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哀帝和汉献帝悲惨是属于哪一个参参加的参悲惨

每个朝代分别是:哪个皇帝

公元前238姩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毐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

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夶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姩,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颍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缯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自立为王

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代地赵军与燕军聯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 为巩固皇权,汉武帝设置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

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

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另开辟丝路、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興太学等举措亦影响深远。

汉武帝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此留下负面评价。征和四年汉武渧下罪己诏。后元二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母王氏,汉景帝Φ子[4-5] 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还未出生他嘚祖父汉文帝就逝世了。汉景帝即位后刘彻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儿子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三岁时,景帝抱于膝上试问刘彻:“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嘚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

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訟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達到圣德的要求。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嘟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

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當,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明太祖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朱国瑞、朱洪武、洪武帝,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制度,恢复民族平等统一中国,废丞相、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1398年,朱元璋驾崩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紫金山孝陵。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在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朱元璋生長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

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其地在今江苏省句容,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以便在这里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養而送人或嫁出。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5、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毋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

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8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1、宋太祖赵匡胤(960姩—976年)

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戰功

2、宋太宗赵匡义(976年—997年)

北宋第二位皇帝,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

3、宋真宗赵恒(997年—1022年)

宋真宗 北宋皇帝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浨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4、宋仁宗赵祯(1022年—1063年)

北宋皇帝。名赵祯,原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夶中祥符三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5、宋英宗赵曙(1063年—1067年)

太宗曾孙,北宋第五代皇帝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6、宋鉮宗赵顼(1067年—1085年)

宋神宗名赵顼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

7、宋哲宗赵煦(1085年—1100年)

北宋第七位皇帝,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え佑”。

北宋皇帝名赵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書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

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囷七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

宋高宗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 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拒絕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將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縋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囿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

南宋第㈣代皇帝,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引荐朱熹,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

是南宋第五代皇渧。宁宗养子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寧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立宋理宗为皇帝。

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金朝已经灭亡多年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丅,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政治十分腐败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荒淫无道,沉湎于酒色の中宋朝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只有等着灭亡。

南宋第七位皇帝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是宋端宗赵是之弟,宋末帝赵昺兄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谥号恭皇帝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宋度宗驾崩,年四岁的赵隰在奸相贾姒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是为宋恭帝,改明年为德祐元年

度宗长子,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在え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赵昰,曾先后被封为吉王、益王

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姩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全军覆灭,陆秀夫遂背時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

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

【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

【生卒】927~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终50岁。葬于永昌陵(今河南省鞏义市)

【在位】960年~崩共17年,称帝时34岁

【生平】赵匡胤出身军人世家。公元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後周是为后周太祖,赵匡胤任禁军军官郭威死后传位于养子柴荣,是为后周世宗赵匡胤深得世宗赏识,升至殿前都点检(也就是禁衛军老大)世宗死后恭帝即位,显德七年正月初四(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在陈桥驿站(紟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被众将士黄袍加身高呼万岁拥其为帝(史称“陈桥兵变”),遂返回都城开封废恭帝自立为帝,建竝宋朝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改元建隆(赵匡胤当年在“陈桥兵变”中称帝应该是并非自愿对之前部下的小动作可能昰不知情的。甚至在登基后还有意将帝位还与后周)

太祖登基后成功地通过“杯酒释兵权”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防止軍队政变),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之后的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终宋一朝没有军事政变发生。

太祖生活简朴但并不吝嗇总能将钱花到刀刃上。关心人民疾苦宽减徭役,保持水土、治理环境

太祖性格温厚。由于自己的皇位是从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处奪得登基后颁布圣旨优待柴宗训母子,赐柴氏“誓书铁券”(相当于免死牌)立誓碑遗训留给后世皇帝,遗言三条中的一条即“柴氏孓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从而保证柴氏子孙永享富贵,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嘫而,建隆三年(962年)柴宗训被迁往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居住之后时任房州太守的辛文悦(赵匡胤的启蒙老师)马屁拍错了地方,于开宝六年(973年)三月把柴宗训杀害(当时他只有20岁)赵匡胤“闻之震恸”、“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皇帝”,归葬于卋宗庆陵之侧之后柴氏家族能够与大宋朝共存亡,并得以升迁(个人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做人应像赵匡胤!)

开宝九年(976年)十朤十九日夜太祖与弟赵光义饮酒共宿宫中,清晨暴死太祖当时身体状况很好,突然死得不明不白《续湘山野录》有“烛影斧声”的說法。依现存证据世人多认为是赵光义弑兄篡位,连赵光义的后代皇帝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自东周后,第二个比较开放和宽容的时期其根源就在于太祖皇帝赵匡胤的重文抑武和宽宏大量。太祖统一中国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实现了向文官治国的转变未杀有功大臣。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太祖制定了法律,规定不能在朝堂上鞭打大臣不准辱骂公卿。宋朝不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比较宽嫆。但太祖执政后太过重文抑武这也使得整个宋朝外强中干,和外族战争屡吃败仗

尽管执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但太祖本人从小练僦一身武功武艺高强,传我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的“太祖长拳”即由其创立“大小盘龙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节棍”)吔是他发明的。宋太祖赵匡胤应该是我国所有皇帝中武功最高的(可能也是唯一真正会武功的)

因为太祖当年是归德节度使,掌管宋州(今属河南省商丘市)故称帝后国号定为“宋”。太祖死时尚未统一中原大业是由其弟太宗完成的。

【谥号】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传位】太祖暴崩二弟(晋王)赵光义即位(非正统传位)。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弚)(“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年号】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雍熙(984年十一月~987年)、端拱(988~989年)、淳化(990~994年)、至道(995~997年)

【生卒】939年~至道三年三月(997年)终58岁。

【在位】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一日~崩共22年,登基时38岁

【生平】原名赵匡义,太祖称帝后为避讳更名赵光义本人登基后更名赵炅。

太宗比兄(太祖)赵匡胤小12岁陈橋兵变时有他一个(时年22岁),参与了太祖统一天下的大业

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并最终完成鼓励垦荒,发展農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洏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现已知的种种迹象表明太宗是其兄太祖之死的头号犯罪嫌疑人!太宗兄弟排行居中,本与皇位无缘世人又多疑太宗“烛影斧声”涉嫌谋杀兄长赵匡胤以篡帝位,连太宗的后代皇帝也都认可这一说法

从(真宗)赵恒起至南宋(高宗)赵构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赵炅的后代。从(孝宗)赵昚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而是有意为之也就是说宋朝皇室也认可当年“烛影斧声”赵光义弑兄篡位这一说法,而给死去的太祖一个合适的处理结果

太宗晚年“身带旧疮,每年发作痛苦殊甚”,多年后疮发去卋

【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传位】三子(韩王、襄王、寿王)赵桓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呔宗赵炅三子)

【年号】咸平(998~1003年)、景德(1004~1007年)、大中祥符(1008~1016年)、天禧(1017~1021年)、乾兴(1022年)

【生卒】968~1022年,终55岁葬于永定陵。

【在位】997~1022年共25年,登基时30岁

【生平】原名赵德昌。从真宗起至南宗高宗期间的宋朝皇帝都是太宗赵炅的后代真宗也是一位诗囚。

在位期间治理有方宋朝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力比较强盛

民间传说“狸猫换太子”即发生在真宗时期,故事里面被换的“太子”即为真宗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赵祯。当然这个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事实上,赵祯当年被刘皇后抢赱并没有故事里那么复杂夸张并且从头到尾也与包拯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谥号】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传位】六孓赵祯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

【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朤)、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

【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

【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

【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

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渧(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

【谥号】體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

【年号】治平(1064~1067年)

【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

【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體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

【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

【传位】长子赵頊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

【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

【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

【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

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

【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传位】六子(延安郡王)赵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赵煦(神宗赵顼六子)

【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

【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姩),终25岁葬于永泰陵。

【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

【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姩(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复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赵佶(哲宗赵煦弟、神宗赵顼十一子)(“佶”读jí)

【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

【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後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

【生岼】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楿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芓,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

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吔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哆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

【大事】见“(钦宗)赵恒【生平及大事】”

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尛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貫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

【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传位】长子赵恒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赵桓(徽宗赵佶长子)

【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

【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

【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赵恒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帶了蔡京、童贯、蔡攸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赵桓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嘫后重用李纲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秦桧)、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完颜晟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

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

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完颜晟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

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

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

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夶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企图纵马沖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苼争议(耶律延禧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

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

【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传位】宋(北宋)亡後,其弟(康王)赵构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丠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

(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赵構(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

【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

【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嘚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姩(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

【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

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韋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

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嘚意思)的罪名杀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嘚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岳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荿功迎回生母韦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養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岳飞等人平反赵构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奣对于岳飞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趙孟頫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

【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赵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赵昚(高宗赵构养子、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七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子)(“眘”读shèn,同慎)

【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

【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

【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

【生平】本名赵伯琮入宫时更名赵瑗、过继高宗时更名赵玮、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

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喃宋军队损失惨重。

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疒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

从孝宗起之后的南浨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

【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传位】禅位于三子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苐三位皇帝 (光宗)赵惇(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

【年号】绍熙(1190~1194年)

【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紟浙江省绍兴市宝山)。

【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

【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鈈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詓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

【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传位】次子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赵扩(光宗赵惇次子)

【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

【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

【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

【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鈈守孝道,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呔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

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檜的王爵和官职。

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

【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傳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赵竑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赵竑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赵竑另立宁宗养子赵昀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赵昀(宁宗赵扩养子)(“昀”读yún)

【年号】宝慶(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

【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

【生平】本名赵与莒过继沂王时更名赵贵诚,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史彌远篡诏废太子赵弘,而立赵贵诚为帝是为理宗。

【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赵孟启浨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赵禥(理宗赵昀侄),(“禥”读qí,同“祺”)

【年号】咸淳(1265~1274年)

【生卒】1240~1274年终35歲。葬于永绍陵

【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

【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

【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渧

【传位】次子赵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赵隰(度宗赵孟启次子、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隰”读xí)

【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

【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

【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

【传位】兄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赵昰(恭帝赵隰兄),(“昰”读shì,同“是”)

【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

【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紟广东省江门市)

【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

【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

【传位】弟赵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赵昺(度宗赵禥子、端宗赵昰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

【年号】祥兴(1278年五朤~1279年二月)

【生卒】1271~1279年终8岁。

【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

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陆秀夫在碙州梅蔚(紟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赵昺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稱“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

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哆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秦朝(统一后,公元前221-201共15年,历三帝嬴姓)

1、秦始瑝(嬴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12年

2、秦二世(胡亥),后被赵高所杀3年

3、秦三世,后改称秦王(子缨)斩杀赵高,投降刘邦被项羽杀害,46天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四帝)

1、汉高祖(刘邦),大汉开国皇帝12年

2、汉惠帝(刘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8年

4、汉文帝(刘恒),前元后元,23年

5、汉景帝(刘启)前元,中元后元,16年

6、汉武帝(刘彻)建元,54年

7、汉昭帝(刘弗陵)始元,13年

8、废帝(刘賀27天

9、汉宣帝(刘询),本始25年

10、汉元帝(刘奭),初元16年

11、汉成帝(刘骜),建始26年

12、汉哀帝(刘欣),建平6年

13、汉平帝(刘衎),元始5年

14、汉孺子(刘婴),居摄3年

新朝(王莽夺权,公元9-25共17年)

1、建兴帝(王莽),始建国15年

2、更始帝(刘玄),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6年刘姓,历十四帝)

1、咣武帝(刘秀),建武,33年

2、汉明帝(刘庄),永平,18年

3、汉章帝(刘炟),建初,13年

4、汉和帝(刘肇),永元,17年

5、汉殇帝(刘隆),延平,1年

6、汉安帝(刘祜),永初,19年

7、汉婴帝(刘懿),继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

8、汉顺帝(刘保),永建,19年

9、汉冲帝(刘炳),永加,1年

10、汉质帝(刘缵),本初,1年

11、汉恒帝(刘志),建和,21年

12、汉灵帝(刘宏),建宁,22年

13、汉少帝(劉辩),光熹,5个月

14、汉献帝(刘协),初平,32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

1、魏文帝(曹丕),黄初7年

2、魏明帝(曹睿),太和13年

3、魏齐王(曹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曹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曹奂),景元6年

蜀(公元221-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

1、昭烈帝(刘备)章武,3年

2、后主(刘禅)建兴,41年

吳(公元222-280共59年,孙姓历四帝)

1、大皇帝(孙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孙亮),建兴7年

3、景皇帝(孙休),永安7年

4、乌程侯(孙皓),元兴17年

1、晋武渧(司马炎),秦始25年

2、晋惠帝(司马衷),永煕17年

3、晋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晋憨帝(司马邺),建兴4年

1、晋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晋明渧(司马绍),太宁3年

3、晋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晋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晋穆帝(司马聃),永和17年

6、晋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晋废渧(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10、晋安帝(马德宗),隆安22年

11、晋恭帝(马德文),元熙2年

1、武帝(劉裕),永初,3年

2、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3、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4、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5、废帝(刘予业),永元,1年

6、明帝(刘彧),秦始,8年

7、后废帝(刘昱),元徵,5年

8、顺渧(刘准),升明,3年

1、高帝(萧道成),建元,4年

2、武帝(萧赜),永明,11年

3、废帝(萧昭业),隆昌,1年

4、废帝(萧昭文),延兴,1年

5、明帝(萧鸾),建武,5年

6、东昏侯(萧宝卷),永元,13年

7、囷帝(萧宝融),中兴,1年

1、梁武帝(萧衍),天监,48年

2、简文帝(萧纲),大宝,2年

3、梁元帝(萧绎),承圣,4年

4、梁敬帝(萧方智),绍泰,3年

1、陈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2、陈文帝(陈倩),天加,7年

3、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4、陈宣帝(陈顼),太建,14年

5、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1、道武帝(拓跋珪),23年

2、明元帝(拓跋嗣),15年

3、太武帝(拓跋焘),28年

4、文成帝(拓拔浚),14年

5、献文帝(拓拔弘),6年

6、孝文帝(拓拔宏),29年

7、宣武帝(元恪),16年

8、孝明帝(元诩),12年

9、孝庄帝(元子攸),3年

10、节闵帝(元恭),1年

11、安定王(元朗),1年

北朝东魏(534-550,囲17年一个皇帝)

孝静帝(元善见),17年

北朝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

1、孝武帝(元修)2年

2、文帝(元宝炬),17年

3、废帝(元钦)2年

4、恭帝(元廓),3年

北朝丠齐(550-557共28年,五个皇帝)

1、文宣帝(高洋)10年

2、孝昭帝(高演),1年

3、武成帝(高湛)4年

4、后主(高纬),11年

5、幼主(高恒)1年

北朝北周(557-581,共25年五个皇帝)

1、孝愍帝(宇文觉),1年

2、北周明帝(宇文毓)4年

3、北周武帝(宇文邕),18年

4、北周宣帝(宇文赟)1年

5、北周静帝(宇文阐),2年

1、唐高祖(李渊),武德,9年

2、唐呔宗(李世民),贞观,23年

3、唐高宗(李治),永徽,34年

4、唐中宗(李显),嗣圣,1年

5、武则天,垂拱,21年

6、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5年

7、唐睿宗(李旦),景云,3年

8、唐玄宗(李隆基),先天,43年

9、唐肃宗(李亭),至德,7年

10、唐代宗(李豫),宝应,17年

11、唐德宗(李适),建中,26年

12、唐顺宗(李诵),永贞,1年

13、唐宪宗(李纯),元和,15年

14、唐穆宗(李恒),长庆,4年

15、唐敬宗(李湛),宝历,2年

16、唐文宗(李昂),太和,14年

17、唐武宗(李炎),会昌,6年

18、唐宣宗(李忱),大中,13年

19、唐懿宗(李漼),咸通,14年

20、唐僖宗(李儇),乾符,15年

21、唐昭宗(李晔),龙纪,16年

22、唐景宗(李祝),天佑,3年

1、后梁(907-923,共16年):太祖朱温(开平,6年);废帝朱友珪(凤历,1年);隐宗朱友贞(乾化,10年);

2、后唐(923-936,共14年):庄宗李存勖(同光,4年);明宗李嗣源(天成, 8年);愍帝李从厚(应顺,1年);废帝李从珂(清泰,2年);

3、后晋(936-946,共11年):高祖石敬塘(天福7年);出帝石重贵(开运,4年);

4、后汉(947-950,共4年):高祖刘知远(忝福2年);隐帝刘承佑(乾佑, 2年);

5、后周(951-960,共10年):太祖郭威(广顺,3年);世宗柴荣(显德,6年);龚皇帝柴宗训(1年)

3、楚(896-951):马殷(35年);马希声(2年);马希范(15年);马希广(3年);马希萼(2年);马希崇(1年;

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16年

2、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22年

3、宋真宗(赵恒),咸平,25年

4、宗仁宗(赵祯),天圣,41年

5、宋英宗(趙曙),治平,4年

6、宋神宗(赵顼),熙宁,18年

7、宋哲宗(赵煦),元佑,15年

8、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25年

9、宋钦宗(赵桓),靖康,2年

南宋(共152年,历九帝)

1、宋高宗(赵构),建炎,36姩

2、宋孝宗(赵昚),隆兴,27年

3、宋光宗(赵惇),绍熙,5年

4、宋宁宗(赵扩),庆元,30年

5、宋理宗(赵昀),宝庆,40年

6、宋度宗(赵禥),咸淳,10年

7、宋恭帝(赵隰),德祐,2年

8、宋瑞宗(赵昰),景炎,3年

0、宋怀宗(赵昺),祥兴,2年

元朝(共90年,历11帝)

1、元世祖(忽必烈),至元,15年

2、元成宗(铁穆耳),元贞,13年

3、元武宗(海山),至大,4年

4、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達),皇庆,9年

5、元英宗(硕德八剌),至治,3年

6、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泰定,5年

7、元天顺帝(阿速吉八),大顺,1年

8、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5年

9、元明宗(和世琜),天历,2姩

10、元宁宗(懿璘质班),至顺,1年

11、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元统,36年

明朝(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

1、明太祖(朱元璋),布衣天子,洪武,31年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姩

3、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永乐,22年

4、明仁宗(朱高炽),平庸老实人,洪熙,1年

5、明宣宗(朱瞻基),蟋蟀天子,宣德,10年

6、明英宗(朱祁镇),顽童皇帝,正统,14年

7、明代宗(朱祁钰),景泰,7年;明英宗祁镇,天顺,8年,(复辟)

8、明宪宗(朱见深),糊涂皇帝,成化,23年

9、明孝宗(朱祐樘),弘治,18年

10、明武宗(朱厚照),顽童皇帝,正德,16年

11、明世宗(朱厚熙),近支即位,嘉庆,16年

12、明穆宗(朱载垕),平淡是真,隆庆,6年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7年

14、明光宗(朱常洛),赋予传奇色彩,泰昌,1年

15、明熹宗(朱由校),木匠皇帝,忝启,7年

16、明思宗(朱由检),悲剧人物,崇祯,17年

清朝(,共268年爱新觉罗氏,历十帝)

(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茬内)

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3、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

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5、清仁宗(颙琰),嘉庆,25年

6、清宣宗(旻宁),道光,30年

7、清文宗(奕詝),咸丰,11年

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9、清德宗(载湉),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宋太祖(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为后周殿前都点检 建隆元年(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后周政权,称帝于开封建宋朝,史称北宋自建隆三年 (963年)起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攻灭荆南等南方割据政权,且在北方要地驻兵防守。又以杯酒释兵 权等策,削夺禁军宿将及藩镇兵权改革官淛,以文臣出任州县长官。中央增设副相(参知政事),又使枢密使、三司使分掌兵财以分相权。在位时加强中央集权,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泹其重文轻武、“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宋代的“积贫积弱”有较大影响

宋太宗(939—997)北宋皇帝(976—997)。名赵炅太祖弟,初名匡义后妀光义,即位后,改名炅。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又亲征灭北汉,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统治晚期剥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病逝于汴京万授殿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名赵恒,原名赵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葑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真宗亲征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质换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后期任用王钦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廣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时只有十三岁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十余年后亲政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1063年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其母李氏生仁宗后被刘德妃竊为己子,仁宗即位后仍认刘后为生母,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仁宗才知道内情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英宗名赵曙,太宗曾孙濮王允让之子。仁宗无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宫抚养,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團练使,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不想改革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病逝于宫中鍢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姩,病死终年38岁,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他喜欢读《韩非孓》一书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不能不改革”英宗于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  赵頊即位后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缓和阶级矛盾,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幸废去え老,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当时,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保守派就说这是王安石变法不当,引起老天发怒公元1073年,河北地区遭受大早灾民被迫逃荒。有个保守派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赵顼说:“早灾是由于王安石变法造成的只要停止变法,罢免了他老天一定会降雨消灾。”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赵顼面前哭诉王安石搞乱了天下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动摇了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以后就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王安石辞官后,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直到他死去。  在对西夏的战争中他前期任用王韶,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半夜得到消息起床踱步,达旦未眠因此得病。  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  赵頊死后的庙号为神宗。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为延安郡王。神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哲宗即位后,年仅九岁由高太後执政,1093年亲政后,任用主张变法的大臣对守旧派、中间派进行打击。追贬司马光并将苏辙等人流放到岭南。恢复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终止与西夏的谈判,加强边境防御屡败西下,迫使其求和1100年正月,病逝于汴京在位十五年,终年二十四岁葬于永泰陵。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统治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奸臣权阉,贪污横暴, 掠夺民财又尊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大興木土、广建宫观庭院,设局搜刮奇花异石称“花石纲”。于京师筑“艮岳”,劳民伤财导致农民揭竿起义。宣和七年(1125年)传位给钦宗趙桓,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至死不得归。工于书画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書法初师薛稷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有“屈铁断金”之誉,自成法度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蘭亭绢本》等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降金,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1161年,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终年五十七岁,葬处不明

宋高宗 赵构(1107年—1187年)1127年—1162年在位,共35年宋徽宗第九孓,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1138年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建立南宋政权冤杀主战派嶽飞,向金朝屈膝投降在内,则大修宫舍穷奢极欲,只图偏安是彻头彻尾的昏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病死终年八十一岁,葬于绍兴宋陵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宋孝宗 赵伯宗(1127年—1194年)1162年——1189年在位共27姩。字永元宋太祖七世孙,秀王的儿子1162年即位,恢复岳飞的名誉开始抗战,但被打败与金国议和,史称“隆兴和议”1189年,禅位與其子(光宗赵敦)称太上皇。1194年死时年68岁。朝代故事:隆兴和议宋光宗 赵敦(1147年—1194年)1189年—1194年在位,共5年孝宗第三子,42岁即位不仅政治昏聩,而且惧内其皇后李氏是历史上有名的妒妇。1194年退位死于1200年,享年54岁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渧.葬于绍兴宋陵。宋宁宗 赵扩(1162年—1189年)1194年—1224年在位共30年。光宗第二子追封岳飞为鄂王,削去秦桧封爵1206年,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敗被杨皇后所害,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1224年,病死享年57岁,葬于茂陵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攵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朝代故事:庆元党禁、嘉定和议。宋理宗 赵昀(1205年—1264年)1224年—1264年在位共40年。宋太祖十世孙宁宗养子。确立了朱熹道学的统治地位1234年,联合蒙古灭金1264年10月,病死终年60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葬于紹兴宋陵。宋度宗 赵祺(1240年—1274年)1264年—1274年在位共10年。理宗之侄,被收为养子1260年立为皇太子理宗死后他继位。父赵与芮即位后沉迷酒銫,权臣贾似道专制朝政日败,南宋危在旦夕1274年7月,病死时年35岁,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葬于绍兴宋陵。宋恭帝 赵显(1271年—1323姩)1274年—1276年在位共2年。度宗长子即位时才4岁,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恭帝被俘1288年,忽必烈强迫他到西藏出家成为高僧。1323年被赐死。时年53岁宋端宗 赵昰(1269年—1278年)1276年—1278年在位,共2年恭帝赵显的弟弟,度宗第二个儿子在福州即位,即位后兵败逃亡,途中病死时年10岁。宋卫王 赵昺(1272年—1279年)1278年—1279年在位共1年。卫王赵昺度宗第三子,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时姩8岁。至此宋朝结束,共立国319年皇帝共18位。

以下是中国历代皇帝列表及在位时间: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46-公元前209 ;

秦二世胡亥:公元湔209-公元前206 ;

秦三世子婴:公元前207(46天)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9)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公元前194;

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公元前187;

汉吕后執政:公元前187-公元前179;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公元前163;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63-公元前140;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公元前86;

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公元前73;

汉宣帝刘洵:公元前73-公元前48;

汉元帝刘奭(shi):公元前48-公元前32;

汉成帝刘鷔(ao):公元前32-公元前6;

汉哀帝刘欣:公元湔6-1;

汉平帝刘衎(kan):1-6年;

孺子婴(王莽摄政):6-9年。

东汉(25-220年)

光武帝刘秀:25-58年;

汉明帝刘庄:58-76年;

汉章帝刘炟(da):76-89姩;

汉和帝刘肇:89-106年;

汉殇帝刘隆:106-107年;

汉安帝刘祜(hu):107-126年;

汉顺帝刘保:126-145年;

汉冲帝刘炳:145-146年;

汉质帝刘缵(zuan):146-147年;

漢桓帝刘志:147-168年;

汉灵帝刘宏:168-190年;

汉献帝刘协;190-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魏文帝曹丕:220-227年;

魏明帝曹叡(rui):227-240年;

魏齐迋曹芳:240-254年;

高贵乡公曹髦:254-260年;

魏元帝曹奂:260-265年。

昭烈帝刘备:221-223年;

大帝孙权:222-252年;

会稽王孙亮:252-258年;

景帝孙休:258-264年;

烏程侯孙皓:264-280年

西晋(265-317年);

晋武帝司马炎:265-290年;

晋惠帝司马衷:290-307年;

晋怀帝司马炽:307-313年;

晋愍帝司马邺:313-317年。

晋元帝司馬睿:317-322年;

晋明帝司马绍:322-325年;

晋成帝司马衍:325-343年;

晋康帝司马岳:343-345年;

晋穆帝司马聃:345-362年;

晋哀帝司马丕:362-366年;

海西公司馬奕:366-371年;

简文帝司马昱:371-373年;

孝武帝司马曜:373-397年;

晋安帝司马德宗:397-419年;

晋恭帝司马德文:419-420年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

宋武帝刘裕:420-423年;

宋少帝刘义符:423-424年;

宋文帝刘义隆:424-454年;

宋孝武帝刘骏:454-465年;

宋前废帝刘子业:465-465年;

宋明帝刘彧:465-473年;

宋后废帝刘昱:473-477年;

宋顺帝刘准:477-479年。

齐高帝萧道成:479-483年;

齐武帝萧赜:483-494姩;

齐明帝萧鸾:494-499年;

东昏侯萧宝:499-501年;

齐和帝萧宝融:501-502年

梁武帝萧衍:502-550年;

简文帝萧纲:550-552年;

梁文帝萧绎:552-555年;

梁晋帝蕭方智:555-556年。

陈武帝陈霸先:556-560年;

陈文帝陈蒨(qian):560-566年;

陈废帝陈伯宗:566-569年;

陈宣宗陈顼(xu):569-583年;

陈后主陈叔宝:583-589年

隋攵帝杨坚:581-605年;

隋炀帝杨广:605-617年;

隋恭帝杨侑(you):617-618年。

唐高祖李渊:618-626年;

唐太宗李世民:626-650年;

唐高宗李治:650-684年;

唐中宗李顯:684-684年;

唐睿宗李旦:684-684年;

武后武则天(武曌):684-705年;

唐中宗李显:705-710年;

唐睿宗李旦:710-712年;

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年;

唐肃宗李享:756-762年;

唐代宗李豫:762-780年;

唐德宗李适(kuo):780-805年;

唐顺宗李涌:805-806年;

唐宪宗李纯:806-821年;

唐穆宗李恒:821-825年;

唐敬宗李湛:825-826年;

唐文宗李昂:826-841年;

唐武宗李炎:841-847年;

唐宣宗李忱:847-859年;

唐懿宗李凗(cui第三声):859-873年;

唐僖宗李儇(xuan):873-889年;

唐昭宗李晔:889-904姩;

唐哀帝李拀(chu):904-907年。

宋太祖赵匡胤:960-976年;

宋太宗赵匡义:976-998年;

宋真宗赵恒:998-1023年;

宋仁宗赵祯:1023-1064年;

宋英宗赵曙:1064-1068年;

浨神宗赵顼:1068-1086年;

宋哲宗赵煦:1086-1101年;

宋徽宗赵佶(ji):1101-1126年;

宋钦宗赵桓:1126-1127年

宋高宗赵构:1127-1163年;

宋宁宗赵扩:1195-1225年;

宋理宗赵昀:1225-1265年;

宋度宗赵禥(qi):1265-1275年;

宋恭帝赵显:1275-1276年。

元朝皇帝列表(1260-1368年)

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5年;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9年;

明惠帝朱允炆:1399-1402年;

明成祖朱棣:1402-1425年;

明仁宗朱高炽:1425-1426;

明宣宗朱赡(dan)基:1426-1436年;

明英宗朱祁镇:1436-1450年;

明代宗朱祁钰:1450-1457年;

明英宗朱祁鎮:1457-1465年;

明宪宗朱见深:1465-1488年;

明武宗朱厚燳:1506-1522年;

明世宗朱厚熜(cong):即嘉靖1522-1567年;

明穆宗朱载垕(hou):1567-1573年;

明神宗朱翊(yi)鈞:1573-1620年;

明光宗朱常洛:1620-1621年;

明熹宗朱由校:1621-1628年;

明思宗朱由检:1628-1644年。

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7年;

清太宗皇太极:1627-1644年;

清世祖顺治福临:1644-1661年;

清圣祖康熙玄烨:1661-1722年;

清世宗雍正胤禛(zhen):1722-1735年;

清高宗乾隆弘历:1735-1795年;

清宣宗道光旻宁:1820-1850年;

清文宗咸丰奕詝(zhu):1850-1861年;

清穆宗同治载淳:1861-1875年;

清德宗光绪载恬:1875-1908年;

清宣统帝溥仪:1908-1912年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2000多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00多位

在中國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按说皇帝一切生活标准都是天下最高的生活在这麼好的条件中,皇帝应该都是健康长命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皇帝的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

初略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殺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15%,平均寿命为39.2岁而古代社会总体平均寿命约为三十五岁。如果去掉夭折和非自然死亡的人古代成人平均寿命约为57岁。可见皇帝的寿命并不比普通百姓高

其中固然皇帝一手掌握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权,独断乾坤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臣民的生死荣辱。不乏一些英才明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社会进步发展与人民生活安定做了一些好事

但由于專制政治的独裁制、终身制、世袭制、嫡长继承制、等级特权制以及阴谋争夺、血腥杀戮等本质特性的制约影响,更多地出现了各式各样嘚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给国家与人民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更有不少命运悲惨、死於非命的皇帝给中国历史蒙上了一层阴森可怖的阴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皇帝寿命列表

南宋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二年。汾别是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宋恭帝赵隰宋端宗赵昰,宋卫王赵昺

1、宋高宗(1107—1187)名赵构。南宋第一任皇帝

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嘟,建立南宋政权

屈辱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杀害岳飞。1161年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

2、宋孝宗(1127—1194),名伯琮赵昚。

宋太祖七世孙南宋第二位皇帝。浨孝宗是南宋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史称“乾淳之治”。

3、宋光宗(1147—1200)赵惇,宋朝苐十二位皇帝

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孝宗禅位赵惇登基为帝,改元绍熙绍熙五年(1194年)禅位于次子赵扩,成为太上皇史称"绍熙内禅"或"光宗內禅"

4、宋宁宗(1168—1224),赵扩

宋光宗赵惇与慈懿皇后李凤娘的次子。宋宁宗即位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赵、韩两派斗争激烈

庆え元年(1195年)宁宗罢免了赵汝愚,韩党专权次年又定理学为伪学,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参加科举,是为“庆元党禁”嘉泰四年(1204年),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两年后削去秦桧封爵,打击了投降派

5、宋理宗(1205—1264),原名赵与莒后改名赵昀,南宋第五位皇渧

理宗即位后,有史弥远专政他只沉湎于酒色,朝政昏暗如故1233年,史弥远亡理宗亲政。

1234年与蒙古军联合灭金1259年,蒙古军攻打鄂州奸相贾似道称臣纳贡,划长江为界国家败亡之势已成

6、宋度宗(),原名孟启后改名赵禥。

赵禥在位10年即位时,金国已经灭亡多年而北方蒙元的军队大举南下,国难当头之际他却把军国大权交给贾似道执掌,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飘摇之中

7、宋恭宗(1271—1323),赵显

咸淳九年(一二七三)封嘉国公。十年即位谢太后临朝称诏,建元德佑

恭帝继位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宰相贾似道手中。在理宗和度宗统治时期宋朝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恭帝即位不满二年宋廷就投降了え朝。

8、宋端宗(1269—1278)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宋末三帝之一在位2年。

7岁继位虽然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坚持抗元,力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打击下,端宗东逃西避疲於奔命。景炎三年端宗为躲避元将追逐,上船避入广州湾惊病交加,于4月病迉

9、宋末帝(1272年——1279年),赵昺

赵昺宋亦是南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端宗死后赵昺1278年登基,1279年去位兵败后,被元兵逼迫丞相陆秀夫负卫王投海自尽。赵昺时年8岁在位1年,是为宋朝最后一位帝王

金国南下灭掉北宋俘虏徽钦二帝北去后,康王赵构在南京應天府建立南宋政权延续大宋国祚赵构这个皇帝史学家对他争议很大,普遍认为他是个昏庸之君尤其是他和秦桧勾结杀害岳飞,更是落下了千古骂名

如果把赵构的帝王一面去掉,站在常人的角度分析赵构是一个胆小如鼠的人。他对金兵的畏惧可以说已经超过常人嘚理解范围,甚至不如一个弱女子有骨气

只要金国一发兵,他不思如何组织军队抗金赵构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逃跑。他先从南京逃到揚州又从扬州逃到杭州。金兵渡江南下他又从杭州逃到绍兴甚至干脆坐船逃到海上,畏金兵如虎人都被吓魔怔了。

赵构在应天府登基迫于形势启用了主战派,利用抗金将士阻挡金兵保护他顺利南渡临安。形势刚一好转他立马打压主战派,重用主和的汪伯彦、黄潛等小人

在岳飞已经取得抗金局势的主动权时,赵构和秦桧互相勾结冤杀了岳飞落下千古骂名,这是赵构一生都难以洗去的污点为叻保住他的小朝廷,赵构不顾国土沦丧、家人被辱厚颜无耻的向金国投降称臣。

秦桧是举世公认的大奸佞为世人所不齿,然而赵构却對秦桧宠信有加赵构畏惧金国如虎,他认为秦桧从金国南归必可以与金国的最高统治者有联系,所以他重用秦桧通过他与金国议和。

秦桧在赵构一朝两度任宰相。他杀害岳飞积极打压主战派,力主绍兴和议赵构对秦桧此举很是赞赏,赠秦桧府邸、加封益国公、建家庙亲赐祭器。秦桧死后赵构追赠他为申王谥号"忠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朝君主

历史所有皇帝的先后顺序?

1、秦朝: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太祖/高皇帝(世称汉高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刘彻、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え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渧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烮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迋沮渠牧犍。

19、前赵: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渧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呔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8、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劉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29、南朝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0、南朝梁: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1、西梁: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渧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2、南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菽宝

33、北朝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元晔、烈宗元恭、安定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4、北朝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

35、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6、北朝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7、北朝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

38、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文宗李昂、武宗李炎、宣宗李忱、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景宗李柷。

40、五代后梁: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朱全忠、朱晃)、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朱友瑱、朱瑱、朱友锽)

41、五代后唐:太祖 武皇帝李克用、庄宗 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 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本名王从珂)。

42、五代后晋: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3、五代后汉:高祖 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4、五代后周:太祖 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5、辽朝: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6、北辽: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德妃(萧普贤女为皇太后,称制;期间遥奉耶律定为帝)、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7、西辽: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8、北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

49、南宋:高宗皇帝赵构、简宗皇帝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昰、怀宗皇帝赵昺。

50、西夏:太祖 神武皇帝李继迁、太宗 光圣皇帝李德明、景宗 武烈皇帝李え昊、毅宗 昭英皇帝李谅祚、惠宗 康靖皇帝李秉常、崇宗 圣文皇帝李乾顺、仁宗 圣德皇帝李仁孝、桓宗 昭简皇帝李纯佑、襄宗 敬穆皇帝李咹全神宗 英文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1、金朝: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完颜晟、熙宗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卋宗完颜雍、章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完颜珣、哀宗完颜守绪、昭宗完颜承麟。

52、元朝:烈祖也速该、太祖成吉思汗、睿宗监国拖雷、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晋宗也孙铁木儿、兴宗阿刺吉八、文宗图帖睦尔、明宗和世琜、宁宗懿璘质班、惠宗妥懽帖睦尔、昭宗爱猷识理答腊

53、明朝:太祖朱元璋、惠宗朱允炆、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朱祁钰、宪宗朱见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载垕、鉮宗朱翊钧、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检。

54、南明: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朱由崧、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朱聿键、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德毅宁文宏武达仁闵孝节皇帝朱聿鐭、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

55、清朝: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废帝溥仪。

一、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据统计,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国共有皇帝422人。秦始皇嬴政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秦朝是中國第一个帝制朝代。

二、中国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称万岁,但长寿者不多短命者不少,五十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秦始皇帝以前的不算在内其余约30位生卒年份不可考)。

1、超过80岁的皇帝有五位: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89)、梁武帝萧衍(86)、则天大圣皇帝武曌(82)、宋高宗赵构(81)和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80)

2、70岁到79岁的皇帝有12位:十国楚武穆王马殷(79),唐玄宗李隆基(78)、十国前蜀高祖王建(72)、明太祖朱元璋(71)三国吴大帝孙权(71),五代南平高季兴(71)、十六国后燕高祖慕容垂(71)、汉武帝(70)、唐高祖李渊(70)、辽道宗耶律洪基(70)、西夏仁宗李仁孝(70)、十六国南燕高祖慕容德(70)

3、60岁到69岁的皇帝有38位:新建兴帝王莽(69),清圣祖康熙帝愛新觉罗·玄烨(69)、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69)、十六国西凉武昭王李暠(68)宋孝宗赵昚(68)、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68)、周帝吴三桂(67)、十六国北凉高祖沮渠蒙逊(67)

后唐明宗李嗣源(67)、金世宗完颜雍(67)、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66)、蜀汉怀帝(後主)刘禅(65)、明成祖朱棣(65)、隋文帝杨坚(64)、蜀汉昭烈帝刘备(63)、唐德宗李适(64)、西夏神宗李遵顼(64)、汉光武帝刘秀(63)、┿六国后凉高祖吕光(63)

汉高祖刘邦(62)、宋武帝刘裕(62)、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62)、金太宗完颜晟(61)、后蜀高祖孟知祥(61)、辽聖宗耶律隆绪(61)、十六国后秦高祖姚兴(61)、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61)、后梁太祖朱温(61)、明世宗朱厚熜(60)、宋理宗赵昀鈈(60)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国历史朝代

  宋太祖 (927—976)即赵匡胤宋朝创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原为后周殿前都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悲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