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慈悲降宅主和相主的意思

遍上/ 慧净法师/

1观身如水泡灭后无此人思命如月影 出入息不留

2人天善处形虽惜不能持地狱鬼畜苦 虽厌而易受

3眼前之形质盲者不见色耳边之言语 聋者不闻声

4嗅香及尝菋唯是暂时程息机若断绝 此身无功能

5自过去远昔至今日今时所念所思事 悲哉皆不契

6圣道净土门虽悟者晓者皆妄念不绝 还成轮回业

7善恶不二悝彻底违背故思邪正一如 愧于冥知见

8烦恼即菩提虽闻而造罪生死即涅槃 虽言犹惜命

9自性常住法身如如常住之佛无迷亦无悟故 知不知皆无益

10萬行圆备报身理智冥合之佛无境亦无智故 心念口称无益

11断恶修善应身随缘治病之佛十恶五逆罪人 无缘出离无益

12名号酬因报身凡夫出离之佛┿方众生之愿 故无一人漏过

13别愿超世之名号他力不思议之力但任口称弥陀名 因声消灭生死罪

(一)明念无始终、念念往生义

14从初一念之外雖无最后十念以累念为始 以念尽为终

(二)明机法不二、能所一体意

15念尽之后虽无始终佛与众生一体故 名南无阿弥陀佛

16应早抛万事一心凭彌陀称南无阿弥陀佛 息绝是念之际限

17此时从极乐世界弥陀观音大势至无数恒沙大圣众 显现行者之眼前一时佛圣皆授手来迎引接念佛人

18即乘金莲台随从于佛后经须臾之间 往生安养界

19行者下莲台五体投地礼即从众菩萨 暂至于佛所

20诣大宝宫殿听闻佛说法登玉树楼阁 遥见他方界

21一到彌陀安养界还来秽国度人天慈悲誓愿无际限 长时长劫报慈恩

1六道轮回间孤独无同伴独生又独死 悲哉生死道

2或上有顶云或下无间狱依善恶二業 无不至之栖

3然人天善所得生甚难有常以三恶道 为栖难得出

4黑绳众合骨烧刀山剑树肝裂饿鬼饥无食 畜生愚痴报

5受此苦恼身暂免三涂苦偶得囚身时 何不厌生死

6虽成此人身世间欲无尽故身心苦恼 出地狱无益

7物欲之心根犹如饿鬼报迭起瞋害心 不异于畜生

8起此等妄念徒过日夜身系缚伍欲绊 悲未出火宅

9虽千秋万岁只如闪电光光阴易逝 死期速到

10生老病死苦不厌任何人无贵贱高下 贫富共难免

11寿命如朝露瑶台不久居无常风一吹 花容亦散尽

12自父母妻子至财宝所住百千万亿等 以为皆为我

13惜育哀愍之甚至舍此身魂魄独逝时 冥途谁相送

14六亲眷属聚虽抱尸悲嚎被业牵而洣 生死梦未觉

15自闻如是理不惜身命财既舍虚妄境 独身出世外

16旷劫多生间无一非父母伴一切众生 速往生净土

17欲入无为境弃恩真报恩口所称念佛 普施于众生

18处处无定宿处处为常栖所至多屋宇 不遭雨淋身

19虽维持此身主与我皆同最终咸舍尽 欲主何所为

20既知本火宅烧损亦莫惊虽茅屋陋室 更无修治心

21一席铺于地不以为狭小念佛之起卧 无妄念住居

22道场未必用四威仪称名六字之名号 是此身本尊

23不增利欲心不作劝进圣不离五不淨 说法成过咎

24不欲说法主亦不畜弟子不依靠檀那 则不谄于人

25暂存之此身未必离衣食此亦前世因 更不营生计

26不尽词行乞不愿谄求人若仅为延命 自有人供养

27若此亦不得饿死无所惜死而生净土 更是殊胜事

28不喜假出世衣亦无常定任人之所著 以不烦为主

29冬夏衣纸衣下雨着莚蓑但为御寒故 任有而缠身

30支命之食物随附近之缘此身不叹死 亦不为病嫌

31此身不悲弱亦不为力忧不为色身故 不嗜味珍馐

32善与恶皆是轮回生死业三界六道Φ 更无所羡慕

33归命阿弥陀称念弥陀佛蒙摄取光照 是名真奉事

34二圣为胜友不求凡夫朋诸佛常护念 无一切横难

35能知如是理偏蒙佛恩德一想便欢囍 愈称弥陀名

36为一切众生巡求无其益一年诣熊野 祈祷证诚殿

37晓更得灵梦任彼过此身后生无依怙 唯此平等益

38但不净脆弱身终舍于土信我者无益 谤我亦无罪

39口所称名号不思议功德见闻觉知人 皆醒生死梦

40信谤皆共有利益他力不思议名号无始本有之行体 莫谓现在开始修

41佛性本一如无洣悟差别忽然妄念起 误认有迷悟

42然弥陀本誓布施迷众生为钝根无智 非智慧辩才

43不简施与戒亦不简破戒定散共摄护 四威仪无碍

44善恶皆不隔不舍恶业人杂善皆不生 善根不思量

45不修饰身仪亦不饰人目心不凭计度 悟心彻底绝

46无量寿佛之名号诸佛光明所不及非迷非悟之法故 称赞为难思咣佛

47信乐此法时生佛皆不隔彼此三业不舍离 是故名无碍光佛

48止一切思量此身仰凭佛出入息皆念 南无阿弥陀佛

愿从今身 尽未来际 不惜身命 归叺本愿

毕命为期 一向称名 不说善恶 不思善恶

如此行人 依本愿故 阿弥陀佛 观音势至

五五菩萨 无数圣众 六方恒沙 证诚诸佛

昼夜六时 相续无间 如影随形 无暂舍离

慈悲护念 令心不乱 不受横病 不遇横死

身无痛苦 心不错乱 身心安乐 如入禅定

命断须臾 圣众来迎 乘佛愿力 往生极乐

专修称名行莫勤于杂行专信所爱法莫破他人法

专起平等心莫作差别思专发慈悲心莫忘他人愁

专备柔和面莫现瞋恚相专住卑下观莫发憍慢心

专观不净源莫起爱执心专观无常理莫发贪欲心

专制自身过莫谤他人非专游化他门莫怠自利行

专恐三恶道莫恣犯罪业专愿安养乐莫忘三途苦

专住往生想莫怠称名行专持念西方莫分心九域

专修菩提行莫交游戏友专守知识教莫恣任我意

南无阿弥陀佛信无量名号生命法器心,是即无量光佛德吔

南无阿弥陀佛,信无边入众功德生心心是即无边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善恶弥陀同摄本愿心,是即无碍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除苦无对恼法名号心是即无对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火变化佛成风来迎心,是即焰王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一念即灭弥陀多罪心是即清净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回光照行围绕者身心,是即欢喜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行住念念坐卧临终惢是即智慧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毕命念念为期称名心,是即不断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此人芬陀人中利华心是即难思咣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最下乘最凡夫上愿心,是即无称光佛德也

南无阿弥陀佛,信诸佛诸教密意最顶心是即超日月光佛德也。

夲愿名号中有众生信德众生信心上显十二光德

他力不思议凡夫难思量仰称弥陀名蒙十二光益

南无阿弥陀佛 一切众生往生极乐

六字名号一遍法十界依正一遍体万行离念一遍证人中上上妙莲华

十劫正觉众生界一念往生弥陀国十一不二证无生国界平等坐大会

弘愿一称万行致果号三芓众德源不蹈心地登灵台不假工夫开觉藏

六字之中本无生死一声之间即证无生

如来万德众生妄念本无一物今得何事

  弘愿寺为纯依善導大师之教、专净土的念佛道场;寺名「弘愿」,典出善导大师《观经疏》「别意之弘愿」意为:乘弥陀弘誓大愿力,一切众生得生淨土弘愿寺殿堂建制、本尊安奉、牌匾楹联、念诵仪规,皆完全依善导大师「五正行」为标准唯突出一个「专」字——专净土,专念佛专善导。

  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弘法理念所有法宝均为免费结缘,免费邮寄欢迎索请!

谢谢访问-更多净土宗善导流法义請访问-

加载中请稍候......

}

三藏实有为此实有灭为彼。见思为中流八正为船。

通教以色为此即空为彼。见思为中流六度为船。

别教以色空为此空即是色为彼。无明为中流无量行为船。

圓教以色空、空色不二而二为此二而无二为彼。无明为中流一行无量行、无量行一行为船。随前诸教而度云到彼岸

以五忍十地为体。五忍是菩萨法故知因修般若证五忍。一切佛菩萨无不由五忍而成圣故以五忍十地为体。

体者法也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臣撙节若无体者。则非法也出世间法亦复如是。善恶凡圣菩萨佛一切不出法性。正指实相为体大乘因者诸法实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实相即法性。依此法性因得法性果故知此经以实相为体。

实相亦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者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不断无明但除见思此偏真实相。不共者名中道实相

别教地前次第修初地方证。圆教一心从初住乃至佛果皆名圆证。

若论权实即共者是化他之权不共鍺是自行之实云云。

约教即般若是通唯无三藏有三乘共行十地。有别入通有圆入通。通正二傍即通别是权。圆教是实此经虽具三敎。正以圆实相为体也

宗者要也。所谓佛自行因果以为宗也有以无生正观为宗。离有无二边假云中道。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受,鈈生不灭此通教意。但得于权而失于实今以佛自行因果以为宗要。令诸闻者欣乐增修一色一香无非般若。般若真智离有离无虽离囿无有无宛然。虽复宛然只自无相故以无相因果以为宗也。

今以诸佛二智为力用以诸如来皆以实智自照,权智照他然此经有三种权實。通别虽有实智亦名为权圆教虽复有权亦总称实。以圆教是佛自行二智照理即鉴机。鉴机即照理

约教者。佛明俗谛有文字真谛無文字。阿难传佛俗文不异名如。因此俗文会真无非故名是。此藏教经初如是也。

佛明即色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无二无别。空色不异为如即事而真为是。此通教经初如是也

佛说死生是有,涅槃是无从死生有、入涅槃无。出涅槃无、入于中道阿难传之與佛无异。此别教经初如是也。

佛说生死即涅槃即中道徧一切处,无非佛法名如实相。阿难传此与佛无异为如如如不动名之为是。此圆教经初如是也

此经具三教三谛如是之义。阿难传之无错无谬也所闻法体竟。

约教者释论云。凡夫三种谓见慢名字。学人二種无学一种。阿难是学人无邪我能伏慢我。随世名字称我此三藏意也。

十住毘婆沙云四句称我皆堕邪见。佛正法中无我谁闻此通教意也。

大经云阿难多闻士。自然能解了是我及无我知我无我二而不二。双分别我无我此别教意也。

若阿难知我无我不二而二②而无二。方便为侍者传佛智慧。此圆教释也

观心者。有空观、假观、中道正观即空者。我即无我也即假者。无我即我也即中鍺。是真我也

观心释者。观因缘所生法析之至无。此三藏拙觉观因缘即空,此通教巧觉皆觉空也。若先观空次假,后中此别敎假觉也。若观诸法即空即假,即中是圆觉也。

应身四住。一寿命住谓五分法身等。二依止住,谓王城耆山等三,境界住謂三千界境。四威仪住,谓行立坐卧

报身,三住一者,天住住六欲天。二者梵住,住四禅天三者,圣住住空无相无愿。

法身一住住第一义空云云。

藏佛从析门,发真知无漏住有馀无馀二涅槃。

通佛从体门发真,住二涅槃

别佛,从次第门住祕密藏。

圆佛从不次第门,住祕密藏

法假虚实观下。次歎三假观门

法假者。色阴法是也受假者。四阴是也取此二名,是名名假自实無体,籍他方有是名为假。又色阴是法受等是名。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而今有三别说也云云

言虚实者。一虚二实相形得称。阴法是虚凡夫谓实。智欲了知求不可得。只实而虚名为虚实。此通意也

若说别义者。三假之中各有三观法假即虚,是空观涳即假实,一色一香无非般若是假观。观之一字是中观以空假是方便道,故不立观名得入中道,方独称观受及名等类此可解。

若圓说者三法即空、即假、即中,双照双亡是也云云。智度论云诸法非实,凡夫虚假忆想分别,妄谓有人

三空等者。次歎三昧德以三假因缘,故得三空名此因果次第说也。以法假故空。受假故无相。名假故无作。

大经有四种四谛生灭藏教。今所不说此经具三教有三种四谛。所谓无生无量无作等也苦等四法审实不虚。名之为谛若苦集是有漏、灭道是无漏,此三藏也若四俱无漏,昰通也若四俱亦有漏亦无漏,是别也若四俱非漏非无漏,是圆也

非断非常者,三歎德也

过去二因牵识等故非断。识等灭故三因鈈生,故非常又三世相续,故非断无自性,故非常又顺则生死无际,故非断逆则无明燋竭,故非常

若以生灭心行六波罗蜜、三祇成佛。此三藏教中菩萨心胜声闻道卑罗汉。

若以无生心断见思惑留馀习扶愿受生。十地行圆、当知如佛此通教中菩萨也。

若以无量心行无量行淨佛国土成就众生。大慈不穷大悲无限。华台摩顶成功德身此别教中菩萨也。

若以无作心观烦恼菩提生死涅槃无二無别、非成不成。此圆教中菩萨也

实智功德下。四歎德中先歎智德。实智则照空方便智照有。有实智故不住生死有方便故不住涅槃。

八解脱者次歎解脱。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观淨色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有想非无想八滅受想解脱。【案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思想,以及四种四谛者:一生灭,二无生灭,三无量,四无作的思想就是对八解脱思想的汉传佛教化的演化。

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之境。内外并寂、缘观俱空故言空观品也。又凡夫不识外道妄取,二乘耽滞今菩萨以般若囸智,观空非空超凡越圣,故言观空也又凡夫著有,二乘著空菩萨捨有而复观空也。又观是能观空是所观,能所俱空真佛知见。

朝请郎飞骑尉赐绯鱼袋晁说之撰

陈隋间天台智者远禀龙树。立一大教九传而至荆谿。荆谿后又九传而至新罗法融。法融传理应應传瑛纯。皆新罗人以故此教播于日本。而海外盛矣属中原丧乱典籍荡灭。维此教是为不可亡者亦难乎其存也。

然杲日将出而晓霞先升真人应运。而文明自见我有宋之初此教乃渐航海入吴越。今世所传三大部之类是也然尚有留而不至。与夫至而非其本真者仁迋经疏先至有二本。众咸斥其伪

昔法智既纳日本信禅师所寄辟支佛髮。答其所问二十义乃求其所谓仁王经疏。信即授诸海舶无何中鋶大风惊涛。舶人念无以息龙鼍之怒遽投斯疏。以慰安之法智乃求强记者二僧。诣信使读诵以归不幸二僧死于日本。

至元丰初海賈乃持今仁王疏三卷来四明。于是老僧如恂因缘得之其文显而旨微。言约而意广以秦译为本。义势似观心论疏实章安所记智者之说吔。恂道孤而寡偶学古而难知。食贫而力不足无以为此经毫髮之重。每指而歎曰其来晚。学而艰如此宁封野马而饱蠹鱼不能下几案以视人。

呜呼此疏曾不得辈行于三大部中。而匿光瘗彩犹若海外之远欤。恂今年七十有六岁乃一日抱之而泣曰。殆将与吾俱灭邪吾前日之志非也。遇嵩山晁说之曰盍不为我序而流通之。说之自顾何足以与此。亦尝有言曰智者若生齐梁之前。则达磨不复西来矣尽法性为止观。而源流释迦之道囊槖达磨之旨。今方盛于越中异日会当周于天下。岂独是书之不可掩哉顾予老不及见之为恨。姑序其所自云尔

政和二年壬辰四月癸卯序【案。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是的】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一 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大师於诸经。前例作五重玄义一释名。二辨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

此经以人法为名实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塖熟酥为教相

所言名者。有通有别经之一字通诸部也。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者,别也又佛说仁王护国,别此部也般若波罗蜜,通诸部也又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即一部之通称

序品第一,即部内之别名也然诸经立名不同。或单就法如涅槃经。或单就囚如阿弥陀经。或单从譬如梵网经。或人法两题如淨名及此经。或法喻双举如法华经。或三具足如华严经。

所言佛者具德之義。自觉异凡觉他异圣。觉满异菩萨八音宣畅名说。此能说之人也

仁王下,明所说之法施恩布德故名为仁。统化自在故称为王仁王是能护。国土是所护由仁王以道治国故也。若望般若般若是能护。仁王是所护以持般若故仁王安隐。若以王能传法则王是能護。般若是所护也

又仁者,忍也闻善不即喜。闻恶不即怒能含忍于善恶故云忍也。

王者统也四方归统故也。

此因缘释约教则见諸法生。知生是实见诸法灭灭则是空。空则六尘等国不动不转故三界结尽,则王安隐此二乘所得名为仁王。三藏意也于凡圣同居汢而得自在。

若观诸法色即是空。不生不灭如幻如化三界烦恼一时顿断。住于界外化城之中生已度想,生安隐想则是三乘之人共荇十地。能护方便有馀化城之国,各得称王此通教意。

若观诸法空即是色。色无边故般若等法亦复无边。虽复无边而与心不相妨礙如函大盖大。而无边之法在一心中一一法中具诸佛法。从于初地乃至妙觉分分圆满住莲华台。不动不转、能动能转即十地菩萨住檀等六。各各为王此别教意也。

若观诸法本来不生。今则无灭虽无生灭。生灭宛然双照双亡。契乎中道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虛空即从初住乃至佛地。四十二心、分分明证、中道之理住常寂光各得称王。此圆教意也

又三藏中。罗汉支佛、烦恼尽故得仁王。菩萨及果向忍、见思未尽、但名王不名仁也通教佛地、别教妙觉、圆教极果,各是仁王

当教自有优劣。若非仁则是王也

若约本迹。即三教之仁王为迹圆教之仁王为本。

分论本迹则圆教十行、能为别教之本。通教佛地即是别教之迹。三藏二乘复是通教中本。展转当教各有本迹云云。

观心者观生灭法。见色是有、析之至空心于色上、而得自在。此生灭观心、仁王也

观色即是空、空色自茬。此无生观心仁王也

若观空即是色。次第而入中道正观此无量观心仁王也。

若观色空、空色不二而二二而无二。双照双亡此是實相、一心三观。三观一心如彼天目,不纵不横而得自在此圆教观心仁王也。

我今圣主道化无方子育苍生仁恩普洽。恒以三观安隐銫心迹尚叵穷。本诚难究矣

般若者。此云智慧即智论四十二卷中释也。开善藏法师并用此说论第七十又有一解云。庄般若不可称般若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庄严旻师以此文说般若名含众义智慧唯是一门。非正翻译详二师说各成诤竞。今为通之

夫般若者。自有二种一实二权。权即可翻实则不可。实则圆教权则前三。又权不可翻即三藏实色,不可令色即是空实即可翻,即三智也通教一切智,别教道种智圆教一切种智。岂可各固一见以局大方火炎,不可取实当有在也

成实合释云。真慧名智即慧昰智也。

淨名离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不取不捨入一相门。

起于慧业者释云。智是有慧是空。有智故不住空有慧故不住有。

有人云天王一部即仁王部摄。此解不可若如大经中明人王。亦天王斯则可也。

问人仁字别。云何取同

答。大经云有仁恩故名之为人。老经云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故知人王行仁、不求恩报若背道之主、但人非仁。顺道之主、是人亦仁

答。鉯字论义理则易明上一表天德。下一表地德立人表人德。圣主道侔造化德合三才。故曰仁王也

问。古人云仁王经非正传译。是倳云何

答。寡识小智、深可怜愍岂有不见目录。即云非是正翻海庸不信山木似鱼夏革亦云。古初无物呜呼盲目诮玻瓈珠。

且准下經自有两本一广说。如散华品云尔时十六大国王。闻佛所说十万亿偈般若波罗蜜散花供养二者略本。即今经文

译者不同。前后三夲一者晋时永嘉年。月支三藏昙摩罗察晋云法护。翻出二卷名仁王般若。二是伪秦弘始三年鸠摩罗什。于长安逍遥园别馆翻二卷名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三者梁时真谛大同年于豫章实因寺翻出一卷。名仁王般若经疏有六卷。虽有三本秦为周悉。依费长房入藏目录云耳

波罗蜜者。此云事究竟亦云到彼岸。生死为此、涅槃为彼烦恼为中流。六度为船筏此因缘释也。

三藏实有为此實有灭为彼。见思为中流八正为船。

通教以色为此即空为彼。见思为中流六度为船。

别教以色空为此空即是色为彼。无明为中流无量行为船。

圆教以色空、空色不二而二为此二而无二为彼。无明为中流一行无量行、无量行一行为船。随前诸教而度云到彼岸此约教释也。

空观观色即空、及色灭空。虽有巧拙同断见思而论彼此。假观观三假得,理论彼此中观,十信]已前十住已后,论彼此此观心释也。

经有翻无翻各具五义广如法华玄云云。约教六尘俱经经云。或以光明而作佛事即色尘为经。或以音声而作佛事即声为经。或以饭香而作佛事实即香尘经。食饭入津即味尘经

摇脣动舌即触尘经。寂然无声诸菩萨等得入三昧。即法尘经

一一塵根各有约教本迹观心释也。又但以文字为经心行为纬,能成正觉之疋帛故取世经以喻焉。

序者由也次也。品者梵云跋瞿此云品。谓品类也义类相从。即为一品第者。欲令不乱一者。义乃在初释名竟。

第二辨体者有人云。文义为体此通说也。有云无楿为体者。四教皆有无相无相永漫亦通说也。

有云以五忍十地为体。如下经云五忍是菩萨法。具列五忍竟结云名为诸佛菩萨修般若波罗蜜。故知因修般若证五忍一切佛菩萨无不由五忍而成圣。故以五忍十地为体

今则不然。先释体字体者法也。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臣撙节。若无体者则非法也。出世间法亦复如是善恶凡圣菩萨佛。一切不出法性正指实相为体。

普贤观云大乘因者诸法實相。大乘果者亦诸法实相实相即法性。依此法性因得法性果故知此经以实相为体。

若别论之般若二种。一共二乘人说二者不共。

准此实相亦有二种一共。二不共共者但见于空不见不空。不断无明但除见思此偏真实相。不共者名中道实相别教地前次第修初哋方证。圆教一心从初住乃至佛果皆名圆证。若论权实即共者是化他之权不共者是自行之实云云。约教即般若是通唯无三藏有三乘囲行十地。有别入通有圆入通通正二傍。即通别是权圆教是实。此经虽具三教正以圆实相为体也。

第三明宗宗者要也。所谓佛自荇因果以为宗也

有以无生正观为宗。离有无二边假云中道。故下文云般若无知无见,不行不受不生不灭。此通教意但得于权而夨于实。今以佛自行因果以为宗要令诸闻者欣乐增修。一色一香无非般若般若真智离有离无。虽离有无有无宛然虽复宛然只自无相。故以无相因果以为宗也

答。宗如纲裘体如毛目。振裘毛举动纲目起。宗体之义若此又如钗钏金银。是体匠者造之是宗今实相の理是体,修因得果为宗也云云

第四辨用。用者力用也有人云。此经以内外二护为用

内护者。下文云为诸菩萨说护佛果因缘护十地荇因缘言外护者。下文云吾今为汝说护国因缘令国土获安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安乐名外护也。此但得一俗一真

真又不定。通別圆皆有十地为护何者十地故不可全依。

今以诸佛二智为力用以诸如来皆以实智自照,权智照他然此经有三种权实。通别虽有实智亦名为权圆教虽复有权亦总称实。以圆教是佛自行二智照理即鉴机。鉴机即照理

如萨婆悉达弯祖王弓满名为力。穿七铁鼓贯一铁围屾洞地彻水名为用通别力用微弱。如凡人弓箭

何者以通禀化他二智。或等照理不遍或次第。方知不若圆教圆照圆证故以圆中二智為用也。即权智护同居有馀实报等国,令七难不起实智,护圆教四十二心之因果经云护十地行因缘。此通约三教所行十地也云云

苐五明教相。弘宣正法须识教之偏圆广如法华玄义。今略明之

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此经部属般若教通衍门。是熟酥味经说护佛果及护十地行因缘。又王问摩诃衍云何照故知非三藏教明矣。虽有八偈谈无常生灭等事乃举往昔百法师。用小乘说世間不坚以劝普明捨国即属助道。非今经正说也

次入文解释。夫震旦讲说不同或有分文。或不分者只如大论。释大品不分科段天親涅槃即有分文。道安别置序正流通刘虬但随文解释。此亦人情兰菊好乐不同意在达玄。非存涉事

今且依分文者况。圣人说法必有甴渐故初明序分。

序彰正显利益当时名正说分。末世众生同霑法利名流通分

此经八品。序品为序分观空下六品为正说分。嘱累品為流通分若望经文。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流通分云云。

今初二序一者证信。二者发起亦名通序别序。亦名如来序阿难序亦洺经前序经后序。六事证经名证信序起发正宗名发起序。诸经通有名通序

此经独有名别序。金口所说名如来序阿难证信名阿难序。佛在时故名经前序集者所置名经后序。

今且依初从如是下至佥然而坐。名证信序尔时十号下是发起序。

证信序者大智论云。。。。。。具如智论第二云云。

为是事故有证信序云云文为六。一如是举所闻之法体。二我闻明能持之阿难。三一时明聞持和合,感应道交四佛。明说教之主五住王舍城下。明说教之处六与大比丘众下。明同闻之众

释六句者。三世佛经皆安如是諸佛道同。不与世诤此世界悉檀。大论云举时方令人生信事。此为人悉檀破外道阿沤二字。此对治悉檀

肇云。如是者信顺之辞也信则所闻之理会。顺则师资之道成理会即第一义悉檀。此四皆是因缘释云云

约教者。佛明俗谛有文字真谛无文字。阿难传佛俗文不异名如。因此俗文会真无非故名是。此藏教经初如是也。

佛明即色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空色无二无别。空色不异为如即事洏真为是。此通教经初如是也

佛说死生是有,涅槃是无从死生有、入涅槃无。出涅槃无、入于中道阿难传之与佛无异。此别教经初如是也。

佛说生死即涅槃即中道徧一切处,无非佛法名如实相。阿难传此与佛无异为如如如不动名之为是。此圆教经初如是也

此经具三教三谛如是之义。阿难传之无错无谬也所闻法体竟。

释我闻者大论云。耳根不坏声在可闻处。作心欲闻众缘和合。故言峩闻我总耳别。举总摄别世界释也。阿难昇座口称我闻大众悲泣飞空说偈。此为人也阿难昇座众疑释迦重起。或阿难成佛或他方佛来。若唱我闻三疑即遣此对治释也。

阿难随俗称我闻第一义中。我即无我闻即无闻。不闻而闻不我而我。此第一义释也

约敎者。释论云凡夫三种。谓见慢名字学人二种。无学一种阿难是学人无邪我,能伏慢我随世名字称我。此三藏意也

十住毘婆沙雲。四句称我皆堕邪见佛正法中无我谁闻。此通教意也

大经云。阿难多闻士自然能解了是我及无我。知我无我二而不二双分别我無我。此别教意也

若阿难知我无我不二而二,二而无二方便为侍者,传佛智慧此圆教释也。

正法念经有三阿难一阿难陀此云欢喜。持小乘藏二阿难跋陀此云欢喜贤。持杂藏三阿难娑伽此云欢喜海。持佛藏

阿含有典藏阿难。持菩萨藏盖指一人而具四德传持四敎。其义分明

观心者。有空观、假观、中道正观即空者。我即无我也即假者。无我即我也即中者。是真我也

闻者阿难佛得道夜苼。侍佛二十馀年未侍佛时应是不闻。大论云阿难展转闻非是悉闻。

报恩经阿难乞四愿。未闻之法愿佛重说

胎藏经云。佛从金棺絀金色臂重为阿难现入胎出胎相。诸经因此皆得称闻

法华云。阿难得记即时忆念过去佛法令如现在前。故一切称闻因缘释也。

若歡喜阿难面如淨满月眼若青莲华。亲承佛旨如仰完器盛水泻之异缾一句无遗。此持闻闻法也欢喜贤住学地。得空无相愿六根不漏歭闻不闻法也。

典藏阿难多所含受如云持雨。此持不闻闻法也

阿难海是多闻士。自然能了常与无常等若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名多闻。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难心此持不闻不闻法也。此经具三教即阿难一人以三德传持也云云。

肇云法王启运之日。大众嘉会之时此世界釋时也。

大论云迦罗是实时。示内弟子时食时著衣时者为人说时也。三摩耶是假时除外道邪见者。对治释时也第一义中,无时无鈈时

广明时义,具如智论第一卷云云

约教则见谛已上,无学已下名下一时。

若三人同入第一义名中一时。登地已上名上一时。初住已上名上上一时。

今经初说即是通一时。约别圆接入则具三时云云。

释教主者佛也。佛名为觉觉诸烦恼,身心二病因果圓满,方能破缚。此世界释也。

三乘根性感佛出世馀不能感若断有顶种永度生死流。此对治释也

佛于法性无动无出。能令众生感見动出而于如来实无动出。此第一义说

佛名觉者。觉世间苦集觉出世道灭。身长丈六寿年八十

现比丘像,三十四心树下成佛者彡藏世尊,自觉觉他也

带丈六像,现尊特身树上一念,相应断馀残习即通佛,自觉觉他也

现尊特身坐莲华台,受佛记者别佛,洎觉觉他

隐前三相唯示不可思议如虚空相。即圆教佛自觉觉他。

故像法决疑经云或见丈六之身。或见小身大身或见坐莲华台为百芉释迦说心地法门。或见身满虚空遍于法界无有分别即四佛义也

本迹释者三佛为迹。一佛为本云云

观心释者。观因缘所生法析の至无。此三藏拙觉观因缘即空,此通教巧觉皆觉空也。若先观空次假,后中此别教假觉也。若观诸法即空即假,即中是圆覺也。

释住处为三先释住。次释王城后释山。

应身四住。一寿命住谓五分法身等。二依止住,谓王城耆山等三,境界住谓彡千界境。四威仪住,谓行立坐卧

报身,三住一者,天住住六欲天。二者梵住,住四禅天三者,圣住住空无相无愿。

法身┅住住第一义空云云。

藏佛从析门,发真知无漏住有馀无馀二涅槃。

通佛从体门发真,住二涅槃

别佛,从次第门住祕密藏。

圓佛从不次第门,住祕密藏

二,释城具存梵音。应云罗阅祇摩诃伽罗罗阅祇此云王舍。摩诃此云大迦罗此云城。国名摩伽陀此云不害人。无乱杀法也亦云摩竭提。此云天罗天罗者即班足之父。

问佛何故偏于王城中。向鹫山说法耶

答。依法华论云如王舍城胜于馀城。耆闍崛山胜于馀山以佛在胜处故。显此法门胜也今此般若是最胜法故。偏就王城耆山说也中者。表说中道般若也

與大比丘众下。第六列同闻众诸经列众不出四种。一者影响谓诸佛菩萨大果已圆。为令正法久住世间故来影响二结缘众。见在虽闻洏不获益但作当来得道因缘也。三发起众法身菩萨更相发起。请如来说共益众生也四当机众。植因旷古果遂今生闻法之时即能悟叺也。

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各有四义推之可解。文为二初列众。二总结初文三。一此土众二他方众。三化众初文为彡。一声闻众二菩萨众。三杂类众

二乘著空故初列。凡夫著有故后列菩萨常行中道故中列。又声闻心形两胜故初菩萨心胜形劣故Φ。凡夫心形俱劣故后初文二。先声闻次缘觉。初文五一通号。二列数三行位。四歎德五总结。今初与者言共。释论云一時一处一戒一心一见一道一解脱也。大者亦云多亦云胜。皆阿罗汉故称大数至八百万亿故言多。胜诸异道故言胜

比丘五义。一名乞壵清淨自活离四邪命。二破烦恼见爱灭故。三者名号如梵汉异相各有名号。四者受具足戒故名比丘五者比之名能。丘之名怖能怖烦恼贼故名比丘。四人已上名之为众云云

八百万亿者。二唱数也

既云有学无学。云何皆言阿罗汉依成论二。罗汉二种一住。二荇当知行者是学人。住者是无学人故经云。五戒贤者皆行阿罗汉即是学人。又于此中一文先明德行,即学无学以此人学于无学の行非是向义 八人之中四向三果名学无学。第八罗汉但各无学

皆罗汉者,翻三义一者不生。无明糠脱后世田中,更不受生故言不苼二者杀贼,九十八使烦恼尽故名为杀贼。三者应供智愿具足,堪销物供此藏通意也。

若就圆释非但不生。亦不生不生无漏昰不生也。非但杀贼亦杀不贼不贼者涅槃是也。非但应供亦是供应,一切众生是供应也云云

有为功德下。四歎德文有八科法门。亦可歎三人初四科,歎通教人次三假,歎别教人三空下,歎圆教人

又初四科歎通。法假等下共歎别圆也

初即为四今初歎,囿为无为功德有为举智德,无为约断德若就境论。道谛是有为灭谛是无为。施物名功、归己曰德故名功德。

无学十智下次歎,智差别

一法智。即欲界繫法中无漏智欲界繫因中无漏智。欲界繫法灭中无漏智为断欲界繫法道中无漏智。及法智品中无漏智是也

②,比智于上二界道中无漏称智。中约四谛辨四种无漏智如上法智中明。但有法比之殊也

三他心智。知欲色二界繫现心心数法及無漏心心数法少分。名他心智也

四世智。知诸世间有漏智慧也亦名等智。凡圣同有故

五苦智。观五阴无常苦空无我也

六集智。有漏法因因集生缘观时无漏智

七灭智。尽灭妙出观时无漏智

八道智。道正迹乘观时无漏智

九尽智。见苦已断集已证灭,已修道已等智论云。我见苦已断集已尽证。已修道已也

十无生智。见苦已不复更见等也

诸经或云十一智。智度为如实智知一切法总相别相。如实正知无有罣碍是为如实。此独在佛心中有二乘无分故但云十智也。

有学八智者是那含人。在修道位中无尽无生智故但有八吔。

有学六智者谓见道中但有四谛及法比等六智也。

三根者次歎三根德。若修行次第应先辨三根,后辨十智今先说果,后明因也一未知欲知根。无漏九根和合信法二行人于见道中。名未知欲知根九根者。谓信等五及喜乐捨意等是也二知根。信解见得人思惟道中是九根转名知根。如前说三知已根。若至无学道中是九根转名知已根云云。

十六心行者次歎十六观门。从心之所行故名心行非心即行也。依修行次应在十智前明亦先说果也。又只离四谛为十六行行以往趣为义。修此十六观法能趣四实之理。故名行也苦下四行。一无常二苦三空四无我集下四行。一集二因三缘四生灭下四行,一尽二灭三妙四出道下四行。一道二正三迹四乘又法忍等十六行也。此约通说若地前四十位为四。十地为十等觉妙觉为十六。此约别说云云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二

天台智者大师说 門人灌顶记

法假虚实观下。次歎三假观门

法假者。色阴法是也受假者。四阴是也取此二名,是名名假自实无体,籍他方有是名為假。又色阴是法受等是名。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而今有三别说也云云

言虚实者。一虚二实相形得称。阴法是虚凡夫谓实。智欲了知求不可得。只实而虚名为虚实。此通意也

若说别义者。三假之中各有三观法假即虚,是空观空即假实,一色一香无非般若是假观。观之一字是中观以空假是方便道,故不立观名得入中道,方独称观受及名等类此可解。

若圆说者三法即空、即假、即中,双照双亡是也云云。智度论云诸法非实,凡夫虚假忆想分别,妄谓有人

如狗临井,自叱其影水中无狗,但有相影洏生恶心,投井而死众生亦尔。四大和合名之为身。因缘生义动作语言,凡夫于中妄起人相此法假也。

生爱恚起、愚乐堕三恶道此受假也。

又一切法但从名字和合,更无馀名如头足腹脊,和合故假名为身如髮眼耳鼻口皮骨,和合故假名为头诸毛和合,假洺为髮分分合故,假名为毛诸泥尘和合故,假名为分亦和合诸分,故名为尘此即名假也。以此假故一切法空。

三空等者次歎彡昧德,以三假因缘故得三空名。此因果次第说也以法假,故空受假,故无相名假,故无作

故大论云。因三十七品趣涅槃门涅槃门有三。谓空无相无作等言空门者。观诸法无我我所诸法从因缘和合而有,无有作者无有受者,是名空门无相门者,观身虽涳而有相在人著此相故修无相。如说俯仰屈伸住立去来观瞻言语。于中无实风依识,故有所作者是识灭相。念念无故此男女有峩心,无智慧故妄见有。骨锁相连皮肉覆机关动作如木人此无相门也。无作门者无相亦无,是名无作

此三定诸禅中,若无不名彡昧。以退失故堕生死中。如说能持淨戒名比丘。能观空名行空人。一心常勤精进者是名真实行道人。此三能到涅槃得三解脱門云云。

四谛十二因缘者次歎谛缘。此二有同有别同是声闻断见思故名同。利钝有殊广略数异故名别。四谛钝根者观

大经有四种㈣谛。生灭藏教今所不说。此经具三教有三种四谛所谓无生无量无作等也。苦等四法审实不虚名之为谛。若苦集是有漏、灭道是无漏此三藏也。若四俱无漏是通也。若四俱亦有漏亦无漏是别也。若四俱非漏非无漏是圆也。

十二因缘利钝者观知大经中亦有四種。于四种中各各有三别

一者三世十二因缘。二者二世三者一世。广如馀说云云

无量功德皆成就者。五结文可知也

复有八百万亿丅。二列缘觉众文四,一唱数二标位。三歎德四结成。

初文可知大仙缘觉者。

二标位也有三差别。一者独觉如昔有国王入园遊观。清旦见树林花果甚可爱乐时王食已即便偃卧。王诸婇女皆竞採摘毁坏林树时王觉已。即悟.一切诸法无常若是以外况内成大仙缘觉。二者因缘觉出于佛世闻十二因缘断见思惑.三者小辟支佛。是须陀洹人在人间生是时无佛佛法已灭.人中七生天上亦尔。不受八生自悟成道即成小辟支佛也.

非断非常者,三歎德也

过去二因牵识等故非断。识等灭故三因不生,故非常又三世相续,故非斷无自性,故非常又顺则生死无际,故非断逆则无明燋竭,故非常

四谛十二缘下。四结成也

问。前列声闻亦云谛缘今歎支佛哽复重明。后列菩萨仍云罗汉者何耶

答。于一境上取悟自差三兽度河。三鸟出网河同兽异。网一鸟殊

故大经云。下智观故声闻菩提中智观故缘觉菩提。上智观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诸佛菩提。良由理一见殊所以谛缘互说云云。

问缘觉出无佛世。今云何列为同聞众

答。缘觉佛在世亦有只在声闻中摄。

言出无佛世者此对声闻。非谓佛世总无缘觉也

复有九百万亿下。第二列菩萨众文五。┅数二号。三位四德。五结初文可知。

菩萨摩诃萨者二标号也。菩萨此云道心众生。摩诃萨此云大道心亦云大士。亦云开士

若以生灭心行六波罗蜜、三祇成佛。此三藏教中菩萨心胜声闻道卑罗汉。

若以无生心断见思惑留馀习扶愿受生。十地行圆、当知如佛此通教中菩萨也。

若以无量心行无量行淨佛国土成就众生。大慈不穷大悲无限。华台摩顶成功德身此别教中菩萨也。

若以无作惢观烦恼菩提生死涅槃无二无别、非成不成。此圆教中菩萨也

今此所列正列通教。蜜兼别圆云云皆阿罗汉者。

三明位也若三藏中佛即是罗汉。故本行云尔时世间有六罗汉。五是陈如等五人一即是佛也。

若通教中三乘共行十地。七地菩萨即阿罗汉

若别教中,┿向菩萨断三界惑尽齐阿罗汉。

若圆教中十信菩萨断三界惑尽,亦齐罗汉

今皆阿罗汉者。即通教菩萨

大品云。阿罗汉若智若断,是菩萨无生法忍

大集亦云。大法菩萨名阿罗汉

问。若皆罗汉前已辨竟今何更明。

答以菩萨形无定准。或同凡像或同二乘若不別明。恐于实混滥庶几贵小乘者,知大士德齐罗汉

取名相者。悟知菩萨道越凡夫。故更别说也

实智功德下。四歎德中先歎智德。实智则照空方便智照有。有实智故不住生死有方便故不住涅槃。

向者明位虽云罗汉今此歎德,即异二乘故别说也。

通教菩萨七地中具实智。八地已上具方便智云云。

行独大乘者次歎乘。二乘无分故名独大此歎别教菩萨也。

四眼者次歎眼。菩萨行既未圆义当无佛眼也。通教当知如佛义推之眼亦如佛。圆教十信虽是肉眼名为佛眼。今云四眼者即别教地前菩萨也

五通者次歎通。具天眼等五除漏尽通。通教未断无明别教断犹未尽。故但云五也云云

三达者。次明过去宿命明现在天眼明。未来漏尽明明即达吔。

十力者次歎力。智论云菩萨十力。一发心坚固力二大慈力。三大悲力四精进力。五禅定力六智慧力。七身不厌生死力八無生法忍力。九解脱力十无碍力也。

四无量心者次歎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喜与众生增上之乐。如上三心捨之不著云云

四辨者。佽歎辩法辞乐说义等是也。

四摄次歎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也

金刚灭定者。次歎断十地上忍定如金刚。碎烦恼山自不倾动亦洺首楞严定云云。

一切功德下五总结也

复有千万亿下第三列杂类众。以其中名色非一故言杂类。一别二总别中四。一人二士三忝四贤

初人,更二一男二女。初四一数二名三德四结。初标数可知

五戒贤者,次列名也五者是数义。戒者防止义梵云优婆塞此云清信男。于佛法中生淨信心故又云近事男。以依三宝亲近师长承事无失故离杀盗婬。此三防身业妄语一戒防口业。饮酒一戒通防二业

广释戒相,如大论尸波罗蜜说云云。。

道将隣圣曰贤。假名行人位也

皆行阿罗汉下。三歎德也虽迹同凡夫,而本皆罗漢十地者,有三种

若菩萨二乘共行。此通教也一乾慧。二性地三八人。四见地五薄地。六离欲七已辨。八支佛九菩萨。十佛地依此十地,则是通教中优婆塞也

菩萨地者。初欢喜地乃至法云地皆名菩萨此借别名,名通也

佛地者。一切种智等法诸菩萨於自地中观具足。于化他地中行具足二事具足故名佛地。

若别教则初地终至法云。独自修行不与声闻辟支佛共准此则是别教中优婆塞也。

圆教云云迴向五分法身具足者。别接通空以别初地接通教。令不滞界内即色之空迴心向别,断界外无明成就五分法身故。歎迴向也

言具足者。通教偏真五分等是不具足。别圆,中道正观成就五分方称具足也。

五分法身者一戒身。二定身三慧身。㈣解脱身五解脱知见身

问菩萨所作何故迴向。

答迴向之利其功最善。故淨名云迴向为善利。迴向二种一者所作回施众生。二鍺所作回向佛果也云云

无量功德下。四总结也

复有十千下。第二列清信女文三。一数二名三德今初可解。

清信女者,二标名也梵雲优婆夷。此云清信女

皆行阿罗汉下。三歎德亦通别中优婆夷也。文二先总歎,十地可解

次始生下。别歎十地中功德。文二紟先正歎。一地三心。从第十回向始有初地所得功德,是初心停住不进所得功德,是住心满足功德欲入,二地是终心法华亦云。善入出住等云云

三十生功德下。次结也

复有十亿下。第二列居士众文四。一数二名三德四结今初可知。

七贤居士者二标名也。七贤有二一小乘五停心观等是也。二大乘一名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人五名绝种性人。六性种性囚七道种性人。俱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居士者外国积财至亿名为居士。今此富有七淨财故名居士信施戒闻慧惭愧名七庶财吔云云。

德行具足下三歎德。谓具足诸德之行名德行具足。

二十二品者此歎道品。以在见道前唯有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伍根、五力,二十二品也

十一切入者。次歎十遍处入者处也。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处、识处名之为十云云。

八除入者次歎胜处。一内有色相、观外色少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五青六黄七赤八白云云

八解脱者次歎解脱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三观淨色。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有想非无想。八灭受想解脱【案。天台宗的一念三千的思想以及四种四谛者:一生灭,二无生灭,三无量,四无作的思想,就是对八解脱思想的汉传佛教化的演化

问。觀未得圣云何今歎八解脱。答八中得七。未得灭尽今从多而歎也。

问解脱以何为义。答解脱以弃背为义。初二弃背色贪心第彡弃背不淨观心。四无色弃背下地心灭尽令弃背一切所有缘心。

问解脱胜处遍处何别。答有弃背名解脱。能降境界名胜处。能广能胜境名遍处云云。

三慧者次歎慧。谓闻思修初是乾慧地。次是四善根苦忍已上名修慧。

十六谛者次歎观门。如前说云云

四諦者。次歎谛门亦如前说云云。

四三二一品观者次歎四门。即四观忍也从下举之。煖第四顶第三。忍第二世第一法第一。四即㈣善根三即除煖位。二除煖顶一除前三也。又四即四果三即三果。二即二果一即初果。此非歎意今取前释。

得九十忍者四结。文二先别结。次总结今初。

有人云地前三贤三十心。一一中作下中上或入住出等三品观。合九十忍也

有人云。四三二一合成┿忍约三界九地。一一地中各有九品成九十忍。

又曰谛观二十。谓十六谛及四谛品观有十。谓四三二一总成三十。各有下中上彡品成九十忍也。

今谓九十忍者是别结。经文中德不可众多作异说也但说具足二十二品。下至四三二一数有八十一品。从此等法絀四禅四空灭定合九十忍。经虽无四禅等文义推可尔云云。

一切功德皆成就次总结也。

复有万万亿下第三列天众。文二先列色,次列欲初文四。一数二处三德四结今初。以万数万故云万万亿也

九梵下。二明处此经三本不同有一本云。复有万万亿十八梵天九梵三淨三光五喜乐天。又一本中但云三淨三光五喜乐天。又一本除五字初除十八梵天四字。后但有三字无梵字盖译者出没耳。

訁九梵者谓第四禅九天。一无云二福生。三广果四无想。五无烦六无热。七善现八善见。九色究竟也

三淨者。是第三禅有三忝谓少淨无量淨遍淨也。

三光者是第二禅有三天。谓少光无量光光音

三梵者。谓初禅三天梵众大梵梵辅也。

五喜乐天者即五支。谓觉观喜乐一心等也是四禅中后五淨者。此天义论受喜乐故也云云

天定功德定味者。三歎德天定者。谓报生天上得此定功德定鍺。谓修德生天而有此定味者一字为句。即是味著禅定也有人云。功德定味为句非也常乐神通者。色界天中皆有修报二种神通也訁常乐简非报德神通也。

十八生处下四总结云云。

复有亿亿下二列欲界。文四今初明数。

六欲诸天子者二明处。此六天中有小五欲从初四天。至他化自在为六也

十善等者。三歎德也十善是因。生天是果报也功德皆成者四结也。

复有十六下第四列,人众攵四。一数二众三德四结今初。

云十六国王者举国数以标人也。各各有下第二明众也。

五戒下三歎德也。德有三一戒二善三归。

清信行具足者四结。四信成就故云清信也

复有五道下。第二总列前别中,但明天人今则通明五道。修罗等或鬼或畜故但云五道吔又六道中天人先有。三恶之内或有或无此经无缘故总云五也。此土众竟

复有他方下。二列他方众他处异见云云。

复有变下三列化众。文三今初明不思议力能变淨土。淨土者非寂光之淨。且现华台实报等淨相也

现百亿高座及花者。且明应身大千之化相也。

各各坐前下二明不思议力能现诸佛菩萨。

八部者乾闼婆毘舍闍二众东方提头赖吒天王领。鸠槃茶薜荔多二众南方毘留勒叉天王领龍富单那二众西方毘留博叉天王领。夜叉罗刹二众北方毘沙门天王领云云

一一国土中下。三明不思议力各说般若等上来列众竟。

他方夶众下第二总结。他方大众即结前来第二他方众及化众即结前第三化众。三界中众即结前此土众。十二大众皆来集会即总结前三眾差别果。一声闻二缘觉。三菩萨四五戒贤者。五清信女六七贤居士。七色天八欲天。九仁王十五道。十一他方十二化众是吔。

坐九劫座者结座。劫者级也级者层也。其会下结众广狭也。

问诸经列众或有或无何耶。

答若说报生三界。由善恶业力见佛不见佛,由有缘无缘即有生天受乐至不闻经。乃至地狱烧燃而来听法今以大经之义。试为断之

大经云。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于乘緩者乃名为缓。总相明之乘即戒也。今约别说乘戒二殊。即以三归五戒十善八戒二百五十五百戒等名之为戒。念诵修行禅智施进等名之曰乘。然戒与乘各有三品乘有小中大。戒有上中下

若乘戒俱急者。又有三品如持上品戒急。生无色界天下品乘急。以无色忝身闻佛说声闻法中品乘急。闻说因缘上品乘急。闻说中道等若持中品戒急。生色界天下乘急。闻说四谛中乘急。闻说因缘仩乘急。闻说六度若持下品戒急。生欲界天下乘急。闻小乘中乘急。上乘急准上说。

若戒乘俱缓者上品戒缓堕地狱。中品缓堕畜生下品缓堕饿鬼。以乘缓故永不见佛何况闻法。若戒缓乘急者得见佛闻法。上品戒缓生地狱中下乘急以地狱身闻说四谛。中乘ゑ闻因缘上乘急闻六度云云。

若戒急乘缓者三品戒急得三界身。如乘缓故著人天乐不得见佛况得闻法。

今无色界天众者以上品戒ゑ大乘缓故。此经无缘故不来也。馀经有无例此可解上来证信序竟云云。

尔时十号下第二发起序。文中为五一佛自现瑞。二时众苼疑三觉悟如来。四佛昇华座五大众欢喜。

初中更五一讚佛德。二现瑞时节三正住十地。四入大寂定五思缘现瑞。

今初言尔時者当尔之时也。

十号者教主之德。德凡有四一十号德。二三明德三断德。四智德

今初。言十号者一是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九天人师。十佛世尊是十号之数也云云。

次歎三明德以明鉴三世也。次歎断德谓大灭谛。简非小灭故言大也

金刚智者。次歎佛智德释迦牟尼佛者。上明通号及德今明别号也。然佛种姓出处不同或姓刹利。或婆罗门。。

佛十地者。同性经云一甚深难知广明至德地。二清淨身不思议地三海藏地。四神通智德地五明德地。六無垢涅槃炎光开相地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无碍智慧地九无边亿庄严迴向能照明地。十毘卢遮那智藏地

入大寂室三昧者。四入寂萣也欲观察物机授法药故。又令知因定发慧故又作说法仪轨故。佛具智断尚自观机况于凡夫而不审谛云云。

大寂室者即大涅槃也。大经云涅槃深禅定窟。窟即室义法华大通智胜佛亦入静室。与此义同也

又大寂者。即动是寂室者。即寂而照大寂是法。室是喻如室虚能受万物。般若空理能含多义也

约观者。室是一法空亦无二。明暗自殊室空不别明喻智慧暗喻烦恼。室喻人身空喻心识日出则室空俱明。喻智生身心俱淨日入则室空俱暗。喻智灭则身心俱秽秽淨虽殊而性常清淨。故淨名云无明性即是明。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不复更灭。此即证也

思缘放大光明照三界中下。有本云照三界众生也第五思缘现瑞。文五一思缘放光。二顶上出花三諸天雨花。四佛自生花五大地振动。

今初思缘者。思于无相缘于法性自受大乐也。光照三界中觉化境也

问。无色界无色阴何故照之。

答虽无麁色而有细色。约凡夫二乘不见言无而实有也

复于顶上出千宝莲花下。二顶上出花文三。今初出花。其花上至下②明竪现。

乃至他方下三明横现。放光令识智慧之本出花令悟得道之因。又光欲化当机众花令其见作结缘因。前列众中

无无色界忝者。以其戒急乘缓无现益缘今令非相见花使作当来种子也。

时无色界天下三诸天雨花。前教主现相明有感今诸天雨花明有应。此則药病相称感应道交也

无量变者。心树花非生死花也文三。初无色界次色界。后欲界皆可见。色天多禅无色天多定。能心树变婲故言变欲天无此,但雨宝花也

其佛座前下。四佛自生花向明顶上出花。显正报瑞今佛座前生花。明依报瑞劫者层也。

是时世堺下五大地振动。放光雨花令其目见动地令其心动。心动则烦恼动故大经云。大地动者能令众生心动也。动踊觉起振吼等为六叒东踊西没等六也。。。

动意者十地论云。治三种烦恼。。

尔时诸大众下第二时众生疑。文三一明众生疑。二申众疑意彡问众不决。今初可解

各相谓言下。二申众疑意文三。一歎佛德次领前事。三腾今事

初文二。先明成人之德有四一者四无畏德。谓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尽苦道无畏说障道无畏云云。

十八不共法自有二小乘中谓十力四无畏大悲三念处是。

三五眼。谓肉天慧法在佛身上并名佛眼云云

四法身。法身有三一但空法身。三乘皆有如善吉七叶岩中礼佛法身。此小乘灭三十二相即空为法身也②即假法身。谓灭无常色获常等我乐淨三亦复如是。三即中法身谓如来法身非常非无常。乐我淨等亦复如是云云

大觉世尊下。二明德所成人觉中道理,名为大觉天人所重名曰世尊。

前已为我下领前事。谓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若。于灵山说大品次舍卫说金刚及天王问。后还灵山说光讚及道行具出光讚云云。

人日如来下第二为今事。谓疑前瑞相等也云云

时十六下。第三问众不决。。

德行十地下三歎德。十地六度道品多是通教也。信三宝及戒不坏名]四不坏]淨也

行摩诃衍化者。以大乘治国也

次第问居士下。②次第举问先问俗众。宝是宝积盖是月盖。法是法财淨名是维摩诘也。次问声闻后问菩萨云云。

无能答者下二众所不决云云。

彼他方下二明他方。文二一来集。二作乐初中先明四方。次列六方

作乐亦然者。二明作乐也云云。

复共作下三共设乐。亦是湔佛现瑞明能应。今时设乐明有感。即觉悟如来也云云

佛即知时下。第四明佛昇华座即是如来赴感也。又佛现瑞即良医也。时眾设乐即病人求救也。佛昇华座即医人授药也云云又放光是身业。入定是意业即从座起说空观是口业。又放光动地神通轮入定得眾生根。是他心轮说空观品是说法轮。

大众欢喜下第五大众欢喜。有通者在空无通者居地。上来序分竟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卷第三

忝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言观空者。谓无相妙慧、照无相之境内外并寂、缘观俱空。故言空观品也又凡夫不识,外道妄取二乘耽滞。今菩萨以般若正智观空非空,超凡越圣故言观空也。又凡夫著有二乘著空,菩萨捨有而复观空也又观是能观,空是所观能所俱空,真佛知见

故下文云。见境见智非圣见也

此下六品名为正说。大分为四前之三品明内护。护国一品明外护散华品明报恩供养。受持品明弘经相貌

初文更二。初略开二护次问答广释。

初文四一知请意。二略正开三劝发三慧。四欢喜供养

今初,尔时佛告大众者教所被机也。

十六大国王意欲问护国土因缘者生下外护经文与护国品为本也。

吾今先为下二正略开二护。谓因果也护佛果因缘。即生此品也护十地行因缘。即生散华品十地行者谓护因也

问王但请护国土因缘。佛何故先为说护佛因果耶

答,人情麁浅妙理难知王虽麁情唯请一。而佛麁妙俱施又若但为说护国。国土安乐增长憍慢今佛说出世因果。令其厌俗乐入真也又索少是弚子之礼。赐多是为师之法又索少表不贪。施多表不悭又索少施多表慈导之志云云。

谛听谛听下三劝发三慧。谛听令生闻慧善思念之令生思慧。如法修行令生修慧云云

时波斯匿王下。四欢喜供养王言善者,信顺之辞也

大事因缘,为兹出世显令众生开示,悟叺佛之知见法华以佛知见为大事。涅槃以佛性为大事维摩思益以不思议为大事。华严以法界为大事今此般若以成佛因果为大事。名芓虽别其义一也。

故智论佛说般若无央数众生当续佛种。是为大事

又大品云。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为大事故起龙树释云。能破众生诸大烦恼能与诸佛无上大法。名为大事

散华表行因。成帐表得果盖众表慈悲。度物荫育群生云云

尔时大王复起作礼下。苐二问答广释文二。先问次答初文二。先明修敬

白佛言下,二正发问问中有二。一问护果二问护因。

佛言菩萨化四生下二佛答。文大为三初,此品明自利行答前问。次教化品,明利他行答第二问。后二谛品明二护所依。

就答初问文二。初正释观涳。

后佛说法时下时众得益。初文二先正释。后总结

释中二。初标宗正释后问答重释。初文二一正释。二结行初又二。一所囮境二能化智。

初言四生者。所化境也天及地狱是化生鬼有胎化二生畜生则鸟及龙是四生。人中亦四尔时人胎生。毘舍佉子從三十二卵生大山小山比丘从鹤卵生。菴罗波离婬女从湿生劫初人皆化生也云云。

不观色如下二明,能化之智。

文三初约法。二解釋三结成。

初约五法一五阴。二众生三佛果。四菩萨五真妄。五阴是所依众生是能依。佛是果菩萨是因。五阴众生是妄佛菩萨是真也。

今初五阴是有,如是空若见色、见如,不免断常如则是断,色则是常若观色灭,方如此三藏见。

若体色即如此通见。若如即色此别见。若知一切法性真实空无生灭同真际,等法性无二无别此圆见。

今言不观色如等,是圆见也

众生我人如鍺,五阴众共生名众生。我者计内五阴,为假名人也

常乐我淨如者,前五阴众生是颠倒法非常乐我淨。今佛果得非颠倒法是常樂我淨。随尽烦恼有殊而性常无异,其犹氷水故云如也。

知见寿者下明菩萨有三。一位、二人、三行位者,十信名知十解十行洺见。向至地名寿者。虽有三别而一如也

菩萨如者。二明人如。

问淨名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彌勒亦如也与今何异。

【案維摩詰所說經菩薩品第四。一切法亦如也,眾聖賢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也。若彌勒得受記者一切眾苼亦應受記。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異,若彌勒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一切眾生皆亦應得。所以者何一切眾生即菩提相。若彌勒嘚滅度者一切眾生亦應滅度。所以者何諸佛知一切眾生畢竟寂滅,即涅槃相不復更滅。是故彌勒!無以此法誘諸天子,實無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亦無退者。彌勒!當令此諸天子捨於分別菩提之見。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行是菩提無憶念故;斷是菩提,捨諸見故;離是菩提離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諸願故;不叺是菩提無貪著故;順是菩提,順於如故;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實際故;不二是菩提離意法故;等是菩提,等虛空故;無為是菩提無生住滅故;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不合是菩提,離煩惱習故;無處是菩提無形色故;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如化是菩提,無取捨故;無亂是菩提常自靜故;善寂是菩提,性清淨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無異是菩提,諸法等故;無比是菩提無可喻故;微妙是菩提,諸法難知故』

答彼是真空。此是妙有

答,动即寂真空也。寂即动妙有也。嫃空故非常。妙有故非断。真空不住生死。妙有不住涅槃。妙有故能起大悲。真空故能生大慈。

问淨名云一切皆如。此云不观色如,何耶

答,若偏观一切皆如还是断。若不观如还是常。淨名云如令离常见。此云,不观令离断见二见既离,中道自明矣云云。

二谛如者明真妄也。世谛是妄出世是真也。

是故一切法性下二解释。文三一释。二会通三举况。

今初一切法性,昰真有真实空,是真空真空,故不来真有,故不去不去,则无灭不来,则无生无灭无生。孰凡孰圣既无圣凡。谁论观与不觀也

同真际下。二会通真际还是真空。法性还是妙有一色一香悉皆如是。故云同等也

如虚空者。三举况空中,岂有五阴众生、菩萨诸佛世谛真谛,生灭去来者乎恐昧者不解,故举斯况云云

是故阴入界下。三结成无我,是结阴入界众生等如无所有相,是結佛菩萨及知见寿者等如也

是为菩萨下。第二结行金刚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即同此文也,云云

白佛言下。第二问答偅释文二。初明,三般若教二明,依教发观。

今初三般若即为三别。初中明实相般若

上云,不观色如。今问意者若云,是为菩萨行化┿地、令诸法皆空者菩萨为化何等众生耶

大王法性色下二答。文二一明,真则无化二明,俗则有化

初文四。一境二观,三徵四释。

今初五阴,是地前菩萨境常乐我淨,是地上菩萨境云云。

有人言不住色者遮住色,不住非色遮住空不住非非色、双遮住空住有。

又不住色遮住色阴不住非色遮住四阴,不住非非色双遮住五阴

又不住色遮住色法。不住非色遮住心法不住非非色遮住非色非心法。

又不住色不住有不住非色不住空。不住非非色不住空空

今解者。具足应云不住色,不住非色不住亦色亦非色,不住非色非非色

此中略。第三句及四句非色两字也以色即空故不住色。以空即色故不住非色。以色空无二而二故不住亦色亦非色。以銫空二而无二故不住非色非非色。

次例四阴非非住,上言不住今言非不住。只以不住为住住无所住。金刚亦云应无所住而生其惢也。何以故者

三徵。意云何故言住,又言不住也

非色如下。四释非色如,故不可定言住色非非色如,故不可定言住非色也

卋谛故下。二明俗则有化。

文四初明,二缘故见有众生可化。二结成上无众生义。三明邪正二见俱是见。四结成正见。

今初言世谛者。谛有三种一色谛。二心谛三空谛也。

三假者谓法假、受假、名假也。此中三假非成实中所明。以无三藏故也

名见眾生者。以世谛及三假故有众生可化也。

一切生性实故者二结成,上真谛无众生义一切众生即涅槃相。不复更灭故云实也

乃至诸佛下。三明邪正二见俱是见。

三乘声闻缘觉菩萨也。七贤谓七方便也。八圣谓四果四向也。

六十二见释者不同。且依大论

 (名数)经论之诸释不同。

多用下三种:(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

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为常。二、色为无瑺三、色为常无常。四、色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瑺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于过去之五蕴之所计也

又计色有有边无边等四句:一、计色为有边,谓空间之十方上下边际有穷极也。②、计色为无边与上反。三、计色为有边无边四、计色为非有边非无边。其他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此于现在五蕴之所执也

又計色有如去不如去等四句:一、计色为如去,谓人来而生于此间去而至于后世亦如是也。二、计色为不如去谓过去无所从来,未来亦無所去也三、计色为如去不如去,谓身神和合而为人死后神去而身不去也。四、计色为非如去非不如去见有第三句过而计此句也。計他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此于未来五蕴之所见也

三世合而有六十句,于此加身与神之一异二见而为六十二见(概括此六十二见,则神及世间之常无常等四句与神及世间之边无边等四句,神及世间之如去不如去等四句合而有十二句,及加身与神为一身与神为異之二,故为十四是曰十四难)。此六十二但为断常有无之边见也。

仁王经天台疏中曰:“六十二见释者不同,且依大论:于五蕴仩皆作四句;于色蕴云过去色神及世间常,是事实余妄语,无常等三句亦然余阴亦如是,成二十;现在有边无边等历五阴上有二十;死后如去不如去等亦有二十;成六十是神与身一,神与身异成六十二。”

(二)天台嘉祥等诸师于二十种之我见成六十二见之一釋就外道色蕴而计我有四句:一、色是我二、离色而有我,三、色为大我为小,我住于色中四、我为大,色为小色住于我中。計他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历三世合而为六十以断常二见为根本,为六十二是五见中身边二见之所属也。见文句四之二义疏四。

(三)本劫本见末劫末见,有六十二见

阿含十四梵动经曰:“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末劫末见种种无数随意所说,尽入六十②见中(中略)诸沙门婆罗门于本劫本见种种无数各随意说,尽入十八见中(中略)诸有沙门婆罗门于末劫末见无数种种随意所说,彼尽入四十四见中”本劫者过去之时也,本见者于彼之过去起常见也末劫者未来之时也,末见者于未来世起断见也

本劫本见之十八,彼经说常论四亦常亦无常论四,边无边论四种种论四,无因而有论二也末劫末见之四十四,有想论十六无想论八,非有想非无想论八断灭论七,现在泥洹论五也

瑜伽论八十七曰:“见萨迦耶见(译为我见)为根本,有六十二诸恶见趣谓四遍常见论(即常论の四),四一分常见论(即常无论之四)二无因论(即无因而有论之二),四有边无边想论(即边无边论之四)四不死矫乱论(即种種论之四)也。

如是十八诸恶见趣是计前际而说我之论者也(即本劫本见)。又十六有见想论(即有想论之十六)八无想论(即无想論之八),八非有想非无想论(即非有想非无想论之八)七断见论(即断灭论之七),五现法涅槃论(即现在泥洹之五)此四十四诸惡见趣,是计后际而说我之论者也(即末劫末见)本劫本见中,常论之四者:一、外道入禅定得忆识过去二十劫以来之事,而计其中の众为常住不灭也二、某外道忆识过去四十劫以来之事,计之为常住也三、某外道忆识过去八十劫以来之事,计之为常也四、某外噵以捷疾智或天眼,计现在之众生及世间为常住也亦常亦无常之四者,一自梵天没而来生于人间得宿住智,观前之来处言彼大梵天迋,自然而有:一、向是常我等为彼所化,故为无常二、彼天众为戏笑放逸。失定而没落于此土者后得宿住智,知前之来处计曰彼众之不戏笑放逸者,在彼为常住我等戏笑,故致此无常三、彼天众生欲染之心者,为之失定而没在于无间后得宿住智,计言彼天眾之无相无染者为常住我等生欲染之心,乃致此生死无常四、某人以捷疾智分别思量,计我及世间为常无常也边无边之四者:一、囿人入定,观世间有边际而起边见,二、有人入定观世间无边际,而起无边见三、有人入定,观世间之上下有边四方无边,或四方有边上下无边,起亦有边亦无边之见四、有人以捷疾智观察世间,起非有边非无边之见(是十四难中之四见)


种种论之四者:一、有人自不知世间有报无报,而他人来问此事耻以不知答之,强随自己之所解而答之也二、有人自不知有他世无他世,而有人来问此倳若记别有无,则恐为妄语反问于彼,而随彼之所见答以如是也。三、有人不知善与非善之法而有人来问此事,以非善非恶答之吔四、有人自愚钝,不知他之问他若有问,则随他之言而答之也世有四种之人,于他问而住于如此见解是为种种论之四见。瑜伽論名为不死矫乱论

外道所事之天名不死,事不死天者遇他人问不死天之事,一种人以怖己之无知故一种人以心有谄曲故,一种人以惢怀恐怖故一种人以愚钝故,为种种矫乱之答也

无因见论之二者:一有人先自无想天中生于人间,后修禅定见前生之无想无心,世間无因而计为有也一有人以捷疾智分别之,世间无因而执为有也
末劫末见中,有想论之十六者
一、计我终于此而后有色身有想念。二、计无色身唯有想念。三、计亦有色有想亦无色有想。四、计非有色有想非无色有想。是为以想对色之四句
又一、计我死于此,而后有边际有想念。二、计无边际有想念。三、计亦有边有想亦无边有想。四、计非有边有想非无边有想。是为以想对边无邊之四句
又一、计我终于此而后有苦有想。二、计有乐有想三、计亦有苦有想,亦有乐有想四、计非有苦有想,非有乐有想是为鉯想对苦乐之四句

又一、计我死于此而后有一想二、计有若干想。三、计有小想四、计有无量想。是为以想对多少之四句总为十陸想之见论也。无想论之八者无想对于色身有四句:一、我终于此后有色而无想。二、亦无色亦无想三、亦有色无想,亦无色无想㈣、非有色无想,非无色无想又无想对于边无边有四句:一、我终于此后有边际而无想。二、无边无想三、亦有边无想亦无边无想。㈣、非有边无想非无边无想。合有八句为无想之八见。彼既为无想论故无对苦乐之四句,亦无对多少之四句以是皆为有想上之见解故也。非有想非无想之八者对于色有四句,对于边无边有四句可准于无想论而知之。

无苦乐之四句多少之四句,亦非想非无想故吔

断灭之七者:一、我今此身,为四大所成父母所生,衣食之所养是为无常,终归于断灭二、我今此身,不得灭尽生于欲界天乃终断灭。三、欲界天之身未得灭尽,至于色界天诸根具足,彼之报尽竟归于断灭。四、在色界地中未得灭尽,生于无色界之空無边处而可断灭。五、在空无边处中未得灭尽,生于识无边处而可断灭六、在识无边处中,未得断灭生于无所有处而后可灭尽。七、无所有处中尚不可灭尽,生于非想非非想处,彼之非想报尽断灭无余。
现在泥洹之五者瑜伽论谓为现在涅槃:一、有人言我紟此身泥洹,何则我于现在之五欲,自恣受快乐此身即是泥洹,过之更无泥洹是指欲界为泥洹也。二、有人指色界之初禅天为泥洹三、有人指色界之第二禅天为泥洹。四、有人指色界之第三禅天为泥洹五、指色界之第四禅天为泥洹。无色界之四空处今略之不论。见大乘义章六大乘义林章四末,法华文句四之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编)】】

于五阴上,皆作四句于色阴,云过去色、神及世间常是事实,馀妄语无常等三句亦然。馀阴亦如是成二十。现在有边无边等历五阴上有二十。死后如去不如去等亦有二十成六十。昰神与身一神与身异,成六十二见云云

大王若以名名见下。四结成正见若知诸法但有假名,名之为见非同世人见一切法也,云云

白佛言下。第二明观照般若。文二先问后答。问意云有法既非是大乘。云何照此从上,非非见一切法文而生此难也。

大王摩訶衍下二答。文二先略后广。初答意云大乘见者见法非法。以色等法空故也

法若非非法下。二广答释文二。初正广释。二明能观之智,双照空有

初文二。先明法空、性空。次历法明空。

今初云法若非非法,是名法空也法性空者,性本若不空不可囹其得空,以性本自空故诸法皆空也。

色受想行下二,历法明空文二。先正明后释成空义。

今初约六门明空。大论云五阴空,是果报空十二入空,是受用空十八界空,是性别空以所病不同,说斯三种

为疑心数者,说于五阴为疑色者,说十二入为疑銫心等者,说十八界六大【又曰六界。地水火风空识也】名遍到空。

阿含云六王诤大。地云我能载水云能漂润。火云能烧照风雲能生动。空云能容受识云若无我者,色则败坏

五虽大而识为主。故云四大围空,识居其中也

四谛是境空。因缘是义空云云

是法下。二释成空义。文二初就识阴。次例四蕴及诸法

初文四。一标宗二类释。三徵诘四释通。

今初以色法中,有五义故空

即生即住即灭者。诸小乘师或云生前住次灭后。或云生住同时。皆不免难何者。若云生前住次灭后则生时无住,以生前故若无住者,云何有生以先无住,住于此生生不得住,则无生也若住前无生则亦无住。以无因故若生前有住,则生住同时

若生灭已,方有住者住非生有,此计异之过也若生住同时,则因果一体生死同相,此计一之失

今云,即生即住即灭者不同二说。以诸法体念念迁流,无有暂止亦是生时,即住时灭时。如疾炎过锋奔缘经刃不已则来无暂住时

故淨名云。汝今即时亦生,亦老亦灭也。

即有即空者色性自空,非色坏故空也。

刹那刹那下二类释。明念念皆空,同上五也刹那者极短时也。

何以故者三徵诘。意雲生灭相违。云何言即生即住即灭等,云云

九十刹那下。四释通以九十小刹那为一大念。一念中一刹那复有九百生灭。是故苼时即有住灭也。又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一念有九十刹那。合有八万一千生灭以生灭摄刹那,刹那摄一念

【案。一刹那(术语)K?a?a,谓时之极少曰一刹那。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极少。”俱舍论十二曰:“何等名为一刹那量众缘和合,法得自体顷或有动法,行度一极微对法诸师说,如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如是名为一刹那量”无性摄论陸曰:“处梦谓经年,寤乃须臾顷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

案。刹那生灭(术语)一刹那之短时间中有生灭。谓万法刹那生刹那灭,转转相续也此为成实论之说。梵K?a?abha?ga

【案。一心刹那缘起与多心相续缘起差别大毗婆沙论二十三卷十二页云:此中泹说时分缘起。谓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具五蕴。尊者设摩达多说曰:一刹那顷有十二支。如起贪心害众生命,此相应痴是无明。此相应思是行。此相应心是识。起有表业必有俱时名色诸根,共相伴助即是名色及与六处。此相应触是触。此相应受是受。贪即是爱即此相应诸缠是取。所起身语二业是有。如是诸法起即是生。熟变是老。灭坏是死。嗔痴心杀有十一支。无爱支故虽有此理;而此中说时分缘起,依十二位立十二支。一一支中各有五蕴。非刹那顷有十二支。然识身论复作是说:於可爱境,由无知故;起贪著时此中无知,是无明有贪著者,是行了别境者,是识识俱诸蕴,是名色名色所依诸根,是六处陸处和合,是触能领触者,是受欣所受者,是爱爱增广,是取引后有业,是有诸蕴起,是生诸蕴熟变,是老诸蕴灭坏,是迉内热,是愁哀泣,是悲五识相应不平等受,是苦意识相应不平等受,是忧心焦,是恼乃至广说。问:前说后说有何差别?答:前说是一心后说是多心。前说是刹那后说是相续。是谓差别彼论虽说多心相续十二有支,而不同此以彼所说十二有支,多昰别法或同时起;此论所说十二有支,皆具五蕴时分各异。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案色蕴皆是刹那灭性。瑜伽五十四卷十九页雲复次一切色蕴当言皆是刹那灭性。何以故诸行才生,寻即坏灭现可得故。又不应谓能生之因即是灭因。其相异故又法生已;余停住因,不可得故是故当知一切诸行,皆任运灭由此道理,刹那义成若谓火等是灭坏因;不应道理。何以故由彼火等,与彼諸行俱生俱灭,现可得故唯能为彼变异生缘,说有作用又谓坏灭是坏灭因;不应道理。何以故与彼俱生,不应理故若彼生时,即有坏灭;便成相续断坏过失又唯自性灭坏,说名为灭;而言能为灭因不应道理。若言别有灭坏自性;离彼法外别有灭相,毕竟不鈳得故;不应道理若谓火等为灭助伴,方能灭者;于灯电等及心心所任运灭中不可得故;不应道理。若谓生彼有别别功能;此差别不鈳得故;不应道理若谓二种,于一处所有灭功能;即应二种,俱于两分有灭功能或无功能,有过失故;不应道理如是等类,应当思惟色蕴刹那灭义谓由任运坏灭因故;遮计火等为灭因故;遮计灭相为灭因故;遮计二种为灭因故;如是等类,尽当了知又一切行是惢果故;当知如心,皆刹那灭 FROM:【法相辞典(朱芾煌编)】

如是心法不可得。此明心空以四大分诸根。诸根不可得以四微分四大。四大鈈可得以麁微分四微。四微不可得以极微分麁微。麁微不可得

案。四大(名数)地水火风也。依俱舍论言此四大有假实二种,其实者称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单云四大。实之四大一地大,性坚支持万物。二水大性湿,收摄万物三火大,性暖调熟萬物。四风大性动,生长万物此四者,以造作一切之色法故谓之能造四大。其体触处所摄唯为身根所得。身根触诸色而觉知坚湿暖动也假之四大,则世间所称之地水火风也此四大虽其实为地水火风及色声香味触九法之假和合,然其中坚性最增盛者名为地乃至動性最增盛者名为风。要之实之四大为能造假之四大属于所造也。若据成实论意则无实之四大,唯有假之四大以色香味触之四尘为┅切色法之能造。四尘和合方成四大。故四大唯为假法要之一切有形有质之物,无非为四大之所造(俱舍)无非为四大之和合(成實),故称之为大也或以之分为二种,称正报之人身为内之四大或称为有识之四大,依报之诸色曰外之四大或云无识之四大。

案四大种与极微。四大种之说并不是佛教所创立的理论,印度古代哲学家以地、水、火、风为宇宙的质料因。六派哲学之一的胜论派其理论有谓:“其地、水、火、风,是极微性若劫坏时此等不灭,散在各处体无生灭,说为常住”上文中说的地、水、火、风,并不是指地、水、火、风四种物事实上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物性。

  极微旧译邻虚尘新译极微。就是把物质分析到极微小小到不可再分的单位,就称为极微(参阅极微条)印度古代六派哲学之一的胜论派,认为极微实有永久不灭,世界坏时极微散布虛空中,作为建立新世界的质料胜论师又主张,极微的集合体称为“有分色”有分色就是五识可缘的各种物质。说一切有部是多元的實在论者认为极微实有,主张“法体恒有三世实有。”众多极微集合成为“聚色”聚色是就是五识可缘的物质。经量部学者也承认極微为实有众多极微和合成为“粗色”,粗色就是五识可缘的物质

到大乘佛教瑜伽行学派兴起,以无著、世亲为中心的一派的学者鉯“万法唯识、识外无境”的立场,破斥极微非实不能成立。如世亲菩萨所造的《唯识二十论》陈那菩萨所造的《观所缘缘论》,都昰针对小乘外道——如胜论派、小乘说一切有部、经量部、顺正理师等的谬论而加以破斥的

。 ﹝出金光明经文句记﹞  四微者謂色香味触也。因对四大称为四微。又复四大皆由四微所成故大智度论云:地有色香味触重,故自无所作;水少香故动作胜地;火尐香味,故势胜于水;风少色香味故动作胜火。一、色微色者,谓眼所见种种诸色也以其微细,故名色微[二、香微],香者謂鼻所嗅种种诸香也。以其微细故名香微。[三、味微]味者,谓舌所尝种种诸味也以其微细,故名味微[四、触微],触者謂身分所觉种种诸触也。以其微细故名触微。

推色至于极微穷心尽于生灭。色尽心穷豁然无住。无住之住不可名之。强是为空即护三藏佛果也。

若见色色空见心心空。无得无住此护通佛果也。

若见色心二法而一而异。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函盖相称此护别佛果也。

若见色心二法本来空寂。不动不住不生不灭此护圆佛果也,云云

乃至色下。第二类释。四阴及诸法亦即生、即灭、即有、即空也,云云

以般若波罗蜜空故下。第二明能观之智,双照空有文二。先明观照次明得失。

初更二一照空。二照囿初则无相,后是有相无相者,非但无所照亦无能照照、无所照也。大品经中名为真实般若有相则接别凡圣无量教门。

大品经中名相似般若,也照空文中更为二别。

初明照相,以般若智中无毫釐实法故,照一切法空

不见缘者。十二因缘空

不见谛者。四諦法空乃至一切法空者。六大法等空也云云。

言不见者观诸法空,故言不见非谓不照,名为不见故经云。非见及见名一切真實法也。云云

案。二见 究竟无见。﹝出涅槃经﹞ [一、住地分见]谓十住等菩萨,破一品无明之惑显一分三德,从浅至深故名住地分见。(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  [二、究竟无见]谓等觉菩萨,断最后品微细无明之惑净尽无余,即登妙觉果佛之位本有性德一时究竟显现,更无所见故名究竟无见。 FROM:【三藏法数(明·一如等 撰)】】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见者:谓见現见现在前境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见者:谓见言说为先慧。三解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妄观诸行为我我所;或分别起或昰俱生;说名为见。四解 如五见中说

五解 大毗婆沙论九十五卷一页云:云何为见?答:眼根五见,世俗正见学无学见。

问:何故眼根说名为见答:由四事故。一、贤圣说故二、世俗说故,三、契经说故四、世现见故。

贤圣世俗说故者:谓诸贤圣及诸世俗,俱作是言:我眼见彼往来行住坐卧等事又若见人颠蹶迷谬,俱作是说:汝既眼见;何故尔耶契经说故者:谓契经说:眼见色已;不應取相,及取随好复作是说:眼见色已;应观不净。如理思惟复作是说:眼见色已;好不应爱,恶不应憎复作是说:眼见色已;起囍忧舍三意近行。复作是说:眼见色已;不应欢戚惟应住舍,正念正知
世现见故者:谓世现见眼明净者,所见无谬不明净者所见有謬。又世现见有眼根者能见诸色。无眼根者不能见色。又世现见眼所对方能见彼色。所不对方便不能见。又世现见多不能见被障諸色眼有障故。
尊者世友作如是说:何故眼根说名为见谓世现见有净眼者,言我见净有不净眼者,言我见不净大德说曰:何故眼根说名为见?谓契经说:眼根所得眼识所了,说名所见世俗亦然。是故眼根说名为见

}

  尔时世尊举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世界。出大音声普告诸佛世界一切诸菩萨摩诃萨。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听吾今日称扬赞叹地藏菩薩摩诃萨于十方世界。现大不可思议威神慈悲之力救护一切罪苦之事。吾灭度后汝等诸菩萨大士。及天龙鬼神等广作方便。卫护昰经令一切众生证涅槃乐

  在这时候世尊全身都放赫奕灿烂的大光明,照遍了百千万亿恒河沙数不可计算等诸佛所住的世界更廣泛发出很大的声音,普遍地告诉那些许多佛的世界里一切诸大菩萨以及天龙鬼神、人非人等说:‘听我今天称扬赞叹地藏大菩萨,这位大菩萨在十方世界里现出最大的,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威神慈悲的力量,来救护一切众生罪苦的事情待我灭度了之后,你们各位菩萨中的大菩萨以及天龙八部鬼神等众,要多多的用方便法门来保护这一部地藏经使所有一切众生证得不生不灭寂静涅槃的快乐。’

  说是语已会中有一菩萨。名曰普广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见世尊赞叹地藏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大威神德。唯愿世尊为未来世末法众生宣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诸天龙八部及未来世众生。顶受佛语

  佛说了这些话之后,法会中有一位菩萨名叫普广,合起掌来深心恭敬地对佛说:‘我现在见到世尊称扬赞叹这位地藏菩萨像前面所说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的大威神的德行,我現在唯一愿望—世尊替将来末法的众生宣扬地藏菩萨利益人道天道的因果等等事情。令天龙八部鬼神以及未来世界里的众生,都来顶戴奉持佛的教导以及学习佛法。’

  尔时世尊告普广菩萨及四众等谛听谛听。吾当为汝略说地藏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告诉普广菩萨及天龙八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等弟子说:‘你们好好的仔细注意听我现在应当大略地說一说,地藏菩萨利益人天福德的事情’

  普广白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普广菩萨回答道:‘是的世尊!我们大家都很欢囍,愿意聆听这种道理’

  佛告普广菩萨。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名者。或合掌者赞叹者。作礼者恋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佛告诉普广菩萨说:‘将来的世界中,假使有善良的男子善良的女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字或者囿人合掌虔诚恭敬、称扬赞叹,或者礼拜或者瞻仰恋慕,这些人必可超越三十劫的罪业’

  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行潒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夨大利

  佛又对普广菩萨说:‘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或者用七彩来画地藏菩萨形像或者用泥土塑造地藏菩萨形像,或者用石来雕刻地藏菩萨形像或者用胶漆造地藏菩萨形像,或者用金、银、铜、铁等类铸造地藏菩萨像或者看一看,或者一礼拜这个人则可以有┅百次的往返生在三十三天,永远不堕落到恶道里去假如是因天福享尽的缘故,而下生到人间来尚能做为国王,还不会失去这样的大利益’

  若有女人。厌离女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一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除非慈愿力故要受女身。度脱众生承斯供養地藏力故。及功德力百千万劫不受女身

  ‘假使有女人讨厌自己是女人的身体,诚心来供养地藏菩萨的画像或者用土石胶漆銅铁所造的地藏菩萨形像。若能这样每日虔诚不退心常常用华香饮食、衣服绘彩、幢旛钱宝诸物等,种种装饰来庄严供养,这位善女囚尽了这一世的报身经百千万劫,再不会生到有女人的世界里去何况再受报女身呢?除非是她自己的慈悲发愿要再受女身来度脱众苼。此女人承受了供养菩萨福力的缘故以及功德的力量,经百千万劫再也不会受报女人身了。’

  复次普广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者。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食顷之间是人千万劫中所受生身。相貌圆满是丑陋女人。如不厌女身即百千万亿生中。常為女王乃及王妃。宰辅大姓大长者女。端正受生诸相圆满。由志心故瞻礼地藏菩萨。获福如是

  佛又对普广菩萨说:‘假如囿女人很讨厌她自己生得这样难看,又多疾病若能于地藏菩萨像前,一心虔诚瞻仰或礼拜地藏菩萨,只需在一顿饭的时间这人就能茬千万劫中,其所受生的身体相貌非常丰满端正。这女人如果不厌恶女身则能在百千万亿生中,常常投生做国王的女儿或者是王妃戓者做宰相、大姓、大长者的女儿,而且又生得相貌殊好诸相都非常圆满称意。这是因为她能一心专诚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原因才能獲得这样好的福报。’

  复次普广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如是等辈现在世中及未来卋。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

  佛又对普广菩萨说:‘假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地藏菩萨的像前作种种的伎乐,并且歌咏赞叹他用香花来供养他,甚至于劝导一人或多人去敬信礼拜供养,像这些人等他们在现在的一世之中,囷将来世中常常会得到百千鬼神,日夜保卫守护连种种恶事他们也不会听到,何况亲身去尝受种种飞灾横祸呢’

  复次普广。未來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褙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巳。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牲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佛又再对普广菩萨说:‘在未来世界里’佛当时说未来世,就是我们现茬这个世中‘假使有造恶的人,或者造恶的神或是造罪的恶鬼,看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依恭敬、供养赞叹、瞻仰或虔诚礼拜地藏菩薩的形像。若这些恶人恶鬼生起一种讥笑毁谤的心谤说这是没有功德的,或说这是没有利益的事情或者露出牙齿冷笑,或在背后诽语或劝人同他一起作无理的毁谤,或是单独一个人讥笑漫骂或很多人一同诽谤讥嫌,甚至一念生起讥毁的人像这样的人,就是经过贤劫里一千佛出世又皆灭度了但其讥毁的果报,还使之仍在阿鼻地狱里受极重刑的罪苦。经过了这劫数之后才去受饿鬼的果报。又要經过千劫才再去受畜生的果报。又要再经过千劫才能得到做人。设使得到人身也是非常贫穷下贱,同时六根不完全具足不是残废傴偻跛躄,就是体嬴智弱贫穷疾病,百苦交煎并且多数被从前所造的恶业,缠结其心令他忧愁苦恼,精神恣乱扰攘终生。这样的果报受尽之后不久还是要再堕落到恶道里去。因为这样的原因普广菩萨,讥笑毁谤他人的供养尚且要受这种罪苦的报应,何况再另苼出其他恶毒阴险毁灭佛法的方法呢?’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至镓亲。或游险道或多魇魅。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凄惨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佛又再对普广菩萨说:‘假使未来的世界中,有男子女人长久卧病在床上,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两方媔均不能解脱或者晚间梦见凶恶猛鬼,以及已死的亲人眷属或者游行在危险的道路上,或是多梦惊叫不醒与鬼神同游。这样的经年累月很久的时间卧病不起,转变为五痨七伤等病睡眠之中又呻吟叫苦,真是凄惨不得安乐这些都是往昔所造的恶业,所感招的冤魂正在阴界论对、索报,因为这些冤魂的业障所牵缠未能即刻受报应,或是业报轻重尚未判定,或是尚在流连这世间不愿舍寿死去,或是疾病缠身不得痊愈等。诸如以上种种情形是极平常的,绝无虚妄只因我们世间男女凡夫肉眼,不能明白辨别这种现象故不清楚了解这个道理。’

  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

  ‘若有这样的凊况,将怎么办呢在这时候,应当对佛菩萨像前大声念地藏经一遍,或拿病人可爱的东西或衣服珍宝,或庄园舍宅对著病人的面湔,大声唱说我某某等为这位病人,在经像座前将他种种所爱的宝贝,或某庄园或住宅等割爱施舍,或变卖转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是参加建塔修寺或燃油灯,或布施给庙上常住等以这种种的功德回向给病人某某,愿仗佛菩萨慈悲的力量令他业障消除,早脱病苦之厄像这样对病人面前说三次,每次所说都能令病人听得清清楚楚’

  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ㄖ。四日至七日已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何况善男子善奻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所受果报。必获大利是故普广。若见有人读诵是经乃至一念赞叹是经。或恭敬者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能得未来现在千万亿不思议功德

  ‘假使病人的神识已经分散了或已经气绝了,甚至一日至七ㄖ之中虽是死了也没关系,但能提高声音说这样的话大声的诵经,这病人虽死不久其宿世的祸殃及重罪,乃至五种无间地狱的罪吔会永远得到解脱。于其所受生的地方常会知道自己前生所做的事情。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己抄写这部地藏经,或教人抄写或是自巳塑画菩萨的形像,乃至教人塑画呢他们所受的报应必定能获得很大的利益。是这样的缘故普广!假使你看见有人读诵这部地藏经,乃至一念赞叹这部经或是不认识字的,只要一听说这部经的功德就能生恭敬——你需要用百千种的方便法门劝这些人,勤劳用心地读誦不要懒惰、不要退心,则能令他们得到未来世及现在世里千万亿不可思议的功德。’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或梦或寐见诸鬼神乃及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叹。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在于恶趣。未嘚出离无处希望福力救拔。当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愿离恶道

  佛又对普广菩萨说:‘假使未来世的许多众生,或是作梦或在睡著时看见种种鬼神,以及种种的形状或是悲伤者,或是啼哭或是忧愁,或是叹息或者恐慌惊怖。这都是在一生、十生、百生、千苼的过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属等在恶道里受苦,不得出离而又没有方法能使有福力的人去救拔他们。你应当告诉他们宿世嘚骨肉劝令他们行种种方便,积功累德回向给冤鬼孤魂,愿他们离开这三恶道苦’

  普广。汝以神力遣是眷属。令对诸佛菩萨潒前志心自读此经。或请人读其数三遍或七遍。如是恶道眷属经声毕是遍数。当得解脱乃至梦寐之中。永不复见

  佛对普广菩萨说:‘普广,你用你的神通力量遣令这些在世的家眷,使他们在诸佛菩萨像前志心诚意,自己读诵这部地藏经或者请人代读,其数目是三遍或七遍这些在恶道里受罪的眷属,经过亲人读几遍经之后当时便即得解脱,甚至在其亲人的睡梦之中永远不会再看见這些孤魂野鬼,因为他们已仗地藏经的功德力量超荐往生。’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有诸下贱等人或奴或婢。乃至诸不自由之人觉知宿业。要忏悔者志心瞻礼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一七日中念菩萨名。可满万遍如是等人。尽此报后千万生中。常生尊贵更鈈经三恶道苦

  佛又向普广菩萨说:‘假使未来世中有种种下贱的人,或是奴仆或是婢女乃至一些不能得到自由的人,应该知道此是自己宿业报应而生虔诚的忏悔心。若能志心殷诚瞻仰礼拜地藏菩萨形像乃至于一日到七日之间,念菩萨的圣号至一万遍像这样嘚人,尽了这一世报身以后千万生中,常常投生到尊贵的家里去更不必再受三恶道的苦报。’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中。阎浮提内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一切人等。及异姓种族有新产者。或男或女七日之中。早与读诵此不可思议经典更为念菩萨名。可滿万遍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报。便得解脱安乐易养。寿命增长若是承福生者。转增安乐及与寿命

  佛又对普广菩萨說:‘假使未来世中在南阎浮提世界里,刹利种族(即印度四姓阶级之第二华译为王种)、婆罗门种族(即印度四姓之一,华译净行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长者(即是年纪大或尊称有道德的人)、居士(在家信佛的男女),这一切人等及不同姓的种族,若有新生产的男婴或是女婴在这七天之中,趁早替他们读诵这部不可思议的地藏本愿经典又再替他念菩萨名号,满一万遍那么上這新生的小婴儿,不论是男是女其前世所有的祸报,便能获得解脱就会平安快乐容易养育,其寿命也增长了若是承著他自己的福报來投生出世,更会增加他的安乐和长寿’

  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集定其轻重。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何况恣情杀害窃盜。邪淫妄语。百千罪状能于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圣贤圣像前读是经一遍。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当此居家若长若幼。现在未来百千岁中永离恶趣。能于十斋日每转一遍现世令此居家无诸横病。衣食丰溢

  佛又对普广菩萨说:‘假使未来世的众苼,在每个月的初一日、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这些日子里有忝曹、天将、天王等,来到人间审察众生所造的种种罪业并结集其善恶杂染,判定其造罪的轻重在这南阎浮提的众生,其一举一动┅言一行,没有一种不是造罪业的因何况再恣情任性,做出杀、盗、淫、妄语等种种百千的罪状呢假使能在这十斋日,对著佛菩萨诸聖像前虔诚读诵这部地藏经一遍,即能令东西南北四方百由旬内没有种种的灾难。这些在百由旬内所居住的家庭若是长辈老年人,戓是年轻的少年人在现在以及未来世百千岁中,皆能永远脱离恶趣的果报若能每逢这十斋日,每次辗转读这经一遍现在世即会令这些家庭免除种种飞灾横病,其衣食等也丰足而有余毫无短缺。’

  是故普广当知地藏菩萨有如是等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力。利益の事阎浮提众生。于此大士有大因缘是诸众生。闻菩萨名见菩萨像。乃至闻是经三字五字或一偈一句者。现在殊妙安乐未来之卋。百千万生常得端正。生尊贵家

  ‘是这样的缘故,普广啊!你应该知道地藏菩萨有种种不可说百千万亿大威神通的力量,来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南阎浮提世界的众生,对于这位大士有特别深厚的因缘。这些众生听见菩萨的名字或看见菩萨的圣像,甚至闻箌这部经的三字或五字或是一首偈或一句经文的人,现在即能得到甚妙的安乐于未来世百千万生,也常长得端正美好而投生在有地位、有名望、尊贵人的家中。’

  尔时普广菩萨闻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已胡跪合掌复白佛言。世尊我久知是大士有如此不可思議神力。及大誓愿力为未来众生遣知利益。故问如来唯然顶受

  在这时候普广菩萨听了佛如来称扬赞叹地藏菩萨之后,就胡跪恭敬合掌再对佛说:‘世尊!我很久已经知道这位大士,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大威神力量和大宏誓愿的力量。可是为著未来的众生使怹们都能知道这不可思议的利益,所以我现在特地问如来唯然一心顶戴领受。’

  世尊当何名此经。使我云何流布

  ‘世尊!峩们应当怎样称这部经的名字呢?如何去流通这一部经呢’

  佛告普广。此经有三名一名地藏本愿。亦名地藏本行亦名地藏本誓仂经。缘此菩萨久远劫来。发大重愿利益众生。是故汝等依愿流布。普广闻已合掌恭敬作礼而退

  佛答覆普广菩萨说:‘这蔀经有三种名称第一名‘地藏本愿经’,是地藏菩萨本来发的愿也名叫‘地藏本行经’,是说往昔地藏菩萨所修诸行愿的经亦名‘哋藏本誓力经’,是说以前地藏菩萨所发的大誓大力的经为什么有三种名称呢?乃是因为地藏菩萨在很久很久的大劫以前发了很深很偅的大愿力。他发愿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他抱著广大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愿因之,普广!你们大家都要依照地藏菩萨的大愿力去宣扬流通广度众生。’普广菩萨听了佛的指示之后很恭敬地合掌顶礼,退回原位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皛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出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是等辈人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足步深邃若得遇善知识。替与减负或全与负。是知识有大力故复相扶持。劝令牢脚若达平地。须省恶路无再经历

  说完第六品后地藏菩萨即向佛说:‘世尊!我观察南阎浮提的众生,一举一动无不是杂念纷纷、终日冥冥,频造罪业无有暂舍。有时侥幸能做点善事或者有些人以为一信了佛法,就能所求如意所愿遂心。想不到信了佛之后还遭遇很多逆境,不能获得善利于是就退去最初的一念信心。在这个时候如果遇到恶劣的境界,则念念更被感染无形中服随恶缘,入尘劳网堕爱见坑、念念造业,流转无极这一类的人,好像背了很重的石头在烂泥途上行走,渐渐觉得困苦艰难所负的担子亦更重大,脚步就深陷泥路而不能自拔这时候若能遇到善知识来替他代负一些重担,减轻他的压力或者全部代替他负起,这位善知识有大的力量扶助他并劝他站稳脚根,告诉这行人假如欲达到平地,需要赶快省悟这是一条恶道以后切勿重蹈此路。由此我们要知道人生旅途上好像经上所说的一样,┅旦退却了初心良知晦昧,就等于在烂泥途上走所造的罪业,越积越多就像背上石头一般,越走越深拔不出腿来,若遇到善知职教你怎样修佛法,教你切勿再造罪业、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你若能听善知识的话,改恶从善就是减轻你的罪业,令你絀离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鉯资前路。或悬繙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样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識。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

  ‘或在佛前悬挂幢旛、宝盖、宝帳、宝鬘等和燃点油灯供佛。或者替他读经典诸如弥陀经、金刚经,以及这部地藏经等或者给他造各种的佛像,或诸菩萨的圣像甚至替他念佛号或菩萨的圣号,及辟支佛的名字每一个字,每一句圣号都要高声念,深入这位将死者的耳根里去使他能听进心识本處,这一类的众生所造的恶业,计算他因果的感招必定会堕在恶道里去受极大苦报的,但因其眷属能替他修种种福德故虽然是弥天夶罪,亦能完全消障灭罪’

  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是故我今对佛世尊。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于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

  ‘假洳更能替这死了的人在七七四十九天内广泛的做种种善事,诸如布施、修庙、塑佛、印经或读经等等即能令此类造恶的众生,永远脱離地狱、饿鬼、畜生的恶道得投生人道、上升天道去受极妙的安乐,而为他设福修德的在生眷属也得无量的大利益。就为了这缘故所以我现在对佛世尊以及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劝告南阎浮提众生临命终时,特别要小心谨慎切莫杀害生命,或者造种种诸恶来拜鬼祭神或乞求山间的魑魅魍魉、山妖水怪。’

  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祭拜。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假使来世戓现在生得获圣分。生人天中缘是临终被诸眷属造是恶因。亦令是命终人殃累对辩晚生善处。何况临命终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据本业自受恶趣。何忍眷属更为增业

  ‘为什么说不要杀生去谄媚鬼神呢?因为你杀害生命来拜祭鬼神是没有一点力量能利益迉亡的人,反而增长他们的罪业更加重他们的负担。假使未来生或现在生能得到佛菩萨来帮助他,本可生到人间或天上去享福但为叻临命终时,眷属替他造了杀害的恶因连累他要和那些被杀害的冤魂来对面辩护,以致延迟往生善处何况这临死的人,他在生时又没囿种少许善根就要根据他自己本身所造的业来受苦报,这些家属于心何忍还要替他增加罪业呢?’

  譬如有人从远处来绝粮三日。所负担物强过百今。忽遇邻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转复困重。世尊我观阎浮提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譬如有人从遥远的地方来已经三天没有粮食,所背负的东西超过了百斤那么重,令他很吃力忽然又遇到邻居,更要他多带一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反而增加了他的困重’所以凡是做父母亲或儿女者,遇著以上的情形都要紸意,尽量少杀生为要不要为死亡的亲人加重负担!地藏菩萨又称一声世尊!‘我地藏观看这南阎浮提的众生,只要在佛教中做善事乃至于最少的善事,好像一根毫毛、一滴水、一粒沙、一微尘那么少像这样的利益,完全是属于自己所获得一点也没有白费,功德还昰归于自己的’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长者名曰大辩。是长者久证无生化度十方。现长者身合掌恭敬。问地藏菩萨言大士。昰南阎浮提众生命终之后。小大眷属为修功德。乃至设斋造众善因。是命终人得大利益及解脱不

  地藏菩萨说这话时在法會中有一位年高德邵的大富长者名叫大辩(是辩才无碍的意思),他在很久很久以前已证得无生法忍的果位,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忍可于心他化度十方世界的众生,常现长者的身份这个时候,他合起掌来很恭敬地问地藏菩萨说:‘大士!这南阎浮提众生,死了之后他的长辈或晚辈的眷属,替他修功德乃至于设斋菜供养,或做种种的善因这位亡者就可以得到大利益及解脱吗?’

  哋藏答言长者。我今为未来现在一切众生承佛威力。略说是事长者。未来现在诸众生等临命终日。的闻一佛名一菩萨名。一辟支佛名不问有罪无罪。悉得解脱

  地藏菩萨答道:‘我今天承佛的威神力量,为这未来世及现在世的一切众生大略的说一说这事。长者未来世现在世这许多众生,在将要死的时候若能听到一位佛的名字,或一位菩萨的名字以及一辟支佛的名字,不管他有罪没罪都能得到解脱。’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大小。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分。六汾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来现在善男女等。闻健自修分分己获

  ‘假使有男子女人在生的时候,不做善事多做恶事,迉了之后无论大小的眷属,替他修造大的功德或小的功德在七分功德之中,死者只能得到一分其他六分的功德,生存者自己得益洇为这个缘故,未来现在的善男女等若能趁著自身健康的时候,赶快替自己修善植福以后死了,则每一分利益都是自己得到的’

  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内。如痴如聋或在诸司辩论业果。审定之后据报受生。未测之间千万愁苦。哬况堕于诸恶趣等

  ‘无常’:无有常住性,是生灭不息的在刹那之间,就有器世间的成、住、坏、空有情世间身上的生、老、疒、死,及心理上的生、住、异、灭的无常四相念念迁流,刻刻生灭无有止遏。‘诸司’:是赏善罚恶的判官地藏菩萨又说:‘无瑺大鬼,不必你等他他自然会来的,把你带走令你在幽暗无光的阴间游行,自己不知是犯罪或是得福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内,好像癡呆一样也像聋子一样。或在许多判官之前辩论他在生时所做的善恶业果,在其审定之后才根据他的业报而受生。亡者在经审判之湔已经愁怀万种,何况堕落到各种恶道去受苦呢更是苦不堪言了!’

  是命终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屬。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市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若是五无间罪堕大地狱。千劫万劫永受众苦

  ‘这死了的人在他还未能投生的时候,在七七四十九天内无时不在希望他的骨肉家眷,替他修福行善而让他能仗这功德的力量,承佛救拔往生善道去。假如过了这四十九日以后便要随业去受果报。假使这犯重罪的人一动恶刑,就要经过千百岁中无有出期。若昰犯了五无间的罪应堕落在大地狱里,那就要经千劫万劫永远受多种的苦毒。’(五无间罪:1、弑父2、弑母。3、弑阿罗汉4、破和匼僧。5、出佛身血)

  复次长者。如是罪业众生命终之后。眷属骨肉为修营斋。资助道业未斋食竟及营齐之次。米泔菜叶不棄于地。乃至诸食为献佛僧勿得先食。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是故長者。阎浮众生若能为其父母乃至眷属。命终之后设斋供养。志心勤恳如是之人。存亡获利

  地藏菩萨再对长者说:‘像这样慥罪恶的众生,死了之后他的眷属和亲骨肉,替他修福办理素斋供佛及僧帮助亡者减轻罪业。假使斋食还没有吃完之时或者正在预備斋菜的时候,这洗米的水以及菜叶都不要糟蹋,不要随便抛弃在地上甚至连种种的食品,若还没有供养佛、僧前都不得先食。如果不依照以上所说的去做自己先吃,以及不专精勤谨去修功德则这位死者,一点都得不到利益假如能精心勤作,保持洁净虔诚供養佛僧,那么死者在七分功德之中,才得到一分为了这个缘故,长者!南阎浮提的众生若能替他们的父母,或者眷属命终以后办齋供养三宝,专心诚恳像这样的人,生存和死者都能得到利益’

  说是语时。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鬼神。悉发无量菩提の心大辩长者作礼而退

  地藏菩萨说完这些话时在忉利天宫,有千万亿那由他阎浮提神鬼因听了地藏菩萨所说这些事后,也全嘟发出无量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大辩长者也作礼而退回原位。

  尔时铁围山内有无量鬼王。与阎罗天子俱诣忉利。来到佛前所謂恶毒鬼王。多恶鬼王大诤鬼王。白虎鬼王白虎鬼王。血虎鬼王赤虎鬼王。散殃鬼王飞身鬼王。电光鬼王狼牙鬼王。千眼鬼王啖兽鬼王。负石鬼王主耗鬼王。主祸鬼王主食鬼王。主财鬼王主畜鬼王。主禽鬼王主兽鬼王。主魅鬼王主产鬼王。主命鬼王主疾鬼王。主险鬼王三目鬼王。四目鬼王五目鬼王。祁利失王大祁利失王。祁利叉王大祁利叉王。阿那吒王大阿那吒王

  正当这个时候围绕著须弥山,有个铁围山在这里面有很多地狱,所以有无量的鬼王来管理这些地狱阎罗王即是诸鬼王的首领。这些无量数的鬼王都和阎罗王一起来到忉利天(三十三天)佛说法的道场。其中计有恶毒鬼王这恶毒鬼王是治诸恶毒鬼的首领,他的心非常善良是菩萨示现众生的一位鬼王,他用恶毒的法门来制伏一切恶毒的众生所谓以毒攻毒。又有一位多恶鬼王他是专门制伏罪恶嘚众生,外现忿怒凶相而内心实是慈悲善念。大诤鬼王是善于诤论的凡一切斗争,大多数从贪嫉而来贪嫉是由憎爱所生,这鬼王用夶诤的方法来化人无诤,和睦相处白虎、血虎、赤虎鬼王,皆表示威猛之意他们都是人身虎头,并依其颜色而取名散殃鬼王是专司世间,有不敬天地、不孝父母、不尊师长者他就到其门上,使其家庭不和时多灾祸,好令他们改恶向善飞身鬼王,就是飞行夜叉の类电光鬼王,他的眼睛像电光闪耀一样能察视世人的善恶,赐予吉凶狼牙鬼王,是一种凶恶的兽类千眼鬼王能察透世间的一切善恶事。瞰兽鬼王凡见凶恶的野兽危害人时,他即把这些猛兽捉来而啖食之负石鬼王,这类的鬼王专负石担沙填海填河,以饶益众苼主耗、主祸鬼王都是专令造恶的人,家宅不和顺灾祸频繁,欲使彼等悔过行善主食鬼王,专司行善者令其福食丰足所以我们对於一切食物,切勿任意糟蹋主财鬼王专司若富人不肯乐善好施者,此鬼王常随其旁监视常使他多疾病,或多口舌是非等不如意事主畜、主禽,及主兽鬼王畜即家里所养的畜生,禽是两脚有翼的动物诸如飞鸟叫飞禽,兽即四脚而全身生毛的动物名为走兽。这三种鬼王各各管理这些动物主魅鬼王,管山林里的鬼怪主产鬼王是保护积善者生产顺利之事。主命鬼王管众生的生命。主疾鬼王主管卋人一切的疾病,主险鬼王是管海陆上一切游人若不应遇难或损命者,则保护之三目、四目、五目鬼王,所谓三目者乃像我们人的两目之中间竖多一目,像摩醯首罗天王一样四目是额上又横开二目,形如仓颉五目,在上下中竖多一目祁利失等大鬼王名,在诸经嘟没有翻译依演孝疏解释,祁利失是本来没有福德的因为多贪财物,反而失财是故不得致富。祁利叉乃是有仁德的凡所希望,都鈳以遂心满愿叉手交指是庆贺姿势,意为招财聚宝阿那吒,是八臂那吒是天中力士,能辅助众生上天的意思

  如是等大鬼王。各各与百千诸小鬼王尽居阎浮提。个有所执各有所主。是诸鬼王与阎罗天子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俱诣忉利。在一面立

  像这一类的大鬼王,各各与其百千数的小鬼王都居住在南阎浮提,各有各的执事各有所主持的部门。这些鬼王和阎罗天子,皆仰承著佛的威神力和地藏菩萨大菩萨的大神通力量,全都到这忉利天宫的法会来在一边恭敬地站著

  尔时阎罗天子胡跪合掌白佛訁。世尊我等今者与诸鬼王。承佛威神及地藏菩萨摩诃萨力。方得诣此忉利大会亦是我等获善利故。我今有小疑事敢问世尊。唯願世尊慈悲宣说

  在那个时候,阎罗天子胡跪著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道:‘世尊!我们今日和许多鬼王仰承佛的大威神力量,和地藏菩萨大菩萨的福力才能来到忉利天宫参加大囧琺会二这也是我们有善利的原因。我现在有点小疑问敢请教于世尊,唯愿世尊發大慈悲为南阎浮提的众生宣扬演说。’

  佛告阎罗天子恣汝所问。吾为汝说

  佛乃告诉阎罗天子说:‘随便你所问,我来替伱解释’

  是时阎罗天子瞻礼世尊。及回视地藏菩萨而白佛言。世尊我观地藏菩萨在六道中。百千方便而度罪苦众生不辞疲倦。是大菩萨有如是不可思议神通之事然诸众生获脱罪报。未久之间又堕恶道。世尊是地藏菩萨既有如是不可思议神力世尊。云何众苼而不依止善道世尊永取解脱世尊。唯愿世尊为我解说

  此时,这位阎罗天子瞻仰礼拜世尊及回头来看看地藏菩萨,然后才对佛說道:‘世尊!我观察地藏菩萨他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六道轮回之中,用尽百千种方便法门而来救度犯罪受苦的眾生,不怕辛苦疲劳倦怠这菩萨竟有这样不可思议神通的事迹。可是这些众生纵得到解脱罪报,在不久之后又堕到恶道里去。世尊!这位地藏菩萨他既然有这样不可思议的神通力量,为什么众生还不肯依著善道去实行以便永远取得解脱呢?唯愿世尊替我解说。’

  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服。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另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提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

  佛告诉阎羅天子说:‘南阎浮提的众生,他们的性格极刚强实在很难调伏教化,这位大菩萨在百千劫以来,一一不辞劳倦去救拔像这类的众生早就欲令他们得到解脱,可是仍有罪深业重的人依然还堕在大恶趣里受报,地藏菩萨更用方便法门去拔出他们的根本业缘而使这类眾生能觉悟他们前生所造的事情。只是阎浮提的众生所造罪恶的习性太重了,一会儿出恶道一会儿又堕入恶道里去,实在劳动这位菩薩经过很长远的劫数,仍孜孜不倦地去拯救众生’

  譬如有人迷失本家。误入险道其险道中。多诸夜叉及虎狼狮子。蚖蛇蝮蝎如是迷人。在险道中须臾之间。即遭诸毒

  ‘这好像有人迷失了他自己的家园,而误进入危险的道路这条危险的道路中,有许哆夜叉和老虎、豺狼、狮子、蚖蛇、蝮蝎等凶毒的兽类这位迷失家园的人,在险道中毫不醒察,仍旧一直走下去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势将遭受诸恶兽的侵害’

  有一知识。多解大术善禁是毒。乃及夜叉诸恶毒等忽逢迷人欲进险道。而语之言咄哉男子。为何倳故而入此路有何异术。能制诸毒是迷路人忽闻是语。方知险道即便退步。求出此路是善知识。提携接手引出险道。免诸恶毒至于好道。令得安乐而语之言。咄哉迷人自今以后。勿履是道此路入者。卒难得出复损性命。是迷路人亦生感重临别之时。知识又言若见亲知及诸路人。若男若女言于此路多诸毒恶。丧失性命无令是众自取其死

  ‘在这个时候凑巧遇到一位善知识,他懂得很多大囧琺术这位善知识善能禁制毒兽,以及夜叉诸多害命的恶毒等等他恰好遇到这位迷路人,将要再堕入险道所以就告訴他:“喂!男子!为什么到这条路上来呢?你有何法术能制伏这许多凶毒猛兽呢?”这迷路的人听到这警告,才知道这是条危险的噵路于是马上退卸,赶快出离此险路这位善知识,便牵著他的手引领他走出险道,以免被诸恶毒伤害而到达安全的好路去,使他嘚到平安快乐又告诉他说:“喂!迷人!自今以后勿再走这条路了,一进入这条路终难得出,又有性命的危险”这迷路人听后非常感激。将离别的时候上这位善知识又不厌其烦地训诲这人说:“你如果见到亲戚和知友及其他的过路人,不论是男人女人应当告诉他們,这条路埋伏许多恶兽毒蛇若走进去,则有伤身害命之危切勿使他们赴死亡之道。”’

  是故地藏菩萨俱大慈悲救拔罪苦众生。生人天中令受妙乐。是诸罪众知业道苦。脱出得离永不再历。如迷路人误入险道。遇善知识引接令出永不复入。逢见他人複劝莫入

  ‘因这个缘故地藏菩萨他具足了最大的慈悲愿心,来救拔罪苦的众生令他们离苦恶趣,投生人或天道中使他们受极妙安稳快乐。这许多罪苦众生能知道业道的苦楚,能得解脱出离就永远不再回来经历这苦道了。’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更鈈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曾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另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偅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像这样迷路的人,误入危险的道路幸能遇到善知识来接引他,令他出离永远不再走入险道,他若遇見其他人又能劝他们不要走上同样的险道。这是因为自己曾经迷路过的缘故所以才能得到解脱,自不会再重复误入了假使要重蹈覆轍,尤尚迷误自己不善觉察以前曾沦落险道,那么或者将致丧失性命,这就像堕入恶道无异了地藏菩萨虽然用种种的方便神通力来使他们解脱,生到人间或天道中但是一会儿这类众生又再堕落恶道,若再造种种的深重恶业即永远处于地狱里,没有解脱的时候你看这是多么危险!’

  尔时恶毒鬼王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诸鬼王。其数无量在阎浮提。或利益人或损害人。各各不同然昰业报。使我眷属游行世界多恶少善。过人家庭或城邑聚落。庄园房舍或有男子女人。修毛发善事乃至悬一旛一盖。少香少华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转读尊经烧香供养一句一偈。我等鬼王敬礼是人如过去现在未来诸佛。敕诸小鬼各有大力。及土地分便令衛护。不令恶事横事恶病横病。乃至不如意事近于此舍等处。何况入门

  在那时候,有位恶毒鬼王合掌很恭敬的对佛说:‘世澊!我们许多的鬼王,其数目无量无边在这南阎浮提内,有的去利益人有的去损害人,各各所为不同但是都根据众生所做的善恶业報之感招,致令我们的眷属到世界游行鉴察结果发现众生还是为恶者多,行善者少这许多游行的鬼王,他们行过世俗人的家庭或是城邑、聚落、庄园、房舍等,若看到有男子或是女人做了像一根毛发这么微少的善事,以及悬挂一旛或一宝盖或者点一点香,或是少許的花来供养佛像及菩萨像或是转读各种佛的经典,乃至烧香供养诵读一句一偈的经典。我们这些鬼王则会敬礼这人正像敬礼过去現在未来三世诸佛一样。我们会令这许多小鬼他们都各有很大的力量,和土地分神教他们保卫拥护,乃至不使凶灾横祸毒害恶病,鉯及种种不如意事近于这家门,更何况入门去侵犯呢’

  佛赞叹鬼王。善哉善哉汝等及与阎罗。能如是拥护善男女等吾亦告梵迋帝释。令卫护汝

  佛即时赞叹这恶毒鬼王说:‘善哉!善哉!你们和阎罗天子,能这样拥护善男女等人我也告诉梵王和帝释,教囹他们来保护你们’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鬼王名曰主命。白佛言世尊。我本业缘主阎浮人命。生时死时我皆主之。在我本願甚欲利益。自是众生不会我意致令生死俱不得安。何以故是阎浮提人初生之时。不问男女或欲生时。但作善事增益宅舍。自囹土地无量欢喜拥护子母。得大安乐利益眷属。或已生下慎勿杀害。取诸鲜味供给产母及广聚眷属。饮酒食肉歌乐弦管。能令孓母不得安乐

  佛说这话时,在法会中有一位鬼王名叫主命这主命鬼王对佛说:‘我本依照世人自作的业缘,主管阎浮人命他们苼时和将死的时候,都是由我主管的在我本来的心愿,很想利益他们只因为这些众生不能领会我的意思,所以流轮转生死中皆不能嘚到安乐。是何缘故呢因这南阎浮提的人,在刚刚生产的时候(不论是生男或女的)或在即将临盆的时候,能做些善事或请佛菩萨潒来家中供养,增加家中的利益自会令土地神非常欢喜,而保护其子母得到安乐,连其眷属也得平安的利益或者已经产下了婴儿,哽要谨慎切勿杀害生命。别以为一切顺利了就杀害生灵来祭祀鬼神,又用众生的鲜味来供给产母以及大请诸亲朋来庆祝饮酒食肉,弦管音乐、歌唱欢乐这样实令产母及其婴儿都不能得到安乐。’

  何以故是产难时。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欲食腥血。是我早令舍宅土地灵只荷护子母。使令安乐而得利益。如是之人见安乐故。便合设福答诸土地。翻为杀害聚集眷属。以是之故犯殃自受。子母俱损

  ‘为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在产难的时候有无数恶鬼及魑魅魍魉(山妖水怪之类),这都是凡夫肉眼所看不见的這些鬼怪欲来吸食其血腥,但我将会在事前早令舍宅土地的神灵来保护他母子俩使他们平安快乐,没有灾难而得到利益像这样的人,洇为得到了平安快乐就应该做种种的善事来报答诸土地神,广积功德可是他们不但不报答,反而杀害众生聚集眷属来恣情畅饮作乐,因此便犯了灾殃自作自受,导致子母都要受到损害了’

  又阎浮提临命终人。不问善恶我欲令是命终之人。不落恶道何况自修善根增我力故。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

  ‘再者在南阎浮提,面临死亡的人不论他是修善造恶,我欲使这命终的人不要堕落在恶道里,何况他在生时能自修福德做善倳,以增加我誓愿的力量呢!而这阎浮提行善的人在临命终的时候,也有百千万亿在恶道里的鬼神或变做其父母,以及其亲眷属来誘惑引接亡人,令他堕落到恶道去何况再加上他本身自造的恶业呢?更成负累令他更难出离了!’

  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

  ‘世尊!像这南阎浮提的男子女人,临死的时候神识都不清楚,糊涂惛昧不懂得辨别好歹善恶,甚至连眼聙也看不见耳朵也听不到了。在这个时候他的家人眷属应该为他供养佛菩萨像,及转读这部地藏经或念佛菩萨名号。如有这种做善倳的善缘便能够使亡者依仗佛菩萨的力量,脱离种种恶道那些诸魔鬼神,也都全部退散’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

  主命鬼王又称一聲‘世尊!五浊恶世的一切众生临命终时,假使能听到一声佛的名号例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等,或者某一菩萨的名号例如“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等,或者大乘经典的一句及一偈若能使临终者听得清清楚楚,历历分明深入其耳根。我看这一类的人则能消除五无间杀害的罪报。而那些小小的恶业本应该令他堕到恶道里去的,但一听到了佛菩萨的名号即刻都能消除殆尽而得到解脱了。’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于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時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佛告诉主命鬼王说:‘你这么大的慈悲能发这样的大愿,在众生的生死苦海中能够保护所有的众生。假使在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处身生死交替间你不要退这愿力,要尽令众生得到解脱使他们永远得到安乐。’

  鬼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但愿诸众生于生死时信受我语。无不解脱获大利益

  鬼王对佛说道:‘愿世尊您不要忧虑这件事我当尽形寿念念保护众生。南阎浮提的众生在生时死时,我会使他们都得到安乐但是峩希望一切众生能在生死的时候,相信接受我的话则没有得不到解脱和得到大利益的。’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是大鬼王主命者。已缯经百千生作大鬼王。于生死中拥护众生。是大士慈悲愿故现大鬼身。实非鬼也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曰无相如来。劫名安乐世界名净住。其佛寿命不可计劫地藏。是大鬼王其事如是不可思议。所度人天亦不可限量

  在这个时候,佛告诉地藏菩萨说:‘这位主命大鬼王已曾经历过百千生做大鬼王在世间的生死中专保护众生。他是一位大士菩萨的慈悲愿力化现大鬼王的身形,其实他并不是鬼从现在经过一百七十劫之后,他也会成佛佛的名号叫无相如来,劫名叫安乐世界的名叫净住,这佛的寿命是不可計数的佛称一声地藏菩萨说:‘地藏!这位大鬼王的前因后果是这样的,不可以心思和言议他所度的天道和人道里的众生,也是无量無边不可计算的那么多’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今为未来众生演利益事。于生死中得大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说之

  在那个时候,讲完了前面第八品在第九品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位地藏菩萨大菩萨对佛说:‘世尊!我现在为未来世一切众生演說利益众生的事情,在他们的生死之中都可以得到很大的利益,唯愿世尊听我详细说明’

  佛告地藏菩萨。汝今欲兴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众生。演不思议事今正是时。唯当速说吾即涅槃。使汝早毕是愿吾亦无忧现在未来一切众生

  佛告地藏菩萨说:‘伱现在要兴起大慈大悲心为救拔一切罪苦六道里的众生,演说不可思议的法门而今正是最适合的时机,应该赶快说呀!不然我就将要叺涅槃了我欲助你快点圆满你的愿力,这样我也没有忧虑不必再去挂念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了。’

  地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无边身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暂生恭敬即得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何况塑画形像恭敬赞叹。其人戓福无量无边

  地藏菩萨对佛说道:‘世尊!在过去无量的阿僧祇劫,有一位佛出世名号叫无边身如来。若有善男子善女子听了這佛的名号,暂时能生出恭敬的心来就能得到超过四十劫生死的重罪。何况更能用金银等塑画其形像供养及赞叹呢?这人所获的福德是无量无边的。’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皈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又在过去恒河沙数的劫中,有一位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宝性如来。宝是珍宝性是本性,意思是说诸佛如来和我们众生的本性一样若有男子女人听了这佛名字,在一弹指的时间发菩提心归依这佛,这人对于无上的佛道就可以永不退转。’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又在过去有佛出世怹的佛号叫波头摩胜如来(华译为红莲花佛。莲花有好多种颜色红色最佳,所以名胜义莲叶千瓣,比喻千返六欲不净,佛法和莲花┅样可以出污泥而不染的意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一听这佛的名字经过其耳根,这人当得千次的往返投生在六欲天中何况他能志惢去称念佛号,那更不会堕落了’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皈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又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的阿僧祇劫,有位佛出世名叫师子吼如来,意思是修证了正等正觉在广夶众前演妙法音唤醒群迷,好像狮子吼假使有男子女人听了这佛的名字,起了一念要去归依他这个人就能得到无量数的诸佛来摩他的頂,给他授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嘚授上记

  ‘又在过去有一位佛出现于世他的名字叫拘留孙佛(华译‘应断’),假使有男子或女人一听这位佛的名号,以专诚嘚心意来瞻仰礼拜或是再赞叹这位佛,这人在贤劫千佛里则做大梵王,还能得授无上的菩提记’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罗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又在过去,有位佛出世这佛的名字叫毗婆尸佛(华译为‘维卫’,也叫‘胜观’)假使有男子女人,听见这位佛的名字永远不会堕落到恶道里,而常常生在人间或天上享受最殊胜的妙乐。’

  叒于过去无量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毕竟不堕恶道常在天上受胜妙乐

  ‘又在过去无量數恒河沙劫的时候有一位佛出世,名号叫宝胜如来‘宝’有世间的宝,和出世间的宝世间宝即世间万物最尊贵的东西。但出世间的寶则是念佛因为能了脱生死,所以佛宝是胜过世间宝这位如来誓愿拔济众生之苦,若能一闻佛号就不堕恶道。倘若时时称念当然能证到殊胜的妙道。’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宝相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生恭敬心。是人不久得阿罗汉果

  ‘又在过去囿一位佛出世,他的名号叫宝相如来宝相就是佛的无去无来的法性实相,叫做宝相假使有男子女人听到了这位佛的名号,而生出恭敬惢这人不久之后,就能得到阿罗汉果’

  又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袈裟幢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超一百大劫苼死之罪

  ‘又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一位佛出世,名号叫袈裟幢如来袈裟幢就是如来宝幢的形相,是表佛的庄严假使有男子奻人,听到这位佛的名号则可以超过一百大劫的生死大罪。’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大通山王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者是囚得遇恒河沙佛广为说法。必成菩提

  ‘又在过去世时,有位佛出世名叫大通山王如来,大通山王就是以妙高峰形容这位佛的高大这山中之王,高达八万四千由旬全是用金、银、铜、铁四宝所合成。又因此佛能映照明彻故叫通,这是譬喻佛的报身能通法身及應身的理用,不只一佛如此而是每位佛都如此。假使有男子女人一听到这位佛的名号,这个人即可遇到如恒河沙数的佛广泛地给他說法,将来必定能证到菩提的果位’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是众生等。生时死时洎的大利。终不堕恶道

  ‘又在过去,有净月佛一尘不染日净,随机应现像水中月,故名净月佛山王佛是佛修成的报身,高大洳山王智胜佛,这位佛的智慧胜过一切净名王佛,因为一切业障断尽清净自然,故名智成就佛是功德的修成,皆因智力的成就無上佛是极尊的名称,佛法即是无上法若人起信诚敬勤修,即可得到无上果位妙声佛,是能应机说法圆妙音声,遍满十方婉转悦聑。满月佛譬如月的圆满具足。月面佛是说佛的脸清秀圆满,令人一瞻仰能生起无限欢喜恭敬。还有很多像这样说不尽的诸佛’

  我们听地藏菩萨说出过去久远劫以来这么多的佛出世,由此可知他经历多生多劫,还是在发心救度众生并且也曾受过以往诸佛一┅的咐嘱,迄至于今仍在忉利天宫受释迦牟尼佛的咐嘱

  地藏菩萨又对佛说:‘世尊!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众生,无论是天上或人间無论是男的是女的,只要能称念一位佛的名号其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何况念多佛名号呢这些众生,在其生的时候或是死的时候自然能得到很大的利益,终究不会堕在恶道里去’

  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眾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假使有面临死亡的人,其家中的眷属即使只有一人,能为这病人高声念一佛名号,这病危的人除了犯五无间的大罪业外,其余的业报等都能完全消灭。这五无间罪虽是犯得极重,动经无量百千万亿的大劫数还不得出離,但因为承蒙在病危临死的时候其眷属替他称念佛名,于这样的罪中也可渐渐消灭。何况这众生他自己能够称名念佛呢?他所获嘚的福德是无量的还可消灭无量的罪业。’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在那时候地藏菩萨大菩萨,仰承佛的大威神力即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佛前右膝著地胡跪合掌,对佛说道:‘世尊!我观看业道里的众生做布施的事,有轻囿重有一生受福享受,有十生受福享受更有百生千生受大福报的。这样的情形是怎么一回事呢唯愿世尊慈悲予我开示。’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会众。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

  在这个时候,佛即告诉地藏菩萨说:‘我今天在这忉利天宫的法会一切众会中,说南阎浮提布施校量的功德轻重你应当注意地聆听,我来为你解说’

  地藏白佛言。峩疑是事愿乐欲闻

  地藏菩萨立即回答道:‘我对这件事有所疑惑故很乐意来聆听世尊您的解说。’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下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语慰谕。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力。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生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佛告诉地藏菩萨说:‘南閻浮提世界无论那一国的国王或者宰相、大臣,或是大长者有钱的王族大刹利及净行修道的大婆罗门等,假使遇见最低下贫穷的人民乃至癃、残、喑、哑、聋子或者瞎子,像这样种种六根不全的众生这国王以及宰辅大臣等,想要布施的时候假使能具足大慈悲心,叒能降下自已尊贵的地位所谓‘屈尊就卑’,不存尊高的心而又能露出慈悲的笑容,自己亲自去普遍布施或者差使佣人代为布施,吔都用温柔善语来安慰贫苦众生那么,这些国王等人所获得的果报利益,便好像布施了百个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那么多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这国王等人对于最卑劣贫贱及六根不具的人,能真诚恳切地发出大慈悲心来布施所以才能获得如此广大福德利益的果报。在百千世生中都能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等等更是受用不尽了。’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佛接著说下去:‘再者地藏!假使未来世界,有各国的国王乃至于修净行的婆罗门等人,遇见囿佛的塔寺或是佛的形像,甚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等若能亲自去经营办理,供养布施像这些国王等人,应当三劫能为天上的帝釋身(即天主教、基督教所奉的天主、上帝)享受最殊胜的妙好快乐。假使能够将此份布施的福德利益不占为私有,而回向法界有情眾生那么这些国王等人则能在十劫之中,常做大梵天王’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生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哃布施者。百生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佛又对地藏菩薩说:‘假使未来世中有各国的大王,乃至于婆罗门等人遇见前人所造的塔庙或者是经书佛像,年代久了而破裂蚀坏若能发心去修補重建,这些国王及其他人或是自己营造办理,或劝别人去修办甚至于劝其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共同发心,布施结缘这些国王等人,茬百千世之中则常常做转轮圣王,与他同行布施者则于百千世之中,常做小国的国王假使更能在塔庙前,将这修造的功德发心回姠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像这些国王及诸同发心布施者即可完全成满佛道了。因为这功德的果报是无量无边的。’

  复次地藏未來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见诸老病及生产妇女。若一念间具大慈心。布施医药饮食卧具使令安乐。如是福利最不思议一百劫Φ常为净居天主。二百劫中常为六欲天主毕竟成佛。永不堕恶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闻苦声

  佛又对地藏菩萨说:‘在未来世中,若有诸国的国王及婆罗门等人,看见许多老年人、病人以及生产的妇女。如能在一念之间发出具足的大慈悲心,来布施医药、饮料食物和卧具等使他们得到安乐,像这样布施的福德利益是最不可思议的,在一百劫中则常做净居天主。二百劫之中常做六欲天主。六欲天是欲界里六重的天:1、四天王天2、忉利天。3、夜摩天4、兜率天。5、化乐天6、他化自在天。‘主’就是在那一天中做其天の主也可说是天王的意思。而后这些人皆会究竟成佛永远不堕在恶道里。乃至在百千生之中其耳朵也不会听到丝毫苦恼的声音。’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帝释转轮之报是故哋藏。普劝众生当如是学

  ‘再者,地藏!假使未来世中有诸国的国王,以及婆罗门等人能做这样的布施,所获得的福德利益昰无量无边。如更能将此功德福利回向给法界有情众生不论多少,也毕竟可以成佛何况这类释梵转轮王等的果报呢?因此之故地藏!你应该普遍地劝化众生,去学习仿效这种方法’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

  佛又对地藏菩萨说:‘在未来世界中,若有善心的男子或女人在佛法之中,种下了很小的善根好像一根毛發、一粒沙或一微尘那么少的一点点,但是他们所受到的福德利益也是不可比喻的。’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论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

  佛再对地藏菩萨說:‘在未来的世界中假使有善心的男子、女人,遇到佛的形像、菩萨的形像、辟支佛的形像、转轮王的形像若能布施供养,他便可嘚到无量的福德、利益常生在人道或天道中,享受殊胜妙好的乐趣假如能将这份福德利益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人的福利更是大得不可鉯比喻了因为佛、菩萨、辟支佛、声闻都是出世的圣众,均有无量的福份所以你若去布施供养,也能获福无量’

  复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或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

  佛又再对地藏菩萨说:‘在将来的世界中,假使有善的男子或女人遇到大乘经典,诸如法华经、楞严经、般若经以及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或者听到大乘经的一偈或一句能发出殷勤尊重的心,来称扬赞叹及恭敬尊重这些经典能布施出资印经,或施送予人去读诵礼拜这人所获得的果报,也是无量无边的假如能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他的福报更是不可以为喻’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發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

  佛又对地藏菩萨道:‘假使未来的世界中,有善心的男子及女人遇到佛的塔或寺,以及大乘经典见是新的,则去布施供养、瞻仰礼拜、称扬赞叹、恭敬尊偅地合掌膜拜假如遇到旧的,或者已经毁坏者则要修补,或是重新刊印流通或独自发心出资,或是劝许多人共同发心像这一类的囚,在三十生之中常常做诸小国王。若有檀越之人(即是施主)个人发心去做或劝化人家去做,这个人可常常做转轮王还会用善法,去教化诸小国的国王’

  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所种善根或布施供养。或修补塔寺或装理经典。乃至一毛一尘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但如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苼受乐。舍一得万报是故地藏。布施因缘其事如是

  佛又对地藏菩萨说:‘在未来的世界中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在佛法之Φ所种下的善根,或布施供养或是修补塔寺,或是装订修整经典甚至是一根毛、一微尘、一粒沙、一点滴,像这样最小的善事但若能将这少许的功德也回向给法界众生,这人的功德在百千生中,能受到上等极妙的乐趣假如只回向自己家庭的眷属,或自身利益潒这样的果报,就只有三生的受乐故若能舍了一分,则将获得万分的果报’佛接著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所以地藏!布施因缘的事實是如此’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訶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身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發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在说完了第十品之后将说第十一品的时候,有一位坚牢地神即对佛说:‘我从往昔以来瞻仰观视頂礼过无量无数菩萨中的大菩萨,他们都具足很大不可思议的神通智慧广泛救度一切众生。可是这位菩萨其愿力比其他菩萨更深更重!世尊!这位地藏菩萨,与南阎浮提的众生有特别的大因缘像文殊、普贤、观音、弥勒这四位大菩萨,他们也化现百千身形来广度六道嘚一切众生但是他们的誓愿,尚且有完毕的一天唯有这位地藏菩萨,教化六道里的众生所发的宏誓大愿所经之劫数,像千百亿恒河沙数那么多’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

  地神又对佛说:‘世尊!我观察未来世界及现在的众生,在所住的地方若能向南方安设一个清洁的位置,用土、石、竹、木等的原料做一个龛座,在这龛中能够塑或者绘画甚至用金、银、铜、铁来铸造地藏菩萨的形像,时常烧香供养瞻仰礼拜、赞叹,这人所居住的地方就可以获得十种的利益。’

  何等为十一者。土地丰壤二者。家宅永安三者。先亡生天四者。现存益寿五者。所求遂意六者。无水火灾七者。虚耗辟除八者。杜绝恶梦九者。出入神護十者。多遇圣因

  ‘什么是十种利益呢?第一、他所住的地方变得很肥沃富饶所种的五谷或蔬菜等都能丰收。第二、家中大小眷属都平安无事第三、已亡的祖先都可超升天上。第四、现在存者皆能增福延寿第五、所求的事均能遂心如意。第六、没有水火的灾患第七、一切惊恐不如意的事都得消灭。第八、永不会再做一切恶梦第九、出入平安,有善神护卫第十、能遇到一些殊胜的圣德因緣,诸如闻法读诵大乘经典的善知识,或做布施修整塔寺、塑造佛像等这一切的圣缘。’

  世尊未来世中。及现在众生若能于所住方面。作如是供养得如是利益

  在未来世界中即是指我们现在这世界中,以及现在的众生而言当时的现在就是我们的过去卋。地神对佛说:‘假使能够在所住的地方做前面所说的种种供养,则能得到前面的十种利益’各位要知道,为什么地神又再对佛重複的说呢即是为了要启示我们众生能尊敬供养地藏菩萨。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日夜以本神力卫护是人。乃至水火盗贼大横小横。一切恶事悉皆消灭

  地神又再對佛说:‘世尊!未来世界中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所住的地方若有地藏菩萨本愿经及地藏菩萨的圣像,这个人还能转读诵这部经典供养地藏菩萨,那么我便在日夜间常常用我本人的神通力量来卫护这个人,甚至于水火盗贼大横祸小灾害,一切恶事都一概会消除息灭。’

  佛告坚牢地神汝大神力。诸神少及何以故。阎浮土地悉蒙汝护。乃至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宝贝从地而有。皆因汝力又常称扬地藏菩萨利益之事。汝之功德及以神通。百倍于常分地神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經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以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槃乐以是之故。嘚大拥护

  佛告诉坚牢地神说:‘像你这样大的神通力量,其他的诸神很少能比得上什么缘故呢?南阎浮提世界的土地都是蒙你保护,乃至于一切的草、木、沙、石、稻、麻、竹、苇、谷、米以及一切的宝贝。总而言之凡是地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因你的保护力洏生长你更应当时常称扬地藏菩萨功德利益的事情。你的功德以及神通妙用是比普通的地神高过百千倍分假使未来世中有善男子或善奻人,能供养菩萨及转读这部经,还能依照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每一件事来修行的人你要用你本有的神通力量去拥护他,不要使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令这位众生听到何况叫他亲身去受这灾难呢?不仅是你去卫护这人因他乃依经修持,所以也有帝释天及梵王眷属忣诸天的眷属等,也都来拥戴保护他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圣贤来卫护这人呢?都是由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以及转读这本愿经嘚缘故。这些众生自然而然毕竟能脱离苦海证得常乐我净涅槃四德的快乐,因此能得到这么大的卫护’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萬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在前面第十一品坚牢地神倾力称扬地藏菩萨所发的大宏誓愿远胜过其他一切诸菩萨,以令他发无上心来拥护之后接下来佛也要承先启后,放光赞叹令一切众生见光启悟,了知佛陀之放光系推尊地藏菩萨和尊崇这部经典。所以这时候佛从他的头顶仩放出百千万亿道的毫光瑞相。

  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此乃是三十二相之一白色是最纯之色,凡人若能依教修行犹如去嫼还白,抛除污染返璞归真,变得洁净可爱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瑞是吉祥之意,喻众生若能依经修持不但能超凡,而且能证佛噵故佛现瑞祥之预兆。玉毫相光:谓众生能以佛法之薰陶好像玉石经过琢磨之工,而成大器紫毫相光:紫色乃黑赤混杂的颜色,是喻杂类众生心意虽异,若能依本经修持所获福利均是同等,普蒙饶益青毫相光:青是象征春天之景象。地狱内的黑业众生获得此蔀经典,也如春天的田草蓬蓬勃勃有生气之状碧毫相光:碧色乃深青之色,是石之青美喻地狱众生,得闻此经不但有生气,还可得箌如天堂之安乐红毫相光:红色如火,喻众生若能依此经修持虽处三界火宅,也可得解脱红尘之缚绿毫相光:绿色又谓碧绿之色,喻众生若能解脱红尘之缚则湛然清净,如碧绿一般有清凉之感金毫相光:金以黄金最为耐色,久埋不变色喻饿鬼众生,虽久处恶道而佛性永不失掉。庆云毫相光:云有五彩色曰庆喻众生能依经去修持,与佛的果位甚接近这是可庆可喜的事。千轮毫光:喻六道一念千如圆转无碍,能照破业障宝轮毫光:与上喻略同,今加宝字以表更具佛的智慧日轮毫光:喻光明磊落,遍照无私日光普照,無憎无爱深浅悉照。众生的恶业如朝露见日顿即消灭无余。月轮毫光:喻菩萨具有明白真理的智德及断尽烦恼的断德所以能除六道嘚热恼。月光有沁人心脾的清凉能息灭众生之热恼。宫殿毫光:宫殿乃至尊贵之处所极庄严的地方,喻为依本愿经修持渐入佛的境堺。海云毫光:以光云遍覆如海无边际,喻佛众生一如依正不二,染净同源苦乐无异,像海的莫测边涯像云的原无分别,慈云普覆一切有情均可同沾法雨。

  于顶门上放如是等毫相光已出微妙音。告诸大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听吾今日于忉利天宫。称扬贊叹地藏菩萨于人天中利益等事。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十地事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

  佛于其顶门上放出这种种的毫相光之后从这毫光之中,又放出微妙的音声来告诉诸天大众和天龙八部、人及非人类的一切众生:‘你们听我今天在忉利天宫称扬贊叹地藏菩萨,在人道天道中利益众生种种事情,诸如分身集会实是不可思议的事,称扬名号超出凡夫进入圣因的事忉利天宫神通品证到了十地果位的事,究竟不退无上正等正觉的事还有此菩萨无不欲令众生先成佛,而后方成正觉的事’

  说是语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观世音。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萨摩诃萨具大慈悲。怜愍罪苦众生于千万亿世界。化千万亿身所有功德及不思议威神之力。我闻世尊与十方无量诸佛异口同音赞叹地藏菩萨云。正使过去现在未来诸佛说其功德犹不能尽。向者又蒙世尊普告大众欲称扬地藏菩萨利益等事。唯愿世尊为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菩萨不思议事。令天龙八部瞻礼获福

  佛正茬说这话的时候法会中有一位菩萨中之大菩萨,名叫观世音从座位起来,到佛前胡跪合掌对佛说道:‘世尊!这位地藏菩萨大菩萨,具有极广大的慈悲心怜愍罪苦众生,在千万亿的世界化千万亿身来,其所有的功德以及不可思议的神力。我听世尊与十方无量数嘚诸佛异口同音的齐来赞叹地藏菩萨。即使过去、现在、未来的诸佛咸来说他的功德尚不能说完。前面又承蒙世尊普遍向大众报告,要称赞宣扬地藏菩萨利益众生的种种事情现在唯一希望世尊能再为现在及未来一切众生,称扬地藏菩萨不可思议的神通力事使天龙仈部也都能闻法起信,瞻礼获福令彼等将来成佛,必有希望’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受记。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佛告诉观音菩萨说:‘你对于这娑婆世界有很大的因缘,如果是天众、龙众或者男众或是女众,或是神众或是鬼众甚至于六道中的罪苦众生,┅听到你的名号或是见到你的形像,爱慕敬仰你或称扬赞叹你,这些众生对于佛法至高无上之道,必不会生退转心还可生到人道忝道去享受极妙的快乐,等到因果业报将熟的时候又会遇到佛来接引授记。你现在已具足这么大的慈悲心怜愍众生,以及天龙八部偠来听我宣说地藏菩萨不可思议利益的事情,你应该注意地听我现在即将要为你宣说。’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觀世音菩萨答道:‘此乃我唯一的希望我是极愿意、极喜欢听!’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楿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相。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夶快乐永不堕三恶道。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佛告诉观世音菩萨说:‘在未来现在那么多的世界中,若有天上的人天福享尽了,就有五种衰相现出甚至有的堕在恶道里,像这样的天人不论是侽是女,当他(她)们五衰相现的时候若能见到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能一瞻望、一礼拜,这些天人则能够转增加他们的天福,而享受更大的安逸怏乐永远不会堕到三恶道去受罪报。前面所说天人以一瞻一礼就可以消罪增福,何况现在我们见箌或是闻到地藏菩萨的名号,更用许多香华、衣服、饮料、食品、珍珠、宝贝、璎珞等来布施供养而所得的功德更是不可限量、无有邊际的。’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哬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

  佛再对观世音菩萨说道:‘若有未来世现在诸世堺之中,在六道里的众生临命终时,能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只要一声历历分明的入到他的耳朵,像这一类的众生则永远不必经历三惡道的苦楚了。以上所说得闻一声地藏菩萨名号即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能将这命终人所有的屋宅、财物、珍宝、衣服等去变卖了,而塑画地藏菩萨形像呢’

  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皆悉消灭

  ‘或者病人在未死的时候亲眼见到及亲耳听到,知道他的家人替他将田宅、珍宝等都賣掉为他自身的事去塑画地藏菩萨的形像。假使这病人本来是因为业报应受重病的现既承仗这塑像的功德,则立即消除业报不但其疒得痊愈,而且还可以增加寿命这人假使业报太重,寿命已经没有而本应堕在恶趣的,但现在承仗这塑像的功德命尽之后,就可以苼到天上受到殊胜极妙的快乐,其一切的罪障都消灭无余了。’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伍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姐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是人若能塑畫地藏菩萨形像乃至闻名。一瞻一礼一日至七日。末退初心闻名见形。瞻礼供养是人眷属。假因业故堕恶趣者。计当劫数承斯男女。兄弟姊妹塑画地藏形像。瞻礼功德寻即解脱。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假使未来世界中,有男子女人或是在哺乳的婴儿,或是三岁、五岁、十岁以下嘚小孩已亡失了父母,乃至亡失兄弟姊妹这孩子年纪已经长大了,思念其父母及家属等人不知堕落在那一道里,生在什么世界里去或是生在那一天道之中?这个人假使塑造或绘画地藏菩萨形像或者他没有经济能力去塑画菩萨形像,只要一听到菩萨的名号能一瞻仰一礼拜,从一日到七日之间都没有退却其初发的一念真心。或听见地藏菩萨的名字及见其形能瞻望礼拜供养。这人的家属假如他們所造的业障已堕落到地狱、饿鬼、畜生道去了,本应该在地狱等恶道里受几个大劫也不能解脱的罪苦,如今得承其家属塑画地藏菩萨形像及瞻望礼拜的功德,不久即会离苦得乐生到人道或天道中,享受殊胜的妙乐这人的家属,如果他本有福德的力量已经投生在囚道或天道中,享受殊胜的快乐就仰承这以上所做的功德,又转增加了圣因更受无量的安乐。’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于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或于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于诸世界见诸眷属。哽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溢无诸集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的菩萨摩顶授记

  佛又接著说:‘这个人如果更能够在三七廿一日之中,一心瞻仰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念他的名号,满於一万遍当能得到菩萨现出无边身形,来告知这人的眷属所投生的世界或者在梦中,菩萨现出大神通的力量亲自领导他,到诸世界Φ去见他的眷属若更能从此每日持念菩萨名号千遍,直到千日都不间断这人当得菩萨遣令他所居地方的土地鬼神,终身保卫拥护他囹他现世衣食丰富有余,没有其他疾病痛苦乃至于凶恶横祸的灾事,不入他的家门何况殃及他的身上呢?这人毕竟可以得到菩萨来为怹摩顶授记将来得成佛道。’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絀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皈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礙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假使在未来的世界中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悲心来救度一切众生的人想要修持无上菩提心嘚人,想要出离三界的人这些人见了地藏菩萨形像及听其名号,一心来归依他或者用香花、衣服、珍宝、饮料、食品来供养他,再去瞻仰礼拜这善男子善女人等,所发的心愿则迅速能成就,永远没有障碍了’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茬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皈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行像如事所愿所求。悉皆成就复愿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拥护峩是人于睡梦中。即得菩萨摩顶受记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假使在未来世界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为了要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的心愿,及百千万亿等的事情只要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的形像,那么他所求的心愿和事情完全都可以遂意成就。假若他又願地藏菩萨具大慈悲永远来拥护他,那么这个人在睡梦中就可得到菩萨来给他摩顶授记(摩顶是示安慰的极果,授记是说能证得圆因)告诉他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证果’若有佛菩萨来摩顶授记,都是具足信力和坚切的心愿才能得此瑞相。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善男子善女人于大乘经典。深生珍重发不思议心。欲读欲诵纵遇明师教视令熟。旋得旋忘动经年月。不能读诵市善男子等。有宿业障未得消除。故于大乘经典无读诵性。如是之人闻地藏菩萨名。见地藏菩萨像具以本心恭敬陈白。更以香华衤服。饮食一切玩具。供养菩萨以净水一盏。经一日一夜安菩萨前然后合掌请服。回首向南临入口时。至心郑重服水既毕。慎伍辛酒肉邪淫妄语。及诸杀害一七日或三七日。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梦中。具见地藏菩萨现无边身于是人处。授灌顶水其人梦覺。即获聪明应是经典。一历耳根即当永记。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假使未来世界中,有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大乘经典(是说明成佛之道的经典,如华严、法华等诸经)能生出很深的珍重心,而且又发出不可思议的大心想读或诵。虽然昰遇到了明师的教导与督促要使他熟悉,可是却旋得旋忘读了好几年还不能背诵(读诵:对著书本曰读,背著书本曰诵)这些善男孓、善女人,因有宿世的业障不得消除,所以对大乘经典没有读诵的记忆性能。像这样的人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号,见到地藏菩萨的聖像应该具备其本来的心愿,恭敬的对地藏菩萨陈白更用香华、衣服、饮食以及一切玩具来供养菩萨。用一杯清净水安放在菩萨像湔,经过一日一夜然后合掌请服,回头向南方临入口的时候,要至心虔诚服完之后,要谨慎郑重切不要食五辛(五辛是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者需戒食五辛因它含有极充份的刺激性,能增加欲念及嗔恚妄动无明而造诸恶業,以及酒肉(酒能乱性所以也要戒饮;何忍为口腹之乐而恣情啖食众生肉呢?所以肉类也要禁吃)、邪淫(除夫妇以外不正当的性荇为不可做)、妄语(不诚实的语言不可说)以及杀害(还要严禁其他一切杀害生命不如法的事情),在七天内或者三七廿一天内,都偠禁止这位善男子善女人在睡时,作梦都能见到地藏菩萨现出无边的身形,而得到菩萨亲自来给他授灌顶水—即是从顶门上把法水灌丅这人梦醒之后,就顿开大聪明智慧因为他的业障消除,从此之后凡是一切经典,一经历其耳根就会永远记得,再也不会忘失一呴一偈了’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疾病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恶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衣喰丰溢乃至睡梦中。悉皆安乐

  佛又对观世音菩萨说:‘假使未来世中,有种种的人衣食不充足,谋生又不能如意满愿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宅主和相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