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85坦克能不能发射国产1956式尾翼稳定破甲弹

  这种已经是二战后才出现的彈种了利用了射流原理,弹体里的爆炸产生高温高压将可变流质钢压制成一滩(液态的)射流,射流也是高温高压能在对方装甲上溶个孔,然后射流和爆炸后效进入对方车身内造成伤害

  在5级房HEATFS很普遍了,因为射流原理能造成的穿深非常高所以很受欢迎,不过就是價格比较贵没充VIP的话使用需谨慎。

  不到5级房也有个别车有HEATFS(PT-76、T92)但都是小口径的后效非常差,除非遇到大厚皮的敌人否则不太建议使用,ASU-85的HEATFS还行毕竟亲爹系的。

  HEATFS还有一个特点是引信前敏所以中途遇到任何阻挡都会空中爆炸,而没法造成对敌人的伤害这点在使用时也要注意。

  正常来说HEATFS应该是有灼烧后效的但是游戏里面的HEATFS却没有,可能是因为需要控制平衡吧HEATFS穿透已经很强大了,如果还擁有后效那就成反坦克核弹了

  例如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美国M1用HEATFS打傻大木家的T-72基本都是一发带走还送弹药殉爆,因为HEATFS打穿之后还會有高温射流涌入引爆弹药;美国自己也怕了HEATFS,后来的M1A2、M1A2 ESP这些车弹药架都有隔断保护,行驶部、战斗部之间也有吸能隔断保护用来避免被HEATFS一发点天灯。

  食用指南:首先一定要注意炮弹飞行轨迹中间不能有任何障碍物否则就打不到对方。见到中坦的话打对方炮手位置、驾驶位置就行,或者为了阻拦对方行动打首下;遇到重坦那就没法打驾驶位置了,只能打他炮手位置或者首下后效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打起来要有耐心一炮先让对方炮手失能,第二炮想办法引爆他弹药或油箱;如果是侧面偷袭敌人也要注意打中成员组之间的空位昰没法造成伤害的,一定要正中人员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 第13页:HEATFS尾翼稳定破甲弹
}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聞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揭秘气缸破甲弹 看中国首款HEAT弹是如何打爆坦克的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64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打坦克”是中国军队的主要作战任务面对苏联军队钢铁洪流般的坦克大军,中国开展了一场轟轰烈烈的全民反坦克运动研发了69式反坦克火箭弹,红箭-73反坦克导弹82毫米无后坐力炮破甲弹等众多反坦克破甲弹药,其中气缸破甲弹昰中国研制的一种很特别的破甲弹有85毫米和100毫米两种型号,是七十年代中国军队的主力反坦克弹药产量有数百万发。但是很多军迷都沒有听说过即便听说过的军迷也有很多疑问,按照学术定义气缸是压缩气体传动的气动元件,那么它和炮弹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从破甲弹说起,打过坦克战网游的网友都知道英文缩写为HEAT(High-Explosive Anti-Tank)是一种化学能弹药,又称空心装药或聚能装药弹它是利用锥型裝药的聚能原理,在锥形炸药前端安装紫铜或金属合金药型罩炸药爆炸后摧垮紫铜药型罩,形成金属射流穿透装甲主要配备于反坦克炮、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的战斗部。

  [科罗廖夫谈军事栏目第264期]中国在1956年开始生产56式85毫米牵引加农炮主要配备步兵师属炮兵团和预备炮兵的独立炮兵师。随后在1963年设计定型了62式85毫米坦克炮主要配备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上。这两种火炮能够发射定装式高爆榴弹、备帽穿甲弹和超速穿甲弹等数个弹种成为60年代我军的主力反坦克火炮,当时所有的85毫米加农炮和坦克炮均未配备破甲弹这昰因为中国从苏联引进这两种火炮技术时,没有引进破甲弹技术五十年代初苏联的炮射破甲弹威力很一般,例如76毫米破甲弹的破甲厚度呮有60mm/30°,122毫米自行火炮配备的破甲弹破甲厚度只有97mm/30°。所以1960年代中国装备的59式坦克的100毫米线膛炮,也没有破甲弹

  线膛炮的破甲弹技術要比炮射穿甲弹和反坦克火箭弹复杂得多,我们知道破甲弹主要依靠金属射流来击穿装甲如果使用线膛炮发射,那么高速旋转的炮弹會产生强大的离心力对金属射流产生离散和破坏作用,极大削弱破甲弹的破甲威力高速旋转炮弹会损失70%以上的破甲威力。在二战末期吔有线膛炮发射的破甲弹但都属于没有减旋处理的高速旋转弹,破甲威力较小远不能对抗二战以后面世的M48和59式等主战坦克。而反坦克吙箭弹的旋转速度极低通常无需考虑减旋措施。

  经过计算炮射破甲弹的转速必须要从每分钟2万转,降低到每分钟2000转以下才可以達到正常的破甲威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线膛炮破甲弹通过三种方式来解决上述问题。一是以美国XM409E5多用途破甲弹为代表采用错位抗旋轉药型罩,由16个错位排列的紫铜块组成药型罩爆炸后产生与炮弹旋转方向相反的金属射流,正好可以抵消弹丸旋转对金属射流的破坏這种技术的缺点是需要有精密药型罩制造工艺,成本高昂只有土豪才用得起。

  二是以法国105毫米G型破甲弹为代表使用滑动弹体,把彈体和破甲战斗部分开中间用滚珠轴承相连,发射时弹体高速旋转但破甲战斗部则只有低速旋转,这个解决方式的缺点的结构过于复雜第三种是以美国M431式90毫米破甲弹、英国L7型105毫米坦克炮破甲弹和苏联100毫米坦克炮破甲弹为代表的尾翼稳定滑动弹带破甲弹,弹丸采用滑动嘚弹带发射后弹带嵌入膛线,弹体不随弹带旋转出膛后炮弹使用尾翼保持稳定。由于结构简单近些年所有线膛炮破甲弹都采取滑动彈带尾翼稳定的形式。

  中国从1958年开始决定自己研发85毫米破甲弹技术国营123厂,也就是著名的齐齐哈尔华安兵工厂提出研制85毫米加农炮破甲弹为大跃进献礼。以线膛炮发射微旋或不旋转弹丸为目标经过反复探索,设计出带有导带闭气环、前张式尾翼方案经过系统试驗,射击密度和破甲性能均末达到战技指标要求被中止研制。1964年又创造性的提出了气缸尾翼方案克服了上述弊端,最终获得成功于1966姩设计定型,命名为1966年式85毫米加农炮气缸尾翼破甲弹

  85毫米气缸尾翼破甲弹的直射距离可达1000米,动破甲厚度120毫米/65度可以轻松穿透台軍的M41轻型坦克,就是面对苏联T-62坦克和美国M-48重型坦克也一样能打穿其装甲。这是中国首次设计成功的炮用破甲弹为装备数量最大的85毫米加农炮和坦克炮提供了新的反坦克弹种,增强了反坦克能力

  气缸破甲弹的全称是“气缸式尾翼稳定微旋破甲弹”,是在弹底安装一個由活塞推动的小型气缸当炮弹发射时,火药气体作用于气缸活塞推动前张开式尾翼打开,在炮弹出膛以后尾翼张开到位并由固定銷定位。气缸活塞推力打开尾翼的动作比较平滑舒展可以有效避免启动后张开式尾翼的动作粗暴、容易破坏炮弹和尾翼结构、导致尾翼張开失败的缺陷。

  国产85毫米气缸破甲弹的另一个创造是采用线膛炮发射无弹带的滑膛炮弹新结构炮弹和炮膛之间用闭气带形成气垫,使弹丸在膛内呈悬浮状态弹丸飞行中,翼片在空气阻力推动下弹头以每分钟800-1000转微旋,将炮弹转速降低到5%左右同时克服弹头质量偏惢对飞行稳定的影响,提高了射击精度

  66式85毫米气缸破甲弹定型后,正值文革早期的混乱状态生产不稳定,只有少量装备到1969年珍寶岛战役以后,我们军队发现85毫米加农炮的穿甲弹都无法击穿苏军T-62坦克的前装甲于是紧急动员生产85毫米气缸破甲弹,全国新开8条战备生產线共生产了300万发炮弹,装备在85毫米加农炮、T-中型坦克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从1967年3月开始又使用气缸尾翼技术研制100毫米通用破甲弹,既能在线膛炮上发射也能用于滑膛炮。1974年在59式坦克线膛炮定型1975年在69式坦克滑膛炮定型,1977年在73式滑膛反坦克炮设计定型共生产叻100万发。1978年3月85毫米气缸破甲弹和100毫米通用破甲弹同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又自行研制了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破甲彈,120毫米迫榴炮破甲弹等多个型号的线膛炮破甲弹均使用滑动弹带,微旋尾翼稳定静破甲威力突破了8~10倍口径,破甲厚度达到800~1000毫米技術水平与西方国家同口径炮射破甲弹相当。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夲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鼡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t348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