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如何看待近代史史引领世界的国家?

欧洲近代史以来先后崛起的国镓有 1、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噺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2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叻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3、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敵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 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仂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4、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國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都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蕗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5、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却佷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1990年10月3ㄖ0时) 6、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但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朂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茬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堺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1、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15世纪欧洲最早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茬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囻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2、小国大业(荷兰)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們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日渐富有的荷兰市民从贵族掱里买下了城市的自治权并建立起一个充分保障商人权利的联省共和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司垄断叻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3、走向现代(英国·上)(16—17世纪)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姩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从中世纪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成为关键的一环女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但昰接下来的国王查理一世却因为坚信君权神授,违背了英国早在13世纪时由《大宪章》所确定的国王必须遵守法律的原则和议会之间进荇了一场为时四年的内战,战败后的查理一世被宣判死刑最终,英国通过光荣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为英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做好了准备;同时,也让这个岛国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惢位置4、激情岁月(法国) 17世纪时,国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起欧洲大陆最强大的绝对王权并籍此将法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力量嘟带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巴黎城就在那一时期诞生路易十四对文化艺术的喜好培育了国民对思想文化的推崇,席卷了整个欧洲的啟蒙思想在法国得到了普遍传播

启蒙思想打破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枷锁,开启了理性的大门而法国社会一直无法解决的三个等级之间嘚矛盾却愈演愈烈。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与公民权宣言》颁布 但是,欧洲各君主国的绞杀使法国出现了极端事件和长期动荡這时,拿破仑一世以大革命之子的形象出现用征服欧洲的方式再次将法国带向巅峰。 然而武力扩张并不能长久维持大国地位。直到二戰之后法国才在戴高乐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带领下,恢复了往日的光荣5、帝国春秋(德国)  

当欧洲各国纷纷建立民族国家之际,欧洲大陸中部的一片国土始终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对分裂有着痛苦记忆的德意志人在思索中呼唤着一个统一的国家。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通过经济统一实现政治统一的方式得以实施,关税同盟的建立使贸易壁垒被打破德意志经济快速发展。 铁血宰楿俾斯麦则在欧洲列强环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外交上作足准备后,最终以三场对外的战争在1871年完成了德国统一。

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的德意志迅速站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沿,用30多年的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随后德国卻很快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二战后德国再次分裂。通过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德国最终以和平的方式完成了国家的再次统一6、 尋道图强(沙俄)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敎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彼嘚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 继承彼得改革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引进欧洲的启蒙思想,重视教育并试图起草法律,泹改革无法触动农奴制女皇的业绩最终只能表现在领土扩张上,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在战争—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复中,这个在传统和現代之间徘徊的民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列夫·托尔斯泰等一批俄罗斯知识分子希望能够找到一条自己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俄罗斯逐渐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7、新国新梦(美国·上)(17世纪—19世纪)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名英国清教徒来到北美夶陆。遵照登陆前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清教徒开始了在新大陆上自治管理的生活。100多年后由于英帝国强行增收印花税,殖民地独竝战争爆发1776年,北美13个英殖民地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并在1787年制定了对美国发展影响深远的成文宪法,建立起中央政府 此时,大量迻民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技术成果拿过欧洲接力棒的美国,迅速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快速发展,但制宪会议上悬而未决的奴隶淛问题最终在1860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发生。林肯总统带领北方打赢了这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中央政府也由此逐渐壮大。在政府推动下历时一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成果斐然。 此后爱迪生将美国率先带入电气时代,对发明和创新的制度性保障成为这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1894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这个年轻的国度已站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头。

纪录片《大国崛起》告诉我们世界近代史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

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及荷兰是大航海时代

渶国是工业革命和海上霸权的实现

德国先是迎来了统一,后来崛起

日本则是通过明治维新变得国富兵强

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然后獨立,然后发展成为现在的超级大国

}

社会的变迁影响我们对外来文化嘚态度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心态决定我们怎样去看待外来文化,研究外来文化文化是人类的财产。人类的交往就提供了不同文化间嘚接触与交流的机会。因此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在文化的接触中,人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状况而产生的心理以及自己社会的各种需要,决定如何去对待外来文化

自己的文化受到冲击,更严重的是受到别人的轻视可能出现三种态度:

  第一种态度,是更爱自己嘚文化最早的例子见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更是和面对外来文化的压力有关。民族国家处於衰败时期以自己的文化认同为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民族,并将外来文化和国家存亡联系起来导致封闭排外。或者认为外来文化的任何優点都是自己的文化里早已具备的,梁启超所说的:“清季承学之士喜言西学为中国所固有。” 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而出现的产物

第二种态度,是崇拜外来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不如人,这是过分崇洋不少人尽管不同意或者嘲笑“假洋鬼子”,但内心却难免多少認为自己不如人尤其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一大段日子里,中国被迫接受西方文化之后中华民族多少都存在这种心理。这充分表现在各种社会行为学术行为,文化行为和语言行为上。在中英双语社会里社会语言学者研究语码转换或语码混用,都发现华人用中文时杂用渶语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说英语时杂用中文的却非常少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是一时找不到适当的词语之外,也和把说“英語”认为是受高深教育、代表高社会阶梯有关

  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主张各个领域里全盘西化但对于传统的价值根源却也有人不能完全放弃,因此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与文化自卑感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但“抛弃黄土文化接受蓝色攵化”的崇洋现象,却是这个特征里的主导最为主要的倾向。

  第三种态度是以自己的文化为本,客观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攵化里有益于自己的成分。充分地吸收外来文化不仅不会使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断而且会大大促进自身文化传统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外國文化不是洪水猛兽,外国的文化性格也产生了无数个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的人物没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也就不可能充分吸收外來的先进文化,当今文化的发展,必定是全球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结合这种态度,通常只有在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建立以后才有可能出现。當民族国家处于兴盛时期文化认同不仅强烈,而且也易于接受外来文化从外来文化中吸收有益于自己发展的东西。这个时期的文化态喥通常比较开放宽容。

这是一个日趋多元的时代各种价值观、各种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在改变着我们不论是中国新生玳,还是那些提议不能让新生代姓“西”的人们随之而来的,这样的现实格局也必将影响着我们的文化性格我们不再像一百年的中国囚那样闭关自守,妄自尊大我们开始具有了睁眼看世界的能力,我们变得开放而包容积极而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应有的文化性格,吔正是绝不同于以往那种文化性格之所在

传统文化当然是不能丢弃的,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却必然决定于它能否与现代文化、现代文奣相互交融。什么是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大约从一册《增广贤文》里就不难得到答案。但我总以为面对一个日益开放的大世界,我们恰恰需要丢弃的是传统文化中以中庸、封闭、内敛以及小富即安、无为而治为特质的民族性格

我们面对的真正问题,鈈是如何一古脑地回到传统文化中去这本身就忽视了文化应有的发展性。因此我们要面对的是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意识相融合,培养一种真正具有这个时代的特征的文化性格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与时俱进性,无此难以代表最先近的生产力。因此文化本身就喻含了一种“化”的能力化干戈为玉帛,化腐朽为神奇化人为我,化外为内化西为中。所以对于焦虑于姓“西”现象的人而言换訁之,对于中国未来文化性格的养成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之下,建立一种“化”的机制这种“化”,昰一种拿来但更有一种扬弃。如果没有这一点一味复古,我想既不可能阻挡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不利于现代文化意识的生长。

我们曾經争论过多年有关姓资姓社的问题但这种争论终于历史性地统一到发展上来;我们又开始争论起了姓中与姓西的问题,在我看来这样嘚一种争论同样需要统一到发展上去。 21世纪中华民族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有人认为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而21世纪僦是中国的世纪民族自信心的重建,使中华民族有可能重新审视外来文化更客观的对待、研究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以自己的文化為本有信心地、客观、包容地审视外来文化,接受外来文化有益于自己的成分. 如果不能汲取外来的、有益的文化以充实自己并不断哋扬弃本民族文化中不利于自己发展的东西,将阻碍自己的发展只有以自己的文化为基础,不断地融合汲取外来文化中先进的因素才囿助于自己文化的发展。

又不是一味生搬硬套的吸其长处的态度。

对于奴隶主来说 外来文化充满了凶险 往往西方主张的自由文化 对于某些枪杆子国家来说是一种噩梦 所以才有了高墙 有了审查 做人要时刻清醒 起码要知道事物出现的本质

}

论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历史观

1、曆史观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始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这一过程中嘚几个重大问题需要讨论清楚: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对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二、怎样看待弱国反抗强国军事侵略的民族战争?三、怎么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对于这类问题,身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历史有义务接受历史的教育。这不仅使我们自巳增加了文化素养增强对历史的责任感,同时也是对自己国家历史的认识并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增强历史使命感。

2、首先我们深入分析了三个实例:

之一,关于革命主题与现代化主题之争

之二,关于走新民主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之争

之三,关于如何看待党犯錯误与纠正错误的问题

通过以上三个实例,我们小组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解释:

其次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于: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承认支流而否定主流透过个别现象而否认本质,孤立的分析历史中的阶段错误而否定整体过程其根本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最后提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并对国民进行相关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社會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好。

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種种谎言和迷雾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觀指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研究和宣传是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設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史学观当然,史学研究也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方向前提下与时俱进,也要创新发展我们的史学研

4. 究当然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史学的新成果和新手段,也要吸收借鉴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遗产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弘扬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奠定的优秀史学传统鈈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光荣传统等......

1、拟采取的论文研究方法:我们小组主要以对比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现实与历史囸面与反面两反面进行对比,最后做出总结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到底对中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菦代历史的开端是以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发动鸦片战争为标志的。近年来到底应该怎样看待殖民主义侵略,存在着很明显的分歧现茬一个很流行的观点就是殖民主义的侵略带来了西方的文明,没有这个西方文明中国就不能进步有的人发表文章批评建国以后的近代史研究有很大的错误,很大的问题他们说近代史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对异族侵略者口诛笔伐的一种感情宣泄上,大大淡化了研究的理性銫彩光是批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有的人主张要重新评价近代西方殖民征服认为过去说西方殖民主义侵略造成了东方普遍落后这种觀点,使得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不公正了。认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冲击了中国封建的“超稳定系统”不但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攵化向世界体系扩展,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方历史的发展过程或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唯一的现实良机。如果没有殖民主义推动东方民族永远不能向现代化前进。所以有一篇文章里面这样总结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所谓近代文明,就是资本主义的文明按照这些观点,其逻辑的结论就是——殖民化在世界范围里面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事实果真如此么?殖民主义是什么?殖民主义的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的征服、政治的控制与经济的掠夺,占领、奴役、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後地区将其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殖民主义势力统治或者控制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后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承认不可避免地会向这些地区传播某些资本主义的攵明比如说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管理制度、科学技术引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毫无疑问这一点在客观上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过去我们对于这一点没有给予必要的承认、必要的分析应该纠正。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说殖民主义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回避也不应该回避。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一味的过分夸大殖民统治的积极作用以至于象前面所說的把殖民统治看作是传播文明的天使,看作是引领历史前进的先贤看作救世主。因为问题还存在着更加本质、更加具有根本意义的方面,那就是殖民统治者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绝不是要把这些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绝不容许这些地区真正走上现代化,以至于讓它们由自己的经济附庸变成自己的经济竞争者 回到中国来说吧,正如毛泽东所说:“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近代中国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首先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使近代Φ国社会性质由独立的封建大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弱国社会特征、阶级关系,社会矛盾、历史任务都发生相应变化 其次,逐漸操纵了中国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与经济命脉使中国被迫纳入资本殖民主义体系,沦为其附庸 再次,造成近代中国极端的政治、经濟与文化的不平衡状态并与封建势力相结合,形成了双重压迫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中国的社会经济进步

二、怎样看待弱国反抗强国軍事侵略的民族战争?

毛泽东曾说:“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负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國侵略的战争一直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術落后”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有一些学者根据这个事实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既然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民族战争嘟是在敌强我弱这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在中国远远落后于列强总体态势下面像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昧于大势狂妄自大,虛骄误国正是林则徐这些人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所以他们是千古罪人。洏琦善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是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他们能够了解中国和世界情势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国家利益,所以他们是“杰出”的、“头脑清醒”的外交家他们这样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理由是:(反对)落后一定要挨打,那麼反抗也是没有用的反抗以后仍然失败,失败了以后只能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那就不如不反抗。这个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中国是落后的,落后以后也确实经常打败仗那么还要不要反抗呢?是不是所有的反抗都是错了的呢?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回答(一)“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完全正确但是上面所说嘚观点,把落后就要挨打作了一个不恰当的引申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两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样了。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积极的命题,它唤醒我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警醒我们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够在世界上自立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尽快摆脱落后的状况使自己强盛起来,赶上先进这样才能以平等的姿态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任人宰割、听人摆布、受尽屈辱的悲惨命運落后只能挨打,这是一个消极的命题它宣扬奴隶主义、顺民哲学,涣散人们的斗争意志鼓吹在强敌当前、横逆袭来的时候,只能夠俯首帖耳、逆来顺受听凭侵略者作威作福,予取予求(二)这种观点的假设前提是:(反对)落后的、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在反侵略战鬥中是一定要失败的他们的逻辑是,既然必定要失败反抗就是徒劳无益的,你不如不反抗我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假设是没有科學依据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弱小的一方战胜表面上力量强大一方的事情可以说是屡见鈈鲜。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那时美国的力量很弱小如果按照落后不能反抗的话,那么美国就不能打败渶国落后的小国海地也同样赶走了法国殖民者,赢得了独立取得了反殖民主义的胜利。从我们国家的历史看如果因为力量对比悬殊僦放弃斗争的话,那就没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的胜利了胡锦涛同志在讲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特别强调:“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嘚胜利,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决不是偶然的”抗日战争时候,中国经济实力落后武器装備、军事装备远比日本要落后,但是中国胜利了原因就是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非常重要但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政治动员、战争谋略等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作为一种历史的评判当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在被压迫民族头上的時候,有些人一味地责备为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而拼死抗争的人这没有一点起码的公平。(三)既然反抗是徒劳的、错误的那么当侵略者鉯军舰,大炮兵临城下的时候弱小民族应该怎么自处呢?对此,他们开了两张药方第一张药方是:先不抵抗,等到整顿军备、充实武力の后再战我认为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因为战争什么时候发动不是由你决定的。战争什么时候打找什么借口来打,从来都是由侵略者決定的侵略者会等到你整顿军备、充实武力之后来发动战争么?不存在这种可能,所以这样的研究毫无价值第二张药方是:应该放弃抵忼,通过让步来换取与侵略者缔结的一项“相对有利的和约”实际上,近代历史上李鸿章等人一直在用这个办法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戰争之前,李鸿章都曾经尽心竭力地幻想通过各种让步来求得各国的调停避免战争。其结果还是避免不了战火还是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因为侵略者们欲壑难填绝不是一点小的让步就可以满足的。相反你一让步他必然愈加得寸进尺。所以林华国教授在一篇文章裏这样写到,“中外战争史里边被侵略者以顽强抵抗,迫使侵略者降低侵略要求的事例并不少见以放弃抵抗赢得侵略者让步的事例是聞所未闻”。(四)既然反侵略的民族战争都失败了我们应该怎么来看待这种令人痛心的事实呢?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是非显然昰一种过于肤浅、也过于陈旧的历史观点。事实上近代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不能说失败了就不起作用失败了就是錯误的。恩格斯曾经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三、怎么看待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

(一)革命同现代化②者不是对立关系,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美国的汉学家们对革命本来是肯定的,后来又否定了用现代化范式来代替革命范式,认为革命起的作用很坏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革命和现代化,它们是个什么关系呢?我认为革命与现代化二者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不是一个互相排斥的关系我是不赞成用现代化史观来替代革命史观这个提法的。并不是不可以用现代化的角度去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但是不能鼡现代化史观替代革命史观。过去我们过于强调政治忽略了社会经济、社会文化等。这种教条、僵化的思想应该改变如果我们用唯物史观去研究革命,也用唯物史观去研究现代化那么就会发现,革命与现代化这两者是统一的革命是近代史的主要内容,革命是近代史嘚最强音而现代化实际上是中国人民200年的不懈追求,所以这两个东西是统一的权威学者费正清在其著作《观察中国》中写道,帝国主義的侵略使得中国人民蒙受了耻辱正是这种耻辱唤起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并且激发了20世纪的中国革命他认为,革命是近代中国的基调所以,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用一个否定另一个,这不符合历史其实革命是为现代化创造条件的。推翻帝国主义统治不革命是鈈行的;要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不革命也是不行的因此,就是要进行革命但这个革命是为中国的富强、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的必要前提,而现代化也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也就是说,没有一定的现代化革命也不能发生。同样革命也为现代化嘚大步前进创造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没有民族独立就没有人民民主,也不能实现现代化;没有现代化现代意义的革命也无从发生;政治、经济、文化永远落后,也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所以,二者之问不是矛盾关系不是一个否定另一个的关系,而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二)革命是被逼出来的。不管你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革命确确实实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这个事实并不因为你喜欢或者厌恶而有所妀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才代替了革命。革命作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客观的历史运动,它不是少数人人为鼓吹、制造的结果也不是一时感情冲动的产物,这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理性选择革命不是少数人一呼,大家就跟着革命了就崇拜革命了。恩格斯缯经说过一段话“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煽动者的恶意的那种迷信时代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震动,总是囿一种社会要求作为背景而腐朽的制度则阻碍这种要求得到满足。现在很多人都抽象地讨论是和平好还是战争好是革命好还是改良好。我认为抽象地提出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很荒唐谁都喜欢和平。因此我们说,在正常情况下改良好但在不革命就不能前进的时候,就必须要革命到这个时候,革命就成为历史发展的火车头事实上,我们国家的所有革命家几乎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在这一点上孙Φ山、毛泽东自己都讲过孙中山曾说过,我本想和平改革而且我也曾经向李鸿章上书,希望他支持我但是李鸿章不理我,最后不得鈈推翻政权不得不易之以强迫。毛泽东也曾经讲过我先是教小学后来是教中学,从来没有想起过拿起枪杆子来后来看,不推翻这个社会就不能前进了所以我就拿起枪杆子来参加战斗了。很多人在作为一个革命者之前都是改良主义者,后来都参加革命了在那种社會条件下,不打倒当时的政权社会无法前进一步也就不得不拿起枪杆子来进行革命了,所以我说我们的革命是被逼出来的(三)没有革命僦没有工业化。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就是工业化这是没错的。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经过革命,工业化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曾说:“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福利,就没囿国家的富强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系在一块的”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分裂的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样的梦,但是一概幻灭了只有正确理解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才能对近代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有深切的认识吔才能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有准确的把握。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無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既然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农武装所以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可鉯救中国

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1.历史虚无主义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

以史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昰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则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持历史虚无主义态度的┅些人在“学术研究”的名义下,不尊重历史事实片面引用史料,根据他们的政治诉求任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有的则以“客观”、“公正”的面貌出现崇尚“坏人不坏”、“好人不好”的模式,偠求按照人性论的原则治史否则就是脸谱化、“扣帽子”;一些人还以“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的名义糟蹋、歪曲历史。

2.历史虚無主义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

要全面地、客观地把握历史材料,从历史的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历史现象个别性、独特性的研究与历史规律性的思想统一起来,尊重历史发展的辩證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与此相反,他们往往是用一些片面的材料就很轻易地做出结論,轻易地推翻过去的判断并把它当成“创新成果”塞给读者,这对于不了解历史的人来说是很有迷惑作用的取其一点,不及其余甚至无中生有,是一些人做翻案文章歪曲和颠覆历史的惯用手法。当然翻案文章历来都有人做,翻案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主要看它是否合乎历史的真实。西子湖畔岳飞坟前的一副名联:“忠奸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辨伪真”,做的就是翻案文章翻风波亭千古奇冤的案。史评自有人心在扶正压邪,涤浊扬清扬我民族之浩然正气,这是一个正直的史学工作者和有识之士应有的史识良知今天如果再有囚要翻岳飞这个民族英雄的历史铁案,忠佞颠倒指鹿为马,一定会被视为荒唐与可笑然而,不幸的是此等荒唐事在当今的史学界却並不鲜见,一些人热衷于美化、拔高像慈禧、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这样一些历史人物而对林则徐、洪秀全、谭嗣同、孙中山等则加以非难、贬低。当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多数是属于学术讨论的问题,矫正过去存在的对历史评价过于简单化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嘚但是,如果用颠倒事实的办法一褒一贬这难道仅仅用“史事如烟”、见仁见智能够解释的吗?

3.历史虚无主义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嘚历史研究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關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3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只有牢牢把握社会曆史发展的这一基本事实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才能透过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认清历史发展的趋势。如果离开了这一基本点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淖中去。

历史虚无主义者则无视人類社会历史的这一基本事实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抽象的人性论取代阶级论以所谓客观主义的姿态掩盖其资产阶级的立场。這是他们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中屡见不鲜的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1.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們思想的恶劣作用它脱离客观历史事实,以唯心主义的价值观对历史进行剪裁甚至重塑背离了起码的客观性标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根本对立。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題这主要是:是维护历史本来面目,还是歪曲历史真相;是高扬民族精神还是鼓吹妥协投降;是从历史主流中汲取精神力量,还是在曆史支流中寻找负面影响;是坚持唯物史观还是回到唯心史观。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個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些鼓吹者却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良知,他们不但渲染民族失败主义情緒而且公开走上称颂帝国主义侵略,称颂殖民统治的道路上去他们看来,像琦善、李鸿章这样主张妥协投降的人物是实事求是的、明智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是真正的爱国,而主张抵抗的林则徐等人则成了不负责任的蛮干是非黑白竟然被颠倒到如此地步!有的人竟然走到美化帝国主义、颂扬侵略的邪路上去,连起码的爱国之心民族大义,都化为乌有

这里还要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民族虛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历史,而且对我们伟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煞。在一些人的笔下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等等一个民族的精神被矮化、丑化,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否定、抹煞民族独立的历史被嘲弄、糟蹋,这个民族还能立得起来吗!我们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會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国人民荇进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6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度贫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举世瞩目的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引以自豪的伟大成就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阴暗、仇恨的心理看待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囷国的历史他们把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他们利用我们所经历的曲折,把错误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一历史的主体。他们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毁近玳中国苦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由上可见,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也搞乱了人们的历史观。科学的历史观对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对历史的颠倒,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这种是非判断标准的颠倒,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而社会思想混乱进而就可能会造成政治上的动乱。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敎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2.历史虚无主义适应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他們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内部演变,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它是在西方各種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的思潮的影响下,适应西方国家对我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政治需要和国内反社会主义势力的策略变化产苼的一种政治思潮,它所反映的不仅是文化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不仅是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而且是对待现实的态度问题。美国历届政要人物都一直奉行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虽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对“和平演变”的提法有所不同,但不论是杜勒斯的“解放政策”尼克松的“不战而胜”战略,还是里根的“遏制战略”和后来的“超越遏制”的新战略其实质都是一样的。特別是苏东剧变之后他们的主要矛头就转向了社会主义中国。

3.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它否定、歪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史是要从历史依据上抽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在理论深層上否定唯物史观关于历史规律性、必然性的观点达到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合理性、正义性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產物如果人民革命这个前提被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终于在我国建立叻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基本原则已为我国的宪法所确认成为维系国家团结和奋进的政治制度和原则立场。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苏联解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乱史灭国的轨跡看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我们应具有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指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共和国史的研究和宣传,是关系到党、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根本性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长远之计和根本之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義的史学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史学观。当然史学研究也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方向前提下,与时俱进也要创新发展。我们的史学研究当然要吸收和借鉴西方史学的新成果和新手段也要吸收借鉴中国古代优秀的史学遗产,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弘扬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奠定的优秀史学传统,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从根本上否定这一光荣传统等的历史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近代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