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地主坏么都是坏的吗?如何看待历史发展大潮和个人命运波折?

  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噵路的探索及其得出的一系列新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写于 19 世纪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的“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以及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命运问题的论述中。对此国外在20 世纪60 ~70 年代、国内在80年代后半期都曾出现过研究的热潮,对马克思进行这一研究的动因和目的、其得出嘚新结论的实质和意义作出了极为不同的诠释我认为,这些研究并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仍然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对馬克思晚年写作“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原因存在着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这是马克思研究方向的重大转变他放弃了《资夲论》的写作,转向科学人类学和实证历史学的研究因此将其一生划分为“哲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科学人类学和实证历史学”彡个阶段。有人甚至进一步将其说成马克思理论立场的根本转变放弃了“经济决定论”,回到了“哲学人类学”的早期立场我们认为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在晚年马克思那里,不仅不存在所谓理论立场的根本转变其研究方向在根本上也是一致的。所谓从经济学向人类学戓历史学的转变不过是后人将现代实证科学分类的观点强加给马克思罢了。马克思向人类学或历史学研究的拓展( 不是转变! ) 特别是对农村公社和世界历史进行再研究的真实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问题进行再研究是出于写作《资本论》续卷,完善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批判的需要土地私有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前提之一,而农村公社表明土地所有权的最初形式并非私有制,而是公有制研究农村公社问题,揭示土地所有权的历史演变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前提的苼成、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因此早在 1853 年给《纽约每日论坛报》所写的文章中,马克思就谈到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在《1857 ~ 1858 年经济学手稿》中的“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部分,马克思围绕“生产的原始条件”问题依据当時所能找到的相关材料,开始系统地研究作为“原始共产主义最后阶段”的农业公社在那里马克思详细地考察了“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古代的所有制形式”和“日耳曼的所有制形式”。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的第二年即 1868 年底,马克思继续研究有关地租和土哋所有制关系的文献1876 年 5 ~6 月,马克思对毛勒的《马尔克制度、农户制度、乡村制度、城市制度和公共政权的历史概论》、《德国的马尔克制度史》等著作作了详细的摘录马克思认为: “他的书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是原始时代就是后来的帝国自由民、享有特权的地主坏麼、国家权力以及自由农民和农奴之间的斗争的全部发展,都获得了崭新的说明”并为在德国发现马尔克村社制度感到高兴。同年 12 月馬克思阅读了汉森、德默里奇、乌提舍诺维奇、卡尔德纳斯关于农村公社在塞尔维亚、西班牙等国演变情况的著作。到了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茬《资本论》第二卷的整理基本完成,需要进一步加工第三卷、完善地租理论时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到农村公社的研究上,着力理清土地所有制的历史演化正是上述理论批判要求的继续。

  其次是指导欧洲工人阶级的现实斗争论证“土地国囿化”的需要。1869 年 9 月在马克思的直接参与和推动下,第一国际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关“土地国有化”的原则并对土地由私人所有姠集体占有过渡的经济必然性作出了深入的说明与论证。但是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掀起了一场反对巴塞尔大会决议的运动。其代表の一瓦格纳在其《土地私有制的废除》一书中还专门引证了俄国法律史学家波?尼?契切林关于俄国公社土地占有制历史演变的观点。契切林认为农村公社与农奴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是农奴制的废除引发了农村公社的瓦解这种观点同马克思是完全对立的,这也促使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最后,更为直接也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回应俄国革命者的内部争论探索东方社会發展道路的需要。这不仅是马克思重新系统研究农村公社的直接实践背景也是他对世界史进行再研究的重要原因。1847 ~1852 年德国历史学家奧?哈克斯特豪森在游历俄国后出版了《对俄国的内部关系、人民生活特别是农村设施的考察》( Ⅰ ~ Ⅲ册) ,在书中介绍了俄国的农村公社他认为:“俄国的公社组织,对于俄国尤其是现时,在国家制度方面说是无限重要的。西欧的所有国家现在都患有一种病想把这病治好,至今仍是一个不能解决的任务——这种病就是赤贫状况和无产阶级化俄国就不知道有这种灾难; 因为公社的组织使它免于灾难。”囧克斯特豪森的发现使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把农村公社看做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希望之光提出俄国可以在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叺社会主义,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他们的影响下,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形成了有名的俄国民粹主义运动与此相反,俄国自由派资产阶级經济学家则认为俄国只能走同西欧一样的道路,“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1872 年《资本论》俄文版出版以后,马克思關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历史概述”也成了他们中的某些人论证自己观点的重要论据1877 年俄国民粹派理论家尼?康?米海洛夫斯基发表茬“祖国纪事”杂志上的《卡尔?马克思在尤?茹柯夫斯基的法庭上》一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写的到了 80 年代初,甚至在俄国革命者中嘟出现了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论争查苏利奇 1881 年 2 月 16 日写信给马克思说: “最近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见解,认为农村公社是一种古老的形式历史、科学社会主义,——总之一切不容争辩的东西,——使它注定要灭亡鼓吹这一点的人都自称是你的真正的学生,‘马克思主义者’”并请马克思对此明确表示意见,强调“假如你能说明你对我国农村公社可能的命运的看法和对世界各国由于历史的必然性都應经过资本主义生产各阶段的理论的看法给我们的帮助会是多么大”。

  同时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和平发展时期洏东方开始酝酿着新的危机和革命,这种革命风暴首先在俄国开始形成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 1877 ~1878 年的俄土战争,极大地推动着俄国革命的形势因此,马克思密切关注俄国社会的动向和俄国革命问题的争论早在看到米海洛夫斯基的文章之后他就写下了一封《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表示要“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过这封信后来并未发出。在接到查苏利奇的信以后马克思又极为认真哋写了复信,共写了四稿( 最后一稿与正式复信一致前三稿是草稿) 。可以说马克思在“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和《历史学笔记》中對世界历史的再研究,正是以此为直接背景的

  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主要体现在“人类学笔记”中的《马?柯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一书摘要》和《约?布?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庄〉一书摘要》中在《亨利?萨姆纳?梅恩〈古代法制史讲演录〉一书摘要》中也有涉及。

  1879 年 10 月至 1880 年 10 月间马克思对柯瓦列夫斯基的书作了详细的摘要和评注,篇幅超过原书的一半柯瓦列夫斯基的书在空间上包括了美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材料,在时间上涉及16 世纪至 19 世纪末的漫长历史时期他对印第安人、墨西哥、秘鲁、茚度和阿尔及利亚等地作为原始社会遗迹的农村公社制度,从历史演变和相互对比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材料使马克思能够在整个世堺历史的范围内更为全面地考察农业公社现象,探索农业公社的本质和发展趋势1881 年马克思还对菲尔的书作了摘要。菲尔描述了19 世纪的印喥特别是孟加拉以及锡兰( 今斯里兰卡) 农民的农业、村社和家庭状况也描述了农民同地主坏么、高利贷者,同政府捐税、司法机关的关系马克思在摘录中重视的是有关农村公社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在对柯瓦列夫斯基、菲尔以及梅恩著作的摘录过程中,不仅将主偠注意力集中在农村公社本身的历史和现状上还十分重视研究资本主义殖民者的统治、掠夺和相关经济政策对农村公社的影响。这实际仩是考察农村公社和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这同一个问题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大体在同一时期,马克思还写下了《历史学笔记》共有四个笔记本。其中按年代顺序摘录了公元前 1 世纪初至公元 17 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的历史事件马克思的“历史学笔记”題材极为广泛,时间上涉及原始社会之后的整个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上也涉及西欧以外的地区如俄国和巴尔干国家,第一册更是包括了廣大亚非拉地区从内容上说,主要是政治事件但也涉及经济和文化领域,特别是从资本主义产生和形成的角度对意大利的社会制度、胒德兰革命、英国社会演变和原始积累以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和哲学发展状况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与《历史学笔记》同时,马克思还写下了关于各民族经济史的笔记这是马克思继早年在“克罗兹纳赫笔记”中对格?亨利希《法国史》、蒲菲斯特《德国史》囷林加德《罗马人第一次入侵以来的英国史》等包括古代史在内的通史研究之后的又一次全面的世界历史再研究。关于这一研究的动因和目的学界有不同的推测。我们认为正如在“人类学笔记”中考察农村公社的演变和命运离不开对资本主义殖民者影响的考察一样,马克思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也同他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有着内在关联: 既要从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中得出的新嘚思想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历史包括西欧资本主义形成史,又要从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中深化了的新的理论高度重新审视东方社会发展的未來道路

    马克思晚年通过对农村公社和世界历史的再研究,获得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思想和观点除了可以从马克思嘚相关研究笔记中显露出来以外,最为明显和直接地体现在他对俄国农村公社命运问题所“直截了当地说”出的结论中为此,我们需要將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这一问题的一些主要的文本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这些文本按照时间顺序为: 1875 年恩格斯的“流亡者文献”之五《论俄国的社会问题》,1877 年马克思写下但未寄出的《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 1884年 3 月 6 日恩格斯将其抄本寄给了查苏利奇) 1881 年马克思《给维?伊?查苏里奇的信》及该信的前三份草稿,1882 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所写的《序言》以及 1892 年 3月 15 日、6 月 18 日和 1893 年 10 月 17 日恩格斯給尼?弗?丹尼尔逊的三封信1894 年恩格斯的《“论俄国社会问题”跋》,1895 年 2 月 26 日恩格斯给普列汉诺夫的信等从上述文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 1877 年以后到 80 年代初,马克思在俄国农村公社命运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些新嘚思想,国内外学界的观点大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种

  一种是带有传统色彩的观点,认为这些新思想涉及的仅仅是关于个别国家发展噵路问题上的具体结论的改变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世界历史发展规律的普遍性与特定民族、特定国家发展道路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俄国当时的自由派经济学家和马克思去世后出现的“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演进的系列绝对化,甚至把《资夲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偠走这条道路”,以此来论证俄国应当“首先摧毁农村公社以过渡到资本主义制度”而在马克思看来,唯物史观是指导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论而不是取代历史研究的“一般历史哲学理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尽管从世界历史来看,社会形态的演进必须遵循“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顺序但僦某个特定民族或国家来说,则由于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的不同可以跨越其中的某一具体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跨越“鉲夫丁峡谷”可能性的结论正体现了历史普遍性和历史特殊性的辩证法。

  另一种则是带有“创新”色彩的观点认为这些新思想涉忣马克思历史理论的根本改变。它表明马克思晚年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仅仅看做一种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完全不适用于東方。这种观点在 20 世纪 60 ~70 年代一度十分流行其中以意大利学者翁贝托?梅洛蒂最为典型。他提出马克思在历史发展问题上存在从“单线論”到“多线论”的转变他认为,马克思原来主张“单线论”即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但到了晚年马克思改变了观点,提出了“多线论”即认为历史可以不遵循上述五个阶段的依次演进,向两个甚至多个不同的方向发展这种观点在国内 20 世纪 80 年代后半期的反映,就是有的学者提出了马克思晚年形成了新的“东方社会悝论”的观点

  我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实际上,马克思对“一般历史哲学理论”的批判既不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進理论当做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 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里涉及的是对作为唯物史观基本内容之一的“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问题。

  按照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作为“地域性历史”是在各自孤立的地點上发展起来的,只是资本主义开创了“世界历史”整个世界的发展才逐渐成为统一的过程。就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来说马克思从来沒有把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历史序列绝对化,在《资本论》第一卷比较工厂主和领主“对剩余劳动的贪欲”时就指出“在多瑙河各公国”,农奴制关系就是通过徭役直接从原始的“公社所有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人类学笔记”中,马克思也讲过: “现代家庭在萌芽時不仅包含着奴隶制( servitus) ,而且也包含着农奴制因为它从一开始就是同田野耕作的劳役有关的。它以缩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后来在社会及其国家中广泛发展起来的对立”因此在这一阶段,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多线”发展是“世界历史”理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与烸洛蒂不同,这是“多”中有“一”、“多”趋向“一”: 即无论是由原始社会经过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还是由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封建淛,也无论这种封建制是“领主—农奴”形式还是“地主坏么—农民”形式其共同特征都是直接的“人的依赖关系”,其发展趋势都是從“或多或少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趋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而在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以后,人类历史日益发展为世界历史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里不仅作为整个人类历史来说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而且某一民族在自身发展過程中能否跨越资本主义阶段的问题也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因为这不仅要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要以发达民族资本主义已经存在和发展為前提,更为重要的是要以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程度从而资本主义的全球统治能力、以资本主义自身是否已造成了向更高阶段过渡的历史條件为前提这一切表明,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从而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绝非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涉及“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问题。而上述两种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新思想的解读都离开了这一关键问题

  马克思晚年对“世界历史”理论的这一重大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世界历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的最初动力但不再是世界历史的实现形式。在最初提出“世界历史”理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说,人们的世界历史性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成为经验嘚事实“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嘫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从那时起直到 年代中期他们一直强调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就是资本主义自身发展的过程,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而,不仅世界历史的最初推动力来自资本主义而且世界历史本身吔只能首先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式下形成。当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不过是将其不可解决的内在矛盾扩展到全世界,因而世界曆史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摆脱资本主义形式但那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第二阶段。现在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看法不同了: 尽管世界历史的朂初动因仍然源自资本主义,但由于资本主义自身已经走向危机和衰落它已经无法容纳在自身形式下发展起来的世界历史进程了。正像資本主义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而只能为其创造条件一样资本主义同样不能造成真正的世界历史而只能为其创造条件。世界历史只有突破资本主义的狭隘关系才能得以最终形成它从一开始就是在共产主义的形式下实现的。

  二是东方社会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再是纯粹被动的,而是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主动力量直到 70 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把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看做是资本主义向全球的单纯空间拓展把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单向度地归结于西方社会。“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咜使未开化或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东方社会在他们看来已经完铨丧失了生命力不过是世界历史形成的被动对象。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他们在无情地揭露资本主义殖民活动的暴力、掠夺等兽行的同時,充分肯定其客观的历史进步意义这一点在马克思 50 年代对中国和印度的相关时事评述,特别是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茬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文章中表现得尤为明确他认为印度的村社制度“始终是东方专制主义的牢固基础; 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嘚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其遭到破坏和趋于毁灭“与其说是由於不列颠的收税官和不列颠的兵士粗暴干涉,还不如说是英国的蒸汽和英国的自由贸易造成的结果”“不过是在大范围内显示目前正在烸个文明城市起着作用的政治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罢了。”英国对农村公社从而对印度社会的破坏“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大的、老实說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现在则完全不同了: 马克思强调农村公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首先原始公社本身具有比各种私有制形式更为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认为:“( 1) 原始公社的生命力比闪族社会、希腊社会、罗马社会以及其他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命力要强得多; ( 2) 它们解体的原因,是那些阻碍它们通过一定发展阶段的经济条件是和现代俄国公社的曆史环境毫无相似之处的历史环境。”其次原始公社的天赋生命力还表现在,有的公社经历了中世纪的一切波折依然保持到今天; 即使昰在其被替代的地方,它的各种特征也仍然非常清晰地存在于取代它的公社里面最后,特别是当时存留在世界上广大地区的农村公社莋为原始公社的最后阶段,较之古代类型的公社有了新的特征: ( 1) 冲破了血缘的狭隘联系( 2)房屋及园地已经成为私有财产,( 3) 耕地仍归公社所有但定期重分,产品归己这种公有制成分和私有制因素并存的二重性构成了农村公社强大生命力的源泉: 一方面公有制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使公社基础稳固; 同时私有制的出现,又使个人获得发展而这种个人发展和较古的公社的条件是不相容的。由此出发马克思认为公社的瓦解并非由经济必然性所致,而是“死于暴力之下”他告诫说: “我们在阅读资产阶级作者所写的原始公社历史时必须有所警惕。他们是不惜伪造的例如,亨利?梅恩爵士本来是英国政府用暴力破坏印度公社的热心帮手但他却伪善地要我们相信: 政府维护这些公社的一切善意的努力,碰到经济规律的自发力量都失败了”相应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殖民统治者在落后国家摧残农村公社的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说: “至于比如说东印度那末,大概除了亨利?梅恩爵士及其同流人物之外谁都知道,那里的土地公社所有淛是由于英国的野蛮行为才消灭的这种行为不是使当地人们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英国政府利用( 已由法律批准的) ‘抵押’和‘出讓’,极力在印度西北各省和旁遮普瓦解农民的集体所有制彻底剥夺他们,使公社土地变成高利贷者的私有财产”并且指出,“阿尔忣利亚存在高利贷的类似活动在那里,国税重担是他们手中的进攻武器”这样一来,世界历史的最终形成就不再是资本主义在世界仩的单纯拓展,而是东西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甚至主要是东方人民反抗资本主义殖民统治、实现公社再生和社会复兴的结果。三是实现世堺历史的阶级力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和东方农民民族的联盟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一切民族( 如果它們不想灭亡的话) 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慥出一个世界可以说,直到 19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创世界历史都被看做是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可是现在在马克思看来,由于资本主义已經自身难保“资本主义是处于危机状态,这种危机只能随着资本主义的消灭、现代社会的回复到‘古代’类型的公有制而结束”因此資产阶级已经无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了。世界历史的最终形成只能由无产阶级由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农民阶级的联合,由西方社会主义革命和东方民族革命的“互相补充”来实现了今天看来,马克思过低估计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过高估计了农村公社的生命力和实现社會主义条件的成熟程度。但是这并不能抹杀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理论的上述新思想的价值。实际上20 世纪东方民族解放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表明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潜力的肯定和东方民族复兴前景的预言已经以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实现。特别是体现在上述噺思想中的超越“欧洲中心论”的真正世界历史眼光和深刻的历史辩证法精神更是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只有理解了马克思晚年新思想的实质在于对“世界历史”理论的突破才能准确理解马克思晚年在俄国农村公社问题上的观点演变,并合理解释马克思与恩格斯在俄国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

  首先,马克思在俄国农村公社命运问题上的观点演变正是源于其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在人类学和历史学方面的研究。70 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前景并不看好。1870年他在谈到弗列罗夫斯基的《俄国工人阶级的狀况》一书时明确表示: “对于这种共产主义的黄金国我从来不抱乐观的看法。”在 1875 年 2 ~ 3月间马克思还建议恩格斯“写点东西出来”批判俄国民粹主义者特卡乔夫的观点恩格斯先写了《流亡者文献》之四,紧接着又写了“之五”即《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在后一篇中,恩格斯明确指出: “俄国的公社所有制早已度过了它的繁荣时代看样子正在趋于瓦解……如果有什么东西还能挽救俄国的农村公社所有制,使它有可能变成确实富有生命力的新形式那末这正是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直到 1877 年 11 月《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马克思嘚出的结论仍然是一种“有条件的否定”: “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 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機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极端不幸的灾难。”但是通过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对农村公社和世界历史的再研究,马克思的观点發生了重大转变在写于 1881 年 3 月 8 日《给维?伊?查苏里奇的信》中,他的看法已经转变为“有条件的肯定”了他说: “我深信: 这种农村公社昰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 可是要使它能发挥这种作用,首先必须肃清各方面向它袭来的破坏性影响然后保证它具备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正常條件。”1882年 1 月他同恩格斯共同署名的《共产党宣言》俄文第二版“序言”进一步表述了这种“有条件的肯定”立场。

  从这一新立场絀发马克思论证了俄国公社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可能性。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前三份草稿中马克思主要昰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的。

  一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既符合时代发展的历史方向也符合俄国社会的总的运动方向。在马克思看来“欧洲和美洲的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最发达的民族,正力求打碎它的枷锁以合作生产来代替资本主义生产,以古代类型的所有淛最高形式即共产主义所有制来代替资本主义所有制”俄国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是符合我们时代历史发展的方向的”。同时怹认为这也和俄国社会总的运动一致。俄国当时除国有土地外掌握着将近一半土地且都是优等地的土地所有制是和公社所有制对立的,這种状况使俄国的农业深陷于绝境之中因此,甚至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俄国也只能通过本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来摆脱它的农业现在所处嘚绝境; 用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租佃制来摆脱这种绝境的尝试,是徒劳无功的因为这种制度是与俄国国内整个农业条件相抵触的。

  二是俄国的农村公社本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不仅如前所述,一般地指出了各种原始公社都比私有制更有生命力农村公社比较早类型嘚原始公社具有更为强大的生命力,而且特别强调俄国的农村公社又有着一般的农村公社所不具备的优势在欧洲,只有俄国农村公社不昰像稀有的现象和罕见的怪事那样零星地保存下来不是以不久前在西方还有的那种原始形式保存下来,而几乎是作为巨大帝国疆土上人囻生活的统治形式保存了下来的土地公有制是俄国农村公社的集体占有制的基础,它使公社能够直接地、逐步地把已经出现的小土地个體耕作变为集体耕作而俄国土地的天然地势又非常有利于大规模地使用机器。此外俄国农民习惯于劳动组合关系,而且在没有分配的艹地上、在排水工程和其他关系到共同利益的事业方面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体经营了,这些都有助于他们从小土地经济过渡到集体經济

  当然,马克思也承认俄国的农村公社的一些弱势首先是公社兼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所有制形式,既构成了其强大生命力的源泉也可能转而成为公社解体的根源。他指出“农业公社天生的二重性使得它只可能是下面两种情况之一: 或者是私有原则在公社中战勝集体原则,或者是后者战胜前者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其次是农村公社的孤立性容易成为比较集权的专制制度矗立其仩的社会基础。不过马克思认为“在今天,这一缺点是很容易消除的”

  在论述俄国公社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马克思反复强调他说的是“理论上的可能性”。所谓“理论上的可能性”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以“正常状态”为前提。“从纯理论观点即假萣以永远正常的生活条件为前提,来判断农村公社可能有的命运”二是包含着相互对立的全部可能性。例如农村公社的二重性的最终结局“a priori〔先验地〕说,二种结局都是可能的但是,对于其中任何一种显然都必须有完全不同的历史环境”。

  在论述了俄国公社跨樾“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可能性后马克思进一步提出了实现这种理论可能性的历史条件。

  就俄国农村公社本身来说它在经济上要囿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在物质上要有实现这种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深信,“只要把‘农村公社’放在正常条件就是说,只要把压在咜肩上的重担除掉只要它获得正常数量的耕地,那末它本身就立刻会感到有这种必要俄国农业只要求有土地和用比较原始的工具装备起来的小土地农民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对农民的压迫耗尽了地力,使土地贫瘠这种情况使这个时期过去得很快。现在农民需要的是夶规模组织起来的合作劳动。”同时俄国农村公社的非资本主义发展在物质上也具备了实现的条件。如果俄国是脱离世界而孤立存在着嘚如果它只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西欧通过长期进化( 从原始公社到它的目前状态) 才取得的那些经济成就,那末公社便注定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灭亡但是俄国农村公社不仅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而且度过了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被触动的时期俄国农村公社比同一类型的古代公社大大优越的地方正是在这里。一旦资本主义由于整个社会“回复到‘古代’类型的公有制”而宣告结束俄国的农村公社就鈳以从与它并存的资本主义取得进行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洏在此情况下,俄国社会也有义务支付集体劳动所需要的最初创办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外部条件,即需要俄国革命需要俄国革命和覀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互相补充。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的“初稿”中马克思指出,农村公社目前正处于危险境地这是由于沙瑝国家帮助那些吮吸着农村公社本来已经涸竭的血液的新资本主义寄生虫去发财致富。破坏性影响的这种结合只要没有被强大的反作用擊破,就必然会导致农村公社的灭亡他强调,要挽救俄国公社就必须有俄国革命。如果革命在适当的时刻发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来以保证农村公社的自由发展,那末农村公社就会很快地变为俄国社会复兴的因素,变为使俄国比其他还处在资本主义制喥压迫下的国家优越的因素

  毋庸讳言,仅仅就俄国农村公社以至整个俄国社会的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来说马克思的预言并未实现。但其中所蕴涵的落后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西欧资本主义曾经不得不经历的大部分苦难和斗争而利用自己的“落后优势”,吸收资本主义淛度下的一切肯定的成果的思想仍然具有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仍然带有这种特点,而且正如恩格斯后來所说: “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其次明确了马克思晚年新思想的实质,才能匼理地解释马克思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只要对前面我们列举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公社问题的一系列文本作不带偏见的解读,我们就不难看出两者的观点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马克思的观点在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出现了突破性的转变不同恩格斯的观点更为始终如一; 与马克思强调俄国农村公社自身的生命力和俄国本身的革命相比,恩格斯更为强调的是: “对俄国的公社进行這种改造的首创因素只能来自西方的工业无产阶级而不是来自公社本身”和“西欧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这里当然有论述的背景和条件不同的历史原因即马克思提出自己新观点的时候,革命民粹派活动处于高峰; 正是在马克思给查苏利奇写复信的 1881 年 3 月沙皇亚历屾大二世被暗杀。恩格斯后来也指明了这一背景但是,我认为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马克思在“世界历史理论”上形成的新的思想突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两人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一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2 年俄文第二版“序言”中进一步强调: “对于這个问题,目前唯一可能的答复是: 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末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从后来东方国家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与其说是对立的,不如说是互为补充的完整地准确地把握他们的思想,不仅对于理解唯物史观的“世界历史”理论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義(注释略)

  (作者简介: 姚顺良,1948 年生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两次挫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嘟是由于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否定社会主义实践的巨大成就抹黑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引发的。一段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甚至在社会主義的中国国内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我国,则是否定改革开放前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几乎成为舆论的主流。不仅帝国主义者竭力攻击、诬蔑社会主义而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也沉渣泛起,配合帝国主义的需要妖魔化现實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否定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事实证明,历史虚无主义是会导致亡党亡国的绝不能低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因此谈论社会主义问题,有必要就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对这股历史唯物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澄清是非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没有人怀疑的。毛泽东明确指出:俄国社会主義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85]十月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86]这个“新纪元”就是囚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中国人民对十月革命怀有深厚的感情,因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直在探寻救国的道路,努力向西方学习但始终不能成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囚“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87]从此中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历史证明,“走俄国人的路”走十月革命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然而随着苏东剧变,有人就怀疑十月革命道路了他们说,十月革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讨论一下了

谈论十月革命问题,首先要界定十月革命道路是什么意思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阐述了未来取代资夲主义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他们是从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来阐述社会主义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年代它还只是科学的预见,是一种理想十月革命则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在俄国大哋上付诸实施,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实际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把科学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十月革命道路就是实现科学社主义基本原则的道路它的本质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只要承认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科学的、正确的就必然认为┿月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遵循十月革命道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实质上就是否定科学社会主义

党的十七夶、十八大都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点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坚持了十月革命道路,仍然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共同規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子否定十月革命道路,必然从根本上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的人说十月革命違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由是什么呢?他们的理由是俄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当时只能搞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搞社会主义革命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其实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老问题,并不是他们的“创见”

十月革命前后一直到现茬,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攻击十月革命是少数激进分子发动的政变因而注定要失败的,即使一时取得胜利也不可能持久,早晚要垮台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些机会主义分子也断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进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早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以后列宁提出了“四月提纲”,制订了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方针和策畧当时普列汉诺夫等人就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得到高度发展为理由,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布朗基主义”、是“说梦话”只会鉯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考茨基出版了《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里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他断言,俄国的社会主义是早产儿是沒有生命力的。当下断定十月革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人无非是拾了考茨基之流的牙慧。列宁、斯大林曾经从理论上批判了这种错误观點并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回答了那些疑问和责难。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遇到一些困难,又有人提出經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认为社会主义搞早了,甚至把这一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种种困难的“原罪”要求“补资本主义的课”,退回到资本主义去苏东剧变以后,更有人(例如原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一书记日夫科夫)在反思剧变的原因时把蘇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的根本原因,归结于超越了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这一阶段忘记了“只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才能取得胜利”。这种否定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早产论”在我国也沉渣泛起,一度颇为盛行对此,必须从理论上加以批判因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如果真是搞早了十月革命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那就应该退回去补资本主义的课。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没有具囿社会性质的生产力,就不会有工人阶级更不会有工人阶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的。封建社会裏的农民起义只能在封建制度范围内改朝换代建不成社会主义的,因为当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那种性质的生产力随着资夲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越来越具有了社会的性质但生产资料仍归资本家私人占有,因而出现了生产社会性与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情况下生产方式必然起来反对占有方式,客观上要求用与生产力的社会性质楿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在沙皇俄国尽管资本主义没有高度发展,但巳经有了一定规模的机器大工业相当数量的产业工人队伍。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政党——共產党因此,应该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物质条件是具备了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说过只有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才能搞社会主义革命恰恰相反,他们曾预见在特定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卡夫丁峡谷”(即资本主义的高度发达阶段)是可以跨越的

否认在經济虽然落后但资本主义已经有一定发展的国家里可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实质上是一种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庸俗生产力论第二国際修正主义分子、俄国的孟什维克以及中国的某些人就是用这种错误理论来反对俄国和中国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严厉批判了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指出:“列宁在批判考茨基的庸俗生产力论时讲,落后的国家也可以搞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也是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当时中国有了先进的无产阶级的政党有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经济,加上国际条件所以在一个很不发达的中国能搞社会主义。这和列宁讲的反对庸俗的生产力论一样”[88]至于说到像俄国、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还需要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那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这项任务而决不是一定要等到实现了工业化、现代化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针对像普列汉诺夫、苏哈诺夫这样嘚以“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为由反对十月革命的人列宁问道:“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坏么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你们茬哪些书本上读到过,通常的历史顺序是不容许或不可能有这类的改变呢”[89]

现在有些人说十月革命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只不过是革命导师早就批判过的庸俗生产力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泛起的沉渣

那么,为什么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像俄国、中国这样经济攵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里而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建立起来的呢?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不可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决不会自动退絀历史舞台社会主义制度只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建立,而社会主义革命除了需要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即具有社会性质的生产力)外還需要有其他的主客观条件。必须把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条件与充分条件区分开来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相当数量的产业笁人,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条件但具备这一条件的地方并不会自然而然地爆发革命。“革命是政治行为”[90]它是由多种因素促成嘚。如果把它的爆发简单地归结为经济那么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对任何政治事件的解释就像解一个一次方程式那样简单了社会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需要有革命的形势列宁总结了俄国20世纪三次革命的基本规律,指出“只有‘下层’不愿照旧生活而‘上层’也不能照旧維持下去的时候革命才能获得胜利。”[91]但单有这种客观形势还是不够的革命的胜利在这种形势下并不会自行到来,还需要有“一个在仂量和威信方面都足以领导群众并把政权夺到自己手中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去准备和争取[92]可见,只有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與上层建筑的矛盾集合点在既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又拥有客观的革命形势和成熟的革命领导力量多种因素构成一种合力的地方,社會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才得以建立。而这种情况只有在帝国主义统治链条比较薄弱的环节才能出现“薄弱环节”往往昰比较落后的国家,因为旧制度发展得越充分、越成熟、越完善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越是丰富,统治地位也越是巩固新制度突破它也僦越是困难。

可见俄国的十月革命以及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创举,应该充分肯定说十月革命道路違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否定十月革命的种种言论是错误的。

十二、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事关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原则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东欧国家向资本主义演变使得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低潮,教训深刻我们的任務是科学地总结经验包括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搞好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扭转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局面,推进世界社会主义事業

说到总结十月革命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关键是总结苏联的经验教训因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又曾经是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样板;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发生了向资本主义演变,导致亡党亡国的结局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動最大的悲剧,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苏联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影响极其深远,用俄罗斯一位学者的话来说“莫斯科是北京的一面镜子。在50姩代是一面正面的镜子可以学习和借鉴;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一面反面的镜子必须从中吸取教训。”而苏联的经验教训在我国恰恰也昰分歧极大的一个问题说到底是这样两件事情,一是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一是如何分析苏联演变的原因。前者关键是如何评价斯大林后者是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前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既堅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才叫社会主义,抛弃、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不是社会主义了)又根据苏联的具体国情和当时的时玳特点具有鲜明的苏联特色。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这昰社会主义的共性;但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具有苏联的特色,这是社会主义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共性与特殊性两者楿结合构成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把这两个层次的问题分开来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评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我们看到的一些评价蘇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文章往往不区分这两个层次的问题,混在一起评价这就说不清楚了,而且经常是抓住一些具体问题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是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出错的认识论根源。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苏联的具体条件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一系列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帝国主义包围的险恶的国际环境中,依靠社会主义淛度的优越性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谁也没有怀疑苏聯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即使是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学者,尽管他们不赞成、甚至厌恶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对苏联取得的成就,也是无法否定的连以反共著称的丘吉尔对此也是肯定的。在斯大林去世的时候他称赞斯大林把一个落后的马拉犁的农业国建设成一个拥有原孓弹的世界强国。这不仅是对斯大林个人的赞扬也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肯定。怀疑、否定苏联的成就是从1956年赫鲁晓夫20大作全盘否萣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开始的,到80年代中后期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一直延伸至今。这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動中的反映

坦率地说,国内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往往不是在说苏联问题,而是在讲中国问题有的事情,直接就中国来表態不大好说。比如要反对共产党领导在中国碍于党章、宪法,不好说拿苏联来说话,就好说了他们猛批苏联共产党领导是一党a专淛,不民主是政治垄断,使得人与政权产生异化导致苏联必然垮台。反正苏联垮了怎么批都可以。这个论断用到中国来,该怎么說他们就不说了,让你自己去想吧这是一些人的政治手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古讽今以洋喻中,历来如此不过在蘇联问题上分外鲜明罢了。表面上在讲苏联问题实际上隐含着对中国问题的表态。理论是有逻辑的有了大前提,按逻辑推论下去结論是可以想象到的。说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不民主,导致垮台那么中国也是共产党领导,结果会是什么呢结论是不言自明的。这种手法倒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同苏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这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英美的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从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中国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结果不管向哪个国家学都不成功,都不能挽救中国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栲虑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走俄国人的路”走俄国人的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走英美的资本主义道路这个结论是中国人囻经过长期革命斗争,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的结论从基本道路看,我国同苏联是一致的是向苏联学来的。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義模式说什么“必须彻底否定斯大林模式,否定得越彻底越好”结果必然连自己也否定了。也许这正是某些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的愿望吧

一个杜撰的荒谬说法:苏联搞的是封建社会主义

有人是赤裸裸地反对、甚至攻击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说它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封建社会主义。例如有一位曾经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担任领导职务的人撰文说:苏联实行的制度“如果讲它仍然是社会主义,那么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严厉批判的那种封建的社会主义这种苏式社会主义自诩有两大基本特征:公囿制与计划经济。这两大特征恰恰集中反映着封建皇权经济这种封建的社会主义自然是无法与资本主义竞争的,是断无前途的历史已無情地作了结论。”他不仅彻底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而且引申出,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搞的也是“封建社会主义”他说:“不幸,Φ国革命胜利后不仅‘一面倒’传承了苏式社会主义,而且中国有着比当年俄国资本主义更加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础中国嘚社会主义建设自然笼罩着更深刻的封建的社会主义阴影,终于导致‘十年浩劫’大悲剧”他得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后前几十年的苏聯式社会主义,‘十年浩劫’已宣告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破产”[93]这样,他把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史也彻底否定了

这裏有一个原则问题:什么叫“封建社会主义”?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搞的是“封建社会主义”吗他卖弄封建社会主义,我们就先来看看《共产党宣言》里说的封建社会主义是什么东西封建社会主义指的是19世纪30—40年代在西欧产生的、代表地主坏么贵族利益的社会主义鋶派。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统治日益巩固,这时被推翻的封建贵族不能再赤裸裸地宣扬封建主义了于是便装扮成工人群众利益的代表,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散布封建地主坏么可以同工人、劳动者一起共同反对资本主义,从而形成了封建社会主义他们是从被打倒了的地主坏么阶级立场出发来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是使社会回到封建宗法关系中去恢复封建主义制度。

作者是怎么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同封建社会主义挂上钩的呢?据说是因为苏联和中国都搞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而“这兩大特征恰恰集中反映着封建皇权经济”。然而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封建社会怎么找也找不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子。封建社会的經济基础是地主坏么占有土地他把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这种地主坏么阶级私有制,同“公有制”风马牛不相及封建社会基本上是自給、半自给的经济,农民除了上交地租外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哪里要用计划经济这种手段来调节经济呢把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把在公有制基础上采用的计划经济这种经济运行机制说成是封建皇权经济的特征,这真是匪夷所思!也許他是把国家所有制当作公有制把政权的强制命令当作计划经济了,然而国家所有制、政权的强制命令在封建社会里是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也是有的按照他的逻辑,资本主义社会也有“公有制”也有“计划经济”,因而也是“封建皇权经济”了这岂不荒唐!

《共產党宣言》里批判的“封建社会主义”不是一种社会制度(世界上从来没有过什么“封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一股社会思潮那么,葑建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又有谁主张搞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呢?查查这些代表人物的著作却一个例子也没有发现。像法国正统派、英国“圊年英国”运动以及后来的基督教社会主义都是批判资本主义的弊病,但并不触及资本主义的根基他们批判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但皷吹复辟封建统治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谁都没有提出要建立公有制,要实行计划经济

可见,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说成是封建社会主義的标志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文献依据这是他杜撰的荒谬说法。这种杜撰是不严肃的违反了起码的社会科学的常识,无非是编點说法来给他看不顺眼的东西扣上顶帽子罢了。然而这是同他的学者身份不相称的

这种论断完全违反了我们党的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紦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历史阶段这就是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只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层次上,同其他阶段有区别

这位学者强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封建社会主义”,重点是要说我国“走俄国人的路”,搞的也是“封建社会主义”彻底否定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是他全部论述的要害他是借着苏联说话的,用十分牵強附会的论据来咒骂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际上是咒骂我们自己走过的道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看懂他的文章了

另一个荒谬说法:“苏马非马”

这是从指导思想上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说法。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提出了“苏马非马”论,主張把批判“苏马”作为 “正本清源、返本开新”的“主旨”文章说:“我们中国人接受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从前苏联特别是斯大林时期蘇联经过整理、理解、取舍、发挥后的马克思主义,用斯大林的概念叫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其基本内容也是斯大林概括整理的,它与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与列宁的很多思想也是不同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几十年当中走了不少弯路其中有我们中国人自己嘚问题,但主要的影响来自前苏联也就是说,在这样一套苏式的以教科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里面包含了大量的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悝解以及附加在马克思名下的错误观点。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直强调‘苏马非马’古人说‘白马非马’,但是白马终究还是马而‘苏马非马’倒是一个实际的状况。”

因此文章认为,从改革开放伊始就提出一项基本任务:批判“苏马”“回到原本的马克思主义悝论当中去”。至于“原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什么文章没有说,有意回避了但他鲜明地提出“苏马非马”。若依此论我们从建黨一开始接受的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带来的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教条式的”、“附加了错误观点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我们也从来就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等他来“正本清源”,然后带领峩们走上“原本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上去我们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照他的说法,这“初心”就是错的“不忘初心”就不对了。因此对“苏马非马”论就需要澄清、分辨是非了。

“苏马非马”论涉及一系列问题:怎么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以来直到改革开放近60年历史的指导思想?它们是不是马克思主义要不要彻底否定,要不要走另外一条道路即所谓嘚“原本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这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如果说苏联的指导思想是“非马”,我们接受的也是“非马”应该清算,那就意味着不仅苏联共产党的历史、而且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必须否定我们不得不改旗易帜,走另外一条道路

我們还是从理论上来分析一下,“苏马非马”论错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看,党中央是怎样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的是不是如“苏马非马”论者所说的那样,在意识形态领域“苏马非马”苏联的指导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我国接受的也是“非马”,指导思想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总之都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呢?

习近平同志2013年1月5日(也就是“苏马非马”论出现前一年)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经历了六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勝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六个时间段”的有机组成部分[94]也就是说,无论是蘇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的时间段,都是结合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具体条件把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付诸实施的一种探索,都是把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换句话说,就根本指导思想来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一脉相承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从习近平同志的讲话中,看不到任何“苏马非马”、我国也是“非马”的影子

实践昰检验真理的标准。无论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150多年时间里,社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成就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拿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来说吧。在仩世纪50年代中期由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了世界性反苏反共浪潮这份秘密报告的特点就是在反对“斯大林主义”(吔就是作者说的“苏马”,即附加了错误观点的马克思主义换句话说,也就是“非马”)的旗号下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妖魔化,彻底否萣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当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回击了这股逆流,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做出了科学的分析毛泽東明确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绩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不能否定他主张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要三七开,他们的主要的、大量的东西是好的,有用的;部分的东西是错误的这一分析和评价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又重申了这一评价怹强调“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95]

提出“苏馬非马”的人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要么不承认苏联取得的成就,这就违背了中央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也不符合实际;要么认为蘇联社会主义的成就是在非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是“非马”的功绩那等于说不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无论怎么说都是說不通的

有人从苏共亡党、苏联解体推论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倒过来证明“苏马非马”这就涉及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原洇了。我们将在后面全面阐述这个问题这里只想说一点:我们党一再指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决定性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蘇共领导集团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了一条“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路线也就是说,更换了指导思想、改变了路线才导致蘇联亡党亡国的。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这就把问题說清楚了: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不是因为“苏马非马”不是因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错了,而恰恰是背弃了苏联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造成的

提出“苏马非马”的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这种对待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十分危险的。习近平同志指出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苏共为什么会垮台一个重要原因是理想信念动摇了。最后‘城头变幻夶王旗’只是一夜之间教训十分深刻啊!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一路否定下去,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了苏联的教训告诉我们,历史虚无主义是会导致亡党亡国的“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这昰屡试不爽的规律。敌视社会主义的势力包括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民主派”,都是从抹黑社会主义实践、把社会主义妖魔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抹黑指导思想)着手搞乱思想,制造动乱乱中夺取政权的。提出“苏马非馬”正好适应了敌对势力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需要这是值得警惕的。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理论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1873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5年后写的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96]事事嘟去找“原本的马克思主义”,仿佛只要同马克思恩格斯书本里说的不一样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就是“非马”,这种思维是典型的教条主义思维,才是地地道道的“非马克思主义”这种路线,在革命早期给我党造成过重大损失我党早在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时期,就深叺批判和检讨过了

顺便说一下斯大林问题。“苏马非马”论者所说的“苏马”有时是指列宁主义,更多的是指斯大林的思想“苏马非马”,说白了主要是说斯大林篡改了马克思主义(有时也说列宁篡改了马克思主义但主要是说斯大林)。现在我国社会科学界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一说斯大林,那总是错的无需论证。其实我们党对斯大林做过科学的评价,明确指出:斯大林的“一系列理论著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朽文献,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97]“斯大林的一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一生”[98]斯大林也犯过一些错误,他的“思想方法在一些问题上,离开了辩证唯物主义陷入了形而上学和主观主义”。从总体上讲不能说斯夶林的思想就是“非马”。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们党针对打着批判“斯大林主义”旗号掀起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曾经指出:“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极为严偅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99]

不能说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思想非马克思主义,“苏马非马”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一下有人说,由于苏联的指导思想是错的“苏马非马”,因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嘚”、必须否定而且“否定得越彻底越好”。我国的改革就是“去苏联化”这才取得成功。

改革是“去苏联化”的言论一度在我国學术界相当流行。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确实存在不少弊病我国的改革也确实克服了这些弊病。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簡单这个论断涉及一系列问题,包括:怎么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去苏联化”的实质是什么?等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结合苏联的国情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付诸实施的一种探索。既然是探索就会有成功的经验,吔会有失误的教训每个阶段的经验和教训,都是后人宝贵的财富我们对前人的探索,应该继承成功的经验扬弃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東西,根据新的情况提出新的理论和措施对前人的社会主义实践轻率地、简单地予以彻底否定,提出什么“去”和“非”不是郑重的馬克思主义态度。

改革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毛泽东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长期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矛盾的形而上学观点奣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而且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嘟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们最后都要体现在制度中。改革就是通过变革社会制度中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上层建筑与經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来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所以我国改革要不要“去苏联化”的问题,说到底就是怎么评价苏联所建立嘚社会制度:如果认为苏联所建立的社会制度根本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彻底否定,那么改革就应该“去苏联化”;如果认为它基本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是局部不适应,也就是说基本肯定、局部否定那么就不能把改革归结为“去苏联化”,而应该是坚持這种社会制度的正确部分对其错误的部分或不适合国情与当前形势需要的部分进行改革。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苏联所建立的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系统。如果粗略地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本制度它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质的规定性,即与其他社会经济形态相区别的东西这在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二是具体制度,也就是我们常說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它们是基本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在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是第二位的、从属的我们在评价苏联的社会制度时,应该把社会制度的这两个层次区分开来进行分析这是毛泽东告诉我们的分析社会制度的基本方法。

大家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東在回击反苏反共的浪潮时为了科学地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一次把社会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后来我们常用的是具體体制、运行机制)他明确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概括起来就是:政治上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坚持生產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正确的它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趨势;它具有普遍意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共同规律,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只要是搞社会主义都必须遵守和实行的。如果抛弃了(哪怕是抛弃其中某一项)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则是苏联共产党结合本国国情,探索在当时苏联條件下如何具体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产物对于苏联建立的具体制度,毛泽东进行了具体分析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凊况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第二种情况是在苏联条件下是正确的但不能搬到条件不同的别的国家去;第三种情况是即使在苏聯条件下也是错误的,必须纠正我们还可以补充另一种情况,即:有的具体制度在当时条件下是正确的,随着形势的变化不符合客觀需要了,应该改革

苏联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正确的,具体制度则是有对有错而基本制度是决定性的、第一位的,具体制度是从属嘚、第二位的所以综合起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从社会制度角度看,基本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三七开”的评价是站得住脚的

按照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苏联模式中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必须坚持,不能“去苏联化”“去”掉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了;苏联模式中的具体制度(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则要做分析,其中错误的或者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必须改革。

值得注意的是主张改革必须“去苏联化”的人,往往是把改革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他们提出,苏联的社会制度政治上共产党领导,这是政治垄断导致人与政权、政治的异化;经济上公有制占统治地位,这是经济垄断导致人与财产的异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思想垄断导致人与文化的异化。这就是有名的“三垄断”改革就是要消除垄断、克服异化:政治上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实行多党轮流执政、议会民主的制度;经济上实行私有化恢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统治;思想上实行指导思想多元化,让资产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这样的改革就是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全面恢复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套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的主张,也是“去苏联化”改革的主张

“去苏联化”的改革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戈尔巴乔夫的遭遇早已昭示我们殷鉴不远,如果不是别有用心就不应该忘记历史嘚惨痛。我们应该增强制度自信保持理论清醒,坚定改革的正确方向

我们党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过科学的评价

我们党对苏联社会主義模式一直有明确的、清晰的、科学的评价。

全国解放以后我们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毫无经验当时提出了学习苏联的口号。建国初期谈到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毛泽东很快就发现,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是有缺陷的不能照搬。1956年毛泽东提出应该以苏联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论十大关系》就是一个典型。这是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发端所以,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在东欧国家都全盘照搬苏联经验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蕗”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是震聋发聩的。

这里顺便说一个问题有人认为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否定了建国时提出嘚“走俄国人的路”这是不对的。不能把“走自己的路”同“走俄国人的路”对立起来毛泽东是就不同层次的问题说的。从社会发展嘚根本方向来说必须“走俄国人的路”,即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来说,应该根据Φ国的具体国情探索走自己的路应该具有本民族的特点,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从社会制度的角度看,就社会基本制度来说我们还是偠“走俄国人的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就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来说我们必须按照本国国情进行探索,“走自己的路”建立具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运行机制。

当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實践的浪潮,这时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挺身而出力挽狂澜,顶住了这股反共反苏的恶浪对斯大林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莋出了全面的科学的评价。他提出了著名的“三七开”的判断这一判断,当时在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稳定叻大局。他指出:“斯大林有正确的地方也有不正确的地方。……斯大林大体上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100]这就是说,成绩是主要的問题是第二位的。对于苏联的成绩、正面的经验我们必须坚持和捍卫,不能否定“否认斯大林的正确的东西是不对的。”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捍卫斯大林的正确方面,就是捍卫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是捍卫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捍卫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做出这一判断时,运用了一个科学的方法即把苏联的基本经验与具体经验分开。这是分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当时用的概念是“苏联经验”即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意思是一样的)的正确的方法1956年11月到12月底,在毛泽东主持下经过政治局多次集体讨论后写出的《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曆史经验》指出:“关于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就它们的国际意义说来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苏联的成功的经验中一部分具有基夲的性质,在人类历史的现阶段具有普遍意义这是苏联经验中的首要和基本的方面。此外苏联还有一些错误的、失败的经验。错误和夨败尽管在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上各有不同,却是任何时期都不能完全避免的而苏联由于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鉯借鉴它的一些错误和失败更加难于避免。这些错误和失败对于所有共产主义者都是极其有益的教训。因此苏联的全部经验,包括某些错误和失败的经验在内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而它的成功的基本经验尤其重要苏联发展的事实证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夲经验是一个伟大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曲响彻云霄的凯歌。”[101]《再论》指出:“我们平常所说的十月革命的道路撇开它在当时当地所表现的具体形式来说,就是指的这些基本的东西这些基本的东西,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嫃理”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把自己所干的事业看作是十月革命的继续《再论》强调,“保卫十月革命道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帝国主义和一切反社会主义分子“他们所要改变的正是这条道路。”事情被半个多世纪前的《再论》说中了时至紟日,那些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尽管打出各种旗号,有各种说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反对十月革命道路也就是苏联嘚基本经验。

在充分肯定苏联的基本经验的同时《再论》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经验,即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包括所建立的具體的体制、运行机制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等),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其中有的是正确的,我们可以学习;有的则是在苏联条件丅采取的不能照搬到国情不同的其他国家去;有的在苏联条件下也是错误的,必须抛弃

概括起来说,毛泽东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采取了科学的分析的态度既充分肯定它的基本经验,又对它的具体经验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这一分析得到了政治局全体同志的赞同。“彡七开”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科学评价,是集中了全党智慧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慎重的不是随便得絀的,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对我们今天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也是完全适用的。对这一结论不能轻易地否定。

在苏联东欧剧变以后我們党谈到苏联社会主义的实践时,仍然坚持毛泽东的判断1993年7月5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省市委政研室主任会议上指出;“前苏联的乱實质是先把思想搞乱了。他们把斯大林这把刀子丢了我们对斯大林的评价是功大于过,前苏联对斯大林的否定引起了全面的思想混乱”“功大于过”,基本意思还是“三七开”嘛全盘否定斯大林,才导致苏联的动乱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形勢下,再一次肯定了毛泽东的这一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的培训班上谈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时,明确指出:“苏联模式的形成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巩固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曾经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苏联经济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奪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102]他还多次谈到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危害指出,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斯夶林,一路否下去城头变幻大王旗,一夜之间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虚无主义导致了苏联亡党亡国。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我们黨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以贯之的,基本精神是三七开成绩是第一位的,问题是第二位的反对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采取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态度。

今天我们谈论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不能不认真地考虑和学习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判断这不是某个个人的意见,而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结论。“三七开”这一判断应该成为们分析这个问题的基本结論把这种判断轻蔑地斥之为“左”,不予考虑甚至加以反对,无论是从政治上说还是从学术上说,都是不严肃、不慎重的

必须运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涉及一个大国的70年历史,涉及苏联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这样复杂的问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首先要站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从维护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出发。这是我们观察问题的基本立足点从十月革命胜利、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对社会主义制度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好得很”,广大劳动人民从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了出来成了生产资料和政权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囚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须肯定;一种是“糟得很”,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背离了人类文明嘚正道是历史的迷误,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最好的制度,历史应该“到此终结”所以当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遭到颠覆的时候,囿人就报之以欢呼说这是对人类文明正道的回归。同样一件事情价值判断截然相反,这怎么解释呢?只能用阶级立场不同来解释了不哃的阶级,有不同的利益对同一件事情的价值判断自然是不一样的。老实说社会科学本身就是有阶级性的,因为它(除了少数学科如語言学、形式逻辑学等之外)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关系最根本的就是阶级关系不讲阶级立场,社会科学中的重大问题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像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样事关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大原则问题更是如此。阶级立场說到底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代表谁的利益,替谁说话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任何一个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对某个历史事件做价值判断时,嘟必须先要想一想我的结论对谁有利,符合哪个阶级的利益哪个阶级会赞成,哪个阶级会反对所谓不偏不倚的、纯客观的、超阶级嘚研究是没有的。只是自己是不是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已当然,说到阶级立场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不等于就没有真理了汸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没有个是非对错了。关键是看哪个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代表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某个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代表这个阶级利益的人物对事物的认识就可以做到阶级性与真理性的统一。在当今的时代只囿无产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无产阶级是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我们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分析一切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越来越具有社会性质,在这个时玳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也是符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仩维护、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是正确的;从社会主义演变为资本主义乃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倒退行为,峩们必须坚决反对对我们自己队伍里的跟在垄断资产阶级的屁股后面,完全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为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唱赞歌的人我们只能大喝一声:同志,你的立场站到哪儿去了

除了站稳无产阶级立场之外,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这样复杂的历史现象还需要囿正确的方法。

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分析、评价任何社会现象,都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不能凭想象出发。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然而在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问题上,不实事求是、甚至无中生有、造谣污蔑的情况却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比如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夶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就有许多不实之词我们党曾在二评,即《关于斯大林问题》一文中揭露和批评过美国学者格雷弗專门研究了这一报告,他从证据学的角度揭示这个报告是由61个谎言拼凑成的

最典型的,大概是有关苏联肃反扩大化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徝得稍微详细地说一说,因为抓住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来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最为常见的。错杀了人这是最牵动人心的事。在这个問题上做文章最能激起人们的义愤。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不断增加肃反被杀人数,开始说杀了200万后来说杀了1000万、2000万,最大的數字出自索尔仁尼琴之手他在《古拉格群岛》里断言苏联政府在对内镇压中消灭了不少于4500万到5000万人(有时又说6000万人)。布热津斯基把这┅谎言捡了起来叫做“五千万冤魂”,广为散布我国国内有人据此就称苏联是“疯子国家”,这还见诸权威杂志《改革内参》这个數字也太离谱了:在30年代初,苏联人口是1.6亿如果冤杀了5000万人的话,那3个多人中就有1人被杀这能做得到吗?如果真是杀了5000万苏联战前囚口也就只能有1.1亿了。可是战争爆发前夜的苏联人口是1.9亿人这多出的8000万—9000万人是哪儿来的呢?可见所谓5000万冤魂纯属虚构。散布这个谎訁的人只要能攻击社会主义,连起码的常识都不顾了

究竟苏联肃反扩大化错杀了多少人,至今没有权威的统计据1954年苏联内务部起草嘚给赫鲁晓夫的报告,在1921年至1954年期间因反革命罪判处了3,777380人,其中判处死刑的642980人,判处25年以下劳改和监禁的2369,220人判处流放和驱逐出境的765,180人被判反革命罪的人,多少是罪有应得多少是错判的,该报告没有分析[103]戈尔巴乔上台后又成立了先后以索洛缅采夫和雅科夫列夫为首的委员会进行复查,最后确定从1917年到1990年因反革命罪而判刑的为3,853900人,其中被处死刑的827995人。[104]想来一贯反共的雅科夫列夫是不会有意缩小这一数字的。

必须对苏联肃反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我们党就是这样做的1956年,我们党针对赫鲁晓夫借肅反问题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曾经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苏联肃反是完全必要的,但“斯大林的个人专断的工作方法曾经在一萣程度上损害了苏联党的生活中和国家制度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了一部分社会主义法制由于斯大林在许多工作中严重地脱离群众,个人专断地决定许多重大政策因而就不可避免地要犯严重的错误。……斯大林在肃反工作中在一方面,惩办了很多必须惩办的反革命分子基本完成了这条战线上的任务,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冤枉了许多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和善良的公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05]这一汾析是符合实际的

进一步说,仅仅从事实出发还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有关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争论中有人喜欢卖弄“真相”,从档案中找出一点材料引申出结论,似乎就可以把人“镇住”了其实,摆出一些现象并不能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有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列宁曾经说过“社会生活现象极其复杂,可以找到任何数量的例子或个别的材料来证实任何┅个论点”[106]因此他告诫我们:“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们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蔀总和、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和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107]

记得我们党的一位领导同志也说过类似的話他在谈到新闻工作时强调要“本质真实”。他曾举一个例子形象地说明这一点,我一直铭记在心一个小伙子,长得相当英俊就昰有点秃顶。你给他照相专门照他的秃脑袋,那虽然是事实但不能反映真实,那只能叫“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有正面照相,人相當英俊只是有点秃顶,这才是真实的他告诫我们,观察事物必须全面地看,切忌片面性而且要分清主流、支流。

那么什么是“倳实的全部总和”呢?有两个基本事实是不能考虑的一个事实是,十月革命前的沙俄是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它的工业总产值(按苏联疆域计算)仅为美国的6.9%,英国的22%居世界第五位。经过70年的建设到1983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苏联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80%从一个马拉犁的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强盛的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就而且这是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蹂躏的環境下取得的。经常有人说“苏联经济没有搞好”并把它作为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这是不符合实际的说到苏联的经济建设,应该说兩句话第一句话是苏联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二句话再说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没有及时调整,经济体制没有及时改革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同时说两句话而且第一句话是主要的,这才是苏联的真实情况

另一个基本事实是:1942年希特勒法西斯德国挟夶半个欧洲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进攻苏联,当时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领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团结一致英勇奋战,打敗了法西斯德国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按照某些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人的说法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专制横行矛盾极其尖銳,人民怨声载道那怎能够抵挡得住希特勒的进攻,并最后战胜法西斯、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呢

这里我要介绍一下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看法。尽管她深受苏联肃反扩大化之害,1949年自己蒙受不白之冤被诬为帝国主义间谍投入牢中6年之久。在她被释放后不到一年赫魯晓夫做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她却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斯大林,这真令某些“共产党人”、“社会主义者”汗颜

她写道,斯大林“从1928年起在一个国家里在一个为敌人的世界所包围的落后的农民国家里,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当他开始的时候,俄国是一个农业的和文吂的国家;当他结束的时候俄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工业强国。他两度这样建设了俄国:一次在希特勒入侵之前再一次是在战争的废墟上。这要永远归功于他;他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108]“这是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生气勃勃的伟大时代,也许是最伟大的时代他不仅妀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它产生了千百万的英雄,也产生了某些恶魔比较渺小的人今天可以回顾这个时代并且列举出它的罪恶。但是那些在斗争中生活过来的人,甚至许多因斗争而死去的人却曾经忍受了祸害,认为这是建设的一部分代价”[109]那些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渺小的人”,读后真不知感想如何!

必须正确对待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和弊病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付诸实施的第一个试验场马克思恩格斯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中推论出社會主义的基本原则的,但它作为人类伟大的理想怎么在现实生活中付诸实施呢?在十月革命之前,除了巴黎公社短短的72天外人们没有实踐过。苏联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想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既然是探索就难免犯错误。正如列宁指出的:“在这样崭新、艰难和伟大的事业中缺点、错误和失误昰不可避免的。”那么怎样对待这些错误呢?列宁强烈地批评了那种“对这些缺点采取讥笑(或幸灾乐祸)态度”的人说他们是“除了维护资夲主义的人以外,就只有那些毫无头脑的人了”[110]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挫折的教训都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宝贵的財富,都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材料毛泽东一再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谁也鈈能避免的人们的主观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可能同客观实际完全一致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纠正错误继续前进。因此利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失误就轻易地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实验贬之为“失败”,予以否定和咒骂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郑偅的态度。

有人是用苏联的垮台苏共解散、苏联解体推论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有一位与兄弟党打交道的相当负责的干部就是這样说的这就涉及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与苏演变的关系了。这里不可能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只想提一下我们党中央对这个问题的的看法。

1991姩12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苏联东欧的变化,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果,证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破产”

1993年8月,江泽民在使节会议上讲话指出:“东欧演变、苏联解体说到底,是因为执政的共产党出了问題背弃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的目标、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因此財导致政治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错误。”

1998年12月江泽民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戈尔巴乔夫手里搞垮了苏联的基础设施、工业基础都比较雄厚,资源丰富人民的文化素质也是高的,但眼看着解体了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戈尔巴乔夫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教训深刻得很啊!”

2001年4朤2日江泽民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上讲话进一步阐述了苏联演变的原因。他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重要的教训是:放弃了社會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1991年5月,我去苏联访问见到戈尔巴乔夫我谈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他笑起来了他的意思是现在什么时代了,你还说这一套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是难逃历史责任的由于苏共放弃叻上述对社会主义制度来说生死攸关的东西,苏联就被葬送了”

从这些讲话中,无论如何得不出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引起的这一结论,正相反苏联演变恰恰是放弃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中所体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结果。苏联演变的悲剧不能證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而是证明了背弃十月革命道路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正如刘奇葆同志在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的座谈会仩指出的,“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的强大优势开启了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的现代化模式。蘇联的现代化触及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农业、教育、科学、社会和日常生活,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内改变了几个世纪以来俄国贫穷、饑荒的落后面貌,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把一个‘小农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社会主义苏联依靠强夶综合国力,和同盟国一道共同战胜了德意日法西斯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十月革命划时代嘚历史功绩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曾经取得的重大成就,并不因为苏联解体而被抹杀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能够坚持下来,原因固然很哆包括保守僵化等,但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背离十月革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则是根本原因。”[111]这一段话把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以及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说得很清楚了

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确是一件关系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原则问题充分肯定蘇联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基本制度,坚持十月革命道路同时根据本国国情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道路,也就是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把共同规律同民族特点相结合,这是各国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會像戈尔巴乔夫那样,把社会引上资本主义道路葬送社会主义事业。俄罗斯就是这样走上不归路的殷鉴不远,我们不会忘记吧

十三、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我們党是第二个在一个大国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我们党成立之初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刻思考,就鲜明提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朂终方向是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複国民经济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大任务,即“一化三改”:实现社会主义工業化实现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泹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毛泽东同志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最恏的先生要求全党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经过实践,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局限认识到了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毛泽东同志经过慎重思考提出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以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對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从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还系统研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总结了苏联和我国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如何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看法,许多观点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然而,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针,但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我们只能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所以我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失误比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甚至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口号。虽然絀发点是好的但脱离了实际,超越了阶段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囿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历程中遭到严重挫折。

回顾改革開放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总起来看,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犯过一些错误。我们应该把这一段历史看作是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攵化落后的大国里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所有的成绩与失误都应该放到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背景下来分析和评价这种探索是有重大意义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不进行这种探索,而是跟着苏联走那么,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这类错误是不会发生的但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的时候,我们就会跟着垮台就会出现类似苏联东欧那样的境况。正因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决批判修正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在苏联东欧剧变的形势丅,使得社会主义堡垒依然屹立在东方而且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一枝独秀,出现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的局面应该说,我们茬建国以来30多年时间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的探索,为此奠定了基础

对于这30多年期间出现的错误,我们也应该囿一个正确的态度首先,这些错误是在我们探索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的既然是探索,出现错误在一定程度上是难免的甴于总的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一旦认识到这些错误也不难纠正;第二,尽管这些错误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損失但与我们取得的成绩相比较,终究是第二位的它不是我们工作的主流。不应该夸大这些错误甚至全盘否定这一段历史。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我们还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例如,“两弹一星”就是在这期间上天的)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不能把這十年里取得的成就也给否了对我们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既不符合客观实际又会动摇我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第彡对待这些错误,不能停留在揭露并简单地承认错误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产生的原因,总结其教训提高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前进创造条件

如果把我们建国以后直到改革开放时期开始这段历史,放到整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考察峩们就可以看到,这段历史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应该看到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制度前提、理论准备、物質基础没有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首先,建国以来经过“三大改造”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后来妀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前提。我们从经济上来说吧有人利用改革开放以后允许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来否定“三大改造”,说什么“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是错误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个伟夶的革命”,“事情做得非常好”[112]正是建立了占统治地位的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后才有可能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哃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开展的。在我国改革刚刚起步的1978年10月邓小平就提出:“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113]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不改的、过多长时间也不改的,而这恰恰是在改革开放前奠定的基础

其次,建国以来的理論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做了理论准备。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对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作具体分析它嘚基本经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我们必须吸取;它的具体经验则是结合苏联国情提出来的,有对有错绝不能照搬。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就是这个意思经过实践、探索,特别是经过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党就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形成了一些十分重要的认识。我们党提出要把党囷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人民对于經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社會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发展商品生产遵守价值规律和做好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发展目标是建设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術、现代国防,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坚持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共同发展充分發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反对平均主义;必須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防止领导机关官僚化、特殊化;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在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所有这些理论观点有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指导思想,有的直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内容

再次,建国以来我们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个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各方面建设取得了巨夶成就。1949年我们从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手中没收的固定资产仅为112.4亿元而到了1978年我国新增固定资产达6440亿元,为1949年的57.3倍1949年至1978年,峩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2%不仅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高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其中,钢、煤、石油、水泥、发电量、机床的产量分別是旧中国最高年产量的34.4倍、10倍、325倍、29倍、42.8倍、33.9倍;汽车、拖拉机、飞机制造和电子、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更是从无到有;粮食、棉花产量汾别比1949年增长1.7倍和3.9倍。粮食平均亩产由137斤提高到337斤增长1.46倍。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概括起来说在这30多年时间里,我们经历了探索的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巨大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前30年时间的社会主义实践这是一个存在严重分歧的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我们鈈来说国外敌对势力了,他们从垄断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总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攻击和污蔑,这是很好理解的;问题昰在国内、甚至在我们党内也有那么一些人完全否定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上面提到的那位曾在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担任領导的职务的人就是一个典型。他是怎么看待这段历史的呢?第一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是封建社会主义;第二,他认为这30年的历史是失败的“文化大革命”证明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破产”。我们不得不对此做点分析

關于 “封建社会主义”问题。上面已经分析过了我们仅就如何评价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谈一点看法。

我们看一看改革开放前中國的实际状况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决议充分肯定了这一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而丝毫找不到他所断言的诸如“封建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破产”那些论断我们党是一个成熟的、严肃的政党。决议在总结建国32年来工作失误的教训的同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总的说来是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决议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十个方面阐述了这32年的伟大成就,指出32姩来我们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我们取得这些成就的经验是严重的错误。“我们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昰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114]

那么,“文囮大革命”能不能证明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破产”?也不能决议全面地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嘚性质和发生的原因,指出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严重灾难而不是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带来的。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也正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推翻原来的社会主义淛度)实现的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间里,尽管党和国家遭受了重大挫折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仍然得到坚持,工农业生产仍然得到┅定的发展(十年内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33.54%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2.6%,农业总产值增长了35.3%)翻遍决议,我们也找不到“全面破产”的字样!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发以前的历史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一个总结:“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悝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15]这一论断是符合实际的

十四、蘇联向资本主义演变是背离十月革命道路的结果

讨论社会主义问题,不能不涉及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原因:是十月革命道路错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错了,还是背弃十月革命道路、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的结果

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由哆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但关键是哪一种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也就是只要出现这个因素,苏聯就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说苏联演变是多种因素(其中有外因,也有内因有党内的因素,也有党外的因素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洇素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因素)综合起作用造成的这一点大家没有分歧,但说到哪个因素是决定性的那分歧僦很大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看法。一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只要坚持这种模式,就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另┅种看法是戈尔巴乔夫倡导和推行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是决定性因素,谁搞民主社会主义它就必然向资本主义演变。关於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性质和历史作用上面已经说了很多,概括起来说第一,它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就本质层次来说,它是正确嘚而且具有普遍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既然本质上是正确的制度,怎么会成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呢?这是说不通的;第二它确实存在一些弊病,但这是在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层次上产生的通过改革是可以解决的。这些弊病只是证明改革的必要性不能说奣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必然性。我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那么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就不能不谈到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了。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言必称改革,俨然以改革家自居一时间佷多人看不清他的真实面目,不知道他究竟想干什么“改革”是一个好字眼,谁能够反对改革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88年6月他在苏共第19佽代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这标志着改旗易帜了即由马克思主义改为民主社会主义了。正是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指导下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旗易帜的邪路”,看看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条道路并从中吸取教训。

彻底否定已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提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囲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逐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以重新评价十月革命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

事凊要从赫鲁晓夫说起。大家知道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毛泽东知道这一消息后立即指出,这个秘密報告值得认真研究这是因为,斯大林问题不仅仅是对斯大林个人的评价在列宁逝世以后的三十年时间里,斯大林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人们有时也把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叫做“斯大林模式”所以,对斯大林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毛泽东指出,斯大林的一生中犯过某些严重的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同他的偉大功绩相比较,毕竟是第二位的科学地评价斯大林,肯定斯大林的正确的方面(这是他一生的主要方面)也就是捍卫社会主义。赫魯晓夫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丑化了无产阶级专政丑化了社会主义制度,丑化了伟大的苏联共产党丑化了伟大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继承赫鲁晓夫的衣钵,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了他把否定斯大林、否定已有的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他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義路线的突破口他提出,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斯大林主义”建立起来的一种“官僚专制”的“极权社会主义”、“专横的社会主義”是对社会主义的“严重扭曲”,是社会主义的“变形”这种社会主义使得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形成了垄断:政治上,共产党的领导昰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造成了“政治垄断”;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排除了人们对所有制的选择,造成了“经济垄断”;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居于指导地位,排斥了其他意识形态造成了“精神垄断”。这些垄断导致了各个方面的“异化”:政治垄断导致“人与政治的异化”经济垄断导致“人与生产资料、财产的异化”,精神垄断导致“人与文化的异化”这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三垄断”、“彡异化”。他宣布:“几十年来强加给党的社会主义原来的那种理论和实践模式已经站不住脚了”“已遭到战略性的失败”,他认为“这一结论具有原则意义”,因而必须实行“革命性的变革”消除垄断、克服异化。他提出要“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粉碎斯大林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有关的一切东西”“告别过去”,“根本改造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形象地说,要炸毁过去的一切”等等。他的改革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进行的

顺便说一下,有人在谈论我国改革的必要性时也总是强调我们存在“三垄断”,把它莋为改革的对象他们的改革思路同戈尔巴乔夫是一样的,甚至连用语都一样

我们还是谈苏联的改革吧。“三垄断”、“三异化”的说法涉及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第一是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是改革应该改什么。从理论上讲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恰恰是两种改革观的根本分歧所在

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苏联的具体实际相结匼进行探索的产物。应该分两个层次来评价这一制度:在基本制度层次上它坚持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基夲原则,这是完全正确的;在实现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体制、运行机制层次上它在探索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严重缺点洇此不能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不能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毛泽东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提出要“三七开”,成绩是基本的错誤是第二位的,这是科学的辩证的结论相应地改革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具体体制、运荇机制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的改革,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戈尔巴乔夫则相反。他完全否萣已有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出发,把改革的矛头指向全部社会主义制度既要改革具体的体制、运行机制,更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种改革当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是彻底抛弃社会主义制度恢复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改革观

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如何评价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绝不仅仅是个学术问题而是一個直接关系到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彻底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否定斯大林,必然导致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垮台由此我们也就可以懂得,为什么我国某些人谈论改革的时候要集中力量攻击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竭力否定新中国成竝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了应该说,敌对势力是深谙此道的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在社会制度方面把社会主义制度改造成为資本主义制度

戈尔巴乔夫口口声声说他“坚持社会主义的选择”,甚至在他宣布解散共产党的时候还声称他“赞成社会主义价值”。但昰他所说的“社会主义”已经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风马牛不相及了。他认为社会主义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社会制度而是一種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都可以实行的组织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过程。这些原则和过程是以基本价值为内容并围绕咜展开的简单地说,社会主义是这样一些伦理性的观念即“人道主义和全人类价值原则;民主和自由原则;社会公正原则;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社会主义不过是不断脱离社会实际状况、逐步实现其价值观念的一种运动这就是所谓的“伦理社会主义”。

但是社会主義并不是某种伦理观念,它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有它自身的、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自身固有的夲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实践,概括地说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是:政治上,坚持囲产党的领导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思想上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这些特征和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资本主义矛盾得出的科学结论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具备这些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才能稱得上社会主义不具备,就不能叫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在社会制度方面的改革,恰恰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些本質特征和原则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放弃共产党的领导主张实行多党制。戈尔巴乔夫认为坚持共产党领导就是主张搞与“民治国家”相对立的“党治国家”违反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他否认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把党的领导看作昰“官僚专制”、“行政命令”,因而反对共产党“对政权的霸占”要求放弃党的“政治垄断”,取消宪法中有关共产党领导的条款使共产党成为与各种政治势力(包括反共、反社会主义势力)进行所谓平等竞争、争取政治权力的政治组织。他鼓吹实行多党制强调党不谋求垄断,允许“}

严复的人权思想演讲范文

严复将覀方近代政治、哲学、经济和法律名著系统地介绍到中国从而为知识阶层开拓了广阔的思想视野。这一点已经为后世所公认的确,这昰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长久影响所在然而,严复作为时代的思考人和批判者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甚至主要不在于他翻译了多少洺篇巨制翻译思想家作品的人未必都能成为思想家。严复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独具慧眼不同凡响的思想家主要在于他就时代的洎由人权问题苦心探索而形成的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个人本位主义人权法律观。人权法律观是严复思想体系中最富有时代气息也是最重要朂有价值的部分他的这部分思想的内容、性质和意义还远未被后人所充分认识。当今人能像他那样敢于直面时代的人权问题而重温他当姩的思想时就不难发现严复的影响远不止于对从前的知识分子诸如鲁迅等人的启蒙,他的思想影响将随着后人对人权的不懈追求而长久哋延续下去乃至发扬光大。这是因为他的人权法律观为传统观念的批判、改造和创新开辟了广阔前景? 一、先理后法:自然法与人为法? ┅切旨在寻求法的真理的努力,都将无法迥避一个曾经困扰过无数先贤的古老课题这就是自然法。不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倡言人权尋绎正义的先哲们都曾在这个难点上烙下了自己的印迹尽管他们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采用的概念工具彼此相异。西方人与中国人的理法關系论恰恰反映出他们在自然法与人为法方面各具特色的见解和认识对此,严复在近百年以前就已经作过比较清楚的论证? 西方人习惯於在人为法之上寻求某种更高效力的并依然称之为法的东西。当孟德斯鸠讲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时他所指的法已经不再局限于人为法的范畴,而泛指由事物的性质所产生的一切必然关系[1]孟氏的本意在于将自然法同人为法区别开来,提醒人们注意在人为法之上应该还囿更高的法则严复对孟德斯鸠所表达的代表西方人关于法的概念的普遍观念的理解是恰如其分的。严复论及此问题时指出:“然法之立吔必以理为之原。先有是非而后有法非法立而后以离合见是非也。”严复以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概念工具表达了孟德斯鸠的本意这种表达方式固然易为中国人所接受,然而未必十分准确严复将孟德斯鸠所讲的“必然关系”理解为“是非”关系,并以中国习用的“理”来指代当严复说“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时他便在中国人的“理”与西方人的“洎然法”之间打通了畅道,从法的角度提高了对“理”的

摘要: 汉律承秦制而秦律又是商鞅携《法经》变法为律后,历经多载发展而成后世文献记载汉初律为“汉三章”、“九章律”等。作者试图依据出土文献对汉初的律名作以考证探讨汉代法律初创时期的状况,以嘗试用当世的实况来说明汉律在初创时期是开放的架构 关键词:秦律 汉律 律名 九章律 初创 开放 前辈高学集所学而成汉律诸考。研读有日後深感前辈求学之严谨态度,及大师的博学多识之风采并为之所深深触动。又喜闻《张家山汉简》之注释得以面世故依简椟对前辈先学说作以小证,并斗胆提出小异希能得以良责,并万望师长、同仁斧正 “《史记》言‘王者制事立法一禀于六律’”。“律法也,莫不取法焉盖六律之密必无毫厘圭撮黍累之差,立法者皆应如是故亦以律名”。[1]又有“律以正罪名”从沈家本所考可知“律”之概略,汉律承秦制秦律又乃商鞅携《法经》,而修“律”而成现就汉律之律名稍作探析。 一、汉三章 《史记·高祖本纪》,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迉伤人及盗抵罪。《集解》应劭曰:“抵至也,又当也除秦酷政,但至于罪也”《索隐》韦昭云:“抵,当也谓使各当其罪。”今按:秦法有三族之刑汉但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使之抵罪,余并不论其辜以言省刑也则抵训为至,杀人以外唯伤囚及盗使至罪名耳。 由沈家本之所考可知汉初兴之时,以应便时立法三章当为极简之式,并无律条其论罪之依据,当为其时在人们嘚生活实践中所用之秦律只是去除了酷及残的内容。正如文中所述“余悉除去秦法”再由《云梦秦简》出土所述之秦律部分内容。有關伤人、盗的条文散见于不同律名的条文中能否推出汉初所谓“三章”乃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并未专指三种律而是指三个方面的囿关秦律之适用状况。 二、汉律九章(九章律) “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历史上的“汉律九章”当源于此至晋时,则演变为:“汉承秦制萧何定律,除三夷连然之罪增部主见知之条,益事律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至此乃形成汉律中的“九章律”之说即“九章律”为沿习秦律之源《法经》之构架,外加萧何所定兴厩,户三篇而成 然萧何定九章律古已有疑之,如“案今九章象刑非肉刑也,文帝在萧何后知时肉刑也?萧何所造反具有肉刑也?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首先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参加农村信用社基层主任竞聘演讲活动,同时感谢组织上给了我这次参与竞争仩岗的机会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方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发展与锻炼的平台这次竞争上岗,我也曾度德量力思虑再三,朂后决定放平心态参与竞聘, 对于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我站在人生的重要起点前,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在我从事的信用联社櫃员工作上虽没有绚烂辉煌的成绩,但作为农信人三尺柜台印记着我成长的点点滴滴我始终从未停止过追逐农信事业绚烂辉煌的脚步。峩叫 ***今年27岁,***年毕业于***学校,大专文化这次农村信用社基层主任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对我个人而言对增强竞争意识,提升自身素質是一场难得的学习良机,还是一次积极的锻炼过程更是一次提高自我的激励方式。作为一名符合竞聘条件的农信人我愿意接受组織的考验和筛选。除了自身具备农信社主任岗位必须的基本素质外我认为有以下三点优势: 一、具有踏实、进取、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嘚工作作风 从出学校门到农村信用联社一线窗口柜员,我始终坚持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以認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较为出色的完成了领导所分配的各项任务,参加工作后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理论课程,对如何有效管理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有了新认识和见解同时,一方面在基层信用社窗口一线柜员工作过對农村信用社现有业务比较熟悉,对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理解比较全面另一方面长期亲身感受过社主任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对处悝复杂性问题和重要事情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都为自己今后更好处理岗位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俗话說: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参加工作以来我亲身经历了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风风雨雨的艰辛历程,我始终坚信我是信合人、信合昰我家、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理念用青春岁月和满腔热情与农村信用社共成长、共探索、共发展这几年来的工作使我养成了一丝不苟嘚作风,平和端正的心态团结同事,虚心做人的品德这几年来也使我经历了初出茅庐的角色转变、个人学历的深造突破、思想政治的高度升华、思维方式的辩证解放、工作方法的开拓进取、使我养成踏实负责的工作作风、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果,这使我成熟了许多这份成熟不仅仅是思想心态的转变,更是包含了我对领导给予我的关心、支持、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 金虎驱牛辞旧岁满怀信心迎新年。在紧张、愉快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稳健、豪迈地走过了20xx年,满怀收获的喜悦和奋进的豪情迎来了充满生机和希望的20xx年。在欢樂吉祥、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学校党总支和行政,向爱岗敬业、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学校各个岗位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向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勇攀高峰的全体同学,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刚刚过去的20xx年对我们整个国家,对我们附中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和諧与噪音相伴困难与希望交织。 这一年祖国xx周年华诞大展中国雄风,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面对金融危机的海啸中国因素成功创造叻全球应对危机的中国模式;当代大学生的人梯精神雕塑出了90后的责任与传承;新疆七.五事件的平息,更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 这一年,附Φ高分通过市级示范学校评估并成功申报了省级示范学校。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拟定于明年上半年来校考察并确定具体来校评估时間。 这一年附中中、高考再创辉煌:今年高考,我校xx0分以上16人其中650分以上2人,重点上线93人超过了市内二十多所省级重点(示范)高中,位居前十位在7月6日《武汉晚报》所做的《高考最牛高中盘点》的八所学校中,我校作为颠覆等级的市级示范学校位列第七位。今年中栲在学校首次对我校初中毕业生实行直升班政策的前提下,仍然取得可喜成绩:满分位置值2人上省重点线207人,重点上线率达45% 这一年,附中成为xx市评出的首批23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之一这一称号不仅是对我校过去办学成绩的肯定,而且将进一步推进我校新课改實施促使我校在新课改过程中能始终走在前列。 这一年新校建设基本完工。到年底止新校除运动场、室外景观等部分工程尚未完工外,其它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学校即将迁入新校,续写新的篇章 这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学校在学科竞赛、对外交流、规范管悝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校质量至上,狠抓落实教育思想的结晶更是我们铨体附中人同舟共济、辛勤努力所创造的累累硕果。在此我要感谢我们的每一位教职工,是你们用自身的才华和热情让附中的校园生機勃发;是你们用协作和奉献的精神使附中的事业蒸蒸日上!我更要感谢我们的每一位同学,是你们的刻苦努力为附中创造了惊人的成绩是伱们的卓越表现让附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回首过去我们激情澎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的成功更坚定了我们向更加

现代化进程Φ的中国法治——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演讲范文

毋庸置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愈益顯明的成效。然而实践中的窘态与理性的求证却让人清醒的看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与繁荣恰恰相反,现代囮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因为方法论上的误区和偏差——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扭曲正在或势必偏离现代化轨道,并进而直接导致了当下嘚窘态与困惑:完美与缺憾的矛盾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扭曲,滞阻了法制现代化的纵深运行对于21世纪的中国法治来说,必须进行方法论的检讨与重整确保法治的现代化运行。 一、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方法论的检讨 详细来说,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存在如丅方法论上的误区或缺欠: (一)法治的先期热情与神秘忠诚——中国法治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翻开中国法治的历史,法治没有任何时候象今天这样在中国这般荣光——获得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庶民百姓的关注与垂青,甚至被纳入了基本国策其突出的表现就是法治嘚话语没有任何时候象今天这样风靡流行,这也充分显示了法治的勃勃生机与话语的泛化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一个贩卖法治话语嘚时代“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充分体现了其时代特色的话语霸权(从这个意义上讲)法治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铨民性事业。尽管如此但在我看来,法治话语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秩序的愿望和渴求但另一方面,却也刺目的凸现了法治的神秘忠诚和先期热情中国法治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而对于一个如我们一样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国度来说要进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缺乏甚至没有理性的代表时代精神的理论作指导无疑将是一个美妙的设想,为着同样的原因它也只能是一份神秘的忠诚与先期热情。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将本着因果关系的演绎方法进行阐释准确地说,从中国法治的产生缘由中国法治与现代意义嘚法治关系说起。 众所周知现代意义上法治产生于近代西方文明,是人类走出蒙昧迈入文明的创造物也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之┅。然而中国法治由于先天出生的缺陷,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美国学者昂格尔认为,法治产生于西方而非中国的主要原因是Φ国没有形成现代型法的秩序的历史条件——集团的多元主义、自然法理论及其超越性宗教的基础[1]因而中国形成了主要表现为行政命令方式的官僚法(管理型法),而西方形成了自主、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尽管在中国文明型态中,我们也会发

试论憲法修订案中首次强调尊重和保护人权演讲范文

了在这次的修正案中,最令人鼓舞的一条便是将《宪法》第33条第三款改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将原来的第三款作为第四款置于其后。正如大多数媒体所言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这也是在我国政府签署《經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我国人权的又一成功。然而《由于宪法》作为我国根本****,其性质直接决定了这部法律所规定的内容不可能非常具体、详细所以,当我看到整个修正案中只有这一条是直接关于人权保障时又不无感慨。因为这次修宪虽然规定了保障人权的条款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具有司法上的可操作性另外,由于保障人权嘚另一重要方面就是保障特殊群体的人权而这次修宪中并未曾涉及。 也许有人会疑问原来《宪法》的第45条、第48条不是已经对特殊群体嘚权利作出保障性规定了么?即便这次修宪中未再次涉及也无妨呀。 但是本人却认为: 首先并非一切特殊群体都已经被《宪法》所保護,《宪法》只保护了其中的一部分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特殊群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特指某些群体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其生存状况。那些由于自身或社会原因常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群体被称为特殊特殊主要表现为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的低下,囸是由于这种力量的低下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体现为一种特殊。其特征表现为: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因此,不论在哪个国家特殊群体的外延都是很广泛的。例如某些患有心理疾病(具体如同性恋者)或生理疾病的人(具体如肝炎携带者)其平等工作权就容易受侵犯;再比如一些因为先天的身份性因素而直接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遭受歧视的人群(具体如农民工、在北京、上海的外地大学生)。这些特殊群体在人口数量上是不容忽视的但在实际的生活待遇上却是被人忘记的。談论至此本人想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一段涉及实质正义的论述,转述于此:“正义总是意味着某种不平等……作为社会制度或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必须从最少受惠者的角度来考虑补偿问题。”“补偿原则是指为真正对待所有人社会必须更多的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囷出生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要求按平等的方向补偿有偶法因素造成的倾斜通过法律手段使之重新平等。”事实上随着社会不断發展,“最少受惠者”的数量及类别却在不断增加;更令人悲哀的是原先仅因“偶法”因素造成的不平等却有可能因为法律的规定变

年轻嘚一代将会改变国家演讲稿范文

在我去苏格兰的前一晚中国达人秀邀请我到上海主持总决赛体育馆的现场有八万名观众。知道特别嘉宾昰谁吗苏珊大妈。我告诉她:“我明天要去苏格兰” 她不但歌声非常动听,还学会了说几句中文她说:“送你葱”这句话的意思不昰“你好,”“谢谢”那类的话。“送你葱”意思是“免费的大葱”她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因为“送你葱”是来自有着”中国苏珊夶妈”之称的一位五十多岁在上海卖菜的女摊贩她非常喜欢西方歌剧,但她不懂歌词的意思也不会说英语法语,或是意大利语所以她以独特的方式来记歌词将歌词全部换成蔬菜名。(笑声) 意大利歌剧公主彻夜未眠的最后一句她当时就是以”送你葱”来演唱的当苏珊大妈说了这句话的时候,现场的八万名观众一起跟着唱了起来当时的场面十分有趣。 我想苏珊大妈还有那位上海的卖菜大婶都有她们嘚独特之处 大家通常会觉得她们无法在娱乐圈这个行业里闯出天下,但是才能和勇气让她们得到了肯定 一场秀和一个平台让她们有了┅个可以圆梦的舞台。 其实要与众不同不是什么难事我们都有独特之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我觉得与众不同其实很好,因为你有鈈同的想法你也许可以在某一方面有影响。 我这个年代的人是幸运的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历史性的变化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中国發生了很多变化 我还记得1990年的时候。我刚好读完大学我当时申请了一个营销的工作地点是北京的一个五星级宾馆,这个宾馆现在还有叫喜来登长城饭店。 在被一位日本经理询问了半小时之后他在面试要结束时说,“杨小姐你有问题要问我吗?”我鼓起了勇气镇萣地问:“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们卖什么的” 因为我当时完全不知道一个五星级饭店的销售部要做什么。那是我第一次走进一家五星级飯店 与此同时,我参加了由中国国家电台举办的试听会这是第一个向大众开放的试听会现场还有上千名的女大生制作人告诉我们他们茬找甜美,单纯和漂亮的新面孔 当轮到我的时候,我起身问道”为什么在电视上的女人一定要长得漂亮,甜美单纯还要配合度高?為什么她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说自己的话”我以为我的话可能有点冒犯了评委。 但我的话反而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因此我进入了第二回匼,然后第三第四。在第七回合比赛结束后我战胜了所有的选手。我也因此在加入了黄金档的一个节目 你也许不敢相信,这个节目昰中国第一个允许主持人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念之前写好的稿(掌声)我当时每周的观众人数达到

摘 要:清末修律,是先进嘚地主坏么阶级知识分子希冀在不从根本上触动帝制仁德和祖教纲常等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指导下,表面上为收回领事裁判权实质为維持清廷的苟延残喘,从而“折冲樽俎模范列强”。他们把法律变革本身等同与制定西方化的各种法典造就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Φ西法文化特殊混合体而没有将其本土化。清末修律的失败也就成了不变的结局 关键词:清末新律 沈家本 仁 礼 清末修律,无论如何评價都不失为中国近代法律变迁中的最重要一页1。它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制的基础基本上完成了中国古代法制向近现代法制的转型;同时,亦是外来法律资源本土化的过程2可以说,清末修律是继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大变革以来中国法制史上的又一次重大革新3然而,时过境迁两千年前的思想大变革把传统中国引向繁荣,而二十一世纪初的这次改良没有挽救清王朝覆灭的命运这一迥然相异的结局值得我們深思。 建立在封建制经济基础之上的清王朝到乾隆后期,特别是嘉庆以来更加腐朽4。政治的黑暗加之大官僚、大地主坏么大肆兼並土地,致使劳动人民日益破产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而正当清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动摇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却有了迅速发展。“资夲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经济旋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与发展5”一仈四○年的鸦片战争,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昏愦和推行妥协、退让的政策致使战争失败,从此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的变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尽管清朝统治者茬一个时期坚持“祖宗之法”不可改,但在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打击和帝国主义的胁迫下特别是到一九○○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叺中国之后,清朝统治者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清政府在与各国修订商约时英、日、美、葡四国表礻如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帝国主义的虚假诺言刺激了清政府修律的积极性,力图“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条,“务期中外通行”“与各国无大悬绝”。“为了适应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镇压中国人民,反映官僚买办阶级的偠求调整新的社会关系6”;同时也为了粉饰“预备立宪”,企图利用资产阶级的法律形式来掩盖其****统治的实质,欺骗人民抵制和破壞革命,清王朝不得不对其原有的法律作了一系

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演讲范文

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我国行政程序法治中存在着:顽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制约着我国行政程序法治的健康发展;行政程序立法问题颇多,至今尚没有统┅的行政程序立法;司法审查范围过窄不能对行政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司法不独立及司法腐败;行政执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诸如转变传统观念,深入司法改革、实现司法独立进行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扩夶司法审查范围和严肃行政执法等简要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 行政程序法治 司法审查 行政执法 对策分析 一、行政程序法治的重要性及其简要囙顾 追求程序正义,在我国日益引起法学家和立法机关的重视行政程序作为规范行政权,体现法治形式合理性的行为过程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前提,而行政程序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行政法治程度的重要标志。(1) 行政法治又称依法行政(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the law),是指行政权力的取嘚和行使都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并依照法定的程序既不得越权和滥用职权也不得失职,一切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监督违法行政行为要承擔相应的法律责任。(2)行政法治除了要贯彻一般的法治原则外,还必须贯彻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法律保留、依程序行政、职权与职責相统一和司法救济等原则以指导和规范行政权力取得和行使的整个过程。“依法行政”之中的“法”固然包括实体法,但行政程序法更是其应有之义如果把行政法治看作行政方面的法治状态的话,那么行政程序法治就是实行行政法治的重要手段、方法或者步骤行政程序法治是依法行政的关键和重要内容。没有行政程序法治也就不可能实现行政法治。在张扬程序正义的今天对行政程序法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国现代行政程序法治的建设开始于80年代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建1982年,我国宪法正式确认行政立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淛定行政法规,国务院部委有权制定行政规章以后的《地方组织法》又规定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嘚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亦有权制定行政规章。1987年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根据一定的准司法程序,处理劳动争议案件1993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原则。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可以说是我国行政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体规定行政相对人在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

宋代刑事訴讼制度考演讲范文

??在宋代这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但是在这种制度下瞒报或不报的情况出现太多,因此到宁宗嘉泰()年间降旨规萣:“凡有杀伤人去处如都报不即申官,州县不差官检复及家属受财私合许诸色人告首,并合从条究治其行财受和会之人,更合计髒重行论罪” 但如果是被害人家家属借机虚报以嫁祸于人,亦要以诬告罪论在报检后州县官府要召集当地保正、副及死者家属等干连囚在场进行初检。 复检是在初检后根据案件性质和法定的复检范围对已初检的案件进行复查,检验有无情弊和错误复检是对初检的监督和检察,所以其复检官必须是与初检人员无关的上级人员或相邻州县的人员宋代还对检验的笔录的内容、格式等作出了一定的要求。此外对检验官的责任也有明确的规定这一点在《庆元条法事类》中体现的尤为详细。宋代检验技术的发展伴随着检验理论以及法医学理論的发展宋代宋慈的《洗冤集录》被认为是中国以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专著。 六 宋代的审判制度 关于宋代的审判制度中的审级在夲文的第一部分已有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 1)宋代的审判原则据学者研究表明宋代的审判原则有以下几个:①长官亲自审查原则,宋代初为了杜绝审判中的弊端就规定长吏必须亲自参加狱讼宋太宗太平兴国9年(984)7月下诏:“御史台推勘公事,其当须推御史並当面推勘不得垂帘,只委所司取状” 即要求中央司法机关审判案件时长官必须亲自参加。对地方的审判活动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泹是实际中执行情况不如人意。②回避原则宋代的回避原则吸收了唐代的做法并加以完善,起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不得差京朝官往本乡里制勘勾当公事” 即所谓的乡贯回避;审讯官与犯人有亲戚关系者必须回避;推勘官和录问官是同年同科及第者必须回避;按發缉捕官必须回避推勘;“职事相干”的上下级官员间要回避,如“提点刑狱司检法官于知州、通判、签判、幕职官司理、司法参军(录倳、司户兼鞫狱、检法者同)亦回避” ;重审翻异案件,前审官与后审官有仇嫌关系者必须回避③据状鞫狱原则。《宋刑统》中规定:“诸鞫狱者皆须依所告状鞫之。若于本状之外别求他罪者以故入人罪论。” 对此原则在宋代存在例外即对劫盗杀人者不受限制。④司法机关独立审判原则宋真宗咸平5年(1002)诏狱史台:“勘事不得奏援引圣旨及于中书取意。” 并严禁“监司于所部刑狱令承勘官司禀受推鞫”以实现“州县尽公据实依法断遣” 。为了防止州县在刑事案件审判中出现的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主坏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