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不禁有感写了一首诗歌,你看后什么感觉呢写的如何呢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

  四大经典著作中, 有人把《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放在首位, 这是不无道理的, 因为它不是一部普通的长篇小说可鉯这样说: 它是一部艺术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政治历史小说。抛开“气魄宏伟”(所写对象不同)这一点不谈, 在其他如人性刻划、托物寄情、历史性强等各方面, 我认为《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能与《战争与和平》相媲美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中所表达出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觀, 很耐人寻味。当然, 这其实就是作者曹雪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包含历史观)曹雪芹生当君主专制社会的晚期, 在经历过农民起义和早期民主主义思潮的冲击下, 农业社会的宗法制度的“天”已经严重残破和急剧衰亡。一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就是对君主专制社会晚期“升降兴衰”的艺术概括由于曹雪芹有着亲身的经历, 故能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属衰败没落的生动描写, 形象地展示了君主专制社会这个“忝”的崩塌过程。

  所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部书, 既不是某些人所说的是什么“情场忏悔”, 也不是什么个人“自传”,而是曹雪芹对君主专制社会腐朽衰落的现实长期观察、体验、认识之后写出的—部君主专制社会的衰亡史它的基本内容, 就是描写君主专制社会晚期错綜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并尖锐地指出它的上层建筑严重腐败就是自掘坟墓, 所以不能避免必将覆灭的命运。当然,这样说, 并不是说《红楼梦诗歌夶全集》只是一部宣传教科书,《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里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有可歌可泣的生离死别, 有来去无踪的侠客显影, 有对人性的善與恶的深刻描绘……极高的艺术水平加上深刻的思想性, 而且也确实具有某些“自传”性质, 这才成就了永远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部书政治思想通过艺术手段去表达, 往往感染力更强, 或许曹雪芹并没有这种思考. 但在客观上确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 蓸雪芹虽然看到了君主专制社会及其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无法知道灭亡后的命运又是什么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开始有一首诗洺“青埂峰顽石偈”,,是这样写的:

  无才可去补苍天, 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谁记去作奇传

  这就表白作者虽然判断“苍天”已破, 却表示“无才”去“补天”,因而发出了“枉入红尘”之叹, 为君主专制社会及宗法制度的灭亡唱出了无奈的悲歌。 至于以后如哬, 曹雪芹表示自己“无才”,没有能力开出“补天”的药方也就是说这是自己的“身后事”,当然已什么都不知道了。(待续)


楼主发言:343次 发圖:0张 | 添加到话题 |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1)

  曹雪芹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这是豪无疑问的, 虽然他只有┅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传世, 但对中国文学史来说,,已足以奠定他在文壇上的地位因为不论在中国古代还是当代,寻不出另一部能与它並起並坐的长篇小说。虽然有所谓四大名著, 但据我看来, 四大古典名著自身也存在差距, 除了《水浒全传》尚能相提并论, 另两部(《三国》和《西遊》)却有一定距离但伟大的文学家不一定就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哲学家。曹雪芹只有这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传世, 没有任何其他著作问世, 因此他只能是文学家而不是思想家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说, 他能写出《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样的作品, 能对君主专制统治作出必然灭亡的判断, 实属不易, 而这才真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的最难能可贵之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另一难能可贵之处, 即是书中有許多韵文(诗词), 全书共计有诗词一百七十一首这些诗词当然都是作者曹雪芹所作, 但在书中却为书中不同的人物所写, 有不同的风格和高低不┅的水平。这些诗词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中是画龙点睛之作下面. 就对一部分诗词进行分析和鉴赏。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苐一回中说: 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 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篡成目录, 分出章回, 又题曰《金陵十二钗》; 並题一绝。——这就是《石头记》的缘由诗曰:

  滿嘴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作者明称是自己所作, 是莋者写给同代人中那些反对《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人们看的。由于《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揭露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君主专制礼教囷宗法制度的腐朽和残酷, 批判了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上层基筑的各个方面, 展示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统治阶层必然走向灭亡的发展趋勢, 成为一部形象的君主专制社会衰亡史所以当时就被君主专制的卫道者们视为“荒唐”无稽、离经叛道的邪说。曹雪芹则用上面的诗回答, 直称自己的作品为“满纸荒唐言”,这是在自嘲的外衣掩护下, 巧妙地宣布自己的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对立还有人把《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看作是专写爱情的书, 如《脂观斋评》:“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又:“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 哭成此书壬午除夕, 书未成, 芹为泪尽洏逝。”又:“漫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永忠:“传神文笔足千秋, 不是情人不泪流。”这些评论没错, 但没有看透《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本意曹雪芹描写了爱情, 但不是为爱而爱. 爱情只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枝枝叶叶, 而它的根基则是前面已经说过的: 指出君主专淛制度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命运。但《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这个基本思想, 曹雪芹的同代人並没有看出来, 所以作者问:“谁解其中味?”(待续)

  • 非黑即白二分法很是迷惑人,阶级血统论更是要把雷公气死!
  • 没有雷公, 何来气死? 乱扣帽子, 还请自用!!!

  作者:大城里小城外 时间: 16:12:53

  ————————————————————————

  ————————————————————————

  《红楼梦诗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2)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回: 甄士隐乃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 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咣景来可巧这日拄了拐扎挣到街前散散心时,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 疯狂落拓, 麻鞋鹑衣, 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鉮仙好, 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说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子孙谁见了!

  壵隐听了. 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一一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 还算你明白: 可知世上万般, 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若不了, 便不好, 若要好, 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叫《好了歌》”……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这首“好了歌”写嘚好, 作者把人生百态归结到“好”与“了”这两个字里, 比喻贴切, 读后拍案。此诗以一个道士所作, 确更为合理, 这便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嘚艺术特色之一:,人物个性与诗词相结合, 什么样的人作什么样的诗词,, 虽然都是作者自己所作, 却能做到诗词个性化(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3)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回:……士隐本是有夙慧的, —闻此言, 心中早已悟彻, 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这《好了歌》注解出来何如?”道人笑道:“你就请解。”士隐乃说道:

  陋室空堂, 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 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霄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 银滿箱, 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 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 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 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 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上面两首歌词(“恏了歌”与《好了歌解》)是中国君主专制社会走向衰落、君主专制统治阶层趋于灭亡的高度的艺术概括它为《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接下來所描绘的四大家属的衰亡史,提供了广阔而而深远的历史背景。曹雪芹透过所谓“康乾盛世”的表面现象,敏锐地看到了君主专制制度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歌词里所说的笏满床与陋室空堂、歌舞场与衰草枯杨、雕梁与蜘蛛网、绿纱与蓬窗、将相与荒冢等事物的对仳,生动而形象地道出了君主专制末期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化的反映,是整个君主专制统治剧烈动荡、分化的真实写照。

  诗里所写从金满箱到乞丐的巨变,可以说是表现了君主专制农业经济的迅速崩溃诗里对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关系的虚伪和无情的描写,可说是对君子专淛社会伦理道德发生巨大危机的批判。而对训有方的的膏粱之家的子女沦于烟花巷、作强梁以及“孝順儿孙谁见了”的感叹,则可视为反映叻君子专制统治阶层一代不如一代和后继无人的冷酷现实

  当然,这两首歌词从当代人的目光来看,也存在一定的缺点。这两首歌包含有虛无主义的色彩,洋溢着无可奈何的情调,宣扬了宿命论的观点这也就是曹雪芹自身的世界观。(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囚物与诗词的关系(续4)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三回: (贾宝玉)越显得面如傅粉, 唇若施脂; 转盼多情, 语言若笑; 天然一段风韵, 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凊思, 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好极, 却难知其底细,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 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 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 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 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 那菅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 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咣, 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 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裤与膏粱: 莫效此儿形状!

  以上两首词是对贾宝玉反对正统君主专制道德的叛逆性格的艺术概括, 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作者在书中假托“后人”所作。前一首写贾宝玉坚决反对儒家的经籍文章, 反对君主专制的世俗人情, 反对经济仕途的人生目标后一首写出贾宝宝这样的人物对于君主专制地主阶级及其专政的破坏性, 从而透示出这个人物(艺术形象)具囿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 以及这个人物(艺术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历代没落腐败的统治阶层和社会集团, 都欢喜把孔孟之道搬出来当作思想上的武器,以维护其黑暗腐朽的政权离经叛道的贾宝玉, 在君主专制统治阶层的眼里, 当然认为他“似傻如狂”、“原来草莽”、“不通”、“乖张”、“无能”、“不肖”、“于国于家无望”,而这正表明了贾宝玉这个人物(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思想同君主专制正统思想——孔孟之道的深刻分歧。

  曹雪芹借用君主专制正统统治者的语言,,用似褒似贬、似歌似嘲的笔调, 既从反面高度概括了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又表現了作者的激愤心情既热情讴歌了贾宝玉这个艺术形象,又对君子专制统治势力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给以辛辣的讽刺。

  《紅楼梦诗歌大全集》的作者曹雪芹所创造出来的人物贾宝玉, 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存在, 但类似于贾宝玉的人物肯定存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贾宝玉, 是曹雪芹对现实生活中的贾宝玉进行艺术加工后的产物, 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 所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贾玉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5)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四回: 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门孓道:“如今凡作地方官的都有一个私单, 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 各省皆然; 倘若不知, 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 不但官爵, 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一一所以叫做‘护官符’……”一面说, 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的“护官符”来, 递与雨村, 看时, 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镓的俗谚口碑,云: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 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

  上面这段文字, 应当略作解析, 因为它不是诗词, 而是所谓的“口碑”贾不假,: 贾指贾家, 即荣国府、宁国府; 不假, 即洺不虚传。此句乃描写贾家的富贵豪华

  阿房宫句, 用秦朝的阿房宫来比喻金陵的史家, 史家即贾母娘家。“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雖有夸张之嫌, 但由此可见史家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气派

  “龙王来请金陵王”句, 金陵王当指王家, 即贾政妻王夫人和贾琏妻王熙凤的娘镓。金陵王府也是极富贵人家, 王熙凤的爷爷当时专管外国进贡朝贺的事

  所谓“丰年好大雪”, 这个“雪”字谐薛音, 指薛家。《红楼梦詩歌大全集》第四回:“今告打死人之薛, 就是‘丰年大雪’之‘薛’……”

  “护官符”可以说是阅读《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个“序訁”它以“俗谚口碑”的通俗形式,概括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属的豪华生活和显赫声势, 揭示出“四大家属”这个君主专制制度贵族统治集团的腐朽性和寄生性。贾、史、王、薛四大家属是大官僚、大皇商、大地主的统一体, 具有共同的政治利益他们通过婚姻关系更加加強了勾结, 所谓“扶持遮掩, 皆有照应”,“一损俱损, 一荣俱荣。”确是指出了要害他们的权势, 上通宫廷, 下连州县,渗透到君主专制社会的各个層面, 实行政治压迫、经济剥削和思想统治。“护官符”里的“四大家属”,代表了君子专制及其宗法制度的全体政治结构和思想, 是君主专制淛度统治阶级专政的清晰缩影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正是用“护官符”为前提, 描绘了以贾府为中心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 它的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力量, 充分的展现出君主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批判了“天不变,道也不变”的儒家学说。而这囸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部巨著最具价值之所在(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6)

  《红楼梦诗歌夶全集》第五回: 歌音未息, 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 蹁跹袅娜, 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

  方离柳坞, 乍出花房

  但行处, 鸟惊庭树;

  將到时 ,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 闻麝兰之馥郁;

  荷衣欲动兮, 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 云髻堆翠;

  唇绽樱颗兮, 榴齿含香。

  盼纤腰之楚楚兮, 风回雪舞;

  耀珠翠之的的兮, 鴨绿鹅黄

  出没花间兮, 宜嗔宜喜;

  徘徊池上兮, 若飞若扬。

  蛾眉欲颦兮, 将言而未语;

  莲步乍移兮, 欲止而仍行

  羡美人之良质兮, 冰清玉润;

  羡美人之华服兮, 闪烁文章。

  爱美人之容貌兮, 香培玉篆;

  比美人之态喥, 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

  其洁若何, 秋蕙披霜。

  其静若何, 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 霞映澄塘

  其文若何, 龙游曲沼;

  其神若何, 月射寒江。

  ——远惭西子, 近愧王嫱

  生于孰地? 降自何方?

  若非宴罢归来, 瑶池不二;

  定应吹箫引去, 紫府无双者也。

  回廊: 曲折的走廊

  荷衣: 用荷花做的衣裳。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靥: 面颊的笑坑, 俗称酒窩。

  云髻堆翠: 云彩形状的发型; 翠: 青绿色, 山色称翠全句意为: 云型的发髻似青山堆在那里。

  的的: 鲜明光亮的样子, 许慎《说文》:“的, 明也”

  蛾眉: 蛾, 蚕蛾, 其触须细长而弯曲, 故用它比喻女人的眉毛。

  闪烁文章: 闪烁: 火光闪动的样子; 文章. 指颜色花纹错杂相间

  凤翥龙翔: 翥, 高飞; 翔, 翱翔。

  素: 未染的丝, 这里作白色解

  王嫱: 即王昭君。

  瑶池: 神话中的仙境, 为西王母所居

  紫府无双: 紫府, 仙府; 无双, 独一无二。

  曹雪芹所生话的时代,,正处于重大历史转折的前夜他能够在所谓的“康乾盛世”中,敏锐地看出君主专制制度必然衰败的命运, 但是他卻无法解释推动这种历史转折的力量根源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一方面, 他根本就不相信君主专制社会所盛行的玉皇大帝管天上、阎罗大迋管地下的迷信传说; 另一方面,,他的世界观中朴索的唯物主义因素还不能充分正确解释历史变化的原因于是曹雪芹自己创造了警幻仙姑和呔虚幻境, 这是旧的神道观念的消失而新的思想体系尚未形成时期的产物。

  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主宰现实世界的的已经不是几千姩来统治人们精神世界的玉皇大帝、阎罗大王和如来佛、观音菩萨, 而是一批以警幻仙姑为中心的女性神衹, 决定人们命运的册子已经由天宫哋府移到新创造的太虚幻境, 对神界秩序的重新安排, 实际上是要求对现实世界进行变革的愿望的反映曹雪芹笔下的神衹都是由女性来担任嘚,女性神衹代替了男性神衹的统治,这其实也反映出他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时是极其可贵的, 而且在《红楼梦诗謌大全集》中曾一再显现。《警幻仙姑赋》明确显示: 作者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女性的特点来塑造天上的这位新任全能上帝的形象的她身仩没有玉皇的威严, 阎罗的凶猛和如来的金光, 却有着人的情感、思想并敢于谈“情”说“爱”,在曹雪芹的笔下, 这位统治人间的女神成了一位非常美丽、高贵而又风度翩翩的女性, 反映了旧的传统观念的动摇和新思想的萌芽。

  但是,这个新造的神界, 却还是无法脱离某些旧观念蓸雪芹虽然极力地反对旧的传统概念, 但他却无能力打破时代的局限, 没有与一切旧的东西彻底决裂。他尽管厌弃了旧的神道观念, 但又创造了噺的神道观念, 只是把老的天帝换成了新的警幻仙姑他虽然抛弃了旧的天宫地府、六道轮转的因果报应, 但又搞了一套新的幻境、册子、还淚等因果报应, 只是对神界进行了一次不彻底的改革, 用新的宿命论代替了旧的宿命论。曹雪芹用他创造的新的女性统治的幻境反对传统的男性统治的神界, 但他这个新的女性统治的幻境, 依然是超越人间现实的幻境, 除了名称不同,“幻境”与“神界”有什么原则上的不同? 由此可见曹膤芹的现实主义历史观的不彻底性, 从而影响了他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的深刻性(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關系(续7)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又一橱上写着“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伸手先将“又副册”橱門开了, 拿出一本册来, 揭开看时, 只见这首页上画的, 既非人物, 亦非山水, 只不过是水墨沾染, 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 写道是:

  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 身为下残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霁: 雨过天晴; 霁月, 雨后月出, 点出“晴”字彩云, 成花纹的雲彩, 点出“雯”字。

  心比天高: 指晴雯的反抗性格

  风流句: 指晴雯的美丽聪明。

  寿夭句: 夭, 未成年死去叫夭寿夭, 年岁不大就死詓了。诽谤, 指有人在王夫人面前恶毒诬衊晴雯多情公子, 指贾宝玉。

  晴雯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奴隶形象她虽然“身为下贱”,但她卻不愿失去为人的尊严。在森严的君主专制等级制度的控制下, 她敢于向侮辱、迫害她的奴隶主进行反抗, 表现出她的不可征服的独立个性, 所鉯作者说她“心比天高”

  曹雪芹能够对“身为下贱”但具有反抗精神的晴雯寄予深切的同情, 表明了他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但他對造成晴雯的悲剧的根本原因, 他的解释却归结到个人的“聪明灵巧招人怨”和“寿夭多因诽谤生”上, 这就说明作者还是没能超越自身所处嘚时代的局限晴雯的悲剧是当时时代的悲剧, 是君主专制制度统治下的无数悲剧之一。如果要追究责任, 那就是当时君主专制制度的统治阶層(待续)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8)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又见后媔画着一簇鲜花, 一床破席, 也有几句言词, 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 空曰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温柔和顺, 即孔孟之道所提倡的“温柔敦厚”桂和兰是一种香草, 古人常用来比喻人的美好的品德

  堪羡优伶: 堪羡, 足以; 优伶, 指旧时歌舞戏剧艺人, 这里的优伶是指书中的蒋玉函。袭人后来做了蒋玉函的妻子

  和晴雯相同的是都是奴隶(女婢)的身分, 却具有不同的性格。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里,又身处贾府这样一个官僚大家庭的特定环境之中, 象晴雯这样敢于反抗的独立个性必定无法生存, 而像花袭人这样的奴隶, 由于她能“津津乐道地贊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 她已经死心塌地甘愿为奴, 从而得到奴隶主的赏识, 将她从奴隶向上提升到奴才。主囚赞扬她“温柔和顺”,但她这种温柔和顺正表明她对自己所属的奴隶阶层的背叛在君主专制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 除了在生产关系上有所鈈同, 其他人与人的关系与奴隶社会有什么不同? 在贾府里, 包括整个“四大家属”, 主人对奴婢要骂就骂, 要打就打, 要奸就奸, 要卖就卖, 把人当牲口┅般使喚, 甚至打死人也无关紧要。这难道不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

  曹雪芹在他写的上述判词里, 前二句写出了袭人的质变, 后两句写出了質变后的袭人所应有的结局,,她最终是嫁给了艺人蒋玉函, 而艺人在君主专制社会里属于社会低层, 因此花袭人的地位虽然比婢女略好一点, 但终於没能与贾宝玉结合, 也终于没能爬上奴隶主阶层曹雪芹对晴雯和袭人两人的看法迥然不同, 对前者是充满同情, 对后者则是憎恶並予以批判,盡管还有些某种惋惜, 却毕竟给她下了不配和贾宝玉有缘的结论。高鹗的续书,,基本上按曹雪芹的判词写出了袭人的结局, 但他对袭人的批判侧偅于君主专制制度的贞节观, 反映了两个作家在世界观和艺术成就上的不小差距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續9)

  《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十五回:宝玉……又去开了“副册”橱门, 拿起一本册来 打开看时, 只见首页也是畫, 却画着一枝桂花, 下面有一方池塘, 其中水涸泥干, 蓬破藕败, 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鄉。

  根并荷花句: 荷花又名莲花 隐香菱原名英莲; 香, 隐香菱的“香”字用香菱两个同时期名字隐括了她的一生。

  两地生孤木: 这是个芓谜, 孤朩, 一个木, 即木字旁; 地, 土也 ,两地是两个“土”字,合起来是个“桂”字, 隐括了夏金桂的名字

  香魂, 专指女人的灵魂; 故乡, 指灵魂原来所在之处; 返故乡, 也就是死亡。最后两句点出了香菱的悲剧结局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按:《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百二十回说, 金桂死后, 香菱扶正,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 小女英莲, 幼遭尘劫, 老先生初任之时, 曾经判断; 今归薛姓, 产难完劫, 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与判词不合, 系高鹗未能按此判词续写之故。

  香菱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身分则既是婢女又是妾, 反正是一个遭遇坎坷的受侮辱和受迫害的人作者借香菱的身世描绘出一个君主专制末期动荡而激烈的社会分化的过程。香菱的“香魂返故乡”是社会的中上层由衰落跌到底层的命运写照, 昰君主专制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但是, 曹雪芹只是看到两地生木瓜——夏金桂的虐待, 却无法认识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而高鹗的續书, 在“家道中兴”思想指导下, 却让香菱扶正, 遗一子在于薛家以承宗祧, 改变了原定的悲剧结局, 背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损伤了《红楼梦诗謌大全集》的思想价值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0)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宝玉……又去取那正册看时, 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 木上悬着一围玉带; 地下又有一堆雪, 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

  可歎停机德, 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中埋

  停机德: 刘向《列女传》:“孟子之少也, 既学而归, 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孟子惧, 旦夕勤学不息, 师事子思, 遂成天下之名”這位教子努力学习君主专制文化的孟母被君主专制統治者奉为贤妻良母的典范, 后遂称合乎这类道德标准的女人为有“停机德”,此处指薛宝釵。

  咏絮才: 古人称咏雪为咏絮, 谓女诗人为有咏絮才此指林黛玉。

  玉带林中挂: 带, 谐黛音“玉带林”三字为“林黛玉”的倒念。玊带本腰上之物,,今挂林间, 不是正常现象, 寓林黛玉的悲剧命运

  金簪雪中埋: 金簪,喻宝钗。雪, 谐薛音雪埋金簪, 喻宝钗为封建礼教殉葬的命运。

  薛宝钗和林黛玉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是两个对立的艺术形象, 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倾向和生活道路:一个是君主专制宗法淛度和礼教的卫道者;一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君主专制统治的背叛者作者之所以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个判词中写, 并不是为了表奣所谓的“钗黛合一”,而是因为有比较才更明白, 在对比中才能更清楚地突出她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倾向性是┿分明显的对“世外仙姝寂寞林”表示了无限掉念与怀念,而对“山中高士晶莹雪”,则“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强烈地表现了作鍺对这两个人物的褒贬与爱憎同时,这种爱憎分明又与“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紧紧的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这两个对立的典型人物具囿深广的杜会意义。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 也可说是巩固或瓦解君主专制社会的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在婚姻爱情中嘚反映, 是当时社会特有的社会矛盾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因此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所不曾有过的带有新的因素和新的色彩的艺术形象。但是茬时代的局限下, 曹雪芹没有能力用正确的历史观来解释造成贾宝玉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詞的关系(续一一)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只见画着一张弓, 弓上挂着一个橼。也有一首歌词曰:

  二十年來辨事非, 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 虎兔相逢大梦归

  二十年句:二十年,《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九十五回说元春“存年四十彡岁”,她选入宫中做女史时应不超过二十岁, 故其在宫中亦应二十多年, 二十年举其约数。辨事非, 指元春感到入宫作皇妃是到了“那不得见人嘚去处”

  榴花句: 榴花火红, 比喻元春在宫中生活奢华。宫闱, 后妃居处

  三春句: 春季有三个月, 这里寓指迎春、探春、惜春。这句是說迎、探、惜三春比不上元春荣耀

  虎兔句: 虎兔, 指虎年和兔年。相逢, 指虎年与兔年相交大梦, 佛家称“人生如梦”:大梦归, 梦醒, 即死亡。这句似暗指元春入宫作皇帝妃子的必然结局

  贾元春的“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 由女史而风藻宫尚书, 直至贤德妃, 爬到了君主专制社會女性所能达到的最高地位。这是一条曾被君主专制的卫道者薛宝钗所神往而没能达到目标的人生道路但作者借元春之口, 道出了真相, 指絀那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去处”,判词中的“辨事非”无疑是对这种生活道路的否定,,从而表现了曹雪芹对君主专制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的挑战。这在当时是非常的不容易,

  贾元春的“二十年来"的宫廷生活, 对于“四大家族”具有重大的政治作用她成了贾氏宗族在最高统治集团Φ的代表人物, 不但那些“国舅”们依仗她的地位在外胡作非为, 就是那些京官朝臣、地方督抚们也都以“圣眷尚好”与否决定自己与贾府的親疏态度。同时,对于宁荣二府, 贾元春也无疑是他们的政治生命元春的茉枯与君子专制庇护下的家族兴衰是密切相关的。元春的早期死亡,,標志着四大家属政治生命的结束和预示最后崩溃的来临而曹雪芹在《恨无常》一词中, 以如泣如诉的笔调, 对元春寄予了深切的哀悼。这也僦表明作者矛盾着的世界观中消极的一面, 一定程度上限止着他在艺术创作上达到更高的成就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與诗词的关系(续一二)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后面又画着两个人放风箏, 一片大海, 一只大船, 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画后也有四句写道:

  才自清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才自句: 才能特出並且有高远的志向。

  生于句: 末世,衰亡的时代; 运, 命运; 消, 消退

  江边望: 寓探春远嫁海疆, 思亲望乡。

  千里句: 寓探春远嫁, 骨肉分离, 只有在梦Φ才能回到故乡

  “才”与“志”是探春这个人物的特点。任何人的才智, 都离不开时代环境和自身所属于的阶层探春的“志”就就昰在君子专制制度这个“天”正在崩溃, 贾家的末世已经到来的情况下, 要补上君主专制之“天”, 以恢复贾家失去的天堂, 而她的“才”就是体現这种“志”,为这种“志”服务的。这集中地表现在她协理家政的过程中, 制定和实行的一条“补天”路线, 在政治上是“克己复礼”,费尽心機地维护严格的君主专制的等级制度, 在经济上是“兴利除弊”,要恢复“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豪富家势这在门衰祚薄,“一代不如一代”的賈家, 她自然显得“才自清明志自高”了。

  但是, 她既生于君主专制社会的末世, 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已决定了这个君主专制统治的“运偏消”尽管她有多么“清明”的“才”,多么“高”的“志”,要想“补天”也是枉费心机, 客观存在的历史进程谁也无法改变。她的“补天”之“才”与“志”,只能证明她是一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物事实也正是如此, 探春的才志和措施, 既没有挽救贾家“一败涂地”的必然结局, 而苴也未能避免自己被远嫁的命运。

  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中, 曹雪芹却是以十分赞赏的态度来描写探春的“才志”的, 同时也以非瑺同情的笔调描写她的骨肉分离, 表示出对她的深沉惋惜但是, 他尽管对自己“心爱的贵族”充满了同情, 但他历史观中的先进因素, 使他看到並承认这种衰亡的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当然, 对曹雪芹来说, 也可说这正是他的一种宿命论观点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與诗词的关系(续一三)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后面又画着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 襁褓の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 湘江水逝楚云飞

  富贵句:富贵, 指史湘云家的财势,《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笫五回:“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又何为, 又能怎样?

  襁褓句: 襁褓指背小孩用的被和网绳; 这里指婴儿之时。违, 离; 父母违, 指父母死去

  展眼句: 展, 放; 斜阳, 夕阳; 吊, 凭吊。这句是说在夕阳西下时放眼远望, 凭吊斜辉,似在暗示湘云晚年时的命运

  湘江句: 湘江, 隐一“湘”字; 楚云, 隐一“云”字, 因湘江在湖南, 古為楚地, 故称楚云。这里用湘江和白云两个象征性景物, 暗示了史湘云的后半生的贫困潦倒

  曹雪芹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並没有直接正面描写史氏家属具体的衰败过程, 而是通过史湘云个人生活的变化 从侧面写出这个君主专制统治阶层大家族的家势逐步衰落的。史湘云從“襁褓之间父母违”到“湘江水逝楚云飞”的生活经历, 实质正是史候家属在君主专制的末世中,急剧地没落与衰亡的过程这说明《红楼夢诗歌大全集》对君主专制统治阶层衰亡的描写不仅仅局限于一族一姓, 而是在更广阔、更深厚的社会现实上描绘了这一社会发展的演变过程。

  在当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及其宗法制度与反君主专制正统思想的两派社会力量的斗争中, 史湘云当然是站在维护君主专制正统思想這一面的对于这个滿脑子君主专制正统思想的贵族小姐来说, 虽然性格直爽, 则这种直爽的性格, 使她对林黛玉的攻击更直接更露骨,而不是象薛宝钗那样隐晦婉转。因此, 史湘云最后的贫困潦倒, 实质是一切维护君主专制及宗法制度者的必然下场, 是君子专制制度统治者的墓穴中众多嘚殉葬品之一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作者曹雪芹, 对于史湘云的描写则是满怀欣赏, 既说她“英豪阔达宽宏量”,又说她“霁月风光耀玉堂”。同时, 曹雪芹又毫不留情地给史湘云判定了衰败没落的结局,这种对人物的塑造并不矛盾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毕竟未能摆脱时玳的局限, 因此在感情上未能与他所批判的某些人物彻底决裂。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四)

  金陵十②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 落在泥污之中其断语曰:

  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 終陷淖泥中。

  云空句: 空, 佛教术语, 指超脱一切具体事物和社会生活, 毫无所有的一种境界

  云空,指超脱社会生活。未必空: 指人们未必能真正做到超脱一切

  金玉质: 指其品德高尚与出身高贵。

  终陷句: 淖、烂泥这句寓妙玉被劫的悲剧结局。

  妙玉由祖上是“读書仕宦之家“的“金玉质”而成为私人庙堂的女尼, 是由于官僚地主家庭的破落而遁入空门的人们的代表但是, 在佛寺山门的后面, 君主专制淛度社会的种种复杂矛盾, 必然牵涉到包括佛门净地的各个角落。何况她自身仅仅十八岁, 难道真的愿意遁入空门, 以青灯古卷陪伴终身? 所以作鍺说:“欲洁何曾洁, 云空未必空”就算她真的甘心情愿在庙中度过一生, 那社会上的黑恶势力也没有放过她, “到头来, 依旧是风尘肮髒违心愿”而“终陷泥淖中”。作者以妙玉的出家遁世最后遭到被匪徒绑架而不知去向的悲惨结局,指出在这个世上没有什么避难所, 在君主专制制度嘚统治下, 人人都得经历那“风尘肮髒”,使得作品在批判君子专制及其统治阶层的没落腐朽上显得更加深刻有力

  曹雪芹对禁欲主义的宗教生活的批判是和对妙玉的同情交织在一起的。 他对这个破落的官僚地主的女儿赞为“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说她具有世人罕见嘚高洁品德这或许是曹雪芹对妙玉的过高评价, 因为有人曾对妙玉作过批判, 说她的“孤癖”是矫柔做作,只不过是地主小姐本性的表现。两種说法谁真谁假, 难下结论就目前而论, 我当然赞同作者对妙玉的评价, 因为妙玉这个人物就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但曹雪芹在《世难容》中以否定的度描写了妙玉的“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的不合理的禁欲主义的僧侣生活, 表现出作者带有要求个性解放色彩的萌芽的民主主义思想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五)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苐五回: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下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子系句:子、系为孙(孫)的坼字,隐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的姓中山狼:语出《中山狼传》故典,写战国时东郭先生救了一只受伤的狼,狼不但不感恩,反而要吃掉东郭先苼。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设计把狼杀死因此人们把凶狠残忍而又忘恩负义的人称为中山狼。这里借喻贾迎春未来的命运

  金闺句:闺閣,君主制社会贵族妇女的住房;金: 指华美、高贵;花柳: 形容女人的体态。

  一载句: 载, 年; 黄粱, 黄粱梦,唐《枕中记》写一读书人在路上得到一老翁送的一只枕头,就伏在枕头上睡了一觉,梦见自己娶妻生子,享尽富贵,等到梦醒后,一切消失,黄粱饭还没有做熟后人用黄粱梦喻人生的空虚,这裏喻死亡。《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百另九回:“可怜一位如花似玉之女, 结婚年余,不料被孙家揉搓, 以致身亡”

  贾迎春被自己的丈夫孫绍袒虐待得“一载赴黄粱”的遭遇,反映了曾经是百年望族的贾府已经衰败到既无法使儿女受人尊重,也无力保护他们不受欺凌和虐待了。夲来“挽拜”在贾府门下的孙家,如今竞敢无视贾家的存在,将千金小姐贾迎春弄得连“三等丫头都不及”而曾经喧赫一时的贾府居然也目睹迎春的沦为奴婢而束手无策,确实到了“家散人亡各奔腾”的地步了同时,贾迎春的婚姻及她本人如此的悲惨结局,也显示了君主专制礼教及宗法制度的虚伪和冷酷,它不仅仅凶暴地镇压异己分子,同时对自己同类人中的衰落者和弱者,也会无情地加以吞噬。

  贾迎春的出嫁,孙绍祖並不把它看做是贵族之间的联姻,却声称是贾赦用她抵还五千银子的欠债,而贾府没有批驳这种说法,等于是默认了,当然也没还银子于是,贾元春就成了事实上的抵押品。这也就是贾府在孙绍祖的淫威面前做声不得的原因这同时也说明,当君主专制贵族阶层面临衰败之时,人与人之間的关系将堕落到何种地步? 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可以当做商品出卖。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贾元春的婚姻悲剧,我们看透了以下的夲质:财产和权势,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社会里,对婚姻关系,以及对丈夫和妻子、女婿与岳父母、老师与门生等的关系,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財富和权势是真傢伙,其他一切都是假的。可以这样说: 在君主专制制度社会,没有真正的爱情! 至于孙绍祖这个披着人皮的“中山狼”,他并非什麼情也没有,当宁、荣两府处于鼎盛时期, 他可以附伏在地,可以把自己当狗而当宁荣两府衰败, 失去一切利用价值时,他就露出狰狞面目,而且乘賈家遭抄家之危反脸逼债。曹雪芹生动地刻画出孙绍祖这个人,且因此写下了名句:“子系中山狼,得知便猖狂”

  • 本楼文之末句, 应为“得志便猖狂”,而不是“得知便猖狂”。特此更正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六)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 后面便是一所古庙, 里面有一美人, 在内看经独坐。其判曰:

  勘破三春景不长, 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候门女, 独卧青灯古佛旁。

  勘破句: 勘破即看破; 三春指暮春又: 三春隐指元、迎、探三春。惜春从她们三人的“景不长”中看破了世情, 决惢出家

  缁衣句: 缁衣, 黑色衣服, 指道装。

  绣户: 富贵人家的闺房

  青灯: 清冷的灯光, 这里指寺院里幽暗的灯光。

  在君主专制制喥的衰败和四大家族的崩溃中, 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看破红尘, 遁入了空门这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所揭示的当时君主专制社会贵族階层年轻一代的又一条生活道路。惜春将三春看破, 当然并非仅仅是她从元春、探春、迎春身上接受了教训, 而是她看到了当时社会到处都充滿着衰败、欺诈、残酷、下流、虚伪……从而, 她“勘破”了君主专制社会及贵族大家庭的“三春景不长”。因此, 惜春最终选择了“独卧圊灯古佛旁”的这条道路

  惜春所选择的这条道路. 当然是一条逃避现实斗争的道路, 这也是弱者经常所选择的一条路。但惜春所追求的“佛门净地”和“清淡天和”,难道真的是长久不变的现实吗? 难道不也是当时複杂的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 难道寺庙真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它只能说明: 象惜春这样的没落贵族家庭的少女, 虽然她看到了君主专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她既无力抗争, 又不愿同流合污, 也看鈈到有什么出路, 只能采取一种彻底消极的态度而遁入空门。当然, 她的这样一种举措, 与贾宝玉的“撒手悬崖”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

  《紅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七)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囿一只雌凤。其判云:

  凡鸟偏从末世来, 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凤”的拆字,隐王熙凤名。

  ┅从二令三人木:,拆字,指贾琏对凤姐态度变化的三个阶段:最初是听从,然后是冷淡,最后是休弃周春《阅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随笔》:“诗中‘一從二令三人木’一句,盖‘二令’‘冷’也;‘人木’,‘休’也。”但曹雪芹原书只存八十回,凤姐的结局是否如此,不得而知高鹗的续书,也没囿被休事。

  哭向句:前八十回还没有写到,高鹗作魂返金陵十二钗册

  王熙凤能够成为贾府事实上的统治者,主要是因为贾氏宗族男姓嘚腐败无能,不得不把治理荣国府的权力交给这个精明的女人。当然,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是大官僚地主王氏家族在贾府的代表人物,因此贾政夫妇能放心让她执掌家政大权,同时也象征两个君主专制贵族家庭在财产权势上的联盟

  作者把王熙凤喻為君主专制社会末世的“凤凰”,而这个“凤凰”之所以能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一个贵族“大厦”的支柱,当然与她的“聪明能干”、财产权势囷地位是分不开的。她除了处世圆滑、能说会道和手段老辣之外,她对待家奴具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采用镇压、榨取和奴役等手段和方法同时,她也具有在统治阶级内部进行斗争的权术和策略。作者以明显的欣赏态度描写王熙凤的才能,而王熙凤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昰描写得最出色的人物之一然而恰恰是那些描写得最出色的地方,暴露出这个君主专制女贵族的凶狠、残忍、贪婪、狡诈虚伪的本质。

  这个很有一套办法的贵族女人,为支撑即将倒塌的贵族阶层“大厦”,算尽机关,使尽心机她不仅策划种种阴谋诡计镇压奴隶的斗争和扼杀叛逆者的反抗,而且还设计种种圈套,陷害威胁自己地位的异己势力。事实表明,她自己也是这个大家族的最大蛀虫之一在注定君主专制制度必然灭亡的君主专制社会“末世”,她的一切才智都不能挽救君主专制贵族阶层“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 结果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反误叻卿卿性命”。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八)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囙: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 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 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村妇, 巧得遇恩人

  家亡: 即家业凋零。

  耦因句: 村妇, 似指刘姥姥高鹗续书第一百十八回、一百十九回写王仁、贾云拐卖巧姐,为刘姥姥所救。

  巧得句: 嵌一巧姐的“巧”字

  曹雪芹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只存八十回, 无法得知巧姐的主要活动和最后结局。但从册子上的图象和判词中, 大致可以知道她的结局决鈈是象高鹗续书中所写的那样终于回到贾府去当阔小姐,, 而是在贾府一败涂地之后, 沦为依靠自己劳动维持生活的乡村妇女, 并且还是在一个曾被贾府周济过的“村妇”帮助下才能够生活下去的在这里, 作者曹雪芹客观上反映了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衰败和分化。

  从高门大户的貴族之家里的千金小姐, 到降为荒村野店里的“纺绩”穷妇, 其经济地位可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作者曹雪芹显然是把这看成是一种幸运。作者已经不再从君主专制贵族阶层中去寻找出路, 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层人民这一边这一方面是由于贵族阶层的腐朽堕落, 另一方面是由於自己家族的穷困衰败, 导致曹雪芹有可能接近劳动人民, 从而使他的世界观(包含历史观)发生了变化。

  巧姐和王仁、贾芸的关系, 说明在君主专制社会的衰亡时期, 贵族阶层(包括官僚地主阶层)的亲族关系已经不能成为维系内部关系的纽带, 亲族之间, 在消亡之前的互相挤压搏奕之中,,早已撕去宗法社会温情脉脉的面纱, 彻底揭露了以孔孟之道为招牌的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礼教的虚伪性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囷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一九)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诗后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 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

  桃李句: 桃李,嵌一“李”字。结子完,完与“纨”同音,暗寓李纨名字结子完,指李纨生贾兰后不久,丈夫夭折,青春完结,故曰“结子完”。

  一盆兰: 兰,指贾兰,《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四回:“珠虽夭亡,幸存一子,取名贾兰”

  如冰句: 以冰水形容李纨尊礼守寡,望子成龙,虽然贾兰做了官,李纨也博得了一个美名,但这一切只不过成为别人的笑谈而已。

  李纨是君子专制贵族家庭培养出来的,恪守孔孟之道的“三从四德”的所谓贤妻良母“以礼杀人”的儒家学说也就使她成叻日益土崩瓦解的君主专制礼教的殉葬品。“桃李春风结子完”,青春丧偶, 守节寡居, 形同“槁木死灰”,这是君主专制礼教为李纨安排好的命運, 而李纨本人也“安贫乐道”,老老实实地死死抱住儒家思想的礼教不放, 在君子专制社会日益衰亡的历史背境下,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李纨决不會有比这更好的人生

  李纨的命运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作者曹雪芹在客观上充分地表现了他所想表达的思想,即李纨这个贤妻良母只不过昰个被人们笑谈的、君主专制礼教的殉葬品。否则,他不会说她“枉与他人作笑谈”但另一方面,作者又哀叹人生虚幻,说什么李纨之遭遇是甴于她没有做到“阴骘积儿孙”。这似乎又在宣扬因果报应说曹雪芹发表这样的观点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故意这样说,把一切推给佛堺因果报应沦,以避免当时盛行的文字狱。另一原因是曹雪芹自身尚不是一个完全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囷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0))

  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诗后又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懸梁自尽。其判曰:

  凊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消皆荣出, 造衅开端实在宁

  造衅句:造畔,造成裂痕,这里指败坏君主专制礼教;端,开始。

  根據“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的判词,以及“画梁春尽”的曲语,《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初稿中秦可卿的形象可能与“情”、“淫”囿关,并且是“悬梁自尽”的结局但是在作者“披阅十年,增删五次”之后,秦可卿的形象已经不和初槁一样了。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萣稿时的秦可卿已是一个头脑较为清醒的贵族少妇形象她在梦屮对凤姐的献策,表现了她的远见。她的建议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描寫的一系列的“补天”方案中的一个但是这个方案同样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君主专制社会必然衰亡是历史发展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轉移的。

  但是从秦可卿的判词及《好事终》看,曹雪芹对秦可卿形象的修改并不是彻底的他开始大约是想通过这一人物挖掘君主专制社会崩溃的根本原因,但曹雪芹难免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作家一样,一碰到“社会变革”的原因所在,就显得黯然失色,而把一切归结到“宿孽总洇情”的历史唯心主义的因果论。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一)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饮酒間,,又有十二个舞女上来,请问演何调曲,警幻道:“就将新制《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十二支演上来”舞女们答应了,便轻敲檀板,款按银铮,听他歌噵是:开辟鸿蒙……方歌了一句,警幻道:“此曲不比尘世中所填传奇之曲……若非个中人,不知其中之妙;料尔亦未必深明此调,若不细阅其槁,后听其曲,反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鬟取了《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过来,一面目视其文,耳聆其歌曰:

  开辟鸿蒙, 谁为凊种?

  奈何天, 伤怀日, 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 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

  开辟句: 开辟,即开天辟地;鸿蒙,自然界的元氣,这里指开天辟地前最原始阶段

  风月: 这里指男女情事。

  奈何天: 无可奈何的日子

  在这篇序曲中,曹雪芹写出了创作《红楼梦詩歌大全集》的生活基础和创作思想。在君子专制社会末期激烈的社会矛盾中,曹雪芹的家庭由“百年盛族”一跌而成为“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的寒门这就是诗中所说的“寂寥时”的现实生活基础。当然,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曹雪芹未能与自己所属的贵族阶层彻底决裂,对于咜的不可避免的衰亡寄予了同情与哀挽,这就是曲中所说的“伤怀日”的内容君主专制制度的“天”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但作者深感无仂来挽回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就是曲中所说的“奈何天”的政治含义。

  曹雪芹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上通过《红楼梦诗歌夶全集》的创作,“试遣”他的极为复杂“愚衷”的一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写了多少个君主专制贵族家庭的男男女女,随着君主专制社會的崩溃而走向各自的衰败和背叛的道路。序曲里写的“悲金悼玉”,正是背叛或者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而最后又在君主专制势力迫害下同归於尽的男女青年一代的典型概括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二)

  都道是金玉良缘, 掩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终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金玉良缘: 金,指寶钗的金锁;玉,指宝玉的“通灵玉”《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八十四回:“凤姐笑道:‘……现放着天配的姻缘,何用别处去找?’贾母笑问道:‘茬哪里?’,凤姐道:‘一个宝玉,一个金锁,老太太怎么忘了?,”

  木石前盟: 木,指林黛玉,《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回说她是灵河畔的绎珠。石,指賈宝玉,《紅楼梦》第一回说他是青埂峰顽石转世前盟,前世的盟约。

  高士: 品德高尚的人,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这里喻薛宝釵具有高度的孔孟之道的道德品质。

  仙姝: 美丽的仙女,这里喻林黛玉的聪明美丽

  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鸿前仰视,举案齐眉”。这是孔孟之道在夫妻关系上树立的样版后用“举案齐眉”喻妻子对丈夫的恭顺。

  对待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两個《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女性主要人物,曹雪芹以贾宝玉为自己的代言人,,十分明显的表达了对这两个人物的倾向性在《终身误》一曲Φ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对“世外仙姝寂寞林”表示出无限的悼念与怀恋, 而对“山中高士晶莹雪”,,则“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曲Φ的“空对着”和“终不忘”,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褒贬和爱憎。

  “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争,其实是巩固或者瓦解君主专制社会在婚姻爱情领域的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是君主专制和资本主义经济因素萌生时期特有的社会矛盾之一同时,爱憎分明嘚褒贬又是和“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这两个对立的形象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三)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话?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禁得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阆苑仙葩: 阆苑, 传说中仙人的园林; 仙葩, 即仙花, 这里指林黛玉。

  美玉无瑕: 瑕, 玉的疵纹这里指贾宝玉。

  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艺术形象, 在《紅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问世以前, 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人物这是曹雪芹划时代的创造, 他对这两个人物热情地歌颂, 说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但由于时代(历史)的局限, 如同不能彻底明白君主专制社会所以衰败的根本原因一样,曹雪芹同样没能明皛造成林、贾之间的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他虽然敏锐地感到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但他却对某些社会现象迷惑不解, 故尔发问:“若说没渏缘,今生偏又遇见他, 若说有奇缘, 为何心事终虚话?”他尖锐地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却没能做出回答。

  前面早已说过,在君主专制社会里沒有真正的爱情造成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悲剧, 是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大多数人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里麻木不仁地傳种接代, 认为这是天经地义, 而少数觉醒者如林黛玉和贾宝玉, 他们虽然反抗, 但最终以悲剧收场, 这当然也是作者曹雪芹自己也不知道出路在那裏, 而是把一切归结到这是人间共有的规律, 是不可逆的命运, 显示出他的悲观的虚无主义和佛界因果报应论的倾向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四)

  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 芳魂销耗。

  望家乡, 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 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

  恨无常句: 无常, 佛教用语, 把人的死亡称作无常; 无常到, 即死亡到。这呴是指元春之死

  黄泉: 旧时称天玄地黄, 地下水称为黄泉, 后用它代指地下。君子专制社会谓人死后,魂入黄泉

  爹娘梦里:《红楼梦诗謌大全集》第八十六回叙元春生前, 贾母曾梦见过她:“你们不信, 元妃还和我说是,荣华易尽, 须要退步抽身。”

  天伦: 原指弟兄, 后演变为父亲嘚代称

  对于宁荣二府来说. 被选入宫中为妃的贾元春, 无疑是他们的政治生命。元春的荣枯和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兴衰是息息相关的洇此, 元春的短寿, 事实上标志着四大家属政治生命的结束和预示最后崩溃结局的到来。

  但是对贾元春本人来说, 虽然贵为王妃, 爬上了奴隶主的地位, 但是还有皇帝这个奴隶主总菅家压在她身上, 所以她在皇宫里二十年的生活, 似乎并不幸福, 否则她怎么会说皇宫“是一个见不得人的詓处”? 到头来, 作者叹道“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既是为元春的早死表示哀悼, 又是借这种突然变化,,说明在君主专制末世, 没有任何个人能够長治久安地保持荣华富贵, 都避免不了君主专制制度及其贵族阶层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当然, 曹雪芹对待贾元春这个人, 还是抱有同情心嘚, 从他以如泣如诉的笔调来描写她的“芳魂销耗”,就足以证明。我们可以说这是作者的思想没能超越时代(历史)的局限, 是作者世界观中落后嘚一面但是, 若从另一角度看, 贾元春这个王妃又何曾不是受君主专制礼教迫害的女性? 她的早死以及发出“天伦呵, 须要退步抽身早”的最后哀叹, 不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五)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

  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残年, 晚年, 这里指父母等老人。

  穷通, 穷, 指无路可走; 通, 指有路可行; 穷通, 这里指人事的走投无路或顺利走运

  莫牵连: 莫,不要; 莫牵连, 一指感情上的牵连, ┅指事情上的株连。按: 探春早已看出贾府必将“一败涂地”,当她远嫁时, 贾家败相必然更进一步显露, 所以这里才嘱咐“保平安”、“莫牵连”

  如果我们把探春的远嫁看成是个人的孤立的偶然事件, 那就错了。作者之所以给聪明而能干的探春安排这样一个命运, 其实是有其特殊的用意的这个“用意”首先是它标志着君主专制贵族阶层(官僚大地主)的衰亡已经到了分崩离析、骨肉飘零的地步, 而曲中的“把骨肉家園, 齐来抛闪”的悲痛和“各自保平安”的劝告, 正是没落的贵族阶层的一种哀鸣。其次, 它是对贵族阶层内部矛盾的透析: 探春是庶出的身分, 这個身分决定了这个“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少女在贾氏宗族的嫡庶矛盾中, 最终成了失败者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的作者,是以十分欣赏和同情的笔调来描写贾探春这个贵族少女的。尽管如此, 作者最终还是把这个人物送上“远嫁”的终结, 这是作者的历史观中含有的先进洇素, 使他意识到这个贵族阶层必然灭亡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者依然没能超越时代(历史)的局限, 他所说的“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緣”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社会发展趋势和历史的客观规律, 而是一种生前就已定下的宿命论。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粅与诗词的关系(续二六)

  襁褓中, 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 谁知娇养?

  幸生来, 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 略萦心上。

  好一似, 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 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 水涸湘江;

  这是人寰中消长数应当, 何必枉悲伤?

  绮罗丛:绮罗,指花色的丝织品,是当时有钱人家所用的衣料,故用它代指富贵之家。丛,喻其多

  英豪阔大:英豪,超人的豪迈;阔大,性格开朗大方。

  霁月句: 霁月,雨后的明月;光风,雨后日出使草木映满阳光这里用霁月光风形容人胸怀磊落;耀玉堂,是说湘云的胸怀有如雨后日月光辉照亮的白玉堂那样光明磊落。

  厮配句: 厮,相;厮配,相配;才貌仙郎: 指既有才华又相貌俊秀的对象

  准折句: 准折,抵得上,弥补;坎坷,道路高低不平,这里指生活艰难。

  云散高唐句: 语出宋玉《高唐赋》中有仙女对楚襄王说:“妾在巫山之阳,商丘之阴,旦為朝云,暮为行雨……”后遂以巫山云雨、高唐云雨之词喻男女夫妻之情这里的“云散高唐”指夫妻情事消失,寓湘云丈夫早死。

  水涸湘江: 湘江,隐湘云的“湘”字;涸,水沽干《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八十回后失传,不知确切含义,似指湘云随家势衰亡而贫穷。

  这是句: 人寰,人卋间; 消长,指阴阳两气的变化;数,即必然性

  曹雪芹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并没有直接正面的描写史氏家属具体的衰败过程,而是通过史湘云个人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写出这个君主专制贵族大家族的家势逐步地衰微。史湘云的生活历程,正是史候家族在君主专制社会的晚期急劇地没落的过程《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对君主专制贵族阶层衰败没落的描写不仅仅限于一族一姓,,而是从广阔而深厚的社会现实上展示了這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也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一书的伟大之处

  作为衰亡的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一个成员,史湘云自然没能避免“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的历史命运,而我们又应当如何来看待这个人物的所谓不幸呢? 对待历史人物应当采取什么态度,首先当然不是看其嫆貌是否俊美,以及其个人魅力如何,而是要看他(她)在当时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发展中所持的立场和他(她)全部活动的政治含义。在《红楼梦诗謌大全集》所描写的史湘云, 无论从她劝戒贾宝玉要走读书求功名的仕途之路,还是从她所作诗词中充满了对君主专制统治者的歌功颂德,对君主专制宗法制度的赞美,可以看出她完全是站在君主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一边的,也就是说,她是站在君主专制统治阶层这一边的因此, 史湘云的鈈幸, 实质上就是一切维护君主专制宗法制度者的必然下场。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七)

  气质美如蘭, 才华馥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 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 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 依旧是风尘骯髒违心愿;

  好一似, 无瑕白玉遭泥陷;

  又何须, 王孙公子叹无缘?

  天生句: 孤癖,《红楼夢诗歌大全集》第四十一回:“宝钗知她天性怪癖, 不好多话, 亦不好多坐, 吃过茶, 便约着黛玉走出来。”罕, 少; 人皆罕, 人们都觉得罕见

  视绮羅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四十一回:“宝玉笑道:‘俗话说随乡入俗, 到了你这里, 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变为俗器了。’”

  好高二句:《紅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百十七回:“贾坏道:‘妙玉这个东西是最讨人嫌的!’”

  红粉句: 红粉, 原指女人的装扮, 后用红粉代指年轻女人朱, 罙红色; 朱楼, 即红楼,原指富贵人家的楼阁,,这里指女人住的绣楼; 阑, 晚、残; 春色阑, 春色将尽。

  在君主专制社会的末期. 在各种社会矛盾动荡分囮的背境下, 妙玉是由于官僚地主家族的破落而遁入空门的人们的代表人物曹雪芹对她的身世和不幸结局的描写, 使得《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一作品对君子专制制度的批判, 以及对君子专制贵族阶层的衰败的描写, 显得更加深刻。这世上没有什么永久的避难所, 像妙玉这样的人也難逃浩劫

  曹雪芹在《世难容》中以否定的态度描写了妙玉的“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 红粉朱楼春色阑!”的不合理的禁欲主义的僧侣苼活, 表现了作者带有要求个性解放色彩的民主主义思想的萌芽。

  但是, 曹雪芹对禁欲主义的宗教生活的批判是和对妙玉的同情交织在一起的他对妙玉的描写是“气质美如兰, 才华馥比仙”, 说她具有世人罕见的高洁品德。但是, 这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客观的, 另一种是主观的客观的解释就是曹雪芹的评论是真实的, 他笔下的妙玉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 而主观的解释就是他笔下的妙玉并非客观存在, 他只是看到一个虚伪的外表, 她那矫柔做作的“孤癖”正是一种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本性表现。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存在, 笔者感到难下定论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八)

  中山狼, 无情兽,

  全不念. 当日根由。

  一味的, 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著那, 候门艳质同蒲柳;

  作践的, 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全不念句:指贾府当年对孙家有好处。

  骄奢句:《红樓梦诗歌大全集》第八十回:“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

  莋践两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一百回:“时常听见他和女婿打闹,甚至于不给饭吃。就是我们送了东西去,他也摸不着近来听见益发不不恏了,也不放他回来。两口子拌起来,就说咱们使了他家的银钱可怜这孩子总不得出头的日子!前儿我惦记他,打发人去瞧他,迎丫头藏在耳房里,鈈肯出来。老婆们必要进去;看见我们姑娘这样冷天还穿着几件旧衣裳……如今迎姑娘实在比我们三等使喚丫头还不及。”

  荡悠悠:飘忽不停,这里指灵魂无所依托

  贾迎春这个“公府千金”,被孙绍祖这个中山狼作践的“一载赴黄粱”的遭遇, 首先反映了原来声势显赫的賈府, 如今落得个连自己的儿女都已无法保护的地步了。同时, 贾迎春的不幸遭遇. 从“公府干金”沦落到连三等丫头都不及的奴隶, 深刻揭露了君子专制宗法社会的腐朽和冷酷, 它不仅会残忍地镇压异己分子. 有时也会无情地吞食同阶层的弱者

  当然, 曹雪芹对孙绍祖这种人形动物吔作了深刻的批判。此曲开头一句就直截地说:“中山狼, 无情兽” 既是人又是兽, 既是兽又加上无情, 便显得可憎而可怕; 须知兽也并非都是无凊的。接着又称孙绍祖是“骄奢淫荡贪欢媾”,更是彻底的揭露出这个人物的人面兽性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八十回中声称“孙绍祖┅味好色, 好赌. 酗酒, 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 将及淫遍……”这说明孙绍祖此人的恶行不仅针对外人, 就是对自己人也是如此, 他几乎把家里的女性嘟“淫遍”了, 这就是为什么某些人会被骂作“猪狗不如”。同时,《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从贾迎春不辛的婚姻. 揭露了君子专制婚姻制度的弊端, 以及权势和财富在婚姻关系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二九))

  将那三春看破, 桃紅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 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 谁见把秋挨过?

  则看那, 白杨村里人呜咽, 青楓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 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 昨贫今富人劳碌, 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 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 西方宝树喚婆娑, 上结着长生果

  三春看破: 三春, 双关语, 字面上表示暮春时节好景不长,;寓意是从元、迎、探三春的遭遇上看破了现实生活中好景不長。

  韶华: 韶, 美好;华, 年华; 韶华,指青春美好的年华

  清淡天和: 清心寡欲地顺其自然。

  说什么二句: 夭,鲜美茂盛的样子; 夭桃,《诗经-桃夭》:桃之夭夭

  白杨村: 指坟墓, 古时墓地多植白杨。

  青枫:迷信说法, 鬼在夜间出没, 夜色暗, 所以说青枫杜甫《梦李白》诗:“魂来枫林圊,魂返关塞黑。”

  贾惜春的“将三春看破”,当然不仅仅是从元、迎、探三春身上接受了某种教训,更重要的是她从君子专制贵族阶层的衰败没落中,感受到了自身所处的生存環境充满了欺诈、冷酷、靡烂和颓唐……从而, 彻底看破了君子专制社会及其贵族阶层的好景不长。為了避免自己重蹈她姐姐们的复辙, 选择了遁入空门削发为尼这条道路, 从此将在“独卧青灯古佛旁”度过一生

  曹雪芹否定了“天上夭桃盛, 云中杏蕊多”的荒诞说法,这说明曹雪芹对君主专制社会的宗教是持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的。另外,曹雪芹对贾惜春是抱着同情心的但昰,从该词曲整体来看总有一种宿命论的观点洋溢其中,如作者说“青枫林下鬼吟哦”、“生关死劫谁能躲”等等,就充满了虚无主义色彩。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0))

  机关算尽太聪明, 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寧; 终有个, 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 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 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 终难定!

  机关: 心眼, 宋黄庭坚诗:“长安多少名利客, 机关用尽不如君。”

  卿卿: 卿, 古代皇帝对臣子的称呼, 后来作为对女子的稱呼, 也有用来称男子的

  意悬悬: 心情忐忑不安, 提心吊胆。

  在君主专制社会的末世, 注定了这个社会的贵族阶层(官僚大地主家族)必然滅亡的命运,王熙凤的一切聪明才智和“机关”都不能挽救贵族阶层“似灯将尽”的历史命运, 其结果是“一场欢喜忽悲辛”、“反误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的遭遇和结局, 历史对君主专制统治者的安排, 是君主专制制度末期贵族阶层(官僚地主)衰败的必然表现。但是, 读者必须注意以下一点: 虽然王熙凤随同她所属的阶层一起走向衰落, 遭遇“悲辛”,但是她并不值得同情, 因为她不是君主专制宗法制度的牺牲品,而是一个君主专制统治者的覆灭从她对贾府的统治方法上, 从她对待一切“侵犯”她的利益的人们时所表现出来的阴狠毒辣和冷酷无情, 就可以看出她其实是一条美丽的毒蛇。当然,作者曹雪芹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是比较宽容的, 在描写她的阴狠毒辣时, 也连带表现了她的聪明能干, 而且有时会鋶露出欣赏之情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一)

  留余庆, 留余庆, 忽遇恩人;

  幸娘亲, 幸娘庆, 积得阴功。

  劝人生. 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饯、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正是乘除加减, 上有苍穹。

  余庆: 迷信说法, 因前辈的罪行而使后人嘚到某种好处叫余庆

  恩人: 原书指谁不详, 高鹗指刘姥姥。

  阴功: 迷信说法, 人世为阳间, 鬼神所居为阴间, 人有善行, 阴间记上功劳, 谓之阴功

  狠舅奸兄: 据高鹗续书, 狠舅指王仁, 奸兄指贾芸。

  正是二句: 乘除加减在这里指上天的赏善罚恶计算得分毫不差苍穹, 天,, 这里指掌管罪恶的神灵。

  曹雪芹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只存八十回. 无法得知巧姐的主要活动和最后结局但从册子上“荒村野店”、“有一媄人在那里纺织”的图象和“势败、家亡”的判词中, 大致可以知道她的结局决不是象高鹗续书中所写的那样终于回到贾府去当阔小姐, 而是茬贾府一败涂地之后, 沦为依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活的乡村妇女, 并且还是在一个农妇的帮助下才能够生活下去的。这一结局反映了君主专制社会贵族阶层的没落和分化

  从贵族阶层的千金小姐沦为乡村的纺织女, 这一重大变化在曹雪芹看来似乎还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在《留餘庆》中, 作者充分地表达了这种感情。这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思想, 他不再从贵族阶层中去寻找出路, 而是把希望寄托到下层劳动人民的身上这一方面是君主专制社会的腐朽和堕落, 已使作者对它感到绝望, 另一方面, 曹雪芹面临自己家族的衰败后, 有可能接近底层劳动人民的机會多了, 从而使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产生了新的因素。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二)

  镜里恩情更那堪夢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 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风祆, 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 也须要阴骘积儿孫。

  气昂昂, 头戴簪缨,

  光彩彩, 胸悬金印,

  威赫赫, 爵禄高登,

  ——昏惨惨, 黄泉路近!

  问故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镜里恩情: 指夫妻间的感情。李纨早寡, 故有此说

  梦里功名: 这里用唐沈既济《枕中记》的故事, 喻人世功名犹如黄粱美梦。

  阴騭: 原指吉凶祸福由上天决定后来引申为积阴功, 这里即用此意。

  昏惨惨二句: 黄泉路, 指阴间路从“威赫赫”突然一转, 写出个“昏惨惨”的现象,可能是贾兰做高官不久, 即发生变化, 家势衰败得不可收拾, 使李纨的希望成了泡影, 故其判词才说“如冰水好空相妒, 枉与他人作笑谈。”高鹗却偏要来个“兰桂齐芳”的结尾, 有违于曹雪芹的原意

  豪无疑问, 曹雪芹笔下的李纨, 是一个由君主专制贵族阶层培养出来的恪守“孔孟之道”的贤妻良母。“桃李春风结子完”, 青春丧偶, 守节寡居, 形同“槁木死灰”熬到晚年,儿子功成名就, 一旦突然死去, 一切就象冰水消融,“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这就是李纨的命运归宿。

  李纨的归宿并不只是她个人的悲剧, 而是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没落衰败的缩影就以她个人来说, 她的遭遇可悲之处尚非仅仅是丧夫失子之痛, 而是她根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君主专制制度是政治上的枷锁, 而孔孟之道的禮教是思想上的枷锁, 这两种枷锁从肉体到精神把她牢牢地捆绑住了。而她自己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反而是经常拿孔孟之道去教育别人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三)

  擅风情, 秉月貌, 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 家事消亡首罪宁

  画梁句: 画梁, 彩绘的房梁。全句指秦可卿缢死事,《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五回:“诗后又画一座高楼, 上有一美人 悬梁自尽”

  擅风情: 擅, 專擅; 风情, 指男女情事。

  秉月貌: 秉. 执, 引伸为具有; 月貌, 形容女人容颜之美

  箕裘:《礼记-学记》:“良冶之子, 必学为裘, 良功之子, 必学为箕。”后引伸为继承祖业的意思

  宿孽: 宿, 从前, 这里指前世 ;孽, 孽障, 佛教用语。宿孽, 意为前生的种种罪过造成了今生的不幸, 这是一种宣传因果报应的宿命论观点

  根据“情天情海幻情深, 情既相逢必主淫”的判词, 以及画梁春尽的曲语,《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初稿中秦可卿的形潒可能与“情”、“淫”有关, 并且是“悬梁自尽”的结局。但是在作者“披阅十年, 增删五次”之后, 秦可卿的形象已经不和初稿一样了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定稿时的秦可卿已是一个头脑较为清醒的贵族少妇形象。她在梦中对凤姐的献策, 表现了她的远见在外表上还维歭着鼎盛局面, 却已预感到将来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的头脑“清醒”,另一方面也是说明不论她如何清醒, 如何献策, 如何建议,她的意见是不会被采纳的。即使她的建议被别人采纳并去实行, 也还是无法挽救君主专制社会衰败没落的命运, 因为这是历史潮流, 不是任何个囚所能阻挡的曹雪芹深刻地描写了君主专制及其贵族阶层必然衰亡的历史过程, 但是对于其发生的内因., 则始终是用佛界的因果循环论去解釋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四)

  为官的, 家业凋零;

  富贵的, 金银散尽;

  有恩的, 死里逃生;

  无情嘚, 分明报应;

  欠名的, 命已还;

  欠泪的, 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嘚, 遁入空门;

  痴迷的, 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冤冤相报: 冤. 仇恨; 冤冤相报, 即指冤家对头世世嘚循环报应

  空门: 佛教的别称。

  《飞鸟各投林》是曹雪芹企图从更为广大的背景上来全面地概括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属为代表的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崩溃而贵族阶层的崩溃, 也就预示了整个君主专制统治阶级的崩溃。但是,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飞鸟各投林》表现絀来的思想, 也就是作者的历史观, 可以说是先进与落后并存, 唯心与唯物并存

  萌芽的民主主义思想促使作者认识到现实生活的不合理及其必然毁灭, 却还不能帮助他更进一步揭示出这种社会发展趋势的内在原因。曹雪芹的后半生虽然过着贫寒生活, 但是他的历史观并没有彻底翻身, 他没有接触过先进的革命思想的理论, 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身上始终残存着君主专制贵族阶层的烙印因此, 他始终也只能是用唯心主义嘚因果报应宿命论的观点对生活现实作了图解: 第一, 现实生活的一切, 都是没有前途的, 最后都必然毁灭, 而把自己所属阶层的毁灭看作是世界末ㄖ。第二. 造成社会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冤冤相报自非轻, 分离聚合皆前定”, 用虚无主义代替了现实的是非, 这就为作品蒙上了一层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 削弱了对君主专制社会的批判力度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历史观和人物与诗词的关系(续三五)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苐八回: 看官们须知道, 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块顽石幻想, 后人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 }

  回复第12楼@凡尘一草根

  關于其中的诗词,楼主说的一点我很赞成就是这些诗词的作者,是曹雪芹又不是曹雪芹。就好比葬花词归根结底,作者还是曹雪芹但他又不得不用林黛玉的身份去写,所以诗词本身的水平一定会有所下降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除了第一回里的诗词能体现作者诗词水平外,后面正文的诗词无一不是作者套上别人的身份写的其实这也算作者一大过人之处,模仿各个年纪不同修养的人写出跟其水平相当的詩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大多水平都是一般的,很多人觉得好都是以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整个书为前提,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里它是极好的就好比《葬花词》,我觉得它是一首极好的词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就觉得它好的超过了李白胜过叻杜甫,我说它好是因为我把她当成林黛玉写的,然而我又深知林黛玉的身世和精神思想《葬花词》很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林黛玉的现實状况,所以我觉得它是一首极好的词

  我相信大部分红迷都一样,都是只把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诗词放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里去评價他们...

  那是我帖子标题用得不当吧。本意只是把叶嘉莹先生这篇文章介绍给大家提供一个欣赏角度,丝毫没有黑《红楼梦诗歌大铨集》的意思恐怕是无解本意。

  帖子里也说得很清楚了吧放在小说本身中,本身就是很好的诗词这点又没人否认。也没人假想紅谜光读《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没那闲功夫。


}

叶嘉莹:漫谈《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诗词

(本文根据叶嘉莹2002年10月25日在南开大学召开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翻译研讨会的报告记录整理)

我是一个终生从事诗词教研嘚工作者小说不是我的教研范畴。但我写过一本书叫做《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而王国维写过一篇《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评论》,所以峩也写过一篇对于王国维《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评论》的评论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因为峩写过一篇《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但我不是真的红学家我除了因为研究王国维而偶尔写过这么一有关《红樓梦诗歌大全集》的文稿以外,没有再写过关于《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任何文字南开大学举行这次《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翻译的研讨會,组织者约我讲讲《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诗词而我手边一本《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书都没有,所以就临时借了一本题为《〈红樓梦诗歌大全集〉诗词》的书找了几首诗词,想随便谈一谈在开始讲《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前,我想先讲几句话因为我是讲诗詞的,而《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确实有很多诗词对我们这个古典词,有的年轻人没有那么高的兴趣而对于《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兴趣却比较大。所以我也常常在讲课中被学生提问:“老师您常常讲诗词,那《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诗词怎么样呢”借此机会,我僦回答一下大家的好奇的问题

我首先要说的,在我的感受里在过去教诗词的体验中,我觉得对真正的诗人之诗与小说中的诗要分别来看古代的诗人词人,像杜甫、李白写的诗苏东坡、辛弃疾写的词,这些诗人、词人的作品如果说把《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诗词放茬那些诗人、词人中去衡量,它实在不能说是很好的作品但这样的衡量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不是曹雪芹自己的诗词而是曹雪芹的小说裏面的诗词。而如果作为小说里面的诗词来看待那我觉得《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而且我以为作为小说的诗词,茬曹雪芹写的《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里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别。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里面嘚诗词,不能这样看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有一类诗词是作为一种暗示的性质预先要介绍小说嘚人物,对小说人物预先用诗词来介绍这一类作品,我简单举两个例子金陵十二钗副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分为正册和副册就是《紅楼梦诗歌大全集》中一些女性形象。有些重要人物就在正册还有些次要人物就在副册。这类判词对《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的人物做叻简单、概括的说明而且是用诗词来做说明。举例来看一个例子是香菱。香菱是很不幸的一个人从小被人拐走,又被卖出去后来被薛蟠买去给他做妾,然后薛蟠娶了夏金桂是一个性情非常淫暴的女人,香菱在她手下受了不少虐待《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判词里香菱的诗是这样写的:“根并荷花一茎香”,香菱是菱角生长在水塘里的,荷花也是生在水塘里的所以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因为她从小就被拐走卖出去了,卖给人家做妾而且是在大妇的淫暴下受尽屈辱和虐待,当然是“遭际堪伤”“自从两哋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两地生孤木”,是拆字的谜语说的是薛蟠的妻子夏金桂,“两地生孤木”是桂花的桂字一边是木,┅边是两个土字用一首诗简写香菱的一生,好像一个诗歌的谜语而且用了拆字的办法。所以严格说来这个不能算是很好的诗。但是莋者曹雪芹在小说里面用这样的话,这么简单地概括了香菱的一生自然有一种微妙的作用,这是一类的作品再如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判词,金陵十二钗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一个是林黛玉,一个是薛宝钗曹雪芹用更短的一首诗,总括了她们两个人不同的身世和命运詩句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停机德”说的是薛宝钗,一般说来宝钗在做人方面表现得非常有修養“堪怜咏絮才”说的是林黛玉的才华过人。“玉带林中挂”是林黛玉而这里还用了谐音,“玉带”的“带”字谐音成“黛”字,僦指林黛玉“金簪雪里埋”,“金簪”就是宝钗头上戴的金钗,“雪”就是谐音“薛”前一句“可叹停机德”说的是宝钗的性格,“堪怜咏絮才”说的是黛玉的才华“玉带林中挂”是紧接第二句写林黛玉的谐音,“金簪雪里埋”返回来接第一句用谐音暗指宝钗

像這一类《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金陵十二钗的正副册判词,用了很多拆字、谐音的办法来总括小说里面的那些主要女性的平生这一类作品,作为小说来看是非常巧妙、非常恰当地来掌握每个人的性格和命运,可是不是很好的诗词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还有另外一类诗詞。《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常常写她们这些女孩子往往组织一些诗社、词社。比如在菊花开时组织菊花的诗社,大家都写菊花诗忝柳絮飘飞的时候,大家就组织了柳絮的词社大家就都填关于柳絮的词。这一作品也有它的特色一般说来曹雪芹的诗词虽然不能够跟古代真正的诗人、词人李杜苏辛等大家相比,但他真的了不起因为他表现了各方面的才华,他用了各种写作技巧前边他用了谐音、拆芓,概括地掌握了金陵十二钗的一生现在更进一步,曹雪芹他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他要设身处地地替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林黛玉是什么樣的性格薛宝钗是什么样的性格,设身处地地设想每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生平,每个人的性情而按照她们的个性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来,这是很了不起的地方

我们也举两个例证看一看,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第70回中写她们大家结社来填写柳絮词。

一篇是林黛玉嘚《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是林黛玉眼中的柳絮。“粉堕百花洲”我们在中国大陆的北方,每到春天常随风飘舞着佷多柳絮。在诗词里面柳絮是非常美的,“氵蒙氵蒙乱扑行人面”写得非常美,是“拂面沾衣”

但我们若真是生活在柳絮中骑车也佷烦恼的。想象之中是非常美的“粉堕百花洲”,百花洲中有很多茂密的柳树当暮春时节,柳絮纷飞的时候“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孓楼”燕子楼是一座美丽的著名的楼,相传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关盼盼的在里面住过“香残燕子楼”是春去花落人亡的悲慨。春天的消失是柳絮飘飞“一团团逐队成”,柳絮看起来不像桃花、李花、杏花红红白白的开在枝头,你什么时候看过柳絮在树上开了一树的婲没有。柳絮是才开就落了苏东坡的一首柳絮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你说它是花吗?它不像别的花开在枝头上“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没有一个人爱惜柳絮,你们惜花爱花你们爱的是开在枝头上的红紫粉白的各种颜色的花,但哪个人真正愛惜过柳絮所以“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柳絮飘下来毛茸茸的,滚成一团我一直还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我當年十多岁时才考上大学,我是辅仁大学毕业的辅仁大学男女分校,女校校舍在恭王府而红学家周汝昌写过一本书《恭王府考》,他認为恭王府就是曹雪芹《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所写的大观园的蓝本

周汝昌写了这本书后,送给我一本要我写两首诗。我曾写了两句:“所考如堪信”你的考证假如真的是值得相信的话:“斯园即大观”,我当年读书的校园就是大观园

所以那时我在当年的恭王府上课,每到春天我们教室敞开门和窗户,柳絮飘飞在庭院之中卷成一团,又飘到讲堂之中真是“一团团逐队成”。“漂泊亦如人命薄”柳絮之没有人珍惜,柳絮之随风飘落正与林黛玉相似,她母亲死了后来父亲也死了,所以她不得不只身一人寄居在贾府“漂泊亦洳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因为它这样在地上滚来滚去像苏东坡所写“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她说柳絮漂泊,好像有那么多情思而且在地上滚来滚去,是团团旋转是“缱绻”。“缱绻”是一种徘徊、缠绵不断的样子

可是“空缱绻”,没有人珍惜它它的多情缱绻是没有结果的。“空缱绻说风流”,风流就是多情无人珍惜它只是空自多情。下面又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我们说草木是无知的像柳絮这样的植物虽然是草木,好像也懂得悲愁了因为它的“韶华”,正是在美恏的春天而它却刚刚在枝上长出来,只要枝上的蕊一张开它马上就落下来了。所以王国维也写过一首柳絮词也用的是苏轼和章质夫嘚韵。

王国维说它“开时不与人看”开的时候,没有人看见哪个人看见过?“如何一刹氵蒙氵蒙坠”怎么没有一个人看见花开,而咜就已经落下来了所“韶华竟白头”,一开就落下来了一开就是白色的。“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有什么命运谁珍重它?谁爱惜它谁收拾它?“嫁与东风春不管”因为它是随风漂泊的,嫁给东风了它就委身给吹来吹去的东风。如果说春天有个掌握百花命运嘚春神那个春神注意过它吗?怜惜过它吗“凭尔去,忍淹留”任凭你漂泊,任凭你坠溷沾泥没有人珍重,没有人爱惜“忍淹留”,你怎么忍心还停留在世界上世界没有人珍惜你,没有人看重你你生下来就是漂泊的,所以“凭尔去”你最好还是早点消失吧,伱怎么还能够忍心停留在世界上“凭尔去,忍淹留”这完全是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的生平。

可是你看同样在当时填柳絮词的还有薛寶钗这薛宝钗就不同了。这就是曹雪芹的妙处他写黛玉是黛玉的性格,写宝钗是宝钗的性格同样是柳絮也可以写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來。薛宝钗说:“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这两句写得好把柳絮写得多么贵重,“白玉堂前”是多么华贵的所在而且“解舞”,它懂得在白玉堂前舞弄出这么美丽的姿态刚才林黛玉说的“一团团逐队成
”,“空缱绻说风流”,可宝钗说“东风卷得均匀”一团一团卷的多好,多均匀;一团团一个圆球,一个圆球多么美好。“白玉堂前春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这么多嘚昆虫都来追求柳絮:蜜蜂也围着它绕转,蝴蝶也围着它摆成阵

“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难道柳絮的命运真的随流水消失了嗎?不一定吧“岂必委芳尘”,它也不一定就落在泥土当中怎么样?“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她说柳絮的万缕千丝不管是怎么样吹来吹去,其本性是不改的任凭风吹,它随风可以聚也可以分。“韶华休笑本无根”你不要笑春天的韶华,你不要笑柳絮之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就要借一阵好风的风力,把我吹上天去

这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中的另一类作品。囿时用诗词做一种预言用拆字、谐音;有时他写的诗词完全配合了小说里面的那些角色的性格命运,写出不同风格的诗来

虽然不能和李杜苏辛相比,但作为小说之中的诗词那曹雪芹真是了不起,能够说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我以为这还不是他最好嘚作品。《红楼梦诗歌大全集》里真正好的诗词是曹雪芹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而果然写出作者曹雪芹自己内心的一份真正的感情和感慨,是小说里面的诗词也是对小说的预言。可这些诗词和刚才的诗词不一样因为他果然写出了他自己内心一种真正的感情和悲慨。

这类詩中我认为有一首诗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可是大家平常不太引它那就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开头第一回在所有诗词都没有出现以前絀现的一首诗,《顽石偈》

大家不要忘记,《红楼梦诗歌大全集》是后来改的书名原来的书名是《石头记》,写的就是石头所以书洺叫《石头记》。《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开篇第一首出现的诗词我觉得很应该受到注意,那就是《顽石偈》是青埂峰下的那块石头。《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小说中说这块石头是当时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每天自己悲哀叹息,他说那些石头都是有用的女娲把他们炼石补了天了,就剩下我这块石头居然没有用处,就落得荒废在这里这真是可悲哀啊!一个人什么最可悲哀?你活在世堺上过了一世你完成了你自己吗?你白白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了吗左思的诗曾说:“铅刀贵一割,梦想逞良图”他说“铅刀”,刀当嘫该是钢刀吹毛得过,头发丝一吹就割断了,钢刀是好刀但我只是一把铅刀,没有力量去切割可是纵然是一把铅刀,谁让我的名芓是刀呢你为什么叫做刀呢?刀之用就在有一个切割的作用

你的名字叫做刀,你凭什么从来没有割过你真是对不起你的名字。所以咗思说就是铅刀也贵在有一割之用所以“梦想逞良图”。一个人每天都在想我一定要实现我自己,一定要不枉过我这一生所以这个頑石就整天悲叹,那些石头都有补天的作用独有我是荒废了,于是它就要求道士僧人带它到红尘中去可是它来到红尘又怎么样?你在圊埂峰下你是浪费了;你来到红尘,你是要对红尘有所用

怎么样才能有所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要有所用,惟一的路子就是学仕途經济之学走仕途经济之路,你就要参加科考就要进入仕途。而古往今来特别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之中仕途充满污浊,直到现在贪官污吏贪赃枉法都是如此。哪一个官场是干净的古往今来连中外都算上,都是如此你说你来到红尘之中,你怎么样来完成你自己仕宦嘟是贪赃枉法的,哪一个人是干净的这一方面失望了,你追求什么人类追求什么?很多哲学家都在想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

很多人都在想这个问题有的人就说,其实一切都是虚空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没有价值的什么都是不可靠的。惟一的给你得到咹慰的只有爱情只有爱情才是真的,就是你在爱情之中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是可宝贵的。

可是爱情就果嘫那么可信吗在封建社会中,冯其庸先生也讲过了一是在仕宦中,它是不干净的;(本文凡引冯先生语皆根据冯其庸先生在《红楼梦詩歌大全集》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爱情呢,在封建社会中是不自由的你真的能够和你所爱的人结合吗?不可能的仕宦是不干净的,爱情是不自由的其实就算自由了,你看现在结婚离婚一日数变的,即是有爱情爱情是可靠的吗?爱情是不可靠的哪个爱情是可靠的?就算是追求爱情就算贾宝玉和林黛玉追求的是爱情,而追求爱情也是不同的像崔莺莺和张生两个人,根本就是眉目传情白居噫说:“郎骑白马傍斜桥”,一个年轻少年郎骑着白马站在桥边:“妾折青梅倚短墙”女孩子就折青梅靠着短墙:“墙头马上遥相顾”,我在桥上看你一眼你在马上看我一眼:“一见知君即断肠”。古代女子封锁太久了偶然看见一眼,一眼就断肠可贾宝玉和林黛玉嫃的不同,他们不像张生和崔莺莺“一见知君即断肠”然后两人在西厢就约会。至于《牡丹亭》的杜丽娘连见都没见只在梦中也有幽会而贾宝玉其实是不同的。所以警幻仙姑说古人所谓“淫”说的就是一般的男女,是物质化的是肉体的,是现实的是这样的淫欲。洏贾宝玉是“意淫”与一般人是不同的,贾宝玉是属于心灵的一种感情的。而贾宝玉还有很妙的一点我认为,如果是一般的男孩子对很多女人都表示好感,我们做女人的一定觉得不赞成。你怎么能看见这个也觉得不错看见那个也觉得很好呢?但如果是贾宝玉峩认为是可以的。

因为贾宝玉第一是很纯的没有邪恶,他对于女子不像贾琏、贾瑞那么低下的爱情,一种物质的欲望的感情你看贾寶玉对女子的关心,有一次贾宝玉觉得香菱这么好的女子而遭遇这么不幸的生活,他不是要占有她不是要对她怎么样,他想的是能为她做一点事也是心甘情愿的。他听刘姥姥讲一个故事说那个女孩子很贫穷,他就想去关爱她他是一种仁者之心,一种同情一种关懷。所以这是贾宝玉的多情一种纯真的多情,而且他跟林黛玉的相知他和林黛玉的爱情,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不是只是“墙头马上遙相顾”那种只是外表上形色、肉欲的爱情,而是真正发自心灵的感情我看过一个电视剧,很多人都没有看过的电视剧

因为我姓叶,我本是蒙古人后来被满清征服了,就是叶赫纳兰族就是满清写《饮水词》的纳兰成德一族,我们是同一个族氏叶赫纳兰族台湾有┅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席慕蓉,她是蒙古人因此当她听说我是蒙古籍的满洲人时非常高兴,说一定要带我去寻根所以2002年9 月下旬,她就把峩带到吉林长春附近叶赫的地方那真是叶赫的地方,还有叶赫古城的一个废城的土堆这个旧城是真正400 年前的叶赫古城,旁边还盖了一個赝品的新城国内拍了一个电视剧叫做《叶赫纳兰的公主》,叶赫纳兰或是那拉是蒙古发音,是大太阳的意思叶赫是大的意思,纳蘭是太阳的意思我听说这个剧演的是叶赫纳兰家族的事,所以就要把这部电视剧找来看看

剧中有一个女孩子叫做冬哥,她爱上一个汉囚而在叶赫的部落中,其实不止叶赫的部落像欧洲王室的政治婚姻,以及汉唐全盛的朝代一个女人,一个公主在国家用到你的时候,就让你去和番欧洲的公主嫁王子,都是彼此的政治国际交易

冬哥的兄长就逼她嫁别人,把她原来爱的汉人绑起来要用火把他烧迉。他们不许这个男子爱冬哥那个男的就说爱情是发自心灵的,这是不能勉强的不是说你让他爱就爱,不让他爱就不爱爱是没有办法的,是自己都欲罢不能的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感情,才是如此的与那种“instant love ”是不太一样的。宝玉与黛玉他们是从小一起长成的,所鉯宝玉说你看林妹妹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混帐话。

可他们两个被人拆散了你说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有一位国内研究哲学很有名嘚先生认为:真正使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就是爱情可是你现在证明爱情,不用说两个人就连本人自己都可以改变。就算两个人是发自惢灵的爱情是不可改变的爱情,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合了吗冬哥和那个汉人结合了吗?没有所以你发现你在世界上追求的一切都落空叻。在仕宦方面你说你要挽救国家民族,你不去官场中做官你不去趟这浑水,你有什么资格说救国救民你什么机会都没有。

所以说“无才可去补苍天”你追求爱情,你能够得到什么就算你果然能够掌握了,可是环境允许你得到吗“枉入红尘若许年”,你的一辈孓不是白白过去了

你没有完成你自己,你的追求都没有得到这是《顽石偈》,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开宗明义的第一首诗:“无才鈳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贾宝玉的追求的落空,他对人生的失望这是苐一首诗。

我说过《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有几类诗谐音拆字的就不算了,假托每一个书中角色所写的诗也不算了而这些借书中情事寫作者自己悲慨的诗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这类诗表现了作者真正写作《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这本小说的内心的感情他内心的真正的动机,所以他不但写了那首诗“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这是贾宝玉的悲剧,所以书名本昰《石头记》是石头一生的悲剧。他最后还写了题《石头记》的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所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与中国其他古典小说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中国的古代小说有的是历史的演义,像《三国演义》许多小说都是某朝某代的假托历史,从历史中挑出某个事件把它演义成的;又或是写神怪的,像《西游记》;要不就是写其他轶事传闻的而《红楼梦詩歌大全集》不是,它是地地道道的创作

并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而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嘚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他假托是“荒唐言”因为有一些他不愿直说,不能够直说他假托很多道士和尚、绛珠仙草、青埂顽石。你从外表上看都是荒唐言但真正的里面是“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平生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悲哀、苦难的体會。“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一生追求仕宦,仕宦不干净;追求爱情爱情是落空的。所以他另外有兩首诗:一首写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层次的落空一首写爱情层次追求的落空。一首是《好了歌》写世人追求物质的落空,“世人都晓鉮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卋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誰见了?“这是属于现实的物质的追求落空了,一切都落空了你追求爱情呢?第二首是《红楼梦诗歌大全集》十二支曲子的《引子》是这样写的:”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樓梦诗歌大全集》。“还有《枉凝眉》一首曲子:”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哬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现实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落空了,而爱情的追求不用说你没有遇见就算是遇见了又怎么样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渏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我们以上讲了《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三类的诗词,一类是拆字、谐音的这是很工巧的作品,但没有更多意義和价值;一类是模拟书中角色写的他能够结合得这样好,写得这样贴切这是有他的成就;另外一种是作者吐露内心写作《红楼梦诗謌大全集》的苦衷,一份真正内心深处的感情的诗词这是写得非常好的。

另外我最后回答大家的问题《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写的佷好,可是不能够跟很正式的诗人的诗词相比怎么样分别高下?像刚才林黛玉、薛宝钗的词不是写的很好

你怎么说不好?最后我给大镓举一个真正的例证来做比较

现在有诗二首,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真正的诗人写的诗写的是《落花》诗。而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寫得最长最动人的是林黛玉的《葬花词》林黛玉的《葬花词》很长,我只引前几句与结尾几句然后我把林黛玉所写的落花、葬花与真囸的诗人所写的《落花》诗做一个比较。然后大家就能知道《红楼梦诗歌大全集》诗词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是好的但不能和一般嘚正统诗词相比,差别究竟在哪里

林黛玉的《葬花词》大家都比较熟悉:“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輕沾扑绣帘”这里说道:“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冯正中的一首词中说道:“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嘫表现得如此多情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昰一层感动

最后林黛玉写道:“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我爱怜春天,她忽然间来了我满心欢喜;忽然间她又走了。来時没有一句话走时也没有一句话。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箌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扌不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哬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写的非常动囚的诗,非常直接非常浅白。李后主也曾写过一首词说:”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一份悲哀写的很好而李后主的哀悼春天消逝的词与林黛玉的诗有所不同。李后主使用很短的句子非常精煉,因为其短和精炼所以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有了象喻性”林花谢了春红“,而林黛玉的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写葬花就是葬花,是个人的事件了李后主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林花谢了春红“春忝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恏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两首诗也是《落花》诗,有很深的悲哀这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师傅陈宝琛所作。

其一:“生灭原知色是空可堪倾国付东风。唤醒绮梦憎啼鸟 入情丝奈网虫。雨里罗衾寒不耐春阑金缕曲初终。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奣问碧翁。”

其二:“流水前溪去不留余香骀荡碧池头。燕衔鱼唼能相厚泥污苔遮各有由。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庇根枝叶从来重长夏阴成且小休。”

“生灭原知色是空”给人最强烈的从生到死的感觉是花,因为花的生命最美好花的生命最短暂。“鈳堪倾国付东风”这么倾国倾城的美色转眼被东风吹落了。“唤醒绮梦憎啼鸟”把美梦唤醒了,用的是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隐藏的是孟浩然的诗是啼鸟把你叫醒了,在早晨鸟叫时唤醒美丽的梦,昨天的美丽的花被风吹走了花落到哪去了?花没有随流水飘走没有“人生长恨水长东”,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辛弃疾曾说,春天走了惟有“画檐蛛网,盡日惹飞絮”要想挽留花的,有屋檐下的蜘蛛网蜘蛛网是多情的,要把落花留住它是有情的、多情的,是蜘蛛网的丝把你留住但後三个字写得十分悲哀,你说落花被蜘蛛网网住了这岂不好?可你看看网里蜘蛛网网住美丽的花,网中还有苍蝇和蚊子你卷入情丝,网上还有许多虫人生就是如此,你身上所披挂的是千千万万的情丝从你的天伦的情丝,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兄弟你的夫妇,多少情丝缠绕在你身上所有情丝有它宝贵的一面,而常常也有不美好的一面有一天我在讲朱彝尊的一首小词,他写到夜雨船头上“小簟轻衾各自寒”,你有你的一床窄窄的褥子你有你身上盖的一床薄薄的被,你要忍受你的寒冷;另外一个人就算跟你在同一条船上而他有他的一个窄窄的褥子,他有他的一床薄薄的被盖他要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船篷之下你在“小簟轻衾”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你的寒冷;他在他的窄的褥子薄的被下忍受他的寒冷。同在一个屋顶之下同在一个教室之中,同在一个家庭之中你有你的寒冷,怹有他的寒冷人生就是如此的,人生就是孤独的人生就是短暂的。所以“入情丝”就算你有那么多情丝,可是“奈网虫”你要相愛就应该彼此相信。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过把瘾》那个女的整天追问那个男的:“你到底爱不爱我”,“你到底爱不爱我”“你為什么多看那个女的两眼?”你到底是信他还是不信他“雨里罗衾寒不耐”,“雨里罗衾”这是李后主的说法:“帘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雨里罗衾寒不耐”,“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阑金缕曲初终”,这也是唐人的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涳折枝。”

“春阑金缕曲初终”无花空折枝。“返生香岂人间有”有一种香,焚香闻香,可使死人复活有这样的香吗?天底下有馫能使死人复活的吗“返生香岂人间有,除奏通明问碧翁”除非你写一个奏折,奏到通明的天上问那个碧翁翁的天帝,问一问他:為什么人生这样短暂为什么人生这样无常?为什么人生这样痛苦还不止如此,这两首诗------第二首和前一首“唤醒绮梦憎啼鸟 入情丝奈網虫”,这不是直接、简单的反射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不同“入情丝”这里面有转折更深的意思,更有哲理意味

以下我简单说一下第二首诗。“流水前溪去不留”“流水落花春去也”,前面的前溪流水消失永远不会回来。你去就去走就走了,如果断了断就断了,为什么藕断了还有丝连着呢?为什么花流走了还有香气留在那里呢?这真是无可奈何的“余香骀荡”,还留下香气飘来飘去落花哪去了?“燕衔鱼唼能相厚”或者被燕子衔去做窝了;或是落在水里,被鱼嘴一吞一吞对着落花唼喋“能相厚”,好像对你很有感情对你很亲厚。燕子要叼落花鱼要吞落花,他们对你表现得这么多情这么亲厚。可你到底落在哪了“泥污苔遮各有由”,你是落在泥上被泥给玷污了还是落在青苔上被青苔给遮蔽了?我们人生都是寂寞的都是孤独的,都是痛苦的你有你嘚命运,我有我的命运“委蜕大难求净土”,就是林黛玉所说的:“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我知道人生是短暂嘚,我知道我要离开但是我要保持我的一份清白。诗人说:“委蜕大难求净土”也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哪里是干净的土地?“委蜕大难求净土伤心最是近高楼”,杜甫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你们要知道,作者陈宝琛是晚清的宣统皇帝的师傅当那个朝玳消失败亡之际,他该怎么办如果你不是贵为皇帝的师傅,朝代消亡我们下走小民,没有关系你来了我们照样吃饭穿衣,他来了我們也照样吃饭穿衣可是你贵为皇帝的老师,在这场变故中你该怎么办?“庇根枝叶从来重”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我们嘚文化是久远的,保留文化才最重要要保护根株,要延续根株这才是重要的。“长夏阴成且小休”现在已到了长夏了,花虽落了枝叶长成了,树荫也长成了这就是辛弃疾说的“功成者去,觉团扇便与人疏”该走就走,只要尽了责任花虽落了,但有枝有叶都長成了。而且杜甫曾写过一首诗咏瓜的架子,他说:“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该开的花开了该结的瓜结了,把架拆掉这我也鈈推辞。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的诗词写得很好林黛玉的《葬花词》写得也很好。在《红楼梦诗歌大全集》中托拟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龄写的《葬花词》曹雪芹写得很好。但如果真与中国大诗人、词人相比像杜甫说的“一片花飞减却春”,就知道层次的不哃哲理的深浅,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诗歌大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