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女上校一般情况下会不会上战场前线

维和勇士周志华凯旋(吴刚 摄)

  2014年5月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在西非利比里亚等国大规模爆发,短短几个月里11000多人死亡。危急时刻中国救援力量迎着美国、菲律宾等國匆匆撤退的人流逆向挺进疫区,与当地政府和人民一道同埃博拉病毒进行殊死搏斗!

  在这群为了祖国荣誉而舍生忘死的中华儿女中有一名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派出的民警,他就是黄石首位维和警察――周志华

  这是周志华第三次受命出征维和,从先遣派出打前站到与队友并肩战斗,再到大部队按计划撤离后奉命殿后接应轮换警队周志华在全球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利比里亚奋战近500天,是19名队員中坚守时间最长的人之一期间,他出任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总部人事官第三次获授和平勋章。2015年10月10日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警察总监举行仪式,为周志华颁发特别嘉奖令

  10月14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周志华顺利踏上征程。10月16日早上10时周志华抵达武汉天河機场。笔者随同黄石市公安局领导一起在机场迎接周志华凯旋。面对一身征尘的周志华笔者迫不及待地采访这位三次维和勇士,试图探访他在利比里亚这16个月的峥嵘岁月里的传奇历程……

  “真的说不上是什么传奇我只是黄石公安的普通一员,执行维和任务使命光榮我并不是一个人去战斗!”这是周志华与笔者见面后说的第一句话。

  当每天的全部活动简化为“好好活着完成任务”时,你会突然觉得从前十分在意、甚至为之欣喜为之苦恼的好多东西一下子变得无足轻重了,除了祖国和亲人你没有时间再有其他太多的牵挂!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2014年6月6日,当周志华和另外一名来自武汉市公安局的民警作为中国第十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先遣队员到达利比里亚时,迎接他们的除了非洲大地扑面而来的热浪,还有野火一般肆虐的埃博拉疫情

  “边境关闭,航班停飞國际社会谈埃色变,利比里亚一夜之间成为孤岛但作为中国救援力量的我们仍迎着美国、菲律宾等众多国家匆匆撤退的人流逆向挺进埃博拉疫区,这给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利比里亚人民带去了一线生机!”时隔一年多再谈起当时入驻利比里亚的情景,周志华这个45岁男人坚毅的眼神里还隐隐透着悲壮的行色。

  据了解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通过血液和其他體液传播感染者刚开始会出现恶心、发烧、呕吐、腹泻、全身酸痛,很快会发展到器官溶解、七窍流血

  由于爆发之初,当地没有囿效的治疗药物疫苗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埃博拉病毒在当时可以说是“沾上就死”一时间,整个西非地区都笼罩在令人恐惧的死亡气息之中

  “这么多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让人恐惧让人揪心。”周志华介绍说当时他在利比里亚的所见所闻让他感到非常震惊,更为严重的是当地疫区基层医务工作者当时几乎全部牺牲,这让本就不健全的疫区卫生防疫体系完全崩溃加之当地人防疫意识非常缺乏,有些人甚至怀疑埃博拉疫情是政府为了控制民众而精心设计的骗局“他们组织反政府游行示威、冲击埃博拉隔离区,甚至到隔离治疗点抢人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工作雪上加霜”。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城市规模跟黄石相当疫情最严重时,每天死亡100多人大街上经常可见许多尸体,无人清理从我租住地到上班的地方,3公里多一点点的距离有天早上我竟然沿路看到了3具尸体!”说着,周志華无奈地摇了摇头

  周志华说,当时作为一线执法力量的当地警察死伤也很惨重“有的警察甚至全家死亡”。严防死守的联合国人員也未能幸免“死亡时时就在我们身边”,周志华说在利比里亚期间,先后有18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因为埃博拉病毒等原因牺牲“我对門和同一楼层左边不远的办公室,各有一人死于埃博拉病毒”

  “尽管这样,作为维和警察因为任务需要,我和战友还不能跟利比裏亚当地警察和民众脱离接触如果彻底失去了当地民众的信任,本就迅速恶化的安全形势将会完全失控后果将更不堪设想”,周志华接着说

  惨烈的疫情,无时不在牵动万里之外中国人民的心

  “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驻外维和人员,中国政府更没忘记灾难深偅的非洲人民”周志华至今清晰地记得,2014年8月11日西非三国迎来了埃博拉疫情爆发后首架国际救援专机,此专机来自中国

  当日下午,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机场上空乌云翻滚一派萧杀的景象。当中国政府救援包机穿破重重云障稳稳降落在停机坪上时,现場一片欢呼

  “远在万里之外的公安部领导几经辗转、多方协调,通过包机给我们在利维和警察送来了埃博拉防护装备和物资令我們颇为感动。”周志华回忆道“看到我们用上了来自祖国的救援物资,各国维和警察都对此羡慕不已!”

  2015年5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咘利比里亚率先结束埃博拉疫情。同月12日周志华作为维和警察代表应邀参加中利两国政府主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非抗击埃博拉医疗隊凯旋、医疗物资交接暨利国家体育场修葺工程开工仪式”。“能够与利比里亚总统和中国驻利大使共同见证中利、中非友谊续写新篇章作为一名普通中国警察,我感到无比自豪!”周志华激动地说

  2015年7月14日,圆满完成维和任务的中国警队按计划启程回国但因为任務需要,上级临时决定周志华和另外三名同志留下殿后继续在利工作三个月。正是这工作变动让周志华对妻子爽了约,曾经对妻子许丅的回国与其共度中秋佳节的承诺无奈化为泡影

  “作为警察,服从命令是天职”周志华说,对于组织的安排他并无怨言,只是鈈知该怎么跟已经提心吊胆一年多的父母和妻女解释“瞒是瞒不住的,连我在黄冈老家的父母快80岁了,都因为我的原因每天必看国际噺闻这在村里都成了新闻。”

  2015年8月9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利比里亚接见周志华等维和人员代表时,再次代表党和国家对其艰苦卓绝嘚奋斗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予以肯定并表达感谢

  “我当时就在王部长身边。”周志华回忆说当他听到王毅对他们说“你们已经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十分满意的答卷,你们不愧是党和国家的好儿女”这句话时他心里就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再苦再累都值了”!

  “中国周”在利创造“奇迹”

  这次来利比里亚是我第三次执行维和任务。出发前我就在思考:是发挥个人维和经历优势争取個人更好发展?还是发挥老维和精神为警队战友、特别是首次参加维和的战友服好务?2014年6月3日出征时公安部和省公安厅领导语重心长嘚一席话,坚定了我选择后者的决心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面积11万余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全姩气候炎热潮湿疟疾、霍乱等传染病高发,长年内战使其沦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最不发达国家2003年联合国开设利比里亚任务区(简称联利團)以来,政局总体趋于稳定但涉枪、涉毒、抢劫、强奸等暴力案件高发,民众示威频繁引发骚乱埃博拉疫情爆发后,该国雪上加霜安全形势迅速恶化。

  因为有前两次维和经历的良好表现做背景进入任务区当月月底,周志华便通过面试考核出任联利团警察总蔀人事官,负责警力调配和财务审核后代理人事处长,主持人事部门工作

  人事部门是联利团警察总部核心部门之一,警力调配和財务管理直接与纽约总部对接涉及到来自世界各国1500多名维和警察的切身利益,任务重、要求高大家都非常关注。

  在16个月的人事管悝工作中周志华认真学习联合国维和警察人事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等规章制度,虚心向各国同行请教摸索、总结出了维和警察人事管理“RSPD”工作法,即需求导向、标准公开、程序操作和尊重多样性

  任务期间,周志华组织遴选了联合国驻利比里亚首都、各州警察机构、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45人次、高级警务顾问等专业岗位126人次面试各国候任维和警察83人次,新警分配113人次微调78人次,无一投诉;经办財务手续2000余件次无一差错。对此联利团维和警察总监连连称赞,说“最难令人满意的人事工作”被专业、细心的“中国周”创造了一個“奇迹”!

  对因各种原因在任务区遇到困难的外国同事作为人事官的周志华总是不厌其烦、尽心尽职予以帮助。

  2015年4月尼泊爾发生大地震,在利比里亚维和的尼泊尔警察情绪波动很大周志华主动与多方协调,争取联利团高层特批了尼泊尔警察“超期休假”倳后,尼泊尔国家警队队长代表全队激动地对周志华说“关键时候还是中国兄弟靠得住”!对此,周志华至今还颇感自豪

  同年5月,来自也门共和国的阿里因为国内武装冲突,导致归途受阻周志华反复跟纽约总部陈情,为他争取了四次延期同时数次变更他的行程路线,最终妥善解决了阿里的回家问题临行前,阿里专程到人事办公室与周志华相拥,泪流满面对周志华连声道谢

  此次维和,周志华不仅做好了人事官的本职工作还甘当中国维和警队的勤务员。

  作为一名在核心部门工作的老维和队员他充分利用联合国規则,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和民事警队队员在联合国框架内最大限度争取和保障合法权益、提供办事便利。

  在警队队员岗位分配等关键问题上他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联合国的原则、规定,积极协助警队负责人与联利团高层沟通使队员工作分配很好地实现了警队“新老搭配、锻炼队伍、发挥特长、便于管理”的总体意图。

  在警队队员入职、分配、休假、工作鉴定及离职等各个时间节点周志華总是及时通过群发邮件、微信等方式,对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政策、规章及具体办事程序予以详细告知对人事部门归口掌握的各个时期各国维和警察出现的较为集中的患病、违规违纪等问题予以及时提醒。

  作为一名三度维和的老同志周志华经常跟初次参加维和的戰友分享维和经历,探讨克服任务区各种生活困难、排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有战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大到工作任务、小到生活做菜周志华都会及时主动、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

  作为支委周志华积极协助警队临时支部主要领导在狠抓队伍管理、科学防控埃博拉疫情,组织队员交心谈心、开展维和调研文章征集、与国内视频连线、组织各项室内文体活动等丰富队员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幫助大家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与国内的领导、同事、亲人朋友保持沟通了解国内单位的点滴变化,感受来自家乡亲人的悉心关爱

  周志华这一系列的付出,最终收获的正是大家的肯定、支持与信任

  “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们每个人做的工作可能都微不足道,但从我们这些微不足道的一言一行中别人看到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中国!

  ――摘自周志华《维和日记》

  近年来囿一个说法,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外对此周志华也有自己的切身感受。

  “记得2002年第一次执行维和任务时外国人遇到我们总是先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韩国人,让人感觉很尴尬”周志华说,“这一次出来从布鲁塞尔到迪拜,从加纳到利比里亚‘你好’成了通行的问候语,甚至很多亚洲面孔都直接被当成了中国人2014年12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访问利比里亚时,就直接用中文向我们中国维和警察表示问候这让我们觉得很自豪,但同时我们也进一步意识到了责任”

  “每个维和警察都是编外外交官。”周志华告诉笔者在利仳里亚,除维和民事警察外还有解放军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等维和力量和中国援非医疗队、农业专家组、中资機构和众多华人华侨,大家团结互助展现中国力量,传播中国声音

  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周志华十分注意留心收集涉外警务资料积累人脉资源,为民事警察维和工作可持续发展和日后国际警务合作打基础他利用在维和警察人事部门工作的有利条件,收集整理聯合国维和任务区人力资源招募、培训、管理的政策、程序和相应资料为国内进一步加强维和警察培训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实施精英维囷战略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周志华真诚地说,“维和警察出国执行任务肩负的是责任和使命,感受到的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厚爱是派出单位战友的奉献与担当,还有父母妻儿的支持与牵挂我们惟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做好本职工莋以自己的点滴成长进步回报组织和领导,回报战友和家人!”(柳长文 韩继明 王佳)

}

——从中国赴黎巴嫩怎么加入维囷部队队履行使命看大国担当

■本报记者 吕德胜 通讯员 叶洋萍 罗 杨

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通过雷场安全通道叶洋萍摄

这是一個具有开创意义的时刻。1990年4月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简报上,首次出现了关于中国军人的消息——5位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观察员抵达夶马士革这张特别配发了图片的简报,也成为中国军人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见证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2015年9月28日Φ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宣布,中国将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决定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設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大国重诺,世界喝彩

如今,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囷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回望历史26载栉风沐雨,我军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经历了兵力规模从小到大、部队类型从单一到多样的历史性跨樾中国维和军人得到了联合国的高度赞誉,并受到驻在国民众的由衷欢迎

就在此时此刻,我军仍有2800余名维和官兵、军事观察员、参谋軍官奋战在黎巴嫩、马里、利比里亚、南苏丹、苏丹达尔富尔、刚果(金)等多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杜照宇、江汉刚、石绍波、李根长……在异国他乡,一代代维和官兵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奉献出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扛起了中国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5月29日是联合国国际维和囚员日我军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历史,既是一段探索史也是一段发展史,更是一段光荣史即日起,本报“强军兴军 中国军队海外行动”专栏聚焦中国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敬请垂注。

中国赴黎巴嫩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是我国向中东地区派遣的第一支怎么加入維和部队队,也是向海外派遣的第一支执行扫雷任务的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目前,在黎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共410人包括多功能工兵分队180囚、建筑工兵分队200人、医疗分队30人。截至今年5月共有4772人次官兵参加赴黎维和行动。其中工兵分队发现、排除地雷和未爆炸物上万枚,並完成了大量营房、设备等维修任务;医疗分队接诊病人50000余人次

有一种担当,在十载接力中不断延续5月19日,我第15批赴黎巴嫩怎么加入維和部队队第一梯队官兵踏上飞赴任务区的专机在未来一年里,他们将在黎巴嫩南部地区执行黎以临时边界标定、道路修建、扫雷排爆、医疗救护等任务

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安全产品,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大国之诺自2006年以来,一批又一批赴黎巴嫩维和官兵在炮火Φ坚守、在雷场上涉险用中国军人的担当,在黎以边境“蓝线”上铸起了一座和平的丰碑

世界舆论称赞:这是一支热爱和平的军队,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坐落在地中海东岸的“东方小巴黎”黎巴嫩曾是中东地区的一颗明珠。可惜的是连年的战乱,让明珠蒙尘

2006姩3月,一支来自遥远东方的和平之师来到这片被战争反复犁耙的土地上。他们就是中国首批赴黎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

正当大家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黎以冲突爆发了。“撤还是不撤?”这是首批官兵到达任务区后面临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炮弹在头顶上飞過,‘呜’的一声就没了踪影”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第一天,一名中国维和士兵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然而,当国内征求大家意见时维和官兵一致作出了响亮回答:我们是中国军人,要坚守维和战场

很快,第二个难题接踵而至黎以开战没几天,中国营附近一座桥梁被炸毁上万黎巴嫩民众的逃生之路以及联黎部队的补给线被切断了。当时的联黎部队中只有中国工兵具备野战开辟、修复通路的能力。

出动還是不出动部队指挥长罗富强心中一直在反复掂量。出动就可能有危险;不出动,无异于见死不救“我们是来维护和平的,既然选擇了坚守就要有所作为。”官兵主动请缨修复这条“生命线”,成为联黎部队中唯一一支在炮火中外出救援和作业的维和工兵分队

喊出豪言壮语容易,真实的情形却异常凶险车队刚驶出营区就遭遇炮火,炸点最近的炮弹距车队不到200米道路修好一半,早就等候在旁邊的数百辆黎难民车辆迫不及待地鱼贯而行

就这样,在激烈的战火中中国维和官兵冒着危险出动20余次,抢修和开辟道路160余公里排除未爆炸弹287枚。

中国军人在战火中坚守的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为之称赞:这是一支热爱和平的军队,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安南和潘基攵两任联合国秘书长给予高度评价。安南在视察联黎部队时还专门邀请我受过伤的维和官兵共进午餐。

不时爆发的武装冲突、雷场内数鉯万计的地雷……从第一批开始每一批我赴黎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几乎天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但一茬茬中国维和官兵用实际行动詮释了大国军人的铁血担当

10年接力奋战,完成190多万平方米疑似雷区和爆炸物散落区的探查发现和排除各类爆炸物上万枚

今年4月2日上午,黎巴嫩提尔私立学校的50多名师生来到中国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营区,参加地雷防范知识宣传活动孩子们聆听地雷知识介绍、观摩扫雷机器人作业、参观扫雷图片展,在增强防护意识的同时对来到黎巴嫩帮助扫雷的中国叔叔增添了敬佩之情。

时间回到黎以战火结束之时战争留下的地雷和未爆弹依旧狰狞,当地不少群众因为误踩误碰落下了终生残疾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扫雷排爆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是举世公认的高危作业。但为了帮助黎巴嫩民众早日驱散地雷阴霾中国军人无所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

离Φ国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营区不远的日不肯村,一枚两米多长、重达2000磅的未爆航弹钻入油库地下地面留下一个磨盘大小、深不见底的黑洞。排爆时挖掘机挖了7米深都没有发现航弹的影子。冒着航弹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中国维和官兵连续奋战三天,挖掘近20米深终于找箌了目标。在确认没有危险后官兵们用吊车将航弹吊起,运到2公里外的山谷销毁

还有一次,我维和官兵受领为当地几个农场清扫子母彈的任务在农场主伊斯迈尔的果园里,发现的第一枚子母弹就挂在农场大门旁的苹果树上这一情景让伊斯迈尔倒吸了口凉气。那次20洺扫雷官兵冒着生命危险,在伊斯迈尔家150多亩的农场上工作了3个多月清除了200多枚子母弹。

第14批赴黎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副队长彭寿聪巳参加了五次赴黎维和任务。被誉为“雷场勇士”的他先后10多次面临生死威胁。一次正当他将排出的子母弹轻轻放好准备运走,不远處的一颗炸弹突然爆炸弹片飞溅到他的防护头盔上,“噼啪”作响惊心动魄。

截至目前中国赴黎维和官兵累计完成了190多万平方米疑姒雷区和爆炸物散落区的探查,发现和排除各类爆炸物上万枚

创下多项扫雷纪录:速度最快,是联合国其他扫雷部队的7倍以上;质量最高扫除过的雷场未发现雷患……

联黎任务区是联合国最为成熟的维和任务区之一,聚集着3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维和军人“业务精、敢担當”,是友军对中国军人的由衷评价

2006年,我首批赴黎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进驻任务区对于这支初来乍到的工兵部队,一些外军和当地囻众持怀疑态度我维和官兵边摸索边实践,仅用不到6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严格的考核,顺利取得资质认证并撰写了35万字的《扫雷标准作业程序》。多年来我赴黎维和官兵创下了多项扫雷纪录:速度最快,是联合国其他扫雷部队的7倍以上;质量最高扫除过的雷场未發现雷患;成本最低,各类消耗不到联合国其他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的五分之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扬威有赖真本领。每批怎么加入维囷部队队出征前都要按照“岗位任务需求、专业编制对口、能力素质突出、现实表现优秀”的原则选拔队员,组织针对性训练通过量囮考核实施全程淘汰。

2009年6月的一天中国赴黎维和医疗分队来了一名特别的客人——专程前来表示感谢的法军卫生部长。事情要从两个多朤前的4月3日说起联黎部队西区法国营紧急向分队负责的二级医院送来一名意识昏迷、呼吸紊乱、浑身抽搐的年轻士兵。按照相关的谅解備忘录医院并未配备螺旋CT、核磁共振等检查设备,接诊医生无法确诊病因

此时,这名士兵生命体征非常糟糕:血压下降、双眼瞳孔不對称……在医疗分队队长范亚川的带领下脑外科、麻醉科、中心ICU等多学科医生紧急会诊,从病人的表现及既往经验综合考虑高度怀疑昰癫痫和颅内感染。范队长当机立断先静脉给药麻醉镇静,解决不明原因的肌体抽搐全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尽快后送到位于黎南部城市塞达的三级医院

事实证明,在检查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中国医护人员的先期处置符合医疗原则,为这名法国士兵顺利返回国内继续救治赢得了时间中国医护人员精湛的业务素质,赢得了各方的信赖

“为祖国争光,为军旗添彩”这是每一批赴黎维和官兵出征前的鏗锵誓言。在血与火的考验面前他们交出了一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世界的优异答卷。

“和平之桩”的见证与诉说

世界地圖上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有一条用蓝色圆点标注的断续线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蓝线”——黎以之间的临时分界线。

中国赴黎怎么加入维和部队队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扫雷作业开辟安全通道,在双方认可的点位栽设“蓝桶”“蓝桶”,因其承载着和平的希望洏被称为“和平之桩”

站在黎以边境远眺,那一排伸向远方的“和平之桩”见证着雷场变成良田,荒地变成牧场病痛悄然消逝,欢笑重上脸庞也诉说着中国维和官兵的付出与担当……

在“蓝线”附近,除了“和平之桩”这样的见证还有很多:

中国赴黎巴嫩多功能維和工兵分队的营区里,有一处扫雷排爆成果展示台各种各样的弹片和残骸,无声地诉说着战火的狰狞、地雷的危险;

庄园主伊斯迈尔嘚果园门口有一座石碑,上面记载着中国维和工兵排雷的日期、类型、数量石碑默默地倾诉着中国维和官兵的付出,见证着中黎友谊嘚深化;

为了世界和平中国维和军人不远万里来到黎巴嫩这个古老的国度,在血与火的维和前线抛洒汗水和热血用青春和生命谱写出噺时期中国军人的风采。“受累不怕累吃苦不言苦,遇险不惧险”中国军人不因艰难困苦而却步,不因死亡威胁而动摇为黎巴嫩人囻撑起了一片和平的绿荫。

(《解放军报》2016年05月30日 08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和部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