里,被视为无价的精神财富。从那以后,“北国茅台”就成了北大仓的别名,被世人广为传扬。

丁凤岭是齐齐哈尔日报的摄影记者,总理在齐齐哈尔视察的几天中一直随同采访,亲眼见证了这一珍贵历史瞬间。

1991年,齐齐哈尔举行建城300周年庆典,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领导应邀出席盛会。期间,曾经陪同周总理视察的老领导到北大仓酒厂参观。睹物思人,不由得又忆起了这一段珍贵往事。座谈时,这些老领导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是年9月11日,齐齐哈尔日报记者康伯青在一版显要位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据张立信回忆,周总理一到齐齐哈尔市便明确规定:生活标准必须控制在1元5角以内。在齐齐哈尔视察的两天里,总理没喝一滴酒。品尝北大仓体现了周总理对地方工作的支持和尊重。周总理以身作则的廉洁作风,令人感佩不已。

如今,这段史实已写进北大仓的厂志中。因为对北大仓人来说,周总理的赞誉饱含了对北大仓的厚爱和期望,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铭记周总理的殷殷厚望,北大仓人将永远奋力前行。

“北大仓”称谓源于王震将军提议

作为中国北方酱香经典,“北大仓”的称谓同样有着不俗的历史渊源。

北大仓的前身是“聚源永烧锅”。1946年,聚源永烧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后勤部接管,转为公私合营企业齐齐哈尔聚源永制酒厂,5年后转为地方国营齐齐哈尔制酒厂。1955年,时任铁道兵司令和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率领10万官兵来到黑龙江开垦北大荒。是年末,黑龙江省政府派出慰问团前去慰问,带去了齐齐哈尔制酒厂精选的好酒“聚源永”。王震将军饮后连称好酒,好酒!之后颇有感触地说:“子弟兵来北大荒,战冰雪,斗严寒,为的就是把黑龙江的北大荒变成中国的北大仓。而这酒又是用东北特产的大蛇眼红高粱酿造的。我看这酒叫‘北大仓最合适。既可以说明纯粮酒的本质,又可以作为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见证。”

世事无独有偶。不久,又有一个人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此人就是当今著名的白酒专家高月明。当时,他是负责黑龙江酒业生产的主要领导。

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要想知道事情的究竟,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必须提及,他就是齐齐哈尔市轻化工业局第一任局长,理琨。

理琨,山东蓬莱人,16岁参加革命,1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1952年,理琨被组织派到南京学习深造。理琨对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满怀憧憬。快毕业时,老上级许世友让理琨留在南京军区,并承诺让他上军事学院。可理琨却执意要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4年,他和妻子来到齐齐哈尔,参与北满钢厂的建设工作。1958年,理琨被任命为市轻化工业局局长。

2010年1月7日,鹤城晚报记者王丽坤在鹤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理琨:从“八路”到新中国工业“痴人”》。文章在提及“北大仓”命名一事时这样写道:

1957年春的一天,时任齐齐哈尔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的高衡指名让理琨和他一起到富拉尔基检查工作。晚饭后,高市长约他到江边散步,并有意对他说道:现在外来客人很多,我们却没有自己的地方名酒招待客人,你有什么招儿吗?过后理琨便召集齐齐哈尔酒厂的几位领导商议。见酒厂的领导面有难色,理琨便果断地说,那你们就到外地的名酒厂走走吧,三个月回来,路费我全给你们报销。出去的几个人回来后果然信心倍增,说能干高档酒,而且就选“茅台型”。他们试制了一年,高档酒试制成功。“北大仓酒”从此诞生。

北大仓酒的命名,具有极深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涵盖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那段光辉历史,而且恰当地表现了北大仓酒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纯粮酒的特质。从此以后,北大仓酒作为北大荒精神的一种符号而声名远播。而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当人们畅饮北大仓酒时,都会唤起一种豪情和记忆。因为,北大荒精神,是龙江儿女独有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瑰宝。在北大仓酒的澄澈酒体中,饱含了催人奋进的北大荒精神,澄黄色的北大仓酒液,不仅浓缩了北大仓丰收的色彩,更是对当年10万垦荒官兵的军旅记忆。这正是北大仓酒历久弥香的奥秘之所在。

北大仓酒的命名,掀开了北大仓酒的崭新一页。更名后的当年,北大仓酒进入北京,首开东北酒进京的先河。为扩大北大仓酒的进京产量,时任全国人大副主任的彭真专门作出指示,让齐齐哈尔市政府给企业扩大粮食调拨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酿酒技艺打遍东北无敌手

北大仓之所以被公认为中国北方酱香经典,有其历史的原因。

黑龙江是东北解放最早的省份。解放初期,齐齐哈尔为黑龙江省省会所在地,哈尔滨为松江省省会所在地,两省均归中央东北局管辖。

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省会确定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市为了提高白酒酿造技术和加强对白酒企业的管理,决定借齐齐哈尔制酒厂从省属划为市属的机会,将当地小有名气的“山合盛”、“裕泉涌”、“万源长”、“复盛永”等酒坊合并于齐齐哈尔制酒厂门下。

陈云才是北大仓传统酿造工艺的第三代传承人。他说,当时齐齐哈尔的好酒师,几乎全都汇聚到了齐齐哈尔制酒厂,能不烧出好酒吗?

据著名白酒专家高月明回忆,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前,齐齐哈尔制酒厂的酿酒技艺就在整个东北位居前茅。当时,为了提高出酒率,东北局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烧酒班组为单位的大比武。按比武规则,先从地区选拔,取得第一名的再到省里比,最后各省的尖子再汇聚到一起打擂比武。

高月明清晰地记得,在这次大比武中,齐齐哈尔制酒厂的牛广才小组一路过关斩将,从哈尔滨一直比到沈阳,最终是打遍东北无敌手,获得第一名。因为出酒率位居东北之首,牛广才小组和他本人分别获得了“全国先进集体”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牛广才先后两次进京,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回想起当年比武的盛况,曾任北大仓酒厂党支部书记的孙清秀老人自豪的地说,“牛广才就是牛。在东北,哪个酒厂的出酒率上不来,只要北大仓的老牛一到场,出酒率立马就上来了!”

1959年,牛广才第一次进京参加劳模会时,带去了几瓶精选的好酒。当时,他有个想法,是想让毛主席尝尝咱黑龙江最好的酒。可到了北京才知道,这事可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直到会议结束,他也没找到机会。情急之下,他把酒留给了会务组的同志,并鼓起勇气说:“请会务组的领导先尝尝。我下次来北京时,一定还带好酒来,请你们替我转交给毛主席品尝。”

1962年,牛广才又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劳模群英会。进京前,他和领导说,要把咱家乡最好的酒带到北京请毛主席品尝。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单独成立了一个酿酒小组,精心酿制挑选了两瓶酱香酒。牛广才还请人在封好的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了十个字:酱香北大仓,献给毛主席。

这次劳模会,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又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劳动模范,并与站在前排的劳模一一握手。这让站在后排的牛广才急得手心直冒汗。他多想和毛主席握一下手,并对毛主席说,我带来了全东北最好的北大仓酒,您一定要尝一尝啊……群英会结束离开北京时,牛广才郑重地将两瓶北大仓酒亲手交给毛主席。

酒业泰斗秦含章诗赞美北大仓

“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劳动换天地,把酒度重阳。”这首五言诗的作者就是中国酒业泰斗秦含章。上世纪90年代初,多家新闻媒体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一次“诗酒博览会”。北大仓被指定为招待用酒一。据时任北大仓酒厂厂长的牛焕信回忆,宴会是在京伦大饭店一个中餐厅举行的,场面甚是壮观。

诗酒展的第二天,北大仓的展位前来了一位精神矍铄,气质儒雅的老人。此人就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奠基人之一秦含章。他端起一杯酒,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抿了一口,双眼微闭片刻,又吧嗒吧嗒嘴。接着又喝了一口,连说“不错!不错!”。言罢,老人拿起笔在留言簿上写道:“初尝北大仓酒:酒色清明晶亮,酒香浓酱四溢,酒味甜爽醇厚,酒体丰满充实,确是一等好酒。”

写下评语后老人似乎意犹未尽,又即席赋诗一首:“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劳动换天地,把酒度重阳。”寥寥20个字,既涵盖了北大仓酒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又表达了对北大酒品质的由衷赞美。“把酒度重阳”一句,似乎还隐含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情愫,令人回味不已。

事后,秦含章老人还用毛笔将自己对北大仓酒的评语和诗赋写成了条幅。老人对北大仓酒的无比钟爱由此可见一斑。时至今日,北大仓依然保存着秦含章老人的珍贵墨宝。

还有一个小插曲不能遗漏。据牛焕信回忆,“诗酒博览会”结束的第三天,牛焕信又在京伦大饭店的中餐厅招待客人。餐厅经理见到他后说:“牛厂长,都三天了,这屋子里还飘着你们北大仓的酒香哪!”这可以说是对北大仓酒“酱香浓郁,回味悠长,隔夜留香”卓越品质的最好诠释吧!

}

北大仓酒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大仓酒厂采用贵州省茅台酒厂生产工艺,生产的大曲酒。该酒酒质清亮透明,呈微黄色,酱香突出,幽香纯正,入口醇正,柔和绵甜,余香不息,属酱香型白酒。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北大仓酒[1]以当地特产的“大蛇眼”高粱为原料,用大麦、小麦、大豆、玉米等制成的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在借鉴茅台酒酿造工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情况,工艺上采取一次投料,池上堆积,连续加曲,分批取酒,长期贮存,精心勾兑酿成。 北大仓酒该酒于1958年试制成功,酒品既具有酱香型大曲白酒的典型风格,又具有北方白酒的特点。 评酒者认为:北大仓酒闻之香扑鼻,近似茅台香味;饮之入口柔软,回味绵长摄影记者,总理在齐齐哈尔视察的几天中一直随同采访,亲眼见证了这一珍贵历史瞬间。  1991年,齐齐哈尔举行建城300周年庆典,曾在这里工作过的老领导应邀出席盛会。期间,曾经陪同周总理视察的老领导到北大仓酒厂参观。睹物思人,不由得又忆起了这一段珍贵往事。座谈时,这些老领导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当时的情景。是年9月11日,齐齐哈尔日报记者康伯青在一版显要位置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据张立信回忆,周总理一到齐齐哈尔市便明确规定:生活标准必须控制在1元5角以内。在齐齐哈尔视察的两天里,总理没喝一滴酒。品尝北大仓体现了周总理对地方工作的支持和尊重。周总理以身作则的廉洁作风,令人感佩不已。  如今,这段史实已写进北大仓的厂志中。因为对北大仓人来说,周总理的赞誉饱含了对北大仓的厚爱和期望,是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和永不枯竭的前进动力。铭记周总理的殷殷厚望,北大仓人将永远奋力前行。  “北大仓”称谓源于王震将军提议  作为中国北方酱香经典,“北大仓”的称谓同样有着不俗的历史渊源。  北大仓的前身是“聚源永烧锅”。1946年,聚源永烧锅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西满军区后勤部接管,转为公私合营企业齐齐哈尔聚源永制酒厂,5年后转为地方国营齐齐哈尔制酒厂。1955年,时任铁道兵司令和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率领10万官兵来到黑龙江开垦北大荒。是年末,黑龙江省政府派出慰问团前去慰问,带去了齐齐哈尔制酒厂精选的好酒“聚源永”。王震将军饮后连称好酒,好酒!之后颇有感触地说:“子弟兵来北大荒,战冰雪,斗严寒,为的就是把黑龙江的北大荒变成中国的北大仓。而这酒又是用东北特产的大蛇眼红高粱酿造的。我看这酒叫‘北大仓’最合适。既可以说明纯粮酒的本质,又可以作为开发北大荒的历史见证。”  世事无独有偶。不久,又有一个人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此人就是当今著名的白酒专家高月明。当时,他是负责黑龙江酒业生产的主要领导。  然而,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要想知道事情的究竟,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必须提及,他就是齐齐哈尔市轻化工业局第一任局长,理琨。  理琨,山东蓬莱人,16岁参加革命,18岁参加中国共产党。1952年,理琨被组织派到南京学习深造。理琨对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满怀憧憬。快毕业时,老上级许世友让理琨留在南京军区,并承诺让他上军事学院。可理琨却执意要投身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54年,他和妻子来到齐齐哈尔,参与北满钢厂的建设工作。1958年,理琨被任命为市轻化工业局局长。  2010年1月7日,鹤城晚报记者王丽坤在鹤城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报告文学《理琨:从“八路”到新中国工业“痴人”》。文章在提及“北大仓”命名一事时这样写道:  1957年春的一天,时任齐齐哈尔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的高衡指名让理琨和他一起到富拉尔基检查工作。晚饭后,高市长约他到江边散步,并有意对他说道:现在外来客人很多,我们却没有自己的地方名酒招待客人,你有什么招儿吗?过后理琨便召集齐齐哈尔酒厂的几位领导商议。见酒厂的领导面有难色,理琨便果断地说,那你们就到外地的名酒厂走走吧,三个月回来,路费我全给你们报销。出去的几个人回来后果然信心倍增,说能干高档酒,而且就选“茅台型”。他们试制了一年,高档酒试制成功。“北大仓酒”从此诞生。  北大仓酒的命名,具有极深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涵盖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那段光辉历史,而且恰当地表现了北大仓酒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纯粮酒的特质。从此以后,北大仓酒作为北大荒精神的一种符号而声名远播。而且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当人们畅饮北大仓酒时,都会唤起一种豪情和记忆。因为,北大荒精神,是龙江儿女独有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瑰宝。在北大仓酒的澄澈酒体中,饱含了催人奋进的北大荒精神,澄黄色的北大仓酒液,不仅浓缩了北大仓丰收的色彩,更是对当年10万垦荒官兵的军旅记忆。这正是北大仓酒历久弥香的奥秘之所在。  北大仓酒的命名,掀开了北大仓酒的崭新一页。更名后的当年,北大仓酒进入北京,首开东北酒进京的先河。为扩大北大仓酒的进京产量,时任全国人大副主任的彭真专门作出指示,让齐齐哈尔市政府给企业扩大粮食调拨计划,扩大生产规模。  酿酒技艺

}

京东优评,为您推荐的“东北庄稼院白酒”相关产品的购买用户评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大荒和北大仓酒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