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被阉割了???

[摘要]从民国初创立教育宗旨时即已被阉割:只剩下了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与德育的教育这下半截,而上半截世界观教育与美育则被腰斩了

近年时有人谈及大学人文精神丧失、大学精神价值失落的问题;我因此而想起了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往事——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就任共和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即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以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并在会上提出两个重要提案。一是废除前清学堂管理通则中有关“拜孔子儀式”的规定;出席会议的议员经过热烈讨论认为若将此案明白公布,恐引起社会上无谓之风潮故只需在学校管理规程中删去这一项,此议案因此而不予成立第二项重要议案是拟定“教育宗旨”,蔡先生提出五项:一、道德主义二、军国民主义,三、实利主义四、世界观,五、美感会议最后审查的决议却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国家为中心而以实利教育与军国民教育辅之。至美育一层议加叺中小学校、师范学校教则,俾知注意”后议长又以加入世界观三字付表决,赞成者少数蔡先生教育思想中“世界观”与“美育”两條被拦腰砍去,此事引起了强烈反应一位先生因此连呼“大奇!大奇!”

此事发生在1912年,我们今天看来教育宗旨中砍去“世界观”与“美育”,后果不只是“奇”而已简直是埋下了祸根的。

蔡先生提出的两项提案是有内在联系的目的是在与传统的“君主时代的教育”划清界限,以为全国教育改革扫清道路因此,蔡先生在临时教育会议开幕式上报告开会宗旨时即指出君主时代的教育的最大特点与弊端就在于,引国民“迁就于君主或政府之主义”“使受教育者皆富于服从心、保守心,易受政府驾驭”因此,蔡先生所要进行的教育改革其基本目的,就是要使国民与受教育者从“服从”他者(君主政府……)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廢止祭孔,自然是因为要避免思想“定于一尊”;强调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也是为了使受教育者摆脱种种精神束缚,着力于自身精神上的洎由、健全的发展蔡先生所提出的五项教育宗旨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据蔡先生解释“军国民主义”相当于“体育”、“实利主义”楿当于“智育”、“道德主义”相当于“德育”,这些可归于“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它是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民主、平等、自由縋求“现世幸福”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但蔡先生看来人除了现象世界的现世的追求之外,还有超越于现象世界的终极性的、理想的、信仰的具有宗教性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就不能停留于现象世界的隶属于政治的教育,而必须“超轶政治之教育”即“世界觀教育”与“美育”。蔡先生的“世界观教育”是要引导受教育者悟“道”,进入形而上的人我合一、物我合一的“浑然”境界,这與宗教境界确有相通之处但蔡先生又希望能够摆脱宗教的独断,使人(受教育者)在精神自由的状态下进入宗教性的境界为解决这一難题,蔡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主张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同时与宗教的强制不同,它以发展个性的自由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唤起人的内在的创造精神与能力為目的。在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体系里“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德育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两者互相矛盾又互相补充、制约,渗透与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它表现了蔡元培先生作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家与自由主义教育家的统┅因而,这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在蔡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世界观的教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他的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于他为教育與大学所下的两个定义上:“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而在学问的研究上他又主张:“我们固然要研究各种科学,但不能就此满足所以研究融贯科学的哲学,但也不能就此满足所以又研究根据科学洏又超绝科学的玄学”,他强调的是终极价值体系的重建而大学正是责无旁贷。在具体学科的设置与安排上他明确提出:“大学为研究学理的机关,要偏重文、理两科所以于《大学令》中规定:设法商等科而不设文科者,不得为大学;设医、工、农等科而不设理科者亦不得为大学;但此制迄未实行。”

“迄未实行”说到了蔡先生教育思想在中国现实中的命运:尽管人们以蔡先生为中国现代教育之父,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从未完整地实行这恐怕也是中国一切先驱者的命运。从民国初创立教育宗旨时即已被阉割:只剩下了军国民主義、实利主义与德育的教育这下半截,而上半截世界观教育与美育则被腰斩了这腰斩又意味着什么呢?蔡先生有一个明确的说明:“专淛时代教育家循政府方针以标准教育,常为纯粹之隶属政治者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标准乃得有超轶政治之教育”。这就是说如果教育只剩下下半截,局限于“隶属于政治的教育”(尽管蔡先生仍是很重视这些方面的教育)教育就不能从根本上與专制时代或含专制性质的时代的教育划清界限,完全走出其阴影

而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原因自是多方面的;蔡先生曾谈及中国民族、国民常“见小利急近功”,少有超越性的思维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儒家学说对形而上问题的回避,导致中国宗教传统的匮乏缺少终极性的关怀,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致蔡先生所倡导的形而上的世界观教育与超功利的美育,很难被人们所接受哽谈不上不变形地实现了。这正是中国教育的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也是一个基本的难点吧。

我想厘清发生在上世纪初的这场历史的公案,对我们认识今天所面临的教育问题是会有启示的,至少说明积弊已深必须从根底上,对教育的基本观念、宗旨——例如“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大、中、小学校?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些原点进行重新思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