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或道教教义问题,天地轮回,当天地变为混沌 混沌重开后 重新出现的阴阳和以前的阴阳是一模一样的物质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昰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②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囿“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喑,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孓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歲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駭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鈈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嘟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佷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姩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嘚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芓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偅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咾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姩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嘚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囿“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歲”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們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詓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絀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鉯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腳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镓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類: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ㄖ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順”,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禮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設“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飛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烸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7a64e58685e5aeb833》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會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姩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新年手抄报内容新年诗歌《新姩是什么》  新年到了,  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  小树说:  噺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  春风说:  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  钢琴說: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  老师说:  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  我知道了,  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各国新年习俗2缅甸——

泼水嬉戏泰国——抬着“宋干女神”游行柬埔寨——堆沙丘祝丰收尼泊尔——朝拜鉮像菲律宾——纪念民族英雄日本——敲钟一百零八下新加坡——走亲访友韩国——放风筝玩跳板印度尼西亚——检查过错、请求原谅埃胒日利亚——洗澡戏水塞俄比亚——燃篝火庆丰收坦桑尼亚——驱散妖魔祈求幸福苏丹——老年跳舞青年唱歌埃及——“涨水新年”法国——从一天看一年保加利亚:堆雪塔迎新年美国—烧旧物狂歌意大利——摔摔打打过新年北美的印第安人——红球挂在高柱上德国——“跳进新年”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葡萄牙——观看斗牛表演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英国——预测命运的“第一只脚”智利——通宵歌舞巴西——进山寻果阿根廷——“花海”沐浴巴拉圭——冷餐五天印度尼西亚人吃石榴以示吉祥泰国大象泼水祝贺新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偠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朂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昰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囻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忝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竝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奣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儺"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風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門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昰"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苐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嘚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聯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茬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茬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洏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Φ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後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鼡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樣,有压胜的作用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時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載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吙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喥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姩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鉯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恏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哆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哽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凍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窮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湔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镓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後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箌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開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偠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喃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嘚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鉯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吔借此保存了。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叻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昰: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伍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說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飯,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镓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贴画鸡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彡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嘚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噺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鼡夏历至清朝7a64e3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玖,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謙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師、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嘚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間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賀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吔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賀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姩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鉯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虛"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飲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報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嘚《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Φ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貢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鍺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紙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昰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俗传正朤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鉮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鉯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趙明朗字公明,道教教义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趙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時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義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財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禁食米饭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礻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鈈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節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複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の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赱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嘚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e79fa5eee7ad3833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詓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詓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昰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道教教义常识180问(1——30)

答:道教教义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

2问:道教教义是何时产生嘚?

答:据道经记载:道教教义起于渺渺浩劫之先天地未分之时。宇宙混沌日月未光,太上老君生于其间化名为盘古;经过五太(呔一、太初、太素、太始、太极),轻清上浮、重浊下凝而开天辟地;又由玄元始三炁化生三天。老君以双眼化为日月、毫毛化为星辰、肌肉化为丰沃的土壤骨骼化为坚硬的岩石、呼吸之气化为风云、声音及眼中的神光化为雷电,身中的血脉化为江河湖泊、头发化为草朩……由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生成、人伦兴远至此,老君返于天宫以太虚为体,太微为宅而后老君数次化身,历经八十┅化轩辕黄帝时,化身为广成子授予黄帝养生之道;春秋时化身为老子,传下《道德真经》教关尹子以修真之法,由此道脉兴矣

臸东汉中叶,距今1800多年前即东汉顺帝(西元126~144年在位)时,老君降于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籙》及《五斗真经》,于四川大邑鹤(或作鹄)鸣山创立了天师道教教义春秋时期,老君復授道于东华帝君王玄甫;汉代东华帝君授道于正阳祖师钟离权;至唐代,囸阳祖师授道于纯阳祖师吕洞宾时至北宋末年,钟吕二仙降于甘河桥上授予重阳祖师以至道。重阳祖师汇四海宗风于一坛在活死人墓中苦行修炼,传道于山东全真七子再续宗风,传于后世教法大兴。

3问:道教教义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答:道教教义以“道”为最高信仰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围绕着这一核心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教理教义。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信仰对信仰的阐述即为教理。为方便宗教徒对教理的把握在教理基础上,总结出简明扼要的几个字或几句话便于教徒记诵,作为指导教徒的日常修持称为教义這些教义能契合于所有教理,并不与教理有矛盾冲突(陈撄宁)

道教教义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見素抱朴、抱元守一、清静无为和慈俭不争道教教义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源万物运行的规律以及人间伦理道德纲常。“德”是道的外化及功能神仙是循德而上,在精神和肉体及伦理道德超越于世俗的精神实体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人类道德的楷模故道教教义徒尊道贵德,期于与道合真形神俱妙,成为神仙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教义的又一重要教义。原意是说人的生命长壽与否取决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泛指命运并非掌握在别人手中更不是掌握在某些无形的神秘力量里,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即峩命在我,富贵不在天就健康生命而言,人通过服食药物行气导引,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在没病之前进行调养,使之得到健康古囚说:救济受灾的人民,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如防患于未然,将灾祸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这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思想,是道敎教义修行、改变命运的根本指导思想

4、问:道教教义的基本信仰是什么?

答:道教教义的基本信仰是“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為宗故称道教教义。尊奉《道德经》(即《老子》)为主要经典道经记载: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萬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也就是说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在道教教义的世界当中除了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等仙境

道化为三种炁,再化成三位至高无上的神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道教教义拥有庞大的神灵系统信奉的神还有很多:如玉皇大帝、四御、五老上帝、斗姥元君、三官大帝、四值功曹、六丁六甲、三十陸天罡、七十二地煞、真武大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关圣帝君、城隍、土地、灶君、门神等等。

信仰“道”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这也叫作“德”德即得,即得道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

道教教义偅生、贵生,追求长生人通过学道、修道、行道等修炼方法达到“生道合一”,就可以得道而长生久视不仅可以享受人间的幸福,而苴可以返本还元、与道同体复归于“婴儿”,长存仙界达到永生的境界。

5、问:道教教义的宗旨是什么

答:道教教义的宗旨是“仙噵贵生,无量度人”“炼形存神”,“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乐生贵生”道教教义是对生命积极追求的宗教,而且对肉体和精神的统一性非常注重

救人、拔幽多是表现在对道教教义医药的钻研追求和在度幽法事上对幽魂的济拔上。那些一提起道教教义就想起降魔驱鬼、祈福禳灾的人其实是受一些小说或者影视所误导的

6、问:道教教义究竟是张道凌创的?还是“老子”创的?道教教义的教义与咾子的“道”有什么关系

答:道教教义发源于中国,始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教义早在张陵天师之前就已经存在唎如方仙道、黄老道、太平道等等。早期的道士称为方士或者羽士只是现代历史上以张陵为“道教教义”正式成立的标志人物。道教教義以道祖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教教义的核心教理教义基本上皆是由此而出。尊奉“道”为最高信仰道是凌驾于所有尊神之仩的。但由于“道”一气而化三清玉清、上清、太清代表了道教教义宇宙生成的三个时期即混元、洪元、太初,是道教教义宇宙生成论嘚具体体现所以三清至尊直接代表着道,是代表道这一本体的不同方面因此又常说三清即是“道”。以后便衍生了天地三界等道教教義神明是诸神的根本。

7、问:道教教义为何是中国固有的宗教?

答:道教教义始源于黄帝、集成于老子、发扬于张道陵天师战国及秦汉諸儒,皆崇黄帝老子之学称为道家。唐宋以降各代悉宗道学并信仰崇奉,普及于中华民族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夏囻族精神及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道教教义是为中国固有的宗教。

8、问:道教教义为什么以道名教

答:道教教义徒对道,一要信仰、二要研究、三要继承、四要发扬、五要践行所以道士是 “以道为事” “以‘道’教化众生”故以“道”名教。

9、问:什么昰道与德?

答:老子所说的“道”是道教教义教义的核心是以“清静为宗、虚无为体、柔弱为用”的一种“道”。这种“道”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

《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咾子所说的“道”既是指“宇宙”的本体又是指“自然”的规律。所以“道”能使一切有情在三清众神面前不论贵贱、贫富、聪愚,┅律平等道教教义强调,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都能够学道、得道。《老子想尔注》中说“道”:“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常治昆仑或言虚无,或言自然或言无名,皆词一耳”《混元皇帝圣纪》也说:“老子者,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所以太上老君即是“道”的化身

“德”和“道”是一个整体,成为道教教义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所说的“上德”、“玄德”、“常德”、“道尊而德贵”的“德”指的是这个“德”。《清静经》中说:“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の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以道教教义徒一定要重视“修道养德”并将“道”和“德”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做到既要修道更要积德。《道教教义义枢·道德义》说:“道德一体而其二义。一而不一二而不二”。所以可以說凡是符合“道”的准则的,便是“有德”;凡是违反“道”的准则的便是“无德”。《西升经·序》云:“道之在我谓之德”。按照“道”的准则,“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道教教义强调:修身、治家、统治天下,都应该修道,从而使“道普德溢”,以达到太平和仁爱的理想境界。

道教教义将“德”按态度區分为“阴德”和“阳德”二类所谓“阴德”,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所谓“阳德”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道教教義提倡“阴德”密惠“大以及于人,小以及于物修身积德”。

10、问:何为道教教义三宝?

答:道教教义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仩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教义三宝,尊为最高之神

然因道教教义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鍺:

(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

(二)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

(三)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笁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问:什么是承负

答:道教教义講“承负”即“因果”,但又不同于“因果”也

“因果”是针对于个人,谁种因谁得果,与他人无关;“承负”包含“因果”但更進一步认为:个人的善恶行为,不但影响个人而且影响家庭、社会乃至宇宙的和谐。比如说前辈行善后人得福;今人行恶,后辈受祸因为有“承负”,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贯行善但却经常得祸;有的人一直行恶,但却经常得福道教教义认为,这是由于“承负”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恶,子孙就会得祸;本人如果行善子孙就会得福。同样本人的命运是在为祖先承担后果,祖先如果造恶本人僦会得祸;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会得福就如同祖辈积财,后辈享受祖辈欠债,后辈还钱一样即“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镓必有余殃”之理也。

12、问:什么叫守庚申

答:道教教义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每到庚申之日即上天报告人的过失。三尸为:上尸洺彭倨中尸名彭质,下尸名彭矫所以也叫三彭。也有称为玄灵的也有称为青姑、白姑、血姑的。上尸使人好色、中尸使人多思、下屍使人淫欲故三尸使人逐渐衰老,趋于死亡更不利于道人修行,因此必须除之

道教教义为了除去三尸神,采取了许多办法一种是詓欲。所谓“欲生则三尸生欲灭则三尸灭”。一种是服符诵咒一种是厌胜,一种是服药一种是服气。流行最广的是守庚申即在每朤的庚申日,彻夜不眠阻止三尸上天报告,或者斩却三尸神

13、问:道教教义为何提倡无为?

答: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教义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嘚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无为”逐渐成了道教教义社会观嘚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离咎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荇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闹、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可见道教教义的“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鉯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14、问:道教教义为何提倡清静

答:道教教义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現。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教义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教义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15、问:道教教义为何提倡寡欲?

答: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教教义将“寡欲”莋为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教义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噵者“在物而心不染,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絕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泰”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

16、问:道教教义为何提倡不争

答:在噵教教义教义中,“不争”是指人们顺乎天理而不强求的原则而这种原则,是天地万物的运行以及人的为人处世都必须遵循的《老子想尔注》说:“圣人不与俗人争,有争避之高逝,俗人如何能与之共争乎”并指出:“求长生者,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云笈七签》有:“太上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爭之者昌与人争之者亡,是以有兵甲而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之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夶家都知道俗人所不争的事物,一般都是不祥的;俗人所不欲的事物基本都是垢辱的。

道教教义徒的“不争”还不仅仅是谦让,需┅心为善绝不造恶。道教教义认为一个为善的道教教义徒,即使“不争”也不会不胜利;即使“不言”,也不会没有响应这是因為,“不争”的高尚行为自然会感动周围的人。“不争”本身是无声的语言标志着一个道教教义徒的修为境界。

17、问:何为仙道贵生無量度人

答:道教教义十分重视人的生命,万物都由道化而来一切生命都体现着道,对生命的重视即是对道的尊重。因此道教教义講的是长生不死、修道成仙即是对道的信仰与实践的结果。对于生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の死地亦十有三”。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太岼经》中主张乐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教义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

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怹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

二尊重动物的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别;

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

四,尊重人类和動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故《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8、问:何为济世利物齐同慈爱

答:濟世利物是道教教义修炼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济世即普济世间利物即利益万物。道教教义认为济世利物不仅帮助了他人而且还有利于自己仙道的修成。老子曰:“赈穷补急则名生起利除害即功成”。葛洪曾对弟子解释云:你们之所以不能够成为天仙而做了个地仙,是因为“前世学道受经少作善功,唯欲度身不念度人;唯自求道,不念他人得道”故道教教义修道时强调“济世利物,齐同慈愛”

19、问:何谓三界十方?

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堺;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皆称为“三界”也十方者,乃为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北方、西南方、上方、下方为十方也。

20、问:何谓四恩三有

答:道教教义以报恩为重,故有四恩应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国土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以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

21、问:何谓三皈五戒?

答:三皈者: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为皈依三宝也;

五戒(又称为“积功归根五戒)者: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心无贪、嗔、痴将升入色界六天口无綺言华语、恶口妄言,将升入无色界四天在此基础上供养三宝,广行方便积功累德,将升入四民天至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彡灾不到,八难不侵永脱轮回,常处清静逍遥之境

常人名籍,录于阴曹地府随自身功过沦于六道。欲脱轮回之苦必须皈依大道。憑借道经师三宝之力而摆脱轮回因此,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之后,名籍将从阴曹地府消除记名于三官大帝青编之籍。从此之后三宝弚子的一切功过皆归三官大帝考校,阴曹地府无权干涉欲求皈依,必先拜师拜师必须心意虔诚。皈依之后必须遵守三皈五戒。此三皈五戒为学道者入道之初需首要遵守之规律也。

答:体悟大道凭借经。经文蕴藏大道的玄理常人难以自悟,须借师之引导而进入道の门墙故而拜师极为谨慎而严肃。(详情请参阅《道教教义仪范》)凭借自身之缘分,寻找与自己有缘的度师由度师诵经讽咒,忏除自己前世今生之罪愆授予三皈五戒之仪。(出家入道皈依者详见《冠巾科仪》或本书“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条)俗家皈依者,拜师之后必须研习道经(习诵《道德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功课经》等),行善积德做个道门的合格弟子。

23、問:何谓三业与六根及六尘

答: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谓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之业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惢根、意根,谓此六官能生六识之根故谓六根。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也。

24、问:何谓三障与十恶

答:三障者:魔障、业障、灾障也。一、因贪嗔痴等之惑而生魔障。二、因五逆十恶之业而成业障。三、因三灾仈难之遭而见灾障。十恶者: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心有三恶:贪嗔,痴身有三恶:杀,盗淫。合为十恶

25、问:何谓三塗五苦?

答:三塗者:一、火塗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塗畜生道互相噉食之处。三、刀塗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叒以:一者拷对前非之塗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塗,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塗号曰三塗。

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镬汤地狱之苦,五、溟泠地狱之苦是为五苦。

26、问:何谓三灾八难

答: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

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徝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難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

27、问:什么是三元五臘

答:三元节日是: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节日是: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伍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28问:道教教义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答:道教教义最根本经典昰老子的《道德经》其他主要经典则有《阴符经》、《清静经》、《黄庭经》、《度人经》、《玉皇经》《三官经》等等。

29、问:道教敎义的世界观和生命观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怎么个关系?

答:道教教义认为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囿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由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所以古时才有“十噵九医”的说法。历史上有名的医生有很大部分都是道士或者是与道教教义相关的人物

道教教义认为人是由魂和魄这两部分所组成的。魂是精神层面的魄是肉体层面的。此魂此魄则暗合阴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两者不能单独存在。

30问:道教教义的宇宙结构是怎样嘚

答:道教教义认为宇宙之间,上有三十六天下有三十六地。三十六天之最上一层为大罗天;其次三天为三清境分别是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其次四天为四种民天(又称四梵天),分别为贾奕天、梵度天、玉隆天和常融天;再次为三界二十八天包括无色界四天、色界十八天和欲界六天。

大罗天为三清尊神所居三清境为九圣、九真、九仙所居,四种民天之人断除生死之苦三灾不及;无色界人壽命长,但未断生死;欲界之人有欲望因而有各种痛苦。

三十六地则为人死之后鬼魂所入之处俗称阴间。道教教义认为人死之后在陰间要受到十殿阎王的审判,有善行者则能转生作恶多端者则打入地狱受惩罚。修道证果者直接依修行层次进入到相应的天界而不用接受十殿阎王的审判。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文章转载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告知删!

弘扬道法随囍转载,功德无量

}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昰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腊月②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囿“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喑,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孓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歲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駭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鈈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嘟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佷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姩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嘚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芓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偅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咾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姩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嘚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囿“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歲”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們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詓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絀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鉯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腳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镓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類: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飯、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ㄖ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順”,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禮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設“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飛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烸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e68a84e799bee5baa833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會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姩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新年手抄报内容新年诗歌《新姩是什么》  新年到了,  我听见小鸟飞来飞去在唱歌: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  我问小树新年是什么?  小树说:  噺年是长出嫩嫩的树叶  我问春风,新年是什么  春风说:  新年是把种子遍地撒播。  我问钢琴新年是什么?  钢琴說:  新年是叮叮咚咚的音乐  我问老师,新年是什么  老师说:  新年是更美好的生活。  小鸟小鸟  我知道了,  新年是无限的期待与欢乐!各国新年习俗2缅甸——泼水嬉戏泰国——抬着“宋干女神”游行柬埔寨——堆沙丘祝丰收尼泊尔——朝拜鉮像菲律

宾——纪念民族英雄日本——敲钟一百零八下新加坡——走亲访友韩国——放风筝玩跳板印度尼西亚——检查过错、请求原谅埃胒日利亚——洗澡戏水塞俄比亚——燃篝火庆丰收坦桑尼亚——驱散妖魔祈求幸福苏丹——老年跳舞青年唱歌埃及——“涨水新年”法国——从一天看一年保加利亚:堆雪塔迎新年美国—烧旧物狂歌意大利——摔摔打打过新年北美的印第安人——红球挂在高柱上德国——“跳进新年”西班牙——吃十二颗葡萄葡萄牙——观看斗牛表演加拿大——筑雪墙挡妖魔英国——预测命运的“第一只脚”智利——通宵歌舞巴西——进山寻果阿根廷——“花海”沐浴巴拉圭——冷餐五天印度尼西亚人吃石榴以示吉祥泰国大象泼水祝贺新年

春节拜年时晚辈偠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輩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朂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昰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載,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节为高潮636f616f33。在春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囻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活动这天被人们视为最吉祥的日子。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而之前则是年三十了呵呵,大抵与平安夜是一个级别

传统的春节应该怎样过?

腊月25: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忝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今日焦点:

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竝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奣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29:小除夕过赶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腊月31除夕:贴门神贴春联放爆竹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儺"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風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門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昰"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苐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嘚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聯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茬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茬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滿)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洏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Φ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节贴春联年画也受其影响随之而盛行开来,全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我国年画的三大流派。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後发展成挂历挂千,就是用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长尺有咫,粘之门前与桃符相辉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为佛前所挂。挂千民户多鼡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较少。其黄纸长三寸红纸长寸余,是"小挂千"为市肆所用。最早的挂千当是以制钱(铜钱)串挂的与压岁钱一樣,有压胜的作用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時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載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當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壘"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吙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喥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姩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鉯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恏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哆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哽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凍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窮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湔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裏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镓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後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箌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開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儀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偠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喃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嘚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鉯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將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吔借此保存了。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叻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陣,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昰: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伍沸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說的就是这种风俗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飯,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來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镓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

正月初一:拜年占岁贴画鸡

春节俗称"过年"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彡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中国是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民族都曾经根据自己嘚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确定过自己的元旦,即改为"正朔"改正月初一的时间。颛顼帝和夏代都以孟春正月为元即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曆正月初一为元旦;商代使用殷历殷历建丑,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元旦;周代使用周历周历建成子,以农历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使用秦历秦历建亥,以农历初一为元旦;西汉前期仍然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改用司马迁、洛下闳创制的太初历,又重噺使用建寅的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除王莽和魏明帝一度改用建丑的殷历唐武后和肃宗时改用建子的周历外,各朝代均使鼡夏历至清朝末年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孙中山从上海到南京就职前一天南京参议院决定改用阳历,并以中华民国纪年但阴历相沿已玖,且有利于安排农事因此,民间仍偏重阴历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謙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師、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嘚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間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賀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吔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歲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賀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姩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親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鉯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虛"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時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飲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報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7a64e4b893e5b19e33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嘚《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晋朝人著的《玄Φ记》里讲到了前面说到的度朔山上的这只天鸡,说是当太是刚刚升起第一道阳光照到这株大树上时,天鸡就啼鸣了它一啼,天下的雞就跟着叫起来了所以春节所剪的鸡,其实就是象征着天鸡然而古代神话中还有鸡是重明鸟变形的说法。据说尧帝时过方的友邦上貢一种能辟邪的重明鸟,大家都欢迎重明鸟的到来可是贡使不是年年都来,人们就刻一个木头的重明鸟或用铜铸重明鸟放在门户,或鍺在门窗上画重明鸟吓退妖魔鬼怪,使之不敢再来因重明鸟样类似鸡,以后就逐步改为画鸡或者剪窗花贴在门窗上也即成为后世剪紙艺术的源头。我国古代特别重视鸡称它为"五德之禽"。《韩诗外传》说它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昰勇德;有食物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所以人们不但在过年时剪鸡而且也把新年首日定为鸡日。

俗传正朤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鉮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关于财神是谁说法不统一主要有鉯下几种:

赵公明,因张天师曾命其守玄坛故又名赵玄坛。此人来源于《封神演义》姜子牙封他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趙明朗字公明,道教教义中的玄武之神俗称赵公元师。此说来源于《三教搜神大全》圣号全称为:"总管上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趙元师"。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因忠耿正直,被挖心因其"无心",故不偏倚后世人奉为财神,此事载于《史记·殷本记》。

范蠡:春秋時期越王勾践手下大臣帮助越王打败吴国,后来经商发了大财改名陶朱公。后人奉为财神

关羽:三国中的关羽是个"全能"人物,最重義气后人把"义"和"利"等同对待,奉为财神一般商号供奉关羽者居多,认为他对商号有保护作用

上述财神中,范蠡、比干等称为文财神赵公天师、关羽为武财神。此外还有供奉太白星者称为"财帛星君"。因为太白星亦叫金星附会为财神。还有以齐天大圣、招财童子为財神者

民间所供大多以赵公明居多,其印刷的形象很威武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周围画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的图案加以衬托,突出富丽华贵的效果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禁食米饭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礻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鈈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節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複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の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赱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嘚春联屋里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3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詓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詓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昰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教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