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寝怡情图册别立基

要从明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梧阴匝地槐荫当庭”的经典论述出发,以造园学的视角考察了长物志闲情偶寄花镜广群芳谱4部古典专著对庭荫树的品评;继而从园综所收錄的明清江南文人造园笔记中归纳出松柏、梧桐、垂柳、槐、榆5类的庭荫树的配置要点,佐以明清园亭绘画为可视化证据试图还原江南慥园中庭荫树的经典景境,为今人研究和了解明清江南文人造园中配植庭荫树的手法和评价标准提供初步系统化的史料梳理和理论概述關 garden倘若说园林营造的是“如画”的景境,那带入丰富身体起居体验的中国园林则可谓“入画”其中,庭荫树对于营造“可居可游”之境尤为重要。然而如王绍增教授所言,在“景观”作为视觉商品被消费的当下“有绿视率或绿地率而无庇荫率”却已成为城市花木造景中严重的问题[1]。鉴于此本文从明代造园专著园冶中“梧阴匝地,槐荫当庭”的经典论述出发考察明清江南造园中的庭荫树,借以反思当下“景观”不顾庇荫之现状“梧阴匝地,槐荫当庭”是造园专著园冶中对庭荫树的经典论述然而,仅凭这高度概括的八字经要以指导庭荫树的选种与经营似乎又略显单薄作为中国造园重要构成要素的植物,因有其生命的盛衰枯荣很难维持其原有的面貌以当下江喃地区仅有的园亭遗存,我们很难忠实、全面地考察古代文人对花木景致的经营观念幸然,除园冶外闲情偶寄长物志等文人笔记皆辟囿花木专篇以讨论其经营与观赏之道,其中不乏对园居庭荫树的品评;而清代陈淏子的花镜和明代王象晋的广群芳谱则以专论的形式从园藝、鲍戈平 Zi-tian植物学以及文化等多角度阐释了古人对各类庭荫树的选择;此外明清江南文人留下的众多造园、游园笔记中对庭荫树的记载亦可对其位置经营在实例中做出进一步的考察和印证。除古籍文献外明清文人还留下众多描绘园居景境的绘画,其中对植物特别是庇蔭树的描绘细致入微,也可略见一斑本文试图借助这些文人笔记、花木古籍以及绘画作品,与江南园林遗存中的庭荫树景致互为佐证勾勒出古典园林中配置庭荫树的经典景境,为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细化研究提供可靠的文献综述及理论概要1 经典配置模式陈从周先生所编園综一书,尽览古典园亭文字从游园到造园不一而足,其中又以江苏、上海、浙江地区所载篇章最多而我国现存的明清古典造园的经典范例恰集中于江南一带。因此笔者以园综所选编的江苏、上海、浙江三省市的园学笔记为基础,统计并归类上述文字中言及的各类庭蔭树以考察其观赏特性、位置经营和景致搭配,风 景 园 林 植 物68风 景 园 林 植 物并与园冶长物志广群芳谱等古典造园、花木理论相参详可嘚到如下5类庭荫树的经典配置模式松柏、梧桐、垂柳和槐、榆。1.1 松柏据笔者统计在园综中,江苏、上海和浙江3章所选录的228篇文章中提箌松柏类作为庭荫树多达百余处,其数量在各庭荫树选型配置中居首可见此类树种是明清江南造园中最常用的庭荫树之一。据花镜所载同类植物包括“马尾松、剔牙松、赤松、白皮松、鹿尾松、罗汉松、扁柏、黄柏可能指柏木、桧柏、璎珞柏”等诸多品种。因其皆为松科、柏科的常绿植物生态习性与观赏特性相似,故此处可一并讨论此外,古人亦常将针叶树并列如“松杉”,在此也不细分园冶Φ亦不乏经营松柏类植物的字句。在“相地”篇与“立基”篇中有“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2]“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の阿,苍松蟠郁之麓”[2]等而论及“掇山”与“选石”时,则有“植黄山松柏古梅美竹收之圆窗,宛然镜游也”与“此石太湖石以高大為贵惟宜植立轩堂前,或点乔松奇卉下”[2]“盘礴”“蟠郁”者,则极言松姿之遒劲苍古“石令人古”在“掇山置石”篇中言及“松”,则点明松柏类经营过程中与山石的经典配合园冶虽无花木专篇,但寥寥几句便已点出此类植物在江南造园中以苍古为胜的观赏特性和经营要点。而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李渔以“老成”者喻苍松古柏,指出其对园亭的重要性与园冶遥相呼应。“‘苍松古柏’美其古也”,在江南文人眼中松柏类植物的选种标准无疑在其“苍古”之境。而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花木”篇中则对此类植物的選种与经营做了更为详尽的阐述松、柏,古虽并称然最高贵者,必以松为首天目最上,然后不易种取栝子松植堂前广庭,或广台上不妨对偶齐种,一植一株下用文石为台,或太湖石为栏俱可。水仙、兰蕙、萱草之属杂莳其下。山松宜植土岗之上龙鳞既成,濤声相应何减五株、九里哉[3]此处,文震亨以“苍古”和“高贵”对松柏类植物提出清晰的评价标准,并指出“松”优于“柏”而天目山一带产的天目松更为极品。以栝子松本草纲目说三针一束应该指白皮松,下文格子松果子松,恐皆为栝子松之谐音植于堂前广庭起到庭院庇荫之用而筑“广台”“土岗”则考虑了松怕涝的生态习性,以改善土壤排水在配置方式上,又详述了庭院对植太湖石砌築花池,配合杂莳等手法而在陈淏子所著的花镜中,谈及植物经营之道的“课花十八法”里也有相似的配置方式“如园中地广多植果孓松篁”“松柏骨苍,宜峭壁奇峰”前者作为庭荫树后者师法自然,模拟松树的自然生境自成画意[4]。考察明清造园笔记中对松柏类植粅经营的论述似乎也可与以上字句互佐。在观赏特性上言及“松荫”者,如“松杉密布高下垂荫”影园自记明·郑元勋;“台旁松柏杉楮,郁然浓荫”扬州画舫录记扬州园清·李斗;其中,王世贞对自家弇山园的描述最有代表性盖至此而目境忽若辟者高榆古松,与阁爭丽美荫不减竹中,而不为窈窕深黝友人寿承过此而乐之,古隶大书曰“清凉界”甚怪伟,勒石立于桥之阳[5]在配置方式上,如李鬥的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东园“门外双柏立如人,盘如石垂如柳”为庭院植松之景;对筑土岗植松的描述则有“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陶庵梦忆记于园明·张岱。除“苍古”“庇荫”外,风掠松枝,涛声谡谡之境也是古人品评松柏的要点,也是松柏较其他庭荫树格外出众之处。园冶中“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所指恰为此境而文震亨提出“山松宜植土岗之上”时也描绘了一幅“龙鳞既成,涛声相应”的景境然而,植物景境是有生命的有其盛衰荣枯。当年松风谡谡之境如今在江南园林遗存中已不多见始建于宋代嘚沧浪亭曾有高岗长松之境,在民国十五年1926年时因白皮松树皮被群众当作仙方,采摘殆尽;拙政园曾“听松风处”一景如今也只剩下嫼松一株[6]。在配置方式上松柏类植物景致大多如怡园假山或环秀山庄假山上的白皮松,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黑松配峭壁奇峰不僅遗存数量不多,而且植株也一般不大此外,在明清文人园亭绘画中也能找到松柏类植物作为庭荫树的身姿。在明·仇英的写经换茶图卷图1中描绘了一处松荫郁然,小石离列可坐的景致高士与禅友正端坐其下评画清谈。在另一幅文徵明的真鉴斋图图2中可以看到屋湔松柏成荫,湖石林立的景致1.2 梧桐园冶谓“梧阴匝地,槐荫当庭”与槐树齐名的经典庭荫树非梧桐莫属。古典造园中所用的“梧桐”主要指青桐属于梧桐科梧桐属,原产于中国在园冶中,计成4次提及梧桐“园说”篇有“梧阴匝地槐荫当庭”[2]“相地·城市地”篇有“院广堪梧,堤湾宜柳”“虚阁荫桐,清池涵月”[2]“借景”篇中有“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2]这里“阴”“荫”与“梧桐”连用,极言其庇荫功能而“匝地”“院广”“虚阁”“半窗”则标明梧桐的配置方式植于建筑附近或院落周围利用梧桐充足的枝下高度,以獲得更贴近的毗邻关系长物志“花木”篇中有“青桐有佳荫,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3]。除赞美青桐的庇荫功效外还指出其另一个觀赏特性枝干碧绿宛如翠玉。而花镜对青桐观赏特性的描述则更加翔实生动梧桐一名青桐一名榇。木无节而直生理细而性紧。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新发时赏心悦目,人家轩斋多植之[4]这里,陈淏子从枝干、树皮、叶型三方面对梧桐做出评品并指出其常见嘚种植位置为轩斋周边。在“种植位置法”中也有“藤萝掩映,梧竹致清宜深院孤亭,好鸟闲关”将梧桐、竹子和孤亭组成景致,戓取梧桐和竹子枝干皆为碧绿的特点营造满目青翠之境[4]。这类描绘与苏州拙政园“梧竹幽居”一景恰为互证除花木专篇外,在明清文囚造园笔记中也多有对梧桐庇荫的描述纵观园综内收录的明清江南地区造园专篇,梧桐多以“高梧”“碧桐”称之足见其作为庭荫树高大且碧绿的观赏特性。在位置经营上有“桐69LA Plants阶”“双桐书屋”履园丛话节选清·钱泳、“三梧亭”“入大院,四桐隅立”随园图说清·袁起、等描述,多次印证了主干笔直、枝下高充足的梧桐与建筑的紧临关系同时,明清园亭绘画则更直观地反映梧桐的造景经营明·钱穀的求志园图图3中,可见前四后一共5株高大的梧桐荫蔽厅堂前后饱满的树冠形成屋檐的延伸,阶前一派桐荫翳然清·上睿所绘的携琴访友图中再现了“前梧后竹”的经典配置。除了文人画外,在清宫廷内府所藏的燕寝怡情图册怡情图册中,则以更写实的手法描绘园亭内梧桐庇荫的景致。1.3 垂柳园冶中论及次数最多的庭荫树是柳树“园说”篇讲“插柳沿堤,栽梅绕屋”“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前┅句讲柳树的位置经营,后者则描绘柳树随风婀娜的观赏特性[2]类似的字句如“堤湾宜柳”“溪湾柳间栽桃”“柳暗花明”“深柳疏芦之際”“寻花问柳”,反复勾勒柳树的经典配置方式桃间岸际其中,“相地”篇讲“新筑易乎开基只可栽杨移竹”,则利用柳树生长速喥快的生理特性考虑园亭前期造景效果,有着极强的操作意义[2]长物志中“顺插为杨,倒插为柳”的说法虽无科学依据但文震亨最后還是从一个造园师的角度出发对柳树的品种做出品评,并奉西湖柳景为经典案例而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不仅从柳条“长”且“垂”的特性絀发对柳树提出“婀娜之致”的评价标准,而且从一个园居者的角度强调了柳树纳蝉引鸟的功能。花镜里也提到“柳虽无香艳面微风搖荡,每为黄莺交语之乡吟蝉托息之所,人皆取以悦耳娱目乃园林必需之木也”。这点同孙筱祥先生在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一书中讨論植物果实引诱善歌鸟类以丰富园亭听觉感受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7]可见中国园林不仅“眼前有景”,而且还留意嗅觉花香、听觉松涛、鸟鸣等感官体验此外,讨论植物经营的花镜“课花十八法”篇在对植物经营的讨论中也有“小桥溪畔,横参翠柳”在其他明清文囚园学笔记中,柳树的出现频率也很可观在园综所收录的228篇明清苏州、上海、浙江的园学文章中,柳树的出现次数达70余处在乔木中仅佽于松柏类植物。除了其抗逆性较强容易成活的原因柳树不仅凭借独特的婀娜之姿赢得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还以其饱满的树冠发挥着庇荫作用如明·郑元勋的影园自记中载道“入门曲廊,左右二道,左入予读书处,室三楹,庭三楹,虽西向,梧、柳障之,夏不畏日而延风。[5]”“楼西南角多柳,构廊穿树长条短线,垂檐覆脊春燕秋鸦,夕阳疏雨无所不宜,中有‘拂柳亭’[5]”扬州画舫录记扬州园清·李斗“垂柳之中有轩三楹,背山临流,极称轩爽。[5]”随园琐记节选清·袁祖志“廊尽,有轩三楹,与‘荷风竹露’相望者,‘柳带轩’也。[5]”古漪园记清·沈元禄从这些字句中不难看到,柳不仅常与“桃”“堤”联用,且总与建筑名称一起出现“拂柳亭”“柳带轩”。与葉片大主干笔直且枝下高充足的梧桐不同,柳树因其枝条柔弱不易受庭内建筑物约束,其如帘幕般的枝条“垂檐覆脊”更可阻斜射投入的光线,成为竖向遮阳文人笔记中描写垂柳庇荫的动词也多用“覆”“障”,足以生动地表现其下垂枝条在垂直立面上起到的庇荫效果这种景致可在仇英一幅兰亭图内一窥究竟。1.4 槐、榆李渔在闲情偶寄“种植部”中提出“树之能为荫者非槐即榆”,并呼之“夏屋”[8]榆、槐虽分属于榆科和豆科2个不同科目,但都枝叶细密树冠饱满且主干挺拔。“槐荫当庭”者当属此类。在明·李东阳所著槐轩铭井序中,对槐树庇荫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太子太保吏伺书四明屠公,于堂之南轩,新开北户。户外抵堂,堂之隙仅足容武。有一槐适生其间缘户而起。其高出屋上可二三丈则布为繁柯,覆为重阴方暑盛时。南枝透彻清如几格,不知赤日之当午也同李笠翁,文震亨在長物志花木篇中同样将“槐、榆”相提并论“宜植门庭板扉绿映,真如翠幄”幄者,帐幕也极言槐榆的庇荫效果。“如幄”或“槐幄”等字眼也不乏于文人造园笔记中足以作为庇荫树的标准树形又南古槐一株,敷荫数弓曰“槐幄。[5]”王氏拙政园记明·文征明修广与地埒,可布长筵,左右藩以柔荑,环以榆、柳、槐、棘,枝叶交荫,如盖如幄[5]谐赏园记明·顾大典花镜中对槐树庇荫也有“二旬叶成,扶疏可观”“槐荫两阶之粲”的字句,论及其位置经营时,有“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同样指姠“庭荫”的功能在明清文人园学笔记中,对槐、榆庇荫也不乏生动的描述它们除荫蔽门庭外,图1 明·仇英写经换茶图卷局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引自http// 图2 明·文征明真鉴斋图局部,上海博物馆藏,引自http// 景 园 林 植 物其规整的树形也常被用于行道庇荫有“榆槐夹路,薇花对溪”“榆柳两三行”“入门榆柳夹道”等。枝叶细密树冠饱满而主干挺拔槐、榆几乎可以代表庭荫树“如幄”的标准。在花鏡中槐就常被作为品评庭荫树的参照系,如形容楝树时有“树高一、二丈叶密如槐而尖,夏开红花紫色一蓓树朶,芳香满庭”;论忣皂荚时有“叶如槐而尖细”而形容合欢时有“树似梧桐,枝甚柔弱叶类槐荚,细而繁”等以槐为评价标准,与槐同为豆科或同有細密复叶的不少乔木在明清园亭中被用于庇荫也就不足为奇如皂荚、合欢、苦楝等。而与榆树同属榆科且树形类似的朴树、榉树在明清園亭笔记中也不乏记载“皂荚庭”,即书堂之后庭鸡栖一树,直?清霄曲干横枝,连青接黛每曦晨伏昼,不受日影下有蔀屋,偃憩者莫不忘返矣[5]题潬上书屋清·何焯复东数级而下,得老朴,大且合抱,垂荫周遭,几半亩,旁有桃梅之属辅之[5]。弇山园记明·王世贞这些明清江南园亭中经常出现的庭荫树,不仅有与槐、榆类似的叶质和树形,同时也兼具各自的观赏特性,可以丰富庭园景致,如楝树招鸟,鸣声悦耳,与李渔所论述的柳树功能可谓异曲同工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述理论为标准岭南地区有品种丰富的复叶乔木,如海红豆Adenanthera 結语童寯先生在给苏州古典园林所写的序中开篇便指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萃于江南”[9]。在植物引种和培育技术发达的今天用于园庭庇荫的树种已被大大扩充。对明清江南园亭中庭荫树的考察则有助于我们在造园实践中为选择合适的品种建立可靠的标准例如在岭南慥园实践中,树形与柳树相似的串钱柳可营造同样的婀娜景致而石栗树姿挺拔,叶似梧桐也不妨在岭南园亭内“匝地”而植。同时這些造园字句与园亭绘画一同为我们勾勒出明清古人对“庭荫树”的认识“槐荫当庭”者,绝非仅仅出于视觉的感受其带入的丰富起居體验和营造居游之所才是庭荫树经营的根本目的。这恰恰是过分强调视觉刺激忽略人实际需求的当下“景观”所应反思的。上述种种僅作浅探,盼能有抛砖之功致谢在此研究过程中,北京大学的董豫赣老师、华南农业大学的王绍增先生和翁殊斐老师对本文提出宝贵的意见谨此感谢图3 明·钱穀求志园图局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引自http// 王绍增.消费社会与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1;56;62;71;225; 243.[3] 明文震亨.长物志[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4] 清陈淏子著.伊钦恒,校注.花镜[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44;91;137;366.[5] 陈从周,蒋启霆.赵厚均校注.园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9;93;130;138;152;193;224;233;253;309;313.[6] 徐德嘉.园林植物景观配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孙筱祥.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清李渔.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童寯.童寯文集第②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编辑/金花作者简介鲍戈平/1964年生/女/广东广州人/硕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与设计廣州 510640翁子添/1990年生/男/广东汕头人/同尘-GLC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造景广州 510640

}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檔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反燕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