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兰教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的例子研究》这本书这么样?

京东触屏版
客户端首单满79元送79元!
商品名称: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博雅语言学书系作者: 陈香兰 开本:16开原价: 36页数: 254现价:28.512出版时间ISBN号:2印刷时间:出版社:北京大学版次:1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陈香兰所著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主要研究文字表面难以观察到的抽象的认知转喻思维即商层转喻。具体来说,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尤其汉语现象中的高层转喻。首先,我们将语境因素考虑其中,提出高层转喻思维的总体模式,并对“What'sXdoingY”构式、现代汉语的间接拒绝、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汉语伏应和“的”字结构这五种语言现象中的转喻思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五种语言现象都存在高层转喻,但其高层转喻有各自不同的认知特点,操作过程也有区别;另一方面,在不同语境下同一种语言现象的转喻操作也会有变化,甚至有的转喻思维常常受语境因素的制约,有无转喻与语境有绝对的关系。 总之,这本《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揭示了语言 表达背后的转喻思维机制,探讨语境如何制约转喻思维,解释了一些传统语法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属于认知理论前沿成果。
陈香兰,北京大学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校重点学科带头人,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法和商务语言。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15项,多次应邀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芬兰、美国、英国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
第一章引论1.1研究起因1.2研究层面与创新观点1.3研究思路1.4研究方法与路线第二章高层转喻研究2.1高层转喻与低层转喻的分类2.2高层情景转喻研究2.2.1场境理论2.2.2间接言语行为与高层转喻2.2.3“whatisN”构式与高层转喻2.2.4“what'sxdoingY”构式与高层转喻2.3语法转喻研究2.3.1语法转喻的界定2.3.2语法转喻主要观点2.4高层篇章转喻第三章高层转喻思维模式与基本观点3.1高层转喻思维模式3.2高层转喻的认知语境观 3.3高层转喻的情景语境限制观 3.4高层转喻的多域操作观 3.4.1多个源域与一个目的域 3.4.2一个源域与多个目的域 3.4.3多域操作变体观 3.5高层转喻推理观 3.6高层转喻认知背景限制观 第四章高层转喻与语境:“What'sXdoingY”构式限制性因素探讨4.1“what'sXdoingY”构式的多样解释4.1.1Kay&Fil:lmore的观点4.1.2Panther&Thornburg的观点4.1.3RuizdeMendoza的观点4.2转喻操作模式的修正4.3“What'sxdoing"和“what'sXdoingY”的异同与规约性4.4成分变化与“what'sxdoingY”构式4.4.1“doing”在不同语境下的功能4.4.2说话对象不同与构式义变化4.4.3子构式不同与构式义变化4.5情景语境与认知背景不同功能4.6“what'sxdoingY”构式的转喻操作域 4.7“what'sxdoingY”构式转喻思维的限制规则第五章现代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与高层转喻5.1拒绝言语行为重新分类5.1.1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5.1.2有言拒绝与无言拒绝5.1.3狭义拒绝与广义拒绝5.2间接拒绝的特点5.2.1间接拒绝形式多样5.2.2间接拒绝的意义偏离5.2.3言语行为类型与功能不一致5.3间接拒绝的高层转喻思维5.3.1间接拒绝的部分代整体转喻5.3.2间接拒绝的整体代部分转喻5.3.3因果思维与高层转喻5.4间接拒绝的高层转喻限制因素5.4.1语境限制5.4.2认知背景限制5.4.3话语意图限制5.5间接拒绝的转喻多域操作5.5.1由间接到直接的多域转喻操作5.5.2由直接到间接的多域转喻操作第六章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1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及疑问句意义的复杂性6.1.1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6.1.2疑问句意义的复杂性6.2疑问句重新分类6.2.1疑问句分类观点6.2.2疑问句研究范围6.3疑问句意义偏离6.3.1意义偏离的界定6.3.2四种疑问句意义偏离的情况6.3.3强偏离与弱偏离6.4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4.1同一话语多种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4.2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类型第七章转喻与语篇:伏应与高层转喻7.1照应与语篇7.1.1照应的相关研究7.1.2语篇照应的局限性7.2伏应的认知激活方式7.2.1同指伏应与转喻思维7.2.2因果伏应与转喻思维7.3“伏”“应”与高层转喻7.3.1伏笔中的转喻思维7.3.2应笔中的转喻思维7.4伏应种类与高层转喻思维7.4.1多伏笔一应笔与高层转喻思维7.4.2多应笔一伏笔与高层转喻思维7.4.3多线伏应与高层转喻思维第八章“的”字结构的构式观与高层转喻思维8.1“的”字结构与构式8.1.1“的”字结构的语义特征 8.1.2“的”字结构的形式特征 8.2“的”字构式的转喻思维机制8.2.1“的”字构式的转喻思维模式8.2.2“的”字构式转喻中“X”的特殊性8.3“的”字构式的转喻类型8.3.1“领有者—领有物”转喻8.3.2“地点—人/物”转喻8.3.3“性状—事物”转喻8.3.4“施事+行为—对象”转喻8.3.5“行为+受事—人”转喻8.3.6“数量—事物”转喻8.3.7“时间—事物”转喻8.3.8“施事+行为+受事—事物”转喻8.3.9“行为+性状—事物”转喻8.4“的”字构式的限制8.4.1“的”字构式的转喻限制8.4.2“的”字构式的区别性、指称性限制8.4.3“的”字构式内、外限制8.4.4“的”字构式的语境限制8.5“的”字构式的转喻特例8.6“的”字结构语块观与语块类型8.6.1单语块“的”字构式8.6.2拼接语块“的”字构式8.6.3复合语块“的”字构式第九章结语9.1语言现象各章研究结论9.2五种语言现象的转喻共性9.3研究局限与今后研究方向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本产品质保期为:深入探析高层转喻思维|汉语|现代汉语_凤凰资讯
深入探析高层转喻思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转喻在我们语言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它以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哲学家、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的注意。陈香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探讨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现象中难以从字面观察到的转喻思维。具体说来,主要对五种语言现象中存在的转喻思维进行系统的探讨:现代汉语间接拒绝、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伏应现象、汉语的“的”字结构等,解释了一些传统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开拓伏应认知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对人类认知思维中的高层转喻思维有更深刻的认识。(北
原标题:深入探析高层转喻思维【摘要】
转喻在我们语言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它以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哲学家、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的注意。陈香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探讨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现象中难以从字面观察到的转喻思维。
转喻在我们语言表达、心智思维中非常普遍,它以独特的魅力引起了哲学家、修辞学家、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的注意。陈香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从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范畴探讨语言现象,尤其是汉语现象中难以从字面观察到的转喻思维。具体说来,主要对五种语言现象中存在的转喻思维进行系统的探讨:现代汉语间接拒绝、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伏应现象、汉语的“的”字结构等,解释了一些传统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开拓伏应认知研究的新领域,从而对人类认知思维中的高层转喻思维有更深刻的认识。(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办公室供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64410
播放数:1209
播放数:1218672
48小时点击排行京东触屏版
客户端首单满79元送79元!
商品名称: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博雅语言学书系作者: 陈香兰 开本:16开原价: 36页数: 254现价:见顶部出版时间ISBN号:2印刷时间:出版社:北京大学版次:1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陈香兰所著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主要研究文字表面难以观察到的抽象的认知转喻思维即商层转喻。具体来说,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尤其汉语现象中的高层转喻。首先,我们将语境因素考虑其中,提出高层转喻思维的总体模式,并对“What'sXdoingY”构式、现代汉语的间接拒绝、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汉语伏应和“的”字结构这五种语言现象中的转喻思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五种语言现象都存在高层转喻,但其高层转喻有各自不同的认知特点,操作过程也有区别;另一方面,在不同语境下同一种语言现象的转喻操作也会有变化,甚至有的转喻思维常常受语境因素的制约,有无转喻与语境有绝对的关系。 总之,这本《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揭示了语言 表达背后的转喻思维机制,探讨语境如何制约转喻思维,解释了一些传统语法理论和言语行为理论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属于认知理论前沿成果。
陈香兰,北京大学博士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校重点学科带头人,理论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全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理事,山西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认知语言学、语用学、语法和商务语言。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15项,多次应邀赴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芬兰、美国、英国等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言。
第一章引论1.1研究起因1.2研究层面与创新观点1.3研究思路1.4研究方法与路线第二章高层转喻研究2.1高层转喻与低层转喻的分类2.2高层情景转喻研究2.2.1场境理论2.2.2间接言语行为与高层转喻2.2.3“whatisN”构式与高层转喻2.2.4“what'sxdoingY”构式与高层转喻2.3语法转喻研究2.3.1语法转喻的界定2.3.2语法转喻主要观点2.4高层篇章转喻第三章高层转喻思维模式与基本观点3.1高层转喻思维模式3.2高层转喻的认知语境观 3.3高层转喻的情景语境限制观 3.4高层转喻的多域操作观 3.4.1多个源域与一个目的域 3.4.2一个源域与多个目的域 3.4.3多域操作变体观 3.5高层转喻推理观 3.6高层转喻认知背景限制观 第四章高层转喻与语境:“What'sXdoingY”构式限制性因素探讨4.1“what'sXdoingY”构式的多样解释4.1.1Kay&Fil:lmore的观点4.1.2Panther&Thornburg的观点4.1.3RuizdeMendoza的观点4.2转喻操作模式的修正4.3“What'sxdoing"和“what'sXdoingY”的异同与规约性4.4成分变化与“what'sxdoingY”构式4.4.1“doing”在不同语境下的功能4.4.2说话对象不同与构式义变化4.4.3子构式不同与构式义变化4.5情景语境与认知背景不同功能4.6“what'sxdoingY”构式的转喻操作域 4.7“what'sxdoingY”构式转喻思维的限制规则第五章现代汉语间接拒绝言语行为与高层转喻5.1拒绝言语行为重新分类5.1.1直接拒绝与间接拒绝5.1.2有言拒绝与无言拒绝5.1.3狭义拒绝与广义拒绝5.2间接拒绝的特点5.2.1间接拒绝形式多样5.2.2间接拒绝的意义偏离5.2.3言语行为类型与功能不一致5.3间接拒绝的高层转喻思维5.3.1间接拒绝的部分代整体转喻5.3.2间接拒绝的整体代部分转喻5.3.3因果思维与高层转喻5.4间接拒绝的高层转喻限制因素5.4.1语境限制5.4.2认知背景限制5.4.3话语意图限制5.5间接拒绝的转喻多域操作5.5.1由间接到直接的多域转喻操作5.5.2由直接到间接的多域转喻操作第六章现代汉语疑问句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1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及疑问句意义的复杂性6.1.1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6.1.2疑问句意义的复杂性6.2疑问句重新分类6.2.1疑问句分类观点6.2.2疑问句研究范围6.3疑问句意义偏离6.3.1意义偏离的界定6.3.2四种疑问句意义偏离的情况6.3.3强偏离与弱偏离6.4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4.1同一话语多种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6.4.2意义偏离与高层转喻类型第七章转喻与语篇:伏应与高层转喻7.1照应与语篇7.1.1照应的相关研究7.1.2语篇照应的局限性7.2伏应的认知激活方式7.2.1同指伏应与转喻思维7.2.2因果伏应与转喻思维7.3“伏”“应”与高层转喻7.3.1伏笔中的转喻思维7.3.2应笔中的转喻思维7.4伏应种类与高层转喻思维7.4.1多伏笔一应笔与高层转喻思维7.4.2多应笔一伏笔与高层转喻思维7.4.3多线伏应与高层转喻思维第八章“的”字结构的构式观与高层转喻思维8.1“的”字结构与构式8.1.1“的”字结构的语义特征 8.1.2“的”字结构的形式特征 8.2“的”字构式的转喻思维机制8.2.1“的”字构式的转喻思维模式8.2.2“的”字构式转喻中“X”的特殊性8.3“的”字构式的转喻类型8.3.1“领有者—领有物”转喻8.3.2“地点—人/物”转喻8.3.3“性状—事物”转喻8.3.4“施事+行为—对象”转喻8.3.5“行为+受事—人”转喻8.3.6“数量—事物”转喻8.3.7“时间—事物”转喻8.3.8“施事+行为+受事—事物”转喻8.3.9“行为+性状—事物”转喻8.4“的”字构式的限制8.4.1“的”字构式的转喻限制8.4.2“的”字构式的区别性、指称性限制8.4.3“的”字构式内、外限制8.4.4“的”字构式的语境限制8.5“的”字构式的转喻特例8.6“的”字结构语块观与语块类型8.6.1单语块“的”字构式8.6.2拼接语块“的”字构式8.6.3复合语块“的”字构式第九章结语9.1语言现象各章研究结论9.2五种语言现象的转喻共性9.3研究局限与今后研究方向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基本信息ISBN2版次1出版社北京大学
本产品质保期为:
本产品质保期为:陈香兰教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这本书这么样?_百度知道
陈香兰教授的《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这本书这么样?
本人基础一般,这本书可以参考吗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会不会很难
提问者采纳
很适合有一些转喻基础、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情况;(3) 多域操作观?”构式,比如伏应中的转喻思维,从而归纳出高层转喻的新观点、提出了新的转喻思维理论模式的著作,也更能深入了解人们言语中的言外之意和说话时的思维模式,认知背景规定着常规的思维路线,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转喻,循序渐进,认为在不同语言现象中。这本书是在大量研究前人的成果的基础上著成的,而且语言浅显易懂、意义偏离中的转喻思维;(4)变体形式观、条理清楚,其转喻具体操作在符合转喻基本本质的基础上存在着变体形式、汉语伏应和汉语“的”字结构五种语言现象,而情景语境导致了思维的变化和特色,且希望能够深入这个领域的学者和感兴趣之人进行深读,每一章都体现了作者的科学预见性,转喻有时涉及多个认知域而不只是两个:(1)高层转喻基本模式观,是国内第一部研究高层转喻的书、分章明确这本书是陈香兰教授从认知语用角度;(2)语境限制观,深入研究语言现象、现代汉语的间接拒绝,这五种语言现象的转喻分析中确实存在不同的变体现象,每个结论都有确实的理论依据。书中通过分析What’s X doing Y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转喻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1(无昵...
1***1(无昵...为《语言与高层转喻...》写的书评
已读并评分
《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书评 陈香兰教授新著《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201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博雅语言学书系”之一种出版。全书共9章,254页。该书论述了高层转喻的概念和操作原理,并将高层转喻运用于语法、语用和语篇研究之中,分别讨论了英语的What’s X doing Y?以及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疑问句等语法现象,现代汉语间接言语行为等语用现象,以及现代汉语“伏应”等语篇现象,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语言各方面高层转喻的认知问题。 高层转喻是最新转喻研究中涉及命题认知操作的一个分类,由西班牙语言学家Ruiz de Mendoza等人提出并在语法、语用中进行了初步研究,该书作者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汉语语言现象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如高层转喻基本模式观、语境限制观、多域操作观、变体形式观等,解释了语言现象中一些以往难以解释的问题。该书重点论述了高层转喻思维与语境因素的关系,第2.2节专门论述了“高层情景转喻”,由此来解释各种语言现象,发现了高层转喻在各类语言现象背后的共性。 该书文献资料丰富,观点深入。作者多年来一直收集并研究转喻问题,研读了该领域详实的文献,密切关注研究动向,掌握了转喻研究的发展方向,结合汉语的实际语料,探讨高层转喻认知操作的基本规律,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前沿成果。 杨成虎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兼职博导
陈香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博雅语言学书系:语言与高层转喻研究》主要研究文字表面难以观察到的抽象的认知转喻思维即高层转喻。具体来说,从认知语用角度,研究语言现象尤其汉语现象中的高层转喻。首先,我们将语境因素考虑其中,提出高层转喻思维的总体模式,并对“What's X doing Y”构式、现代汉语的间接拒绝、现代汉语疑问句的意义偏离、汉语伏应和“的”字结构这五种语言现象中的转喻思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这五种语言现象都存在高层转喻,但其高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隐喻 转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