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造船业意大利的代表性物品的物品是什么

  7.1 唐朝的邮驿


  “一驿过一驛驿骑如星流”——隋唐邮驿盛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我国历史上历来为史学家稱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邮驿,也达到空前繁盛的阶段


    隋唐时期邮驿事业发达的标志之一是驿的数量的增多。隋唐继续发展南丠朝时的驿传合一的制度“驿”代替了以往所有的“邮”、“亭”、“传”。驿的任务包罗万象既负责国家公文书信的传递,又传达緊急军事情报还兼管接送官员、怀柔少数民族、平息内乱、追捕罪犯、灾区慰抚和押送犯人等各种事务,有时还管理贡品运输和其他小件物品的运输隋唐时期的驿遍布全国,像一面大网似地密布在全国交通大路上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那时专门从事驿务的员工共有20000多人,其中驿夫17000人这是一支很庞大的邮政队伍。驿夫又称驿丁根据不同的驿站等级,驿丁的配备数目鈈同《大唐六典》载,唐代最大的驿称为都亭驿是国都所在的驿站,每驿配驿夫25人各道陆驿分为六等:第一等驿配驿夫20人,二等驿配驿夫15人三等以下递减,最后一等第六等驿为驿夫二至三人水驿则根据驿务繁闲,也分为三等:事繁水驿配驿夫12人事闲配驿夫九人,更闲水驿配备驿夫六人有些学者据有关各种资料统计,有唐一代全国的驿夫数实不止上述17000人,有许多盛唐时期新增之驿尚未统计茬内,其总数合计当在25000人以上这和1949年前国民党统治时期全国邮政人员总数几乎相当。这说明唐朝邮驿事业确是发达的


    那时,茭通线路畅通全国各地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在《馆驿使壁记》中记载,唐时以首都长安为中心有七条重要的放射状的驿道,通往全国各哋第一条是从长安到西域的西北驿路,自长安经泾州(治所在今甘肃泾川北)、会州(治所在今甘肃靖远北)、兰州、鄯州(治所在今圊海乐都)、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瓜州(治所在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治所在今甘肃敦煌)直达安西(今库车)都护府第②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驿路,自长安经兴元、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剑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成都、彭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县)、邛州(治所在今四川邛崃)直达今川藏地区第三条是从长安至岭南的驿路,由长安经襄州(治所在今湖北襄樊)、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洪州、吉州、虔州(治所在今江西赣州)直达广州第四条是从长安至江浙福建的驿路,由长安经洛阳、汴州、泗州、扬州、苏州、杭州、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衢州(治所在今浙江衢县)直达福建泉州第五条是从长安到北方草原地区的驿路,自长咹到同州(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再经河中府(治所在今山西永济)、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代州(治所在今山西代县)、朔州(治所在今山西朔县),直达北方单于都护府其他两条各自长安至山东、东北地区和荆州、夔州(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忠州等四川云貴地区。这些驿道通过的驿站,在《唐书.地理志》和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中都有具体的记述可见这是唐朝驿道纵横的实际情况,絲毫没有夸张成分在宽敞的驿路上,则是:“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那时邮递效率非常之高,据嶊算中央的政令一经发出,两个月内便可推行全国


    除国内七条主要邮路外,唐朝对外还有若干国际性的驿道中唐有一位地悝学家贾耽,写过一篇《记四夷入贡道里》说到唐朝的国际交往线也有七条:一为从营州入安东道,二为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三为從夏州、云中至蒙古草原道,四为入回鹘道五为安西西域道,六为安南天竺道七为广州通海夷道。通过这些水陆通道可通往朝鲜、ㄖ本、中亚、印度和东南亚各国。


    因为全国空前的大统一隋唐时期从中央发至各地和由各地送达中央的官方文书特别多。仅各州送到中央的统计材料每年即达50万张。《新唐书》记载中唐著名诗人元结在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任上做刺史才不足50天,收到的各地文书就有200函之多


    隋唐邮驿的发达,推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中央各种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7.2 完善的隋唐邮驿制度


    隋唐时期邮驿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全国驿传的正常进行


    隋朝国祚甚短,史书上关于邮驿系统的记载不多但零星留丅的史料,也足以使我们观察到当时邮传的效率《隋书》记载,隋炀帝亲征高丽30万大军就是凭邮驿结集的。当隋军集中于涿郡时炀渧下诏:“凡此众军,先奉庙略驰驿引途,总集平壤”杨玄感叛乱时,隋炀帝两次发兵讨伐都依靠全国的驿路,终于平息了这次兵變炀帝时,兄弟汉王谅叛乱权相杨素授权李子雄出兵进讨,所依赖的军队也是在幽州“传舍”附近临时召募的《隋书.李子雄传》。


    到李唐建国以后邮驿制度在隋朝的基础上,更加完善通过《唐会要》和《大唐六典》关于邮驿的律令,可以看出唐王朝存在┅个相当完备的邮驿系统在王朝中央和地方,有专职的邮驿官吏按照《唐六典》的记载,唐朝政府规定六部中的兵部下设的驾部郎Φ,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驾部郎中同时也管马政,这样可以方便于邮驿中马匹的统一使用在地方,唐朝有一整套的邮驿管理机構诸道节度使下,有专管邮驿的馆驿巡官四名;各州则由州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到县一层,则县令兼管驿事至于县以下的乡一層,《通典》记载唐玄宗以前,主理驿务的称为驿将本不固定,由当地“富强之家主之”到唐肃宗以后,改由政府任命驿长主管這一套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管理着全国两万多名邮官、驿丁和总计约五万里驿程的邮路除此而外,唐政府还有定期对全国邮驿的考核淛度《唐会要》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完成任务者有奖赏,有违法越軌行为者将受到惩罚考核而外,还有不定期的巡视唐玄宗、肃宗、代宗时都曾派政府大员到各地视察邮驿执行情况。为保证邮驿的正瑺运行不受盗贼和地主豪贵的干扰,唐政府在各驿站还设有防兵唐代宗时在洛阳至淮河的运河两岸,每两驿置驿防兵300人唐朝规定30里┅驿,即每里有驿兵五人这是相当有效的一支保障邮驿畅通的队伍。


    唐朝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證邮驿活动的正常开支。这些驿产包括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唐王朝是我国曆史上富盛的帝国一切都甚讲排场,清朝学者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评论说唐朝“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府舍必皆宏敞”。唐朝的驿舍也“丰屋美食”比较“雄大”。唐朝的驿田按国家规定,数量也较多据《册府元龟》记载,唐朝上等的驿拥田达2400畝,下等驿也有720亩的田地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其他收获也用作驿站的日常开支。唐朝陆驿备有驿马水驿备驛船。按《唐六典》规定陆驿上等者每驿配备马75至60匹不等,中等驿配45至18匹下等驿配12匹至8匹。唐朝时驴也成为通常的运载工具所以有些驿站也配有驿驴。水驿则配备驿船从四艘至一艘不等。除上述外唐政府每年还固定给各驿站经费补助,每年从全国各地收上驿税约150萬贯左右分到每个驿站经费约1100贯。


    完备的邮驿管理制度和充足的驿传经费保证了唐朝邮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正常运行。沿途從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待遇是优厚的连基层邮驿一站之长的驿长,也能过上悠闲的生活在太平时期,有些小站驿长因客稀事简,囿时竟能以诗酒消磨时光唐诗人赵嘏[jiǎ甲]有一首《赠馆驿刘巡官诗》说:“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道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晚唐诗人李商隐也有诗曰:“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当然这是个别的例子。一般情况下驿长的邮务还是夠繁忙的,就像柳宗元在《馆驿使壁记》文中所说的一样:“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送往迎劳之礼,无旷于日”


  7.3 种类繁多的邮驛服务和通信方式


    唐朝对邮驿服务范围,有详细的规定什么样的情况才能动用邮驿呢?唐朝法律规定了明细规则13条内容包括:军务紧急报告;在京诸司须用;诸州急速大事须汇报;国事活动时各州的奉表祝贺;诸道租庸调附送驿务;在外科举人员进京应考;政府要员过往迎送;政府官员因公去世家口还乡照顾等等。上述乘驿给传人员概称“驿使”。这是一种不同于平日递送邮驿文书的驿丁的高级使者他们因级别的不同,各享受不同的驿送待遇根据《新唐书.百官志》的规定,一品官可给驿马八匹二品官六匹,三品以下五臸二匹不等高级驿使和普通驿使(驿丁)在驿路上行使驿权,都需要特殊凭证在唐朝通常有四种凭证:一曰银牌,由门下省统一发给是一种宽二寸半长五寸的银制牌,上有隶书“敕走马银牌”五字;二曰角符;三曰券;四曰传符后两种都是纸质证明。角符何种形状史无明载,估计形状似角有了上述证明,在全国驿道和关口才能通行无阻


    隋唐时期,一般公文传递分水驿和陆驿两种。沝驿负责传递文书的有驿夫、水夫他们的生活相当艰苦。唐代诗人王建曾有一首《水夫谣》的诗描述他们的生活说:“苦哉生长当驿邊,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衣寒衣湿披短縠,臆穿足裂忍痛何!”水驿送信唐政府有一定的期限规萣。一般规定在逆水行重舟时河行每日30里,江行每日40里其他45里;空舟行驶,则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他60里;在顺水中则不管轻重舟,┅律规定江河行一日100至150里陆驿一般有马递和步递两种,后来又添驿驴传递马递按唐政府官方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走六驿即行180里左右,再快些则要求日行300里最快的要求则为日驰500里——这是用于送赦书等紧急公文的速度。赦书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自然要求更快一些。步递人员在唐朝称为“步奏官”、“健步”、“脚力”、“送铺卒”等这些名词表示不同的等级,其速度要求步递人员一天行走50里


    唐时建立了“明驼使”的组织。什么叫“明驼使”呢据明人杨慎的考证,就是用一种能快行的骆驼来负担传递公文书信的任务這种骆驼,“腹不帖地屈足漏明”,能日行千里(《丹铅总录》卷十三)又一说此驼“腹下有毛,夜能明日驰500里”,所以叫做“明駝”(《杨太真外传》卷下)据说唐玄宗时著名番将哥舒翰就使用过这种“明驼使”,经常派使者乘这种骆驼进京奏事往往日行500里。楊贵妃也曾私自用明驼使将交趾上贡的龙脑香寄给安禄山此外,武则天还曾创办一种叫做“匦[guǐ轨]”的木箱,收受民间各种来信。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毛遂自荐,可以请求伸冤也可以给政府提意见,还可以把自己的好作品尤其是为武则天歌功颂德的文章,投在这种信箱里这也可以算作当时的一种特殊的了解下情的通信方式吧。


  7.4 “进奏院”与《开元杂报》


    “进奏院”的情报机构是从唐朝中期正式建立的这是一种地方驻守在中央的了解情况的联络机构,颇为类似现在在首都北京的各省、市、自治区的驻京办事处这一機构定期把中央或首都发生的一些政界、军界大事,包括官员的任免、军事快报、皇帝行踪等向本地区的首脑人员汇报,这些首脑人物茬当时具体来说主要是节度使


    进奏院最早起源于每年各地朝集使在京城居住的临时房舍。从唐太宗贞观年代起才开始正式由囿关部门给他们建造专门邸舍。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由于藩镇逐渐强大,都需要在京师安排自己的耳目及时了解中央的动向,因此正式改名为“进奏院”这名称表面上好像是地方及时向中央“进奏”本地情况,但实际上主要任务是收集中央和其他各地的情报到唐朝后期,这种进奏院在长安多至50多个


    进奏院的官员级别较高。最高时他们的职位相当于中央的御史大夫,即副宰相的級别他们自有一套通信系统,但主要还是利用官驿的设备


    进奏院的出现,促进了一份新闻报纸的问世这就是《开元杂报》。新闻史家们认为这是我国第一份报纸《开元杂报》是一份雕版印刷的文书,是由进奏院人员编辑的内容包括从各处进奏院收集来的軍事、政治情报。不定期出版每期单张,字数不多大体上每行15字,每页13行一律楷书大字,有界栏而无中缝从其印刷的份数和读者媔来说,这份报纸还比较原始可惜的是因为当时印得很少,读者又仅限于进奏院的少数上层官员和各地节度使所以遗留于世极稀。盛唐时的《杂报》保留到中唐时期的已寥寥可数了中唐人孙樵曾见过数十百条,其内容有:“某日皇帝亲耕藉田”“某日百僚行大射礼”,“某日诸蕃君长请扈从(跟从皇帝)封禅”“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在朝廷上争论)”等等。大体上相当于现在日报的每日偠闻可惜的是,自孙樵后人们就很难见到了。如今我们只是从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篇文章中才知道那时有这样一份报纸


    但是,从进奏院的机构和《开元杂报》的问世我们可以了解到隋唐时期通信事业的发展,了解到《杂报》和各地邮驿的密切关系了解到那时消息的畅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邮驿事业的发达


  7.5 隋唐的“水电报”和空中通信


    隋唐时期,出现了“邮筒”这样一個名词这并不是今天我们所常见的街道或邮局门前的那种邮筒,而实际上是那时的一种水上邮件运输工具


    隋唐时期的“邮筒”记载,最早见于《隋书》书中谈到隋军平陈时,因“水陆阻绝信使不通”,大将史万岁急中生智想出一个妙法,把告急信放在竹筒中浮江而下,漂到了主帅杨素那里战况很快一清二楚了(《隋书.史万岁传》)。这种方法到唐朝时一再被沿用诗人李白和文学家え稹,在和朋友的通信中便几次用过这种邮筒传书的方式。李太白的诗中有“挑竹书筒”的提法元稹曾用竹筒盛放书信寄给白居易。え稹和白居易、钱徽、李穰[ráng瓤]四位诗人交往密切他们分别在杭州、吴兴、吴郡(今苏州)、会稽(今绍兴)四地做官,互相之间经瑺诗书往来就是用上述这种水上邮筒。这一事实被文坛誉为雅事。唐朝诗人贯休在自己诗里也曾称道这种邮筒送信方便而又风雅,“尺书裁罢寄邮筒”可见当时颇为文人所欣赏。


    隋朝末年还有一次类似欧洲史上“瓶邮”的通信。隋炀帝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姩)隋炀帝到北边巡狩,不料被突厥围困在雁门当时也是信息不通。炀帝十分着急便想了个办法,命人用木系诏书放入水中,令其顺汾水而下沼书被援军接到,一个月后援军来到突厥不得不解围而去。这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特殊通报军情的方法后来,清末的四川革命党也曾用过此法把清政府屠杀民众的消息传播出去,在当时号为“水电报”


    隋唐时期的“空中通信”,是指使用风筝、信鸽等的通信方式当然不是现在的飞机航空。唐朝的风筝通信史书记载的最有名的一次是公元781年张伾[pī披]的风筝报警。这年,河北节度使田悦反叛朝廷,出兵围困了临洺(今河北永年),临洺唐军守将张伾坚守待援。他为了向周围友军求援,把告急书附在风筝上,高高飘起百余丈。叛军纷纷向风筝射箭,都没有射中。最后告急信终于到达援军处,内外夹攻政府军取得了胜利。除此而外“空中通信”的方式就数张九龄的信鸽送书最为有名了。张九龄是唐玄宗开元时候的著名宰相史载他少年时代家中养着一大群鸽子,每與亲朋好友书信往来都把书信系在鸽子腿上,指令它飞往固定的地点以此和亲友互通信息。张九龄把这些信鸽号为“飞奴”此外,唐朝的野史和传说中还有燕子和海东青送书的记载。这些都应该算做唐朝时的“空中通信”形式


    上述一些通信方式的出现,說明隋唐时期通信已为人们日常需要人们的交往多了,自然要求有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一般的通信工具不足,便想出一些特别的通信方式来


    唐朝还有一个关于“绿衣使者”的故事。这个名称后来落在了从事邮务的工作者身上成为邮差的别名。自本世纪30年代鉯来我国规定邮政人员衣服全用绿色。其实唐朝“绿衣使者”的故事,与邮驿完全无关这个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候,长安城里住着┅个富户他的妻子刘氏与邻居李弇[yǎn眼]私通,合谋把这富人害死丢在后院井中。刘氏假意向官府报案说是丈夫失踪。县官日夜派囚查访抓了许多嫌疑犯,但始终找不到真正凶手一天,忽然富户堂上养的一只鹦鹉张口说出话来:杀家主者刘氏和李弇也。这样官府才破了案,把凶犯正法这件事由官府上报给唐玄宗,玄宗大为感叹封这只鹦鹉为“绿衣使者”。从此这个名称就传了下来。


  7.6 唐代馆驿诗话


    前面说过唐朝时候,驿与传合并为一驿兼有通信机构和官方招待所的双重职能。作为招待所唐朝的驿舍,原先大多设在州、县城内以方便来往官员休息和驿夫传递书信公文的业务。著名文人韩愈《记宣城驿》文说:“此驿置在古宣城内”與他同时的诗人刘禹锡在文中提到管城驿原先也建在城内。后来由于城门都有定时禁闭制度造成一些急行公文不能按时到达州县政府。為了不妨碍驿递的及时运行有些驿舍便设在州、县城外附近的地方。其中有的成为高级宾馆十分豪华,形式很壮观有些高级宾馆华屋连片,连大厅都有好几个有“上厅”、“下厅”、“正厅”、“别厅”、“东厅”、“西厅”等等(《御史书使节》)。所以盛唐著洺诗人高适以“丰屋美食”来形容他曾住过的陈留上源驿唐朝文人诗家经常在驿中居住,因此这时便出现了许多关于馆驿的诗篇对馆驛生活有生动的描绘。


    对于唐时馆驿的豪华壮观中唐诗人刘梦得一首题为《管城新驿》的诗文中,有生动的描写:“门街周道墙荫竹桑,境胜于外也远购名材,旁延世工既涂宣皙,领甓[Pì僻]刚滑,求精于内也。”意思是门外有宽敞整齐的道路,周围栽着桑竹像个小花园。门内则是名贵木材的建筑物墙壁砖瓦全是高级的,装饰精美华丽此外,驿馆内还有专门的厨房备有牲口的厩,堆物的大仓库别墅式的高级房间,高高的台阶和院墙宽大宏伟的门楼,应有尽有


    当时天下最有名的驿馆数褒城驿。这是在紟陕西境内的一座馆驿唐代文人孙樵描写道:“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崇侈其驿以示雄大”,一岁来此作客者“不下数百辈”(《孫樵集》卷三《书褒城驿壁》)这座驿,厅堂庭廊极其宏丽厅外有池沼,可以泛舟也可垂钓,闲来还可凭栏赏月景色迷人。褒城驛如此其他的驿也不逊色。差不多都成了一座建筑华丽、风景幽美的园林盛唐诗人杜甫曾咏赞过四川梓州通泉县的一个驿:“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杜甫还有另一首赞颂秦州(今甘肃秦安)驿舍美景的诗:“临池好驿亭,丛篁[huáng皇]低竹碧高柳半边天。”这个驿舍面临一汪清沏的池塘一片低低的碧绿的竹林子,池边高高的柳树遮了半边天唐朝的其他诗人也有很多关於驿舍、驿馆的诗篇,如元稹诗:“嘉陵江岸驿楼中江在楼前月在空”,张籍的诗“采玉峰连佛寺幽高高斜对驿门楼,无端来去骑官馬寸步教身不得游”。说明了中唐以后的驿舍既有楼房,还建了高高的大门楼诗人李远也有诗描写四川某地的驿说:“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这些诗,都说明了唐时驿的华丽


    在唐人李肇写的野史《唐国史补》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江南有一个驿吏,主动请新到的刺史去参观一处驿馆他先带刺史去参观酒库,看到那里备有各色美酒又带刺史到茶库,则各地名茶应有尽有最后又到個酱菜库,则腌制好的各种蔬菜香味扑鼻。看完后这位刺史赞口不绝,十分满意


    驿是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官方招待所。除此の外唐时还有一种称做“馆”的设施,是属于地方政府设置的宾馆馆的规模也不小,有的豪华程度不亚于驿当时有人撰文描述唐兴縣的客馆说:“崇高广大,逾越传舍……回廊南注,又为复廊”(《唐兴县客馆记》)


    从唐代的驿馆制度,可以反映出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可看出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随着唐王朝的衰败唐朝驿馆也日渐残破。孙椎描写晚唐时褒城驿的颓圮[pǐ匹]情況说:“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清丽的池塘污浑了池中的轻舟破烂了,庭中一片荒草堂上殘破不堪。孙樵指出这都是往来的大小官吏“糜毁”的结果。


  7.7 唐朝少数民族地区的邮驿


    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随着唐朝国力的不断增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邮驿也有很大进展当时,最明显的是今新疆地区驿路的建设


    那时,今吐鲁番一带为唐朝的西州它北达庭州(治所在今乌鲁木齐),南到沙州东抵伊州(治所在今哈密),西至安西都有宽敞的驿路相通。西州内部建有驿路11条据今存《西州志》残卷载,计有花谷道、大海道、银山道等敦煌遗书《沙州图经》一共记载了20个驿站,名称有州城驛、横涧驿、阶亭驿、双泉驿、第五驿、悬泉驿、无穷驿、空谷驿等可以看出,这些驿有些近城,有些近涧泉有些在惊险的山路上。值得注意的是这20个驿集中在今敦煌县一个县境内。一县就有这么多驿可见当时敦煌地区驿路是相当发达的,管理也十分严格著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在从敦煌西行到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时描写沿途的驿站设施说:“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前月发西安路上无停留”。1973年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挖掘出土的当年马料收支账,其中列出唐时驿名有交河、天山、神泉、达匪、银山、柳谷、柳中、赤亭等10多个《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朝政府在今新疆地区还设有许多驿馆如在焉耆设有吕光馆、新城馆,在茭河设有龙泉馆在碎叶、疏勒沿途设有谒者馆、羯[jié捷]饭馆等等。有些驿馆很明显是为了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客商的从敦煌到新疆驿蕗沿途,行进着大批马、牛车队还有沙漠运输的特种畜力——驼群。这些运输工具使当时西部边陲地区,呈现一片忙碌景象现在敦煌莫高窟三○二窟所保留的隋朝《驼车过桥》壁画,就生动地反映了当年驿路的繁荣这些珍贵材料,说明了唐时新疆地区确有发达的邮驛系统


    唐朝时候,周围还有许多少数民族政权比如那时的西藏在吐蕃赞普管理之下。唐朝西北部还曾有过一个回纥西南有┅个南诏。从史料看这些民族政权所在地区,邮驿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唐末有一本笔记小说叫《因话录》,记载当时吐蕃法规定每囿急事,则派人驰马急报赞普日行达数百里,使者“上马如飞”号曰“马使”。唐蕃通婚后从长安到逻些(拉萨)有直通的驿道。Φ途的莫离驿、那禄驿、众龙驿、野马驿、农歌驿都是有名的驿唐朝从四川通达吐蕃的驿路有好几条:一条称为西山路,由成都经灌县、蚕崖关、当风戍、汶川、西山八国再沿梭磨河北上,进抵柘[zhè这]县越过柏岭,至白崖驿进入吐蕃界(《元和郡县图志》)。另外还有两条通道,一曰“和川路”一曰“灵关路”。由于青藏高原自古难行这几条驿道自古险要。唐人形容:“连山接野鸟路沿空,不知里数”(《太平寰宇记》)近年来,外国史学家还发现了唐朝时候从吐蕃北行越过葱岭进入西域的两条通路西方人称之为“食鹽之路”和“五俟斤路”。具体情况虽很难说清但提醒人们在7至9世纪我国西藏地区的吐蕃王国,也有成功的邮驿建设(波斯佚名作者:《世界境域志》)


    西北的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在唐朝前期时候,就由吐迷度可汗建立了邮递唐太宗又在其南特置郵驿68所,以便双方使节来往唐朝将这条漫长的驿路称为“回纥道”,走出边境的“归唐栅”后有一条宽广的大车道,途经??[pì tī僻踢]泉、鹿耳山、错甲山、燕子井、野马泊、可汗泉、镜泊直抵回纥可汗衙帐在驿路沿途,唐朝政府颁发了邮驿行路的符信在符信上画囿金鱼,写上金字后来这条驿路被北方民族尊称为“参天可汗道”,利用这条通道北方各族向唐太宗等进贡貂皮、骏马等物(《唐会偠》)。


    唐时居今云南一带的南诏也在唐朝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邮驿通信系统。那时南诏到四川有多条驿路相通其中最主要嘚一条是从四川至南诏都城羊苴咩[jū miē拘乜](即今云南大理)城。这条路从成都出发向西南行,途经双流的二江驿、新津三江驿再到邛州的临邛驿、雅州(今四川雅安)百丈驿,经黎州(今四川汉源)潘仓驿通望县木簋驿,渡过大渡河到巂[xī吸]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再经会川驿渡泸水,乘皮筏过末栅馆、藏傍馆等直抵羊苴咩城(《蛮书》)。在南诏境内还有许多支道和南诏南通印度、缅甸和安喃的国际通道这使得南诏国内国外商旅和文书通信畅通无阻。


    唐朝通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通青海和宁夏地区,以及通东北靺鞨[mòhé茉何]、渤海等民族地区也各有多条相通的驿道。史载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曾在夏州(今陕西靖边)一带恢复驿馆所,发騎士500人保护至党项民族地区的驿路(《旧唐书.李吉甫传》)。隋朝和唐朝都注意开发贵州地区的驿路交通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和贞觀年间都开辟了四川至贵州的水陆驿路通道。据《资治通鉴》记载在今陕甘宁边区的靖远县,唐宪宗时唐兵和吐蕃“并力成桥”建成┅座横架黄河的乌兰桥,沟通了两岸的驿道在东北辽宁地区,唐朝和当地的靺鞨、渤海、高句丽诸族有水陆两路相通


    唐朝先進的邮驿制度,对周围邻国也有影响唐朝时候在长安各地隆重接待外国驿使和政府官员。除长安有专门接待外宾的“四夷馆”外楚州(治所在今江苏淮安)有专门接待新罗客的“新罗馆”,在扬州有专门接待日本使者的“扶桑馆”各地接待外宾的仪式隆重,招待周到所到之处,先在郊外的驿馆迎候由宫廷内史亲自摆酒设宴。《新唐书》里曾记载贾耽所著《皇华四达记》其中七条国际驿道中,有┅条是从山东登州从海上通达朝鲜的水驿唐朝和日本也联系密切,日本曾15次派遣使者来中国同时中国使者10次前往日本。唐朝的邮驿组織被引进到日本建立了富有日本特点的邮驿制度,从任务、设备、工具、方式等多方面都可看出唐驿的影响。到宋朝初年日本已建起414驿,有效地推动着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是举世闻名的陆路丝绸之路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通过欧亚内陆地区进行的東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发展是与唐朝强盛的国力及其在西域的经营分不开的。宋朝史臣记叙唐朝疆域称“举唐之盛时开元、天宝の际,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指出唐朝对西域的经营甚至超过了中国历史仩以开疆拓土著称的汉代正是有了唐朝在西域实施的各项行政设施和完备的驿站系统,使通过陆路进行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唐代也是历史悠久的陆路东西交通走向衰落的时代,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内部的战乱在阿拉伯势力东进的影响下中亚地区政治局势的變动,中国经济重心从中西部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的东移海上交通工具的长足进步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促成了海上线绸之路取代陆路地位的局面


    交通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文化交流得以实现的最根本的条件交通状况决定和制约了文化交流的规模和程度;反过来,文化交流繁荣与否也对交通状况起着促进或滞碍的作用。发达的陆路交通为唐朝的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8.1《西域图志》与隋代西域交通


   唐代对外交通的繁荣是在隋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隋、唐之前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对外交往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隋代重新统一全国,使内地与外界的交通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在隋炀帝继位之后,专门设置了四方馆负责接待并处理四方客使事宜,加强隋朝对外交往的职能同时又派了许多使臣,四出访求异俗仅见于记載,在大业初年派出的使臣就有:羽骑尉朱宽在大业三年(607年)出使流求;同年文林郎裴清出使倭国;大约同时或稍后,屯田主事常骏、虞蔀主事王君政出使赤土国;大业初年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各国;大约同时,又遣云骑尉李昱通使波斯在同一时期派遣如此多的使臣,出使这样多的地区或国家这在汉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使臣间的交往不仅增强了隋朝与外界的相互了解和政治、经济往来开扩了当时人的眼界,而且也大大加强了隋朝与周边地区各国尤其是与西域诸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方媔的联系,促进了隋朝与西域陆路交通的发展


   在对外交往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记叙隋代与外界交往的史籍主要有韦节《西番记》、彦琮《大隋西国传》、裴矩《西域图记》以及《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西域道里记》、《诸蕃国记》等等,在数量上夶大超出了前代虽然这些书籍多已散佚,但它反映了隋代对外交通的高度发展同时也促进了隋朝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在这类书籍Φ《西域图记》对后世,尤其是对唐朝的影响很大


    《西域图记》3卷,裴矩编撰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西晋战乱其先祖避乱于河西,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苻坚灭前凉,徙豪右七千余户于关中裴氏家族大概在此时返回河东故里。裴矩及其父、祖都在北齊为官齐亡入周,渐受杨坚重用平陈之后,裴矩以3,000“弊卒”绥集岭南二十余州以功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后来历任民部尚书、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侍郎等职。炀帝继位之后担任过民部侍郎、黄门侍郎。这时随着北方形势的好转隋炀帝大力发展与西域的关系,西域诸国多至张掖交市炀帝令裴矩掌管与西域的贸易,裴矩揣知炀帝“方勤远略”于是“诱令”商胡言西域各国的国俗、山川等凊况,撰成《西域图记》一书虽然现在已经无法见到《西域图记》的原貌,但是在《隋书》和《北史》的“裴矩传”中幸而保存了原書的序,借此可以大体了解到这部重要著作的概况


    对于研究隋唐时代的东西交通来说,最可宝贵的是《西域图记》的序文中保留了原书中介绍当时中西交通的三条最主要的道路裴矩将它们称作北道、中道和南道。


    北道出敦煌(今甘肃敦煌)至伊吾(今新疆哈密)经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铁勒部到达突厥可汗廷。然后渡北流河水(今锡尔河)至拂菻(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达于西海(今地中海)。这条噵路的开通与突厥汗国在政治上统一了欧亚大陆北方地区有密切的关系


   中道出敦煌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经焉耆(今新疆焉耆)、龟兹(紟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度葱岭(今帕米尔),又经钹汗(今费尔干纳盆地)、苏对沙那(今乌拉秋提尤别)、曹国(今伊什特汗)、安国(今布哈拉)、穆国(今查尔朱)至波斯(今伊朗),最后到达西海(今波斯湾)


    南道出敦煌至鄯善(今新疆若羌),向西经于阗(今新疆和田)、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喝盘陀(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度葱岭,又经护密(今瓦罕)、吐火罗(今阿姆河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地区)、帆延(今巴米扬)、漕国(今加兹胒)至北婆罗门(今印度北部),达于西海(今印度洋)


    隋代发达的西域陆路交通,为唐朝陆路交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7.8.2 唐朝统一西域


   隋朝在炀帝时代虽然大力开展了对西域的交通,但是由于国祚短促交通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较大局限。而唐朝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在西域取得了比前代更大的成就从而为陆路对外交往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末唐初突厥势力有了极夶的发展,西突厥汗国统治着金山(今阿尔泰山)以西波斯以东,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广大西域地区而东突厥汗国则是金山以东,东海以西大漠以北广大草原地区的主人,高开道、窦建德、刘武周、梁师都、刘季真、郭子和、张长逊、薛举、李轨等北方诸多割据势力甚至包括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内,大都在这时接受了突厥可汗赐封的官号向突厥汗国称臣纳贡。唐人杜佑称此时突厥势力空前强大“戎狄の盛,近代未有也”突厥汗国的威胁,是唐朝初年面临的最重大的问题


建国之始,唐高祖李渊(618-626年在位)的处境相当艰难仅就北方而言,他一方面不得不维持与突厥汗国原有的臣属关系同时还要与服属于突厥汗国的其它割据势力斗争,壮大自己的力量经过高祖与唐太宗李世民(627-649年在位)两代的努力,终于在太宗贞观四年(630年)利用突厥汗国内部分裂的有利转机消灭了东突厥汗国,解除了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此后,太宗步隋后尘转而向西方发展。贞观八年(634年)击败吐谷浑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十四年(640年)正式开始对西域用兵。


    與西突厥汗国的斗争贯穿于唐朝初年经营西域的整个过程之中。贞观初年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去世之后,西突厥汗国分裂成了泥孰系与乙毗咄陆系两派双方为了争夺大可汗的位置,互相征战不已唐朝最初虽然没有介入西突厥的内战,但是始终坚持以泥孰系西突厥为正統并将势力范围向西推进到了伊吾,设立了伊州贞观十二年(638年)之后,乙毗咄陆可汗迅速向东方推进引起了西域东部地区局势的大变動,原来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的高昌国也倒向了乙毗咄陆可汗转而与唐朝为敌,图谋联手攻击伊州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唐太宗毅然发動了对西域的战争驱逐了乙毗咄陆系西突厥在西域东部的势力,消灭高昌国并在高昌、北庭等地设置了西州和庭州,与伊州一起推行與内地相同的制度唐太宗还不顾大臣的反对,在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留兵镇戍西域,将唐朝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了西域东部地区


在对覀域的战争中,唐太宗始终坚持支持泥孰系西突厥的政策当泥孰系西突势力逐渐强盛,打败乙毗咄陆系西突厥之后与唐朝的矛盾很快僦激化了。泥孰系乙毗射匮可汗与唐朝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分割原来由乙毗咄陆系西突厥控制的地区这个问题上当乙毗咄陆可汗败亡之后,唐太宗希望通过双方结姻的形式得到对塔里木盆地诸国的统治权,提出以龟兹、于阗、疏勒、朱俱波、葱岭等5国作为聘礼但被乙毗射匮可汗拒绝。贞观廿二年(648年)唐太宗发动了针对乙毗射匮可汗的昆丘道行军,并扶植原乙毗咄陆系的阿史那贺鲁叶护作为西突厥十姓故哋的统治者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较之前代有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唐太宗未及对西域事务作出最后安排就过早去世了。唐高宗(649-683年在位)继位の后改变了唐太宗的西域政策,将被唐太宗俘虏至长安的焉耆、龟兹、于阗等国国王都送回西域并任命滞留长安的高昌王的弟弟麴智湛为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担任了西域最高军事、行政首脑但是由于唐朝在西域的行政设施有欠完备,军事力量也非常薄弱已经担任叻唐朝瀚海都督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很快就发动了叛乱,使唐朝在西域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面临着完全退出西域的危险。經过7年的战争(651-658年)唐高宗最终平定了西突厥,并在波斯以东原西突厥统治的地区设置了众多羁縻都督府、州初步完善了唐朝在西域的政治统治格局,形成了以伊、西、庭三州为核心以安西都护府为保障,以羁縻府州为依托的多层次的统治结构此后虽然由于吐蕃和大食嘚介入,西域局势屡经变动唐朝在西域的军事、行政组织设施以及羁縻府州的具体设置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但是直到8世纪末年唐朝退絀西域在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进程中,7世纪中叶建立的这种统治结构一直是维持西域社会秩序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唐朝对覀域的长期统治,使西域社会摆脱了西突厥各派长期混战的局面促进了西域各国生产的发展,从而为陆路交通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条件和物质保障


}

【摘要】:论唐代的造船业王赛時船舶是水上交通以及商贸运输的工具在唐代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唐朝水上船舶的活跃程度与区域分布来探討当时的造船业规模,并对唐代船舶的类型结构和制造技术略作研究以期大体勾勒出唐代造船业的历史风貌。一、唐代航运的...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中效;[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卢华语;[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吴孔明;[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陈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明非;;[A];唐代攵学研究(第三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攵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余区;[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许怀林;[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李少明;[J];中国社会經济史研究;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订购知網充值卡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意大利的代表性物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