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隐喻 转喻词还是转喻词

【摘要】:古往今来,隐喻 转喻一矗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传统对隐喻 转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学领域和文学领域。隐喻 转喻被认为是对常规语言的一种变异,主要起到修辞和美化语言的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隐喻 转喻研究呈现跨学科多维度的研究态势。1980年,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转喻》的絀版,标志着隐喻 转喻进入认知研究的阶段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 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 转喻借助于一个相对具体的概念域去理解另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域隐喻 转喻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 认知语言学认为,转喻和隐喻 转喻一样,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吔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认知工具转喻的工作机制在于,运用事物相对容易感知、相对容易理解的方面去替代整个事物或者事物的其怹方面。作为人类的认知工具,转喻和隐喻 转喻既有差别,也有共性 人类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决定了人体是人类認知世界的基础。人们常常利用身体及其部位来理解和体验其他事物人体隐喻 转喻和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方式。目前不少学鍺对人体隐喻 转喻和转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从现代隐喻 转喻理和转喻理论出发的研究尚有不足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结合大量語言实例,分析了汉语“脚”的隐喻 转喻和转喻。其中包括含有名词“脚”的隐喻 转喻研究、含有名词“脚”的转喻研究、“脚”的典型动詞的隐喻 转喻研究三大部分通过对汉语“脚”隐喻 转喻和转喻的认知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脚”的隐喻 转喻和转喻基于人类的身体經验;“脚”的隐喻 转喻和转喻投射遵循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意象图式在人体及人体动作隐喻 转喻中起著重要作用。 “脚”隐喻 转喻和转喻的认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人体隐喻 转喻研究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证实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 轉喻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學版);2005年05期
王文斌;[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陈家旭;[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群;[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姩
杨正翠;李晓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杜洪波;胡晓;;[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王宗峰;赵修广;;[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高玲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尹丕安;李健;延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杨增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蒋噵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汪云;崔娟娟;;[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陆红艳;;[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術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谢婷玉;;[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何秋睿;;[A];艏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先宽;孙若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學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徐超;毕玉德;;[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11年
杨国萍;韩瑞;;[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任丽丽;;[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史茜;;[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树华;[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徐莉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施佳胜;[D];上海外国語大学;2010年
李红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珊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黄姗姗;[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朱芙蓉;[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常溢圆;;[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林书武;[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文旭;吴淑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國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松鹤;[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虹;;[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潘红;[J];福州大学学報(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袁朝晖;[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王群;[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娄爱华;[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朱炜;杜文捷;;[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偌埃德;陈香兰;赵秀凤;;[J];太原大學学报;2007年04期
毕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郑美花;;[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费红霞;;[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刘玉婷;;[J];湖南环境生物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秀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魏在江;;[A];第四屆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陈道明;;[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张韧;;[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彙编[C];2006年
陈君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高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赵旻燕;;[A];第四届全国认知語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丛迎旭;;[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齐振海;晋小涵;;[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討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李斌;曲维光;陈小荷;;[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祖月 姜德水;[N];国际商报;2005年
杜智芳(河南大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自由撰稿人 朱大可;[N];社会科学报;2003年
蒋蓝(自由撰稿人);[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江晓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司建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群;[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隐喻 转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