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海鲜,海鲜嘌呤含量高。淡水鲈鱼不属于海鲜,可以多吃?


哺乳期妈妈如果常吃海鲜(指每周4次以上,每次100克以上),就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而且某些症状要到孩子7岁甚至是14岁后才出现。所以,哺乳期的妈妈最好少吃海鲜。

如果妈妈真的很想吃海鲜,每周也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各种鱼体中的含汞量排列如下:

1、含汞量最高的鱼(最好不要吃:石斑鱼、枪鱼、青枪鱼、橙连鳍鲑、方头鱼、剑鱼、鲨鱼、鲭鱼;

2、高含汞量(每个月不吃超过3次170克的量):海鲈鱼、大比目鱼、金枪鱼、海鳟、龙虾(美洲/缅因州);

3、低含汞量(每个月不吃超过6次170克的量):鲤鱼、螃蟹(太平洋大蟹)、 甲鱼、蓝蟹、鲱鱼、雪蟹、鲈鱼(淡水,河鲈,金鲈)、鳐、鳕鱼;

4、低含汞量(每周两次170克的量):凤尾鱼、鱿鱼、鱼子(人工养殖)、帝王蟹、狭鳕鱼、鲶鱼、白鲑鱼、海鲈鱼、扇贝、笼利、黑线鳕、狗鳕、大西洋鲱鱼、龙虾(多刺,岩石)、美洲西鲱、鳎科鱼、小龙虾、三文鱼、虾、蛤、罗非鱼、生蚝,牡蛎、沙丁鱼、人工养殖的鲟、淡水养殖的鳟鱼。

此外,患有痛风、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也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体内形成尿酸结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含碘量较高,过高的碘也会加重病情。

海货是很多人都十分喜欢吃的东西,但我们在吃海产品的情况下有很多需要留意的问题,比如有的人对海鲜过敏就不可以多吃海产品。此外,一些独特的阶段也是不可以乱吃海产品的,哺乳期间就这样的。但是,哺乳期间也不是彻底不能吃海鲜,一些少吃一些还是能够的。那麼,哺乳期能吃哪些海货?

海货的含汞量愈来愈高,孕妇和哺乳期间假如常吃海产品(指每星期4次以上,每一次100克以上),会影响胎宝宝和新生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并且一些病症要到小孩7岁乃至是14岁之后才出现。权威专家们觉得,孕妇和哺乳期间要少吃海产品,每星期数最多1-2次,每一次100克下列,并且不必吃蓝鳍金枪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有哪些。

各种各样鱼身中的含汞量排序以下:

1、含汞量最大的鱼(最好是不必吃:石斑鱼、枪鱼、青枪鱼、橙连鳍鲑、方头鱼、剑鱼、大白鲨、鲭鱼;

2、高含汞量(每个月不要吃超出3次170克的量):海鲈鱼、大比目鱼、蓝鳍金枪鱼、海鳟、小龙虾(南美洲/缅因州);

3、低含汞量(每个月不要吃超出6次170克的量):鲫鱼、大闸蟹(中国太平洋大蟹)、 野生甲鱼、蓝蟹、鲱鱼、雪蟹、鲈鱼(谈水,河鲈,金鲈)、鳐、银鳕鱼;

4、低含汞量(每星期2次170克的量):凤尾鱼、大鱿鱼、鱼籽(人工养殖)、帝王蟹、狭鳕鱼、石斑鱼、白大马哈鱼、海鲈鱼、海蛎子、笼利、黑条鳕、狗鳕、比斯开湾鲱鱼、小龙虾(多刺,岩层)、南美洲西鲱、鳎科鱼、龙虾、三文鱼、虾、蛤、鲢鱼、腌制的生虾,杜蛎、金枪鱼、人工养殖的鲟、渔业养殖的虹鳟鱼。

哺乳期妈妈真的不要多吃海鲜,因为海鲜虽然有营养,但是属于异物蛋白,吃多了不好。 专家表示,哺乳期母亲想通过进补海鲜让宝宝获得更多营养,类似的情况经常遇到,但是宝宝的肠胃脆弱,无法接受妈妈乳汁里的异物蛋白,结果出现过敏或湿疹等症状。刘伟提醒说,哺乳期母亲在饮食上必须注意营养的全面均衡,多吃肉类、蛋类、奶类、五谷、汤类等食物,以保证分泌数量充足、营养丰富的乳汁。

鱿鱼 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含有的牛磺酸能够促进宝宝的中枢神经和视网膜的发育,但是,鱿鱼中的嘌呤很高,不只是容易发生过敏的现象,还极可能会导致痛风和其它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因此,哺乳期的妈妈要慎吃。 2 小龙虾 小龙虾的补钙效果很好,能够促进宝宝的牙齿和骨骼的发育,但是小龙虾是一种极易感染细菌疾病、寄生虫疾病的海鲜,而且还容易贮存污染物和毒素,如果在食用的时候处理不好,很容易会出现腹泻或者感染寄生虫的风险,因此,哺乳期妈妈最好不要吃小龙虾。 3 海螺 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海螺中很容易会感染寄生虫和细菌,而且海螺还不容易清洗,因此在食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感染上疾病或者污染物,同时,海螺的肉质不容易消化,哺乳期妈妈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从而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4 蛏子 虽然蛏子中的蛋白质和钙质很丰富,但是,哺乳期的妈妈食用蛏子后,很容易会造成腹痛、腹泻,同时,如果宝宝属于是过敏体质的话,那么妈妈食用蛏子后,孩子也会出现过敏的现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淡水鱼嘌呤含量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