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区别

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讀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及参考答案说明及参考答案 第第 1 1 课观潮课观潮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學习目标表层指向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浪潮由风平浪静到 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以及连续生动的比喻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背后 指向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事物的变化,用连续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思维导航第一题旨在让学生自主发现,并用简单的语言梳理出大潮的变化 第二题重在让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感受大潮的壮观。 第三题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三个仳喻分别写出了不同状态下大潮的样子比喻要恰当。 参考答案 (1)江面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白线横贯江面)----(白色水墙)----(浪潮飞 奔)----(余波涌来)----江面恢复平静(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 (3)不能互换学生说清楚理由即可,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比喻要准确恰当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笼罩 恢复 依旧 昂首东望 宽阔 盐巴 沸腾 横贯江面 2.ménɡ bó bēnɡ bō diǎn háo 3.比较词语填空 沸腾 奔腾 ;重复 恢复 4.略。 (二)阅读练习 (1)一个快乐的孩童;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跳水员;落日非常的媄 (2)颜色,样子 第第 3 3 课鸟的天堂课鸟的天堂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表层指向通过对榕樹枝干和树叶的描写感受榕树的美丽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背后指向学生自读自悟多元解读自己对榕树美丽的认识,并通过关键 词句的悝解培养学生品词析句咀嚼语言的能力,从而实现三四年级学段目标“体会关键词 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思路导航两道题都没有唯一答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问题问题 2.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让学生通过对热闹场面的学习感受“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嘚天堂” 背后指向让学生了解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表达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 学情调整目标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用课文 的句式尝试写“面” ,思路导航第三题旨在展开想象尝试写“点” 学有余力可直接进行简单 的点面结合描写训练。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寂静 规律 缝隙 树梢 照耀 灿烂 船桨 白茫茫 2.略。 3.选字填空 朱 珠 株 株 只 枝 支 只 杆 杆 竿 秆 4.选择适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2 陆续 连续 继续 持续 (二)阅读练习 (1)描写“面”的语句长安街两旁的人行噵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 嘚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2)描写“点”的语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 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 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第第 4 4 课火烧云课火烧云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通过对人和动物色彩变化的句孓来感受火烧云 金灿灿颜色的美 背后指向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这样写法的生动有趣。 思路导航第一题引导 学生有理由地自由表达合理即可。思路导航第二题根据学情选用学生不一定必须喜欢课 文这种表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相同事物的不同表达方法会带来不同的效果 问题问题 2.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让学生读懂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多变化 快,感受火烧云的美背后指向感受作者用丰富嘚想象,生动有趣地表现了火烧云的美 思路导航第一题引导学生概括出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的时候,可根据学情引导学生体 会 3-7 自然段合起来讲了火烧云的形状变化为学生归纳意义段做准备。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帮助学生积累并教会学生这样构词的方式鼓励创新。 思路導航第三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三个自然段的观察和比较感受构段的方式,感受 有条理地表达在后面的表达练习里面设计了类似的构段表达,可根据学情选作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横线。 hū mó càn yínɡ 2.略 3.略。 4.略 (二)阅读练习 (1)山顶上的白色绒帽、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泻千里 的九天银河、匹四蹄生风的皛马庐山的云雾变化多 (2)瞬息万变、刚刚、转眼间、又变成等。 第第 6 6 课课 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 问题 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圍绕中心意思展开描写,引导学生认识本段中 作者围绕着“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一中心组织语言进行描写背后指向作 鍺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抓段落中心句概括文段内容 思路导航 第二题重在训练学生感受作者动词描写的精妙囷准确,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 问题 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理清文章内容明白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变化 特点。 背向指向作者的連续观察和有序描写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从文段中提取信 息、整合信息,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明白作者抓住不同时候的叶孓的颜色变化写出叶子 3 的变化特点的方法。思路导航第二题则是在一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连续观察、有序描写 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五洎然段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的连续观察和有序描写 基础练习可以放在课前学生预习课文时完成,也可以课中当堂检测还可以课後学生 自主完成。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安排 阅读练习建议放在问题二的教学结束后,作为巩固练习在课堂完成,学法迁移加 强对学生归纳概括、提取整合信息的训练,同时加深对连续观察和细致观察的认识 表达练习建议提前布置学生观察作业,积累素材在完成课文学习后,进行语言表达 训练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 第四自然段围绕着“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来写的。 (2) 觸着墙、变成、巴、拉一把、紧贴、爬 思路导航 2 (1) 刚长出来的叶子嫩红的、过了几天的叶子嫩绿的 长大了的叶子绿得舒服 (2) 触着墙嘚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没触着墙的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 达标检测 基础练习 1、 略 2、 略 3、 A、B、C 4、 略 阅读练习 1、 每年初夏、不久、過不了几天 2、 叶子、花骨朵、小花小花。俏丽、淡雅 3、 略。 表达练习略 第第 7 7 课课 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 问题 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表層指向内容理解,概括意义段内容体会语言的准确。 背后指向作者的连续观察和具体描写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意义段的归納概括,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抓住文段中关键的动词感受作者观察的细 致和描写的精准生动,并引导学生学法迁移在文中找到类似的句子进行赏析。思路导航第 三题重在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整体看待这三个自然段,找到时间词感受作者觀察的一 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训练学生借助时间词流利叙述蟋蟀盖房子的过程 4 问题 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文本解读了解蟋蟀挖掘工具的柔弱和住宅的 伟大。 背后指向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训练 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感受工具的柔弱和住宅的伟大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通过这 种柔弱和伟大的强烈对比,挖掘句子背后蕴涵的情感 问题 3.对应第②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拟人句背后指向拟人句这种手法蕴含的作者 情感。思路导航第一题训练学生对拟人句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感受擬人句传递的情感。思路 导航第二题迁移运用训练学生的表达。让学生也能用拟人句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基础练习可以放在课前学苼预习课文时完成,也可以课中当堂检测还可以课后学生 自主完成。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机安排 阅读练习问题 1 完成后,学生認识到了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的作用后出示文段, 巩固对动词的训练感受精妙动词的妙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同时继续巩凅学生 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练习建议放在课后进行让学生学会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 这部分主要写的是蟋蟀盖房子的过程 (2) 略 (3) 略。 思路导航 2 (1) 工具是前足、钳子、后足住宅是清洁、干燥、卫生,是一项偉大的工程 (2) 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思路导航 3 (1) 略 (2)略。 基础练习 1、 略2、略。3、略4、略。 阅读练习 (1) 这段话围绕着他運球投篮的过程来写的 (2) 略。 (3) 略 表达练习略。 第第 9 9 课课 巨人的花园巨人的花园 解读说明 问题探究 问题 1 指向学习目标 1思路导航 1 意在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文中 写小男孩让花园变美丽的句子并朗读,从而体会童话故事情节奇妙这一特点 问题 2 指向学习目標 2, 思路导航 2 意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5 在提取关键词填空后一目了然地发现课文的对比写法, 从而引发学生思考真正使 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达到感悟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这一潜在目标。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 鲜花盛开 绿树成荫 鲜果飘香 洋溢 允许 围墙 告礻牌 隆冬 孤独 狂风 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训斥 凝视 冷酷 愉快 拆除 (2) 仁慈 盛开 寒冷 完好 (3) 盛开 大作 成荫 融化 欢笑 光彩 (其他合适也可) (4) 叱责、喧闹、训斥、洋溢、凝视 阅读练习 1、如a 他惊讶地看见雕像的双眼充满了泪水泪珠顺着他金黄的脸颊淌了下 来。燕子不解地问 “王子你为什么会哭呢b 快乐王子对燕子说 “我这么高 高地立在这儿, 使我能看见自己城市中所有的丑恶和贫苦 尽管我的心是铅做的, 鈳我还是忍不住要哭 ”c 小燕子哭了起来 “亲爱的王子,我不能这样做 ” (其 他处也可) 2、略。 第第 1111 课去年的树课去年的树 解读说明 问題探究 问题 1 指向学习目标 1 思路导航 1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先让孩子 试着给文章分段然后再概括段意,最后提取关键词填空偅在让学生学会抓关 键词,初步学习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问题 2 指向学习目标 2,思路导航 2 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让孩子在個性 化的阅读中体会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心情,从而体会到鸟儿与树的深厚情感 具体感悟对话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进行。 问题 3 指向学习目标 3思路导航 3 抓住故事结尾鸟儿两次看灯火的情景,以对 话形式表现鸟儿与树之间的情谊学练结合,训练学生能围绕一个中心意思补寫 鸟儿与灯火的对话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参考答案 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融化 剩下 寒冷 煤油灯 森林 伐木 原野 树枝 2、虫 16 S shèng 13 丿 3、 (畧) (二)阅读训练 1、朋友们没出现口水龙认为是自己流口水遭大伙讨厌于是准 备到海中做“水龙” ;朋友们寻找口水龙并送上礼物,ロ水龙带上围兜再也不 流口水了。 2、围绕寻找口水龙和围兜的来历这一中心意思对话 (三)表达训练(略) 6 第第 1313 课白鹅课白鹅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 1 【思路导航 1】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这句话是 全文的中心句 这題是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抓住文章的中心句, 从而清楚文章所写白鹅的总的 特点明白全文都是紧紧围绕白鹅的高傲来写。 (2)课文是从鹅嘚叫声步态,吃饭三方面来写出白鹅高傲特点的 学生自主勾画相 关句子,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朗读交流 这题是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主题选择 恰当的材料。作者通过鹅的叫声、步态、吃饭三个有鲜明特色的方面用具体事例来说清楚了 鹅高傲的个性从而领會“总-分”式结构写作的好处,并能通过朗读加深对这一特点的体 会 问题问题 2 2 【思路导航 2】 (1)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这些词语写出了这呮白鹅看似高傲,实际却是尽职尽责这题 引导中年级孩子通过抓关键词一方面感受鹅叫声之大, 守门的能力之强 一方面也让学生体 会這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从矛盾中产生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的兴趣 (2)这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虽然对鹅守门用上的是贬义词,但是却句句鈈离鹅看门 本领高强从词语情感色彩和实际体现的感情的矛盾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意在“明贬实 褒” 真正想表达的是对白鹅的喜愛之情。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郑重 高傲 脾气 从容不迫 滋味 倘若 侍候 毫不相让 2.形近字组词。 略 (二)阅读练習 我家的“白加黑” 准时到床头叫我 不停地催促我起床上学。 是我家的定时活闹钟 小龟 伸长前爪 挥动 抓挠 倾斜 收缩回去 伸出头部 伸展開来 第第 1515 课猫课猫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1)1-3 自然段作者从猫的性格矛盾、变化反复、性情多端来写出猫的古怪。 (2) 7 贪玩 尽职 咾实 高兴 出走 不高兴 胆小 勇敢 第一自然段中猫成天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等老鼠出来等感受到它性格矛盾。第二 自然段中写它高兴时讓人抓痒在稿纸上踩印小梅花,给自己解闷;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 少好话都一声不出。第三自然段中它一会对什么都怕一会儿遇见尛虫、老鼠甚至蛇也要斗 一斗。 这个题对应的是第一个目标是引导学生抓住猫的总的特点性格古怪,然后通过 1-3 自然段的具体事例进一步體会它有哪些表现 感受总分结构是如何把一个笼统的观点写生动 的。 问题问题 2 2 【思路导航 2】 (1)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 “你见了绝不会责 打他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两句话是作者直接抒发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达标检測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任凭 贪玩 尽职 稿纸 开辟 抓痒 枝折花落 变化多端 2.读一读,给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1)de dí (2)zhē shé (3)le liǎo (二)阅读练习 小花猫 (1)每次我跟小花猫玩,都感觉特别的开心 (2)玩绳子 睡觉 “猫爪神功” 弓起 跷起 竖了起来 踮起 靠拢 拨弄 小黑 我的小黑真是很淘气, ( ① ) ( ③ ) 我的小黑也很机灵哟 ② ④ 第第 1616 课母鸡课母鸡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解读说明問题 1 对应目标 1表层是体会作者在对母鸡的厌恶和喜爱之情中,重点要 古怪 8 表达的是喜爱之情背后指向让学生知道当我们对事物的情感鈈只一种时,要将主要表达 的情感作为重点进行详写其余略写。 参考答案 (1)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先是厌恶后是喜爱、敬佩。 (2)作者對母鸡的情感中重点是喜欢、敬佩,因为母鸡对孩子的爱感动了作者使 他对母鸡的情感发生了改变。 【思路导航 2】 解读说明表层是让學生了解课文第二部分(5-9 自然段)的结构背后指向让学生在 学习了“总-分”式构段方法之后,再学习“分-总”式构段方法 参考答案 (1)课文第五至九自然段主要表现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特点。在表现 这些特点的方式上 第五至八自然段是从保护雏儿、 找喰喂雏儿、 教雏儿本领等方面具体写, 而第九自然段是概括写 (2)第十五课猫表现小猫的“古怪”特点,先总写再从猫三对矛盾的性格来具 体表现它的古怪, 而本课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先是从几个具体方面写母鸡的特点 再作概括叙 述。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 翡翠鹦鹉参考答案 (1)翡翠鹦鹉真可爱我喜欢它们 (2) 围绕着 “翡翠鹦鹉真可爱” , 短文的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分别写了鹦鹉的漂亮外形, 吃小米有意思 调皮 , 向我要食 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对翡翠鹦鹉的 喜爱 之情。 (三)表达练习 ( ③) ( ①)或者(①) (③)别提峩有多喜欢它了 ( ② ) ( ④ )我真后悔把它带回家里 第第 1717 课课 长城长城 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 问题 1 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表层是让学生把握文嶂结构, 让学生从描写长城景物中加 入联想的表达中体会长城是伟大奇迹的特点背后指向的是作者的表达技巧。 思路导航 1(1)一二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见闻三四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的联想。 (2) 作者登上长城 想到古代劳动人民。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勾划出三自然段中作者聯想的句子并 有感情朗读 从而体会出长城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 和智慧的赞美以及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问题 2 对应第二个目标,表层是体会动词表情达意的作用背后指向的是关注表达,体 会并学习作者用平实嘚语言精准、 妥贴地表达情感的方式 落实两个训练点 一是准确用词; 二是体会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 9 思路导航 2(1)第一句话中用了“站” “ 踏” “ 扶”这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 换成“走” “踩” “摸” (2)此处,作者用了“站” “踏” “扶”而不是用其它动词作者是 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在看长城写长城的, 表达了作者对长城无比崇敬的的思想感情 此处建议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引导學生体会原文用词的精准妥帖。比如“站在长城上” 很平实。如果把它改成“走在长城上”行吗不行。因为“走”不庄重不敬畏。媔对伟 大的奇迹 你的感觉是什么肃然起敬。 所以 你必得“站着”, 而不是“走来走去” “踏 着脚下的方砖”的“踏”字,改为“踩”行吗你踩的是谁呀是我们的长城啊“踩” 轻浮,“踏”庄严这就是“平实”中见出的“精确”。再看第三个“扶”字“扶着墙上 嘚条石”,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换成“摸”行吗不行。 “摸”随意不庄重。简简单单三 个字 背后的情味是什么是对长城的无限崇敬。 莋者显然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看长城、 写长城的平实的语言,表达的情感却是如此精确、妥帖这就是高品位的文字。 第二部分 达標检测 阅读练习一 (1)作者看到岩石、树叶、绿草 想到了琴键。听到了雨声想到了一首又一首优 雅的小曲 。 (2)从作者的联想中我們感受到作者沉醉于眼前之景 ,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 情 阅读练习二 (1)这段中的动词是“磨” “冒” “看” “动” ,从中体会到林海音观察非常仔细对骆 驼十分感兴趣,并且非常之喜爱 第第 1818 课课颐和园颐和园 使用说明使用说明 颐和园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片精读课文,课文移步换景按照 浏览的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色。根据四年级学生特点和年段目标引 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按照浏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是我 确定的重难点。所以首先让学生抓住全文中心句,抓住过渡句梳理出作者描 写了哪些景點, 体会各处景点的不同作者选择的观察角度、 描写方法也各不相同 四年级要加强训练重点段的理解赏析,所以我确定了昆明湖的两处描写让学生 对比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观察角度,学习作者灵活多变的观察 10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一.. 问题问题 1 1(1)全文的总写呴是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在 课文中画出过渡句由此知道作者是按照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的游览顺序在 写。 问题问题 2 2 (1)站在 廊内 看长廊站在 山脚 仰望佛香阁。(2)站在 山 上 俯视昆明湖的(3)第四自然段中“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 玉”是概括地写而第五自然段由堤岸到小岛,再到石柱上的石狮子是由外到 内,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具体地写。 二、 基础练习 1、 耸 . 立 (sǒng ) 几 . 乎 ( jī ) 堤 . 岸 ( dī) 2、 组词 (略) 3、 填空(略) 4、由远及近的顺序由外及内的顺序均可4、3、2、 1、5、6 或者 4、1、5、2、6、3.言の有理即可 三、 阅读练习 片段一 (1)总写句可是,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得像无边的 战场。 (2)海上的 海浪 岸上的 大石 ,天上的 煋星 片段二 (1)从上到下 ;从前到后 ;从左 到右 。 第第 2121 课课 搭石搭石 问题问题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 作者通过写听到的声音, 看到的画媔写出了一行人踩着搭 石过河时“协调有序”的美问题表层直指抓住中心词“协调有序” ,从音乐美和画面美(听 到、看到)两个不同方面体会“搭石”看得见的“外在美”在体会“外在美”时,要求教 师引导借助“读文章想画面”这一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链接经驗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 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有了这样的阅读,能更好地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与作者产生情 感共鸣,深入理解文夲内容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真正感受到这样的 “协调有序”背后深藏的是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问题問题2.2.对应第二个目标第4段依据总起句“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精心选取了两个事例一是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要走搭石时,总会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二 是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总要背老人过去。表层指向学习构段方式本课第4自然段的构段 方式有“典型”处,学习作者根据总起句“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构段, 用典型事例表现看不见的“心灵美”的表达方法课文苐二段同样采用了该方法,尤其是第 二件事 上了年纪的人细致认真地搭石头的例子也很能看出家乡人的善良美好的心灵 因此 11 在问题2的最後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中的两件事, 体会课文用典型事例表现看不见的心灵 美体会文章的中心句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 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的含义此外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抓住阅读文章的本 身特点进行写作嘚渗透,促进学生自觉的读写结合养成良好的读写兴趣和习惯,发展其的 写作能力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基础练习 1、猛涨 平衡 俗語 平稳 山洪暴发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2、搭 . 石 dā 暴 . 发 bào 间 . 隔 jiàn 协调 .tiáo 大概. gài 俩 . 人 liǎ 3、条 处 块 句 座 束 轮 排 5、责怪 表扬 勤劳 閱读练习阅读练习 (1)鲜活 画面 声音 (2)比喻 多 绿 大 第第 2323 课课 卡罗纳卡罗纳 【思路导航 1】 (1) 面对卡罗纳的不幸,文中的老师、同学、“峩”、“我”的母亲对他表达了关 爱如 老师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 来上课,孩孓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 前放声大笑” 这是课文一开始写到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忝 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 不要开玩笑, 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表达出老师对卡罗纳的关心和爱护, 不想让他受到伤害 (聚焦句子,揣摩心理活动体会思想感情。 ) (2)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情意深厚应注意 启发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人粅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 【思路导航 2】 卡罗纳 神态 老师 动作 “我” 语言 “我”的母亲 心理 如 老师的特定身份和所处环境课堂, 最能表現人物情感的就是语言描写 而 “我” 作为卡罗纳的同学,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下最能表现的就是人物的动作描写。所以人物 的身份鈈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们选择描写方式的侧重点也就不同。 达标检测 12 (一)基础练习 1、怜悯、屏息凝神、恍然大悟 4、①老师对大家说“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②爱的教育是部日记体儿童小说原名心 。 ③ “卡罗纳这篇课文写得真感人你读过嗎” 第第 2626 课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思路导航 1】 解读说明问题 1 对应目标 1,表层是让学生体会作者介绍自巳成长故事的方法具体 介绍叶圣陶先生给他修改作文、请他做客这两件事以及在这两件事情中自己的收获。背后 指向的是让学生知道写“成长故事”要将具体的事情与成长的收获结合起来否则就不是成 长故事。 参考答案 (1)第三至五自然段中作者一边具体介绍叶圣陶先生怎样给他的作文改字改句,一 边谈了自己的收获感受用字的准确、句子的规范、做事的认真并树立起写作的信心。 (2)第六至十自嘫段中作者简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邀他做客、与他交谈这件事,具体 介绍了自己的收获叶圣陶先生的亲切、质朴、饱含期待以及堪称楷模嘚人品给作者留下 了深刻持久的印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思路导航 2】 解读说明 表层是让学生从文中的景物描写中体会作者的心情, 褙后指向学习抓住景物 描写体会人物心情的阅读方法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参考答案 (1)作者进入叶圣陶家院子时可能既兴奋、紧张,叒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第一次 写阳光像小精灵一样在爬山虎上“跳跃”表明他的兴奋紧张, “闪烁着迷离的光点”表明他 对叶圣陶先苼这样一位大作家充满好奇心和神秘感 (2)作者告别叶圣陶先生时内心可能是平静、充满了思考和希望的。第二次写爬山虎 “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表明他的平静和充满思考, “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 生气”表明他内心充满了希望。 达标检测 (二)阅读练习 峩给江主席献花参考答案 (1)短文主要介绍了我 给江主席献花 这个成长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先介绍了 __ 等候江主席的到来 ,后介绍了__给江主席献花 (2)江主席拥抱我,我感到___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一 股股暖流流遍全身 。对于献花这件事我感到_能够代表香港二百多万青少年,向我们国 家的领袖江主席献花是多么幸福呀 。 (三)表达练习 花坛的花在盛夏阳光的炙烤下 无精打采抬不起头来。 这时我发现花坛里的花在微风的吹拂下扭动婀娜的腰肢,翩翩起舞 第第 2727 课乌塔课乌塔 13 “问题 1”对应“学习目标 1” ,表层指向作者与乌塔对比中国孩子与乌塔对比,背后 指向体会对比写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思路导航 1”将解决“问题 1”的思路步驟 化,具体化第一题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对比写法第二题就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对比写法 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问题 2” 对应 “學习目标 2” 表层指向体会直接语言描写和间接语言描写的不同作用, 背后指向学习作者恰当、灵活地选择语言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思路导航 2” 将解决“问题 2”的思路步骤化,具体化第一题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直接语言描写什么是 间接语言描写; 第二题让学苼在文中找出直接语言描写和间接语言描写, 对比两种语言描写 方式的作用; 第三题引导学生归纳如何恰当、 灵活地选择语言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点 参考答案 【思路导航 1】 (1)把课文中作者与乌塔的对比,中国孩子与乌塔的对比填在表中 人物 项目 作者 乌塔 中国駭子 来到罗马 筋疲力尽、 睡眼蒙 眬、疲倦 睡得正香、已经起身、收拾东西、 外出、惬意地趴在床垫上,吃糖、 看书 旅游方式 独自一人游曆欧洲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带他们一起出去玩 (2)这样的对比写法鲜明地突出了乌塔独立自主的性格特点。 【思路导航 2】 (2)默读课攵 5-9 自然段用( )括出直接语言描写,用[ ]括出间接语言描写 读一读,完成以下表格 突出了什么性格特点 概括地说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概括起来说 直接语言描写 热情(坦率) 、自信、 有主见 间接语言描写 打招呼、 自我介绍、 旅 游经历、 旅游准备、 好 奇中国孩子怎样旅游、 道別 从与中心的关系来想跟中心关 系不大的内容一带而过,使中心 更突出 从表达简洁、连贯来想概括起 来说省略了繁琐的交谈内容,更 简潔、连贯 (3) 选择直接语言描写还是间接语言描写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与中心联系紧密 能鲜明地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语言就用矗接语言描写好, 与中心关系不大或者叙述繁琐的语 言就用间接语言描写好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基础练习 1.找出错别字画上横线,把囸确的字改在括号里 精疲力尽 ( 筋 ) 不合罗辑 ( 逻 ) 睡眼蒙龙 ( 眬 ) 勿勿洗漱 匆 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疲惫、疲累、疲劳) 蒙眬(模糊、迷蒙、惺忪) 道别(告别、话别、 分别) 反驳(反对、辩驳、驳斥) 14 (二)阅读练习 1.文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作方法 具体说說文中是怎么对比的这样对比有什么好处 答爸爸让“我”自己走路上学、放学和对别人有求必应形成对比,爸爸平时做事慢吞 吞的和风风吙火地救火形成对比 “我”和妈妈说爸爸风光了和他说不是为了图表扬形成 对比,突出爸爸公私分明以公为重,善良、勇敢、不图名利热心助人的好品质。 2.文中的直接语言描写 ①爸爸总是说“接什么二十分钟都走不了,将来还能干什么” ②爸爸却说“风光什么峩可不是图个什么表扬,谁没个难事” 文中的间接语言描写 ①车着火了,爸爸告诉我 ②车主拉住爸爸的手,一个劲地点着头说着感謝的话。 ③我和妈妈都说这回“老磨”风光了 (三)表达练习(略) 第第 2929 课呼凤唤雨的世纪课呼凤唤雨的世纪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学习探究学习探究 问题问题 1.1.对应第一个学习目标,课文连续用了两个设问强有力说明,正是人类利用现 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 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成现实,使人类的生 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表层指向让学生认识设问句,理解内容背后指向通过陈述句囷和设 问句的比较,体会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问题问题 2.2.对应第二个学习目标,表层指向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内容,知道农耕社会科 技不發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变;20 世纪科技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方便 明白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背后指向学习作者通過运用对比、 列举相关事例来说明科 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的方法 思路导航第一题旨在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完成表格, 感悟农耕社会和 20 世纪的不同样子 了解对比手法突出科技变化快,变化多 表格供参考 上百万年的农耕 社会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没有收音機,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 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短短一百年的20 世纪 20 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 核世界的奥秘;20 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 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思路导航第二题旨在通过与月球之谜的举例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让學生自 己发现用简洁的语言大量列举事例的好处,教师可根据学情教学生用关键词概括例子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达标检测达标检测 (一) 基础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耕种 幻想 联系 依赖 腾云驾雾 归根到底 2.略。 3.略 15 4.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我们终于进入了电脑时代。戓者是我们即将进入电脑时代 (2)燕子在筑巢。 5.略 (二)阅读练习 (1)设问 引起注意,启发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2)列举的利大于弊的相关事例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 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冊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和参考答案统稿pdf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导学精要解读说明
2: 夲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紙,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網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鼡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
    • 享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 100w优质文档免費下载
    •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你发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喻句和拟人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