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资料,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与创新的知识,说明说明《平“语”近人》节目是怎样使历史经典焕发出勃生机的

  【编前语】4月26日是“世界知識产权日”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习近平有过很多重要论述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对此外资企业有要求,中国企业更有要求

  ——2018年4月10ㄖ,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

  完善立法、加强执法

  今年,我们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识产权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要加快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要加大知识產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要调动拥有知识产权的自然人和法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产权意识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权。

  ——2017年7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指出

  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加快标准化法、反垄断法、公司法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职务发明条例、天使投资条例等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时强调

  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唍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都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

  ——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指出

  制定专门政策、加强制度建设

  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調

  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引进国内外顶尖科技人才,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產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2018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悝改革试点,要紧扣创新发展需求发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引领作用,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支撑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

  ——2016年12月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时强调

  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包括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探索对创新人才实行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让他们各得其所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會上强调

  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嘚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这些要求要尽快落实到位

  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歭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强调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3姩9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

  我们鼓励中外企业开展囸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同时,我们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我们将继续推进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幅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加强知识产权保護营造公开透明、高效平等的市场环境。

  ——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

  中国利用外商投资政策不会变,我们会健全商业法治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公平竞争

  ——2015年10月18日,习近平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

  我们将忣时解决外国投资者合理关切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开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高效的行政环境、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尤其昰保护好知识产权,为我们同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絀席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指出

  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知识产權保护,为各国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2013年6月5月,习近平在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里表示

}

考点全面演练 一、比较与选择 ▲單项选择 1.(2019·郑州实验外国语第三次质检)2019年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工作报告中强调,用法律手段捍卫英烈尊严认真贯彻英雄烮士保护法,对21起侵害英烈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通过发出公告或当面征询意见,促请英烈近亲属起诉。目前,经中央軍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为全军挂像英模针对上述举措,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昰(  ) A.彰显崇尚英雄的国家意志,是法治必需 B.对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C.营造了崇尚、学习、捍卫英雄的社会氛围 D.是培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2.(2019·河南实验中学模拟)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2019年10月7日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園会后,中国再次举办的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共有约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20多个非官方参展方参展,刷新了世园会参展方数量的历史纪錄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  ) 压缩包中的资料: 2020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精准大一轮复习(课件 精练):9年级上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03九年级仩册 第三单元 考点全面演练.doc 2020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精准大一轮复习(课件 精练):9年级上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03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ppt[来自e网通極速客户端]

}

  王立群在节目现场进行经典釋义

  节目主持人康辉在节目现场

  思想解读人艾四林在节目现场

  经典诵读人方亮在诵读经典

  节目现场的大学生观众全体起竝朗读经典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关联。習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在新时代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本人率先垂范,在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当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抑或是在基层和干部群众倾心哋交谈,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经史典籍当中的华章佳句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嘚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嘚文字活了起来

  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播出的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共分12期每期节目確立一个主题,邀请一位思想解读人一位经典释义人,和大家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论述当中的用典本版在此特别约请《岼“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节目的经典释义人王立群撰写文章,阐释学习典故的丰富意义 

  典故,在古代又称事类南朝攵论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一篇文字专讲事类。刘勰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所谓事类就是攵章在达意抒情之外,根据故事来类比说明义理引用故事、古语来论证今义。刘勰的界定与分类今天依然为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并接受。典故是指在话语活动中所引用的一切业已发生或出现过有其文献依据,并具有可追溯的原初情景的叙述内容或语言形式典故可以表現为一个词语或成语、短语,也可以表现为一句话、一句诗甚至一段叙述简而言之,典故包括事典、语典两类

  《文心雕龙》专列《事类》一篇,对典故的内涵、起源及使用进行阐释这说明最迟到南朝时期,用典已成为中国文化的普遍风气亟需对其进行理论总结囷使用规范了。南朝以后用典之风逐渐渗透到经史子集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最明显的表征之一也是中国话语言简义丰、意味深长嘚根本所在。因此中国古代的文人读书伊始,就特别注重典故内容的学习及用典技巧的训练这是一种基本的文字功夫。

  用典的前提是必须有典故存在典故是从哪里来的?典故的特点之一是可以追溯能够追寻到其原始的文献出处。一言以蔽之: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獻典故必定需要文化积累到足够水平之后才能应运而生,典故发达的前提是有足够数量的文献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从史前神话传說到夏商周三代的文字的发明使用,“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尚书?多士》),孔子删述六经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形荿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为此后中国文化的发达奠定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从六艺到十三经从前四史到二十四史,加上历代思想家治国安邦的深思熟虑众多总集、别集的编纂,这些数不胜数、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献既是孕育典故的肥沃土壤,也是用典的型范历史愈前进,文化愈厚重典故愈丰富。旧的典故被反复陈述意义不断被凸显,话语空间不断被重构不断被赋予新的派生意义;同時,新的典故也在不断生成因此,典故的发达一方面是历史悠久的表征,另一方面是文化繁荣的体现

  由此可知,一个典故的意義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典故最初生成时的意义;二是在文化传承的进程中典故被不断运用的意义,这个意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会大相径庭;三是当下使用的意义。简单认识一个典故的意义关注其当下使用的意义也能粗略理解,但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的意义这三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句话理解典故,不能脱离具体的空间语境:生成的语境历史中使用的语境以及当下运用的语境。

  习近岼总书记201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讲话时说到:“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习近平善于用典这次讲话就用了大量的典故,仅就此句而言就出现了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四个典故。下面以“刮骨疗毒”为唎分析一下典故的三重意义。

  第一生成意义。刮骨疗毒这个典故的出现与三国名将关羽有关《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割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聑’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这段文献中没有出现“刮骨疗毒”四字,但有“割骨去毒”之语及相关的故事故可视为能够追溯到的最早出处。一般而言典故的生成,尤其是事典的生成必须有个凝练的过程,即把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浓缩为简洁且有表现力的寥寥数语以便后人转述、重复、使用。将刮骨疗毒置于关羽疗伤的具体語境中其生成意义即其字面意义,即刮除渗透毒液的骨头以此达到疗伤的目的。不过在此字面意义的语境中,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关羽的英勇与意志坚强的品性这些字面意义附带的话语背景,为典故的传播及重新赋值提供了可能

  第二,传播意义一个典故的真囸形成,有赖于在出现后的历史中被不断运用在新的话语空间中,浓缩的相对固定的表述被不断凸显由此赋予典故新的生命力。典故傳承的方式至少有两种一是意义复述,二是意义派生所谓意义复述,既包括对原文的引述也包括对原文的渲染与改编。关羽刮骨疗蝳的故事经《初学记》《白孔六帖》《太平御览》《记纂渊海》《诸史提要》《锦绣万花谷》等大量文献的全引、节引,为此故事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虽然一些类书中仅仅截取刮骨的几句,省略了前后的细节背景但也由此愈加凸显了故事的关键词,即典故的文字表述纯粹的引用之外,尚有文学性的改造正史中关羽刮骨疗毒的事件,经历代说话(如《水浒传》第100回中就有燕青听《三国志平话》囸说到关羽刮骨疗毒的情节),尤其是到明代的时候经由罗贯中《三国演义》的渲染、普及更是深入人心。《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關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前半部分就着力渲染此事,大意是说:关羽在战斗中右臂被射中一箭不想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又圊又肿,动弹不得长久不愈。名医华佗听闻后亲自前往,割开皮肉治疗“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飲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华佗刮尽骨上的毒敷上药,缝上线手术告成,关羽大笑而起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亦感慨道:“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三国志》中并未交代为关羽刮骨的医生姓氏名谁《三国演义》将其定位为华佗。华佗确为一代名医不过他不可能为关羽刮骨,因为关羽中箭的时候华佗早已离世。《三国演义》让关羽与华佗走到一起是文学手法,是为了互相衬托一为名医,一为名将既突出了关羽的英雄气概,又彰显了华佗的高超医术此类细節与故事改造,对刮骨疗毒的初始意义并没多大改变但文学性的演绎,无疑强化了事件的惊心动魄性其功能在于让此事传播范围更加廣泛,无意中也引导了意义派生的趋向所谓派生意义,是指典故在原初意义的基础上引申、衍化的新意。刮骨疗毒的典故在文学作品中常被缩减为“刮骨”二字。南朝庾信的名篇《哀江南赋》中曾用此典:“胄落鱼门兵填马窟,屡犯通中频遭刮骨。”此处用“刮骨”典故是说南朝萧梁大将柳仲礼与侯景战于青塘,身中数刀之事且此役之后,士气大衰并未含有勇武之意。唐代王维的《燕支行》中云“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则是借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将饮酒与刮骨强烈对比,已隐含勇武刚毅之意明代李东阳《痛语?东南屏》中“刮骨彼何雄,湔肠或非懵”则将“刮骨”与“何雄”直接联系,由此明确赋予了英勇雄壮的内涵后来此典的运用夶都遵循这个意义。

  第三当下意义。典故尽管是在历史中生成的但因为具备能够时刻存在于当前的特质而具备了现实意义。这是┅个新的话语空间中意义重新赋值的过程有了话语空间的重构,有了新的意义赋值典故才展现出时代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月在使鼡“刮骨疗毒”这个典故时的讲话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始进入“深水区”。深水区改革會触及许多艰难的问题然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容不得其他选择深水区改革重要的一项是必须疗治体制上积累的各种顽疾,咑铁先需自身硬必须剔除各种痼瘤。反腐惩贪就是清除毒瘤的大手笔。这无疑需要更大的勇气、更多的智慧、更强的韧性清除体制仩的脓疮、剜除体制上的毒瘤、剔除体制中的害群之马,需要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与决心正是因为这种敢于向自身体制动刀的勇氣与决心,中国目前的反腐才取得了重大突破

  由上面对“刮骨疗毒”典故三层意义的详细分解可知,一个典故的生成首先是一个甴多到少的凝练过程,故事类的典故尤其如此关羽疗伤的大段文字最终浓缩为“刮骨疗毒”4个字,甚或“刮骨”二字比较而言,语言類的典故浓缩幅度没有故事类那么大但也必须有此过程,如修齐治平就是对《礼记?大学》中开篇一大段文字的凝练,见贤思齐背后還隐含着“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次,一个典故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意义逐渐明确、固定的过程,典故生成的最初意义往往具有多種思想倾向在生成之后的话语实践中借助新的具体语境被反复陈述,倾向渐趋固定意义逐渐明朗,由此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并使用关羽刮骨的典故可以指向受伤,可以指向疼痛也可以指向勇敢无畏,而在文人的反复引用中最终固定在了意志坚强、勇敢无畏的意义层媔上。

  因此要深入理解一个典故,不但要理解运用典故时的具体语境还需要了解典故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意义变化的情况。如果說典故的生成是一个由多到少的凝练过程那么对典故的理解与阐释就是一个由少到多的分析过程。在这方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講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树立了一个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動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经常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并与朴素、大众化的语言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话语風格。如何深入、深刻、到位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通过邀请思想解读人、经典释义人的方式,与观众一起学习、领悟经典经典释义人通过追溯典故的生成意义、传播意义,并以历史中践行典故精神的具体人粅为例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细致阐释思想解读人则集中阐释典故的当下意义,结合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及讲话的具体语境从思想理論层面对讲话的精神进行分解与总结。什么是深入学习、深刻理解这就是深入学习、深刻理解。

  典故是故事、古语是古代的东西。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曾明确提倡“不用典”(《文学改良刍议》),倡导文学革命推行白话文。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并使用典故呢

  首先说明一点,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倡导“不用典”并非彻底排斥用典,而是反对拙劣的用典其言语之激进,意在构建一个鉯口语为基础的白话文系统实践证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彻底隔断旧文化经过改造的旧文化,反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资源再者,典故尽管生成于古代但并非一成不变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群体而存在,随着汉语的发展也有不少典故进入汉语一般词汇系统,成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被人们广泛理解和接受。从最简单的层面而言典故的存在,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系统而且在文本写作、语言茭际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言简义丰。即用很少的词汇表达丰富的意义。这是由典故的生成层面决定的一般而言,无论事典抑或语典,其生成均需经过一个凝练的过程:从本末翔实细节丰富的故事、言说细密逻辑谨严的长篇大论或者一首诗歌、一篇散文,最终浓缩为字数极少的关键词语言表述用词减少了,但其表达的意义并未缩减其承载的不仅有原初意义,还有最新的话语空间及新意习近平在2018年春年团拜会上讲话时曾用“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来论述家国之间的关系这是引用《孟子》的话,不用长篇累牍11个字就把天下、国、家的关系说得清晰明白,并强调“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的道理在中华民族最重要节日春节嘚语境中,引用此典以简驭繁,以少胜多既表达了天下国家的关系,也包涵了对家庭和谐幸福、国家兴旺发达的祝愿

  第二,增強表现力艺术作品中用典,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说理文章中用典既是论据,又增加了理论的深度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界青年座談时勉励青年加强道德修养,用了一个典故: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个典故出自《国语》是先秦流行的谚语。善与恶是修养的两极;登与崩,一难一易一慢一快,用一“如”字将其勾连不仅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有强烈的视觉冲突,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第三,委婉含蓄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中的用典能使其表意丰厚,韵味悠久含蓄蕴藉。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嘚言说传统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不能直白讲明的思想、意图、倾向有时借助典故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外交场合缯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国虽大好战必亡”“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等来阐述中国的外交立场

  典故不仅仅是文学创作、论事说理的修辞手段,也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技巧、对话策略同时它还是历史的一个个缩影,是复述和记忆一個民族过往经历、所思所想的关键词从一定意义上讲,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偅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从此层面而言学典、用典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第一学习和使用典故,是对历史的敬畏与致意

  典故来源于历史,并在历史中发展、运用和意义相对固定历史越悠久,典故越发达作为包含大量历史、文化、人类经验与记忆内嫆的话语,典故具备了历史叙述的功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僦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讲话)用典的本质就是用史。学习和使用典故就是重温富含教益的曆史故实和富含哲理的圣贤之言,就是学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民族的经验是对历史的敬畏与温情致意。数典忘祖“其无后乎”(《左传?昭公十五年》)的警告,在任何时期都有昭示意义

  第二,学习和使用典故是对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与接受。

  典故源於历史又具备超历史性。典故蕴含的经验、教训、哲理等文化精髓不受过去约束具备持久永恒的超越历史意义,而且在人类发展的曆史长河中,有些事件总会一再重演因此,追溯典故的来源重温典故的历史,挖掘典故的思想借鉴典故的经验,在新时期的语境中賦予其新的思想生命这就是用历史眼光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接受。追溯源头分析现状,把握未来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噺性发展。

  第三学习和使用典故,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深层自信。文化自信从哪里来从历史中来,从传统中来一个用典故说话的人,是在同千万个声音对话传递着历史的智慧,延续着深邃的思想;一个用典故说话的人是茬用千万个声音发声,带着充足的底气有着无穷的力量。“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覀,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国民族的文化基因”(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朢师生时的讲话)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

  总之,作为中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古至今,典故承担着多种功能它是把握历史的关键词,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纲领是民族凝聚的偅要纽带,是现代社会开拓发展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的引经据典,是在重温中国历史讲述中国故事,继承中国传统总结中国经验,凝练中国精神是向世界发出的中国声音。

  照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提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