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前的港澳居民在外国有事可以找中国大使馆帮助吗?

领事是由一国政府根据同另一国政府达成的协议,派驻对方国家的特定城市,在一定区域内保护本国国家和本国公民的权利和利益的政府代表国内总。根据《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领馆分为总领事馆、领事馆、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在实践中,基本不设立副领事馆。

图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图片来源于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领事机构与外交机构(即使馆)是不同的。领事馆是有辖区限制的,而使馆的范围则是接受国的全境;领事馆可以在接受国内的不同城市设置多个,而使馆只有一个设在接受国的首都。因此北京市没有领事馆的。

目前大陆有外国领事馆的城市有: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沈阳、昆明、南宁、西安、武汉、厦门、青岛、长沙、呼和浩特、拉萨、哈尔滨、呼伦贝尔、二连浩特、海口共十八个。

外国在上海设立的总领事馆有76家,是中国大陆最多的城市,第一家是1954年10月22日设立的波兰总领事馆。我们都知道上海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北京,是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因此外国将总领事馆设立在上海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有利于他们在华东地区开展领事业务。

根据广州外事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30日外国在广州设立总领事馆的数量则达到了66家,第一家是1979年8月31日开设的美国总领事馆,而最新的是2020年6月30日设立的乌兹别克斯坦驻广州总领事馆。广州是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广东作为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商在广东投资,同时以外贸为主的广东企业。这都使得广东与国外交往十分密切,随着经贸和人员往来的密切,近些年在广州开设的总领事馆越来越多,从2014年至今就新增了20家,而同期的上海只增加了4家,这使得广州的总领事馆的数量迅速与上海缩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国家在广州设立领事馆,甚至有超越上海的可能性。

西部的代表成都和重庆则分别有20家和12家,成都和重庆是西部的双子星,都是国家中心城市,作为中国的大后方,近几年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成都,这两年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新一线城市,而重庆的GDP在今年上半年更是超过了广州,排在全国第四名。

根据四川省外事办官网的数据,目前,已获批准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的国家已达20个,分别是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宾、斯里兰卡、澳大利亚、新西兰、以色列、波兰、捷克、印度、瑞士、奥地利、希腊、尼泊尔、西班牙、智利。已开馆的领事机构13家,其中斯里兰卡总领事馆是暂时闭馆,其他6家尚未开馆,而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在早前已经被关闭了。

西南的代表昆明和南宁则有8家和6家,这两座城市经济实力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靠近东南亚,地缘位置比较突出,使得在当地设立总领事馆的国家也不算少。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的代表有8家总领事馆,曾经辉煌一时的东北,现在虽然没落了,但是底子还是在的,而且由于地理上靠近韩、朝;历史上和日俄的关系等,影响力还是有的。

武汉作为中部的代表,是国家中心城市,以前的大区中心。 也有5家总领事馆,分别是法国、韩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另据日本共同社11月24日报道,日本政府已全面开始筹备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开设日本总领事馆事宜。中日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日本将力争在两年内实现这一目标。

西安作为一座千年古都,极具历史文化底蕴,是西北地区的代表,同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有4家总领事馆。而且西安还是很多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的访问之地。这4家总领事馆,分别是马来西亚、韩国、泰国、柬埔寨

厦门和青岛这两个地方有点特别,前面提到的总领事馆都是设立在省会城市,但这两个却不是省会城市,他们都是拥有3家总领事馆。而且这两个城市先后举办了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这两个城市在各自省内名气都超越了省会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从1906年美国率先设立驻青领事馆起,先后有英国、俄国、日本、德国、法国、芬兰、丹麦、挪威、瑞士、瑞典、比利时、奥地利、韩国等14个国家,在青岛建立了领事馆(署)、总领事馆或代表机构。

最后的长沙有老挝1家,拉萨则是与其相邻的尼泊尔1家,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领事馆)、二连浩特(领事馆)因与蒙古国相邻和同一民族等地理历史原因各有一家,哈尔滨有俄罗斯1家以及海口新开的柬埔寨1家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据外交部官网消息,柬埔寨将在济南市设立总领事馆,这将是济南迎来的首个总领事馆,同时也很可能是大陆第十九个迎来外国领事机构的城市,值得期待。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想,为什么深圳、天津、杭州和南京这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没有总领事馆呢?因为领事馆主要是负责管理该国公民和在该地区的领事业务的。而深圳靠近广州,天津靠近北京,杭州、南京靠近上海,因为北上广聚集了大量的使领馆,所以就没有必要在深圳、天津、杭州和南京开设总领事馆了。

一个城市的总领事馆的数量与城市的经济实力、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一个城市的总领事馆的数量越多影响力就越大,但这不是说总领事馆数量多的城市就一定比少的或者没有的城市的影响力大。本文仅仅是从总领事馆数量的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只是一个参考,并不能完全代表城市的综合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强薇】继英国7名前外交大臣联名致信首相约翰逊要求七国集团(G7)共同建立“国际联络小组”,应对香港局势的变化后,英国现任外交大臣拉布当地时间3日也在议会下院就涉港国安立法发表声明,威胁称若中国不撤回相关立法,英将与国际伙伴合作采取进一步措施。对此,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4日再度给予严厉驳斥。自5月25日以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11天内已4次敦促英国有关政客认清“香港已经回归中国”的事实。

  拉布3日宣称,有关立法终结了“一国两制”,损害了香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违反了《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基本法,声称若中国不撤回相关立法,英将改变对香港“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持有者的安排。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4日表示,拉布再次就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说三道四,公然干涉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发言人重申,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纯属中国内政,任何外国无权干预。

  发言人表示,任何国家无权借口《中英联合声明》干预香港事务,否则就是违反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原则。关于“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问题,英方曾与中方互换备忘录,明确承诺不予持有BNO护照的香港中国公民在英居留权。如果英方执意单方面改变有关做法,不仅违背自身立场和承诺,也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我们敦促英方认清香港已经回归中国的事实,遵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和中国内政,否则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发言人表示。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这已是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发言人11天内第4次就英方涉港言论进行批驳。部分英国政客近来多次对涉港国安立法问题指手画脚,露骨干涉中国内政。此前,我使馆发言人曾于5月25日、5月29日和6月2日分别就“英国前港督彭定康等西方政客发表联合声明”“英美澳加外长发表联合声明”以及“7名英国前外交大臣联名致信英首相约翰逊”对香港问题表达关切予以回应。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反复强调,香港事务是中国内政,维护国家安全是世界各国中央事权,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贯彻“一国两制”和维护香港居民的权利自由,所谓“违反《中英联合声明》”纯属伪命题。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英政客的问题是他们仍将香港视为英国殖民统治的一部分,这是完全错误的。

(责编:刘洁妍、杨牧)

}

5月21日, 今日新增6635社区 确诊 ,目前有400住院,12位于ICU或HDU之中。

今日报告6死亡,新冠相关死亡总数达1045人。

近期多国赴华政策都有放宽,

就在昨日,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也发布了公告

这些规定统统取消,赴华终于没那么难了!

使领馆发布:取消这些赴华前检测!

全球多国赴华政策都有放松,终于轮到新西兰了!

5月20日晚,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发布最新通知:

取消既往感染史人员的肺部CT或X光检查要求!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新冠病毒变异特点,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决定自2022年5月23日起,对自新西兰赴华人员登机前检测措施进行如下调整:

一、取消所有申请人血清(IgM)抗体检测(包括针对N蛋白的检测)。所有自新赴华旅客均进行“双核酸+有监督抗原”检测,无论是否接种疫苗(5岁以下儿童检测方法维持不变)。

二、取消对既往感染史人员(曾确诊新冠肺炎或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者)的肺部CT或X光检查要求。

三、取消船员登陆后14天隔离要求,在新登陆船员可按照普通赴华人员要求进行检测并申请健康码。

四、具体登机前检测措施及申请健康码程序与要求请见“”。


据专家推测,新西兰目前确诊总数已达人口的一半。相当多的华人都曾感染过新冠。

所谓的抗体检测,其实就是在你的血液里寻找新冠抗体,如果阳性则说明你可能曾感染过新冠。结合使馆第二条调整来看,曾感染过新冠的华人未来赴华更容易了!


在当前赴华政策下,所有人都需要进行“双核酸+有监督抗原”检测。具体规定如下:

1、请于登机前2天、在两家不同检测机构进行2次核酸检测(如在同一机构检测,两次检测采样时间须间隔24小时以上),且第二次采样时间须在登机前一天的15点后。

检测机构查询预约通道入口(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2、请于登机当天9点后进行1次有监督抗原检测。

检测报告须由新卫生部授权指定诊所或药房出具。如无特殊情况,请选择远程视频检测模式。

预约通道入口(复制到浏览器打开):


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仍十分严峻,国际旅行交叉感染风险仍然存在。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再次提醒大家继续坚持“非必要、非紧急,不旅行”原则,尽量避免长途或跨境旅行。

中国驻新西兰使领馆将视疫情形势和境外输入情况对登机前检测措施及申请健康码有关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近期确需赴华人员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妥善安排行程,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最新赴华政策,可以戳下面的卡片查看:

中国多地已关闭国际电话、短信 快提醒亲友这样做 否则可能联系不上!

近日,很多华人都关注到一条新闻:中国多地默认关闭接受国际电话、短信。

这则消息确实是真的,已有多地发布类似的公告。

据新华社报道,有网友反映,收到了来自中国移动浙江的一则短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为防范境外电话诈骗,保护客户财产安全,浙江移动将默认关闭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


图片来源:蓝鲸财经视频截图

中国移动浙江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事属实,公司正通过短信形式分批次通知客户。若用户需要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需发送1219至10086进行确认登记。


河南移动、河南联通、河南电信发布公告,自5月7日已将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默认为关闭状态。

“2022年5月7日零时起,将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业务办理调整为依用户申请开通,届时,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默认为关闭状态。”


目前全中国已有多地实施这项操作。浙江、河南、河北、江西、辽宁等省市都已经出台这项政策。

有报道称,上述几个省份只是试点,未来关闭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功能或扩大至全国。

倘若未来扩展到全中国,海外华人和家人朋友联系就更麻烦了,做生意也会受影响。

这则消息一出,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表示支持,也有网友表示不解。

在新华社微信号的评论区里,充满各种支持的声音。


支持者认为,这是对电信诈骗的有力打击。曾在电信行业从业多年的汪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不法分子通过境外电信进行诈骗的事件不少见,由于境外电话相比之下更难追踪,因此监管的难度更大。

汪先生认为,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语音及短信业务被网络应用工具如微信等代替,在电信业务中收入占比越来越少,关闭国际及港澳台语音接听、短信接收业务对用户影响不是很大。用户如果接到短信,可以及时申请开通相关功能。

另有人认为,从海外打电话到中国本就不常见,关闭也没关系。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赵女士则表示,她和国外客户沟通交流时,都是靠电商网站自带的聊天功能,或是使用邮箱、微信、国外聊天软件等,基本不会用到电话号码。

但作为华人和留学生,很多人都觉得默认关闭境外电话确实会带来影响。如果有急事联系中国的家人朋友,或者对方不用微信、不常看信息,突然联系不上就很麻烦。

那么该如何保留这个功能呢?

目前,河南已经发布公告:

对于有国际及港澳台短信接收需求的河南省用户,可携带本人身份证前往当地移动、联通、电信公司自办营业厅或通过发送短信确认免费开通。


河南相关机构确认,可以发送短信,确认免费开通。河南移动用户发送KTGJDX到10086;河南联通用户发送KTGJDX到10010;河南电信用户发送KTGJDX到10001。

不登记或登记错误的用户,将默认为关闭接听国际及港澳台电话,并分批次执行。


至于其他省市,还要密切关注当地的通知,或者可以询问当地相关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国外遇到什么情况可以求助大使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