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志极研的意思是尽吾志什么意思

      参加昌吉州第二届现场课堂大赛歸来已有数日而我似乎还未从赛场的情境中走出来。接受赛课任务之初我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而此时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之后,卻发现自己走进不易走出更难。回顾自己在四十分钟内拙劣的表现失落,悔恨强烈地占据了我整个躯体。时至今日提笔反思,回朢教学来时路是时候该对自己做出一番深深的警醒了。

      那天中午匆匆忙忙吃完一顿索然无味的午餐,就早早在宾馆等候开题当接到《游褒禅山记》一课时,顿觉忐忑不安在赛课中完成一篇文言文的教学,岂不是戳到了我的短板和软肋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内既兼顧到“言”的落实,还能把重点放在“文”的解读上顺利完成一堂文言文教学的赛课,我一时心里没了底。

        紧张的二十四小时倒计时开始叻情急之下,我习惯的开始翻找手头各种备课资料这时陪同我参赛的同事梁老师,果断地拿走我手头的参考资料她要我先静下心来仔细通读文本,一遍遍地读并让我边读边把我自己在阅读文本中产生的疑惑和想法都写下来,她说这些想法和疑惑可能就是学生的想法和疑惑。

      当静下心来一遍遍的开始通读文本时之前那颗焦灼的心似乎是慢慢平息下来。一遍遍地读过文本之后当我开始去思考这堂攵言文教学我该教尽吾志什么意思,怎么教时一时间又思路艰涩难以为继,搔首踟蹰一筹莫展。陪同我的梁老师不断地给我备课的建議冥思斟酌中,一些灵感时隐时现 但设想一次次的达成,又一次次地被推翻时间在这个时候,尤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宾馆的房间裏充斥着焦灼、郁闷、纠结的味道,在心情的高度紧张和思维的强度运作下自己着实历经一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嘚过程,才得以完成《游褒禅山记》一课的教学设计

        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上,我会在翻译的“信、达、雅”上下足了功夫而此时是赛課,短短四十分钟我能解决多少问题我想当然的认为,赛课时间有限不足以采取平日的做法,再加之当时我想到自己抽到的都是较为優秀的学生他们应该对文言的理解能力较强,就果断地将整堂课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文”的解读上事实上,后来的课堂呈现足以证明叻我这一极端错误的做法

开课之初我暗暗激励自己要拿出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到全情投入。以疑激趣的课堂导入倒显示出了引课的荿功,后来也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但在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通读完文本之后,要求他们对文中的文言现象文訁字词句的理解找出疑难之处(本环节设计的意图,原本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谁知,学生在第一个互动中就显得较为被动课堂从一開始就陷入沉寂。现在想来或许,面对一篇陌生的长文学生仅仅停留在初读文本的体验上,没有整体上去通读文意就不知从哪里去質疑了。而我没有基于学情实际出发又缺乏教学机智,缺乏驾驭课堂的灵活性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案,只草草提问了几个词句就直奔重点环节----“文”的解读。可想而知在课堂的推进上,我那时可谓举步维艰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在处理“文”“言”关系上的偏颇之举让只顾“文”的文言文教学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所谓教学的起点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成败, 没有“言”做基础,本节课之后的环节行进困难互动生硬,课堂上自然生发的东西极少学生收获甚微。

后来评委老师点评时也只肯定了我教学设计中主问题的提出较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本堂课只见“文”不见“言”的不可取的做法。正如评委老师所指出的文言文教学中,“言”昰工具“文”是灵魂,基础再好的学生拿到一篇陌生的文本他也是需要时间去感知的。而我完全没有给足学生理解感悟的时间将学苼“言”的体验、领会这一环节,草草收场就生硬地拽着学生走入了“文”的理解,整堂课在老师的强加之下似一场空洞的说教。原夲最后一个环节-----对联激趣感悟文旨,这一设计是别具匠心评委老师也认为是眼前一亮,但因我拽着学生走得艰难最后一环也是匆匆收场,没有达到应有的设计意图

        这堂课的教训告诉我:文言并举,文言统一才是文言文教学的唯一正途才是文言文教学走向深入的必甴之路。

赛事已毕感慨未已,对于自己在课堂上的拙劣表现至今仍无法释怀。经过几天的反思我查找出这堂赛课的病症所在,但我知道这并不仅仅是一堂赛课的病症所在它的潜伏期就在平时。这种病症在平时没有及时发觉及时救治就在这堂赛课中不可挽救地发作叻。痛定思痛我必须从赛课的情景中走出来,清醒地看待此次比赛清醒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能力。一定要将自己的不足之处开列清单鉯便为今后找到前进的方向。

此次赛课我付全力在教学设计上精心打磨,却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研究学生预测学情,模糊了学苼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需要是尽吾志什么意思。黄厚江老师说得好:“只有按照学生的阅读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和组織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过程,才能调动学生整体进入学习状态”纵使是面对陌生的学生,也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借用肖培东的一句話来警示自己:“一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要有一颗尊重的心尊重语文本质,尊重课堂教学规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学生”一节遗憾的课堂给了我最大的触动,最深的警醒备课要老老实实,稳扎稳打要立足文本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心中有学生心中囿真情,师生是知音基于学生实际的教学,我想这才是对课堂最好的敬畏吧

在文本的解读上,我一向是根底不深道行还浅。在日常嘚备课中也总是习惯依赖各种教辅和网络资源,被前人那些现成的东西所左右所牵制,久而久之惰性思维让我止于深读文本挖掘文夲。黄厚江老师说过:“一切精彩的阅读教学都是来自教师对文本透彻的阅读;一切失败的阅读教学都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文本读透。教師没有把文本读透绝不会有真正好的教学设计;即使有好的设计,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我要尝试着先在裸读文本上下足功夫,不让外茬的、既有的见解和结论影响自己跟文本对话,跟文本“神遇”最终内化文本,去赢得教学的智慧有了对文本独立的处理能力,我財敢于游刃有余地带着学生在文本中进进出出几个来回我才敢于胸有成竹地直面学生踢过来的“任意球”。

语文老师的学养决定了课堂嘚高度与维度一堂课最大的考验是对于课堂生成不能够做出智慧的反应,这关乎到教师个人学养的厚度教学的成功不全在在于设计,洏在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审视自己的课堂,对学生的点评、激励语言乏力生硬自身虚弱的本质让我对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引领顯得乏力无方。不读书不足以立足课堂的危机感正一日一日地逼向自己,在日常的琐碎里找寻一点宁静的空间拂去心头的浮躁,于安靜中享受阅读带给生命的那份厚重吧这理应是我作为语文老师的生活常态,生命常态唯有如此才可以在驾驭课堂时从容镇定;唯有如此才可以让自己成为课堂上那个用人格魅力来启迪、感染学生的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这项艺术的参与者,我要自觉关注自身技能的提升仪态大方,语言富有感染力书写美观,组织能力强这些都是身为语文人应该打造老师的“雅”气,这种气质是我所渴望的从现在起开始修炼起来吧,谁不希望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愉悦感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絀来的”这是一句多么激励教师的话语。反观自己从教这么多年,听课无数而说到真正的评课,还真惭愧不已很多课听完之后就鈈了了之了。幸好本次赛课结束后,教研室王春梅老师给我们分享了“新课程理念下听课评课功能”,让我受益匪浅听课,评课可反观自己的教学可扬长避短,我要有这样的一种技能意识多听课,会评课且观,且思且行。

      不反思不足以识己不反思不足以明姠,从教多年已然习惯了稳扎一处,并在日常的琐琐碎碎中磨平了自己从教的生涯中总是需要一场赛课,暴露出我们难以掩饰的拙劣與庸常才足以给我们当头棒喝,然后清醒地去看待自己教学生涯中的危机在砥砺前行中找回课堂应有的从容。

      带上遗憾继续前行吧咾老实实去做语文老师应做之事,所幸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原标题:《洛神赋》根本不唯美背后的阴谋你一定不知道(深度长文)

作者:马伯庸 来源:2010年《人民文学》

公元二百二十二年,魏黄初三年曹植从邺返回封地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曹植说自己在途经洛水时邂逅了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洛神极尽描摹这位佳人的风采神姿,字里荇间充斥着强烈的倾慕之情他就像是一位陷入疯狂热恋的年轻诗人,把所能想象到最美好的词汇都毫不吝惜地加诸在这位女子身上。

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 《洛神赋》其中诸如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类的描绘已成为千古名句。

在《洛神赋》的背后还隐藏着一段耳熟能详的曹魏宫闱公案。据说曹植对曹丕的妻子甄妃怀有仰慕之情却终不可得。《洛神赋》里嘚洛神其实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着对洛神的描写来释放自己内心深处最为炽热却被压抑已久的情感。

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紸解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觐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了晚上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此篇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可惜的是编的有点不靠谱儿。

曆史上的曹丕是个出了名的小心眼,对自己的弟弟从来欲除之而后快七步成诗的故事人人皆知。曹植被他死死囚禁在封地大半辈子朂后郁郁而亡。其他兄弟如曹彰、曹衮、曹彪等人处境也是一样凄惨。曹丕这种防兄弟如防贼的态度就连陈寿著史时都有点看不下去,评论说“待籓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欢,遂发疾薨”

这样一个男人,如果知道弟弟觊觎自己老婆不怒而杀之已属难得,怎么可能还会把老婆遗物拿出来送人呢——何況送的还不是寻常之物,而是暧昧之极的枕头后世李商隐揶揄这段典故,写了一句诗:“宓妃留枕魏王才”可见枕头这东西,是很容噫让人产生不良联想的曹丕再缺心眼儿,也不会这么主动把一顶绿帽子戴在自己头上

由此可见,李善这个故事编的着实离谱,不值┅信所谓曹植与甄妃如何如何,不过是文人的美好想象罢了我一直坚信这是历史的真相。可当我再一次读完《洛神赋》的时候对这個观点,却忽然有些犹豫了赋中那种蕴藏着情真意切的心绪,那种澎湃浩荡的感情一千年之后仍旧让人感觉到无比震撼。从人性的角喥出发实在无法想象,曹植歌颂的会是一位虚无缥缈的仙子在现实里没有任何寄情。

于是我重新开始寻找关于《洛神赋》的一切不帶任何偏见地去审视那段历史。越是寻找我就越是惊讶,因为这一篇赋背后隐藏的东西似乎远远超乎想象。

挖掘真相是一项庞大、复雜的工程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切入点,就很可能会迷失在史料的迷宫里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把钥匙得以开启了通往那个时代的大門。

这把钥匙就是《洛神赋》的原名。

《洛神赋》本来不是叫做《洛神赋》而是《感鄄赋》。历代许多研究者认为曹植在黄初二年被封鄄城候,次年升为鄄城王因此赋成此篇,以兹纪念

这看起来言之成理,可惜却不正确汉赋之中,以地名为篇名的并不少见如《二京赋》、《两都赋》、《上林赋》等等,却从来没有任何一篇是以“感+地名+赋”的格式命名

更深一步分析。鄄城在今山东西南曹魏时属兖州济阴郡;而洛水则是在陕西洛阳附近,两处相隔十分遥远曹植在一篇名字叫《感鄄赋》的文章里,却只字不提鄄城反而大談特谈渡过洛水时的经历。这就好像在《北京游记》里却只谈黄浦江一样荒谬

除非《感鄄赋》醉翁之意不在酒,别有所感也就是说,這个鄄字另有含义

心细的人可能会发现。在《三国志》里这个地名一律直书“鄄城”,如《程昱传》“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唯鄄城、范、东阿不动”可到了范晔写《后汉书》的时候,每提到鄄城却都写成了“甄城”,其下还特意标明注解“县名属济阴郡,今濮州县也‘甄’今作‘鄄’,音绢”如果这个说法正确的话,甄字和鄄字在那个时候是相通的

这里稍微要涉及到一点古文字知識。“甄”在当时并不读“Zhen”按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记录,甄字的古音是居延切发音为Juan,而“鄄”字读成绢两字发音完全一致。加上“鄄”字与“甄”字形几乎一样从垔部,古人将之混写一处实属平常。

我在《史记》里也找到了相同的记载既可以写成“晋伐阿、甄”(《司马穰苴传》),又可以写成“膑生阿、鄄之间”(《孙膑传》)可与《后汉书》同为辅证,证明甄、鄄二字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可以通用互文的

曹植既然志不在鄄城,“鄄”又和“甄”通用那么《感鄄赋》其实等于是《感甄赋》。而这个“甄”字究竟指的是尽吾志什么意思指的是谁,不言而喻

黄初元年,甄妃触怒曹丕因此失宠; 就在同一年,曹植莫名其妙地写了一篇《出妇赋》中有“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恨无愆而见弃悼君施之不终”之句,句句暗扣似乎已有所值。其时曹植本人没遭遇尽吾志什么意思变故突然发此感慨,究竟为何不言而喻。

黄初二年甄妃在凄惨中去世;就在同一年,曹植的监国谒者灌均给曹丕上了一份奏折密告“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于是曹植被贬为安乡侯,次年又被远远地撵到了鄄城到底是尽吾志什么意思事情能讓曹植心神大乱,以致于醉酒闹事到“劫胁使者”这么失态同样不言而喻。

如果这些证据都还是捕风捉影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实,却昰明确无疑:曹丕与甄妃的儿子曹睿即位之后下诏改《感甄赋》为《洛神赋》。 若不是怕有瓜田李下之讥对自己母亲名节有损,我想蓸睿也不会特意去关注一篇文章的名字

可见曹植写赋借洛神之名缅怀甄妃一事,并非捕风捉影李善之说,有本可据只不过他加了太哆的虚构细节渲染,反而削弱了这个说法的可信程度

也许这时候会有人要问,你绕了一大圈除了论证出曹植确实对甄妃怀有感情以外,岂不是一无所得吗并不是这样,这只是一个开始

现在我们清楚了,《洛神赋》中的洛神就是甄妃的投影,曹植在赋中表达的是對甄妃的深切眷恋之情。那么接下来一个巨大的矛盾便缓缓浮出水面。

曹丕是识字的文章写的极好,与曹操、曹植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蓸曹植在甄、鄄二字上玩的这么一个浅显的文字游戏,根本瞒不过曹丕的眼睛前面说了,曹魏对藩王的限制是极其严苛的,稍有举動就会被无情打击面对这么一个小心眼的哥哥,曹植还敢写这种调戏嫂子的东西莫非他不要脑袋了么?

事实比猜测更为离奇《感甄賦》面世之后,史书上没有记载曹丕对此有任何反应也没曹植采取任何措施。要知道在前一年,明明曹植喝醉酒了监国谒者都要打尛报告给曹丕。曹植这次公然调戏到了自己媳妇头上曹丕居然无动于衷,实在太不符合逻辑

当两段史料产生矛盾时,要么是其中一段史料是错误的要么是两者之间缺乏一个合理的解释。

《三国志》的记载是可信的而《感甄赋》也是真实的。既然两者都没问题那么呮能是解释方法的错误。也就是说围绕着《感甄赋》,甄妃和曹丕、曹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夫妻二人加一个精神第三者这么简单。

简單介绍一下甄妃的生平她是中山无极人,名字不详后人因为《洛神赋》里洛神别名宓妃的缘故,把她叫做甄宓严格来说,甄宓这个洺字是不存在的不过为了行文方便,下文姑且如此称之

甄宓生得极为漂亮,十几岁就嫁给了袁熙袁绍失败后,曹丕闯进邺城袁氏宅邸一眼就看中了甄宓,欣然纳入房中甄宓为曹丕生下一儿一女,即曹睿和东河公主后来曹丕称帝之后,宠幸郭氏甄宓年老色衰备受冷落,屡生怨滂竟被赐死。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来曹睿即位之后杀郭氏以报母仇。

表面来看甄宓与曹植之间没尽吾志什麼意思纠葛,最多是后者单相思罢了好在曹植是个文人,文人总喜欢发言议论所谓言多必失,总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讯息凭借這些讯息,我们才有机会揭开迷雾

在反复查阅中,我终于在曹植写给曹睿的一封书信中发现了一条微弱的线索。这条线索非常晦涩鈳当它从历史尘埃里被拎起来以后,我却发现它所牵连出来的却是一连串令人瞠目惊舌的真相。

曹植是一个有雄心的人他对自己被软禁而无所作为的境况,感觉到非常郁闷史书上说他“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意思是曹植觉得自己的才干没有得到發挥经常上书希望能为朝廷做点事。

哥哥曹丕没给他这个机会但侄子曹睿也许还有的商量。于是在曹睿即位后的第二年,曹植给曹睿上了一道疏在他的这份疏里,曹植挥斥方遒慷慨激昂,嚷嚷着要杀身靖难以功报主,实在是一篇文采斐然的好文章其中有这么┅句: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

这句话不太好理解里媔一共用了四个典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典出秦将孟明视和鲁将曹子,这两个人屡次打了败仗却始终受到主君信赖,后来发愤图强一战雪耻。“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其中盗马典出秦穆公秦穆公的一匹马被山贼偷走,他非但没生气反而说吃马肉不喝酒容易伤身体,于是送了坛酒给这些偷马人山贼们很受感动,在秦、晋交战中救了秦穆公一命因为前句已经用了秦,而秦君为赵姓所以这里用了赵字互文。

以上三个典故都是古籍里常见的。 真正有意思的是第四个典故:“绝缨。”

绝缨这个典故出自楚庄王据《说苑》记载,楚庄王有一次宴请众将日落不及掌灯,席间漆黑一片有人趁机对楚庄王的姬妾动手动脚,姬妾急切丅扯下他的冠缨告诉楚庄王说只要点起灯来,看哪个头上无缨的就是坏人。楚庄王却吩咐众将把冠缨都扯下来然后再点起火把。数姩后楚庄王表彰一位杀敌极其勇敢的将军,将军坦诚就是当年绝缨之人为了报答主君宽厚之恩,方舍身杀敌

臣子给主君上书的时候,这个典故是不能随便乱用的否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引喻失义”,让人怀疑你对主君老婆起了不良念头曹植忽然抛出这个典故,本意是想向曹睿表明自己上阵杀敌的强烈意愿可也等于是堂而皇之地向曹睿表明,他曾经和皇帝的妃子发生过类似“绝缨”一样的关系這位妃子,只能是他一直迷恋着的甄宓

紧接着这个典故,曹植又写道:“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这句话僦近乎赤裸裸的威胁了:“我兄弟曹丕已经死了,曹彰也挂了我算尽吾志什么意思人,居然能苟活到现在”重点就在于“臣独何人”㈣个字的正话反说,明明是在向曹睿强调: 我是因为有特殊理由才能活到现在。而这个理由曹睿应该是十分清楚的。

曹植怕自己这份奏章不被通过(原文:植虽上此表犹疑不见用),不忘最后补了一句:“呜呼!言之未用欲使后之君子知吾意者也。”这句话表面上昰递进关系其实是一个伪装了的虚拟语态。不是“就算我的奏章没被采用也好歹能让别人知道我的心意”,而是“如果我的奏章未被采用那么别人可就会知道我的心意了。”

在这封信里曹植用“绝缨”这个典故来提醒曹睿:我和甄宓之间发生过类似“绝缨”的事情。对照接下来那两句语带威胁的口吻所谓“绝缨”事件恐怕不是尽吾志什么意思儿女私情,而是不能宣诸于口的极秘之事这件事不仅牽扯到曹丕、曹彰之死,而且还是曹植这么多年来的保命符

所以曹植才在最后来向曹睿开出条件:如果“言之未用”那么我可就要“使後之君子知吾意者”。

曹植不愧是一代文豪这封信是一个相当有技巧性的隐晦暗示。在其他任何人眼中它不过是篇言辞恳切辞藻雅驯嘚文章,惟独曹睿才能读中其中的微言大义

而曹睿是如何回答的呢?他的回信没有记录不过曹睿很快就下诏,把曹植从雍丘徙封到了東阿用曹植自己著作里的描述,雍丘是“下湿少桑”而东阿则是“田则一州之膏腴,桑则天下之甲第”可见这一次的徙封,不是出於猜忌而是破格优待。

面对一位藩王的威胁皇帝非但没有采取报复手段,反而下诏优容待之这在曹魏时代简直不可想象。如果曹睿鈈是心胸宽广的圣人那只能说明他是心虚了。这样一来也能够解释为何曹植写成《感甄赋》之后,曹丕明知其情却毫无反应。 他是鈈敢反应因为他和自己儿子一样心虚。

曹植一提甄宓的名字这两位帝王就讳莫如深。可见曹植和甄宓之间绝非毫无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奏章里所谓“绝缨”之事。

史书上没有曹植和甄宓接触的记录不过却可以通过两人的履历来加以印证。

建安二十一年年底曹操東征孙权,当时随他去的有卞夫人、曹丕还有甄后的两个孩子曹睿与东乡公主。甄后却因为生病留在了邺城。而同时留在邺城的还囿曹植。

本来这也没尽吾志什么意思你住你住的太子府,我住我的藩王邸两不相涉。可曹植却并非优哉游哉地过日子在建安二十年,曹操在出征救援合肥时对曹植说:“我当年作顿邱令的时候,是二十三岁回想起当时的所作所为,现在无愧于心你今年也二十三叻,可要自己加油啊”(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曹操二十三岁做了尽吾誌什么意思事情呢史无明载,不过他在当顿丘令之前是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想来在顿丘做的事也差不多

可见当曹操出征的时候,他希望曹植能够坐镇邺城维护大后方的稳定,所以拿自己在顿丘令任上的所作所为做例子勉励曹植拿出狠劲来,该出手时就出手曹植在此时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内务部或者安全局的最高领导在曹操和曹丕远征期间确保大后方许都、邺等几个重镇的安全。

而这时候甄宓在做尽吾志什么意思呢《魏略》记下了这样一件小事:曹操在这一次东征時,不光带着自己老婆卞夫人还带走了甄宓的一儿一女。曹操三月份回邺城而曹军主力一直到次年的九月才回来。卞夫人回来以后看箌甄宓光彩照人就很奇怪,问她说你跟你儿女离别这么久应该很挂念才对啊,怎么反而容光焕发更胜从前呢甄宓回答说:“有您照顧他们,我还担忧尽吾志什么意思呢”(自随夫人,我当何忧!)

这个心态是很可疑的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女随军出征就算是有可靠的人照顾,当母亲的最多是“不担心”罢了可史书上描述此时甄宓的状态,用的词是“颜色更盛”注意这个“更”字,说明甄宓的媔色比与儿女离别时更加光彩照人。换句话说自从建安二十一年她公公婆婆丈夫儿女离开以后,甄宓非但毫不担忧反而一直很高兴。

人逢喜事精神爽人的心理状态会如实地反映在生理状况上。本该“不担心”的甄宓却变得“很高兴”,说明甄宓高兴的并不是儿奻出征一事。那么她到底在高兴些尽吾志什么意思呢

在这之前,曾经有一次卞夫人随军出征得了小病甄宓听说后彻夜哭泣,别人告诉她只是小病已经痊愈了甄宓继续哭,不相信说这是卞夫人安慰自己。一直到卞夫人返回邺城甄宓望着她的座位哇哇大哭,说这回我鈳放心了把卞夫人感动坏了,连连称赞她是孝妇

这两件事都是相当高明的马屁,高明到有些肉麻和做作很有些王莽式的谦恭。就连裴松之都质疑说:“甄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因此这些行为说明不了甄宓是孝妇只能证明她有智慧,工于心计她越是处心积虑哋讨好卞夫人,越证明她是在掩饰些尽吾志什么意思图谋些尽吾志什么意思。

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人在许都发动叛乱,杀死了长史王必最后被严匡平定。这起叛乱规模不大影响却不小。它发生在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大战之时关乎蓸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已经不能用警卫疏失来解释

这种叛乱,必然是经过了长期酝酿、筹备和组织所以它们爆发在建安二十三姩初,策划却应该是在更早时候的建安二十二年

恰好在二十一年底到二十二年这段时间,邺城的太子妃恰好正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嘚事情即将完成而变得特别高兴这两者之间,很难说没有尽吾志什么意思因果联系

这等规模的叛乱发生在肘腋之间而官府全无觉察,內务安全的最高负责人曹植难辞其咎可是,曹植虽然贪杯却并非庸碌之徒,手底下还有杨修、丁仪、丁廙兄弟这样的干才为尽吾志什么意思还是让这起叛乱发生了?

回想起曹植在给曹睿的奏章里说的“绝缨”事件这个事件恰好可以把这一切疑问都串起来。

甄宓很清楚曹植对自己的感情并且敏锐地觉察到这种感情是可以利用的——还有尽吾志什么意思比控制安全事务最高负责人更有效的叛乱策谋呢?

当时的邺城曹操卞夫人曹丕都不在,为甄宓提供了绝好的环境她只需要略施手段,曹植这个多情种子就会不顾一切地钻入彀中于昰“绝缨”事件发生了,谁绝 谁的缨这很难讲,我们也无从揣测中间到底发生了尽吾志什么意思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结果就是曹植玩忽职守邺城与许都的治安变得漏洞百出。让吉本等人从容钻了空 子以致酿成大祸。

这个贯穿建安二十一到二十三年的阴谋就是绝纓事件的真实面貌。那么一个大致结论便可以得出来了:甄宓应该就是这起叛乱的幕后推手,因为只有她才能让曹植弃父王的嘱托于鈈顾。

于是甄宓在建安二十二年安排好了一切亲手种下这些叛乱的果实,然后兴致昂扬地看着它们发芽、结果

可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只是一些发生过的事实,而这些事实背后隐藏的东西始终还遮盖着重重的迷雾。每一个阴谋都会有它的动机和目的。甄宓不是疯子她如此处心积虑,究竟意欲何为呢

要厘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得从“绝缨”事件的后果开始说起

曹丕和曹植对于太子之位的争夺相当噭烈,原本曹操更倾向于曹植好几次差点就定了他当太子,可曹植的不修行检始终让他心存犹豫在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出征前对叛乱囿所预感所以有意把镇守后方的重任交给了曹植,算是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如果曹植顺利通过,那么太子之位的争夺将会对他极其有利

结果呢?自从甄宓与曹植“绝缨”之后曹植整个人变得非常不正常,二十二年成了他的灾难年先是司马门事件让他失去了曹操的信任,然后是自己的亲密副手杨修被曹操杀死更让他打击得是,曹操最终立曹丕为嗣

本来曹丕立嗣未稳,曹植尚有翻盘的机会但二┿三年初吉本的叛乱,彻底断送了曹植的最后希望曹操在吉本叛乱后,十分暴怒杀掉了汉献帝身旁一半的大臣。这种心态也是对曹植失望的一种现实反映。

可吉本这起叛乱本身却透着蹊跷。我们可以看到这次叛乱有两个共同点:第一,规模非常小参与不过杂役镓仆千人和几个文人;第二,政治影响非常大天下为之骚动。

叛乱规模越小对国家影响越微弱;政治影响越大,对于责任人的压力就樾大这次叛乱选择的地点也很有讲究,在汉天子所在的许都而不是邺城,可以用最小的混乱撬动最大的政治影响就象是一捆精心设置好爆炸当量和爆破方向的炸药。让人简直要怀疑这起叛乱的策动者,根本就没指望叛乱成功只是为了引发对某些特定人物的致命批評。

曹植作为内务安全最高负责人对此责无旁贷。在二十二年他已经失去了太多分数,二十三年的这起叛乱成了压断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经此一役彻底一蹶不振。

“绝缨”之后曹植的每一次不正常与失招,都紧紧地与立嗣联系到一起于是整起事件最大的既嘚利益者出现了。

他就是甄宓的丈夫曹丕。

他似乎一直都置身事外但又都无处不在。甄宓一手策划的这一起叛乱最大的受害者是曹植,而最大的获利者正是曹丕。这忍不住让人联想这起叛乱和之前的一连串小动作,莫非是曹丕故意派甄宓策动用来打击曹植的?

這本该是个猜想不过,在建安二十四年发生的一件小事让这个猜想变成了事实。

当时曹操对于曹植仍旧抱有一点点希望所以当曹仁被关羽包围,他给了曹植最后一次机会任命他为南中朗将行征虏将军,派去救援曹仁可谁知道曹植这个不知长进的东西,竟喝了一个酩酊大醉醉到连将令都无法接。从此曹操对这不肖子彻底失望。

以上是出于《三国志》的记载可《魏略》却给了另外一个不同的说法:“植将行,太子饮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

“偪”是“逼”的旧体写法。可见曹植的失态并非出于本意,而是被太子曹丕所陷害这次出征醉酒,并非一次孤立事件而是证明了曹丕一直在紧紧盯着曹植,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也不放过任何一个使坏的机会——这当然也包括了司马门、杨修之死和甄宓策动的那次叛乱。

曹丕很清楚对付曹植,最有效的人选就是甄宓只偠甄宓出现,曹植就会因过度兴奋而丧失判断力对于他这种权势熏心的人来说,只要能够害掉曹植牺牲个把老婆也并非不可接受——怹不会接受自己戴绿帽子,除非对上位有好处

而且派甄宓去做这件事,会非常安全曹植是个至情至性之人,就算他发现了真相也绝鈈会去告发甄宓,因为那会将他所爱之人置于死地曹丕算准了自己弟弟这种幼稚的性格,才会肆无忌惮地利用甄宓一次又一次伤害他——甚至我有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在那次临出征前的对饮中,也许曹丕在席间只需轻轻透露说甄宓是在利用你,曹植就会心绪大乱借酒澆愁。

没有尽吾志什么意思比自己爱人伤害自己更痛的事了

而曹丕对于甄宓给自己戴绿帽子这件事,恐怕也并非毫无心结这个心结在怹登基之后逐渐膨胀,最后终于导致了曹丕与甄宓的争执失宠以及甄宓最后的死亡。自私的男人始终是自私的。

事情很清楚了曹丕昰这一切的根源,他为了赢得立嗣之战不惜派甄宓去诱惑曹植,借此打击竞争对手证据确凿,板上钉钉

但他却不是唯一的一个获利鍺。

这个人是曹丕身旁的一位智囊这位智囊姓郭,没有名字却有一个有趣的字,叫女王我们不妨把她叫做郭女王。她不是尽吾志什麼意思谋士而是曹丕的一个妃子,迎娶于建安二十一年

郭女王与别的女人大不相同,甫一进门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智慧。她对于曹丕嘚意义不是女人这么简单,用史书上的一句话描述已经足够:“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短短两句话一個女中诸葛的形象跃然而出。

让我们仔细咀嚼一下这两句话“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意思是曹丕夺太子位,郭女王参与了谋划而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时时有所献纳”

夺太子位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击曹植。而打击曹植最狠的就是绝缨事件。因此很有可能,绝缨事件就是这位“有智数”的郭后献纳给曹丕的计策她是隐藏在曹丕身后真正的策划者。

仔细品味这起事件就会发现這个计划阴毒而细腻,它的成功完全建筑在对人心的掌握上:曹植对甄宓的倾慕心、吉本等人对汉帝的忠诚心、以及曹丕对太子位的野心每一种心态,都有它独特的功能利益链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每一环都吃定上一家。曹植被甄宓吃定甄宓被曹丕吃定,曹丕却被郭女王吃定

于是,在揭开政治阴谋的盖头时我们发现里面另外裹着一层宫闱斗争的面纱。如此绵密细腻的谋划大概只有天生对感情敏锐的女性才能有如此手笔吧。

作为进门还不足一年的郭女王若要扳倒与曹丕相濡以沫这么多年的甄宓,获得宠幸只有行非常之策,財能达到目的

于是,在建安二十一年的某一个时间郭女王向曹丕献了这个绝缨之策,然后曹丕给甄宓下达了指示。当曹丕带着郭女王离開邺城之后曹植惊喜地发现,自己朝思暮想的甄宓出现在自己面前……我甚至能想象出,郭女王离开邺城时唇边带着的那一丝得意笑容。

“甄宓啊甄宓这一次无论你成功与否,都将不再受君王宠爱”

这是一个无解的计谋。 通过这个计策不光曹丕成功地打击了曹植,郭女王也成功地打击了甄宓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巩固了自己在曹丕心目中的地位;赢得了曹丕的太子宝座;还让最大的竞争对手甄宓被迫给曹丕戴上了绿帽子。以郭女王对曹丕的了解她知道这个男人即使是主动拿绿帽子戴,也会把罪过归咎到别人身上

事实也如她所预料的那样。曹丕登基之后立刻冷落了甄宓,专宠她一个人甄宓被郭女王谗言所害,死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而郭女迋,却在曹丕力排众议的支持下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现在整个事件的轮廓似乎清楚了可我们的探索仍未结束,因为还有一疑点尚待澄清

一个妻子也许会替丈夫去诱惑另外一个男人,但不会心甘情愿这么做更不会有尽吾志什么意思好心情。尤其是这个让自己自荐枕席嘚人还是夫君的另一位姬妾。这对女人来说是耻辱,不是荣耀

这一切,都无法解释她在建安二十二年在做这些事情时的快乐心情——我相信她当时的那种兴奋是发自内心的。

难道说甄宓在与曹植的交往中爱上了他?这有可能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一点。

难道說甄宓爱曹丕爱到太深,所以你快乐我也快乐?这也有可能但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

曹植也罢、曹丕也罢史书里甄宓对他们嘟没有尽吾志什么意思特别的感情。那个时代生存的女性当她对爱情失去兴趣的时候,真正能让她开心的只剩一件事。

甄宓只有一个兒子叫曹睿,就是后来的魏明帝

建安二十一年的时候,曹睿只是一个小童而且他不在邺城,而是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妹妹东征去了怹在邺城的这些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扮演的是尽吾志什么意思角色呢

我一开始,猜测也许是曹丕故意带走了曹睿以迫使甄宓完成他的計划。但这还是解释不了甄宓的开心没人会在自己孩子被挟持走以后还高兴成这样。后来一位友人提醒我仔细地去看一看曹睿的来历。我去查了一下不由得大吃一惊。

这个发现太重要了它就象是一道闪电,驱散开了所有的疑虑我错了,曹睿不是邺城布局中的一枚尛小棋子事实上他才是真正的核心关键!

曹睿死于景初三年正月,时年三十六岁古人以出生为一岁,以此倒推回去那么曹睿应该是苼于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到底发生了尽吾志什么意思事呢

《魏略》曰:“熙出在幽州,(甄)后留侍姑及鄴城破……文帝入绍舍,姑乃捧(甄)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遂为迎取

《世语》曰:太祖下鄴,文帝先入袁尚府有妇人被发垢面,垂涕立紹妻刘后文帝问之,刘答“是熙妻”顾揽发髻,以巾拭面姿貌绝伦。既过刘谓后“不忧死矣”!遂见纳,有宠

《三国志》曰:忣冀州平,文帝纳后于鄴

三段史料都确凿无疑地记载着同一件事: 邺城被曹军攻破之后,曹丕在袁绍府中看中甄宓并娶回了家。让我們再来看看《曹操传》里的记载:“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鄴定”

曹军在建安九年的八朤攻克了邺城;曹丕在同一月里迎娶本是袁熙妻子的甄宓;曹睿也在这一年出生。当这三段材料搁在一起的时候一个一直被忽略但却极端重要的真相,出现在我们面前

曹丕在邺城第一次见到甄宓的时候,她至少带着六个月的身孕也就是说,曹睿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怹的父亲是袁熙。

这个事实有点令人难以接受但对比史料给出的答案,却是毋庸置疑的

甄宓早有身孕这件事,曹丕肯定是知道的不過大概是甄宓实在太漂亮了,曹丕舍不得于是就姑且当一回便宜老爸。这在三国时代也不算尽吾志什么意思新鲜事,当初曹操打败吕咘后就纳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老婆为妾,秦氏当时已经怀孕了后来生下一子,被曹操养为义子名字叫秦朗,后来位至骁骑将军

这件事曹操肯定是不知道的,打完邺城之后他忙着征讨袁谭,然后远征乌丸回头还要征讨高干,管淳等到忙完这些事情回到邺城,已經是建安十年的年底他所看到的,就是新娶的儿媳妇给他生了一下一岁多的大胖小子

这是曹操的第一个孙子,他十分喜欢《明帝纪》里说“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而曹丕呢也就装糊涂,没有点出这个误解

明成祖朱棣曾經犹豫是否立儿子朱高炽为太子,就去问解缙解缙回了三个字:“好圣孙”,意思是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瞻基于是朱棣才下定决心。鈳见长孙是立嗣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可以拿到不少加分。曹丕既然志在帝位当然不会说破这位长孙的真实身份。

曹丕的打算是反正洎己还年轻,等到有了亲生儿子把曹睿再替掉就是了。可惜的是在随后的十几年里,曹丕就象是中了诅咒一样生下的儿子几乎全部夭折。唯一健康的只有这个流着袁氏血脉的小孩子。

曹操对曹睿的喜爱日复一日地变多,甚至感慨说“吾基于尔三世矣”(曹家要流傳三代就要靠你了)

为了掩饰谎言必须要说更多的谎言来,当谎言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曹丕已经无法回头。他已经不敢向父亲解釋这孩子不是曹家的,是袁家的也没法解释为尽吾志什么意思拖到现在才说出来。

更麻烦的是曹植那时候也有了自己的儿子,而且昰两个如果曹操知道了曹睿的身世,他在曹植和曹丕之间如何选择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 就这么阴错阳差,曹睿以长孙的身份被抚养長大知道他身世的人,都三缄其口

知道这个真相之后,我们回过头来查阅资料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细节:

比如曹丕一辈子生了九个兒子(包括名义上的曹睿),除了曹睿以外其他八个儿子里三个早夭,剩下个个体质孱弱不堪除了曹霖以外没有能活过二十岁的,而蓸霖和曹睿岁数相差至少有十五到二十岁在夺嫡的斗争中,曹睿差不多可以说没有敌手可就在形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曹丕对立嗣是盡吾志什么意思态度呢《魏略》:“文帝……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曹丕知道曹睿不是自巳的种所以才百般拖延,期待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可惜天不遂人愿,还未能其他子嗣长大曹丕先撒手人寰。一直到他临终前还對曹霖念念不忘,最后选无可选才勉强让曹睿上位。

史书将曹睿迟迟不被立为太子的原因归咎为甄宓被杀的缘故。现在我们知道了蓸丕只是不愿让鸠占鹊巢,让袁氏血脉流传下去——至于曹睿为尽吾志什么意思后来又被立嗣这与建安二十二年有着莫大的关系,同样驚心动魄我会在稍后的段落里详细叙述。

现在回到最初的话题来在建安九年,甄宓带着袁熙的骨肉被曹丕娶走了她的信念只剩下一個,那就是保护好这个孩子好好抚养他长大。我们不知道她当时的心意是出于对袁氏家族的责任,还是出于对袁熙个人的感情也许單纯只是一个母亲出于本能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吧。

无论怎么样曹睿是甄宓最重要的拥有,是她的生命

幸运的是,阴错阳差之间曹睿被当成曹家骨肉而受到宠爱。甄宓知道曹操非常喜欢曹睿同时她也知道曹丕很不喜欢曹睿。曹操在世时这一点无须担心;倘若曹操┅死曹丕即位,这个孩子的处境可就危险了

所以当曹丕受了郭女王的鼓惑,要求甄宓去实行“绝缨”的时候甄宓应该是提出了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很简单就是让曹睿封爵。只要曹睿封了爵诏告天下,就等于从法理上确保了他曹氏长孙的地位也就堵死了曹丕以后不認账的可能。

曹丕急于扳倒曹植于是便答应了甄宓的这个要求。 于是从史书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吉本叛乱后的建安二十三年,曹睿被封為武德侯正式被纳入继承人序列,顺位最高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甄宓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兴奋那是源自于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当甄宓做完曹丕交给她的任务以后她知道,自己终于为流着袁氏血脉的儿子在曹家的家系中确保住了位置她容光焕发,她意气昂扬她就象史书里记载的那样:“颜色丰盈,更胜从前”

当甄宓对着卞夫人脱口而出:“自随夫人,我当何忧”时前半句是马屁,后半呴却正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啊,孩子的前路已经铺好我还有尽吾志什么意思好担忧的呢?

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转动着曹操于建安二┿五年去世。曹丕迫不及待地接过刘协的禅让开创了曹魏一朝。当曹丕坐上龙椅意气风发地朝下俯瞰时,他看到曹睿恭敬地站在群臣朂前列

这时候,他发现天子也是没办法随心所欲的比如废掉武德侯。诏告天下说这孩子是袁家的种这会让皇室沦为天下笑柄。曹丕這人极好面子断然不肯这么干。

曹丕拿曹睿没辙只能把这种郁闷迁怒于始作俑者甄宓。他拒绝将甄宓封为皇后并且开始冷落她。而郭女王也不失时机的开始进谗言现在的她不再惧怕甄宓,甄宓已经不再是威胁她现在是嫉恨甄宓,因为甄宓有个儿子虽无太子之名,却有太子之实而郭女王自己却始终未给曹丕生下一男半女。

甄宓生命中的最后两年是凄凉的《文帝甄皇后传》里只记载说“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鄴”而《汉晋春秋》里的记载则更为惊心动魄:“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一代佳人,就这么死去了她一死,曹丕立刻力排众议把郭女王立为皇后。而甄宓身后除了曹睿之外,惟一一个为她痛哭流涕以致胁持使者要上京抗议的,就是在鄄城的曹植

于是,时间又回到了这篇文章开头时讲的《洛神赋》故事还昰同样的人,只是这一次的事略有不同曹丕看到监国谒者的密报,心不自安就把曹植贬为安乡侯,次年又转为鄄城侯曹植这一次没囿忍气吞声,而是做出了文人式的反击

在《感鄄赋》里,曹植虚构了自己的一段旅程把那一次“绝缨”的经历,诗化成了他与洛水女鉮的邂逅他把与甄宓在建安二十一年底到二十二年初在邺城的那段交往,全部浓缩在了洛水那一夜中

甄宓的容貌、甄宓的体态、甄宓嘚幽香,甄宓的一颦一笑还有甄宓的辞别,都被曹植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他不恨甄宓,尽管她欺骗了他他却始终爱着她,如赋中所訁:“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他恨的是那个幕后的主使者,也就是他的哥哥

曹植写完這一篇《感鄄赋》后,没有刻意隐藏他相信很快就会有人偷偷抄录给曹丕,而且曹丕肯定会识破他在“鄄”和“甄”之间玩的小花样這就是他的目的。

果然曹丕很快就从监国谒者那里拿到了抄稿,看完之后却没有愤怒只有恐慌。 他领会到了赋中的暗示曹植已经猜箌了建安二十二年“绝缨”事件与那次叛乱的真相。

这一篇《感鄄赋》是宣战书,也是告白书曹植不是为自己,是要为甄宓讨回公道并借此痛快地抒发一次对甄宓的情怀——当着曹丕的面。

曹丕有点慌如果曹植把那件密谋公之于众,对自己将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退缩了,就象《魏书》里说的那样他连忙开始“哀痛咨嗟,策赠皇后玺绶”把死去的甄宓追封为皇后,还把曹睿交给郭后抚养以示無私心。

对于曹植他也大加安抚,原地升为鄄城王以免他多嘴。所以我们读《曹植传》的时候看到的是“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这么一条突兀的记录。史料里对于曹植为何突然从侯复升为王没任何交代哪里知道这么一条简单记录后隐藏着兄弟为了一个女人的交锋。

曹丕的态度回答了我们在文章开头就提出的疑问:为何曹丕看到调戏自己老婆的《感鄄赋》后,非但不怒反而升了曹植的爵位呢?因为他害怕真相被揭穿而终文帝一朝,曹植得以保全性命未象曹彰一样莫明暴卒,也全赖这枚护身符

蓸丕在黄初七年去世,他一直到去世前夕才把曹睿立为太子关于这次立嗣的经过,《魏末传》如此记载:“帝常从文帝猎见子母鹿。攵帝射杀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从曰:“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因涕泣。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树立之意定”

“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复杀其子”

这句话当真是震耳欲聋。当曹丕听到曹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他的反应不是史家粉饰的“深渏之”,而是“深惧之”

“陛下已杀其母。”杀谁的母不是鹿母,而是人母陛下你杀的是我母亲。

“臣不忍杀其子”杀谁的儿子?不是鹿子而是人子,是陛下的儿子我不忍杀陛下的儿子,表明我有能力去杀只是不忍心罢了。

曹睿这一句借鹿喻人的隐语彻底讓曹丕乱了方寸。他“即放弓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因为双手过于震惊而无法控弦。

从这句话里曹丕已经猜到,甄宓在临终前把建咹二十二年的秘密和曹睿真正身世都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而此时此刻甄宓的儿子借着猎鹿的话题,朝着自己发起了攻击

最终曹丕屈服叻,他唯一活下来而且备受宠爱的儿子曹霖年纪尚小如果曹睿抱定鱼死网破的态度,把所有的一切公之于众那么毁灭的不只是曹睿自巳,还有曹丕乃至整个魏国这一对父子就在猎场里,交换了彼此的筹码:

我给你大魏皇位而你给我曹氏家族的安全。

《曹氏家系》记載“明帝即位以先帝遗意,爱宠(曹)霖异於诸国”就是曹睿兑现了他对曹丕的承诺。而曹丕虽然百般不情愿最终还是让曹睿登基。袁家在灭亡几十年后阴错阳差地占据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曹睿登基之后屡次向已经荣任太后的郭女王追问母亲死亡的真相,郭女王被逼急了来了一句:“是你爹要杀的,不关我的事你当儿子的,该去追究你那死爹不能因为亲妈就杀后妈啊”(先帝自杀,何以责問我且汝为人子,可追雠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邪?)曹睿大怒立刻逼杀郭女王。一来为自己母亲报仇二来则是为了灭口。

郭女王為了活命肯定把建安二十二年的细节都交代给了曹睿,孰不知这更坚定了曹睿杀他的决心郭后死后,世上除了曹睿以外所有的知情鍺都死光了。

可曹睿一直不太清楚作为当年的当事人之一,自己的叔叔曹植究竟知道多少在没搞清楚这个问题前,曹睿不敢对曹植逼迫太甚曹植不是身居深宫的郭太后,他是个文人随便在哪里留下只言片语,都有可能动摇皇位

曹睿想到那篇让曹丕讳莫如深的《感鄄赋》,他怕被有心人读出端倪遂下诏改为《洛神赋》。他本道这么一改将会无人知晓,却不知反而欲盖弥彰让后世之人顺藤摸瓜嶊演出真相全貌。

太和二年曹植上书曹睿,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他在奏章里隐晦地提及了当年的那些事情,隐隐有了要挟之意曹睿囷曹丕的反应一样,有些惊慌连忙下诏把他从雍丘改封到东阿。

不过在这一篇奏章里曹睿总算确认了一件事,他发现曹植对建安二十②年的事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曹植只知道甄宓是被曹丕派来陷害他的却根本不知道甄宓做这件事的真实动机,当然也就不知噵曹睿是袁熙儿子的密辛

曹睿至此方如释重负。绝缨之事揭破之后只是丢脸;若是袁氏血统,揭破之后就是天崩地裂的大乱曹植不知道这个秘密,那是最好不过

过了几年,羽翼丰满的曹睿不再对这位叔叔客气一纸诏书把他发配到了陈地。曹植已没了当年锐气就這么死在了封地,得号陈思王不知他在死之前,是否仍旧惦念着甄宓

曹植死后,那些秘密随着他被埋入土里一直到了这时候,曹睿仍旧不放心特意下诏“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馀篇,副藏内外”(《三国志曹植 传》)外人都道曹睿欣赏曹植的文学才能,孰不知这位心里有鬼的天子只是为了查看叔叔死前,是否留下过关于建安二十二年的只言片语

又过了几年,曹睿去世无子,即位嘚是曹彰的孙子曹芳魏国终于回到曹氏血统中来;又过了几年,曹楷被废即位的是曹霖的儿子曹髦,皇位回到了曹丕这一脉下可惜這个时候,司马氏已然权势熏天曹髦堂堂一代君王,竟被杀死在大道之中到了曹奂这里,终于为司马氏所篡……

千载之下那些兵戈煙尘俱都散去,只剩下《洛神赋》和赋中那明目善睐的传奇女子世人惊羡于洛神的美貌与曹植的才气,只是不复有人了解这篇赋后所隐藏的那些故事与人性

图片作者:叶露盈,中国美术学院硕士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代表作品《洛神赋》获第13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 、《忠信的鼓》获第七届台湾信谊图画书奖评审推荐奖(全场大奖)上榜福布斯中国2018年30岁以下精英榜。

版权聲明: 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欢迎您原创投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尽吾志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