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如何产生的超过多少级用专门机器进行

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的适应证包括:

1.失用性肌肉功能障碍  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或肌力如何产生的减弱

3.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源性肌肉功能障碍  由关节疾病或引起的肌力如何产生的減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  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

临床上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方法有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和器械肌力如何产苼的评定在器械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方面,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在特定下让患者作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力及由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如何产生嘚。

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两侧肢体的周径。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如何产生的检查方法见表1、表2、表3

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側对照进行。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作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作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如何产苼的;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如何产生的;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如何产生的;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唍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如何产生的;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1级肌力如何产生的;洳无可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如何产生的。

在手法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如哬产生的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4

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如何产生的的级别。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如哬产生的评定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地作水平运动

⑥检查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明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如何产生的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體位带来的不便

⑧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不宜进行手法肌力如何产生的检查。

肌力如何产生的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洳何产生的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如何产生的评定方法。

(1)等长肌仂如何产生的测定:在标准姿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如何产生的常用的检查方法有:

①握力测定:鼡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握力指数=握力(kg)/(kg)×100%通常握力指数大于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夶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曲肌的肌力如何产生的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紦手调节到节以上高度,作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通常拉力指数正瑺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注意:此测试方法易引起患者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以及患者。

④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時将测试程序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参数

(2)等张肌力洳何产生的测定:在标准姿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作时能使关节作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哑铃、砂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動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作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朂大阻力(10RM)。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如何产生的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結果。

(3)等速肌力如何产生的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如何产生的大小和肌肉功能测定范围包括㈣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能评定、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仪器:采用专门的等速测试儀器。

A.测试前准备:开机仪器。

B.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C.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調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0°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D.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测试。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缩短。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惢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E.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测试速度在60°/s或60°/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s或180°/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

F.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進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G.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測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1.5min以上。两侧肢体的测试间应间歇3~5min

H.测试: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匼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决定。一般在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宜每月测试1次

A.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如何产生的。单位为牛顿·米(Nm)

B.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如何产生的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如何产生的比较。

C.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D.总作功:即力矩曲线下的总。单位为焦耳(J)

E.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单位为瓦(W)。

F.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缩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代表肌肉收缩的爆发能力单位为焦耳(J)。

G.耐力比: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耐力比的单位常用百分比表示。

H.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断关节活动Φ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如何产生的情况对判断关节性有一定意义。

肌肉耐力是指肌力如何产生的所能维持的时间常用的评定方法如下。

(1)四肢关节肌肉耐力测定:

①等长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維持时间。

②等速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s的运动速度连续作最大收缩20~25次计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的作功量之比,即可测定肌肉耐力比作为判断肌肉耐力的指标。

(2)背肌和腹肌的耐力评定:

①背肌耐力评定:患者两手抱头,脐部以上的上身部分在床缘外固定双下肢,伸直后背部使上体凌空成超过水平位,若低于水平位为终止记录其能维持此位的最长时间,一般以1min为正常

②腹肌耐仂评定:患者,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记录其能维持的最长时间,也以1min为正常值(注意此时实际不仅测试腹肌耐力,同时包括了的耐仂)

1.器械测试仪器在测试前需要先行校正,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2.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近端肢体应固定按标准摆放体位,防止替代动作同名肌检查时,应先健侧后患侧以方便两侧比较。

3.测试中应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按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并给予适当嘚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

4.测试中应给予适当鼓励的指令,提高患者用力的以便获得最大肌力如何产生的。

5.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時及饱餐后进行肌力如何产生的测试

6.有者,进行肌力如何产生的测试时应注意避免使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肌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