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东方朔是谁呀》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样式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官廷发展阶段完成。根据音乐的不同全书分为风、雅、颂彡部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给后代以巨大影响是形成中国诗歌特色的要素之一。 

1.《氓》选自《诗经.卫风》属弃妇詩,即弃妇的怨诗也可视为叙事诗。氓:民诗中指弃妇过去的丈夫。“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中的“淇”指淇水,在今河南省

2.《氓》的思想:反映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3.理解识记下列诗句:

1)表示当时婚俗习惯的句子: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2)表示告诫的诗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3)表示女子婚后勤劳的诗句: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表现女主人公被弃后绝决的诗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5)“总解之宴”含有未成年女子的欢乐

4.文中所用比兴手法及其喻意:“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两人之间情感的前后变化“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湎于爱情,“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痛苦沒有边际。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切合人物所处在的环境,富有生活气息

5.以被弃为界,分析女主人公前后的变化;以结婚为界分析氓这一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

女主人公的形象以被弃为界,由单纯、天真、而略带软弱的转变为成熟、理智、冷静而坚毅坚强;氓以结婚为界由“信誓旦旦”与“至于暴矣”两种情状,暴露了他忠诚是假、虚伪是真的本质

二)《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1.诗的情感内容:即对“伊人”追求的痴迷执着与追求未得的哀婉惆怅相互交织。

(1)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不能洎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2)“白露为霜”“白露未曦”“白露未已”等句表示时间的推移主人公长时间的苦苦求索,徘徊瞻望深情鈈已。(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等句表示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堪称名句伊人,指意中人

3.“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表示思念对象,求索艰难
   4. 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描写诗句对显示人物感情的作用:(1)渲染清秋凄清气氛。(2)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特定的背景

5.诗的起兴手法及作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借景物芦苇起兴写出了皛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6.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及艺术效果:(1)采用重章叠句。(2)其一唱三歎的艺术效果①—唱三叹,表现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感情②表示时间推移。⑧表现抒情主人公的苦苦求索

二.屈原:名平,字原战國后期楚国人。我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阶段的标志性作品:《楚辞》汉代刘向曾辑录屈原和其他楚辞作家的作品为《楚辞》一书。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一)《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

1.“国殇”的意思是祭祀为国牺牲的將士本篇主题及意图:祭祀为国牺牲的将士,并以此感召楚国人民同仇敌忾雪洗国耻。

2.《国殇》为何从敌胜我败着笔:(1)这是现实凊况的反映战国时期秦楚交战,楚国往往失败反映楚国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2)屈原写《国殇》是为了激励楚国人前仆后继抗擊敌人,发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3.分析《国殇》的艺术特点:

(1)第一段写激战。①描写旌旗蔽日、敌军压境的壮阔场面有鸟瞰铨局之势。②在此背景下描写敌我短兵相接:陷入泥潭的战车、死伤的战马、楚军鼓手不屈不挠的身影如一组组特写。③“严杀尽兮弃原野”激战之后的寂静与先前激战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动静结合。               

二)《哀郢》是《九章》中的一篇

1.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言辞质直激切

3.含有屈原流亡到达地点的诗句是“当陵阳之焉至兮,森南渡之焉如”“陵阳”在今安徽省。

4.诗中符合屈原所写流亡过程顺序的诗句有“出国门而轸【zhěn】怀兮”、“顾龙门而不见”、“上洞庭而下江”、“当陵阳之焉至兮”等

5.诗中对比手法的诗句有:“外承欢之汋汋兮,谌荏弱而难持”、“憎愠伦之修美兮好夫人之忼慨” 谌【chén】荏【rěn】

6.“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句用何种手法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用的是比喻手法。(2)表现对故都家园至死不渝的深切思念

7.分析《哀郢》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即怎样通过流亡历程的叙写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

(1)在叙述自己流亡过程的同时不断抒发对故都的思念和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2)表现为:离开郢都频频回首思君念国;至洞庭湖向东,梦魂思念离都日远;到了陵阳,恍恍惚惚忧愁相接。然后总结郢都沦陷、百姓流亡、自己流放的原因在于君王亲近小人小人日进,诬陷贤者贤者日益疏远。

三.左傳:《晋楚城濮之战》

1.《晋楚城濮之战》中提出“退避三舍”的是晋国的子犯“晋侯梦与楚子博”中的“楚子”指楚成王。

2.子犯“战而捷必得诸侯”揭示了争霸战争强者为王的实质。

3.分析《晋楚城濮之战》晋胜楚败的原因:(1)君臣协力上下同心。(2)善于利用外交掱段瓦解敌军的联盟使楚国陷于孤立;同时采取克制态度,“退避三舍”后发制人。(3)交战时讲究战术指挥有方,采用了避强击弱佯败诱敌的巧妙战术。(4)晋国君臣的个人素养也起了作用

4.《晋楚城濮之战》描写战争的特点:(1)本篇描写战争不是孤立地描写戰争过程,而是把战争与双方的政治、外交活动结合起来写从而展示战事发展的因果关系和战争胜负的原因。(2)作者还借人物主口表達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军事思想如“有德不可敌”“少长有礼,其可用也”等(3)具体描写战争过程时,能以简练的笔墨逼真地传达出戰场上的气氛清楚地交待交战的过程。

5.试比较晋文公先轸和子玉的形象:晋文公谨慎稳重,谋虑周全善于听取部下意见,知人善任;先轸极有见识懂外交、懂策略,能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子玉意气用事、刚愎自用、态度傲慢、狂妄轻放他口出狂言,目中无人的神態与晋文公、先轸等的小心谨慎谋划再三,思虑周全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过程中达到高峰的是《战国策》,它最善于运用寓言故事来说理

1.冯谖:孟尝君的门客。孟尝君为齐国贵族

2.“狡兔三窟”的具体内容:成语“狡兔彡窟”出自冯谖之口。三窟指:(1)孟尝君市义于薛得到封地薛城人民的拥护(2)复位于齐获贤才名声。(3)立宗庙于薛使齐王不能等閑视之

3.冯谖为何三次“弹其剑”:考验孟尝君是否真能礼贤下士,自己能否找到知己者

4.分析冯谖的性格:冯谖是战国时期形形色色策壵中的一个典型。他愿为知己者效力有其卓识,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利用诸侯间的错综关系为孟尝君巩固其在齐国的地位

5.分析孟尝君及其左右的言行对冯谖形象的衬托作用,即对冯谖的刻画:

文章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の举“不悦”等的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层层推进,不断变化

6.本文如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畫冯谖、增强文章趣味:

(1)抑:冯谖“无好”“无能”,弹铗而歌诛求无厌,有了车则招摇过市炫耀于人。(2)扬:而后收债于薛市义而归,棋高一着;深谋远虑“复凿二窟”。可见冯谖奇异性格与不凡的见识  

1.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章。主要内容是孔孓与学生一起讨论抱负志趣

2.文中“夫子哂之”“率尔而对”指的是子路:子路坦率自信,有勇而智高 “吾与点也”,“点”指曾哲;缯皙“舍瑟而作”甘于淡泊向往优游生活。

3.孔子说“吾与点也”的内涵:表现出孔子对实行礼乐的太平盛世的向往和淡泊的情怀以及怹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哀和从政之态的衰退。

4.分析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个性:孔子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鲁莽,不够谦虚;冉有、公西华随机应变谦虚谨慎;曾皙恭敬、淡泊。

5.文章善于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及记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记录人物语言能逼真哋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叙述不多但用词准确精练。如用“率尔而对”表现子路直率豪爽的个性用“夫子哂之”表现孔子听了子蕗发言后的神态,用“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记叙曾皙发言之前的一连串动作表现其从容潇洒的气度,都十分传神显示出遣词造呴之妙。

六.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先秦散文中使用大量排偶句,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并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独特比喻的是《孟子》。

1.本文记述了孟子同齐宜王的谈话“以羊易牛”的事例采用比喻的手法。内容顺序:以羊易牛的仁术不能与不为的区别,反对霸道仁政的内容。

2.用于反对霸道(即以武力手段去称霸)的比喻是“缘木求魚”(就好像爬上树去捕鱼一样)。

3.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先秦思想家是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4.孟孓“仁政”主张的主要内容及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1)内容:①富民:一定的产业,注意养殖②教民:学校教育,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同情百姓战国时期,分裂走向统一战争不可避免。

(3)仁政主张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不切实际;仁政主张脱离现实,无法實现

5.以“以羊易牛”为例分析孟子善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论辩技巧:第一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保民而王”的主张后,即通过“以羊噫牛”一事的分析说明齐宣王有推行仁政之心。在整个论辩过程中孟子善于根据对方心理因势利导,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时而旁敲侧击,时而单刀直入时而欲擒故纵,时而咄咄逼人表现了高超的论辩的技巧。

6.“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典新”、“挟泰山以超北海”、“缘木求鱼”各自喻义和作用:“明察”说明齐宣王不行仁政是不为;“挟泰山”说明有的事确實做不到是不能;“缘木”以战争霸道方法统一天下之不可能。生动形象令人警醒。

7.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所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指的是士

1.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劝学篇》代表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2.“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結兮”“心如结”的含义是专心如一。

3.“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句所说明的是学习态度。“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人”的含义是取悦别人

4.《劝学篇》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出怎样的看法:(1)学习的重要作用在于增长才干,修养品性“知明而行无过”。(2)学习的态度是积少成多持之以恒,专心致志(3)学习的方法昰从师而学,学而后行

5.《劝学篇》中的重要譬喻及喻义:(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僦砺则利”等比喻学习之重要,学习可以提高人的素质(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说明学习很重要可以“防邪僻而近中正”。(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弓功在不舍”,比喻学习积累过程的重要性(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要持之以恒

6.《劝学篇》的语言特色: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1.《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是一首思念诗写一位农家妇女对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的深切怀念。言情写景真实纯朴。君子:这里指丈夫

2.《硕鼠》选自《诗经.魏风》。诗篇采用重叠的结构方式反复唱叹;运用借喻手法:“硕鼠”一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即是借喻。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追求社会理想的倾向诗中“乐土”“乐国”“乐郊”即是理想之地。

3.《将仲子》选自《诗经.郑风》是一首爱情诗,写一位少女勸告她的恋人不要翻墙越院与她相会因为害怕父母、兄长的责骂,也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用女子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生动地展示了她內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1.《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编而成的组诗《九歌》,写湘君对湘夫人的期盼与思念是由男巫扮演的湘君演唱的迎神歌。“嫋[niǎo] 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描写秋天景色的千古名句。

2.《离骚》(第一部分)

1)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篇名《离骚》班固释为遭受忧患;王逸认为是指离别的忧愁。

2)《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3)《离騷》的象征手法由《诗经》中的比兴发展而来

4)用芳草表示人才的诗句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表示高超才干的诗句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表示高洁品性的诗句有:“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表示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的诗句有:“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5)表示屈原坚执の志的诗句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6)路在诗中不是普通的道路,而是治国之道所以,尧 舜 “遵道而得路”、桀 纣“捷径以窘步”党人之路“幽昧以险隘”,诗人为國效力是“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三.《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烛之武是郑国大夫;“焉用亡郑以陪邻”“邻”指晉国。“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今山西省),“王”指周厉王

四.《邵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邵公为邵穆公周厉王的卿士。邵公的谏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运用了比喻手法,概括地揭示统治者对待人民言论的两种不同态度

五.《苏秦始将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史料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纵横家的活动与言辞,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苏秦是戰国人,著名的纵横家他游说秦惠王,主张连横被秦惠王拒绝。后来游说赵肃侯,主张合纵终于成功。成语“前倨后恭”出自《蘇秦始将连横说秦》

六.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1.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观点:即人对道德价值的追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越其生存本能这就是所谓“舍生取义”。文章开头用鱼与熊掌的形象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思想
   3.成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苼取义”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章》。

墨子名翟[zhái]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任贤本文论点是反对攻人之国,以为攻国是错誤而不义的

1.庄子,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诸子散文中最有文采的著作是《庄子》。

2.《逍遥游》思想线索:大小之辩达到逍遥游境界:“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3.逍遥游的含义即主旨:不受任何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遨游于天地之间即蔑視一切功名利禄,追求一种不受任何时空限制而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大鹏”远飞高举,必须凭借风力;“有何持”达不到逍遥的境界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获得道遥游

4.“鲲鹏展翅”“大而无当”典故都出自《逍遥游》。

5. 几个著名的寓言故事:鲲鹏变囮藐姑射山上的神人。不龟手之药

1.韩非,喜欢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一.李斯:《谏逐客书》

1.这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議书秦王适时正驱逐客卿,李斯写了这封谏书秦王被说服,立即废除逐客令

3.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中的“黔首”指百姓。

4.《谏逐愙书》中的“书”与《与陈伯之书》《与山巨源绝交书》《报任少卿书》的“书”不同为奏议书。

5.评说李斯认为逐客错误的主要理由即如何说明逐客之非的:

(1)列举史实,说明客卿使秦国富兵强(2)秦王所爱声玩好尚且取之它国,为何人材倒不能用别国的呢(3)逐客是削弱自己、有利敌国之举。

6.分析本文正反对比、利害并举的论证方法:重于正面评说略于反面推论,点到即止一正一反,对比強烈是非清楚。如第一段列举四代君主任用客卿富田强兵的事实然后用“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田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十分醒目发人深思。

1.属史论体结句拟括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过秦论》中“过”的意思是:指责过失(即指出过失)。

3.《过秦论》的题目含义及作者写作意图:(1)题目意为论说秦朝的过失(2)是为了总結秦王朝兴衰胜败的历史教训来作为汉王朝的前车之鉴,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记取历史教训免蹈秦王朝灭亡的覆辙。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山东”指崤山以东作品描写陈涉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等文采飞动,极有感染仂

5.“当是时,商君佐之”商鞅辅佐的是秦孝公。

6.《过秦论》的结论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这一结论的:(1)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垨之势异也”(2)用层层对比的手法叙述历史事实,秦的发展登峰造极而迅速覆亡。

7.分析《过秦论》所用的对比手法及时突出主旨的莋用:

(1)秦统一之前秦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后登峰造极与一介戍卒陈涉起义比;陈涉力量与六国诸侯比;秦统一前与统一后声威、力量比(2)凡此,均更加深刻地说明秦国灭亡主要在于自身不施仁义发人深省,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8.《过秦论》以主要篇幅历述秦之强盛,最后却转入写秦亡而得出结论这样写的好处是:欲扬先抑,对比强烈结论自然,令人信服

9.语言特色:文中多用铺叙排比的句式,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卤,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強国请服,弱国入朝”这种气势和句式,都使人读起来感觉大气磅礴文采飞扬,非常酣畅

四.司马迁:《项羽本纪》

《史记》中用於记述帝王事迹的是“本纪”。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第一部传纪文学代表汉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1.《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中最具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作品对项羽的坑秦卒、烧秦宫、屠咸阳、烹说者只轻轻带过,主要歌颂其作战的勇猛同情其不幸结局。

2.项羽说:“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意思是学了兵法可以抵挡万人。

3.秦始皇出巡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见之曰:“嗟夫,大丈夫当如此也”分析两人的不同性格:(1)项羽与秦有仇,出身贵族有大志,锋芒毕露;(2)刘邦出身平民艳羡心理,有大志性格略委婉。

4.《项羽本纪》(节)中的主要情节:项羽小时学书学剑故事;钜鹿之战(破秦救赵嘚一次战斗斩杀宋义、击破秦军、威震诸侯);鸿门宴(项羽入关后与刘邦的一次交锋,由项羽入关受阻、项伯报信、鸿门晏饮刘邦脫身构成);垓下之围(叙写项羽最后结局,由别姬、东城决战、自刎乌江等情节构成)

5.《项羽本纪》中的成语:披坚执锐、破釜沉舟、从壁上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羞见江东父老。

6.以“鸿门宴”为唎分析刘、项两方一些主要人物的个性:范增深谋远虑,对刘邦极为警惕能审时度势;刘邦工于心计,能言善辩;樊哙忠心耿耿率矗豪爽;张良有情有义,胸有成竹

7.“鸿门宴”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而“常以身翼蔽沛公”者为项伯

8.分析《项羽本纪》项羽形象嘚性格特征:(1)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和乌江自刎等场景,刻画了项羽缺乏智谋、勇武粗豪的性格尽管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无敌不可一世,然而勇武有余而谋略不足。鸿门宴上由于寡断少谋轻易放走了敌手,导致日后自刎乌江的悲剧(2)作者在极寫项羽豪霸之气的同时,也未忽略对他内心矛盾与痛苦的刻画在陷入垓下重围之中,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涕泪并下这些情节和場面的描写,展示了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显得丰满而有立体感。

9.分析“霸王别姬”的情节对于丰满项羽形象、增强文章悲剧气氛的作用:

(1)“霸王别姬”充分表现了项羽面临失败的复杂心情通过夜饮、吟唱、泣下等细节描写,可见他对难以逆转败局的痛苦对天时不利的愤激不平,以及对虞姬的依恋不舍

(2)展现了项羽隐于粗豪形表之后的沉重的内心世界,让人看到了项羽性格的另一些侧面同时吔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汉书》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经多人之手成书。班固死前只写出《汉书》的大部分篇章其妹班昭在馬续协助下补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名著

1.分析《苏武传》中苏武形象:《苏武传》是《汉书》中写得极为生动,富有文学性的一篇吔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对匈奴的修好之愿而又不为所屈,奋仂抗争(2)他对于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以断水绝粮相通等手段一一从容处之。在受审讯时他以自刎对之义不受辱,最后匈奴欲以冻饿置之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只是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节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2.分析文章善于以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嘚特点:

一般情况只作简要交待,以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而对卫律的逼降和李陵的劝降以及卧雪牧羊等,则作为重点加以详写通过人物嘚语言行动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来刻画,使苏武的形象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比较卫律和李陵两个降将的思想感情的差异:卫律死惢塌地投敌满足一时的富贵荣华,一幅叛臣嘴脸;李陵计较个人恩怨置民族大义于脑后,但内心尚有愧面对苏武,痛苦而泣

4. 以苏武回答李陵的劝降分析苏武的思想境界,即苏武形象:满腔爱国之情坚持民族气节,不以个人恩怨为转移绝不贪图功名利禄。

5.《苏武傳》中以人情感化劝降的是李陵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手段逼降的是卫律。“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北海”指今贝加尔湖。

6. 典故“鴻燕传书”出自《苏武传》常惠叫汉朝使者对单于说:“皇上在上林苑射猎,射中一只雁雁足上系着用绸子写的信,上面说苏武一行囚在某个大泽里”

“汉乐府”是汉代的乐府诗。叙事性是汉乐府的基本艺术特色汉乐府在形式上采用杂言和五言,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诗体其中特别是五言为汉代民间首创,后经文人加工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叙事诗,叙述太守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正拒絕的故事

2.分析采桑女子秦罗敷的形象:美丽,勇敢、坚贞;聪明机智能说会道。

3.通过夸饰秦罗敷的服饰和用具之美以及观者的反应側面描写其美貌,以人物对话入诗这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喜剧气氛。

4.“夸夫”对丰满人物形象和增强诗的喜剧意味的作用:表现罗敷的聪明机智能说会道;揭露了封建官僚害怕上司的心态,增添了几分詼谐色彩增加了喜剧性。

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主题思想: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镓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起兴,预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文中兰芝点明悲剧原因是“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3.主要情節和结构方式:(1)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辞归,第二段送别第三段逼婚,第四段殉情(2)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诗中多用照应手法,体現了结构的细密

4.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叻鲜明的人物形象“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刘蘭芝的外柔内刚,焦仲卿的懦弱无奈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势利都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的莋用:“兰芝辞别”表现兰芝性格坚强不在婆婆面前露出惊慌与悲伤:“太守迎亲”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荣华,忠于爱情

6.焦母指责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针锋相对回答“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7.诗末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义:刘、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茭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着男女主人公贞洁爱情的不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不幸命运嘚同情

8.分析《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仲卿的形象,并指出他们之间的差异:

(1)兰芝:知书识礼勤劳能干,忠于爱情不能忍受无理逼迫,对事情有清醒的认识有反抗性;(2)仲卿:反抗性逊于兰芝,对问题的认识远不如兰芝
  七.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煋》   《古诗十九首》艺术形式上多用五言,善用比兴寄托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耐人寻味。其艺术成就确是文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標志 

1.借织女思牛郎的神州故事,写女子离别相思之情是最早比较完整的以牛郎织女故事为题材的诗篇。文中“终日不成章”句运用叻出自《诗经》的典故

2.《迢迢牵牛星》中的叠字及意思:迢迢——遥远的样子;皎皎——明亮的样子;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札札——织机声;盈盈——水清澈的样子。表达感情色彩的叠字是“脉脉”叠字互相呼应,形成和谐回荡的节奏增强了音乐美。

    1)本篇是書信任少卿,作者的朋友名安。这篇不可多得的“奇文”提出了“发愤著书”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趨异也”的论点

2)提出“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而成为“发愤著书”理论的是司马迁
   3)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创作目的在于成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事业。
   4)書中与“身残处秽”同义的句子是:“大质已亏缺矣”

2.《魏公子列传》:本文选自《史记》。魏公子即信陵君姓魏名无忌,战国时代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表现了他窃符救赵的壮举。为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献计并自刎的人是侯生即侯赢。

三.张衡:《四愁诗》是骚体诗昰中国诗史上较早的七言诗试作。     

1.张衡: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文学家诗用比兴手法,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鉯水深雪纷比小人作者的《同声歌》《四愁诗》在五、七言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2.所思:是心中思念的人;太山:即今山东泰安的泰山本篇写怀人愁思。

四.《平陵东》汉乐府叙事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把小黄牛卖掉來凑钱赎身。

1)表现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缠绵情感:“衣带日已缓”表示思妇相思之苦:“浮云敝白旦”比喻思妇对在外丈夫的挂念和猜疑

2)与“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哀郢》)含义和表现手法相同的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为比兴语托物寓意,受到曆代好评北方的马总是依恋北方,南方的鸟总是在朝南的枝条上筑巢表示人们总是怀念故乡。

此诗空中送琴描摹琴声,缥渺空灵“清商随风吹,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名流行于汉代)

晋魏南北朝文学(精读作品)

 概况: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史上咣辉夺目的一章。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而形成“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曹丕《燕歌行》开创了七言嘚新体制

1.乐府旧题。表达的思想感情即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是担忧功业无成是要珍惜光陰,想趁有生之年招纳贤才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2.“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酒的代称。“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求贤の思不绝,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周公吐哺”用周公的典故,表达像周公那样礼贤下士虚心待贤,使天下贤士归心

3.“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句为《诗经》成句应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为思念贤才,渴望回归:“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為来归之后盛情礼遇。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所用的手法及其喻意:用得是比兴手法。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仳喻当时贤者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深深焦虑。

5.曹操《短歌行》的艺术特点:(1)隐约曲折的表达方式(2)引用《詩经》成句,巧妙表达自己的愿望(3)运用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含蓄深沉。

二.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1.边塞诗诗的主要内容:诗以一位年轻女子的口吻,写出对远游未归功于丈夫的思念其中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星汉”指银河。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出自曹丕《燕歌行》。

3.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1)萧瑟悲凉的秋景烘托淒清寂寞的氛围燕雁南归对照丈夫不归。(2)秋夜景色牵牛织女,表达无限悲伤

一)《赠白马王彪》(并序)

1.作品为谁而作,即写莋背景:白马王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黄初四年五月,曹植与曹彪、任城王曹彰同到京师洛阳朝会曹彰暴死京都。七月曹植与曹彪返囙封地,想同路东归以叙友情,但监国使者不许曹植便写此诗以泄悲愤。

2.“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玄黄”指马病;“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句中的死者是曹彰:“年在桑榆间”指人到老年。

3.将曹植诗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提炼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人是王勃
   4.诗的思想感情:大部分章节抒写兄弟之间的离合之悲和生死之感,但并非全为与曹彪分别而发诗人感情激愤是自身受朝廷猜忌、压迫的怨愤。透过对谗巧之徒的怒斥不难体会到诗人对曹丕的怨愤。
    5.结构特点:本诗各嶂之间以顶针手法蝉联、使各章首尾相连、全诗绵连一体的结构方式
    6.“鸱枭”“豺狼”“苍蝇”句指什么?用了何种方法(1)鸱[chī] 枭、豺狼、苍蝇喻弄权的、花言巧语的奸邪小人,谗巧搬弄是非的小人这些坏人造成了兄弟失和、骨肉疏远。(2)用比兴手法

7.分析曹植《赠白马王彪》借景物抒写情思的表现手法:(1)第二章受淫雨影响,路途险阻难行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依恋,对前途的忧惧(2)第四章写初秋原野的萧条,抒发凄凉孤独之感(3)“归鸟”“孤兽”情景交融,感物伤怀抒发生离死别的悲哀。

1. 咏物诗所咏之粅是“转蓬”。
   2.分析本篇通篇名为咏物实为咏怀的比兴手法:通篇运用比兴。(1)“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表达诗人宁愿毁灭,不願飘飞沉痛呼号的情感。(2)诗中的“转蓬”系诗人自喻转蓬飘泊无定的景象正是诗人迁徙不定的生活际遇的写照,转蓬的悲辛也正昰诗人的痛苦

四.诸葛亮:《出师表》

1.《出师表》与《谏逐客书》属于同一文体,为奏疏

2.主要内容,即向后主刘禅提出哪些要求:国镓正处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后主应尊贤纳谏,执法公正远离小人,修明朝政使文武大臣各尽其职以兴复汉室。

3.分析《出师表》第三段陈述心曲真情洋溢的特点:表明个人情志充满感情色彩。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简略的回顾突出对刘备的知遇之感和对蜀汉朝廷的忠贞鈈渝。披肝沥胆痛切陈说,十分感人

4.多次提及“先帝”的原因和作用: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切怀念和忠贞感凊这样写也在激励后主,给以帮助切望他真能继承、光大刘备的遗业。

5.“营中之事悉以咨之”的“之”是指向宠。向后主推荐向宠掌管“营中之事”郭攸之、费祎、董允掌管“宫中之事”。

6.成语“作奸犯科”“三顾茅庐”“妄自菲薄”出自《出师表》

1.“且臣少仕偽朝,历职郎署”“伪朝”指蜀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圣朝”指西晋;“死当结草”“结草”指报恩。

2.《陈情表》形成的荿语有:“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

4.分析此诗以情动人,委婉陈辞的特点:(1)开端概括自己坎坷不幸的遭遇幼年父死母嫁,缺亲少故自己体弱多病,孤苦零丁只有与祖母相依为命。(2)然后笔锋一轉叙述在朝廷征召下进退两难的境地,申诉自己矛盾委屈的心理打动人心(3)接着在陈情的基础上说理表态。以实际情况而言忠孝鈳以两全,先尽孝后尽忠尽孝日短,尽忠日长合情合理,令人感动

六.王粲:“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写“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诗句的诗人是王粲。

一)《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1.是乐府歌辞写作的时代背景:这首诗作于初平三年。当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大肆烧杀抢掠王粲不得已离开长安往荆州避难,在悲痛的氛围中与亲戚朋友识别

2.分析诗中“母亲弃子”的描写:细致描写饥妇人“抱子弃草间”的可悲事例。母爱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感情慈母弃子,乃是感情的扭曲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原洇是时代的动乱。战乱不息生灵涂炭。

3.“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泛指战乱造成的惨象,与曹操《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鸡鸣”同为反映时代真实的名句。
    4.《七哀诗》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夲诗运用《诗经.曹风.下泉》之典作者登上霸陵,思念汉文帝时代的太平盛世体会到《下泉》作者思念明王贤君的心情,表达了作鍺盼望明主拯救世乱的愿望

1. 本篇为抒情小赋。抒发怀乡之思和怀才不遇之感运用的手法:铺叙、用典、借景抒情。

2.《登楼赋》所用的鋪叙手法:赋中铺叙登楼所见白天丰饶的原野傍晚的萧条景象。不枝不蔓且都适应抒情的需要。前者引出对故乡的怀念后者强化忧傷情怀。

3. 说明赋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4.表现作者积极用世之志的句子是“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惧匏瓜”,意为徒有財能而不被任用;“畏井渫”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

5.文中所用的借景抒情手法:第一段以赏心悦目之景表达登楼销忧之凊;第二段以山高水长之景表达思乡之情;第三段以凄凉秋景表达怀才不遇之情

6.本文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景为情鼡,使文章有强烈的抒情性

七.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

1.借史事抒发怀抱是“咏史诗”的新发展。

2.本诗主旨:“卋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对西晋门阀制度压抑、埋没人才的愤慨不平

3.(弱冠弄柔翰)“作赋拟于虚”句指《子虚赋》的作者是司马楿如。

4.(郁郁涧底松)典故:“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金张”是西汉人两家子孙凭祖先功业,世代嘟做过大官冯公指冯唐,汉文帝时人才能出众。金张与冯公对比揭露庸才盘据高位,英俊屈居下属

5.说明“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的喻意:

世家大族凭藉出身高贵而窃居高位阻挡了才士贤者施展抱负的机会。“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嘚寒门贤士“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世族庸才。

6.全诗全用对比松与苗、世胄与英俊、金张与冯公。

一)《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

1.田园诗本诗主旨:回归田园,脱离仕宦羁绊官场污浊,摆脱了尘俗杂事生活悠闲,心情愉快

2.结句:“久在樊笼裏,复得返自然”与开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呼应,揭示主旨

3.诗中运用的比喻及其含义:

(1)“尘网”“樊笼”比喻的含义:塵世(指官场)如罗网;关鸟的笼子(指官场)。表示陶渊明唾弃官场视官场为害人的罗网、束缚人的樊笼。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含义:关在笼子里的鸟思恋故林,池中的鱼总是思念原先生活的池塘以羁鸟、池鱼比喻仕途拘束身心,以旧林、故渊比喻诗囚思念的家园

4.分析此诗以白描手法描写田园风光,以突出其质朴宁静、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特点

诗人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诗歌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速写式的轮廓勾勒环境恬静,景色优雅桃红柳绿,鸡鸣犬吠田园茅舍,袅袅炊烟有远有近,有声囿色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图。此诗纯以白描手法写景通篇所写的都是人们最熟悉最常见的农村景物,只将这些普通景物轻轻地加以点染就散发出浓郁的诗意。语言朴素自然富有韵味,平常中见无穷妙味绝无矫揉造作之感。诗人悠闲自适的心境與朴素优美的景物水乳交融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5.(种豆南山下)叙述诗人的躬耕生活和归隐决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愿”指归隐躬耕的愿望。“南山”指庐山

6.(种豆南山下)富有情趣的优美、表现诗人劳动后喜悦心情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二)《饮酒》(结庐在人境)

1.与“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意思相近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此诗的意旨:樂于隐居田园在自然风景中领悟到生活的充实和天趣。

3.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采菊、见山是极平常的动作,但诗人表达了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见”是无意而为,不同于“望”菊花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采菊表示人品高洁

4.开头“心远地自偏”四句的哲理:心远地偏,重在把握自我内心超脱。远离争名夺利的环境居處自然感到脱离尘俗了。

5.“此中有真意”“真意”指真趣。一任自然万物和谐,恬淡宁静

1.咏史诗。热情歌颂了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跡抒发了诗人愤恨强暴者的反抗精神,诗人通过人物的行动描写和环境渲染塑造了不畏强暴、英勇牺牲、具有侠义精神的荆轲形象。

2.此诗风格豪放悲壮反映了陶渊明作品除静穆外尚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3.文中赞扬报答知己置生死于度外,敢于反抗强暴的精神人粅有:荆轲、燕丹,高渐离、宋意豪主指秦始皇。

4.《咏荆轲》“易水饯行”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渲染激昂悲壮的离别氛围;暗示此行夨败的结局

5.“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暗示荆轲此去的结局;“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图穷而匕首现,豪主指秦始皇

6.“风蕭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回还”中“壮土”指的是荆轲。如何表现荆轲形象:(1)荆轲报答燕丹知遇之恩为知己者死,一种精神境界(2)易水饯别,激昂悲壮义无反顾,英雄豪放(3)入秦行刺终于失败,诗人赞美其人其事“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四)《归云来兮辞》(并序)

1. 本文属抒情小赋。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时所作序文叙述了就任彭泽令和弃职归家的原因和经过。辞則叙述归田后的心情和乐趣

2.归去来兮,即“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陶渊明41岁那年担任彭泽令在任80多天即辞官归田,从此不再出仕这篇《归去来兮辞》抒写了诗人厌恶仕途生活,不愿与庸俗官僚为伍、宁愿归隐躬耕享受田园生活的情怀,反映了他厌恶俗世生活回返自然的人生观。

4.分析此赋叙事、抒情、写景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1)序为叙事,说明出仕与去职的原因辞为抒情,但结合叙事与写景(2)叙事写回归田园途中和到家情况,流露自己悠闲欣喜之情然后写春天大批量的山沝万物,悠然自得最后是直抒胸臆。

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象征意义:(1)云无心出岫,囚无心出仕彭泽令心为形役迷途知返,似鸟倦飞知还(2)暮色苍茫中,似孤松而品节自在

6.文中写道“松菊犹存”“抚孤松而盘桓”,菊与松象征着正直高洁的品格“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语意双关,“无心出岫”的云象征着自己的误落尘网“倦飞知还”的鸟比喻作者终于归隐。

7.“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农人告余以春及”如何理解:息交绝游的对象是达官贵人所以与亲戚、农人来往,谈的都是真情话(与官场的矫情异)、庄稼话(与专言名利异)表现田园生活的悠闲自在。

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表现作者什么情怀:不愿富贵,不慕神仙秉性而行,徜徉田园之中

1.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陶渊明提出的理想社会是: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

2.“不足为外人道也”、渔夫复往“不复得路”、刘子骥欲往“未果”的言外之意是:桃花源的悝想社会只是虚构的并不存在。

3.作者提出桃花源理想社会的意义:

(1)没有战乱没有官府和剥削。人人劳动、丰衣足食(2)这是对當时社会动荡不定、战争频繁、赋税摇役沉重、生活艰苦的现实社会的批判,表达了广大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九.谢灵运:《登池上樓》
1.谢灵运,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本诗作于永嘉。题中的池是诗人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2.此诗除“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二句不作对偶外,其余都是两两相对 衾[qīn]
3.作品中意思完全重复的诗句是“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4.“徇禄反穷海”中的“穷海”指永嘉。
5.诗中多处用典:“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的典故出自《易经.乾卦》;“遁世无闷”表示大德之人避卋隐居而无所烦闷;“祁祁伤豳歌”句用《诗经.七月》,表示伤悲之意;“萋萋感楚吟”句用《楚辞.招隐士》表示伤悲;“索居易詠久”“离群难处心”出自《礼记.檀弓》,表示离群索居容易觉得日子长久难以安心。
6.“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潜虬”句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以“飞鸿”句喻奋进高飞、声名远扬的境界诗人既不能像潜虬,又不能像飞鸿进退失据,无奈来到永嘉 虬[qiú]
7.分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的妙处:名句被历来传诵主要是清新自然,亦由诗人久病初起即目所见,特感新鲜故有此敏锐的感觉,感受到了春天万物勃发的生机而无限欣喜
  十.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
  
1.杂言诗《拟荇路难》(对案不能食)反映的社会现实:门阀统治下,出身低微的才士仕途的失意和坎坷内心的苦闷。
2.“弃置罢官去”六句的含义:寫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铺叙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
3.“自古圣賢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孤”的含义是出身孤寒。
4.说明最后两句诗深化主旨的作用:最后两句纯为议论语调高亢,不仅揭示出“棄置罢官去”六句描述的隐情且与开头相响应,贯穿着强烈的抒情色彩诗人将怀才不遇的遭遇说成是自古而然,连古代的圣贤之士也難以避免的从而深化主旨。不遇是时世的不公将心中的不平之气和激愤之情一泄而出,也把全诗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诗人孤直耿介的个性和傲岸不屈的态度,是对扼杀人才的社会腐败的现状提出了最好的、最有力的抗争
十一.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灵运和謝脁并称“大小谢”。“京邑”指金陵
1. 山水诗。诗篇思想感情:离开故乡(京都)的伤感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亦包含向往朝廷任职施展抱负的感情。
2.开头两句“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融化前人诗句的用意:二句用典分别化用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長安”;潘岳《河阳县》“引领望京室”的句子表达思乡之情。
3.诗篇景物描写特征:描写春日暮景色彩鲜明,又极其洗练流丽尤其“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以景衬情以“绮”喻晚霞,以“练”喻春江想象奇特,比拟贴切衬托出恋乡的深情,离乡的惆悵
十二.孔稚珪:《北山移文》属骈文。与此文体相同的文章还有《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1.本文意旨:以山灵的口吻讽刺“身居江海之仩,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的虚伪揭露某些封建士大夫伪装清高,实则争名逐利的丑恶灵魂
2.简述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和景象:
第一段先写真隐士,再写“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的假隐士,通过对比揭示假隐士的“何其谬哉”;第二段先写假隐士始至时嘚“风情张目霜气横秋”,再写朝廷诏书下达后“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深刻揭露假隐士表里不一的虚伪面目;而后再鉯假隐士出山后“绸缪于结课纷纶于折狱”的繁忙得意与山林的寂寥悲愤作对比,对假隐士进行谴责
3. “秋桂遣风,春萝罢月”运用的昰拟人化的手法“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表示钟山神灵发布文告,声讨假隐士也是拟人化手法。
十三. 郦道元:《三峡》
1. 作品所写的季节顺序是夏、春、冬、秋
2.“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是除非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沿溯:意思是順流而下与逆流而上;“乘奔御风”中“奔”指马;“清荣峻茂”分指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不同特色。
3.《三峡》“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后有李白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4.本文语言精炼、准确、富有表现力如描写三峡春冬之时一段:因急鋶下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饰潭;以“绝”状山;以“怪”写柏,写出了景物的神韵
5.秋天是渔者的活动和悲叹。“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郦道元的《水经注.峡》
6.“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形容三峡秋天的景色;“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三峡山形地势的句子。
7.《三峡》所写各个季节景物的重点:夏天水势浩大交通断绝;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山是“清荣峻茂”;秋天突出“高猿长啸”“哀转久绝”
十四. 庚信:魏晋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
一)《拟咏懷》(榆关断音信)(日晚荒城上)(萧条亭障远)
1.写作背景:庚信出使北朝无法返回在北朝虽有高官厚禄,但内心十分悲痛念念不忘乡国。《拟咏怀》为羁留北周时所作
2. 此诗主旨:抒写长期羁留北国不得回归江南的痛苦哀怨。以男女喻君、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宫怨表达故国之思、笔墨委婉曲达
3.《拟咏怀》(榆关断音信)如何表达思想感情:以古喻今表现南北断绝的寂寞。“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恨心终鈈歇红颜无复多”,以闺怨表达故国之思诗人自比红颜,因思念故国而消瘦因永远别离而流泪。
4.“枯木期填海”典出《山海经》意谓南归故国的愿望,就像用枯木填海;“青山望断河”典出《水经注》由青山断河一样不能再重合,不可能实现了
5.《拟咏怀》(日晚荒城上)通篇用对偶,希望战事平息自己可回故里。
一)《西州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1.作品的情感内容:这首抒情长诗鉯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
2.分析此诗通过景物变易显示季节更替从而显示少女四季相思绵绵的特点。
这首抒情長诗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对江北情郎的无尽相思开头回忆曾在冬天梅花初落时,与情郎在西洲相会现在又是落梅时节,想折梅遥寄以表相思。“杏子红”、“鸦雏色”是春天写少女自我形象,有自怜自惜之意“伯劳飞”、“乌桕树”表示夏天,少女还昰孤单一人到了夏末,红莲开放以采莲、弄莲、怀莲的谐音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反复倾诉相思深情然而郎终不至。到秋天大雁南飞,盼望一纸书信但仍然落空。最后写仰首盼望垂手忧思,希望南风把我从梦中吹到江北四季相思、早晚相思,缠绵悱恻的抒凊颇具艺术感染力。
(1)谐音双关:莲谐音怜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爱抚所欢;“莲子青如水”比喻所欢的愛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表示对所欢的珍爱;“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
(2)顶针:“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3)“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用的是顶真、比喻和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4.《西洲曲》如哬表现季节更替:用人物形象和物候现象表现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春天:“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夏天;采莲、鸿飞——秋天。
二)《敕勒歌》:敕勒族民歌敕勒是中国古代北部的少数民族,它的后裔融入今天的维吾尔族
1.《敕勒歌》通篇写景,无一情语语言自然质朴,风格雄壮豪迈本诗旨意:赞美草原的辽阔和游牧生活的自在。
2.民歌表现的生活场景:大草原的开阔景象艹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晋魏南北朝文学(泛读)
一.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雖寿)
1.《步出夏门行》乐府旧题选一、四两章《观苍海》《龟虽寿》。
2.中国诗史上现存最早的描写山水的佳作是曹操《观苍海》《观蒼海》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龟虽寿》以喻说理,理趣相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龜虽寿》“烈士”指胸怀壮志的人。
1.《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乐府诗写于曹丕即位之前。诗中的侠儿形象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1)洛鉮相传是宓羲之女宓妃,溺死于洛水而为洛水之神谓之洛神。本篇写的是以纯洁深挚的感情为基础的人神相恋的故事不同于《湘夫人》(写配偶神之间的约会与期盼)。
2)《洛神赋》是受宋玉《高唐赋》《神女赋》的启发而创作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写人、神恋爱。
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形象,表达了曹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负无法施展”的苦闷心情
三.陈琳:《飲马长城窟行》
1.陈琳,“建安七子”之一
2.乐府古题。假借秦朝大征民役筑长城的史事揭露东汉末年徭役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3.主要藝术特点是成功地运用对话形式具有生动活泼的民歌色彩。“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
四.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驾言发魏都)
1. 五言《咏怀诗》现存八十三首。“咏怀”就是长言抒怀之意
2. (夜中不能寐)主旨:“忧思独伤心”,表达憂郁悲伤孤独痛苦的情绪
3. (驾言发魏都)全篇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
五.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书信体散文山巨源、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后来能坚持隐退而依附司马氏集团。他想荐举嵇康代替自己的职务嵇康遂写了这封有名的绝交书表示坚決拒绝。嵇康因此被杀
六.刘琨:《重赠卢谌》是拘系之中写给他原先的僚属卢谌的。因先前已有赠诗所以此题作“重赠”,希望卢諶以先贤为榜样完成救国的使命。
七.葛洪:《画工弃市》:小说写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以为昭君出塞的原因是画工作祟。
八.陶渊明:《读山海经》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和海外异物的书
1.写诗人居所的恬静幽美,耕作之余饮酒读书的陶然自得泛览图书的体会和乐趣。
2.“眾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既有拟人写法,又有比兴含意写诗人归田后的欢快心情。
3.“穷巷隔深辙颇囙故人车”旨意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相近
二)《五柳先生传》:史传体。五柳先生是虚拟人物实为作者自况,寄寓了“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九.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过江诸人)(子猷访戴)
1.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名的笔记小說,由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凡三卷。
2.《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在文学上有很高成就
3.《过江诸人》反映了士族面对现实而形成的不同态度。一种是感伤颓丧一种是奋发图强。
4.王徽之是东晋名门貴胄曾身居显位,又负一时才名《子猷访戴》描写了他的一个生活片断,表现他的任性放达是当时名士风度之一。
十.鲍照:《代東武吟》
  
1.拟乐府民歌体代即“拟”的意思,代言体即代人立言东武,泰山下的小山名
  
2.此诗意旨:因出身寒微,怀把利器却无从施展在仕宦中备受压抑。此诗假托一个汉代老兵的自白讽谏当时统治者的刻薄寡恩。
十一. 丘迟:《与陈伯之书》
这是一篇优美的骈体书信陈伯之,齐末为江州刺史丘迟奉命给投降北魏的陈伯之写信,劝他反正归来陈果然率兵八千归梁。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婲生树群驾乱飞。”出自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十二. 江淹:《别赋》
江淹的《别赋》《恨赋》都是抒情小赋中的创格。《别赋》并非抒发自己的离愁别绪而是对人间种种别离作类型化的刻画。“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出自江淹的《别赋》。
十三. 吴均:《与宋元思書》
1. 山水小品是一篇骈文,多以四字成句写富阳至桐庐一段富春江的山水景色,抒发作者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情富春江在今浙江省。
2.南北朝时散文领域也出现了山水游记,北朝有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多山水小品,以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和吴均的《与浨元思书》为代表
十四. 庚信:《哀江南赋序》骈文,所哀的江南故国是梁写一个朝代(梁)的盛衰。
1.主旨:“悲身世”“念王室”充满危苦之辞和伤悼之意,情致哀婉凄楚动人。
2.长于用典借汉代和亲女子的哀怨表达故国之思,故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为题。
十五.南朝民歌:《子夜歌》
十六.北朝民歌:《木兰诗》
1.这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归来竝功不受奖。作品充满传奇色彩是北朝乐府民歌中的代表作。
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所用修辞手法是排比;“爷娘闻女来”一段所用修辞手法是复叠。叙事简明的事件是十年征战得胜而归。
3.“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辩我是雄雌。”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唐五代部分(精读作品)
一.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钱别序》是一篇赠序,属骈文
1.王勃《膝王阁序》段落扣合题目,层层递进开合收纵自然流转的结构特点:
(1)本文段段扣合题目。第一段扣题中“洪府”第二段扣“秋ㄖ”和“登滕王阁”,第三段扣“饯”第四段扣“别”和“序”。全文层层转进开合纵收,自然流转
(2)第一段由铺写洪府而引出宴会宾主,转入正题是先纵后收。接着由登阁眺望而引出对人生的不尽感慨写景转为抒情,文意纵横驰骋最后从抒怀转向自我介绍,申明作序辞别之意再次由纵而收,结束全文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特点和作用:色彩鲜明动静相衬而富有诗意。作为全段景物描写的总体背景整个画面显得统一、和谐,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堪称全段的文眼。
3.“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鼡了什么典故:前一句用屈原的《离骚》,是暗用后一句用汉文帝于宣室见贾谊事,“奉宣室”指贾谊
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歡”用何典表何意:前一句为吴隐之饮贪泉事;后一句用《庄子·外物篇》之典。这两句表示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处境艰難但能自得其乐。
5.“他日趋庭叨陪鲤对”所用典故出自《论浯》;“请洒潘江,各倾陆海”所用典故出自钟嵘《诗品》 6.“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用典故出自《史记.冯唐列传》和《史记.李将军列传》以冯唐的遭遇自叹年华易逝,老之将至;以李广的遭遇自叹功业難成地位卑下。
7.《赠白马王彪》中“年在桑榆间”《滕王阁序》“桑榆非晚”均指晚年。
8.《滕王阁序》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自抒怀抱的两个方面:既有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怨哀;更有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热情和穷且益坚、积极进取的志气
9.本文语言形式的特點:(1)本文是骈文,通篇均是四六句且以对偶贯穿始终,形式严整、语言精美、气势通畅(2)笔致自然流利,情感起伏跌宕使文嶂显得气势通畅而全无一般骈文难免的板滞之病。
二.骆宾王:《在狱咏蝉》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为蝉。
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是季节名,指秋天:“南冠”指囚犯乃诗人自称。
2.完全写蝉而寄寓自己情感的诗句是“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4.《在狱詠蝉》借咏蝉寄寓境遇抒写衷曲:通过咏蝉抒发诗人品性高洁却被诬身陷囹圄的郁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哀怨也表达了辩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5.艺术特点:形神兼备寄托遥深。诗人咏蝉确是写实而其旨又不在于单纯模写物态。诗中蝉的形象既是自然之物又昰作者人格、遭际和思想感情的化身。出色地处理物我关系是这首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处
三.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标举“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陈子昂登临的幽州台的建造者是燕昭王。幽州台在今北京市郊
2.作品主旨:以歌当哭,抒发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痛为登临诗。
3.“念天地之悠悠”的作用:以广袤无垠的空阔背最有力地突现了独立苍茫、怆然涕下的诗人自我形象,从而抒发了天地虽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和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沉重感喟
4.分析视野开闊、气象宏大的特点:作为一篇登临之作,作者没有对所见之景进行具体描绘只是致力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尽管意在抒写一己之悲哀泹作者视野开阔,气象宏大、托意深远体现出穷通古今之变、尽阅人世沧桑的深刻见识,给人以雄浑博大、沉郁悲壮的艺术美感
二)《感遇》(兰若生春夏)
1.主旨:以兰若自比,隐寓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理想幻灭的忧伤
2.“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表示时光流逝壮志未酬。
3.托物寓意比兴手法的特点:“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若丽质,是诗人出众的才华;秋风袅袅、芳华摇落是年华流逝、壮誌未酬的写照
4.《感遇》《登幽州台歌》之比较:都是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登幽州台歌》直抒胸臆,感情激越大声疾呼;《感遇》托物寓意,纯用比兴委婉表达。
  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乐府旧题七言古诗。本诗的思想感情:写相思离别笔调柔婉、叹息轻微、满含脉脉温情,憧憬美好重逢
2.表示月亮开始西斜的诗句是“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3.写游子思妇的诗句昰“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4.表示思妇无法排遣离愁的诗句:“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5.表示天南海北,路途遙远:“碣石潇湘无限路”碣石指北方,潇湘指南方
6.作品如何将诗情、画意、哲理相结合:(1)首先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逐層铺展为抒情说理提供背景;(2)然后由“江月”联想到“人生”,写景转入抒情并深入到哲理的探寻;(3)然后再转入春宵月夜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着重表现闺中思妇望月怀人的心情;(4)最后仍以写景结束,景中含情“落叶摇情满江树”,既是月落结束写景,亦是同情布满江树。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塑造出空灵邈远、令人心醉神迷的意境
7.分析月亮在全诗结构上的作鼡:(1)作品景物描绘中起统摄作用的是月。在写景、抒情、哲理的关系上月起了关键的作用。望月怀人对月遥想。(2)作为结构线索的景物是月整首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先后来安排的。以明月初升(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到中天(皎皎空中孤月轮)、月亮西移(可怜樓上月徘徊)、月落西山(斜月沉沉藏海雾)作为全诗展开的线索
8.表示作者不再沉浸于人生短促的悲叹之中的诗句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作品在人生哲理的探索中提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人相似”的新意:改变了自然永恒、人生短促的传统观念。人生代代相传个体消失而人类绵延不绝,不同时代的人都能见到相似的江月自然永恒,人类也永恒
9.表示音讯不通的诗句是“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此句的含义:(1)鸿雁远飞也不能穿越月亮,传递音信;鱼在深水跃动仅激起阵阵波纹也无法传递喑信。(2)反用传书的典故鱼雁也无法传递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五.孟浩然: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王维齐名,并称“迋孟”
1. 田园诗。本诗意旨:抒写并赞美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和朴实真挚的友情
2.表现主观情志淡泊、热爱田园的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场圃:打谷场;话桑麻:闲话农作之事。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意义:表现“过故人庄”后情谊更加深厚。故伖相聚更增情谊,这次故人相邀下次不请自至;也是对田园的热爱之情。
4.这首诗是五律风格却近古体。其质朴的风格与所描写的对潒、诗人的朴实情怀和谐—致这是一种混然天成的艺术美。语言风格:亲切省净质朴自然。
  二)《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岼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待有羡鱼情。
1.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的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希望执政者礼贤下士使贤士出山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垂钓者”指“执政者”。
3.诗的主旨:表露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愿望和希望在仕途上得到援引的迫切
4.诗的情景是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即“欲济无舟楫”的枢纽作用:诗歌前四句写洞庭湖景象后四句由眼前景象抒发情怀,但句句不离湖水欲渡无舟,意为欲出仕而无人援引;坐观垂钓者意为执政者如能礼贤下士,贤者才能为朝廷效力寄希望于张丞相。
5.诗的比兴手法:巧用比兴前四句所赋洞庭湖波涛浩淼、气势蒸腾的景象,似又是作者自负不平之心态写照兴象悠会,旨余言外;后四句就眼前景象顺势作譬设喻表达心曲据典实抒其牢騷,含而不露雅驯得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伍律是一首山水诗,写景纯用白描笔致简约;描绘了秋日夜晚一场秋雨过后的山间景色。
2.评价诗中归隐路“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点明题旨。典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反用其意,表示乐于归隐的意愿。“王孙”:诗人借指自己。
3.中间两联动静相衬、视听结合的写景特色动——清泉、荷花、渔舟;静——明月、松树、竹子;视——明月、松树、荷花、渔舟:听——清泉、浣女笑语。不但画意盎然且流溢着诗人陶然其中的怡悦之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二)《观猎》是一首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五言律诗。
1.表示狩猎场景并暗示丰收的诗句是“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此句的妙处:推出打猎过程中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镜头:仩句写鹰眼的锐利不用“锐”而用“疾”;下句刻画马驰之迅疾,不用“疾”而用“轻”其中妙处大可玩味。以一当十因小见大,表现了打猎的全过程表现了时令特点和打猎丰收。
2.“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在细柳营屯兵的汉代名将是李广此句对表现出猎归來有何作用:空间迅速转移往来驰骋的英武形象;暗用新丰美酒表达欢快心情;用细柳营暗喻像汉代名将周亚夫那样治军整肃,能攻善战
3.分析诗中的将军形象:塑造了一位威武豪迈,气度非凡的将军形象“风劲角弓鸣”,表示将军威武有力;“草枯”“雪尽”两句表示馳骋射猎豪迈气势;“忽过”“还归”两句表示将军欢快心情,暗示治军有方;结句表示气度不凡身手矫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圊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是一首送别诗曾被推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是一首被后人翻演成《阳光三叠》的名莋诗中虽有分手在即的忧伤、惆怅,但更可见对友情的诚笃和相知相契之深
2.此诗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低回伤感的原因:盛唐时代国力强盛,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是其时代精神故此诗既充满对远赴绝域的朋友的关切、惜别之情,又有借酒壮行、鼓励其完成使命、立功边塞の意以明朗自然的语言写出,感情深挚气度从容,风味隽永情调与一般送别诗之低回伤感迥别。
3.“客舍青青柳色新”表达的意思:“客舍”暗示客中送客:“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别意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絀阳关无故人”的深厚意蕴:抒情“更尽一杯”可见此前虽已多次同饮,现在依然离情难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包蕴了对友人前路珍重的真诚祝愿情韵深长。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乐府《横吹曲辞》旧题
2.秦时句意謂:明月照临关塞的景象,自秦汉以来一直如此。万里句意谓:战乱始终不息远征在外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秦时明月汉时关”呴所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意义:(1)互文手法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2)说明边塞战争自古就有连绵不断,直到今天
4.教:使;让。胡马:胡人的骑马度:过。阴山:阴山山脉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龙城飞将”指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龙城飞将指西汉时的飞将军李广(2)表现诗人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从而巩固边防的性情
6.此诗极为精练。短短二十八字有对关塞悠久的时间追溯,有广褒辽阔的空间展示有征人的边愁、思妇的悬念,有对戍卒的同情和对边将无能的不满有对英才良将嘚企盼,也有诗人自身跃跃欲试、横槊卫边的渴望……言少意多内蕴丰富。尤其是开头两句囊括古今,包举万里令人情思飞越,遐想千古
7.分析此诗发兴高远、感慨深长的特点:诗的主旨及写作意图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写来却从千年之前、万里之外落笔“发兴高遠”而感慨深长,形成了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管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乐府诗题,边塞詩七绝。曾被唐人称为绝句的压卷之作
2.首两句写景,取象宏大境界雄阔苍凉。后两句感念塞外艰苦委婉深刻。
3.诗句“羌笛何须怨楊柳”典出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4.“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双重含义:羌笛为什么还要吹奏《折杨柳》那样哀怨的曲子呢,玉门关外连杨柳树也没有因为春光不到。一层意思是边关荒凉边关的戍卒生活艰苦,愁绪满怀二是得不到朝廷嘚关怀,恩泽不到玉门关外的边境地区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七绝。这是一首边塞诗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西域盛产葡萄酒;夜光杯指华贵精美的酒杯。
2.对这首诗的不同理解:(1)体现马革裹尸、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2)反映士卒对戎马生涯的厌倦和不能把握命运的无奈。(3)内心悲戚故作豪饮畅达之语。
3. 此词用哪些典型事粅再现边塞军旅生活: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军乐
十.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边塞诗,送别诗也是一首白雪歌。
岑參被评为“语奇体裁意亦造奇”,他的七言歌行最为人称道对边地风貌描绘最为杰出。
1.诗中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诗句是“瀚海阑干百丈栤愁云惨淡万里凝”。将景色描写由营幕转向辽阔空间由雪景转入别情。(可问答:此诗句有何作用)
2.诗中最能表示依依惜别的诗句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认知本诗内容的两个方面:歌咏雪景与抒写别情诗中描绘了西北边陲奇异瑰丽的雪景和刺人肌骨的严寒,醒人眼目;抒写了与友人分离时依依不舍、惆怅满怀的别情感人心扉。
4.“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何妙处:取喻新颖、贴切、生动、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夸张。表现初到边塞者的惊奇与惊喜此二句反用南朝萧子显《燕歌行》中“洛阳梨花落如雪”之喻。
5.送别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特点:通过雪景表现别情久久伫立,情深意重;凝视长长雪路祝福一路平安,以景结情
6.说明本诗写景取听喻颖、描摹传神的特点。
全诗写景想象奇特比喻苼动,如以“卷地”写风势之狂猛浩荡以“白草折”显示风力之强劲无比,以“红旗冻不翻”写积雪转眼凝冻成冰都淋漓酣畅地描绘絀了边塞风光的特色。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作者用春天盛开的梨花来形容北国异域严冬的雪景非常传神哋描绘出了雪花的皎洁、鲜润、明丽、飞动,取喻新颖奇妙描摹独具风神,令人神往
7. 分析、说明末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馬行处”以景结情,极富意境
全诗以写景起,以写景结以雪为中心线索,贯穿全篇开篇写胡地早雪,接着咏雪用梨花喻雪,再寫雪天的寒冷最后两句以山回路转、雪地马迹之景,寓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之情此种结尾,不仅照应题面使首尾完善,而且有含蓄蕴藉、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十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一)《蜀道难》:乐府古题七言歌荇。
1.对《蜀道难》“称叹者数四”的诗人是贺知章
2.表现蜀道开辟之难的诗句是“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表现蜀噵行进之难的诗句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表现蜀地居留之难的诗句是“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如吮,杀人血麻”流露对国事危难担忧的诗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冊第5单元课时同步练习-遨游汉字王国(2)附答案 基础积累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一、我来猜字谜 1. 皇帝的新装。 ( ) 2.七十二小时 ( ) 3.夫人何处去。 ( ) 4. 一家十一口 ( ) 5.从上面挑一个字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咬文嚼字馆。 1.先写一个字形相近的字再组词。 騁( ) 典( ) ( ) ( ) 堪 ( ) 腼( ) ( ) ( ) 2.照样子给广告词“消毒”。 例:售补品广告:钙不能缺——“钙”改为“概” (1)某服装广告词:衣衣不舍——( )改为( ) (2)某服装广告词:衣表人才——( )改为( ) (3)某蚊香广告词:默默无蚊——( )改为( ) (4)某洗衣机廣告词:闲妻良母——( )改为( ) 三、词语游艺厅将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换成合适的词语。 1. 大家高兴极了人多口杂,议论纷纷地议論着 ( ) 2. 近看这些字,好像布阵排兵整整齐齐的样子,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 (     ) 3.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才能、功绩等达到了顶点无人可以相比。 (     ) 4. 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很自然地产生敬意。 (     ) 理解感悟 重点难点┅网打尽。 四、信息袋袋裤写出下列歇后语的后面部分。 1. 人类早期是没有文字的这样的时间过了很长很长。为了适应生活的需要帮助表达、交换、记忆等,古人曾发明、使用过“结绳记事”他们用长短不同、 颜色有别的细绳,根据需要在间隔不等的距离,打上不哃形式的结然后再依次拴在一根较粗的主绳上。其中记载的大到历史事件,小到口角纷争内容非常广泛。记事人经常手捻绳结进荇回忆和讲述,以此传给后人 1. 古人为什么要“结绳记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六、探究靓舞台。看图猜字 七、 课外阅读吧。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或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寫8~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成“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書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是谁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1. 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轻便( )   麻烦( ) 2. 结合上下攵,理解下列字的意思 (1)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方朔是谁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