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自动化检测设备做的比较好的厂家有没有推荐的?

在《中日制造产业系列报告之一—从日本高端制造看中国制造升级》报告中,我们回顾了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历史及其市场表现,日本为我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中日都以制造“硬科技”为核心竞争力,且目前中国正处于制造业崛起的阶段,在国内市场充足需求的支撑下,预计我国制造业先“国产替代”,后依赖“效率优势”出海。结合日本经验,我们梳 理出我国制造中最“长坡厚雪”的几大领域:工业自动化、电气设备、通信设备、半导体等。本报告围绕工业自动化,将从产业链视角来看国产替代,并结合日本经验筛选核心环 节的优质公司。我们首先将重点梳理工业自动化主要环节,聚焦主要产业链中的优质公司。

工业自动化: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工业自动化,又称工业控制自动化(工控自动化),是指将自动化技术运用在机械工业制造环节中,实现自动加工和连续生产,提高机械生产效率和质量,释放生产力的作业手段。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依赖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自动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作业模式,加速了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工业自动化上游行业是电力电子元器件,下游行业主要包括OEM(代工)型市场和项目型市场。
通过需求动力的不同来源,全球工业自动化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Ⅰ阶段(40年代-60年代初):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动化阶段,市场上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 备涌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典型成果和产品包括硬件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第Ⅱ阶段(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CAD、CAM等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第Ⅲ阶段(70年代中期-至今):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首次提出CIM概念,CIM是一种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即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而作为实现集成的相应技术,并行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应用和活跃于自动化技术领域,并将进一步促进单元自动化技术的集成,该阶段的典型成果和产品包括CIMS工厂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等。
政策扶持有望进一步推动内资企业克服技术壁垒,国产替代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要突破对海外进口的依赖,最关键的仍然是要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军高精尖智能制造设备领域。2021年1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 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启动中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除此之外,“十四五智能制造规划”和智能制造2025 等政策中均有相关内容支持工业自动化发展。随着工业自动化政策扶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工业自动化高精尖技术有望得到突破,受制约的细分行业国产化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工业自动化产业链零部件数量众多,各部分市场规模和增速差异较大。具体来看,低压变频器、伺服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和过程仪表价值量较高;分环节来看,控制系统和执行系统规模较大。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总体保持上升趋势,中国2021年市场超过2000亿元,为排除疫情造成的影响,我们选取2021年和2019年的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CAGR超过30%,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智能制造是工业自动化发展的方向,它将概念更新升级,并扩展到了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的范围。智能制造(Intelligent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与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劢,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智能制造在物理空间的主要载体是工业自动化,在信息空间的主要载体是工业互联网,而三者在工厂智能化的实践过程中又相互交织。工业自动化及其相关技术和设备构 成了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业互联网通过存储、加工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信息,构建了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的解决方案层级,并通过指令与控制系统和设备系统相交互,完成智能生产指令和反馈。

从工业机器人看工业自动化的长期趋势
工业自动化设备主要含有工业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两大类,就产业链而言,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的构成主体。在控制层面,工业机器人囊括DCS、数控系统等工控产品,进行。在控制层面,工业机器人囊括DCS、数控系统等工控产品,进行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在驱动层面,各类驱动器和软启动器等工业自动化涵盖行业亦存在于工业机器人产业之内。在执行层面,伺服电机是工控和机器人产业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工业机器人可以认为是“更需运动控制的易用型数控机床”。相比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通用性更好,运动能力更强,更易操作和维护。截至2021年末,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已超过数控机床,突破30万台,同时由于工业机器人单机价格更高,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2021年总体价值规模达到706亿元,同期数控机床市场规模466亿元。此外,工业机器人拥有更广阔的下游集成空间,未来成长空间显著。工业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输出设备的典型代表,代表着工业自动化的高成长性。

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制造业就业人员持续降低,我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自2013年达到峰值后持续降低,2020年已降至不足4000万,一方面是因为15-64岁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持续下降,而总人口近年间增长趋缓,近十年净增长不足1亿人;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逐渐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向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明显。
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机器换人大势所趋。人口红利的消失伴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我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从2006年的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wurenjibaike/52967/

}

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趋势下,高效、低成本、交付周期短、品质有保障等优势是很多加工厂的竞争优势,在SMT加工行业中亦是如此,那么对于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那么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有什么优势呢?

1、节约时间,提供生产效率

全自动高速生产线配备了高精密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像快发就配备了多台全新进口的雅马哈YSM20、YSM10等贴片机,在正式进入SMT之前,在设备上都已设置好组装程序,不仅节约了时间,提高生产效率,还可有效的降低人工成本费用。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发展,及PCB板也是往微型化发展,所以在进行SMT贴装时,使用全自动的高速贴片生产线的贴装尺寸可更小,且可有效降低出错率。

全自动机器生产,不像人工生产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全自动化贴装可有效保障产品品质,对于中小批量的贴装产品来说,选择具有多条全自动生产线的加工商可有效保障品质。

电子产品越来越精密化,对于微小尺寸的元器件来说,手动组装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需要高速贴片机进行贴装,像快发智造拥有7条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配有全新进口的雅马哈贴片机,贴装尺寸可到01005。

五、配备全自动化检测设备

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须配备的检测设备包括在线SPI、在线AOI、X-RAY等检测设备,可对SMT贴片生产工艺层层把关,严格监控产品品质。

快发智造拥有7条全自动高速SMT贴片生产线,对于单面贴、双面贴、全贴等各种SMT焊接工艺都不是问题,可全面解决SMT贴片焊接难、焊接贵的问题,若有SMT贴片加工服务可联系快发智造。

了解更多资讯搜索关注公众号:快发智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自动化设备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