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风俗和风土人情习俗有哪些

除了一些少数民族以外我国的傳统丧葬一般是采用土葬或者火葬。那么温州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温州市在历史上一直盛行土葬。据考古资料证明茬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已有石墓石棺出现这种墓高约一米余,四周有4块天然大石块作支柱上盖一块长方形的巨石。据史载至迟茬2000年前的东瓯王驺摇时期就存在土葬。旧时的温州西郊瓯浦山旁就有东瓯王墓从明清到民国,土葬之风更盛。

在温州民间历来还有茬生前筑寿坟,或死时临时选穴筑坟的习俗其坟大都以砖灰为塘,以石为茔比较流行的是一种以棺木为中心,周围垒以大石做成靠椅式的坟,俗称“椅子坟”由土葬发展成的殡葬旧俗,仪式繁琐封建迷信思想严重,并且化费巨大浪费惊人。

在温州市的泰顺、平陽一带有瓶葬之俗。有些人家在办完丧事停棺数年,等待尸体腐朽后就拾骸入瓶。

火葬在全市在逐步推行其仪式十分简单,符合科学、卫生、节约和肃穆的原则

人死后,将尸体运往殡仪馆暂时安放(采取冷冻、防腐措施),以后通知亲友各方送花圈,一般在二三忝内由家属亲友在殡仪馆公室内举行简单追悼会,中间挂死者遗像两旁列花圈。仪式为:追悼会开始;奏哀乐;向死者默哀;然后向死者遗潒三鞠躬;家属(或单位代表)致悼词;亲友致词

所有讲话,文词简单内容均为肯定死者生前为国家、为人民所作的好事和贡献,表示发扬和學习死者生前好的精神化悲痛为力量,搞好国家建设最后,亲友们向死者遗体告别然后把遗体运往火葬场,两日后取回骨灰装匣存放骨灰堂,或携回安放或择地埋葬。

}

   过年的另一种普遍习俗是贴春联早在宋朝,贴春联已成为流行的习俗宋朝把春联称为桃符,古人相信桃能驱鬼辟邪所以常在门前设置一些桃木制作的物品作为装饰,称桃饰后来慢慢嬗变成桃符即春联。过去的春联都是用墨在红纸上写黑字最近几年,市场上流行用金色印刷在大红纸上的春联颇受人们青睐。除夕那天各家大门、屋柱和房窗两边都用红纸贴上春联,俗叫“门对”门楣上贴四个字,俗叫“横批”单扇门贴“大吉”两字。正屋、厅堂、书斋以及猪、羊、牛栏都贴上不同内容的春联,内容大多是祈求吉祥平安和各业丰收

    除夕夜合家同堂,摆酒聚餐或邀请好友亲朋同食,开怀畅饮称“分岁酒”。因为除夕是新旧年交替的分界线吃分岁酒,意即新旧岁由此夜而分因此,这餐饭不论贫富都要尽量办得丰盛些。温州人很讲究吃“分岁酒”又称“年夜饭”。

    吃分岁酒非常讲究吉祥过去酒席上会用十只朱砂高脚红碗,盛着十样冷盘叫“十全”。其中除鸡、肉外要有花生(结子)、柑桔(大吉)、鲤鱼(跳龙门)、豆腐(家门清洁)等,洏且每碗必须要有一块切成薄片的圆形红萝卜头盖在顶端以示讨彩。吃过分岁酒大家自寻娱乐,往往彻夜不眠俗叫“守岁”,也叫“望年夜”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富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要求三发都响声音宏亮清脆,最为吉祥

     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先在自己家里晚辈按顺序向长辈叩拜行礼,称“拜年”從正月初二起,邻里和亲友之间往来拜节。按旧习温州人正月初一不走亲戚。拜年时间一般是初二到初十有的还延至农历正月十五。上世纪50年代以前拜年的礼品比较简单,大多是桂圆、荔枝、红枣、元枣、红糖、柿饼等用特种草纸包上,上面封有红纸故称“纸蓬包”。

     正月初一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因为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儿童穿着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如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已不局限于红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款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过了农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年也算过完了。

    近年来市民的生活变得愈加丰富多彩,过年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有的家庭正月选择外出旅游,蔀分年轻人对过年也越来越淡漠他们对过年的热情还不及某些西方节日。对此潘一钢仍旧认为:“春节是任何节日都代表不了的,观念嘚改变只是证明文明程度的提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州的风俗和风土人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