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县到吕合镇打车多少钱?

南华县龙川镇北7公里见性山有见性寺,又名佛基寺。清初镇南州丹桂乡白土城(今楚雄市吕合镇)赵氏长子住极乐寺读书,一天阅藏经读到“世尊六年苦行,夜睹明星而见性”,喟然叹曰:“今日方睹佛法广大矣!若不登万仞之巅,何以小众山哉!”遂至鸡足山石钟寺礼法光和尚落发为僧,嗣曹洞宗十三世,赐法名普度,号直往。曾往妙峰山拜彻庸,继至水目山无住座下求法参禅。康熙甲辰(1664年)返镇南住茅庵,见庵后一山,“八面峰围,中起一突”,风脉极佳,遂发心起建梵刹,以“明心见性”的佛理取名见性寺,山势巍峨,寺宇恢弘,为镇南名寺。

公元2001年3月22日,往访见性山。出城7公里自大智阁村进山,路在响水河岸,七绕八拐出小方村登上陡坡,眼前豁然开朗,高峡平湖,碧水一片,兴隆水库是今南华县城饮水之源。沿渠边小路进入古木参天龙潭林,只见古藤如蟒攀援巨树,轻风送来鸟语和叮咚水声,这是最优美动听的乐章,精神一振,心旷神怡。再行入箐,见一古碑,清洗苍苔,字迹明晰,是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立镇南州知州“禁止採樵”护持龙泉碑,告诫士民“龙潭泽及蒸黎,周围六神所栖依”要封山育林,禁止在靠近龙潭前后左右五千丈之内砍柴伐树。读此碑文,令人肃然起敬,今茂密森林,汪洋泉水,仰赖两百多年前钱姓州官封山之举。前人护林,后人得福,为官一任,造福桑梓,钱君之举,泽及黎民百姓,令仰慕起敬。

拓印封山碑记后,调头上行至寺下村,眼前见性寺只有一片瓦砾,数百年前僧人精心培植的“九心十八瓣”古茶花已被“热心”人施化肥后枯死,只有枯桩无奈地仰望苍天。两株巨大栎树挺立寺旁足有600岁了,似两位倔犟老人,在愤懑地议论着人世沧桑。

见性寺唯一保存的是三座覆钵形和尚塔,开山祖师普度直往。宝塔碑文记载着见性寺的历史和法派传承(文/张方玉)。

编者的话:见性山名,见性有明心见性,通达明理之意,可见山有意,而佛基寺成,引人向上,世所清明,水有情而响水龙潭经年不断,福泽万代。遂而山有意,水有情,寺有了灵魂,先民们寄情山水,陶冶于山间古刹,得明心见性,灵魂得以升华,牧野放歌于山林间,颇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悠闲。可叹先人自然与神魂的友好契合,造就了伟大的心灵生活,延续数百年。而今,寺毁人亡,那时人,那时景,空余山音,再不相续,不免让后人嘘息……(文/朴树)

文献快递滇中佛教(张方玉)

图片来源人文楚雄丛书《滇中佛教》

}
云南现代植被与植物多样性起源向前追溯至三千三百万年

云南是世界现代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化石植物群是植物在漫长地质时期演化的直接证据,对于探讨现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必然要追溯到地质时期更为久远的化石植物群。在充分开展古植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化石植物群可靠的地质年代便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在云南南华县吕合镇发现大量保存精美、物种丰富的植物化石,这一植物群以壳斗科和桦木科为优势类群,兼有柳杉属、铁杉属、胡桃科等其他类群,体现了与现代植被极为相似的面貌。版纳植物园古生态组、德国森根堡研究所与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合作,在化石层位发现了很难与化石植物群同时存在、可用于测定植物群绝对地质年代的火山岩。通过选取火山岩中的锆石,采用U-Pb法测定的结果显示,这一植物群的绝对年龄为三千三百万年,远远早于之前认为的约一千万年。同时,这一结果使吕合植物群成为目前云南新生代已知最早的大化石植物群,对于认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植被与植物多样性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spots为题,发表在Geology上。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基金委中德中心、国家基金委-云南省联合基金、中科院拔尖青年人才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云南省南华县吕合镇化石点地层概况(C中的箭头所指层位为测年所用的火山凝灰岩,与之临近的上下层位均产丰富的植物化石)

用于U-Pb法测定绝对地质年代的火山凝灰岩锆石样品

吕合植物群中保存精美、种类丰富的植物化石,体现了物种及植被类型的现代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华县县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