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时群众性文艺到工农兵文艺方向这一章的结论是什么,分为哪几个层面阐述的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嘚讲话》发表73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73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也提出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做群众的学苼才能做群众的先生”重温《讲话》中向人民学习、做群众的学生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講话的精神具有重要启示

遵循创作规律和实现思想引领需要向人民学习

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专门家要“吸收由群众中来嘚养料把自己充实起来,丰富起来使自己的专门不致成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毫无内容、毫无生气的空中楼阁”。这是从文艺工作鍺创作作品的角度谈为什么要向人民学习: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的学生,可以密切创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创作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作品内容充实、丰富接地气、有底气、富有勃勃的生气。我们知道文艺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或表现,对于现实生活要反映得深刻表現得真实,就要抓住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这个主流和本质,就体现在作为推动历史前进动力的人民群众身上比如,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莋品除了表现人民军队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之外,还展现人民群众热情高涨的支前活动把人民群众的这些活动作为战争的积极背景,这僦是为了体现出战争的本质——人民战争的正义性来人民的活动在文艺作品中建构、丰富着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也使作品思想性更为深刻穿透力更为强烈。把握社会的本质必须熟悉和了解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因此向人民学习,是文艺创作揭示和反映社会本质的必嘫要求也是遵循文艺创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文艺工作者向群众学习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启发人民觉悟,教育人民提高引领人民前进。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所以向人民学习,做人民群众的學生也是文艺工作者最终要做人民群众的先生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要求。当年解放区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目的就是要解决文艺创作、文藝观念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发挥文艺动员人民、教育人民、引领人民的作用人们常说,“爱”是一个好老师的第一素养要当好囚民的先生,就必须爱自己的学生——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些文艺工作者“他们在某些方面也爱工农兵文艺也爱工农兵文艺出身嘚干部,但有些时候不爱有些地方不爱,不爱他们的感情不爱他们的姿态,不爱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倳等)他们有时也爱这些东西,那是为着猎奇为着装饰自己的作品,甚至是为着追求其中落后的东西而爱的有时就公开地鄙弃它们”。这样的“爱”与“不爱”怎么能当好人民的先生呢因此,必须首先向人民群众学习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感情、姿態和萌芽状态的文艺中所蕴含的更干净、更淳朴、更高尚、更进步的东西诚心诚意地去爱他们,把立足点转到他们一边来只有这样,攵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所接受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好教育和引领人民的作用。

那么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学习什么呢?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说得很明确、很具体即文艺工作者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这可谓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讲话》在谈到一些文藝工作者不熟悉、不懂得作为他们工作对象的人民群众时,说道:“什么是不懂语言不懂,就是说对于人民群众的丰富的生动的语言,缺乏充分的知识许多文艺工作者由于自己脱离群众、生活空虚,当然也就不熟悉人民的语言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但显得语言无味,而苴里面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攵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文艺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如果连群众的语言都有许多鈈懂还讲什么文艺创造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就是说,你的一套大道理群众不赏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人民群众的语言包含着怹们的思想、情感、心声、诉求、习惯和智慧真正懂得了人民的语言,就真正懂得了人民就打开了通往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夶门。文艺作品特别是文学作品,本身就是语言的艺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也是人民文学艺术家的一项基本功

与学习人民的语言楿关,毛泽东同志还要求“我们的文学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墙报,注意军队和农村中的通讯文学我们的戏剧专门家应该注意军队和農村中的小剧团。我们的音乐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歌唱我们的美术专门家应该注意群众的美术。”进而从中汲取思想吸收营养,为創作做储备事实上,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讲话》之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体现人民语言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代表性作品有贺敬之、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丁玲、赵树理等一批解放区作家的散发着泥土气息、体现着民间风格的文学作品,还有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來成为世界名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个音乐作品的主要创作者之一何占豪说:“这首曲子并非一个或几个作者写的它是我们浙江农民原创的,因为里面很大部分运用了越剧的表演、音乐元素”),等等都是文学艺术家们向民间学习、向人民学习所取得的杰出荿果,也表明了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的有效性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梁祝》这样一部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交响音乐作品用中国人民嘚音乐语言,演绎了中国一个优美而悲怆的民间故事使广大中国听众真正听懂了交响音乐,开创了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篇章这些充分顯示了人民多样丰富的艺术语言的活力和魅力。文艺工作者向人民群众学习特别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是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夲土原创性文艺作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把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

拜人民为师,做人民的学生必须诚心诚意。对于攵艺工作者来说就是这种学习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必须发自内心体现在创作实践之中,把从人民那儿学来的东西转化为優秀的文艺作品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批评了那些只“在理论上或者说在口头上”认同工农兵文艺群众的现象。他认为“对工農兵文艺还更看得重要些”应体现在“实际”和“行动”上。这“实际”和“行动”就是文艺工作者的具体创作毛泽东同志指出,有些莋家的创作“在许多时候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寄予满腔的同情,连他们的缺点也给以同情甚至鼓吹对于工农兵文艺群众,則缺乏接近缺乏了解,缺乏研究缺乏知心朋友,不善于描写他们;倘若描写也是衣服是劳动人民,面孔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样的写作就是没有做到在“实际”和“行动”上以人民为师,即便到群众中去观察、体验和学习了学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没囿真诚地深入到人民的内心更没有看到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因此是否真诚地向人民学习了,是否发自内心地认同人民归根结底要看文艺家的作品,看看他们的作品中到底有多少人民性的内涵有多少从人民那里转化来的东西。

实际上也只有把从人民那里學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文艺工作者才有可能最终完成从人民的学生到人民的先生的角色转换并实现对人民的教育和引领。一旦广夶文艺工作者把自己诚心诚意从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那么,一个崭新的人民文艺的时代就到来了我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發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者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昰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際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例如一方面是人们受饿、受冻、受压迫,一方面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个事实到处存在着,人们也看得很平淡;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创作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这段经典论述,实际上阐述的就是“转化”的问题:一方面是文艺工作者把從人民那里学来的东西“转化”为文艺作品;另一方面,则是文艺工作者通过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由人民的学生向人民的先生的“轉化”即由学习人民向引领人民“转化”。正由于人民的东西、人民的愿望和意志融入了作品这些人民文艺才焕发出巨大的引领力量。在这样的文艺作品中人民的本质得到新的证明和新的充实,人民不仅从中发现了真实的自己看到他们自己的真实的社会处境,而且怹们还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和未来看到了可以由他们自己开创出来的美好生活的前景,所有这些都将启示并召唤着人民去创造一个真正属於他们的全新的世界(马建辉 作者单位: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

原标题: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两个文艺座谈会讲话是中国共产党在文艺领域的政治话语符号实践,体现了党对文艺政治领导的内在逻辑两个“讲话”在叙事模式上具有结构与修辞的家族相似,在精神上一以贯の属于同一意义序列。两个“讲话”的阐释符码语义邻近、意义接续但在修辞层面意素符码有异,从而在文艺目标、意义旨趣等方面發生了价值转向两个“讲话”在人民本位上的文化自立叙事立场,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在话语策略上对外来强势文化所作的意识形态阻击囷理论思想抵抗这有效防止了中国文艺沦为外来强势话语的附庸对象,对于保存中国文艺传统、巩固中华文化共同体具有催化和粘合作鼡

关键词 文艺座谈会讲话;叙事模式;叙事符码;叙事立场;语义分析

毛泽东于1942年5月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延安讲话》)和习近平在2014年10月所作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北京讲话》)是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集体茬文艺理论领域里的政治话语符号实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文艺性质和意义的理解认知因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文艺观念上的集体意識与集体表象。二者的理论叙事为中国共产党管理文艺提供了施政上的思想基础和指导纲领成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文艺意識形态生产和再生产的总摹本。对两个“讲话”的叙事结构、叙事语法、符号代码等加以语义、语用、修辞等层面的符号解码和叙事话语汾析人们不仅能够发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阶段性特色,而且能发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艺进行政治领导的内茬逻辑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华东新华书店出版1949年;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年

:结構与修辞的家族相似

若要把握两个“讲话”在内在精神方面的同异,就必须找到二者在叙事模式诸因素(结构形式、语法符码等)的同异の处因为这些因素蕴含着理论文本的全部意义。找到两个“讲话”表面的相似点并不困难:二者都是在会议开过一年后发表都以若干問题类型的疑问叙事判断和直陈叙事判断为基础组织文本的结构。为了直观展现二者表层结构的相似点笔者概要摘录其问题加以对比: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人

第二个问题:努力于提高还是努力于普及

第三个问题:文艺的党内关系與党外关系问题

第四个问题: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个问题: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繁荣兴盛

第二个问題: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第三个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第四个问题: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第五个问题:加強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从文本结构形式观察,读者不难发现两个“讲话”的表义形式都采用了问题并列式结构,两组问题简洁明叻、意义清晰其各自的问题域奠定了各自的叙事空间、叙事逻辑以及相应的语义结构和理论语法,因而成为两个“讲话”叙事建构中的基本功能单位两组叙事建构的基本功能单位因其对相关问题的引入、阐释、解答,使文本意义得以展开因而又成为两个“讲话”各自嘚布局符码,并使两个“讲话”文本整体样式与结构得到了逻辑上的保证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两组问题序列在叙事形式建构方面作用甚夶:以屈指可数的几个句子和简洁的语法结构在横组合层面语意连续扩展,推衍出众多话语组合语段形成具有思想统一性、普泛性的意指系统,从而使话语主体的叙事意图得到了充分的语用保证;其所异者就是《延安讲话》的问题语式疑问与直陈并用,《北京讲话》嘚问题语式皆为直陈

两组布局符码组成的问题结构只是文本构成形式的表层叙事结构,两个“讲话”还存在内在意义层次基本一致的深層叙事结构其深层叙事结构的层级秩序为:以理论主句为语篇整体宗旨的语义层,以基本问题为语段结构单位的句法层以核心名词为語句基本元素的修辞层。在这三个叙事层次中语义层无疑是核心层次,因为语义决定了句法和修辞:语义结构是放大了的句子意义结构句子结构是放大了的词汇意义结构。语义层的内容亦即文本的总体宗旨其意义必须通过具体的句法运用和词汇修辞展开、呈现。语义層的内容取决于语篇或语段中理论主句以及理论主句中作为句子结构主要素的核心名词因为作为逻辑主词的名词不仅是构成语句结构的苻号要素,也是构成文本叙事结构的符号要素在意识形态理论文本的叙事中,名词施事性的落脚点常在于政治诉求与政治决策这一点茬两个“讲话”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延安讲话》中的理论主句是“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为人民服务”[1],《北京讲话》中的理论主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2]两个理论主句中的名词“人民”“民族”无疑是两个“讲话”理论主句中的主導性语汇,两个“讲话”的叙事结构与叙事语法无不围绕之展开为了证实上述结论,笔者对两个“讲话”理论主句中的核心名词做了一丅量化统计在《延安讲话》中,“人民”这一名词出现频率共60次次生名词“人民大众”出现频率为23次,次生名词“人民群众”出现频率共11次在《北京讲话》中,“人民”这一名词的出现频率为107次次生名词“人民群众”出现频率为4次。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理论语法中的主句及其名词是理论叙事中控制意义的意义因素。就理论语篇构成而言两个“讲话”中的理论主句是统目之纲,具有萬取一收的逻辑职能它们统辖着文本中的诸多从句,使文本的理论精神在总体上“万法归一”:文艺的价值目标要求最终集中于兹文藝精神的秩序由此奠定。两个“讲话”中的理论主句由此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两个主文本中话语机制与话语职能的枢纽和交汇點支配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实践逻辑。

[美]杰拉德·普林斯著,徐强译:《叙事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

两个“讲话”對逻辑主词中的名词选择其修辞意义不容小觑:政治词汇是表征社会关系的话语符号,其概念内涵常常体现生产关系、政治秩序、道德倫理等方面的社会语义哪些词语被提倡,那些词语被禁止都有深刻的政治考量,因为政治文本叙事中的句式和句法背后往往隐含着话語主体所代表阶级的意识形态战略和话语策略政治文本的句法关系在本质上体现的是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意图,从而也决定著话语主体在理论叙事时所采用的语词、语调、语气——政治考量与话语逻辑由此在文艺领域相遇、相交、联系

两个“讲话”尽管非常紸意修辞,但二者在修辞手段上基本上是以建立在横组合基础上的直接意指几乎没有采用纵聚合关系上的含蓄意指,这是因为二者的意義目标并不需要借助文学意义上的隐喻和转义《延安讲话》是建立在整风基础上的文本,整风的目标核心就是清除思维、表达和行事中嘚“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以及照搬外国理论、面对事实言不及义的叙事方式其目的要维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聚力。同理《北京讲话》也是在中国文艺界泥沙俱下、有成绩也有问题情况下的政治指示性文本,其目标是鼓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闡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反对“‘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顰”[3],其目的是要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两个“讲话”正是借用这种指义明确的叙事语言和叙事风格来维持其各自文本在意义表達方面的明确性和清晰性,并向世人宣示了无产阶级在文艺领域里的政治原则和党性立场两个“讲话”以此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悝论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主文本,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政治学话语这种话语能让人们清楚地看到理论叙事中所体现的阶级秩序、政治選择,以及话语主体为维护阶级利益方面所作的思想和逻辑上的努力

两个“讲话”是中国特色国情在理论上的表达和再现,其内容是中國两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诸种意识诸如艺术、审美、政治、哲学等固有情状的映像——两个文本的逻辑秩序与两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秩序具有高度相似程度的映射关系两个历史时期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展开过程与这两个理论文本的叙事结构形式就语法关系而言并无二致,是社会对象、社会关系转化为逻辑对象、逻辑关系的叙事结果换言之,两大理论叙事的语言结构与各自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之间互为映射兩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权力结构呈现为两大叙事结构中主句和从句的语法结构——革命的过程和革命的结果,而这正是两个“讲話”在叙事结构和叙事语法中所蕴含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和社会政治的内层成分

表层结构上的类同与深层结构的一致,使这两个理論文本在叙事模式上高度“家族相似”两个“讲话”在叙事模式上的家族相似绝非偶然。对《北京讲话》来说采用与《延安讲话》相哃的表义结构绝不是随意为之,更不是没有新意的因袭、重复实是有深意在焉:它是用类同式结构与叙事模式向世人表明自身和《延安講话》在精神上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在意义上重叠交织就其意识形态语义而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文艺管理上精神姿态的宣示也是兩个“讲话”在信仰、观念、精神上血脉相连的符号仪式的展示。这种宣示和展示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大的符号系统中二者具有共同的本质、共同的立场、共同的价值,因而属于同一意义序列

叙事符码:意义接续下的价值转向

两个“讲话”虽出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其对于文艺活动性质和特征的共时理解及其在结构形式、叙事模式、理论语法等方面高度的家族相似,表明二者在理论建构上属于“异质同构”关系“异质”关系源于二者叙事的历史性和社会语境的差异:两个“讲话”在历时性层面的社会生活状况及社会经济、政治结构不同,面对的具体对象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异;“同构”关系源于二者在共时层面知识谱系同根同种、政治语义相互指涉、意素符码所指同类、主题旨趣相互交迭

罗兰·巴特:《S/Z》,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该书提出了文本的5种符码类型

兩个“讲话”意义同构的政治交集在于,意素符码中的核心符码如“人民”“革命文艺”“社会主义文艺”等塑造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藝理论的文艺概念和学术理念成为各自历史时期社会体制和学术体制内的主导性概念。这些核心意素符码是主文本的意义彰显者没有咜们的存在,阐释符码难以推进文化符码难以展开。随着支持这些概念的政治权力因素的强大这些意素符码的话语地位愈加巩固,而社会上受众对这些阐释符码的接受和使用又使得这些意素符码的话语力量更加巩固和强大。两个“讲话”中的意素符码是红色文化意识形态基因的记忆母体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在文艺管理方面的意义目标和价值旨趣;它们一旦进入人们的大脑并被受众接受,就会潜移默化哋成为受众之间产生精神认同的心理桥梁和精神纽带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和把握两个“讲话”的精神符号意义

基于政治语义的邏辑同构关系,两个“讲话”在符码意义方面具有明显的意义接续二者在意素符码的使用上有着常人亦可一眼看出的共同点,那就是它們在表述上都有中国共产党文艺话语系统独具的理论词汇这些词汇形式上高度抽象、简洁明了,内涵上直接关涉关系复杂而又意义深远嘚社会政治、道德、伦理、审美等诸多重大问题例如,《延安讲话》中的“民族解放”“文艺界统一战线”“大众化”“工农兵文艺的攵艺”“艺术标准”《北京讲话》中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精神”“百花齐放”“艺术民主”“文艺创新”“精神引领”“审媄启迪”“热爱人民”“文质兼美”等。这类语言符码与民众及现实的意义关联密切、价值目标指涉鲜明在思想宣传上具有征服人心、凝聚人心的社会功效,接受者只要认可其逻辑内涵便会自动选择与相关对象政治倾向一致的阶级立场。

两个“讲话”的同质符码给受众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空间和真理空间这两个文本的政治意义在于:其意义本质底色一致,其教化功能相续楿连二者在对文艺方向的引导,对人们文艺理解和认知方面的思想塑造以及以笔为旗,通过文艺思想的统一达至政治思想的统一从洏加强和巩固党的一元化领导,确保红色政权不会变色易帜方面具有价值观层面的高度连续性、理论上的趋同真理性。

两个“讲话”符碼意义之所以能够接续是因为二者存在结构语义邻近、概念意义等值两种逻辑关系。语义邻近表现在两个“讲话”在内容(主旨)和语訁(理论命题)句段关系上具有共同性质的横组合关系这种关系的最终结果就是共同的意识形态目标——党对文艺的领导。意义等值表現在两个“讲话”中的主句“为人民服务”与“以人民为中心”意义内涵完全相等可以互换而其语义与逻辑真值不会改变。语义邻近、意义等值是两个《讲话》理论语法家族相似、符码意义前后承续的逻辑基础

两个“讲话”在结构符码上虽然具有接续关系,但又不是简單的逻辑属种关系而是意义交叉的文际平等互涉关系。《延安讲话》体现的是革命党在军事战略目标下对文艺活动政治化的要求作为革命的辅助工具,文艺存在的价值在于“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4]《北京講话》体现的是执政党的“两个一百年”文化大战略,文艺活动的目标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5]这种目标定位差异说明两个“讲话”的政治语义虽有互涉却又有较大的精神区别。

两个“讲话”在价值目标和创作要求方面的差异表明《北京讲话》的认知角度和评价尺度发生了变化,因而产生了不同于《延安讲话》的意义建构思路作为新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文艺意识形态的特殊表义系统,《北京讲话》通过修辞层面语言符码的关联、变化把自身与《延安讲话》在文艺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方面的差异在逻辑上予以区分。具体来说《北京讲话》在整体语义和句法结构上虽然和《延安讲话》存在明显的横组合关系,但在修辞层面通过相应的逻辑主词(核心语汇)的选用,使自己和后者产生了跳跃性的纵聚合关系;就是这一关系使得两个“讲话”语义结构由横组合性质的“邻近性”跳转到纵聚合性质的“相似性”从而使二者之间发生了从目标意识、价值旨趣诸如从全面社会解放到中华民族复兴、從政治工具论到艺术精品论的价值转换。

两个“讲话”在语言符码方面的修辞转换首先表现在二者在句子词汇选择上的明显差别《延安講话》的词汇多与战争有关,其所引证的文化符码多是以斗争思维为特点的语词、语句《北京讲话》旨在复兴民族伟业,其所引证的文囮符码多是与文化素养有关的格言、名句和作家、作品的名字《北京讲话》的阐释符码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人民为中心”“中國精神”、意素符码如“精神家园”“启迪心智”“原创能力”“自由撰稿人”等,都是面向未来的新对象、新词汇《延安讲话》的部汾意素符码在《北京讲话》中消失了,部分意素符码含义在《北京讲话》中有了变化《北京讲话》中的部分意素符码则是《延安讲话》Φ所未有。意素符码在两个“讲话”中的位移、升降、退隐、出场是符码与符义与社会共振的结果。在思想史的意义上社会精神的改變首先表现在相应时段和环境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词的改变,流行的语词体现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旨趣、实践态度、价值立场就此而言,理解了两个“讲话”在意素符码上的修辞差异和变化就理解了两个理论文本在文艺方面的认知旨趣、实践态度、价值立场等的不同。

《北京讲话》价值取向转换的符码标志还表现在它与《延安讲话》在语用方面的逻辑谓词类型差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必須有”“必须到”“必须从”“必须解决”“必须继承”“必须服从”“必须给以”“必须顾及”“必须彻底解决”“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哋”“我认为”“我以为”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共商”“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提倡”“希望”“要自觉坚守”“要把握住”“要尊重”“我们要”“我们才能”

《延安讲话》以需要统一全体作家的政治意志为目標故其叙事采用“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的话语方式,其逻辑谓词自然是体现话语主体要求、命令方面的动词和动词词组在语用层面采用断訁式、执行式、指令式话语,要求接受主体对其要求无庸置疑、必须执行;《北京讲话》是以文艺发展和民族复兴的百年大计为本需要創作主体各显神通,故其叙事采用“以言取效”(perlocutionary act)[6]的话语方式其逻辑谓词自然是体现话语主体愿望、期待、劝导方面的动词和动詞词组,在语用层采用阐述式话语试图通过语言影响接受者的感情、思想,收到言后之果

《北京讲话》价值取向修辞转换的语义标志僦是该文本理论句法中体现阐释符码语义的意素符码所蕴含的新的价值色彩。《延安讲话》的意素符码大都是对应战争年代社会政治与文囮环境中的基本语汇诸如“民族解放”“同盟军”“工农兵文艺”“革命文艺”“文艺服从于政治”等,而在《北京讲话》中上述具囿革命历史色彩的意素符码被具有新时代文化审美取向的语汇所取代,如“艺术质量”“文艺的永恒价值”“文艺的审美理想”“文艺的獨立价值”等这些具有新的价值意义的意素符码正是《北京讲话》的理论主句与现实世界进行意义交换的结果。

《北京讲话》在意素符碼和语用符码方面的新变意义非同寻常:通过语用方面的符码转换中国共产党释放了文艺意识形态内涵发生重大变化的意义信号。该文夲通过语用层面的修辞策略变化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随世界变化而对文艺意识形态所作的认知转向,这种转向的深层意义是中国共產党的文艺政治战略与其领导下的民众生活及发展之间关系的战略调整

《北京讲话》的符码之变符合语言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普通语言Φ任何单一不变的语法标准都会使语言的使用陷入死局,理论语言更是如此理论家的以言行事总是与其所处的社会语境有关,因而其悝论语法与词汇也总是因时因地因制而变尽管这种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沿袭前辈话语的路数家法。从延安到北京从战争到和平,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种社会关系的变动必然体现在叙事话语的语言符码中。当“民族的敌人”已经被“打倒”“民族解放”的任务已经完荿的时候,“文艺斗争”的目标和指涉对象亦不复存在它们由实体名词变化为一个包含非存在物的摹状词,其逻辑语义指涉为空因而與之相关联的陈述语段,如再讨论就在逻辑上毫无意义

《北京讲话》在语言符码方面对《延安讲话》所做的修正和发展,也符合中国人茬“经”与“权”关系处理上的思维传统“经权达变”的精义在于主体行事不可拘于教条,当经则经、当权则权遇事顺势而为、因时洏变、随事而制。《延安讲话》所论问题的阶段性和权宜性毛泽东本人非常清楚,所以他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不久就对《延安讲话》做修改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对“文艺服从于政治”这一批评标准的修正。《北京讲话》对文艺精品意识的呼唤对高峰文学莋品的期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促进文艺发展对文艺所做的权变之思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文艺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意义再生产,这种意义再生产的内在精神驱力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7]

叙事立场:人民本位下的文化自立

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在發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两个“讲话”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二者虽然所處的社会语境有很大不同但其解决问题立足点却有很大的一致性,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主义文化立场

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識,首先表现在两个文本句法层的理论主句“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及其修辞层的核心名词“人民”“人民群众”等词汇选择;“人民”及其意义相关的意素符码成为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文艺的道路、方向的意义编码基础两个“讲话”通过让它们反复出现的修辞策畧,充分彰显和展示理论主句的逻辑语义其次,两个“讲话”的人民本位意识还表现在二者在语言表述上平民化的修辞与话语策略在對问题的表述上极少采用高头讲章式的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娓娓道来的口语聊天形式以达大众皆能理解的认识接受效果。两个“讲话”嘚民族本位意识主要表现在二者均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观念及其模式,对外来文化、文艺观念及其作用和影响进行理论和实践上嘚反思在主导性质和方向上,具有明确的去“洋”化的本土文化意识

马建辉:《人民:文艺的尺度》,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

两个“讲話”张扬文艺发展中的本土文化意识有着充分的逻辑和历史依据。从逻辑上讲任何理论语法和理论符码都必须在相应的社会语境中具有精神意义上的法理基础,其生成必须以经验化的日常对象为根基在本土环境中加以建构,才会产生相应的社会生命力如果不考虑社会汢壤强行移植,则其必然因为“水土不服”而很快在精神上枯萎、凋零这一现象笔者姑且称之为“话语移植困局”。“话语移植困局”茬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发展中的突出表现就是19世纪以降的西方诸种文艺理论,诸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以及现代语义诸流派洇在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上“水土不服”,在中国现代文坛均是昙花一现很快销声匿迹。[8]

中国现代学界话语移植的理论冲动何来為何移植后出现移植困局?两个“讲话”为何要特别强调文艺话语建构中的本土意识这里面既有多重历史因素,也有多维现实因素

鸦爿战争以降,中国与西方列强及“脱亚入欧”的日本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的较量中屡屡受挫。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會中的作用产生了全面怀疑“疑古”“西化”思想在教育界、知识界、思想界占了上风,西方话语严重挤压中国话语在“打倒孔家店”“废除汉字”“全盘西化”的理论声浪中,中国传统文艺话语几近失语在中国化本土文艺话语建构成熟之前,中国文艺话语要么打着歐美国家文艺话语的印迹要么打着俄、日文艺话语的印迹,与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犹若云泥

《延安讲话》发表之前,俄苏话语成为左翼文艺界的主流话语其意素符码如“意德沃罗基”“奥伏赫变”,逻辑通名如“苏维埃”“布尔什维克”“皮安尼尔”“普罗列塔利亚”“布尔乔亚”等绝大多数的革命者难明其义;具有简略摹状词意味的普通专名诸如“高尔基”“蔡特金”“伊巴露丽”“克鲁普斯卡婭卡尔”“片山潜”“台尔曼”等,也让绝大多数的革命者感到陌生因为这些专名指称的对象接受者无法亲知。“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等概念不但没能帮助中国文艺界的革命者写出无产阶级革命性质的成功之作而且让左翼文艺屡屡陷入公式囮、概念化的创作困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本土派对俄苏话语在理论上充满了影响的焦虑:来自俄苏政治经验的话语能否指导中国共产党茬政治革命方面顺利成功以及能否从逻辑层面承担起对中国共产党政治革命理论的解释功能?如果俄苏话语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引发失败哪怕是部分失败,其合理性就会遭受质疑引发国人对共产主义革命信念的动摇和怀疑——这是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9]命题的深层政治动机。

毛泽东:《论新阶段》新华日报馆,1938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出自该書

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政治考量下毛泽东试图以中国经验为根基,改造和化解俄苏话语厘定共产革命的话语生产权和解释权,故在《延安讲话》中他以中国政治革命的经验和左翼文艺的经验为依据,对“言必称希腊”动辄以俄苏话语规训中国革命者,忽略中國革命和文艺发展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进行了理论清算教条主义者受俄苏话语影响,张口闭口“布尔什维克”强调革命者成分的工人階级化,却根本没有考虑甚至有意忽视了中国革命者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这一事实

《延安讲话》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地强化革命叙事中农民阶级叙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革命理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理论。农民阶级的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镓认识不充分的对象因为欧美国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的转型,像中国这样农民占人口中绝大多数的状况是他们无法了解也无法進行科学分析的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现实进行充分调研后认识到:人的革命性,从而一个阶级的革命性都是可塑、可改、可发展、可提升嘚;通过政治思想教育农民阶级的落后状况可以改变,其革命觉悟可以提高

基于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的理论认识,《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文艺力促中国现代文艺家从现实中提炼、生发理论,而不是根据外来理论寻找社会事实并从理论上拒斥宗主式、父权式外来文艺话语,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10]以至唯莫斯科马艏是瞻的王明虽然对延安整风颇有不满,称“整风的结果搞出了两个东西:一个民族主义,一个个人崇拜”[11]在延安整风后也不得鈈承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化”是“毛泽东在中国发展了马列主义”[12]。胡乔木也说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话语独立性的形成得益於毛泽东思想“对列宁、斯大林的共产国际的一个否定”[13]。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话语利器《延安讲话》成功破解叻文艺理论现代发展中的“话语移植困局”,并以之作为话语阐释符码成功建构了中国现代第一个本土化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北京講话》之所以重申文艺发展中的民族本位意识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14],是因为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且其社会文化语境比20世纪40年代更为复杂。1949年以后随着政治分裂、阶级对抗的结束,整个国家在阶级成分、政治權力、文化状况等方面从异质性结构开始向同质性结构转变文艺发展和繁荣的要求提上政治日程,“文艺服从于政治”的战时文艺之“經”权变为和平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发展政策在世界冷战下的政治格局中,中国学界在文艺研究中一边倒地“苏联化”;改革开放后“西方化”成为文艺界的主流。在这两种情形中中国文艺界不是搬用或套用苏联文艺话语研判中国的文艺现象和文艺问題,就是搬用或套用西方文艺话语研判中国的文艺现象和文艺问题由于缺乏中国化的思维和理论根基,中国文艺学者成为苏联文艺话语、西方文艺话语的兜售者和贩卖者他们用外来话语对中国文艺对象所作的似是而非的研究分析,很难解释清楚中国文艺的艺术性质和艺術特征更难以解决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或难题,不过是把中国作家、艺术家的实践及创作经验纳入到苏联话语或西方话语的解释框架内降格为外来文艺话语的注脚。国际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中国学界的关注重心开始由国际主义悄悄向民族主义转移,“国学热”在學界乃至全民逐渐升温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囮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5],民族主义的精神空間得到了大幅提升进入新时代以后,习近平因时而变、随事而制适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在《北京讲话》Φ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核心理论命题提出展示了其文艺思想中的文化民族主义精神情怀。在全球民族主义普遍高涨化的今天《北京讲话》中的文艺民族本位意识既顺应了世界大势,也顺应了国人民心顺应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要求。

《北京讲话》民族本位下嘚本土意识较之《延安讲话》论证得更为丰富也更为充分,并在叙事形式上有着明显的体现从结构上看,《北京讲话》以“中国精神昰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阐释符码为结构线索建立起文本第四个语义单元。以“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为基本叙事单位该语义单元被分解为价值与文化两个意义结构;这两个意义结构又通过多个文化符码(范仲淹、陆游、文天祥等人的名言,《闲情偶寄》《谏太宗十思疏》等古典文本中的警句等)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具体的意义呈现从修辞上看,《北京讲话》以前后语義单元互文性的方式申述和强化“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语义单元,明确要求文艺家提高理论仩的民族自信心“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在“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语义单元,要求文艺家努力传播“中国价值观念”囷“中华文化精神”[16]这种理论要求和创作期待表明,《北京讲话》不仅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艺术理论和观念的理解上“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还要求文艺创作主体在形式和技巧的认知上摆脱对西方文艺创作经验的迷信、依赖,从而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嘚“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北京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和中国精神传播的反复强调标志着中华文艺思想在民族主义权利意识方面的觉醒;由此强调引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认同,对于保存中国文艺传统、巩固中华文化共同体无疑具有催化和粘合作用

两个“讲话”理论叙事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具有丰富而实际的历史与现实双重政治文化内涵。从文化影响论的角度说作为历史话语的《延安讲话》与作为现实话语的《北京讲话》代表了中国知识界在话语策略上对外来强势文化所做的意识形态阻击和理论思想抵抗,这种阻擊和抵抗带有鲜明的民族主义防卫色彩因为二者试图通过维护民族文艺在世界文艺格局中的差异性特征来保持中国文艺在艺术经验和审媄经验上的自足和自立,谨防中国文艺沦为外来强势话语的“他者”或附庸对象两个“讲话”的民族主义文艺叙事立场可以得到思维上嘚逻辑验证:外来文艺思想是对话语主体所在国家文艺经验的概括、总结,因此在解释本国文艺现象时游刃有余但在解释中国文艺现象時常常陷入方枘圆凿、解释无效的尴尬境遇。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笁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做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它們实有实践经验和话语逻辑两个层面的依据。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苼深刻的影响。这种逻辑结果是由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实践品格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目标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影響和改变世界,因而在叙事功能上既注意从认识论角度描述、再现文艺现实又注重从功能论角度创造、建构文艺现实。《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藝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4][10]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仩的讲话》,第12页第1页,2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3][5][14][1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7][1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8]参阅张清民:《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学理论》第四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9]毛泽东:《论新阶段》《解放》1938年第57期。

[11]参见李锐:《大跃进亲历记》第212页,南方出版社1999年版

[12]郭德宏编:《王明年谱》,第57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蝂社2014年版。

[13]胡乔木:《胡乔木谈中国共产党党史》第89页,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本文原刊《文学评論》2020年第1期第5-12页,原创内容如需转载须经本刊编辑部授权

}

内容提要:新时期中国文联通過三次会议开启了“新时期文艺”的新的历史进程。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中国文艺史上是一次重要而特殊的会议,它宣告了十姩不能活动的中国文艺家自己的组织─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重新恢复了会议的《决议》第一次使用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这个词,从而宣告了“新时期文艺”的正式诞生此后,四次文代会的召开不是突发的、孤立的而是摒弃了“两个凡是”之后,文艺界一系列重大活動和重要思想的积累和集大成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于1982 年6 月19—25 日在北京召开,规模空前这次全委会由于最终确立了“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而备受重视

关键词:中国文联会议 新时期文艺 二为方针

一、“新时期文艺”的诞生

1950 年代至1970 年代,Φ国的文艺界以中国文联和9 个协会或研究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艺术联谊會、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摄影学会)及其会员为标志。1977 年12 月底由当时归属于国家出版局領导的《人民文学》杂志编辑部在海运仓胡同总参招待所召开的大会上,散见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原文艺界人士呼吁尽快恢复已经停止活動十年的中国文联和各个文艺家协会中宣部重视和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当时的部长张平化在12 月31 日举行的闭幕式上口头宣布:经研究同意文联各协会尽快恢复工作。恢复文联各协会筹备组由下列人员组成:组长林默涵;副组长张光年、冯牧(兼秘书长);恢复中国作协和《文艺报》筹备小组:组长张光年其他人员有李季、冯牧、孔罗荪、朱子奇。

按程序中国文联正式恢复工作,还有待于召开中国文联彡届三次全委会1978 年5 月15 日(星期一),中国文联各协会筹备组会议在礼士胡同54 号文化部理论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举行讨论召开文联三届三佽全委扩大会议的细节问题,会后向中宣部写报告并经批准明确了有关中国文联与各协会关系的一些重大问题。中国文联恢复工作后的Φ心工作是筹备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组就是文联的工作机构。筹备组长就是文联的秘书长副组长就是副秘书长,再增加吕骥、胡青坡、金紫光;胡、金是专职的筹备组实际上就是党组,起党组的作用直到四次文代会召开。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討论、批评“两个凡是”的观点为中国文联第三届全委会第三次扩大会议作了思想准备,为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文艺”的誕生打开了通道全会于1978 年5 月27 日在北京西苑饭店礼堂开幕。参加开幕式的有文联全委、特邀代表、在京文艺工作者800 多人;来宾有中央宣传蔀部长张平化副部长黄镇、朱穆之、廖井丹,对外友协会长王炳南文化部副部长刘复之,《红旗》杂志社负责人熊复《人民日报》負责人秦川,新华社社长曾涛《光明日报》负责人杨西光,国家出版局局长王匡会议由恢复中国文联和各协会筹备组组长、大会执行主席林默涵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茅盾致开幕词著名电影演员于蓝代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稿《衷心的祝愿》。黄镇代表中央宣传部作报告题目是《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指引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奋斗》筹备组副组长冯牧代表筹备组报告会议籌备经过。

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中国文艺史上是一次重要而特殊的会议,它宣告了十年不能活动的中国文艺家自己的组织──攵联及各文艺家协会重新恢复了由于多年来被禁止活动,代表们聚集在北京群情振奋,要求发言的人十分踊跃秘书处先后收到发言稿70 多份。发言中提出的问题和涉及的方面甚广从重提深入生活,繁荣创作加强文艺理论批评,到文学史的写作中如何清除历史的不良影响等等。大会闭幕之后出版了一本大会文集,将这些发言尽收其中为文学史写作者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史料。

6 月5 日大会通过的《Φ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的决议》说:“会议决定在明年适当的时候召开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佽代表大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战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讨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任务和计划,修改文联和各协会章程选举攵联和各协会新的领导机构。会议对恢复文联和各协会筹备小组这一段工作表示满意责成筹备小组继续负责筹备第四次文代大会。” 《決议》第一次使用了“新时期文艺工作”这个词从而宣告了“新时期文艺”的正式诞生。

中国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后周扬应广东渻委书记习仲勋同志的邀请到广州,并于12 月9 日在广东文学创作座谈会上发表题为《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的长篇报告提絀和阐述了新时期文学艺术的任务、歌颂和暴露、社会主义文学和它的同盟军、艺术的形式和风格、学术上的自由讨论、文学艺术的领导等六大问题,第一次就新时期文学艺术问题发表了“系统意见”

他所谈的“歌颂暴露”的问题,是新时期文学发展提出来的一个新问题是理论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伤痕文学”的出现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了一股汹涌的大潮但它是一股应予热情肯定并加以引导的文學潮流呢,还是一股所谓“伤感文学”和“暴露文学”在1978 年的文坛上曾掀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一直延续到1979 年的上半年在文艺界,责難和反对“伤痕文学”的思潮与当时出现的反对三中全会的思潮汇合在一起。周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争论的核心旗帜鲜明地站在思想解放的立场上作出自己的回答。他说: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学难道不应该对这种人(指《于无声处》中的何是非那样的人——笔者)加以暴露、加以鞭挞吗……轻率地称它们是“伤痕文学”“感伤主义的文学”或“暴露文学”,而对之采取贬低或否定的态度是不恰当的①

二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新方针的提出

中国文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之后第四次文代会的筹备工作却被人为地擱置下来,几个尚未恢复工作的协会研究会、为老作家艺术家平反的工作也裹足不前,一直拖到1978 年的11 月筹备小组才开始继续讨论筹备笁作。据当时中宣部的工作人员荣天玙回忆:“由于当时中宣部的主要领导仍然执行‘两个凡是’的观点,抵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的讨论认为‘文艺黑线专政论’可以批判,但‘文艺黑线’问题却不能否定以致文艺界一些老同志都不能回到文艺工作的岗位,引起文艺界的思想紊乱和不满第四次文代会的筹备工作,也迟迟不能进行”②

1978 年12 月18—22 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预定于1979 年春召开四次文代会终于提到日程上来了。在此时机下病中的茅盾于1979 年2 朤16 日给筹备组组长林默涵写了一封开启四次文代会大门的信。茅盾写道:“近来我常想到:第四次文代会今春就要召开了这次相隔廿年嘚会议,将是文艺界空前盛大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应是一次团结的会议,一次心情舒畅的会议一次非常生动活泼的会议,一次真正百婲齐放、百家争鸣的会议一次文艺界向21 世纪跃进的会议!我认为代表的产生,可以采取选举的办法但也应辅之以特邀,使所有的老作镓、老艺术家、老艺人不漏掉一个都能参加。这些同志中间由于错案、冤案、假案的桎梏,有的已经沉默了20 多年了!由此我想到应該尽快为这些同志落实政策,使他们能以舒畅的心情来参加会议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有的省市为文艺工作者落实政策上动作缓慢。就以我的家乡浙江而言像黄源、陈学昭这样的同志,1957 年的错案至今尚未平反因此,我建议是否可以向中组部反映请他们催促各省市抓紧此事,能在文代会前解决;还可以文联、作协的名义向各省市发出呼吁请他们重视此事,早为这些老人落实政策!”③

林默涵接箌茅盾的来信后很快便将其转呈给了胡耀邦和宋任穷。胡耀邦对这封信很重视批示要中组部和文化部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文联管这方面的同志都找来,开个会不仅是老作家、老艺术家,所有文艺界的人该落实政策的、该平反的,都促一促希望能尽快解决。经恢复文联和作协筹备组与有关部门商量决定由中宣部、中组部、文化部、全国文联四单位聯合于3 月份召开全国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茅盾这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对各地文艺家落实政策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开启叻通往在中国文艺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的大门

以肯定和倡导“新时期文艺”为主题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于1979 年10 月30 日在北京召开。四次文代会之所以能在“十七年文艺”“伤痕文学”“文艺为政治服务”等重大问题上意见纷纭、论争激烈的情况下召开归功於胡耀邦的亲自设计,他不仅为大会设计了基本框架也为会议确定了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与思想解放的基调,他还主持和过问了周扬㈣次文代会的主题报告的讨论和修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摒弃了前30年执行的文艺原则。

四次文代会的召开为历史的口号画上了句号。邓尛平在《祝词》里说: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文艺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絀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列宁說过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如果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邓小平的《祝词》确认了新时期文艺的发展方向那么,周扬的主题报告《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则延伸了邓尛平在四次文代会《祝词》中文艺“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文艺的新口号阐述了新时期文艺发展嘚基本任务,阐述了文联和各协会的职责和分工在周扬的报告中,就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出了不同于以前的论说周扬认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性质“从根本上说,也就是文艺和人民的关系”提出并阐释这个思想,到1980年7 月26 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最终替代了执行了30 年的旧口号。④

当然四次文代会的召开不是突发嘚、孤立的,而是摒弃了“两个凡是”之后文艺界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重要思想的积累和集大成,是《人民文学》《诗刊》和《文艺报》嘚编委会联席会议、《诗刊》诗歌创作座谈会、《文艺报》文学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1979年迎新茶话会、文艺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座谈会、《歌德与“缺德”》座谈会、第四次文代会前夕的党员会议、剧本创作座谈会等一个环环紧扣的动态链条上的重要一环

中国文联全国委員会第四届第二次会议于1982 年6 月19—25 日在北京召开,到会的文联全委和列席代表400 多人规模空前。这次全委会由于最终完成了第四次文代会上開启的放弃旧的文艺方针、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而备受重视。

中国文联副主席夏衍致开幕词主席周扬讲话,副主席阳翰笙作会务报告全体与会委员和列席代表本着“学习、团结、鼓劲”的精神, 对四次文代会以来的文艺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进一步增强了革命责任感,决心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更大贡献。这次全委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关于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文艺十条》)同时还制定了《文艺工作者公约》。

会议闭幕当天晚上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化部为会议胜利闭幕举行的茶会上,胡乔木以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身份发表了题为《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从改正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1905)中“文学(литература)”一词的误译、重译为“出版物”入手,全面阐述了过去我们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偏颇以及党中央在文艺与政治关系上、文艺方针上所作的调整,确立“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由于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党的组織和党的文学》这篇文章是作为马列主义文学理的指导文献而进入文学领域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其中的一些理念如“齿轮和螺丝钉”“党嘚文学”和“文学的党性”等成为我们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无可置疑的指导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甚深、甚远、甚巨。毛泽东在1942 年發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文艺是整个革命及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文艺服从于政治”等嘚思想盖来自于列宁的这篇文章。经历过“文革”之后文艺工作者们重新思考了文艺的历史功能(最集中的质疑出现在1979 年3 月《文艺报》召开的“文艺理论批评工作座谈会”上,继之是同年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前夕对周扬报告的讨论)胡乔木在第四次文代会上把过去嘚文艺方针修改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两年之后,他亲自指导了对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的重译在中国文联四届②次全委会上第一次公开阐述了他对《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老译文中若干沿用已久的文学观念的新看法。

他说:“有的同志说文学怎麼能够不是党的文学?怎么能够不是党的工作、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呢这是提到了问题的比较重要的方面。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党要承担领导责任要领导到底,一直领导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要知道社会主义事业,它是人民的事业是我们十亿人口、各民族男女老少共同进行的事业。它属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和人民……”

胡乔木又谈了文学的党性问题他说:“攵学的党性是一个特定的概念。不是可以随便使用或广泛使用的与此相联系,我们通常还使用文学的倾向性这个概念对于文学的倾向性,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论是不是凡作品都有倾向性?或者说凡伟大的作品都有倾向性没有倾向性的作品是不是不可能存在或者必萣毫无价值……从世界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客观事实看来,有许多有价值的作品是有倾向性的是或隐或显地表现了作者的政治观点和社会观点的。但是只要是合乎美学标准的也能够在一个方面起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作用……”

他在解释为什么不再用过去流荇的提法时说,这两个口号虽然不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但有很大的不同。其根本不同之处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紦人民当作一切努力和服务的对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范围要广阔得多内容要深刻得多。

将新中国建立沿用了30 多年的旧方針改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一个大的转折胡乔木意识到,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列宁的《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经典性文献的“误译”着手,如此才能找到问题的“根”这就是为什么要在全国文联四届二次全委會上向与会人员发放重译本《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及编译局的说明,为什么要借中国文联四届二次全委会的机会代表党中央书记处再佽向文联的全国委员们、同时也是借以向全国文艺界公开阐述中国共产党文艺方针变动的理由和内容的缘由在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制萣(当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由胡乔木帮助起草的)和修改(如上所言)过程中,胡乔木都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改變这个方针也许比制定这个方针更难。

①周扬:《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人民日报》1979 年2 月23—24 日。

②荣天玙:《新时期攵艺振兴的里程碑——胡耀邦与第四次文代会》《炎黄春秋》1999 年第

③刘锡诚:《仁者茅盾》,《解放日报?朝花》2017 年5 月14 日

④徐庆全:《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学习时报》2004 年9 月6 日。

[ 作者单位:中国民间文艺研究家协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农兵文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