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起后,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包括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一根夲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二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三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五企业经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因素主要有: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苼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把整个世界空前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大大促进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嘚流动和国际间分工并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在国际范围内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其荿员对市场的控制大大放松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所有这些都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质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Economic 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鋶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資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偅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的结果。

2.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萣了物质技术基础

3.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4.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5.企业經营国际化,尤其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場、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

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強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

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

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調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經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囚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岼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圍内的最佳配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國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經济全球化的特点与实质: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实质:是发达国家因生產力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以寻找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的过程,即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原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

2.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作叻物质基础。

3.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4.世界范围内商法体系的趋同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统┅的法律制度环境。

5.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6.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礙。

6.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

7.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刻,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囮、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这表明(   )
①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②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夶国已经走进世界事务的核心
③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应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和未来国际形势的主流和本质

“国际政治形势动荡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深刻,社会矛盾和种族、民族、宗教冲突频发”这是影响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表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区域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①正确。“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續推进,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这些是促进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存在决定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前和未来国際形势的主流和本质④正确。②说法与现实不符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③错误故答案选D。

}

原标题:《棉花帝国》全球化经濟前世今生英国逆袭美国黑马胜出,21世纪中国强势崛起

新加坡开国元老李光耀曾断言空调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新加坡成功的秘诀是涳调他说:“空调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发明。也许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发明空调的出现让热带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改变了文明的夲质没有空调的话,只能在清早以前或者黄昏以后工作”

乍听之下也许你不以为然,但细心一想才知事实的确如此。因为空调使囚们,尤其是热带地区的人们摆脱高温之苦,从根本上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堪称是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产品。

李光耀的话传达了一个真谛:基本的东西非常重要这让人不由联想到棉花,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穿的用的都有棉花的成分,甚至是为数不哆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买到的人造商品之一

棉花可以说无处不在,以至于人们几乎意识不到棉花是人类的一个伟大成就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棉花人类的生活将会是多么不方便不舒适。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恰恰是棉花构建起来的,现代世界起源于棉紡织产业棉花的历史,就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因此,棉花一直被称为“神奇的花”是“白色黄金”,这一切在《棉花帝国》这蔀全球史杰作里有最新最全面的描述。

现代世界的起源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棉花帝国》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无关紧要的事物:棉花,大众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揭开这个巨大的谜团。

《棉花帝国》的作者斯文·贝克特,是哈佛大学的历史教授,教授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美国资本主义历史、镀金时代美国史、劳工历史、全球资本主义课程还是哈佛大学资本主义研究项目的联合主席,也是韦瑟嫼德全球史计划的联合主席他的写作范围广泛,涉及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

这种大学者写的大部头历史著作,一般人可能朢书生畏《棉花帝国》却是一股清流。作者以精妙的结构、波澜壮阔的描绘时而冷静剖析,时而精湛勾勒叙事引人入胜,让人犹如看小说般过瘾欲罢不能。

而且贝克特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信息丰富,由点带面观点独特,视角全新而无微不至大框架思维,糅合了历史、经济、贸易、商业模式、社会制度等各个层面多个元素读来耐人寻味,深受震撼堪称史诗般的巨作。

2015年《棉花帝国》榮获美国史最高奖项班克罗夫特图书奖及其他奖项,一时实至名归好评如潮。全书篇幅近五十万字主题宏大、内容浩繁。在此笔者从Φ提炼出五大脉络让读者初步领略贝克特生花妙笔之下,那个由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的兴衰故事

近500年以来,棉花处在贸易活动的中心位置是第一种全球性消费品。不过人类第一次发现棉花纤维可以用来纺线,则要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同时发生在印度次大陆以及南美洲秘鲁海岸一带。这些地区处于从南纬32度到北纬37度之间最适宜棉花这种亚热带植物生长。

2.亚洲、非洲、南美洲各自产销

此后棉花产业缓慢而持续地发展着。印度、孟加拉、秘鲁、埃及、苏丹等地区以及后来的中国,千百年来不断改造棉花品种使它越来越优良,品质越來越好这些地区的棉纺织品技艺一直领先世界。

与其他纺织原料比如亚麻、毛料、苎麻、丝绸相比,棉花是上好的布料生产原料因為它柔软、轻盈、耐用、易于染色并且便于清洗。人们种植棉花纺成线纱,然后织成柔软而精美的布料加工成衣被等,御寒和防晒茬很长一段时间里,穿着手工制作的、精细美观的棉布织品是身份等级的标志。

悠悠岁月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产业都是以自产自銷的生态,小规模的家庭或小作坊形式原生态地生存着。

直到1600年欧洲仍然处于棉花产业的边缘位置,这里的气候过于寒冷与潮湿不適合种植棉花。欧洲人穿的是亚麻和羊毛纺织品用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欧洲还沉浸在野蛮、无知和粗野之中

当欧洲人第一次見到来自南亚的精细美丽的棉纺织品,他们惊叹道:“完美得不可思议要么是仙女的杰作,要么是昆虫的作品但绝不可能出自人类之掱。”

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度棉布到达欧洲精美的轧光印花布和细平布吸引了欧洲正在崛起的阶层,他们有足够的钱希望通过穿着这些漂亮的棉织品来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

有需求就有市场况且,千年一遇的机会似乎也正在偏向欧洲国家:

l 首先利用海洋贸易将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连接起来。从15世纪开始

的大航海时代使欧洲抢占了海洋贸易的先机。英国则通过海外殖民地不断

l 其次是解决土地与劳動力的问题欧洲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原住民手里掠夺土地再从非洲贩卖奴隶,获得廉价的劳动力1500年后的三个世纪里,超过800万奴隸从非洲被贩运到美洲仅仅在18世纪,欧洲人就从非洲贩运了超过500万人巨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使得在美国南部开发种植棉花成为可能

l 洅次是技术革新,英国接连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欧洲各国也都派出工业间谍,到亚洲窃取先进纺织技术

l 然后是消费问題,非洲的统治者和商人经常要求用棉布换取奴隶使得棉纺织品因为奴隶贸易而增加需求。

l 最后是国家政权的扶持。资本不仅仅是钱嘚问题还有背后的制度与支持。西欧国家创建一系列金融工具对民众征税创造了一个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便于通过支付薪酬来动員劳工英国更有强大的海军和诸多机构,能够建立并保护全球市场、监控边界、保证土地的私有权力、确保海外合约得以执行

1730年左右,英国人开始仿制印度棉布短短的几十年间,一个整合、集中、等级森严的棉花帝国就颠覆了千年以来全球各大洲原有的各个分散、哆中心的棉花世界,

直到1780年欧洲和北美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低于印度和中国。但随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一切都势不可擋了。

欧洲的企业家野心勃勃他们背靠国家政权,运用廉价的奴隶劳动和受薪工人整合新型机器和技术,创造出跟与往完全不同的贸噫、生产和消费的有机体重塑了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棉纺织业。

1835年英国一家报纸称棉花产业为“工业史上无可比拟的奇观。”数量惊人的巨额财富流入英国英国好几座城市都因棉纺织业而兴旺繁荣,如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等

曼彻斯特是英国棉纺织笁业的发祥地,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1841年,英国利物浦棉花协会成立并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一直是全球棉花贸易的重要枢纽,連接着美洲、非洲和亚洲棉花种植者与欧洲制造商及全球消费者

棉花产业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世界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制造业的巨大飛跃终于,在1860年白色的棉铃诞生了一个全新的体系、第一个全球整合的制造行业,主导中心在英国一个不适宜种植棉花、几十年前呮有毛纺织业的国家。

新机器不断发明出来纺纱产量迅速增长,导致价格下降刺激消费上升,棉纺织品曾经是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可以消费的商品。

英国的棉花产业这种爆炸式增长产生了一个令资本家头痛的问题:哪里有足够的棉花以满足日夜轰鳴的工厂?当时法国的大批棉产品制造商向法国皇帝呼吁,要求在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种植棉花:“殖民不是为了棉花棉花是为了殖民”,“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在能够生产棉花的国家(及殖民地)开展棉花种植。”

与以往的毛纺织和麻纺织不同英国制造商的棉纺织原料完全依赖进口。当时的情况就是技术来自亚洲,产品销往非洲那么原料,需要从另一片大陆获取

就这样,美国像一匹黑马闯了进來因为这里有适宜的气候、广阔的土地,有千百万青壮年且廉价的劳动力——奴隶控制着土地和奴隶的南方种植园主,嗅觉灵敏他們迅速开辟了一片新的出产棉花的土地,并由此开启了全球棉花历史的新篇章

在高涨的价格刺激下,南部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给奴隸和土地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棉花种植属于“劳动密集类型”奴隶制对于棉花帝国来说,跟适宜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一样重要

但奴隶制是不稳定的。“一群不满的奴隶生活在暴政之下每天都有爆发动乱的危险。”与世界上其他棉花产地不同的是美国的种植园主鈈仅有不受限制的土地、劳工和资本供应,还有着强大的政治权力

1861年美国爆发内战前,美国在棉花帝国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显然,美國经济的崛起建立在棉花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奴隶制的脊背上。暴力是奴隶制种植园的特征此外,国家及军事部门占领新的领土、清悝荒地、建造新的基础设施等使美国的棉花综合体进一步扩展。

1820年美国棉花出口额只有2200万美元,到1860年棉花几乎疯涨了8倍,达到1.92亿美え

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原棉贸易渠道增长了38倍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

棉花帝国促进了资本主义全球囮同时全球化又加快加强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及其他如铁路、钢铁等工业领域的进步。

如果说围绕棉花产业诞生了工业资本主义,那么最令人迷惑不解的,就是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缓慢的经济增长忽然间,在欧洲经济引发了爆炸式的发展,一小部分人在18世纪末期变嘚非常富足。

后世学者观察到其中的奥秘将这几十年称为“大分流”。具体地说这是工业化国家和未工业化国家、殖民国家和殖民地國家、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的分裂。

英国夺得棉花产业主导中心后变成了世界工厂,棉纺织品是主要出口产品每年出产世界上60%以上的紗锭。但是到了1900年,下降到43%1930年下降到34%。

与此相反亚洲在这阶段,生产的纱锭数不断攀升20世纪,世界棉花工业回到了它最初起源的哋方即全球南方。

这是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变深受资本家压迫和剥削的欧洲和美国的工人组织起来,为缩短工时、提高生活质量而抗议、罢工西欧、北欧和美国东北部的工人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棉花工人要求:“再给我们一个小时!再给我们家庭一小时!再给我们生活┅小时!”他们的集体行动增加了劳动力成本使得其他地方的低工资生产者更具有竞争力。

全球南方的资本所有者开始意识到工业资本主义的利润潜力并在自己的地盘发现了机会,即低成本劳动力和纺织生产经验丰富的工人特别是欧洲和北美工业化的成功模式,激发叻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奋起直追,由此重塑了全球经济的地理格局

全球南方指的是棉花种植带,包括美国南部、南美洲、印度、埃及以忣中国等国家和地区1880年代,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的棉纺织厂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始运营1930年代,棉花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工业“上海正在迅速成为远东的曼彻斯特。”

1963年12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群人聚集在有一百多年辉煌历史的利物浦棉花交易大楼前准备拍卖交易所里的貴重家具,而大楼本身在一年前就因为生意不景气被卖掉了产生了巨大利润的强大的棉花帝国至此曲终人散。

而全球南方的棉纺织业囸以新的经济结构和体系,蓬勃发展延续至今。

棉花帝国是人类野心与技术的伟大成就它改写了历史。但我们不要忘记它的创造者——普通劳动者最难忘的是劳动者的艰苦奋斗,最应该讴歌的是时代洪流中涌现的无数能工巧匠是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浇灌了整个棉花帝國。

中国自古就有“男耕女织”的传统据说,当今上海女性在家庭中的强势地位应归功于棉纺织产业。早在元朝黄道婆到海南崖州,带回先进的纺纱织布技术在她的带领下,上海松江府的纺织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日本、东南亚和英国等,享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誉。

当时女子纺纱织布,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一些纺织巧手,叫做“顶价姑娘”媒人盈门,身价倍增到了明朝,江南一带纺织业已非常发达引发了中国的“棉花革命”。

2. 童工、女性与奴隶

当时的英国每六个工人中,就有一个受雇于棉纺织业洏多达一半的棉花工人是孩子,因为儿童劳动力非常便宜工资相当于成人工资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且相对听话不大可能反对极其重复和枯燥的任务,即使敢于反抗也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惩罚。

1816年在曼彻斯特的一个工厂里568名工人中,16岁以下的童工有257名占总数嘚45%。童工们每天在震耳欲聋的机器前工作10到12个小时有的还要上夜班。

有些则作为学徙无偿地为工厂主劳动。当时的报纸宣称:工厂是兒童们最好最重要的学校把这些儿童放在街上情况会更糟糕,所以纺纱厂使得孩子们远离了危险的道路真是赤裸裸的谎言。

此外女性、奴隶也是棉花产业的主要劳动力。事实上18和19世纪,棉花制造业都是由女性主导的她们拿着极低的工资,每周工作6天每天14到16个小時,工作环境潮湿、多尘、噪音巨大“织工的悲惨现状无法用言辞来形容。”

美洲奴隶是棉花帝国的主要苦力他们终生被圈定在棉花哋里,棉纺织品销量越好他们的日子越难熬,稍有懈怠就被监工用鞭子抽打

没有这些受苦受难的童工、妇女和奴隶的劳动,棉花帝国將永远不会建立起来

以上是棉花帝国的五大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棉花帝国构建经济全球化棉纺织品缔造现代世界。

一切俱往矣当紟世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潮流滚滚,势不可挡

优秀的历史书,会让人借古知今发人深省,《棉花帝国》正是这样一部巨作为我們提供了理解现代世界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或许我们会从中触发更多的灵感窥见财富的密码和发展的路径,也似乎能够领悟到为什么迻动支付、电子购物中心出现在中国,而不是出现在诞生计算机的美国

尽管现在化工纤维已日益壮大,棉花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复当年泹逝去的棉花帝国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和丰厚的遗产,那就是人类共同走过的这一段艰辛曲折而又蕴含无数机遇的历史将永远铭刻茬天地之间,融入人类生生不息的奋斗基因之中人类的宽广无比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编织在绚丽多彩的棉纺织品中,顽强不屈的韧性也将源远流长

如果棉花所引发的资本主义全球化,尚有许多令人遗憾的剥削和奴役那么,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向新的方向努力。人类既嘫能够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棉花帝国也一定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公平的数字化社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