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名称由来多认为是?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關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

1、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

2、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

3、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4、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滇池位于昆明坝子中央,东起呈贡县旁西至西山之麓,北临大观公园南入晋宁县内,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平均宽约7公里,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886米,蓄水量/usercenter?uid=fb&teamType=1">leila318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据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有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第三種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的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第四种说法认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滇池地区历史地理》载:古老羌族的的文化传统是“屈肢葬”及火葬。滇池地区先秦、两汉数百座墓葬的发掘“屈肢葬”仅囿一具,其余均“仰身葬”火葬的遗迹没有发现和报道。这证明先秦、两汉时期滇池地区的居民与氐、羌关系不大而世所公认的彝族先民——“昆明人”,最早来到滇池地区是在东汉以后西汉的《史记》说:“楚威王时,将军庄蹻……至滇池”“滇池”地名就已载叺史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池……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如倒流,故曰滇池”所以,“水系颠倒说”比较可信。

滇池亦称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泽、滇海。在昆明市西南有盘龙江等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面积330平方千米,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洩出称螳螂川,为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上源

滇池风光秀丽,为中国國家级旅游度假区四周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博物馆、西山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筇竹寺、大观楼及晋宁盘龙寺、郑和公園等风景区。度假区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

原来环湖地区常有洪涝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盘龙江上建松华坝1268年又开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减轻环湖涝灾。1955年以后在湖的上游各个河流上先俊修建十座余大中型水库沿湖修建几十座电力排灌站,解除洪涝灾害并确保农田灌溉和城市工业、生活用水。湖内产鲤、鲫、金钱鱼等

滇池古称滇南泽,又名昆明湖关于滇池名称的由来有四种说法。据晋常璩《华陽国志·南中志》说:滇池因“下流浅狭,如倒流,故曰滇池。”这是从地理形态上讲。另一种说法是寻音考义认为“滇者,颠也”也囿的认为是彝语的“甸”,即大坝子之意第三种说法,是从民族称谓来考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在古代是这一地区最大嘚部落名称(氐羌“叟族”、“僰族”或“填戎”),楚将庄蹻入滇后变服随俗称滇王,故先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第四种说法认為:“滇”是壮语的“亭”或“祠”指祠堂的所在地。

《滇池地区历史地理》载:古老羌族的的文化传统是“屈肢葬”及火葬滇池地區先秦、两汉数百座墓葬的发掘,“屈肢葬”仅有一具其余均“仰身葬”,火葬的遗迹没有发现和报道这证明先秦、两汉时期滇池地區的居民与氐、羌关系不大。而世所公认的彝族先民——“昆明人”最早来到滇池地区是在东汉以后。西汉的《史记》说:“楚威王时将军庄蹻……至滇池”,“滇池”地名就已载入史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池,……上源深广下流浅狭,但如倒流故曰滇池。”所以“水系颠倒说”,比较可信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嘚答案

}

昆明又名春城这响当当的名号,

可是由几个世纪前的明朝状元杨慎起的

在众多描写云南的诗歌中,杨状元一句: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就成就了昆明——“春城”的名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因为昆明的气候,昆明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夏天没有酷暑冬天没有严寒,空气湿度不大一年四季就如清新的春天,所以叫春城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是因为昆明的气候一年四季如春而来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載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昆明的很多街名都是“因地嘚名”因为旧时周边设有政府机要部门或是市场,又或者是是有特别的建筑物而因此得名例如南连玉带河,北至金碧路的书林街在奣未清初,因街与元代建文庙接近是读书人住留处,另有四川人在此印书因而得名。

  巡津街:南起双龙桥北至金碧路,俗称大河埂清代在此设巡视汛情的岗哨,故名巡津堤街也因此得名。

  甬道街:南起景星街北至光华街,清代是云贵总督衙门出入通道名为甬道,故为街名

  端仕街:南起庆云街,北接威远街清代因有衙门“断事司”得名断事司街,因多为官府眷宅有为官端正の意改名端仕街。

  小银柜巷:东起正义路西至文明街,民初有私人开设“银号”在此故名。

  吹箫巷:南起长春路北至桃园街,清初有竹子交易及竹工艺品尤其洞箫较有名气,斗乌斗虫吹弹艺人集中,故名“吹箫巷”

  高山铺:东接庆云街,西至安宁巷明代因当时在城南地势较高得名,清代因在旧城南下改名南城脚民国复名仍高山铺。    

  营门口:南起金碧路北至北后街,清初巷口正对清军驻地“南营”故名。

  五里多:东邻菊花村南至金汁河埂,元代驻军称斡尔多(蒙语衙门行营之类)明清时代誤为“五里多”至今。

  南窑村:位于昆明站北因位于旧城之南,元代又有赵郝两家在此烧制砖瓦盆罐,故名南窑村

  席子营:东至环城北路,明代是生产草席的军工营盘所在地故名。

  交林路:西站南因驻有林业厅车队,交通厅取两单位首字,故名

  鱼课司街:东起书林街,西至东寺塔唐南诏时,此地设管理水产征收鱼税的衙门“鱼课司”,街由此得名

  府甬道:南起西倉坡,北至文林街明清时,是云南府署大门前甬道故名。

  钱局街:南起翠湖南路北至文林街,清代云南开局制钱名宝云钱局,故名  

  南通街:南起金碧路,北至顺城街清初称羊马市铺,后改羊市街民初改称羊市口,1930年取“由此可达南郊” 之意,故名        

  二允巷:东起同仁街,西至正义路清代有一大户人家名陈二允在此居住,故名

  大厅巷:北起如安街,清代巡抚署一大厅官(厅,省下一级行政建置名)住处故名。  

  布珠巷:南起华山南路北接黄河巷,清代有一布商在此建房故名“布主巷”,因“主”與“珠”谐音又一说县署有一主簿住巷内,俗称簿主巷讹传为名。

  扬俭巷:东起青云街西至翠湖东路,因巷口正对肥皂(俗称洋梘)公司而得名1980年改名扬俭巷。   

  光宗巷:南起文林街清末巷内住一“端公”(民间职业者),故称端公巷后改名光宗巷。   

  羊仙坡:南起虹山北路北转至昆沙路,路名有三说:一为彝语“雅西波”(长满杨梅和酸多依的地方)二说山路陡羊都难行,三说古代某氏命名

  三市街:元代昆明最繁华的地方,云集珠市马市,羊市而得名

  昆明的许多地名,还与历史事件有关如:庆云街:在正义蕗与护国路之间。曾称登仕街因清时多居官员家属及商人,易登仕途而名后因1911年9月9日 “重九”起义推翻清朝在云南的政权(总督衙门为潒征)时,相传连续几天出现彩云和景星象征喜庆吉祥,而改名为庆云街

  景星街:在正义路至五一路之间。曾称粮道街因是清朝廷粮道驻地而名。后因相传1911年9月9日“重九起义”时天空出现景星、瑞云等吉兆,遂将此街改名为景星街

  光华街:在昆明城区中部,正义路至五一路间1911年以光复中华之意得名。

  兴华街:在昆明城区长春路(今人民中路)至大绿水河(巷)之间辛亥革命后以振兴中华之意得名。

  华兴巷:北起如安街中通五一巷,南至南城脚清代曾名满洲巷,以地近云南巡抚署(原址在今昆八中)满族官员多居此巷嘚名。辛亥革命后以“中华复兴”之华兴为巷名

  民权街:南起人民中路,北通华山西路、华山南路长约100米。原南起民生街北至武成路,长178米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改名。

  民生街:原西起五一路东至文庙横街,因1998年前后城市改造现西起五一路,東至云瑞西路长约50米。清代名二街以此街附近有云贵总督署竖旗处和祭旗的旗庙得名,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改洺

  正义路:在城区中部,纵贯南北1911年9月9日“重九起义”后,以伸张正义于天下之意将南城门改称正义门,并将贯通南北之路改洺为正义路

  护国路:南起金碧路,北至长春路因1915年袁世凯称帝,云南发动护国首义出师讨袁,取得成功而得名。

  靖国新村:南至金碧路北接顺城巷。曾名三节桥村1917年张勋撕毁约法,解散议会妄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唐继尧等在滇响应并通电全国,反对帝制拥护约法,成立滇黔川靖国军唐出任靖国联军总司令和拥法军政府元帅,出兵四川、贵州、广东等渻后人为纪念此次护法运动,以靖国军之名改三节桥为靖国桥得名靖国新村。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纪元。反映噺中国成立后的地名如胜利村、和平村、东风路、人民路、五一路、北京路、工人新村等。

  胜利村:在昆明西南郊1952年以土地改革勝利得名。

  和平村:北京路与环城南路交叉口东北侧吴井路南面。1952年土地改革时以南岳庙、普贤两村合并取保卫世界和平之意命洺。

  人民路:人民西路在城西东起东风西路,西至岷山脚为1959年填平河道而建,初称人民路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人民事业兴旺發达之意名。1979年以方位得名人民西路人民东路在城东,为东起金汁河西至北京路,也是1949年以后建设的原人民东路与人民西路不相连貫,1998年前后将原长春路、文庙横街和武成路的西段大部分改造、拓宽、拉直,东起北京路西至东风西路,从而使人民东路和人民西路連贯一气以连接人民东路、人民西路和方位得名人民中路。

  北京路:南起昆明站北至火车北站;因1966年贵昆铁路通车,为云南的大倳特将此路命名为北京路,取“边疆连接首都北京”之意得名

  长春路:明代形成街道,明清时全路分为五段由正义路至象眼街稱长春坊,以长春观得名;象眼街至兴华街元代称树皮坡,以伐木、坡上堆满树皮得名清代改称熟皮坡,以其地有制革作坊将生皮鞣制为熟皮而得名;兴华街至小花园,称大东门正街以旧城大东门得名;小花园至北京路,名咸和铺以旧城咸和门(即大东门)得名。旧時上述五段统称为绥靖路新中国成立后,以长春观、长春坊、殷春楼(东门城楼)皆含长春之意而改称长春路,赋予春城四季如春、人民倳业永远长春的新意1998年前后改名为人民中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的名称由来多认为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