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书记用铲车把砖头弄我家猪圈去了他还不管,其他家他都没弄,我该怎么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水碓村脱贫攻坚期内实施的重大项目之一,就是历经曲折,最终克服困难,争取落实“革命老区”项目资金150万元,建成了古银杏文化广场,对1300年树龄的银杏古树进行了保护,对据传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大院古院落进行了抢救性提升改造。

唐人化育公孙树,雌雄连理曝霜露。

蜀地兵灾难生息,沔水静好可耕读。

秋风猎猎别华发,桑梓悠悠传家谱。

盛世重文寻遗迹,喜看柴门换新符。

水碓小学附近,有两棵三人合抱、高大遒劲的银杏树,一公一母,盘根错节,近年来人们给这两棵银杏树起了个诗意的名字,称作“夫妻”银杏树。关于这两棵银杏树的寿命,过去当地人众说纷纭,但一直缺乏相关依据。

2017年,勉县林业局运用“碳14测年法”对这两棵银杏树树龄进行了鉴定,测定公树树龄1300年,保护级别为特级;母树树龄400年,保护级别为二级。据此推算,公树约生长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母树约生长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二者相差900岁,可谓是千年一遇的“旷世姻缘”。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千百年来,银杏公树经受了大自然的雷劈电击和人类的刀砍斧削,但它咬定青山、踏石留印,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与母树“修成正果”。这一对栉风沐雨、患难与共的“夫妻”银杏树,见证了人世间的兴亡更迭、分分合合,而今依旧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春来,抽枝展叶、生机勃勃;夏至,遮天蔽日、亭亭如盖;更待秋风起,满树金黄、硕果累累,风景这边独好。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2017年9月,汉中市人民政府将水碓村的这两棵银杏树列入《汉中市古树名木保护目录》。同年11月,勉县林业局对这两棵古银杏树进行了挂牌保护。

故纸堆里的《张氏家谱》

水碓村古银杏树周边,有两座据传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一为张家大院,一为王家大院,俱因其姓氏在当地开枝散叶、族人众多,故名。其中尤以张家大院最为著名。

张氏一门是较早来水碓安家落户的大户人家,“世代主业农耕,兼重诗书,即所谓耕读传家、书香百代者”。根据现有史料、碑刻记载,张家自明朝末年迁居此地已历经11系,历代人物皆有姓名可考。其中,张文籍、张清泉、张清淮、张学仁、张学义等人,就是解放前后从水碓村张家院子走出去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许多逸事至今仍在当地广为流传。

现今仍居住在张家大院的王翠玉老人,现年96岁,身体硬朗、耳聪目明,尤能下河洗衣、上灶做饭;其子张学敏是“根正苗红”的张家后人,现年70岁。笔者曾多次访谈王翠玉母子及求证张氏其他健在的年长者、知情者,现知:张家大院堂屋正中的顶梁上原先刻有“大清二十七年修建”字样,屋外门框上曾刻有一副楹联,横额为“积德存善”四个楷体字,屋内也曾悬有一匾。后来“文化大革命”时期,张家几个科班出身、滞留家中的读书人均遭“批斗”,张家大院室外楹联,室内匾、顶梁上的刻字以及门窗上的龙蟒花纹均被当地“红卫兵”以“破四旧”的名义铲平,今门框及匾尚在,但上面残存的字迹非常模糊,由于时过境迁,张家老一辈文化人几乎凋零殆尽,很多内容现已无从考证。

王翠玉的丈夫张清泉,1944年毕业于省立汉中师范,后在勉县教书4年,解放后不久回乡务农。“泉(张清泉)两次学习师范,心力所为,志在教育,然以兼好技艺,书通篆隶,工习篆刻”,曾在元墩、阜川摆摊,靠给人刻章、代写诉状谋生近20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张清泉曾到勉县政协文史委参与《勉县志》编撰工作。“泉(张清泉)一生,性和平,处事接物,忍让公正。读书好文科”,曾著有《文字与雕刻》《家世传记》《书牍遗稿》《悬志书稿集》《印模本》《对联集》《读书笔记》等作品。1991年,张清泉去世,如今他的书稿大多已遗失,但他1980年执笔撰写的《家世传记》(又称《张氏家谱·補》)却留存了下来。透过这本尘封多年、纸张发黄的家谱,我们可以从中对张氏家族几百年的发展变迁史一探究竟。

据传,张家祖上原有家谱。清朝末年为躲避太平天国纷争,张氏族人携家谱逃亡,不幸于兵荒马乱之中丢失了家谱。张清泉在《家世传记》中写道,“余之张门,原有家谱,以代远年湮、世殊事异,已失,不可复见,现已无考矣。”张清泉有志于为家族修书立传,于是网罗旧事、踏勘碑刻遗迹,“根据老人之言及长者记忆,特作怀旧追远之一叙,集成,取名曰《家世传记》,即《张氏家谱·補》,系以述人述事,使后启者,有所知其由来也”。

对于张氏一族何时在水碓安家落户,张清泉在《家世传记》里写道:“(张门)祖籍原居蜀,系四川省射洪县白杨沟大槐树下人氏”,“后于明代晚年,因战乱移民,四川填陕西,前人即分支,迁占来沔(勉)”,“起祖张泽,落户于此,小地名,沔南黄坝河之水碓沟也”。

张清泉所撰写的《张氏家谱·補》,共分三部分,前有序言,中间是历代家族世系表,后面是人物生平传记。全书类似《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风格,基本上用浅显的文言文写成,叙事精炼、生动传神,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如传记中写到张世德,“一年忽起匪患,人云,贼从北来,须往南跑,他只听说北字,即北奔,至棋盘沟口,恰与贼人相遇,遂身为所害”。又如写到张学礼,“礼生平乐观,遇事不愁,好说趣言,能引人发笑。又能仿学他人口语,听之极似其人语调,滑稽、幽默,是其特性也”。

此外,张学仁、张学义也是解放前后毕业于汉中师范的高材生。张学仁,解放后入民大学习,分配至西北行政委员会政法干校工作,后转西安国棉六厂任统计员,1958年下放原籍劳动,“惜晚年以不白之冤,身患肺病去世”。张学义,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汉中从事教育工作,曾任汉一中、汉二中校长、党委书记等职务,治学严谨、卓有政声。

一部《张氏家谱》,记载了张氏先祖筚路蓝缕的创业史以及后世子孙或孜孜不倦、或跌宕起伏、或悲歌慷慨的多样人生。斯人已逝,懿范长存。古韵悠悠,令人回味。

据水碓村多位村民证实: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从元墩街西去杨庄、清明、唐湾、渭溪沟以及宁强县胡家坝,没有大路,只有先辈们沿水碓村莲花山、黄坝河、堰沟、田坎踩出来的一条一尺宽的羊肠小道,赶集买卖物品全靠一身力气肩挑背扛。由于中途需要反复涉河过水,素有“七十二道脚不干”之说。昔日“元杨古道”,水碓村古银杏树下是必经之地。

有道是,天时不如地利。水碓村地处元杨路中段,来往商客常在古银杏树下歇脚,故而萌生商机,银杏树下长约30米的路段便演变为街面和集市。《张氏家谱》记载,张清泉的父亲张文籍解放前曾在水碓街面上经商多年,由于谦恭谨慎、和气生财,故“生意兴隆,信誉远著”。同时,张文籍还“怜贫济急,施衣舍谷”,在银杏树下“多年夏施茶水,分文不取”。张清泉的大哥张清淮当年也在路北搭建草房两间,出售食盐、布匹以及其他日用百货,由于经营有方、薄有田产,忽一日父子二人竟被土匪绑票勒索钱财,张家人交了赎金才被放回。此外,当时的水碓街面上也有经营肉铺、馍店、酒坊、油坊、铁匠铺的营生,时隔几十年,尤能想见当时红尘滚滚、络绎不绝之景象。

除此之外,途径水碓的“元杨古道”也在现代革命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给当地增添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和革命英雄主义氛围。笔者在当地走访时,多次听到年长者说起解放前徐向前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从水碓经过的事情。现年75岁的略阳钢铁厂退休职工朱兆友向笔者讲过一个小故事:他父亲在世时说过,有一年一支大部队路过水碓村,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这支部队自带面粉,军纪严明,与民秋毫无犯。朱兆友的父母忙着给战士们烙饼子、烧开水、煮汤菜,饭后一位军官模样的同志主动向他们缴纳伙食费。朱兆友的父亲坚辞不受,好奇地问道:你们口中所说的李将军,究竟是谁?对方告诉他:正是红四方面军李先念将军。

上述说法虽需进一步考证,但经笔者查阅勉县党史及咨询有关专家,仍能找到红四方面军与元墩的相关渊源:一是1934年1月,红二十九军第三游击大队去四川和红四方面军接头,途径元墩付家泉,曾和元墩、阜川地方民团打了一仗,游击队遭受重大挫折,史称“元墩子战斗”;二是1935年2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徐向前、王树声指挥红4、红30、红9三个军从四川直取汉中,曾在宁强、阳平关、勉县新铺湾、褒城等地与国民党军发生激战,连战连捷,史称“陕南战役”。现已证实当年确有一支部队从宁强县经元墩、阜川攻入南郑,而李先念时任红30军政治委员。抚今追昔,“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枪林弹雨现初心,千秋万代赞英雄!

此外,王翠玉、张学宽、张富德等多位张家院子老人也证实:解放后1950年左右,曾有一个排的侦察兵在张家大院驻军三四个月,主要负责元墩、阜川一带剿匪事宜。2019年,张家大院整体翻修时,施工人员曾在大门外的石板路下发现一排锈迹斑斑的子弹,随即上报元墩派出所处理,此为后话。

1956年,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倡导“公私合营”,水碓街面上的私人商铺遂全部停业,但途径银杏树和张家院子的“元杨古道”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1970年左右,县上主持规划修建了勉宁路,新路沿水碓村莲花山、黄花坡、李子坝坝而上直通宁强县胡家坝,改善了元墩镇的交通条件。由于新路改道,古银杏树下的“元杨古道”行人渐少,从此渐渐退出历史舞台。2002年为修西汉高速公路,勉宁路水碓段再次改道,此为后话。

脱贫攻坚结硕果 银杏广场立丰碑

长期以来,水碓村古银杏树外围布满了村民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柴房、猪圈、牛棚、厕所,这些破破烂烂、集中连片的土坯房不仅有碍观瞻,而且环境卫生状况问题突出。张家大院历经三百多年,目前还居住着4户人家,虽然当时房屋主体完好,但因年久失修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2015年,时任市文联派驻水碓村第一书记苗政发现了古银杏、古院落的价值,在他的极力宣传和呼吁下,2016年汉中市财政局为水碓村下达了20万元的银杏广场建设资金。但因银杏树下征地拆迁工作任务艰巨、工程浩大,项目不得不中途搁浅。

2017年11月,时任勉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史邦俭到水碓村调研走访,在听取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汇报后,实地观摩了古银杏、古院落。随后,县上曾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水碓村古银杏广场开发建设项目专题研讨会,但因拆迁工作进展缓慢,加之建设方案不成熟,项目不得不再度搁浅。虽然如此,但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事创业、造福一方的目标愿望却从未放弃。

2018年7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时候,也正是当年脱贫攻坚半年考核最繁忙、最紧张的时候。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白天在村委会忙碌各种台账资料、数据报表等上级规定动作,晚上下村入户召开院坝会,宣讲扶贫政策、答复群众疑问,费劲口舌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当时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仅利用半天功夫将银杏树下10几家人1000多平米的房子全部进行了拆除,整个过程较为顺利。在这次拆迁过程中,有两个人功不可没,值得一提:一是二组组长王霞,敢于担当、善始善终,在组织发动群众方面不厌其烦,充分履行了工作职责;二是从水碓村走出去的包工头郭宏亮,雷厉风行、敢为人先,亲自驾驶铲车推倒了银杏树下的土房子,为项目顺利推进扫清了障碍。

紧接着,在时任水碓村县级包抓领导县委副书记史邦俭的关心支持下,2018年8月,勉县财政局150万元的“革命老区”项目落地水碓。至此,水碓村古银杏广场建设开始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经过前期规划设计、招投标等一些列准备工作,2019年3月该项目正式开工,当年9月基本竣工。

水碓村古银杏广场及民居改造项目立足于保护古树名木、保存文物古迹、适时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总体思路,在银杏树下新建了用片石铺就的休闲广场,摆放有石桌石椅,周边点缀有花木、奇石,安装有照明路灯和卫生公厕。同时,在“夫妻”银杏树四周安装了护栏,用水泥砂浆封堵了树洞,修剪了冗枝,防治了病虫害,并用钢管支架对树干进行了支撑。对于百年老宅张家大院,在最大限度保持建筑物原貌的基础上,主要对房梁上断朽的椽子、檩子以及破损的瓦片进行了更换,对院落整体的视觉效果和环境卫生进行了整治提升,一扫昔日荒凉破败之感,整个老宅焕然一新,明清古色古香古建筑意味油然而生。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我们相信,慕名而来、信步于此的游人,如果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夫妻”银杏树、张家大院、“元杨古道”背后的故事,如果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古银杏广场项目在水碓村落地前的艰难,如果他们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一项目实施前后的鲜明对比,就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民生工程,给一个深度贫困村带来了何等宝贵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我们立足潮头勇担当、重整战旗再出发,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代接着一代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古银杏广场在即将到来的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衷心祝愿水碓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工作单位:勉县元墩镇水碓村

}

  7月3日傍晚,辽宁铁岭货车司机闫一(化名)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要把一车货物送到黑龙江哈尔滨。当他行至开原附近时,远处的一道奇景令他震惊:一根黑色风柱从云霄插进大地。他赶紧录了几段小视频分享给家人,37岁的他从来没见过龙卷风,他不知那是什么,也不知道那将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受损严重的金英村。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据开原市官方通报,7月3日下午5点15分左右,辽宁省铁岭开原市遭受突发龙卷风袭击。龙卷风造成人员伤亡,房屋损坏,电力通讯不同程度受损。截至目前,已造成6人死亡,190余人受伤,9900余人受灾,开原工业园区内30户企业厂房、设备受损;受灾民房744户,受灾楼房3591户。

当地气象部门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此次龙卷风天气系受东北冷涡以及蒙古气旋前侧低压带共同影响,在开原市金沟子镇形成,经兴开街道,开原经济开发区,后在市区内影响约15分钟后,逐渐南移减弱成低压,整个过程持续约半个小时。龙卷风出现时间段,开原国家气象观测站极大风速为23.0米/秒,极大风速达9级。

此外,该负责人透露,中国气象局已委派一名专家于7月5日抵达开原,气象部门将对这一起龙卷风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闫一的父母居住在金沟子镇金英村,这里是龙卷风的形成地。

园区周边有大树被连根吹起。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7月5日上午,澎湃新闻记者来到金英村,两日前灾难过境,这个约有三千人口的村子满目疮痍。如今这里的房屋几乎无一幢完好,即使是侥幸躲过龙卷风轨迹的房屋,也被吹去了些许瓦片或刮碎几块玻璃。巷陌两旁遍布着被龙卷风携来的各种杂物:杂草、树枝、窗框、玻璃渣……

多数百姓的房子受损严重,门窗玻璃全被龙卷风打碎,家中物品被吹得七零八落,村民的鸡棚、牛棚、猪圈等也都倒塌。不时还会看到几只小鸡窜上小路,有村民表示家里的牲口受惊,“这两天都不吃食了”。

村里人都在忙碌,几辆铲车在村路中轰鸣,清理被杂物堵住的道路;数十名电力工作人员四处奔波抢修电路;村民们唤来亲戚朋友收拾自家的狼藉。所有人都努力让生活回归龙卷风袭来之前的正轨。

村子北头一家住户的屋外围了很多村民——那是货车司机闫一家在办白事。

看到龙卷风时,闫一正驾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觉得新鲜,还拍了几段小视频分享至家庭微信群内。但当他多看几眼后,惊觉龙卷风的位置就在金英村附近。

闫一父母的房子就位于村子最北端,最先受到龙卷风的冲击。闫一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用手机拍下的那条风柱,如此肆虐了这个村庄,还卷走了母亲的生命。

村中一受灾严重的村民,家中门窗全部脱落,房顶出现漏洞。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他赶紧给家里去了电话,但无人接听,“我又赶紧给前院我姑家打电话,也没人接”。忐忑的他又开了一段距离,刚过昌图,他接到了姑姑的电话:“你家房子倒了,给你妈妈砸里面了!”

闫一赶忙找地方下了车,让另一名司机前去送货,自己在高速上拦了一辆车立即往家赶。

但赶回家时,母亲已经不幸离世,终年60岁。

据闫一介绍,事发时,父母正在房后水泥抹的牛棚子里喂牛。一阵大风突然袭来,闫父赶忙放下手里活回屋关门。但没有想到,就是这一瞬间的功夫,夫妻俩阴阳两隔。等闫父再次看到牛棚时,牛棚已经垮塌,旁边的猪圈也被夷为平地,老伴被压在牛棚下面,后在送医途中身亡。

闫家原有约30头牛40头猪,龙卷风过后,30头牛只活下来12头,所有的猪非死即伤,只能廉价处理。这个原本日子红火的家庭,被一阵龙卷风狠狠打击。

多位村民向澎湃新闻介绍,闫母勤劳能干,“你看这村里有几家又养猪又养牛的?伺候起来老费事了,她(闫母)就是能干”。在很多村民的眼里,闫家的生活条件令人羡慕。

“3号晚上我爸晕过去了。我妈走后,他根本接受不了,我现在得撑下去。”闫一说。

金英村的遭遇令各方牵挂。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除了政府方面派来的救灾人员,有大量企业和公益组织也来到村子里帮助救灾。每到饭点,就有餐饮公司送来大量盒饭免费发放给村民,企业和公益组织则给村民们带来了米、面、油、饮用水等补给品。

现场“金沟子镇7·3龙卷风自然灾害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已专门委派工作人员逐户勘查记录房屋受损情况,将尽快根据实际情况为村民们进行房屋修缮工作。现场电力抢修人员向澎湃新闻介绍,截至5日中午,全村还有约180户未恢复供电,将尽快恢复。

5日中午时分,全村仍有约180户村民家中未恢复电力。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龙卷风席卷金沟子镇后,进入了开原市市区,对开原市铁西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区内的开原工业园区,受损严重。一栋栋彩钢板厂房被龙卷风撕咬得支离破碎,扭曲成麻花般的钢板零零散散地挂在支架上,有的甚至被吹飞挂在街边的电线上。街边的树木全被吹倒在地,有的被连根带起,重达数十吨的大型门式起重机都被吹翻。沿途的电线杆伏倒在地,整个园区乃至铁西地区电力受损。

据官方通报显示,开原工业园区内共有30户企业厂房、设备受损。

园区内受损严重的企业。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7月5日,园区内一家名为金泰机械的工厂的负责人李丽(化名)回想起3日的遭遇,她仍然感到后怕,“得亏5点多的时候工人都下班了,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家机械厂的彩钢板车间基本被吹散,她在办公楼里躲过一劫。

“我当时在外面就看见了,看见远处天上旋着纸片子啥的,像小鸟似的,起初以为是附近的地板厂着火了。”

等李丽回到楼上再看,天上乱飞的还有大量泡沫塑料和木板等材料。她觉得新鲜,刚拿出手机准备拍照,“呜的一声,就奔我这旮来了,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李丽赶紧跑到旁边的门后,刚刚眼前的窗户玻璃瞬间粉碎,“我当时要是没跑开,一准被玻璃伤了”。

看到企业如今的遭遇,李丽很心痛,“这厂子刚刚往好了发展,就遭了这个事”,办公楼和车间的修复需要花不少钱,“慢慢整吧,腾个地出来能生产就行了”。

村中发放物资的爱心组织。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铁西区受灾最严重的居民区是铁西区一个名为尚品铭城的小区。房屋的窗框和玻璃大多损坏,很多窗框在半空中悬着,一些破损的玻璃暂时用胶条固定着,小区内停放的汽车也伤痕累累,有的甚至被直接吹翻。

小区的三个路口自灾难发生日起就拉起了警戒线。

5日下午,一名小区外的值守民警告诉澎湃新闻,现在进入小区还是太危险,相关人员正在小区内部进行修复处理,他们也都及时掌握修复进度。居民如想回小区家中取东西,需要向民警报告楼号,民警查询小区内修复施工进度后,判断居民前往自家住处的路径是否安全,保障安全方准许进入。

据了解,居民们如今大都暂时借住在亲朋好友家中,有的则住进了政府部门安排的安置点。

被龙卷风破坏至麻花状的钢板被吹到电线上。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据官方统计,7月3日龙卷风灾害发生后,开原市公安、消防、医疗、交通、民政、卫生、电力、通讯等800多名救援人员,出动救援车辆200余台,已经搜救被困人员210人,疏散转移群众1600余人,当地6家医院出动40台救护车辆参与救援。

一些民间救援队也自发参与了救援。

被龙卷风吹倒的重达数十吨的起重机。澎湃新闻记者 戴越 摄

据蓝天救援队通报,铁岭蓝天救援队7车18人3日21时许就已进入现场参与救援工作,后附近城市蓝天救援队陆续增援,直至7月4日14时,经指挥部批准后结束救援。

一家名为“无名公益”的救援队也参与了此次救援。该救援队队长张野5日告诉澎湃新闻,当日17时许他正在开原北部一处工地上盯项目,那时他所在的地区已经下起冰雹,在躲避冰雹时,张野发现西边有一处漏斗云,多年的极限天气救援经验告诉他:龙卷风来了。

他立刻发布朋友圈召集救援人员,并第一时间开车朝龙卷风方向追逐过去。追着龙卷风的轨迹到达开原铁西区后,张野看到受灾果然很严重,“当时道路完全被东西堵死了,根本进不去,”张野马上调来了一台铲车,并亲自驾驶铲车参与道路清障工作,近3个小时后,救援通道终于被打通。

此外,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消息,国家卫健委7月3日当晚派出国家医疗卫生应急专家组赶赴开原,加强救治力量。专家组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口腔医院的重症医学、骨科、神经外科、颌面外科和心理专业等9名专家组成。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立即启动卫生应急响应,组织开展现场救治和伤员转运收治工作。辽宁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带领省级医疗专家组,迅速抵达现场,协调指导伤员救治工作。

7月5日,开原市气象局负责人向澎湃新闻介绍,中国气象局已委派专家于当日到达开原,将指导7月3日龙卷风灾害的具体调查工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村里修路占村民田可没钱补偿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