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尼热水器的外观怎么样?有点强迫症,怕和装修不搭。

你所了解的强迫症是什么样的呢?

这是我最近刷到的一部电影中的一些片段,很多评论大呼“强迫症福利!”

确实,这些表现非常符合大家一贯以来对强迫症的认知了: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求井然有序,对各种细节吹毛求疵,希望所有事物都按部就班且极尽完美,对秩序、分类、干净整洁等等有着超乎常人的苛刻的需求。

然而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强迫症,而是一种强迫型人格的倾向,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分当代青年的中二爱好。

虽然电影中用了喜剧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说主角的强迫症逼疯了心理医生

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程度的强迫型人格倾向并不会让本人感到痛苦,也不会给自己和他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太大困扰,很多人甚至乐在其中(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因此这种情况下其实没有必要求医(往往他们本人也并没有求医意愿)。

比如我自己,停车必须停得横平竖直,前后左右的距离必须相等,为此鹿sama经常不耐烦。有次她勒令我不许再调整了赶紧回家,我被迫放弃。但等到夜深人静鹿sama入睡之后,我还是偷偷穿好外套拎上钥匙跑去停车位,把车挪正了心里才舒坦了。但我会为此感到痛苦吗?并没有!我感到很快乐!

只有强迫人格倾向比较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且有可能合并了焦虑症、恐惧症、刻板行为、强迫性闯入思维等症状的,才需要求助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

既然强迫型人格的倾向其实并不是强迫症,那什么才是真的强迫症呢?

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这个视频里,这些脑海中的恶毒声音可以说表达得比较形象了——就是明明知道某个想法、行为不合理甚至荒谬,但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意志,强迫自己做出无意义的、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思考或行为,比如:

  • 强迫怀疑:反复检查门窗有没有关,检查了一遍还要再检查一遍;
  • 强迫回忆:强迫自己回忆某件事,回忆得不对还得逼着自己重来一遍;
  • 强迫记数:看见路边的路灯或者柱子,逼着自己数,数错了还要从头再来;
  • 强迫联想:看到某句话,无法自控地去联想另一句话;
  • 强迫冲动:无法自控地出现某种不合时宜的冲动,比如从高处跳下去,在领导面前做鬼脸,破坏公共财产等;
  • 强迫仪式行为:明知毫无意义,却逼着自己反复做出某个动作或某种行为,做错了也得重来……

他们的这些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具有强烈的闯入性,虽然客观上看起来这些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但患者却无法自控——他们也用尽方法去极力抵抗,但却始终无法阻挡这些想法和冲动的侵入,并且往往因此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

比如上述视频里展现的类似“我必须开关灯4次否则我的父母就会si”就是一种强迫性的仪式动作,患者往往会强迫自己完成一系列带有迷信意味的复杂的仪式动作,来消除内心的焦虑不安。比如进门前必须跺左脚5下,再剁右脚5下,其中某一下完成得不好就得重来,否则就会遭遇不好的事情……

强迫症往往有一个特点,就是“重复”,导致患者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无意义的举动上。这种真正的强迫症,带给患者的痛苦和困扰是巨大的

我记得曾经在某个回忆录中看到记载,说末代皇帝溥仪在被赶出紫禁城之后的流亡生涯中,也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比如进门前拍几下手代表什么,出门前跺几下脚代表什么……后来影响得他的两位妻子也跟着他整天在院子里拍手跺脚挤眉弄眼的。当时的人可能不太懂,其实这就是一种用来缓解内心对未来的焦虑不安的仪式性动作,就属于强迫症的一种。

当然,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在某些症状上,也有一定的重合,比如都有可能存在闯入性的思维,比如都可能会一天洗手八十回等;而且,强迫型人格和强迫症,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所以有的时候较难以严格区分

像是比较长期的、严重的强迫症,需要求助于心理医生,采取系统的专业治疗: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人际关系治疗。更严重者,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药治疗(我有认识的人患有严重强迫症,后经服药治疗后有所改善)、物理治疗(比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等。

但如果症状没有那么严重的,也可以尝试一些自我调整的方法:

强迫症往往是和焦虑情绪密不可分的——焦虑自己忘记锁门了、焦虑如果不做某个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等等。对于焦虑,缓解的方式还是不少的,例如,可以通过正念训练、冥想放松等方法来对抗脑中闯入的杂念。也可以通过按摩、运动、娱乐、听音乐等方式来舒缓紧绷的神经。

以正念为例,正念强调了“不评价,只感受”的概念——即使对于闯入的观点,也只是观察他,记录他,而不去评价好或者不好。就好比,你突然想到了“我今天万一没锁门怎么办”,如果你的反应是“完蛋了”,“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那这个想法就可能成为问题了。相反,如果你的评价是“没必要去管的”、“没锁就没锁呗”,那它们也就不再成为困扰了。如果把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感觉等比做火车,那么我们只需要简单的看着火车开过,用“不反应”来面对每个念头情绪及躯体感受,这样可能感觉就好多了。

No.2 通过暴露疗法改变错误认知

改变错误认知往往需要结合类似于暴露方法或系统脱敏疗法。比如让患者将自己暴露在惧怕的情境中:比如摸了脏东西不能洗手,东西乱放不能整理,离开家后不能回头检查,不跺脚直接进门等等……在这些“可怕”的情境下不采取任何行动,你看看到底会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结果是当然不会啦,让客观事实来扭转你的错误认知。

改变了这种自己设定的错误认知,才能逐步控制症状。同时这种暴露要由浅到深,有必要时需有家人(甚至治疗师)陪伴,以便即时应对一些突发的情绪问题。

实在控制不了症状,那就不如把心态放宽一些,接纳症状。有时候越是强迫自己“不要强迫”,就是越是容易强迫自己“强迫”。所以不如不回避,不消除,不对抗,接纳症状,与症状和平共处。跺脚就跺脚吧,拍手就拍手吧,不要把自己看作一个怪人——我只是一个有点小动作的正常人而已。当你不再去刻意回避症状时,也就不会过度关注,反而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

No.4 幻想一个“小助理”

这个疗法不是书中介绍的“官方”疗法,而是我认识的一名患者自己介绍的经验。强迫症其实是挺难根治的,但是这个方法也许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困扰,将症状对患者生活、社交的影响降到最低。

他说,他会幻想出一个脑海中的“小助理”,来帮自己完成那些强迫的思维或冲动或行为。这个“小助理”可以没有具体形象,也可以有具体形象,可以是白雪公主,也可以是叨叨昕。当你脑海中又出现那些“恶毒声音”的时候,你就派出小助理来帮你“一键完成”那些动作。

比如你又强迫自己跺脚一百下,不然地球就要爆炸了,这时你就请出脑海中的这位“助理”:“来,白雪公主,你来跺脚一百下。”

当你又强迫自己把道德经背诵十五遍,你又可以:“叨叨昕,你来背十五遍。”

这样一来,你的脑海中就不必再被那些庞杂无用的信息无限占据和干扰也不用担心成为别人眼中整天拍手跺脚的怪人。虽然强迫症并没有被根治,但是带来的痛苦和对生活的影响减小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挺有意思的,有此困扰的朋友们也许可以尝试一下。

当然,如果症状严重,经过自我调节之后仍然无法改善的,还是不要讳疾忌医,最好是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菲亚天然气热水器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