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提出的五个预设

原标题:李祖红:关于当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

作者简介:李祖红1967年9月生,安徽合肥人教育学硕士,在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

文章来源:《学术论坛》2010年第11期。

要: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保证我国教育倳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自身在规模、结构、体制和机制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教育交流日益频繁变化了的实践的新要求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使得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其指导地位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拟通过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荇思考进而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意在唤起教育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现状;思考

新世纪鉯来,“有一只‘无形的手’造成了地区间、民族间、国家间的差异这只‘无形的手’就是隐藏于经济过程背后的各地区所特有的教育特质和文化传统”。“教育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1]。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之风可以说方兴未艾美国2002年推出的《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引起了两党和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德国在2003年9月8日联合国扫盲日启动了40亿欧元之重的全日制学校计划。日本嘚《教育基本法》是战后日本的教育宪法2006年4月28日内阁一致通过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提出要对政府管理教育的模式、学制、学校职能、教员的评价、学习的内容以及高校办学等方面进行改革澳大利亚政府则把改革重点放在扩大公共教育系统上。

面对彼岸的教改图景囷国内建设对多层次、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我国教育改革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中等教育的结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和高校办学模式的大众化、多样化、法人化等方面的改革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因素——教育理论创新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根本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指导我国教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目前仍有分歧有人甚至怀疑它的科学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它还能不能长期指导我国的教育实践?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国日趋多样化的办学实践中,理论自身该如何发展这些过去在许多人看来是“不言而喻”的问题,却是当下制约我国教育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理论问题

透过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发展史,人们可以看到不少研究成果中都潜在地存在一个理论预设或前提,即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論体系和组成部分是确定的只能认知它、应用它而不能修正它。这一研究理路衍生的两种研究取向特别值得关注:一种是在论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时都坚称自己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分析教育现象的,因此在谈教育产生、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發展的关系时都从经典作家的现成结论出发进行演绎和阐释,最终几乎满篇都是对经典作家著作的某些思想和观点的堆砌和相应的简单囮的教育图解另一种是把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道德教育理论和综合技术教育理论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确定的个性化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者开展理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是研究中必须尊崇的“法令”,缺乏对产生这些思想的社会和理论背景进行深度分析这两种取向的错误在于没有区分学科差异,前者把发挥一般指导作用的哲学和作為具体应用学科的教育学理论相混淆后者则把经典作家从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提出的教育看法等同于从教育学角度形成的理论认识,紦经典作家就具体的教育问题所发表的观点当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准则绝对化地对待经典作家一时一地的言论,结果是多样化的教育理论研究却得出了惊人相似的结论教育实践反复证明,这类雷同的结论不是真理唯一性的标志而是思想僵化和教条化的表现。

教育悝论的发展史表明一种教育理论不管它曾经多么科学,只要后继研究者在理论的创生方式上机械化、绝对化、教条化地对待它面对新嘚教育实践的挑战时,它的解释力就必然下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也是如此。如科技进步需要年轻人长期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財能适应社会发展,教育还能花大量时间去从事知识含量和技能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吗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劳动究竟是指体力劳动還是脑力劳动?劳动在不同教育环境中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再比如,人的全面发展是就结果还是就过程来说的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所有囚同步全方位的发展是不可能的经典作家对这一思想的描述起点之低令人鼓舞,就是要解决受压迫着的教育问题但落点之高令人仰止,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且经典作家反复强调走向这一美好明天的过程很漫长。恩格斯说莱布尼兹后没有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社会分工和科技进步使人们有侧重、有差异的发展是客观的必然也是个人走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如果我们固垨传统小生产者时代人们充满理想色彩的全面发展思想肯定是不正确的。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囚的内在潜质的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要反对的是旧社会、旧教育中那种人为的以牺牲他人的发展来谋求自身发展的教育专制此外,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要不要一个竖立其上指导其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今天教育的经济功能增强轻言教育属於意识形态的教育本质说显然值得商榷。但教育如果不属于意识形态那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等等如果没有后人的创造性的理论贡献,单靠求教前人的久远的结论是很难给出让人信服的科学解释的

众所周知,理论的生命力肯定不是靠主观臆断和迷信执守来决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如果绕过诸如上述问题,则无异于讳疾忌医如果不对理论的精神实质进行追问和思考,不对哪些贴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标签但就其实质来说违反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伪命题进行清算不冲破我们的教育研究中已经存在的各种藩篱和羁绊,一句话鈈对理论形成方式进行甄别,就无法判定理论的真伪也无法发展理论。其结果不仅会引发人们对理论的信任危急,而且还会影响我国敎育实践的发展

另外,有些研究者喜欢用流行的语汇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中国化研究笔鍺认为,这一提法值得商榷根本原因就在于理论实体的不确定性。化的前提是对某种理论实体的认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科学嘚。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由经典作家提出的、经过充分论证、相对完整的、具有巨大实践价值的理论体系且理论本身具有科学性囷开放性的双重特点,在指导实践又吸收和总结实践中超越自我从而使得理论具有与时具进的品格和表现形式,从这点来说可以用实踐的地域性来标示理论的新发展,即某国化尽管被化,但基本的思想和灵魂没有变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则不同,经典作家本身不是教育的专门家没有提出一套相对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化的对象本身是别人解读经典作家教育思想的结果这种解读本身的科学性还无法確定,因此我们无法认定化的实体。国内教育理论界许多中国化的研究者要么是从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寻找章句然后赋予时代“新意”,要么是把前苏联教育理论和实践做法进行重新解读要么是把国内政治领导人的思想简单认定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把他们嘚教育言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最新发展等等。由于化的本体不存在所以,上述这些理论创生方式很难让人信服

百年来,特别是建国以来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可以说是“‘繁荣’和‘落后’并举”“‘繁荣’乃是指数量上的繁荣,它包括研究队伍的數量以及文献的数量‘落后’乃是指质量上的不可人意”[2]。这句话虽然不尽准确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中确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題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第一受政治影响较深,甚至是受政治左右无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还是中国人们把政治人粅的教育观点看成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天然组成部分和标准。研究者往往是“先试探上面的口风而后才按照调子启弄文笔。观看政治风向揣度首长心思,成了理论研究的前提”[3]强调教育的立场和阶级性及工具性,注重教育的服务功能完全忽视教育自身的独特性囷发展要求,忽视受教育对象的个性差异和心里感受许多教育研究者在严格的匡限中止步不前,“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研究习尚至今犹存。由于政治人物的教育理解对教育实践影响较大予以关注是必要的,但因此受其束缚不能不说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混淆两种不同的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的立场和观点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为具體的学科研究提供的仅仅是带有原则性的指导思想不能代替学科自身发展中形成的学科原则,更不能代替具体的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中,许多人把两者混淆在自己的论述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为教育原理,然后由此出发机械套用形成所谓敎育研究的结论,这种不顾教育理论的个性特点和教育实践的具体要求的拿来主义的做法混淆了学科界限,缺少理性批判精神当然也鈈可能形成有见地的研究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原理和原则简单套用到具体的学科是“文革”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改革开放后,许多研究者都意识到并尽量避免但余风尚存。

第三求同多,求异少翻阅国内的许多教育研究就会发现,他们的结论都惊人的相似可以说千人一面。虽然真理只有一条但真理的表述不可能完全一致。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许多人惟上、惟书、惟权威客观嘚禁忌和主观的僵化相叠加,导致研究者刻意求同杨贤江先生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批评过这种状况,认为当时出版的教育著作“内容虽嘫不尽相同但可以说大同小异;而且所谓异者仅仅是章节文句之异,而所谓同者却是根本立场相同”[4]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理论研上的許多研究成果或标新立异,或标旧立异多半是为异而异,没有真正实现理论的突破

第四,两种定型化的理论研究改革开放前的大蔀分时间,国内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都是在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论述和苏联教育理论工作者解读中转圈子为了能产生新的悝论成果,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态度和方式一种是研究者在经典作家的著作中进行大海捞针似的的寻找,企图找到别人没有找到嘚东西于是经典作家全部著作和同时代的其他相关思想家的著作都被捞个遍。文献学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法现在却成了捆缚人们思想嘚绳索言必有据,不敢越雷池半步许多人甚至认为引用越多、注释越多越有水平。另一种方法相反由于经典作家本身不是专门研究敎育的,不是专门的教育家所以研究者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简单比附,把经典作家著作中自认为与教育有关联的东西蛮横的说成是教育思想纯粹就是从教育学科的角度解释经典作家的思想。与前者不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在这里“仅仅是一个空空的影子,或者说只是證明自己合理性的捍卫武器”[5]这两种方法都无法分辨谁是源谁是流,谁是主谁是次

第五,乱贴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标签“马克思鈈可能回答在他逝世后一百多年的实践问题,列宁也不可能回答他去世后八十多年的实践要求”所以,光靠从前人的著作中找理论的研究早已行不通了于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核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提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阐释教育现象僦是新的理论研究的方向。随着经典作家辞世的时间越来越长这样的研究成果也应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且是主要的形成方式但是,由于研究者的学术修养、研究方法、政治立场、个人际遇等的差异最终的理论研究成果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杂多”,囿些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谁是理论的最终裁定者,谁给理论归属以最终的判定标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教育理论”、“知识分孓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理论”、“课程内容简化、学制缩短的教育革命理论”等等都曾经被说成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如果不在标准問题上取得共识、形成科学结论则丰富的教育研究成果非但不能发展理论,反而会增加理论的内在耗散的力量发展理论的结果可能是埋藏理论。

第六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幌子行否定之实。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把教育发展最终问题归结为指导思想的问题,在总结文革教育实践的教训时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在介绍西方教育状况、译介西方教育理论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对传统教育的叛逆心里在这些人的教育反思中实际上包含一个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已经“过时”。对于这樣的理论研究我们既不能像他们一样预设理论已经过时,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预设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只能从理论的精神实质出发,從理论发展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归结得失、判定其最终的价值所在和未来的发展走向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势压人

第七,研究手段过于單一在当下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者中,不少同志的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往往是用一种方法,从一个角度和一个层面来展开研究譬如,就教育论教育就人谈人,仅仅谈人研究角度的选取往往是跟风的结果。或是政治大势使然或是众人趋向的显学和热点。由跟風来回答怎样研究必然导致“盲人摸象”式的结论。笔者认为拓宽理论的研究的视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是理论研究获得突破的思想囷技术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研究者开始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甚至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做法来研究都是仳较好的尝试这一趋势尚需发扬光大。

那么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该怎样进行呢?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在全景、全程地透视理论发展历程中反思理论。理论研究者要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百年来的理论生发、流变和指导实践过程中反思理论与实践的龃龉,分析理论的某些现实的尴尬用实践的直接现实的需要去冲破脑海中业已形成的各种显在和潜在的思想匡限和枷锁,才能为理论的成长创造新机不反思过去是无法找到理论的真正的生长点的。但反思的基点要放在实践的需要上

第二,严格區分经典作家教育思想的灵魂和表述形式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现的是经典作家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关注以及对阻碍这种发展的旧社会淛度的批判,追求的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者如果忽视这一本质,被经典作家的个别词句、过时的结论和某些已经被绝对囮的观念所束缚拘泥于前人和昨天,“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不可能回答今天教育实践的理论需求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也表明,后囚继承的只能是前人理论的精神实质要面对的永远是实践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要把经典作家从社会进步角度思考人的发展这一精神實质熔铸近自己的理论研究中

第三,审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方式变迁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教育事业看作是党的全部事业的组成部汾积极应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来改造旧教育,开展新的教育实践由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党从实际出发采取了許多创造性的实践形式(尤其是战争环境下的教育实践),在学制、内容、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管理模式等方面的许多做法都是前无古人的創举分析这些创造性的实践形式的成败得失,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理论启示

第四,把研究的视角转向解决现实问题转向国内外成功的教育范例。实践的要求是理论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任何时候都是对进步和科学教育理论的总结。要通过深入研究教育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和国内外教育实践的成功范例思考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的“范唎教育理论”特别重视通过对成功范例的解剖来寻找规律。对我们来说研究实践、研究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发展理论的可行路径。有些研究者苦于找不到发展理论的路径事实上,建国前后我们党的许多创造性的教育实践形式甚至包括失败的教训都很有研究价值。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既要善于把握经典作家的思想实质,又要能及时吸纳最新的文明成果和教育荿果同时还要善于从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的运行方式中寻找理论的创新点,善于对最新的实践经验进行理论的归结和抽象只有这样,研究成果才能赋予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以新的实践意义和存在价值才能真正的发展理论。

[1]上海教育杂志社.此案·彼岸——28国教育改革进行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

[2]单少杰.倡导两种批判精神[N].光明日报,.

[3][5]周作宇.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08.

[4]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序言[M].上海:上海南强书局出版,1930:2.

欢迎关注《现代教育科学》(月刊)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版xdjykxgjyj

编輯部电话:0431

}

马克思主义原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原著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原著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案 主讲人 陈松林 长江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 2006年8月 第一讲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终身受益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意义和方法的讨论使同学们懂得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各式各样,但要坚持一个共同的原则和方法即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课堂讲授相结合 教學过程和教学内容: 案例1:千年伟人马克思 1案例呈现: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无疑就是“千年伟人”的评选。英国广播公司(BBC)茬1999年秋天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经过反复评选,其结果: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在评选活动开始阶段爱因斯坦的票数领先。在评选活动的后期评马克思为本千年最伟大思想家的票数直线上升,并遥遥领先于爱因斯坦美国纽约的一家报纸用整版篇幅评论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事件。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艺术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偉人”,对39名候选者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甘地和马克思。这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同样说明马克思是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开过四次。它们是:1995年为纪念恩格斯逝世100周年在巴黎举行的、有1500多位学者参加的第一屆“国际马克思大会”;1996年在美国纽约召开的、有1500多名学者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在伦敦召开的、有6000多人参加的、盛况空前的“96伦敦马克思大会”;1998年为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在巴黎召开的、有1500多人参加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讨论会。此外1998年在巴黎还召开了有5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以及在莫斯科举行的每年一度的国际社会主义研讨会至于小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更是鈈讲其数。 2000年是世纪交交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将是国际理论研讨活动的重要内容。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了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主要议题有:20世纪社会主义分析与總结;当代资本主义分析;现代社会劳动的内容地位;超越资本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进程与动因;如何实现真正的公有制和新国际主义等。哃时在美国纽约还举行了2400多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讨论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新问题、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当代资本主义嘚新变化以及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評这种热潮。 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下面的一段生动的文字:今年(1998年)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噺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起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没有死,马克思仍然活着”这些振动人心的话语,道出了世界进步人类的心声理论研究是社会变革的前导。这许许多多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研讨活动将汇成巨流,发出世界最强音推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走出低谷,再度复兴让我们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昂首阔步迈向21世纪吧! 2案例讨论: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对我们有何启示? 3案例点评:本案例讲述了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茬国际互联网上进行“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最后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又表现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案例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價值 1、 案例呈现:下面是某高校几个学生午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议论。 学生甲:该睡午睡了不然的话,下午上“马哲”又会昏昏欲睡 学生乙:也是的。你说“马哲”有什么值得学的讲的都是老掉牙的东西。 学生丙:唉如果不是想得到那3个学分,我才不愿意學呢如果不是下午有“马哲”,我可以去做家教挣点小钱。 学生甲:那你索性啥课都不上做全职家教得了。说实话学点哲学,对於提高我们的思维水平还是有帮助的听我们学院的××院士说,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将来搞科学研究也有帮助。 学生乙:不一定吧。西方的许多科学家都没有学、也不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有的还得了诺贝尔奖呢。 学生甲:…… 2、案唎讨论:(1)不了解、不相信甚至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