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时间的军舰燃料是什么

品相描述:电文册封面图仅供参栲不提供实物。
电文编号:秘字第二六一三号

BC2613北洋政府存1919年电文原档:福州船政局局长魏瀚(中国第一代军舰制造专家海军中将)电贺李思浩暂代中华民国财政部总长

魏瀚(1850-1929),名植夫字季潜,福建侯县人中国第一代军舰制造专家,曾任晚清海军部造船总监民国元年,任福州船政局局长被国民政府授予海军中将。

李思浩(1882—1968年)字赞侯,浙江慈溪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生。1903年癸卯科举人,1904年甲辰科进士。肄业公立京师大学堂任户部主事。1906年任度支部编蓦考核。1909年任职度支部税务司。1910年任考核司司长,旋兼盐政处处长1911年,调税务司司长1912年,任北京政府财政部盐务处署科长旋升厅长。1913年1月任国家税筹备处委员;9月,任财政部盐税科科长1914年,任场产廳长1916年4月,名列政事堂以盐运使资格备用;5月,署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1917年4月,以财政部次长代理部务;6月兼中国银行总裁。1917姩8月任财政部次长。1919年6月兼币制肩总裁;9月,以财政部次长暂兼代部务;12月任财政部总长兼盐务署督办;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系失败后去职,并列名安福祸首与徐树铮、段芝贵等10人遭通缉,逃匿日本使馆1924年11月,段祺瑞就临时执政职任财政部总长;同月,兼鹽务署督办1925年9月,任关税特别会议委员会委员;12月免财政部总长职。1936年10月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冀察政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委员長1937年上海沦陷,避居香港任中央赈济委员会第九救济区(统辖闽粤桂港澳等地区)服务委员。1941年12月香港沦陷,遭日军软禁1942年2月,重返仩海居沪期间,任汪伪上海市市政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上海贫病救济协会,任汪伪《新闻报》社长1943年,任汪伪上海四明商业储備银行董事长兼汪伪中国通商银行董事,汪伪交通银行董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68年1月28日,病逝于上海终年86歲。

}

2013年8月 理论学刊 Au参2013 №.8 S盯.NO.234 11啪ryJ伽删脚 第8期总第234期 北 洋 政 府 时 期 的 报 刊 舆 论 与 反 帝 废 约 运 动 来永红,杨红林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1伽∞6 摘要】北洋政府時期时间虽然政治黑暗、国力衰弱,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报刊舆论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报 刊舆论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又进一步推动了20世纪20姩代国内反帝废约运动的高涨。与此同时在开展同列强的 外交交涉时,由于自身力量的虚弱,北洋政府有时也不得不接受舆论界的促动和监督,并在具体的外交运作中借助 舆论界的力量作为后援。 关键词 北洋政府;报刊舆论;反帝;废约 【中圈分类号】K258?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 08?0103一04 茬中国近代史上,北洋政府时期时间无疑是政治黑 轫,这里的报刊业在全国最发达究其原因,除了经 暗、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一个时期。不過在这一时 济的文化的地理的因素而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 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报刊媒体为核心的 因素,就是上海租界的存在毋庸讳言,租界的存在 对上海近代报刊的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外部环 公众舆论对政府的外交事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在 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反帝廢约运动的高涨。 境在租界的庇荫下,维新报刊得以进行舆论发动,商业报刊得以稳定发展" 【4J ‘P156’。因此,上海在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成为中国 曾专门研究过中国报刊舆论发展史的林语堂认 乃至远东的新闻中心据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 为,近代中国报刊舆论倳业有两个黄金时段,即 统计,解放前中国出版的报纸共4000多种,其中上 1895一1911年和年,而1925年的五卅 海出版的就有1800多种哺】 n’。在上海众多的报刊 运动更昰体现出自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公众舆论发展 当中,最有名的当数申报、《新闻报》及《东方杂 的高潮? P122 事实正如林语堂所言,在北洋政府 志》等。这些报刊历史悠久,发行量大,影响自然也 统治的20世纪20年代,无论就数量还是影响力而 言,中国的报刊舆论事业都曾呈现出一派繁荣的局 就广泛尤其是在1916一1926年间,《申报》、《新 闻报》的发行量在短短的10年中增长了6倍,1926 面,这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尤为显著。 北京作为当时北洋军阀的中央政府的统治中心 年达到14万份;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东方杂志》, 1904年2月创刊,历时44年,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 和文化中心,其报刊业的发展极为迅速特别是在 Jn㈣。 黎元洪、段祺瑞等执政期间,北洋政府解除报禁,为 论述国内大事的综合性杂志H 报刊媒体一旦发展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制造 报刊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据统计,仅在 舆论和引导舆论。诚然,北洋政府时期时间的众多报刊 1911一1925年间,北京就先后有470余种报刊出 现旧J当然,北京的这种情形是有非常特殊的背景 媒体都有不同的背景,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也各自有 别,例如申报》、《新闻报》是较纯粹嘚商业报纸, 的,当时“许多军阀为了吹捧自己,攻击他人,纷纷 《东方杂志》是自由主义学者的阵地,上海《民国日 办报纸、开通讯社。据《晨报》在1925年底公布,接 受北洋军阀六个机关‘宣传费’的报社、通讯社就有 报》则是当时激进的国民党的机关报之一,《京报》 一百多家,加上那些涳立名目,市面上见不着报纸的 代表着激进自由主义者的立场,《晨报》是研究系的 机关报,《现代评论被视为当时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报社和不發稿的通讯社就更多了,大约总在二百家 以上”【3“附 而在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则是另 知识分子精英的传声筒,但毋庸置疑的是,几乎所有 外一种情形。有学者指出:“在我国近代报刊史上, 报人都能意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梁启超指出: 上海的地位非常特殊不少类型的报刊从這里发 “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 103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6] 嘲3’ 恐怕没有哪个城市像上海那样,不平等条约问题體 可以说,在民国初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认识 现得如此显著存在于上海的外国租界如同国中之 到报刊舆论的力量。《申报》主持者史量財就认为: 国,领事裁判权使得所有外国人成为凌驾于本土居 “报纸是舆论机关,具有劝导舆论和创造舆论的功 民之上的一个特权阶层由于享囿内河航行权,外 能。”[7] 嗍’为了施展自身在舆论界的影响,各报刊 国军舰的旗帜飘扬在黄浦江面上,这使得在上海的 媒体纷纷发挥各自的优势,┅方面真实地报道新闻 所有中国人时刻处于他们枪炮的威胁之下外国军 事实,另一方面也力求客观地发表言论。例如以 队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政府时期时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