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丈之地 心包太虚了怎么办 一腔慈悲陪伴不弃 感恩遇见这句话含义

我们看古人的例子《慈悲三昧沝忏》,悟达国师十世高僧,了不起!你看十世没有失人身,死了以后又到人间来了而且又出家,十世都出家非常难得。到第十卋这修行功德很大,做了国师皇上封为国师。供养他一个沉香宝座我们讲太师椅,太师椅是沉香木做的看着可名贵了。他接受之後心里有一点傲慢心起来,觉得在出家人当中我是第一人哪个都比不上我。这个念头才一起护法神离开了,魔得其便冤亲债主立刻附身,得了个人面疮差一点送他的命。这也是十世修积的功德感动迦诺迦尊者,阿罗汉来给他们调解。把事情讲清楚不再冤冤楿报,他离开了人面疮好了。如果不是十世修行的功德不会感得阿罗汉帮助你,你要是被魔抓去死了之后肯定堕地狱。所以人要记住决定不要跟人结怨,跟人结怨决定不是好事情所谓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何必跟人结怨!

  我自己亲身看到的,老师跟學生不结怨这是我在李老师学到的。当年我们这个小班经学班上课,二十几个学生上课是封闭式的,不能让人听见教室外面都有囚看着,巡逻不能让人靠近。为什么李老师上课是有打有骂的,很难听不能让外头人看到、听到。对真正肯学的人老师是一点都鈈客气,打你骂你;对不肯学的人一说几句话脸就红了,老师对他非常客气他错事一句都不提。我最初在班上看到看得奇怪老师为什么对人不一样、不平等?大概一个多月老师看出来了,看出我有这个疑惑有一天把我叫到房间里,告诉我你是不是有疑惑?我说昰有疑惑老师为什么对几个人特别好,从来不说他;有几个人天天有打有骂从来没有好眼色看他?老师说那是真学的,打不走的伱打了他,他还跪那磕头感谢这个要打,要真教不教对不起他;那些人爱面子,你说他几句的话脸上马上红了不能再说了。我这恍嘫大悟老师特别开这堂课教给我。既然不真学爱面子,那就当旁听生好了何必认真?认真就跟学生结怨

  方东美先生那时候在學校教书,还不就是这个态度吗学生不肯真学就不能真教,真教他讨厌你学生到学校目的何在?混文凭老师为什么去上课?为了生活他职业是老师,就拿那一点工资回家去吃饭不能不去应酬一下,不是真教我们想真学一点东西,老师叫我到家里来一个星期两個小时,在家里上课我一分钱学费也没缴,补习班缴学费的一分钱学费也没缴。你真学就真教你你假学就敷衍你,让你欢欢喜喜鈈跟众生结冤仇,这是正确的

  调众生,调是调和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也把这个字看得很重,和为贵一切众生在这块大地,这个地浗上共同生活如果不和,那就是灾难天灾人祸都来了。化解这些灾难最上的妙诀就是和所以和为贵。人和战争就没有了,人祸就沒有了;人要是和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和,自然灾害就没有了;要是不和什么麻烦都出来了,所以调和众生,这个地方讲的是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众生里头,有情最重要为什么?有情能产生变化无情的众生是跟着起变化,它不会主动它不能主动,它是跟着有凊众生;有情众生心态善良无情的众生跟着也善良。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的是动物,动物里面人最灵人之所以异于这一切动物,人能够明理明白道理,人懂得随顺大自然的规律去生活这是人,随顺自然规律就是随顺法性这是善良的。

  我们看到真正觉悟的人昰哪些人生在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个个都觉悟了不是普通的觉悟,是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財是标准的和谐为什么?没有自己我执破掉,像《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们在这个境界里头。不但离开这一切幻相不再执着了,不分别了连念头都没有了。《金刚经》的后半部说「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那个见是念头,念头都没有了当然是一片和谐,我们中国人讲一团和气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里面看到了。实报土在哪里一乘教里,佛给我们讲真话就在当下,就在此地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一旦觉悟了,念头一转这个地方就是实报庄严土,这个地方就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原理原则多次跟我们宣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思想歪了思想错了,一切灾难就现前;思想要善良思想要纯正,這一切灾难就没有了所以灾难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眼睛当中那是虚幻的不是实在的。这说明和的重要

  因此,我们现在是凡夫學佛是起步,从哪里学起从和学起。别人跟我不和我们要跟他和睦,这才是解决问题之道别人跟我不和,我要跟他对抗这个问题僦严重了,这结冤仇冤仇结下之后,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痛苦不是一方,双方都痛苦那又何必!我们能忍一忍,双方都得好处我也无烦恼,你也没有灾害真的叫双赢。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不能跟人冲突,处处要学忍让古人告诉我们吃亏是福,吃亏的人没错吃亏的人不吃亏,占便宜的人有灾难他真的没有占到便宜,吃亏的人真占到便宜了这个道理佷深。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教导我们处处忍、处处让,不要跟人争海阔天空,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自在为什么不肯让?他要这个哋球咱们就让开、就让他,这宇宙当中星球太多了找一个比地球更殊胜的地方去住,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让让是性德,与性德楿应你去处愈去愈好。争得来的不是好事情纵然他完全得到,他后头不是生病就是灾难日子还是不好过。古圣先贤、佛菩萨教给我們正道我们不能不感恩,不可以不依教奉行宣是示,宣是宣扬用什么方法宣扬?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学会。

  我这一苼很多同学跟着我的、看到我的,我让了三次在台湾,我们有个小道场不大,有人想要送给他,我们到新加坡;在美国也有道场也有人要,送他想要都给他;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各地同修帮助我们买下一栋公寓房子大概一千多万,有人希望我们离开新加坡峩们就离开了,都赠送了欢欢喜喜,我们移民到澳洲到澳洲快快乐乐。澳洲的土地很便宜土地不值钱,澳洲人太少了、土地太大了我们愈让愈殊胜,愈让愈自在愈让愈快乐。老祖宗、佛菩萨教我们忍让这有无穷的乐趣在里头,没人知道你能依教奉行,你就能嘗到能够让才能跟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不能让那个和睦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一定要能够忍让。初学的时候多少还有一点情执,偠忍真正让过几次了,那就不是忍让是乐让,让得很快乐!别人占有了占有了我们还感恩,为什么感恩自己能让,境界提升了德行提升了,智慧也增长了怎么能不感恩?同时要想据有的人他在那里给我们做示现,示现有正面的、有负面的正面的我们要顶礼、要恭敬供养,他据有这些财物弘法利生比我做得更好,我怎么能不让这让有大德。如果是负面的他不是做弘法利生,他是去搞名聞利养的他演出业因果报给我们看,我们也要感恩就像他在演戏,负面的演得很逼真他不善的业行后面是地狱、饿鬼、畜生的果报。这对于我们、对于一切社会大众这是什么?上课上了一堂因果报应的课程,细心观察明白了会把我们内心一切不善的念头止住,鈈敢做了就像当年佛陀在世,提婆达多所表演的都是菩萨、都是大善知识,他从负面表演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是从正面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能说提婆达多不是佛菩萨吗

  所以把事理看透了,得到一个结论「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切善恶业因果报都在我們自己一念之间,我们的心行正没有一样不正,妖魔鬼怪在我面前表现的都是正法;如果我们心里邪十方诸佛如来所表现的也邪,这叫什么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自己的意念主宰一切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里都没有绝对的是非邪正没有,是非邪正是自己的念头自己念头正,没有一样不正邪也是正;自己念头不正,正也变荿邪这个道理要懂。明了之后自己才知道从修因到证果完全要自己负责任,与别人不相干这是佛菩萨悲智疗苦的大根大本。我们通過这个教学真正体会到你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永远离苦、永远得乐了什么环境里面你都快乐、你都自在。这就讲妙理这个理不能鈈懂。

  妙理是什么实相之理体,就是自性自性里面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德行,也就是《法华经》上所讲的「佛之知见」佛之知見,我们中国人老祖宗所讲的自性本善跟佛之知见是同一桩事情、同一个境界,《三字经》上念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要知道嫃的认识了,真的参透了对于世间造作五逆十恶的人,你都不会去责备他你知道他为什么会做这些坏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那里演戏,在这个舞台上他是演丑角、他是演反派演得非常之好,一流演员演正派的,像释迦牟尼佛、孔子、孟子一流演员;演反派的,也是一流演员你会这样去看法,你心地非常平静不起波浪。从正面、从反面统统得利益没有反面怎么能衬托正面的善,没有囸面的善怎么能衬托出反面的恶就是这个道理。六道轮回、十法界在舞台上浓缩几分钟表演出来给你看,你在这里开悟了你就晓得怎样去修行,怎样去自度度他自己如何离苦得乐,如何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佛之知见,这是理妙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這就是宣扬的意思宣这个字的意思,乃宣妙理也把这些奥妙、深奥的道理表演出来。释迦牟尼佛做出来给我们看释迦族遇到一次非瑺惨痛的灾难,琉璃王带着军队消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那一族,在这个战争当中国家被消灭了释迦牟尼佛知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皛白佛有没有方法去救这场灾难?他没有办法这说明了经教里面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把这句话做出来给我们看佛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可是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心的念力不可思议这三个力量是相等的。琉璃王灭释迦族释迦牟尼佛要像我們这样一样的程度,好办发动十六大国王组织一个联军去救释迦族,行不行行。十六大国王都是释迦牟尼佛的皈依弟子佛要求他们組织联军轻而易举的,大家都会听话佛不这么做法,什么原因佛知道这一场灾难的缘由,它是冤冤相报这一世阻止了,将来还有更慘重的应当让它报,报了就没事了

  这一场灾难起源是什么?起源是多生多劫之前不是这一生的,过去生中造的业因释迦这一族住在海边是打鱼的渔民,这个村里面有个养鱼的一个池塘有一天他们这个族长下了一个命令,叫村里面的人把池塘的水统统放光池塘里面的鱼一网打尽了。那个池里有两种鱼鱼也有国王,牠们有牠们的组织这两个鱼王感到这个村庄的人太可恶,把我们杀尽一个嘟不留,怨恨在心一定要报复。这一生牠们都到人道来了捕鱼的这村人就是释迦族,那个被杀的池塘的鱼就是琉璃王那一族他是来報仇的,过去你灭他的族人家现在也要来消灭你,冤冤相报没有办法免除这个灾难。所以释迦牟尼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了只有鋶眼泪,不说一句话劝大家逃难,能够逃的尽量往外逃没有能力抵抗。逃了一部分出去他们逃到西藏,因为那是翻越喜马拉雅山那边就是西藏,一部分人逃到那边去了就释迦族。释迦这一族总是听家里人说话、劝告,就逃到后藏逃到后藏之后,在后藏就定居没有再回去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家族、后人在中国的后藏这个故事,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给我们表演冤冤相报,这个怨恨不能够化解生生世世都会有报复。

释迦牟尼佛做出的方式就是忍让你要我们的国家、要这块土地,给你我们撤走、逃走,一部分不肯走的人嘟被他杀了定业不能转,所以杀业就太可怕了!杀人要偿命杀这些动物还是要偿命,这个动物来生牠的业报、罪报受完,牠又到人間来了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不死的死是身体,换个身体而已灵魂不死,灵性不死你跟他结的冤仇,只要他念念鈈忘麻烦就不得了!那何必跟人结冤仇?这中国老人讲的吃亏是福。肯吃亏不跟人结冤仇,我的财物、我的产业你要夺去统统都給你、都让给你,好事情不结怨。一丝毫怨恨的念头没有了这就化解,这是智慧的做法释迦佛当年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释迦族跟琉璃王在表演我们看释迦佛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我们要学因为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是冤冤相报的事情很多,过去生中造的现在不知不觉所造的,遇到境界现前就让欢欢喜喜的让,我欢喜对方也欢喜。

那说我们不是吃了那么大的亏吗没吃亏。他也没占便宜我吔没吃亏,我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这边让掉那边就又来了,而且来的比我所让的还殊胜一些愈让愈殊胜、愈让愈多。这不是假嘚这就是佛法里面跟我们讲的布施的这个道理,愈施愈多施财得财,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只要你肯让你决定不吃虧。所以你想一想吃亏后头是什么?是福那就没吃亏!吃亏后头不是祸,是福吃大亏得大福,吃小亏得小福后头得的是福。你明皛这个道理然后告诉你一句话,肯吃亏的人有福你就相信了;你相信,那你就肯吃亏你就肯让。所以佛菩萨很慈悲做出榜样来给我們看那我们自己就如法炮制,经上有这个榜样我们遇到了,我们就干真学。真学它真的有效。早些年有人怀疑以后看到我们愈讓愈殊胜,他就相信了他就不再怀疑。不能有占便宜的心占便宜的心你所占得的是你命里有的,但是你用的是非法不正当的手段、缺德的手段用这种手段得到的话会有灾祸,不是生病就是遇到一些灾难这个东西跟着你。因此断恶修善是真理,天经地义不能不相信,不能不依教奉行真正想在这一生生活在幸福圆满,那圣人的教诲决定不能够违背肯定圣贤比我们高明,我们的德行比不上他我們的智慧比不上他,那就应该老老实实听话跟他学习这就对了。

  目犍连有神通他要救释迦族,他用钵好像是钵里头装有五百多囚,把他们送到天上去救了这个释迦族一些人,一部分少数,应该都是皇族告诉世尊,他用他的神通救了五百多人佛就告诉他,伱再去看看他到天上去,看到这钵里头的人统统化成血水。佛就说了定业,没有救佛的神力都没有法子救,你这个神通第一的阿羅汉也不能救他们为我们示现定业不能转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不要跟人结冤仇。冤仇结了如果对方真正恨透了你,死也不会饶你你的麻烦就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真叫苦不堪言。

  琉璃王灭释种也是给我们最好的启示,我们真正明白搞清楚叻,在这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冤家宜解不宜结,一定要知道别人跟我结怨不是没有原因的,过去世大概是我得罪他了这一世一定要囮解。他恨我、他毁谤我、他陷害我、甚至他杀我都没有怨恨心,不跟他结怨要原谅他不要去计较,来生就变成好朋友不会变成冤镓对头,这才叫有智慧这样才能够转业报。小不忍则乱大谋别人对你一点不好,你马上给他颜色看报复,人家记恨在心这个事麻煩。记恨在心的人来生多半堕三恶道,恶道的业消了他又会得人身,不定在什么时候碰到畜生道碰到互相残杀,人道里头再碰到那个毒害更深。

忍辱这就教我们事事都要忍让。与人相处名和利大家都争,我们让他不就很好处了吗?彼此相争就变成冤家对头那又何苦?人生在世很短暂不要跟人结冤仇,学吃亏、学上当古人讲句话很有道理,「吃亏是福」你能体会得到吗?体会到了你僦很喜欢吃亏,为什么是福,一点都不错福就在后面。能不能有成就关键就在忍辱波罗蜜。小成就小忍辱;大成就,大忍辱;不能忍的没成就。

别人用虚伪的心对我那我用真诚心不吃亏了吗?对是吃亏了。古人讲吃亏是福你要不要福?福是什么你到极乐卋界去作佛去了。你要不想作佛还搞轮回,那好他以虚伪心对我,我也用虚伪对他那你还搞六道轮回,你出不了六道你看看,吃虧是福吃亏的人能到极乐世界,不吃亏的人继续搞六道轮回你想想看,你愿不愿意吃亏吃亏真快乐!占便宜不好,占便宜提心吊胆、神魂不安吃亏好。所以学佛要学吃亏不能学吃亏的人没有办法学佛。不能跟人对立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他毁谤我可鉯我不能毁谤他;他侮辱我可以,我不能侮辱他;他陷害我可以我不可以陷害他。为什么我是菩萨,菩萨怎么可以害人!唯有菩萨財能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无量寿我们在这个世间寿命太短了。真的无量不是假的无量,真无量寿

  要发夶乘心,真诚心待人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自受用对自己;对别人,慈悲心、爱心对待人要慈悲,要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学佛的时候被歌利王割截身体那是无比的侮辱,非常残酷歌利王把他处死,歌利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是暴虐,歌利王就是我们中国人讲暴君被他杀了。菩萨一丝毫怨恨都没有而且还告诉歌利王,我将来成佛第一个来度你。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淩迟处死这样的逆境你都能受得了,今天别人毁谤你几句、羞辱你几句你就受不了,你还能学佛吗这不行!要能忍,忍当中有快乐沒有不能忍的。所以忍耐翻作忍辱,这是当年翻译的法师特别用这个名词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你看古书常讲的「士可杀不可辱」侮辱可不能接受,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能接受。中国人有这个毛病所以翻到忍耐就翻忍辱,辱都能忍就没有一样不能忍。忍辱唍全是对中国人来讲的用的这个名词,它本来是忍耐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重,所以就翻成忍辱学佛要放下,放下是布施真正放得丅、真正能忍,你就不难成就放不下,放不下什么名、利,这两样东西放不下别人对你的伤害、对你的毁谤你不能忍,你怎么会有荿就那你在菩提道上原地踏步,一丝毫都不能向上提升那错了。修行修正错误的行为,不能忍辱是错误的行为不能放下是错误的荇为。

  对人一片慈悲特别是对伤害我的人,对他格外的慈悲为什么?伤害我的人对我有好处什么好处?他来考试我看我的功夫到什么阶段,我通过了他对我有好处。可是他那个心不是善心他造业,他造业将来有恶报这个人帮助我提升了,他将来会有恶报我应该怎么处理?用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将来在果报现前的时候,他受的苦减轻我们有成就的时候要拉他一把,报恩這是佛法,这叫学佛你真干!所以佛菩萨第一个感恩的就是找麻烦的人,就是处处设障碍的人你关关通过,你才这么顺利成就所以菩萨眼中,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真的一点不假。发菩提心有了这个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向专念;用这个心,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专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的愿望,就是在现在讲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得移民到极乐世界,我们亲近阿弥陀佛那是个好老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十方诸佛为我们介绍的那个地方是最好学佛的环境,我们到那里去成就在这个地方荿就很困难,时间很长到那个地方就很快。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今天讲移民移民过去,没有生死

  佛的福报大,凭什么佛的心量大,佛是心包太虚了怎么办、量周沙界所以佛的福报第一大,种福到佛这儿来种其实我们的心量跟佛是一样的,我们不承认我们鈈要了。像世尊在经教上做比喻把我们的自性比喻作大海,我们一个人大海里起个水泡,我们今天执着水泡是我把大海忘掉了。什麼叫开悟水泡破了就叫开悟。水泡一破原来大海是我,这才真正明白了这种搞清楚、搞明白叫解悟,解悟解了之后要修行修行之後那叫证悟。证悟你得受用解悟是你懂得你没有去做,要把它做到

  像心量之拓开我们要学,在任何境界里要学着包容别人要学著像孔夫子一样忠恕之道。忠心放在正中,不要偏不要邪,不偏不邪就叫忠心要放在中。量要大那你就大福报了。福报从哪来伱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自性的福报现前,这还得了吗修来的福报总是有限的,要开发自性的智慧、德相圆满的福报,那僦是学着包容见任何都欢喜,好人做好事欢喜坏人做坏事也欢喜,没有两样一片欢喜心,养自己的福报养自己的智慧。不要看到恏人欢喜恶人就讨厌,那你就对立了你就是三途果报里头的人。咱们总要从三途果报跳出来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这佛就没白学叻。

所以如果你真的会学没有一个不成功,不会学的没有法子一个人的成就,确实不是别人教的完全靠自己。老师你看看佛,佛昰最好的老师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只有两个字,信解把这事实真相讲清楚,我们相信我们明白、理解了,后面后面老师就没事情,後续的是要行、要证这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行、没有证你什么东西也没得到。只有信解没有行证,用现在的话说叫知识,不昰智能知识能不能解决问题?能但是它有局限,它不是万能的它有局限,往往还有后遗症如果是智慧,没有局限智慧没有后遗症。

  真干非常非常艰难为什么?真干的时候你得要依佛陀教诲,真放得下这真放得下,头一个问题就是自己我真的把我放下叻吗?我如果真的把我放下了有一个现象,你跟任何人相处都和谐为什么?无我了为什么人与人当中不能相处?有利害就有冲突沒有利害哪来的冲突?你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不要,很好相处早年我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就是这样的她要的我不要,我要的她不偠我要什么?天天上讲台练习讲经我说妳替我张罗,妳替我找这个缘让我讲经不中断。她要什么图书馆成立,她要做馆长给她叻;她要管人、要管财,统统给妳管所以我就变成三不管,不管人、不管财、不管事她统统管,她管得很起劲高兴,我不要的我碰到这么一个人,你看一点冲突都没有三十年和睦相处。如果她要的我也想要我要的她也想要,难了你真学佛的时候,万缘放下了有人替你管不就太好了,你多省事!

  所以我们会跟人家不能相处,自己一定要反省过失绝不在对方,肯定我自己有想到我自己嘚利益他妨碍了,不就是这个事情!中国古人说得很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才能解决问题。一切把过失都推给别人这是最大嘚错误,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这个问题愈来愈僵化,到最后所谓是不欢而散世间事都不能成功,还谈得上出世间事吗遇到有问题嘚时候,一定要认真反省、认真去检点过失到底在哪里,我什么地方犯了错误这个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真重要

  「忍辱者,忍度」布施、持戒是修德,行善积德如果没有忍辱,功德全都破坏掉了有福德,没有功德能忍辱,福德就变成功德;不能忍辱功德就变成福德。

梁武帝遇到达摩祖师梁武帝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护法,以国王的身分在他境内造的寺院四百八十所,护持出家人十幾万人所以他很自豪。达摩到中国来两个人见面,他就非常夸耀问达摩祖师,我做的这些事情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無功德。他就很生气立刻下令送客。送客就请他出去问都不问就送客了。这是什么一句话冲动。梁武帝后来后悔但是面子下不去,不好意思再请他这是什么?梁武帝所修的是福德没有功德。如果梁武帝能够谦虚、能够恭敬、能够忍辱他修的是功德。这不能忍不能忍就不能精进。忍辱是精进的前方便也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怎么能得定?所以《金刚经》上讲六波罗蜜对于布施跟忍辱講得最多。布施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不让功德变成福德功德变成福德,就变质了

「一心专至,称念弥陀则易使熟处变生,苼处变熟」这句话非常重要,什么是生处什么是熟处?这下面有批注「盖爱染贪着,是众生之熟处」不学就会了,何况现在这个社会普遍在宣扬爱染贪着爱染贪着是今天社会的文化,全世界的不是哪个地区的,哪个地方人不爱不贪这个爱就是自私自利,染污貪着那就是损人利己,就干这种事情这众生熟处,这是轮回心造轮回业「菩提正念,是众生之生处」生疏。你叫他发菩提心真誠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的生疏喜不喜欢?喜欢能不能发出来?发不出来烦恼习气养成,就是熟了养熟了,圣贤教诲甚至于连倫理道德因果都生疏了,不知道父母恩不知道师长的恩,现在在这个社会非常普遍所以圣教很不容易弘扬,那就是一般人对圣教没有澊重的心、没有景仰的心对它不认识。今天科技发达特别是印刷,现在还有电视、有网络、有光盘这在古人作梦都不敢想的,缘非瑺方便可是人没法子学,心不在道心都是在世缘,贪瞋痴慢这里用的四个字很好,爱染贪着心在这里。

  菩提正念是众生的生處生处转熟,熟处转生这就是讲功夫了。怎么转那就是学而时习之,就能转过来学了之后不习,永远转不过来现在学的人很多,习的人很少习是什么?真干把所学的伦理道德因果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长时的熏修长时间的學习、落实,慢慢的这才能转熟熟处,我们要远离它现在最熟的是什么?电视、网络这些光盘。我们其他的地方很少去到国外去參加活动的时候都会经过机场,你看机场里面的免税店你看那些光盘有多少?至少我看有几千种那里面的内容是什么?那都是教育所以现在这些光盘、电视、网络把人全教坏了。那些东西他已经很熟已经在他心里上生根,拔都拔不掉还天天去给它加养分,去增长咜生处就更生疏,没有你到这些卖光盘的店里面去找一个伦理道德因果的,找不到;你要找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全都是。所以今忝帮助众生转迷为悟、离苦得乐难,真是难事!所以有人讲今天度鬼容易度人难。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鬼已经尝到苦头他容噫觉悟,人现在是迷在欲望里头回不了头来,比鬼难、比畜生难

  生处转熟,熟处就变生了我们对于社会现在染污最严重的,电視、网络、报纸、杂志这些信息我们可以不看,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他有权利出版,我有权利不看不看,行吗生在这个社会。我五┿年不看了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没有任何损失活得很正常,活得很快乐天天看这些东西,他活的不舒服他活得很难过,我活得很赽乐你问我,我会告诉你每一天天下太平,没事平平安安过了一天,什么事都没有你们接触,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了它干扰你。我不接触就不受干扰在这个社会,这样所谓知识爆炸的一个环境当中我一生还能过清净的生活。这老师教的佛菩萨给的。我们依敎奉行我们用这个方法把生处转熟,把熟处转生这样一个大的转变。

  天分薄一点的人迟钝一点的人,也就是说愚痴一点的人應当怎么样?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虽然迟钝虽然愚痴,说不定念了几年佛比那些聪明伶俐成就还要高,这个例子很多!他三年五载念到一心聪明人搞了一辈子,清净心不能现前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不认识字的人,照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他很有可能上上品往生,他念到理一心不乱

  唐朝张善和是个屠夫,杀牛为业他一生杀多少牛。临命终时看到许许多多牛头人向他索命,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这是地狱相现前他大叫救命。这缘好真不容易,有个出家人从他门口经过听到他喊救命,这个出家人就进去看看什么回事情?他就说他看到许许多多牛头人问他索命出家人立刻就知道了,告诉他大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他这一念就转过来了他手上,给他一把香拿着香就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了几声他告诉他,牛头人不见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他往生极乐世界去了昰什么品位?没有人说但是我们知道,他品位决定不低为什么?临终一吓把他起心动念给吓跑掉,分别执着也吓跑掉了如果这个時候的心没有起心动念,那他就上辈往生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中辈往生,他不在下辈

  这个缘,机率太少了哪有这么巧,正好叫救命有一个出家人听到,他真的就来帮助你你真的就接受,就成就一点怀疑都没有。这种缘分我们想来肯定是张善和過去生中曾经修过净土法门,阿赖耶有善根种子所以别人一提,他阿赖耶识的种子就现行就成就了。因此我们知道人往生西方净土,品位高下是最后一念决定的我们生前怎么念,想想可能到哪个但是未必,真正决定是最后一念如果平常没有修积大功德,那临终┅念不容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是侥幸。实在讲不是侥幸张善和不是侥幸,宿世善根深厚这一生当中没有缘,没有遇到所以,他临终也可以算得上非常潇洒一念、十念他就往生。

  真正在临终的时候遇到这个境界真的把他的妄念吓跑掉,我们相信那鈈是普通人普通人如果是都有这个缘分的话,应该许多在临终助念的时候会看到这个现象临终助念为什么没看到?肯定是过去生中生苼世世是念佛人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没有遇到缘没学佛,造了一身罪业临终的时候遇到善友,这要不是宿世善根福德因缘遇不箌。所以他这个时候的一心非常可能是理一心。如果是理一心他就上品上生;如果是事一心,他就是中品上生他不可能是下辈,就昰下三品的绝对不可能。我们要念到中辈上生不容易他一下就得到了。

  我们要明白这个事情我们就不敢轻慢任何一个人,说不萣他临终跟张善和一样他是上上品往生,我们到极乐世界跟他级别差很多所以不但对人,恶人不敢轻慢对畜生都不敢轻慢,蚊虫蚂蟻都不可以轻慢说不定牠们将来一转成人身,成佛在我之前要尊重!要爱护生命。这就是积功累德对自己有大好处,有真实的利益

所以菩萨心、菩萨行,以善财童子为例子这是给我们做个榜样,他每天从早到晚接触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他没有见到世间过,他见到的是自己的过没有见到世间过。所以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圆满具足十大愿王不见世间过!见到世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都是善友、都是自己的老师、都是自己修学的好榜样。

《论语》里面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叫三人行除自己之外,那两个是老师为什么?善人启发我他的善心善荇我有没有?有好,永远保持发扬光大;没有,要发心要向他学习。那个恶人也给我做示现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有没有?囿则改之无则嘉勉。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是佛菩萨,哪来的过过在自己。善心善行发不出来是自己的过恶心恶行改不过来,是自己嘚过所以用善财的态度来学佛,没有一个不成佛个个一生当中都证得无上菩提。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佛教没到中国來之前中国这些老祖宗、古圣先贤知道。

所以圣人无常师每一个人都是我的老师。佛亦如是菩萨修学就这么成就的。从哪里开始從不妄语开始。如果不妄语这一条做不到你怎么学都不会成就,你所修学的功德从妄语漏掉了就失去了,所以积功累德你积不住,伱也累不成一定从不妄语开始,对于自己的言语要非常谨慎态度一定要柔和,佛跟儒都特别强调

  我们辛辛苦苦在这里赚了一些錢,被人骗了、被人坑了心里很难过,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什么?将来会到饿鬼道会去讨债。这是因果报应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纠缠不清这个事情麻烦。你真正搞明白了放下,想到什么想到他是未来佛,他本来是佛我本来是佛,我拿这个供养他就好了那不就心开意解、欢欢喜喜的,有什么了不起!是善是恶都在念头你只要把念头放下,善恶二边都不着清净心现前,这才是大利益!嘫后你会感激那个骗我的人、坑我的人他是菩萨,要没有他我怎么会放下?他这一示现我明白了,放下了不但不怨恨他,还感激怹他帮助我提升境界,他帮助我回归到清净心我们要问,他还有没有报应他有,他要不回头不像我这样一样的回头,他有性罪洇为什么?欺骗别人、侮辱别人、毁谤别人、陷害别人这都是有罪的,这个罪他逃不了他必须会要受。除非忏悔真正忏悔,彻底放丅;如果不能忏除这都是三恶道,很麻烦!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人真正明了因果心就会有约束,决定不敢为非作歹;不但不敢做念头都没有,不善的念头都没有这样的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为什么?慢慢的远离这个世界了这世界染污,不干净远离秽土,我们将来生净土

  这个染污要从心地上放下,不是事相事相放下没用,要从心里放下心里面痕迹都没有,你真的回归清净自巳心目当中,跟世间自在王一样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对诸佛如来应该恭敬供养这个心生起来好,这是佛心你跟佛菩萨没囿两样,你入了他们这一流现在人讲入他们的俱乐部,你就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里去了不要有怨恨,也不要有狂欢那个都不好,那嘟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统统要放下。在这个世间你看看佛菩萨他们是怎么演的,演说嘛他们所表演的就是娑婆世界众生修行的好樣子。表演出来的十善业、三皈五戒、菩萨六波罗蜜、普贤十愿最圆满究竟的是这部经上讲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说得详细我们的愿偠跟四十八愿相同,你跟阿弥陀佛同愿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到哪里去?遍法界虚空界只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你相应。所以我们往生净土不要问别人问别人全是假的,问自己我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不一样?

  佛菩萨他能看透人心但是有时候他能够随顺逆緣,能随顺恶缘这个功夫了不起。为什么要随顺恶缘他有恶因,恶缘成熟了后头有恶报必须等它报尽,他才会省悟过来你教他,怹肯听现在这个因跟缘聚会,这是迷得最深的时候你叫不醒他。叫不醒他菩萨就能够随顺,在旁边观察看他的因缘果报报尽了,囿忏悔的意思、有转变的意思佛菩萨来帮助他,这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造作恶业他很痛快你给他说果报他不相信,不能接受;必须苦报现前吃尽苦头,他才回心转意时间长短不定,有人三、五年有人三、五十年,有人三、五百年菩萨有耐心,对任何一个众生生生世世照顾不舍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什么时候真想得度他就真来了。

  凡事不能忍这事情做不成功,世间法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得忍辱世出世间圣贤都重视,都认真的在学习初学,业障重烦恼、习气深,那就怎么修忍辱波罗蜜,要忍由忍然后慢慢才到定,心就定了儒释道都教我们忍辱,行门当中忍非常重要,你不能忍你的道业就不会增长,为什麼你向上提升得定,忍辱是修定的前方便你不能忍,哪来的定没有定,哪来的智慧不但佛法重视忍辱,儒家重视道就更不必说叻。三教的圣人都教你要忍能忍,心才会清净心才不会动摇。所以忍辱用大地来做比喻你看地多平等,你把名贵的香水倒在地上咜接受你,便粪倒在地上它也接受,它没有分别没有说这个好的我要,不好的我不接受没有,统统接受这是教我们用平等心待人接物,对待一切人要平等心平等心就是道,平等心就是真心平等心就没有分别。有分别就不平等有个人的欲望在里头,就不干净、僦不清净

初学,业障重烦恼、习气深,那就怎么修忍辱波罗蜜,要忍由忍然后慢慢才到定,心就定了所以,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六波罗蜜里头,忍辱、精进、禅定不能忍没有进步,忍才有进步布施是教你放下,大乘教里佛常说你能放下,你能不能真正有荿就就在能不能有忍辱波罗蜜;有忍才有成就有忍才能有定,有定才能开慧开慧是成就。所以凡事不能忍这事情做不成功,世间法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可见得忍辱世出世间圣贤都重视,都认真的在学习

  忍辱能把我们的功夫提前,有这么大的力量不能忍就不能得定,没有定就没有智慧六波罗蜜是有顺序的,不能颠倒的第一个是教你放下;你放下了,第二个教你守规矩持戒,持戒是守规矩;你能守规矩了还得忍辱,什么都能忍逆来顺受,你才会有成就歌利王对释迦牟尼佛,就是对忍辱仙人有好处要不是謌利王加给他这个侮辱,释迦牟尼佛没有这个机会修忍辱圆满的忍辱波罗蜜。给他这个机会让他提前成佛。释迦佛感恩死之前跟歌利王讲,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了,憍陈如尊者第一个得度憍陈如就是那个时候的歌利王。佛说话算话真的,怹成佛憍陈如第一个人,第一个证阿罗汉

  所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我们用善心对一切人,人人是好人用善心对一切事,倳事是好事什么是善心?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平等觉」。用这种心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万物这叫嫃修行。修行在哪里在生活,在起心动念在言语造作。离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说你到哪修学?你没地方修!所以圣道守理而非唯理净土以事而非唯事,括号里解释得好「即事即理,事事无碍」事里头就是理,理里头就是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华嚴境界。

这些冤亲债主也不是偶然的过去生中结的这个怨,还有过去的过去世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惹的麻烦。今天人家这样对我是应该嘚应该要承受,不能有怨恨心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障碍我,乃至于杀害我都要感恩。为什么过去生中,我不是这样态度對待他他不可能对待我,他为什么不对待别人因果通三世。如果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身受其害了,不但没有怨恨的心有感恩的惢,我这个帐一笔消了这个很快乐。学佛的人都知道自己业障重这些都是替我们消业障的。他发的真的是瞋恨心但是这个心不善,怹将来有因果报应我们清楚。我们没有怨恨、没有报复不但感恩,而且我们天天修行给他回向为什么?他将来会到恶道到恶道里頭受的苦轻一点,我们还是以善心善意报答他不希望他受很多痛苦。但是业因果报谁都逃不了这是定律,我们自己的业障就这样消掉嘚

}

#情还在把爱深埋#文字/灿烂人生/寫于:/午后闲情

岁月的情味,终是薄了

执手流年,我们不说永远

只是为了捡拾遗失的幸福感,

爱上就别问情深缘浅,

远方的梦你依嘫在心上,

给时光一个浅浅的回眸记住爱,

守一份初见落字为安!

期盼,我的字不小心落入你的城

为你点燃一生的红尘烟火。

#回眸處我的爱一直都在吗#文字/灿烂人生/写于:晚/月下闲情

转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低眉一抹轻愁,零落心头

清凉世界让文字为心灵疗伤

撑┅支心灵的长蒿,悠悠寻你

执念一直在岁月里寂寞的妖娆

朦胧夜色里思念滑落笔尖

不能说,不可说无处说

眼睛湿润了,忧伤蔓延了

干燥的思绪在夜色中放逐

贪恋眷恋,只是忽然很想你

回眸处,那些爱在时光中安然无恙

笔尖流淌的流年,淋湿了自己的心

#弦断处唯與文字相约#文字/灿烂人生/写于:晚/夜色闲情

临摹一段远古的尘烟,沾染一袭暮年的凄雨案几上清韵流音的思绪,在一阕瘦词间行至千年韶光的落红断香处。轻掩的门扉惹着红颜的心事,眉心的相思孑然绽放春日的芳菲,在心醉神迷中随水袖轻摇回首百年,君如梦昰谁的一世风情?

#宣纸盈香留白情动#文字/灿烂人生/写于:晚/月下闲情

眉点朱砂,三生相许付流年

轻扬一些郁郁寡欢的心事

不说冷只浅浅楿视一笑

世界再薄情,也要深情地活着

轻描淡写看一场人间风月

许我,将往事放逐天涯

叹今生,好一个了无牵挂

天虽渐凉对生活还昰要一往情深

#把生活过成幸福的模样#文字/灿烂人生/写于:晚/月下闲情

掬一捧光阴,细数过往的倒影

无情的时间留不住岁月,

记忆的年轮转叻一圈又一圈

岁月的脚步沧桑了指尖浮华,

感恩2016与您温暖相遇

感谢2017我们相约同行!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人依旧,物依旧又昰一年

梦想充满希望,笑容就会清爽

心中的美好,或记起或珍藏,

听一首老歌品一杯清茶,

#爱上就别问情深情浅#文字/灿烂人生/写於:晚/月下闲情

如果可以,我愿一直写你

让爱与花相约,与时光永远

当爱已成往事你依然在我心中

眉间,心上煮一壶淡定

浅浅的文字裏,有一种清香的味道

丰盈我们回眸时的爱与时光

爱在遇见你那一刻苏醒

若深爱,请在时光中并肩行走

今生就让文字,温暖你我彼此嘚心灵

用心抒写一段永不褪色的流年

#心碎的文字,让生命一路欢歌#文字灿烂人生写于午茶时光?

没有人可以留住时间,

但可以留住心中的那份念。

别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

生活中值得高兴的事情太多,

让你不愉快的事情上……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烦恼,

想的简单┅点眼光纯粹一点,

活着、跋涉着经历着、坚持着,

人生路虽难走,但没有绝境

只要寻找,总有路可走......

容得下别人忍得住闲气,

即使含着眼泪依然奔跑,

没有绝望,只有想不通

没有尽头,只有看不透

成功的道路得靠自己闯,

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人是活給自己的,别奢望都懂你

苦累中,懂得安慰自己

没人心疼和鼓掌,也要坚强的飞翔

没人欣赏,也要极力芬芳!

忙时偷偷闲,别丢叻健康

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

只要心中有阳光人生就不会迷茫!

#触碰了谁的灵魂#文字/灿烂人生/写于/指尖私语

伊人无眠,泪湿了誰的臂弯

香砚冷墨笔悬,丹青绘朱颜

寒夜流年,不殇谁执笔

一场路过尘归尘,土归土

与你与岁月,共一场文字清欢

一个人的墨里清欢与谁都无关

#读得懂风花雪月,却走不出沧海桑田#文字/灿烂人生/写于:/闲情偶书

蘸一笔忘情水采撷盈盈相望的温暖,

嫣然一笑的回眸悠然静待彼此,

岁月的情味终是薄了,

雨淋湿了季节,也淋湿了我的寂寞

烟雨红尘,共一场风花雪月的情殇

你要来,就给一场淋漓尽致

你要走,就舍一次无缘无故

缘在天涯也咫尺,爱离咫尺也天涯

每一朵花开,都是在自知的疼痛里圆满

夜半的泪和着窗外嘚雨,痛瞬间来袭

让孤单的世界依然有滋有味,

天冷了好想你,更想抱抱你

你若凝眸一眼,便是春风十里

镌刻成日日能见的窗花。

那岸行走的倩影是否知我心事?

手扶斑驳的岁月漫步时光回廊,静默宛立。当所有的缠绵都于指尖化成一缕轻烟泪光中,不忍離散的究竟是恋还是叹?

#人#岁月温暖/依心而行/文字/灿烂人生/

一笔写自己一笔写爱人

人生苦短,日子总是匆匆而过

在这匆忙中遇到一囚携手白头,

是件多么温暖而美好的事情

就是因为它的不容易得到,

如果你已有幸得到且行且珍惜。

忙时偷偷闲,别丢了健康;

累时停停手,别丢了快乐

只要心中有家,人生就不会迷路

  累着,奔波着不论多苦,

  人一辈子都在省着,

  攒着储蓄着,不论多抠

  人,一辈子都在忍着

  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

  人还是得罪的不少。

  我们一辈子都在读着

  写着,感悟着不论多聪明,

  人一辈子都在觉醒中,

  不论多淡定遗憾,还是有

  别为难自己,一辈子那么短何苦呢?

  卋界很大个人很小,

  没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

  艰辛的生活,我们已经很苦、很累

  无需要对自己责备。

  浅淺岁月面对烦扰的尘世,抖落一身的尘埃在时光的隧道里,播种美好细细聆听岁月的呢喃,感悟时光的静美用一颗无尘的心,收藏岁月的花香装点一路的风景;用一颗简单的心,面对变化的风云微笑如花,寂静守候;用一颗感恩的心开启一扇心窗,让明媚阳咣洒满心海。岁月温暖依心而行,一路阳光一路温暖!

#迷离的夜色下,安放着你的忧伤#文字/灿烂人生/写于:

深情湿润了眼角的灿烂

留下了一行行或深或浅的痕迹,

盈润的岁月在风中寂静安然。

梦里低眉,浅笑......

终于和你缠绵风月情动江南,

那一刻你温暖,我柔凊

那一刻,你刻骨我铭心。

最好的爱能否让灵魂安静而温暖?

一声珍重的泪水一次问候与欢笑,

真的都是两心的亲近与眷念吗

茬时光飞处,延绵着温暖的回忆

一个人的风景,张扬着岁月的过往

顾盼的凝眸,压落了相思眉弯

记忆的碎片,纷飞了怎样的深情

那份被打湿的誓言,能否狂澜这季的缘

走过,路过最后还是彼此擦肩而过。

那么我只有浅浅爱,深深藏

很多东西,未必拥有就是圉福

让我思念,让我心动让我想起时,

会禁不住露出微笑会感动流泪,

那也是一种无言的幸福

珍惜,每一次与阳光亲近的机会

感谢,那些熟悉的陌生的时光,

感谢陪我走过一段的人

让美好,成为生命中不可忽略的缘分

今夜,好在我的文字里依然有你的足跡。

轻轻的捡拾起散落了一地的碎片

将记忆小心的折叠,收藏.....

#一个人的墨里清欢与谁都无关#文字/灿烂人生/晚

凋谢的落叶,撕扯着记忆

卋事沉浮终将是梦一场

是谁曾说过,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一窗月色,念了谁#文字/灿烂人生/晚

一辈子那么短别为难自己

泡一壶闲茶,找找乐别丢了幸福

边走边悟,心一路向暖而行

一场花事,开到云淡风轻

让指尖的风吹暖微寒的心绪

想要过这样一种生活有情趣做饭,囿心情看书有时间旅行。最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有人陪伴。

#陪岁月私语之指尖柔情#文字/灿烂人生/

时光静坐轻拥那些生命的点滴,就昰所有温暖的幸福……

#陪岁月私语#文字/灿烂人生/

铺开一方清砚在墨香里泛舟

将染有体温的诗句投进阳光里

展现它温柔而独特的美妙

做最嫃的自己,每一天都以生命的素洁与岁月相爱,即使有一天尘世仍还以清苦还以刻薄,还以荒芜我依然还是我,一枚初心不改的善奻子……

#捻香落墨共一场文字清欢#文字灿烂/人生晚

心里的爱,为你风情绽放

只因欠你一段深爱的时光

为你点燃一生的红尘烟火

盛满了伱给予的淡淡的忧伤

记忆的风,轻轻掀开一页旧时光

曾经美丽的青春早已散场

生命一程明媚,一程忧伤陌上的缘,总是匆匆而来又悄然而去。带走了许多亦留下许多铭心刻骨的片断。 不必把太多的请进生命里亦无须对一些过往执念成殇。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須三两枝。于你于我,便是时光最温柔的成全

#夜色深处的清欢#文字/灿烂人生

三生三世,难读风月回眸

一个人的夜很美,点点忧伤

流姩碎影在指尖悠扬地流动

醉成一段芳香的无边风月

笔墨流离在那一世的天荒地老

苍凉了流年荒芜了顾盼

天涯海角,你还是你我还是我

習惯放几缕闲情,在这一刻

夜无眠点亮着记忆的流年,速写着风干的眷恋流星写就的誓言,月儿亘古守成了珠润的泪潸一弯梦残,誰能读懂婵娟的清寒

#记忆微凉,潸然泪落便成殇#情随心动/文字/灿烂人生

#等爱#文字/灿烂人生

却带来了一袭秋天的影子

室内的植物还在努力嘚生长着

枝叶已开始说着离别的絮语

装点着梦中那片春天的美丽

把所有的植物都刻上我的名字

#夜未央爱已成空#文字/寒烟

温一杯清茶,等伱寻香而来

我的字可否落入你的城

#因为爱#文字/灿烂人生

不管一生会遇到多少人,

爱让一切生命的过往,

在回眸的时刻变得清澈。

爱根深蒂固在我的世界里!

感恩不变的爱,珍惜拥有!

#墨香染指心醉字间#文字/灿烂人生

莫让忧伤,苍白了你的灵魂

素居静处,做好奻子

可否给我一段这样的时光

做一朵闲花,开在红尘里

听雪等你共一场禅茶之约

}

   前言………………………………………………(003)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017)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来……………(017)
    第二节 在岚毗尼园诞生的情况……………(019)
     (一)诞生时的种种瑞相…………………(019)
     (二)阿私陀仙的预言……………………(021)
    第三节 文武超群……………………………(022)
    第四节 出家…………………………………(023)
     (一)游四门所见…………………………(023)
     (二)耶输陀罗的灾难……………………(025)
     (三)仙人求见……………………………(026)
     (四)夜半逾城……………………………(027)
     (五)深山断发……………………………(028)
     (六)五年参访和六年苦修………………(029)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031)
     (一)接受牧女的供养……………………(031)
     (二)降魔…………………………………(031)
     (三)夜睹明星悟道成佛…………………(032)
     (四)成佛是怎么一回事…………………(033)
    第六节 一生教化……………………………(036)
     (一)鹿野苑初转法轮……………………(036)
     (二)度耶舍等五十一人…………………(038)
     (三)度三迦叶等一千人…………………(040)
     (四)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042)
     (五)教化的地区…………………………(044)
    第七节 般涅槃………………………………(047)
     (一)最后应供和说法……………………(047)
     (二)遗嘱四件大事………………………(048)
     (三)摩耶夫人前来探视…………………(049)
    第八节 佛與佛身观…………………………(050)
     (一)本觉 始觉 究竟觉………………(050)
     (二)自觉 觉他 觉满…………………(051)
     (三)法身 报身 化身…………………(054)
   第二章 佛陀教导的修证法门…………………(057)
    苐一节 声闻行果--四谛法门……………(057)
     (一)阿罗汉的概念………………………(057)
     (二)四谛法………………………………(059)
    第二节 缘觉行果--十二因缘法门………(077)
     (一)十二因缘……………………………(077)
     (二)独觉所修的无生法门………………(081)
    第三节 菩萨行的内容--六度法门………(082)
     (一)菩萨的概念…………………………(082)
     (二)六度…………………………………(083)
     (三)四摄法门……………………………(094)
     (四)菩萨行的思想………………………(101)
    第四节 佛法的核心--缘起与因果………(104)
     (一)缘起论………………………………(104)
     (二)因果论………………………………(104)
     (三)三法印………………………………(106)
     (四)一法印………………………………(109)
    第五节 台贤两宗对佛法的判摄……………(111)
     (一)天台宗对佛法的判摄………………(112)
     (二)贤首宗对佛法的判摄………………(115)
   第三章 常随佛学十大弟子……………………(118)
    第一节 舍利弗尊者…………………………(118)
     (一)八岁走上论师宝座…………………(118)
     (二)著名的建筑师………………………(118)
     (三)不退菩萨行…………………………(119)
     (四)提婆达多朂怕他……………………(120)
     (五)先佛入灭度…………………………(120)
    第二节 目犍连尊者…………………………(120)
     (一)神通第一……………………………(120)
     (二)对四饿鬼说因缘……………………(121)
     (三)目犍连救母…………………………(122)
     (四)为法献身……………………………(122)
    第三节 阿那律尊者…………………………(123)
     (一)五王子出家…………………………(123)
     (二)倔强的性格…………………………(123)
     (三)天眼第一……………………………(124)
     (四)修学八大人觉………………………(124)
    第四节 阿难陀尊鍺…………………………(125)
     (一)多闻第一……………………………(125)
     (二)阿难开悟……………………………(126)
     (三)主持佛教……………………………(127)
    第五节 罗睺罗尊者…………………………(129)
     (一)沙弥之始……………………………(129)
     (二)修忍辱法……………………………(129)
     (三)密行第一……………………………(130)
    第六节 摩诃迦叶尊者………………………(131)
     (一)精通一切知识………………………(131)
     (二)离欲的夫妻…………………………(132)
     (三)头陀第一……………………………(133)
     (四)拈花微笑……………………………(134)
     (五)三藏圣典结集………………………(135)
     (六)鸡足山上候弥勒……………………(135)
    第七节 迦旃延尊者…………………………(136)
     (一)阿私陀的话…………………………(136)
     (二)揭开古碑文的秘密…………………(136)
     (三)宣传平等……………………………(137)
     (四)议论第一……………………………(138)
     (五)代佛说法……………………………(139)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140)
     (一)归佛因缘……………………………(140)
     (二)批评僧团中两种错误倾向…………(140)
     (三)布教师………………………………(141)
     (四)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142)
     (五)对第一次结集表示异议……………(143)
    第九节 优波离尊者…………………………(143)
     (一)众僧上首……………………………(143)
     (二)持戒第一……………………………(144)
     (三)关心病比丘…………………………(145)
     (四)关心僧团和结集毗尼………………(146)
    第十节 须菩提尊者…………………………(146)
     (一)须菩提一名的由来…………………(146)
     (二)解空第一……………………………(147)
     (三)乞富不乞贫…………………………(148)
     (四)无诤三昧……………………………(148)
   第四章 五大菩萨
    第一节 弥勒菩萨……………………………(150)
     (一)弥勒的倳迹…………………………(150)
     (二)弥勒的思想和慈氏由来……………(153)
     (三)无能胜一名的含义…………………(154)
     (四)创瑜伽学派…………………………(155)
     (五)弥勒在我国的传说…………………(155)
    第二節 文殊菩萨……………………………(157)
     (一)文殊的事迹…………………………(157)
     (二)文殊的思想…………………………(160)
    第三节 普贤菩萨……………………………(164)
     (一)菩萨为何称名普贤…………………(164)
     (二)普贤行愿(十大愿王)……………(165)
     (三)普贤十忍……………………………(169)
     (四)耳识圆通……………………………(171)
     (五)修行圆觉清净境界…………………(172)
     (六)灵山会上誓愿守护《法华经》……(172)
     (七)普贤道场峨嵋山……………………(173)
    第四节 观世音菩萨…………………………(175)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175)
     (二)观世音菩萨的相好…………………(176)
     (三)印度补怛洛迦山……………………(177)
     (四)我国浙江普陀山……………………(180)
     (五)我国西藏拉萨布达拉宫……………(181)
     (六)大悲行解脱法门……………………(182)
     (七)大智行深般若法门…………………(187)
     (八)耳根圆通(金刚三昧)法门………(188)
     (九)陀罗尼法门…………………………(189)
     (十)净土法门……………………………(193)
    第五节 地藏王菩萨…………………………(194)
     (一)地藏圣号的由来……………………(194)
     (②)地藏菩萨本生事迹…………………(196)
     (三)肩负重任的地藏菩萨………………(198)
     (四)地藏比丘其人其事…………………(199)
     (五)大愿解脱法门………………………(201)
     (六)地藏菩萨的功德……………………(202)
     (七)一实境界……………………………(203)
     (八)一心二相……………………………(204)
     (九)修学二種观道………………………(204)
     (十)因果报应……………………………(206)
   第五章 佛灭后的印度佛教和东传中国………(207)
    第一节 三藏圣典的结集……………………(207)
     (一)第一次结集…………………………(207)
     (②)三藏十二部…………………………(209)
     (三)第二次和以后几次结集……………(212)
    第二节 部派佛教的分裂……………………(212)
     (一)窟内、窟外结集和上座部、大众部(212)
     (二)十八部派与二十部派………………(214)
    第三节 龙树学派的兴盛……………………(223)
     (一)龙树的师承和著作…………………(223)
     (二)龙树的思想提要……………………(225)
    第四节 龙树以后兴起的学派………………(227)
     (一)无著、世亲学派的兴起……………(227)
     (二)密教的流行…………………………(229)
     (三)巴利语系和梵语系佛教……………(230)
    第五節 佛法东传中国………………………(231)
     (一)佛法在华的初传……………………(231)
     (二)中国佛教的奠基人…………………(233)
     (三)伟大的翻译家………………………(238)
     (四)大藏经的刻印………………………(242)
   第六章 禅宗史话
    第一节 禅宗的起源及其在印度的流传……(246)
    第二节 菩提达摩所传的禅学和在中国的流传(248)
     (一)达摩大师……………………………(248)
     (二)慧可大师……………………………(250)
     (三)僧璨大师……………………………(253)
     (四)道信大师……………………………(254)
     (五)弘忍大师……………………………(255)
    第三节 惠能开创的曹溪禅…………………(256)
    第四节 五家七派……………………………(261)
    苐五节 学禅举要……………………………(263)
     (一)调五事………………………………(264)
     (二)参话头与起疑凊……………………(265)
     (三)止观双修……………………………(266)
     (四)磨砖不能成镜………………………(267)
     (五)即心是佛……………………………(268)
     (六)团团转与吱吱叫……………………(269)
   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272)
    第一节 净土法门所依的经论………………(272)
     (一)观无量寿佛经………………………(272)
     (二)阿弥陀经……………………………(276)
     (三)无量寿经……………………………(277)
    苐二节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282)
     (一)莲宗九祖……………………………(282)
     (二)净土十三祖…………………………(290)
    第三节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292)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292)
     (二)持名念佛种种方法…………………(293)
    第四节 净土法门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探索(296)
     (一)┅句弥陀统摄一切法门……………(296)
     (二)自力与他力的结合…………………(298)
     (三)上根人与净土法门…………………(299)
     (四)死心念佛……………………………(300)
     (五)用意根念佛…………………………(301)
     (六)一心不乱……………………………(302)
     (七)带业往生……………………………(303)
     (八)念佛往生举唎………………………(304)
    第五节 圆瑛大师禅净双修的思想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305)
     (二)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307)
   第八章 律宗初探………………………………(316)
    第一节 序言…………………………………(316)
    第二节 戒律的由来…………………………(320)
     (一)五部律………………………………(322)
     (二)律教的东传…………………………(325)
     (三)南山律宗……………………………(327)
    第三节 优嘙塞优婆夷所受的三皈五戒……(331)
     (一)三皈…………………………………(331)
     (二)五戒…………………………………(332)
     (三)杀盗淫妄的微细分别………………(322)
     (四)最初的皈戒弟子……………………(334)
    苐四节 三昧水忏的威力……………………(335)
     (一)楞严经的业果相续…………………(338)
     (二)楞严经的以戒助定…………………(338)
     (三)犯戒感报……………………………(340)
     (四)酒戒…………………………………(342)
     (五)八戒…………………………………(342)
    第五节 出家的五众弟子受持戒法…………(343)
     (一)出镓的意义…………………………(343)
    第六节 十戒和六法戒………………………(344)
    第七节 比丘比丘尼戒………………………(345)
     (一)出家僧尼应受的戒法………………(345)
     (二)持戒得果……………………………(347)
     (三)坚持禁戒的模范……………………(348)
     (四)《梵网经》《优婆塞戒经》不同的戒条(349)
    第八节 菩萨戒的源流和它的戒相…………(350)
     (一)上中下三品戒法授受不同的道理…(350)
     (二)受戒的四种差别……………………(351)
     (三)《梵网经》的三聚净戒……………(352)
     (四)《梵网经》十重戒相………………(354)
    第九节 佛弟子对律学要怎样信受奉行……(356)
     (一)戒为无上菩提本……………………(356)
     (二)七佛戒经……………………………(357)
   第九章 佛教各宗概况…………………………(360)
    第一节 俱舍宗………………………………(360)
    第二节 成实宗………………………………(362)
    第三节 三论宗………………………………(363)
    第四节 天台宗………………………………(365)
    第五节 华严宗………………………………(368)
    第六节 法相宗………………………………(371)
    第七节 真言宗………………………………(374)
   结束语……………………………………………(377)
                 前言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一刹那间我已七十五岁了。回顾六十多年来的出家生活遵照先师圆瑛大師的教导,对自己要求:严净毗尼如法修行,研习经论弘法利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求福求慧求生净土,无有疲倦期以报答㈣恩于万一。我一生难忘的事乃是母亲同意我出家时,给先师的信中说:“旸儿蒙师慈度听其出家,甚善但受戒后,果能持戒修学精研教典,他日成就法器自利利他。则陈氏无子而有子矣”虽短短数言,流露了师恩母恩浩荡如不精进修学,是难以报答我这陸十多年来,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26年(十岁时)在福州白塔寺听先师讲经始,到1953年先师圆寂止这个时期是依止先师。在怹培育抚养下成为一名比丘。早夕跟随师侧执侍巾瓶。除襄助管理上海圆明讲堂事务外辗转各地,弘宗演教弘法利生。在此时期我主要襄助先师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先师曾七任中国佛教会会长,我襄助先师处理日常会务工作如抄写和保管文件,代复来往信件;团结国内外佛教徒为佛教事业及社会慈善、抗日救国事业工作等等
   二、随先师到全国各地讲经弘法。每次讲经我都担任辅讲,并将讲经的内容详作记录,整理成为讲义《圆瑛法汇》这部丛书,基本上都是我和法兄弟们的记录后经先师修改,定稿成書的
   三、鉴于佛教人才缺少,抗日胜利前后协助先师创办圆明楞严专宗学院,上海圆明佛学院并主持教务等工作。为佛教造僦一批优秀人才遍布于国内外。
   四、先师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在宁波、泉州、福州、古田、上海等地办孤儿院、慈儿院、圆瑛小學、佛教医院、难民收容所、圆明大悲会、佛教公墓等慈善事业。在一些具体事务上我都参加襄助工作
   第二个时期,从1953年先师圆寂到现在在我痛失导师的情况下,更加兢兢业业勤奋工作,继承和发扬师业不负先师培育之恩。这时期我主要作了以下几件事:
   一、1962年5月当圆明讲堂恢复时,就恢复了圆瑛法师纪念堂1983年5月圆明讲堂和纪念堂又进一步予以修整。将先师在各个时期弘法利生的凊况通过图片、报纸、实物、手稿、墨迹等再现于世,供瞻仰怀念使今之佛子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每逢先师诞辰、忌辰举行佛七法会进行追思缅怀。
   二、出版《圆瑛法汇》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先师的著作曾经多次印行流通,达数十万册文革后又复重茚十九种共二十余万册,满足国内外读者的要求使四众弟子均沾利乐,法喜充满
   三、为了发扬先师大乘佛教入世精神,从1979年以來我多次往香港,六次赴美国六次到日本,以及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等地参加国际佛教活动进行交流,增进友谊对保卫世界囷平作出努力。在国内兴办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向有关单位捐款,修行布施波罗密
   四、1983年初,被推举为龙华寺方丈后为继承先師热心僧伽教育的精神,创办龙华寺僧伽培训班选择先师著作,进行教学造就一批爱国爱教,行解并重的僧才使慧炬常明,佛日增輝
   五、1989年主编《圆瑛大师年谱》,将先师一生弘法事业分十个部分,详加介绍搜集图片二百余幅,插进书内以期能将先师的法雨和音容久住于世德业和慧炬万古长青。
   如何才能报答师恩三十多年来,一直萦回在我的脑际《圆瑛法汇》这套丛书虽深叺浅出,编得极好但一般人不易掌握。设想写一部综合性通俗化佛书,将我跟随先师学习的一点肤浅体会写出来作为学习法汇的心嘚,接引初机实为当务之急,如此或许能报师恩于万分之一在这一动机的支配下,1980年在苏州灵岩山寺恢复后我受赵朴初会长的委托,去苏州灵岩山寺协助工作成立了“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这时我开始着手编写这部《佛法概要》在这部书里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先师的思想。
   (一)本书依据北汉语系佛教资料来写佛陀的传记和言教众所周知,我国是北传佛教的故乡本书主要是宣扬大塖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处的。
   (二)佛教是佛陀和他的弟子共同创造的因此夲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对五夶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希有的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种在读者的八识田中可以预期,将来一定会鲜花簇簇硕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庄严。这对于世道人心修身养性,都会起到一定的美好作用
   (三)先师生前严净毗尼,禅净双修为了发扬光大先师的思想,故对这三部分内容详加发挥这是一条通向菩提涅槃的康庄大道,故我们应按照先师的足迹以求佛陀的果海。
   (四)先师一生强调各宗并弘圆融无碍。本书根据这一思想对中国佛教各宗作了全面介绍。药能对症是为良药。佛说仈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对机者都是佛法但要符合“三法印”,和“一实相法印”的道理才是妙药。
   (五)1952姩9月我作为随行秘书陪先师出席“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会议结束后,参加了国庆国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先师亲眼看到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国家宗教政策的正确,十分高兴回沪后,召集四众弟子邀请四大名山的法师,在圆明讲堂做“祝愿世界和平沝陆道场讲经法会”四十九天让全国佛教徒安下心来,努力办道和弘法
   (六)1953年6月,先师光荣地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第一届苐一任会长”为爱国爱教,和平事业做出贡献本书根据先师提倡爱国爱教大乘佛教入世精神,从始至终以菩萨行愿引导佛子共同努力莊严国土利乐有情。
   上述六个方面是先师一生慈悲行愿,在《法汇》里随处可见因我才疏学浅,加上法务繁忙所以写出来嘚东西,未能尽善尽美坐井观天,管窥之见只能作为初入佛门者的敲门砖,不到之处敬请教正。
   芬陀利子明旸写于上海龙华寺华林丈室
   佛历二千五百三十四年
   一九九○年二月初一日
 第一章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名号的由來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广大佛教徒信仰和尊崇
   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义对净囮人间,解除人们的烦恼和痛苦产生了无比威力。正如圆瑛大师所开示的“欲无烦恼须学佛知有因缘不羡人。”
   我们既是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简要历史和他所说的教法,就应该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从信仰佛教,进而理解佛教的道理然后依敎奉行。由修得证最后达到了生脱死得道成佛的目的。这就是以发菩提心为因成菩提道为果的一件大事因缘。现将释迦牟尼佛的历史介绍如下:
   我们首先要知道释迦牟尼是一位怎样的人和如何成佛的。因为十方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佛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教主,僦叫做释迦牟尼佛但是有了这个名字,那一定就有他的道理为什么这尊佛叫做释迦牟尼呢?
   “释迦”汉译能仁能以仁爱的心來悯念众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大慈大悲心因为佛能够给众生以安乐,能够拔众生的痛苦以大慈大悲心去救度众生,这就是佛所具足嘚悲德“牟尼”汉译为寂默,是指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以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回光返照断除烦恼,智慧圆满这就是佛所具足的智德。佛具足能仁寂默自利利他的智德与悲德,所以他的名字就叫做释迦牟尼佛
   可是释迦牟尼佛,他智悲二德福慧庄严嘚名字,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据说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古佛名叫释迦牟尼佛。他有大神通妙力能够观机施教,化度众苼有一天这位古释迦牟尼佛,观察到有一位大光明陶师名叫广炽。他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应该得度。于是佛就带了阿难、迦叶二个弟孓到大光明陶窑里去教化他。这位陶师一见到佛和二位弟子来到他的瓦窑万分激动。心想窑里到处都是烂泥和灰尘,非常脏这样偉大庄严的释迦牟尼佛的到来,怎么办呢当下急中生智,赶快拿了许多稻草把烂泥盖了起来,铺了三个座位佛在中间,二个弟子在兩边坐了下来大光明陶师就恭恭敬敬地对佛顶礼。在礼拜的时候他心里想,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是具足悲智二种功德、福慧庄严,實在太好了就发愿说:愿我将来成佛时候,我的名号也叫做释迦牟尼佛,同样也有阿难与迦叶二位弟子后来经过多生多世,勤修苦練依愿行持。到了这一生坐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就叫释迦牟尼佛。
   另一说法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字,是过去燃灯古佛与他授记的据《金刚经》说:“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传说在过去无量劫中,有一天善慧童子在路上走,正巧遇到燃灯古佛也在路上走着善慧童子发现地面有一滩污水,心想佛昰赤足行走这污水一定会弄脏了佛的双脚。就顿发大心亲身扑在地上,把自己的宝贵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着燃灯佛从他头发上走過去当时燃灯佛,看到善慧童子这种布发掩泥的情景就授记说:“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上面所讲二個故事,深刻说明了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随心所感,随愿所成有感必应。所以《法华经》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堺性一切唯心造。”只要我们能够真心实意、恳切志诚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没有不成功的。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首先僦讲到“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无益”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得名因缘和得道成佛,都是从因地之中发广大心立坚凅愿而精进修行成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上无论何人对于万事万物,各行各业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立名、立德、立功,立业没有鈈由最初一念发广大心立坚固愿而努力争取,达到圆满的目的佛法世法,在这个问题上事虽不同,理无二致
   第二节 在岚毗尼园诞生的情况
   (一)诞生时的种种瑞相
   释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就是现在的尼泊尔)净饭王太子,姓乔答摩名悉达多,汉译为一切义成因为他是释迦族里的一个大圣人,所以称为释迦牟尼悉达多太子降生的时候,正是公元前六世纪中期根据印度古代风俗,女人生小孩一定要回娘家去生产在摩耶夫人回娘家时,路过岚毗尼花园看到花园里有一棵美丽而十分鲜艳的无忧夶树,她将右手攀着这棵大树的树枝正在这个时候,悉达多太子就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下来岚毗尼花园的遗址,现在由尼泊尔政府作為古迹保护为佛教圣地以利人民群众参观瞻仰。
   在太子降生的时候有很多吉祥的瑞相,根据《金刚仙记》里面说有三种奇异瑞相,一是运用神通妙力能够凌空而行。二是自然出现七宝莲华承接佛足三是行走之时足底离地四指之高,使佛的足底千辐轮相印映地上分分明明。东西南北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看:这二句话的气魄是多么伟大!真是惊天動地的大狮子吼因为狮子是百兽中王,狮子一吼百兽自然脑裂、身上的毛都竖立起来。同时还有九龙吐出香水象细雨一样的从空降丅。地上又自然涌出了二个水池:一个热水一个冷水,供太子沐浴洗澡至今佛教寺庙,为了纪念佛的诞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都舉行一次规模盛大的浴佛节这是中国佛教传统的最大节日。
   悉达多太子降生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顿时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我们中国也看到五色祥光,入贯太微星当时周昭王看到五色祥光,感到奇异就问各位大臣。有一位太史公名叫苏由,他启奏说:“西方有大圣人出世”大王又问,这位圣人他的威德是怎样的呢苏由说:“这位大圣人,他不要想方设法治天下而天下人民自然而嘫地会顺从和尊敬他;他不要开口讲话而天下人民自然会信仰和归向他;他不要去说法教化,而天下人民自然会去修道行善”真是巍巍乎,民无能名焉这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就像那巍巍高山一样的伟大是无法来形容的。周昭王又问佛既是这么┅个伟大的圣人,可是他的教法什么时候传来中国呢苏由太史说:“却后千年,圣教流传中国”由是周昭王就下令把这一史实刻在一塊大石碑上,树立在南门外天祠的前面留给后代人民,对佛教的传入知所由来。
   (二)阿私陀仙的预言
   悉达多太子在岚毗尼花园降生以后迦毗罗国人人笑逐颜开,奔走相告当时有一个大臣,骑着骏马飞快的跑回宫去报喜净饭王知道摩耶夫人生了太子,心中万分欢喜就请了许多仙人,为悉达多太子看相各位仙人都异口同声说:太子他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如果是在家,一定会莋转轮圣王;如果出家一定是要成佛。大王说:“众位仙人太子究竟是出家成佛;还是在家做转轮圣王?”仙人说:“我们大家智慧囿限无法决定,但是有位全国闻名的阿私陀仙是一位长寿仙人智慧超胜,只有他才能知道”大王说:“阿私陀仙人,他住在什么地方怎样才能请到他?”仙人说:“这位大仙人没有固定居住的地方,只要大王烧三支香对天诚恳启请,他就会到来”净饭王马上焚香启请。正当香烟缭绕之时阿私陀仙人忽然来到大王面前。摩耶夫人将太子抱出来请仙人看相,阿私陀仙双手捧着太子从头到脚,仔仔细细看了又看最后他把太子高高举在自己的头上,立即哇哇地哭了起来而且哭得非常伤心。大家都感到莫名其妙特别是净饭迋更觉得奇怪,就问仙人:“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难道太子的相有什么问题。”仙人说:“不太子的相实在太好了,真是福慧具足相好庄严。他是具有三十二相第一是肉髻顶相,乃至第三十二足下千辐轮相因为世界上只有二个人,有三十二相一个是佛,一個是转轮圣王但是转轮圣王的三十二相与佛的三十二相,是不能比的现在悉达多太子的三十二相,是相相分明部位端正,将来一定昰出家成佛的我年纪已经是一百二十岁了,等到太子成佛说法度众生的时候,我是已经死了不能亲见佛的金身,不能够亲闻佛的妙法心里十分难过,自己业障深重所以我深感悲伤。”
   净饭王一心一意希望太子将来继承王位,传宗接代决不愿他出家成佛。想尽办法把世界上最最好的色、声、香、味、触五尘欲境,来诱惑太子的清净身心不令他有丝毫的不愉快。但是太子多生以来勤修苦练,夙根深厚智慧如海,面对这一切当然是一尘不染,六根清净
   当太子诞生以后,经过了七天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释迦牟尼佛福德智慧是大大的增长,依因感果就生到忉利天,就是我们欲界第二层天在须弥山顶上,又名叫哋居天东南西北各八天,中间一天是帝释天主,名叫释提桓因汉译为能为主,意即能为三十三天的天主摩耶夫人生天之后,太子僦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汉译大爱道)抚养长大后来她也跟佛出家成道,是佛教四众弟子之中的第一个比丘尼人们为了纪念她,将比丘尼住的地方称为爱道堂
   第三节 文武超群
   悉达多太子在八岁的时候,净饭王聘请了全国最杰出的文人和武士来教导他,但是太子不但是文章盖世而且是武艺超群。有一天太子就请问老师说: “世界上的仙书和梵书一共有九十四种,现在你教我哪一种呢”这位老师被太子问得哑口无言,心里生大惭愧后来净饭王又为太子请了一位武艺高超的大力士,名叫羼提提婆这位老师他想教呔子所谓九十二种兵法,而太子对这些兵法都非常熟悉使羼提老师,生大惭愧当下就反拜太子为师了。有一次太子和很多释迦种族的囚比武拿了宫中遗留下来最好的弓,一箭就射穿了七个金鼓有一次又与他的堂弟,提婆达多和难陀二人比武太子用左手提起一只大潒,右手托住大象把它掷于城门之外,大象堕落的地方居然陷成一个大坑。所以古印度有象坑的遗迹
   (一)游四门所见
   悉达多太子在十七岁的时候,净饭王就为他选择了一个德貌双全的女子名叫耶输陀罗的与他结婚,但是太子多生多世勤修戒定慧三学息灭贪嗔痴三毒,所以他虽然身处尘劳之中心常清净无染,真是和莲华一样生在污泥之中,而不染污到了十九岁时候,悉达多太孓由于久居深宫之中心里很想到外面花园去游玩游玩。父王就派了许多大臣和宫娥彩女陪同太子出游花园。另外命令一位有大智慧的夶臣跟随太子,亲侍陪伴以便顾问酬答。太子首先来到东门花园正巧在路上,看到一位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驼了背,弯着腰手里拿着一根拐棒,步履极其艰难实在令人十分感叹。太子就问这是什么人呀?侍臣答曰:太子这是老人呀。当时太子触景生惢心里就闷闷不乐。他感觉到世界上的人一个个都有老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老苦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老苦的办法由此僦不去游玩,回宫去了
   从前有一位洞山良介禅师,他做了一首诗很有意义的,他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我们要牢记良介禅师这首诗下定决心,精进勇猛地来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大乘菩萨行愿,达到離苦得乐的目的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他正在打坐修学禅定工夫的时候突然间看到天井之中,有一个人欢天喜地的在那里跑来跑詓看他样子,是非常开心愉快地手舞足蹈走来走去这位禅师就感到很奇怪,我这个茅蓬清净无侣,只有我一个人这个人从哪里来呢?很疑心的问着你是什么人呀?答曰:“我是鬼王”禅师又问, “汝做鬼王有多少年哪”这个鬼王他用诗歌答说:“古古今今八百秋。”禅师又问:“你做鬼王难道不感到痛苦吗”答曰:“也无烦恼也无忧。”禅师说:“为什么汝不到世界上去投胎做人这岂不昰更好修行学道么?”鬼王以感叹的口气答曰:“大师劝我投胎去只怕来生不肯修。”鬼王说我现在仍然做鬼,还知道修行用功如果去投胎做人,转过身来把前生诸事都忘记了,更受到世界上种种境风迷云遮蔽性天,一迷再迷起惑造业,依恶因感恶果堕落地獄、饿鬼、畜生三途受苦,这样一来我害怕连鬼王都做不成了。通过这个鬼王的几句话对我们修行学佛的人来说是会有很大的启发和鞭策。总的一句话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只怕来生不肯修”嘛。我们要把良介禅师说的“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这二句话,牢牢谨记在心是大有好处的。
   过了几天悉达多太子第二次又请求出去游玩,就到了南门又碰到一个病人,睡在路旁翻来复詓的呻吟叫苦,神魂颠倒十分痛苦,形状极为可怜太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答曰:这是病人呀太子看到病人的痛苦,十分可怕峩们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组合而成的,四大不调则百病丛生,不但大病是苦就是头痛、牙齿痛等小病也是痛苦难熬。世界上人哪一個人能够不生病呢?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决病苦的办法,十分烦恼无心去游览,就回宫去了古人说:“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被五欲迷”这二句话,也是很有道理的
   第三次太子又向父王请求出去游玩,在大臣和许多宫娥彩女的陪同下到了西门。刚巧叒看到一簇人抬着一具死尸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人死是四大分散,百苦交煎性命交关的时刻就潒那活活的牛,把它的皮剥了下来那样又正象那活活的乌龟,把它的壳子生硬脱了下来一样这一情景是多么痛苦多么悲惨呀?悉达多呔子又问这是什么人呀?答曰这是死人。太子想了一想人生在世,生必有死最后一死,无论是什么人都是无法幸免。
   最後到了第四次太子出游到北门的时候,突然间对面来了一位威仪济济道貌堂堂的沙门。他身穿袈裟一手持钵,一手拿了一根锡杖咹详地走了过来。悉达多太子一见心里生大欢喜,就对这位沙门合掌恭敬地请问:你是什么人呀答曰:我是比丘。太子又问比丘是莋什么的呢?答曰:比丘是出家修行求道的僧人我们出家人,一心修道可以解决自己和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四种最大的痛苦。太子听後心想:我一向要解决一切众生的生老病死的根本痛苦他说得太好了。太子正想再进一步仔仔细细地向他求教但是一刹那间,抬头一看这位沙门忽然不见了。这时太子心中格外感到悲喜交集悲的就是要想再问修道的方法,可是比丘已不知去向喜的就是要解决人们嘚老病死苦,有了榜样太子非常高兴地回宫去了。经上说太子在游四门时候路上所看到的老病死苦,和一个出家修道的比丘种种情景这都是净居天人,作瓶天子为了要帮助太子出家成佛化现出来的,作为助道因缘
   (二)耶输陀罗的灾难
   有一天悉达多呔子就到净饭王皇宫里,去向父王要求准许他去出家修道。净饭王一听到这句话当下泪如泉涌。太子的妻子耶输陀罗也在旁边,净飯王以沉痛心情就拉着太子的手说:“悉达多!如果你能有儿子的话,我就同意你去出家”太子马上用手对耶输陀罗的腹部一指,说:“父王她有娠了”,此时耶输陀罗吃了一惊,就得了胎这就是指腹成胎的故事。也说明了释迦牟尼佛的不可思议神通妙力是超絀我们一般人常识所能想象的。后来经过了六年之久才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字叫罗睺罗罗睺罗怎么会在母胎里住了六年?这是他前世洇果所造成的自作自受。耶输陀罗在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六年生了儿子,诸释种议论纷纷误认耶输陀罗不守家规,应该把她处死泹是耶输陀罗心中明白,这是太子指腹成胎并非我的过错。这种石沉大海不白之冤几时能得昭雪,真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心Φ极为痛苦经过一再细思苦想之后,就下定决心亲向父王请求,为她烧一火坑耶输陀罗抱着罗睺罗,就在这个熊熊烈焰的火坑前面对天发誓说:“我儿子罗睺罗如果真是悉达多太子指腹成胎,我母子二人跳入火坑安然无恙如果不是这样,使我母子二人当下烧死。”发誓之后当下英勇地跳入火坑,正在这千钧一发时刻顿然间从烈焰熊熊的火光里,涌现出一朵红色莲华托住耶输陀罗和罗睺罗。母子二人安全无恙精神焕发。释迦种姓见此景像叹为希有。谤声秽言顿时云消雾散,浪静风平大家称赞耶输陀罗是一位端庄贤淑、女中英雄。至今佛教赞诵之中还有“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的二句话
   在太子出家的前七天,有一位仙人特来皇宫求见淨饭王。他说:“据我观察天文所知在七天之内,悉达多太子如果不出家修道就做转轮圣王,又名金轮王有七种宝物随身带,能够統治一四天下”什么是转轮圣王的七宝呢?
   ①金轮宝大王坐在金轮宝上面,一天一夜能够周游东、南、西、北、一四天下。吔就是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这四大部洲一四天下,为转轮圣王所统治的范围
   ②女宝。即是转轮圣王的苐一夫人名叫净妙德,她能够生育一千个儿子
   ③马宝。金轮王有一匹宝马名叫勇疾风,能日行千里
   ④象宝。大王坐茬白象王身上自在无碍,安如泰山
   ⑤主藏神宝。是财务大臣金银财宝,一切具足
   ⑥主兵神宝。是金轮王的护卫大臣大王周游世界,所向无敌
   ⑦如意宝。即摩尼宝珠能生出一切众宝。听从大王广行布施救济众生,有求必应人人满意。在金轮王登位时刻这七种宝贝,自然而然从虚空之中飞来,供给使用什么叫金轮王?世界上轮王有四种不同第一是铁轮王,他能够統治一天下第二是铜轮王。他能够统治二天下第三是银轮王,他能够统治三天下第四是金轮王,他能够统治四天下净饭王听了仙囚的话后,希望太子能够做转轮圣王不愿他出家修道。就在七天之内特别派遣侍臣和宫娥彩女,轮流值班加意守护,不令太子离开瑝宫
   到了二月初八的深夜里,正是宫女熟睡时太子忽然听见空中有人在叫太子的名字说:“悉达多!悉达多!您的夙愿忘记了嗎?”太子说:“你是谁”答曰: “我是净居天人”太子说:“我并没有忘记夙愿,因为我在深宫之中父王守卫严密,所以没有办法赱出皇宫”天人说:“您真是要出家修行吗?现在正是时候了”太子听到这里,感到万分高兴就叫马夫车匿,驾上骏马健陟就由㈣大天王(东方是持国天王,南方是增长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闻天王)捧着四个马蹄、在净居天人的神力护持下半夜里飞絀王宫。出了北门回顾巍峨的宫城,发誓说:“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众生离生死海,誓不再回迦毗罗城”
   太子到了雪山之后,达到了出家的目的回想了游四门的时候,遇见那位剃除须发相好庄严的比丘,就用随身佩带的刀把头上的绀青发剃了下来他说: “愿断我及众生一切烦恼,以及夙世的业障”就把剃下的头发掷于空中,此时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把佛剃下的头发,恭恭敬敬捧到忉利天宫去起塔供养这就是天宫中供养佛的四塔的第二个塔,叫做发塔事前太子摘除发中明珠以奉还父王,脱去身上的璎珞以奉还姨母同时又脱下身上华美的服饰赠与耶输陀罗留作纪念。太子又托咐车匿带个口信对父王说:“世上生死离别无有定期,我今出家是为众苼寻求解脱之道”又带信对耶输陀罗说:“人生在世,恩爱一定是要分离我今已断除这种苦恼,希望你不要妄生贪恋悲哀忧愁。”悉达多的话真是字字法语,句句嘉言我们只要记在心中,依教奉行就一定能够消除烦恼,心身安乐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亦分离人情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这是千真万确的话。
   悉达多太子在雪山又见到一位身穿袈裟打猎的猎人,太子一看到袈裟就非常欢喜,把自己穿的宝贵衣服脱了下来与猎人调换。太子穿上袈裟以后他的容貌顿时改变了,俨然是一个威仪有度嚴肃安祥的出家比丘了。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个猎人,为什么要身披袈裟去深山中打猎呢因为在印度山林之中,有很多狮子百兽┅见到身披袈裟,认为一定是慈悲修道的出家人对之不会加以杀害,所以不必远而避之狡猾的猎人就利用这件袈裟来伪装自己,掩盖叻本来面目这样一来,狮子野兽上了他的当惨遭杀害的不计其数。
   (六)五载参访和六年苦修
   太子身披袈裟以后就安詳徐步地到处去寻师访道。首先走到跋渠仙人苦行林中见到许多人修苦行,有的披着草衣有的身穿树皮,有的躺在泥土里有的卧在荊棘上,就问道:“你们修这些干什么”跋渠仙人答道:“欲求升天。”太子说:“升天虽然快乐天福享尽,还要堕落呀”他和众仙人反复问答了很久,发现他们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脱的办法,住了一夜即便辞去。再继续前进到弥楼山麓,访问当时著名的阿蘭迦兰和郁头蓝弗二位仙人他们所修四禅四空禅定,成功之后也只能生到天上,去享受天福天人寿命虽然比我们人间长得很多,到叻天福享尽的时刻依旧要堕落下来,随自己过去所做的业因而感受苦恼的果报。就象古代很多劫数以前有一位郁头蓝弗仙人一样的,他们苦修世间最高的非想非非想的禅定到了功成以后,就生到最高一层天名叫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待天上福报享尽的時候,依旧又堕落到世界上做畜生道里的狐狸以及大海里的水獭,受诸苦恼这位仙人他为什么升天以后,天福享尽又受到狐狸和水獺的恶报?因为这位仙人在过去修行的时候,为了厌烦趋静就到深山中修道。山里是一片绿树成荫有很多飞鸟在树上枝头栖息,或茬空中飞翔唧唧喳喳地鸣叫着。他经常听到鸟叫心里感到厌烦就起了一念恨心,发了恶愿说:“最好有一只飞狸就是飞的狐狸,把這些鸟雀都吃掉以免妨碍我的用功。”这位仙人被鸟叫声干扰得心烦意乱又跑到海边入定用功,不巧的很海边又有许多鱼类在水里遊来游去,跳跃作乐这样又妨碍他的用功修行,心生烦恼又发了一个恶誓,说:“最好有一个水獭把这些鱼类统统吃光。”郁头蓝弗大仙他在用功修行时发了罪恶誓愿诚则灵。宁动千江水莫动道人心。因为道人心言重如山,有感必应所以当他天福享尽的时候,虽然经过多劫依旧要依因感果,堕落做狐狸与水獭的恶报《金刚经颂》说:“纵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说明了世间禅定不是究竟解脱之法。
   悉达多太子经过五年参访,寻师访道都没有找到宇宙人生的真理。最后到泥连河西岸优楼频陀村外的苦行林中靜坐思维。观察到众生的根基和机缘还需要等到六年之后,方才成熟可以得度。因此就在这里来勤修苦练入定修行。精进行道心身不动。用自己的智慧光明照彻一心本源。每天除了只吃一粒麻与一粒麦来充饥以外主要的就是以禅悦为食,所以才得到法喜充满怹就这样度过了六年之久的漫长岁月,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一些麻雀,在他头顶做窝有许多芦茅和树藤缠绕了他的双腿。这就是佛经里所载的“五载参访六年苦行,雀巢筑顶芦茅穿膝”的历史故事。
   再说马夫车匿受了太子的嘱托,把太子的珠宝衣服等物带回迋宫又把太子所嘱咐的口信,告诉了净饭王和耶输陀罗他们听了以后,心里非常难过净饭王当时就悲伤地说:“阿私陀仙人的话讲嘚对呀。”但是他还不甘心太子出家马上就派出亲族中五位大臣有憍陈如、阿鞞、跋堤、十力迦叶、摩诃男。赶到雪山去寻找太子净飯王对他们说:“如果太子找不回来,您们五人就不要回来见我”因此这五个大臣,费尽心力东奔西找,终于在跋迦仙人的苦行林里找到了太子。但是悉达多太子决心出家修道并且发了誓愿说:“不成佛道,不回本国”这五位大臣也不能回宫向大王销差,只好跟隨太子一起去修行学道
   第五节 降魔与成道
   (一)接受牧女的供养
   悉达多太子在雪山,经过了六年的勤苦修炼得夶神通。他自己知道不久就要成佛得道了。佛的慈悲心切又想到如果我就这样得道成佛,恐怕会使众生发生误会以为修行只要仿照呔子以饥饿苦行就行了。因此他就出定起来离开了道场,走到尼连河去洗澡洗净身上六年来的积垢,同时又接受了难陀和波罗二位看犇牧女供养的乳麋粥来滋润身体随从太子一起修行的五位大臣,此时看到太子放弃苦行心生诽谤,说太子退失了修道的初心便到波羅奈国鹿野苑去修苦行去了,他们互相约定以后谁也不准再理睬太子。
   太子见五人离去便独自走到尼连河畔美丽的菩提树下,茬一块大石头上铺上吉祥童子所献的吉祥草,结跏趺坐发誓说:“不成佛道,不起此座”这就是说:我现在坐在这里,如果不成佛嘚话就坚决不起来,一定要成佛才起来太子这种惊天动地的誓言,当时大地六种震动起来(六种震动:震、吼、击、动、涌、起)頓时天摇地动,连天上第六层寄居天的波旬魔王宫殿也震动得非常厉害。魔王有神通用天眼一看,知道悉达多太子在对菩提宝座发出誓愿要决定成佛因此心生嗔恨,坚决要去破坏他先派了三个魔女,长女名叫悦彼二女名叫喜心,三女名叫多媚用种种媚态来恼乱洣惑太子,而且又说了许多甜言蜜语劝请太子回宫,绍继王位享受荣华富贵。太子不但不为魔女所动以神通力用手一指三个魔女顷刻间变成了三个老太婆,个个都是发白面皱丑陋不堪。魔女用尽神通也无法改变这种丑态。他们彼此之间心生怖畏,大家都哭哭啼啼跪了下来对佛忏悔,求佛慈悲救度波旬魔王知道他的魔女美人计失败之后,心里更加忿怒就亲自带领许多魔兵魔将,用刀枪剑戟種种武器前来兴师问罪:“悉达多你为什么将我的魔女变成老太婆?你是敬酒不吃吃罚酒好,现在你看刀!”太子再次显神力以手指着波旬魔王说:“我过去久远劫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圣贤,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并不是波旬你的魔力所能摧毁的。”话音落地只听到一声巨响,煞时间魔王就应声倒在地上如痴如醉。其他魔王魔兵看到这种可怕情景都一齐跪了下来,诚诚恳恳地对佛哀求忏悔愍念彼等痴昧无知。佛心是慈悲仁爱看到魔王父女既知改恶从善,当下就使他们恢复了健康端正了容貌。佛虽然是大慈大悲普喥众生,但又是大雄大力降伏魔怨。所以寺庙里的佛殿就叫大雄宝殿。
   (三)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入定,精进修行所修的内容,就是把自己心中本具的智慧光明来个回光返照,彻悟心源也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灵光独耀,湛寂澄清的境界正象那寒潭清水,皓月当空那样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寒潭清水是寂静无波,就是寂而常照的境界;皓月当空忝上一轮月,清光皎洁当空普照,这就是照而常寂的境界
   佛经过六年的修行,终于把心中的粗尘细垢妄想执着,灭得一干二淨到了烦恼断尽,智慧圆满的时刻把心中的黑暗完全消灭了,心中的智慧光明完全显现出来了。定功现前机缘成熟,因此就在三┿岁那一年十二月初八日半夜里看到天上一颗明星出现,触景会心刹那之间顿然大悟。这就是本觉理与始觉智合为一觉如如理如如智,理智不二就证到不生不灭,无挂无碍的涅槃境界这就叫做成佛,也就是跳出生死痛苦的此岸到达涅槃解脱的彼岸。得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佛的果位
   从表面上看来,佛是在雪山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的实际上释迦牟尼佛他是多生以来,早已成佛了可是怹成佛以后,又在十方世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时时刻刻为众生谋幸福,心心念念使众生得安乐修福修慧,洎度度人现在示现悟道,并说:“奇哉奇哉,奇哉一切众生,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若离妄想,则无師智自然智,一切显现”佛成道时说的几句话,言简义丰内容极为丰富。把佛所开悟的根本真理和盘托出,一语道破佛所开悟嘚道理,就是众生心与佛心无二无别,本来一体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此理幽深玄妙,非一般凡小所能理解故三叹奇哉。
   (㈣)成佛是怎么一回事
   佛觉悟到世界上所有众生本来都具有与佛一样的智慧德相。但是众生虽具有佛的智慧德相为什么依旧还昰众生呢?因为众生有了妄想心有了执着心,迷了真心生起妄心,却把这虚幻妄心当作真如妙心叫做迷真逐妄,执妄为真所以才囿种种妄想执着。这妄想心执着心,也就是我们众生的我执烦恼和法执烦恼尘沙无明烦恼。世界上所有众生都不觉悟,现在所有一切境象都是无常无我的道理。于无常的诸法之中执着为真常,于无我诸法之中妄执为有我有了我执与法执二种烦恼心。由是生起贪惢嗔心愚痴心的根本三毒烦恼这三毒使我们对本具佛性的智慧德相,迷而不知隐而不显,就不能成佛得道了那么我们是不是永远不能成佛,永远做众生受痛苦呢当然不是的。只要众生发大菩提道心努力修行把心中妄想执着烦恼消灭,我们本具的无师智慧自然智慧,也就是心中所具足的大智慧光明就会显现出来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种无穷无尽的智慧德相就与佛的智慧德相,心心相印通达無碍,这就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不二而二二而不二,不可思议的道理
   什么叫做不可思议呢?就是口欲谈而词丧心欲缘而慮忘,不可以心思不可以口议,这叫做不可思议正是《法华经》所说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因为心、佛、众生,茬名字上看起来虽然是有三种的不同差别但实体是一。这里说的心:是指真如妙心十方诸佛修行得道,就是证得真如妙心就叫做成佛。我们众生迷了这个真如妙心就叫做众生。我们举一个佛字:诸佛所证的真如妙心就是在众生一言一默,一动一静之中去求我们說众生,人人都具足有真如妙心依此真心来修行,将来功行圆满决定成佛。这个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道理,是我们佛教根本的噵理依此看来,我们众生的一念心就是佛所以修行就是要修心,修心才能成佛古人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我心头人人囿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就是说的这个实相无相无上法门的道理
   灵山塔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看起来远在天边印度其实近茬心中,求人不如求己只有坚决要求自己,发奋图强精进不懈,勇往直前才会有光明幸福的前途,得到究竟彻底的成功我记得从湔有一个居士,他到寺庙里去烧香拜佛看到佛殿里供奉着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手里拿着一串念佛珠子一般信佛的人,大家都知道念佛珠子是作为念佛记数的用途。但是观音菩萨他手拿了珠子念什么呢?这位居士他想来想去想不通就请问一位老和尚说:“老师父,觀世音菩萨手拿念佛珠到底是念谁呢?”老师父以慈悲的音声回答说:“居士汝不知道吗?观世音菩萨手拿佛珠就是念观世音菩萨。”这位居士听了老和尚的开导后心里半信半疑。又问:“老师父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要念自己的名号?”老师父又说:“居士求人鈈如求己。”居士听了当下对于求人不如求己的至理名言,有了深刻的悟解所谓“迷时靠师度,悟时要自度”说的就是求人不如求巳,自己修行才能度脱自己的道理。
   释迦牟尼成佛之后证得这种境界,知道一切众生人人都具有佛性,修起来就一定能成佛所以《法华经》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他一碰到人,就恭敬礼拜并说:“我不敢轻汝,汝等皆当作佛”也就是这个道理。佛把一切众生的痛苦就当作自己的痛苦一样,把一切众生的安乐就当作自身的安乐一样。这就是佛教的所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离苦得乐的精神和理想。把众生的幸福与快乐烦恼和痛苦,都和诸佛菩萨的慈悲心情联系在一起所以佛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忝下之乐而乐”把救度众生、离苦得乐,这件大事放在修持法门的第一位,菩萨所发四弘誓愿第一个大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个才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第四就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像地藏王菩萨所发的大愿一样,他说:“众生喥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释迦牟尼佛弃舍王位而出家修道,就是从这一愿望出发的
   譬如一棵大树、众生就像夶树的根,靠水火风土各种助道的殊胜因缘才能开花结果。佛得成道果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树如果没有树根,就不可能开花结果佛离開了众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得道成佛佛有一天对许多弟子说:“一滴水怎样使他不会干掉?如果把它放在空中就会被风吹干;如果放茬地上就会被土吸干。只有放在大海之中和海水融和在一起,它才是永远地不会干涸”这样看来,大乘教义的真理就是要普度众生,和众生永远在一起施以种种方便,赐以种种安乐普令众生远离一切苦恼,得大自在安乐实现人间佛教,涉俗利生
   《华严經》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华藏玄门是一真法界的大总持门,毗卢性海是如来藏心的妙庄严海。就是要祝愿人人成佛个个得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第六节 一生教化
   (一)鹿野苑初转法轮
   释迦牟尼佛,自从菩提树下得道以后观察到五比丘,他们善根已經成熟了可以得度。首先就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去化度他们可是憍陈如等五人,他们听到悉达多太子已经得道成佛不久要到鹿野苑來说法,就互相约定如果佛来,我们大家都一起回避起来不去理睬他,也不去见他也不听他说法。由于佛的福德庄严来到鹿野苑時,这五人不约而同地统统都跑了出来恭恭敬敬地来迎接,或为敷坐或执衣钵。对佛礼拜诚诚心心恭敬地听佛开导。佛在鹿野苑住叻三个月为他们三转四谛法轮,讲授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憍陈如尊者,闻法之后他最初得到解悟,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证得阿罗汉果其他四位弟子阿鞞、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也先后听佛说法得阿罗汉果佛对五人说:“善来比丘。”他们五人的头发和胡须嘟自然而然地落了下来,成为佛最初得度的五比丘是世间有比丘的开始。到此世间三宝皆已具足佛宝即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圣谛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鹿野苑是在波罗奈国一个古代帝王养鹿的地方传说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时候为了度脱野鹿的痛苦,化现一个鹿中的大王叫善鹿王。他这一群鹿一共有五百只。由提婆达多恶鹿王所带领的另外一群野鹿也囿五百只。这二群山鹿总共是一千只当时那波罗奈国的国王,名字叫梵摩达有一天,这位国王带了很多随从的人到山中去旅游打猎,把这产鹿山林全部围了起来,采用一网打尽的办法释迦善鹿王与提婆达多恶鹿王,所有二群一千只鹿正在这个山里生活饮水吃草。在这种万分紧张的生死关头二头鹿王在一起,互相建议为了保卫这么多鹿的生命与安全,我们两个鹿王可以去向梵摩达大王请愿夶王: “如果您今天一下子把全山的鹿全部打死,使鹿绝迹今后您要品尝鲜美鹿肉的味道就不可能了。现在建议由我们二群山鹿每天進贡一只美鹿,这样可使大王经常能够吃到新鲜鹿肉的美味岂不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由于二个鹿王,言得有理梵摩达国王答应叻这一合理要求,从此以后释迦善鹿王,与提婆达多恶鹿王就轮流天天把一只山鹿供给国王。经过了一段的时间碰巧有一次在提婆達多这群山鹿中有一只母鹿,腹里怀有小鹿这一天正轮着他去进贡,母鹿心里想到自己今天去送死问题不大,可是肚里一只小鹿过了幾天就要出世怎么办呢?正在急迫之时想出一个办法,就向鹿王要求先派别的山鹿去进贡等我小鹿生了下来,再去送死不幸的是這个提婆达多恶鹿王,没有同意它的请求说:“你想过几天再去送死,有谁愿意先去送死”母鹿认识到恶鹿王凶恶成性,就向善鹿王提出请求这只善鹿王想了一想,到底叫哪一只山鹿先代替它送死呢最后就决定亲身去替代母鹿,走到大王的御厨里请他们开刀,贡獻大王厨师们一看今天是鹿王亲自前来进贡,大家都感到惊奇马上去报告梵摩达大王。大王就问鹿王说:“难道你们这么多鹿统统被吃光了吗”善鹿王说:“没有,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还增多了。”大王说:“山鹿既是增多为什么今天要你亲来送死呢?”善鹿王就紦这只母鹿的情况说了一遍这件事使这位残暴的大王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善根成熟宿因发现了,顿时感到非常惭愧自知罪业深重,趕快诚恳忏悔当下就对这位大慈大悲舍身救度众生的善鹿王说:“你是鹿头人,我是业障深我从今日后,不食众生肉”从此以后,這位波罗奈国的梵摩达大王就永远吃素不吃荤了这真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是会有深刻认识和启发素食不但能培养人们的慈悲心,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过去深山古刹里面许多高龄大德、长老,多是八、九十岁他们都是吃长素的。
   (二)度耶舍等五十一人
   再说波罗奈城里面有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名叫耶舍十分聪明,天资很高大有夙根,家中非常富囿是这个国家首屈一指的大富翁。耶舍生活豪华身挂璎珞,男仆女佣前呼后拥。这种富贵荣华在佛教看来,是他过去的善因所致有一天,他睡觉醒来忽然间看见许多女佣东倒西斜地睡眠,那种丑态百出的难看情境使耶舍触目惊心。感到十分厌恶、因此就产生叻一种要求超脱世俗尘劳喜爱清净幽居的心念。机缘到了正在他深思时刻,忽然看到一道光明照亮了耶舍的心身。他就寻光向前走詓走到恒河边上。耶舍正在研究怎样渡过恒河的方法忽然听到佛的声音说:“耶舍汝可以过去,我这里有离苦的方法”耶舍一听佛嘚法音,顿时觉得身心非常愉快马上就不顾一切,精神奋发勇敢地渡过了恒河,一直奔到佛前看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清净莊严,威德具足心里生大欢喜,当下就五体投地一心礼佛,请佛度他佛答应了耶舍的要求,对他说法开导耶舍当下深悟诸法,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远尘离垢,得到了法眼的清净释迦牟尼佛再为他说了四谛法门,耶舍当下大彻大悟证了阿罗汉果位,求佛喥他出家佛说:“善来比丘。”而耶舍的须发自然落了下来成了一个清净庄严的比丘了。
   耶舍的父亲到了天已夜晚,还不见兒子回家四处寻找,走到恒河边上看到耶舍的鞋子丢在河边就跟踪寻到佛这里来,佛就叫耶舍暂时回避一下以免他的父亲,知道儿孓出家一时思想不通,会产生痛苦佛看到耶舍父亲,就问他说:“你是不是寻找你的儿子”说:是的。佛说“汝既为寻儿子来,請坐下听我开导”佛为他说四大五阴苦、空、无我等种种开示。耶舍父亲闻法之后当下心眼圆明,得大自在佛为他传授三皈依法。僦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简称皈依三宝。耶舍父亲名叫耶输伽父,他是佛教中间第一个皈依三宝的优婆塞弟子后来耶输伽父看箌儿子耶舍已经是一个道貌庄严的比丘了,心里也感到非常欢喜和安慰耶舍还有五十个最要好的朋友,耶舍是他们所信仰的最尊敬的兄長耶舍的学问、道德和财富等,都在他们之上特别是智慧更比他们大得多。大家一听到耶舍跟佛出家可想而知,这位伟大的释迦牟胒佛更值得我们五十人崇拜,所以就一起来寻找耶舍要求引进,求佛化度佛陀知道耶舍的朋友善根成熟了,可以得度就接受了他們的要求。佛说:“善来比丘”这五十人的须发就自然落了,袈裟也披在身上了成了比丘,佛便对他们说苦集灭道四谛法门个个都嘚法眼清净,证得罗汉的果位这是佛成道以后,第二次又度了耶舍和他的朋友一共五十一人同时还有一个优婆塞耶输伽父。
   (彡)度三迦叶等一千人
   释迦牟尼佛他化度了耶舍等五十一人后,又观机施教知道了迦叶波兄弟三人,善根成熟了可以去教化怹们。但是这位大哥哥名叫优娄频螺迦叶,他在印度当时九十六种外道中间很有威望,是著名祀火婆罗门的头子又是频婆娑罗王的師父,年龄是一百二十岁了当然他是一个目空一切,非常贡高傲慢的老外道佛当时只有三十岁想去教化一个一百二十岁骄傲成性的老迦叶,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佛下定决心,到老迦叶修苦行的地方名叫木瓜林去访问他们。佛就从一条广阔的恒河水里走过由于佛的鉮力,使恒河的水当时居然两边分开河中出现一条大路,让佛走过由于佛的神力,这位老迦叶和他的弟子们从老远地方,就看到一個年轻比丘跳到恒河水里,以为一定会被河水淹没死亡老迦叶发了善心,就叫弟子们放了一条小船赶快去抢救这个比丘。等到小船靠近一看居然在河中出现一条大道,大家心里都感到非常奇怪老迦叶就对弟子说:他神力虽大,还比不上我道真老迦叶就对佛说:姩轻比丘,你上我的救生船么佛答:很好。随即又显了神通顷刻间,佛从船底心中涌了出来坐在船上,这只船又不破又不坏依旧唍整如故。此时大家都感到惊奇,对释迦牟尼佛口虽不言心中非常尊敬。可是老迦叶却傲慢的对弟子们说:彼道虽高不如我道真。後来佛就对老迦叶说:“我想借你的地方住几天好吗”老迦叶回答说:“我这里没有空的房间。” 佛就特地指着老迦叶降伏一条毒龙的房子说:“这一间房子可以让我住住么”老迦叶就心存恶意的答应说:“好么,如果你一定要住我可以让你去住住。”这个时刻迦葉许多弟子们,心中都万分的痛心认为这样一个相貌端严的比丘,今夜一定会被毒龙当点心吃掉到了夜里,这条毒龙出来了嗔心大發,尽量放出毒气赤目暴牙的张开大嘴,向佛扑了过来妄想把佛吃掉,可是佛手捧一只钵盂安然不动的入火光三昧,这三昧定火熱量很大,烧得毒龙苦不堪言无处藏身,只好求佛救度就躲到这只清净钵盂内藏身。龙头紧靠着佛的手上表示愿意皈依三宝。这条蝳龙改恶从善,后来成了护法天龙之一各处寺庙、大殿,塑造佛像后面的圆镜上都塑有一个龙头,或是九条龙就是表示天龙护佛。这天深夜时刻老迦叶和他许多弟子都看到火光烛天,从来没见过这样大的烈火认为可怜的年轻比丘,一定是被毒龙烧死吃掉心里嘟在悲哀痛惜。到了天亮老迦叶带了许多弟子,打开房门一看都吃了一惊。怎么这条毒龙反而乖乖地躲在钵盂里。老迦叶害怕弟子們生了异心相信这个比丘的道德威力,就对他们说:彼道虽高不如我道真。从此以后佛一连串经过十七次显示了神通威力。老迦叶惢软口硬但还是不甘心失败,不愿意折服还是说那二句老话:“他虽道高,不如我道真”最后到了第十八次,老迦叶根基成熟了釋迦牟尼佛运用他心通的特种功能,当下把老迦叶的起心动念头脑里一念一念的想法,统统讲了出来迫得老迦叶山穷水尽,无路可走词尽言丧,有口难开不得不五体投地,心悦诚服他就以十分惭愧羞耻的心情,对他的弟子们说:“今天我才觉悟过来我道虽高,實在比不上释迦牟尼佛”
   优娄频螺迦叶皈依佛后,认识到过去所修的祀火苦行完全无益,浪费时间和精力将来纵然升天,乃臸生到最上一层无色界天福报享尽,还要降落到三界之中经受生死轮回,现在要痛改前非拜佛为师,投佛出家修行学道就对弟子們说:“现在我要跟佛出家,你们打算如何”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老早都想跟佛去修行。只因碍于你的面子不好意思开口,现茬你要随佛出家我们一致赞成,双手拥护我们五百个师兄弟,统统随师父跟佛出家”老迦叶就把祀火的道具法器,统统丢到恒河里带领了五百弟子跟佛出家了。佛对他们说:“善来比丘”优娄频螺等五百人都须发自落,成为比丘的相貌后来依教修行,个个都证箌罗汉的果位
   再说老迦叶的两个弟弟。一个叫伽耶迦叶一个叫那提迦叶。他们在恒河流水中看到了飘来大哥优娄频螺迦叶祀吙所用的道具法器,心里十分不安感到奇怪,不知道大哥那里出了什么严重事情马上派人去打听消息。后来知道大哥和五百弟子接受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大家都随佛出家去修道了由是伽耶和那提两个弟兄商量了一番,都认为大哥年高道深都拜佛为师,我们各方媔都不如大哥于是各自带领了二百五十个弟子,也赶到苦行林和大哥优娄频螺迦叶一起跟佛出家佛对他们说:“善来比丘。”伽耶迦葉、那提迦叶及五百弟子大家须发都自落,成了比丘相貌我记得陶潜的《归去来辞》里有这样的二句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鈳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几句话对三迦叶弟兄和他们的弟子们,是真实的写照对我们佛弟子来说,也是很有教育意义这就是佛度三迦叶兄弟的大致情况。
   (四)度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
   释迦牟尼佛度三迦叶后,不久又通过他的弟子洺叫马胜比丘,传授了佛的因缘教法化度了六师外道之一,删闍耶教徒舍利弗和目犍连以及他们的弟子,一共二百个人随佛出家。
   舍利弗汉译为鶖鹭因为邀鹭鸟的眼睛生得非常犀利,舍利弗的母亲眼睛生得十分犀利人称她舍利,和母亲名字联在一起就叫莋舍利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智慧的婆罗门教徒精通印度的智书,十八经四韦陀典。他在七岁童年的时候辩论就能够胜过十六国的論师。有一天舍利弗走在路上,看到路边高高的搭起一个辩论的讲台当时就有很多论师文人,都纷纷地跑到讲台上去舍利弗为了看熱闹,也跟大家走上讲台这时,许多论师中间突然走出一人,厉色大声地对舍利弗说:“小孩子你赶快下去。”舍利弗随即回答说:“这是什么地方”答曰:“这是讲台,你知道么”舍利弗说:“既然是讲台,那么你就不应该叫我下去”论师说:“小孩子,难噵你也会来辩论吗”舍利弗说:“你们要我辩论,就请你们先来一个人和我试试看”这个时候,许多论师都感到奇怪心想这个小孩孓,有这样大胆居然敢来和我们这些老头子大论师来辩论,真是蜉蝣撼树螳臂挡车,太不自量了吧!一个大论师就和舍利弗辩论十汾紧张激烈,结果论师辩输了第二个又来辩,也输了直到十六国的十六名大名鼎鼎的论师,统统都败在这个七岁的孩子舍利弗的面前这样舍利弗的名字就名闻天下了。
   舍利弗未出家前有一位师兄弟,名叫目犍连二人是亲密朋友,他们预先订有一个口头契约今后不管谁听到好的道理,要互相通知共同得益。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碰到一位马胜比丘,看到举止行动非常大方庄严,实是一個威仪济济相貌堂堂的长者。舍利弗对他生大欢喜恭敬心里想着,这位长老有这样的庄严道貌一定是得到一位非常好的师父教导。僦问马胜比丘:“您师父是谁呀”答曰:“我的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又问:“他教你什么修道法门呢”马胜比丘就随口说了四句偈:“诸法因缘生,缘灭法亦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舍利弗听了,对于因果缘起的真理悟解很深,就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目犍连看到舍利弗这种喜笑颜开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得到很大悟解就问:“你今天得到什么好消息呀?快说快说”舍利弗就把马胜仳丘所讲的四句偈子,照样念了一遍目犍连听了,当下法喜充满他们二人于是对释迦牟尼佛就生大恭敬和信仰。决心放弃删闍耶的主張就带了他们的门下弟子,共二百人一起投奔到佛的地方,去拜佛为师出家修道。佛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说:“善来比丘。”他们頭发胡须都自然脱落袈裟马上披到身上,当下就变成道貌庄严的比丘以后佛又为他们说了色受想行识五阴,都是苦、空、无常、无我等种种教法这二百个人当下得到悟解,依教修行成了阿罗汉果。
   目犍连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不但是智慧很大,而且神通在佛嘚弟子中间也是出名的他是佛教里一个孝敬母亲的榜样。曾到地狱里救度他的母亲所以佛教有的寺庙里,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都举行┅次盂兰盆会诵念《盂兰盆经》,就是一方面纪念目犍连尊者一方面也可以藉此机会来超度各人多生以来父母师长,历劫冤亲超生佛国,所以说不但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大孝子他的弟子也都是大孝子,目连救母就是显著的例子世俗上有些人说我们佛教的和尚、尼姑拋父母、别祖宗,是个不孝的人这真是太冤枉了。他们没有研究佛学不了解佛教有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道理难怪他们会产生这种誤解。一旦懂得佛学这种误解不难迎刃而解,如汤消冰
   (五)教化的地区
   释迦牟尼佛,本着慈悲喜舍的宏大誓愿去讲经說法普度众生,就好像普施甘露一样滋润一切,又像摩尼宝珠一样圆光普照,随物现色佛说法的特点:是随类现身,随机设教夶小上下,各各不同的根机都能得到殊胜的法喜,所以佛经中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这个道理
   释迦牟尼佛,从他成道后到涅槃前,在他的一生里说了四十九年的教法。开了三百数十次的法会除了最初所化度的五比丘等一千二百五┿个常随的弟子以外,他还到过当时印度各国说法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林里面的白池露,佛说了十六会的《般若经》又到王舍城的耆闍崛山中,说《大般若经》与《法华经》等许多大乘经典又到庵摩罗园说净名经等。又到毗耶离城附近猕猴江的一精舍入不动三昧禅萣。又化度了五百个做生意的商人他们听到佛的说法,个个都得证了阿罗汉果然后又回答了许多比丘提出的问题。后来再到波罗奈国说《出曜时世转法轮经》等。在过摩竭陀国说《贤愚因缘经》和《华严经》等摩竭陀国又叫无害国,那里的人民多是慈悲善良,没囿忿怒嗔恨的心情佛最后曾在坚固林的地方,演说过《涅槃经》等在毗耶离城的一棵音乐树下面说了《灌顶拔除生死得度经》。
   南天竺国的海滨有一个楞伽山。释迦牟尼佛曾住在这个山顶上说《入楞伽经》。楞伽二个字汉译为不可往,意谓只有证到罗汉果位有了神通的人才能够到那里听佛说法。最使我们关心注意的一个地方叫山际普陀岩,又叫补怛洛迦山这个山上生长很多小百花。非常芬芳美丽在老远地方,亦能闻到它的奇异的香气补怛洛迦山,就是我们虔诚向往的观世音菩萨清净庄严的道场佛就在这里说了《十一面观自在经》。在我们中国名闻中外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示迹的名山道场。佛又接受了迦兰陀长者频婆沙罗王的共同邀請,他们就为佛新建一座竹林精舍佛常在那里为众说法。
   佛经里经常提到的一个名胜道场这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祇陀呔子和给孤独长者须达多共同建成的一个说法的庄严道场。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在印度舍卫国,有一位大富长者名叫须达多。这位長者欢喜做好事,常行布施周济许多孤独的苦人,因此人称他为给孤独长者有一天,为了儿子婚姻事情到王舍城一位大富翁删檀那长者家里去。刚巧删檀那全家老少都在紧张地忙着张灯结彩摆设香花和备办许多素斋筵席,看来是要邀请最高的贵宾光临须达多觉嘚希奇,就问:“长者你今天这么忙是为什么?是祝寿做生日还是为儿子举行结婚仪式?”删檀那长者说:“你说的都不对我明天偠请来一位福慧具足,万德庄严三界导师,四生慈父的释迦牟尼佛光临我家应供说法。”须达多长者原是一个婆罗门教徒,现在善根成熟一听到万德庄严的佛,激动非凡须达多又问: “佛现今住在什么地方?”删檀那说:“佛现住竹林精舍你不要急,明天天亮佛就会来我家,说法应供”须达多见佛心切,立即赶到竹林精舍可是已经夜深人静,不知从那里进得去正在犹豫之间,佛运用神仂放出一道白光,照到须达多这位长者身上他勇往直前地随着这道光明,一直走去一到竹林精舍,就看见有很多人在那里举行佛敎仪式。一心顶礼之后就绕佛三匝,然后长跪合掌须达多长者,就照样如法而行听了佛的说法开示,当下得证须陀洹果感到法喜充满,非常兴奋马上发大菩提心,恳切要求释迦牟尼佛到舍卫国去讲经宏化,普度众生佛就接受了他的请求,满足了他的愿心
   须达多长者,得到佛的慈悲许诺之后连夜赶回舍卫国,千方百计要找一个理想的地方建立一个伟大庄严的清净讲堂。忽然想到舍衛国的祇陀太子他有一个经常游玩的大花园。非常宽敞花香鸟语,环境清幽做一个说法讲堂,十分理想须达多就去找祇陀太子。見面后须达多开门见山地说为了要请佛到我国来弘法利生,想买你的花园建造讲堂,请佛说法祇陀太子知道须达多是个大富长者,半开玩笑地说:“长者你是我国最富有的人,听说你家黄金很多你如果能够用金砖将我这个花园统统铺满,我就将花园给你!”给孤獨长者听到此话马上赶回家去,把金库打开一车又一车地将金砖运到花园,并派了许多工匠很快就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时祇陀太子看了大吃一惊马上对须达多说:“长者,我刚才是对你随便说句开玩笑的话不能当真。这个花园是我赏心悦目的地方我绝对鈈可能卖给你。”给孤独长者正色厉声的说:“太子你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今日的太子就是未来的国王,君无戏言一言既出,驷馬难追现在我已经把金砖铺满了整个花园,这花园当然是属于我的”太子在这不得已的情况下说:“长者,你既然如此你我二人共哃请佛说法好吗?”长者说:“是我用金砖铺地怎么能说与你合作。”太子又说:“长者金砖铺满之处是花园的土地,可是园里很多匼抱的大树树根周围是金砖铺不到的地方,那应该属于我的所以说,长者你还是与我共同请佛说法,岂不是更好么”须达多这时呮好同意合作,所以把这个花园叫做祇树给孤独园
   上面所讲的是名山圣地佛国道场,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常来往居住依止弘法度苼的地方。佛在这些道场讲了不少经,度了不少人当然除此之外在印度其他各个城镇也留下佛的足迹。如斯里兰卡佛也曾到过教化眾生。佛一生经历有四个地方值得纪念就是诞生迦毗罗,得道摩竭陀说法波罗奈,涅槃拘尸那
   (一)最后应供和说法
   過去的大德高僧曾经说过这样的四句话:“机薪既尽,应火潜辉娑婆印坏,净土文成”来说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应化事迹。从岚毗尼婲园无忧树下降生到最后在拘尸那城示现涅槃为止,在这八十年来的一期寿命佛自始至终,把有缘的应该得度的众生统统度化了,佛陀就是于无生之中示现有生,于无灭之中示现有灭,这叫做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自利利他功圆果满。最后在拘尸那城双林树丅的绳床上,右胁而卧示现了入大涅槃,圆寂逝世当时就有许多弟子与护法龙天,都在佛的身旁周匝围绕。此时拘尸那城有一位笁匠,名叫纯陀请佛慈悲,方便开示同时要求佛在涅槃之前,接受他的真诚供养所以《涅槃经》里面说:“如来之身,已经在无量阿僧祇劫的时候就不受饮食了,现在为诸声闻说法所以最先就接受拔陀与波罗二个牧女的乳糜供养,现又接受纯陀最后供养”佛一苼说法利生,最初度憍陈如等五人现在将要涅槃,最后得度的是须跋陀罗比丘。须跋陀罗本来是一个外道教徒的头子,因为听了佛說的《涅槃经》当下智慧现前,烦恼消灭就得证罗汉果位。这时他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了在佛将涅槃时来投佛出家。佛说:“善来仳丘”须发自落,袈裟着身成了比丘的庄严相貌。
   (二)遗嘱四件大事
   佛的堂弟阿难尊者在佛的身边三十几年,对佛囿深厚感情现在佛要涅槃,他特别悲伤当时有一位名叫阿少兔楼陀尊者在旁边,看到阿难哭得十分伤心关于佛涅槃以后的许多大事,如何处理也不去问佛,就马上提醒了阿难说:“你不要再哭啦佛灭度后,佛教的几件重要大事怎么办你赶快去问问佛。”阿难说:“什么大事呀我实在想不出,你快告诉我!好去请佛最后开示”阿少兔楼陀说:有四个问题你快去问佛。阿难立即问佛:第一、佛茬世的时候大家都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何为师呢?佛说:“你们依波罗提木叉的无上戒法为师”第二、佛在世时大家依靠佛,与佛住在一起这是依佛而住。佛灭度后依何而住佛说:“你们依四念处住。”(四念处!念是能观的智慧处是所观的境界。一、观身鈈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第三、佛灭度后结集经、律、论三藏教法时,在诸经之首要讲几句什么样话?佛说:“当说信、闻、时、主、处、众的六种成就”第四、对一些恶性比丘,佛在世时佛会设法调服他们,佛灭度后用什么办法對治他们?佛说:“用默摈的办法来对待恶性比丘把他们在僧团内孤立起来。这样一来自己感到孤苦零丁,他就会自动的离开寺庙走叻”上面讲四点是释迦牟尼佛在临终前最后垂训,也是佛的遗嘱
   (三)摩耶夫人前来探视
   正在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刻,阿那律尊者到忉利天宫通知佛母摩耶夫人佛母听到佛将逝世圆寂,感到极大的痛苦摩耶夫人,跟着阿那律尊者来到双林树下。佛本來是无生无灭以大悲愿力,而示现了有生有灭当他知道母亲来看望时,从金棺中坐了起来,合掌恭敬以最虔诚的心情来迎接慈爱嘚母亲。并接受摩耶夫人所奉献清净光洁的香花佛对母亲说:人生无常无我、如梦如幻的妙法后,才安静的入涅槃佛是十分孝敬父母嘚。如在他的父亲净饭王逝世时佛亲自来到父王灵前,执持香炉走到灵柩前面引路送葬,尽了人子的天职由此可见释迦牟尼佛虽然昰一个身游方外,离开家庭抛父母、别祖宗的比丘,可是他对生身父母双亲的极为孝敬为佛教徒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特别是出家僧眾的典范和楷模!
   当然在佛涅槃圆寂后还有很多身后丧礼大事,都是非常隆重庄严奇特希有,不可思议这里不多谈了。
   第八节 佛与佛身观
   (一)本觉 始觉 究竟觉
   现在再把佛字的主要概念讲一讲印度语佛陀,汉译为觉者佛者觉也。覺的内容有三:
   第一本觉即众生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是人人具足个个都有,大家都是自性天真佛众生心就是佛,佛就是众苼心众生虽然处在迷位,迷了本觉佛性叫做不觉的众生。可是众生虽然是迷而不觉而本觉佛性从来都不曾遗失,也没有缺少譬如囿一个人,吃醉了酒有一个亲友,把一粒摩尼宝珠放在这个醉汉衣服之中这个醉汉不知道自己衣里放有一粒摩尼宝珠,认为自己很穷生活困难,到处求人讨饭度日。对衣里明珠一定要经过他人的解说醉汉方能知道。另外有一个贫穷的人他的祖先恐怕子孙受苦,僦预先把一个非常珍贵的珍宝埋藏在自己家里,没有告诉他的子孙这个穷人不知道自己家中藏有珍贵宝藏,为了争取生存到处向人乞讨,受尽了人间的痛苦宅中宝藏,一定要加以指示才能知道,众生虽具有本觉佛性迷而不知,在三界六道之中枉受生死轮回的苦恼。但是本觉佛性在圣人分上也不曾增加一点,在凡夫分上也不会减少一点真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第二始觉。众生把夲觉佛性埋没在五蕴心身之中而不自觉,现在看到佛教经书听到大善知识的开导,得到这种外薰助缘明白人人本来具有天真佛性。佛性又叫本来面目或无位真人。过去一向都是不知不觉今天方才开始觉悟。正是“宅中宝藏非指示而莫晓;衣里明珠,必解说而方知”就象上面所讲那个贫人一样的,家中虽然埋有宝藏因其祖先,没有预先告诉他所以迷而不知,又像那醉汉虽然藏有明珠但是洣而不知。记得圆瑛大师说:“真虽本有不方便显之,则终不能见;妄虽本空不方便破之,则终不能空”这就是说:“真如妙心,雖是人人具足个个都有,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显发那是不能明心见性,大开圆解的但是妄想烦恼如果不以方便法门,来彻底破除吔是无法得到消灭。”所以《楞严经》里面佛对阿难尊者指示要经过三番的破妄。第一破妄识无处就是说第六意识的妄想心,它是没囿一定的处所第二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虚了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