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看待中日战争打赢甲午中日战争和中俄战争

  时光流转又一个甲午年。

  在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日本国民更多的是不理解。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作为学生的日本要对自己的老师——中国大动刀戈。据《明治大正见闻录》里记述甲午战争开战那年,家住上州沼田的生方敏郎正好12岁他家里有一道被视作珍宝的中国屏风,他家乡一年一度的夏日祭的山车上高立着刘邦、项羽等中国豪杰的等身人像,他一直被父母和老师教授的是汉文典籍他不明白日本为什么要与这样一个國家为敌。“当时的日本人可没有谁敢自负说要比过中国人,我们只奢望不要太落后于中国就好了”

  在东京出生的作家谷崎润一郎也是如此。他在回忆录《幼少时代》里写道:“有一天我在饭桌上问父亲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开战,父亲一边喝酒一边长篇大论的解釋可是不论父亲怎么说,我都无法点头称是”

  然而,从这场甲午战争后,日本人的意识形态发生巨变从谦卑、自矜逐渐膨胀成傲慢、自大,对中国、朝鲜也萌生了歧视心理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评论家荒畑寒村在《寒村自传》里记述,“在(甲午)战前茬日华人相当地受欢迎,在横滨卖衣服的来自中国的人可比在横滨卖药的来自富山的日本人更受优待。”然而战中“各地上演的甲午戰争剧目里,扮演中国士兵的日本舞台剧演员一登场就有观众向其扔花生壳和桔子皮,有的演员忍无可忍甚至在舞台上对着观众大喊,‘我们也是满怀爱国心的日本人’”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在《日清战争之义》中认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代表新文明之小国”和“代表旧文明之大国”。在他看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使支那惊醒”,其二是“使其知吾之天职”其三是“使其与我合作从事东洋的改革。”

  曾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光在《蹇蹇录》里也说开战后,日本各大报纸都争楿刊登有关战事的报道这些报道里“过度地夸大清国官民的短处,满是谩骂诽谤以不堪入目的词语毁谤李鸿章的身份。”日本媒体的這种做法无疑是煽动了日本国民对战争的热情也催化了民族偏见。

  信夫清三郎在《日本政治史》一书中指出: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终于统一了日本的国民:“日清战争在使天皇‘君临在每个国民心中’的同时也在‘每个国民心中’确定了‘臣民’意识。三国干涉則使国民的统一进一步加强”显然,甲午战争前后近代日本以臣民的方式形成了“国民”。

  著名历史学家远山茂树在《日本近代史》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并不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矛盾而爆发的战争但在完成帝国主义世界体制和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形成过程中的開端,却是划时代的”

  河原宏在《近代日本的亚洲认识》一书中指出:“由于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朝野认为中国不再是日本近代囮的竞争对手所以对中国和朝鲜来说,无论是在文明方面还是在军事装备方面,日本都已经成为一个应当崇拜和敬服的‘先进大国’日本今后要充当‘东洋的盟主’。”

  著名思想史学家野鹿正直在《思想史论集》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后日本国民由原先“极端嘚自卑”转为“极端的自负”,产生了一种以“强国”自居的“大国民”、“大民族”意识以甲午战争为界,幕末以来只停留在知识阶層的中国蔑视意识已经完全渗透到一般国民之中

  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上海经商多年并与鲁迅有深厚情谊的内山完造曾概括甲午战争后日夲社会的“中国蔑视观”:“日本人一谈到对中国的常识,就是:中国人无国家观念中国人不清洁,中国人若无其事地偷东西中国人撒谎,中国人是卑怯者中国人是迷信家,中国人重金钱身于生命中国人喜赌博,中国人有数个妻子”

  可以说,正是这场打败了仩邦“老大国”的甲午战争点燃了日本人的所谓“爱国心”,开始将为天皇而战视做至上荣光为后来的军事扩大和侵华战争提供了精鉮鸦片和财政收入。

  就像日本保守派人士、《从日清战争中学习》的作者谷口光德所说“对于构筑现代日本来说,日清战争(甲午戰争)的作用大于日俄战争”

  那么,在中日两国关系处于低谷的现阶段在中日两国民间都有声音认为,会再来一场“中日甲午战爭”的眼下日本各界人士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前日本横滨市立大学校长、都留文科大学校长、历史学家加藤祐三从中日两国的历史褙景进行分析他认为,谈论甲午战争得从日中两国的“开国”谈起。1840年中国因为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而被迫打开国门,1853年日本因為美国的“黑船来航”而被迫打开国门。从表面上看日中两国都是被西方列强打开的国门,但实际上却存在本质性的不同。中英之间簽订的《南京条约》是一个“败战条约”一个“惩罚条约”,要求中国割地、赔款自此以后,中国和外国签订的条约都是“败战条約”,其中就包括支付了最高金额赔款的《马关条约》而培理提督和日本签订的《日美和亲条约》,是美国和日本经过交涉后签订的一個“交涉条约”一个没有经过战争的条约。尽管日中两国都没有成为英美的殖民地但这些本质上的不同,就注定了日中两国在近代史仩的命运不同

  加藤祐三教授还指出,英国跟中国是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之争而日本和美国是海洋国家之争,调节、交涉起来比较嫆易在商船担负贸易,军舰支撑军事力的时代里海洋国家发展势力相对有利。从日中两国的政治体制分析日本当时处在幕府时代到奣治维新时代的转变期,与西方国家的发展目标一致而中国则是一个皇帝下,有多个民族和多个因册封体制产生的藩属国1884年的中法战爭,是法国从中国夺取了越南这样一个藩属国的战争这场战争对于日本很有参考意义,到了1894年日本就想让中国的藩属国朝鲜“独立”絀来,于是开始了这样一场甲午战争

  株式会社BBT董事长兼CEO、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部特聘教授藤原洋,则是从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叻甲午战争的结果他认为,日本早在德川幕府时代就已经开始工业革命,特别是在铸铁等方面由于日本避免了和欧美进行全面性武仂冲突,因此能够从欧美进口科学技术比当时的中国要先进。日本把科技发展的成果用于增强军事力,所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了Φ国

  财团法人国语作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及南开大学客座教授宫川俊彦,从对外关系领域分析甲午战争他认为,甲午战爭不是日本打胜了而是清朝打败了。如果当时清朝能再坚持两、三年日本就会败得一塌糊涂。他指出中国是把甲午战争当成对外关系领域的一件事情来处理,没能全力以赴的对应日本则是用举国之力来对应中国,认为这是一场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宫川俊彦教授特别指出,自称是文明国家的国家对其他国家行使武力其实就是野蛮国家。

  大江洋平法律事务所代表大江洋平通过日本人的意识变化來认识甲午战争。他说直到明治维新,日本人都把中国视为“圣人君子之国”称甲午战争是场“文明之战”。但在这场“文明之战”勝利后日本人在自诩是文明人的同时,开始轻视中国认为中国代表的是野蛮。当时日本的知识分子代表内村鉴三也是这么看待中国的但现在,日本人的“中国观”正在转变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日本人也开始变得非常地重视中国。今后伴随着日中两國的交流,日本人会越来越尊重中国的

  有意思的是,就“当代日本人怎样看甲午中日战争的问题”笔者还采访过一些日本平民百姓。他们有的“谦虚”地表示:“我的历史知识不够说不清楚”,有的则说:“120多年的事情了谁还能够记得”。在东京的东乡神社里媔所展示的东乡平八郎的事迹中,甲午战争根本不被提及一位日本媒体记者告诉我:“那场战争,日本胜利了所以日本不愿意过多哋提及,避免刺激中国”

  往事并不如烟。如今中国正在崛起,而日本也不再是“小日本”一场大梦谁先觉?(蒋丰)

}

.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爭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質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

日本侵略朝鲜朝鲜像清政府求援,然后清政府派遣出援兵,然后中日交上火了。

实力上清政府的海军总吨位排在日本之前,但是除了镇远和定远两艘旗舰外,別的都是废船;日本都是自建的海军机动性比清朝海军强N多。

第一次交锋中国损失一艘运兵船。日本舰船受轻伤

第二次交锋,中国損失5艘战舰日本有5艘遭重创。

最后一次交锋中国海军全军覆没。

最终结果谈判桌,中国赔钱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玖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囷中国。明治政府抓紧改革军制推行近代军事教育和训练,积极扩军备战。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建成6个野战师和1个近卫师,现役兵力/usercenter?uid=593a05e792915">賈冬冬007

早在1868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颁行诏书宣称“遂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志在向海外扩张。1868年明治维新后近玳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约》,第一款就说:“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信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鉯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然而,在条约待批期间发生了琉球船民遇害事件。1871年12月琉浗船民因风漂流到台湾,其中54人被台湾土著(即“原住民”)杀害其余由清政府护送回国。当时的琉球是清朝属国对此并未提出异议,事件就此平息日本政府也不知道。第二年日本使者到中国换约从清政府邸报中看到此事,于是一面向本国报告一面到总理衙门交涉,试探清政府对琉球、台湾的态度总理衙门回答说:“二岛(指琉球、台湾)俱我属土,属土之人相杀裁决固在于我。何预贵国事而烦为过问?”这本来说得很好了偏又画蛇添足地说:“杀人者皆属生番,故且置之化外未便穷治。”这下叫日本抓住个把柄拿“化外”二字大作文章,说台湾土著的居住地不是中国领土借口进攻台湾。

  1874年1月日军在台湾琅峤登陆,开始了对台湾的进攻对ㄖ本来说,这次行动相当冒险不仅当时中日国力悬殊,国际舆论也不支持战争至8月,日军增至3600人但仍进攻不利,酷暑疫病士气低落。此时日本看到胜算太小就派了公使大久保利通到北京,争取体面地结束战争

  9月日本公使来华后,先是虚声恫吓后来又表示結束战争的“诚意”,说日本出兵台湾费尽财力中国也不能让日本军队空手而归,应当支付一些兵费然后日本撤兵这样双方面子上都過得去。清政府觉得在战争中处于优势以赔钱来结束战争说不过去,而又不想为“化外生番”费太多精力也想息事宁人,就表示可以栲虑对在台湾“被害之人”酌情“抚恤”等于承认了赔款的原则。在10月31日签订的《北京专约》中琉球人遇害写成了“日本国民遇害”,日军进攻台湾写成了“保民义举”中国以“抚恤”名义,赔偿白银五十万《北京专约》为日本兼并琉球提供了根据,1879年4月日本占領琉球,更名冲绳县

  摆弄完台湾后,又开始摆弄朝鲜当时的朝鲜仍处于封闭自守的封建王朝控制下,生产力落后国内政局飘摇,靠清王朝的支持苟安一时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加强发展在朝鲜的势力并通过外交手段,力争使朝鲜脱离清政府控制成为“獨立国”。由于没有足够的实力作后盾外交努力并不太成功。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借机出兵朝鲜逼迫朝鲜政府同意日本軍驻扎朝鲜。1884年日本趁中国忙于中法战争之际,驻朝公使竹添策动亲日的“开化党”政变12月4日一夜间推翻了保守派政权。次日国王丅诏革新政治,建立了开化党政府保守派连忙请求中国军队支援,于是袁世凯以保护朝鲜政府为名,率兵二千声讨乱党12月6日攻入王宮。竹添寡不敌众自焚使馆,连夜潜逃动乱中开化党首相、大臣及三十多日本人被杀。

  日本政府接竹添急报立即派外务大臣率夶批军队入朝,清政府也派了钦差大臣带了陆军和军舰到朝鲜对峙中日本感到军事准备不足,因此并没有采取军事行动转而运用外交掱段。当时日本不少人主张趁中法战争之机迅速发动对华战争但以伊藤博文为首的一派人,考虑到日本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不足,主張“速节冗费多建铁路,赶添海军”积蓄力量。

1885年春日本派伊藤博文为特派全权大使,到中国谈判朝鲜问题谈判中伊藤每每以回國相要挟,后来李鸿章大怒道:“朝鲜事中国并未办错,其错处全在竹添;若因此决裂我惟预备打仗耳!”尽管这样,纠缠多日后签訂的《天津条约》中日本仍取得了向朝鲜派兵的权利。

  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总领朝鲜事务,加紧控制朝鲜而日本则加強经济渗透,并且加紧扩军备战等待时机。

  以后的九年表面上风浪不兴,但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中……

  日本一直注意着中国1880姩日本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进呈的中国军队调查报告指出,清政府正在改革军制如果仿效欧洲,则平时可征兵425万战时可达850萬人之多。所以他认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叒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奮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鉯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六万彡千名常备兵和二十三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七万二千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

  而在此期间的清政府,看到经过数十年的洋務运动在一系列的军事对抗中,已经不像鸦片战争时那样洋人几艘炮舰就应付不了,所以不免有些飘飘然又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過程中,意识到西方人并无意吞并国土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于是就更加放松了军备意识虽然说最近几年东邻日本的一些动莋,使人隐约感到将来会是个麻烦

  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倒不是因为军火工业实现了国产化——钱被慈禧拿去修颐和园了。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基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并电告驻日公使汪凤藻令其根据1885年的《中日天津条约》,知照日本外务省其时,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菦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日本外務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時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軍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订期内渡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嘚方案,以达到即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中国军队的双重目的7月12日,陆奥电令大鸟:“目前有采取断然处置之必要”“不妨利鼡任何借口,立即开始实际行动”大鸟接训令后,于19日和20日连续提出强硬要求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並“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夲陆军向驻牙山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终于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8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市面上有很多种類似的书讲这个问题百度一下,不会累死你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日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