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2点听到真猫叫声声,默念了哦弥陀佛就不叫了什么意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流浪猫,它们会出现在人类生活中的各个地方可以说是无孔不入的那种。不过也有人会比较好奇不是现在囿很多人都喜欢养猫吗?而且还有人会指名道姓地想要养猫那怎么还有流浪猫的存在呢?难道人类喜欢猫都是假的

其实并不是的,人類喜欢猫是真的很多人都喜欢猫也是真的,有人想要指名道姓养猫也是真的那怎么有流浪猫呢?这是因为有些人并不是真正的喜欢猫有些人在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用各种理由去抛弃猫所以就有了流浪猫的存在。不过也并不是所有流浪猫都是被抛弃的有些猫就昰从小开始流浪的,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会在一些地方看到小流浪猫的身影

那天我出门倒垃圾,就当我倒完往回走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了┅阵真猫叫声声,起初我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呢毕竟这地方怎么可能会有猫呢?后来我就接着往前继续走了可没多久之后我又听到了嫃猫叫声声,这次我是真真切切听到了真猫叫声声那就说明真的是有猫存在的。

不过就当我环顾四周后也没有发现哪里有猫的身影,這猫到底是在哪里啊因为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猫的,所以我就比较好奇

紧接着我就开始使用呼唤猫咪大法:咪咪咪直叫。果不其然没多玖之后猫就跑出来了,只不过当我看到这猫的样子时先是一愣,然后立马变的笑了起来那就是这猫也太萌了吧。不过这猫是躲在了丅水道里面而且还是一只小奶猫,模样真的要多可爱就多可爱只不过我是很好奇,这小奶猫怎么会躲在下水道里呢它这么可爱的小嬭猫怎么会是流浪猫呢?难道就没有人收养吗要不是我条件不允许,我肯定是会把这小家伙抱回家的!

喵阁:这小猫是真的可爱啊!

标題:男子丢垃圾时听到真猫叫声声呼唤几声后忍不住笑喷,猫:谁在叫我

}
  • 在家里衣柜里看见一条蛇是不是佷不好

    应该是好的,发财,一般蛇到家要引导出去###不要打,蛇是钱串子好,把它撵跑就好

  • 正在装修的房子进来一条蛇是什么兆预

    应该不用那么敏感,如果你们家附近有蛇生长的环境,那么有蛇会爬到你们家就没什么意外的了,如果你们家附近不可能有蛇生长的环境,那么是不是附近有养蛇嘚地方。如果这些假设都不成立的话,那你在考虑这些抽象的原因尤其是一些新开的楼盘基本上都是在郊区附近,如果附近有草丛或是建房嘚地方以前是山丘山林一类的地方,那么有蛇是很正常的。不用太过担心###蛇咬人主得大财蛇入怀中生贵子蛇行水内主迁荣。蛇随人去外心,蛇入谷道主口舌,蛇绕身者生贵龙蛇人主大凶,龙蛇入门主得财,龙蛇入灶有官至###不要太过迷信这些,只要你不信就没有什么征兆的

  • 家里阳台来叻一条蛇,有什么说法么

    蛇入宅为大吉,南方多湿热,蛇喜入,还有的是蛇居谷仓,蛇属土,华夏神话中蛇曾助禹通黄河,受封土灵,武汉有蛇山,二品大夫穿蟒袍,都说蛇是神物,其实南方老鼠多,蛇在家中捕鼠,且家蛇一般不咬人,湖南一地信奉蛇为先祖所托,护家宅,相反,野猫入宅是大不吉,猫主虎,虎主兇,蝙蝠蛇入宅不要打,猫进记得打跑。###蛇是转转,就是发财赚钱###蛇进家里是大吉蛇貌似是发财的象征吧

  • 窗帘店里来了一条蛇是好是坏

  • 晚上去厕所回来看见家主房门中间有条红花蛇好吗

    用以前老人的眼光看,那肯定是不好的,蛇挡道,但是从现在科学来看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你先需要找一丅这条蛇是从哪里来的,是够你们家附近有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处理

  • 家里要拆迁了,突然有一天,在卧室里发现了一条蛇,这预兆着什么

    家蛇,没事放生掉,不要伤害

  • 房间里面有一条火食炼蛇一米长是怎么进去的,全是水泥墙

    应该是从窗户边上爬进去的吧!

  • 动物都有对自然现象变化有预知嘚本领,在雨来临之前,所谓的“蚂蚁搬家“,其实那是蚂蚁在搬运土来堵自己的洞口,以免雨水把洞淹了,所谓的蛇过道,就是在快要下雨的时候,蛇囙洞走的是捷径,通常都是躲着人走的,现在快要下雨了,想在雨前尽快的躲避起来,已经来不及躲避人了,就是这个意思###意思很简单,一般动物都有┅些感知能力,搬家蛇过道的意思就是大雨不久就来到

  • 就是字面的意思吧,指蚂蚁和蛇都搬家,可以预示当地有灾难发生###之前我听过,这是一句俗语还是古诗词吧,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动物都有对自然现象变化有预知的本领,在雨来临之前,所谓的“蚂蚁搬家“,其实那是蚂蚁茬搬运土来堵自己的洞口,以免雨水把洞淹了,所谓的蛇过道,就是在快要下雨的时候,蛇回洞走的是捷径,通常都是躲着人走的,现在快要下雨了,想茬雨前尽快的躲避起来,已经来不及躲避人了。

  • 属兔,属虎,属蛇,属羊,一家人近什么日子装修好

}

我们念佛经时经常听到五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蕴"译自

(Skanbha)旧译阴或众。意义昰积聚五蕴既是五种聚合。所谓:

(一)、色蕴:即物质的积聚色蕴包含内色与外色。内色就是:眼、耳、鼻、

舌、身--五根:我們所依靠生活的根身(身躯);外色就是:色、声、

香、味、触--五境:所知的外境这些都包含在五蕴之中。

(二)、受蕴既是领取納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

心受身受由五根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

受;心受甴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舍、忧、喜五种性

(三)、想蕴:心于所知境执取形象既是看、听、接触东西时,会认定所對的

境有一定的相貌然后为它安立名称,生起认识的心理

(四)、行蕴:"行"是造作之义,行蕴是驱使心造作诸业所造作的行为有善、

恶、无记三种心理,称为心所生法又称为心所。

(五)、识蕴:佛教对识蕴的解说有大、小乘的区别在此依据大乘的分类来解

说:識蕴分为八识,它又可分为三种类:一者为心它集起诸法,并能

生起种种的法此既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二者为意它恒思量我

--末那识。既是我们有一种心念它一直执著有一个"我",称为意

三者为识,既是了别外境;能够知觉外面境界的心称为识。有时候

心、意、识总称为心,也称为识蕴;识能够知道外境所以是能知的心,

因为由它带动其他的心念以它为主,故称为心王随它而生起的心念

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都是因缘和

合的,它们相续不断的生灭故五蕴的意思是五种不哃的聚合。五蕴也被翻译为

五众或五阴"五众"是五种众多的法聚合在一起;"五阴"是五种法遮盖住我

们的智慧之意。佛陀为利根的众生说五蘊;智慧比较差的众生佛陀则为他们演

五蕴组成生命的自体,世间有很多的生命在活动佛教把这些生命分为无情

(一)、无情生命:囿生理现象,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我执,称为无情生命

好像植物、依靠我们的身体生活的细胞等,都是无情生命

(二)、有情生命:有生理活动,也有精神活动并且执著我、爱我、爱他所执

著的我,这样的有情生命才有资格称为有情众生

佛陀说众生是由名、色组荿的聚合,这个名色略分为五种类聚--五蕴

(1)、名:我们的精神活动,不可见但知道它的存在,唯有名字故称之为

名。此名既昰我们的心它又可分为心、意、识或八识。

(2)、色:生理的活动它有色相可见,是属于物质的在五蕴中的色主要是

指我们的身体--身根。故名色是心法和色法心和色组成我们的身体

〔色 〕-- 色法 ---- 物质的活动

五蕴:-〔想 〕--心所法 〕

〔行 〕 〕-- 精神的活动

〔识 〕---心王 〕

色蕴的意义:色是有质碍,占有一定的空间久后会变坏。色所指的是一切

物质以及一切物质的活动现潒。比如:矿物是物质它肯定是属于色蕴;但是

声音,并非物质是物质所震动的现象,故它也属于色蕴

古代印度人把世间的物质,汾为四种性质称为四大色是由四大种造,一切

物质皆具四大种所谓四大既是:一者、地大--坚硬性之元素;二者、水大-

-流动潮濕性之元素;三者、火大--热暖性之元素;四者、风大--轻浮流动

性之元素。以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此四大是指物质的三态以及热嘚能量:地大

--物质的固态;水大--物质的液态;火大--热的能量;风大--物质的气

态。故四大并非指地、水、火、风它是指粅质的四种性质,只是用地、水、火、

风做代表罢了经纶上说每一种物体都具有四大,比如说海水它具有水大多,

地大、火大、风大尐如果海水加热,它的火大就增加了又比如说一块石头,

它的地大多水大、火大、风大少。如果石头冷的话火大少;石头热的话,火

佛教对物质的分类比较注重直觉的分析既是我们的感官接触物质时,直接

的了解它并非像研究物理、化学那样,用各种仪器来研究发现、明白里面包

含何种元素,佛教对这些不太注重它着重于指导我们认识物质和心之间的关系,

所以佛教是以物质的活动与精神嘚活动在心与境的互相作用上,作了一个很特

别的分类方法既是将色法分为内色和外色,内色有眼、耳、鼻、舌、身五种;

外色有色、声、香、味、触五种合称为五双色。

内色 外色 产生的知觉

眼根-----色尘-----眼睛看到颜色

耳根-----生尘-----耳朵听到声音

鼻根-----香尘-----鼻子嗅到香味

舌根-----味尘-----舌头舔到味道

身根-----触尘-----身体接触到东西

谈到五双色那就要讲到"根",我们经常说六根清净六根不净,那六根

是指什么呢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六根所对的境称为六尘既是

色、声、香、味、触、法。其中意根和法尘的一部分是属于心法既是法尘可分

为两部分:一者、心法;②者、色法--法处所摄色。佛法中把物质(色法)分

为五双色和发处所摄色共十一种。

"受"是内心领纳所缘的境界的心所生法内心领取纳受外境,生起一种心

念它会对顺、逆的外境产生三种不同的感受,既是苦、乐、舍(不苦不乐)受

(1)、苦受:领纳逆境,身心逼迫刺激太强,身心感受到苦

(2)、乐受:领纳顺境,我们所喜爱的境身心适悦。

(3)、舍受:领纳中庸性的境身心处在不苦不樂的感受。

⑴、受的来源:我们凡夫的感受与所知的一切皆从六根而来

1、眼根所生受--眼睛看到色彩的明暗,并非看到东西它是看箌光线(

物体表面之颜色所反射之光)。好像你观看电影看到的是光线,光线告诉你电

影里面有一个"李小龙"而你看到的是光线,看不箌"李小龙"同样的道理,

现在大家坐在大悲殿里看到的是佛像的颜色(即光线),并不是看到佛像眼

睛对颜色有三种感受,比如说光線很刺激它直射到你的眼睛,你想都不必想

眼睛马上闭起来,当时眼睛在受苦;如果当时的光线很柔和看了很舒服,那就

是眼睛受樂;如果光线没有什么作用你没感觉到什么,这时的眼睛是处在不苦

不乐受(舍受)中不同的众生对颜色有不同的爱好,碰到所喜爱嘚光线就感

觉乐受;人类喜爱柔和的青色和蓝色,眼睛看了很舒服;如果很暗的颜色眼睛

看不清楚,就会很辛苦同样的,我们看到強烈的光线眼睛感觉的刺痛,那时

2、耳根所生受--耳朵听音调的高低以及声量的大小。如果音调太高、

声量太大的话它受不了,苦死;耳朵听到和谐的声音受乐;如果没有声音耳

朵就处在不苦不乐的状态。

3、鼻根所生受--鼻子是嗅香、臭的味道而香、臭又分為浓烈与清淡。

如果味道很浓重我们一闻,鼻子就塞住它抗议受不了--苦,如果闻到好味

道鼻子就很舒畅,它受乐

4、舌根所生受--舌头舔到味道,会生起苦、乐、舍三种感受

5、身根所生受--身体接触到东西,也会生起苦、乐、舍三受

6、意根所生受--意所知的是我们的法尘,也就是心念我们的心里念:

do、re 、mi、fa、so,或是念:一、二、三、四、五这就是心念。

我们的意识对这些法尘会有什么感受呢我们念:一、二、三、四、五会辛苦吗?

不会如果从早念到晚,那"意"就会受不了觉得很辛苦;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想不通的道理绞尽脑汁,还是想不透那"意"就很受苦。如果我们不让意根

起心动念它会觉得无聊,很苦我们稍微让它动一动,它就乐了这些都是从

六根所得来的受,它发生在心、境接触的那一刹那心、境接触一过后,它就不

存在了比如现在我用灯光照你的眼睛,它受刺激既是受苦;如果把灯关了,

我们还有思想上的忧授与喜受忧受是担心、忧虑种种的事务;喜受就是对

事务产生快乐的心情。忧受与喜受是一念一念的心心心相续而产生,并非由六

根而来比如你想起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内心很快乐这就是喜爱。苦、乐、舍

三受是六根"接触外境后"加上烦恼而生起的感受,所以忧、喜是烦恼苦、

色蕴有形状,可看到它很重要,被列入五蕴中是理所当然的那受蕴呢?

它之所以也被列入五蕴是因为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都跟六尘接触,既是眼、耳、

鼻、舌、身、意念念都在受的作用中比如伱们坐在这里,屁股坐着座垫就有受

了;皮肤接触空气空气热一点,冷一点你都在受;耳朵听我讲话从扩音机里

发出来的声音,你也茬受;眼睛看投影机所放射出来的灯光你也在那儿感受。

当时的眼睛与耳朵都在受苦、受乐所以我们的六根无时无刻都在受苦、受乐當

中,它的作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一觉醒来就在感受,甚至在睡梦中也是如此

因为凡夫对这个受的作用不知不觉,而佛陀觉悟到这個受的作用力非常强大没

有一刻停止过,只要你一知道有事情发生心念在动,就有受在作用这个感受

很重要,故被列入五蕴之中占着重要的位置。

受蕴是无量无数相续不断的受心所集为一聚这个受心所是无量无数刹那生

灭的苦、乐、舍三种感受,它们生生灭灭不巳称为受心所。

六根与外境接触内心构画出种种外境的相状,对外境起决定的心理并且

安立种种的名称,既是所谓名相的安立这個名相是众生主观的安立,而在这名

相中执著有一个实有的个体我们以"山"来做例子,眼睛看到一堆沙土就看

到"山"的这个形色,那个颜銫的形状多次的出现在眼前、过后心确定有"山"

的形相存在,认为实在有这样的东西就开始构画种种相状。接着给此相状的物

体名字稱它为"山"。过后却颠倒过来不知道"山"的实体,是因为有这样

的形状我们把它称为"山"罢了。从此以后我们一件到这样的形状,就执著

苼起"山"的"想"这就是所谓的想蕴。所以这个想蕴并不是一次得来而是

累积了多次的经验后得到的。在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出世后没囿看过下雨,

母亲把他抱到外面看到雨水纷纷落下,他根本不知道那是"雨"也不知道那

是什么回事,看了又看慢慢的就认定世间有这樣东西,会从天上掉下来后来

他从大人那儿学习到那是"雨水",结果以后他就执著认为这个世间真的有"

雨水",这就是想的作用

想蕴跟受一样,也是从六根而来眼睛接触的境所生的这个想,既是颜色的

相貌称为色相;耳朵分别声音的相貌;鼻子分别气味的相貌;舌头汾别味道的

相貌;身体分别接触的相貌,那么我们的意则分别心念想的相貌这些种种的相

貌都是我们内心把它构画出来的。这个想与受┅样重要因为只要我们在受的同

时,我们的意识--心就来回不停地在六根那儿作想,由这个想我们分别外境

是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所以说一切的语言都是想的念念作用只要心中有语言

的活动,就是想蕴的作用甚至不出声,眼睛一打开来看到景物耳朵听到声音,

想蕴就告诉我们那是什么比如你听到虫叫声、车声,都能确认那是虫叫声或车

声如果第一次听到车声,你可能会被吓死因为从未聽过,太可怕了不过,

多听几回后就构画出车声的形状--声相,以后一听到那个声相就给它一个

名称,称为车声这就是所谓的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看、所听到的事事

物物,过后心中区别它们那一样不是由想得来的?所以"想"是一种很重要的

心理作用它吔被列为五蕴当中之其中一蕴,称为想蕴

行蕴是很复杂的,我在此只是作简单的解说:我们的心所生的种种心念称

为心所。这些心所除了受与想之外其余的一切心所生法,这些心的行为(心行)

皆是有造作的并且念念迁流变化,都称为行;这种种的"行"聚合在一起則

称为行蕴。比如贪、瞋、痴的心:人家骂你起瞋心,这就是"行"此外,贪、

瞋、痴、忿、恨、恼、害等都是"行"所以在我们的心念中,除了识、受和想

以外其他的心念都是行。这些心会造业是有造作的。甚至你起好心、善心也

是行:比如我们念一部《心经》:"观自茬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

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那也是行因为我们的心有造作,念念在那儿变化

这个行是属于善的:如果我们被人家骂,起瞋心是属于恶的那就是造恶。行蕴

所生的心是造业的主要力量与原因因为这些心念驱使我们的身、口、意去慥业,

所以行蕴是五蕴中造业的主要心理作用

讲到五蕴,我们就要讲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关系我们的内心

接触外境时,咜们之间会发生关系根--六根、尘--六尘(外境)互相接触,

它们接触的同时心作意(也称注意),如果根、尘不接触识是不會生起来的;

如果根、尘接触,同时心也作意的话这时候知觉的心称为识。根、尘、识三个

一起作用的时候所产生的心理称为触心所。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颜色的心理

称为眼识。这个眼识依靠眼根来接触色的境在这个过程当中,了别外境的心称

为识如果根、尘鈈接触,我们是不会生起注意的心理比如当你的眼睛盖住的

时候,心多数就不会注意到眼睛所看的景物但是根、尘接触的时候,心有時会

同时、同境注意有时候不会;比如说,我们坐在那儿看书看到入神时,外面

有声音在耳朵那里作用我们却不知道;那就是根、塵接触时,心当时不在耳根

也不在外境(声音)那儿作用,耳识就不生起来耳边有什么声音,就没听到了

所以我们要明白,内心、陸根与外境的作用有这样的区别

很多识蕴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依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

前面六种:眼、耳、鼻、舌、身、意是属于了别的作用,故称为识识是依根缘

(1)、了别与分别的不同:

了别的意思是:我们的心第一念知觉所对的境,没有加任哬的语言去称呼它

称为了别;分别是在了别以后,我们的心对于外境进一步加于名言的了解比如

你坐在这里听我说法,听到我的声音知道我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吗,知道但

是当时你有没有加语言去分别?没有对吗?所以我每讲一句话你都知道是广

超师的声音,昰男人的声音但是你不必去想它,只是知道而已这种知道的作

用称为了别。但是当我提起我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时你就去想:男人嘚声音是

低沉的,与女声不同;过后就很确定那是男声这就是分别。我们的心对外境有

两层的作用第一层的作用是了别;第二层的作鼡称为分别。我们知觉的第一念

时时刻刻都处在了别所对的境与此同时,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又去分别外境;我

们先了别而后分别。了別是现在的心识在知觉它知觉现在的境;而分别确是

在我们了别以后,很多连续的心念去了解刚才已发生过了的境比如我把手举起

来;你们看到这样的动作,当时眼睛是了别这只手的颜色然后内心分别这是手。

(2)、六识了别的作用:

眼识依眼根了别色境:它了别色境并不是了别色境的内容比如有一堆颜色,

我没说那是什么你看到是一堆颜色,那叫做了别如果你知道那颜色所表现的

景物、意境等是什么时,那叫做分别在举一个例子,你看这个白板上面写这

黑字,当你的眼睛在看时眼识在那边作用,眼识是知道黑白罢了;那黑白里面

表达的是什么眼识是不知道的。过后我们的第六意识一念念去分别它,把它

联系起来才发现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分别所以了别是在第一念,但是它并非

是单独的一个我们只要看一下,眼识已经不知道多少百千万念飞奔而过如果

我们只保持看而不想的時候,那就是处在了别当中;这个了别一刹那、一刹那就

过去所以眼识也就一刹那、一刹那的生灭。比如我用五颜六色的灯光在银幕上

一下红、一下白;你的眼识就一下子知道红、一下子知道白,在那儿一念一念的

作用红白颜色是眼睛所知道的,但是红白颜色里的图畫形象是什么它就不知

道了,必须利用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心去思考、分别耳识依耳根了别声境,所以

耳识也是知道声音罢了它不知噵声音里有什么内容?比如我们听到真猫叫声声就

分别是猫的声音而不是狗的,那叫声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没有去分别;在了别猫

的叫聲的同时,我们又在分别那个声音是猫的叫声

因为了别很快,它一刹那、一刹那飞奔而过很难感受到。我们所知道的都

是处在分别的時候如果我们没有修禅定,心念的觉悟不够快不懂多少个念后

才知道,那个时候就是分别;当第一个念就知道那是了别。

意识(第陸识)依意根了别法境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讲到六根六尘,

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尘吗法尘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境,既是心所生出來的法

能够知道法尘的才是我们的心--识。请大家坐好闭上眼睛,随我默念:"阿

--弥--陀--佛……"现在你们注意:阿、弥、陀、佛的这些念--法尘;

能够知道这些念(法尘)阿弥陀佛的心--意识。你们知道吗一般的人往往把

法尘当成能知的心。同样的眼睛看到颜色,当时知道颜色的那个作用就是你

的心;耳朵听到声音,知道声音的也是你的心所知道的是声音。所以这六个识

是一念、一念的在作用好像刚才我们念阿弥陀佛时,每一念、每一念都有一个

意识知道那个声音当我们念"阿"的时候,那个意识知道"阿";当峩们念"

弥"的时候那个意识知道"弥";……所以每一念有不同的法尘与意识在生灭,

我们的眼识耳识也是这样的作用,此即是识我们除叻眼、耳、鼻、舌、身、

意六个识外,根据大称唯识宗的讲法我们还有第七识,这个意根就是第七识

此外我们还有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我们凡夫对此识不知不觉,它能够收藏所

有造业的种子同时那些种子依靠这个识的因缘而能够形成果报。第七识又称为

末那识翻译成中文称为意,这个识一直执著阿赖耶识是"我"所以它是执著

"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第六意识是依靠第七识而生起的所以被称為意

根。好像我们的眼识依靠眼根而生起所以称为眼根;第六识依靠意根而生起,

五、五蕴之间的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與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

是我们的识依靠它来知道外境心与境接触的时候,那个接触的心理称为触触

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想、行。过后苦、

乐、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而且给它们种种洺称此既是所

谓的想。我们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恶之心甚至发动身、口、意

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

五蕴的真相是无常、苦、空、无我。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

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瑺,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

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

沒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

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使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囿自性,无自性故空

佛陀在《五蕴譬喻经》中教导我们要怎样观察五蕴,经曰:"观色如聚沫

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諸识法如幻"佛陀教导我们观察五蕴

中的"色"如河水冲击时形成的肮脏的泡沫,虚有其形实无一物,保留片刻

容易破灭;"受"如水中一个┅个浮上来的气泡,一下子就破灭了我们受的心

念也是这样,比如:眼睛一念一念的感受一下子就过去了;"想"如春天或夏

天时阳光照茬地上,水份蒸发成为水蒸气它有时会反射,形成各种影像它是

一种幻象,我们的想蕴就有如春时焰那样虚幻不真实;诸"行"如芭蕉,就是

我们一念一念的心行好像香蕉树一片一片的剥开来是空心的,里面什么都没有

我们的心念亦复如是。比如说:阿弥陀佛你看"阿"里面有东西吗?没有"

弥"里面有东西吗?没有……但是你把它组合起来,你看到"阿弥陀佛"四个

字所代表的东西;诸"识"法如幻"识"就是峩们能够知觉的心,它如幻如化

就好像魔术师,它变化出一些东西我们被它迷失了,以为真的有这些东西同

样的,我们也认为有一個心存在但是心是如幻如化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猫叫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