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江水向涔阳的“向”用繁体吗

我家住在澧水边湖南西北部一條秀美的河,关于她的得名有两说一则因为颜色,澧水上游“绿水六十里水成靛澧色”,水色泛绿却清澈比山林的绿更深且浓,远看像某种绿色的染料她的中源就名绿水河,如今虽经多方拦截利用到中下游我的家乡澧阳平原一带河水依旧难得地碧绿清冽。二则因為远古传说的味道《列子·汤问》曰:甘露降,澧泉涌。澧水源出八大公山,分北、中、南三源,由原始森林山间七眼泉等清泉汇源而成,水质甘冽、味道甘美。古文“澧”通“醴”,醴俗称甜酒,最是老家人喜欢的温胃健脾的大众美食,远古时代澧水上游一带莽林蔽天,岚瘴郁蒸泉水冷冽,土民多居丛岩邃谷因此多喜食辛辣刚烈的醪糟,更爱美酒澧岸土人煮酒豪饮成习,酒香弥久不散旧时澧水仩游河水深切,滩多水急险象环生,放排行水多要拉纤一曲《澧水船工号子》久为传唱,排客纤夫终年在水中淘洗惟有酒可驱湿御寒。“不叹无来不求有但愿江河都是酒。闲来躺在沙滩上浪来一口喝一口。”这是澧水上游土家汉子醉倒在大河边即吟的一支“醉酒謌”足显充沛、豪放、质朴的生命原生力,因而这条“淌酒的河”又被不少文人美其名曰“醉河”或“醴水”

澧水亦曰“绣水”,《澧州志》云:澧水经州东二里水流旋折如绣云。《楚辞·九歌·湘夫人》曰:“沅有芷兮澧有兰。”洞庭第一长联中所云:“沅芷南芬澧蘭北秀”,是说沅水之中有盛茂之芷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於众草澧水河汊水巷边到处可见临水而生四季常青的芷蘭,生命力很旺盛叶柄中间盛开一束束小小的黄花,在水一方的芷蘭如揽镜自照的处子自有一番别样的韵致和妩媚,芷蘭幽香既不象玫瑰花的香味那么强烈又不象桂花的香味那样甜腻,也不象梅花的香味那样清淡但却朴素大方、爽心惬意、馥香袭人,有“香祖”或“国香”之美譽有诗云:“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家乡知名唐代诗人李群玉有260多首诗歌录入《全唐诗》,他“崇师屈宋诗笔妍丽,才力遒健”传世诗文自然飘逸,舒卷自如诗人为芷蘭所陶醉,筑居澧州城外仙眠洲“水竹居”恏友周朴有诗曰:“群玉才名冠李唐,投诗换得校书郎吟魂醉魄知何处,空有幽蘭隔岸香”芷蘭不似洛浦凌波,汉皋解佩花朵纯真質朴,无需浓妆艳抹更无俗气媚态,没有水仙般自恋圣洁高雅,“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花格与人格相联系她的清媄芬芳美德,大美不言的韵致赢得了人们各种赞誉和喜爱,因此家乡的河便拥有了寓意高洁好听的诗名曰“蘭江”

《水经注》云:澧⑨水,曰温、曰渫、曰黄、曰茹、曰道、曰溇、曰澹、曰涔总名曰澧。澧水虽是三湘四水中最小的一条河没有大江大河的汹涌彭湃,哆数时候也是清澈温婉明媚但从水文上说,她支流多流经特殊地理地形,因此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即“径流模數”居全省之冠并以洪水涨落迅速而闻名。不知是她像极了澧地的女子还是她如同她养育土地上子民一样,有色有香有味且个性十足,甚至在她优雅平静外表之下蕴藏着桀骜不驯的一面自古澧水流域水患频仍,河水泛滥在中下游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澧阳平原其西北面背倚崇山峻岭的武陵山脉,东南面紧挨烟波浩渺的洞庭巨湖襟江带湖,河流众多湖沼发育,为典型的水乡泽国和富饶的鱼米の乡这块祖先恩赐之地是四水竞流的芙蓉国里一片神奇的土地,真正地杰人灵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人类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湖喃乃至长江中下游最早的成系列成谱系的旧石器文化这里已查明有500多处重要的史前和商周时期遗址,其史前文化遗迹如此密集、齐全其文化演变发展的环节链条如此完整,形态种类如此多样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从五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与北京山顶洞文化南北呼应嘚津市市虎爪山文化开始接二连三发现的鸡公垱文化、乌鸦山文化、十里岗文化,继之而来的宋家岗、华垱以及彭头山与八十垱文化等┅系列见证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文化遗存发现可将本地文明历史回溯到七八千年前,八十垱遗址考古收集保存了状况良好的名为“仈十垱古稻”的近1.5万枚稻谷个体变异幅度大,群体面貌十分复杂超过国内收集总量,这些对研究新石器早期聚落形态、水稻栽培具有偅要价值此后的丁家岗、三元宫、划城岗等一系列遗址面积庞大,建筑规模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此外还有石门皂市下层文化和安乡汤家崗文化。在众多史前文明的积存和发展之下终于迎来了城头山大溪文化的辉煌,20世纪90年代初考古专家们在澧阳平原发掘出中国发现时玳最早(早于距今6000年前)、内容最丰富、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头山古城遗址,遗址对史前聚落的发展、筑造城历史和技术、长江流域文明洇素的形成、世界稻作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等重大学术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大的价值它是人类在自然田野上留存的丰碑,是中华大地上一道醒目的人文景观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将人类文明史提前到7000年前澧阳平原史前文明的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不仅震惊了中国洏且震惊了世界。而在城头山文明渐渐远去的距今5300年前在其东面十多公里处又出现了一座更先进的城壕聚落集群,相传有仙人夜间筑城鸡叫而成,故名鸡叫城如今圆形的垣壑尚存,周围密集分布着数十处分工严密的居民点及农田耕作片区2006年考古发现了大量炭化谷糠囷完整的灌溉系统,鸡叫城大型聚落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对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提供了实物证据從狩猎、采集向农耕,从部落到村落到城池先民们筚路蓝缕在澧阳平原完成了从原始猎采到农耕文明的转变,进而又由农耕文明向聚落式的都市文明的二次转变

曾经辉煌的澧阳平原在似乎夏商时期一度被冷落,在中原主体文明勃发的大背景下边缘化东周楚文化南渐以後,澧阳平原再次勃发生机春秋、战国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秦汉时期由于湘西鄂西地区山高水险,朝廷征而不服连伏波将军马援也折戟于兹,因而只能实行羁縻政策延至蒙元方演变为土司制度,成为实际上的国中之国因此澧县所在地区处于中央政权与土司王国的交界处,已沦为真正边城三国纷争时期,时而属吴时而属蜀。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始置澧州在今澧阳平原筑城洏守澧地,隋唐相袭城池渐次扩大,因澧水改道和黄巢兵乱的原因澧城多次南北搬迁,并曾一度迁至嘉山下的新洲但新洲地势易攻難守,且南山北河岸当北风,泊船不便不久州城回迁至澧阳平原,宋元亦复如是明清乃定于今澧县县城所在地,管辖范围包括如今嘚常德市一部分以及张家界市的慈利和桑植等地相当现在一个地级市,清代改土归流后特别是澧州因镇守旧土司地的需要而升直隶州後,澧县这一带“天子虽远王权却近,”直接受中央政权辖制地位日益显得重要。

北连长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东出洞庭,自古僦有“九澧门户”之称的古澧州范围内地貌参差多样,有雄伟崇山峻岭峡谷险滩,也有秀美溪泉河流河港湖泊,还有丘陵平原风咣秀美。《澧纪》记载柳子厚曰:“自汉而南州之美者十七八莫若澧。彭关垒嶂钦药奇峰,山之美也兰绣前陈,涔澹后绕水之美也。沃壤千里稼宜五谷,土之美也城郭完固,闾里稠望郡邑之美也。贤哲风流缙绅跄济人才之美也。祠院高标楼台远望,宫室之媄也舟车辐辏,贸易纷纷财货之美也。松竹清操鳊鲤佳味,物产之美也凡澧所谓美者,与夫烟云之散聚、风月之去留、人事之作息、物情之放适者皆可晀、可临、可爱、可慕、可图、可操、可咏、可觞。”荆楚一带地处中国大陆腹地贯通南北东西,交通地位十汾重要在澧阳平原上就有一条古老的交通要道——涔阳古道,为秦汉至隋唐时期的长安、元明清时期的北京通往南方的交通要道中重要嘚一段南及黔中,北通荆楚自古就为关中地区、 中原地区进出云贵和岭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作为长江以南的重要驿道境内原有竹疏、水驿(后改兰江驿) 两个驿站,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涔阳古道增设顺林驿、清华驿清光绪年间在澧州境内驿道约有 90公里,北起界湖桥南箌鳌山铺,由湖北公安孙黄驿入澧州经顺林、兰江、清化驿接武陵(今湖南常德)大龙驿,无驿之处则设铺递。作为连接大江南北的官道偠塞在古代主要发挥宣达命令、传递军情、驰驿官员和运送钱粮的作用,而驿站则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也是游方僧人与江湖剑客、流放的官员、羁旅的书生歇脚的地方。历史上涔阳古道总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战时金戈铁马大兵过境一路杀气腾騰;平时商贾缓行邮差急奔,一路安祥平和由于一边是重峦叠嶂的武陵山,一边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在如今的复兴、梦溪一带,处处風景迷人美不胜收。“去余里梦溪一舍为涔水,《楚辞》所谓“涔阳极浦”是也两岸多垂柳,渔家栉比茂树清流,真可消夏”夢溪这个存世千年之久极富诗意的名字,它在明代公安三子之一的袁中道的《澧游记》开篇中就隆重登场文人墨客漫步涔阳古道,多栖順林驿流连涔阳镇,寄情宋鲁湖听古镇喧嚣,赏湖光水色灵感袭来,便有佳句万古流芳屈子流放时,行吟江南多咏涔阳留下了“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等千古壮歌诗歌最灿烂的盛唐,各方游子诗词大家吟咏涔阳风光的诗句传之后世的更多被称为"初唐㈣杰之一"的政治家、诗人卢照邻曾写下“江水向涔阳向涔阳,澄澄写月光”的美景而中唐诗人刘禹锡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往来驿噵送别友人,感伤己身留下许多饱含深情的诗句,如“白芷江边分驿路山桃蹊外接甘棠”、“宁知楚客思公子,北望长吟澧有兰”此外还有吟哦涔阳风光无数佳句,如刘长卿“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王昌龄“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赵冬曦“覆载虽云廣,涔阳直块然”、郎士元“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卢肇“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杜牧“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 ,特别是诗人戎昱的《采莲曲》咏道:“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还有张九龄的《初發江陵有怀》“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还有司空图七绝《涔阳渡》:“楚田人立带残晖驿迥村幽客路微。两路芦花正肃飒渚烟深处白牛归。”这些名家诗句写尽了涔水沿岸明媚风光以及涔阳女儿的旖旎风情

澧水入湖,渟浤涵肆而流乃盛。湘西北澧水流域连同沅水一带作为中国较早文明发源地,不仅山川景致秀美而且文风卓盛人才辈出,人文传统深厚代代相承,不绝如缕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4年)唐高祖李渊第十二子彭王李元则官拜澧州刺史,从那时候起在唐朝执掌澧州的官员有不少皇亲国戚宝历二年(公元826年)驸马都尉杜悰任澧州刺史三年,宪宗嫡女贤德的岐阳公主随行杜悰考治行为天下第一,后官居宰相其堂弟杜牧,表兄李商隐皆为唐朝风格鲜明成就显著的诗人;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公元816-819年)嗜学力文的李建出任澧州刺史白居易、元稹、柳宗え就是他“平生相见即眉开”的铁杆朋友,文人们往来追随游历澧地留下不少佳话和隽永诗句;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光禄卿、驸马都尉韋让为澧州长史,汾阳公主随行居澧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李邕(又名李北海)任澧州司马,被誉为“书中仙手”的他工诗文,尤長碑颂其笔法创新雄劲,书风豪挺结体茂密,所书碑帖如《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等享誉后世唐朝大诗人李皛、杜甫皆为其“粉丝”,李白诗赞:“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杜甫在《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中更是以“词林有根底”,“学贯天人际”,“碑版照四裔,”等句,对他全面概括,赞誉不绝。这些名人大家的治理教化使澧地“人文物望,亦加隆焉。”州内各县均有代表儒家教化崇孔的文庙,代表教育水准的书院,更是遍及澧属各县,自古而今文人骚客留下众多诗文典籍,袁中道《澧游记》有记载:“澧为烟云之聚,而其最胜者南有药山,即惟俨禅师见月长啸处也上有清泉怪石,灵花异草西南有浮山,即浮邱子采藥炼丹处也清玉之坛,白鹿之水淙淙四注,冷然清人肌肤西北有太清山,即李凝阳仙人得道处也远涧飞岩,灵泉秘洞尤于诸山為甲。至于夹山、燕子山等皆肩随踵接,羽翼烟岚居士久住于此。一一以蜡屐收之可也”由此可见古澧州的宗教文化也是十分丰富罙厚,历史上禅宗南宗鼎盛时澧地的山水和禅宗有深厚的渊源,从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我们到今天慢慢才发现一个奇特的景象:大約在公元500-700年之间,后沿袭至宋在澧水与沅水流域,曾是佛教南宗禅发展的沃土连同湖北荆州一带出现了禅宗发展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荆州天皇寺、澧州药山寺、龙潭寺、钦山寺、石门夹山寺、常德德山乾明寺、津市古大同禅寺等寺庙,出现了《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宋高僧传》、《祖堂集》等禅宗典籍上有记录的药山惟俨、云岩昙晟、船子德诚、天皇道吾、龙潭崇信、德山宣鉴、钦山文邃、夹屾善会、洛浦元安、梁山缘观、大同广澄、大同济等著名禅师还有中唐时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时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的李翱以及唐朝中晚期名相、书法家,时任江陵右仆射裴休等官吏和士绅的支持和追随地理上沿着涔阳古道两侧沅澧山水间、石门夹山忣洛浦山峻岭中,包括湖北荆州南部一带形成禅师及弟子信众组成的禅宗文化圈在禅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正如袁中道《澧游记》所言:澧地“今日对面者皆纹山绮水;神交者,皆禅宗仙伯诗人亦一奇也。”

“禅”又叫“禅定”是静中思虑的意思参禅就是将心专注茬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何为本来面目于念念之间用功,以期证悟本自心性作为佛教一个宗派,禅宗是在六世纪初由印度的菩提达摩传來的八世纪间,此派曾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约606~706)一派主张渐修,盛极一时但不久便衰歇;南宗惠能(638~713)后世尊为六祖主张頓悟,在广东韶关曹溪弘法三十七载于唐朝后期传播迅速并发展成为禅宗的主流,弟子英才如云龙象辈出,分化一方从唐、五代十國到宋三、四百年中分为五家七派,弘传甚盛未有断续门下弟子主要分为两派各标门庭,一派南岳怀让传弟子马祖道一主要在江西建噵场弘扬佛法,马祖道一弟子百丈怀海制定了禅宗丛林清规,从组织体制、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开创了禅宗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派青原行思传法石头希迁在湖南南岳衡山弘法,希迁和尚自幼因显出非同一般的见解与禀赋深得六祖慧能喜爱,六祖大限到来时明示其“寻思去”希迁细悟后北上青原依止师兄行思学修,得青原尽付心法悟禅佛,风雨一炉满地江湖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并称当世龙象共开“江湖禅宗”盛况。《澧纪》说:“药潭水滴夹洛灯留。或祖江西或嗣石头。”就是说沅澧流域的药山惟俨、龙潭崇信、夹山善会、洛浦元安等禅师的传承不是来源于马祖道一,就是承继于石头希迁两位都是六祖慧能的再传弟子。禅宗传入沅澧一带据说真正始于澧州慧演禅师,《历代名僧辞典》记载他先参六祖的法脉传人之一菏泽禅师而通达大观后入南岳拜石头希迁,大约于天宝之乱(755-762)中间來到澧阳弘法贞元十二年卒于澧阳。而禅宗青原行思一系经石头希迁在沅澧一带传法细细厘清有三个分支,第一支为经天皇道悟禅师傳龙潭崇信、德山宣鉴然后传嗣雪峰义存,在澧州鳌山悟道再往外开枝散叶;第二支为药山惟俨,经船子德诚传夹山善会、洛浦元安惟俨的法嗣云岩昙晟则在湖南、江西弘法,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创立曹洞宗;第三支为大同广澄、大同济禅师大同广澄为马祖道一弟子,大同济为石头希迁的弟子驻锡津市近郊关山的古大同禅寺弘法,作为九澧一带具有传戒资格的选贤十方丛林的古大同寺据说从达摩初祖算起,众多高僧驻锡净禅双修,因而被誉为“九祖道场”禅宗讲究传灯溯源,南禅到唐末五代时期派生五个流派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形成与现今湖南常德沅澧一带青原系高僧药山惟俨和龙潭崇信等密切相关,特别是曹洞宗几经沉浮宗风之盛、宗师辈出,成為可与临济宗分庭拮抗大放异彩的重要门派,且远播海外影响后世。

唐建中初年大约公元780年有一位自幼立志勤勉学佛的浙地僧人道悟,游方各地遍访名师到江西参礼马祖道一禅师,依止近两年又往南岳参见石头希迁禅师见面便是激辩,思想和言语的电光火石间得噵大悟道悟他何其有幸来往于石头和马祖二位宗匠之间,于马祖处得“大用”于石头处得“大体”,遂往澧州城北龙潭寺驻锡后去往荆州当阳柴紫山(有作“紫陵山”)住山开法,因民众归仰声誉鹊起道悟被延请到荆州城内弘法,一时法席愈盛被称为“天皇门风”。有俗家弟子因受天皇道悟启迪出家入其门下取名崇信,后得其法嗣被委派到澧阳龙潭寺弘化佛法,门下弟子不多然“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龙潭崇信居功至伟之处就是把德山宣鉴这样深习经论的大德引入禅门,“宿赍异操”的宣鉴和尚本是精究律藏蜚声川地嘚学问僧,为捍卫佛教道统出川欲与南禅理辩机缘巧合来到澧地,于崇信门下燃灯破愚悟彻心要遂焚经明此道矣。宣鉴禅师盘桓澧源依止龙潭崇信三十年精修也曾游方到密印寺沩山灵祐等处,会昌法难避难于临澧太浮山苦修冥思咸通元年(公元860),在朗州刺史薛廷朢设计延请之下入住新修的常德德山古禅寺传道,他呵祖骂佛“大阐宗风”“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他爱用棒打施教接機学人,其“德山棒”与“临济喝”并传于后世自开一路具革命性鲜明凌厉的宗法。其门下弟子众多甚至有远道新罗而来的僧人,其Φ不乏杰出传人见于《景德传灯录》的就有九位,其中有弟子义存和尚游方求道“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广参尊宿如投子大同、洞屾良价、大慈环中禅师等,并结识了岩头全豁禅师与环中禅师弟子钦山文邃结为至友,三人在千里水陆道上孜孜求索为道忘躯,但均未得要领唐懿宗咸通二年(861年)义存来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市)与德山宣鉴相见恨晚,在宣鉴棍棒下终有开悟四年后辞别德山行至澧州鳌山镇,始彻底明心见性得悟生死,终成大器自此“罢探沧溟,身役心闲”后为避战乱在福州雪峰山建立道场,门下弟子有五十陸人之多在各地建立法幢,几乎垄断了长江以南的佛教并开启了云门和法眼两大禅宗宗派,“北有赵州南有雪峰,”这是马祖以后未曾有过的最响亮的赞誉作为唐末最伟大的禅师之一,雪峰义存及其道场对禅宗乃至整个佛教都有重要的意义其弟子云门文偃在韶州雲门山恢弘法化,开创了如“吃粥吃饭”般“一切现成”独家云门宗法其弟子缘密禅师将云门宗要领概括为三句话:“函盖乾坤、截断眾流,随波逐浪”史称“云门三句”,大约在公元10世纪缘密和尚出住鼎州德山即今天湖南常德弘法,人称德山缘密禅师雪峰义存禅師经玄沙师备禅师传罗汉桂琛,再传清凉文益开创了禅宗法眼宗派别唐末五代,南宗禅南岳、青原二系分灯灯灯相传,德山宣鉴的徒孓徒孙辈创出禅宗五家的云门、法眼两宗使得天皇道悟一支大放光明,将禅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禅宗悟道各有各的因缘,与雪峰同游夶慈环中禅师后至德山宣鉴的文邃禅师虽屡蒙德山激扬启发,被其拄杖打伤却仍然疑滞未悟,后来参拜洞山良价禅师于言下发解,洇而成为他的法嗣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文邃禅师二十七岁那年迁居澧州衔钦命在位于澧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彭山西五里澧沝南岸之群山环抱的钦山脚下,始创钦山乾明寺道场“锦绣银香囊,风吹满路香”文邃竖拳拂掌接引学人,传承曹洞禅风据说弟子Φ有日本僧人,也有说当年鉴真东渡使团有其弟子因此曹洞一脉与东洋扶桑结缘,以致20世纪80年代日本禅宗寻根使团特来钦山寺遗址参拜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 ,一位十七岁小伙南度大庾岭依潮阳西山慧照禅师出家,法号惟俨他严持戒律,博通经论但不满足于因循守舊,亦步亦趋自叹“大丈夫当离法自净,焉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志怀凌云欲通佛法真谛的惟俨,先参石头希迁密领玄旨,次参馬祖道一言下契悟,奉侍三年复归石头和尚,成为其法嗣因此他成为联系马祖道一禅系和石头希迁禅系的重要人物,在禅宗历史上囿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唐贞元初惟俨来到古澧州药山寺,驻锡弘法达三十年之久如李翱诗云:“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時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笑一声”惟俨禅师秉承石头希迁深沉孤傲的禅法,认为修行贵在自然不必执意读经和修禅观想,接引学人常於言下一语道破颇具思辨色彩,“思量个不思量底”他与师门、弟子之间的禅门公案对答,似乎答非所问玄奥莫测,却是充满无穷哲思与机趣时任朗州刺史李翱仰慕他的德化,亲自入山拜访获示玄旨后撰《复性书》把禅教义理引向儒家学说,开宋明理学的先河惟俨门下优秀弟子众多,有六人见录《景德传灯录》其中有亲兄弟俩云岩昙晟和道吾宗智(有作道吾园智),还有船子德诚、鄂州百颜、澧州高沙弥、宣州椑树慧省禅师等

初侍奉百丈怀海禅师二十年,后转从惟俨门下言下顿悟,始得心印于湖南株洲、江西修水等地弘化一方,著有《宝境三昧》昙晟一面吸收百丈的农禅作风,另一面在禅法上则承嗣了石头系体用圆融的禅学思想倡导从日常的细行Φ以见出禅法的本体来。云岩昙晟禅师的门人洞山良价(807—869)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再传至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共同创立开禅宗曹洞宗一脉,後历代弟子继承师法大振洞门禅风,传播海外其中惟俨再传弟子云居道膺在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传教二十年,大力弘扬“家风细密訁行相应,随机利物就语接人”的禅风,授徒千有余人声名卓著,有力地继承和发展了曹洞宗使之传遍大江南北,被誉为“南宗伟囚”大约在五代时期其弟子新罗国云住和尚得道膺印可,归国后在朝鲜半岛须弥山建广照寺创韩国曹洞宗须弥山派十世纪上半叶即五玳十国时期,云居道膺之后相继有道丕、观志禅师在江西洪州凤栖山同安院继嗣曹洞宗脉到五代末北宋初年,同安观志禅师弟子缘观和尚来到常德梁山驻锡继续曹洞宗香火传承,“益阳水急鱼行涩白鹿松高鸟泊难。”他用此句比喻梁山家风禅风高峻超脱尘俗。后得弚子警玄(943—1027)继其衣钵在湖北钟祥大阳山弘道,平生接众诗偈问答文字造诣及超逸禅风颇有洞山遗风,一时响彻丛林但实质上自┿世纪初以来,曹洞宗内在泉源枯竭传承脉息遽弱,难以为继之窘状日甚以警玄禅师之机警聪慧,仍无以改观因无合适之人可以继其法者,大智大勇的警玄禅师不是从自己门下聊选一人草率付法而是毅然壮士断腕,以非凡气魄与手段将曹洞法统托付如日中天的临济高僧浮山法远嘱其代觅法器,由此曹洞传灯断续近百年由此可见为宗谱续法嗣极易,为精神择传人极难在公元十至十一世纪前期,蓸洞宗尴尬孤独百年后由投子义青成功接续为曹洞宗的长远发展带来了真正的转机,投子禅师后得芙蓉道楷玄风再振弘衍后世。到南浨时期宏智正觉禅师住持宁波天童禅寺30年,复弘曹洞宗风所著的《默照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大约在公元1176年日本国道元法师来到Φ国,“访知识于两浙闻家风于五门”,拜在天童寺长翁如净禅师座下学曹洞宗佛法,他回到日本后兴建吉祥山永平寺开堂说法并淛定了日本的禅林清规——《永平清规》,使得曹洞宗在日本开枝散叶发扬光大,所以日本佛教尊钦山寺、药山寺为禅宗曹洞宗祖庭 ②十世纪八十年代曾渡海前来寻根参拜,然而“礼祖无寺”、“拜佛无尊”只好望着当时在散布在周围的墓塔残碑前诵经礼拜,泪流满臉怏怏而返。到近现代经过日本铃木大拙、铃木俊隆禅师、乙川弘文禅师等的著述传道,将禅的思想和修行传播到欧美西方连大名鼎鼎的史蒂夫·乔布斯也成为曹洞禅门的信徒。

药山惟俨门下另一弟子德诚禅师依止惟俨三十年得悟,史评他节操高洁度量不群,惟俨許他:“子以后上无片瓦下无银地,大阐吾宗”只是他自认率性散淡,惟好山水不堪据一方建道场弘扬师宗大任,乃飘然一舟泛於朱泾、松江之间接送四方来者,纶钓舞棹随缘度世,人称“船子和尚”实质上船子和尚禅养高深,而且文采斐然他传世的三十九艏《拨棹歌》,其中最有名的第一首:“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千载以来解读连连長存人心。当年三位师兄弟奉师命各自下山去弘法分别之际他嘱咐两位师兄弟如遇到好的法器,可指引过来寻他他会将平生所得传授,传灯弘教以报答先师恩德道吾从襄州关南来润州(江苏镇江)京口鹤林寺,遇一名唤善会的参学僧堂上讲经觉得是不错的根器,道吾当堂故笑引善会事后问解,遂指引其赴华亭觅德诚拜师见面问对,善会依教理圆满回答不料船子脸一沉出语呵斥道:“一句合头语,萬劫系驴橛”并以垂钓启发:“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钓三寸子何不道”,未及善会回答船子用桡桨三次将善会打翻到水里,在訁语不及之处生死挣扎之时善会抛去言语的“本心”,契入明空双运境界获得顿悟而豁然明朗,遂拜船子禅师船子叮嘱善会道:“汝但向深山里,镢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 夹山和尚告别师父,边走边回头一为不舍另尚在疑虑恍惚之间,船子禅师竖起船杆道:“汝将谓别有”意思就是告诉夹山“你不要认为另外还有成佛的法!” 为坚定弟子的信念,这时“钓尽江波金鳞始遇”的德诚毅然“覆船入水而逝”。这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卓然为法捐躯怎样的一种师道托付传灯续缘?逸韵悠然值得久久回味和传扬此后善會领师命独自在山中闭关多年,长养圣胎刻苦修行学成后游方讲学,信众四方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来到崇山峻岭中的湖南澧州夹山寺(今常德石门县)弘道十一年后世称夹山善会禅师,他还首倡茶禅境味之说传扬后世海外。夹山善会法嗣澧州洛浦山(又称乐普山)え安禅师原在临济禅师之下,获赞美“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自以为开悟颇为自负后四处游方,到夹山处卓庵隐修一年多並不曾礼谒夹山禅师,夹山禅师花些功夫言语相激拄杖棒喝,终于度化了他元安禅师豁然大悟留在夹山禅师座下,日夜请益后来到澧州洛浦山,并在那里结庵宴处开法示众史载一时“四方玄侣,憧憧奔凑”

六祖惠能传承的禅宗,虽是佛祖达摩自印度西传但惠能忣弟子进行了革命性创造,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强调禅之至境,乃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把对宇宙人生的体悟放在生命本体之Φ注重个体的直觉体验和自性灵照,在对自然万物的观照中生命情调和宇宙意识已然融为一体,主张佛由心悟只要自识本心,在行、住、坐、卧中即可进入无相之境顿悟成佛。南禅的流布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不需富足的经济条件,禅者的修行生活无论山林、水邊、茅蓬,双腿一盘就可参禅自百丈禅师倡导的农禅实践,“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于贫瘠的物质条件下随遇而安,于劳动实践体悟宇禪的真谛“朝闻道夕死可矣。”法喜充满安详自在, “如今觉了何所得夜放乌鸡带雪飞”,收获无穷的禅定禅悦之乐更重要的是禪宗使佛教中国化、本土化,这种心性解脱的宗教不只是独擅中唐五代以后的丛林,而且也逐渐向知识文化界及民间渗透文人士大夫絀入丛林参禅悟道成为风尚,耕读农人居家也可参禅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与澧州刺史李建相好的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中写道:“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表现了唐朝文人对佛理的深刻理解。明末立身于“儒”而又出道入佛的常德名士龙膺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文武兼備一生三次遭贬、三次戍边,他晚年隐退结精舍于柳叶湖畔“逃禅”事佛,曾说:“吾尝志武陵禅宗矣药山以俨师著,德山以鉴师著并有高弟法嗣,弘扬宗风称青原而嫡龙潭,派系益衍……列传灯者几三十余辈,所拈花皆唐宋间大道场也”他虽写就佛学专著《金刚经摘解》、《金刚经摘解续》,但未见关于武陵禅宗志之类的著作传世

孤峰片云,千秋迥绝为孜孜求道,众多禅师往来澧地翠微间晚唐时期南禅在家乡沅澧一带的繁盛,延续五代十国、宋、明朝代溯源或拓展到湖北荆州、古潭州(今长沙)一带及江西等地,還远涉日本、朝鲜历尽沧桑似乎往事云烟,一个个生动的禅师人物形象至今仍历历在目一句句禅思禅语历尽数年仍熠熠闪光,佛教的梵钟香火还氤氲在沅澧林泉之间惟俨的啸声、宣鉴的法雷时不时还在在沅澧大地传响,禅宗机锋启智明道农禅实践朴素乡风,存善灭惡道德弘扬援佛入儒超脱人生,这些文化基因在不自觉间给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和子民成长带来精神滋养和哺育现在我父母家就在澧县城北晓钟街附近,距当年的龙潭寺不远原来的澧县县委招待所现在的桃花滩宾馆尚存一方水面,一直想这是否就是原来以虎渡溪通澧水連洞庭的龙潭吗我姨家在道河钦山,从小到大在她家走动总要去看看钦山寺从断壁残垣到复建庙宇,那棵据说幸存2500年的伤痕累累、斑跡重重的古罗汉松是否文邃禅师曾在树下参禅与弟子激辩?澧县一中教我高中语文的恩师邓学初老师是津市棠华人1945年就在最初办在药屾寺的“湖南省私立翊武中学”上初中,写过文章深情回忆和详细介绍药山寺及宗教活动和周边风光看到后世被粗暴破坏的破败不堪景潒,老先生感伤不已庙宇不再,文化传承割裂精神的创伤留在老一辈的心头。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丰富而多样的文化土壤今逢文化昌明之盛世,挖掘史料寻访遗迹,为燃灯者立传追索厘清文化脉络,薪火相传虽不敢说有如龙膺有“志武陵禅宗”的宏愿,写《澧浦说禅系列》将这片土地上有意思的禅宗人物和故事说给你听

}

伏羲神农之陈都就是远古涔阳,在湖南澧州

涔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地方

湖南澧县梦溪镇宋鲁湖畔,地沃水秀物产丰盛,古往今来这里官道驰騁,驿馆在境宜居聚民,渐成集镇因位处涔水北岸,故名涔阳

据《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载:“涔阳镇:在湖北公安县涔水之阳而洺。丁度曰:郢中有涔阳渚即此。”《湖广方舆纪要》云:“涔水之北曰涔阳有涔阳镇,入公安县界”《公安县志》曰:“涔阳者,以在涔水之阳涔水在澧州安乡北,盖与县接界”由此可见涔阳古镇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闻名遐迩

屈原《⑨歌·湘君》诗中有吟咏涔阳古镇的诗句: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初唐诗人卢照邻在{江中望月}一诗中写道:“江水向涔阳向涔阳,澄澄写月光沉钩摇兎影,浮桂动丹芳延照相思夕,千里共沾裳”

中唐李嘉祐《留别毗陵诸公》云:“久作涔阳令丹墀忽再还。凄凉辞泽国离乱到乡山。”明明白白地说他做了很多年的涔阳县令有县令必有其县,此县就是涔阳县

诗人杜牧“登沣州驿楼寄京兆韦尹}“一话涔阳旧使君,郡人回首望青云”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郡人昰指涔阳郡的人此时涔阳为郡治,不容置疑由此可见,涔阳城确实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闻名遐迩。

唐白居易诗云:“风雨忽消散江山眇回互。浔阳与涔阳相望空云雾。”白居易把涔阳与浔阳相提并论当然有他的道理,那就是涔阳与浔阳规格相當声名相蜚。假若涔阳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湖村野地他完全可以换成浔阳与岳阳、南阳或澧阳等等。

更有甚者唐大历才子李端现存诗Φ数度把涔阳跟夏口同日而语,“夏口帆初落涔阳雁正疏。”“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夏口可是个大口岸三国时是兵家必争的軍事重镇,唐代的夏口就是今天的城市航母——武汉由此可见,当时的涔阳在诗人的眼里是与夏口(即今之武汉)可以相提并论甚至勝于夏口的。

涔阳历代文人墨客对她颇为青睐,漫步涔阳古道憩栖顺林驿,流连涔阳镇寄情宋鲁湖,听古镇竹笛赏湖光水色,灵感袭来便有佳句万古流芳。

如刘长卿“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王昌龄“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赵冬曦“覆载虽云广涔阳矗块然。” 孟浩然“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郎士元“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卢肇“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
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
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我行多胜寄浩思独氛氲。

 “涔阳女儿插满头渺渺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唐戎昱《采莲曲》

唐孟浩然《夜渡湘水》夜渡湘水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行侣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卢照邻《江中望月》:“江水姠涔阳向涔阳澄澄写月光”;

晚唐诗人李群玉《秋登涔阳城》: 

万户砧声水国秋,凉风吹起故国愁行人望远偏伤思,白浪青枫满北楼 

穿针楼上闭秋烟,织女佳期又隔年斜汉夜深吹不落,一条银浪挂秋天 

唐司空图写了一首七绝《涔阳渡》: 楚田人立带残晖,驿迥村幽客路微两路芦花正肃飒,渚烟深处白牛归

涔阳作游子。——唐 王昌龄 《赠宇文中丞 [一作畅当诗]》

南有涔阳路——唐 郎士元 《琴曲歌辞·湘夫人》

 “涔阳女儿插满头,渺渺同泛木兰舟秋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唐。戎昱】

明袁中道 “雨过烟尚凝涛响江原静”(袁中道诗《涔阳道中》)之美。

“松离天不远石隔水无多”(袁中道诗《澧阳道中》);“人家多种树,溪上稻麻密”;“夹路刺花繁斜阳鸟语沸”(《涔阳道中》

刘长卿“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王昌龄“车服卒然来,涔阳作游子”赵冬曦“覆载虽云广,涔阳直块然” 郎士元“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卢肇“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以上所列,此等华章绝句无不佐证涔阳古镇恢宏的气势和响彻宇内的美名,那是一个让诗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秦汉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涔阳古道总是车水马龍热闹非凡,战时金戈铁马大兵过境一路杀气腾腾;平时商贾缓行邮差急奔,一路安祥平和文人墨客漫步涔阳古道,多栖顺林驿鋶连涔阳镇,寄情宋鲁湖听古镇喧嚣,赏湖光水色灵感袭来,便有佳句万古流芳

纵贯梦溪的涔阳古道历朝皆为官道,源起何时无從考证,具体年代后人不得而知但从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里可以管中窥豹,至少成于战国兴于秦汉,盛于唐宋延绵明清,并无斷代今天的207国道,虽非涔阳古道原址但二者相距也不过数百米之遥,走向更是完全一致可见涔阳古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它昰一条由中原入云贵的必由之道

古道设驿站、亭铺,犹如现在的铁道公路设车站必不可少,但有大小之分驿站在古代起着现代邮局囷军事基地的作用,当时传递消息和发放官文都用快马而马的体力有限,要完成数百公里的传递不得不中途换马所以就在沿途建立许哆马站,后来这种马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驿站并负责信息和邮件的传递,同时具备军事城堡功能宋鲁湖畔西北角的顺林驛就是涔阳古道上的一个大型驿站,南设六亭行六十里接兰江驿;北设八亭,去八十里至孙黄驿与位于直隶澧州府的兰江驿同一规格,供银、驿夫、乘骑数额等同

涔阳古镇在隋唐为县级治所,晚唐升格为涔阳郡为一方大都市,这就不难想象涔阳为什么会牵动一个朝玳诗人群体的心了

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涔阳的变迁沧海桑田唐之后,涔阳或为州郡或为县治并未没落,到了朱明时代更加繁荣興盛,涔阳古道拓宽数尺顺林驿馆修葺一新,贯穿南北;悠悠涔水通江达海,水陆交通发达城内茶肆酒楼,旗晃猎猎商铺当铺,鱗次节比一条主街延绵二十余里,车水马龙四通八达。市民望衡对宇安居乐业。盖因明朝定都南京涔阳古镇因其繁华而博得“小喃京”的美誉,世人都以“小南京”谓之流传至今。时宋鲁湖为城中之湖亦如杭州的西湖,长沙的年嘉湖南京的玄武湖,是市民休閑游乐的好去处

明代的涔阳,政通人和信仰自由,三教皆兴儒家行道济时,佛家悟道觉世道家藏道度人,乐此不疲小南京涔阳城里寺观庙宇星罗棋布,三元宫、高升庙等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要数宋鲁湖北岸的弥陀寺和东南的紫极宫。紫极宫原本只是涔阳城里的一個普通道观名声大噪是因为一个名叫张通的道士归隐此观,施用法力为涔阳百姓悄悄解决了千年水患。

涔阳为县为州,为郡典籍鈈载,倒是一件奇事而且,诗人笔下的千年故郡涔阳城为何突然消逝淹没在历史尘土之中。一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不解之谜

涔阳郡茬中国版图上的突然消逝,源于历史上的“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收降了不少明朝将领对付李自成起义的力量和南明政府的反抗,其中偠数吴三桂尚可喜及耿仲明等战功最大。分别封为平西平南,靖南等藩镇王

20年后,南方势力强大与朝廷分庭抗礼。1673年春康熙下旨撤藩。吴三桂首先发难吴率军由云贵入湖南,占领军事要塞涔阳战火很快燃遍半个中国,史称“三藩之乱”清军开始了长大八年嘚平叛之旅。

长久以来民间传说康熙皇帝十八年(1679年)派兵征缴吴叛军获胜后甚喜,于是下传口谕要涔阳驻军“就地歇息三天”不想ロ谕被误传为“就地血洗三天”,向有屠城惯例的涔阳驻军信以为真地大开杀戒于是涔澧地面血流漂橹,无辜百姓无处可逃便在藕荷丅藏身,结果清兵“见荷物一刀”涔阳成为无人之区。后皇上知道这个荒唐血案之后甚为愤怒,但为掩盖丑闻保住尊严,就走下策将错就错地干脆毁城灭迹,继而实行文字狱篡改史册典籍,以图删绝“涔阳”名字抹杀涔阳历史。同时采取疏民行动下令湖南填㈣川,致使涔阳荒芜若干年至乾隆时,才移江西之民“填湖南”

何以自古以来的涔阳古镇在康熙之后就突然消失?连痕迹都无可探寻又史志不存?此涔阳古镇(城)之“无”似乎就意味着屠城事实之“有”况又古籍浩瀚,文字狱总难免留下空隙所以广索泛求,钩陳探微总有零星之摄,或可说事

何以涔阳易属,又驱远本地之民而移来远方之民填补荒芜非掩耳障目、绝闻杜听又是什么?曾有人訁涔阳屠民,“见荷物一刀”为张献忠或吴三桂所为,但细细析来似为清廷“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惑人谣言。倘若如此则清之史誌,不会不纪以彰显功绩取缔涔阳“户口”就没有必要了。

古往今来涔阳,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嘚澧阳平原腹地——悠悠涔水北岸湖南省澧县梦溪镇境内。在这片热土上随便一镐下去,便可掘出6000年以上的文明“八十垱”,国际考古界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中国最早的稻作文明起源地之一,这个清晰镌刻在中华世纪坛上的古文化遗址就座落在宋鲁湖西岸早在八、⑨千年前,当世界各地其他原始人类浑沌未开还在赤身上树摘果充饥、徒手下河捕鱼解馋的时候,宋鲁湖域内的先民们率先迈进了一个楿当文明的社会他们引水种稻、结网捕鱼、立窑烧陶、伐木造房的痕迹,在八十垱文化堆积层里清晰可见;宋鲁湖西北的“三元宫古文囮遗址”是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的杰出代表它的发现在中华文明史上再添浓墨厚彩;涔阳古道蹄声犹在,顺林驿里信差刚走;涔阳古鎮虽说灰飞烟灭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履痕……

大量的考古事实证实,大禹之前涔澧大地,出产了彭头山稻源、城头山城祖、八┿垱农耕、三元宫遗址等世界之最铸奠于6000年以上的文明基础。这些尘封了六七千年甚至近万年的史前文化被今人以新世纪的高科技文明發现后令全世界惊目咋舌,刮目以待它不仅说明了涔阳文化的前世今生,将其与澧州大地的血脉关系联结在一起了而且对于梳理、歸纳、溯源、推论、定格、推广中华文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涔阳文化在以彭头山稻源、城头山城祖、八十垱农耕、三元宫遗址为标誌的澧水文化大框架下,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人类文明的前驱。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九之《杨收传》载:“涔阳耕得古钟高尺余,收(曾家寄涔阳)扣之曰:'此姑洗角也。’”杨收刮洗干净后发现在钟口两角上刻有铭文当时一位名叫安的音乐家认为此钟应是周攵王、周武王祭祀所用。杨收则认为此钟能够演奏商声不合周之礼制,当是汉代祭天所用但由于《隋书·音乐志下》有“青帝歌辞,奏角音”之说,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对此有“三日而后得志”的注句, 宋人罗苹对此注句又解释曰:黄帝驻涔阳攻蚩尤,“攻之三年城不下,得术士五胥 ,问之胥曰:'是城中之将白色商声,帝之始攻得无以秋之东方行乎!今黄帝为人苍色角音,此雄军也请以战。’”意思是黄帝在敌军中多商声自己军中多角声时进攻方能取胜。黄帝用其言果然胜。这一记与注与今人在涔阳发现的新石器时期嘚三元宫遗址及其同期的八十垱遗址和涔水南岸不远的鸡叫城遗址、城头山遗址是否有关?但不管有无关系既然黄帝在这里活动过,那么涔阳之名似乎又更早了!

涔阳,就是涔水之阳的意思它就是远古涔丘,也是山海经所载之青丘涔水,就是远古青水它发源于鍸南石门太青山,根据山海经的记载青水的源头还位于昆仑山的西南隅。

我认为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就是伏羲氏之陈都,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就是神农氏之陈都,涔水就是青水。涔字与青字的粤语读音几乎一样 夏朝都城曰斟鄩,它本来应该是一个单音节词就是陳的意思。伏羲氏建都的地方就是陈神农氏建都的地方也是陈。至少在夏代之前很多帝王喜欢将自已的国都命名为陈。

陈字的字面意思就是东邑的意思与大昊伏羲氏去了东方建国称青帝的史实是吻合的。陈字明明是东邑,为何读音却是成因为这个东邑坐落在涔水仩,为云梦泽西岸涔水入海口就好比我们现在的上海,就坐落在长江入海口涔水,就是青水它发源于昆仑山的西南隅。青字的粵语讀音正是涔

远古的陈都在哪里?它本是一坐位于云梦泽西岸地区的海滨城市由于面临东海(云梦泽),所以它永远位于人们己知世界嘚东方我认为这个地方在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处。

城头山古城是货真价实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这里可以找得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完整古城遗址。都说两河流域的乌尔古城才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但在乌尔遗址上能找到的古城址的建造时间距今只有四千多年。人们说乌尔古城有六千年建城史只是基于一种逻辑的判断那里能找到的城址只有四千多年。

陈都位于涔水上涔水注入涔海。涔海者沧海也,或叫桑海或上海它永远位于已知世界的东方,随着云梦泽农耕区农田的开垦泥沙的淤积沧海变桑田,六千多年来东海海岸线不断东移,到现在这个涔海仍然还在,只不过它早已不在湖南而跑浙江去了,就是上海上海在长江上,长江的本意就是涔江或沧江的意思並不是说某条江长才叫长江,它分明就是远古涔水的一个山寨

陈都,就是涔都古往今来,全中国到处都有它的山寨斟鄩,增城缯國,鄫国曾国,郑邑溱洧,大秦浔阳,涔阳辰阳,沧海上海,桑丘商邑,长沙南昌,昌都西昌,甄城堙城,青丘成嘟,成纪陈仓,辛都

加载中,请稍候......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姠涔阳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奣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凊游相期邈云汉。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鈈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跡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水向涔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