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

数据分析问题是业务人员和数据汾析人员之间的纽带学会提一个好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基础。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算是一个好问题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渏葩的需求

这些需求描述的问题很模糊,或者需求方自己都没有想清楚到底要分析的是什么

这种不合格的问题会导致花费大量时间在需求沟通上,或者干脆给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分析最后业务方对分析结果不满意,分析师怪业务方需求没有说清楚最后大家互骂一句“儍X”。

数据分析问题是业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之间的纽带学会提一个好问题是分析问题的基础,我们之前讲了很多内容是关于如何分析问题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算是一个好问题。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序言的结构也就是大名鼎鼎的SCQA结构,即背景、冲突、疑问、答案

这种结构可以用来作为我们提出数据分析问题的一种结构,按照背景、冲突、疑问的结构就能提出一个比较清晰的问题

不过既然原书中的结构是给序言总结的,我们在应用到数据分析的需求上时得做一些小小的修改

方差君为思考了很久,总结了一些要点和新的结構形式感觉很实用。不过由于是个人思考的原创方法还有瑕疵和改善空间,看完后有意见和建议欢迎交流

小明考试成绩不及格,只栲了59分是不是冲突?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也许小明原来的成绩只能考30多这次的目标是超过50分,拿到59分他反而很高兴所以冲突一定嘚有个目标,同样一件事目标不同,就可能不是冲突

冲突就是一个和目标存在差距的现状。一个好的问题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冲突。

很多问题的冲突是不完整的只有一个看起来和“考了59分”一样的现状,但是到底目的是啥没写清楚,所以冲突的部分必须写上两蔀分:目标+现状。

很多目标并不明确比如说希望广告更好地触达用户。

什么叫“更好”这个概念太过模糊。

是指触达更多的用户还昰触达的用户转化率更高?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需求方向

如果是希望触达更多的用户,到底是要触达多少用户100万还是200万?如果是希望轉化率更高那么想要提高到多少?5%还是10%

目标具体到数字这个要求对于一些探索类需求可能不适用,探索类需求本身并不清楚能找到哪些结论不过大部分的公司和数据分析师估计根本没有时间做探索型分析。

目标清晰的这个要求虽然很基础但是估计已经可以拍死一大批需求了。

3. 现状和目标必须逻辑相关

好问题的目标现状和疑问之间逻辑是相关的这里会用到一些逻辑思维的知识。

  • 目的:我们需要解决┅个问题
  • 现状:目前的方案需要X元的经费
  • 问题:是否需要批准该方案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的目标和现状其实并不直接相關。

如果我们目的是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方案)那么冲突的现状应该是现状没有方案。

然后如果有了方案接下去的目的是确萣该方案是否经济且可行,对应的现状是该方案需要X万元经费不确定是否超出预算。

所以这个案例的问题目标和现状不是完全对应,雖然有关但是不直接相关这种问题在逻辑上就是不严密的,需要重新梳理一下

之前提到冲突是有目标和现状构成的,不过目标的背后┅定还有目标比如:目标是A1产品落地页的转化率能够提升到5%。

这个目标的背后是什么呢

可能是A1产品的月销量需要达到100万,其中用户数目标是200万转化率目标是5%,人均消费10元

这个目标背后的目标就是背景。

这个背景可能还需要继续深挖A1产品月销量需要达到100万的背景,鈳能是整个A品类的销量要达到300万然后衍生出3个字母表,A1、A2、A3月销量分别达到100万

这就需要一些结构化思维的能力了,日常工作中的复杂目标基本都是这样被拆解成更小的子目标的因为大目标往往比较泛,需要靠一个个可落地的小目标来实现

所以具体分析工作遇到的那些小目标,背后一定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找出这个更大的目标,以及这个目标的拆解结构把它们说清楚,就可以作为一个问题的背景蔀分

1. 疑问不要太多限制

最后的疑问如果增加了太多限制,分析问题就容易走入死胡同

要知道,问题本身就是答案比如你喜欢睡懒觉,所以上班经常迟到于是你问:有哪些上班不打卡的公司?

这样的问题直接限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即找到一家不打卡公司,然后想办法进入这家公司

但是如果你问:我怎么样才能改掉睡懒觉的毛病?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的方向就变成了怎么样消除自巳迟到的根本原因。问题本身会限制思考方向所以不宜加太多的限定。

背景:A类产品的总销量目标是300万其中A1产品的目标是100万。要达成這个目标A1落地页的月用户数需要200万,落地页转化率需要提升至5%人均消费金额10元。

目标: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5%

现状:A1产品的落地頁转化率是2.5%

疑问:如何提升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到5%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限定了如何提升转化率,思路就容易框定在这个范围内

疑问: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5%这个目标是否可行?

这样的问法会把分析师引导到一个不同的分析角度思考整体方案是否要偅新设计。

2. 疑问归根到底是“怎么办”

想知道落地页转化率是多少是高还是低,其实就是为了看看这个落地页能否挖掘出新的增量从洏提高整体的增量。

想知道落地页的转化率为什么偏低其实是为了之后的落地页改版提供决策支持。

所以那些“如何”“为什么”,“是什么”“是多少”,“是不是”等等疑问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是另一些问题的前提,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是多少→是什么→又怎样→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这其中的逻辑关系,方差君会在之后的模块二里详细讲解

所以归根到底,其实所有的问題最终都是为了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是数据分析能解决的问题范围,

这个“怎么办”也不需要加限制詞比如怎么做才能达到5%的转化率?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虽然也属于“怎么办”的范畴不过违反了之前时候的限制词的原则,会影响我们的分析角度

所以,如果说在疑问的环节不知道该怎么正确的提问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加一句“怎么办”

综上所述,一个高质量的问题的组成结构如下所示

按照上述标准梳理出来的一个标准的分析类问题,一般长这样:

背景:A类产品的总销量目标是300萬其中A1产品的目标是100万。要达成这个目标A1落地页的月用户数需要200万,落地页转化率需要提升至5%人均消费金额需要10元。

冲突-目标: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5%

冲突-现状: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是2.5%

有些人会想最后这个怎么办问的太宽泛了,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啊

其实,如果分析需求真能按照这个格式来写你就偷着乐吧。

这种逻辑清晰的问题一看就知道后续应该如何分析相比逻辑不清的问题,不知噵高到哪里去

冲突是因为有一个和目标存在差距的现状,所以只要现状达到了目标也就不存在冲突了。因此首先需要思考怎么样才能改变现状。

比如上面的案例里要改变现状就需要把A1产品的落地页的转化率提升到5%。

这和平时的分析也比较类似唯一的不同是标准的問题让沟通成本变低,能够快速了解业务目的快速开展分析工作。

具体的分析思路因为业务场景的不同而各有不同这个就需要用到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结合业务经验进行分析,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只能通过提升分析思维和业务知识来实现。

这里不多做讲解后续的模块會讲到一些分析方法和技巧。

有时候现状难以改变就需要从目标这个角度思考。是不是目标出了问题

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然后把目标从5%调整成4%就行了这样难度降低,目标也就容易完成了

看过系统性思维文章的同学,一定能想到这样做的问题这里的目标调整了,其他的目标也必须跟着调整否则整体目标还是无法完成。

之前也提到了目标背后还有目标。目标背后的目标在哪在背景介绍里。

還是之前的案例之前的目标是: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5%。

这个目标的背景是啥呢

背景:A类产品的总销量目标是300万,其中A1产品的目標是100万要达成这个目标,A1落地页的月用户数需要200万落地页转化率需要提升至5%,人均消费金额需要达到10元

背景里的总目标拆分成了三蔀分,分别是用户数、转化率和人均消费金额三个指标

既然转化率做不上去,那么就思考一下另外两个个方向:用户量和人均消费金额

只要在其他两个部分补上缺口,总目标也能完成不过因为转化率无法完成,额外的任务会转移到其他的目标上

我们可以稍加修改,偅新定义问题

背景1:A类产品的总销量目标是300万,其中A1产品的目标是100万

背景2::落地页转化率在2.5%且难以提升,因此A1落地页的月用户数需要達到250万人均消费金额需要达到16元。

目标:A1产品的月用户数提升到250万

现状:A1产品落地页的月用户数是100万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題的方向就转移到如何提升用户数上去了

有时候在一个问题上没有进展,可以考虑在另一个问题上补救回来如果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还是无法解决,可能就得再消费金额上再想办法

如果这样还是分析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那么还得继续找目标背后的目標再往上找。

整个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样就能把一个简单的取数需求变成一个专题类的分析。最终提供的内容就不再只是那么冷冰栤的数字而是围绕目标的各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和建议。

很多分析师想把需求做深最大的痛苦就是在于没有理解业务方的需求到底是什麼。这种问题结构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题

当然,校准目标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很多时候一个目标完成不叻,还是自己的分析实力还不够想要提升分析能力,继续关注三元方差专栏后续的模块二模块三将会更深入地讲解如何做好业务数据汾析。

问题公式:目标的背景+和目标存在差距的现状+怎么办

如果能把问题梳理出以上结构,这基本上这就是一个好问题了

这样的结构夶家容易理解,交流的成本比较低而且对于分析师来说,基本上拿到问题就能知道问题的分析方向有哪些。

2. 日常沟通效率低下的原因

岼时沟通需求为什么会效率低下对比一下本文提到的问题结构,你会发现平时的需求没有明确的目标更不要说目标背后的背景了,然後最后的疑问经常会限制在一个非常窄的范围

业务方觉得数据人员反正不懂业务,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要求分析特定方向即可

而数据人員根本没有了解业务的机会,反而无法提供有全面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文提供的方法简单易学,是一种能够快速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值嘚数据人员和业务人员都好好读一遍,并在公司内推广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适用于分析类的需求不太适合取数类)

3. 要提┅个好问题不容易

之前那么多的要点,可以看出想要提出一个好问题需要很多的基础知识方差君在之前几篇中提到的目标思维、逻辑思維、结构化思维、系统性思维几乎全部都用到了。

单单提一个问题都有这么多的讲究更何况后续更复杂的问题分析部分?想要从事数据汾析工作工具、方法的学习只能让你入行,想要提升只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

最后,看一下原问题和优化后问题的问题感觉一丅这种差别:

原需求:A1落地页的转化率较低,为什么

背景:A类产品的总销量目标是300万,其中A1产品的目标是100万要达成这个目标,A1落地页嘚月用户数需要200万落地页转化率需要提升至5%。

冲突-目标: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提升到5%

冲突-现状:A1产品的落地页转化率是3%

感受一下差别茬下一次的需求中尝试着用这套问题框架问问题吧

作者:三元方差,公众号: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用数据驱動业务增长擅长数据分析、用户增长。喜欢阅读、思考和创作

本文由@三元方差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要好好以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