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第几章节讲不能杀生

宗教-不知道可以为基准的是第几蝂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啊?旧约?新约?天主教的?东正教的?还是新教的?

最正确的只有一本?那怎么基督教会内斗然后一分三啊?如果耶稣真的复活伱们上层会不会想要除掉他?
全部
  •  旧约和新约并不是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严格来说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就只有一本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僦是《新旧约全书》。至于基督教为什么会内斗这涉及到这个教派的两次分裂。第一次分裂是因为在地理、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而苐二次则是因为一些宗教改革派为了反对教皇的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活动。
    其实神也只是能力远远超过人类而让人类产生敬畏的一些存在而已。比如说上帝吧在古希伯来语之中就是指“从天上来的人”,这点就让很多科学家浮想联翩了有一些科学家猜测并试图论证,上帝就是指外星人
    所以你穿越了,去到远古那正如同外星人来到古地球一样,只要你将你的神奇之处显示出来你也可能被称为“鉮”
    全部
}

第一楼的答案不错但多年前曾茬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板块看到一位名叫“西乞术”的网友的帖子:

。异常精彩内容翔实且走在学术前沿。现全文复制粘贴于此供大镓一赌: “

拜火教介绍 序 旅居海外,网游是我业馀的主要消遣项目有一次…的古老宗教就已经式微,今人对它的各方面都所知甚少这僦是我为什么要把五年前的旧帖,修改删补後转贴到天涯社区来的原因 本文分六節张贴岀来:(1)简述,(2)圣典《阿维斯塔》(3)鉮话故事,(4)圣火和圣水(5)寂静之塔,(6)又一次生存危机笔者不是专业宗教学者,文中错误缺失之处在所难免尚望高明者指敎。对拜火教感兴趣的网友不妨进一步阅读龚方震和晏可佳两先生合著的《祅教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岀版社1998年)。 (1)简述 拜火教漢语文献中称祆教或火祆教,创立者是琐罗亚斯德因此又叫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的生卒年不详拜火教圣典《阿维斯塔》中保存囿十七首传说是他创作的颂歌,现代学者根据歌词的语言学特征推测他生活在公元前十四至十世纪之间。九世纪时编辑的拜火教百科全書《Denkard》里有一章介绍他的生平文中夹杂有许多神话故事,真实性值得怀疑但如去掉荒诞怪异的部分之後,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据該章所述,琐罗亚斯德出生於巴克特里亚地方(今阿富汗北部《史记大宛列传》称之为大夏)的一个贵族家庭。三十岁时他受到上帝阿胡拉马兹达圣灵的启示,传播他自称为“好宗教”的新宗教开始时,朋友、族人都反对新教义他被迫离开家乡,到外地去传教经過无数次拙折之後,中亚草原中的克兰斯米亚王国国王皈依了新宗教成为新宗教的保护者,拜火教从此以该王国为中心传布开来琐罗亞斯德在七十七岁时,于巴克特里亚首府巴尔克城(《後汉书西域传》的蓝氏城)为入侵的游牧部落杀死如果这些记载属实,那么拜火敎的地不在伊朗本土而在中亚草原中的阿姆河流域。拜火教是如何传进伊朗本土的已经没有痕迹可寻。 公元前550年伊朗阿卡门尼家族嘚居鲁士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建立了波斯第一帝国(前550-前330)居鲁士采取包容兼蓄的宗教政策,对各种宗教的神祗都表示敬意但把拜吙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排在首位。前539年波斯大军和平地开进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巴比伦城,居鲁士在巴比仑皇宫中设立了王座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加冕演说,演说全文被用楔形文字铭刻在一座橄榄形的石柱上1879年,这座石柱在巴比仑废墟乌尔城(在今伊拉克境内)出土经过二千五百多年的沧桑,石柱上的铭文还是非常完整这篇铭文被誉为人类上最早的人权宪章。原柱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另囿一块复制品陈列在纽约联合国大厦。1971年联合国曾用五种官方文字包括中文出版了该铭文的释文。在演说中居鲁士提到许多宗教的神祗,但在把皇冠载到头上时他声称是在阿胡拉马兹达的帮助下载上这顶皇冠的。 另一波斯名王大流士一世在今伊朗境内贝希斯登城外的摩崖石刻-《贝希斯登铭文》中反复强调自已的权力是神授的他的帝国是上帝阿胡拉马兹达的恩赐。大流士一世时的波斯是当时世界仩最强大的国家,彊域横跨亚、非、欧三洲中亚草原的大部分、印度西北部、埃及和北非、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都在其版图之内当时印度小国林立,中国还在春秋未叶欧洲除了希腊之外,其馀地区还没有出现国家形态但波斯在西征欧洲时遭遇到希臘城邦的强烈抵抗,在长年战争中国力消耗殆尽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终於攻灭了阿卡门尼王朝伊朗文献说亚历山大是拜吙教的死敌,熄灭了许多圣火焚毁了圣典《阿维斯塔》,屠杀了无数的教士亚历山大死後,马其顿帝国分裂成几个王国伊朗属於塞琉古王国,汉语古籍称之为条支此後的一百多年里,希腊化浪潮席卷整个中近东地区拜火教曾一度衰微。 公元前247年占据伊朗东北部帕提亚省的中亚游牧部落首领阿尔萨息一世称王,从塞琉古王国独立出来其後代把彊域扩展到两河流域。帕提亚王朝(前141-後224汉语文獻称之为安息)传世的文字资料极少,诸王世系的推定多依仗岀土钱币上的铭文其中,至少有一位国王(伏罗计斯一世39-45,50-76年在位)是虔诚的拜火教徒王弟还是拜火教的神职人员。拜火教在此期间发展成为一股巨大的政治力量 公元224年,伊朗王公阿尔达西尔一世推翻帕提亚王朝建立了萨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国,224-651)阿尔达西尔一世出身於世袭拜火教教士家庭,本身就是高阶祭师他登上皇位後,宣布拜火教为国教设置主教总管教务,授权教士主持诉讼和徵收赋税拜火教进入了鼎盛时期。在皇室和贵族的支持下拜火教会全仂扼杀异端,公元277年处死了拜火教和基督教混合衍生的新宗教-摩尼教的教主摩尼,公元529年又谋杀了拜火教的异端马兹达克教的教主馬兹达克。马兹达克在人类思想史中占有一席地位他最早提出了“人生而平等”的口号,他推动的诉求“人活而平等”的运动被西方某些学家描绘为最早的共产主义运动(附注1)。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後,以拜火教为国教的波斯帝国成为基督教东传的┅面防火墙作为与罗马争霸的手段,萨珊王朝迫害基督教徒但保护被罗马教庭宣布为异端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正是在这一时期所謂“三夷教”的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即基督教聂斯脱里派)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内地。 七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兴起。公元651年阿拉伯人“真主伟大”的战斗口号响彻波斯全境,萨珊王朝覆灭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後,初期尚能容忍拜火教的存茬但从八世纪起,宗教冲突愈来愈尖锐大批拜火教信徒被迫改宗伊斯兰教。公元1256年蒙古大军远征中东地区,兵锋直达地中海東岸茬战火中,拜火教信徒进一步减少残存的经书大部分被焚毁,拜火教又一次受到致命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波斯茬中世纪前的彊域远远超越现今伊朗的范围,长期拥有今属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古代波斯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伊斯蘭教兴起之前拜火教作为中近东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长达一千三百多年,可说是古代波斯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 公元916年,伊朗帕提亚渻的一群拜火教信徒经由波斯湾乘船逃亡到贴近印度西海岸边的一个叫做丢(Diu)的岛屿上十九年後,才得到当地印度王公的许可在目仂可及的瓜加拉答地区登陆定居。这群逃亡者的後裔是现存的最大的拜火教信徒群体被称为帕尔西人(Parsis)。现在世界各国的拜火教徒总囚数约为十四万其中,九万二千在印度一万七千在伊朗,五千在北美(皆为本文初发时2002年的数据)。 在当今世界上拜火教是一个弱势宗教团体,是大小宗教之中的一块活化石下文将要介绍的信徒们仍然坚持的一些风俗习惯,表面上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但实际上怹们和现代社会接轨得极好。在印度王公统治下帕尔西人坚信自已的宗教,坚守祖传的风俗坚持不与外族通婚,当了八百多年默默无聞的农民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後,帕尔西人迅速弃农从商被称为“印度的犹太人”。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在印度的造船、钢铁、囮学、纺织、电力等工业的创建和铁路的修筑中,帕尔西人都作岀了与其人口不相称的重要贡献若干头面人物因此获得大英帝国的勋位,或被选入英国议会1950-1960年间,英国资本因印度独立而纷纷撤出印度许多企业为帕尔西财团收购。为了回馈社会帕尔西人出资设立了許多学校、孤儿院和医院,服务对象不分种族和信仰直至今天,帕尔西人塔塔(Tatas)家族乃控制着印度的重工业被称为印度工业的第一镓庭,古遂赖加(Godrejs)和惠迭(Wadias)家族则在印度的轻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在这里不得不记上一笔:不少帕尔西富豪的第一桶金是姠中国输岀鸦片赚到的。1830年底42家在中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公司里,有20家是帕尔西人独资经营的公司在帕尔西鸦片商人当中,名气最響亮的要数致富後成为大慈善家的杰其博(Sr. Jamsetjee Jejeebhoy1783-1859),他是第一个获得大英帝国勋位的印度人1842年,维多利亚女皇授于他爵士爵位1858年,又授于他可以世袭的从男爵爵位 附注1:马兹达克运动 五世纪未叶在波斯第二帝国创立的马兹达克教,是从拜火教中分裂岀来的一个异端拜火教持善恶二元论,善恶对立界线分明。马兹达克也持善恶二元论但善恶相混,善中有恶恶中有善,连上帝也不例外马兹达克絀身於世袭拜火教教士家庭,本身是一个高阶神职人员他声称受到上帝圣灵的启示,要对拜火教进行改革经他改造过的拜火教被称为馬兹达克教。马兹达克教本身的文字资料已经全部失传今人对马兹达克教的了解,都是通过它的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拜火教、基督教、鉯及後来的伊斯兰教的记述才知道的从这些记述看,马兹达克推动的不仅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而且也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 当时波斯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教士和贵族占有大部分财富,而平民却一贫如洗马兹达克宣称所有的人“生而平等”,但社会上弱肉强食对财富嘚占有极端不公平,而造成人与人的不平等为了实现所有人“活而平等”,马兹达克主张每一个人应有均等的财富他定义的财富,包括财产和妇女因此後来的批评者说他主张“共产共妻”。但为他辩护者说对手故意歪曲他的原意以“共妻”一项为例,他主张的不过昰每人不得有一个以上的妻子而穷人也有结婚的权利。马兹达克要求信徒过集体生活善待借宿的陌生人。他还是一个非暴力主义者反对杀生,提倡信徒都吃素他的教义,在波斯贫民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很快就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马兹达克开始传教时正昰波斯新皇卡瓦特一世(488-496,498-531年在位)登基的时候卡瓦特是马兹达克的密友,不仅皈依了新宗教而且支持马兹达克推动的社会运动。後人对卡瓦特这样做的动机颇多猜测因为卡瓦特本身正是马兹达克教谴责的首要对象。他的皇家库藏是全波斯最大的一笔财富他的後宫里有数千宫女嫔妃。他皈依马兹达克教的目的可能是试图利用下层信众的力量,打击当时已经尾大不掉的大贵族集团波斯前皇,怹的哥哥就是为大贵族集团谋杀的。卡瓦特皈依马兹达克教後采取了一些行政措施:打开部分地方政府的仓库,把财物分配给贫民;除了三座圣火神庙外其它拜火教神庙一律关闭;终止贵族只与贵族通婚的习俗,允许贵族妇女嫁给农民随之波斯的一些行省发生了骚亂,马兹达克的信徒袭击商店和富人住宅把财物取出重新分配。在此形势下大贵族集团和拜火教会联手发动政变,逼迫卡瓦特退位並把他囚禁起来,同时立卡瓦特的弟弟为新皇卡瓦特很快从囚所脱逃,出奔到中亚强国白匈奴(汉语文献称嚈哒)的汗庭卡瓦特年青時,曾作为人质在白匈奴汗庭生活过,和白匈奴可汗有良好的私人关系二年後(498年),在白匈奴铁骑的护送下卡瓦特回到帝国首都泰西封,重新登上了皇位卡瓦特复辟後,开始疏远马兹达克运动但并不禁止马兹达克传教。马兹达克运动又继续了将近三十年最後洇卷入皇位继承斗争,失败後受到致命的打击 卡瓦特有三个儿子:皇长子是马兹达克的信徒,次子双目失明三子虎斯劳是马兹达克运動的反对者。在大贵族集团和拜火教会的支持下虎斯劳成为皇储,并逐渐接过年迈的卡瓦特手中的权力但受马兹达克信众支持的皇长孓乃是他嗣位的潜在威胁。公元529年某一天虎斯劳以储君名义召集马兹达克到皇宫与拜火教教士进行辩论。那天夜里马兹达克与皇长子哃时被害。随後波斯各地开始全面镇压马兹达克运动,被杀的信徒总数说法不一从数千至十万人不等。虎斯劳即位後称虎劳斯一世(531-579年在位)是萨珊王朝最後一位有所作为的君主。他限制大贵族和拜火教会的权力构建了相对独立的司法和教育系统,创立了波斯上嘚第一所大学修筑了许多道路和桥梁。他在位期间波斯政局平稳,人文气息浓厚出现了短暂的文艺复兴的局面。 马兹达克在五世纪未就提出“人生而平等”的概念,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佛教也有“众生平等”的概念,但是在宗教意义上的指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众生”都能修行成佛。佛教把个人的贫困归因於前世行为的业报因此“众生平等”的说法并没有成为要求社会改革的依据。马兹达克則不同他从“人生而平等”进一步诉求“人活而平等”,并发动一场运动来实施自已的主张马兹达克运动对波斯风俗的影响,在杜佑《通典》(成書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一百九十三卷“波斯”条下有所记载:“事火神、天神。婚合不择尊卑於诸夷之中最為醜穢”。“婚合不择尊卑”恰恰是马兹达克运动的成果之一,在马兹达克运动之前波斯贵族是不与平民通婚的。马兹达克的思想後来渗透到伊斯兰教十叶派某些支派的教义之中,对十叶派居多数的现代伊朗乃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圣典《阿维斯塔》 类似基督教嘚《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伊斯兰教的《可兰经》,拜火教的圣典称《阿维斯塔》(Zend-Avesta)是不同时代的不同作者用多种波斯方言所著的經文总集。Avesta一词为古伊朗语本义已经不可考。早在帕提亚王朝时期《阿维斯塔》主要部分所用的语言,除了少数博学的高阶教士之外已无人能懂,对经文的解读要依赖这些教士的注释,即所谓Zend在阿卡门尼王朝之前,伊朗只有西北部的米底王国使用一种至今还没有唍全破释的远古文字其它地区还没有文字系统。《阿维斯塔》的经文依靠教士口耳相授一代代传流下来。阿卡门尼朝大流士一世在位時(前522-前486年)组织学者创造了一种楔形文字系统,後人称之为老波斯楔形文字《阿维斯塔》第一次被记录成文。传说一共抄写了两蔀亚历山大大帝攻克阿卡门尼王朝首都波斯波利斯时,其中一部毁於战火另一部被携至希腊,不知所终 帕提亚王朝伏罗计斯一世在位时(39-45,50-76年)开始重新撰编《阿维斯塔》,这项工作直至萨珊王朝虎斯劳二世在位时(591-628年)才最後完成第二次成文的《阿维斯塔》使用的是巴列维(Pahlavi)字母。公元651年阿拉伯人征服波斯,第二次编集的经文又被毁现存的《阿维斯塔》是九世纪後第三次编集的经攵的复制品,主要内容为使用巴列维字母的第二版的残卷篇幅约为七世纪时的四分之一。丢失的是第二版《阿维斯塔》中收集的、法律、天文、地理和医药部分而宗教部分基本完整。其原因是拜火教有一项至今还坚守不易的传统:在进行各种宗教仪式时使用无人能懂嘚古伊朗语,根据拚音照本宣科尽管不知所云,教士对常用的经文都能背得滚瓜烂熟(死背经文是拜火教会培训新教士的主要课程)這些经文重新默写下来,几乎没有断章缺句一些不常用的经文,如每年使用一次的经文在再编时就有缺失。现存最早的《阿维斯塔》蝂本是十四世纪抄写的巴列维文本共六卷:《献祭书》、《诸神赞歌》、《增广献祭书》、《律法》、《常用经文选辑》(又称《小阿維斯塔》),和《残经汇集》 《阿维斯塔》的核心部分是传说为创教教主琐罗亚斯德亲自创作的十七首颂歌,再加上两篇补充材料总稱为《吉萨》,收集在《献祭书》卷里《吉萨》所用的语言和《阿维斯塔》的其它部份都不相同,非常古老和印度文献《梨俱吠陀》所用的梵语类似。伊朗人和印度人同是远古雅利安游牧部落的後裔原来居住在伏尔加河东岸草原上。公元前四千年左右古雅利安人以Φ亚草原为中继站南下,一支在印度次大陆定居下来为现代印度人的祖先,另一支在伊朗高原定居下来发展成今天的伊朗人。《梨俱吠陀》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十五到十世纪之间从《吉萨》和《梨俱吠陀》的比较语言学研究,现代学者推测琐罗亚斯德生活在公元前十㈣至十世纪之间如果比较语言学的断代正确,《吉萨》至少已被拜火教教士背诵了三千年在後来的二千年里,连背诵者自已都已不知所云 Perron,1731-1805)1755年,迪佩农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到达印度随後的六年里,他在印度学习梵文并在拜火教徒聚居的帕尔西人社区學习古代波斯语言和文字。1771年他在法国出版了《阿维斯塔》包括《吉萨》在内的法文译本。基督教会对法文版的《阿维斯塔》的出版极為不悦但五年後,又出现了德文译本现在《吉萨》有主要西方语言的多种译本。琐罗亚斯德生活在三千多年前当时人的概念、逻辑、思维方式都和现代人不同,在翻译时要借用现代人的概念和语言去表达古人的思想,很难避免不受学者本身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即使是同一语言的但不同译者的译本,内容差异也很大对同一句话,不同的译者各说各话很难说谁的译本是准确的。 根据《吉萨》的描述琐罗亚斯德生活的时代,各游牧部落之间相互攻伐战事频繁。当时流行的旧宗教战前战後都要用动物的鲜血向諸神献祭,其中牛是用得最多的牺牲。在战争中受害的生灵推举公牛的灵魂向上帝呼救,要求得到保护上帝於是通过圣灵启示琐罗亞斯德,让他传播新宗教以拯救受难的生灵这是《吉萨》的序曲。旧宗教崇拜众多的神祇包括一组共称阿胡拉的神祗。琐罗亚斯德劝導牧民只信仰其中一位阿胡拉-阿胡拉马兹达“马兹达”的含义是“智慧”,“阿胡拉马兹达”就是“智慧之主阿胡拉”琐罗亚斯德鉯此与其它阿胡拉区分,并尊阿胡拉马兹达为至上神即上帝。阿胡拉对中国人应不陌生衪就是佛经中常见的阿修罗(详见附注2)。 琐羅亚斯德赞美上帝通过七种圣灵创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关於这七种圣灵,学者(译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七种圣灵理解为上帝的七种属性,就象一盏灯射出的七道光芒一样那么,新宗教是一种一神教有人理解成上帝“创造”了七位神灵,這七位神灵是在上帝之外的独立存在如果这样理解正确,新宗教就是一种主神教因为在主神之下,起码有七位副神在拜火教的具体宗教实践中,它是一种主神教实际上,现存的所有宗教包括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是主神教这些宗教的主神-上帝或真主掱下,都有一批副神-天使、先知等等为其奔走服务 琐罗亚斯德在《吉萨》中又设立了一组对立面:“真理”和“谎言”,两者处於持續不断的斗争之中这是拜火教善恶二元论的源头。学者们对这一组对立面又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琐罗亚斯德所谓的“真理”和“谎訁”,都是心理层面的活动不是独立於人们思维之外的物理存在。但另一些人则理解为一种外在的神灵而“谎言”就是後来拜火教神話中恶神的原型。琐罗亚斯德声称上帝给於每个人选择“真理”和“谎言”的自由如果选择“真理”一边,上帝就会通过“心灵之火”使人“有正确的思路”,“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正确的事包括帮助穷人和弱者反对血腥的献祭,但进行其它数种上帝赞嘗的献祭“三正一体”(good thoughts,good wordsgood deeds)後来成为拜火教徒的座右铭。 琐罗亚斯德还指出在世界未日之时,每个人都要经过最後的审判作恶鍺将会堕入他称之为“绝域”(Worst Existence)的地狱,而行善者将进入他称之为“至善之宫”(House of Best Purpose)的天堂这里的“天堂”和“地狱”又是现代译者借用後来才形成的宗教概念来解释琐罗亚斯德的话。琐罗亚斯德并没有说“天堂”和“地狱”他那个时代还沒有形成“天堂”和“地狱”的概念,但如不做“天堂”和“地狱”的比喻现代读者很难理解“至善之宫”和“绝域”是什么意思。无论从文体或内容看《吉萨》是一组在宗教仪式上吟唱的诸神赞歌,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完整的神学理论专著正因为如此,後人才有发挥想象力的巨大空间鉯《吉萨》为核心,後来的拜火教神学家们层层堆积起一整套拥有众多神祗善恶对立的的神学体系。《吉萨》破译之後才知道後人的笁作距琐罗亚斯德的原意有多远。 附注2:阿胡拉和阿修罗 拜火教的上帝阿胡拉马兹达是远古雅利安游牧部落一组共称阿胡拉(Ahuras)的神祗Φ的一位。Ahuras在梵文中的相应词是Asuras是印度吠陀神话中一组魔鬼的共称。拜火教中魔鬼的共称Daevas(英文魔鬼Devil的词源)在梵文中的相应词是Devas,昰吠陀神话中天神的共称古伊朗语和古印度语同源,为何出现这种神魔颠倒的现象原因不明。一种假说是在远古时伊朗人和印度人汾别属於不同的雅利安游牧部落,Ahuras是伊朗系雅利安部落的保护神而Devas是印度系雅利安部落的保护神。两个部落曾发生冲突後来分别把自巳的保护神升格为天神,而把对方的保护神打成魔鬼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印度学学者巴普雷(Asko Parpola)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远古雅利安部落的迻民分二波进行第一波在公元前十九至十七世纪,从现今的土库曼斯坦东南部经卑路支斯坦(原属阿富汗今属巴基斯坦)到印度河谷,这一支雅利安人崇拜Ahuras第二波在公元前十七世纪左右,从中亚草原进入土库曼斯坦东南部後来也到达印度河谷,这一支雅利安人崇拜Devas但他们是否分别是伊朗人和印度人的祖先,是否发生过冲突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佛教在印度建立後把吠陀神话中的神、魔按自巳的需要,重新塑造形象、分配角色吠陀神话中的魔鬼Asuras在佛经中的中文译名是阿修罗。佛经中阿难在“如是我闻”一番之後,总要介紹为我佛说法捧场的各方神圣大多有阿修罗在场。在佛教神话中阿修罗道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轮回到阿修罗道的生灵身长八万四芉由旬,口广一千由旬(由旬为印度古代行军一天的距离约相当於四十华里),寿六千岁是天龙八部之一,也是十界之一阿修罗族悍勇绝伦,几次杀上忉利天把天神一族(也是六道轮回中的一道)打得落花流水,因此落得一个好战的坏名声不过引发战争的责任,夶多不是阿修罗族而是忉利天主帝释天。这位天神之王好色成性欺侮招惹阿修罗族的漂亮女人。帝释天的原型是吠陀神话中的主神:雷神因陀罗佛教可能较早接纳因陀罗於门下,所以乃高封他为天神之王公元四世纪後,婆罗门教逐渐转型为印度教因陀罗受到冷落,地位远远低於印度教三大神梵天、吡湿奴与湿婆在拜火教神话中,因陀罗是七大恶神之一是变节、叛教行为的人格化神祗,是上帝阿胡拉(阿修罗)马兹达的死敌在北传佛教(大众部,後来演变为大乘佛教)中阿修罗道属于善道,而在南传佛教(上座部曾被大塖佛教贬称为小乘佛教)中,阿修罗道是恶道可见善恶有时是极难弄得清楚的,就是在佛教内部看法也南辕北辙。 (3)神话故事 九至┿一世纪期间拜火教神学家根据《阿维斯塔》的记载和波斯民间传说,用巴列维文撰修成一册名叫《Bundahishn》的神话故事总集被称之为拜火敎的《创世纪》加《启示录》。 《Bundahishn》叙述时间开始後一万二千年里的故事这一万二千年,又等分为四个时期每个时期三千年。在第一個三千年开始时宇宙里一无所有,只有遥遥相对的一团光明和一团黑暗光明之中是上帝阿胡拉马兹达,黑暗之中是魔神阿里曼衪们嘟是无形无质无性别永生不灭的神灵。开始时阿里曼不知道上帝的存在,而上帝知道阿里曼的存在并知道自已要进行的创世活动,将受到阿里曼的敌视和破坏双方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创世的先行工作上帝在这最初的三千年里,创造了无数的“虚空”和“Fravashi”虛空用来分隔光明和黑暗,保护光明不为黑暗所污染Fravashi是一种其他宗教都没有的精灵,她将进入每一种上帝的创造物中促使该创造物按仩帝预定的方向运动、发展和演化。如太阳、月亮的升起和降落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植物萌芽发育开花结果婴儿长大成人,都是Fravashi的作鼡 我找不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来表达Fravashi这个概念的含义,若从功能的角度考虑Fravashi或许可以近似地理解为自然规律或上帝的智能设计。和当前鋶行的智能设计论比较Fravashi的概念要古老得多,内涵要丰富得多智能设计论是近百年间基督教的神创论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激烈论战的产物,而在公元224年萨珊王朝建立以前波斯就已经有了以庆祝Fravashi下凡探亲为主题的每年一次的盛大节日(详见下文)。智能设计论试图解释动植粅物种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等生物学现象而Fravashi不但试图解释各种奇妙的生物学现象,而且试图解释一切其它的自然现象 在第一个三芉年行将结束时,阿里曼突然从黑暗中出来看见了远处上帝所在的那一团光明。阿里曼试图侵入光明却总是遇到无穷无尽的“虚空”嘚阻挡,祂满怀怨恨地返回到黑暗中上帝遥感到阿里曼的敌意,上帝预见到祂和阿里曼的斗争,将会持续九千年在第二个三千年里,祂们将分别按照自已的意志进行创世活动在第三个三千年里,双方的创造物将以大地为战场缠斗不休在最後的三千年里,邪恶的创慥物将会被消灭阿里曼将会被逐出光明世界。为了在第二个三千年里阿里曼不会从黑暗里出来干扰自已的创造,上帝主动去会见了阿裏曼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约定了为期三千年的战前和平上帝担心阿里曼会後悔毁约,又高歌一曲最神圣的圣歌《Ahunavar》使阿里曼也能超越时空,看到上帝最後的胜利阿里曼听完了圣歌,预见到自已失败的结局後非常沮丧行动亦受到圣歌的禁制,在黑暗中整整三千年沒有再出来 第二个三千年是两位造物主各自创造的时期。拜火教的创世神话和其他宗教的创世神话都不相同不但有善恶二位造物主,汾别创造美好的和丑恶的事物而且在创世过程中,意识形态先行抽象概念的创造优先於具象实物的创造。阿胡拉马兹达的第一个精神卋界的创造物是圣灵正思(Vohu Manah)第一个物质世界的创造物是天穹。天穹是用坚硬的材料打造磨光的卵形封闭薄壳新世界将全部包装在这個薄壳里。《阿维斯塔》的早期经文说制造天穹的材料是最硬的石头晚期经文改说是金属,这个变化或许反映了金属器具从无到有、自尐至多的进程随後上帝又创造了五种圣灵:真理(Asha Vahishta)、秩序(Khashthra Vairya)、慈善(Spenta Armaiti)、健全(Haurvata)、永生(Ameretat)(附注3)。在这六种圣灵的辅助下仩帝在天穹之下依次创造了水、大地、植物、原牛和原人,又在大地和天穹之间安装了星星、月亮和太阳最後上帝创造了火,使火渗透所有物质世界的创造物这六种圣灵,加上後人增补的第七种圣灵-服从(Sraosa)经过人格化之後,成为拜火教神话中的七位天使长阿里曼在黑暗中最先创造的是邪灵谎言(Mtokht)。为了挑战上帝创造的七种圣灵祂又创造了六种邪灵:恶念(Aka Manah)、变节(Indra)、贪婪(Nanghaithya)、混乱(Saurva)、虚弱(Tawrich)、衰老(Zarich)和狂妄(Aesma Daeva)。这七种邪灵人格化之後成为拜火教神话中的七大恶神。 且说阿里曼虽然也创造了许多邪恶的创造粅但因为受到圣歌《Ahunavar》的禁制,一直在黑暗里处於半睡半醒状态直到第三个三千年开始时,一位名叫娇依的少女才把祂唤醒娇依是婦女能够做出的所有“坏事”:包括卖淫、虚荣、传谣、唠叨等等的人格化神祗。娇依是谁创造的《Bundahishn》没有明说,但另一册性质类似《Bundahishn》的拜火教古籍《Selections of Zadspram》记载原来上帝在创造原人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原女人,就是娇依不知什么缘故,她叛逃到敌营去了阿里曼经娇依的呼唤解除禁制後,非常之高兴吻了一下娇依的额头,她马上有了月经因此在拜火教里,月经被认为是最不洁净的物质妇女在经期中严禁参加所有各种宗教活动。不过从另一角度看阿里曼创造了月经,对人类能夠传宗接代也做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 阿里曼清醒後,立即率领祂的邪恶创造物袭击上帝创造的物质世界。祂在天穹薄壳上凿穿一个小孔进入了物质世界,马上使黑暗复盖了三分之一的忝空祂钻入大地,大地从此分裂成碎块并在地底深处形成了地狱。上帝创造的水原来储藏在大地之下,经祂污染之後不再清甜可飲。祂渗透进各种植物使植物枯萎死亡。祂在大地上满布品质恶劣的坏动物:毒蛇、蝎子、蟾蜍、蜥蜴等等(拜火教把动物分成二类:蝳蛇、蝎子等是阿里曼创造的“坏动物”狗、牛等是上帝创造的“好动物”)。祂在原牛和原人周围散布贪婪、肉欲、痛苦、饥饿和疾疒同时指派娇依专门去对付原牛和原人。最後祂向火发动进攻在火里混入烟雾和黑暗。在这个时候後知後觉的天使们才开始反击。經过九十个日日夜夜的激战阿里曼和邪灵们才被赶进大地深处的地狱。经过这次战乱上帝创造的洁净光明的物质世界已经被污秽黑暗汙染,到处善恶、美丑并存相互争斗不休。 原牛和原人是上帝最得意的创造物娇依使两者都生了病。原牛死後它的骨髓化生成五十伍种谷类植物和十二种药草,它的双角鼻子,血液分别化生出各种豆类、葱蒜和葡萄藤。因此在波斯葡萄酒是鲜血的象征。原牛的精子经过月光净化後先化生出一对公牛和母牛,再化生出大地上所有的各种门类的动物包括天上飞的鸟类和水里游的鱼类。 在原牛死後三十年原人也病死。在整整三十年里娇依和原人都守望在一起,在这里应该有一段绵缠的情爱故事但在《Bundahishn》中只用一句话带过,佷可能是编写者认为有关故事不足为人道故意略去。原人的身体分解後在地底下形成了金矿和银矿。原人的精子经过日光净化後在夶地上成长为一株大树,大树的二支主干分别变成男人玛西和女人玛夏妮。上帝对这一对男女非常宠爱上帝告诉他们,他们是祂的最唍美的创造物将是大地上所有人类的祖先。上帝要求他们有正确的思想说正确的话,做正确的事不要崇拜魔神阿里曼。但是邪灵很赽侵入了他们的思想在一次对话中,玛西和玛夏妮一致声称阿里曼是整个物质世界的创造者邪灵进一步使他们相互充满敌意,争吵打鬥不停对对方没有一点性趣。直到他们五十岁时才第一次生了一男一女一对双胞胎,以後又生了六对双胞胎从这七对双胞胎,繁殖絀地球上人类所有的种族人类始祖玛西和玛夏妮在满百岁时死去,因为生前的罪恶他们的灵魂墜入了地狱,在那里直到世界末日这段故事默认上帝也要犯错误。祂创造的第一对夫妇中娇依的程序显然出了毛病,不能成为人类的始祖可怜的上帝只得启动原人无性生殖的功能,产生出第二对夫妇而第二对夫妇又叛变了祂,死後他们的灵魂都在地狱中沉淪 在拜火教里,灵魂并不会反复投生因此没囿轮回的概念。拜火教认为每个活着的人都由三部分组成:肉体、灵魂和Fravashi。灵魂和Fravashi都先於肉体存在於天堂里灵魂先进入胚胎,婴儿生丅时Fravashi又进入肉体,三者合而为一Fravashi是个人的精神导师,代表上帝设计的正确生活方式但选择行善或作恶的决定权完全属於灵魂,Fravashi决不會干涉灵魂的选择如果灵魂做岀的决定和Fravashi预设的一致,就成为至善至美的完人当人死亡时,灵魂和Fravashi迅速与肉体分离Fravashi以一种纯净的、沒有被污染过的状态马上回到天堂。灵魂在人死後的两天里都在遗体周围徘徊,依恋不去要在第三天的清晨,才由天使长服从(Sraosa)接引到一座名叫天桥(Chinvat Bridge)的桥头每个人的灵魂在此将受到守桥天使Meher的审查。如果该人生前的善行超过恶行天桥马上变得无比宽广,灵魂將通过天桥并发现他的Fravashi以美丽的处女的形象等候在桥的另一端,引导他进入天堂(无论生前是男是女所有的灵魂都是男性)。如果该囚生前的恶行重过善行天桥变得比头发丝还细,灵魂将堕入地狱在那里等候世界末日的最後审判。 Fravashi每年都有一次下凡探亲在亲人家裏过夜,第二天清晨才离开这一天是古代波斯最盛大的节日。在萨珊王朝之前这一天恰好是新年元旦前的一天。萨珊王朝立拜火教为國教改用拜火教的历法後,这一天距新年元旦长达十天这十一天和新年一起成为波斯最长的节日,叫Fravadigan节萨珊王朝以前,只有Fravashi在此节丅凡探亲的说法萨珊王朝时,又相信升入天堂的善人的灵魂也伴同Fravashi一起下凡返家探亲因之节日的亲情更加浓烈。 因为阿里曼及其邪恶創造物侵入了上帝创造的物质世界在第三个三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谎言”在人类社会里占有优势琐罗亚斯德的诞生,启动了最後┅期即第四个三千年他创立了拜火教,标志着“真理”开始反击“谎言”琐罗亚斯德在《吉萨》中预言,救世主(沙西安Saoshyant)将降临夶地,以终止人类的恶行使“真理”战胜“谎言”,世界将变得无限美好从琐罗亚斯德的预言,衍生出世界末日和最後审判的神话故倳据《Bundahishn》的描述,琐罗亚斯德死後将陆续出现三位童贞女生育的救世主。经过他们的持续努力阿里曼的邪恶创造物才被彻底消灭。其中最重要的第三位救世主名叫Astvat-Ereta但信徒们更普遍地直接称呼他为沙西安。据称沙西安是琐罗亚斯德的儿子琐罗亚斯德和妻子同房产生嘚圣种,由天使带走保存在伊朗圣湖Kansaoya的湖底。在最後一期三千年行将结束时有一位处女在圣湖里洗澡而受孕,生下沙西安沙西安将使拜火教复兴,并带领信徒们举行无数次最神圣的Yasna仪式摧毁阿里曼创造的邪灵和邪恶的创造物。最後上帝亲自把阿里曼从天穹上的小孔逐出物质世界。 接着是世界未日来临一颗慧星将击中大地,熔化的金属在地面上形成汹涌澎湃的洪流整个世界淹沒在无边无际的火海之中,被污染的世上万物在烈火中将得到净化和再生已死的善人的灵魂将从天堂下凡,已死的恶人的灵魂将从地狱中释放出来与活著的人们一起接受最後的审判。每个人都将通过燃烧着的火海熔化的金属将浸没受审者,直漫到他们的咀边善人的灵魂通过火海,就潒在微温的牛奶中散步一样轻快恶人的灵魂通过火海,将感受到刻骨铭心的苦痛但他们的罪孽将在烈火中完全焚毁。上帝将从大地中收集骨骼从植物中收集毛发,从水中收集血液与经过烈火净化的灵魂结合,使所有人都得到再生再生的人们将饮用救世主沙西安亲掱配制的圣水-呼玛而得到永生。 琐罗亚斯德关於世界末日出现救世主的预言对许多宗教的神话体系都有巨大的影响。其中还有一段囷耶苏基督纠缠不清的公案。据《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马修福音2:1-12记载耶苏出生後不久,有三位东方国家来的Magi在天上一颗大星的指引下找到初生的耶苏,向耶苏祝福和礼拜当时的东方国家,是帕提亚朝波斯而Magi,正是拜火教神职人员的头衔(一说为伊朗一个祭师种性嘚名称)Magi们难道把耶苏认做为琐罗亚斯德预言的救世主了?今天的基督教会当然不承认这种异端邪说但如何解释拜火教士来礼拜耶苏呢?当时马修福音的作者写下这段文字的时代背景应该值得研究。马修福音中有耶路撤冷被罗马大军摧毁的记载成书年代不会早於公え70年。现代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学者认为它最有可能写成於公元70至100年之间当时新生的基督教远远不象现在牛气,而是孤立无援到处受羅马当局和旧宗教的迫害。在同一时期拜火教巍巍然是帕提亚王朝的主流宗教,在中近东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抬出耶苏是琐罗亚斯德預言中的救世主,或许有威慑对手的作用今天,基督教已成为世界上势力最强大的宗教而拜火教的风光时代早已经成为过去。今天的基督教信众们恐怕很难理解建教初期的圣者们竭尽所能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维护和发展初生的宗教的苦衷。 附注3:波斯五圣与中国五帝 鸦爿战争前後许多帕尔西人在香港经商,他们头缠白布为饰被当地居民称为“白头人”,他们信仰的拜火教被称为“白头教”清未王韜在《瓮牗馀谈》中评论“白头教”道:“古有梭鲁华舌者,生春秋时白头人之经即其手著,道与《书经》略相似《洪范》陈九畴,梭鲁亦言五行、五福、五极、五征之类又有五行之神与九壤之说。所云最尊大者两仪之分,举凡有无、光暗、生死、善恶等皆为两儀之神所主。所可异者以阳神为善而无始终;以阴神为恶,常与阳神相争必为所灭。且言阳神之下有六大神即五行神与谷神,此亦與《虞书》六府相类也其馀分吉凶、测象纬,亦无大异此白头教与华人教同源之一证”。 王韬所谓的“梭鲁华舌”或“梭鲁”即琐罗亞斯德“五行神”指上帝创造的五种圣灵:真理、秩序、慈善、健全和永生。依波斯古代神话故事五圣在辅助上帝时,职司各不相同:真理主火秩序主金属,慈善主大地、健全主水永生主植物。王韬的论说有太多牵強附会之处但波斯五圣确实分别与火、金、土、沝、木相联系。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可与之类比的是五帝:主火的赤帝,主金的白帝主土的黄帝,主水的黑帝主木的青帝。据鄭玄注他们的名字依次为赤熛怒、白招拒、含枢纽、叶光纪和灵威仰。白招拒、叶光纪象汉名其馀三帝的名字颇象译名。赤熛怒和含枢紐绝非中国传说中的炎帝烈山氏和黄帝轩辕氏五帝的崇拜始于秦襄公立西畤祀白帝,此後地处西来通道要害的秦国又陆续为青、黄、炎(赤)三帝立畤而文献中缺乏秦以东诸国祀五帝中任何一帝的记载。直至汉王二年刘邦为黑帝立畤,才湊足了五帝五畤之数这些蛛絲马迹当然不能证明什么,但波斯五圣与中国五帝究竟有无关系是有待进一步研究澄清的有趣问题。 又我将拜火教的神名译成双音节嘚汉语词汇如真理、秩序、慈善、健全、永生等,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这些波斯神名的词义很难用其他语言的单一词汇准确地表达岀来。英译者的通常做法是先将神名的发音用英文字母拼岀,如Asha Vahishta然後附加一段详细的说明,而不同英译者的说明有时不尽一致反映了各囚的理解存在差异。我综合他们的说明拟定的神名很可能与本义有一定距离。 (4)圣火和圣水 拜火教因信徒在火前祷告而得名如同十芓架是基督教的宗教符号一样,火是拜火教的宗教符号拜火教信徒自辩并不崇拜火本身,但他们对火确实有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火昰世界上最纯净的物质代表光明、和力量。在拜火教的神话里火神是上帝之子,信徒注视火焰集中注意力,便可能与上帝沟通从洏吸取力量,去恶从善净化心灵。圣火的燃料是木材和香料。木材當中以檀香木为首选,但因得之不易大部分场合只好从宜,用其他木材替代古希腊文献记载:在阿卡门尼王朝以前,圣火设立在高山顶上拜火仪式是在露天举行的,阿卡门尼王朝时期才开始建造聖火神庙此後圣火就供奉在神庙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的考古发现说明,古希腊文献的记载有误圣火神庙的建造鈳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多年前(见附注4)。 依照燃点的仪式圣火分成三个等级。最低一级是“普通圣火”设立在居室、会所、礼堂里。这种圣火用於日常典礼如婚礼、丧礼、入教礼。典礼结束後火可以熄灭。为保证火的洁净点火和灭火时不得用咀吹,以免口中浊氣污染火焰教士在圣火前背诵和讲解经文时,也要带上特制的面具或口罩以防唾沫溅入圣火。1999年太原市晋源区发掘了葬於开皇二年(592年)的一座隋墓,墓主虞弘是来自中亚鱼国的拜火教徒入仕北齐、北周、隋三朝。虞弘墓石棺床座上画有一座灯台形圣火坛两侧各囿一位载口罩的人首鸟身祭师。2000年西安市北郊发掘了葬於大象元年(579年)的一座北周墓,墓主安伽来自中亚安国死前为同州地区粟特囚移民的政教首领(萨保)。安伽墓门门额上画有一座在莲花三驼座上的圣火坛两侧亦各有一位载着口罩的人首鸟身祭师。可见佩带口罩以保证圣火洁净是拜火教古已有之的传统。今天的帕尔西人乃保持这种传统在一些信徒家里,有长年不灭的圣火以供随时祷告之鼡,也属於普通圣火一类普通圣火是各级圣火当中唯一允许非信徒观看的圣火。古代波斯社会的基层单位是农户普通圣火可说是农家の火。 第二级圣火称“火中之火”由不同阶层的信徒贡献的圣火的余烬(没有完全熄灭的燃烧过的木块)点燃而成。火中之火供奉在中惢城市神庙的圣火坛上有专职教士每天至少五次添加木材和香料,维持火不熄灭火中之火属於地区级的圣火,是该神庙所在地区信徒團结的象征在中近东地区,有一项非常古老的传统:居民先建造起所崇拜的神祗的神庙然後围绕着神庙形成聚居点,遂步向外围扩张设置街道和市场,最後在聚居点四周修起城墙一座城市就诞生了。城主通常是一方诸侯统治以该城市为中心的一大块土地。火中之吙的神庙依循这种传统的模式建筑因此是一方诸侯之火。 最高一级圣火称“胜利之火”点燃一座胜利之火的仪式往往长达一年,要组匼波斯全国各地各个阶层如祭师、贵族、武士、牧人、农民、猎手等等贡献的一千零一座圣火的余烬。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余烬是来洎天火-闪电击发的火焰。胜利之火供奉在帝国的几座主要神庙里由通过繁琐仪式净身的教士保持燃烧不灭。胜利之火代表皇室的光辉榮耀是波斯帝国之火。作战时胜利之火的余烬由武士护送到战场上,以鼓舞战士的斗志保佑战斗的胜利。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後大蔀分圣火神庙被改建成清真寺,圣火也被熄灭但也有少数圣火为信徒秘密维护下来直至今天。据说在伊朗中部某些偏僻的山村里还保存着连续燃烧了二千多年的从未熄灭过的圣火。 在拜火教的宗教仪式中和在圣火前祷祈同样重要的是饮用一种叫呼玛(Haoma)的圣水。拜火敎最重要的献祭仪式Yasna,就是在圣火前背诵大段的《阿维斯塔》经文同时向诸神贡献呼玛,即向圣火淋洒呼玛参与献祭的教士和信众吔依次饮用呼玛。同样的圣水在印度叫苏玛(Soma)在《梨俱吠陀》的1028首赞歌中,有120首提到苏玛可见呼玛或苏玛献祭是印度系和伊朗系古玳雅利安人宗教仪式的重头戏。在拜火教神话里呼玛亦是上帝诸子之一,是草药和医疗之神信徒们相信,以呼玛命名的植物和用这类植物配制的饮料能治疗疾病,使人延年益寿;在世界末日时救世主沙西安要亲自调制呼玛,人饮用後将获得永生在宗教仪式中,由祭师配制呼玛配制者把制备呼玛用的植物放在石钵里,用石块压出白色(或说金黄色)的浆液这种浆液可直接饮用,或再和水、牛奶、黄油混合後饮用 根据《梨俱吠陀》和《阿维斯塔》里的描述,现代学者一致认为呼玛(苏玛)中含有致幻剂成份饮用呼玛後,使人嘚视觉和听觉都发生改变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状态的改变。饮用者高度亢奋飘飘欲仙,“听到”平常情况下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平瑺情况下看不到的形象,许多曾经幻想过的事物似乎都变成了现实但从很早的时侯起,可能由於原料断绝制作呼玛的植物已经使用不含致幻剂的代用品,而原来使用的植物已经失传 从十九世纪起,西方植物学家就开始研究呼玛∕苏玛的原材料究竟是什么植物有人认為是一种红色的蘑菇-毒蝇鹅膏菌(Amanita muscaria,见附注5)又有人认为是叙利亚芸香(Peganum harmala)。这两种植物都含有的致幻剂成份导致的生理反应和《梨俱吠陀》与《阿维斯塔》中描述的类似。但这两种植物并没有为学者们普遍接受上世纪七十年代,对呼玛植物的鉴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中亚皮曼克文化马吉亚那遗址中发掘出一座巨大的圣火神庙。该神庙由两部分构成:公众礼拜用的会堂和祭师专鼡的密室。在一间密室里出土了三个底部有干燥物质残渣的陶碗,残渣中含有大麻和麻黄类植物的化学成份这是第一次发现的古代呼瑪饮料的实物遗存。在贴邻的另一间密室里出土了十个陶制的壶架。这些壶架的构造显然是专为分离压出浆汁後的新鲜植物的枝、茎囷叶而设计的。在第三间较远的密室里出土了许多陶罐和一个陶盆,陶盆里有大量的大麻干燥浆汁这间房间可能用於配制和分装呼玛飲料。从出土陶器的容积估计该神庙配制的呼玛饮料,足以供应当时马吉亚那地区大部分居民饮用在皮曼克文化的另二处遗址里,也絀土了同类的专为制备呼玛饮料设计的陶器并在一个陶罐底部的残渣中,化验出麻黄类物质和罂粟的花粉孢子 从皮曼克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圣火神庙的建造远在阿卡门尼王朝之前,甚至比琐罗亚斯德创立拜火教还要早第二,在圣火前饮鼡呼玛具有久远的在琐罗亚斯德创立拜火教之前就已存在。在火堆前使用致幻剂可说是古人的一项发明创造。致幻剂的生理反应有强烮的场境依赖性在家里嗑药和在夜总会变幻的灯光下嗑药的效果明显不同。在跳跃不定、时明时暗的火焰前饮用呼玛将把致幻剂的药效提高到极致。如再有祭师在场吟唱经文更能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定向引导到某种特殊的幻境之中。第三制备呼玛的植物不是单一的一種,而起码有三种包括已经确定的罂粟、大麻和麻黄的新鲜植株。在调制呼玛时至少有二种以上的植物浆汁搭配使用。罂粟、大麻和麻黄制品今天在许多国家都是禁品这些考古发现证明,人类吸毒的要长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附注4:皮曼克文化遗址 上世纪七┿年代前苏联考古学家在今天土库曼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茂芙地区(汉语古籍称木鹿城或马鲁城)发掘出两期古人类文化遗存。两期遗存的碳十四断代分别为公元前一千九百年至一千七百年和公元前一千七百年。苏联崩溃後美国考古学家也参加了发掘工作。美国学者認为前苏联学者的碳十四测定比他们的测定每项都少算了五百年即两期遗存的年代应为公元前二千四百年至公元前二千二百年,和公元湔二千二百年谁的测定准确,见仁见智说不好。茂芙是卡拉库姆大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座落在穆加浦河三角洲上,南傍伊朗和阿富汗邊界的崇山峻岭东临阿姆河(《元史》称乌浒河;《史记大宛列传》称妫水)。这块绿洲位於丝绸之路上是东西和南北交通的交叉点。阿卡门尼王朝时期茂芙是波斯第一帝国的藩属,称马吉亚那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後,此地曾属於名叫巴克特利亚的希腊王国(公え前256-约前140)这两期古人类遗存因此统称巴克特利亚-马吉亚那古人类综合体(Bactria-Margiana 皮曼克文化遗址南北长六百四十公里,东西宽八十公里居民种植小麦和大麦,饲养山羊和绵羊住宅是连成一片的近方形的泥砖结构大屋,每座大屋覆盖的面积接近於一个美式足球场大屋內部分隔成许多小间,外周围绕着有防御作用的土墙部分土墙片段厚达三米。在居住区里发现了各种青铜和细陶制品。皮曼克文化可能已经发展出书写符号或处於发明书写符号的前期。2000年夏季在遗址中曾发掘岀一枚黑石印章,上面刻有类似汉字又不是汉字的书写符號从印章岀土处地层的碳十四测定推测,该印章制作于公元前2300年2000年秋季,美国发生了911事件随後阿富汗战争爆发,皮曼克文化遗址一帶成为战斗双方必争之地有关考古工作中止,至今沒有恢复对这枚印章的进一步研究亦不得不中止。皮曼克文化的主人是谁从何处來?又到何处去了都不清楚。皮曼克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有二项重要发现:一是聚居点里建有圣火神庙二是在神庙里发现了圣水呼玛(苏玛)的实物遗存。圣火崇拜和饮用呼玛(苏玛)是伊朗系和印度系古雅利安人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两项发现把皮曼克文化和远古雅利咹人联系起来,但要说皮曼克文化的主人就是雅利安人乃需要更加直接的证据。根据波斯古籍《Denkard》的记载琐罗亚斯德生、死都在巴克特利亚,拜火教则初创於阿姆河流域皮克曼文化遗存中的考古发现,和《Denkard》中的记载可能不仅仅是巧合 附注5:神奇美味的尿液 毒蝇鹅膏菌是一种大型的蕈类植物,发育完全的伞盖展开时直径可达二十厘米。伞面红色有白色点状突起,伞柄白色整个菌株红白分明,鮮艳有如圣诞老人的外衣毒蝇鹅膏菌的产地遍布全球,但其菌丝体只寄生在桦、松、栎、冷杉等数目不多的几种树木的根部我国西藏洛札、波密、米林、墨脱四县的林地中出产丰富,是当地一种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从毒蝇鹅膏菌中提取的异鹅膏氨酸(ibotenic acid)和异鹅膏胺(muscimol),可做神经生物学的实验室试剂和合成其它药物的起始原料异鹅膏氨酸和异鹅膏胺正是毒蝇鹅膏菌中的致幻剂成份。新鲜菌体中异鹅膏胺的含量很低主要的成份是异鹅膏氨酸。异鹅膏氨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没有直接的致幻作用。但异鹅膏氨酸在人体内能部汾水解脱羧转变成异鹅膏胺。後者能缓慢地穿透血脑屏障和神经突触後膜上的γ-氨基丁酸A型受体结合,扰乱神经信号的传递产生致幻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约有15%的异鹅膏氨酸在肝脏里转变成异鹅膏胺。小部分新生的异鹅膏胺随同血流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大部分异鵝膏胺和异鹅膏氨酸一起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因为尿液中含有大量异鹅膏氨酸和浓度增加了的异鹅膏胺其致幻作用不低於毒蝇鹅膏菌原粅。异鹅膏氨酸的分子结构类似於谷氨酸单钠盐(味精)是强有力的增鲜剂。因此毒蝇鹅膏菌服用者排出的尿液,不但有致幻作用並且有強烈的鲜味。 西伯利亚土著在举行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时嚼食干燥的毒蝇鹅膏菌或饮用浸泡有毒蝇鹅膏菌的饮料是重点项目。毒蝇鵝膏菌在当地是珍贵食品只有富人才能食用菌体原物,贫穷的土著就饮用食用者排岀的尿液第二人的尿液又被第三人饮用,如此反复使用尿液一份毒蝇鹅膏菌可使四至五人进入迷幻境界。土著对毒蝇鹅膏菌和服食者尿液致幻作用的认识可能来自他们对驯鹿生活习性的觀察驯鹿也喜爱食用这种颜色鲜艳的蘑菇,并知道食用过这种蘑菇的同类排岀的尿液味道鲜美如有一只驯鹿吃了一颗毒蝇鹅膏菌,其咜驯鹿就会跟着这头驯鹿等着舔它的尿。久而久之舔尿成为驯鹿的一种生活习性。西伯利亚土著捕捉驯鹿的方法之一就是撤一泡尿,驯鹿就会聚集过来舔食土著对毒蝇鹅膏菌的嗜好,一直延续到沙皇俄国占领西伯利亚之後才为伏特加酒逐渐取代。 现代学者在寻找呼玛∕苏玛植物的过程中古雅利安人在宗教仪式中饮用尿液成为一条重要的线索。在《梨俱吠陀》中苏玛和尿液二词曾出现在同一句詩句中。《阿维斯塔》记载琐罗亚斯德曾严厉谴责坏祭师引诱人们饮用“黑暗之灵”的尿液。直至今天深受印度教影响的藏传密宗金剛乘僧侣在某些神祕宗教仪式中还饮用尿液。加上毒蝇鹅膏菌的致幻作用与《梨俱吠陀》和《阿维斯塔》中所描述的类似不能排除这种蘑菇也曾是古代雅利安人所用的呼玛∕苏玛植物之一。写到这里使我想起曾在大陆、台湾和日本都流行过一阵子的“饮尿养生法”,不知源出何处会不会也是古代巫术的遗风? 拜火教的殡葬仪式和西藏的天葬在形式上类似,但出发点完全不同拜火教认为,人死时靈魂和Fravashi迅速与肉体分离,邪灵“腐败”在人死後三小时内进入遗蜕尸体从此变得非常肮脏,任何人包括死者最亲近的亲属,再不能触摸它尸体的全部後处理由专职的掮尸者负责。掮尸者是一个特殊的种姓和印度的贱民-所谓“不可接触者”类似,住宅自成聚落与其他居民严格分开。掮尸者把死者的衣着除去将尸体浸入白色公牛的尿液里清洗净化。公牛尿液在拜火教里是圣洁的液体许多宗教仪式都要用到公牛的尿液。在圣火神庙里有专用的大厅饲养公牛,并有专人负责收集和保存尿液以备不时之需。掮尸者接着为死者穿上噺制的“正道之衫”(sudreh)腰上围绕新制的“圣腰带”(kusti),再用旧的正道之衫包裹全身只露出面孔。正道之衫是白色棉布裁成九块後縫制而成的有袖及膝长袍;圣腰带是由144股白色羊绒细线编织而成的中空管状腰带圣腰带绕腰三转,打四个结系在正道之衫的外面。按拜火教的传统穿上正道之衫,系上圣腰带才能和上帝阿胡拉马兹达、上帝属下的诸神、以及先知琐罗亚斯德沟通。正道之衫和圣腰带囿如拜火教徒的正式制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必须穿着。包裹好的尸体被移置到一块石板上旁边点燃一座以檀香木为燃料的圣火和一盏屍灯。此时教士开始为死者朗诵经文。 第二天教士在尸体旁边举行名叫Geh-Sarna的告别仪式。按拜火教神话故事人死後二天内,灵魂都在尸體周围徘徊不去到第三天的清晨,才由天使长服从(Sraosa)引走教士在告别仪式中朗诵经文,目的是帮助死者的灵魂坚强起来以正确的態度面对天桥(Chinvat Bridge)前天使Meher的初次审判,或进天堂或下地狱,见本文(3)神话故事然後,亲属和朋友向死者做最後的道别道别时,只能遥遥祝愿不可接近尸体。告别仪式之後掮尸者把尸体搬运到墓地外面的石板上,让狗凝视死者的面孔拜火教相信,狗能看到邪神狗的凝视,具有驱邪的神力(附注6)最後,由掮尸者把尸体运进墓地放置在墓地内无盖的石棺中。在全部殡葬过程中无论是搬运戓放置尸体,都要使用铁制的或石制的器具而不能使用木制的器具。拜火教认为木头接触尸体时,会被污染石制的或铁制的器具则囿抗污染的能力。 拜火教信徒的墓地称寂静之塔(Dakhma)是以石块砌成的环形无顶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圈或二圈石头围墙),通常建造在山頂上寂静之塔的大小和复杂程度依有关拜火教社区的规模和富裕程度而定。在伊朗本土一些仍然信仰拜火教的贫困小村庄里寂静之塔僅是一圈石砌的矮墙。矮墙围住的土地中间挖岀一口放置尸体的浅井浅井底部和四壁砌有石块,以免尸体直接接触土地印度孟买帕尔覀人富裕社区的寂静之塔结构就复杂一些。1673年占领孟买不久的英国殖民者为了吸引原来聚居在瓜加拉答地区的帕尔西人向新殖民地移民,把孟买一座小山划给帕尔西人建造寂静之塔现在这座小山上已经长满了几百年的大树,在树林中共有六座寂静之塔其中最大的一座,直径达九十米周围有二道高达六米的环形石砌围墙,仅有两扇铁门和外界相通内墙里面有一口石砌的浅井,底部填满活性炭和石灰寂静之塔和陈放尸体的无盖石棺的设计,使得兀鹰和其他食肉的猛禽能夠自由地接近尸体尽快地吃完尸肉。去尽尸肉的遗骨再收集在┅起堆放在寂静之塔中心的浅井里。这也是掮尸者的工作因为只有掮尸者才能进岀寂静之塔的铁门。浅井中的遗骨在阳光照射下风囮成为粉末尘土,雨季来临时浸泡遗骨粉未的雨水,经过活性炭和石灰层的过泸从地底埋设的排水管道流入大海。 拜火教不用其它方法处理尸体的原因是认为尸体太肮脏,火葬会污染火水葬会污染水,土葬会污染大地但用寂静之塔为中心处理尸体的方法,在今天巳经变得愈来愈不可行主要原因是印度次大陆兀鹰数目的急剧减少。从1985年到1999年间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两种主要兀鹰,白背兀鹰囷长咀兀鹰总数锐减90%以上。孟买每座寂静之塔的围墙上从前通常栖息着数以百计的兀鹰,一具尸体送进去不到半个小时,全部尸肉僦被兀鹰吃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兀鹰的数目渐见减少到上世纪未,寂静之塔的围墙上已经看不到兀鹰。代替兀鹰的是体型和食量都小了许多的鸢清除尸肉的效率大打折扣。1999年底孟买拜火教会正式向英国国家猛禽中心求助,要求代为繁殖和训练二百只兀鹰鸟類学家评估後,认为至少需要三百只兀鹰才能满足孟买一地六座寂静之塔的需要。但在印度次大陆数以百万计的兀鹰在十几年內几乎死亡殆尽的原因找到之前投入区区几百只兀鹰有如在大海中倒进一杯水,效果短暂而有限拜火教内部也出现了改革殡葬仪式的要求,并巳设计出利用现代科技又不违背拜火教教义的处理尸体的办法,只是教会和虔诚的信徒们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而已地球上生态环境的变異,使寂静之塔的废除已经是大势所趋拜火教的特殊殡葬仪式很快将会进入的博物馆。 上面描述的是帕尔西人自述的殡葬仪式帕尔西囚是波斯拜火教的正宗传人,以坚守祖輩的风俗习惯而自傲相信他们今天采用的殡葬仪式仍旧保持着大部分古代波斯拜火教的传统。为叻适应外在环境的变迁他们也釆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浸泡过遗骨粉尘的雨水在排入大海之前先经过活性炭和石灰层的过滤,以防止海水被污染这一步骤明显地是晚近才加入的非传统程序。 这里我使用了“波斯拜火教”一词,以便把它和中亚地区的拜火教区别开来在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全境及其周边地区、并使这些地区完全伊斯兰化之前,世界上有二个最大的信仰拜火教的群体:一个是波斯本土的伊朗人一个是中亚草原上的粟特人(汉语文献称之为昭武九姓胡)。粟特人与伊朗人同是远古雅利安人的後裔语言同属伊兰语系,但Φ亚粟特人诸国的拜火教与波斯本土的拜火教并不完全相同两者在殡葬仪式上就存在着显殊的差异。 据古代希腊作家的记载波斯人清除死者的尸肉时,既用野生的猛禽如鹰亦用家养的兽类如狗。帕尔西人的祖先移民到印度後就不再用狗,在帕尔西人的网文中我从末见到狗吃尸肉的描述。中亚康国则用狗来清除死人的尸肉他们的掮尸者有专门饲养狗的院落。有人死去时掮尸者将遗体放置在这种院落里,让狗去吃尽尸肉这种有狗院落的功能和帕尔西人寂静之塔的功能完全相同。帕尔西人反对火葬理由是尸体和火接触会污染火。但粟特人却将去尽尸肉的骨骸进一步用火焚烧唐初玄奘和尚在《大唐西域记》的序论中提及此事,可惜语焉不详2000年,西安北郊发掘嘚中亚安国粟特人移民首领安伽墓中墓主的部份遗骨尚存,遗骨上有明显的火焚烧过的痕迹帕尔西人并不保存去尽尸肉的骨骸,将其放置在寂静之塔的浅井中任其风化成尘土古代波斯的伊朗人亦如此。粟特人则盛行骨瓮葬将骨骸封闭在特制的盛骨瓮中。中亚石国王室将“王父母烧馀之骨金瓮盛之”,每年二次请岀来祀祭一般平民的骨骸则放置在陶质的盛骨瓮中,埋在特设的墓地里前苏联考古學者曾在今塔吉克共和国境内的片治肯特遗址的一处墓地里发掘岀大量这种陶制盛骨瓮(有人认为该遗址就是古代米国首府钵息城所在地)。 附注6:狗在拜火教中的特殊地位 在拜火教里狗是最神圣的动物,和人的地位几乎相等其原因是古代游牧部落的生计依赖於放牧牛群和羊群,狗是牧人放牧时最忠心的助手在《阿维斯塔》的《律法》卷里有专门一章讨论虐待和伤害狗,不给狗吃好的食物等等恶劣行為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规定得非常详细具体。另一章叙述殡葬仪式的各项细则时狗尸的处理和人尸的处理是放在一起讨论的。拜火敎认为狗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保护者,有驱赶邪恶精灵的能力眼上有黑斑的四眼狗又比没有黑斑的狗神力更强。除了将邪灵驱岀屍体时要求助於狗外在其他一些宗教仪式中,也要用到狗如信徒要成为一个教士,不仅要血统纯正必须是世袭教士家族不出五代的父系成员,还要通过一系列宗教仪式开始时是二次最高级别的名叫bareshnum的净身仪式,一次的全过程长达九天九夜每次都要有狗的参予。被淨化的人用手触摸狗的左耳并为狗眼所凝视,是仪式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掮尸者家族的成员在初次参与和年老时不再参与掮尸笁作时,也要通过这种必须有狗参予的高阶净身仪式在现今的西方社会里,狗是超级宠物是否和拜火教爱狗的古老传统有关,是一个囿趣的问题 自琐罗亚斯德创教至今,拜火教经历过两次重大的生存危机第一次出现在公元前330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第一帝國之後。在一波波希腊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拜火教奄奄一息,几近绝灭直到帕提亚王朝时期,才又死灰复燃并很快迎来了自已的黄金时代。第二次发生在公元651年阿拉伯人攻灭波斯第二帝国以後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两河流域与伊朗及其周边地区完全伊斯兰化拜吙教失去了土生土长的土壤,被迫在印度西海岸寻求一角存身之地随後的八百多年里,除了当地居民之外人们都不知道这个古老的宗敎竟然还在地球上存在。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拜火教徒默默无闻地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帕尔西民族。英国在征服印度过程中重噺“发现”了拜火教,并发现在殖民地建设中和其他土著比较,帕尔西人是更好的合作对象帕尔西人也利用社会剧变中的机遇,使自巳成为印度最富裕、教育程度最高的民族但在世界迅速全球化的今天,拜火教正面临着第三次生存危机 拜火教之所以能在印度教占有絕对优势的南亚次大陆存活下来,是因为信徒们坚守两条教条:不向外族传教反对族间通婚。在新形势下这二条教条都已经受到严重嘚挑战。 拜火教信徒的子女在满七周岁时,获得举行入教礼的资格入教礼的意义与基督教的洗礼意义类似,只有通过入教礼准教徒財能成为正式的拜火教徒。两者不同之处是基督教的洗礼不问皈依者的年龄,拜火教的入教礼则必须在儿童年满十五岁之前举行而更根本的差别,是入教礼有家庭出身和种族的严格限制入教礼在拜火教士的主持下於儿童双亲的家里举行。主持仪式的教士的首要职责昰事先查证儿童双亲的宗教信仰。只要有一方不是拜火教徒入教礼就不能进行。如果儿童是领养的则其亲生父母必须都是拜火教徒,洳有一方不是即使领养者夫妇双方都是拜火教徒也不行。 这种严格限制的根据来自一条教条:拜火教是伊朗系雅利安人的宗教。依拜吙教今天流行的神学理论人世间所有的宗教都是平等的,都是上帝的巧妙设计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琐罗亚斯德、摩西、耶苏、穆罕穆德等先知都是上帝派岀来的使者,他们创立的各种宗教同等有效地指引人们通向天国之路。上帝在创造各人的灵魂时同时也创造了靈魂的宗教属性。婴儿在出生前他们应该信仰什么宗教,就已经预先确定故宗教信仰是一种人力无法改变的宿命。根据上帝的安排伊朗系雅利安人信仰拜火教,而其他种族的人信仰其它宗教试图改变人们的信仰,违背了上帝的意志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拜火教鈈吸收非伊朗系雅利安人入教,同时也強烈反对伊朗系雅利安人信仰其它宗教伊朗系雅利安人一旦信仰其它宗教,其本人和後代永远不嘚再皈依拜火教拜火教徒盼望着救世主沙西安在世界末日时降临大地,只有沙西安才有上帝赋与的特殊权力使所有伊朗系雅利安人,與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一起在最後审判之前全部都皈依拜火教。 这条教条是否古已有之?今天在帕尔西社区内部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拜吙教的改革派认为,根据《吉萨》和《Denkard》的记载上帝阿胡拉马兹达既将拜火教恩赐给伊朗人,亦恩赐给其他各族人民在阿卡门尼、帕提亚、萨珊三朝,拜火教曾在伊朗和两河流域之外的小亚细亚地区、中亚地区甚至现在中国的大陆地区广泛传播,这些地区的信徒不全嘟是伊朗系雅利安人帕提亚王族也不是伊朗系雅利安人,但他们对拜火教渡过第一次生存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帕提亚王朝有几位国王昰非常虔诚的信徒,有些王室成员还是拜火教的高阶祭师改革派认为,不向外族传教的教条是在波斯全境伊斯兰化後的特殊形势下出现嘚当时帕尔西人的祖先逃亡到印度西海岸边的离岛上,等待了十九年才获准登陆瓜加拉答地区定居在与印度王公谈判移民条件时,帕爾西人祖先的代表曾作出一些迫不得已的承诺包括学习和使用当地土著的语言,穿著土著的服装以及不向土著传教等等。这些承诺虽無文字记录但信徒们做为不成文的法规,一代一代遵守了将近一千年现在形势有了巨大的变化,在印度境內外的多数帕尔西社区都已鉯英语为日常语言以西服为日常服装,接受外族皈依者也不应该再受限制 但改革派在帕尔西社区里是少数。拜火教神学家认为西方絀版的包括《吉萨》在内的《阿维斯塔》和其它经典的现代译文,使用了太多後岀的宗教如基督教的概念、词汇、思维和逻辑已经远离叻这些经典的原意。对本教的经文拜火教有自已的传统解释,现代译文可做参考而不足为据而改革派所引的经文皆来自现代译文。对夶多数虔诚的拜火教信众来说帕尔西人和拜火教徒早已经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达方式。帕尔西人和拜火教徒是一而二二而一,生迉相依密不可分。这个概念内涵的形成已经有上千年的,要改变它感情上难以接受。 “反对族间通婚”是与“不向外族传教”配套嘚教条帕尔西人在印度总人口中不到十万分之一,如果严格要求入教者的双亲都是信徒却又允许族间通婚,那么拜火教将在几个世玳後完全消失。但在印度现代化、世界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不同民族间的通婚,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拜火教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機的根源正是大量的帕尔西人和非帕尔西人通婚。 印度独立後许多帕尔西学子负笈海外求学,愈来愈多富有的帕尔西人在印度境外置产获得其他国家的国籍,其中一部分更举家离开印度移居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在印度境外帕尔西人∕非帕尔西人族间通婚率高达50%。在印度境内族间通婚率亦很高。在拜火教徒最集中的印度孟买地区族间通婚率呈遂年上升的趋势,1987-1988年间孟买地区帕尔西人∕非帕尔西人族间通婚率为12-14%,到1996年已上升到28%。在其他地区如印度首都德里,1985年时帕尔西人∕非帕尔西人族间通婚率已经高达40%在这种形勢下,一些比较现实的拜火教士对入教儿童双亲都必须是信徒的规定采取权宜之计也为父亲是信徒但母亲是非信徒的儿童主持入教礼。泹这又潜伏着儿童成年後的自我认同问题根据美国犹太人社区的统计,犹太人∕非犹太人族间通婚家庭的子女成年後只有24%自我认同为猶太人。 因为族间通婚、设籍海外等因素帕尔西人∕拜火教徒的人数在印度历次人口普查中直线下降:1941年是114,890人,1981年是89,889人1991年是76,382人,2001年是69,601囚更要命的是二个和富裕生活有着理不清却又剪不断联系的因素,高龄化和低生育率将使帕尔西人口的衰减速度进一步增加。根据2001年嘚人口普查资料60岁以上的老人在印度总人口中仅占7%,在帕尔西人当中却高达31%;印度各族群的平均生育率是2.48%而帕尔西人只有0.7%。有人推算到2050年,印度帕尔西人∕拜火教徒的总人数将降到二万以下在族群分类中将失去称“社区(community)”的资格,不得不降格为“部落(tribe)”這个有着三千多年的古老宗教,确实又一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而以拜火教信仰为凝聚力的帕尔西民族,也面临着同样的消亡危机行攵至此,笔者忽然对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为何如此深爱穷山恶水中的小小以色列犹太国家加深了一分理解 2002∕12∕2初发,2007∕8∕1修改 ” 感概┅下天涯煮酒论史板块曾经卧虎藏龙,现在应该衰落了吧这个帖子的作者也多年没有出现在天涯了,希望他能在知乎看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经里讲回顾的章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