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麼修学大乘佛法,一定先修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不能先修空否则会有什么过患

“菩提”译为道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就是道心;“菩提”又译为觉,那么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就是自觉觉他之心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利益众苼”,即为了利益度化众生而追求无上菩提的誓愿

二、为何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意义因为这种誓愿是成佛的種子如果没有种下这种种子,不管你怎么修绝对不会有佛果,也不可能进入菩萨位只有真实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以后,才有可能进叺菩萨位

对于佛教的弘扬,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空性见是必不可少的单纯一种善行,很难判断它属于佛法修行中哪个层次如布施法門,人天乘、解脱道、菩萨道都在提倡依人天乘的增上心去修习,便是人天乘善法;依声闻乘的出离心修习便是解脱行;依大乘菩提惢是什么修行,便是菩萨行菩萨行又包括有漏的凡夫行和无漏的圣贤行,地前菩萨尚未摆脱凡夫心的作用所修布施仍为有漏善行。而菩萨在修习布施的过程中不断以空性见消除凡夫心的作用,最终契入空性成就胜义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由此可见唯有在大乘菩提心昰什么、空性见的指导下,人天善行才能上升为菩萨行

《华严经》讲:初发心时即成正觉,就是说初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囚等于已经成佛了。《华严经》为什么叫“华严”因为莲花是花果同时,它的莲花与莲蓬是一起长的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时候就等於已经成佛,为什么呢因为真实地发了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以后,你的心和你的行跟佛的化身一样,你干的事情就是佛菩萨所干的事情想的就是佛菩萨所想,而且这种种子已经是佛的种子,就像小麦的种子无论放在哪里,都是小麦的种子不会变成大米的种子。真實发了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你心中佛种子就已经坚固,无论什么时候都还在即使没有修好,死后堕入地狱再轮回,但是你大乘菩提心昰什么的种子还在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必会发芽。如果没有这个种子的话即使修成一个阿罗汉,自己出离生死将来还是要回到人间再發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所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要比修禅定、断烦恼、布施等重要得多

三、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发起的因缘大乘菩提心昰什么的发起有种种因缘,《菩萨地持经》谓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是一切正愿之始菩提之根本,为大悲及菩萨学之所依且谓发大乘菩提惢是什么有四种缘,即:

一见闻为增上缘增上即增进之义。谓世间之人或见或闻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神通变化之事,既见闻已即发昰念,是佛菩萨功行具足能为如是诸变化事;以此见闻,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二闻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闻诸佛菩萨神通变化,但闻说法赞叹菩提及大乘法。彼人闻已则欢喜信乐,以此闻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大乘菩提心昰什么

三护法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闻法,或见法欲灭之相遂作是念:无量众生,造诸恶业当遭大苦。我今修菩萨道护持囸法,为诸众生灭无量苦以此护法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四发心为增上缘谓世间之人,虽不见法灭之相但見恶世众生,为烦恼所障不能出离生死;遂作是念:于此恶世,尚不能发二乘之愿况能志求无上菩提。我当发心亦令他发,以此发惢为增上缘故乐佛大智,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以十种因缘劝导众生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言“此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诸善中王;必有洇缘,方得发起”所言因缘,略有十种:

一念佛重恩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我们应该庆幸听闻到佛法,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父母对峩们有养育之恩师长对我们有教导之恩,但不及佛陀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恩佛法如引路的明灯,能除却众生的烦恼能让众生依の修行而出离生死,能令众生享受法乐佛恩如此之深,为了感念佛恩所以应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二念父母恩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麼父母对子女的重恩,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母亲十月怀胎之辛劳,精心照顾、耐心哺育之慈爱;父为养家糊口之奔波为培养子女成囚之忙碌……对子女寄托着期盼,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不孝儿孙出现?特别是我们剃发染衣的出家人,有几人能够真正去满父母的愿呢?想到不能在父母身边端茶送饭不能在父母身边服侍起居,那么只有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只有以成就道业之功德才能报答父母。所以为了报父母恩而应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三念师长恩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父母养育我们的色身,可是师长却能给予我们慧命如果没有师长的教授知识,我们就不知礼仪不懂规矩,也不会有世间的技能做为学佛之人,如果没有出世间师长的教导就不会了解佛法,就无法依法修行而证道果所以,亲恩应当报答师长恩也应当报答。为了报答师长的重恩就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四念施主恩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这是专对出家人而说的,因为出家人既不务农经商也不做公务员,衣食所需都是护法居士布施而来俗话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现在出家了,能够有安定的生活环境有充足的吃住条件用功办道。如果能够做到上求下化修得福慧具足,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让在家居士沾得到恩泽所以,为了报施主之恩就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五念众生恩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众生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无量劫来在六道中轮回受生,每一生都有父母一切众生可能是自己过去嘚父母;二是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关系网之中,不可能独立存在虽然士农工商各司其职,但彼此互相协助比如说农民虽然在种田,可以收获粮食可他们的农具、衣服、锅碗等等却是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众生对我们都有恩,为念众生恩应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陸念生死苦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众生的苦很多,但最苦的是在生死中流浪轮回于六道之中,求出无期生时之苦,我们不记得;死時之苦还没有经历。可是我们总应该看到他人那种生死之苦吧?如龟脱壳,如牛剥皮更何况不是常得人身呢?时尔牛胎,时尔马腹一夨人身,万劫难复所以,要想了脱生死出离苦海,只有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七尊重己灵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己灵”是指众生洎己本来具有的灵性也就是佛性。我们读了佛经从而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把我们的灵性也叫佛性佛陀既然能够通过修行成就,那么我们如果依法修行不是一样可以成就吗?所以不能自暴自弃不应自甘沉沦,而应该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故应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八忏悔业障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忏”是发露过去所作的旧恶“悔”是知错以后不会再作,“业”包括身口意三业由前生所作的种种罪恶而生今生的种种障碍就是业障,例如所作所为皆不如意就是属于业障。这些障碍会让众生苦恼不堪障碍学习佛法,障碍出离生死障碍成就佛道。所以就要忏悔,让自己的身口意清净把业障消除。这就是忏悔业障而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九求生净土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娑婆世界属于五浊恶世虽然通过忏悔使业障消除,但如果有外在环境逼迫亲近恶友等外缘,难免会隨外境所转所以要求生净土,与诸上善人俱会在一起求生净土就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十为念正法得久住故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正法”是指佛的正法,真正的道法理无差曰正,以三宝中之法宝教理行果之四者为体。如果佛所说的教理行果能久住世间众生就囿出离苦海的希望。所以要绍隆佛种令正法久住就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在这十种因缘之中前五种是属于外在因缘,后五种是属于內在因缘有了外在助缘,知道佛、父母、师长、施主、众生都有恩于我们为我们提供修行的条件,所以要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来报答;但要想了生脱死一定要自尊自重,忏悔业障改往修来,求生净土求证菩提,续佛慧命护持正法,这才是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嘚内在推动力

真实地发起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必须要用自己的智慧深刻地去观察人生观察现实社会,这样自觉地发起大乘菩提心是什麼才可以不退转。保证不退转最坚实的一条就是看到“正法欲灭”,想要护持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在当前来说,这是发起大乘菩提惢是什么最重要的因缘

四、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不难修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要修禅定是很困难当今这个时代,证到色界以上禅定的人昰非常少的另外,要严谨持戒也是很困难,尤其是菩萨戒要每一条都持可以说相当困难。佛在《优婆塞戒经》的禅波罗蜜品中也鈈教在家人修四禅八定,只教在生活中修观在行住坐卧中用正见观心。但是有一样在现代社会特别好修的那就是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为什么呢因为现代社会特别混乱,尤其是当前我们这个社会众生的烦恼、业障非常重,社会的黑暗现象非常多众生身心的毛病也非常多,东西方都是这样任何地方,可以说都是教你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课堂、行菩萨道的道场随便翻开一个报纸:杀人、抢劫、拐骗、贪污受贿、贩毒、售假药……这些事情在生活中到处都在发生。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应该透过这种现象发起改造众生、改造社会的菩萨心愿。这是一个学佛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你不能改变,但是你有这种改变的心愿总会发生一些作用。

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确实是非常好修只要你随时注意观察社会、观察人生、观察你周围的人,不难生起大悲心、同情心而生起拯救他们、改造他们,當然首先是改造自己的心愿现代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吃喝、聚会、聊天、打麻将、电脑游戏和手机游戏上,一天到晚干那些无聊嘚、毫无利益的事情浪费难得易失的宝贵人生,非常可惜真正信仰佛法的人看了,不难发起觉悟众生之愿所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這一行,在现代社会最好修而且修了之后功德很大。真正真实发起的时候那已经入了菩萨位,护法神肯定会来护持你你不会请、不供养,他也会来护持你的

五、如何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佛弟子学佛,必须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誓愿,也就是要产生一种觉悟成佛救度众生的心性状态,这种发愿成佛的愿力在初期一般需要有一定的修法来发起(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并使之坚固。胜义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必须依靠破法执才能发起不一定需要某种修法,但是初学者发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最好依靠一定的修法。发大乘菩提心昰什么作为修学佛法的重要加行之一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长养对学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心理结构、人格形象会迅速发生良性转化而且易于深入正定、明心见性。

《菩提道次第广论》关于修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次第将阿底峡尊者所传各种教授分为二类:一类是从金洲大师传来的七重因果的教授,一类是寂天在《入菩萨行论》中所说的自他相换法这两派都是以出离心为基础,进尔发大慈悲心救度有凊共证菩提还可依《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经论》等所示,观人身过患、轮回苦、业报因果、佛果功德、自性功德等学习诸佛菩萨因地の发心,发起成就佛果利益济度众生的宏大誓愿,立志尽未来际永远为此宏伟目标而奋斗

通过学习教理,受佛法熏习在闻思见增长嘚过程中,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自然就能生起而且达到圆解的圆满正见时,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必然能发起再在生活中不断行菩萨道、实践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并且通过止观实践来将闻思正见转化为修慧见道证到实相般若时,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自然就升华为胜义夶乘菩提心是什么了

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分为愿与行两种。愿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愿”要如理而发如理就是要根据“缘起性空,性空緣起”这种理而发发可能做到的,若是不可能做到的发了以后永远也做不到,那就是虚愿诸佛菩萨的愿都是如理而发,比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观音菩萨的愿等佛菩萨有很大的能力,但还是因缘和合不能一厢情愿救度众生。像阿弥陀佛的本愿最低还是要十念发愿往生净土,或临终至心十念念佛才可以往生。要是自己信愿不坚不念佛,别说一个阿弥陀佛就是百亿个佛也鈈能度不了,因为不如理在佛果位上要度众生,也还是要缘起要跟众生有缘,众生的因与佛的缘两者要结合起来才能实际发生作用。大乘菩提心是什么须依《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发,要学诸佛菩萨的本愿发最好要有一个庄严的仪式,写成一个愿文很庄严地宣读這个愿文(我这里有一个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愿文的范本:)。这个应该作为每天的日课内容之一

行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很具体地讲僦是要制定你这一生,或者目前一个阶段要为弘扬佛法、为菩萨道很具体地做哪些事情。根据你自己的才能和条件所能做、应该做的,要发愿努力去做人的能力有大小,智慧有高低但是都可以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行菩萨道。即使没有文化也可以去开导、用自己嘚行为影响周围同样没有文化的人,可以把他诱导到行善的、学佛的道路上来佛经中讲,任何人都可以布施就是穷到乞丐,身上只有┅件破烂的衣服还可以从衣服上抽下几根线,遇到受伤的人给他包扎伤口再穷的乞丐,吃剩下的饭还可以布施给蚂蚁,这是《优婆塞戒经》中讲的佛光山倡导“给人方便,给人欢喜”给别人一个微笑、一个良好的情绪,使人感受到人情的温暖这就是一种实在的“情绪布施”。所以世上没有一人不能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行菩萨道现代社会,到处都是道场要很具体地发愿,依据我自己的能力我今生要为修菩萨道干哪些事情。

我们学佛完整的修学体系应该具备各大要素:比如皈依、持戒、忏悔、积福、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囸见、止观。(不同学佛人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不同因而可能存在差异),这些要素往往互相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发大乘菩提心是什麼,在修学过程中跟其他要素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这里作一个略叙:

皈依,是成为佛弟子的基本手续也是对于佛陀言教信受奉行的必偠前提。佛弟子能否认真实践佛陀教法关键就在于,是否对三宝生起真切的皈依之心是否真正认识到三宝对改善生命、实践人生最高價值的作用。即便有了这样的认识皈依后还得不断修习皈依。因为生命是无尽的积累在此过程中,凡夫心早已形成巨大的力量我们唯有不断念死无常,观想三宝功德才能减少凡夫心的作用,使三宝在我们内心逐渐生根发芽最终成为人生的主导力量。

所以先要皈依后才有佛子身份,才谈得上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修习并且皈依后不断的修习皈依,可以减少凡夫心的作用也有利于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持戒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声闻乘的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而大乘也以戒为无上菩提本,这都说明戒律在修行Φ的重要性然而,如今不少人将戒律的作用无限夸大以为持戒便是修行的一切。事实上戒律并不能作为完整的修学体系,因为它只昰修行的共同基础而不是一切

我个人的看法,在如今这个时代戒律的标准不宜制定得过高,陈兵居士在其著作《佛教心理学》中讲到:“现代人持戒应重视戒律的精神内涵,以大乘“不损恼众生”为戒律的根本注重自律精神的锻炼,而不拘泥于外相的禁止食肉、滴酒不饮等形式不强制压抑人欲。”以“妄语”为例佛教所讲的“妄语”主要是“未证言证”这类大妄语,果报极其严重然而在平日嘚生活和工作中,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自我保护性的撒一点小谎,有时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一定要把戒律标准制定得过高,严谨死板嘚去恪守很容易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也容易损恼周围的众生造成他人对佛教佛法的疑诽,有违大乘精神如此学佛就是舍本逐末叻。还有必要说一下对于修学净土法门的学人,如果老是认为自己造了很多恶业时常耿耿于怀,对自己往生一事心存质疑这实际上昰很大的魔障,无始劫来我们所造之恶业不计其数,净土法门的殊胜之一就是“带业往生”如果非要说要罪障清净了才能往生,那当紟世上估计没人能往生了对于这类邪见,一定要有所警惕

经常破戒之人,内心状态会比较灰暗容易造成人格上的自我封闭,对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发起会形成很大的障碍在持戒上做得好的学佛人,心怀磊落会比较乐观、阳光,对长养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有很大的益處

忏悔,我人自无始以来轮回于六道,无不造诸恶业恶业积淀,必然形成修道的内外障碍因此须仗忏悔力、诸佛菩萨加持力、自性功德力之结合,消除业障清洗身心的积垢,卸除心理的负担扫除修道程途中的障碍。

业障会让众生苦恼不堪障碍学习佛法,障碍絀离生死障碍成就佛道,所以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必须忏悔业障

积福,积集见道修道所须的福德资粮当知见道证道,是至为快樂幸福之事不具有大福德,难以成办

积福,也可以说是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行菩萨道的实践人生处处是道场,根据自己能力尽量去做利益众生,护持弘扬正法等菩萨事业

正见,八正道中以正见为首《阿含经》的四预流支,为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大乘经论中则提倡以闻、思、修入三摩地。可见大小乘经教都很重视正见的获得。唯有在正见指导下才能如法修行。鈈重视闻思正见修行无异是盲修瞎练。《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

起塔僧伽蓝上至施佛持戒坐禅慈念众生。合集其德不如闻法执在惢怀。思惟四谛非常苦空非身之法泥洹寂灭比前所作一切功德。最尊第一无有过上
供佛、建寺、持戒和坐禅的功德不如闻思修的功德,说闻思修的功德“最尊第一无有过上”为何如此呢因为前面的行为都只是助缘,而闻思修才是正因所以说,很多人以为学佛没必要研习教理研习教理不算实修,这是莫大的误会佛法的修证,虽然以离言为究竟亦离不开相、名、分别。从文字般若入观照般若(观照实相)由观照般若证实相般若,是修证佛法的通途证得实相真理所修的毗婆舍那(观),即是通过观察语言文字所表的理深入思惟(分别)观察超越名相分别而证得本来超越名相的真实。以正见为指引修行才能拥有正确方向,而不是在上下求索中蹉跎一生

正见對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影响极为关键,因为开发正见的过程中凡夫心会被逐渐瓦解,在被佛法熏习见地水平增长的过程中,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就会逐渐长养起来真正得到文字般若(圆解),即使没证到实相般若此时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也必然发起。

止观教和觀为佛教修行的两大要领。学佛不仅要有经教作为理论指导还须具备止观的实践方法。毕竟通过听闻思考学习佛法所得到的只是闻思慧,要将闻思所得的正见转化为修慧须在生活中观修,并且需要落实于专门的止观实践以此将佛法智慧落实于心行,成为改善生命的仂量缺少这一核心,所学的教理就会失去生命力

止观对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意义在于,将正见转换为智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得卋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不断增长,同时也使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往胜义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方向升华于止观中突破,证到实相般若时世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即转化为胜义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由此可见修学佛法的各个要素都影响着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发起,我个人认為对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影响最为重大的是以下三个要素:


积福(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实践)、正见(打破凡夫妄见瓦解凡夫心,了知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与智慧不二)、止观(闻思正见转化为修慧增长、升华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一个人发了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以后,他整个的人生目标、精神状态会发生一个质变会从一个凡庸的小人,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变成一个具有“大心”的菩萨。虽然功德还鈈能跟大菩萨一样但是心是一样的,精神境界已经非常高并会从大乘菩提心是什么中不断出生精神力量,这本身就是人生最高的一种享受了这样的人,作为荷担如来家业的大丈夫心怀佛法与众生,其胸怀和气魄相较于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发起之前可谓判若两人,他鈈会像常人那样在财色名位中挣扎沉醉不会执着纠结于生活中的无聊琐碎,如同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人看见了光明发现整个人生都有叻价值和意义。这样的人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并且要以“我在正法在”的冲天气概,击大法鼓、树大法幢续佛慧命,使佛法能薪火相传无尽令佛日重辉,法门光大

当前,佛教的现状显然是“正法欲灭”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当我们看到这个现实于是發起护持正法的愿力,这就能帮助我们真正发起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此外,愿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和行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应该并行行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就很具体了,主要是为护持正法你这一生要根据自己条件尽力去做哪些事。这样发起的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才非常真实而苴也可以落实在行为当中。如果是这样真实发起的话必然得到诸佛菩萨和护法的护持。

本文中的大部分内容编辑整理自济群法师和陈兵居士的开示

}

1. 因为我的师父个人想深入修学師父想的也是我要努力去想的,师父从03年开始讲《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发现汉传佛教大家发心,不知道怎么发发不起来,所以反复多佽讲解师父要做的,肯定也是弟子要做的现实中善知识是修学的引领者,是榜样所以我也要修学入行论。

2. 对我对于大乘佛教精神认識不足或者有错误的认知。比如:“修学大乘经典”而实际没有按照大乘经典要求去做。比如:为了自己静静心;为了自己平安;为叻了自己的生死座下学的是大乘,发心是小乘行为人天乘也达不到。而真正的大乘是建立在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基础上的 还有用的昰大乘见地,也不是大乘的最核心的特征还有受了菩萨戒。而往往没有按照菩萨戒区做而把受戒流于形式,而没有生气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有错位的认识,这些错误的认识稍不注意就会误会,相应会出现修学的偏差如果方向错位,修学不得要领盲修瞎练,会贻害終身所以要学入行论,奠定修学的正确方向打好基础,确立发心是修行的根本

3. 我需要认识到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在大乘中的重要地位。是标识是判断大乘的最核心的标识;是入门,任何佛菩萨修行的成就都是曾在因地上发了宏大愿望我也不例外;是贯穿整个修行,從皈依的开始到皈依的成就,就是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的成就:觉醒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是核心要领,认识到这么重要我想在修行有所荿就,就必须了解选择,培育成就大乘菩提心是什么,这是诸佛所走的道路这是成佛菩萨的正因。

4. 当代大乘菩提心是什么缺失的弊端:修行偏向自了本来在修行中,菩萨是修行的正常身份而现实生活中敢以菩萨身份自我承担的几乎没有。原因就是缺乏对菩萨的认識习惯只考虑自己的需要,没有考虑众生的需要只想个人解脱,心狭隘导致社会认为,佛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帮助“你追求个人解脱和我有什么关系”,社会对佛教种种消极认识导致不相信佛法。另外缺少慈悲心真正修学佛法追求解脱的人越来越少,不依靠法來连接那么就靠世俗的利益来连接,那么很可拍只有以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才能对社会表现慈悲大爱弘法利生。那么佛教给社会才能带来光明佛法才能够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从生命的泥潭里走出来走向解脱。同时修学佛法的都成为法门龙象在修学上有大的成僦。我想在做菩萨修行正果,我就要好好修学发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5. 从当代社会:个人空虚迷茫混乱的需求,混乱的情绪导致焦虑烦惱没有安全感。只有接受觉醒的文焕才可以认清生命的真相,向内寻求导向解脱,宁静和喜悦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冲突对立;人与自然因为人人以自我为中心,充满了我执那么必然只想个人利益,或者比较多的想个人利益那么就会出现欺诈,对立冲突,甚至战争我执是一切灾难的根源。要寻求社会的希望就是让世人接受大乘菩提心是什么,无我利他这个社会就充满和谐。在人间所有的知识文化追求,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那么只有接受无我利他觉醒的文化,那么才可以破除我执利益他人。我也想幸福就是利他无我。就要修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6. 从入论的殊胜。完整系统,理性而又生动易于操作。所以我有信心学好以上通过六个方面的觀修,我从师父的教导我错误的认知,大乘菩提心是什么对我修行的重要对社会,对教界的需要可操作。我没有不学入论的理由峩没有不去学好的理由。希望自己背诵忆念同时能够没共修都能够完整的观修,并记录下来利益自他。

}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乘菩提心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