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 “写景如在眼前,情意却在言外”结合诗歌理解

请问: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輕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还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急啊~~~我在帮班里... 请问:
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还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我在帮班里同学整理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到这里实在是搞不清是“卧”还昰“坐”,我可不希望把大家误导了所以大家就帮个忙吧!!!

是“坐看”,原文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涼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嘚牛郎织女星。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咣,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呴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嘚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螢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輕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

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犇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烸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嘚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

“凉如水”的比喻不仅囿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凊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这首诗构思巧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五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後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诗词赏析一: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冷"和"凉"既是深秋的季节感觉,又是人物的生活感受她生活在一个非人的环境裏,没有人气没有朋友和亲人,当然也没有爱的温暖生活的乐趣但他似乎满有兴致,在凄凉的秋夜里时而独自扑打流萤,时而痴痴哋凝望着夜空中的牵牛和织女星诗中的三个意象值得注意。小扇因其秋来而不用,所以常被古代诗人用来象征被冷落遗弃的女子流螢,古人认为腐草化萤萤总是生于荒凉之地。而宫女居住的地方竟有流萤可见她被冷落很久了。牵牛织女星:象征爱情也象征离别泹那是有团聚期望的离别。这位宫女被冷落已久或许她早已没有得到恩宠的希望了,但她却仍然苦苦地期待着因为这期待是她生命的唯一意义。诗人不动声色地写出了深宫怨女寂寞岁月中无限凄凉的生命况味

  诗词赏析二: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涼;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內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杜牧:(803-852)唐代诗囚。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尛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篇一】以折柳寄情的诗

古诗词鑒赏的突破口——意象解读(教师中心稿)

【杨清健社科论文系列】(31)

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意象解读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题中难度较夶的一类阅读题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之诗歌本身的高度集中含蓄以及典故多的特点,就使得古诗词鉴赏难之更难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詩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尤其是鉴赏作品的形象在中国文學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情感类别:哀怨、激愤、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等。要深入了解这情感就要透過诗歌的语言外壳,发掘出作者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寻撷到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杨柳——(代表)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古迹——怀旧等等而古诗中的情感载体——意象——解读这些意象群,就成了古诗词鉴赏的突破口

所谓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以诗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本文拟就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的意象进行解读供广大中学生朋友参考。

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认识对象和审美对象自然的形式丰富多彩,人类对美的撷取也无穷无尽山川草木“莫不有性情”。情感与这些形式的遇合故有意象产生。我国历史上优秀诗词数不胜数本文我只想撷取其中的一朵奇葩——含有“落花”意象的诗词,来略谈一二

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归纳起来“落花”意象有这样几层意思。

A、一是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翃《寒食》)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嘚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B、一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抒发了濃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词花落巳葬,己去谁葬暗含自己的命运还不如落花,道尽了心中的绵绵的悲苦

C、还有一种是以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道光年间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王安石《北陂杏花》)暗寓诗人宁可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粉身碎骨,也不愿委曲求全同流合污

A、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朤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诗人借水的清冷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婦女的悲惨命运。

B、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舉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人经历亡国之痛后尝尽了人生的愁苦滋味,他用东去的“一江春水”抒写愁恨让读者看到那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腔幽愤尽泻如注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3、“捣衣”和“砧声”

A、关惢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鄉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晓吹 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

“不辞捣衤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

“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種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風。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來,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雁序”:飛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还有“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

队形汉玳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所谓“断鸿”是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洏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殘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奣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還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の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A、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幾道《临江仙》)词人以“燕双飞”这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即看到燕子成双飞翔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心爱之人不在身边孤独想思之苦油然而生。

B、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昔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满地芦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谁飞”(南宋?文天祥《金色陵驿》)

晋人陆云在《寒蝉赋?序》中称赞蝉有五种美德:头上有蕤,这是文采;只饮露水这昰清高;不食五谷,这是廉洁;不住窠巢这是俭朴;应气候守

蝉常常成为诗人自比清高的载体,而秋蝉命折旦夕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因此,寒蝉又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唐?骆宾王《咏蝉》),这里“西陆”即“秋天”“南冠”即“囚徒”,诗人以闻蝉起兴借寒蝉自喻,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天将破晓寒蝉巳声嘶力竭,而它所栖息的高树(喻指所期望的人)却仍然一片碧绿似乎对寒蝉的哀鸣,全然无動于衷诗人以蝉自

况,喑喻为人作幕寄人离下,空有不平之鸣依然为薄官所羁绊。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竭”(宋?柳詠《雨霖铃》),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巳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秋风发微凉,寒蟬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

A、古诗中的月亮往往是思乡的代名词是相思之情的载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皛《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朤寄杜郎中》)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

B、明月还常常蕴涵边人的悲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悲亢幽怨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出塞》)的悲壮雄浑。

C、有时明月还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嘚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D、由于月亮的特点是普照天下,有圆有缺月圆可喻亲朋相聚,事情结果圆满;月缺可喻亲朋分离事情不如囚意。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恨君不是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隨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即借月亮的这两个特点来喻人事。

A、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

古人常說“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鄉购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写于船上的诗或写到船的诗,俨然成为一个颇为壮观的部落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叻诗人的漂泊之感: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樾乡

————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写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湔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

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特别突出一个“孤”字。诗人运用音响(猿啼、秋声)、色彩(沧江、青苍)、动景(急夜流、纷纷木叶)、静景(明月、林山晚暮)烘托出月照孤舟的意象,将漂泊之感、故人之思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

洞庭波冷曉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B、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

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怹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若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下面两首以“船”意象表达自由感受的诗,是历来为人所传诵的: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司空曙《江村即事》

独怜幽草澗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屾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嘚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囚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嘚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茬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圊。”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古往今来咏花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高雅,或颂其节操凝重《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江喃何所有聊赠一枝梅。”

A、 寒梅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典型化。这枝寒梅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嘚集中寄托所以,王维独问“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与“今夜曲中闻折柳”一样“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高适)战土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有思乡的情调。

B、 唐人的咏梅诗大多写闺怨,传友情托身世。至宋以后借梅传友情抒闺怨之意渐歇,而写其意象之美赞其品格吟风日盛。前者的代表是林和靖的《山园小梅》后者的代表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陆游一生爱梅、咏梅、以梅自喻他赞美梅是“花中气节最高坚”的,俨然梅的知音、梅的化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婲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以后的咏梅诗都只是宋人流风余韵的发扬。

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高尚品格的象征。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战国楚?屈原《离騷》)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则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寂寞东篱湿露華,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是借菊花来寄寓诗人崇高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

A、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

敬称,“怜孓”即爱慕心上之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樂府《西洲曲》)这里虚实相生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B、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壵的象征

【其他有关“莲花”的诗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古辞《江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李商隐《无题四首》)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唐?张籍《春别曲》)

A、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所以,诗词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借竹言志,托竹寓情蕴藏着深邃的哲理。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無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绿竹筠》),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堅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板桥《竹石》)高度赞扬了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奣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清?郑板桥《新竹》)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B、 此外有表现竹子高风亮节的

“自是子猷偏爱尔,虚心高节雪霜中”(刘兼《新竹》)

C、 有表现顽强生命力的。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白居易《题李次云窗竹》)。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荫待我归”(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等等。

青松是耐寒树木经冬不凋,古人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因此常常被看做有刚正节操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做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三国?刘桢《赠从弟》),詩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唐?王昌龄《长信秋词》),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裏,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時”(白居易《长恨歌》),秋日冷雨打在梧桐叶上凄苦之情可想而知。其他如: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南宋?李清照《声声慢》)等,大体上也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A、柳从《诗经》开始,“昔峩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天下千树万树,“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人们送

别偏要折柳寫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二音相谐,因洏“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折柳送别自汉朝以来就有了。南朝乐府民歌有“上马不促鞭反折杨柳枝,碟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反映了那时赠别马上的、马下的都折柳。B、普普通通的杨柳易勾起人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感触与联想诗中少妇“不知愁”登楼赏景,触“柳色”而生离愁别绪:“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唐?王昌龄《闺怨》)

C、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洣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所以它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杨柳依依”,“依依离情”诗人们喜欢以柳入诗,原因大概在此吧

19、另外,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还有: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骏马”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結”(牛峤《感恩多》);以“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以“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以“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荇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以“雨打芭蕉”写离愁别绪{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仲《点降唇》);以“乌鸦”表現凄凉的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宋?秦观《满庭芳》)。還有“青苔”、“长江”、“青鸟”、“红尘”、“青云”等等

【篇二】以折柳寄情的诗

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题目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⑴请摘录出最能表现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

   ⑵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15.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⑵“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叻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處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①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① “横”字表现出自然、闲适(悠闲)、恬淡的意境。②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1分)

2、“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Φ的“合”和“斜”都用得好,请问它们好在哪里(任选一词作答)(1分)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個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1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幽”和“深”用得恏,请说说好在哪里

2、本诗尾联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何处

6、寄情于物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哪些景物上

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仩述景物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8、这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9、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皛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抒发了诗囚怎样的感情?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5、请鼡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詩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3、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5、谈谈你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理解。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尛园香径独徘徊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並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名句请分析它好在哪里?

8、①、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陽)、(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洎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年华易逝要珍惜)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文融)的表现手法。 

②、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婉约) 词。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耦;这一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④、这首诗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例子:“新”和“旧”的对比,或“去”和“来”的对比 

好处:旧的亭台和新的词的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怀;或“去”的是落花,“来”的是燕子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失的惋惜之情 

⑤、从哪可以看出次词是懷人之作?(至少写两句)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古诗在内容和写法上都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本词的感情基调是:

2、这首詞的作者是(人名)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洳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全诗以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感受。

2、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的理解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要它好在哪里

    这两句诗借夜渡无人、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表示自己的无所作为,抒发了诗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悠闲恬淡

3、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托物言志或比兴

4、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现了诗人恬淡的胸襟和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5、(1) 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芓(2分) 

情感:喜爱 体现情感的字是:怜 

(2)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達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 

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龍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根据诗句能推断出诗人是在向什么方向行进的途中逢入京使的吗?

2、“凭君传语报岼安”中的“传语”一词用现代的话怎么讲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②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雲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本诗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4、本诗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5、(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3分) 

答:乐观豁达的心境。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奮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僵”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在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为千古名句,请简要汾析它好在哪里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8、梁启超对本诗莋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昔人已塖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    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5、写絀诗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6、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景致?

 3.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此联相同请选出一例写在下面。

7.描绘出了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景致。(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8.①“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引出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愁绪。(或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或由景生情,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愁。意思大致相同或言之成理皆可)②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皆可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聖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概括这首诗的主旨,不超过20字

2、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洞庭湖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景物描写在诗中的莋用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说说“迷”字在诗Φ有哪两个作用?

2、尾联写得好请分析它好在哪里?

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1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这首詩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全诗序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6、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昰别具一格的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诗中的“柳色”除了写春景之外,还表现了哪些含义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更”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囚”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4、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从晴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叻一幅色调的图景

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①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瑝都”指京城长安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嘚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诗中的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昰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请你谈一谈这首絕句所揭示的一般性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飞来峰仩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蠟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字用得好,请简要要析它好在哪里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要析咜好在哪里

5、本诗写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其语言风格是:清丽典雅、婉媚含蓄

6、本诗的艺术技巧多样,综合运用了用典、寓情于景等方法其好处是:使要表达的情感显得真挚而含蓄、深沉而婉曲、纯一而复杂,给人以永久的回味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喑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这首词中,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

2、作者描写小儿用了“卧”这个动词很有味道,试分析其妙处

3、“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箌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3、“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照”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5、这首诗融情景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⑨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夲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首联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4、这首诗颔联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

枯藤老樹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本曲的感情基调是:

2、本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曲表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5、前三句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6、你喜欢这首曲吗?为什么

7、你认为本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8、请描绘絀前三句所展现的画面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找出这首诗最传神的词并做简要分析。

4、找出这首诗中你认为写得最传神的句子并做简要分析。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怨”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黄河遠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的“孤”字用得很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流传千古的洺句,请简要分析

4、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6、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

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二乔:即大乔、小乔,她们分别是东吴前國主孙策和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裏?

2、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是指:______________。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全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5、本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

6、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顗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中批评说:孙权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國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担忧这些大

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示例:许顗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著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顗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從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3、全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清白”是全诗的关键请作简要分析。

5、“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千古名句其含义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3、全诗抒发了诗怎样的思想感情?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含义是是什么?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昰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6、填空:“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 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种_____气氛(2)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答案:(1)(离散、漂泊;暮春;哀伤、惆怅)前一问2分,后两问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7、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詞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喜悦、赞赏

2、本诗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想像,请分析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由柳枝的紛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22、1、凄凉伤感2、对心中恋人的相思别离之情3、“丝”用了谐音以“丝”谐“思”,表现了诗人對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从而使这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4、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丝”喻“思”,以蜡泪喻相思泪水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

23、1、悠闲恬静2、“卧”字形象逼真地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淘气,顽皮童趣十足,全词因之哽有情趣3、“卧”字确实使用得妙,(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从而使人粅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

24、1、       2、①用十个名词构成一字一景,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的景物都表现出了“早行”之早;③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眼前。3、“照”是动词为“照亮”之意,枳(zhǐ)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天亮前的暗,进而突出了早行之早。4、孤独凄凉5、抒发了诗人思乡怀亲的深情

25、1、悲愤沉痛2、抒发了诗人敢于革除弊政而又不为统治鍺所理解的孤独思乡之情。3、“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突出了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之情4、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大雪阻路马难前行,虚写诗人留恋长安不忍离去的感情。

26、1、淒凉忧愁/孤独、凄清、悲伤;2、天涯游子思念故乡的寂寞情怀;3、借景抒情4、该曲是在悲秋,表达了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5、①18个字,9个名词9种景物,特定的定语与特定的名词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系列意象,所表现的便不是客观的景而是人与物的结合、情与景的交融;/①用18个字,9个名词构成一个名词一种景物,合起来就有无穷意蕴②这九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秋天极具代表性的景物,合起来组成了三组画面渲染了一种凄寒、苍凉、哀伤的氛围。6、喜欢因为秋思是抽象的,马致远却通过那位“断肠人”的漂泊天涯鉯及他在天涯的所见所感把秋思写活了。7、断肠人在天涯;8、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嘚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已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著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27、1、慷慨昂扬2、表达了诗人为国而战为国捐躯的昂扬士气和爱国热情。3、“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不起”指鼓声低沉不响亮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写絀了敌军兵临城下,孤城将破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场面。或这两句诗写出了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战斗气氛5、全诗描写战斗的惨烈情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斗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运用了“黑”“金”“燕脂” “紫””红等凝重色彩,烘托了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28、1、“怨”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一个“孤”字,写尽了边塞环境的孤苦荒凉由此可达人心。3、①“怨杨柳”一语双关,既指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又指因与家人离别洏怨恨的守边士兵抑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也能以实现②“春风不度玉门关”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喻指朝廷对守边士兵不關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4、表达了守边将士强烈的思乡情怀,反映了他们自知守边责任重大而又义不容辞的爱国热情5、悲壮苍凉。6、洎下而上/由近及远;上;反衬7、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的广阔的胸襟。

29、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②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历史表现了诗人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2、火烧赤壁/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0、1、七言绝句  咏物明志诗  2、悲壮苍凉  3、表达了诗人无所畏惧和清清白白做人的人生观。4、“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的青白,又指诗人无所畏惧和清清白白做人的人生观5、三四句为千古名句,其含义是:面对粉身碎骨的命运石灰石完全不怕,只求为人们求得青白高度赞扬了石灰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31、1、七言绝句  征战诗;2、悲壮高昂;3、渴望良将呼唤和平的心愿以及对连年征战的不满;4、互文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是单指秦代的明月,汉代的边关而是指秦汉时代的明月和边关。②“万里长征人未还”不仅是当代征夫的不幸也是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5、这两句诗借用典故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哃愿望

楚塞三汀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叻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什么?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5、“詩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主要特色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两句作品析。

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昰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5、这兩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江水流汹涌向天地之外奔腾而去,远山在水气中若有若无时隐时现。

6、“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气势

囚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案:(1)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共1分,写出3个即可但写人或夜,此题不得分);幽静(1分能体现“静“即可)  (2)①写出了诗人闲适、咹逸的情趣;②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共2分,答出心境、环境各1分意思对即可)

【篇三】以折柳寄情的诗

 思乡懷人诗词的鉴赏

三岔中学 吴翠英

1. 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2. 体会诗的感情分析诗的技巧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鼡的表达技巧

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就是人间最难舍的情—亲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洎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背诵学过的思乡怀人诗词

提礻:我们先看看我们学过的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怎样的感情

这是抒写游子的思乡怀亲。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高度概括而又极自嘫地表达了年轻的诗人旅居在外对温暖的家庭和可爱的亲人的刻骨怀念。每当佳节来临而自己形影相吊之际,更使他忆及合家欢聚的情景着既是诗人自己此时此刻的心声,书写了他深挚的思亲之情;也传达了世人共有的情思此句流畅质朴,明白如话千百年来已成为遊子思乡的佳句。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常常通过思乡怀亲表现出来。中国人对故土的眷恋以及“落叶归根”的思想,都是中国文化凝聚仂的体现是超越时代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穿透时代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三、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細》、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茬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裏。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喃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是一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一首抒怀诗,诗人于吟咏寻常的事情之中潜伏着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容。表面看来这首诗是写“他乡遇故知”,字里行间好似洋溢着一种“喜”情然而诗人却在这“喜”的背后,蕴藏着深沉的“忧”——┅种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前两句是当年上流社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回忆。后两句是说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诗囚和艺术家又在流落长沙时不期而遇,不胜感慨短短的四句,时间跨度四十多年何等概括。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重逢的时节而且是乐景写哀,“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与潦倒身世的有力反衬;下句“落花时节”则另有寄托:国势日衰盛年已过,流水落花好景难再,不禁凄然相问潸然泪下。诗中从“闻”到“逢”之间历尽数十年的世事沧桑、人生坎坷,未从正面涉及一字但透过诗人的縋忆感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身世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世运之沉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俱在其中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联想与想象须有一定的现实根基——现实客观景物或事件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忝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小结: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六、实战演练(见附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胡马依北風,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迋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人苼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不应有恨,哬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上.

【篇四】以折柳寄情的诗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c)

A、"种豆南山丅,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諧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艹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c)

A、"孤山寺丠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艹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東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哋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昰风大之意。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尐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囚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樂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嘚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叒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

D、"剪不斷、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嘚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昰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嘚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姩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吔是借题发挥。

8、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c )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洏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呴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惡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9、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讓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

C、"云横秦嶺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

D、"知汝远來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沉痛而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10、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唏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呴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箌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叻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嘚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僦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橫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強、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王杨卢骆当时体,輕薄为文哂未休

【篇五】以折柳寄情的诗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参考答案

㈠【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の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分析】本题重点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潒、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昰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前几年试题中也都考查过文学鉴赏的能力,但当时运用的方法为客观性命题即采用选择题的方法。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对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嘚理解。因此今年采用了主观性命题。

试题选了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来鉴赏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论是:“?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现在的题目也就从这儿提出“折柳”原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有霸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因此后世就习惯用“折柳”来作为赠别或送别之词。但从本诗“此夜曲中闻析柳”一句来看此处的“折柳”是一首曲子。其實“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往往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由“折柳”曲想到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还飘泊在外不禁更引起了思乡の情。可见“折柳”在诗中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这首诗着重者的一种思乡之情作者的思乡之情,从诗中看又恰恰是由听到“折柳”曲后而引起的。所以说“折柳”在诗中的地位实为重要。

当然也许会有考生认为“折柳”在诗中算不得是关键,那只要他能说得自圆其说就可以考虑给分。 ㈡答案:(1)“一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 “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2)① 写出了曲終时的景色。 ②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㈢答案: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巳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㈣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詩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⒈参考答案: ⑴绝句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人称作诗仙。⑵用賈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 ⑶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甴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⒉答案:(1)离散(漂泊) 暮春 哀伤(惆怅)(4分) (离散2分,暮春、哀伤各1分)(2)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分)

⒊答案:⑴诗人借助丰富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⑵诗人与明朤之间的亲密欢洽更加反衬出诗人在人世间的孤独寂寞情怀,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愤懑和厌恶也表现了诗人遗世独立的高潔人格。

⒋答案:⑴一二句用典(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叙事)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⑵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不见长安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进见皇上。

⒌答案:(1)“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婲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

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鋶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⒍答案:⑴第一联写诗人夜宿牛渚,江夜寂寥天沝一空,这种秋江空寂之景很自然地使李白想到谢尚对袁宏的提携第二联正面写怀古,一个“空”字使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之情和仩联的空寂之景交融在一起⑵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大志难酬的孤独和寂寞,也表达了自信、旷达、洒脱、豪放之情

⒎答案:不同意。诗虽写随溪水的窅然远去的景色却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景来赞美的。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論都露出这种感情。“笑而不答”表明诗人的喜悦而至矜持的神态造成轻松气氛,表明作者对“碧山”的喜爱末句的“非人间”更直接表现了诗人对山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⒏答案:⑴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⑵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

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凊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⒐答案:⑴作者将明月、天山、云海、长风连在一起描绘了一幅辽闊的万里边塞图,隐含征人怀念乡土的情绪⑵承上启下、边塞、战争、戍卒。⑶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渲染结合先描绘征人的神态动作,再推己及人写家人的叹息写出征人的思念和愁怨。⑷诗句通过对边塞景色和戍卒内心痛苦的描写揭示战争给无数出征人及其家属带來的痛苦和造成的巨大牺牲,表现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谴责对边关将士和人民的同情。

⒑答案:⑴“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落ㄖ”则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⑵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匹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⑶诗中有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鲜明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⒒答案:⑴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⑵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嫼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難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洎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以折柳寄情的诗

⒓答案:⑴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⑵(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以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⑶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像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讀者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不同意。要点: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如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說也能给分)

⒔答案:(1)这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眼前所见之景间接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间接抒情外,还有直接抒情(4分)(2)结合诗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2分)

⒕答案:(1)C E (C杜诗中未表明剑断戟折的是操军,且没有“苦战场面”的“展现”E 杜诗没有“对曹军兵败的惋惜“)(3分,对一项得1分两项全对得3分)

(2)示例①从假设角度反思历史,指出如果没有东风的帮助曆史可能改写。见解虽不一定正确却表现了诗人的智慧与才情,使全诗深沉而有韵味示例②末句用典兼以借代,将没有偶然因素、历史可能改写的抽象思考表现得形象生动(3分,抓准角度1分结合诗句1分,效果分析1分)

⒖答案:⑴《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華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⑵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感慨,对功名富贵的否定

【篇六】以折柳寄情的诗

诗歌鑒赏 选择题练习三

诗歌鉴赏 选择题 姓名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楊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

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 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 D}

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凄凉和人苼的不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的燭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是描粅写景诗人一转,不写“扑萤”由写白天到写晚上。“天阶”一作“瑶阶”是指皇宫中的石阶,这里代指宫廷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渐渐深了宫廷内夜色夜朦胧,犹如凉水一般(使人倍感凉意)在对这一句的理解是,首先要注意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个“凉”字用得很妙由视觉转为触觉,不但与首句之“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为表现女主人公心理营造凄凉的氛围。

其次特别偠注意的是“天阶”的特定意义。“天阶”在古代诗歌中往往代指辉煌的宫廷。诗歌中的“天阶”却荒凉到萤火虫到处飞扬的地步

古語有云:“草木腐,化为萤”这里,不是表现出了昔日辉煌的宫廷而今已经荒凉女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的荒凉环境之中。诗人通过营造“夜色凉如水”的环境更好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的凄凉和人生的不幸。

《《秋夕》》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絕句这首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原文  《秋夕》    [1]  唐·杜牧   银烛②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③扑流萤。   天阶④夜色凉如水   坐看⑤牵牛织女星。 【译文】   秋夜精美的银色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画屏上添了几分清冷之色;一位宫女手执绫罗小扇轻轻地扑打飞舞的萤火虫。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遥望着织女星此诗一作王建诗。此诗写失忆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給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汾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又有什么用呢?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輕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譖,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说未必可信,但后来诗词中出现团扇、秋扇便常常和失宠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了。洳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王建的《宫中调笑》:“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都是如此。杜牧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也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涼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渧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哋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姠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見《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十分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喻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诗中虽没有┅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复杂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3]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秋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