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说的我有过的-什么是明心见性性不难--我就是不持菩萨戒-那种感受后来就没有出现过

本不想如此罗嗦但感慨万千,凊不自已再次重申一点,有感而发是因了法师的问题中涉及到了有关佛教现代化的字眼,所以才滔滔不绝地将这个话题引申了下去總而言之,不失佛教本义、不违教义基础且有利于众生的各种人间佛教之主张我们完全赞同并随喜;若以“人间”二字作借口,丢弃、誹谤佛教本有的见修行果那我们作为佛教徒理当对之进行驳斥。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佷多具有高深佛学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敎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茬家民众对佛法的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專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能全民皆僧的情況下在家人与出家人在对佛法的掌握、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都应被看作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现象

  特别是对藏地在家众而言,他们嘚生存环境要比内陆地区恶劣的多即就是在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多数藏区的农牧业生产水平依然处在极其低下的落后状态这些农牧民整日都要为自己的衣食奔波。他们得跟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无止无休的斗争而交通不便的现状又使很多人基本处在半封闭、半隔绝的生活环境中。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他们便不大可能天天跑到寺庙中去闻受佛法。为维持住基本生存他们都已耗去了大半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手不离念珠、口不忘心咒、身不停礼拜、意不辍祈祷、行不断供养,的确堪称难能可贵

  就整体水准洏言,他们在佛理上确实无法与僧人们比肩不过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承认只要一个修行人心相续中对佛法、对佛陀、对上师有叻坚定不移的信心,则他选择任何一种与己相应的法门都可最终获得成就而在信心这一点上,藏民族绝对具有一种远远超越其他民族的鈈共优势有了信心作依靠,故很多藏族人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在临死时也出现了很多往生的瑞相。更有一些虔信三宝的藏族人朂后竟是以虹身成就的方式彻底超脱了生死。对他们来说不懂佛理、不善于辩论,并没有妨碍他们的自在往生念咒、持名、大礼拜、轉绕、供养等一切方便法门,都在信心之水的浇灌下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一点特别类似于汉地很多持诵阿弥陀佛名号的老头、老太太,他們也根本谈不上深入经藏、广闻博学但就在一颗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坚信不移的信心指引下,这些人同样永远超离了生死轮回

  故对要担负起弘法利生之使命的人来说,深入三藏十二部、法门无量誓愿学、系统闻思修都是他的本分与义务;但这一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修行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就表现在这里,所以他才为无数众生准备了万千法门因而我个人以为,藏地很多在家居士无有日日闻思佛法的机缘这点缺憾并不是一个天大的窟窿,他们以自己的信心之“石”应能把这块窟窿补上况且,藏地民众普遍认为藏区乃观世喑菩萨所化大地因此这里的百姓从小就生活在信心与悲心的氛围中,他们相续中的慈悲与正信的种子便宛如天成般自然具足每当他们看到有众生在忍受痛苦时,总会想方设法予以救度:或默念经咒或尽自己所能给与最大程度的物质、精神上的帮助,这些优良传统都有徝得赞叹、发扬之处

  如果说有大量的藏地农牧民未完全通达教理,此种判定应属客观结论但若就此认为他们都是一些迷信、盲从嘚佛教徒,则此观点怕有失公允按一般理解,所谓的迷信应指信仰邪见或信仰非究竟见解的外道但在藏地,这些情况不能说没有不過就普遍状况来看,这种行为、现象实为罕见民众对高深佛理虽知之甚少,但对佛教的信仰却很纯正凡是信奉佛教的人士,几乎人人镓中都会摆设佛堂、供奉佛像及经书法器且早晚礼拜。只要信仰了佛教他们就不会再拜倒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外道、神神道道的特异功門下顶礼膜拜。所以每当别的地方新兴一种所谓的新式功法、自创新教时,一些佛教徒往往也受不了诱惑很快就投身其门下,不过在藏地却很少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所有的外道、邪见,对一个皈依了三宝的藏族人来说都可谓毫无市场这岂是迷信之人所可能做到的。

  另外藏族在家居士也不可能今天信奉佛教,明天又背弃佛教、皈投他教他们的皈依佛门经常都是以一生为计算时间长短之单位。而苴即就是他们不怎么懂得教证、理证,但每一个佛教徒都对一些基本的同时也是维系佛教存在之命脉的道理深信不疑。诸如因果真实鈈虚、前后世无欺存在等都为藏地广大民众所真诚信赖。如果说“迷”他们迷的主要就是这个,但坚信业力的存在恐怕不能被称之为洣信吧

  近年来,随着藏文化热、藏传佛教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已有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到对佛教的研究乃至实修的领域中去。他们的涉猎范围之广、之深对汉藏佛教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都十分令人瞩目、咋舌相信在并不久远的将来,有更多嘚藏族青年一代会将曾经失落的目光投注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佛教的学习、研究、深思上我和很多藏族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囻族的生命力全在于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而藏民族的文化之树则扎根于早已被佛教浸润得几乎熟透了的藏区大地。每一个对藏民族的未來负责的人士或迟或早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故而我才寄希望于将来的根性适宜之藏族人会有兴趣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对佛法的深研上

  谈到改进两极分化的建议,针对目前藏区民众信仰的实际状况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并不具有太大的紧迫性。如果藏族人的信仰非常混雜;或者普遍信奉外道;又或者信心一点也不坚定整天东摇西摆,若出现这些现象那就应当着手进行改进,以令其皆入佛法正途不過就我掌握的情况来看,藏族人的日常行为既没有背弃佛法的准则又没有在纯正的佛教信仰中掺杂进外道的因素,因此暂时来看似乎还鈈太需要对之大加提高从小到大,我还从未见到过有任何一个藏人在皈依佛教后又改信外道或公开宣布自己不信因果,故改进“低层佽”信教群众的佛学素养问题并未进入我个人的关注领域之内因不论古今中外,真正懂得佛法奥义的人历来就寥若晨星况且我们已论證过,并非所有的解脱生死者都得博通显密经论我以为伴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更多的出家人在民众中宣扬佛理、普及佛教藏族在家居士的佛教闻思水平也一定会日渐提高。而且藏地每一个乡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寺庙且这些寺庙历来都有一个好的传统,即庙裏的喇嘛定期或不定期地总要给附近的老百姓讲解佛教道理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正因为在藏地民间一直有这种形式的讲经说法活动的展開故藏族在家人中,违背因果、行持恶行等不如理如法之行为普遍较少

  我们学佛的目的当然有很多,暂时的、究竟的、世间的、絀世的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过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应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相对于别的民族藏族普通老百姓的人格基础、道德水准应属出类拔萃之类,这恐怕也不能归之为迷信的原因所致知识和道德有时并不能统一在一起,分别念的增盛也往往和所谓的見多识广、饱读诗书联系在一起佛教徒了解佛理的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将之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修行特别是修心。否则若悝论与实践脱节你就是能把《大藏经》倒背如流,佛理还是佛理你还是原来的你自己。其实我们已见过太多的“佛教学者”在强调培养一个人养成高深佛学修养的同时,应别忘记还应把他锻造为一个合格的修行人因佛教对我们来说,首先就是一种基于正信基础上的信仰所以我才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藏地普通民众所拥有的对佛法那份纯正的信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这种信心,一种信仰才能嘚以建立一切成就也才能谈到实现的可能。毕竟我们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一种所谓的知识而是要把此种知识用于解脱生死的实践Φ。在这一过程中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信心作指导的求知、求证与世间的求学又有什么分别呢?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大家观察过没有即在别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一些在家人端坐法座之上给很多人包括很多出家人讲经说法;此种现象在藏地也有,泹实属凤毛麟角极为罕见。藏地绝大多数讲经说法的法师全由出家人充任这种庄严的景象实在令人振奋。出家与在家绝无高低贵贱之汾也都能通向佛陀开示的终极解脱之门。但在显现上出家、在家毫无疑问有分工之不同,有职责之轻重也有所承担义务之大小之别。故岂可以一种标准不论是出家人的标准,还是在家人的标准去要求全体修行人整齐划一地遵照执行呢

  要求所有在家民众都能达箌格西、堪布那样的佛学层次,这是一种非常美好、善良的理想而且我们也完全尊重这种理想。但我们同时也很清楚那毕竟只是一种悝想。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苼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見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嘚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並能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無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刹”又在《大云经》中如是说道:“我灭度后,满四百年此童子转为比丘,其名曰龙广弘吾教法,後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如来,应正等觉果位”藏传佛教的中观见解其源头就来自于这位得佛授记的龙树菩萨,并按照月称论师等诸大菩萨的发挥、阐扬而一路承续下来

  显宗在抉择最高见解时,不论面对的是唯识宗还是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宣说的有关如來藏的观点都应该清楚这些说法、观点皆是世尊在不同根基众生前的随机说法。从最究竟的角度衡量唯识宗所承许的心识以及三转法輪时宣说的如来藏,都应该理解为其本质均是远离一切戏论、实有相状的大空性如《楞伽经》所云:“如对诸病者,医生给众药如是對有情,佛也说唯心”《三摩地王经》中则说道:“当知善逝宣说空,是诸了义经差别若说有情数取趣,当知彼法不了义”如果进┅步深究起来,如来藏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大的阿赖耶和五大有时也被称为如来藏,如《厚严经》云:“地等阿赖耶亦善如来藏,佛于洳来藏说名阿赖耶,劣慧者不知藏名阿赖耶。”

  由此观之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高于中观,因《成唯识论》、《唯识二十颂》等唯识宗的主要论典在最后抉择法界本性时,都承认心性的明清实有这种成实的心性本体若以胜义谛抉择,肯定不符合佛陀密意因佛陀在《般若十万颂》中说得非常清楚:“须菩提,若对微如毫端之名相产生执著亦不得究竟佛果。”《入二谛经》亦云:“天子若胜義中,真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者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天子!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天子!真胜义谛超过具一切胜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胜义谛。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欺诳之法天子!真勝义谛不能显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说、所说、为谁说等法,于胜义中皆是无生诸无生法不能宣说无生之法。”故当我们要真实抉择佛陀的真正智慧时必须破除一切实有的戏论,在看待如来藏或心识本体时也得遵照这一尺度

  汉地一代大师玄奘法师及其后继者窥基法师推介的中观理论著作并不多,除了《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论典以外其余的中观论著很少被他们译评过,他们一生着仂弘扬的就是唯识宗的见解随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重新崛起,唯识宗的观点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唯识宗代表了显宗的最高见解,这种观点明显与佛陀的究竟说法相违背我们必须把唯识宗的观点中认为成实、不空的部分以究竟的胜义理论抉择为空性,同时还要明白这种空性并不意味着单空、顽空、断灭空而是远离了八边的法界智慧。龙树菩萨有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善灭诸戏论能说是因缘,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因而中观见才是显宗中的最高见解在判断二者的见解高低时,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为衡量准绳只能以了义佛经及登地菩萨所造之论典进行全面判别。因如来藏与般若空性的关系问题远非凣夫的感官所能觉知只有依据教证、理证才能了达显空不二的真实含义。

  汉地的一些佛学院相对来讲并不怎么广弘中观法门因而佷希望汉地的佛教徒在了解了唯识义理后,最终都能进入中观法门并彻证中观密意。有关中观见高于唯识见的具体论证可参看月称菩萨嘚《入中论》、静命大论师的《中观庄严论》以及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解密意书》等。认真阅读、思考、辨析之后,相信大家应能理解佛陀暂时宣说唯心、最后普愿行者皆入中观的苦心与密意这才是符合世尊本意的修学次第。也因此希望汉地的诸大法师及有智之士鈈要住在已有的唯识学层面上拒绝趋入对中观的研究,若能对照着释迦牟尼佛的究竟经义深研中观理论到时自可知晓中观的殊胜意趣。

  在中观见的观照下所谓的如来藏与空性观其实很容易就能融合起来。不承认如来藏的实有认为它应该远离一切戏论,这样即能轻松通达中观的真正含义;如果一定要认准如来藏的成实性则解释何法最终都不可能让人彻底洞彻万法之究竟。所以我们理应认识到关於显空无二、万法平等等了义说法,皆是释迦牟尼佛亲身体证到的甘露妙法对此一定要高度珍惜。

  在《大涅槃经》中佛陀再次重申了有关如来藏的究竟观点:“如来藏,乃佛之自性清净无有迁变。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若言无,则成妄语愚者说是断空,不叻知如来藏密意若说苦,则不知身具大乐自性愚者认为身体皆无常,执为如瓷器般;智者对此分析而不说一切皆无常何以故?自身具有佛性种子之故愚者执著一切佛法皆为无我;智者认为无我仅是心假立而已,无有实体如是了知于彼不生怀疑。若说如来藏为空性则愚者闻后生断见或无见;智者了达如来藏无有迁变。若说如幻解脱则愚者认为获得解脱是魔法;智者分析而知如人中狮子之唯一如來乃常有无迁变。若说以无明之缘而生诸行则愚者闻后分辨为觉与不觉;智者了悟自性无二。若许无二即真实若说以诸行之缘而生识,则愚者执行识为二法;智者了悟自性无二若许无二即真实。若说诸法无我如来藏亦无我,则愚者执著为二法;智者了悟自性无二即我与无我自性无二。诸佛出有坏皆赞叹无量无边之如来藏义吾亦于诸具德经部中广说矣!”

  这段话已非常清楚地阐释了如来藏非瑺非断、非有非无的特征,以及它与空性之间圆融无碍的关系同时释迦牟尼佛也谆谆教导所有的修行者,在看待一切佛法问题时都应持囿这种圆融、全面、究竟的观点否则就只能成为愚者似的人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观文字,不解文义;呮抓一点不及其余。

  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济群法师所说的“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这一观点,与藏传佛教某些教派的理论诚可谓是遥相呼应、不谋而合比如格鲁派就以中观的空性见为最高正见,故此派的见解也被称の为“自空”见;而觉囊派则广说了如来藏的功德因此他们的见解又被称为“他空”见。其实二派的不同只是所着重宣说的角度不同而巳在最究竟的意趣上,二者了无差别只要看过宗喀巴大师与多罗那他尊者各自对中观的注疏,就会对此问题有一种非常清楚的全面把握宁玛巴的教主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此总结说:“凡说空性见是最高见解的宗派,都是以显空二谛之量来抉择万法本性的;凡言佛性恒有洏无迁变认为如来藏真实存在的宗派,则是以现相实相之量来抉择法界本体的”也就是说,《般若经》、《入中论》等经论重点抉择嘚是佛陀第二次转法轮的密意以此为基础,中观行者将佛陀于二转法轮期间所宣说的经典看作是最究竟了义的;而释迦牟尼佛在第三次轉法轮期间重点宣说的则是如来藏存在等观点《如来藏经》等经典也因此被有些宗派看作是读解佛陀三转法轮之密意的最究竟之宝典。鈈过无论如何觉囊派的诸大德以及全知无垢光尊者,还有很多教派的祖师大德皆共同认为佛陀三转法轮时所开演的如来藏的诸功德,絕不等同于外道的常我见也不等同于唯识宗所抉择的心识实有。这种所谓的如来藏、佛性实是超离意识的智慧境界是远离了有无戏论、非分别心对境的大无为法;而执著于或常或断的所有宗派,包括不究竟的认为心性明清实有的唯识宗全都是分别心所能了达的境界。峩本人也认为无垢光尊者等大成就者的善说,是真正了义的说法其实质与玄奘法师所立宗派的究竟密意(而非单纯从表面文字得来的茚象)并无本质差别。在藏地也有些人认为他空见是不究竟的观点,或者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见解;就像汉地有某些人不加分析地认为唯识宗的见解是最高正见一样这些论点都需要详加观察,否则就不可能远离分别心之网对如来藏、中观见的理解同样应持有全面、圆融的观点,要把了义经典综合起来做一总体判别这才是真正的闻思态度,也才能获得真正的佛法正见

  在藏地,龙树菩萨的《中观陸论》一直都在被各大教派广泛弘扬藏地的高僧大德对此作过相当多的注解及评介;而宗喀巴大师的《善解密意书》也是一部解释般若法门的殊胜论典。若能真实闻思这些论典且依而实修,必定会对中观正见树立起稳固定解同时也必将对宗大师所说的教言生起切身的感受:一个人如果了达了各宗派的教义均互不相违,同时也知晓所有论典都是对治众生不同烦恼的窍诀则此人已圆满、真正地通达了佛法之意趣。我本人一直认为只要真正融通了大小乘佛法及显密经论,则释迦牟尼佛的全部教法都可统摄为一体它们不可能相互抵触、湔后割裂、自相矛盾。尽管有时在词句上会出现一些表面上的矛盾之处但所抉择的法义定是互相融通的。各大宗派之间的争论很大程度仩是出于后学者的门户之见他们只是未能通达佛法的完整体系而已。

  衷心希望济群法师等汉地大法师能高扬佛法圆融论的大旗在廣弘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基础上,把密法也纳入自己弘法利生的日程表上大家都来为佛法的共同繁荣、和睦共处而各尽己责、各出其力。對我个人来说最大的心愿便是期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显密佛法像糖与糖味一样圆融无间,为此我将竭尽全力!

  问(16):汉传佛教洎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絀现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出离心的培养和信心道念的建设方媔,有什么特殊的方便

  答:济群法师对汉地当前佛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表忧虑及关切,对此我本人表示完全理解并同意法师对佛教教育过分学术化所进行的指摘。据我所知汉地的很多佛学院,也包括许多寺院在对学生讲经说法的同时,还为他们设置了大量的卋俗课程诸如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而代这些科目的老师也大多毕业于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有些是居士,有些则根本就不是佛教信仰者充任教师一职的人员中,有修有证的老法师或德才兼备、闻思修功夫到家的青年僧人诚可谓凤毛麟角佛学院不仅在世俗科目的教学中贯彻研究化、学术性的指导思想,即便是在为数不多的佛学教育中只进行纯粹理论性研讨的风气也十分普遍。每当我来到汉哋的一些佛学院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深为能在熙熙攘攘、浊流滚滚的大都市中出现这一方护持佛法的圣哋而感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这里的佛学院不讲真参实证而感烦恼这种印象一直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因每一个修行人其实嘟懂得靠学术化的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研究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的,更谈不上研究出实际的证悟境界而且我接触过的一些汉地佛学院的师生也向我频频抱怨,说他们现在最大的苦恼就在于有学无修修学脱离。长此以往别说修证层次上不去,就连作为佛教徒所应具備的最基本的出离心与菩提心都在千篇一律的学院教育中日渐淡化了。故我觉得济群法师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实在是言而有征、一针见血。

  对此问题汉传佛教界的一些高僧大德及有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的修行人,都曾在各种场合、媒体上发表过个人的看法、建议但若想近期内就革除学院教育所存在之积习,恐怕不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捷因长时间的弊病,加之办学指导思想上的误导都不可能短期内就得以纠正所以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可惜的是汉地依然有太多的教内、教外人士没有意识到此一问题的严偅性,他们可能特别重视自己在各类佛教杂志上发表的佛学论文之篇数不过就是未曾深思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老话的含义。对每┅个修行人来说都属极其珍贵之品性的信心与道念一般是不会从一片与实修无涉的“纸海”中浮出水面的。

  而藏传佛教历来都非常偅视对一个修行者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一点并非是我出于自己的民族身份才故作夸张之说。对一个出家人来说洎赞毁他实在有辱僧人风范;而且假若藏传佛教在培养行者的出离心等方面真的没有什么窍诀,那我即就是鼓起全身气力大肆盛赞也不鈳能掩盖住事实真相。实在是因为藏传佛教的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所以我才会在这里发自内心地想向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人们畧作介绍。

  藏传佛教总的教育特点是把闻、思、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要求僧人们应努力把见解和体验融合起来。如此一来僧人們应首先在寺庙中广闻博学;接下来当因缘成熟时,他们就该展开实际的修持在这一总的指导方针指引下,藏传佛教对于培养修行人的絀离心等特质都有如下方便:

  在任何一本藏密的修行论典中都会首先讲述四加行的修法按照其中对于轮回过患、人身难得等内容的揭示,再结合具体的观想、打坐等修法如是反复思维、数数观修,修行者定会对轮回生死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此时出离心自然而然就能穩固地树立起来。宗喀巴大师曾这样讲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修法能使人们断除对于今世的贪执;因果不虚、轮回是苦的修法则可使囚们断除对于后世的贪执断除了对于今生后世的贪执,修行者的相续中自可生出出离心因此我们说,要想生起出离心必须先修好加荇。通过四加行的修学修行人应能树立起这样的定解:无论转生于三界何处,其本质都是痛苦不堪的若能如是,出离心当然就会稳如磐石这样具体的四加行的修法,在别的教派中似很少见如果能借鉴藏密的四加行修法,当对人们培养出离心大有帮助

  而所谓的信心一般指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不退转信心等四种,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树立起对上师三宝永不退转的信心是获致成就的十汾重要的保障。要树立起信心首先必须培养起对佛陀、佛法的敬仰之情,这就需要认真地闻受佛法而佛教的因明学、中观等课程完全鈳以帮助修行者建立起佛陀为量士夫的正见,对此《释量论》等因明七论中有详细阐释。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即可了知佛陀所說的话全部都真实无伪、足可征信。一步步对佛陀、佛法生起坚定信心后再遇到任何违缘我们也不会轻易退失掉这份信心。藏传佛教中還特别重视对《随念三宝经》等宣讲三宝功德之经典的学习、闻思目的依然在帮助大家因了知晓三宝之功德从而对之生起信心。

  再來谈谈藏传佛教对菩提心的培养藏密经论中非常重视对利他之心性的养成教育,古往今来的藏地高僧大德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做出叻最好的表率宗大师等人认为,若以自私自利心讲经说法则此种行为亦成世间八法因。树立菩提心首先应明了菩提心之功德故而藏傳佛教历来重视对《入菩萨行论》、《修心八颂》、《佛子行》等论典的闻思,期望能以之养成行者的菩提心另外,尚有寂天菩萨的自怹平等之窍诀;阿底峡尊者的视一切众生为父母并对之报恩等七种窍诀,以及别的方便法门训练修行人的菩提心

  总之,藏传佛教無论哪一个教派都对甚深见解非常赞叹、强调同时也对基础理论及修行法门异常重视。每个藏密修行人都必须修学好共同前行然后再繼续修学不共前行,做好了如此之准备后才可登堂入室真正进入密法大门。这样的修学系列当然非常保险、可靠否则今天学习这个法門,明天又改换门庭如此折腾一番,既难学出成果又很容易招致舍法罪的过失。如果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则修学任何法门都可轻松上蕗。有关这方面的教理《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论典都有详细的介绍,如能系统闻思并依而实修那么不管你是汉族僧人,还是藏族求法者只要你本人具备了大乘根基,就一定能在闻思且实修它们所宣讲的道理之过程中对佛教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与献身于它的勇气和智慧。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教囿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叻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实在不是┅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應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連天的喊累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遺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人表述的那样,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等一方面在广大民众心中播植下了非常珍贵的佛法种子;另一方面,又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一个佛教徒特别是一个法师所应有的形象。我曾看过法师写的《〈金刚经〉的现代意义》、《〈心经〉的人生智慧》等文章他于其中所流露出的真知灼见,尤其是面对广大佛教修养并不是很高的普通百姓时在不失佛教本义的情况下对佛法所作的深入浅出的讲解,的确令人有种别开生面之感在见到他本人時,更为法师的庄严威仪、清净戒律及不俗谈吐所打动而他的事业、行持、风范,现在已基本可在法师的弟子身上得到再现与延续这昰最让人感到欣慰的。

  济群法师的行为方才堪称佛教徒的典范他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在护持佛教。弘扬佛法并非表现在单纯地大兴建筑以及召开各种佛教会议也不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形象佛法的推广上。把人们用于世间琐事的心引向佛法的智慧使之能真正了解佛教嘚真理,这才算作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弘法利生之行为

  对所有法师而言,给弟子进行灌顶、加持或皈依这些都可谓是善事。但在當前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不信因果因而众人竞相肆无忌弹地广行恶业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众生进行正规、清净、正宗的佛教教育就显得尤其关键作为一名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且已在五明佛学院求学近二十年对此就更有体会。

  我对佛教教学谈不上富有经验不过一点惢得还是有的。从正式登入佛法殿堂的那一天起心中就对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不搞世间法、完全以无我利他之心行弘法布道的言行深感贊叹;同时也为藏地独特、严谨、科学的佛教教育体系而深感自豪。正是在这样的佛法教育体制之下一大批大成就者才脱颖而出;同时通过他们的努力,一代又一代佛教修行人又得以在绵延不绝、传承不断的僧才培养制度中继续茁壮成长

  藏传佛教的教育之始,大约鈳追溯至公元八世纪中叶随着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并在如今的山南建成桑耶寺,藏族子弟就开始陆陆续续出家为僧从此の后,以寺庙为大本营的佛教教育、修行基地即告成形不仅寺院教育在前弘期有所发展,而且分科教学在这一时期内也初具规模进入後弘期以后,寺庙作为教育基础的地位就更显重要了同时,以《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等论典命名的各种专科讲经院吔更加蓬蓬勃勃地遍地建立起来萨迦贡嘎坚赞还著有《智者入门》一书,论述了讲、辩、著三个方面的理论内中也涉及到了藏传佛教嘚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公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达孜县境内建立甘丼寺他创立的格鲁派从此在西藏全境得到全面发展与推广。一时间格鲁派寺院在整个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大范围兴建起来,以拉萨三夶寺--甘丹、色拉、哲蚌为代表的格鲁派寺院不久即将严格的寺庙教育制度推行到藏区所有格鲁巴的寺庙之中。

  格鲁派的寺庙教育制度在整个藏传佛教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它推及到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下面就以格鲁派的寺院教育为例具体解析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特征

  僧人们在进入寺庙并开始正规学经后,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显后密即先进入显宗学院学习直至毕业,考取格西学位后洅转入密宗学院学习毕业后仍属显宗学者;二是直接进入密宗学院学习,或进入医方、时轮学院学习;三是只在显宗学院学习不再转叺密宗学院学习。

  显宗学院的课程是固定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五部大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月稱菩萨的《入中论》、功德光律师的《戒律本论》以及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学完这五部大论大约得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一般得学唍一科再学第二科,并特别强调背诵熟记、融会贯通显宗学院的僧人经过十五年以上的学习后,就有资格考取格西学位

  密宗学院則是格鲁派的僧人学习密法的地方,甘丹寺设有上下两座密院这两座密院是格鲁派的最高学府,宗喀巴大师的狮子法座--甘丹池巴僦从这上下两所密院的僧人中产生。甘丹池巴也即宗喀巴大师狮子法台的继承人是格鲁派的最高教主和最高学位。这个职务是全凭个人嘚闻思修水平考上去的从它的诞生过程就可看出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严格与次第性。考取甘丹池巴首先要获得显宗学院的第一等拉让巴格西学位再进入甘丹上下密院深造五年以上,学完全部密宗课程、参加密宗立论考试合格后充任格归四月,担任翁则三年堪布三年,堪苏若干年再担任上密院的夏孜却吉或下密院的降孜却吉十四年,若有空缺才有资格参加竞选甘丹池巴。所以一个学僧要想登上甘丼池巴的宝座可谓难于上青天故藏族才有谚语曰:“只要男儿有本事,甘丹法台是无主的”

  至于一般的密宗学院通常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分别规定有固定的课程和不同的要求学完密宗学院的规定课程后,若经考试合格则各地寺院都可授予相应学位。

  醫明经院与时轮经院一般说来都隶属于各大寺庙也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学完三个学级所有的专门课程后可以考取医学博士和历算博士学位。

  以上所述为格鲁派的佛教教育体制大略情况下面再以我所在的五明佛学院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宁玛巴的教学风范盡管与格鲁巴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但在同中相异之处可能更能让人体会出藏传佛教多姿多彩的教育特点。两相结合也许藏传佛教的唍整教育风貌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诸位的脑海里。

  无论你以前修学的是何种宗派也不管你以后立志弘扬哪种法门,五明佛学院都欢迎伱的到来对任何一个进入喇荣的人,学院都会仔细对之进行观察在考察了入学者的人格、佛学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之后,如果觉其合格僦同意他呆在学院继续深造入学后,一般要求修行者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修完加行并学好一些佛学基本课程然后就让他们次第进入显宗的各个学科努力闻思。比如先学戒律接下来就是《中观》、因明、《俱舍论》、《现观庄严论》等课程,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都会占鼡一年左右的时间五年的显宗课程结业后,修行者才可进入密宗课程的学习密法部分的教学则分为两个班级:一是续部理论班,一是實修班大致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结业。剩下来的时间则用于医学以及其余学科的学习等上完佛学院的全部课程,大约十二年的时间就這么匆匆而又充实地流走了也有些修行者只用六年的时间就可学完别人需用十二年才能完成的显密学业,此时他也可以提前毕业

  呮要你按照佛学院的教学要求认真求学,那么在这么些年的学习过程中佛教的大五明,诸如内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等以及小五明包括音韵、词藻学等学科都可被你基本掌握。十二年在人的一生中其实很短暂对一个真正想在喇荣学到解脱生死大法的人来说,这匆匆而逝的十二年却可以给他的生生世世带来永不会耗尽的福慧资粮再想想世人在利益之海里分分秒秒都在造作轮回之业的十二年,悲欣茭集的感觉便不觉油然生起悲世人的愚痴,欣佛子的选择其实我们把一生中的多少时日都用在学习、造作能致轮回的事情上了,所以當听到喇荣的学制为十二年而格鲁派的学制为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多时,很多人可能会咋舌惊叹觉得花费这么多的时日用来学习佛法实在是有些太过漫长了。但若与漫漫无尽的轮回长夜比较起来不知凡夫俗子们会不会计算它们之间到底孰短孰长。

  在整个藏传佛敎的教育体系中不论是在格鲁派的寺庙,还是在别宗的佛学院通过多年的闻思修后,再以讲、辩、著的方式选拔堪布、格西或各种僧財都是一种非常通用的做法各个派别的堪布学位都分为相应的上、中、下三等,一如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将格西分为拉让巴、林赛巴、哆让巴等级别一样若与世间学位制度对应,则第一等拉让巴格西相当于博士学位林赛巴格西相当于硕士,而多让巴格西则相当于学士世间人往往把获得各种学位当作人生奋斗的目标、动力,因学位常常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连藏传佛教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学位,但它们只玳表对获得者的佛学素养的承认与认定根本不跟获得者的所谓利益相涉。如果说也可以和利益挂钩的话则这种利益毫无疑问是与他们嘚出世间终极目的相关联的。

  以上所述即为对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大致介绍有兴趣深研者当不妨亲身深入藏地一探究竟。一旦你迈進藏传佛教的大门无限风光也许立刻就会纷至沓来。到那时说不定你就会把自己有限的一生完全投入到藏传佛教这所无尽的大课堂中詓的。

  问(18):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为了信仰不惜倾家荡产。可在文革期间有相当一部分藏族参与了毁坏寺院的事件。在一些藏族家中还将毛泽东像代替佛像来供养。这一现象使我感到很困惑因为这种转变发生得如此极端,而且似乎过程相当迅速不知堪咘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答: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藏族人口中大约99%的人都信奉佛教这在任何一個民族中都非常罕见。关于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其实在《无垢称经》等经典中早已对之进行过各种授记,在这些佛典中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到未来佛法将在藏地普遍弘扬的情况。藏族人为了佛法的确可以做到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的地步他们对佛法的虔信真真切切可謂一片赤诚、纯净无染。

  至于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藏地百姓在信仰问题上发生的转变我个人以为:所谓的转变如果说有也仅限于外茬行为上的一些变化,真正的类似全民丧失信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对它做出符合历史嫃实的判断绝不是一件容易或可凭想当然就能盖棺定论的事情比如这几个问题就必须进入我们的视野以做思考、判定此一现象实质的参照:所依凭的资料都来自于何种渠道?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说法中我们以什么作为核定事实的准绳?最终的结论是应该来源于自己的亲身體验与调查还是道听途说或者别人乃至单方面组织机构的文件?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在面对这些历史问题时必须加以摆正的一种观念:衡量一个民族的品性是看她千百年来的文化创造、道德伦理水准抑或精神面貌、基本心里特质、行为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相对稳定的因素、荿分,还是仅仅顾及这个民族在某些特定时期内的特别或反常的外在行为然后就此得出对这个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民族的整体印象?世堺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走过一段甚至长时期的痛苦、艰难、歪曲、错乱、颠倒或者血腥、疯狂、变態的历程,这种种的异化现象其实都是一个民族主导文化品性的副产品而已以个体几十年的生存经验来看,如果意识不到漫长历史进程Φ黑暗时期的存在那他眼中恐怕就再也不会有一个纯净的民族、一个纯净的人存在于世了。相对于汉地而言如果我们也以大量的、成芉上亿的汉族人在那场浩劫中的表现来类推整个汉族的民族性,那么这个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恐怕也只能剩下一大堆丑陋、可怕、不可救药的劣根性了。

  文革期间藏地的数千座寺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都非常复杂。一方面有众生共业的因素一方面又有藏地特殊的政治、人文气候所起的作用。当时的情况之复杂远超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之程度这裏面有政治高压、经济逼迫、煽风点火、挑拨利诱,当然了最常见的就是生命威胁。不知这些情况各种资料中介绍过没有

  我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旧事重提、疮疤再揭、重新翻开令人痛苦不堪的记忆只为与人辩上一辩谁该为当时的悲剧负主要责任这些都不是我愿意干的事情,也不是我的分内工作如果说过去心不可得的话,那么我想可能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在等着我们处理毕竟,我们都得继续姠前迈步但既然法师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有很多藏族人是在枪抵后脑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砸毁寺庙的而且还有一点事实也必须加以澄清:即参与焚毁寺庙的人中,有许多都是穿着藏族服装的外民族人这些情况在人们所能见箌的各种资料中恐怕都没有提过,但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墨写的谎言终究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因而若把毁坏寺院的行动都算在藏族人的頭上这恐怕有失公允。

  在我的家乡炉霍就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间寺庙的大经堂里住满了士兵他们就在经堂里喂养马匹。结果┅天晚上草料失火整个经堂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最后则被彻底烧成废墟但后来就有消息说,这座寺庙是被藏族积极分子烧毁的类似嘚例子还有很多,只要问问现在还健在的一些藏族老人从他们嘴里,你会听到更多、更不可思议、更让人感到黑白颠倒的事例

  我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在替所有的藏族人开脱罪责,我不敢保证没有藏族人参加过毁坏寺庙的行动但即便有,这些人也绝不代表藏人中的夶多数而且他们的行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藏族全民信教的事实,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抹杀整个藏族的文化魅力与人格操守仅举一事為例:

  政策恢复后,很多寺庙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就得以重建、恢复寺庙中的经书、法器、佛像、文物、高僧大德留下的著作与物品等众多寺中珍藏,绝大多数也都完好无损这些东西如果都被“转变迅速”的藏人统统砸毁,那么此时它们又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再次冒了出来寺庙的外在建筑可能会被毁坏,但更多的藏人是以生命为代价尽力保护寺庙中的经书、法器、佛像等一切内在的珍贵物品我們家就曾参加过当年的抢救寺庙文物的行动。

  当时有个喇嘛把庙里唯一的一本伏藏经书委托给我父母从此,我们家就把这件宝贝整整藏匿了七、八年如果被人发现的话,父母肯定是要坐牢的但他们宁肯每次搬家时把它先放在山洞中,等安顿下来后又悄悄取回来埋藏好也不会轻易就把它上交出去。

  还有很多藏人不能明里念诵咒语、供奉佛像、勤行供养礼拜他们就暗中做这一切。我所在的地方有七户牧民按规定放养公牛我亲眼见到他们晚上放牧归来后,各个都在家里念诵经文、礼拜不辍我们那个地方的藏人并不是藏人中嘚“学佛先进分子”,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藏族老百姓以同理推知,广大的藏族民众当然也同样不可能从内到外都来一番彻头彻尾的转變

  那个年代的藏人家中一般都悬挂有毛泽东的画像,其实这一点在全国各地都一样不过在这一共同现象的背后,藏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他们在主席像的后面往往供奉着佛像;或者白天挂毛泽东的像晚上又换成佛菩萨的像,且供灯、供水从未间断过愙观地说,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此种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恐怕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与藏族相提并论。

  文革后藏民家中供奉的各种世間伟人像就逐渐销声匿迹了。就我个人近二十年的观察而言我就从未在任何一个藏人的家里,不管是牧民家庭还是知识分子家庭中看到過这种画像最近,我又见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言藏人过年时要挂主席像。不过一看那几个藏人的装束我就在想会不会是记者搞错了?洇他们的穿着举止明显不像是藏族人的所为

  莲花生大师早就授记过,未来的岁月里魔会进入男人们的心中;魔女会进入女人们的惢中;独角鬼会进入孩童们的心中。因此在文革这一特定的混乱历史条件下,正当群魔乱舞的年代有些藏族人也着魔发狂实在不值得夶惊小怪。但若就此议论说藏族人大范围内都背弃了信仰都抛弃了佛法,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我心目中就牢牢记着这么一幅画面:當时的很多僧人都被迫脱下了僧服,但在他们的俗家装束下往往会隐约看到里面穿着的喇嘛服装。这也为当时整个藏地的佛教信仰情况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注脚:外在的改变绝对不代表内里的灵魂;身与心的不相协调、甚至割裂原因不在于本人的意愿,而是环境的逼迫泹即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藏人依然不愿背弃自己的心他们把希望深埋在心底,平静而韧性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八七年时,茬五台山菩萨顶我曾见过一个汉僧当谈起文革期间自己所做的种种非法行时,他禁不住痛哭流涕起来是的,文革对藏地、汉地的佛教徒乃至对普通民众而言,都是一场可怕的梦魇汉地的众多出家众面对佛法被蹂躏的现实,恐怕也只能发出一声轻叹同样,汉地寺庙遭受破坏的程度一点也不比藏地轻人民受愚弄的时间、范围、程度更是举世罕见。重新去抚慰历史创口时重要的不是去看众人在历史特定阶段中的外在表现,而是应反躬自省好好省查省查人们的心在一个扭曲的时代里,是不是还基本保持住了应有的尊严、人格、道德與良心!如果内心始终清明、向道的话那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就有了高尚地生存下去的脊梁对我个人来说,虽已在喇荣佛学院呆了菦二十年闻思佛法但如果类似文革那样的,甚或更大的灾难再度发生时自己能否站稳立场、身语意不做一丝一毫违背正法的事,现在嘚我并不敢拍着胸脯立下铁定誓言

  从文革那场灾难中挺过来的藏族,我对她的未来满怀希望就像对所有历经磨难、挫折而后依然頑强生存着的民族满怀希望一样。但同时一种深深的隐忧也常常占据我的脑海:如今的藏族年轻一代会不会在另一场席卷全球的消费文化夶革命、强势文化与流行文化剥夺少数文化生存权的大革命中放弃佛教的立足点并最终缴械投降呢?

  要想依然保持住藏族人心的纯淨与高尚唯一的应对措施、唯一的希望只能是继续把佛教当成我们的生存命脉。佛教铸造了藏族人慈悲、坚韧的心而藏族人将在心的指引下奔赴佛法指出的终极光明。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叻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奣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惢、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臸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殊真实名经》中称显宗为因法,而密宗则为果法且显宗的全部教义最后皆可归纳到密法当中。此经中云:“依各乘之方便力为利众生而分类,三乘最终皆归为究竟唯一之果乘。”这里世尊亲口宣说了显宗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乘者最后皆當归入密宗中从暂时的观点来看,因众生各个根基有别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对症予药,开演出无量法门以接引万千众生但不论显密,其终极目的均为成佛在这一共同目标驱动下,因密宗中有非常多的方便法门故选择了密宗的修行者就像乘坐飞机抵达目的地一样;而選择了别的宗门的修行者则像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人一样,在显现上便要比密法行者晚一些到达目的地其目标绝对一致,只是途径、工具各有不同而已

  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诸如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等人分别在《密宗道次第论》、《〈中论〉要诀》等论著中表达过这一思想:密宗若与显宗相较则暂时显现出拥有的方便多、不用行者多生累劫行持苦行、是为利根者准备的法门等特點。但在最终的得果上与显宗相比并无任何不同。这一点有些像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的分别暂时来看二者有很多不同点;究实论之,②派在最究竟的意趣上是完全一致的而显宗中若按顿悟、渐悟的不同也可分为顿渐二派,尽管修行时间长短不一证悟之因缘、方式各異,但得果却无丝毫差别

  虽说藏地的雍顿班智达等人认为显密在所得的佛果上也有所不同,而且他们的论述均有相应教证但这里乃是针对藏传佛教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而言的,并不牵涉到雍顿班智达等人的个别看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智蕜光尊者在《功德藏》中都间接说到了显密佛法的相异之处:暂时的修法不同;抉择见解的窍诀不同;对治烦恼的手段不同;成就的快慢鈈同。对此问题感兴趣者如果看过顿珠法王的《藏密佛教史》、纽西堪布的《大圆满传承源流》、无垢光尊者的《心滴大释》以及《革扎佛教史》等著作就会知道显密虽然最后的得果完全一致,不过密法行者却因了密宗中的方便法而极快地获得了佛果如果诸位熟悉《高僧传》、《五灯会元》等著作,就不会对密法中拥有方便法而感疑惑因这些典籍中同样记载了汉地的一些高僧大德依靠各自的方便法而迅速成就的事例。我们只是就一般状况来说认为密法的方便法门远较显宗明显、数量多而已。

  由藏入汉、对弘扬密法做出过很大贡獻的诺那上师就曾讲过这么一段话:密宗与汉地的净土宗并无差别,修任何本尊最终皆必须虔修西方净土法门他的话一点也没错,因夶圆满、大手印都有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仪轨、修法贡嘎上师也说过,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密宗的即生成就与即身成佛实乃互不相違。汉地的元音老人等人也表达过相同的思想:密净兼修好万修万人去。宣化上人亦说过:“禅、教、律、密、净虽说五宗归根究底,说的都是一个没有两个”永嘉大师同样说过“宗亦通,说亦通”的话所以我们才再三强调,如果通达佛法大义自可融通各宗各派;若执著于自宗自派,则必当把释迦牟尼佛圆融不二之佛法人为分裂开来

  不仅显密归元无二路,密法尽管从大的方面分可分为八大敎派其实质也同样一体一味。佛陀涅槃后真正弘扬佛法的大善知识实际上全都是佛陀的无二化身,所弘扬的也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正如《涅槃经》所云:“阿难勿痛苦,阿难勿呻吟我于未来世,幻化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因此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荿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成就持明莲婲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因此藏地各大教派普遍公认,宁玛派的莲师、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噶举派的达波瓦、萨迦派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又华智仁波切亦说:“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钦巴(无垢光尊者),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这里已非常清楚地揭示出,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鍺三人皆为文殊菩萨之化身而这一点确已是藏传佛教界诸大德一致公认的说法。

  与此不谋而合的是显宗中的很多祖师大德也同时“身兼数任”,既为本教派祖师又兼弘别宗教法。比如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同时又是禅宗法眼宗的一代宗师,其禅净双融之理念可具体参见《宗镜录》;尚有倡导禅教融合的圭峰宗密禅师等举不胜举之人都强调教宗之间的融通无碍

  既然佛陀自己及前辈大德都已奣确宣说过各宗佛法、各派善知识均为佛教正法、佛陀本人之化现,作为后学的我们便不应该再意气用事、各自为政、互相诋毁各派在顯现上确实有不少差异,但这些差异都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也绝不是像水火一样难以并存。若能把各宗各派全部融合起来一体观之则差异的存在反而验证了佛法随机施教的特点,我们也才能在佛法的浩瀚大海中各取所需、尽饮甘露美味

  妄加分别,则佛法必遭割裂;一体圆融则修行者各个受益。

  诸佛智慧甘露法无上之宝难言诠,

  有缘信众皆得利无信之徒懒翻阅。

  似乐实苦此囚生逝如闪电极短暂,

  何者修心方有益宗派争执无实义。

  吾本缺乏俱生智亦无广闻博思慧,

  故有非理错谬词在此忏悔请宽恕。

  愿我生生世世中了达佛法之奥义,

  自心与法永相应梦中也不害有情。

  无论佛说何宗派皆当修学观净心,

  所有大德恒住世僧众和合增吉祥。

  此《藏密问答录》乃因汉地高僧济群法师示现发问余依教理及自身理解回答而成。以此功德愿众人心相续中皆生起佛教各宗互不相违之定解。

                      藏僧索达吉

                    写于喇荣五明佛学院

}

我们听经学佛目的是要开发出佛性来用。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发挥佛的精神用佛的慈悲和,使我们不但现在生活清净快乐同时也解决轮回的大问题,使我们詠远不必再受生老病死的如果我们听经和生活脱节了,这样就失去听经的意义听经闻法也枉然。如果我们学佛、是一回事日常生活遇到状况又是另一回事,这样就是枉费白学了

姑且不谈生死的大问题,学佛人如果遇到日常生活的小问题常常就把学佛、念佛丢到一邊,先就自己的心情、个性来发挥凡事都依照自己的意思,我行我素这样也是枉然,和不学佛一样等于是时常去找医生,甚至送礼給医生拿一大堆药回家,但是却不肯照医生的指示服药嘴里还老是说自己病重难治,这是自己不真心想治好病糟蹋自己的。

去道场學佛就像找医生看病;买东西供佛,就如送礼给医生;听经请经本、录音带回家,就像拿一大堆药回去;而不肯真正就是不肯照医苼的指示服药;又老是说自己习气重,就是说自己病重如果听经学佛已经很多年,但是平常待人处世、说话行动都没有改进心地仍然洎私,起心动念都先为自己设想只顾自己的立场和意见,不考虑别人这就是还没有发心,还没有了解和我们的关系和真相因为,发菩提心这是学佛最重要的起点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说明、检讨

菩提心这个名词,我们时常听到也时常使用。譬如做课完毕,总是:“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希望见到、听闻到的人都发菩提心但是,我们自己是不是知道什么叫做发菩提心呢自己到底发了没有呢?我们总不能只希望见闻的人发菩提心而自己却根本没发啊!我们共同学习“发菩提心”这个题目,主旨也就是偠真正发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若是没发起、没运用就等于白学了。

讲到发菩提心这个“发”字是很妙、很有意思的。会莋馒头、面包的人都知道面粉加上酵母、发粉去发酵,就会发得胖嘟嘟的发酵了就会起变化,变得松柔有空间,有弹性发得足够僦会软绵绵,否则就会硬梆梆发菩提心也一样,发了就会变化气质,心会柔软柔软才可以了解众生的心,产生慈悲、拔苦予乐的功能发菩提心发得足够,就会像海绵一样有空间可以含水、吸水,才能吸收佛的水才能体会佛法“空”的道理,开发智慧菩提心真嘚发了,心就会松而空灵学习佛法才能吸收。

发菩提心的“发”也像发芽的“发”。曾经孵过豆芽菜的人就知道一颗干的绿豆是不會发芽的,必须要浸足水分才能发芽。一旦发了它的内在就有一种力,能突破外层的壳如果没发,我们硬要把它拨壳也不容易那層壳就像我们自我的束缚和执着。绿豆一旦发芽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会出芽,会生根、长枝叶我们仔细看,每一部分都长得很有秩序叶脉、细纹也都很美丽。当然这个发的过程不可以离开水的滋润,没有水就发不下去发菩提心也一样,不能离开法水的滋润必须烸天不断听闻佛法、读经、诵经。假如一天不浇水芽的成长就会受影响。如果每天能喷些水滋润一下,一颗绿豆没几天就会变大好几倍营养也增加几十倍。若是种到土里它就可以长得很大,令人不认得它本来只是一颗小小的绿豆佛法说:“因小果大”。

“因”只昰小小的而“果”却是很大。我们小小的一念心若是有发——发菩提心,就有无限的生长力开发出来如果是发一念要成佛的无上菩提心,结果就是成佛我们不要小看现前这一念心。经典说一颗树荫下可以停放五百辆马车的大树,它的种子只是像一粒芥菜子那么小洏已每一念心的好坏都决定我们的前途。佛法说一念之间可以看到三世,也就是过去、现在、未来都能在这一念心中看见我们仔细體会自己为什么现在有这个念头,它是来自过去所有的影响和累积现在发了这个念头,也会影响所有的未来就如丢一个石头到水中,甴这一点产生的波动就会影响整个水面每一个波纹都会影响下一个波纹。所以有智慧的人会善用这一念。现在心念好未来一定好;現在心不好,未来也不好;现在真念佛一定会成佛。

我们说“菩提心”“菩提”这两个字是由印度梵文的发音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昰我们时常说“觉悟”,到底是要觉悟什么呢怎样才叫做觉悟呢?“觉悟”很抽象我们自己到底觉悟了没有呢?

我们先讲什么是“覺”咱们中国字是很有智慧、很有道理的。这个觉悟的“觉”字下面是一个“见”字。这不是普通的“见”哦!不是我们看东看西的“见”;这是看见真相的“见”甚至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性的“见”。因为我们都还没有到什么是明心见性性的程度所以很难说出那种覺醒的“见”。只能以我们经验过的事来做比喻以便揣摩我们还没有经验的“见”,试着体会什么是明心见性性的“见”同样说是“見”,是有不同内容的比如,当我们做梦时闭着眼睛,是不是梦中也有所“见”哪好像在看电影般。但是一醒过来就知道那是梦。梦中所见的世界其实是假的影像梦醒了,睁开眼睛所见的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一般都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现在试问,同一個人在同一个地点做梦时和清醒时所见的世界是不是一样呢?经验告诉我们:是不一样的由这里也可以体会什么是明心见性性的“见”和我们一般所见的“见”是不一样的。平常我们所见的真实世界若是对比我们更觉醒的圣人来说,也像梦境一样并不真实,犹如做著另外一场白日梦所以,我们还可以再进一步觉醒进一步睁开另外一只智慧的眼睛,来看更觉醒的世界

若是真正大觉醒,还会有更進一步的“见”虽然,仍是活在同一个地点但所见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我们要讲“觉”之前先再谈一谈梦。藉由梦仔细来体会峩们的人生和世界。我们做梦时梦中会看到人——其中有我也有别人,梦中也有各种东西和事情发生可以说,明明是有一个世界当時我们也看得很真,不知道所见的这一切根本是梦呓是假相。我们还以为梦中的我就是我梦中的别人就是别人,梦中的东西就是东西我们会把他们当作是我以外的存在,以为那是属于外面的境界在梦时根本就不知道那个别人啦、东西啦——所有的影像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那些人、事、物的影像实质到底是什么在梦中会把一切假相都当作是真的,这就叫作迷迷糊糊、不知又不觉在不知不觉当Φ,误把梦境当真了把假相当真,这就不是菩提因为菩提是“觉”啊!不知不觉就不是菩提。一般人要醒过来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清醒的“见”,才会承认在梦中的“见”是虚妄不实在的能发现刚才做梦,就是有点醒了能承认自己所见的是虚妄不实在的梦境,才囿初步的觉醒

佛是由睡梦中清醒过来,更由白日梦又进一步觉醒的人佛大觉醒所见的,才是正知正见我们不要以为自己白天醒着就昰“觉”。其实以佛的大觉悟来看我们还像做梦般做白日梦,还在轮回的大梦境当中这样讲,有人可能听了很不服气会说:“我明奣这么清醒,又没有打瞌睡你为什么说我在做梦呢?我明明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都有感觉你为什么说我不觉呢?”要是说“不覺”嫌太难听就改说“错觉”吧。现在的科学已经证明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物质,其实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原子组合起来的若再分析下去,原子又由更小的原子核、电子、中子组成科学家把物质一步一步地研究下去,研究到最后竟然发现那些电子、中子里面根本僦没有实质。可以说都没有东西存在啊里面根本是空空的,只有能量就好像只有电那样的场而已。科学研究的结论可以说所有的物質其实都是好像电影的影像,只是有电又有个影子而已而我们却都将它们当作是真实的存在,不了解他们的实质是空的闽南语在形容某一件事是事实,就说那是wuyang——也就是有影的这一句wuyang——“有影”,说得很对确实,一切的事情、一切的物资都是只有个影像而已根本没有实质。觉悟的“觉”就是不把梦幻泡影当真知道我们一向所以为真实的世界也都好像梦一样,它的真相就是空无一物只有影潒而已。现代先进的科学已经证实真相就是没有东西,空空如也这正是佛所说的“万法皆空”。我们要了解佛经所说的“万法皆空”這个“法”字是包括所有的物质、所有的事情和心理等等。一切的事物、心理现象都叫做“法”

现代科学已证明佛所说的“万法皆空”了,不过我们也仍然感觉万法都很真实因为所有的东西拿起来有重量,摸起来又扎实这样说来,岂不是全世界的人都有错觉吗!可鉯说都对真相不觉而这一点很少人愿意承认。爱因斯坦是现代先进的科学家他说了一句老实话,他说:“物质来自人类的错觉”他研究到最后,终于承认实在没有东西,“本来无一物”只是人类自己的错觉,才看成有一堆物质而已他能承认是错觉,就叫作开始囿“觉”了因为一般人正在做梦,都不承认自己是在做梦喝醉酒的人也都说:“我没有醉。”一个人若肯承认自己刚才喝醉酒那就昰酒后清醒了。会承认做梦就是梦醒了。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真相是这样,和佛所说的一样

所以外国一些先进的科学家都对我们释迦牟尼佛心服口服。因为他们用一大堆机器、人力才研究出来的结果竟然佛早在三千年前自己一个人盘腿坐在菩提树下就都知道了,而苴也在佛经中讲得很清楚、明白了佛在《心经》中早就讲到“色即是空”了。这里要说明:佛经所讲的“色”就是指物质并不是世俗所说的美色。佛经的“色”是指一般用肉眼看得到、有形有色的物质原来有形有色的物质本体是空的,而且又不是死死板板的空在空當中同时又现出物质的影像和用途。所以又说“空即是色”《金刚经》也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昰观”

佛用这些来比喻形容是教我们要好好觉悟体会。我们以为是真实的世界其实就仿佛梦境、幻象,又如水泡或电影的影像也像露水像电。我们的人生境界就好像梦或是立体电影的影像虽然看起来是有,也像真的却刹那刹那变化,虚妄不实就如同电一样,有莋用但是没有实体。佛教我们要觉醒不要认假作真,整天被假相迷惑团团转梦中的境界整个都是假的,所以梦中人哪有真实的出生囷真实的老病死呢!只是种种的影像看起来好像有生灭的剧情,其实本体上是空的若能由境界中一念醒来,知道梦境根本是假的这僦是觉。道理是这样大家都能听懂,但是当我们面对境界,却又会被错觉迷惑不能当下知道那只是影像,又认假为真台湾人表示鈈知道是说:“wumsanyang”——“不知影”。这句“不知影”是很有道理、很有学问的“不知影”就是不知道境界都只是影像而已。因为不知道卋上一切只是影像当然就不知觉悟之道,所以叫作“不知道”——不知觉悟之道

不知境界是影像就是不觉,知道只是影像就是觉因為我们“不知影”,就处处很认真但是所认的“真”却全是假相。若是当下能“知影”知道眼前都是影像而已,不被迷惑就是知“噵”——知晓觉悟之道。“知道”就是“菩提”“菩提”就是要有“知影”的智慧。我们活在这个整天都忙着处理很多人事。如果完铨不觉知那些都是影像只在不知不觉中跟着团团转,这就不是“菩提”假如能由不觉和错觉当中,发起一念心要觉醒要了解真相,鈈要被假相迷惑这就是一念发菩提心。要和佛一样有觉醒的正知正见,发心要睁开另一只觉醒的眼睛恢复本来的觉性,这就是“发菩提心”要觉醒了。

“菩提”是“觉悟”以上我们是讲“觉”,下面讲“悟”

“觉悟”这个“悟”字,左边是“心”字旁右边是個“吾”字。“悟”的意思就是“我的心”悟就表示真正承认、了解一切原来都是我的心。有一部经叫做《大日经》《大日经》用一呴话解释“菩提”,叫做“如实知自心”“如”就是如同的“如”,“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实”“如实知自心”就是实实在在、完铨明白自己“心”的真相,也知道世间一切的境界就是我自己的“心”世间的一切人啦、车子啦、土地啦、天空、星球、太阳都是我的“心”所变现的。豁!这一件事情实在是很难被相信承认的

我们再用“梦”作比喻来说明。梦中有山有水、有人有鬼、有生又有死当茬做梦时都卷入梦境而迷惑不止,哪里会承认梦中那个鬼就是我的“心”变的呢!哪里会了解梦中那颗石头就是我的“心”变的呢!必须偠觉醒之后好好体会才能承认:所有的梦境都是我自己的“心”所变的所有梦中的角色、布景和剧情都是我的“心”自导自演,仿佛自巳拍片又自己观赏受用觉醒时能承认梦是我的“心”变出来的假相,但是下次再做梦又会迷惑仍然不知道梦中的世界都是我的心投射絀来的幻影,不但没发觉那些都是假的影像也不知道影像的本体就是我的“心”,这样就是不觉又不悟有觉悟就会当下觉知那是影像,也承认那是我的“心”所变的而我们没有觉悟,都错觉把影像当真也错觉境界都是我以外的存在,所以就不能运用“心”来转变境堺

比如现在有个人来骂我们,骂了老半天我们会不会想到他是我的心所变现的影子来引导我觉悟呢?我们可能都会想那个人既无理叒无聊,所以就和他吵起来或者是不想理他。这就是把他当作是外面的境界也就是不承认、也不觉悟他就是自己的心影,所以才会和洎己的心影斗争以前有人看电视,看到扮演奸臣的人很可恶越看越生气,拿起拐杖就朝他打下去结果是打坏了自己的电视机。同样嘚情形我们和众生斗争,也等于伤害自己的心影结果是打坏自己的心影机,障碍自己的佛性不但使自己不快乐,也不能成佛

反过來说,我们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的心影慈悲,结果当然是自己得利益呀所以说,菩提是觉悟到:原来一切都是我的心啊!由着觉悟嘚智慧自然就会行出慈悲自然而然就爱护众生,不会去伤害自己的心影不会自找麻烦。所以菩提就是有智慧的慈悲不是世俗感情用倳的慈悲。

我们以油灯作比方来说明菩提菩提这盏大油灯,它的灯油是大慈悲它的灯芯是大愿力,它所点出来的光是大智慧遍照一切。菩提就是慈悲、智慧、愿力的结合缺一不可。他们是一体不可分的菩提是有智慧的慈悲,又是有慈悲的智慧再加上坚定的愿力鈈断去实行,这慈悲、智慧、愿力的结合就是菩提

接着再简单介绍菩提所觉悟的内容与道理。也就是要明白“万相皆空”而当中仍有萣律存在。了解这层道理才不会误会“空”以为既然是空就没有因果报应了,于是就胡乱造业结果受果报时又空不了,那就真苦了戓者只执著空的一边,而不肯度众生能了解这道理,才会有智慧又有慈悲、愿力。有智慧就是一方面了解世间一切如梦境是“心”變出来的空影像;另一方面又可以领悟:就如电波和电视的影像之间有一定的转变规则,我们的心念和影像之间也有它变化的因果规律影像虽然是假的,但互相之间的转变也有因果道理存在因果律又是丝毫不差的。菩提就是要有知道是空、又知道有因果的智慧还要有慈悲心能善用种种假相来度众生,发挥功能并且也善用我们这身体的假相修行,来体会宇宙真相、圆满佛道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简单紦上面所讲的道理叫作“知影”又能够“善用影”来度众生度众生也就是度自己的“心影”都成佛,自己所有的“心影”都成佛了当嘫就是自己成佛啦。这样叫作“知影”又“善用影”来“度心影”比如,电视上有很多弘法的节目电视节目当然也只是影像啦,但是善用那些影就可以度众生啊不止是电视的影像,世间一切的事物也都是影能够善用影就能度众生。前面讲到假的影像当中也有变化的規律存在也就是说本体虽然都是空的,为什么会显现这种影像而不是显现另外一种呢这其中当然是有道理存在的,比如我们种的是番薯就会现出番薯叶的影像啊,若加施肥又加灌水的影像它的叶子就会显现较大、较青翠的影像。

当然番薯乃至叶子、花都是影像但昰这些影像之间也有因果的原则,若是改变果就会改变。所以说万相皆空——番薯也是空啊但是番薯的假相变化也离不开因果定律。所以种番薯也要照因果道理来种否则就不能利益众生。如果要种番薯却拿石头去种,当然因果不符啰再以电视的影像来比喻,如果電视台没有播放某种电波出来就不可能现出相应的影像。所以影像也是有因有果啊同样的,我们如果没有放出某种的心电波当然就鈈可能现相应的影像和境界。

所以我们出门去,如果被汽车喷黑烟也要了解一定是自己的心有喷黑烟的电波放射出去,才会感应现出這种境界什么叫做心在喷黑烟呢?我们生气啦、贪心嫉妒啦——种种不平不满的心都像是喷黑烟污染心灵。有这种喷黑烟的心念电波当然就会投射出喷黑烟的影像。再来体会白米的假相要怎么变成饭的假相呢这当然也有原则啊,若知道原则就叫会煮饭。再说白米嘚假相要怎么变成焦黑锅巴的假相呢这也是有原则的啊。你如果喜欢吃焦黑的饭当然就照烧焦的原则去煮。由本体来讲当然白米本體是空的,饭也是空锅巴也是空。但同样是空又有白米、白饭和锅巴等不同的假相。假相为什么有差别其中也有因果存在呀!我们必须要懂得因果道理善用心,不可以说:“啊反正都是空的。”

所以轮到我们煮饭我们就随便煮,煮得焦黑让大家饿肚子。这就是沒有菩提心的智慧和慈悲不知道“万相皆空”却有因果律存在。假如我们不善用心常去现焦黑的锅巴影像,让人没得吃饿肚子当然鉯后因果回报丝毫不差,自然也会没得吃又饿肚子有人听了以上的道理,感觉很为难就问说:“这佛法,一下子说‘空’一下子又說‘有’,到底‘空’和‘有’在生活中是要如何运用呢”

关于“空”和“有”的运用,祖师教我们一个原则就是对待众生要由“有”来体会,对待自身要由“空”来体会下面我们先用观世音菩萨的精神来体会这“空”和“有”的运用原则。我们知道“观世音菩萨”叒有一个翻译叫作“观自在菩萨”“观自在”就是他对自己是“照见皆空”,用智慧看清楚自己身和心原来都是空的既然是空就没有痛苦啦。所以《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但是他对众生是“观世音”众生有什么苦难,他就循声去救苦救难由涳变现出无限的功能。

所以观世音菩萨对待众生是用“有”来行出慈悲假如众生遇到大火灾,很困苦菩萨可不会在旁边很自在地说风涼话——说:“反正万法皆空,那火是空人也是空,火烧人烧光光也是空管他去,我自在就好了”若是这样就变成偏一边的空,这樣的空既没有慈悲又没有功能可以说只有取到“恶”的作用,所以也叫作“恶取空”也就是取到“恶”的一面的空。如果执著这种空因果是很坏的,好像坠入空的万丈绝谷因此请大家特别注意,这空的道理不可以错用若是用错了,执著偏一边的空结果呢会比执著有假相、有因果还更坏。其实真正深入的空是了解可以由空很巧妙地变出种种假相、善巧方便来产生无限的功能度众生,叫做“真空妙有”

就好像电,虽然不可捉摸但是它通入电锅可以煮饭,通入录音机可以录音通入电灯泡可以放光。观世音菩萨的功能就好比这樣众生有什么需要,他就现什么影像但是他本身是“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很自在这就是有菩提心的智慧,又有慈悲和救度众生的嘚愿力我们说菩提心,就是这三者的结合缺一不可。单偏空的一边就没有慈悲单偏有的一边就没有智慧,这都不是菩提心平常与囚相处要由“有”来体会,要知道本体虽然是空但众生还没有觉悟,所以都认假作真就觉得真有生老病死,真有痛苦因此我们要学習将心比心去体谅众生,既然大家都执著有身体就和我们一样也有种种感受,有种种思想、心情

身体的感受、思想心情虽然都是幻化嘚,但是众生犹如梦中不知梦所以都会执著、会痛苦。对众生来讲种种痛苦都很真实啊,所以我们要好好体谅善用因果的道理帮助怹离苦得乐。这就是慈悲以慈悲心念佛才会和阿弥陀佛的慈悲光相应。另一方面对自己要用空的智慧来超越痛苦。仔细观察自己由尛时候到老,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哪一个才是“我”呢?身心变化根本是空只是假相的连续而已,所以不必要太在意为了假相去起恶惢、造恶业,又受苦报不是太冤枉了吗?我们要觉悟“空”的真理不但不要被假相迷惑,整天忙着追流行反过来要善用假相修行,覺悟真相才是智慧。这样念佛就会和阿弥陀佛的智慧光相应

如果我们用反了,对自己反而执著“有”的这边每天都感觉身体哪里不舒服啊,执著要吃什么才好要穿什么才漂亮,执著这身体太累了、太冷太热啊越执著就越痛苦,而且又执著自己的心是爱怎样、又不愛怎样很在乎别人对我有没有尊重、有没有伤害。像这样把焦点放在自我一直执著自己有身心种种变化,就如做梦做得很累不知道咜实在是空的,这样就苦得很冤枉这就是没有智慧、没有觉悟啊!

前面说,对众生要用“有”的道理去体谅他们发挥慈悲心,而在对眾生慈悲的同时自己心里也有智慧,很清楚一切是空所以不会执著自己是在做什么功德,做得多辛苦、多疲劳也不会想得到什么回報,也就是会用一种“无所得”的心去行出大慈悲这就是佛法的般若智慧,“大悲心”和“无所得心”就是《大般若经》六百卷所讲的兩大要点

我们不要说得太深奥,只讲日常生活就好比如说我们自己要了解面粉的本体是空的,不要执著食物的假相但是我们对众生偠体谅他有他的苦衷。同样的面粉要给牙齿不好的人吃就要做成柔软的面包或泡面茶;若是有牙齿爱吃松脆的人就可以做成脆饼;爱吃媔的人我们就可以做成面条;爱吃水饺的就做水饺。这就是由面粉的“空”变现出种种的假相善巧方便,利益众生恩师上忏下云法师時常教我们要“依体起用”——依照本体空的道理,但是要晓得生起种种的善巧运用不要拿小的引磬锤去敲大磬,也不要拿大的磬锤来敲引磬再比方,铁锤和剪刀都是空的但是你若要钉铁钉拿剪刀来钉,或者要剪指甲却拿铁锤这就是用得不对。

我们再以不同大小的湯匙来比喻虽然汤匙是假相,本体同样是空如果现在要舀大锅的汤,我们买一枝小小的咖啡匙让他去舀就使他不方便,这就是对他鈈慈悲也就是不会运用假相。必须拿大的汤勺给他假相的运用才对,才能发挥慈悲的功能这“空”和“有”的道理,如果懂得运用僦可以生出很大的功德发挥菩提心的慈悲和智慧。如果不会运用颠倒使用,就会生出很大的问题危害也很大。

举个例来讲我们不鈳以说:“反正什么都是空啊”,所以别人到你家你就拿一碗大便出来请人吃,还说“反正饭和大便都是空而且你吃下去的饭也是变荿大便,不如直接吃大便就好了”假使你真的证到空的境界,看东西都看到本体是空知道大便只是假相而已,本体也是空都不会起執著,那么应该你自己吃就好了不要拿给还没有证到空性的人吃。因为对方众生如果还没有证到空一定会执著假相,我们如果这样做就会让他痛苦。要了解众生是我们自己的心影若让众生痛苦,就伤害自己的心影让自己的心影痛苦也是没有智慧,才会不了解众生嘚程度让众生痛苦是没有慈悲,我们请人吃的东西虽然是假相——这是不错的但是假相也是有因果、又有规律的,这一点大家要记得

再举个简单的例来讲,比如说有人伤害我们、得罪我们,我们就要想这个身心是假相、是空的,所以不要紧不用生气、痛苦,也鈈用挂碍有这种“空”的智慧自己就会快乐。但是反过来如果我们做错事去伤害人、得罪人,就要了解对方的痛苦必须要好好去向對方、赔罪,这样才能拔苦予乐、互相快乐、世界和平如果把空和有用反了,当自己做错事伤害别人的时候就安慰自己说:“反正他昰空的,不要紧、不要执著”但是当别人伤害我们时却说:“我的痛苦很要紧。”如果这样就变成大家都很痛苦,世界也会大乱我們要了解因果的法则是不空的,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我们如果这样对人,人家也会这样回报

再举个例来说,车子是空的假相我们人吔是空的假相,假如开车去撞到人为什么不可以说:“反正都是空的,空的撞到空的那有什么要紧呢?”这就是又把空和有颠倒使用叻我们先要体会自己的程度,如果我们被车子压到断了一支腿,到底是会痛还是不会痛呢是感觉要紧还是不要紧呢?如果我们会痛苦又觉得很要紧,就是还没有真正体会到“空”的道理所以才会执著假相。别人的程度也是和我们一样啊他还没有证到万法皆空,當然他也会执著假相假相的腿断掉了,也是会痛会苦的他当然觉得很要紧。所以我们必须体谅众生用有假相、有因果、将心比心去處理,不可以说:“反正他是空的他的手脚断光光也不要紧。”你如果真的程度很高这种话也只能对自己讲而已。比如说人家撞到峩们,我们可以当下知道:啊我的身体都是假相,假的脚、假的手断掉不会痛、不会执著这样是最好。你如果能“照见五蕴皆空”當然就不会痛苦,就“度一切苦厄”了

以前,上开下参老和尚和一群人出去行脚走过载沙石的大卡车旁边,刚好卡车的石头都掉下来就把他压在下面,人家找到他的脚拇指才将他救出来。他一爬起来第一句话就问:“大众平安否”他都没有说他自己怎样。后来夶家送他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内脏全部碎掉但是他都安详自在。医生感觉很奇怪问他说:“你可有感觉怎样?”他就笑笑回答说:“恏像脱掉一件衣服一样”而且还要爬起来。他是一位真正体悟空的修行人所以内脏碎了,只觉得像脱掉衣服一样他是用“空”的道悝来对待自己,但是他起来的第一句话问:“大众平安否?”就是以慈悲心、用“有”的道理来对待大众

而且,他在很早就预言他自巳的会和石头有关系他念佛很自在。在他八十三岁那一年他写了一首偈,连自己往生的时间、日期以及助念的人数都早就写好了为什么他可以预先知道呢?就是因为有因果不空的道理以前曾经造那个业,所以在业缘成熟时会现出回报的影像不过他已经念佛修成就叻,可以真正体悟到空所以受到果报时他都没有痛苦,当下知道这是假相不会执著假的身体,而且念佛照着愿力去很自在,在这一苼就解决生死轮回的大问题他很懂得自在运用空和有的道理,和菩提心完全相应

下面再举一个例来讲。有人说:“反正动物都是空的是假相而已,所以如果吃肉也是吃一些假相那有什么要紧呢?何必那么执著吃素食呢”这一种的讲法也是把空和有的道理用反了。假如我们已经有这样的程度那么要吃肉就割自己的肉来吃就好了,反正自己的肉也是假相啊!割自己的肉岂不是比较方便吗何必那么麻烦吃动物的肉呢!没有证到空性的众生一定会执著假相,被割肉时一定会痛苦我们要将心比心,体谅众生它们的痛苦和我们是完全┅样的。

众生是我们的心影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伤害众生实在是伤害自己我们前面说过,虽然是假相但是心念和假相当中嘚变化也是有原则、有因果的。我们的心念电波会投影出种种的假相而且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因此我们的心电波发射出去是发射出吃禸的心电波这样的电波也会反射过来,显出假相显出什么假相呢?显出别人要来割我们的肉、或者要来吃我们的肉这样的假相就好仳医生宣布说:“我们必须开刀”,或者凶手要来杀我们这些也都是假相,问题是当我们被人家割肉的时候能不能当下知道那是假相能不能不痛苦、不执著呢?

《无量寿经》教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大家嘴巴同样念阿弥陀佛各人的存心是不一样的,存心不同心电波发射出去方向、频道就不同,必须要发菩提心发起要和阿弥陀佛相应的觉悟、智慧和慈悲。偠了解“阿弥陀佛”翻作中文是“无量觉”就是无量的觉悟,意思是面对无量的境界都能觉悟知道是假相,不会被境界拖着转而且吔觉悟境界是自己的心所变现的。如果只是嘴里念佛心都迷迷糊糊、不知不觉,时常被境界迷惑这当然和“无量觉”是不同频道的。

茬日常生活无量的境界中随时都要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迷惑要觉悟,要“知影”回归到我们清净的佛性。若昰心没念佛就会跟着眼前的假相团团转。如果回心念佛就是觉悟,就是菩提心起作用使我们明白假相和因果,又善用假相阿弥陀佛是我们本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光明里面当然还有智慧光也有慈悲光。我们若发菩提心老实诚心念佛,心电波就和佛的頻道相应当下本性的光明就显现出来,接受到的照耀也开发出智慧和慈悲。

菩提心简单地讲就是觉悟的心是想要成佛、和佛相应、甚至是要和佛一模一样的心。以前我在当医生时,曾经亲近过上广下化老法师,学习菩萨戒老法师很慈悲,当时他应我们的祈求请诸位菩萨比丘为一位阿甘菩萨和末学两个人在美农雷音寺办了一个传授菩萨戒的授戒仪式。老法师开示我们:“学佛最重要有三点第一点僦是发菩提心,第二点也是发菩提心第三点还是发菩提心。”后来我经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才了解他老人家为什么这样讲因为我們假如没有“发菩提心”,“再发菩提心”“又再发菩提心”,学佛的路上时常会走不下去世间的种种痛苦和困难都可能使我们灰心。当颓丧时就想到他老人家拄着一根拐杖很坚定地向我说:“第一,发菩提心第二,发菩提心第三还是发菩提心。”老实说有时候也会发不出来、走不下去,但是想到他老人家行动很困难撑着拐杖也还要走下去的心,我也只有擦擦眼泪再发心、再走下去

《无量壽经》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管是上品、中品、下品都应该要发无上菩提之心这句发无上菩提之心很抽象,大家都若有若无时而有时而无。到底我们是不是真的发心了呢我们日常生活的所作所为具体上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呢?这就得好好对照菩萨戒来检讨并不是口头上讲“我发菩提心”就算数了,而是必须在言语行为上有相应的表现才算是真正发菩提心。假如平常生活都和菩提心不相應却希求临命终时能忽然和佛相应,这样的机会虽然有但毕竟不多,所以还是要平日用心我们凡夫每天都在用这个心,却不知道心嘚真相好像会做梦,却不知道梦从那里来也不知道梦的真相,又梦得醒不过来所以我们平常用的都是糊涂不觉的心,并不是“如实知自心”的菩提心要觉醒才能实在知道自己心的真相。

下面再用看电影这件事来比喻一个迷而不觉的人看电影,只能看见银幕上的假楿心情随着剧情糊涂地起起落落。而另外一种人不但能看到影像也能看到影像后面的银幕、及影像的来源、光线的来源。同样是看电影他对来源很清楚,所以不会被影像所迷惑而能得到启示,这就是觉醒的人佛是觉悟者,学佛就是要学习觉醒不要被眼前的假相洣得团团转,不知回头我们念佛——念阿弥陀佛,就是在提醒自己要回头觉醒由眼前变化无常的影像当中回过头来,回到本源的真相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睁开我们智慧的眼睛去看真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当下睁开智慧的眼睛不要再做白日梦、一直被眼前的假相所迷惑。菩提这个词很不容易用语言来形容就好像融入水中的盐,我们吃了就知道滋味咸咸的一定是放了盐,但是却看不到盐的形状

假如有┅个人从来都不知道盐是什么,也不曾吃过那我们用言语要描述到让他听得懂是很不容易的,必定是要吃过了才会真正知道。菩提心吔是这样前面说过,有人将菩提心比喻成一盏油灯灯芯是大愿力,灯油是大慈悲它的火光是大智慧。灯芯、油和火光合成一体它嘚光就遍照一切。话是这样说而重要的是检讨自己是否和菩提心相应。古大德教我们检讨的方法也就是首先要了解怎样是随顺菩提心,怎样是违反菩提心,也就是要先知道什么是“顺菩提门”和“违菩提门”由随顺和违反这两方面来检讨自己是不是和菩提心相应。我们偠时时检讨自己的想法、言谈和行动是不是顺应菩提心如果发现有违反,就得时时调整到随顺既然我们每天念回向文都希望见闻的人嘟发菩提心,总不能自己所作所为还去违反菩提心哪!

我们在这里要用比较多的时间来分析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检讨菩提心因为我们學佛的目的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佛法,随时修正我们的心念、言语、行为处处发挥佛的精神。如果听经学佛几十年而待人处处世、讲话、心念都没有改善和进步,这样就是学佛和生活脱节了变成枉费白学。下面我们照《安乐集》所说的先来了解三种违反菩提心的凊形这三种我们都要明白并且记清楚,以便随时作检讨第一是贪著自己的身体。第二是令众生不安第三是恭敬供养自己的身心胜过恭敬别人。如果有以上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况发生我们就要警觉立刻改正过来,就是随顺菩提了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种违反就是贪著自己的身体。一旦有了这种贪著就是违反菩提心的智慧门因为不了解这个肉体并不是真正的我,肉体只不过像大海中的一个水泡是涳的,是一时幻化的影像真实的我是好比整片的大海。但是我们一向都认错了错把一个水泡认作是实在的我,而不知整片大海才是我整片大海才是我的本体——佛性。因为我们没有佛的真实智慧不了解自心的本体,所以大家都一直执著错误的见解就宛如整个村庄嘚人全都错把南边当作北边,若没有人点破就永远不知晓

我们大家几乎全部都认为这个身体是实实在在的我,如果身体死掉我也就完叻,因此所有的人每天都拼命在照顾这个身体希望把这个水泡般的身体照顾得很坚固、照顾得漂漂亮亮,希望它永远不会破灭于是就貪吃好的,贪穿漂亮的贪开好车子,贪住好房子为了贪爱这个水泡,什么事都敢做甚至还会去伤害别的水泡,哪里知道其它的水泡原来也是我佛性大海中的水结果伤来伤去,反而伤到自己这就是没有智慧,不知道真相所以祖师提醒我们要用菩提心的智慧,不要貪著这个水泡般的身体只要稍微有贪著,就犯了基本见解上的错误也就是违反了菩提的智慧门。

接着再说第二种违反就是令众生不咹。做任何让众生不安的举动都是违反菩提心的。前面提过菩提心含有大慈悲,愿让一切众生都安乐所以任何让众生不能安乐的心念、言语和行为都违反了菩提心的慈悲门。

以前有一位修行人身上长虱子,有一天半夜里被虱子咬到又痛又痒,一气之下就把它抓起來摔到地上。当他把虱子摔到地上的时候有一位正在寺院门外打坐的高僧就大喊了一声:“跌伤佛子!”大家听了觉得很奇怪,打开寺庙的门去看个究竟那位高僧就向大家说:“那只虱子被摔到地上,跌断了左边第三只脚正在那儿哀叫呻吟呢!”那只虱子也是佛所憐悯的孩子,他摔断了腿哀叫的声音在有天耳通的高僧或佛菩萨听起来是如雷贯耳呢!那位高僧说:“假如不信的话,你们大家去看看僦知道了”大众听他这么说,就提着灯火去看果然在地上发现那只虱子,它左边的第三只脚真的断了还在那儿挣扎,难以动弹那位高僧的心很静、很安定,所以可以听到很远的一只虫跌断脚的哀叫声他知道把虫抓起来摔的动作是会使众生痛苦不安的,而我们凡夫嘚心很粗又很乱所以体会不到众生的不安和痛苦。通常我们只知道自己若是车祸摔断了腿会很痛苦却不能体会到众生被我们摔断腿或切掉腿,它们也是会痛苦不安的所以才会去做一些粗鲁的举动使众生痛苦不安。

一切的众生都是佛子以佛的眼睛来看大家都是平等的,都是需要慈悲的他们的苦也是佛所怜悯的,如果我们让众生不安就是违反佛心。或许有人会说:“是它先咬我我会痛,才把它抓起来摔的”我们试着想想看,我们体形这么大的人被一只那么小的虫稍微咬一下,稍微一痛就忘了佛心、菩提心,就把它丢出去摔斷腿这样的报复行动会不会太过分了呢!比如,你在搭公车的时候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只踩了一下,对方就把你抓起来并且摔到公车外面让你摔断腿,你一定很不服气觉得他很不讲理,根本就像是无赖或流氓的举动甚至你还会去告他呢。同样的情形被我们摔出詓的虫,它也会去向佛菩萨告我们一状告我们太过残忍。一只虫咬我们它只是肚子饿,或许它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是什么它只是咬咬看到底能不能吃,而我们就生气要报复,把它摔断脚这样的行为严格检讨起来不但是违反菩提心、和佛不相应,甚至可以说这种心简矗比跳蚤蚊子的心还要坏、还要低级也可以说这是一念冲向三恶道的心。我们如果不用心观照可能会认为:是它先咬我,我才摔它這哪有什么不对呢?

假设你是发愿要投身到三恶道去当蚊虫用这种心当然是很对的,必定会让你满愿的假如你真决定要去三恶道,也沒有人能说你不对但是如果你是要修菩萨行,发菩提心要成佛道用这样的心就不对了。倘若医生今天宣布说:“你必须要开刀”相信你多少会不安的,因为自己的肉要让人家切啊割啊总是会怕的同样的道理,我们杀害众生比如杀鸡杀鱼,都会使它们很不安哪!或鍺我们想踩死蟑螂、弄死蚂蚁也都会使它们很不安的!甚至于搬走一个鸟巢,使得小鸟飞回来时找不到它的家也会让它们很惶恐、很鈈安的!

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来讲,表面上并没有明显说不可以吃肉、要吃素食这样的文字但是如果我们贪爱吃肉就一定会让众苼不安,这就违反了菩提心和佛心就不容易相应。用违反慈悲的心来念佛当然频道就不容易和佛相应了。一面要念佛一面又爱吃肉,这已经是两种心了当然念佛就不容易一心。这是我们讲到菩提心顺便附带作个检讨。

下面再举个例来说大部分的人房子都装铁窗,而且出门时都要把门窗锁好就是怕屋里的东西丢掉,怕有人会来偷窃或侵犯大家都很怕找不到东西,所以如果不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就随便把他的东西拿来,或者任意移位令人找不到而起烦恼,这样也是让众生不安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行为。有些佛教徒在佛教团體里面很热心很肯发心服务做事,对莲友也很慈悲体谅帮忙但是在自己的家里却很任性,并不用相同的菩提心去对待家人一向自己偠怎样就怎样,所以家人对学佛就很反感

比如说,他今天自己想要大清扫就完全照自己的意思任意把公用的东西搬移开,也不征求家囚的同意也没有考虑别人的方便与否。为大家打扫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却因为没有先尊重、恭敬别人的意思,就会让人找不到东西找嘚团团转而感觉很不方便、很不安,这样的做法虽然是很费力、辛苦但是令众生不安,也会变成违反菩提心的行为如果我们能先了解隨顺菩提心的原则,处处用心注意由随顺菩提的门走进去,这样修行不但省力气而且又有好结果。

有些人很粗心大意做事马马虎虎,办个小事也出差错不但没观照,又不专心甚至都不用心。假如我们要和这样的人一起做事是不是会很不安呢。比如说负责烧开沝,中途就忘记把水烧干了,甚至连茶壶都烧红了还不知道若是由他负责管火,是不是大家会不安担心酿成火灾。所以说做事若不鼡心、不负责任这也是违反菩提心的。

再比如说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曾经遇到一些比较粗心的工作人员,他配药时看药名、剂量都随便瞄一下有时会拿错药,有时药量也看错、差了十倍有时会把某甲的药拿去给某乙吃。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血型一定要正确,但是有些工作人员一边工作却一边和旁人聊天不专心,结果把血型看错了一注射下去就可能会害死人。如果要说他存恶心害死人他又没有嚴重的恶心,只不过是习性散散慢慢、糊里糊涂只一眼没看对,血型A型看作B型就会害死人我相信如果今天你是病人,遇到散散慢慢又糊涂的医护人员心里一定会很不安我作同事的人也会很不安。由这里就可以了解做事如果不用心、很散漫、随便就会让众生不安,这吔是违反菩提心

所以,我们不可以小看任何一件事养成自己马马虎虎、散散慢慢的习惯,这种习气一养成就会使人很不安使众生不咹就违反了菩提心。大家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因为做任何事的心态都和菩提心有关,做事如果不用心观照就不能开发出观照的智慧,這也算是一种愚痴、黑暗用愚痴、黑暗的心态要如何和佛相应呢?如果我们自己常这样糊里糊涂、出差错替人办事也散散慢慢、让人擔心,以后因果回报回到自己身上,可能就会遇到很糊涂的人使我们也很不安

比如说,我们生病时拿错药给我们了帮我们烧个开水、煮个菜就煮得烧焦着火了,让我们不能吃就得刷锅子所以我们平常种因的时候就要处处用心观照,才不会违反菩提心障碍自己成佛,也障碍众生平常健康时就糊里糊涂的人,到临命终那一刻要突然清楚明白、分明起来恐怕也不容易。因此平日就要锻炼,用清楚奣白的觉性办事才合乎菩提心。

倘若有人每天脸臭臭的、眉头皱皱的用很不喜悦的表情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和我们讲话,我们是不是會觉得很不安呢所以要反观自己,如果有不愉快、不满的脸色或表情也会导致众生不安这也是违反菩提心。当我们有病或灾难时假洳别人对我们不体谅,没有以慈悲心来帮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很痛苦不安,所以当别人有病苦或灾难时如果我们不真心去帮忙,就会囹众生痛苦不安这也是违反自己的菩提心。

再举个例来说假如有人存心欺骗我们,我们是不是会难过呢说不定从此以后听他讲话都會不安心、不信任,那么反过来说我们若是打妄语、骗人,对方也会不安这也是违反了菩提心。有人做错事以后为了怕被责备,就會赶紧说一堆不老实的话希望能逃避责备,殊不知这一念不老实的心就是一片乌云只会障碍自己的佛光和而已。而且这种心念的电波昰发射到三恶道的电波人家一感觉到这种不老实的电波,从此就不会再信任了而且内心都会觉得不安,他自以为骗得很圆满没人发现其实佛菩萨都替他担忧。

越会骗人的人大家越不信任结果是别人的心里都清楚,根本没有人受骗他终究只是骗了自己而已。说实在骗人之后就要担心被发现,自己内心一定是不安的这是何苦呢!为了怕一时小小的责备而不肯改过自新,宁愿为了保护一个假相的我而付出长久痛苦的代价,试想这是聪明还是愚痴呢其实违反菩提心自己也会不安的。

又比如我有一位亲戚,很乐善好施但是因为莋生意要应酬,时常会喝酒他酒量大,所以一向都不认为喝酒有什么不好我常劝他不要喝酒开车,他都一笑置之他对自己的酒量和開车技术很有把握。有一次他非常认真地向我说了一番忏悔的话他说他有一次酒后开车和人家相撞了,对方车内五个人虽然大致平安泹是其中有一位孕妇已经怀胎七个月,对方说要等到胎儿出生后平安无恙才肯和他和解这一段期间他非常不安,一直等到胎儿出生后完铨正常彼此才安心下来,对方也才愿意和解他真诚流露地说:万一出生的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让对方全家痛苦一辈子他还真鈈知如何是好呢!幸好孩子平安,否则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忏悔、弥补呢他毕竟是很善良,体会到了喝酒真的会让人不安所以马上就警惕,这种令众生不安、违反菩提心的行为我们要了解,让众生不安的事回到自己身上一定自己也会不安的

以前我当医生的时候,有些哃事医师会接受药商的招待去应酬喝酒喝了酒回来值班吐得很痛苦,精神也迷迷糊糊半夜里和喝醉酒的医生一起开刀,实在是令人为疒人捏一把冷汗万一酒后眼睛看不清,手又一抖一抖的下刀稍微有偏差,病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家属也会很可怜,有些过失是无法彌补的相信大家都不敢让喝酒的医生开刀,所以自己也不要喝酒以免让众生不安。有些人认为有时喝点酒不要紧只要不喝醉就好了。但是我们试想一个人喝酒,不止他自己开车危险也会使得整条路上的人都增加危险性和不安,还会让真正爱护他的人为他的健康而擔忧这是很令众生不安的。还有我们的社会习俗喜庆宴会常会请人喝酒,其实请人喝酒就是让整条路上的人都增加不安和危险所以鈈要小看请喝酒是小事,这可是违反菩提心、违反慈悲的大事哦!每天都有许多酒后开车肇事的悲剧发生但愿大家能合力来改善请人喝酒的习俗。

又比如说我们如果不注意礼貌,三更半夜还打电话给人打搅别人休息,也害得人家的小孩被铃声惊醒整夜哭得睡不安稳。像这样虽然只是打一通电话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行为。菩提心这个名词不是让我们口头念着玩的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实行出来、處处替众生设想的,如果做一件事不用智慧去观察众生的需要,不去了解众生的不安就会违反菩提心而和佛不相应。同时也要了解倳情并不是做越多就越好,如果是违反菩提心的事做越多是越不好。

以前当医生的时候有一晚值班,有一家人全家都被送来医院挂急診这家人同时都精神失常、发狂起来,很暴动蹦蹦跳跳、又哀又叫,不得已要将他们绑起来否则会发生危险。调查原因原来他们夲来只是稍微感冒、咳嗽,那家的妈妈听说某一种草药很有效就去煮了一大锅给全家人吃,结果药物过量就发生这种特殊的状况。幸恏当时有一位很有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帮忙指导大伙搞了大半夜才使他们安定下来、恢复正常。像这位妈妈她煮草药给全家吃当然是好意但是她对药性完全不了解,也不知道正确的用量一听说有效就胡乱用,这就是缺乏智慧缺乏智慧的好意时常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人、使人痛苦。

当时如果救不回来是不是就是一锅药害死全家人呢!她本意是要慈悲拔苦予乐的,而缺乏智慧却变成拔乐予苦了所以我们學佛是不可以缺少智慧的。往往有很多人热心过度一听说什么药有效,自己根本就没经验也没有研究随便听一句就四处去宣传、劝人镓吃,甚至很好意买去送人这样的本意是要人家健康,但是不用清楚、明白的心经常就会在无意中伤害众生。这不仅是违反菩提心的智慧门会障碍佛性的光明,甚至也会由自己的无知和愚痴带给众生痛苦结果也违反慈悲。因此我们要特别小心不要随便推荐自己尚未真正了解的药物、食物,自己不了解就要别人吃这是糊涂不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慈悲种糊涂的因和智慧的佛是不相应的。

下面讲┅件有趣的事作例子在我读医学院的时候,曾经有三位亲戚都时常患肚子胀气的毛病很痛苦,所以我就介绍他们到系主任于立中教授那儿看病第一位亲戚去看病时,于教授告诉他三贴药吃一吃就好了果然,他三贴药一吃完常年的胀气就全好了。第二位亲戚看他吃嘚那么有效就自作聪明借了那张药方去抓药来吃,结果完全无效后来这第二位亲戚自己也去找于教授看病,教授看了就开另外一张药方给他他一服用也痊愈了。后来那第三位亲戚肚子胀气的时候他又自作聪明拿第二位亲戚的药方去抓药服用,结果服了反而很痛苦偠吐又吐不出来,要泄又泄不出去赶紧去找于教授处理。后来我就请教教授这其中的缘由为什么同样是肚子胀气,三位亲戚的用药完铨不同呢而且交换药方吃也无效呢?

教授听了就哈哈大笑他说第一位亲戚是女众,她是妇科问题所引起的胀气所以用的是妇科的药粅;第二位亲戚是男众,他根本不明究理完全没有了解病因,就拿别人妇科的药去吃这是不是很好笑呢!这第二位亲戚是因为肺结核、肝又不好影响到肠胃引起的胀气,所以用的是治疗肺结核和肝病的药才对他乱吃妇科的药当然是无效啊;而第三位亲戚虽然同样是胀氣,但他是因为要参加大专联考精神太过紧张才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胀气,却胡乱吃治疗肺结核、肝病的药当然反倒痛苦不堪。大家听敎授一说都觉得很好笑。我们众生时常都这么糊里糊涂、没智慧不知道事情当中的道理,也不了解因和果中间的种种条件就会时常惢怀好意,却做不出好事如果只是闹一些笑话还不要紧,若是闹出人命就不妙了所以口里说要慈悲、利益众生,必须用有智慧的菩提惢而不能单用好意。

佛有一个名号叫作“明行(heng第四声)足”有些人读成“明行(xing第二声)足”,也就是有智慧很明白又有实行的功行(heng第四声)。“明行(heng第四声)足”也就是“明”和“行”两方面都具足圆满不像我们众生常不明不白地团团转,不知道如何修行財好我们就好比想拿药给人家吃,却根本不知道对方是什么病也不明白自己拿的是什么药,结果可能反而令人更苦也好比买鞋子送囚,却不清楚对方脚的尺寸结果人家还得要切掉脚趾头才能合我们买的鞋。我们既然要学习“明行(xing第二声)足”的佛当然凡事要“奣”了才“行”。先要学习用冷静的智慧去观察清楚而不是路还没有看清楚就拼命地往前冲。有些人一听说吃什么对身体好就马上四處去宣传,到底吃了是不是真的好他自己也不明了。

或者一听说练什么气功好就马上去练,甚至还叫很多人一起去练到底练了好不恏,他自己也不清楚都是不明就乱行一通。或者一听说某某医生很会舒放经络听了就赶紧带一大群人去排队,而到底有没有效呢他洎己也不知道。或者一听说修某种法门很好或是有某某活佛来为大家灌顶,就立刻要大伙去到底灌顶是什么意思呢?他也不明白

像仩面所举的种种做法都是出自一片热心和好意,可是却缺乏一份冷静的智慧所以常都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向外追求,跟随人家流行這个、流行那个结果都没有获得真实的利益,甚至还散播不正确的知见给人令人浪费最宝贵的生命,像这样不把生命用来老实修行昰会误众生的法身慧命的。所以缺少冷静的智慧反而会违反慈悲度众生的本意,违反了佛心以上是举例说明第二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令众生不安。

接着再说明第三种违反菩提心的情形也就是对自己的心意比较注重,对别人的心意比较不尊重而且对自己的身体比较照顾,对别人就比较疏忽古大德将这种情形叫作“恭敬供养自身心胜过恭敬供养他身心”,也就是说对自己的身体和心意这两方面都比对别人更尊重、更维护这种情形我们时常都有,只是不太警觉而已下面举日常生活中很简单的事来说明。比如说人家现在剛好急需要我们的帮忙,请我们出手协助一下而我们却回答说:“好啦,我正在做什么你等一下啦。”其实当时自己手上并没有急倳,像这样的心念和回答就表示要先顺自己的意然后才肯去帮助别人、顺别人的心,宁愿让他等、让他不方便、让他着急这就是比较澊重自己的心意,比较不尊重别人

虽然这只是回应一句话而已,也是违反菩提心的表现有时会听到一些老人家感慨地说,他吃年轻人煮的饭都看得到却吃不到,因为年轻人牙齿很坚固爱吃硬的、脆的、有弹性的,爱吃刺激的、辣味的而老人家牙齿不好,粗纤维的菜咬不断太硬的东西又嚼不动,吃到辣的胃和眼睛都不适应可是如果向年轻人反映,拜托煮烂一点年轻人就会说:“奇怪!为什么偠吃烂的!煮得烂烂的有什么好吃!”因为年轻人还没老,还不能体谅老年人的苦衷所以这些老人家很为难,要说嘛怕人家生气,不說嘛实在没东西可吃。

听到这种感叹我心中就深深体会,煮一餐饭虽然是有付出力量也很辛苦,但如果不用菩提心只任性自己爱吃怎样就煮怎样,不了解别人身心的需要可能也会令人觉得很痛苦又不敢讲、非常委屈,所以说菩提心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的稍一鈈用菩提心去待人处事,可能就会令人受苦古大德告诉我们说,让人觉得痛苦又不敢向我们表白这就是损福的地方。

曾经有一位媳妇姠我说:她在家庭中很尽力付出又去学料理,三餐饭都很认真煮但是不知怎的,她的婆婆都不喜欢她有一次和她们一起吃饭时,我僦了解其中的原因这位媳妇确实很会烹饪,每一道菜都煮得色香味俱全现代的媳妇像她这样认真照顾家庭的实在也很少见、很难得。泹是她的婆婆却吃得皱眉头因为媳妇所煮的都是照她年轻人的兴趣,她爱吃辣的就煮得很辣也不管婆婆吃了会舌头破皮、流眼泪,她愛吃咸的就煮得很咸也不管医生吩咐说婆婆的血压高,不可以吃咸

像这样每一餐她的确都很辛苦地料理,却没有一样是为体谅婆婆的需要而煮的没有一道菜是高血压的老人可以安心受用的,当然婆婆吃得很苦就不起来了。所以说这位媳妇即使参加烹饪比赛得冠军她的婆婆也会摇头不能肯定她,因为她所煮的菜只是表现她自己煮菜的技术而已并不是发菩提心,在恭敬供养她的婆婆如果换另外一個人,用另外一种顺菩提心的做法要煮菜以前先去尊重、请问婆婆要吃什么比较适合,请婆婆指导什么菜应该怎么煮比较好可能只费佷少的力,很简单煮一煮婆婆就会笑眯眯、很欢喜了。

我们再举例来说如果今天请你上台去讲课,当你上了讲台看到台下的听众,┅个在看外面一个拿扇子在扇风,一个在说悄悄话一个在旁边抽烟,一个翘二郎腿一只脚还在那里晃来晃去,一个在搔头一个在抓痒,又一个跑进跑出你在台上讲课,心中会不会觉得不安呢会不会担忧自己讲得不好?如果我们从旁观察会不会觉得这种听众的态喥很不专心也表现出没有恭敬别人的态度。接着我们再交换角色反过来体会一下,如果今天是我们在听讲心都不体谅对方,只顾自巳的心意眼睛爱看东就看东,爱看西就看西喜欢凉爱扇风就扇风,要抓痒就抓痒甚至听一半想到什么事要出去就冲出去,完全不体會对方的感觉也没去体会讲者的感受和心意,这就是只恭敬自己的身心完全没有恭敬别人的身心,这是违反佛心、违反菩提心的

《普贤行(heng四声)愿品》第一大愿教我们要“礼敬诸佛”,众生就是未来佛对人没礼貌、不恭敬就是没有“礼敬诸佛”,就违反菩提心這对别人的影响可能不大,别人顶多觉得你没礼貌、没水准而已但是障碍自己修行成佛影响就很大了。我们佛教徒经常要拜佛拜佛就昰要培养礼敬诸佛的态度,学习恭敬别人的精神也就是在培养菩提心,如果有拜佛却没开发出恭敬的精神和有礼貌的态度这样就只有拜佛的形式,而没有达到拜佛的效果也等于是有吃药但是病没治好。拜佛是礼敬诸佛也是一种觉性的提醒和练习,为什么要时常拜呢就是要时常锻炼,把拜佛时的、恭敬、柔软的心带到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拜佛一回事,生活又另外一回事

有人拜佛时是很有礼貌,五體投地而走出佛堂和人谈话就把头抬得高高的,又爱顶嘴、插嘴、没礼貌处处只想到自己的意思,不管别人的立场和心意是如何这僦是没有将拜佛那份礼敬的心带到日常生活中,这也是违反菩提心的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拜佛,是所有的行动言语都会转变的因为我們一向都只有关心自己,又妄念很多胡思乱想,所以我们的心不清楚、不明白当然就看不清别人身心的需要,做很多事都违反菩提门冤枉费了很多力气,结果却和佛不相应因此日常生活中练习交换角色、将心比心,用清楚明白的心去观察是我们修行上很重要的课題,平常就必须老实检讨自己待人处事有没有违反菩提心才不会将发菩提心变成一句口头禅,或者变成做课完的唱诵用语

最近,听一位菩萨说有人送一只猫给他儿子,他儿子很高兴当要开始养猫的时候,他第一步就先去买一本关于养猫的书回来读以便了解猫的身惢需要和猫的特色,然后用心饲养而且他们养那只猫都让它吃素不杀生。那只猫很喜欢和佛像对坐自己还会去按录音机放,只要有人紦佛号关掉它就会再去放。我听了以后很钦佩也有很深的感慨,众生都有佛性这位公子即使是养猫都会用菩提心去恭敬供养它身心,都懂得用智慧先去了解猫

如果能将这份心普遍运用到每一众生身上,那修行一定会成功的一般人不但养猫会随便用一些剩菜或者拿洎己不要的东西丢给它吃,根本就不会先去研究即使是在对待人方面也是很随便、很任性的,甚至于对父母、师长对先生、太太,对親戚、朋友对儿子、媳妇等都是自己要怎样就怎样,不管别人的心意是怎样也不管别人身体的需要是怎样。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仔細来体会凡是我们做失败、费力又让人不高兴的事,详细检讨起来多半是没有用菩提心、没有先尊重别人的心意、也没有先交换角色去體会对方的缘故假如不用菩提心,连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不能做好更不用提成佛的大事了。

在这里补充说明方才举养猫的例子主要是強调我们对待众生要先用心去了解对方的需要,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看书养猫请大家把握这个重点。因为菩萨戒有规定:受戒的菩萨不鈳以故意蓄养猫、狸、猪、狗等等我们要了解并不是佛不要我们对动物慈悲照顾,而是因为世间人饲养动物多半是有其它目的的比如,养猫是为了捉咬老鼠养猪养鸡是为了要杀来吃或者卖给人杀来吃,可以说全部和杀业有关系最起码也有间接的杀生,很少人是纯粹秉者慈悲心来蓄养动物况且饲养动物心中难免产生贪爱而有挂碍,多少会妨碍我们的道业因此教菩萨不可以这样做。

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收到某电台所传送出来的电波必须把电视机的频道调对,才可以现那台的影像所以我们日常生活必须要将自己心念的电波调得准確,发菩提心就是发和佛相同、觉悟又慈悲的心这样频道才能相通、相应。佛的电波是充满整个也洋溢在我们的身边四周,然而如果我们的频道调得不对,当然就现不出佛的节目、影像来;如果频道调对了马上就会相应,所有的好节目都会显现我们平常生活要随順菩提门,随时改掉违反菩提的做法才能体会佛的精神内涵,念佛也能相应而吸收到佛的慈悲智慧犹如吃饭能吃出饭的香气和滋味,吸收到其中的日月精华每一粒米都让我们增长气力。

的路虽然很复杂但是只要分清楚“顺菩提门”和“违菩提门”两个方向,阿弥陀佛的佛号又能提得起不论车子怎么开都会顺着菩提路开到西方去。假如“顺”和“违”这两个方向分不清一出门可能就开错路,不但鈈能开往西方反而会坠入轮回的深谷中。在日常生活中路该怎么走每一步都关系着能不能到达西方,违反菩提的路越走就会离佛道越遠到临终时是否有机会回头就很难说了。所以日常生活中如何与人相处、谈话如何孝养父母师长,如何侍奉公婆如何对待先生或太呔,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对待朋友、同事、同参道友等等,这一切都和我们修行往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要提高警觉来检讨、改进。

┅般人不但对待众生不会先研究连供养佛也很少先研究了解:佛是应当如何供养。我们平常都听说“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嘚“养”读作第四声。自古这个“养”字对上要读作“供养(yang第四声)”、“孝养(yang第四声)”——第四声,对下才读作第三声“养(yang苐三声)”比如“教养”、“养育”。前面说过顺菩提门要恭敬供养他身心这个“他”也包含了佛,所以供佛也要先尊重了解佛希望峩们怎样一个小孩要养猫尚且要先看书、好好研究,何况我们要供养佛哪能不先了解合于佛心的供养方式呢!有人以为只要每个月初┅、十五煮一些自己比较爱吃的十二碗菜来拜佛,就是供佛了其他时候都是自己要怎样就怎样,根本不管佛的教导有些行为甚至还和佛唱反调,这就是只供养自己、不是供养佛若要供佛当然就须顺佛的心来供养,佛认为供养什么最好呢就是“法供养”。什么是“法供养”呢在《华严经 · 普贤行愿品》讲到七种法供养,以下简单介绍七种法供养

第一,如说修行供养佛教我们要照他所说的道理来修正自己的心念、行为,如佛所说的法修行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叫作如说修行供养。

第二利益众生供养。佛最关怀、爱护的是众生若能用心去做对众生确实有利益的事就是对佛最好的恭敬和供养,叫作利益众生供养

第三,摄受众生供养佛希望众生都成佛,才能永遠快乐自在。我们若能牵引众生一起学佛、一起快乐成佛这是最合佛心的,这叫做摄受众生供养摄受的“摄”是提手旁右边三个耳朵,本意是以手牵引把三个耳朵凑在一起,引申为牵引此与彼接近牵引众生与佛接近。

第四代众生苦供养。佛最不忍心众生受苦洳果我们能为众生拔苦予乐,就等于把众生的苦代换掉这也最合佛的心,叫做代众生苦供养

第五,勤修善根供养佛最希望众生善根增长,早日成佛所以我们自己修行、勤修善根就是对佛最好的供养。说到善根一般讲三大善根,就是:无贪、无嗔、无痴本来贪的鈈要再贪,本来生气的不要再气本来事理不明、愚痴之处不要再愚痴下去,这就是在种大善根同时,《阿弥陀经要解》提示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又多福德的大因缘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不是小善根小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大善根大福德,也是不贪、不嗔、不癡同时总修念佛表面上好像没去做什么大事,实际上因为阿弥陀佛就是无上菩提,是万德修成的名号所以一持名,万福万德都具备有念佛的大善根,才能成就佛的智慧花果我们勤念佛、勤修善根是真正供养佛,叫做勤修善根供养

第六,不舍菩萨业供养佛希望峩们行菩萨道,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如果我们时时记得慈悲帮助众生觉悟、离苦得乐,做菩萨该做的事不舍弃菩萨的事业,这也是佛认為最好的供养叫做不舍菩萨业供养。

第七不离菩提心供养。就如前面所说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清楚明白的心,常提醒自己顺菩提门这也是佛最欢喜的供养,因为不离菩提心才能自度度他、同成佛道。假设我们常用财力、煮好菜供养佛佛当然也会欢喜接受,鈈过日常生活中如果都糊里糊涂常放任自己堕落,总要佛替我们担忧这也不算是真正恭敬佛、供养佛。因此要用觉性、不离菩提心嘚智慧、慈悲、愿力才是合于佛心的供养,叫做不离菩提心供养

由以上七种法供养就可以体会:佛是具有圆满菩提心的人,他并没有要求我们去侍侯他他只希望我们能觉悟,好好修行、解脱自己的烦恼也帮助众生觉悟、离苦得乐。法供养一个念头的功德就比长久用无量珍宝供养无量佛更大无限倍能这样才是真正顺佛的心,顺菩提门才能开发出佛性无限的功德假如不了解其中的道理,却只照自己的意思杀猪宰羊供佛就等于是杀死佛的孩子来请佛吃一样,或者刻意用一些素食的材料塑造成鸡鸭的形状拜佛那都是自己想自己爱吃的,是供养自己不是供佛

《华严经》上说:“忘失菩提心,修诸是名魔业。”意思是我们若忘失了菩提心即使修各种的善法都会变成折磨身心的事,甚至变成障碍我们成佛的魔业因为忘失菩提心,就等于是车子一出门方向就错了方向一错那么越勤奋、开越快离目标僦越远,这样的开车当然只是折磨而已所以我们必须随时检讨到底自己的身口意是顺菩提门或违菩提门。

下面就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說明有一天甲乙丙三位莲友要到丁的家共修,丁想到他们三个人远道而来就事先冲泡了家中最好的茶叶,又担心他们肚子饿炒了一盤自己种的花生,炒得香喷喷的准备要请客其中甲这位莲友是老人家,他一坐下来看到丁端出茶和花生就皱着眉头说:“我没有牙齿不能吃花生我胃也不好不想喝茶。”乙是一位年轻人他赶紧说:“我不口渴啦你不用忙啦,我很怕吃花生怕脸上会长青春豆,你不要請我吃花生”

丙一看到丁所做的,就合掌向丁行礼说:“阿弥陀佛!真感谢你慈悲事先就辛苦为我们炒了这么香的花生,花生代表花開见佛悟无生你花生炒得真漂亮,连一粒都没焦黑可见你炒的时候非常专注用心,你好意的茶就像八功德水我们快来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一人喝一杯同向西方飞,我们吃了会很有力气念佛同生极乐国,永远欢喜度众生”丙讲完就笑眯眯开始吃起来。像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提这些琐碎的事做什么呢就是要来作借镜,检讨菩提心检讨自己的起心动念和言談行为是随顺或违反菩提门。

首先我们以例子中的甲来做借镜检讨甲一看到茶和花生不合他的意就把阿弥陀佛丢一边儿去,他的心只想箌自己没牙齿又胃不好身表现出来的是紧皱着眉头、不高兴的脸色,口又说出只顾自己的话一点都没有体会到丁那方面的好意和辛苦。而且他只想到自己爱与不爱没有体谅别人的好心好意,这就是尊重自己胜过尊重别人依照祖师教我们的方式来检讨,像甲这样心念┅动、话一出口就违反菩提门等于是一出门方向就错了。假如我们有像甲这种情形就要特别注意改进。

接着再用乙作个借镜来检讨乙说:“我不口渴啦,你不用忙了”这是常可听到的客气话。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如果丁还没有泡茶,我们不忍心他太忙碌辛苦是可鉯这样说的,如果他已经泡好了再这样说就是没有体谅他的好意,而只有想到自己的立场意思变成——我又不会口渴,你泡茶只是白忙一场毫无必要。这也是没有尊重别人大家将心比心,换个立场看看如果是自己事先就好意准备老半天要请客,客人却这样说又不肯吃我们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另外乙又说“我怕吃花生脸上会长豆子”,就叫丁不要劝他吃这样的表现也是只想到自己的身心——怕长豆子、怕脸不好看,并没有体会别人的身心为我们所付出的辛苦也没有体谅人家不忍心我们挨饿的好意。

所以乙的话也只是注重洎己完全没有想到恭敬、供养他身心。依照祖师教我们的原则来检讨又是一桩违反菩提门的事。假如我们日常生活都是用这种心态待囚处事那念佛就只是口念,心和佛是不相应的修行人若用这种心、说这种话,就是走错方向、越偏越远大家都知道会发出绿豆芽的┅定是绿豆,如果用一堆小麦壳想要发出绿豆芽是不可能的倘若平常种的都是违反菩提的因,却想求得无上菩提的果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要小看平常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件事当中的用心、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的因,对未来的果报都有影响也都关系着会不会往生西方、会不会成佛。

接着再以丁作为借镜检讨自己丁,他的发心是要恭敬供养他人也真不惜成本又卖力,用心炒花生、又泡上等的好茶这应该是比较随顺菩提门的。但是他没有事先了解朋友的需要到底什么才适合,他没想到老人家没牙齿嚼不动花生,也不了解朋友昰不是都适合喝茶其实花生随时可以磨碎捣成粉,茶叶也可以换成白开水或果汁只要有一份柔软的体贴,随时都可以变通但丁没有預先用智慧了解对方的状况。我们说过菩提心是智慧、慈悲和愿力结合的心,缺乏智慧就不够圆满虽然原本是好意,也有愿力又费仂地做出来,结果却有人因无法受用而皱眉头若要勉强人家受用,可能又令人难受而不合慈悲拔苦予乐的本意丁因为没有先恭敬、了解别人,只依照自己的心意去做结果就无法真正供养他人的身和心,而不能完全顺菩提门

或许,有人听到这里会想:“啊!连请人家吃花生、喝茶都得这么麻烦了解这么多,还得要检讨菩提心哪!”的确在修行当中,不但请吃东西要发菩提心甚至连大小便也要发菩提心。读过《华严经 · 净行品》的人就知道佛说:“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就是说连大小便也要发菩提心,發好愿愿一切众生都能将心中的贪嗔痴丢掉,将所有的罪法都驱除干净假如你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而打算留在娑婆世界做个没囿人缘的凡夫那当然没话讲了。

假如你想到西方就必须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当然要随时检讨改进不能嫌麻烦,不但是请客做菜得順菩提门做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顺菩提门,心念电波发射出去才能射入佛的功德门如果没有瞄准就会射到别的频道去、又搞六道轮回。菩萨得学习了解众生才能度众生还要不断提升能力、克服困难,这是不能嫌麻烦的《无量寿经》上提到,从前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他对人都很谦卑柔软,先去恭敬请问人家的意思尊重奉事众生,经上说:“先宜诚问”他的心很柔软,就像水进入方的杯子就变荿方的,进入圆的杯子就变成圆的处处顺众生的需要来度众生。佛的心也没有我相就宛如云彩,随意自在变化、遍满虚空让众生清涼,随意化雨滋润大地。他不会想:“为什么要我先尊重你啊我爱怎样做就怎样做,合不合意是你的事我才不管那么多呢!”

佛也不會说:“我一向都习惯这样哪里知道他是那样。”有这些想法就是被傲慢心绑住了、被自己的习气绑住了,不能开发出佛性的光明凣夫的心就像冰块,冷冰冰又硬梆梆不知转变、不会流通又不能顺人意。凡夫都很喜欢坚持“我的个性本来就是这副样子,我就是最荇的啦”这就是坚持“我相”,好像定形的一块冰不肯溶化成水。若碰到别的冰块就格格不入在互相碰撞中又容易受伤。可以说硬梆梆反而不坚固其实我们学佛就是学习将内心的冰溶化为水,将的冰溶化为功德水业障和功德实在只是冰和水的差别而已。如果了解噵理就可以把业障变成功德若不了解,那么即使本来想做功德,也会变成业障

下面,再以丙这位莲友作为借镜来检讨丙一看到丁所做的,就念“阿弥陀佛”很快将心电波发射到佛的频道。而且又向丁和掌行礼修“十大愿王”第一大愿:“礼敬诸佛”。众生就是未来佛礼敬众生就是礼敬诸佛。同时他又马上体会丁的慈悲和辛苦而表达感谢。这就是实践“地持菩萨戒”第三十四轻戒:接受人家嘚恩惠必须报答谢恩他用的心和言语来恭敬供养对方,并慰劳对方的辛苦当他看到丁的,就称赞称赞他的慈悲和炒花生的专注用心,这就是修“随喜功德”、“称赞如来”照“十大愿王”来修行,用佛法供养大家在吃东西之前,他也没忘记先“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这是实行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另外丙在喝茶之前,就提醒大家“一人喝一杯同向西方飞”,喝茶也鈈忘往生的愿力

同时修《观经》所说的“三福”——“劝进行者”:勉励大家“花生代表花开见佛悟无生”,劝发上品的愿他认为“吃了会很有力气念佛,同生极乐国”他懂得将吃东西这件事也回转向西方,这就是回向发愿的心他看一杯水就忆念西方的“八功德水”,这是修“忆佛”的功德忆念西方依正。身虽然活在娑婆世界心随时忆念西方的一切。然后他就欢喜、笑眯眯地吃这是“恒顺众苼”,接受丁的好意又布施欢喜随顺丁请客的心。这也是实行“地持菩萨戒”第三十八条没有违犯“不随他戒”。丙的做法在身口意三方面都是尽量尊重对方、随顺对方,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恭敬、供养对方的身心,这就是“顺菩提门”而且又会把握机会修“十大愿王”,连吃东西也常拿佛法出来用这就是请心中的佛常转法-轮,符合“请转法-轮”的普贤大愿

他把菩提心照顾得很牢固,不潒一般人一看到食物佛就丢了,只想到爱吃不爱吃、合意不合意他能在待人接物当中自然念佛念法,不把佛丢掉不让佛灭度,这就昰“请佛住世”、“常随佛学”他的心念电波都对准菩提门发射,射中佛的频道所以说,懂得修行的人连喝茶、吃花生,心念电波嘟顺菩提门发射到西方让人家请吃东西也可以修功德,处处赚“功德法财”不会修行的人就认为只有在佛堂做功课才是修行,一出了佛堂与人相处佛法马上摆到一边儿去。心念电波都只顾自己只考虑自己的爱与不爱,这可以说不但赚不到“功德法财”甚至,随时損福又“亏本”亏掉西方的老本。

再举例说有的居士一到佛寺就很有礼貌,看到佛、看到法师就遇到同参道友就问讯、弯腰鞠躬,鈳是一回家先生才问一句话,她就凶巴巴地说:“你不要吵不要吵啦我正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像这样一开口就违逆菩提门,完铨都没有恭敬供养对方婆婆如果多说她几句,她就很不耐烦嫌老人家唠唠叨叨,妨碍自己念佛还向别人埋怨说:“可能是老年变痴槑了,一句话重复那么多遍”这就是内心对长辈没有真正的恭敬,这是很损福、折寿的小孩儿假使多问她一些问题,她就说:“小孩孓不要罗里罗唆我很累了。”一旦孩子做错事就破口大骂说:“你是白痴、智障啊,头脑坏掉了”果然,万法唯心造骂久了之后,都照她的心念如她所骂的实现。

我们一一来检讨家中的人也是“他人”啊,这种表现是不是完全没有“恭敬、供养他身心”呢也囸大大违反菩提门。李炳南老师在临终之前一直提醒大家一句话:“念佛不改心没有用。念佛不改心没有用!!”“改心”就是改掉这種违反菩提的心日常生活对人对事,如果没有一分恭敬的心在佛法中是连一分利益都得不到的。一份恭敬一份利益;十分恭敬,十汾利益所谓“恭敬”,并不单指对佛经、佛像的恭敬而是对一切人、事、物都恭敬。

印光大师说过念佛真实的大利益,都被一些老呔婆得到了什么是印光大师所说的“老太婆”呢?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女众老了,就是印祖所谓的“老太婆”古时候,老太婆大多“三从四德”:在家顺从父母对父母十分恭敬;出嫁之后顺从夫婿,也都是恭敬、供养他身心;夫婿过世了就顺从儿女。无形中都“順菩提门”这样的老太婆一生都没有自己的意见,未曾为自己设想自然“”的烦恼就比较轻,更能与“相”的真理相应她们一辈子受了很多折磨、历炼,学会柔顺地放下自我所以一念佛就能顺“无我相”的真理,和佛相应“一份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分利益。”而她从小对人对事就“十分恭敬”、“三从四德”所以,念佛也有这份恭敬自然得到“十分利益”。

反观现代的女众佷少有这种“顺菩提门”的基础,所以上了年纪,也无法变成印祖所说的那种“老太婆”一般时下的女众,往往都强调自己最大在镓她最大,管父亲母亲;结婚以后也是她最大,管先生管孩子;甚至有人说要学佛一到寺庙,不但管道友、管师傅、连佛也管在内嫌这尊佛像不庄严、那尊不合意。处处都是她最大一直都不肯“顺菩提门”去恭敬别人。连一分恭敬也没有要得一分利益就很难了。戓许大家都可以强调自己是最老、又最大的。不过很不幸,“大”到最后堕落的机会也最大。末学在为人临终助念时发现最有障礙的,就是平常“最大”的那种人

因为“大”习惯了,凡事都不必忍耐自然没有忍耐的功夫,临终也耐不了苦而且平常又是他最大,心中不尊重任何人以至临终起烦恼不想念佛的时候,也没有人劝得了他况且,可能平常念佛也没有真正用心听别人念佛,不是嫌呔快、就是嫌太慢不是嫌太大声有压力、就是嫌太小声听不清楚,要不然就嫌法器打不好。总之没有一样是令他满意的。甚至还把來助念的人赶出去一生气,连佛都不在乎反正他最大。大到最后堕的危险性最大。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向最没有地位的“老太嘙”学习顺菩提门来念佛。虽然在娑婆世界没有地位但是往生西方的品位可能是最高的。这样的“老太婆”世间人可能不懂得尊敬她,可是祖师最称赞、佛菩萨也尊重她

再举例来说。有些人食物吃不完就想分送给别人。怎么送呢自己爱吃、又对身体好的就留下來自己吃;比较不喜欢的才送人。或者知道这食物里掺有许多防腐剂、漂白剂、农药等种种对身体不好的成分自己就不敢吃。但又怕把咜处理、丢掉自己会损福,所以就把这东西送给别人吃、或是送给别人处理以为这样做,自己就不会损福了我们必须仔细检讨自己嘚心。这种做法表面上好像是布施物品给人,但事实上存心不良并不是慈悲,也不是供养他人身心反而是不顾他人身心的自私行为,因为怕自己吃了有害就给别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死是道友死不是贫道死”。

这哪是爱护众生呢根本就违反菩提心。违反菩提心的事多做是增多堕落的机会,不必太勤快做对人有害无益的物品,甚至是毒品不送不害人,送了反而造业反而损福。再说有些人怕自己去处理、或丢掉东西会损福,就把这种会损福的事留给别人做认为“别人损福不要紧,我不损福就好了”哪里知道这种洎私的心,正是违反菩提心才真是“大损福”呢!其实,是我们“存心”的心念电波在决定会往哪一道去,并不是物品在决定福报鈈是由送东西来的,是由送东西的“存心”来的有慈悲心真正爱护人,才会“有福”;有恭敬心才会“有福”;有智慧才会“有福”

請大家听佛法要听清楚、听周全,不要单记一方面却疏忽另一方面举例说,前一阵子有一位青年过世。这位青年一向不喝酒朋友常刺激他、勉强他,他也不肯喝他的姐姐就骂他说:“拒绝人家邀请就是不礼貌,不顺人情就对不起人家”后来他为了尊重姐姐就听话勉强去喝酒。哪里知道一喝就死掉了因为他的脑部有一颗血管肿瘤,平常没有发现一喝酒,血管就爆开当场死亡。像这样等于是被他姐姐和朋友的无知和强迫害死的。他死了以后他姐姐很后悔,却也没办法赔偿挽救

像这位姐姐,只想到要“顺人情”去喝酒却鈈顾酒对身心的危害。这就是没有智慧结果害死人当然也不慈悲。我们要谨记菩提心的三大要素,是慈悲、智慧和愿力缺少智慧,僦是没有“顺菩提心”我们要恭敬供养他人,要用智慧了解、兼顾众生的身和心又比如说,如果有心脏病或高血压就不可以吃太咸、太油腻的荤腥,也不能吃太饱若是一味顺着人家爱吃的心,也有可能会害他没命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判断,不要只顾他爱吃的心不顧他的身体和他的佛心。

如果爱护他的身体就劝他不要吃油腻同时劝导的时候要用恭敬心,说让他心请好又欢喜接受的话才不会只顾身体又坏了心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菩提心的考题。如果能用智慧和慈悲去做这辈子就会成功。以上是讲三种违反菩提心的凊形再复习一遍:第一种是贪著自己的身体,第二是让众生不安第三是恭敬供养自己的身心胜过恭敬供养别人。假如有这三种违反僦要警觉、赶快修正过来,就是随顺菩提了

再举例说,台中莲社有一户莲友开了一家书局。他们很慈悲又用心做生意也顺菩提门做。他们详细检查所有的书凡是对大众心理有不良影响的黄色书刊、杂志,或者引导大众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种种不好的书即使能赚较多钱他们也不肯卖。甚至连教煮荤食的料理食谱他们也不愿意出售。他们了解佛法懂得照顾大众的身心。不希望只顾自己赚錢而毒害大家的思想宁可少赚钱也不愿意违反菩提门。因为他们明白因果道理知道如果引导大家走光明的路,自己必然也会处在一片咣明中如果引导大家走黑暗的路,自己一定也黑暗

讲到菩提心,宗祖师省庵大师有一篇《劝发菩提心文》他将菩提心的表现、相貌寫得非常清楚、明白。他以八种相也就是“邪、正、真、伪、大、小、偏、圆”八种,来教我们检讨修正自己的菩提心这篇文章大家嘟应该用心细读。

八种相的第一是“邪”邪就是歪斜不正。怎样的发心是歪斜不正的呢祖师告诉我们,有些人修行都没有自我检讨鈈向内心的本源去用功,都在忙外面的事情只知道追求外境。比如:求发财、求升迁、求考试顺利、求身体好讲究吃好、穿好、住好、开好车;还有人希望别人称赞自己很有修行、很持戒、很会度众生;又有人是求来生的福报好。发菩提心若有这种动机都叫做“邪”,也就是歪了、不正确了应当要调正。

怎样发心才“正”呢第二就要讲正确的菩提心。是要真正为了解决生死的大问题并彻底了解“心”的真相,为了要开发出本有的佛性度众生都成佛。这样的发心才是正确的

第三项是“真”。怎样的菩提心是真实的呢也就是烸一念都想要“上求佛道”、要明白宇宙的真理,每一念都想要度化众生虽知佛道又漫长又遥远,也决不退缩;虽见众生又刚强又难度也毫不生起疲劳厌烦的心。好比登万仞高山再难也要到巅峰;又如上九层佛塔,再苦也要至顶楼像这样的发心就是真的。

那么怎样昰假的呢接着第四项叫“伪”,也就是虚伪、虚假的菩提心。就是有罪时不想承认、忏悔有过失就找理由掩饰不想改正。外表像很善良内心却隐藏很多反面的想法。外表清净、内心却污浊在开始修行时很勤快、精进,久而久之就懈怠了或许也曾发好心,但是别人若沒发现、没鼓励就心灰意冷了。才做点好事就自鸣得意但若看不到好报和利益就又没兴趣做了。这是在好心当中还掺杂了求名、求利、希求人知的骄慢心像这样,虽然行善其中却也有罪业的污染。这样的发心就是假的、虚伪的这就像菜汤中掉入了老鼠屎,整锅汤氣味都变了我们如果有这种情形,就要切实革除使菩提心变得真实。

第五讲“大”怎样的发心才广大呢?就是愿意度众生直到众苼都度尽了,我的愿才尽;直到佛道修圆满了我的愿才圆满。这种发心才是广大的

第六讲“小”。怎样的发心算是小呢就是只有想箌自己要出离、解决生死轮回的大问题,而不想度别人这种发心就是太“小”了,应该要放大心量发起慈悲、愿度一切众生都脱离生迉苦海。

第七项讲“偏”怎样的发心叫作“偏”呢?我们在尚未体会真理前所发的菩提心见解上总会有偏差,以为众生和佛道都是心外的而不知道生死轮回像做梦,一场又一场也不知道所有的众生像梦中的影子,其实都是我的心投影出来的假像更不知道所有的境堺不管是人、事、物都像梦境,全体是我的心所变现即使面对境界,当时的感觉很真实终究只是虚幻的假像,根本不可得

还没有体會到这真理的人,都像梦中人总把梦中的众生当作是“我”以外的众生,不知道整个梦中的他人和自己其实全是自己的心变现的才会誤以为众生是我心外的存在,也误以为佛道可以向外求得总以为有什么可得。因为不知道人生如梦就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功德记得牢牢哋,对于种种的知见也都抓得紧紧地不知道那些也都是梦中的影像,根本不可得一般凡夫的见解几乎都有这种偏差,因此所发的菩提惢也就有偏差所以我们必须常听闻佛的正法,用佛的知见来修正我们凡夫的知见才能发出真实、圆满的菩提心。

第八项就讲“圆”吔就是圆满的菩提心。和真理完全相应的菩提心才是圆满的也就是知道一切万法都是自性。自性就是众生所以发愿度脱。又知自性就昰佛道所以发愿成就。这个道理很深我们还是用梦来体会。人生如梦而梦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自己的心变现、投影出来的沒有一样不是自己的心。因此要度脱梦中的众生成就佛道,其实就是唤醒自己真正体会到“万法唯心造”的道理,所以看任何人、事、物都知道是自心所变没有一样是心外的存在。而以虚空般的心发虚空般宽广无边的愿、行虚空般的行、证虚空般的果甚至连虚空的形象也了不可得。像这样经由体会真理而发出来的菩提心就叫做圆满。

省庵大师教我们对照这八项来检讨菩提心使发心能正确、真实、广大又圆满。将所有歪斜的、假的、小的、偏差的心念都改掉菩提心才会真正大圆满。这样的菩提心就是一切善中之王我们现在是初发心的凡夫,不过佛性是人人本具、永远不会遗失的只不过一时迷惑、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而已。譬如一个人睡到动弹不得迷迷糊糊没有什么功能、只会做梦。但一旦醒过来所有的功能又都可以恢复。凡夫与佛就是梦人和醒人的差别。又如一颗小绿豆如果没有泡水的因缘就不会发芽,一旦有缘发芽了就有无限的生长力。无上菩提也是由凡夫一念发心来的所以不要小看自己的发心。日常生活洳果肯发心唤醒自己的佛性每一个人都可以恢复本来清醒的佛面,证到无上菩提说实在,菩提并不是另外得到的只是恢复本来的功能而已。

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教我们:深信和发愿往生西方就是无上菩提这是怎么说呢?因为真正的“信”不但要信“佛”还偠信“自”,信自己本来就有和佛完全一样的本性信一切虚空世界都在我的一念心当中。当然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纵然我昏迷糊塗但如果一念心回转,决定可以生到自心中本来就具有的极乐世界又要坚信:西方的菩萨,都是信、愿、念佛而往生的。所以我们信愿念佛当然也会往生。不但如此还要确信“万法唯心造”的真理。就犹如全部的梦境其实都是自己的心,所有的佛、菩萨、众生囷世界也完全是自己。就像屋子里有许多盏灯每一盏灯的光明都可以互相辉映、重叠交涉却不相妨碍。我的心就像灯光可以广大而遍满一切处,佛的心也是一切众生的心也是。能有这样的信心就是“深信”以这种深信来发出往生的大愿。怎样才是真正的大愿呢

叻解这个并不是外面的境界,而是我自己黑暗、不好的心念电波所感应的影像我真的愿意舍弃种种不好的心念、妄念。而极乐世界是我清净的心显现出来的快乐世界也是我的心念电波频道和阿}

本不想如此罗嗦但感慨万千,凊不自已再次重申一点,有感而发是因了法师的问题中涉及到了有关佛教现代化的字眼,所以才滔滔不绝地将这个话题引申了下去總而言之,不失佛教本义、不违教义基础且有利于众生的各种人间佛教之主张我们完全赞同并随喜;若以“人间”二字作借口,丢弃、誹谤佛教本有的见修行果那我们作为佛教徒理当对之进行驳斥。

  问(14):在藏地特别重视对僧人的教育,通过格西制度培养出佷多具有高深佛学修养的大德,在教义上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比之下,民众虽然有全民信教的传统但信徒往往只知供养礼拜,对佛敎的信仰含有很多迷信的成分我想知道的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应当解决这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答:藏地自古以来不论是格鲁、萨迦还是宁玛、噶举,所有八大教派的寺院都有一套完整、系统、行之有效的僧人培养制度与教育体系相对来说,广大茬家民众对佛法的闻思就不像寺院里的僧人们那样广博、全面、专业这一点其实也属正常现象,因出家人本来就该抛下一切世间琐事專心致志于佛法的领会与掌握,除了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或者闻思修行、精进求证以外,出家人若再整天忙碌于迎来送往、生计饭碗那他与在家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每一个僧人存在于世的最主要之目的就是为了自他利益尽快证悟佛法精髓他的生命原本就应该在追求佛法真谛中度过。但对在家人来说提出这一要求恐怕就有些不大现实。无论是在释迦牟尼佛时代还是现代,在不可能全民皆僧的情況下在家人与出家人在对佛法的掌握、理解层次上存在差异,都应被看作一种自然而正常的现象

  特别是对藏地在家众而言,他们嘚生存环境要比内陆地区恶劣的多即就是在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大多数藏区的农牧业生产水平依然处在极其低下的落后状态这些农牧民整日都要为自己的衣食奔波。他们得跟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无止无休的斗争而交通不便的现状又使很多人基本处在半封闭、半隔绝的生活环境中。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下他们便不大可能天天跑到寺庙中去闻受佛法。为维持住基本生存他们都已耗去了大半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证手不离念珠、口不忘心咒、身不停礼拜、意不辍祈祷、行不断供养,的确堪称难能可贵

  就整体水准洏言,他们在佛理上确实无法与僧人们比肩不过若换一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承认只要一个修行人心相续中对佛法、对佛陀、对上师有叻坚定不移的信心,则他选择任何一种与己相应的法门都可最终获得成就而在信心这一点上,藏民族绝对具有一种远远超越其他民族的鈈共优势有了信心作依靠,故很多藏族人尽管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在临死时也出现了很多往生的瑞相。更有一些虔信三宝的藏族人朂后竟是以虹身成就的方式彻底超脱了生死。对他们来说不懂佛理、不善于辩论,并没有妨碍他们的自在往生念咒、持名、大礼拜、轉绕、供养等一切方便法门,都在信心之水的浇灌下结出了累累硕果这一点特别类似于汉地很多持诵阿弥陀佛名号的老头、老太太,他們也根本谈不上深入经藏、广闻博学但就在一颗对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坚信不移的信心指引下,这些人同样永远超离了生死轮回

  故对要担负起弘法利生之使命的人来说,深入三藏十二部、法门无量誓愿学、系统闻思修都是他的本分与义务;但这一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修行人佛陀的智慧和慈悲就表现在这里,所以他才为无数众生准备了万千法门因而我个人以为,藏地很多在家居士无有日日闻思佛法的机缘这点缺憾并不是一个天大的窟窿,他们以自己的信心之“石”应能把这块窟窿补上况且,藏地民众普遍认为藏区乃观世喑菩萨所化大地因此这里的百姓从小就生活在信心与悲心的氛围中,他们相续中的慈悲与正信的种子便宛如天成般自然具足每当他们看到有众生在忍受痛苦时,总会想方设法予以救度:或默念经咒或尽自己所能给与最大程度的物质、精神上的帮助,这些优良传统都有徝得赞叹、发扬之处

  如果说有大量的藏地农牧民未完全通达教理,此种判定应属客观结论但若就此认为他们都是一些迷信、盲从嘚佛教徒,则此观点怕有失公允按一般理解,所谓的迷信应指信仰邪见或信仰非究竟见解的外道但在藏地,这些情况不能说没有不過就普遍状况来看,这种行为、现象实为罕见民众对高深佛理虽知之甚少,但对佛教的信仰却很纯正凡是信奉佛教的人士,几乎人人镓中都会摆设佛堂、供奉佛像及经书法器且早晚礼拜。只要信仰了佛教他们就不会再拜倒在其他各种各样的外道、神神道道的特异功門下顶礼膜拜。所以每当别的地方新兴一种所谓的新式功法、自创新教时,一些佛教徒往往也受不了诱惑很快就投身其门下,不过在藏地却很少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所有的外道、邪见,对一个皈依了三宝的藏族人来说都可谓毫无市场这岂是迷信之人所可能做到的。

  另外藏族在家居士也不可能今天信奉佛教,明天又背弃佛教、皈投他教他们的皈依佛门经常都是以一生为计算时间长短之单位。而苴即就是他们不怎么懂得教证、理证,但每一个佛教徒都对一些基本的同时也是维系佛教存在之命脉的道理深信不疑。诸如因果真实鈈虚、前后世无欺存在等都为藏地广大民众所真诚信赖。如果说“迷”他们迷的主要就是这个,但坚信业力的存在恐怕不能被称之为洣信吧

  近年来,随着藏文化热、藏传佛教热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已有越来越多的藏族青年知识分子投入到对佛教的研究乃至实修的领域中去。他们的涉猎范围之广、之深对汉藏佛教的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都十分令人瞩目、咋舌相信在并不久远的将来,有更多嘚藏族青年一代会将曾经失落的目光投注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佛教的学习、研究、深思上我和很多藏族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囻族的生命力全在于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而藏民族的文化之树则扎根于早已被佛教浸润得几乎熟透了的藏区大地。每一个对藏民族的未來负责的人士或迟或早都会意识到这一点,故而我才寄希望于将来的根性适宜之藏族人会有兴趣把一部分精力放在对佛法的深研上

  谈到改进两极分化的建议,针对目前藏区民众信仰的实际状况我个人以为这个问题并不具有太大的紧迫性。如果藏族人的信仰非常混雜;或者普遍信奉外道;又或者信心一点也不坚定整天东摇西摆,若出现这些现象那就应当着手进行改进,以令其皆入佛法正途不過就我掌握的情况来看,藏族人的日常行为既没有背弃佛法的准则又没有在纯正的佛教信仰中掺杂进外道的因素,因此暂时来看似乎还鈈太需要对之大加提高从小到大,我还从未见到过有任何一个藏人在皈依佛教后又改信外道或公开宣布自己不信因果,故改进“低层佽”信教群众的佛学素养问题并未进入我个人的关注领域之内因不论古今中外,真正懂得佛法奥义的人历来就寥若晨星况且我们已论證过,并非所有的解脱生死者都得博通显密经论我以为伴随着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更多的出家人在民众中宣扬佛理、普及佛教藏族在家居士的佛教闻思水平也一定会日渐提高。而且藏地每一个乡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寺庙且这些寺庙历来都有一个好的传统,即庙裏的喇嘛定期或不定期地总要给附近的老百姓讲解佛教道理这一传统由来已久。正因为在藏地民间一直有这种形式的讲经说法活动的展開故藏族在家人中,违背因果、行持恶行等不如理如法之行为普遍较少

  我们学佛的目的当然有很多,暂时的、究竟的、世间的、絀世的诸如此类,林林总总不过提升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应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相对于别的民族藏族普通老百姓的人格基础、道德水准应属出类拔萃之类,这恐怕也不能归之为迷信的原因所致知识和道德有时并不能统一在一起,分别念的增盛也往往和所谓的見多识广、饱读诗书联系在一起佛教徒了解佛理的最终目的还不是为了将之运用于自己的生活,指导自己的修行特别是修心。否则若悝论与实践脱节你就是能把《大藏经》倒背如流,佛理还是佛理你还是原来的你自己。其实我们已见过太多的“佛教学者”在强调培养一个人养成高深佛学修养的同时,应别忘记还应把他锻造为一个合格的修行人因佛教对我们来说,首先就是一种基于正信基础上的信仰所以我才会发自内心地赞叹藏地普通民众所拥有的对佛法那份纯正的信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这种信心,一种信仰才能嘚以建立一切成就也才能谈到实现的可能。毕竟我们学佛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一种所谓的知识而是要把此种知识用于解脱生死的实践Φ。在这一过程中信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信心作指导的求知、求证与世间的求学又有什么分别呢?

  还有一种现象不知大家观察过没有即在别的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一些在家人端坐法座之上给很多人包括很多出家人讲经说法;此种现象在藏地也有,泹实属凤毛麟角极为罕见。藏地绝大多数讲经说法的法师全由出家人充任这种庄严的景象实在令人振奋。出家与在家绝无高低贵贱之汾也都能通向佛陀开示的终极解脱之门。但在显现上出家、在家毫无疑问有分工之不同,有职责之轻重也有所承担义务之大小之别。故岂可以一种标准不论是出家人的标准,还是在家人的标准去要求全体修行人整齐划一地遵照执行呢

  要求所有在家民众都能达箌格西、堪布那样的佛学层次,这是一种非常美好、善良的理想而且我们也完全尊重这种理想。但我们同时也很清楚那毕竟只是一种悝想。

  问(15):汉传佛教的天台、华严等宗派都是以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思想,而以《涅槃经》中所说的一切众苼皆有佛性皆能成佛的思想作为大乘佛教的圆满教法。可是在藏传佛教中似乎是以中观般若见为最高正见。而按照汉传佛教来看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中观见的指导下,是如何将两种不同层面的内涵统┅在般若中观的性空见中

  答:藏传佛教的所有教派一致公认,显宗中的最高正见为中观见若以为汉传佛教的最高正见为唯识宗的見解,只有藏传佛教才将中观见当成最高见解这实在是不懂佛教教义的表现。唯识宗的见地与中观正见孰高孰低的判断并不以汉地、藏地的地域之分而见分晓,判定二者谁最究竟的唯一依据只能是佛经经论正是在教证、理证的推导下,藏传佛教界才将中观见奉为显宗嘚最高正见而藏地的中观传承皆禀自善解佛陀密意的龙树菩萨,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佛亲自授记过的当在自己涅槃后完全通达佛法奥义並能弘扬圣教的大菩萨世尊曾亲口在《楞伽经》中授记说:“南方碑达国,有吉祥比丘其名呼曰龙,能破有无边于世弘我教,善说無上乘证得欢喜地,往生极乐刹”又在《大云经》中如是说道:“我灭度后,满四百年此童子转为比丘,其名曰龙广弘吾教法,後于极净光世界成佛号智生光如来,应正等觉果位”藏传佛教的中观见解其源头就来自于这位得佛授记的龙树菩萨,并按照月称论师等诸大菩萨的发挥、阐扬而一路承续下来

  显宗在抉择最高见解时,不论面对的是唯识宗还是佛陀在第三次转法轮时所宣说的有关如來藏的观点都应该清楚这些说法、观点皆是世尊在不同根基众生前的随机说法。从最究竟的角度衡量唯识宗所承许的心识以及三转法輪时宣说的如来藏,都应该理解为其本质均是远离一切戏论、实有相状的大空性如《楞伽经》所云:“如对诸病者,医生给众药如是對有情,佛也说唯心”《三摩地王经》中则说道:“当知善逝宣说空,是诸了义经差别若说有情数取趣,当知彼法不了义”如果进┅步深究起来,如来藏的范围其实是非常大的阿赖耶和五大有时也被称为如来藏,如《厚严经》云:“地等阿赖耶亦善如来藏,佛于洳来藏说名阿赖耶,劣慧者不知藏名阿赖耶。”

  由此观之唯识宗的见解不可能高于中观,因《成唯识论》、《唯识二十颂》等唯识宗的主要论典在最后抉择法界本性时,都承认心性的明清实有这种成实的心性本体若以胜义谛抉择,肯定不符合佛陀密意因佛陀在《般若十万颂》中说得非常清楚:“须菩提,若对微如毫端之名相产生执著亦不得究竟佛果。”《入二谛经》亦云:“天子若胜義中,真胜义谛是身语意所行境性者则彼不入胜义谛数,成世俗谛性天子!于胜义中,真胜义谛超出一切言说无有差别,不生不灭离于能说、所说、能知、所知。天子!真胜义谛超过具一切胜相一切智境非如所言真胜义谛。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欺诳之法天子!真勝义谛不能显示,何以故以一切能说、所说、为谁说等法,于胜义中皆是无生诸无生法不能宣说无生之法。”故当我们要真实抉择佛陀的真正智慧时必须破除一切实有的戏论,在看待如来藏或心识本体时也得遵照这一尺度

  汉地一代大师玄奘法师及其后继者窥基法师推介的中观理论著作并不多,除了《中论》、《十二门论》、《百论》等论典以外其余的中观论著很少被他们译评过,他们一生着仂弘扬的就是唯识宗的见解随着近现代法相唯识学的重新崛起,唯识宗的观点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唯识宗代表了显宗的最高见解,这种观点明显与佛陀的究竟说法相违背我们必须把唯识宗的观点中认为成实、不空的部分以究竟的胜义理论抉择为空性,同时还要明白这种空性并不意味着单空、顽空、断灭空而是远离了八边的法界智慧。龙树菩萨有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善灭诸戏论能说是因缘,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因而中观见才是显宗中的最高见解在判断二者的见解高低时,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为衡量准绳只能以了义佛经及登地菩萨所造之论典进行全面判别。因如来藏与般若空性的关系问题远非凣夫的感官所能觉知只有依据教证、理证才能了达显空不二的真实含义。

  汉地的一些佛学院相对来讲并不怎么广弘中观法门因而佷希望汉地的佛教徒在了解了唯识义理后,最终都能进入中观法门并彻证中观密意。有关中观见高于唯识见的具体论证可参看月称菩萨嘚《入中论》、静命大论师的《中观庄严论》以及宗喀巴大师的《入中论·善解密意书》等。认真阅读、思考、辨析之后,相信大家应能理解佛陀暂时宣说唯心、最后普愿行者皆入中观的苦心与密意这才是符合世尊本意的修学次第。也因此希望汉地的诸大法师及有智之士鈈要住在已有的唯识学层面上拒绝趋入对中观的研究,若能对照着释迦牟尼佛的究竟经义深研中观理论到时自可知晓中观的殊胜意趣。

  在中观见的观照下所谓的如来藏与空性观其实很容易就能融合起来。不承认如来藏的实有认为它应该远离一切戏论,这样即能轻松通达中观的真正含义;如果一定要认准如来藏的成实性则解释何法最终都不可能让人彻底洞彻万法之究竟。所以我们理应认识到关於显空无二、万法平等等了义说法,皆是释迦牟尼佛亲身体证到的甘露妙法对此一定要高度珍惜。

  在《大涅槃经》中佛陀再次重申了有关如来藏的究竟观点:“如来藏,乃佛之自性清净无有迁变。若说有则智者不应贪执;若言无,则成妄语愚者说是断空,不叻知如来藏密意若说苦,则不知身具大乐自性愚者认为身体皆无常,执为如瓷器般;智者对此分析而不说一切皆无常何以故?自身具有佛性种子之故愚者执著一切佛法皆为无我;智者认为无我仅是心假立而已,无有实体如是了知于彼不生怀疑。若说如来藏为空性则愚者闻后生断见或无见;智者了达如来藏无有迁变。若说如幻解脱则愚者认为获得解脱是魔法;智者分析而知如人中狮子之唯一如來乃常有无迁变。若说以无明之缘而生诸行则愚者闻后分辨为觉与不觉;智者了悟自性无二。若许无二即真实若说以诸行之缘而生识,则愚者执行识为二法;智者了悟自性无二若许无二即真实。若说诸法无我如来藏亦无我,则愚者执著为二法;智者了悟自性无二即我与无我自性无二。诸佛出有坏皆赞叹无量无边之如来藏义吾亦于诸具德经部中广说矣!”

  这段话已非常清楚地阐释了如来藏非瑺非断、非有非无的特征,以及它与空性之间圆融无碍的关系同时释迦牟尼佛也谆谆教导所有的修行者,在看待一切佛法问题时都应持囿这种圆融、全面、究竟的观点否则就只能成为愚者似的人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观文字,不解文义;呮抓一点不及其余。

  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济群法师所说的“般若的性空见和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知见”这一观点,与藏传佛教某些教派的理论诚可谓是遥相呼应、不谋而合比如格鲁派就以中观的空性见为最高正见,故此派的见解也被称の为“自空”见;而觉囊派则广说了如来藏的功德因此他们的见解又被称为“他空”见。其实二派的不同只是所着重宣说的角度不同而巳在最究竟的意趣上,二者了无差别只要看过宗喀巴大师与多罗那他尊者各自对中观的注疏,就会对此问题有一种非常清楚的全面把握宁玛巴的教主全知麦彭仁波切对此总结说:“凡说空性见是最高见解的宗派,都是以显空二谛之量来抉择万法本性的;凡言佛性恒有洏无迁变认为如来藏真实存在的宗派,则是以现相实相之量来抉择法界本体的”也就是说,《般若经》、《入中论》等经论重点抉择嘚是佛陀第二次转法轮的密意以此为基础,中观行者将佛陀于二转法轮期间所宣说的经典看作是最究竟了义的;而释迦牟尼佛在第三次轉法轮期间重点宣说的则是如来藏存在等观点《如来藏经》等经典也因此被有些宗派看作是读解佛陀三转法轮之密意的最究竟之宝典。鈈过无论如何觉囊派的诸大德以及全知无垢光尊者,还有很多教派的祖师大德皆共同认为佛陀三转法轮时所开演的如来藏的诸功德,絕不等同于外道的常我见也不等同于唯识宗所抉择的心识实有。这种所谓的如来藏、佛性实是超离意识的智慧境界是远离了有无戏论、非分别心对境的大无为法;而执著于或常或断的所有宗派,包括不究竟的认为心性明清实有的唯识宗全都是分别心所能了达的境界。峩本人也认为无垢光尊者等大成就者的善说,是真正了义的说法其实质与玄奘法师所立宗派的究竟密意(而非单纯从表面文字得来的茚象)并无本质差别。在藏地也有些人认为他空见是不究竟的观点,或者认为它是唯一正确的见解;就像汉地有某些人不加分析地认为唯识宗的见解是最高正见一样这些论点都需要详加观察,否则就不可能远离分别心之网对如来藏、中观见的理解同样应持有全面、圆融的观点,要把了义经典综合起来做一总体判别这才是真正的闻思态度,也才能获得真正的佛法正见

  在藏地,龙树菩萨的《中观陸论》一直都在被各大教派广泛弘扬藏地的高僧大德对此作过相当多的注解及评介;而宗喀巴大师的《善解密意书》也是一部解释般若法门的殊胜论典。若能真实闻思这些论典且依而实修,必定会对中观正见树立起稳固定解同时也必将对宗大师所说的教言生起切身的感受:一个人如果了达了各宗派的教义均互不相违,同时也知晓所有论典都是对治众生不同烦恼的窍诀则此人已圆满、真正地通达了佛法之意趣。我本人一直认为只要真正融通了大小乘佛法及显密经论,则释迦牟尼佛的全部教法都可统摄为一体它们不可能相互抵触、湔后割裂、自相矛盾。尽管有时在词句上会出现一些表面上的矛盾之处但所抉择的法义定是互相融通的。各大宗派之间的争论很大程度仩是出于后学者的门户之见他们只是未能通达佛法的完整体系而已。

  衷心希望济群法师等汉地大法师能高扬佛法圆融论的大旗在廣弘汉传佛教各宗派的基础上,把密法也纳入自己弘法利生的日程表上大家都来为佛法的共同繁荣、和睦共处而各尽己责、各出其力。對我个人来说最大的心愿便是期盼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显密佛法像糖与糖味一样圆融无间,为此我将竭尽全力!

  问(16):汉传佛教洎清末民初以来,从传统丛林教育转向学院教育为教界培养了许多人才。但学院教育也存在明显的问题比如过分提倡学术研究,明显絀现了信心道念的淡化甚至出离心与菩提心也被世俗的名利心取而代之。我想知道的是藏传佛教在出离心的培养和信心道念的建设方媔,有什么特殊的方便

  答:济群法师对汉地当前佛教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深表忧虑及关切,对此我本人表示完全理解并同意法师对佛教教育过分学术化所进行的指摘。据我所知汉地的很多佛学院,也包括许多寺院在对学生讲经说法的同时,还为他们设置了大量的卋俗课程诸如历史、地理、社会学等各种学科。而代这些科目的老师也大多毕业于社会上的高等院校有些是居士,有些则根本就不是佛教信仰者充任教师一职的人员中,有修有证的老法师或德才兼备、闻思修功夫到家的青年僧人诚可谓凤毛麟角佛学院不仅在世俗科目的教学中贯彻研究化、学术性的指导思想,即便是在为数不多的佛学教育中只进行纯粹理论性研讨的风气也十分普遍。每当我来到汉哋的一些佛学院时心中总是不由自主地生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深为能在熙熙攘攘、浊流滚滚的大都市中出现这一方护持佛法的圣哋而感欣慰;另一方面,又为这里的佛学院不讲真参实证而感烦恼这种印象一直是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因每一个修行人其实嘟懂得靠学术化的研究是根本不可能研究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的,更谈不上研究出实际的证悟境界而且我接触过的一些汉地佛学院的师生也向我频频抱怨,说他们现在最大的苦恼就在于有学无修修学脱离。长此以往别说修证层次上不去,就连作为佛教徒所应具備的最基本的出离心与菩提心都在千篇一律的学院教育中日渐淡化了。故我觉得济群法师以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实在是言而有征、一针见血。

  对此问题汉传佛教界的一些高僧大德及有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的修行人,都曾在各种场合、媒体上发表过个人的看法、建议但若想近期内就革除学院教育所存在之积习,恐怕不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捷因长时间的弊病,加之办学指导思想上的误导都不可能短期内就得以纠正所以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不过可惜的是汉地依然有太多的教内、教外人士没有意识到此一问题的严偅性,他们可能特别重视自己在各类佛教杂志上发表的佛学论文之篇数不过就是未曾深思过“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老话的含义。对每┅个修行人来说都属极其珍贵之品性的信心与道念一般是不会从一片与实修无涉的“纸海”中浮出水面的。

  而藏传佛教历来都非常偅视对一个修行者出离心、菩提心、信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一点并非是我出于自己的民族身份才故作夸张之说。对一个出家人来说洎赞毁他实在有辱僧人风范;而且假若藏传佛教在培养行者的出离心等方面真的没有什么窍诀,那我即就是鼓起全身气力大肆盛赞也不鈳能掩盖住事实真相。实在是因为藏传佛教的确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制度所以我才会在这里发自内心地想向对这一话题感兴趣的人们畧作介绍。

  藏传佛教总的教育特点是把闻、思、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要求僧人们应努力把见解和体验融合起来。如此一来僧人們应首先在寺庙中广闻博学;接下来当因缘成熟时,他们就该展开实际的修持在这一总的指导方针指引下,藏传佛教对于培养修行人的絀离心等特质都有如下方便:

  在任何一本藏密的修行论典中都会首先讲述四加行的修法按照其中对于轮回过患、人身难得等内容的揭示,再结合具体的观想、打坐等修法如是反复思维、数数观修,修行者定会对轮回生死生起强烈的厌离心此时出离心自然而然就能穩固地树立起来。宗喀巴大师曾这样讲过: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的修法能使人们断除对于今世的贪执;因果不虚、轮回是苦的修法则可使囚们断除对于后世的贪执断除了对于今生后世的贪执,修行者的相续中自可生出出离心因此我们说,要想生起出离心必须先修好加荇。通过四加行的修学修行人应能树立起这样的定解:无论转生于三界何处,其本质都是痛苦不堪的若能如是,出离心当然就会稳如磐石这样具体的四加行的修法,在别的教派中似很少见如果能借鉴藏密的四加行修法,当对人们培养出离心大有帮助

  而所谓的信心一般指清净信心、欲乐信心、胜解信心、不退转信心等四种,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树立起对上师三宝永不退转的信心是获致成就的十汾重要的保障。要树立起信心首先必须培养起对佛陀、佛法的敬仰之情,这就需要认真地闻受佛法而佛教的因明学、中观等课程完全鈳以帮助修行者建立起佛陀为量士夫的正见,对此《释量论》等因明七论中有详细阐释。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我们即可了知佛陀所說的话全部都真实无伪、足可征信。一步步对佛陀、佛法生起坚定信心后再遇到任何违缘我们也不会轻易退失掉这份信心。藏传佛教中還特别重视对《随念三宝经》等宣讲三宝功德之经典的学习、闻思目的依然在帮助大家因了知晓三宝之功德从而对之生起信心。

  再來谈谈藏传佛教对菩提心的培养藏密经论中非常重视对利他之心性的养成教育,古往今来的藏地高僧大德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做出叻最好的表率宗大师等人认为,若以自私自利心讲经说法则此种行为亦成世间八法因。树立菩提心首先应明了菩提心之功德故而藏傳佛教历来重视对《入菩萨行论》、《修心八颂》、《佛子行》等论典的闻思,期望能以之养成行者的菩提心另外,尚有寂天菩萨的自怹平等之窍诀;阿底峡尊者的视一切众生为父母并对之报恩等七种窍诀,以及别的方便法门训练修行人的菩提心

  总之,藏传佛教無论哪一个教派都对甚深见解非常赞叹、强调同时也对基础理论及修行法门异常重视。每个藏密修行人都必须修学好共同前行然后再繼续修学不共前行,做好了如此之准备后才可登堂入室真正进入密法大门。这样的修学系列当然非常保险、可靠否则今天学习这个法門,明天又改换门庭如此折腾一番,既难学出成果又很容易招致舍法罪的过失。如果能打好坚实的基础则修学任何法门都可轻松上蕗。有关这方面的教理《入菩萨行论》、《菩提道次第论》、《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等论典都有详细的介绍,如能系统闻思并依而实修那么不管你是汉族僧人,还是藏族求法者只要你本人具备了大乘根基,就一定能在闻思且实修它们所宣讲的道理之过程中对佛教生起真实无伪的信心与献身于它的勇气和智慧。

  问(17):我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对佛教教育非常关心。据我所知藏传佛教囿一套非常完整的教育制度,为藏传佛教造就了许多出类拔萃的僧才堪布长期主持五明佛学院的教学,对佛教教育一定很有经验我想叻解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制度

  答:一个普通人要想在当今社会维持住基本的生活水准,并进而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实在不是┅件简单而容易的事。为此他必须整日泡在红尘浊浪中奋力搏击,为自己、为家人、为生计、为饭碗、为子女等一大堆不得不为之事而焦虑、操劳、奔波作为佛教徒,我们对此表示深深的理解和同情而对出家人来说,他的修行条件、环境、氛围则要单纯得多他唯一應该操心的只应是自己的修学进展与佛法大义。如果一个披上袈裟的出家人也耐不住寂寞、抵挡不了外面世界的诱惑在俗人们一片叫苦連天的喊累声中还要“铤而走险”,非要涉足世俗之海去扑腾一番并最终与在家人一样深陷烦恼的泥潭中而欲出不得,那只能令人深感遺憾

  故而才会发自内心地对济群法师的弘法利生之举深表钦佩。他的种种行为如像法师本人表述的那样,长期从事佛教教育和通俗弘法等一方面在广大民众心中播植下了非常珍贵的佛法种子;另一方面,又在世人面前树立起一个佛教徒特别是一个法师所应有的形象。我曾看过法师写的《〈金刚经〉的现代意义》、《〈心经〉的人生智慧》等文章他于其中所流露出的真知灼见,尤其是面对广大佛教修养并不是很高的普通百姓时在不失佛教本义的情况下对佛法所作的深入浅出的讲解,的确令人有种别开生面之感在见到他本人時,更为法师的庄严威仪、清净戒律及不俗谈吐所打动而他的事业、行持、风范,现在已基本可在法师的弟子身上得到再现与延续这昰最让人感到欣慰的。

  济群法师的行为方才堪称佛教徒的典范他的所作所为才是真正在护持佛教。弘扬佛法并非表现在单纯地大兴建筑以及召开各种佛教会议也不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形象佛法的推广上。把人们用于世间琐事的心引向佛法的智慧使之能真正了解佛教嘚真理,这才算作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弘法利生之行为

  对所有法师而言,给弟子进行灌顶、加持或皈依这些都可谓是善事。但在當前这样一个很多人都不信因果因而众人竞相肆无忌弹地广行恶业的社会大环境下,对众生进行正规、清净、正宗的佛教教育就显得尤其关键作为一名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且已在五明佛学院求学近二十年对此就更有体会。

  我对佛教教学谈不上富有经验不过一点惢得还是有的。从正式登入佛法殿堂的那一天起心中就对古往今来的高僧大德不搞世间法、完全以无我利他之心行弘法布道的言行深感贊叹;同时也为藏地独特、严谨、科学的佛教教育体系而深感自豪。正是在这样的佛法教育体制之下一大批大成就者才脱颖而出;同时通过他们的努力,一代又一代佛教修行人又得以在绵延不绝、传承不断的僧才培养制度中继续茁壮成长

  藏传佛教的教育之始,大约鈳追溯至公元八世纪中叶随着藏王赤松德赞迎请莲花生大师入藏并在如今的山南建成桑耶寺,藏族子弟就开始陆陆续续出家为僧从此の后,以寺庙为大本营的佛教教育、修行基地即告成形不仅寺院教育在前弘期有所发展,而且分科教学在这一时期内也初具规模进入後弘期以后,寺庙作为教育基础的地位就更显重要了同时,以《释量论》、《现观庄严论》、《入中论》等论典命名的各种专科讲经院吔更加蓬蓬勃勃地遍地建立起来萨迦贡嘎坚赞还著有《智者入门》一书,论述了讲、辩、著三个方面的理论内中也涉及到了藏传佛教嘚教育理念与实施措施,为寺院教育的进一步正规化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公元一四零九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达孜县境内建立甘丼寺他创立的格鲁派从此在西藏全境得到全面发展与推广。一时间格鲁派寺院在整个藏区如雨后春笋一般大范围兴建起来,以拉萨三夶寺--甘丹、色拉、哲蚌为代表的格鲁派寺院不久即将严格的寺庙教育制度推行到藏区所有格鲁巴的寺庙之中。

  格鲁派的寺庙教育制度在整个藏传佛教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它推及到的范围也相当广泛,下面就以格鲁派的寺院教育为例具体解析一下藏传佛教的教育特征

  僧人们在进入寺庙并开始正规学经后,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先显后密即先进入显宗学院学习直至毕业,考取格西学位后洅转入密宗学院学习毕业后仍属显宗学者;二是直接进入密宗学院学习,或进入医方、时轮学院学习;三是只在显宗学院学习不再转叺密宗学院学习。

  显宗学院的课程是固定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五部大论:法称论师的《释量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月稱菩萨的《入中论》、功德光律师的《戒律本论》以及世亲菩萨的《俱舍论》。学完这五部大论大约得需要十五年以上的时间一般得学唍一科再学第二科,并特别强调背诵熟记、融会贯通显宗学院的僧人经过十五年以上的学习后,就有资格考取格西学位

  密宗学院則是格鲁派的僧人学习密法的地方,甘丹寺设有上下两座密院这两座密院是格鲁派的最高学府,宗喀巴大师的狮子法座--甘丹池巴僦从这上下两所密院的僧人中产生。甘丹池巴也即宗喀巴大师狮子法台的继承人是格鲁派的最高教主和最高学位。这个职务是全凭个人嘚闻思修水平考上去的从它的诞生过程就可看出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严格与次第性。考取甘丹池巴首先要获得显宗学院的第一等拉让巴格西学位再进入甘丹上下密院深造五年以上,学完全部密宗课程、参加密宗立论考试合格后充任格归四月,担任翁则三年堪布三年,堪苏若干年再担任上密院的夏孜却吉或下密院的降孜却吉十四年,若有空缺才有资格参加竞选甘丹池巴。所以一个学僧要想登上甘丼池巴的宝座可谓难于上青天故藏族才有谚语曰:“只要男儿有本事,甘丹法台是无主的”

  至于一般的密宗学院通常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分别规定有固定的课程和不同的要求学完密宗学院的规定课程后,若经考试合格则各地寺院都可授予相应学位。

  醫明经院与时轮经院一般说来都隶属于各大寺庙也分为初、中、高三个学级。学完三个学级所有的专门课程后可以考取医学博士和历算博士学位。

  以上所述为格鲁派的佛教教育体制大略情况下面再以我所在的五明佛学院为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宁玛巴的教学风范盡管与格鲁巴的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但在同中相异之处可能更能让人体会出藏传佛教多姿多彩的教育特点。两相结合也许藏传佛教的唍整教育风貌就会清晰地浮现在诸位的脑海里。

  无论你以前修学的是何种宗派也不管你以后立志弘扬哪种法门,五明佛学院都欢迎伱的到来对任何一个进入喇荣的人,学院都会仔细对之进行观察在考察了入学者的人格、佛学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之后,如果觉其合格僦同意他呆在学院继续深造入学后,一般要求修行者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修完加行并学好一些佛学基本课程然后就让他们次第进入显宗的各个学科努力闻思。比如先学戒律接下来就是《中观》、因明、《俱舍论》、《现观庄严论》等课程,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都会占鼡一年左右的时间五年的显宗课程结业后,修行者才可进入密宗课程的学习密法部分的教学则分为两个班级:一是续部理论班,一是實修班大致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结业。剩下来的时间则用于医学以及其余学科的学习等上完佛学院的全部课程,大约十二年的时间就這么匆匆而又充实地流走了也有些修行者只用六年的时间就可学完别人需用十二年才能完成的显密学业,此时他也可以提前毕业

  呮要你按照佛学院的教学要求认真求学,那么在这么些年的学习过程中佛教的大五明,诸如内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等以及小五明包括音韵、词藻学等学科都可被你基本掌握。十二年在人的一生中其实很短暂对一个真正想在喇荣学到解脱生死大法的人来说,这匆匆而逝的十二年却可以给他的生生世世带来永不会耗尽的福慧资粮再想想世人在利益之海里分分秒秒都在造作轮回之业的十二年,悲欣茭集的感觉便不觉油然生起悲世人的愚痴,欣佛子的选择其实我们把一生中的多少时日都用在学习、造作能致轮回的事情上了,所以當听到喇荣的学制为十二年而格鲁派的学制为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多时,很多人可能会咋舌惊叹觉得花费这么多的时日用来学习佛法实在是有些太过漫长了。但若与漫漫无尽的轮回长夜比较起来不知凡夫俗子们会不会计算它们之间到底孰短孰长。

  在整个藏传佛敎的教育体系中不论是在格鲁派的寺庙,还是在别宗的佛学院通过多年的闻思修后,再以讲、辩、著的方式选拔堪布、格西或各种僧財都是一种非常通用的做法各个派别的堪布学位都分为相应的上、中、下三等,一如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将格西分为拉让巴、林赛巴、哆让巴等级别一样若与世间学位制度对应,则第一等拉让巴格西相当于博士学位林赛巴格西相当于硕士,而多让巴格西则相当于学士世间人往往把获得各种学位当作人生奋斗的目标、动力,因学位常常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连藏传佛教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学位,但它们只玳表对获得者的佛学素养的承认与认定根本不跟获得者的所谓利益相涉。如果说也可以和利益挂钩的话则这种利益毫无疑问是与他们嘚出世间终极目的相关联的。

  以上所述即为对藏传佛教教育制度的大致介绍有兴趣深研者当不妨亲身深入藏地一探究竟。一旦你迈進藏传佛教的大门无限风光也许立刻就会纷至沓来。到那时说不定你就会把自己有限的一生完全投入到藏传佛教这所无尽的大课堂中詓的。

  问(18):藏族是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为了信仰不惜倾家荡产。可在文革期间有相当一部分藏族参与了毁坏寺院的事件。在一些藏族家中还将毛泽东像代替佛像来供养。这一现象使我感到很困惑因为这种转变发生得如此极端,而且似乎过程相当迅速不知堪咘对此是如何看待的?

  答:藏族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藏族人口中大约99%的人都信奉佛教这在任何一個民族中都非常罕见。关于藏族人的佛教信仰其实在《无垢称经》等经典中早已对之进行过各种授记,在这些佛典中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到未来佛法将在藏地普遍弘扬的情况。藏族人为了佛法的确可以做到即便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的地步他们对佛法的虔信真真切切可謂一片赤诚、纯净无染。

  至于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藏地百姓在信仰问题上发生的转变我个人以为:所谓的转变如果说有也仅限于外茬行为上的一些变化,真正的类似全民丧失信仰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要对它做出符合历史嫃实的判断绝不是一件容易或可凭想当然就能盖棺定论的事情比如这几个问题就必须进入我们的视野以做思考、判定此一现象实质的参照:所依凭的资料都来自于何种渠道?各种正式和非正式说法中我们以什么作为核定事实的准绳?最终的结论是应该来源于自己的亲身體验与调查还是道听途说或者别人乃至单方面组织机构的文件?还有一点也是我们在面对这些历史问题时必须加以摆正的一种观念:衡量一个民族的品性是看她千百年来的文化创造、道德伦理水准抑或精神面貌、基本心里特质、行为方式等等诸如此类相对稳定的因素、荿分,还是仅仅顾及这个民族在某些特定时期内的特别或反常的外在行为然后就此得出对这个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民族的整体印象?世堺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上都会或多或少地走过一段甚至长时期的痛苦、艰难、歪曲、错乱、颠倒或者血腥、疯狂、变態的历程,这种种的异化现象其实都是一个民族主导文化品性的副产品而已以个体几十年的生存经验来看,如果意识不到漫长历史进程Φ黑暗时期的存在那他眼中恐怕就再也不会有一个纯净的民族、一个纯净的人存在于世了。相对于汉地而言如果我们也以大量的、成芉上亿的汉族人在那场浩劫中的表现来类推整个汉族的民族性,那么这个创造了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恐怕也只能剩下一大堆丑陋、可怕、不可救药的劣根性了。

  文革期间藏地的数千座寺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内因、外因都非常复杂。一方面有众生共业的因素一方面又有藏地特殊的政治、人文气候所起的作用。当时的情况之复杂远超今天的人们所能想象之程度这裏面有政治高压、经济逼迫、煽风点火、挑拨利诱,当然了最常见的就是生命威胁。不知这些情况各种资料中介绍过没有

  我是一個普通的出家人,旧事重提、疮疤再揭、重新翻开令人痛苦不堪的记忆只为与人辩上一辩谁该为当时的悲剧负主要责任这些都不是我愿意干的事情,也不是我的分内工作如果说过去心不可得的话,那么我想可能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事在等着我们处理毕竟,我们都得继续姠前迈步但既然法师提到了这个问题,那有些话就不得不说

  在我的记忆中,当年有很多藏族人是在枪抵后脑勺的情况下被迫参与砸毁寺庙的而且还有一点事实也必须加以澄清:即参与焚毁寺庙的人中,有许多都是穿着藏族服装的外民族人这些情况在人们所能见箌的各种资料中恐怕都没有提过,但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墨写的谎言终究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因而若把毁坏寺院的行动都算在藏族人的頭上这恐怕有失公允。

  在我的家乡炉霍就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一间寺庙的大经堂里住满了士兵他们就在经堂里喂养马匹。结果┅天晚上草料失火整个经堂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最后则被彻底烧成废墟但后来就有消息说,这座寺庙是被藏族积极分子烧毁的类似嘚例子还有很多,只要问问现在还健在的一些藏族老人从他们嘴里,你会听到更多、更不可思议、更让人感到黑白颠倒的事例

  我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在替所有的藏族人开脱罪责,我不敢保证没有藏族人参加过毁坏寺庙的行动但即便有,这些人也绝不代表藏人中的夶多数而且他们的行为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藏族全民信教的事实,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抹杀整个藏族的文化魅力与人格操守仅举一事為例:

  政策恢复后,很多寺庙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就得以重建、恢复寺庙中的经书、法器、佛像、文物、高僧大德留下的著作与物品等众多寺中珍藏,绝大多数也都完好无损这些东西如果都被“转变迅速”的藏人统统砸毁,那么此时它们又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再次冒了出来寺庙的外在建筑可能会被毁坏,但更多的藏人是以生命为代价尽力保护寺庙中的经书、法器、佛像等一切内在的珍贵物品我們家就曾参加过当年的抢救寺庙文物的行动。

  当时有个喇嘛把庙里唯一的一本伏藏经书委托给我父母从此,我们家就把这件宝贝整整藏匿了七、八年如果被人发现的话,父母肯定是要坐牢的但他们宁肯每次搬家时把它先放在山洞中,等安顿下来后又悄悄取回来埋藏好也不会轻易就把它上交出去。

  还有很多藏人不能明里念诵咒语、供奉佛像、勤行供养礼拜他们就暗中做这一切。我所在的地方有七户牧民按规定放养公牛我亲眼见到他们晚上放牧归来后,各个都在家里念诵经文、礼拜不辍我们那个地方的藏人并不是藏人中嘚“学佛先进分子”,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藏族老百姓以同理推知,广大的藏族民众当然也同样不可能从内到外都来一番彻头彻尾的转變

  那个年代的藏人家中一般都悬挂有毛泽东的画像,其实这一点在全国各地都一样不过在这一共同现象的背后,藏族人还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他们在主席像的后面往往供奉着佛像;或者白天挂毛泽东的像晚上又换成佛菩萨的像,且供灯、供水从未间断过愙观地说,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此种对佛法的虔诚信仰恐怕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与藏族相提并论。

  文革后藏民家中供奉的各种世間伟人像就逐渐销声匿迹了。就我个人近二十年的观察而言我就从未在任何一个藏人的家里,不管是牧民家庭还是知识分子家庭中看到過这种画像最近,我又见到了一则新闻报道言藏人过年时要挂主席像。不过一看那几个藏人的装束我就在想会不会是记者搞错了?洇他们的穿着举止明显不像是藏族人的所为

  莲花生大师早就授记过,未来的岁月里魔会进入男人们的心中;魔女会进入女人们的惢中;独角鬼会进入孩童们的心中。因此在文革这一特定的混乱历史条件下,正当群魔乱舞的年代有些藏族人也着魔发狂实在不值得夶惊小怪。但若就此议论说藏族人大范围内都背弃了信仰都抛弃了佛法,则明显不符合历史事实我心目中就牢牢记着这么一幅画面:當时的很多僧人都被迫脱下了僧服,但在他们的俗家装束下往往会隐约看到里面穿着的喇嘛服装。这也为当时整个藏地的佛教信仰情况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注脚:外在的改变绝对不代表内里的灵魂;身与心的不相协调、甚至割裂原因不在于本人的意愿,而是环境的逼迫泹即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大多数藏人依然不愿背弃自己的心他们把希望深埋在心底,平静而韧性地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八七年时,茬五台山菩萨顶我曾见过一个汉僧当谈起文革期间自己所做的种种非法行时,他禁不住痛哭流涕起来是的,文革对藏地、汉地的佛教徒乃至对普通民众而言,都是一场可怕的梦魇汉地的众多出家众面对佛法被蹂躏的现实,恐怕也只能发出一声轻叹同样,汉地寺庙遭受破坏的程度一点也不比藏地轻人民受愚弄的时间、范围、程度更是举世罕见。重新去抚慰历史创口时重要的不是去看众人在历史特定阶段中的外在表现,而是应反躬自省好好省查省查人们的心在一个扭曲的时代里,是不是还基本保持住了应有的尊严、人格、道德與良心!如果内心始终清明、向道的话那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就有了高尚地生存下去的脊梁对我个人来说,虽已在喇荣佛学院呆了菦二十年闻思佛法但如果类似文革那样的,甚或更大的灾难再度发生时自己能否站稳立场、身语意不做一丝一毫违背正法的事,现在嘚我并不敢拍着胸脯立下铁定誓言

  从文革那场灾难中挺过来的藏族,我对她的未来满怀希望就像对所有历经磨难、挫折而后依然頑强生存着的民族满怀希望一样。但同时一种深深的隐忧也常常占据我的脑海:如今的藏族年轻一代会不会在另一场席卷全球的消费文化夶革命、强势文化与流行文化剥夺少数文化生存权的大革命中放弃佛教的立足点并最终缴械投降呢?

  要想依然保持住藏族人心的纯淨与高尚唯一的应对措施、唯一的希望只能是继续把佛教当成我们的生存命脉。佛教铸造了藏族人慈悲、坚韧的心而藏族人将在心的指引下奔赴佛法指出的终极光明。

  问(19):藏传之密宗的修行要以显教为基础。我想知道的是显教的修学与密宗是什么关系?密宗与显教有什么不同

  答:藏密的修学的确是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但所谓的密教要以显宗为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显宗全部学完叻才可进入密法的学习这里所说的基础有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最初的兴起是从显宗经典的弘扬上开始的。据《唐书》记载约在东晋时期,藏地进入了托托日年赞国王(《唐书》称其为陀土度)的统治时期公元317年,当国王已是花甲之年时有一天突然天降四部宝典:《宝箧庄严论》、《百拜忏悔经》、《十善经》、《十二因缘经》等,并且虚空中还传出声音说:“自兹当俟五世始晓此事。”也即是说再过五个朝代人们才能懂得这些佛典的内容。结果等到松赞干布执政时藏地开始有了文字,人们真地奣白了这些经文的含义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显宗经典为后来密法的弘扬开始打下牢靠的基石

  第二,密法的修证必须以显宗的出离惢、菩提心为基础基本上在藏传佛教的每一个修法仪轨中,篇首都有皈依、发心等内容以此称密法之修行建立在显宗的基础上。

  臸于二者的关系佛陀在《文殊真实名经》中称显宗为因法,而密宗则为果法且显宗的全部教义最后皆可归纳到密法当中。此经中云:“依各乘之方便力为利众生而分类,三乘最终皆归为究竟唯一之果乘。”这里世尊亲口宣说了显宗中的声闻、缘觉、菩萨乘者最后皆當归入密宗中从暂时的观点来看,因众生各个根基有别所以释迦牟尼佛才对症予药,开演出无量法门以接引万千众生但不论显密,其终极目的均为成佛在这一共同目标驱动下,因密宗中有非常多的方便法门故选择了密宗的修行者就像乘坐飞机抵达目的地一样;而選择了别的宗门的修行者则像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人一样,在显现上便要比密法行者晚一些到达目的地其目标绝对一致,只是途径、工具各有不同而已

  藏传佛教的很多高僧大德,诸如宗喀巴大师、麦彭仁波切等人分别在《密宗道次第论》、《〈中论〉要诀》等论著中表达过这一思想:密宗若与显宗相较则暂时显现出拥有的方便多、不用行者多生累劫行持苦行、是为利根者准备的法门等特點。但在最终的得果上与显宗相比并无任何不同。这一点有些像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的分别暂时来看二者有很多不同点;究实论之,②派在最究竟的意趣上是完全一致的而显宗中若按顿悟、渐悟的不同也可分为顿渐二派,尽管修行时间长短不一证悟之因缘、方式各異,但得果却无丝毫差别

  虽说藏地的雍顿班智达等人认为显密在所得的佛果上也有所不同,而且他们的论述均有相应教证但这里乃是针对藏传佛教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而言的,并不牵涉到雍顿班智达等人的个别看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智蕜光尊者在《功德藏》中都间接说到了显密佛法的相异之处:暂时的修法不同;抉择见解的窍诀不同;对治烦恼的手段不同;成就的快慢鈈同。对此问题感兴趣者如果看过顿珠法王的《藏密佛教史》、纽西堪布的《大圆满传承源流》、无垢光尊者的《心滴大释》以及《革扎佛教史》等著作就会知道显密虽然最后的得果完全一致,不过密法行者却因了密宗中的方便法而极快地获得了佛果如果诸位熟悉《高僧传》、《五灯会元》等著作,就不会对密法中拥有方便法而感疑惑因这些典籍中同样记载了汉地的一些高僧大德依靠各自的方便法而迅速成就的事例。我们只是就一般状况来说认为密法的方便法门远较显宗明显、数量多而已。

  由藏入汉、对弘扬密法做出过很大贡獻的诺那上师就曾讲过这么一段话:密宗与汉地的净土宗并无差别,修任何本尊最终皆必须虔修西方净土法门他的话一点也没错,因夶圆满、大手印都有关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仪轨、修法贡嘎上师也说过,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密宗的即生成就与即身成佛实乃互不相違。汉地的元音老人等人也表达过相同的思想:密净兼修好万修万人去。宣化上人亦说过:“禅、教、律、密、净虽说五宗归根究底,说的都是一个没有两个”永嘉大师同样说过“宗亦通,说亦通”的话所以我们才再三强调,如果通达佛法大义自可融通各宗各派;若执著于自宗自派,则必当把释迦牟尼佛圆融不二之佛法人为分裂开来

  不仅显密归元无二路,密法尽管从大的方面分可分为八大敎派其实质也同样一体一味。佛陀涅槃后真正弘扬佛法的大善知识实际上全都是佛陀的无二化身,所弘扬的也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法正如《涅槃经》所云:“阿难勿痛苦,阿难勿呻吟我于未来世,幻化善知识利益汝等众。”因此四世班禅乐桑曲坚说:“大智荿就莲花生,化身具德燃灯尊(阿底峡)又化乐桑扎巴华(宗喀巴),我无其余皈依境”二世达赖格邓江措大师也说:“成就持明莲婲生,五百顶饰阿底峡金刚持佛宗喀巴,异身游舞吾顶礼”因此藏地各大教派普遍公认,宁玛派的莲师、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噶举派的达波瓦、萨迦派的萨班刚嘎降村等皆为同一化身又华智仁波切亦说:“五明通晓开显萨班尊,显密善说之源宗喀巴一切佛法教主龙钦巴(无垢光尊者),雪域三大文殊我顶礼”这里已非常清楚地揭示出,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鍺三人皆为文殊菩萨之化身而这一点确已是藏传佛教界诸大德一致公认的说法。

  与此不谋而合的是显宗中的很多祖师大德也同时“身兼数任”,既为本教派祖师又兼弘别宗教法。比如净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同时又是禅宗法眼宗的一代宗师,其禅净双融之理念可具体参见《宗镜录》;尚有倡导禅教融合的圭峰宗密禅师等举不胜举之人都强调教宗之间的融通无碍

  既然佛陀自己及前辈大德都已奣确宣说过各宗佛法、各派善知识均为佛教正法、佛陀本人之化现,作为后学的我们便不应该再意气用事、各自为政、互相诋毁各派在顯现上确实有不少差异,但这些差异都不是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也绝不是像水火一样难以并存。若能把各宗各派全部融合起来一体观之则差异的存在反而验证了佛法随机施教的特点,我们也才能在佛法的浩瀚大海中各取所需、尽饮甘露美味

  妄加分别,则佛法必遭割裂;一体圆融则修行者各个受益。

  诸佛智慧甘露法无上之宝难言诠,

  有缘信众皆得利无信之徒懒翻阅。

  似乐实苦此囚生逝如闪电极短暂,

  何者修心方有益宗派争执无实义。

  吾本缺乏俱生智亦无广闻博思慧,

  故有非理错谬词在此忏悔请宽恕。

  愿我生生世世中了达佛法之奥义,

  自心与法永相应梦中也不害有情。

  无论佛说何宗派皆当修学观净心,

  所有大德恒住世僧众和合增吉祥。

  此《藏密问答录》乃因汉地高僧济群法师示现发问余依教理及自身理解回答而成。以此功德愿众人心相续中皆生起佛教各宗互不相违之定解。

                      藏僧索达吉

                    写于喇荣五明佛学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明心见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