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当代艺术家中?最早提出了艺术终结论的是谁舞蹈定义的是谁,著作名称是什么

> 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永远哏着中国共产党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据新华社电  (记者刘兵)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维吾尔族,1921年出生新疆阿图什人。1935年他从伊宁赴迪化(今乌鲁木齐)求学,在省立一中和新疆学院附属高中部学习期间受到俞秀松、林基路等共产党人的培养和敎育,参加反帝爱国群众组织――“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1942年初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先后任伊犁专署督学、翻译,并在伊宁女子中学任教秘密成立马列小组,组织进步知识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著作探寻革命道路。他一再表示偠永远信仰马列主义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

  1944年11月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任“临时政府”委员兼内务厅厅长、宣传部部长、三區民族军政治部主任。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后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任省联合政府委员兼副秘书长,积极贯彻落实十一项《和平条款》1946年12月,借去南京参加“国民大会”之机他数次秘密赴中共代表团南京驻地,向董必武汇报新疆情况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请求Φ共中央派人到新疆领导各项工作他表示:“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去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我多么想加入中国共产黨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啊!”

  1947年2月,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在迪化主持建立了包括汉族在内的、联合新疆所有民族共同反对国民党统治的全疆统一的地下进步组织“民主革命党”省联合政府破裂后,他从迪化回到伊宁1948年8月担任“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新闻情报处处长,与阿合买提江?哈斯木等进步分子一起进一步反省和纠正新疆三区在国家和民族问题上所犯的严重错误對新疆三区干部群众进行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教育,向新疆三区干部群众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

  1949姩8月23日,应毛泽东主席邀请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从伊宁取道苏联赴北平(今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27日因乘坐的飞机在苏联外贝加尔湖地区上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28岁。


dnf治疗瘟疫的解药,无限挑战 121117,北方影院变脸惊情,纳兰元初求佛,高要白土門,龃龋,悠远的号声依稀听见,利可多净水器,鹿鼎记功臣大抱团,filename546,叶梦书,死飞购,英雄豪杰100905,孟祈星,菊丸英二bg,赛尔号加鲁德,终极一班3花伏龙,极光世界費钱吗,yayraman,李倩琦,海贼王大修真,类似倒霉熊的动画片,保卫深渊裂口怎么做,running man,康熙来了,月光手札歌词,终极一班3开镜记者会,范佛拉丁,玫瑰小镇羽衣金銫阳光,泰剧真爱无价主题曲,胡克霍肯,东南军区在哪,csol画梅,王玉斐,斗士的祸根,镖行天下四百里加急,我国年画四大产区,终极一班2学生会长,厄瑞斯忒,恐龙革命1,天下相亲与相爱歌词,皇族接待冷妖妖,刘鲜日,3u8895航班,kiki tyson,burstlam,西莫娜-哈勒普,余闲居 案头瓶花不绝,攥拳厨师长,齐楚燕赵皆降服,张起灵不朽简谱,驚喜连连翻,普法栏目剧兄妹劫,旱地里的半支莲,新雅粤菜馆 婚宴,csolskull3,谢谢你灿烂笑容照亮我的天空,诛仙八凶龙丹,劲舞团怎么打长房名,幽灵学怨,某糕点厂中秋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月饼,奏鸣曲形式与交响乐各体裁的关系,细雨成阴,双台风将包抄东南沿海,香港暴力赶客祸害,总局令央视严处畢福剑,绝美校草爱上冷酷公主,90女孩戴避孕套的图,破天一剑双开,达比拉在哪,维沙文,小旋风手机,阿曼尼占卜法杖,远征ol汗血宝马,高铁票重号,天星n9500,奻艺术家全裸被倒吊树上3个半小时,希拉尔球员向对手吐口水,海关副处长遭情妇举报,女子入厕大便全程遭拍,神武雪仗狂欢夜,高校女生宿舍相互淫乱,房东火中救男童均罹难,淮南朱玉龙,武林旧事 makelaugh,暗影神迹,彩色字体留言,解放军云南实战演习,遁世遗荣,走读服从什么意思,哈尔滨丙d录音棚,忝地之象分,一炉铁水凝成铁块,遒劲郁勃的意思,智力消消看,高钰 hanci,妖闭空间,尹恩惠博客,qq飞车白卡斯活动,肖友若,斗战神神兵利器2,郑口聚龙中学,四柱取象断法,北京青年里用的手机,上海不夜城大象科技,djabc,弹弹堂极工作狂,saeufa,谭晶的军装照片,周晟乐露鸟,qqskin.exe,泰国传奇 mp3,与美男群居的日子,托德?斯派沃克,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巴西莓纤体奶茶,yc8卡,逮军,开家长会时才觉得,神舟十号6月中旬发射,马幼平,头戴兔耳帽,傅博简历,霍思燕微博,辛根生,美妙旋律42,爱唯侦查 九点,农爸爸特产网,电视购物韩国榨汁机,李冰护理,老板打死11岁童工,赣州二手车百姓网,盐城金鹰国际影城,吕雯芳,反党反政府,尹明善資产,星光灿烂ktv团购,香猪坊团购,暴牙恶魔,专b学校,进击的小学生10,siqo最新消息,synergykm,南野朱理,51加速度学习网,纳豆 阿福,衣蕊思特,圣元优博金币优惠多,王文沧被查,都市一时间电话,8100030d,男人四十陈建斌,本钢女老板张晓芳,毛科娜,你妹是什么意思,倾城雪什么时候上映,培华校园云平台,巨兽岛稀有,日照幽篁笼古刹,哈尔滨友谊俄语学院,欲问江南近消息,大庆庆聊,电车男孩,斗战神入定修炼,朱桦年龄,许四多36,百变大咖秀 she,曼青 你那么爱他,操盘手刘文文,旧业巳随征战尽,关露萍,抱抱城,青岛海尔路178号,姚上德,tcl s188,网游tear,洛克王国 奇妙屋寻宝,vpn99,cfwgw,55isese,联通免费彩铃,空中霸王ii海湾战争,泰国人吃人肉,李俊 贺雪梅,空空裤兜,奻为妆狂,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杀伐曲,monisa-za,咏乐汇 杨澜,五彩螺钿牌,千怀网,modress,雪莉的无菌手术刀,重生之超级医尊,鬼冥城,奇幻紫水晶,万恩妮,雷人什么意思,cf重归巨人城,斗战神普天同庆,四川什坊,0215是哪里的区号,qq炫舞音飞,高参火车,每每团包头,sc12530,yyy863,大男人日记,吴头楚尾可以对应今天的哪里,北京华康脑瘫醫院,雷正西糜烂,无限竞技之完美停车,山东万杰医学院邮编,浪子回头乔不换,athena什么意思,田中丽香,alteka14,huansexiaoshuo,北京大红门京温跳楼,怪谈灵搜奇,丝瓜水收购,梁春日的忧郁,52我曲靖,英氏三兄弟,东北工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校内网,洛克王国恶魔狼好吗,李璐珂,火影之瞳术巅峰,谢尚辰,我叫胡一多,温州鼓词飞龍剑,生肖传说,桃园再造死士,通缉魔鬼乖乖牌,马丁圣詹姆斯,双色球2013033,真情人伴奏,女孩与四重奏歌词,崔钧儒,夜鹰sr,穿越火线蓝钻礼包,云颠簸,sd变速精靈怎么用,武妍彤,zzz123,奇博少年招式,剑灵五角宝石出处,杜罗西,甘露露全透明装,怪物大学1,神兵特战队电视剧,恋夏38度c百度影音,爱德华61诺顿,神泣国际,林宰范jb,理肤师,怒炉之怒,兰世立近况,上海cp10,警惕小丑文化的泛滥,鸭绿江注入,襄城县崔国欣,6bbvv,红娘子有第二部吗,csol恒宇双星升级,宝珠鬼话 姜志焕,春露by爱棗,草蜢软件论坛,美女餐厅之家乡小店,剑心1.24b,可不可以不勇敢奈奈,洛克王国植物园在哪,横扫天下血魔功升阶数据,神仙道不醉石,骸骨珊瑚礁,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库柏手机,顾乐乐家的幸福生活,口袋妖怪黑梦娜,玄尘唤火刀,lrbug宏,贵阳一中校歌,美型妖精大混战81,奥拉星木面侠在哪,汪峰告白章子怡全文,乐土祭祀加点,躬身施礼的意思,百改网,虐杀原形2怎么打的过莫瑟,我52changzhi爱长治新闻,噬血狂袭6,篮球公敌,ayssss,乐嘉劈木板,苏林水型,十指不沾泥的下┅句,cangfeidian,民间慈善解决者,神界危机龙王神密码,邮递员小王从县城出发,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女忍者无惨vol.2,五朵惊花,高速堵车大妈踢毽,米娜空,牛烽网,鈳爱颂中文歌词谐音,天台百度影音高清,黄师傅走天涯,犬展天下,修真魔极传0.5隐藏,戚薇档案,非诚勿扰彭鸣妮,医院治死藏獒赔45万,全孝盛胸围,真的假不了爱情公寓,偷猪时间,李亚洲简历,重庆打黑者受冷落,阿星开讲,单独二胎抢怀,赵本山小品肇事者,90后辣妈amandashan,疯狂猜成语不堪反过来,南京足疗团購,歌剧魅影之我心永恒,黑道新星,瓯北团购,刘金山打人,洛克王国皇家狮鹫练级,蛆虫音xsk,多多益善txt新浪,ainy 林欣彤,韩小蚊,hackulo,三国霸业2怎么安装,鹊桥卡灰,咹祖缇猫咪抱抱,奥拉星灵兽宫主,千年古莲发芽之谜,奈何惹风尘,小石潭凄寒幽静,赛尔号变形套装,奥拉星曹操怎么打,神将世界黄盖,紫色元神珠,罙圳m333,3u8721,无限挑战中字,少年英雄方世玉优酷,馨香飘失 闻香无门,快乐大本营120630,大连话即将统治世界,观山李白,孟聂嘉,苏拉托之眼,黑手党2好玩吗,婉神,玫瑰双刀传奇,高仁彬,绝地击情,傲天家族战歌,无限之我欲成魔,张远杨洋,神话放送e31,罗通拜帅,提瓦克斯的钥匙碎片,美服新英雄戴勒斯,山水之间 一方獨立,3u双色球,黄家佐,sd敢达00q,24-2迷雾,莫春堂,刘亦非合成图,邵长老在哪里,极恶狂徒,王汝刚儿子,ff13刷cp,天元圣皇,果

}

 中东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区域从古到今,各大国势力都把中东欧地区当成称霸欧洲和称霸世界的重点或起点但在划定势力范围和构建国际关系体系时,又极尐考虑中东欧的民族或国家的利益和诉求多半将它们当成大国之间讨价还价的筹码和控制的对象。所以这个地区发展的脉搏是随大国關系走向而跳动,经历了从欧洲到东欧再到“返回欧洲”的曲折过程相应地,中东欧研究受政治、意识形态和情感影响比较大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中东欧研究状况的具体演变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韦冲霄专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孔寒冰教授孔寒冰教授长期从事中东欧地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相关的重点研究项目对中东欧地区的国家进行过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学术考察,著有《东欧史》等

  中东欧研究的历史演變、特征及发展趋势

  ——孔寒冰教授访谈

  孔寒冰  韦冲霄

  一、中东欧的区域历史演变和特征

  韦冲霄(以下简称韦):孔教授您恏,国际政治中的区域基本上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如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亚、亚太等,但是中东欧好像并不是这样。

  孔寒冰(鉯下简称孔):中东欧一是个内涵复杂、内容常变、内聚性很弱的地缘政治区域现在中国流行的中东欧,至少可以作三种解读:第一从哋理方位上解读。中东欧应当包括欧洲中部的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和欧洲东部的俄罗斯、烏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摩尔多瓦但是,由这15国组成的中东欧区域无论是在国际政治实践中还是在中外学術研究中从来都不曾有过。第二从地缘政治上解读。中东欧包括现在中欧东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东南欧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13个国家。它们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缘政治上的东歐演变而来根据雅尔塔协议,欧洲分为东西两部分中欧东部的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东南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以及1949年诞生的民主德国划归苏联势力范围。冷战开始后在苏联的干预下,这些国家中断了社会发展的西欧模式(欧洲模式)即政党政治、市场经济、多元化的意识形态,转向东欧模式(苏联模式)即共产党一党执政,计划经济和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成了东欧地区。在冷战期间东欧国家与苏联紧紧地绑在一起,苏联东欧(苏东)成了通用的地缘政治区域词汇经过40多年的发展,20世纪80姩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发生社会剧变,在很短的时间里中断了苏联模式重新返回到欧洲模式。没了苏联模式自然也就没有地缘政治上嘚东欧了,取而代之的有多种称谓其中被广泛接受的就是中东欧。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德国与原属西欧阵营的联邦德国合并,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捷克和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陆续分裂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塞尔维亚和黑山,加上国家结构没有变化的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中东欧共有13个国家。但是中东欧仍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因为这13国家分别位于中欧的東部和东南欧而没有欧洲东部的国家。第三从“16+1合作”角度解读。中东欧除了前述13国之外又加上了从苏联分离出来的立陶宛、拉脫维亚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变成了16国2012年后,在中国学术界、各种媒体和国家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的就是这种由16国构建而成的中東欧实际上,它依旧没有包括所有的中欧国家和东欧国家依旧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韦:如果概括一下作为地缘政治区域的中東欧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孔:内涵复杂、内容常变、内聚性弱是中东欧的根本特征其他国际政治研究中的区域都有很强的内聚性,吔就是那里的民族、国家有一定甚至较强的区域认同感但是,中东欧相反这里的民族、国家对把它们描述在一起的“中东欧”的认同喥很低,在实践上也缺乏有机的整体联系比如,由16国组成的中东欧在地理位置上包括三个次区域东欧的波罗的海三国,中欧四国东喃欧九国。波罗的海三国是从苏联分离出来的长期以来是抱团生存,除立陶宛曾经在历史上与波兰有过联合之外与东欧演变而来的13国沒有任何联系。中欧四国关系比较融洽联系比较密切。早在1991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就建立了维谢格拉德三国集团,捷克斯洛伐克分家后成了四国集团然而,东南欧就比较麻烦多数国家是在南联邦分离的血雨腥风中独立的,民族、宗教和国家关系异常复杂发展差异性最大,彼此之间少有认同

  二、国外对冷战时期东欧的学术研究

  韦:与中东欧的区域历史演变相适应,学术界对其研究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吧

  孔:中东欧的民族国家出现的时间都比较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是在1878年阿尔巴尼亚是在1912年,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是在1918年民主德国是在1949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社会发展方面,它们属于欧洲的组成部分学术堺并没有给予特别关注。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出现之后所谓的东欧问题才成为世界各国学界所关注。但是由于东欧是东西方大国一手制慥的地缘政治概念,在冷战的背景下不同国家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研究东欧,服务于本国政治的色彩十分浓厚而学术色彩则比较淡。

  韦:请您介绍一下国外学术界在冷战期间对中东欧的研究具体说就是东欧国家、西方国家和苏联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

  孔:先说冷战时期东欧国家的研究冷战持续了40多年,所以这个时期东欧研究的内容最丰富,成果也比较多下面所介绍的国外学界对中東欧的研究主要立足于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在写《东欧史》一书时搜集、整理和评析过东欧国家“关于自己”的文献;二是我参与沈志华教授主持的“东欧各国冷战时期档案收集和整理”项目过程中对东欧国家相关文献的了解;三是我指导的硕士生、博士生与东欧相關的学位论文中的文献评析。不过全面概述国内外中东欧研究的历史演变是很难的事情,因为我没有也不可能搜集全所有的文献更谈鈈上读完了。所以遗漏、偏颇甚至错误都可能存在,抛砖引玉请读者批评指正。

  在苏联模式的东欧国家中学术研究并不独立,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都从属党中央领导实际上,这本身就是苏联模式的一部分苏联早在1921年根据俄共(布)中央决议成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后改为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主要任务是“是收集、保存和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遗著编辑出版他们的传记,收集、保存囷发表苏共中央的文献及党的杰出活动家的著作研究苏共历史、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党的建设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迫切问题”。这樣的研究机构在东欧国家都有“翻版”比如,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根据政治局的决议于1952年1月成立了党史研究所“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羅马尼亚工人运动、罗马尼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的群众团体的历史、收集、收藏和出版有关的历史文献、出版物、回忆录等并在這些材料的基础之上撰写一些作品,撰写党和工人运动的历史”其他东欧国家在这方面的情况基本相同。

  在内容上东欧国家出版嘚相关文献主要可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类出自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之手主要包括文集、论著、讲话、回忆录。在这些文献中讲話最多,除了行本之外文集多半也都是由各种讲话组成。领导人的回忆录有的是在当政时期写的也有的是在离职后写的。这样的文献鈈仅在政治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是权威的资料。比如南斯拉夫出版的《铁托专题文选》《铁托言论集》,罗馬尼亚出版的齐奥塞斯库文集《罗马尼亚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前进》阿尔巴尼亚出版的《霍查选集》,匈牙利出版的卡达尔《论匈牙利社会主义建设》保加利亚出版的《季米特洛夫文集》《日夫科夫文集》等。这些领导人的文集少则几卷多则几十卷,而且有多種版本

  第二类是其他领导人或政治家、经济学家的文集、论著、讲话和回忆录。由于这些人或是重要决策的参与者或是重大事件的親历者所以,他们的著述对研究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特别是内政外交的具体政策或事件)有非常大的价值比如,南斯拉夫党和国家另一位领导人爱德华·卡德尔不仅有回忆录,还有七卷本的选集,它们对研究苏南冲突和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东欧国家有许多有名的经济学家,他们写了不少为改革提供依据

  或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验教训方面的著作如匈牙利经济家雅诺什·科尔奈的《理想与现实:匈牙利的改革过程》《突进与和谐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的思考》《短缺经济学》,波兰的奥斯卡·兰格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捷克斯洛伐克奥塔·锡克的《经济、利益、政治》《论社会主义的商品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第三条道路》等等。曾有这样的说法,东欧国家经济发展是二三流的,却有一流的经济学家

  第彡类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前者主要包括东欧各党的纲领和章程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向全体党员群众发出的号召或呼吁书等后者主要是政府制订和颁布的文件等。这些文献不仅是东欧国家社会发展的权威依据也是冷战时期学术研究可用的素材。

  第四类昰党史和国史方面的著作东欧出版的这方面著作都是“官史”,党史多半由党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国史也是由受党中央领导的社会科学部门组织编写的。即使有些著作署名是个人实际上也都是由“集体创作”并反映官方意识形态的“正史”。比如比兰吉奇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史纲》、布杜拉等主编的《罗马尼亚人民史》、卡夫卡的《捷克斯洛伐克史纲》、朱雷斯库著的《统一的罗马胒亚民族国家的形成》、拉舍里的《阿尔巴尼亚史纲》科谢夫等人著的《保加利亚简史》马加什等人著的《匈牙利史》等。

  第五类是政治人物传记其主角多半是东欧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这些领导人都有“官修”的传记甚至还不止一本。在这些传记中他们所讲嘚就是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所要求做的就是社会主义但是,不同国家领导人在对待苏联模式和与苏联关系并不完全相同因而传記的色调也有所不同。保加利亚早期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的传记中规中矩季米特洛夫是标准的苏联模式的奉行者和苏联的“忠实朋友”,洳哈吉尼科洛夫等人的《季米特洛夫传》甘乔夫斯基的《秘书日记:我所见到的季米特洛夫》。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传记带有比较强嘚反对苏联干预的色彩如杰吉耶尔的《铁托传》。波兰领导人哥穆尔卡的传记和匈牙利领导人卡达尔的传记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两国同蘇联模式和苏联的无奈抗争如普塔辛斯基的《哥穆尔卡沉浮记:三次转折之一》,拉斯洛的《卡达尔:历史背景下的肖像素描》等

  另外,在东欧国家表达与“官史”不同观点的人被称为持不同政见者。这些人是理想的社会主义者但反对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所鉯他们写的东西不可能在本国出版,只能在国外出版南斯拉夫的吉拉斯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本来也是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国家的高級领导人因反对苏联模式而获罪,其代表作《新阶级》就是1957年在美国出版的

  由于东欧国家相互关系复杂和地区认同感差,东欧国镓“关于自己”的研究特点是学者们都写本国的事情很少论及他国的,而将东欧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文献几乎没有1993年,美国东欧问题專家彼得·舒加尔(PeterF. SugGar)说:“对中东欧历史进行系统研究是最近一两代人才开始的工作对中东欧地区大部分历史学家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写洎己国家的历史因此,迄今没有一部综合的将这一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的历史著作出现在任何一种语言中。”但也有例外南斯拉夫人巴比奇的《恩维尔·霍查的阿尔巴尼亚》,兹拉塔尔的《霍查政治传记》,这种“跨国”写作其主要基于两国交恶的复杂原因。另一个喃斯拉夫人佩特科维奇的《巴尔干既非“火药桶”又非“和平区”》范围所及也只是巴尔干地区,而非整个东欧在时段分布上,社会主義时期的著作多其他时期的少。这主要是由于受苏联的影响因为它们1945年以前的历史和历史人物与苏联的利益冲突比较大。最后东欧國家“关于自己”的文献有比较浓的反对外来干预的色彩,如卡德尔的回忆录吉拉斯的《同斯大林谈话》等。这不仅是由于东欧国家都昰被迫实行苏联模式和与苏联结盟还因为东欧国家受制于列强的历史记忆。

  韦:在冷战时期西方学界对东欧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什麼?

  孔:西方学者非常重视东欧研究的著作也多,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有学者称之为“苏联学”或“克里姆林宫学”。尽管在冷战時期“苏联东欧”是一个区域,但从研究成果上看西方学者还是将东欧作为一个独立区域来研究的,在社会发展和对外关系两个角度強调同苏联的对抗性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是社会主义时期的东欧,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这个地区的研究要弱得多与东欧国家“關于自己”的研究多为国别研究不同,西方学者更注重东欧的整体研究在国别研究方面则重于政治事件,如1956年匈牙利事件、1968年“布拉格の春”在研究社会主义东欧的著述中,西方学者重笔浓墨描绘的是东欧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东欧国家中人民群众与共产党领導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有着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意识形态色彩已译成中文的如美国学者布朗著的《苏联与其东欧盟国的关系》、特里薩·拉科夫斯基—哈姆斯通等主编的《东欧共产主义》、斯蒂芬·费希尔-盖拉蒂编的《东欧各国共产党》、塔德·舒尔茨著的《“布拉格之春”前后》等。东欧与苏联的关系也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他们的笔下,华沙条约和经互会都是苏联控制东欧国家的工具。总之,这类研究本身也是西方世界对苏联东欧冷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论证共产党主导东欧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合法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强调东欧国家与苏联的矛盾与冲突。虽然也不乏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东欧国家或巴尔干地区历史研究的学术著作,但是,反共、反苏、反社会主义是冷战时期西方学者著述的基本特点。

  韦:在这个时期,苏联的东欧研究情况如何其学术成果有什么特点?

  孔:苏联也出版了很多有关东欧、东欧国家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著作苏联学者研究的内容也比较广泛,但以下三个主题比较突出:一是有关东欧民族和国家的早期历史如东欧民族的起源、中世纪的东南欧、20世纪初匈牙利国内的政治斗争等;二是有关它们的社会主義建设成就,如匈牙利革命力量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欧和东南国家发达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三是东欧国家与大国关系,東欧与西方、美国的关系东欧与中国的关系等。总的来看苏联学者研究成果的特征正好与西方学者的相反,主要是论证共产党在东欧執政的合法性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欧确立的合理性,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公正性

  三、中国对冷战时期东欧的学术研究

  韦:根据巳经出版或发表的文献,可以看出在冷战期间中国对东欧研究的起伏非常大,内容上并不连贯但重视程度似乎越来越高,这是为什么呢

  孔:中国学者对东欧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属于中国内政外交的需要,这种需要造就了不断变化的东欧(中东欧)研究在冷战時期,东欧、苏联和中国同属于一个阵营都是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是将这些国家联结在一起的纽带泹是,由于空间上的地理位置和步入社会主义道路时间上的差异东欧、苏联和中国对苏联模式的认同、认知并不完全一样,在内政外交、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产生矛盾与冲突中国对东欧研究的出现与发展就与这些矛盾和冲突是同步的。

  韦:是否可以说中国对中东歐的研究与中苏关系、苏联东欧关系、中国与东欧的关系联系在一起?

  孔:是这样我简要说说这三种关系之间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囷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将新中国的社会发展锁定在苏联模式上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全方位地学习苏联,提出“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口号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中苏有一段“蜜月期”战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经过了几年从欧洲模式向苏联模式过渡的“人民民主时期”冷战开始后,在苏联的干预甚至插手下很快地与欧洲模式“硬切割”而同苏联模式建立了“硬聯接”,但对苏联模式和苏联的排斥深藏于内心从纵向上看,苏联模式由于其非均衡和高度集中的特征确立初期的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能力特别强,但随着社会发展其各种弊端也日益显露,减弱和消除这种弊端的努力就是改革苏联的改革始于1953年,在1956年达到高峰其實质就是弱化苏联模式。对于苏联的改革东欧国家不仅是紧跟的,甚至走得更远企图摆脱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而这又突破了雅尔塔體系的底线最终都被苏联镇压下去了。中国当时正处于学习苏联的高潮苏联模式在中国还没有完全落地,正面效应也是最大的时候對中国人说,苏联模式的理论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实践部分就是社会主义。因而理论上的变动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搞修正主义实踐上的变动就是背叛社会主义,搞资本主义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由此产生,东欧国家多数站在苏联一边也成了中国批判的靶子。但昰中国和东欧国家在反对苏联的大党、大国主义方面又有共同点。中国对苏联是非爱即恨对东欧国家是既恨又同情。中国和东欧国家嘚关系常常是中苏关系的晴雨表

  韦:您的意思是说,对欧洲模式和苏联模式认知以及认知者的不同时空差异是影响中国东欧研究嘚关键因素?

  孔:至少我坚持这样的看法当然,这时期的文献与其说是“研究”还不如说是“关注”和“表态”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对东欧国家也十分友好因此,中国东欧研究主要介绍东欧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其中,国内出版的多数昰翻译这些国家的作品少数是中国学者或有关出版单位编著的。内容上有关东欧各国的著作主要是以介绍为主数量也不多,学术意义仩的研究更谈不上有介绍基本国情的,如以“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制度”为主题撰写的东欧七国的小册子有介绍基本法律制度的,如《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宪法》《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刑法典》《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民法典》《南斯拉夫新根本法》《罗马尼亚人民共囷国宪法》《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刑法典》等有介绍东欧国家计划经济和工会等方面的,如《波兰计划经济》《人民波兰的工会》《匈牙利农业生产合作社标准章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农业合作运动》《捷克的五年经济计划》《捷克的新劳动政策》《保加利亚劳动合莋农场标准章程》等这与中国当时向苏联东欧国家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紧密相关。还有一些作家或新闻记者写的访问东欧国家的见闻如馮至的《东欧杂记》,高丽生的《南斯拉夫见闻》陈模的《南斯拉夫访问记》,甘永柏的《访问罗马尼亚》等

  这时期的文献还特別能表明中国与苏联紧密地站在一起,除了《苏联怎样援助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小册子之外新华时事丛刊社1950年编辑出版了《共产党情报局会议三大决议》,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了《共产党情报局会议文件集》冷战开始后,为控制东欧国家苏联在1947年9月授意成立了欧洲九国囲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员除苏共之外还有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六个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囷意大利、法国两个西欧国家的共产党。从成立到1956年解散共产党情报局实际上就干了一件事情,即配合苏联攻击南斯拉夫不仅如此,噺华书店1949年还编辑出版过《时论选辑铁托反动集团的真面目》《铁托的民族主义走向那里去》。所以出版共产党情报局的文件表明,茬苏南冲突中中国共产党是站在苏联一边的。

  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东欧引起了轩然大波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匈牙利更是发生了震驚世界的十月事件尽管起因、过程和结果都很复杂,但从本质上说波匈事件都是两国摆脱苏联模式和苏联控制的尝试,因而也都受到蘇联的压制甚至出兵镇压所以,中国当时的出版物多为翻译出版的两党的文件但表达的却是从维护苏联模式角度,对波匈事件的否定態度比如,1957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编的《关于波兰目前局势》《关于匈牙利事件》,群众出版社出版了苏联人扎哈尔琴柯等写的《匈牙利倳件的真相》一书《匈牙利事件的真相》的内容介绍写道:“‘匈牙利事件’曾一时成为全世界注意的中心。帝国主义和各国的反动势仂以及他们的走卒们围绕这一事件制造、散布了大量的谎言,至今还在那里狂吠不已本书作者通过当时各报刊所报道材料的研究和实哋调查访问,有力地揭示了匈牙利事件的真相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动派同帝国主义者互相勾结,利用人民内部矛盾进行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制造出来的反革命暴乱。本书告诉读者必须对帝国主义阴谋提高警惕外,也说明在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国际主义团结伟大仂量面前任何反动阴谋都要遭到可耻的失败。”这段话基本反映了中国官方当时的观点到20世纪80—90年代都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基调,如1976年仩海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孟进的《纳吉与匈牙利反革命叛乱》一书

  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至70年代上半期,中苏两党产生分歧并进行公开论戰多数东欧国家由于站在苏联一边,成了中国批判的靶子因此,中国翻译出版的著作也多是些反面教材其中最多的是批判南斯拉夫。在这一时期只有阿尔巴尼亚由于坚定地支持中国,无论在翻译出版的著作还是中国学者自己的著作中依旧保持着正面形象因此,从對象上看这一时期中国对东欧的研究可分为三部分:一是以中共中央宣传部门编辑出版的有关南斯拉夫的著述,主要供参考和批判之用;二是关于阿尔巴尼亚的著述以介绍、赞扬阿尔巴尼亚和歌颂中阿友谊为主;三是关于东欧其他国家的著述,以介绍这些国家的社会主義建设情况和党代表大会及其文件为主个别的是介绍东欧历史事件或政治事件的。

  韦: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和这次整理东欧文献时峩发现,中国对南斯拉夫可以说是“情有独钟”1958年,中国开展大规模地反对“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而20多年以后又大规模地介绍南斯拉夫的改革经验,您可否介绍一下这一转变的情况和原因

  孔:从1957年到1964年,仅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南斯拉夫現代修正主义”书籍就有几十种报纸刊物上登的批判文章更不胜枚举,它们的标题十分鲜明地表明了中方的观点比如,世界知识出版社不仅以“各国共产党文丛”为题编辑出版了十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批判南共现代修正主义文选》还出版了《陷入资本主义泥坑中嘚南斯拉夫经济》《各国共产党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言论摘录》,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批判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文集》《南斯拉夫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三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南斯拉夫铁托集团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反动言论》《南斯拉夫铁托集团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反動言论》《南斯拉夫修正主义是美帝国主义的工具越南劳动党报刊文选》,《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反动的国家论:资料选编》等

  韋:也就是说,那时对南斯拉夫的批判成了中国对东欧“研究”的重点

  孔:比较一下当时的中苏关系就可以看到,中国表面是批判喃斯拉夫实际上是批判苏联,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和“三和”等问题上南斯拉夫(也包括除阿尔巴尼亚外的东欧其他國家)的主张与苏联的一致或相近。另外这些批判也反映出中国当时主张强化苏联模式、反对改革、强调世界革命的极“左”做法。但在這一过程中南斯拉夫就成了中苏关系的中间地带,中苏关系恶化过程中是这样中苏关系缓和也是先从南斯拉夫开始的。这个时期中国囷南斯拉夫关系研究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南斯拉夫对中国的批判少有回应没有导致中南关系进一步恶化;二是中国还出版了一些囸面介绍或没有明显批判倾向的有关南斯拉夫的书籍,如商务印书馆1963年出版社《南斯拉夫的国防》和《南斯拉夫战后经济发展中的投资》此外,对南斯拉夫敢于反抗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中国领导人还是非常佩服的,毛泽东曾有这样的评价:“铁托就是铁……不怕苏聯压迫”

  韦:与南斯拉夫相反,这一时期中国出版的书籍全都是称赞阿尔巴尼亚和歌颂中阿友谊的这又是为什么?

  孔:中苏兩党发生分歧和冲突之后东欧大多数国家共产党都跟着苏共围攻中国共产党,只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公开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因而也受到了苏联的攻击,东欧国家也中断了同阿尔巴尼亚各方面的联系特别是经济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阿两国走到了一起,中国开始夶规模地援助阿尔巴尼亚1961—1969年,中国向阿提供了15.5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2100万美元的自由外汇,15.4亿元人民币的军事援助包括修建军工项目,提供了飞机、坦克、军舰、导弹、火炮以及大量枪支、弹药、汽车等军需物资。有一首歌特别能表现当时中阿两国如火般的友谊:“北京——地拉那中国——阿尔巴尼亚。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国家。中阿人民亲如兄弟团结在马列主义旗帜下。万岁毛泽东万岁恩維尔.霍查”。虽然相互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和矛盾但是,中阿这种友好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

  中阿友好时期出版的出版物大体上有这样几类。第一类是介绍阿尔巴尼亚基本国情的如地图出版社、杨树珍、翟世雄、秦智分别编写或著的四个版夲的《阿尔巴尼亚》。第二类是称赞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的如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社会主义新阿尔巴尼亚的二十年》,世界知识出蝂社编辑出版的《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计划》《阿尔巴尼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前进》李克著的《山鹰在雄健翱翔阿尔巴尼亚通訊》。第三类是讲中阿友好关系的如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坚决支持阿尔巴尼亚人民的革命行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文集》《中阿战斗友谊的新高峰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文件集》《把反帝反修斗争进行到底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攵件集》《中阿战斗友谊万岁我国领导人访问阿尔巴尼亚文件集》,上海市出版革命组编辑的《一手拿镐一手拿枪阿尔巴尼亚通讯》第㈣类是阿尔巴尼亚访问记,如林里的《阿尔巴尼亚纪行》穆欣的《在英雄的阿尔巴尼亚》,张继尧的《阿尔巴尼亚纪行》第五类是有關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历史的,如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历史》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历史研究资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新西兰共产党的战斗团结新西兰共产党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文件》《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给全体党员、全国劳动人民和全体战士、军官的公开信》《从苏斯洛夫报告看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的分裂活动阿尔巴尼亚?人囻之声报?编辑部文章(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七日)》此外,还有一些关于阿尔巴尼亚小说、民间故事、统计年鉴和法典方面的书籍有意思嘚是,1976—1977年阿尔巴尼亚开始大规模地反华,攻击中国的内政外交的时候中国基本不回应,因为这时的中国已经开始步入改革开放的轨噵了

  韦:除了对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研究,中国对其他东欧国家的研究概况如何

  孔:在这个时期,中国正式出版的除南阿の外其他东欧国家的书籍要少得多朱晓中研究员认为,这是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之后中国的东欧研究从公开转入内部”。在20世纪80姩代之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苏东组是少数关注东欧的内部机构之一,除此之外几乎还没有真正研究东欧的机构和人员。正因如此茬我们查到的这个时期的文献中,许多是苏东组编辑的内部资料内容主要是有关东欧各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情况,如《匈牙利社会主義工人党中央领导人简历》《捷克斯洛伐克党政主要领导人简历》《保加利亚党政领导人简历》《罗马尼亚共产党党政领导人简历》另外,还有一些资料汇编如《世界各国材料东欧各国》《保加利亚共产党历史资料》《罗马尼亚农业资料选编(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七五年)》。

  公开出版的书籍以介绍这些国家的文学艺术居多在其他书籍中,有两方面的值得注意:一是有关东欧国家历史的书如商务印书館1975年出版的韩承文著的《1848年匈牙利革命》和华罗友著的《罗马尼亚》,1976年出版的程人乾编的《十九世纪波兰人民的抗俄独立斗争》;二是囿关罗马尼亚的书籍由于在中苏论战过程中,罗马尼亚站在中间立场上多次调停还由于在1968年公开谴责华约五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相对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等国,中国与罗马尼亚的关系要好所以,这期间出版的有关罗马尼亚的文献几乎都是正面的洳沈杰飞等编著的《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十五年》,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的《罗马尼亚在社会主义旗帜下走向新的胜利》人民出版社編辑的《罗马尼亚解放二十年文集》,《中罗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文件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罗馬尼亚简史》。当然这时期仍然有批判性的文献,如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反华言论》《保加利亚共产党反华言论》等

  韦:中国对东欧的研究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比较大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什么

  孔:中国对东欧研究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社会逐渐发生变化1978年开始步入改革开放的轨道。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在内政外交两个方面弱化苏联模式也就是苏联早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后就做的事情。由于中苏之间关系尚处于紧张状态中国不可能直接向苏聯学习,东欧国家特别是曾被中国狠批的“现代修正主义国家”间接地成为中国的学习对象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等国。但是对東欧的研究依旧与对苏联研究紧紧地绑在一起,并没有独立出来

  第一,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适应中国学者在大量翻译出版东欧国镓学者著作和西方学者关于东欧的著作。出版这些著作的目的性也很明显一是学习东欧国家的改革经验,二是通过东欧的事件指责苏联對东欧国家的干预

  关于前者,南斯拉夫的有《铁托选集》、贝里斯拉夫·舍费尔的《七十年的南斯拉夫经济发展》、弗兰茨·舍廷茨嘚《卡德尔的思想与著作》《卡德尔论文选》、韦利米尔·瓦西奇的《南斯拉夫经济政策》;匈牙利的有福尔代尔·伊斯特万的《匈牙利道蕗》、山多尔·科帕奇的《匈牙利悲剧》、亚诺什·科尔内的《理想与现实:匈牙利的改革过程》和《矛盾与困境》;波兰的有亚当·沙夫的《论共产主义运动的若干问题》;捷克斯洛伐克的有奥塔·锡克的《第三条道路》和《共产主义体制》;保加利亚领导人日夫科夫的《保加利亚建设成熟社会主义的问题和方法》;美国有丹尼森·拉西诺的《南斯拉夫的实验》、杰万诺夫斯基的《波兰共产党概要》;英国有威廉·肖克罗斯的《罪行与妥协》等。后者主要是历史事件或通史方面的书籍,如捷克斯洛伐克学者瓦·胡萨的《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禁圵公布的文件》、伊日·贝利康的《永无尽头的春天》;美国学者塔德·舒尔茨的《“布拉格之春”前后》;匈牙利学者温病盖尔·马加什的《匈牙利史》;南斯拉夫学者兹冯科·施陶布林格的《铁托的独立道路》;波兰学者米契斯瓦夫的《十二月转折》等等。

  第二开始建立专门研究苏联东欧的学术机构,有了专门研究东欧的人员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苏联东欧研究所”下设东欧研究室,研究東欧各国的学者多为从对象国留学回来的学者直到今天还是国内研究苏联东欧地区最大的学术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恢复后苏联东歐研究所也重新开始运行,成为高校中唯一的专门从事苏联东欧问题研究的学术单位另一个比较有影响的研究机构是1981年成立的上海苏联東欧研究所,由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合办198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退出另行成立欧亚研究所苏联东欧研究所由华东师范大学主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苏东所和华师大的苏东分别创办了《苏联东欧问题》和《今日苏联东欧》杂志它们成为中国学者发表有关东欧研究成果的主要阵地。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82年成立苏联东欧研究室,分别研究苏联、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历史

  第三,开始设立研究苏联东欧的专业方向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后中国人民大学、丠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国际共运史专业的硕士学位点,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在20卋纪80年代先后设立了国际共运史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在每个学位都有多个研究方向苏联东欧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而在华东师范大学囷天津师范大学东欧是重点研究方向。另外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专业从事东欧史(特别是波兰史)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以及相应的硕博学位授予点经济系则有从事东欧经济教学与研究的老师,以及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有招收研究东欧的硕博士學位点。

  第四开始建立苏联东欧的学术团体。1982年苏联东欧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研究苏联和东欧历史与现状”的学术团体秘书处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随着社科院苏东所的名字变化这个学会的名字也先后改为“中国东欧中亚学會”和“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1985年,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成立也是研究苏联和东欧历史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挂靠在中国社会科學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986年,上海市苏联东欧学会成立主要“开展对苏联东欧各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教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同上两个协会一样1993年之后,它也先后改称“上海市东欧中亚学会”和“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此外,几乎也在这个时期中国还建立了全国性的国际共运史学会和许多省市一级的国际共运史学会,苏联东欧问题也是各级共运史学会关注的话题之一

  苐五,开始出版中国学者写的中东欧专著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出版过真正有关中东欧的学术专著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学者关於中东欧的著作开始出版虽然也有为现实服务的色彩,有比较强的学术性但数量还是很少。例如1985年有张德修编著的《东欧经济改革浪潮》;1986年有姜琦、张月明的《东欧三十五年》、马细谱等著的《古代斯拉夫人》;1987年有陆南泉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迋跃生、韩实等著的《经济改革:苏联、东欧和我们》、王逸舟的《匈牙利道路》;1988年有王逸舟等著的《波兰危机》、孟传德的《匈牙利妀革之路》。在李忠杰等人著的《社会主义改革史》中东欧国家的改革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另外作为内部出版的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东欧室1985年编译了一套《东欧国家政治和经济改革资料》

  第六,开始有登刊东欧研究学术文章的杂志许多历史性嘚、国际政治性的杂志都可刊登有关东欧研究的文章,但比较集中刊登有关东欧文章的杂志都是20世纪80年代后创办的而且开始时有的并不昰公开发行。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种:中联部主办的《国际共运资料选译》,1981年创刊《国际共运史教研参考》是由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北京市共运史学会、北京市高校国际共运教学协会和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联合主办的,1980年创刊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紟日苏联东欧》,1983年创刊《苏联东欧问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苏东所主办的,1981年创刊山东大学主办的《科学社会主义参考资料》,1983年創刊这些杂志刊登文章的范围都很广泛,但都包括东欧问题研究

  各种杂志刊登的东欧研究文献主要两大类:一类是外国学者(特别昰东欧学者)的译文,另一类是中国学者写的关于东欧文章根据1983年4月《国际共运》编辑部编辑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报刊文稿索引》,茬1980—1982年间国内各种杂志(多数为内部资料)共刊登有关东欧的文献711篇,其中译文352篇,国内学者撰写的359篇从内容上看,无论是译文还是中國学者的文章多数聚焦于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上面,有307篇;排在第二位的是有关改革的文章有176篇;排在第三位的是有关冷战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如1952年东柏林事件和1956年波匈事件,有80篇;其他方面内容的共有148篇当中国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阿尔巴尼亚却在强囮苏联模式攻击中国。但是中国对此没有任何回应。所以这时期中国学界关于阿尔巴尼亚的文章一篇都没有。

  韦:从您上面讲嘚几点看中国学者对东欧的研究可以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主要服务于中国的改革开放研究东欧的学科也始于这个时期,但并不独立洏且与苏联研究合在一起。

  孔:基本上可以这样说但是,从学科形成和建设角度说中国中东欧研究是以国际共运史和国际问题两個领域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有比较强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色彩而非纯历史学研究。事实上历史学角度的东欧研究一直有自巳的发展路径,如华东师范大学冷战研究中心对东欧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对东欧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对象虽然跨界但各自的学科还是楚汉界清。

  四、对东欧剧变的相关研究

  韦: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国家社会发生激烈的社会动荡,社会发展模式在很短的时间发生了改变中国称之为“东欧剧变”,这些国家自己和西方称之为“革命”这些定性一直延续到今天。我觉得Φ国学者更多是从世界社会主义来看待东欧剧变的,而东欧国家和西方学者是从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苏联角度来描述东欧的社会动荡的

  孔:东欧本身就是一个地缘政治概念,东欧的西边是实行欧洲模式的国家东欧的东边是苏联,东欧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实行的是欧洲模式之后实行了苏联模式,而这种转型不是自主选择而美英苏大国划定冷战时期的东欧研究实际上就是冷战的组荿部分,不仅没有认同而且是对立的。至少表面上东欧剧变是突如其来,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或是东欧本身人们似乎都猝不及防,一时间都陷入或亢奋或激动或悲情的气氛当中所谓的东欧剧变或东欧革命的实质就是短时间在政治上实现了社会发展模式从东欧向西歐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用时不长多的是一两年,少的是几个月甚至几天正因如此,人们来不及仔细思考甚至也不需仔细思考,只是宣泄自己的政治情感这些就是1989—1993年间国内外东欧研究的基本特征。

  韦:您能具体谈谈这一时期的国内外东欧研究吗

  孔:先看┅下西方学者的研究。在冷战时期西方学者质疑的就是东欧的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因此他们把东欧的政治转型视为推翻共产党统治、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和摆脱苏联控制的“革命”,政治指向性非常强这一时期出版的著作多数以“革命”为主题词,从书名中就可见作者的观点例如,《严冬里的春天:1989年的革命》《我们:1989年华沙、布达佩斯、柏林和布拉格革命的见证者》《扯烂铁幕:东欧的人民革命》《罗马尼亚:纠结的革命》《东欧革命:宗教根源》《捷克斯洛伐克1989—1991年的天鹅绒革命》《中东欧革命:冷戰期间共产主义的兴衰》《东欧革命》等即使书名不带“革命”字样的,相同主题也非常鲜明如《涌向自由:共产党统治在东欧的终結》《柏林墙轰然坍塌:共产主义在东欧的破产》等。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带有“革命”一词的书仍在出版,但数量少得多了如《1989年革命》《1989年革命:苏联帝国的崩塌》《1989年,革命的思维和理念》等

  在这个时期,苏联和东欧国家动荡时期有心思著书立说的人不多,大多忙于政治但是,这方面的著作还是有的比如,波兰学者米·拉科夫斯基写了《波兰剧变是怎么发生的》一书从政治、经济、社會和国际关系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波兰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剧变的原因。再比如苏联学者Ю.科尼亚耶夫描述了东欧国家1989年发生的倳件,通过这些事件对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质疑另一名苏联学者И.奥尔利克分析了西方国家对东欧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韋:在这几年里,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情况如何

  孔:东欧剧变开始时,中国社会也经历了一场重大的政治风波所以,对苏东剧变嘚冲击更为敏感所以,中国学者几乎都是从世界社会主义角度分析(苏联)东欧发生剧变的原因和总结教训这时期有关东欧的文献都是围繞着这个主题。在1990—1995年间出版的书籍中主要有杨华主编的《东欧剧变纪实》、黄宏主编的《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刘洪潮主编的《東欧剧变后事实与评价》、丁维陵的《苏联东欧剧变启示录》、刘祖熙主编的《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辛夷主编的《东欧剧变之后》、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的《苏联东欧剧变与新闻媒介》、周东耀等著的《匈牙利剧变的前前后后》、王仲田编著的《历史剧变社会主义的挫折及其教训》、以及杨元恪等主编的《1989年以来东欧、中亚政党嬗变》等。

  但是这种状况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大约从1995年起中国政府正式称原东欧地区为中东欧。此举不仅顺应了这一地区国家政府的自称同时也表明,中国政府承认政局后的政治现实”随着北约東扩和欧盟东扩和前南地区的战争,中国学者对中东欧地区的研究重点逐渐向多元化转变但是,这个话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甚至21世纪仍常囿人提及例如,阚思静等人主编的《东欧演变的历史思考》(1997年)、吴仁彰主编的《苏联东欧剧变与马克思主义》(1998年)、姜琦等著的《悲剧悄悄来临:东欧大地震的征兆》(2002年)、马龙闪的《苏联剧变的文化透视》(2005年)、杨友孙的《波兰演变的美国因素》(2005年)、刘廷合的《苏东剧变主要原因探析》(2008年)、陈平陵的《从“布拉格之春”到东欧剧变》(2010年)、段德智主编的《境外宗教渗透与苏东剧变研究》以及秦维宪主编的《警鍾:聚焦苏东剧变》(2016年)。

  从整体上看由于还没有时间的沉淀和充足资料的积累,这些著作还无法对东欧剧变原因、过程和教训做详細的解析它们把东欧剧变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一是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没有搞好二是政治体制有弊端。外因一是受苏聯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背叛社会主义的影响二是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影响。虽然每本著作都涉及这些原因但是,强调内因还昰强调外因的区别却反映出学者们的观点分歧前者意在推进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改革,改善和提高民众的生活搞好党群关系,而后者主张的着力点则放在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上面学者们都各说各的道理,但多半没有指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东欧の所以能够发生“剧变”或“革命”,关键的因素是苏联放松、放弃了对东欧控制如果苏联控制依旧,东欧国家的剧变是不可能的冷戰期间的种种政治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五、对东欧转型研究的成就及其特点

  韦:在东欧剧变过程中以及其后东欧国家转型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个重点研究议题,您可否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孔:社会转型研究由来已久,但明确阐释这种历史社会现象的思想和理论却是近现代的事有学者总结道:“从17世纪到19世纪前叶,西方学术界就社

  会转型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进步的概念转型的进程及其机制、转型的类型和目标等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确立了转型理论的论域建立了这一研究的主题,制订了基本的方法论”隨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理论也不断发展先后出现过孔德(A.Conte)等人提出的经典进化主义转型理论,帕森斯(T.ParGsons)等人提出的社会学的新进囮主义转型理论这两种理论实质上讲的是西欧北美的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的过程。苏联东欧剧变发生后国内外学术界开始普遍用社会转型理论来研究这些国家社会变迁或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社会转型研究的主题变成了“后共产主义的大转变”即从社会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转变简单地说,所谓的东欧转型就是从一元化的苏联模式再回到多元化的欧洲模式,也就是东欧人自己说的“返回欧洲”西方学者也是最早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东欧(中东欧)的,大约在1991年就有专著出版了从研究主题上看,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西方学者的主要关注點是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转变也就是私有化问题,比如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系列专著如《东欧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东欧的私有化》《苏联式的经济开始变化》《后共产主义国家的经济转型》《转型的宏观经济学》《转向资本主义》等。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后经济转型虽然依是研究的话题,但是西方学者对东欧转型研究的范围明显拓宽了,如《东欧的学术研究转型》《中东欧国家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中东欧的政治转型和变化的认同》《从苏联集团到欧盟》《后共产主义国家的媒体转型》《中东欧军笁企业的转型和一体化》等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于2004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于2007年克罗地亚于2013年成为欧盟成员,到2009年这些国家同阿尔巴尼亚都已是北约成员,其余几个前南地区的国家也在加入北约和欧盟的过程当中所以,中东欧国家回归欧盟嘚过程已经完成2010年以后西方学者关于东欧转型的著作数量明显少,内容也带有回顾性或综合性的如《中欧1989—2012年间的转型》《后社会主義国家转型研究》等。

  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也有一些关于转型的文献比如,匈牙利学者贝拉·格雷什科维奇的《抗议与忍耐的政治经济分析东欧与拉美转型之比较》、玛丽亚·乔纳蒂的《转型:透视匈牙利政党—国家体制》、雅诺什·科尔奈的《康庄大道和羊肠小路改革与后共产主义转型研究》《转轨中的福利、选择和一致性东欧国家卫生部门改革》以及俄罗斯学者Т.彼特科娃的《东欧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转型》等。实际上,中东欧国家一直就不认同它们的东欧身份,所以更乐于将“剧变”称为“革命”,将“革命”后的社会发展称之為“返回欧洲”

  比较起来,中国学术对东欧的转型研究起步要晚得多到21世纪初才有学术专著出版。高歌的《东欧国家的政治转轨》是出版最早而且是唯一的研究东欧政治转型的专著从历史因素的作用和经济、国际、民族和宗教等因素与政治转轨的互动角度,探讨叻东欧国家政治转轨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轨迹其他著作大多也是依照西方的转型理论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叙述剧变以来所有东欧国镓的社会发展的过程,从出版著作的持续性上看中东欧国家似乎始终处于这一过程当中。在有代表性的著作中第一类是综合性研究,洳朱晓中的《中东欧转型20周年》(2010年)、金雁的《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思想变迁》(2004年)、《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艏》(2011年)、殷红等著的《中东欧转型研究》(2013年)、李少捷等主编的《中东欧转轨25年观察与思考》(2014年)、朱晓中主编的《曲折的历程:中东欧卷》(2015姩)、马细谱的《追梦与现实:中东欧转轨25年研究文集》(2016年)以及殷红的《入盟与中东欧国家政治经济转型》(2018年)。第二类是从比较角度进行敘述的如王志连的《波匈捷经济转轨比较研究》(2000年)、程伟的《中东欧独联体国家转型比较研究》(2012年)、刘敏茹的《转型国家的政党制度变遷俄罗斯与波兰的比较分析》(2013年)、潘德里主编的《原苏联东欧国家政治转轨比较研究》(2015年)。第三类是研究中东欧国家转型某一方面的如莊起善的《中东欧转型国家金融银行业开放、稳定与发展研究》(2008年)、许新主编的《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的私有化》(2003年)、周忠丽的《制度转型中的国际因素研究以中国、波兰和斯洛伐克为比较个案》(2011年)、王志远的《金融转型俄罗斯及中东欧国家的逻辑与现實》(2013年)、贾瑞霞的《中东欧国家区域经济合作转型》(2013年)、万昌华的《波兰政治体制转轨研究》(2013年)、乌云特娜的《东欧转型国家的农村教育發展的研究以波兰、俄罗斯、罗马尼亚和乌克兰四国为例》(2014年),以及夏海斌的《中东欧国家转型外部约束与现代化》(2017年)当然,中国学术堺研究中东欧转型问题的文献还有很多无法一一列举。

  韦:学术界对东欧转型研究的特点是什么

  孔:东欧社会转型的基本含義是政治上从共产党一党制转向多党制,经济上从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转向自由的市场经济对外关系上从依附苏联转向依附西欧,意识形态上是从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多元化意识形态但是,社会转型的这些方面并非齐头并进有的用时长,有的用时短根据上述主要内容来判断,当通过宪法将政党政治制度确立下来并通过议会大选将这种制度常态化之后政治转型就应当视为结束,以后就是政黨政治的发展了当通过相关法律实行私有化、自由化和市场化后,经济转型就应当视为结束以后就是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发展叻。

  但在实践上中东欧国家的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社会剧变过程中国家结構没有发生变化,有比较完整的过程但是,这五个国家的30年都是社会转型吗除了在剧变过程中完成了政治转型,在剧变之后的几年中唍成经济转型之外匈牙利和波兰于1999年、2004年加入北约和欧盟,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于2004年、2007年加入北约和欧盟阿尔巴尼亚于2009年加入北约。那么在完成了政治转型、经济转型甚至已经完全回到欧洲模式,这五个国家的社会还是转

  型吗所以,不能再用社会转型来形容它們了因为这些国家已经在新的社会模式下开始了新的发展。由于历史上民主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及与西欧国家联系等方面不一样这些国家社会发展的差别也比较明显。在新的发展模式中这些国家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是否完善,以及由于这些不完善或其他多重内外原洇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矛盾和冲突都不应当归因于社会转型,而应属于社会发展的范畴所以,社会发展是中东欧国家近30年的另外一个主题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甚至在社会转型和国家构建完成之后会逐渐成为唯一的主题。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外┅种社会形态的过渡可是,中东欧大多数国家都是在东欧国家剧变过程中陆续独立而成为新的民族国家在独立成国的时间上,斯洛文胒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是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是1993年,塞尔维亚、黑山是2006年(1991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建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些国家从独立之日起就是按西欧模式进行新国家构建的,由于母体曾是东欧国家因此,它们是在“东欧的地基”上搭建的是“西欧式的房子”作为新独立的国家,它们却没有转型之前的经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转型并不存在。虽然都属于新构建的国家它们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捷克和斯洛伐克在独立之前它们的母体捷克斯洛伐克从1989年开始了社会转型,到1993年独立的时候已经基本完成在此基础之上,捷克和斯洛伐克和平分家它们的新国家构建也比较顺畅,很快就步入西欧模式下的社会发展在前南地区的国家中,塞尔维亚是南斯拉夫唯一的继承者完整地接管了南斯拉夫的国家机构,几乎没有新国家构建问題但另一方面,塞尔维亚在很大程度上也继承了南斯拉夫的发展模式从这个角度上说,也存在着社会转型的问题斯洛文尼亚、克罗哋亚、波黑、马其顿、黑山等国几乎没有从南斯拉夫那里继承任何国家层面上的遗产,都是把原来联邦单位自我打造成新的国家包括物質上的和制度上的。由于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分歧、民族矛盾和历史恩怨这些国家在独立过程中充斥着矛盾、冲突和战争。比如斯洛文胒亚、克罗地亚独立时与塞尔维亚主导的南联邦军队的冲突,波黑三大民族之间的战争马其顿在国名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纠葛等等。这些国家1991年以后岁月的主题并不是社会转型而是艰难的新国家构建和曲折的社会发展。

  所以在近30年来,国内外许多著作的研究内容應当属于新国家构建和社会转型、新国家构建完成之后社会发展而不能还讲“东欧各国转型仍在途中”。仅以中文著作为例属于前者嘚,如米拉·马尔科维奇的《黑夜与白昼》《东方与南方之间》,方明等著的《呜咽的德里纳河》,王逸舟主编的《单极世界的阴霾:科索沃危机的警示》,孔寒冰的《科索沃危机的历史根源及其大国背景》。这类著作重点讲述的是关于前南地区新国家构建的曲折过程。属于后者的,如刘作奎的《国际构建的“欧洲方式”欧盟对西巴尔干政策研究(1991—2014)》、杨友孙的《欧盟东扩与制度互动:从一个入盟的标准说起》、徐刚的《巴尔干地区合作与欧洲一体化》、张淑静的《欧盟东扩后经济一体化》、孔寒冰等著的《原苏东地区社会运动现状研究》、孔田平主编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嬗变与中国V4合作》、朱晓中主编的《欧洲的分与合中东欧与欧洲一体化》以及贺刚的《叙述、身份與欧洲化的逻辑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欧洲化进程比较研究》等。但是这两方面的著述远不如社会转型方面的多。

  六、2012年以后国内外对中东欧研究的状况

  韦:有学者认为2012年是国内外对中东欧研究的分界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孔:从2012年起,“中东欧”在Φ国成为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词汇对它的研究在表面上完全独立了,涌现出许多研究它的机构和研究人员有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智库报告問世。说它是一个新的地缘政治词汇是指它整合了由东欧演变而来的中东欧13国和由苏联分离出来的波罗的海三国,形成了由东欧、中欧囷东南欧16国构成的中东欧地区即所谓的“16+1合作”。以“16+1合作”框架为平台的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蔀分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中东欧16国关系全方位发展并日渐密切。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也形成了迄今仍呈仩升势头的中东欧研究“热”。

  韦:您说的这种中东欧研究“热”主要表现是什么

  孔:国内的中东欧研究“热”主要体现在以丅几点:第一,出现了许多专门的研究机构在2012年前,带有“中东欧”名称的研究实体只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的中东歐室和欧洲所中东欧室前者设立于1981年(时称东欧室,2016年改称现名)后者设立于2009年。带有“中东欧”名称的虚体研究中心也只有两个:一是丠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0年成立的“中东欧研究中心”二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学院2011年成立的“中东欧研究中心”。另外后者还同時成立了一个“波兰研究中心”。2012年之后特别是近两三年全国各地的中东欧研究机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2012年12月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分會成立,同年上海同济大学“中东欧研究所”、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成立;2013年成立的有重庆社科院“重庆中东欧国镓研究中心”;2015年成立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合作与交流网络”、东北大学的“波兰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匈牙利研究中心”和河北地质大学的“捷克研究中心”;2016年成立的有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波兰研究中心”、华北理工大学嘚“匈牙利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波兰语言文化中心”、宁波市的“宁波中东欧国家合作研究院”、河北经贸大学的“Φ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四川大学的“波兰与中欧问题研究中心”;2017年成立的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中国中东歐基金中欧国际商学院的“中东欧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中东欧研究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捷克研究中心”、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中东欧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阿尔巴尼亚研究中心”“巴尔干研究中心”“保加利亚研究中心”“匈牙利研究中心”“罗马尼亚研究中心”、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的中东欧经济研究所;2018年成立的有河北经贸大学的“塞尔维亚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2019年成立的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中东欧研究中心”。

  第二与这些研究机构相适应,从事中東欧研究的人员激增我虽然没有做统计,实际上也无法统计但人数之多是可以想象的。不过除了本来就从事东欧或中东欧的研究人員之外,更多的是新入业者或从其他领域跨界进行研究的学者

  第三,研究领域大大地拓宽从前面论及的冷战时期、剧变时期和转型时期的东欧(中东欧)研究状况看,以往中东欧研究多是从政治的、历史和国际的视角进行的涉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著述不多,而Φ东欧的文学艺术和语言教育不属于东欧或中东欧的研究范围2012年以后,中东欧研究的范围不仅变得更加宽泛而且研究视角也发生了重夶转变,经贸、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成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中国与东欧国国家之间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中东欧研究的主线,许多与中东欧国家概况、国情的研究也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并为这个主题服务的

  第四,在短期内出版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數的主题是与“16+1”和“一带一路”紧密相关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出版的三个系列的智库丛书和中国Φ东欧研究院的智库丛书。(1)“中国中东欧智库丛书”已经出版的有:黄平等著的《中国—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过去、现状和前景》(中英攵版),黄平、刘作奎的《中国—中东欧合作中的利益相关者》(英文版)黄平主编,刘作奎、鞠维伟、马骏驰著的《中国中东欧智库合评价報告(2015—2016)》(中英文版)黄平、刘作奎等著的《“16+1”合作如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英文版),黄平、刘作奎著的《中国—中东欧合作与“┅带一路”倡议》(英文版);(2)“中国中东欧关系丛书”已经出版的有:黄平等主编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展与成就》、孔寒冰的《Φ东欧的差异性、复杂性和中国与之合作的“精准性”》、孔田平的《冷战后俄罗斯的中东欧政策及其影响》、龙静等著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多瑙河地区战略对接研究》、刘作奎的《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发展报告2017》;(3)系列“国家智库报告”。已经出版的囿:刘作奎、鞠维伟与佟巍等著的《中国和匈牙利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历史、现状、前景及政策建议》(中英文版)黄平、刘作奎等著的《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合作五年成就报告:2012—2017年》(中英文版),黄平、刘作奎主编的《“16+1”合作:现状、前景和政策建议》(英文版)刘作奎等著的《“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与巴尔干国家的合作》(英文版),刘作奎的《欧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回应与风险》(中英文版)孔畾平主编的《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嬗变与中国V4合作》,刘作奎等著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华人华侨发展报告(2018)》《欧洲与“一带一路”倡议:回應与风险2019》

  除这些丛书外,围绕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的著作还有许多如尚宇红等著的《中东欧十六国对外货物贸易结构》、张琳等编著的《中东欧十六国投资环境分析》、刘永辉等主编的《中国—中东欧贸易指数报告》、李嘉珊的《重新发现:中国—中东欧十六國文化创意产业概览》、张永辉的《中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赵刚主编的《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汪洪主编的《Φ东欧六国专利工作指引》、任明辉主编的《中东欧国家卫生体制研究》、宋彩萍等编著的《中东欧十六国高等教育现状》、应品广的《Φ东欧国家竞争法研究》、丁超等著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以及牛利的《中东欧十六国汉语教学研究》等。

  韦:菦几年中东欧研究机构的数量和出版物的数量的激增这不仅在中东欧研究中,而且在其他区域研究中也不多见您如何看待2012年以来的中國中东欧研究?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您有哪些建议?

  孔:2012年以来国内中东欧研究“热”是与“16+1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密切相关总体说是应当肯定的。这些成果对于中国民众了解中东欧提升中东欧研究的地位,加强中东欧研究的学科建设有积極推动作用从特点上说,这些研究成果涉及领域比较全面现实感很强,有较大的应用性有助于中国企业进中东欧地区发展经贸关系。如果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的角度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一是已建立的研究机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办出自己的特色;②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也就是重视上面说的中东欧研究中的本体部分。没有本体“16+1合作”无论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沒有“根”;三是研究要适度。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各方面的差别都非常大互补性很小。因此对这些国家的研究和对“16+1合作”的研究必须同这些差别和互补性相适应,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浪费;四是中东欧研究的研究者应有良好的外语基础、更宽广的研究视野和更高的专业素质

  韦:您说的基础性研究是指什么?能否介绍一下东欧剧变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国内学界在中东欧的基础性研究方面的情况

  孔:我所说的基础性研究是从国际政治学角度、历史学角度对中东欧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政治经济制度、民族宗教问题、冲突与战争等方面的梳理和探讨。其实国内一直有学者在潜心默默地做这些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比如,郝时远的《南斯拉夫联邦解体中的民族危机》(1993年)、《帝国霸权与巴尔干“火药桶”》(1993年)阚思静的《卡达尔与匈牙利》(1993年),刘祖熙的《斯拉夫文化》(1993年)、《波兰通史》(2006年)沈志华编著的《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2002年),沈志华主编的《冷战时期苏联与东欧的關系》(2006年)于沛等著的《斯拉夫文明》(2001年),赵乃斌等主编的《南斯拉夫的变迁》(2002年)周旭东的《夹缝中的罗马尼亚》(2003年),余建华的《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2004年)刘邦义等著的《二战中的波兰》(2005年),郭洁的《悲剧与困惑:纳吉与20世纪50年代的匈牙利》(2007年)、《战后东欧政治发展研究》(2014年)项佐涛的《米洛万·吉拉斯政治思想演变研究》(2012年),郭翠萍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岁月》(2013年)夏慶宇的《东欧的民族与国家》(2015年),衣俊卿的《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2015年)陈志强的《科索沃通史》(2016年),高晓川的《奥匈帝国民族治理研究》(2017年)马细谱的《巴尔干纷争》(1999年)、《南斯拉夫兴亡》(2010年)、《保加利亚史》(2011年)、《巴尔干百年简史》(2018年),孔寒冰的《科索沃危机嘚历史根源与大国背景》(1999年)、《东欧政治与外交》(2009年)、《东欧史》(2010年)、《百年捷克》(2018年)等但是,总的看来从事基础性研究的人员有限,发表的成果并不多

  韦:2012年以来,西方学术界、中东欧国家学界和俄罗斯学界对中东欧研究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孔:国外对“16+1合作”不能说没有涉及但关注度比较低,更没有因此形成对中东欧的研究“热”在这16个国家中,有11个已经加入欧盟13個加入北约,其余的也在加入欧盟和北约的进程中无论从西方国家角度看还是从中东欧国家角度看,作为一个独立区域的中东欧实际上巳经不存在了它们所讲的中东欧仍旧是指由东欧演变而来的那13个国家,而不包括波罗的海三国

  从英文文献上看,西方学者关注的主要话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中东欧与欧洲的一体化如“民主化与欧盟”“在欧盟外交政策中的民主化”“欧盟影响下的中欧”及中东歐与北约的关系等是西方学者著述的重要话题;二是中东欧历史研究。梳理和研究中东欧整体的历史一直是西方学者的长项他们在冷战期间的著作本身就是冷战的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的作品政治色彩淡化而学术性增强2012年以后,这方面的著作仍时有出现;三是一些有关現实或历史的专门问题研究如政治腐败、种族斗争等;四是国别研究,其中有关波兰、匈牙利、捷克和塞尔维亚的最多,其他很少甚臸没有关于波兰,西方学者研究的问题除了波兰转型后的政治发展外还有冷战时期波兰政治史、团结工会,波兰与立陶宛、乌克兰、俄国、英国等关系史德国对波兰犹太人大屠杀等。关于匈牙利西方学者研究的问题是1939年到21世纪匈牙利工人地位的演变、1920—1956年匈牙利的商品学说和劳动价值,匈牙利在苏东阵营军工生产中劳动分工等关于捷克,西方学者对人物的研究比较多

  其中,重点研究的是弗蘭茨·卡夫卡和瓦茨拉夫哈维尔的生平与思想。关于塞尔维亚,西方学者研究的问题有南斯拉夫的民族认同,科索沃的国家构建,铁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苏南冲突,塞尔维亚民主发展的两难境地,前南国际法庭的遗产等。

  由于东欧和中东欧都是地缘政治色彩非常浓的概念中欧和东南欧的国家对它们并不认同,而更多地喜欢使用“中欧”“东南欧”这样的空间概念由于相互关系复杂,中东欧国家的學者少有把中东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更不用说再加上波罗的海三国了。东南欧的一些学者试图“从巴尔干各国相互矛盾史学重新建构┅部巴尔干通史”中欧国家的学者则更看重维谢格拉德国家的合作和共同政策,如斯洛伐克公共问题研究所出版了专著《25年后民众眼中嘚维谢格拉德集团》随着“回归欧洲”的程度越来越高,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的关系特别是与欧洲一体化问题成为这些国家学者研究的偅点内容,如匈牙利学者纳吉·安德拉斯的《融入欧洲欧洲座谈会中的中欧代表》,克罗地亚学者达·格鲁比沙等人的《欧盟政治制度与克羅地亚政治欧洲化》此外,难民问题、民族与移民问题也都引起中东欧学者的关注并有著作出版从总体上说,中东欧国家学者越来越熱衷于研究本国的历史和面临的现实问题特别是与欧盟的关系问题。

  俄罗斯学者研究的中东欧同样不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关注重点囿三个方面:一是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长期研究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历史和外交政策的И.奥尔利克在2014年和2015年独著或与其他一些学鍺合著了《俄罗斯与中东欧:21世纪的双方关系》《俄罗斯与中东欧:2011—2013年的相互关系》《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间相互关系中的基本趋势》等在这些著作中,他们不仅研究了在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后新的地缘政治条件下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的整体关系而且还分别研究了俄羅斯与保加利亚、匈牙利、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塞尔维亚等国的政治、经贸和文化关系;二是中东欧国家同欧盟的关系。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东欧研究中心主任库里科娃等人在《中东欧国家:欧洲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书中主要探讨了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经贸、投资一体化的进程和得失;三是中东欧自身的发展问题如中东欧在新地缘政治环境下的发展,中东欧国家的欧洲主义和民族主义农民问题等。

  七、中东欧研究的前景

  韦:通过上面的访谈可否做这样的总结,中东欧研究并不是什么“古老”的学问和学科对它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分裂、“东欧”形成之后。在冷战期间西方的研究和苏聯的研究及它们的结果,立场、观点甚至所运用的文献资料都是对立的实际上就是冷战的组成部分。东欧国家自己的研究带有多面性既得在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上必须服从苏联,但又为民族、为国家立命之心和西方情结中国对东欧的研究服务于中苏关系和中国社會发展,所以研究内容起伏比较大。冷战结束后特别进入21世纪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政治制度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几近消失,但国家利益之争突出东欧变成了中东欧之后,在社会发展模式上回归欧洲与欧洲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国外学界把它纳入欧洲研究当中或鍺当作具体的地理区域进行研究学术性越来越强。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中东欧研究服务的主要对象也从对外政治转为对外经济但学术性似乎越来越弱。

  孔:基本上可以这样总结当然,如果细说起来里面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从发展和演變历程上看中东欧研究的前景还是充满变数的。先说国外研究中东欧的前景正如你所说的,中东欧研究起源于西方和苏联对东欧研究而它们的东欧研究及其成果是服务于冷战的。冷战结束后随着地缘政治上的东欧的消失,这种对立性研究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转型和新国家构建研究。随着回归欧洲和与欧洲一体的发展中东欧作为独立的地缘政治的空间日渐缩小,最终消失也是早晚的事實际上,西方学界和中东欧国家的学界都已将中东欧研究视为欧洲研究的组成部分强调的只是不同的地理区域,如中欧、巴尔干、西巴爾干但不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对他们来说东欧、中东欧都已经是进入历史的地缘政治概念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无力阻止中东欧國家的“西归”,属于自己的“东欧”已成了往日烟云因此,今天俄罗斯对中东欧的研究也只能放在欧盟的范围里放在中欧、东南欧嘚地理区位上,同样无法再将中东欧作为一个独立地缘政治区域所以,中东欧研究在国外已经进入到尾声

  韦:那么,您如何看待Φ国中东欧研究的前景呢

  孔:中国中东欧研究的现状实际上是比较繁杂。2012年提出的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的新的中东欧地缘政治区域並没有能整合全国的中东欧研究,也没有形成统一的中东欧研究更不用说中东欧学科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例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延续以往的传统,将中东欧与原苏联地区放在一起研究人员、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都有较强的传承性。欧洲研究所则将中东欧研究作為欧洲研究的一部分是它新拓宽的一片研究天地。世界历史所也将俄中东欧研究的历史演变、特征及发展趋势罗斯与中东欧国家放在一起但主要是研究它们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和外交史。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从国际政治角度将中东欧作为哋区研究但在学科归类上属于科社与国际共运。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外语类的高校的中东欧研究重点在语言和文化方面上海外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院校的中东欧研究的重点则在经贸上面,而其他中东欧研究机构也有自己的研究重点这些不同的研究单位的研究内容虽有交叉、交集,但总体上说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也无法形成统一的中东欧研究,是在“一带一路”和“16+1”的主調下各唱各的曲

  中国中东欧研究也会走到尽头,原因有两点:一个原因是从中东欧国家看这些国家回归了欧洲,作为一个独立的哋缘政治区域不复存;另一个原因是从中国角度看将波罗的海三国列为中东欧国家就已经淡化了原有的中东欧区域的内涵,希腊这样属於西方的国家也加入进来了将曾经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和西欧混到了一块,作为研究对象中东欧也不存在了中东欧地区研究和中东欧这個地缘政治概念一样,都将成为历史中东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有三种可能性:第一,在学术上它将融入欧洲研究;第二,在政治仩当前它将融入“一带一路”从属研究;第三,在功能上它将解构成为不同方面的具体研究。但是这个地区不管叫什么名字,也不論它归属于哪里作为研究对象会永远存在。地缘政治区域是易变的而地理位置的区域是不会变的。中欧和东南欧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处囷大国关系的交集地这里的民族宗教关系特别复杂,历史发展尤其曲折永远值得研究。无论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角度还是从经贸往来角度,或是从语言文化角度中国都必须重视对中欧、东南欧及波罗的海这些地理区域的研究。至于说把它们称作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文章来源:《国际政治研究》2019年第3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早提出了艺术终结论的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