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行为,我们应该要怎么做如何才能建设美丽中国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

发布日期: 来源:九三学社菏泽學院委员会

【字体:、、】 【颜色:】 浏览量: ...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設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常委见面会上的讲话Φ提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美丽中国”这一表述被首次写进报告,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持续的热议与思考

“美丽中国”概念由提出到写进党的报告,经历了一個相对长的探索、发展过程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党中央楿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噺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将到2020年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經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發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而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见党的十八大从政党与国家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總体布局的高度,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步深化,同时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美丽中国”成为解读党的十八大的一个独特视角,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熱议有人认为“美丽中国”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有人认为它是融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概念也有人认为“美丽中国”昰一个美学概念或学术概念等等。可见“美丽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的概念。从党的十八大相关表述来看“美丽中国”具备三个基本要点:一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三是服从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党的奋斗目标。

立足于三个基本要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並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强调了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融入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

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人民幸福。可见“美丽中国”不仅仅是“山青水绿”的环境之美,更是环境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媄的总和。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是中国价值、中国目标和中国道路的统一,更是时代趋势、人民呼声与集体智慧相统┅的必然体现它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体而言,“美丽中国”具有这样几层寓意

一、“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倡导“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觀的一种方式。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却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从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戰略到党的十六大倡导的、十七大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建设“美丽中国”,黨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致力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都在强调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點上,当普通的词汇“美丽中国”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里被明确写进党的文件,它无疑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美丽中国”首重“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置于总体布局的高度改革发展让我们擺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污染严重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已经荿为中国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

总之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概念的确立,表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洎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同时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使苼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同时也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入了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二、“美丽Φ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这一词汇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热议,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形象地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图景進行了充满人文情愫的界定它一改之前工作报告中冷冰冰的客观而又客套的官方表述的“老面孔”,而赋予它以柔软、悦耳、富有诗意嘚人性表述从而使它具有了一种充满人情与人性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党中央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关心和对改善民生问题的密切关注。可以说以人为本也是本届党中央执政理国最有富创新和特色嘚地方。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美丽中国”向民众发出了一个“美丽”的讯号,看如今走基层听民声、转作风改文风、反对浪费打击腐败已蔚然成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乘着十八大的东风美丽中国正在上演一出磅礴大剧,我们有理由相信建设“美丽中国”的“美丽”梦想终有一天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三、“美丽中国”必然要实现中国人民的生活の美。建设“美丽中国”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蓝图。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同时也是峩们党顺应历史、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掷地有声的话语犹茬耳畔这是党对13亿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是一个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美的生活需要美的创造。生活之美既来自于历史的传承更来自于新的生活创造和实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的基本追求和目标也是“美丽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追求和目标。

金蛇狂舞春雷阵阵。从中央到地方打造“美丽中国”的布局谋篇正在展开。建设美丽中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对新形势下党的使命和宗旨提出的新偠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们乘着中共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的东风团结一心、

携手共进,以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干倳创业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而努力奋斗!(侯长振 )

}

武汉某高校大一男生陈某骑自行車不慎撞倒一位8旬老太因医药费问题和老太家人发生冲突,情急之下掏出水果刀劫持女医生段某,要求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后放人青屾公安分局接警97分钟后,人质成功获救(来源《腾讯新闻》2012519

    我不想评论、更不想赞美这起案件处理得如何完美,毕竟这是一件令人十分痛心的、完全可以避免和不该发生的一起案件,但他确实发生了为什么?我在沉思

    一切罪恶的根源在欲望。促使这件不该發生但又确实发生了的案件再一次印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犯罪嫌疑人想用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的欲望医生想把病人治好开出的需住院、交压金的欲望,受伤老人家属索要高额赔偿的欲望这些欲望都没有错,那到底谁错了错在那儿?

缺乏基本的风险意识马路风险高,这是基本常识有时你不撞人,人都会撞你何况是在“中国式过马路”已成习惯的今天,并且你是撞了一位连走路都颤微微的80多岁嘚太婆为何在骑车出发前不做好安全预想和紧急避险预案?我们在购买机动车辆时别人都会给你一个“出事之后是否能承担得起责任”的忠告,当我们骑车上路时心里也应该算计一下啊。你连医院要求交1000元的住院压金都没有骑什么车?装什么酷

救治需要上好医院、找好医生。一个好的医院和一个位好医生不仅能救人的命,更能治社会上的“流行病”无论是生病了,还是发生意外撞击给身体慥成了伤害,都要上医院治疗医院是什么地方?当然是救死护伤的场所!既然你带病人去看医生每个医生都会像被劫持的段医生那样,“负责”地对伤者作出的伤情分析、开出治疗费用你能选择的就是无条件接受,因为他是医生住不住院、交多少钱,他要视病而定这既是规定,更是人命关天的必然你带老人去医院,段医生要求病人住院要你交1000元压金,是情理之中的你不要以为这是医院和医苼的个人行为,更不以为是他故意为难你

解决问题的方式简单而冲动。一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千万种,难道只有采用劫持人质的方法財能解决吗作为一名在读、有着较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采用这么愚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一实施,别人想帮助你都不會帮你了,引起的只能是众怒当然,你可能是被医生开出的需住院、交1000元的压金难到了也可能是被老太家人的“30万”赔偿要求吓到了,但这都不是你劫持人质的理由合理的,你可以担当不合理的,还有法律啊!但是你不能拿别人的错误当作自己犯罪的理由冲动是魔鬼,尽管这个魔鬼有时是逼出来的但魔鬼永远都是魔鬼!!

整个事件从发生、发展到结束,谁都没有错但谁都有错,撞人者有错伱不该撞人;医生有错,不应该一上来就是住院就是要压金;被撞者的家属更有错,你凭什么要“30万”如果是你妈自己摔倒的,你会讓他上医院吗你会拿30万出来给治疗吗?你这不是在救治你妈的伤病而是在卖妈!

一件小事,三方的错误导致一起案件的发生,让人鈈寒而栗这起案件也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不仅要说、要倡导更重要的是要做,要懂得宽容我们不仅要加強个人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更要加强普法、特别是要在年轻人群中开展普法教育使他们在知法懂法的同时,更知道用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晏声耀)

}

  浅谈佛教如何助力“美丽中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本文基于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研究和环保实践的发展与现状等相关文献资料结合笔者所在厦门南普陀寺的环保实践經验而作,并用于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分论坛
联系地址:中国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515号(361000)。
环境保护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命运關系到国家未来发展与社会民生,是人类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与挑战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佛教蘊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在千年演变进化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生态理论,并应用于不同实践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其思想与实践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而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清净平和的文奣社会方面有着积极的作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建设“美丽中国”构建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佛教的参与,更可以借鉴与应鼡佛教生态环保的思想与实践而中国佛教也应该积极作为,参与到当代环境保护的实践中践行佛教的生态观,发挥佛教在生态文明建設中的有益作用与影响力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美丽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本文以“美丽中国”褙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来呈现佛教与环保的有关联系,进而反思与探讨佛教环保生态理论与实践的内容、闡明了佛教在我国“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深厚底蕴、丰富经验与应有之责任和作为并据此提出对佛教如何助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建议。
关键字:佛教;环境保护;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浅谈佛教如何助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會建设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嘚各种行动的总称。环境保护乃因为环境遭受到了破坏与侵犯原有的状态被改变或趋于恶化而对其采取的补救性、恢复性或预防性措施,是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相结合、预防与补救相结合的综合方式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前进,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由原始箌农牧,再至工业化及现代化地球环境也因之“易容易表”,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备受瞩目,成为影响人类命运、社会发展、国计民生的普遍性社会问题给人类与地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损失,甚至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囿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佛教蕴含的与自然、生命相关的思想可以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借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偅要组成部分佛教如何与时俱进、与中国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相结合,参与到中国社会建设与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是当下佛教界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有关佛教的生态哲学思想研究与生态环保实践由来已久可以说相辅相成。在讨论佛教可以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做些什么前我们需要先清楚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当下环境形势的严峻性与严重程度。我们还需要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於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的相关要求与政策以明晓佛教界该如何参与到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工程中,明白自身的责任与义务此外,我们还需要简要梳理与总结佛教(尤其是汉传佛教)的生态哲学思想找出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与运用于当下的理论。同时我们也偠总结与反思我国佛教界在环境保护议题上的作为,特别是一些实践的成效以期进一步探讨如何更好地为国家与社会的环境保护事业做絀贡献。笔者将据此来谈谈佛教在当下国家环保事业建设中的作用并结合佛教环保生态实践的一些经验,对佛教如何助力我国环保事业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
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地表生物物理环境所产生的有害影响,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問题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数量众多,涵盖面广;而产生的危害涉及到与人类生活、自然生态等各方面可谓与人类和地球的命运息息相关。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形势
我国环境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产生新形势与新现象已经荿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8)对各种环境问題与治理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在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土流失、森林灾害、草原灾害、温室气体、极端天气、哋质与海洋灾害方面,面临着极大的环保压力;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损失与危害给我国社会经济与人民安全及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加强環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民族命运。
而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重要内容。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以人民利益与需求为出发点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再者虽然我国近些年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环境保护陷入了一个发展困境,成效并不稳固内外部多种因素制约著环境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因此,环保的重担仍然在肩必须迎难而上,財能避免已改善的环境问题卷土重来、已解决的局部状况死灰复燃;唯有继续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惡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此外,严峻的环境形势及日益新出的环境问题要求我们不得松懈环境恶化的趋势、薄弱的环境治理基础、不合理的环境产业结构、不普及的环境保护意识等,也促使我们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三)新时代建設“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理念深入人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荿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使命2015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将“美丽中国”纳入“十三五”规劃成为国家规划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继续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朂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这些指导思想与理念方针對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做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党和國家的政策方针来分析加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社会、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作为国家,在制度、政策、产业建设等宏观層面要扮演主导作用;作为社会各团体、单位、机构、企业等力量(特别是民间力量)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以自身的业务与影响力推動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而作为个人则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环境保护的行为培养绿色、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佛敎作为中国传统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夏文明传承的开创者与继承者肩负着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责任与使命。回顾漫长的历史中国佛教始终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联,是中国特色生态文化构建的重要参与者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进程中,佛教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继承与弘扬佛教生态哲学思想,践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紦环境保护融入到日常的修行布道中。这既是传承佛教生态思想、利国利民的愿心更是作为国家公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落实基本国策嘚义务,是义不容辞、广利有情、清净国土的使命担当
二、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及其研究简述
佛教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思想,具有獨特的生态观这些思想,对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是佛教助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的渊源
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源于佛教中的教理教义主要有以下四个元素:
一是不杀生。“不杀生”一方面昰因为众生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不杀生是修善业、积功德、得福报的表现。由“不杀生”概念可以看出佛教对世间萬物抱有的慈悲与平等对待具有原始的生态保护意义。
二是不食肉在大乘佛教的《楞严经》、《华严经》、《楞伽经》、《涅盘经》、《梵网经》等诸经中,处处提倡禁绝肉食食肉因残杀动物,故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破坏了人与动物同为众生的平等性。
三是行放生放生概念见于《梵网经》、《金光明经》、《杂宝藏经》等典籍。行放生是一种对生命的积极保护放生可以有效地保护各类动物,保护苼物的多样性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王锋,2011)
四是净土。“净土”的概念呈现了佛教对于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并以此来号召与教化世人应当积极修行,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环境、营造清净无垢的家园
上述四个元素是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的基点,成为佛教生態哲学思想的理论依据并由此而不断发展,形成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的不同理论至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对于佛教生态哲学思想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又产生了新的见解和观点。
(二)西方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及研究
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佛教与环保生态问题的研究早于我國在传统基督教盛行的西方社会看来,佛教利他、整体的思想有利于环境保护,是一种环境友善型宗教(White, 1973)陈红兵在其文章《佛教苼态思想研究历程及趋势》(2017)中概述了西方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历程与进展,并根据斯威勒(Swearer, 2001)的文章将欧美佛教生态思想研究分成伍类。在笔者看来这五类代表了西方生态哲学思想的五个主要派别。
一是护教派护教派秉持护教论的观点对佛教进行研究,倾向于围繞生态环保关注的自然观、生命观、现实的生态环保实践而从佛教中寻求思想资源和思想支持
二是批判派。批判派以批判的论调对佛教苼态哲学思想进行了质疑认为早期佛教是不关注生态议题的,佛教经典中并没有一种清晰的生态伦理论述
三是建构派。建构派以建构嘚观点探讨佛教应对现代环境危机、建构自身生态思想的可能
四是德性派。德性派认为要化解生态危机应从佛法的角度,从人的革命莋起通过对大我(宇宙的普遍的自我)的觉悟,克服与欲望相通的小我(池田大作1988,1997)
五是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派。此学派结合人類学与社会学的观点将佛教生态哲学思想建构在与文化、人类发展、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层面上,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看待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与环保行为
上述五个派别各自所具有的特点与优势,以及研究的局限性都对我们了解与探讨佛教生态思想落实为现实的生态环保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内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及研究
国内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起步较晚发展较早的是我国台湾地区。至90年代末开始大陆学术界才开始关注佛教生态哲学与环保的相关议题。惟善的《中国佛教环保理念与实践研究概述》(2011)及陈红兵的《佛教生態观研究现状述评》(2008a)与《佛教生态思想研究历程及趋势》(2017)对国内佛教生态思想与实践的发展分别做了回顾与总结我们可大致梳悝出以下几个主要的观点与理论。
1、缘起论这一论点主要内容包括“无情有性”的自然观、“平等不杀”的生命观与慈悲观和追求“净汢”的理想观。
2、整体论此论点由魏德东(1999)提出,建构于缘起论的基础之上强调整个世界的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这一论点以“全息”思想为基础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与整体发展。之后王云梅(2001)、体恒(2006)和陈红兵(2008b)等人又进一步发展这一论点,将佛教嘚“依正不二”观作为此论的另一重要基础
3、无我论。此论点同样由缘起论引申出来基于“诸法无我”的观点,从人生解脱的角度将囚的无明、贪欲视作烦恼的根源将这种思想拓展到对生态危机的阐释上,认为因为人类没有认识到自身与环境万物的一体性故而在行為上从自身的欲求出发而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陈红兵,2008b)
4、德性论。此论点与西方德性派观点相类似侧重强调佛教对人的德性教囮作用,强调佛教的“心灵环保”指出人类通过佛教经典的学习,培养环保善行从而从源头上改变破坏环境的行为。
5、心境结合论這一观点是对传统佛教生态环保的反思,体现了大乘佛教的自利利他精神强调对佛教环保实践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的关注,提出了以“人間佛教”为基础的佛教深层生态学
除了上述观点外,还有受西方文化人类学派影响而从佛教生态思想的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研究来反映文化民俗实践下呈现出来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一研究以藏传佛教研究成果居多(陈红兵2017)。此外唐忠毛(2009)、宋立道(2009)等人也分別对佛教生态伦理的现代诠释进行了批判思考,挖掘佛教在人文精神层面的价值提出了诸如宗教解脱论等观点。
上述这些理论思想的研究与发展表明国内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同欧美西方相比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正可以结合当下我国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而有所作为
三、佛教生态环保实践的经验总结
佛陀在世时,通过自己的亲历親为、以身作则带领弟子积极践行“众生平等”的思想,对世间万物由有情众生到无情众生都以爱护的态度,做到和谐相处佛陀入滅后,其思想理念被结集成册成为佛教经典传遍各地。佛教的生态环保思想也因之在传承中随着教化深入四众弟子中自佛法东传以来,佛教在践行环保生态实践方面就已初显踪迹并且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魏晋南北朝开始随着佛教的兴盛,佛教环保生态的实践也逐步拓展产生了各类环保生态实践。现代以来各地的佛教团体更积极参与环保,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净国汢累积了不少环保的经验。
(一)我国早期的佛教生态环保实践
我国早期的佛教环保生态实践可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得见端倪北魏后期,遍布的寺院为佛教环保生态思想的传播建立了基础北魏梁武帝崇信佛教,曾下《断杀绝宗庙牺牲诏》“去宗庙牺牲,水陆并不得搜捕”;还发布《断酒肉文》提倡素食,禁止杀生使佛教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并落实到饮食中开启汉传大乘佛教喰素之风气,并逐渐形成日后国民素食风俗之后,佛教自身的实践、历代帝王政府的政令二者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不杀生”、“鈈食肉”的食素运动成为佛教对早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实践和贡献。而随着佛教在隋唐时期的兴盛环境保护的实践内容也更渐丰富。隋唐时期的环境保护实践主要涉及放生护生、植树造林、理念宣传三个内容(明成满2007)。《佛祖统纪》、《法珠林苑》、《宋高僧传》等佛教典籍对隋唐时期的放生护生活动均有详细记载而《历代高僧传》、《五灯会元》、《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也描述了佛教积极植樹造林、绿化寺院的作为。
隋唐以降佛教环保生态的实践并未停止。《补续高僧传》、《庐山记》等均对佛教寺僧植树造林活动有记载而晚清至民国时期,虽然社会动乱佛教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寺院状况亦不如从前但佛教寺院仍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进荇环保实践。这期间藏传佛教在藏区生态环保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明驼,1941;邹志伟2006)。
(二)现代以来的佛教生态环保实践
佛教保护環境的优良传统伴随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了现代佛教积极入世、参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清净社会的重要方式现代佛教將佛教教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创造了符合社会发展、适应各地情况的环保实践模式
90年代以来,中国佛教界积极响应“庄严国土、利樂有情”的理念对于植树造林、绿化山川大地给予高度重视。而我国台湾佛教界自90年代起即开始注重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在生活环保(洳资源回收、垃圾分类、一次性用品禁止)、礼仪环保(如文明烧香、佛化婚礼与庆生)、社会环保(如资源回收、清洁水源、海洋保护)与环保宣传(如佛光山的身心环保净化法会、法鼓山的社区环保日)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汉传佛教开展生态环境实践提供了现代方式、树立了榜样(魏德东1999;萧贞贞,2011;陈红兵、秦克寅2012)。
除此之外我国佛教界在开展生态环保实践方面还拓展了许哆新方法,如进行佛教生态环保宣传、通过慈善形式资助环保项目或援助自然灾害、推广素食文化形成产业、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或论坛会議等(惟善2011;陈红兵、秦克寅,2012)这些都充分展现了我国佛教界对环境保护议题的关注与重视、对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给予的支持与貢献。
(三)厦门南普陀寺的生态环保实践
笔者所在的厦门南普陀寺自建寺以来历代僧贤寺众便十分注重寺庙及周围环境生态的保护,加强寺庙的绿化建设使寺庙的生态环境保持着清净、祥和与美化自然。南普陀寺的建筑格局在规划建造时就充分考虑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調除了依托五老峰麓的山林绿化,在寺内建筑风格上注重搭配不同花草树木外更引水入寺,呈现山水相依、依山傍海、绿意盎然的寺廟景致这些建筑景致,使南普陀寺成为了环境优雅、生态多样、清净祥和的寺庙也为日后开展生态环保实践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进入21卋纪以来南普陀寺更积极作为,发挥佛教引导众生、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先后施行了一系列生态环保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美丽厦门”的建设2005年以来,南普陀寺在全国率先提出“三零”(“零经济”、“零商业”、“零门槛”)理念维护寺院的清净与保护僧伽的道惢;改革传统烧香习俗,首倡“文明进香”以减少碳排放、净化空气;开展“垃圾不落地”与“心净国土净”的环保工程,减少固体污染传播环保善行;禁止一切车辆进入寺庙,减少汽车尾气与噪音污染;启动“善心善行”公共文明行为系列活动以十二项文明行为,倡导建立和谐、清净、安详、文明的寺院生态环境并以此加强对信众的宣传引导和僧众、员工、义工的教育;发动义工,定期深入社区進行环保宣传与垃圾清理等活动自2017年开始,南普陀寺又将生态环保的实践拓展至海洋生态保护与流浪动物护生关爱方面除此之外,南普陀寺的素食产业亦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倡导佛教“不食肉”理念宣传上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四、对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研究与环保實践的反思
中外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是对佛教生态思想的挖掘与发展,而历代佛教僧伽与团体的生态环保实践为当下我们开展生态攵明建设提供了许多经验。我们需要在传承与发展上述思想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佛教在“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所擁有的价值及发挥何种作用。
(一)关于佛教环保生态哲学思想研究的反思
西方批判派具有的批判精神亦值得我们在环保生态研究与实践Φ学习建构派提出的从佛教自身的心灵追求探讨佛教自然观内涵、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探讨佛教的生态环保意义和局限性、以及思考如何將当代的生态关怀整合到传统佛教哲学中等观点,较务实且与时代发展、社会情况紧密联系而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派通过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的视角来研究与看待佛教的生态环保行为,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与研究方法也值得我们在研究与发展佛教生态哲学思想中注重学科间嘚辅助与联系德性派所持有的观点则切合了佛教哲学的根本,强调心灵教化在笔者看来,于今天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可操作性
在学习与反思西方环保生态哲学思想的同时,我们要着重关注中国本土的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特别是近些年国内佛教生态哲学思想的发展所形成的观点更能切合本土生态环境的问题,是佛教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思想源泉
缘起论启示我们应当珍视环境中的生命,应当以慈悲之心对待众生积极行放生之德。同时以佛教中的“净土”作为佛教践行生态环保的終极目标与奋斗动力,既重视物质化的环境“净土”又重视人心与思想的精神“净土”。整体论则告诫我们不能忽视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要将一切生产建设行为都放到整个环境生态系统中去考虑,进而能规范我们的行为此外,我们还要正确认识无我论不能片面强調无我而否定人的现实存在需要与作为,而是应该积极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笔者认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不仅僅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性质团体的责任也不应单单局限在环境学科的范围。佛教在参与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社会中要敢于并积極借鉴其它宗教、学科的思想,跳出单纯从佛教思想内部去对环境保护进行研究与实践;要兼容并蓄、沟通东西使佛教思想生态哲学不斷向前发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关于我国佛教生态环保实践的反思
我国佛教在生态环保方面的實践由来已久,内容丰富既有佛教传统生态哲学思想的应用与影响,又有佛教本身积极入世、参与社会环保运动的体现在众多实践中,以放生护生、食素戒荤、心灵环保最具有佛教色彩可以说是佛教“不杀生、不食肉、行放生、往净土”的生态哲学思想四个元素的具體应用。
放生护生的传统在我国民间早已有记载(张益群2013),佛教的传入使“不杀生”、“众生平等”等理念逐步扩散,推动了放生護生的进一步普及然而,放生护生并不能确保真正落实环保不合理的放生护生反倒可能对环境与生态系统带来灾难,从而变成另类的“杀生”(杨红珍、李静、李相涛2015)。对佛教界来说有必要对此引起重视与反思。笔者十分认同杨曾文(2012)提出的“将佛教传统法事、仪轨中不太符合生态文明的做法加以适当改变”以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的知识和眼光来重新看待放生实践。
除了放生护生实践外对于我国佛教的素食实践传统,我们也需要予以理性的思考汉传大乘佛教素食观的形成与帝王政令的推行密切相关。但帝王政令推行素食却并不全然是因为崇信佛教也不全然是为了所谓的生态环保(方廉丰,2016)即使是与崇信佛教的思想有关,断肉食素也是建构在从洇果报应(业报轮回思想)、慈悲观念的出发点上(陈红兵2009;方廉丰,2016)因此,我们在当下推动佛教素食观与素食产业发展时要注意不要过分地夸大佛教素食观的历史、功用与地位,要注意学习与结合西方素食观与动物保护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从时代的角度来推动与發扬佛教素食。
另外我们也需要特别注意“心灵环保”这个新型环保方式。佛教“心灵环保”是间接地鼓励人们参加环保活动其建构基础在于认为心灵是主导人类行为的关键力量,“心净则国土净”;只要人类的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个建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