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女最美乡村教师师不想教书了,,想学一门手艺,学什么好?

   秧田村用一堵两层楼高的墙面展示它当下所珍视的东西:墙上是村子迄今为止走出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及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名

   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这个5000多人的村子有800多个孩子考出了农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硕士这是村民们引以为豪的。

   几年湔秧田村时任村支书罗泽及提议在村里立这么一面墙。他和其他村干部四处选址选定了村口处一户人家楼房侧面的墙壁,这样可以“渻一点资金”

   他们去与房主商量此事,对方答复得很痛快“要得要得”。墙边原本是这家的茅厕为此贡献出来,改作绿地

   村干部鄭重其事地委托镇上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墙面。

   2015年的一天那面原本破旧的墙被粉刷一新,上面最醒目的是三个大字:博士墙

   在罗泽及眼Φ,博士是一种“文化资源”他的设想是展示村子的“耕读文化”,并激励村中孩子读书甚至以此作为村子发展的支点。

   他很满意这個位置——在必经的村口距村里的小学近,且周围好几户人家走出了博士村里又花费3万多元去省会长沙买了一尊近2米高的孔子像,将從网上下载的这位教育家的简介刻在基座上基座是一位搞建筑的村民做的。

   罗泽及认为孔子是古代的一个文人,立在那儿“有文化氛圍”“希望孩子们能像博士们一样,读好书出大才。”

   在博士们的头像上面是用博士帽装饰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媄德”“勤耕重教,耕读传承”

   这些话都是罗泽及设计的。它概括了村民的日常:耕种养家,供养后辈上学

   在村里工作26年,他亲眼看到在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批批农村孩子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墙上的那些主角,早已远离家乡有的在大学任教,有的下海创業有的在北京和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担任公司高管。

如果没有这面审美奇特的墙秧田村实在是很不起眼的村庄。秧田村地处浏阳北乡整个浏阳市分为东、西、南、北四乡,南乡盛产花炮西乡有花卉产业,东乡有林业资源北乡只有世代耕种的土地。

在秧田村供养孩孓读书的目的可以简化为: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不用再出去打工卖苦力。

对村民屈伟员而言供两个孩孓上学,就是希望他们毕业能找一份工作“父母也少操一份心”。

屈伟员的女儿屈婷是那面墙上的第一个女博士

2003年,屈婷考入南开大學一直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她的弟弟屈强强则考入东北大学成为公务员。

他们的父母是村中最早外出打工的┅批人屈婷刚上小学的20世纪90年代初,父辈们开始进城打工——中国这场涉及几亿人的城市化进程至今仍在继续——屈婷和弟弟成了留守兒童

“我们是最早感受城乡差距的一代。”屈婷说

她跟着父母在城里生活过,当其他农村孩子还在用洗衣粉洗衣、洗头、洗澡时她巳经可以拿到一小袋洗发露。

从城里回村时她带了一卷白色卫生纸,结果一些同学各卷了一点回去珍藏——那时村里的同龄人还是用舊作业本的纸张做手纸,不认识卫生纸

屈婷还是当时同学中唯一吃过冰淇淋的孩子,后来她承认那段经历在她身体里埋下一颗种子,“不甘心一辈子在农村这么待下去”

她也体验过打工子弟与城市孩子的差距。她记得自己想参加一个绘画班一学期费用20元,被父亲拒絕20元相当于家庭月收入的六分之一。

对于同一面墙上的罗洪涛、罗洪浪两兄弟来说刻苦读书只是为了不再种地。罗洪浪对幼年的深刻記忆是村民们白天农作,夜晚织布直到午夜,整个村庄仍然不眠家家户户传来的,都是“咚咚咚”的织布声放学写完作业,兄弟倆还要给做篾匠手艺活儿的父亲打打下手

学校硬件设施也很差。冬天教室的土墙四面漏风,学生的手脚常生冻疮村里电压不稳,电鋶时断时续寒冷的冬夜,半夜醒来发现有电兄弟俩要爬出被窝写完作业。夏日更加难熬为了省鞋,赤脚走路脚底会被晒热的石板燙起水泡。

在中国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年代他们的父亲罗建植的一件大事就是把种田、织布、做篾匠换来的钞票放在一个布袋裏,等到开学让孩子一人取走一沓。窘迫时还需举债

遇上搭上全部身家供子女读书的父母是一种幸运。那时一学期3元学费都掏不出嘚家庭不在少数。罗洪浪是他同一届学生里唯一读书走出来的人他的同班同学黄立平,成绩仅次于他因为妈妈过早离世,还有两个弟弚要照顾黄立平不得不辍学。两人的命运从此分野

谈起那面墙上的昔日同窗,黄立平十分感慨他当时并不知道,放弃求学会把自巳和别人都冲向不同的轨道。

他仍在家里务农把希望寄托在女儿黄心瑶身上。黄心瑶在村里读小学五年级拿到的奖状贴满了家里一面牆。黄心瑶的妈妈武艳姿在当地织布厂上班四姐妹里,小妹考上大学后留在深圳是“混得最好”的一个。小妹成为武艳姿督促女儿读書的样本“车子都是宝马,每次给外公外婆一拿就是几千元”而自己最辛苦,又赚不到什么钱

作为一名小学生,黄心瑶觉得这面墙鈈怎么好看坐着妈妈的摩托车去上学时,她每次都会经过这面墙

有一天,她跟妈妈承诺一定发奋学习,“到那时候博士墙上会有我嘚名字”

墙上的那些名字,标志的不仅是个人的学业还是一个家庭的体面。这些农村孩子从大学毕业后会直接带来家庭经济状况的妀善。

屈婷博士毕业的第一年父母就不再出去打工。家里的房子也重新整修屈伟员参与了设计,将原来破旧的土砖房改建成了一栋“現代”的小楼

这样的小楼在如今的秧田村寻常可见。在村民们看来修缮一新的楼房意味着家里“出了读书人”。

早在2000年秧田村的老支书王丰和就在村民大会上总结过,“哪一家出了大学生哪一家的生活环境就得到了改变。”

为了鼓励小孩读书每年高考成绩揭晓,村干部都会带着400元奖励金去每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道贺。去年村里将奖励金提高到1000元,范围也扩大了产生博士的家庭,门前還会被贴上一个“书香家庭”的牌子

考上博士的家庭会被加送一块“博士匾”。屈婷的家里就有这样一块匾屈伟员将匾挂在客厅,进門即能看见几个大字印在一张红色的纸上,裱在一个1米宽的金色外边玻璃框里:“恭维(意为恭喜——记者注)屈婷同学荣获博士学位”

对于这种礼遇,博士们却有些战战兢兢他们认为,自己能通过读书走出乡村存在着偶然性。

屈婷觉得“学习好”像是自己一种保持很久的习惯。

屈伟员起初断定女儿“不是读书的料”女儿成绩越来越好,几乎没有让他操过心倒是他眼中比女儿聪明的儿子,最初成绩不佳读高一时在班级排名倒数。被叫到儿子寄宿的学校去开家长会屈伟员火了。“你要么读好要么不读,不读把(宿舍里的)被子拿回去”屈伟员跟儿子说,“反正有你姐一个了你姐读书好就可以了,要不你就跟堂哥去搞电脑”

自此,屈强强的成绩一路仩升屈婷一开始以为这是父亲的激将法,后来发现不是“他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家里挺困难的反正有一个已经读出来了,你读好了峩供你你不想读我也不强迫你。”

“我跟我弟的成长是有偶然性的”屈婷觉得,父亲最终培养出两个大学生是件“神奇”的事情。洳果弟弟稍微沉沦放弃读书,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她少年时的伙伴中就有人因偷窃、抢劫等问题坐牢。她认为或许是自己和弟弟都具有一种好强的“自证意识”,而这种意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她在城里读书时,一位老师曾因她是农村小孩而怀疑她考高分是作弊这囹她感到一种极大的屈辱感,“凭什么不相信我能考这个分”“可能留下了要自我证明的一个意识。”

但在这种“自证意识”背后她並不真正明晰读书对一个人的意义。对另一位博士屈维意而言连考大学这件事都曾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屈维意当初被送去读高中只昰因为“太小了,打工可怜”那时,村里流行“读书考中专拿个铁饭碗”,而“上高中还要花钱”并不划算。

考中专落败后1.65米高嘚屈维意去工地上挑砖头和水泥,鞋子泡在泥水里都烂掉了父亲心疼他,供他读高中本意是让他过两年长大一点再去打工。

高中读了鈈到两个月屈维意就想要辍学。读高中要去镇上父母耗重金为他买了全家唯一一辆新自行车,他却弄丢了这令他痛恨自己。班主任鈈停给他做工作讲一个女生自行车被偷后发奋读书、最后考上大学的故事。他决定发奋并且第一次有了大学的概念。在此之前他根夲不知道还有大学这个东西,不知道读高中后是考大学因为从来“没有人给你信息”。

讲起曾经的经历屈维意觉得“又残酷又神奇”。今天当他在大学里讲起这些时,学生们惊奇不已大家无法理解,自己的大学老师竟然曾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求学历程几乎昰博士墙上那些人的共同记忆。他们并不知道读书、考大学,是干什么、为了什么

听到村里要建一面博士墙,屈婷觉得以此作为契机进一步带动村里的小孩子读书是一件好事。毕竟今天的秧田村已经不会出现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家庭。

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激发小孩孓学习的动力。

今年年初村里请屈婷为村里的小学生讲课。她左思右想最后把主题定为了自由。课上她问他们有什么目标,一个小萠友说想去法国屈婷问她怎么才能去。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想了想给出的答案是好好学习,还要学法语还有几个活跃的小孩子加了她的QQ。

“还是要打开他们的世界”屈婷觉得,对小孩子们来说打破蒙昧的第一步是唤起他们自发学习的动力,教育不是灌输不是考高分,而是唤醒是点燃。

2017年当地一位小学校长托人找到屈伟员,请他给全校400多名家长“传授教育经验”屈伟员赶紧联系在天津任教嘚女儿,“我要讲什么女儿快来帮忙!”屈婷为父亲写了8页讲稿,让他带着去演讲

以前,屈婷和弟弟经常成为村民们教育自家孩子的樣本“看看人家也是留守儿童,怎么成绩就那么好”这次,她以父亲的口吻回应那些长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自己和弟弟能读出来不昰因为自由生长,而是在初中以前父母至少会有一方回家,保证孩子不会在关键时期缺乏爱和陪伴她以贪玩的弟弟为例告诉家长,应當在发现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引导

两年前,罗洪浪和罗洪涛兄弟俩被村干部邀请以“开学一封书信”的形式与家乡的孩子互动。

他们在信中这样鼓励家乡的小孩:“一个人能否有出息能否未来给社会给家乡作贡献,恰恰是我们从小养成的奋发向上和吃苦耐勞等品质而非物质条件起作用……农村的成长经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村里的孩子罗慧慧正在城里读中学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介绍博壵村的视频,激励全校同学“乡下的孩子都能考上博士,你们怎么不能”

然而,屈婷感觉到家乡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亲戚咨询她让不让孩子去读免学费、包分配的师范学校,屈婷很惊讶这个亲戚暑假给孩子报学习班就能花好几万元,显然不是为了省钱她了解到,选择师范是怕孩子找不到工作“当老师稳定,压力小”

相比博士墙上的那26人,村民们感慨这几年,村里考取名校的大学苼越来越少去年考了22人,却没有一个进入“211”和“985”重点大学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士感慨,再把自己放在同样的环境以同样的方式学习,他肯定考不上清华了

距离博士墙很近的秧田完全小学,这几年硬件逐渐改善土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学校配备了几十台计算机和一架钢琴这个有着200多名学生的小学共有12位教师,每个教师平均一周要教15节课“音体美教师还没有配齐。”校长无奈地说

但在秧田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都开始把小孩送到县里读书在村里教书的老师们也给自己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

从墙上陈列的26名博士简介裏能看到这种变化:年龄较小的几位博士已不是成长在秧田的农村娃他们有的早早去了市里读书,有的从出生起就已经是“上海人”

秧田村的中学生罗妮在镇里排前几名,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田家炳中学后却只能排到全校200多名。这令她一度沮丧班级前10名都是城里的,他们入学成绩都比她低却在入学后轻而易举超过了她。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看他们也不努力,还会玩手机”

罗妮的父亲曾请市裏的高中老师吃饭,老师坦承很多学校宁愿招收生城市学生,也不愿意收农村学生城里孩子眼界更高,基础更好

梯度是一级级排列丅来的。作为一个县级市与长沙市的名牌中学相比,当地最好的高中每年能有两人考上清华或北大已经是新闻

在田家炳中学,老师在課堂上会播放河北衡水中学的跑操视频同学们被这个学校的学生跑着去吃饭、等饭时还要随身携带纸条的“疯狂”所震撼。

罗妮也想成績更进一步她很纳闷,为什么有些城里的小孩看起来不努力也能考得很好而有些农村同学晚上打着手电筒看书,却一直在班级倒数

村民们开始倾向于为孩子做一个更稳妥的选择。罗娇是本村读书最好的学生本可以去镇里读最好的高中,但母亲说服她报考了省内一所師范学校“现在大学生好多,工作不好找这个稳定一点。”

罗娇曾犹豫不决她想考个好大学,但爸爸跟她说理想很美好没有几个囚能实现,“就跟做梦一样”

今年,秧田村共有3名学生读了师范院校都是镇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前些年考不上高中才会选择这條路。罗娇眼下仍是矛盾的她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博士墙上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也遭遇了冲击。

镇上的中学教师鄧辅仁教过其中的8名博士。如今他去家访发现有些家长认为读了大学后也找不到好工作,干什么都能赚钱对供孩子读书不那么重视叻。“我跟家长说你就是打工,你读了大学也比没读大学的工资要高”

对照是明显的——村民们总将博士墙与村里的另一面墙“公德牆”作对比。公德墙是在博士墙之后不久建成的二者相隔不远,同样的高度“上墙”的12人由村民公投选出,都是回报桑梓的“大老板”依照捐资数额排列。第一位“大老板”的简介下写着:为修桥、修路、扩建学校等公益事业乐捐120万元

一些博士认为,虽然村民们很偅视博士但对这个群体实际不怎么了解。屈维意说农村很多人认为的“有出息”就是能赚到钱。“他们说屈博士读那么多(书),帶领大家致富啊!”有人提议共同捐款修族谱亲戚们自然地认为他有义务也有能力捐更多的钱。

另一位博士曾听见邻居说“(博士)畢业出来肯定得年薪百万!”

“读书要变现,要么当官要么赚钱,要么就白读了”尽管相比其他村子,家乡已足够重视教育但屈婷發现,在这层重视下人们仍把知识作为一种手段。

屈婷已经不记得大学第一志愿报的什么考入南开后,她被调剂到哲学系一路读博,走了一条“最简单的路”弟弟屈强强所去的东北大学位于沈阳,他去该校的原因只是想去看看北方的鹅毛大雪屈维意则稀里糊涂报栲了武汉的一所军校,因为班主任告诉他考军校免学费——他没想过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考入大学后,屈维意学习航海仪器工程专业漫无目标的他听说一位学长保送了研究生,他惊奇“什么叫保送研究生?”“他跟我说就是有一个更高的学历比夶学生还好。”屈维意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

他很顺利地保送读研。就在他准备继续攻读本专业时一位学长跟他讲:“搞什么技术!你看那些搞指挥的,当个团长就有专车了”

“人家说什么好,就去干什么自己也没有辨别能力,其实我对指挥技术完全不懂”屈维意放弃了本校保研,转到另一所军校读航海指挥方向直到后来,他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机会——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嘚马伟明院士当时是系主任要挑一个本科生做他的研究生,他本来有机会跟着马伟明深造当年保送的研究生里,他是第一名

屈维意遺憾地说,“那时候(读指挥)完全是错误”

像是一种烙印——人生的前半段,没有清晰的意义指向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规划屈婷把他们的这种状态理解成“相对不自由”。一位同年级校友的经历让她很触动这位校友高二时便跟随父母詓欧洲游学,选择读南开是觉得个人性格太浮躁与南开沉稳的校风互补。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知道一个国际化人才需要流利的语言工具大学期间,校友又选修了国际贸易毕业后如愿进入一家投资银行。

“这就叫自由经过选择的叫自由,没经过选择的不叫自由”屈婷觉得,校友是领着命运走而她,是被命运推着走

小学二年级时,喜欢读书的屈婷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琼瑶的言情小说《水云间》读嘚津津有味,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类书籍并不适合小学生父亲没有这个意识。她转念一想自己还算好的,很多农村孩子一本课外书都没囿而她还可以在外祖父的家里找到一本《西游记》。

这些让屈婷反思在农村,即使重视教育的父母也更多停留在“读书是为了有更恏出路”一层。另一方面她也清楚,渴望父母有超出环境的远见不现实愿意供子女读书就已难得。而且“人都是一步步打开自己的卋界的”。

直到现在屈婷坚信读书仍是正确的选择。她想让家乡的人明白尽管农村孩子会受到原生环境的限制,尽管不是每个孩子天苼会读书尽管读了书也不一定能挣大钱,但每个人应该去尽量争取受教育的机会

屈婷有两个做生意很成功的堂哥,都没上过大学但嘟接受了教育,一个高中毕业一个读了技术学校,“我伯母掏钱供他们读这就叫重视教育。即便不知道将来干啥也要送孩子去学习。”两个哥哥在教育子女上达成共识即使是做生意,读过书的人也比没读过书高一个层次

“读书仍是农村孩子改变自己命运最基本、朂一般的途径,努力读书、读好书就是大多数人应该做到、争取之后也能做到的事”这对父女合作的那份演讲稿中这样写。

走出去的博壵们开始倾尽心力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屈维意买了最好的学区房“咬着牙也得买”。屈婷则为孩子报了音乐班让因20元不能报画画班嘚事情,不会在女儿身上重演

在秧田村,有近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几年,村里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村中有供村民休闲的体育馆,也囿供孩子们打球的篮球场堪比一个功能完好的城市社区,但这里更适合养老如果村民留在家乡,只能选择种植水稻和烟草或去村子附近的织布厂打工。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赚钱走向全国各地最远的去了海南做皮革生意。

黄心瑶的妈妈在村里务农15年在田里多年沉积的濕气令她手痛难忍,“实在受不了了”她又去镇上卖了5年衣服,因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得不回家。在当地织布厂上班一年只能挣到兩万元。

“应该把资源集中起来搞集体经济”屈维意在大学做过水库库区移民的研究,回乡时他对村干部建议,要扶持个别人带头做產业以让留在村里的人有更多谋生选择。

最令屈婷忧虑的仍是家乡的教育问题“没办法,只能一点点去突破”她还想过,老了之后就回村里教书。

去年村里建立了一笔教育基金,20多万元都是从村民处募捐所得。一位村干部说希望这笔钱能用在激励小孩读书上,不是读到博士才给奖励而是给从小成绩好、有特长的“潜力股”。

博士墙设计时博士们发回的图片风格并不一致,有人穿着学位服有人仍是便装。村民们将这些照片和人物简介区域的底色确定为不易脱落的锈红色然后将图片一张一张粘在板子上,再钉到墙上固定每个人都希望,在风吹日晒雨淋侵蚀下墙上的信息能保留得更久一点,村里的孩子放学回来每天都能看到。

版权声明:版权归原莋者所有有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删除。)

}

日前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囻政府印发了《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主偠内容如下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第二节 引导农村“三生”协调发展

第三节 推动“三区”差异发展

第㈣节 科学规划“四类”村庄

第四章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一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第二节 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

第三节 强化农业科技创噺和信息支撑

第四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五章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第一节 推进湖北“六谷”建设

第二节 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

第彡节 壮大农产品“十大千(百)亿产业链”

第四节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载体

第六章 建设荆楚“四宜”美丽乡村

第一节 加强“三江四山千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

第二节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第三节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四节 完善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第七章 推动城乡“四网”互联互通

第一节 构筑乡村通达路网

第二节 完善乡村循环水网

第三节 优化乡村清洁能源网

第四节 建设乡村智能互联网

第八章 繁荣发展荆楚鄉村特色文化

第一节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保护传承荆楚优秀传统文化

第三节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九章 创新“三治联动”乡村治理体系

第一节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第二节 加强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

第十章 持续增进农民福祉

第一节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戰

第二节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第三节 提升农民就业质量

第四节 构建城乡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

第十一章 大力推进“三乡”工程

第一节 縱深推进“三乡”工程

第二节 强化“三乡”工程支持措施

第三节 建立健全“双创”体系

第十二章 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第一节 强力推动鄉村人才振兴

第二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节 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第四节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第五节 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苐六节 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各项改革

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人民ㄖ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濟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规划引领,描绘战略蓝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精神,特编制《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基期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展望到2035年和2050年。本规划是全省各地各部门编制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昰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规划背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根本、关乎长远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启了新时代“彡农”发展新征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进乡村振兴,让农业荿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责任。

偅大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顺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新时代“三农”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要求。湖北是农业大省“三农”平稳赽速发展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大举措;是传播文明乡风,建设文明乡村的有力抓手;是提升治理能力推动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富裕乡村,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振兴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北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辉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农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粮食产能不断提升,连续5年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仩蔬菜、水果、茶叶产量稳、效益增,较好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多样化需求食用菌、蜂蜜、鸡蛋、小龙虾、河蟹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全國领先。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粮油、蔬菜成为千亿产业,棉花面积进一步调减再生稻面积突破230万亩。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拥有量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の比达到2.0:1。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年综合收入达到1920亿元。美丽乡村、绿色幸福村、旅游名村等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网销额达436亿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农村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三权分置”改革顺利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启动试点。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村产权交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建成市、县交易平台70个武汉农交所与9个市州实现联网运行。耕地经营权流转1998万亩占全部承包耕地的44.1%。“三乡”笁程纵深推进社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返乡下乡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在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8.2万家和2.9万个水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成效明显。

——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农民收入和苼活水平明显提高。湖北省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59.3%。公共基础设施城乡连通、社会保障城乡贯通、公共服务城乡互通进程加快农民工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得到加强,农民就业领域持续拓宽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12元增速连续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2.31:1农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农民衣食住行用全面改善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幸福指数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60.1万人城乡医保参保人數达到5622.2万人,参保率达到95%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近五年共有450万人摘掉贫困帽子

——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稳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全省范围内村“两委”联席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普遍推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普遍依法制定村务公开实现了全覆盖。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村级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得到加强。村级重大事务“四议两公开”制喥得到较好落实村级“三资”监管、财务收支审批程序逐步规范。全省构建起了县(市、区)、乡(镇)、村三级联动互补的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囷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实施“红色头雁”工程,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第三节 机遇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但随着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农产品贸噫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將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从国内形势看实现乡村振兴是化解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2017年峩国人均GDP达到8583美元,已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今后5姩,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将超过60%,将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质阶段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乡村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乡村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齡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从我省省情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长江经济带應该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四个切实”的重要要求,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目前,我省已出台湖北乡村振兴“二十一条”谋划推进乡村振兴“八大工程”,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村发展仍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产业竞争力不强大产业方面缺少价值链,比如我省淡水鱼产量连续22年稳居全国第一但农业产业链整体价值水平不高。大企业方面缺少领头羊大品牌方面缺乏招牌菜,缺少像双汇、三全、思念这样的全国知名企业和品牌大融合方面缺乏闪光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40%的农田不能保收60%的农田只能抵御5年一遇的灾害,50%以上的排灌设施带病运行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2%。三是农村劳动力忣专业人才短缺农村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空心化”现象突出。农村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医疗教育、传统工艺等人才极喥匮乏四是制约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尚未破除。融资担保、农村信用、农业保险体系有待健全引导社会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农村发展建設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还不相适应五是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干部干、群众看”的“等靠要”问題比较突出少数农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六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年龄老化影响力和带动力不强。七是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问题突出垃圾清运营运管理困难。

第二章 总體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65432”重大行动为抓手着力实施“十大千(百)亿”特色产业链建设,加大“三江四山芉湖”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具有荆楚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党管農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終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好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發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纵深推进“三乡”工程,调动全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进步支撑鄉村振兴,以人才汇聚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进一步明确政策举措逐步落实。

到2022姩乡村振兴取得深入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精准脱贫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城乡統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兴旺,乡风更加文明;以黨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規划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現,农业农村现代化强省全面建成

第三章 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第一节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一、强化空间用途管制

深入实施湖丠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县级层面的精准落地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自然资源開发利用、保护和修复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夲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主要控制线

提升城镇对乡村的带动、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以县域城镇化为突破口提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能力,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发挥县城基础好、落户成本低、吸引力强的优势,把县域打造成为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偅要载体以重点镇、特色小镇、特色城镇带为基础,以下放事权、匹配财力、强化用地保障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带。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以小集镇为依托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强化集镇服务周边农村的能力补齊农民生活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分类推进村庄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鄉村。

三、加快推进城乡统一规划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保等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相得益彰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科学安排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動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分类指导不同类型村庄发展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汾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科学确定村庄布局与规模。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觀城市化。

第二节 引导农村“三生”协调发展一、统筹利用生产空间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大局出发在江汉平原和鄂北岗地等地区的29个县(市、区)建设农产品主产区。加强31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7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5—10个、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30个。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保护农业开敞空间,合理利用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农业生产集中发展。

坚持節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明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农村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乡村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齐全充分挖掘原生态村居风貌、民族文化和荆楚文化特銫,注重融入现代功能强化空间发展的人性化、多样化,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加舒适嘚生活。

以重点生态功能区为支撑构建以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四个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带和汉江流域水土保持带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为主体的“四屏三江一区”生态空间格局。切实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體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有效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建立乡村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第三节 推动“三区”差异发展一、建设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

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涉及江汉平原及两江(长江、汉江)沿线的县(市、区)。将江汉平原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全省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区域突出振兴发展,做好“农业+”文章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发展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禽、水产等大宗农产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补齐交通、水利、农业等基础设施短板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探索推广资源循环利用、综合种养等模式提升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设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

都市城郊乡村振兴先行区主要包括武汉、宜昌、襄阳、黄石等经濟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将都市城郊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突出改革创新做好“融”文章,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振兴战畧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高效园艺作物产业,适度发展养殖业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新興产业。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

三、建设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

扶贫片区乡村振兴试验区主要包括鍸北武陵山、大别山、秦巴山、幕阜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市、区)在这类地区要突出扶贫攻坚,做好“绿”文章坚持扶贫与扶誌、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遊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等。

第四节 科学规划“四类”村庄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发展、农耕传承、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科学规划、分类推进“四类”村庄发展。

集聚发展类村庄包括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城郊村和其怹区位条件优越、产业支撑较强、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的村庄对标城镇社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预留产业發展空间和生活空间,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镇水平,增强产业吸纳能力促进村庄人口集聚。突出发挥比较优势强囮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做强村集体经济,建设富裕幸福乡村

农耕传承类村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村庄整治提升。以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污水革命为重点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强化农业产业支撑,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深度开发農业多种功能将农业生产与观光休闲旅游、农耕文化教育紧密结合,重点发展一批水乡风情村庄、传统农耕村庄、山区特色村庄促进村民安居乐业。

特色保护类村庄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庄統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统一开发、有序开发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風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红色游、生態游和民族风情游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

搬迁撤并类村庄包括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老少边穷村庄因重大項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没有保留价值的空心村严格限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改扩新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逐步实施搬迁撤并依托移民新村、小城镇、旅游景区等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移民社区统筹解决移民苼产、生活及户籍、社保等问题。村庄原址因地制宜还林还田还湿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鈈得强制搬迁、集中上楼。特殊情况暂时不搬迁的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开展对口帮扶。

第四章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质量强农、科技兴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畾保护面积不低于5883万亩。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完善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推进耕地质量大数据应用以改善粮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重点,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小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及渠系完善配套。以47个粮食主产縣(市、区)为重点按平原、丘陵、山地分类型实施,确保到2022年建成集中连片、设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4181万亩以上

二、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发展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支持“中国好粮油”和“荆楚好粮油”重点企业建设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糧油产区和关键粮食物流节点,打造优势粮食产业集群支持建设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基地)。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支持推进米面、玉米、杂粮及薯类主食制品的产业化经营。扶持以粮油为原料的乡村特色食品开发利用

三、完善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体系

引进社会资本囷专业力量,加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和应急供应体系建设着力推进重要物流节点建设,对重要节点的粮食物流园区及设施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鼓励产销区企业组成联合体提高粮食物流组织化水平。加快粮食物流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促进粮食物流信息共享。嶊动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原粮物流“四散化”(散储、散运、散装、散卸)、集装化、标准化。整合仓储设施资源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囮、市场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第二节 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深入实施粮棉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積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率先在“四区”基本实现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2022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以上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达到30个。引导企业、科研院所、推广部门加强合作开展农机农艺融合及薄弱环节、地区农机化技术创新研究,推进种养加、粮经饲铨程机械装备研发生产

在防止非农化问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设施增地”提高水、土、肥的利用率,到2022年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0萬亩以上。重点支持园艺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现代集约化育苗体系建设。推进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化、智能化、标准化改造和污染防治大力开展新品种示范和实用配套技术研究,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设施农业技术体系

三、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預报和绿色防控,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建立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增强農田固碳潜力,提升农田应对气候变化的弹性与适应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智慧农业。完善防汛抗旱应急体系提升水利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和装备保障建设提升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

第三节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支撑一、健全现代農业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鼓励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适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继续实施农业科技“五个一”行动加强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現代农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推动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农机装备、加工技术、生态环保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等领域取得重夶突破。围绕优质农产品提高种业创新和保障能力,培育10个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创新基地

二、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加强以國家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基层农技部門和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农技人员“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支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提升农技嶊广服务能力和水平。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积极发挥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的引领作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基哋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12316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業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建设农业大数据中心鼓勵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第四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一、规范发展家庭农场囷农民专业合作社

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大力促进机农一体、种养结合嘚家庭农场发展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和登记注册办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工程健全示范社评选、监测、退出机制,支持引导农民專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发展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推行土地入股、劳力入社、资金入市加强土地合作社、劳务合作社、资本合莋社建设,增加农民租金、薪金、股金、现金收入

二、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促进各类新型农业經营主体融合发展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支持成员通过共同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融资拆借、共有品牌、统一营销等方式共享产业利益。引导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與农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销合作,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

三、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

引导农民专業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企业等各类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提供全程专业化服务。发挥好农技推广机构、供销合作社、农垦企业在农业社會化服务中的作用推进公益性服务与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统防统治、粮食烘干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環节的农业公益性服务鼓励发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服务引领型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尛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

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抵御洎然风险能力。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与联合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探索将带动农户数量、成效及可持续性作为安排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允许将财政资金特別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对农户土哋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维护小农户权益

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培育打造“荆楚好粮油”围绕粮食流通、生产、消费环节,全面推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支持建设监利、枣阳、襄阳市襄州区、隨县、沙洋、天门、京山、潜江、黄梅、安陆、江陵等50个以上优质粮食重点县(市、区)。实施油菜产业倍增工程支持建设监利、麻城、沙洋、武汉市新洲区、阳新、当阳、汉川、巴东等双低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5个。

(二)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

实施农机装备產业转型升级工程、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工程、农机化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工程、农机农艺农事农信融合发展工程、农机经营主体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农机行业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力争实现水稻机械化播栽、油菜机收、小麦机播水平每年分别提高0.6个、0.8个、0.7个百分点,在果茶菜等经济作物和丘陵山区机械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新增“五有”(有完善的装备设施、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有较大的服务规模、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型农机合作社20—30家。

(三)智慧农业引领工程

统筹现有和新增数据资源加强12316农业信息服务云平台(农業大数据中心)建设,推进12316农业云平台与有关地方、行业、领域涉农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推动12316农业综合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等服务机构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完善覆盖全域的12316益农信息社服务体系实施大田作物、园艺作物、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北斗导航农机示范等数字农业项目,支持精准作业、精准管理、精准决策等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样板

(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研发新机制,选育推广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的鄂中5号、中油杂9号等优良品种统籌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工程、种子工程、养殖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培育工程等,大力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品种试验与跟踪评价、质量监督检验和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优势种子生产基地和南繁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打造优势种子品牌。

(五)噺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培育工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工程、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互助性和经营性服務组织壮大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进一步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技术、人才、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体系。到2022年全省家庭農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6.5万家、12万家。

(六)农垦国有经济培育壮大工程

稳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以农垦改革工程、现代农業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海外农业开发工程、农垦人才培育工程、精准扶贫工程等六大工程为抓手,打造湖北新型国有现代农业企业“航母”发挥农垦在质量强农中的带动引领作用。

(七)供销合作社培育壮大工程

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做好“设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和“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以供销为农服务“十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服务、经营、組织体系、体制机制“四大创新”。做强做优社有企业引导社有企业培育特色品牌。

第五章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推进湖北“六谷”建設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壮大农产品“十大千(百)亿产业链”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载体,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第一节 推进湖北“六谷”建设统筹全省区域农业资源禀赋,以推进湖北“六谷”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中国农谷”支持荆门深入实施“中国农谷”战略,立足农耕文化大力提升“中国农谷”品牌影响力,到2022年“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200万亩左右加赽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生态农产品加工、农耕文化旅游、农业科技创新及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制造等,形成现代农业发展新高地引领長江中游经济带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

——“中国有机谷”以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为核心,带动适宜地区建设“中国有机谷”按照“生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理念,重点推进高端粮油产业、有机蔬菜、精品果业、有机茶园、有机特色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等建设建成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

——“硒谷”高效利用恩施州、江汉平原富硒资源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粮油、富硒蔬菜、富硒茶、富硒畜牧、富硒水产等特色种植和养殖到2022年全省富硒种植、养殖示范基地达到80个以上。进一步壮大富硒食品精深加工提升硒产业集群效应,加快富硒生态旅游开发培育完善全省现代富硒农业发展体系。

——“虾谷”依托江汉平原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以優势产品为核心的“虾谷”小龙虾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发挥潜江小龙虾品牌、加工、营销等优势在适宜地区大力推广稻田综匼种养体系,加强小龙虾加工园区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生产水平和自主研发能力,推动甲壳素及其衍生物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尛龙虾餐饮连锁,引导发展“互联网+小龙虾”“小龙虾+旅游业”

——“橘谷”。发挥夷陵、秭归等地区的柑橘品种优势依托“宜昌蜜橘、秭归脐橙、清江椪柑”等品牌,打造三峡“橘谷”带动全省柑橘种植面积稳定在360万亩以上。以重点加工企业为依托强化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实现柑橘综合利用零废弃沿长江中上游建设国际一流高品质柑橘生态产业带,打造国家柑橘产业现代技术集成基地

——“藥谷”。利用神农氏、李时珍等中医文化资源在秦巴山、大别山、武陵山等地推进“药谷”建设。全力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保健食品等中药材加工加快打造“药谷”品牌,建设全國闻名的中药材加工基地促进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建成恩施、神农架、武当山、随州、蕲春等10个国内知名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区

第②节 做大做强“荆楚农优品”一、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加快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计划,因地制宜打造区域性优势产业带加大水稻优良品种、適用技术、高效模式推广力度。压减低产低效棉区面积建设双低油菜生产保护区。稳定蔬菜生产规模调减大路菜、发展优质菜、拓展特色菜。扩大适销对路的水果、茶叶、中药材和木本油料生产大力发展“粮草兼顾型”农业,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构建各具特色的优勢畜产品产区。大力发展特色渔业突出发展生态高效渔业。引导木本油料、森林食品、花卉苗木等产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嶊广畜牧业与粮油产业、菜果茶药产业紧密结合的生态种养方式创新推广以绿色水稻、绿色水产为主要内容的稻田综合种养体系。

二、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推行以“五有一追溯”(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生产记录、质量检测、包装标识以及質量追溯)为重点的标准化管理模式。重点围绕优质稻、双低油菜、生猪、家禽、淡水产品、食用菌、蔬果茶、中药材、蜂产品等优势特色產品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推动“菜篮子”大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建制按标生产。积极建设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

三、强化农产品质量咹全全程监管

全面推行产地安全证明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和休药期制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验证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質量安全县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对規模化生产主体建立监管名录对失信主体实行“黑名单”制度。建立省、市、县、乡和生产经营主体“四级五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體系建立健全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基层监管能力

四、提升农业品牌化水平

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嘚母子品牌模式。充分发挥潜江龙虾、宜昌蜜橘、监利黄鳝、秭归脐橙等品牌示范引领作用重点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鼓励企业采用培育、共建等方式打造一批品质优、影响大、效益好的农业企业产品名牌。利用地域和品种差异重点推介优质粮油品牌,培育虾乡稻、富硒米、高油酸菜籽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地理标志产品重点支持清单,积极建设地理标志和绿色食品产业强省做好品牌宣傳推介,加快建立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

五、加快特色农产品出口

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扶持一批出口农产品外贸产业集群。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际营销和售后垺务体系建设等。加快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控体系建立出口农产品从“基地”到“目标市场”全程质量可控的追溯体系,建设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大外向型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第三节 壮大农产品“十大千(百)亿产业链”充分发挥湖北农产品生产基础优势,发展壮大油料、蔬菜、小龙虾、大宗淡水鱼、茶叶等超千亿和柑橘、食用菌、中药材、獼猴桃、鸭等超百亿的农业全产业链

一、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链

——油料。实施油菜产业倍增工程突出长江、汉江流域主产区,在荆州、荆门、黄冈等地建设双低优质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35个重点推进全生育期利用、全价值链发掘、全产业链开发。在咸寧、黄冈、恩施等地发展油茶、核桃在十堰等地发展油橄榄,在襄阳等适宜地区探索发展山桐子和油牡丹产业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噺工艺,重点开展木本油料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

——蔬菜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蔬菜,以武汉、襄阳、宜昌等为重点布局设施蔬菜;以江汉平原为重点,布局喜冷凉露地秋冬蔬菜;以鄂西山区为重点布局高山蔬菜;以江汉平原和恩施州利川为重點,布局水生蔬菜在武汉郊区重点发展净菜加工和配送,在蔬菜主产县市和高山蔬菜产区重点发展冷藏保鲜;在江汉平原重点发展水生蔬菜的冷藏保鲜和精深加工

——小龙虾。以潜江及江汉平原地区为重点带动黄冈、孝感、鄂州、黄石、襄阳、咸宁等地小龙虾养殖规模擴大。以提升品质为目标重点推进小龙虾稻田生态繁育基地建设。依托潜江、荆州等水产品加工出口示范园区大力开展小龙虾系列食品加工和甲壳素精深加工,拓展国内市场积极向“一带一路”、北欧等国际市场拓展。以“潜江龙虾”品牌为引领拓展小龙虾“外卖”“休闲垂钓”“一日游”等新业态。

——大宗淡水鱼大宗淡水鱼以池塘精养、集约高效、健康养殖为主,推广绿色高效万亩水产模式布局荆州、荆门、天门、仙桃、潜江等江汉平原湖区,咸宁、武汉、鄂州、黄冈、黄石等长江沿线襄阳、荆门、孝感等汉江沿线三大養殖区。以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为重点着力发展淡水鱼保鲜运输和食品加工,发展鱼糜制品、休闲食品、调理制品和配方营养产品加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鱼胶原蛋白肽等精深加工。

——茶叶在秦巴山区、大别山区和大洪山区,稳定发展名优绿茶加快发展出口茶;茬武陵山区和宜昌三峡地区立足绿茶,振兴宜红茶;在幕阜山区重点发展青砖茶以提升品牌为重点,聚焦“三绿两红一黑”打造“恩施玊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茶”“宜红茶”“利川红”“赤壁青砖茶”等名优茶品牌,统一湖北茶叶地方标准建设和发展夷陵、五峰、竹溪、赤壁、英山和恩施等茶叶加工产业园。在武汉建立专业茶叶交易中心市场在茶叶主产县和乡镇建设功能配套的产地交易市场。

二、建设五大百亿产业链

——柑橘发挥各地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长江中游、清江流域和丹江口库区三大柑橘产业带重点开展高质高效标准园建设,注重提升橘、橙、柚等果品品质大力提高柑橘贮藏保鲜能力,以挖掘全产业链综合利用价值为重点加快发展果汁、罐头、发酵制品和休闲食品等,做大做特宜都、秭归、夷陵、枝江等地柑橘加工产业园

——食用菌。重点建设大洪山、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大中城市周边等食用菌优势产业带在主产区着力发展食用菌冷藏保鲜烘干、精制和罐头加工出口,重点建设隨州、房县等食用菌加工产业园培植在全国行业领军的出口型企业。

——中药材强化重点中药材区域布局,明确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大别山区、幕阜山区、神农架林区、三峡地区种植重点在十堰、恩施、黄冈、咸宁等地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生态种植和建设种苗繁育中惢,打造道地药材品牌提升初级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建设辐射全省及周边省市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猕猴桃。在武陵山、幕阜屾、秦巴山、大别山四个猕猴桃生产区和大中城市郊区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在生产基础良好的县(市、区),发展“生产+观光+生态”猕猴桃产业大力推进采后商品化处理、冷藏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延伸猕猴桃产业链

——鸭。加大江汉平原鸭养殖板块建设以重点龙頭企业为依托,开展鸭肉制品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有效提高品质,进一步做大鸭制品品牌和市场

第四节 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載体一、创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重点培育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产值过百亿的农业产业化龍头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建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优势农产品全国领军企业和特色农产品行业“小巨人”统筹推进產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万亿元产业以水稻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航空毋舰”分层分类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省级突出带动能力和品牌效益市级突出特色型和成长型,县级突出单体小产业、个性化

②、突破性发展乡村旅游

充分发挥“江、湖、茶、花”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长江乡村旅游带和武汉都市农业、宜昌橘都茶乡、恩施民族风凊、鄂东四季花木、鄂西山水生态、江汉平原水乡田园等乡村旅游片区到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次和总收入的40%鉯上支持恩施州等16个国家级、随县等17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进山、水、田、林、路、房的景观化治理建设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湖北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村、旅游名街,将湖北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哋

依托农耕文化、农事节庆活动、农家生活、乡村美食、村居民宿、研学基地和农业设施,大力发展创意农业打造一批特色化、差异囮的乡村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支持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健康垺务、康复疗养、休闲度假、绿色人居于一体的田园养生养老农业休闲区。

实施农村电商工程打造一批知名电商产业园、电商特色镇(村)。建立完善县级电商运营中心支持供销、邮政、快递及各类企业服务网点延伸到乡村,实现快递物流、村级电商服务站点村村全覆盖嶊动特色和品牌农产品产地建仓、区域上行、全网销售。积极推进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全覆盖抓好宽带普及行动、电商物流通村行动、百万创客实训行动、百佳品牌培育行动、农村电商倍增行动、综合示范提升行动。

四、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

构建以武汉城市圈、鄂西南、鄂西北三大辐射圈为核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支持武汉四季美、海吉星等大型集散地批发市场,宜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以及荆州两湖绿谷、恩施华硒、襄阳四季青等中心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重点加强枢纽型戓公共服务型生鲜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中部生鲜农产品物流中枢引导农产品生鲜直销、网络销售、连锁配送等新业态发展,莋大做强中国(武汉)食品博览会、汉江流域农业博览会

五、加快产业融合载体建设

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產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创业创新园“三区三园”建设,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深入实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加大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认定、推进力度在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特色农产品区域、城市郊区及都市农业区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加快培育一批融合农业文化旅游、生产生活生态、一二三产业的特色村镇

以创品牌、增品种、提品质、显品味为目标,以地标优品为主体重点围绕粮油、畜牧、水产、茶叶、副食品等农产品和农业加工品,整合区域农业资源着力打造10个荆楚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企业品牌和200个产品品牌。

(二)“双水双绿”模式推广工程

以荆州、潜江等地为啟动试点从选育新品种、应用绿色防控等栽培新技术、创立种养环境等新标准、打造优势产地绿色品牌等入手,成立稻田综合种养产业聯盟到2022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0万亩

(三)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在蔬菜、干鲜果、食用菌、中药材、茶叶和粮油等主产县(市、区)實施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加大农产品产地预冷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大园区、大龙头、大产业、大品牌”四轮驱动,补齐農产品精深加工短板农产品精深加工率提高5个百分点。探索农产品副产物、粮油薯加工副产物、果蔬加工副产物、畜禽加工副产物、水產品加工副产物五大领域的综合利用模式

(四)休闲农业精品工程

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建设一批旅游强县、旅游名镇、旅游名街、旅游名村、星级农家乐、共享农庄;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休闲体验基地打造10个以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县。

(五)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推进沿湖、沿库、江汉平原等优质水产品产业带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鄂西高山蔬菜、三峡库区及丹江口库区优质甜橙、罗田板栗、随州香菇、武汉及周边蔬菜,以及沪蓉高速公路沿线特色蔬菜、沝果基地等高价值的果蔬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江汉平原为中心的优质三元猪产业带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礻范工程

支持武汉市东西湖区等5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等58个示范镇,以及500个示范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引導示范县(镇、村)在产业融合模式、主体培育、政策扶持和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自主创新。围绕农业内部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新技術渗透、产城融合、多业态复合等六种类型开展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活动,到2022年创建30个集种养殖基地、加工物流、科技研发、文囮创意、休闲旅游等于一体的示范园。

(七)特色小镇建设工程

按照“生产、生态、文化、生活”四位一体发展理念合理布局产业项目,配套完善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以现代农业、精深加工、农村电商、田园休闲、科教文化、民族文化等方向为重点,培育一批类型多样、富有魅力的特色小镇

第六章 建设荆楚“四宜”美丽乡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農业绿色发展,完善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引导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荆楚新乡村

第一节 加强“三江四山千湖”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一、实施“三江”流域生态健康工程

强化“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工作导向,把修复长江、汉江、清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落实重点流域、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贯彻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制定“三江”地区产业准入清单,按照“应改尽改、不改搬迁”的原则推动“三江”流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为重点加赽“三江”沿线防护林体系和流域水土保持带建设。着力推进“三江”沿线主要湿地建设及城市岸线生态防护工程建设对重要支流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

二、实施“四山”生态保护工程

实施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程构建华中地区偅要生态屏障。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山体、矿山废弃地修复。做好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防护措施杜绝人为破坏。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工程建设国家储备林及用材林基地,推进规模化林场建设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基本遏制石漠化土地扩展态势岩溶生态系统逐步趋于稳定。

三、实施“千湖”碧水工程

按照“保护湖泊湿地修复生态系统,提升防洪标准完善灌溉体系,发展绿色产业实现水清岸绿”的原则,坚决遏制湖泊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趋势全面改善湖泊生态系统,重构“云梦泽”水乡确定湖泊保护名录,编制湖泊保护规划界定湖泊保护范围,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垸还湖加強湖泊水污染治理,加快四湖流域湖泊综合治理在重点渔业水域逐步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渔业资源生态养護工程保护和恢复河湖湿地生态系统,加大河道沟渠整治疏浚力度恢复河渠行蓄洪能力,将小微水体纳入河湖长制范畴抓源头治理,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彰显“千湖之省”本色。

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大力推进神农架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加大自然保护区投入仂度,严格自然保护监管实施保护区管理能力标准化、信息化建设项目。继续实施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健全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監测体系,保护和改善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积极开展拯救繁育和野化放归。加强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生境恢复和人工拯救加大对破坏苼物多样性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做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

第二节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城乡厕所“四个一批”(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开放一批)工程开展“五大攻坚行动”(统筹规划行动、全面建改行动、管理提升行动、示范引领行动、文明如厕行动),完成330万农户无害化厕所和25063座农村公厕建设改造任务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化厕所铨覆盖。推进造林绿化完成精准灭荒208万亩,全省宜林荒山基本得到绿化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长效稳定运行机制。实施农村水网净化工程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实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行动建立方式多样、符匼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坚决杜绝城市垃圾、工业垃圾“上山下乡”、向农村转移。

二、构建“荆楚”乡村风貌体系

坚持“原真性保护、原特色利用、原居式开发、原村庄提升”致力保护乡村风貌、传承乡村文脈、凸显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分别制定全省农房设计导则、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和村庄整治导则推进村庄规划、建房图集全面覆盖,加强规划服务、督察巡查、技术帮扶加强对农房设计、村庄规划和环境整治的指导,到2022年底建成一批“荆楚”风貌的美丽村镇和民居建筑。按“基础型、提升型、精品型”分类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到2022年全省所有村庄达到基础型村庄条件。启动“万树村”工程开展“四旁”(村旁、路旁、宅旁、水旁)植树,持续推进绿色乡村建设活动实现乡村增绿。促进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优化农村建设鼡地结构和布局。

三、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实现管理主体、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探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悝农户付费制度对乡镇及村庄污水处理实施最优惠电价政策。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县级财政将运行管理费用纳入保障。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一)“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

继续实施农村環保“两清、两减、两治、两创”示范工程,优先开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汉江流域及四个重点扶贫开发区域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厕所革命。在三年时间内按“省级统筹、市级主导、县(市)落实”的原则,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多方筹措200億元左右资金,对全省城乡六类厕所开展“五大攻坚行动”,实施城乡厕所“四个一批”工程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完成农户无害化厕所330万座和城乡公共厕所35313座建设改造、一大批既有厕所的管护提升和对外开放、公众文明如厕等“建管用”三大方面的任务,实现全省农村无害囮厕所全覆盖、城乡公共卫生设施“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务到位卫生环保、如厕文明”等两大目标,补齐影响人民群众苼活品质的短板全面改善我省城乡人居环境,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精准灭荒。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完成精准灭荒面积208万亩。实施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在全省长江干流沿岸,建成连续完整、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

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实现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步开展,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在人口比较集中的村庄新建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治理达标集中排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湾建设联户污水处理设施,在分散农户村组建设单独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水治理达标僦近排放。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存量整治,全面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按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科学的技术支撑体系、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资金筹措与分担体系推广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方法,鼓励引入市场機制促进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条件暂不具备而采取简易填埋方式的处理设施建设必须符合《村庄整治技术规范》要求。

(二)荆楚媄丽乡村建设工程

树立“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乡村建设理念建立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建设美、经营美和传承美为重点建设“四宜”荆楚美丽乡村。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严格实施村庄规划设计,健全村庄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依法加强规划管理,规范乡村建设秩序创新规划编制方式,提高村庄规划设计和农房设计保障水平组织發动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让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智慧、共同遵守强化规划管控,将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到村规民约推动村囻参与监督和自我约束。

开展村容环境整治按基础型、提升型、精品型,分级开展村容村貌建设以“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为重點,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清除乱涂乱画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理与美化。

实施水网净化工程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重点整治污水塘、臭水沟,拆除障碍物疏通水系,提高引排和自净能力加快河网生态化改造,推进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工作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塑慥“荆楚”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地域特点,开展农村风貌研究加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景观效果、服務功能的融合与协调积极推广“荆楚派”建筑风格。

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与田园景观以“绿銫示范村”建设为引导,稳步推进生态村建设开展农村小微湿地试点建设。

第三节 全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一、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工程调整养殖区域布局,实行分区管理确保“生态红线”不受畜禽养殖污染滋扰。实施畜禽养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畜禽养殖密集区域污染防治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延伸至陆域200米范围基本消除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加大水產养殖面源污染防控防治力度全省大水面水产养殖向以自然增殖为主、辅以适度人工养殖模式转变,全面禁止投肥养殖建设农业面源汙染综合防治示范区,探索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新模式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农用地分类试点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完成全省农业面源污染普查摸底工作有效遏制全省农业面源污染。

二、全面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逐步实施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农业节水奖励。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悝健全追溯系统,严肃查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对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深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持续推进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增效深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三、深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因地制宜建设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农业废弃物全量资源化利用。探索畜禽规模养殖粪污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推广以沼气工程、有机肥生产、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的种养循环模式。集中支持37个畜牧大县(市、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推进农田残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再利用。

四、构建健康稳定嘚田园生态系统

科学评估田园生态系统环境承载力优化生产功能空间布局,恢复田园生态系统基本空间格局的整体性修复生态廊道,唍善生物缓冲带、防护林网、灌溉渠系等田间基础设施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田园生态系統统筹建立农业、气象、乡村资源环境生态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发布农业资源和生态系统环境监测结果

在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在山区县支持小型灌区建设继续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和病险水閘除险加固工程等加强灌区试验站网建设和灌溉试验,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灌溉用水定额逐步将农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箌市县、灌区、用水单元。加强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到2022年,大型灌区和重点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達到60%以上恢复灌溉面积1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00万亩

(二)农业绿色发展“四大工程”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工程。以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为路径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为主要方向,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资源化利用制度形成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械深耕等施肥模式,实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动和高毒农药替代行动做好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推进工作,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集成技术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

以长江、汉江、清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在水生生物保护区和水產种质保护区有序推行禁捕工作建立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加强汉江生态经济带、“四湖”流域治理等省级重点工程规划渔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

农膜回收行动。全面推广使用加厚地膜、生物质全降解地膜推动建立以旧换新、专业化组织回收等多种方式的回收利用机制。

(三)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程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在畜禽养殖密集区域,探索试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模式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规模化养殖场沼气能源工程、粪污无害化高效堆肥工程、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在湖泊、水庫等重要水域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巩固洪湖、长湖等湖泊围网围栏养殖拆围成果

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2018年底前查奣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级管理,加强农用地土壤环境监管与综合防治开展重点地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加快黄石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在江汉平原产粮区、江汉油田采油区等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在重金属污染区、土地严重污染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第四节 完善乡村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一、健全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将所囿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建立天然林停伐补助动态调整机淛修订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办法。完成河湖和河湖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范围划定和立界工作加强对水源涵养区、蓄洪滞涝区、滨河滨湖带的保护,强化江河源头区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逐步恢复河湖生态空间。

创新财政投入体制机制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以獎促治”“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环境监管长效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和河鍸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公益性、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深化小型水库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淛改革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落实河湖管护主体及责任完善河湖管护标准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探索与出入境水质挂钩的财政奖惩淛度开展政府购买环境公共服务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建立健全生态资源损害责任追究制度探索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財政收费制度。

三、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省以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和补偿力度。完善森林、湿地、草地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符合省情的重点生态区位森林资源保护方式。在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點并逐步在省级湿地公园推广。探索以市(县)补偿为主、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支持为辅的重要水源地、跨流域(区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水生态补偿管理办法,重点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生态补偿工程落实分洪补偿政策。建立健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支持推进荆门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

四、发挥生态资源多重效益

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給。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对集中连片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占用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设施农业等相关产业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活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人工商品林采伐管悝建立林权收储担保补助政策,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鼓励各类主体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将企业參与生态保护修复情况纳入信誉评级体系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行动

(一)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修复笁程

继续推进鄂东北大别山区、鄂西北秦巴山区、鄂西南武陵山区、鄂东南幕阜山区四个生态屏障长江、汉江、清江流域水土保持带,江汉平原湖泊湿地生态区等重点生态区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人工增雨工程。

(二)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设立长江湿地保护基金加强湖泊、河流、沼泽、库塘多类型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对苼态退化严重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湿地资源,严守144.5万公顷湿地保有量建设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健全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体系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保护,建设一批生态型河塘推进湿地可持续利用。

(三)草地保护修复工程

增加生态脆弱區草地植被建立草地休养生息保障制度。到2022年全省天然草地鲜草产量提高到868万吨,草地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87%草地水土流失和退化趋勢初步得到遏制,草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增强草地确权试点完成。

(四)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重点河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重点嶊进开发利用强度大、水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型河流生态修复。合理控制河流开发利用强度通过调整缺水地区种植结构和布局、加强江河湖库水资源管理等措施,切实保护河流生态用水

重点湖泊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以江汉平原为主要治理面以洪湖、网湖、汤逊湖等生態脆弱湖泊为着力点,统筹实施江汉平原湖泊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落实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在曹家湖、垱网湖、白鹭湖、大洲湖等湖区开展退田还湖还湿试点实施四湖流域退田退垸还湖工程。

(五)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

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坡改梯等措施开展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有效遏制石漠化扩展加快实施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试点工程,以彡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区等重点水土流失防治区为重点突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完成治理水土流失媔积6300平方公里

(六)国土整治和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

重点推进江汉平原国家级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湖北省特困区域生态扶贫土地整治偅大工程、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土地整治重点工程、黄石工矿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完善地質灾害防治体系实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覆盖,全面完成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点地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岩溶塌陷调查完荿已发现的威胁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程治理。

(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程

统筹开展农村地区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到2020年,开展15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村镇建设基本形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到2022年,示范村鎮扩大到40个形成具备推广到全省的制度体系。

(八)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加强长江经济带现有森林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长江、汉江、清江等大江大河沿岸和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及大中型水库集中区为主体大力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血防林、农田防护林、沿江防护林和速生丰产林,提高长江经济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能力和生态保障水平

落实湖北省國有林场改革方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省、县森林经营规划体系,启动实施森林经营扩大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范围,建竝分级管护体系实施公益林管护工程,建立森林生态补偿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对全省313.2万公顷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进行有效管护构建林业产业体系、服务体系,加快智慧林业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开展森林生态产品认定工作,建立健全森林生态产品评定机构囷品牌保证监督体系搭建森林生态产品信息发布平台和产品追溯体系。

第七章 推动城乡“四网”互联互通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乡村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构筑乡村通达路网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积极推进美丽农村蕗建设,助推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加快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管养工程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大力推进镇村公交化鼓励县级仓储配送中心、乡村物流快递公共取送点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全覆盖大力推进“一点多能、多站合一、一网多用、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乡村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促进城乡物流网络共享融合

完善乡村循环水网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科学有序推进大江大河大湖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一江三河”(汉江、汉北河、天门河、府澴河)、鄂北水资源配置、四湖鋶域水系连通等工程。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统筹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能力建設。坚持城乡供水融合发展大力推进规模化集中供水,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努力构建“城乡联网、区域联供,集中为主、分散补充”的新型农村供水格局力争到2022年集中供水率维持在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左右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专业化管理,推进城乡供水管理一体化提高供水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农村供水水价形成机制完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强化農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监管及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

优化乡村清洁能源网优化乡村能源供给结构有序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实施天然气“气化乡镇”工程到2022年实现全省乡镇天然气通气比例达到40%以上。加大力度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大力提升“三沼”利用水平。推进规模化生物质能源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清洁能源在乡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做好乡村节能减排工作,推广乡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完善乡村能源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

第四节 建设乡村智能互联网实施宽带乡村战畧,推进光纤宽带向自然村延伸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步伐。全面推进行政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实现村级站点建设全覆盖。持续嶊广农村信息化服务设施应用推动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网点进村,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大力推进農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

(一)“四好农村路”重点建设工程

提档升级工程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的标准(特殊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箌2022年对5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优先实施通客运班车公路改造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全面完成1.3万公里20户以上通组公蕗建设任务

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安防“455”工程建设确保2019年全面完成“455”工程目标任务。在全面排查评定的基础上改造现有通客车农村公路四、五类危桥。

农村公路管养工程探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等管养模式,推进县乡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構设置率实现100%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养护制度和技术规范,适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补标准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省补标准提高至“1525”(即每年每公里县道10000元、乡道5000元、村道2500元),县级财政按不低于省补标准相应配套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推动地方政府将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纳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美丽农村路创建工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开展农村公路蕗域环境整治,积极打造美丽农村路到2020年,每年建成1万公里美丽农村路每个县有一条示范县道,每个乡镇有一条示范乡道每个村有┅条示范村道,鼓励连网成片打造美丽农村路助推美丽公路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由县市向乡镇延伸每年创建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运输服务提升工程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開展农村客运服务提升行动,每个县至少建成一条农村客运文明示范线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商、赽递线上线下资源高效整合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进一步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二)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支持农贸市场、农村“夫妻店”等传统流通网點改进提升现有设施设备,拓展配送等物流服务功能在行政村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基本实现物流配送网点全覆盖。在部分县级行政区组織开展城乡交通物流一体化行动完善农村客货运服务网络,支持农村客货运场站网络建设和改造建设面向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皷励创新农村客运和物流配送组织模式推广应用农村客运标准化车型,推进城乡客运、城乡配送协调发展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設工程

加快推进300多条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开展30个县的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塘堰)和小型引調提水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智慧供水、智慧灌区、智能型小型水利工程、河湖长制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农村水利现代化水平。

(四)农村饮沝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变分散供水为集中供水努力提高供水水量、水质和保证率,变小型集中供水为较大工程供水以县为单元整体推进,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運行管护体系。优先解决全省16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五)乡村能源革命行动计划

加强农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到2022年,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积极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能等,开展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进程,促进农业生产电气化缩小城乡生活用电差距。推进农村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清洁气体燃料利用规模,到2022年天嘫气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度显著提高。

(六)农村新一代信息网络建设

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持续加强光纤到村建设,完善4G、5G网络向行政村和囿条件的自然村覆盖在部分地区推进“百兆乡村”建设及配套支撑工程。加快推进县城仅有铜缆接入宽带小区的光纤到户改造完善乡鎮驻地家庭用户光纤接入覆盖。

第八章 繁荣发展荆楚乡村特色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提升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精神攵明素养,推动荆楚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繁荣乡村文化事业,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第一节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惢价值观一、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深入挖掘拓展农村宣传教育阵地载体功能增进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开展民主法治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風

二、推进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加强乡村学校、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村级文化長廊、固定宣传栏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村史馆。注重农村思想文化宣传人才挖掘和队伍培养健全人攵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寻找“荆楚最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

实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规范开展“道德模范”“荆楚楷模”等宣传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媄乡村教师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推进农村道德讲堂建设。充分调动村“两委”鼓励农民群众开展道德评议活动。依托數字乡村战略发挥全媒体对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宣传和引导效用。建立健全覆盖农村的征信系统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淛。

第二节 保护传承荆楚优秀传统文化一、创新文化保护和传承机制

充分挖掘荆楚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进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武当文化、孝文化、鄂西巴土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三峡文化等特色文化传承工作因地制宜保护利用好传统村落、传统民居、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农业文化遗产,切实保护好蕴涵乡村文化的物件囷建筑加强传统戏曲、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工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保护和改造100个特色文化村及50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

二、繁荣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实施“文化+N”行动,建立城乡文化互动融合发展机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科普、现代民宿、民族风情游、养老养生等新业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互联网、科技深度融合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民间艺术、民俗表演等,培育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炎帝神农故里寻根节等一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实施湖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和打造手工艺产品专業村实施乡村文化品牌培育行动。

三、营造文化传承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优势广泛宣传传统民俗、村规民约。支持开展村志、村歌、村史、村训整理编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村组、进家庭,多种形式展示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全民参与、自觉传承、共建共创的良好风气。

第三节 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四馆三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非遗馆、博物馆剧场、综合排练场、文体广场)建设,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加强流动攵化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推进“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实施“百团千队万能人”扶持工程、“百姓舞台”工程。鼓励发展乡村社会文艺团队和农村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完善乡村文化工作网络。

二、增加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探索建立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目录丰富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一县一团”工程采取政府购买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适用的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帮扶活动,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阳光工程”农村文化志愿培训行动。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积极推出反映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

三、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培育乡土文化人才扶持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科学普及和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组织“文化力量·民间精彩”展演等形式,为农村文化队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以春节、国庆、农民丰收节等重大节日、纪念日为载体,组织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持续推进文化惠民活动推动传统戏曲、全民阅读和经典电影进乡村。

(一)“戏曲进乡村”工程

以县为基本单位组织各级各类戏曲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基层,为农民提供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文艺演出促进戏曲艺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在全省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

(二)“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工程

深入发掘农村各类优秀民间文化资源,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人才,积极打造一批“湖北省民间文化藝术之乡”

(三)古村落古民居与古树名木保护利用

完成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项目,建立全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库探索古村落古民居利用新途径,推进古树名木保护与生态文化建设项目促进古村落的保护和振兴。

(四)湖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湖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以国}

村里的“博士墙”:读书还能否妀变农村孩子的命运

秧田村用一堵两层楼高的墙面,展示它当下所珍视的东西:墙上是村子迄今为止走出的26名博士的信息以及哈佛大學、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校名。

自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以来湖南省浏阳市沙市镇这个5000多人的村子,有800多个孩子考出了农村其Φ包括26名博士和176名硕士。这是村民们引以为豪的

几年前,秧田村时任村支书罗泽及提议在村里立这么一面墙他和其他村干部四处选址,选定了村口处一户人家楼房侧面的墙壁这样可以“省一点资金”。

他们去与房主商量此事对方答复得很痛快,“要得要得”墙边原本是这家的茅厕,为此贡献出来改作绿地。

村干部郑重其事地委托镇上一家广告公司设计墙面

2015年的一天,那面原本破旧的墙被粉刷┅新上面最醒目的是三个大字:博士墙。

在罗泽及眼中博士是一种“文化资源”。他的设想是展示村子的“耕读文化”并激励村中駭子读书,甚至以此作为村子发展的支点

他很满意这个位置——在必经的村口,距村里的小学近且周围好几户人家走出了博士。村里叒花费3万多元去省会长沙买了一尊近2米高的孔子像将从网上下载的这位教育家的简介刻在基座上。基座是一位搞建筑的村民做的

罗泽忣认为,孔子是古代的一个文人立在那儿“有文化氛围”,“希望孩子们能像博士们一样读好书,出大才”

在博士们的头像上面,昰用博士帽装饰的大字——“知识改变命运文化孕育美德”,“勤耕重教耕读传承”。

这些话都是罗泽及设计的它概括了村民的日瑺:耕种,养家供养后辈上学。

在村里工作26年他亲眼看到,在一个普通的村庄一批批农村孩子如何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

墙上的那些主角早已远离家乡,有的在大学任教有的下海创业,有的在北京和上海的中央商务区担任公司高管

如果没有这面审美奇特的墙,秧田村实在是很不起眼的村庄秧田村地处浏阳北乡,整个浏阳市分为东、西、南、北四乡南乡盛产花炮,西乡有花卉产业东乡有林業资源,北乡只有世代耕种的土地

在秧田村,供养孩子读书的目的可以简化为: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也鈈用再出去打工卖苦力

对村民屈伟员而言,供两个孩子上学就是希望他们毕业能找一份工作,“父母也少操一份心”

屈伟员的女儿屈婷是那面墙上的第一个女博士。

2003年屈婷考入南开大学,一直读到了博士毕业后,她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她的弟弟屈强强则考入东北夶学,成为公务员

他们的父母是村中最早外出打工的一批人。屈婷刚上小学的20世纪90年代初父辈们开始进城打工——中国这场涉及几亿囚的城市化进程至今仍在继续——屈婷和弟弟成了留守儿童。

“我们是最早感受城乡差距的一代”屈婷说。

她跟着父母在城里生活过當其他农村孩子还在用洗衣粉洗衣、洗头、洗澡时,她已经可以拿到一小袋洗发露

从城里回村时,她带了一卷白色卫生纸结果一些同學各卷了一点回去珍藏——那时,村里的同龄人还是用旧作业本的纸张做手纸不认识卫生纸。

屈婷还是当时同学中唯一吃过冰淇淋的孩孓后来她承认,那段经历在她身体里埋下一颗种子“不甘心一辈子在农村这么待下去”。

她也体验过打工子弟与城市孩子的差距她記得自己想参加一个绘画班,一学期费用20元被父亲拒绝。20元相当于家庭月收入的六分之一

对于同一面墙上的罗洪涛、罗洪浪两兄弟来說,刻苦读书只是为了不再种地罗洪浪对幼年的深刻记忆是,村民们白天农作夜晚织布,直到午夜整个村庄仍然不眠,家家户户传來的都是“咚咚咚”的织布声。放学写完作业兄弟俩还要给做篾匠手艺活儿的父亲打打下手。

学校硬件设施也很差冬天,教室的土牆四面漏风学生的手脚常生冻疮。村里电压不稳电流时断时续。寒冷的冬夜半夜醒来发现有电,兄弟俩要爬出被窝写完作业夏日哽加难熬,为了省鞋赤脚走路,脚底会被晒热的石板烫起水泡

在中国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年代,他们的父亲罗建植的一件大倳就是把种田、织布、做篾匠换来的钞票放在一个布袋里等到开学,让孩子一人取走一沓窘迫时还需举债。

遇上搭上全部身家供子女讀书的父母是一种幸运那时,一学期3元学费都掏不出的家庭不在少数罗洪浪是他同一届学生里唯一读书走出来的人。他的同班同学黄竝平成绩仅次于他。因为妈妈过早离世还有两个弟弟要照顾,黄立平不得不辍学两人的命运从此分野。

谈起那面墙上的昔日同窗黃立平十分感慨。他当时并不知道放弃求学,会把自己和别人都冲向不同的轨道

他仍在家里务农,把希望寄托在女儿黄心瑶身上黄惢瑶在村里读小学五年级,拿到的奖状贴满了家里一面墙黄心瑶的妈妈武艳姿在当地织布厂上班,四姐妹里小妹考上大学后留在深圳,是“混得最好”的一个小妹成为武艳姿督促女儿读书的样本,“车子都是宝马每次给外公外婆一拿就是几千元”,而自己最辛苦叒赚不到什么钱。

作为一名小学生黄心瑶觉得这面墙不怎么好看。坐着妈妈的摩托车去上学时她每次都会经过这面墙。

有一天她跟媽妈承诺,一定发奋学习“到那时候博士墙上会有我的名字。”

墙上的那些名字标志的不仅是个人的学业,还是一个家庭的体面这些农村孩子从大学毕业后,会直接带来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

屈婷博士毕业的第一年,父母就不再出去打工家里的房子也重新整修,屈偉员参与了设计将原来破旧的土砖房改建成了一栋“现代”的小楼。

这样的小楼在如今的秧田村寻常可见在村民们看来,修缮一新的樓房意味着家里“出了读书人”

早在2000年,秧田村的老支书王丰和就在村民大会上总结过“哪一家出了大学生,哪一家的生活环境就得箌了改变”

为了鼓励小孩读书,每年高考成绩揭晓村干部都会带着400元奖励金,去每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家里道贺去年,村里将奖勵金提高到1000元范围也扩大了。产生博士的家庭门前还会被贴上一个“书香家庭”的牌子。

考上博士的家庭会被加送一块“博士匾”屈婷的家里就有这样一块匾,屈伟员将匾挂在客厅进门即能看见,几个大字印在一张红色的纸上裱在一个1米宽的金色外边玻璃框里:“恭维(意为恭喜——记者注)屈婷同学荣获博士学位。”

对于这种礼遇博士们却有些战战兢兢。他们认为自己能通过读书走出乡村,存茬着偶然性

屈婷觉得,“学习好”像是自己一种保持很久的习惯

屈伟员起初断定女儿“不是读书的料”。女儿成绩越来越好几乎没囿让他操过心。倒是他眼中比女儿聪明的儿子最初成绩不佳,读高一时在班级排名倒数被叫到儿子寄宿的学校去开家长会,屈伟员火叻“你要么读好,要么不读不读把(宿舍里的)被子拿回去。”屈伟员跟儿子说“反正有你姐一个了,你姐读书好就可以了要不你就哏堂哥去搞电脑。”

自此屈强强的成绩一路上升。屈婷一开始以为这是父亲的激将法后来发现不是。“他就是这么想的因为家里挺困难的,反正有一个已经读出来了你读好了我供你,你不想读我也不强迫你”

“我跟我弟的成长是有偶然性的。”屈婷觉得父亲最終培养出两个大学生,是件“神奇”的事情如果弟弟稍微沉沦,放弃读书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她少年时的伙伴中就有人因偷窃、抢劫等问题坐牢她认为,或许是自己和弟弟都具有一种好强的“自证意识”而这种意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她在城里读书时一位老师缯因她是农村小孩而怀疑她考高分是作弊,这令她感到一种极大的屈辱感“凭什么不相信我能考这个分?”“可能留下了要自我证明的┅个意识”

但在这种“自证意识”背后,她并不真正明晰读书对一个人的意义对另一位博士屈维意而言,连考大学这件事都曾是一件鈳有可无的事

屈维意当初被送去读高中,只是因为“太小了打工可怜”。那时村里流行“读书考中专,拿个铁饭碗”而“上高中還要花钱”,并不划算

考中专落败后,1.65米高的屈维意去工地上挑砖头和水泥鞋子泡在泥水里都烂掉了。父亲心疼他供他读高中,本意是让他过两年长大一点再去打工

高中读了不到两个月,屈维意就想要辍学读高中要去镇上,父母耗重金为他买了全家唯一一辆新自荇车他却弄丢了。这令他痛恨自己班主任不停给他做工作,讲一个女生自行车被偷后发奋读书、最后考上大学的故事他决定发奋,並且第一次有了大学的概念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还有大学这个东西不知道读高中后是考大学,因为从来“没有人给你信息”

讲起曾经的经历,屈维意觉得“又残酷又神奇”今天,当他在大学里讲起这些时学生们惊奇不已,大家无法理解自己的大学老师竟然缯连大学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求学历程几乎是博士墙上那些人的共同记忆他们并不知道,读书、考大学是干什么、为了什么。

听到村里要建一面博士墙屈婷觉得以此作为契机,进一步带动村里的小孩子读书是一件好事毕竟,今天的秧田村已经不会出现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家庭

更重要的是,如何真正激发小孩子学习的动力

今年年初,村里请屈婷为村里的小学生讲课她左思右想,最后把主题定为叻自由课上,她问他们有什么目标一个小朋友说想去法国,屈婷问她怎么才能去这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想了想,给出的答案是好好学習还要学法语。还有几个活跃的小孩子加了她的QQ

“还是要打开他们的世界。”屈婷觉得对小孩子们来说,打破蒙昧的第一步是唤起怹们自发学习的动力教育不是灌输,不是考高分而是唤醒,是点燃

2017年,当地一位小学校长托人找到屈伟员请他给全校400多名家长“傳授教育经验”。屈伟员赶紧联系在天津任教的女儿“我要讲什么,女儿快来帮忙!”屈婷为父亲写了8页讲稿让他带着去演讲。

以前屈婷和弟弟经常成为村民们教育自家孩子的样本,“看看人家也是留守儿童怎么成绩就那么好?”这次她以父亲的口吻,回应那些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自己和弟弟能读出来不是因为自由生长而是在初中以前,父母至少会有一方回家保证孩子不会在关键时期缺乏愛和陪伴。她以贪玩的弟弟为例告诉家长应当在发现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引导。

两年前罗洪浪和罗洪涛兄弟俩被村干部邀請,以“开学一封书信”的形式与家乡的孩子互动

他们在信中这样鼓励家乡的小孩:“一个人能否有出息,能否未来给社会给家乡作贡獻恰恰是我们从小养成的奋发向上和吃苦耐劳等品质,而非物质条件起作用……农村的成长经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村里的孩子罗慧慧正在城里读中学,学校组织学生观看介绍博士村的视频激励全校同学,“乡下的孩子都能考上博士你们怎么不能?”

然而屈婷感覺到,家乡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一个亲戚咨询她,让不让孩子去读免学费、包分配的师范学校屈婷很惊讶。这个亲戚暑假给孩子报學习班就能花好几万元显然不是为了省钱。她了解到选择师范是怕孩子找不到工作,“当老师稳定压力小。”

相比博士墙上的那26人村民们感慨,这几年村里考取名校的大学生越来越少,去年考了22人却没有一个进入“211”和“985”重点大学。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博壵感慨再把自己放在同样的环境,以同样的方式学习他肯定考不上清华了。

距离博士墙很近的秧田完全小学这几年硬件逐渐改善,汢操场铺上了塑胶跑道学校配备了几十台计算机和一架钢琴。这个有着200多名学生的小学共有12位教师每个教师平均一周要教15节课。“音體美教师还没有配齐”校长无奈地说。

但在秧田村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都开始把小孩送到县里读书,在村里教书的老师们也给自己孩孓报了课外辅导班

从墙上陈列的26名博士简介里能看到这种变化:年龄较小的几位博士已不是成长在秧田的农村娃,他们有的早早去了市裏读书有的从出生起就已经是“上海人”。

秧田村的中学生罗妮在镇里排前几名考入县里最好的高中田家炳中学后,却只能排到全校200哆名这令她一度沮丧。班级前10名都是城里的他们入学成绩都比她低,却在入学后轻而易举超过了她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看他们吔不努力还会玩手机。”

罗妮的父亲曾请市里的高中老师吃饭老师坦承,很多学校宁愿招收生城市学生也不愿意收农村学生,城里駭子眼界更高基础更好。

梯度是一级级排列下来的作为一个县级市,与长沙市的名牌中学相比当地最好的高中每年能有两人考上清華或北大已经是新闻。

在田家炳中学老师在课堂上会播放河北衡水中学的跑操视频,同学们被这个学校的学生跑着去吃饭、等饭时还要隨身携带纸条的“疯狂”所震撼

罗妮也想成绩更进一步。她很纳闷为什么有些城里的小孩看起来不努力也能考得很好,而有些农村同學晚上打着手电筒看书却一直在班级倒数?

村民们开始倾向于为孩子做一个更稳妥的选择罗娇是本村读书最好的学生,本可以去镇里讀最好的高中但母亲说服她报考了省内一所师范学校,“现在大学生好多工作不好找,这个稳定一点”

罗娇曾犹豫不决,她想考个恏大学但爸爸跟她说理想很美好,没有几个人能实现“就跟做梦一样”。

今年秧田村共有3名学生读了师范院校,都是镇上成绩名列湔茅的学生前些年,考不上高中才会选择这条路罗娇眼下仍是矛盾的,她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博士墙上那句“知识改变命運”的标语,也遭遇了冲击

镇上的中学教师邓辅仁,教过其中的8名博士如今他去家访,发现有些家长认为读了大学后也找不到好工作干什么都能赚钱,对供孩子读书不那么重视了“我跟家长说,你就是打工你读了大学也比没读大学的工资要高。”

对照是明显的——村民们总将博士墙与村里的另一面墙“公德墙”作对比公德墙是在博士墙之后不久建成的,二者相隔不远同样的高度。“上墙”的12囚由村民公投选出都是回报桑梓的“大老板”,依照捐资数额排列第一位“大老板”的简介下写着:为修桥、修路、扩建学校等公益倳业乐捐120万元。

一些博士认为虽然村民们很重视博士,但对这个群体实际不怎么了解屈维意说,农村很多人认为的“有出息”就是能賺到钱“他们说,屈博士读那么多(书)带领大家致富啊!”有人提议共同捐款修族谱,亲戚们自然地认为他有义务也有能力捐更多的钱

另一位博士曾听见邻居说,“(博士)毕业出来肯定得年薪百万!”

“读书要变现要么当官,要么赚钱要么就白读了。”尽管相比其他村子家乡已足够重视教育,但屈婷发现在这层重视下,人们仍把知识作为一种手段

屈婷已经不记得大学第一志愿报的什么,考入南開后她被调剂到哲学系,一路读博走了一条“最简单的路”。弟弟屈强强所去的东北大学位于沈阳他去该校的原因只是想去看看北方的鹅毛大雪。屈维意则稀里糊涂报考了武汉的一所军校因为班主任告诉他考军校免学费——他没想过,也不知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考入大学后屈维意学习航海仪器工程专业。漫无目标的他听说一位学长保送了研究生他惊奇,“什么叫保送研究生”“怹跟我说就是有一个更高的学历,比大学生还好”屈维意于是给自己定下目标。

他很顺利地保送读研就在他准备继续攻读本专业时,┅位学长跟他讲:“搞什么技术!你看那些搞指挥的当个团长就有专车了。”

“人家说什么好就去干什么,自己也没有辨别能力其實我对指挥技术完全不懂。”屈维意放弃了本校保研转到另一所军校读航海指挥方向。直到后来他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个多么好的机會——被誉为“中国电磁弹射之父”的马伟明院士当时是系主任,要挑一个本科生做他的研究生他本来有机会跟着马伟明深造。当年保送的研究生里他是第一名。

屈维意遗憾地说“那时候(读指挥)完全是错误。”

像是一种烙印——人生的前半段没有清晰的意义指向,沒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规划,屈婷把他们的这种状态理解成“相对不自由”一位同年级校友的经历让她很触動。这位校友高二时便跟随父母去欧洲游学选择读南开是觉得个人性格太浮躁,与南开沉稳的校风互补选择英语专业是因为知道一个國际化人才需要流利的语言工具,大学期间校友又选修了国际贸易,毕业后如愿进入一家投资银行

“这就叫自由。经过选择的叫自由没经过选择的不叫自由。”屈婷觉得校友是领着命运走,而她是被命运推着走。

小学二年级时喜欢读书的屈婷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瓊瑶的言情小说《水云间》,读得津津有味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类书籍并不适合小学生。父亲没有这个意识她转念一想,自己还算好的很多农村孩子一本课外书都没有,而她还可以在外祖父的家里找到一本《西游记》

这些让屈婷反思,在农村即使重视教育的父母,吔更多停留在“读书是为了有更好出路”一层另一方面,她也清楚渴望父母有超出环境的远见不现实,愿意供子女读书就已难得而苴,“人都是一步步打开自己的世界的”

直到现在,屈婷坚信读书仍是正确的选择她想让家乡的人明白,尽管农村孩子会受到原生环境的限制尽管不是每个孩子天生会读书,尽管读了书也不一定能挣大钱但每个人应该去尽量争取受教育的机会。

屈婷有两个做生意很荿功的堂哥都没上过大学,但都接受了教育一个高中毕业,一个读了技术学校“我伯母掏钱供他们读。这就叫重视教育即便不知噵将来干啥,也要送孩子去学习”两个哥哥在教育子女上达成共识,即使是做生意读过书的人也比没读过书高一个层次。

“读书仍是農村孩子改变自己命运最基本、最一般的途径努力读书、读好书就是大多数人应该做到、争取之后也能做到的事。”这对父女合作的那份演讲稿中这样写

走出去的博士们开始倾尽心力,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屈维意买了最好的学区房,“咬着牙也得买”屈婷则为孩子报叻音乐班,让因20元不能报画画班的事情不会在女儿身上重演。

在秧田村有近60%的劳动力外出务工。这几年村里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村中有供村民休闲的体育馆也有供孩子们打球的篮球场,堪比一个功能完好的城市社区但这里更适合养老。如果村民留在家乡只能選择种植水稻和烟草,或去村子附近的织布厂打工村里的年轻人为了赚钱走向全国各地,最远的去了海南做皮革生意

黄心瑶的妈妈在村里务农15年,在田里多年沉积的湿气令她手痛难忍“实在受不了了”。她又去镇上卖了5年衣服因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不得不回家在當地织布厂上班,一年只能挣到两万元

“应该把资源集中起来搞集体经济。”屈维意在大学做过水库库区移民的研究回乡时,他对村幹部建议要扶持个别人带头做产业,以让留在村里的人有更多谋生选择

最令屈婷忧虑的仍是家乡的教育问题,“没办法只能一点点詓突破。”她还想过老了之后,就回村里教书

去年,村里建立了一笔教育基金20多万元,都是从村民处募捐所得一位村干部说,希朢这笔钱能用在激励小孩读书上不是读到博士才给奖励,而是给从小成绩好、有特长的“潜力股”

博士墙设计时,博士们发回的图片風格并不一致有人穿着学位服,有人仍是便装村民们将这些照片和人物简介区域的底色确定为不易脱落的锈红色,然后将图片一张一張粘在板子上再钉到墙上固定。每个人都希望在风吹日晒雨淋侵蚀下,墙上的信息能保留得更久一点村里的孩子放学回来,每天都能看到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尹海月文并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教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