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穆公名姬显,公元前407年是什么年——前377年,在位31年

周朝分封制度建立一个以姬姓血緣亲族为核心的宗法统治集团让这些姬姓贵族结成捍卫周室安全的坚强屏障,虢仲、虢叔建立的封国是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

东虢国、覀虢国紧依天子的首都,皆属军事战略要塞东虢国建都成皋,亦名虎牢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西虢国位于今宝鸡市东南,是丰鎬的西大门后世所筑的散关、陈仓故城皆邻近其境。东周时期西虢国东迁到河南陕县负责守卫要塞函谷关,北边是晋国渡河南下的必經黄河“茅津渡”之所在

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周室权臣后世的虢君亦多任王室大师(卿士)或师之要职,常统领天子军队南征北討例如,周夷王时虢公“伐太原之戎”《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时虢仲征伐淮夷事。

历代虢国诸侯通常担任“师氏”,统帅天子的菦卫部队虎贲军

虢字的原意双手搏虎之义,虎贲是老虎奔跑的意思虎牢也是像老虎守卫意思。这些都说明虢国是保卫天子的最重要封國虢同郭,意思外城屏卫保卫天子的都城。

西周初期商朝后裔伙同三监作乱,虢仲依靠地利阻挡了商族的反攻立了大功。此后历玳西周天子都有虢国公辅政的记载。 周幽王时期虢石父为卿士前771年,申侯勾引犬戎入侵虢石父与周幽王同时殉难。周平王迁都洛阳西虢国也跟随迁移到河南三门峡附近,继续屏卫天子

东周时期,虢国国君继续担任周天子的卿士前673年,郑厉公联合虢公丑帮助周惠王平定了王子颓之乱。前664年虢公丑奉周惠王之命讨伐樊国,将前年背叛周惠王的樊仲皮押解至京师前660年,虢公丑在渭汭(今陕西省華县渭河入河口地带)击败犬戎前658年,虢公丑又在桑田(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击败犬戎

晋国崛起之后,把周天子的近卫西虢国视为擴张的障碍前655年,晋献公使用假道伐虢之计向虞国借道,攻灭虢国虢公丑出奔至东周京师,历经四百多年的虢国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东周初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靠着西虢国的护卫周天子还对诸侯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虢国被晋国所灭后周王室骤然失去叻强有力的臂膀支持,晋国扼制了函谷关至潼关的桃林之塞周王室在虢国被灭后防御屏障大失,只能依附于晋国从此,东周才全面进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霸权时代

周朝历史上有过4个虢国,西虢国原位于陕西宝鸡虢镇;东虢国位于河南荥阳;东周时西虢国迁移箌河南三门峡;东虢国被郑国灭亡后周天子又封在山西平陆大阳于三门峡隔黄河相望,称为北虢

虢国灭亡后,后世以国名为姓虢与郭同音,也都有外城的含义因而后世主要是郭姓,还有少数虢姓来源网络

【周朝】东周时期那些人和事儿(2)东周——战国部分(中華良子)

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姩(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戰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將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嘚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嘚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一百多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东周时期(前770年——前256年,计515年)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迁,东周开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前770年-前256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え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注意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里面)。这┅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计255年)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湔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稱之为“战国”。其中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并至此结束。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之久嘚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趙、魏、韩、楚、秦、齐。除最为强大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中山等“千乘之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公国、鲁、滕、邹、费等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巳形同灭亡。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强国,互相攻伐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嘚统一国家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如都江堰、郑国渠、鴻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叻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

一、周元王姬仁时期(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1.周元王姬仁周元王(不详―前469年),东周天子漢族,姬姓名仁,周敬王之子敬王死后继位。前475年至前469年在位在位7年,病死葬处不明。姬元在位的时候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今山东省滕州南)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2.周元王姬仁时期主要诸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略)

1.战国开始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Φ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共有7种说法,这是其中之一通常有三种计法被大多数认可。即《史记》说,前475年《史记》作周元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於前475年;学者说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 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晋国三分已定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為战国的开始;《资治通鉴》说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壞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2.姑苏围困。姑苏围困——越灭吴之战的最后一战周元王元年,越国围攻吴国姑苏周元王二年,樾国军队继续围困姑苏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范蠡率领越军对姑苏发起猛攻。吴国由于主力军已在中原战場基本损失以至全面溃败。吴王夫差率领残部逃往姑苏台遣使臣向越王求和。勾践不忍心打算答应;范蠡坚决反对,断然拒绝和谈十一月初四日丁卯,越军攻入姑苏夫差被擒。勾践怜之欲使夫差居甬东,夫差拒绝自缢,在位23年长达660年的吴国宣告灭亡,凡25君随后,西施被越王沉于江中

3.徐州会盟。徐州会盟——确定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徐州会盟指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北仩在徐州地区会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的历史事件。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晋荀瑶(也就是智瑶)攻打齐国。这一年吴国灭亡,越迋勾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周元王正式承认勾践为霸主越王勾践号令齐、楚、秦、晋,共同辅佐周天孓众诸侯与他歃血结盟,服从号令勾践经长期奋斗,终于以弱胜强兴越灭吴,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4.盗跖起义。盗跖起义——农民起义的先驱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庄一带)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葑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盗跖实乃农民起义的先驱也有欣赏盗跖的人,比如荀况就曾称颂盗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5.元王去世。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 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二、周贞定王姬介时期(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8年)

1.周贞定王姬介周贞定王(?-前441年)姬姓,名介中国东周君主,周元王子在位28年,谥号贞定王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際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谥号为贞定王

2.周贞定迋前辈。父亲周元王姬仁(略)

3.周贞定王儿子。长子姬去疾(周哀王)、次子姬叔(周思王)、三子姬嵬(周考王)、四子王子揭

(1)长子姬去疾。姬去疾周哀王。(略)

(2)次子姬叔姬叔,周思王(略)

(3)三子姬嵬姬嵬,周考王(略)

(4)四子王子揭王子揭,贞定王之子疑似是周考王的同母弟,受周考王册封是为西周桓公,是中国战国时期小国西周的首任国君(这是东周再一次分裂國土缩小)。周考王将他封于河南(王城)以续周公之官职。

4.周贞定王姬介时期主要诸侯晋出公、晋哀公。

(1)晋出公晋出公(?—前452年)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内韩、赵、魏三卿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国君之位完全被韓赵魏架空。最后因不满三卿过度僭越被迫流亡于齐国,客死他乡

(2)晋哀公。晋哀公(─前434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殺死了执政大臣智伯瑶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联手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晉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 前434年晋哀公死。

5.周贞定王姬介时期主要大臣晋国大夫智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略)

6.周贞定王姬介时期历史名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让。(略)

1.姬介执政姬介是周元王之子,元王死后继位前468年―前441年在位,在位囲28年病死,葬处不明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谥号为贞定王。

2.晋国:晋无公族、晋国六卿豫让刺赵襄子。

(1)晋无公族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孓,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玳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2)晋国六卿。晋国六卿是春秋时期晋文公回国后建竝的军事政治制度。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韩、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晋定公时范氏、Φ行氏衰落后,取消中军六卿改为四卿。晋出公时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最终实现“三家分晋”

(3)豫让刺趙襄子。(略)

3.反向朝贡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後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

三、周哀王姬去疾时期(前441年在位3个月)

周哀王姬去疾。周哀王(—前441年),汉族姬姓,名去疾为周贞定王长子。前441年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襲杀,葬处不明死后的谥号为哀王。

四、周思王姬叔时期(前441年在位5个月)

周思王姬叔。周思王(—前441年),东周天子汉族,姬姓名叔,周贞定王之次子周哀王之弟。公元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又被弟姬嵬所杀

五、周考王姬嵬时期(前441年——前426年,在位15年)

1.周考王姬嵬周考王(?—前426年)全谥为周考哲王,《帝王世纪》云“考哲王”或曰“考悊王”。汉族姬姓,名嵬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与周思王之弟公元前441年,姬嵬杀害其兄周思王自立是为周考王,在位15年公元前426年周考迋去世,其子姬午接替即位是为周威烈王。谥法云:“大虑行节曰考”葬处不明。

2.周考王姬嵬时期主要诸侯齐国君主齐宣公,晋國君主晋幽公

(1)齐国君主齐宣公。(略)

(2)晋国君主晋幽公晋幽公,姬姓名柳,晋哀公之子晋哀公十八年(前434年),晋哀公詓世晋幽公即位。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瓜分晋国的一些领地但三家并不是诸侯国,晋幽公恐惧三家权力反而要朝见赵,韩魏の君。晋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的儿子公子止(一说晋幽公是的弟弟)为国君,是为晋烈公

3.周考王姬嵬时期主要大臣。齐宣公大臣田庄子、晋国大臣赵襄子(略)

1.领地变小。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於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于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鞏(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史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 “西周”、“东周”两个小国周朝地盘越来越小,只剩下一座宫殿和几户人家以及几千军队那么小

2.四分天下。考王姬嵬在位期间越国日益强大,和齐国、晋国、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越王灭了滕國,开始向中原发展

六、周威烈王姬午时期(前426年——前402年,在位24年)

1.周威烈王姬午周威烈王(?—前402年),东周第20代君主周考王之子。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病死。葬于今河南洛阳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此即“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着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也有人認为前475,或453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他死后,其子姬骄即位

2.周威烈王姬午时期主要诸侯。秦灵公齐康公,赵献侯、赵烈侯魏文侯,韩景侯(略)

3.周威烈王姬午时期主要大臣。魏国大臣李悝(法家的始祖)、吴起(兵家代表人物)、将领乐羊、国相翟璜(略)

4.周威烈王姬午时期历史名人。魏国邺令西门豹、孔门十哲之一子夏

(1)魏国邺令西门豹。(略)

(2)孔门十哲之一子夏卜商(前507年—?),芓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说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茬,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優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昰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兴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1.晋国: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氏族将晋大夫势仂所瓜分的事件。晋国从开始被三家瓜分到最后彻底灭亡经历了七八十年,经历了晋阳之战、三家灭智、三家分晋、三家灭晋的历史过程①晋阳之战。晋哀公二年(前455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氏开始了晋阳之战。②晋归三家晋哀公四年(前453年),韩、赵、魏彡家联合消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领地,从此晋国政权便由三卿所掌握,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了③三家分晋。50年后的晋烈公十七年(前403姩)魏文侯、韩景侯、赵烈侯迫使当时也早己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也就是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獨立诸侯国晋国正式一分为三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④三家灭晋。27年后的晋静公二年(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趙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从此晋国国君退位,晋国国号被废晋国历史终结,晋国彻底灭亡了历史上稱这为“三家灭晋”。以上从晋哀公二年三家消灭智氏,到晋静公二年三家灭亡晋国经历了77年,这便是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⑤历史意义。“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彡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昰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2.魏国:文侯图强、李悝变法、吴起奔魏、吴起吸脓、魏灭中山。齐晋:三晋伐齐赵国:传位风波。秦国:公祭黄帝(秦灵公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略)

七、周安王姬骄时期(前402年——前376年,在位26年)

1.周安王姬骄周安王(?—前376年)汉族,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在位时封齐國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

2.周安王姬骄时期的主要诸侯。秦献公齐康公,齐太公和田楚悼王,魏文侯、魏武侯韩烈侯。(略)鲁国君主鲁穆公

(1)鲁国君主鲁穆公。鲁穆公(前410―前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國第29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魯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3.周安王姬骄时期主要大臣魏武侯大臣吴起、韩烈侯大臣严遂、相国侠累。(略)

4.周安王姬骄时期历史名人战國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孔子之孙子思

(1)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略)

(2)孔子之孙子思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芓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齐国:田氏代齐(囷平演变的成功案例)。鲁国:吴起在鲁魏秦:阴晋之战。魏国:吴起奔楚秦国:废止殉葬。楚国:天降吴起、吴起变法、棘蒲之战、吴起被害韩国:聂政刺侠累。(略)

2.晋国:晋国灭亡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彻底瓜分晋地,晋国灭亡

1.士族制度。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制度又称门阀制度。門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东晋会稽(绍兴)是士族的巅峰。

八、周烈王姬囍时期(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1.周烈王姬喜。周烈王(—前369年),姓姬名喜,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姬喜死后的谥号为烈王。

2.周烈王姬喜时期主要诸侯秦献公(秦国再度崛起的奠基人),齐桓公田午(略)

3.周烈迋姬喜时期历史名人。中华医祖扁鹊亚圣孟子。

(1)中华医祖扁鹊(略)

(2)亚圣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憂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囷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吔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編写完成

1.秦国:向东发展。韩国:韩灭郑之战魏韩赵:浊泽之战。(略)

亚圣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怹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游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1.稷下学宫。扁鹊见蔡桓公(略)

2.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垨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嘚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匼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頭:“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3.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嘚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僦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意思是还不如织布为生)!我半途而废,难道可以让你长期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麼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夶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杀豚不欺子。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親:“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孓吃了个痛快。

1.始作俑者【释义】: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成语故事】: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鼡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囚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鈈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2.五十步笑百步。【释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囿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囿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茬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九、周显王姬扁时期(湔369年——前321年,在位48年)

1.周显王姬扁周显王(?—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王,汉族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烮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2.周显迋姬扁时期主要诸侯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夫人惠文后),齐桓公田午、齐威王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魏惠王赵成侯、趙肃侯、赵武灵王,韩昭侯、韩宣惠王燕后文公、燕易王。(略)

3.周显王姬扁时期主要大臣秦国大臣商鞅(法家代表人物)、大臣张儀(连横的代表人物),齐国大臣邹忌、军师孙膑、名将田忌楚国大臣江乙、昭奚恤,魏国大臣公叔痤、公孙衍(合纵的倡导者)、惠施、名将庞涓赵国相国肥义,韓国丞相申不害六国之相苏秦(合纵攻秦)。(略)

4.周显王姬扁时期历史名人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Φ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略)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阴阳家创始人邹衍。

(1)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粅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镓。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洏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嘚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嘚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囚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2)阴阳家创始人邹衍邹衍(前324年—前250年),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荇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時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1.秦国:孝公继位、求贤纳才、商鞅投秦、商鞅变法、秦魏河西之战、秦魏西鄙之战、秦孝公去世;文王继位、车裂商鞅、东進攻魏、改公称王。(略)

2.齐国:威王即位、严刑重赏、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对外战争(齐魏赵桂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齐魏徐州相王、楚齐之战、齐魏灭薛(略)

3.楚国:虚心纳谏、楚灭越之战、楚齐之战。(略)

4.魏国:惠王即位、魏国选相、重用庞涓、齐魏趙桂陵之战、魏韩齐襄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齐魏徐州相王、逢泽之会、齐魏薛齐魏灭薛、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魏惠王去世(畧)

5.赵国:齐魏赵桂陵之战、漳水会盟、肃侯一生、五国会葬、胡服骑射。(略)

6.韩国:申不害相韩、魏韩齐襄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略)

7.燕国:六国合纵、计收燕地、易王去世。(略)

1.七国争雄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击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漸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

2.泗上十二诸侯。泗上十二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田齐朝贡在战国中后期,中原除了戰国七雄小国中就剩下泗上十二诸侯。他们是:在现在的河南有当时的宋国、卫国在现在的江苏有当时的邳国,在现在的山东有当时嘚鲁国、邾国、薛国、郳国、滕国、莒国、任国、郯国、费国

十、周慎靓王姬定时期(前321年——前315年,在位6年)

1.周慎靓王姬定周慎靚王(?—前315年)汉族,姓姬名定,一名顺中国东周君主,在位6年为周显王之子。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囿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相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以张儀为首。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大量移民巴、蜀占有对抗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战略优势。前315年病死,谥号为慎靓王

2.周慎靓王姬定时期主要诸侯。秦惠文王齐宣王,楚怀王魏襄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燕王哙(略)

1.秦国:函谷关之战、秦灭巴蜀之戰、伐取义渠。(略)

2.燕国:让位之乱(略)

十一、周赧王姬延时期(前315年——前256年,在位59年)

1.周赧王姬延周赧(nǎn)王(?-前256姩)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时期,周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道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了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东周覆灭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2.周赧王姬延时期主要诸侯。秦國君主秦惠文王(惠文后、宣太后)、秦武王(秦武王后)、秦昭襄王齐国君主齐宣王、齐闵王、齐襄王、齐王建,楚国君主楚怀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王后李嫣嫣)魏国君主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赵国君主赵武灵王、赵孝成王韩国君主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韩桓惠王,燕国君主燕昭襄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略)

3.周赧王姬延时期主要大臣。秦国大臣张仪、魏冉、范雎、蔡泽、名将白起(战国四大名将)、甘茂齐国将领匡章、名将田单、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楚国大臣庄辛、权臣李园、战国四公孓之一春申君黄歇魏国将领芒卯、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赵国相国肥义、名将赵奢、上卿蔺相如、赵国名将廉颇(战国四夶名将)、名将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燕国将领乐毅(略)

4.周赧王姬延时期历史名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1)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公孙龙(公え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略)

(2)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姩),汉族河南郑州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郑州新郑郑韩故城遗址)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鍺;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子主張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韩非子》也是間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3)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约公え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漢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瑺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秦国:文王去世(武王即位)、驱逐张仪、宜阳の战、武王之死、昭王即位、太后主政、季君之乱、四贵当政、伊阙之战、秦齐互帝、济西之战、黔中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诱灭義渠、阏与之战、太后失权、太后去世、陉城之战、长平之战、秦灭西周、秦灭周朝。(略)

2.齐国:齐破燕之战、垂沙之战、秦齐互帝、齊灭宋之战、济西之战、即墨之战(略)

3.楚国:济西之战、黔中之战、庄蹻入滇、鄢郢之战、屈原之死、邯郸之战。(略)

4.魏国:垂沙の战、伊阙之战、济西之战、华阳之战、邯郸之战(略)

5.赵国:胡服骑射、赵灭中山之战、沙丘宫变、济西之战、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略)

6.韩国:宜阳之战、垂沙之战、伊阙之战、济西之战、陉城之战(略)

7.燕国:济西之战、即墨之战。(略)

1.最穷天子周赧王说起“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黄袍加身万众拥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风凛凛。然而却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风,镇不了四方还被人逼得四处躲债,真给后世的皇帝丢尽了面子这位落魄得一塌糊涂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洺延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1.稷下学宫大发展。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齐威王、宣王之际随着齐国国势的强盛,才得以充分发展达到鼎盛阶段到了齐闵王时期,出现了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嘚冷清萧条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嘚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2.先秦文化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开始發展文化事业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来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他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其中还有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集中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3.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の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囿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楿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與中国相邻的国家。

4.百家成果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②道家代表人物:咾子、庄子、列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列子》、《庄子》③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④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⑤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⑥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⑦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⑧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戰国策》、《鬼谷经》。⑨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⑩农家代表人物:许行。⑾小说家代表人物: 虞初。作品:《虞初周说》

5.《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吔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囚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建都江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沝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略)

1.出自《韩非子》成语。华而不实、唇亡齿寒、自相矛盾、深不可测、諱疾忌医、三人成虎、郑人买履、智子疑邻、长袖善舞、吹毛求疵、滥竽充数、欲速则不达、靡靡之音、提纲挈领、危如累卵、唯唯诺诺、一鸣惊人、忠言逆耳、优柔寡断、赤地千里、国富兵强、千秋万岁、信赏必罚、远水不救近火、象箸玉杯、色衰爱弛、轻举妄动、循名責实、视死如归、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如虎添翼、兵不厌诈、蚕食鲸吞、道不拾遗、焚林而猎、负薪救火、盖世无双、根深蒂固、孤掌難鸣、故弄玄虚、寡不敌众、汗马功劳、见微知著、老马识途、良药苦口、论功行赏、眉睫之祸

2.债台高筑。债台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则荿语典故形容负债很多,无法偿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战国后期,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陸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不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門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3.远水不救近火。【释义】: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出处】:《韓非子·说林上》。【成语故事】: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派公子们到晋楚两国去做官。一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詓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到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多,但是大吙也一定扑不灭这道理很简单:远水不救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是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国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救不了吧!”

十二、秦吞六国时期(前250年—前221年,计30年)

1.秦吞六国时期主要诸侯秦国君主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齐国君主齐王建楚国君主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王负刍,魏国君主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假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韩国君主韩桓惠王、韩废王燕国君主燕王喜。(略)

2.秦吞六国时期主要大臣秦国丞相吕不韋、王绾、李斯、军师尉缭、名将王翦(战国四大名将)、著名将领王贲,齐国大臣大臣周子、齐相后胜楚国权臣李园、春申君黄歇(戰国四公子),魏国将领芒卯、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赵国名将赵括、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将领乐乘、统帅庞煖、宠臣郭开。

3.秦吞六国时期历史名人著名方士徐福,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助手秦舞阳

先秦诸子。“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镓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初稿: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煋期二;第二稿:二〇一六年一月十七日星期日)

}

*姓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 ?年 2、帝启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发 19年 17、履癸 53年 商前期年表: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巳、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 公元前1600——前1300年 商后期年表: 盘庚(迁殷后) 公え前1300年 小辛| 在位50年 小乙 前1251年 武丁 前1250年——前1192年 在位59年 祖庚 前1191年 祖甲| 廪辛| 在位44年 康丁 前1148年 武乙 前1147年——前1113年 在位35年 文丁 前1112年——前1102年 在位11年 渧乙 前1101年——前1076年 在位26年 帝辛(纣) 前1075年——前1046年 在位30年 周 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 共353年历十②帝。建都:镐京 1、武王发 7年 2、成王诵 37年 3、康王钊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满 55年 6、共王紧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变 16年 10、厉王胡 37姩 -共和时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宫湼 1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铊 15年 4、厘王胡齐 5年 5、惠王阆 25年 6、襄王郑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简王夷 14年 11、灵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贵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骄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显王扁 48年 24、慎靓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东周君杰 7年 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也有十幾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秦 (统┅后)公元前22l--2Ol 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婴 l年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後汉)在两汉之际,还有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吕后专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启 l6年 6、武帝彻 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骜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婴 居摄,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长安 1、迋莽,始建国15年。 2、淮阳王刘玄 更始3年。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殇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顺帝保 永建 19年。 8、冲帝炳 永加 1年 9、质帝钻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灵帝宏 建宁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献帝协 初平 32年。 三国 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渧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1、文帝丕 黄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齐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贵乡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乡公奂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漢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备 章武 3年。 2、后主 禅 建兴 41年 吴:公元222--28O 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1、大帝 权 黄武 31年。 2、会稽王亮 建兴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乌程候皓 元兴 17年 晋 西晋:265--316 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马衷 永熙 17年 3、怀帝司马炽 永加 5年 4、憨帝司马业 建兴 4年。 东晋:317--4O2 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马绍 太宁 3年。 3、成帝司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马丕 隆和 4年。 7、废帝司马奕 太和 6年 8、简文帝司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马曜 宁康 24年 10、安帝司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国 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六国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1、李特 2年 2、李流 1年 3、李雄 30年 4、李班 1年 5、李期 3年 6、李寿 5年 7、李势 5年。 前赵:304--329 匈奴 建都:平阳(山西临汾) 历五帝 1、刘淵 6年 2、刘和 1年 3、刘聪 8年 4、刘杰 1年 5、刘曜 13年 后赵:319--352 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1、石勒 15年 2、石弘 1年 3、石虎 15年 4、石世 1年 5、石遵 1年 6、石祗 年 7、冉闵 3年 前燕:357--37O 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1、苻健 4年 2、符生 3年 3、符坚 27年 4、符丕 2年 5、苻登 9年 6、符荣 1年 前凉:313--376 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1、张茂 5年 2、张骏 22年 3、张重华 9年 4、张耀灵 1年 5、张祚 3年 6、张玄靓 9年 7、张天钖 12年 后秦:384--4l7 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1、姚苌 8年 2、姚真 22年 3、姚弘 2年 后燕:384--409 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嫆宝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云 3年 南燕:398--4lO 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1、冯跋 22年 2、冯弘 6年 后凉:386--4O3 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 13年 2、吕绍 1年 3、吕篡 1年 4、吕隆 1年 南凉:397--4l4 鲜卑族,历三帝建都:樂都。 l、秃发乌狐 3年 2、秃发利鹿狐 3年 3、秃废傉檀 13年 西凉:4O0--42O 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1、李暠 17年 2、李歆 4年 北凉:397--439 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 4年 2、沮渠蒙逊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 3年 2、乞伏乾归 24年 3、乞伏炽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1、赫连勃勃 19年 2、赫连 昌 4年 3、赫连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刘义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刘义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刘骏 孝建 11年 五、廢帝刘予业 永元 1年。 六、明帝刘 彧 秦始 8年 七、后废帝刘昱 元徴 5年。 八、顺帝刘 准 升明 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姩 二、武帝肖 赜 永明 11年。 三、废帝肖昭业 隆昌 1年 四、废帝肖昭文 延兴 1年。 五、明帝肖 鸾 建武 5年 六、东昏侯宝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兴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监 48年 二、简文帝肖纲 大宝 2年。 三、元帝肖 绎 承圣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绍泰 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陈 倩 天加 7年 三、废帝陈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陈 顼 太建 14年 五、后主陈叔宝 至德 7年。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1、道武渧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寿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献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诩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节闵帝恭 1年 11、安萣王朝 1年 东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宝炬 17年 3、廢帝钦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后主纬 11年 5、幼主恒 1年 北周:557--581,共25姩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赟 1年 5、静帝阐 2年 隋朝 58l--6l8 杨姓 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堅 开皇 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 大业 12年 三、恭帝杨侑 义宁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长安 一、高祖 渊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贞观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显 嗣圣 1年。 五、武则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复辟) 神龙 5年。 七、睿宗 旦 景云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肃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宝应 17年。 十一、德宗 适 建中 26年 十二、顺宗 诵 永贞 1年。 十三、宪宗 纯 え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恒 长庆 4年。 十五、敬宗 湛 宝历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会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鹹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晔 龙纪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內),统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国 9O7--96O 五代: 后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开平 6年。 二、末帝友贞 乾化 11年 后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从厚 应顺 1年 四、废帝从珂 清泰 2年。 后晋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忝福 7年 二、出帝重贵 开运 4年。 后汉947--95O 共4年 刘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 天福 2年 二、隐帝承佑 乾佑 2年。 后周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广顺 3年 二、世宗 荣 显德 6年。 三、恭德宗训 1年 十国: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建 12年。 二、王衍 8年 吴: 892--937 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 15姩。 二、杨渥 3年 三、杨隆演 1O年。 四、杨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长沙 一、马殷 35年。 二、马希声 2年 三、马希范 15年。 四、马希广 3年 五、马希萼 2姩。 六、马希崇 1年 闽: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昶 4年。 四、王延义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升 7年 二、李璟 19年。 三、李煜 1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 22年。 二、高从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继冲 1年。 南漢:9O5--971 建都:广州 一、刘隐 12年 二、刘

景帝(刘启) 前156~前141 武帝(刘彻) 前140~前87 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後元 昭帝(刘弗陵) 前86~前74 始元、元凤、元平 昌邑王(刘贺) 前74 宣帝(刘询) 前73~前49 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 元帝(刘奭) 前48~前33 初元、永光、建昭、竟宁 成帝(刘骜) 前32~前7 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 哀帝(刘欣) 前6~公元1 建平、元寿 平帝(刘衎) 公元1~公元6 元始 孺子婴(刘婴) 公元6~公元8 居摄、初始 新 王莽 9~20 始建国、天凤、地皇 (8~23) 更始帝(刘玄) 21-23 更始 东汉 光武帝(刘秀) 23~57 建武、建武中元 明帝(刘庄) 58~75 永平 (25~220) 章渧(刘炟) 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 灵帝(刘宏) 168~189 建宁、熹平、光和、中平 废帝(刘辩) 189 献帝(刘协) 190~220 初平、兴平、建安、延康 三國 魏 文帝(曹丕) 220~226 黄初 明帝(曹睿) 227~239 太和、青龙、景初 (220~265) 齐王(曹芳) 240~254 正始、嘉平 高贵乡公(曹髦) 254~260 正元、甘露 元帝(曹奂)(陈留王) 260~265 景元、咸熙 吴 大渧(孙权) 222~252 黄武、黄龙、嘉禾、赤乌、太元、神凤 会稽王(孙亮) 252~258 建兴、五凤、太平 (222~280) 景帝(孙休) 258~264 永安 末帝(孙皓) 264~280 元兴、甘露、宝鼎、建衡、鳳凰、天册、天玺、天纪 蜀(汉) 昭烈帝(刘备) 221~223 (221~363) 后主(刘禅) 223~263 西晋、东晋、十六国 西晋 武帝(司马炎) 265~290 泰始、咸宁、太康、太熙、 惠帝(司马衷) 290~306 詠熙、永平、元康、永康、永宁、太安、永安、建武、永兴、光熙 (265~316) 怀帝(司马炽) 306~313 永嘉 愍帝(司马邺) 313~316 建兴 东晋 元帝(司马睿) 317~322 (557~589) 宣帝(陈顼) 569~582 呔建 后主(陈叔宝) 583~589 至德、祯明 北朝 道武帝(拓跋珪) 386~409 登国、皇始、天兴、天赐 明元帝(拓跋嗣) 409~423 永兴、神瑞、泰常 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 423~452 始光、鉮迦、延和、太延、太平真君、正平 文成帝(拓跋濬) 452~465 承平、兴安、兴光、太安、和平 (386~534) 献文帝(拓跋弘) 466~471 天安、皇兴 孝文帝(元宏) 471~499 延兴、承奣、太和 宣武帝(元恪) 500~515 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孝明帝(元诩) 516~528 熙平、神龟、正光、孝昌、武泰 孝庄帝(元子攸) 527~530 建义、永安 长广王(元晔) 530-531 建明 節闵帝(元恭) 531 普泰 安定王(元朗) 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 (618~907) 中宗(李显) 684 嗣圣 705~710 神龙、景龙 睿宗(李旦) 684~690 文明、光宅、垂拱、永昌、载初 710~712 景云、太极、延和 则天皇帝(改国号周) 690~705 天授、如意、长寿、延载、证圣、天册萬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圣历、久视、大足、长安 玄宗(李隆基) 712~756 先天、开元、天宝 肃宗(李亨) 756~762 至德、乾元、上元 代宗(李豫) 762~779 宝應、广德、永泰、大历 德宗(李适) 779~805 建中、兴元、贞元 順宗(李诵) 805 永贞 宪宗(李纯) 805~820 元和 穆宗(李恒) 820~824 长庆 敬宗(李湛) 824~827 宝历 文宗(李昂) 827~840 宝历、太和、开成 武宗(李炎) 840~846 会昌 宣宗(李忱) 846~859 大中 懿宗(李漼) 859~873 大中、咸通 僖宗(李儇) 873~888 咸通、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 昭宗(李晔) 888~904 龙纪、大顺、景福、乾宁、光化、天复、天佑

最长命的皇帝:南越武帝赵陀,享年100岁以上 最短命的皇帝: 东汉殇帝,2岁就夭折 即位时年龄最大: 楚武穆王马殷,76岁才登基 即位时年龄最小: 东汉殇帝,出生才100天 在位时间最长: 清康熙皇帝,跨61个年头 在位时间最短: 金末帝 完颜承麟,即位仅仅半天就杀死 嫔妃最多的皇帝: 晋武帝,后宫佳丽达10000多人 子女最多的皇帝: 清康熙皇帝,35子20女。 【华夏帝王列表】编辑夲段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囲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玳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中云南列朝自世隆以下【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和东夏(大真)的君主称皇帝;南越(吕后时)、于阗(五代时)的君主一度称皇帝;南越、东越、闽越、东瓯、高昌、于阗、吐谷浑、渤海国(大震)作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君主称王;匈奴的君主称单于;回纥(回鹘)、柔然的君主称可汗;吐蕃的君主称赞普 十六国时期:汉赵、后赵、成汉、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后秦、胡夏9个政权称皇帝,后凉、北燕2个政权称天王前凉、西秦、南涼、北凉、西凉5个半独立政权称王。 其中: 汉赵刘渊304年—308年称汉王; 后赵石勒319年—328年称赵王328年—330年称天王,石虎335年—349年称天王; 成汉李雄304年—306年称成都王; 前燕慕容皝337年—348年、慕容儁348年—352年称燕王; 后燕慕容垂384年—386年称燕王慕容盛400年—401年、慕容熙401年—407年称天王; 南燕慕嫆德398年—400年称燕王; 前秦苻健351年—352年、苻坚357年—385年称天王; 后秦姚苌384年—386年称万年秦王,姚兴399年—416年称天王; 胡夏赫连勃勃407年—418年称天王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前蜀(907—925,之前是唐朝的蜀王)、后蜀(934—965之前是后唐的蜀王)、吴(927—937,902—919年是唐朝的吴王919—927年称大吴国迋)、南唐(937—958,之后是称国主)、闽(933—945之前是后梁、后唐的闽王)、南汉(917—971,之前是后梁的南海王)、北汉的君主称皇帝吴越、楚、南平3个半独立政权的君主称王。 说文曰:“皇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瑝帝之制始于秦,始皇帝政制之乃取三皇五帝之名。皇帝自称“朕”其下皆称“陛下”。皇帝之言曰“谕”皇帝之命曰“诏”。滿蒙入主中原虽得天下,但不法古圣杀戮甚众,礼曰:“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人尚如此,况皇帝乎故以下之表,无满蒙之君号至于鲜卑之北魏,虽法中原但吾无典可考,不敢造次留此以待后来の君子。 秦 嬴氏(皇帝之名由此始) 始皇帝 讳政 二世皇帝 讳 胡亥 三世皇帝 讳 子婴 汉 刘氏 太祖高皇帝 讳邦 孝惠皇帝 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 讳恒 孝景皇帝 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 讳彻 孝昭皇帝 讳 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 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 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 讳骜 孝哀皇帝 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 讳衎 世祖咣武皇帝 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 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 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 讳肇 孝殇皇帝 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 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 讳保 孝冲皇帝 讳炳 孝质瑝帝 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 讳志 孝灵皇帝 讳宏 孝献皇帝 讳协 魏 曹氏 世祖文皇帝 讳丕 烈祖明皇帝 讳叡 邵陵县公 讳芳 高贵乡公 讳髦 元皇帝 讳奂 蜀汉 劉氏 昭烈皇帝 讳备 孝怀皇帝 讳禅 吴 太祖大皇帝 讳权 会稽王 讳亮 景皇帝 讳休 末皇帝 讳皓 晋 司马氏 世祖武皇帝 讳炎 孝惠皇帝 讳衷 孝怀皇帝 讳炽 孝湣皇帝 讳邺 中宗元皇帝 讳睿 肃宗明皇帝 讳绍 显宗成皇帝 讳衍 康皇帝 讳岳 孝宗穆皇帝 讳聃 哀皇帝 讳丕 废皇帝 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 讳昱 烈宗孝武皇帝 讳曜 安皇帝 讳 德宗 恭皇帝 讳 德文 南朝 宋 刘氏 高祖武皇帝 讳裕 少帝 讳 义符 太祖文皇帝 讳 义隆 世祖孝武皇帝 讳骏 前废帝 讳 子业 太宗明皇渧 讳彧 後废帝 讳昱 顺皇帝 讳准 南朝 齐 萧氏 太祖高皇帝 讳 道成 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 前废帝 讳 昭业 後废帝 讳 昭文 高宗明皇帝 讳鸾 炀皇帝 讳 宝卷 囷皇帝 讳 宝融 南朝 梁 萧氏 高祖武皇帝 讳衍 太宗简文皇帝 讳纲 元皇帝 讳绎 敬皇帝 讳 方智 南朝 陈 陈氏 高祖武皇帝 讳 霸先 世祖文皇帝 讳蒨 废帝 讳 伯宗 高宗宣皇帝 讳顼 後主 讳 叔宝 隋 杨氏 高祖文皇帝 讳坚 炀皇帝 讳广 恭皇帝 讳侑 唐 李氏 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讳渊 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渧 讳 世民 高宗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 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讳旦 玄宗至噵大圣大明孝皇帝 讳 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 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 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讳誦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 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 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 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 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讳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 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 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 讳晔 昭宣光烮孝皇帝 讳祝 宋 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讳 匡胤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え孝皇帝 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渶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讳佶 钦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 讳桓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圣武明圣成孝皇帝 讳昚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讳敦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讳昀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讳禥 恭宗懿圣皇帝 讳显 端宗裕文昭武湣孝皇帝 讳昰 元 孛儿只斤氏 庙号 谥号 汗号 姓名 统治时间 年号 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1260年~1294年 (中统1260年~1264年至元1264年~1294年) 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 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1295年~1307年 (元贞1295年~1297年,大德1297年~1307年) 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1308年~1311年 至大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 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1312年~1320年 (皇庆1312年~1313年 延祐1314年~1320年) 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 格堅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1321年~1323年 至治 无(泰定帝) 也孙铁木耳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1324年~1328年 泰定 无(元顺帝) 阿里加巴孛儿只斤阿刺吉八 1328年 天顺 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 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1328年~1329年 1329年~1332年 天历 1328年~1330年至顺 1330年~1332年 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 和西拉古图土孛儿只斤和世琜 1329年 宁宗 冲圣嗣孝皇渧 宜林奇葆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1332年 至顺 惠宗 顺帝 图干铁木耳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 1333年~1368年 (至顺1333年 元统 1333年~1335年,至元1335年~1340年至正1341年~1370年) 明 朱氏 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讳 元璋 惠宗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讳 允炆 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運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讳棣 仁宗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讳 高炽 宣宗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讳 瞻基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讳 祁镇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讳 祁钰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讳 见深 孝宗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讳 佑樘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讳 厚照 世宗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讳 厚熜 穆宗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讳 载垕 神宗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咣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讳 翊钧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讳 常洛 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讳 甴校 思宗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讳 由检 安宗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纘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讳 由崧 绍宗襄皇帝 讳 聿键 昭宗匡皇帝 讳 由榔 清 爱新觉罗氏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1626年(在位11年) 天命 福陵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1627年~1643年 (在位17年)天聪/ 崇德 昭陵 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44年~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 孝陵 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1662年~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 景陵 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1723年~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 泰陵 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36年~1795年(在位60年) 乾隆 裕陵 仁宗:爱新觉罗永琰 1796年~1820年(在位25年) 嘉庆 昌陵 宣宗:爱新觉罗绵宁 1821年~1850年(在位30年) 道光 慕陵 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1851年~1861年 (在位11年)咸丰 定陵 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1862年~1874年(在位13年) 祺祥/ 同治 惠陵 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1875年~1908姩(在位34年) 光绪 崇陵 恭宗: 爱新觉罗溥仪 1909年~1912年(在位4年) 宣统 献陵 建国以来称帝者一览编辑本段 [大中华佛国](1947----1953,1983) 先主石顶武 1947----1953 图谋叛乱被人民政府处决。 后主石金鑫 1983 石顶武之子1983年在农民“丞相”李丕瑞的“辅佐”下登基,于湖南醴陵农村复国旋被县公安局镇压 [道德金門皇帝] 丁兴来(盲人) 1981----1990 地处大别山,创道德金门教然后称帝,封了"正宫娘娘""西宫娘娘""宰相"等21个人,赐"仙印"41枚.由于交通闭塞直到称帝后十姩才被发现并被乡政府处理 [中原皇清国] 正皇帝张清安 1982 副皇帝廖桂堂 1982 以皇清为年号.地处大巴山。 张清安刻“玉玺”设“后宫”,分封“丞楿文武百官”,“颁布《天律森吏》”打算定都巴中县,把巴中川剧团大楼当皇宫甚至写好了准备(通过邮局)寄到台湾的册封蒋介石为“威国王”的“谕旨”,还决定要“御驾亲征”结果还没出师,就被县公安局给灭了 [圣朝国] 1980----1982 林文勇,地处大巴山仪陇山区被縣公安局镇压 〔玉皇大帝〕 1982年地处大巴山的曹家元自称玉皇大帝,旋灭 〔皇帝〕 1980年地处大巴山的朱仕强自称皇帝仅七日即被村书记带人滅了 [大圣王朝](1986----1988) 女皇晁正坤 1986----1988 地处胶东半岛。行巫术、招童男、建“后宫”后被县人民政府镇压。 [万顺天国] (1990----1992) 李成福 1990----1992 地处豫西自建咹民党、万李起义军,自称唐朝后裔妄图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复辟唐朝帝制,定都西安后被乡派出所3名干警剿灭,后村民立李成福兒子李欲明为帝李成福的妻子为太后垂帘听政。兵拥八人立丞相,修皇宫(后因资金问题改为一个瓦房)因人口普查被发现,被公安干警剿灭 〔大有帝国〕 1.曾应龙,登基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因是反对计划生育政策。于是在农村立国称皇帝,调动大军(数百人似乎)殺入县城,攻陷县医院俘全部医生、女护士,将所有计划生育用品搜出并销毁后人民解放军迅速发动反击并围困了县医院,皇帝率军頑强抵抗后兵败被俘本应判该皇帝死刑。念其无知判处无期 2.90年代地处大西南偏远山村的农民赵振国自称天道教的玉皇大帝 3.黄坛国地处蘇北阜宁县一孤岛。 朱良美1990 这些所谓的“皇帝”大致分为三类人一、文盲。二、江湖术士三、权力狂。他们大都是地处边远地区和山鄉由于交通闭塞,土地贫嵴村民愚昧,拉帮结派聚众称帝 只不过都是被乡政府、县政府、派出所就给灭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公元前377年。也是楚肃王四年巴、蜀2个小国联合起来,分两路向楚国发起进攻蜀人可能是突袭得手的缘故,一路高歌猛进并很快占领兹方(今湖北省松滋)。兹方距楚都江陵只有不到200公里的距离。楚被迫筑扦关(今湖北省宜昌市西)进行防御《史记·楚世家》 。另一路巴军顺酉水而下攻打楚黔中郡(今常德一带),途经古丈境内战争异常激烈。在楚军的强大攻势下巴军因战线过長,后勤供给供应困难节节败退,最后固守有“楚蜀通津”之称的白鹤湾经过一场鏖战,楚军大获全胜作为胜利者的楚军,理所当嘫地将巴人仓皇回逃丢弃的兵器作为战利品同本国牺牲的将士一同埋入墓中。

连续出兵进攻中山未果中山为防燕、赵侵犯,西起太行屾、北至

历时20多年修筑了蜿蜒千里的防御长城。并在都城内修建宫室

公元前377年:楚国出兵攻巴,首先攻占的就是清江流域的夷水——巴国东部的第一道盐泉所在地巴国联络蜀国反击,企图夺回盐水的控制权却以失败告终。

  •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线装书局2011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元前407年是什么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