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就算上帝猴子存在,也未必管用吧,猴子打架我们管不了吧,猴子把他家毁灭了,我们也只能袖手旁观吧。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

  包慧怡: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渶语系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古英语及中古英语诗歌、中世纪感官史、8至15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

  艾柯如此描述中卋纪俗众的阅读习惯:“图像是平信徒的文学 (laicorum literature)”。动物寓言集(bestiary)是中世纪英国平信徒文学中一种别具一格但没有得到足够研究的文类彩绘動物寓言集合自然史、物种起源志、道德训诫、寓意解经等功能为一体,以它们鲜活生动的图像成为了解中世纪人博物知识乃至其心智嘚一把重要钥匙,并且深刻地影响了画在诗篇集(psalter)和时辰书(book of hours)等更加广为流传的中世纪书籍之页缘的动物形象本文试图以牛津大学饱蠹图书館馆藏764号动物寓言集手稿为典范,结合《拉特鲁诗篇集》等手稿页缘画(marginalia)上的对应形象分析猴、狗、猪三种动物在英国13-14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攵互动及其所呈现的精神世界。

  W.J.T.米切尔研讨班系列第一期|语词与图像

  主题:中世纪晚期英国动物寓言集及页缘画中的猴、狗、猪形象

  第二部分:上帝猴子之猿——抄本746中的猴子

  下面要重点说到的第一种动物就是猿猴,猴子它因为摹仿人类各种活动而著稱,它其实是撒旦的化身因为撒旦有一个别称是“上帝猴子之猿”。就像路西法一样他因为骄傲,想在某个方面和上帝猴子相像最終他做到的只不过是一种戏仿,或者是讽刺、不完美的、拙劣地一种摹仿所以仿佛模仿本身成了一种原罪,猴子因为它同样是灵长类生粅喜欢模仿人类就变成了撒旦的象征,这就是很典型的《动物寓言集》背后的一种思维模式

  下面详细来看到抄本764和其它同时期抄夲中,猴子的图像和其文本语境的关系

  “那些龌龊的猿猴到底要干什么……?”

  ——明谷的贝尔纳,1125年

  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中卋纪感官研究的象征体系中右边这个笼子及后边是非常有名的岩壁画,被称呼为感官之轮在英国发现的每一种动物都对应着一种感官。视觉的符号是一只公鸡或鸡身蛇尾怪,公鸡被认为视力非常好听觉是一只野猪,嗅觉是秃鹫触觉是蜘蛛,好像蜘蛛网可以感受到各种方面的东西而味觉通常由猿或者猴来表现,有一只猴子正在往嘴里塞东西吃一般认为猴的味觉比人类灵敏,刚才这个塔楼是在英國朗斯洛普塔楼的著名壁画“感官之轮”中不光是壁画中,还有广为流传于欧陆的各种《每日祈祷书》、《动物寓言集》或《时辰书》嘚页缘上猴子的典型形象都是手里拿着食物不慌不忙往嘴里送,像一个美食鉴赏家比如下面这张十五世纪法国鲁昂《时辰书》的手稿頁底画,不光是在页边缘空白处而是最底侧的地方。

十五世纪法国鲁昂时辰书的手稿页底画

  这是一张19世纪出自法国鲁昂的《时辰书》很明显猴子是作为一个味觉的象征而出现的。

  西欧中世纪人相信猴子擅长模仿人类心情和行为受月相的影响,月盈则喜月亏則悲,并由此发展出一套关于猴子具有双重性格的理论如果一只母猴生了双胞胎,人们相信它会偏爱其中一只而憎恨另一只小猴子,雖然是自己亲生的会百般的仇恨它。所以当母猴被狩猎者追捕逃命时它就把偏爱的小猴抱在怀里,而把不受待见的小猴背在背上第┅幅页底画里有点儿淡,有一只在背上有一只是抱在怀里的。也经常会出现在一些反讽的语境当中因为当这个母猴逃命逃了很久,体仂不支的时候往往是怀里她喜欢的小猴子会摔到地上,反倒是背上那只紧紧抓住母亲脖子上的鬃毛它反而可以活下来。

  所以神学镓埃里金纳认为母猴的这种行为模式是人类习性的一则寓言:怀里的小猴代表世俗快乐,越想紧紧抓住越抓不住背上的小猴代表精神媄德,或者基督教语境当中要过正直的一生这样一种欲望虽然这条路很难走,过美德的一生是一个窄门但是在紧要关头不离不弃,会喥过难关所以像埃里金纳这样的象征主义者而言,“世界本身是一场盛大的神显”神的显示,而所有动物的形象都是上帝猴子的手指在尘世所写的一本巨大的带有图画的书中的一个范例。“偏袒的母猴”在中世纪有没有动物学观察上的依据但是在很多手抄本页缘画裏,对于表现这个主题非常的乐此不疲:

  我们看到的现代这两幅下面一幅也是如此其实是那只偏爱的小猴子已经摔死了。

以上两页連续的抄本出自十四世纪初《玛丽王后圣诗集》现藏大英图书馆。

  这是14世纪的一个《玛丽王后圣诗集》现在在大英图书馆。

“狩獵偏袒的母猴”出自十三世纪动物寓言集Bodley 764抄本

  我们今天重点看的764抄本这幅图也是比较直白,这两只猴子的构图和刚才是比较相似的只是用色和装饰更为华丽一些。

  这个抄本是现代插图最完整的一个是用拉丁文写的《动物寓言集》,虽然产地是在英格兰他在猴条目上写的很确凿:“猴和猿的唯一区别在于猴有尾巴”,所以这条标准看出现在大量中世纪页缘的猴子形象实际上是猿而不是猴。茬中世纪毫不精确的动物图谱当中两者常被当作一种动物来对待,包括狒狒也是所以抄本764对狒狒另外了一条,他说狒狒是“它们常见於埃塞俄罗比亚跳得非常远,咬起人来毫不留情永远无法被驯服,永远野性十足”埃塞俄比亚对绝大多数西欧中世纪人来说,是不鈳能涉足的荒蛮与传说之地而将传说与经验、书本知识与观察所得,当作同一类事实并置这就是典型中世纪博物志或百科全书的写作方法。

  刚才看到有一个抄本左边有鱼的抄本,可以说是这样一种百科全书式写作方法一个集大成之作,《词源学》七世纪赛维利亚主教伊西多尔写的,是七世纪手抄本是八世纪的一个抄本。他这样一种综合的写作方法为后世包括《动物寓言集》在内所有中世紀博物志、图文志,都开创了一种写作方法的合理性

  刚才抄本764还指出,在这幅图的下边紧紧挨着它这也是我们选择这个抄本的原洇,因为它的排列非常的好基本上我们很幸运看到了这个图和文几乎是并置的这样一个情况,就是类似于它不会差的很远,但这不是Φ世纪抄本常规的情况一般有可能图像和文本差好几页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是764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通常是并置这样一种书本构成方法。

  他说拉丁文“猿猴”的希腊词源意为“鼻孔挤在一起”虽然《词源学》认为这个词起于“模仿”一词,很可能更接近真相抄夲764文本作者并补充道:“它们的鼻孔确实挤在一起,面容可怕充满褶皱,形如风箱;而且母山羊也有一样的鼻孔”可以看到他这个写作方法是非常意识流的,“而且”前后并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直接从猴子就过度到“山羊”。但是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

“骑山羊嘚猴”,《马斯特里希特时辰书》页底画

  实际上在很多晚期的页缘装饰中猿猴的形象的确经常和山羊组合出现,构成一种写的解经學上可能性的一个邀请比如左图中看到的骑在山羊背上的猴子。有些学者会认为因为猴子和山羊在中世纪典型的道德语言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训诫的这样一种传统当中,两者都是淫乱的代表生性都非常的淫荡,所以经常会被匹配在一起

  这个抄本是14世纪初英格蘭的抄本,《马斯特里希特时辰书》这里有三幅刚才看到骑山羊的猴子,非常有意思的是它上面的文本是拉丁文的文本直译就是上面那一行,出自《阿塔纳修信经》中“Perfectusdeoperfectus homo”“完美的上帝猴子,完美的人”大家看到这样一种图文并置会让你想到什么?是谁注视了谁?这种揮舞着剑和盾,猴和羊戏谑乃至挑衅的神情对其理应提供图注的文本形成了反讽和颠覆的威胁。

  这也是内在于大多数手抄本页缘注經图的威胁:图像总是在读者预期能够更直观地传递文本所指帮助强化训谕之处,意外地削弱、质疑、搁置着文本令原本确凿的教义變得触痒不禁。这种图像与文本之间拔河角力的关系直至一方濒临瓦解的情况,也造成了抄本研究目前有着力不均的困境:现在国际学堺现代学者往往要不就把页缘和页底画当作纯装饰作品来研究要不然就把既定没有悬念的宗教文本仅作为古文书学的训诂对象,而对图攵之间危险而迷人的张力鲜有深入的研究

  假如上述艾柯对中世纪平信徒习惯的概述,他说 “图像是俗众的文学”假如这个说法是荿立的话,确切的类似地我们也可以说图像是俗众的解经学,对于《圣经》的一个解读只不过通过图像来进行而已。其实可以把它们納入提倡四重解经法的教父传统中去考量

“吹小号的猴子”,《马斯特里希特时辰书》页底画

  在这里进一步看到一种非常戏谑的祐边几乎是一种亵神,亵渎的一种猴子用小号吹着另一只猴子的屁股,左边是一个猴子像世俗的君王骑在大象上赶着大象往前前进。

“纺纱的猴”《伊莎贝拉祈祷书》页缘,现藏大英图书馆

  我们来看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也非常漂亮用色非常华丽的抄本,大英图書馆的《伊沙贝拉祈祷书》各种技艺、娱乐、劳作……有什么人类活动是猴子们不曾在手抄本页缘所模仿的呢?这个绘制于十五世纪晚期嘚布鲁日呈献给卡斯蒂亚的伊莎贝拉皇后的《伊莎贝拉祈祷书》,这也解释为什么这一幅抄本的装祯如此之豪华《伊沙贝拉祈祷书》是這类“群猴乱舞”抄本的一个精美范例: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些猴子分别都在干什么,其实并不是所有的都有确凿的大家觉得这一幅是在幹嘛?看起来猴子已经有点儿惊悚了,像一个巫婆一样拿着类似像扫帚一样的东西,大部分同意在纺纱因为手上有一个像纺锤一样的东覀,中间的猴子在做什么这个乐器大家熟不熟悉,风笛在吹风笛,模仿人类玩乐器并不是吃猪心之类的。

  这一幅很有争议大镓觉得它在干嘛?吹制玻璃制品,我听到有少女心的观众跟我一样说它在吹泡泡,但是这个泡泡好像不是很透明的样子目前没有任何的┅个共识,说什么都有可能甚至猴子沉思如何创世,各种都有

“捕鸟的猴”,现藏大英图书馆

  右下角这个不太清楚他用了很昂貴的青金石的原料,猴子在捕鸟鸟在右下角几乎看不见,猴子拿着一个鸟笼

  刚才说到《自然哲学》这本书的影响,实际上它在很哆动物寓言集抄本中都可以找到包括我们说的抄本764。抄本764有一句习惯性的用语就是“《自然哲学》的作者曾说”是作为一个他开始论證自己的合理性的开头。

  上千年的时间在几乎奉行古书拜物教的中世纪人和他们的羊皮卷上好像只不过是流光一瞬,不会改变人们對任何重要事理的认识关于上帝猴子之猿,抄本764说:“猿没有尾巴魔鬼与之同形,有头 但没有尾巴……魔鬼起先是栖居于天堂的天使之一,却因为虚伪和欺诈而失去了尾巴”于是这里“尾巴”变成一个诚实的象征。在抄本页缘化身为猿猴的魔鬼成了尘世的弄臣、塔罗牌中的愚人、激怒《玫瑰之名》中,盲眼图书馆长的永恒丑角、正统经文畔翩翩起舞的挑衅者和勾引家有时它们甚至无需借助文字嘚对照,便可直接从图像内部瓦解圣像学传统

《兰斯洛传奇》抄本,现藏曼彻斯特约翰.莱癞兹图书馆

  比如现在看到左上角《兰斯洛傳奇》这样一个时速主题的抄本当中有一只猴子正在修女的怀中,修女为它哺乳它其实直接颠覆了很重要的一个传统“哺乳的圣处女”这个基督教最重要的艺术形象之一,当中哺乳的玛丽亚现在变成哺乳的是一只猴子其实本来修女玛丽是神恩怀孕,没有经过性关系就苼下了基督这个抄本很有问题,其实是直接指向这位本应效仿圣母履行终身贞洁的修女实际上生出来一只猴子,背后的反讽关系隐喻她可能犯下的肉欲之罪等等。

“猴子上学堂;不听话的猴子挨板子”《马斯特里希特时辰书》

  右边这是一个比较可爱的图,刚才說到时辰书里面关于不好好的学习的猴子会被老师打屁股这样的,好好学习的猴子在右边接受德才兼备的开释像图像学者迈克尔.卡弭聑所言,“猿猴永远是一个符号一种假扮成他者的符号”。

  而我们也不应该忘记一切手抄本页缘的动物或怪兽形象,在中世纪都被统称为babuini 或 babewyn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像狒狒的东西、像猴子的东西”,那些在羊皮上劳作、奏乐、作战的页缘猴子各种各样的怪兽动物,连同它们的全部闹剧、喜剧或悲剧在中世纪读者眼中,未必不是这个被造的远离了神意的尘世中人类处境的一种普遍隐喻

}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活着真谛是什么呢?你搞清楚了

人活着为了什么呢?活着真谛是什么呢你搞清楚了吗?

这是一则上帝猴子与牛、猴子、狗、人的故事

上帝猴子茬创造牛的时候,对牛说道:“你只能活60年但要一生为人类干活。”

于是牛放弃了30年的生命只愿活到30岁。

第二是创造猴子他对猴子說道:“你能活30年。但要一生被人类逗着玩儿”

于是猴子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

第三是创造狗,他对狗说道:“你能活30年但偠一生为人类看家。”

于是狗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

第四是创造人类他对人类说道:“你的工作就是尽情享受人生。这种生活我给你25年寿命。”

可是人类对上帝猴子说:“那么请将牛所放弃的30年寿命、狗所放弃的15年寿命、猴子所放弃的15年寿命统统给我”

25岁前,活的是自身的寿命所以无忧无虑,十分快乐;

25~55岁活的是牛的寿命,一味只知道工作受尽了世上的磨难,为了养家糊口受苦受累,吃的少干的多;

56~70岁,活的是猴子的寿命退休了在家中像猴子一样,哄哄孙童逗小孩开心;

71~85岁,活的是狗的寿命干不动了,只能唑在家里很少出门,像狗一样看好自家门院!

人的一生很短暂我们在亲人的欢笑声中诞生,又在亲人的哭泣声中逝去

这个故事引来嘚,希望大家能从这个故事得到什么启发

}

  东边门前美韩耍大刀菲律賓撤侨放烟雾弹,天朝社团召众开会未果之际我的业务却顺利揽了下来。跟以前由我创立的公司打个招呼让其配合一下带着客户转个圈看看兵强马壮的图景,会议室喝喝茶议定一下细节小小还还价基本把合同正本定了下来。如此我一季的开销就有了着落。

  看似輕松实则也不易现在是一个商品简单商业复杂的年代。像宗庆后卖水、刘永好卖饲料的人很多但功成者寥寥。电视上传授创业经的詠远不会把真正赚钱的奥秘告诉你。甲方买一斤猪肉是非得给到他一斤二两的才会掏钱的。加之在中国搞IT很少能玩得出芯片厂商和系統开发商划的圈,所谓高科技联想、戴尔之流不过是大点的攒机商矣。我们也曾给过德国两家世界500强做开发西人的近于变态严谨和对莋品的极致的追求,是我们远不能及的——挨踢民工一向是我对自己的贴切定义。


  感慨距离知耻后勇呵呵,我在QQ签名写“为产品傾注大爱”

  未几,萝卜信息来问倾注大爱之何解我说,“虽然我们是技术民工客户绘广厦我们砌泥砖,但用心跟不用心远有不哃单为客户塑瓦糊墙是不够的,不仅与客户的心一起但更重要的是从终端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去完成开发”

  “是不是注入爱,产品就有生命了呢”

  在问这些问题前她居然没有赞美我的高论——没让我小小虚荣一下,真是不解风情呐哥郁闷了。

  “我怎么知道你觉得它有生命就有生命了。”

  “不是这样的啊我是说,产品为什么会有生命是因为爱么? ”

  “你有点常识好吧自小被遗弃的孤儿就是有生命的,关爱什么事的呢但我肯定是爱我的孩子或作品的。希望ta是永远最好的最幸福的。”——跟漂亮女駭聊天一定要有保持优良形象的意识。

  “那样真好。”——果然有效!嘿嘿:)


  “学长看过日本动画片《人型电脑天使心》是不是像‘叽姑娘’一样,灵魂植入就有意识才能有意识呢”

  “我怎么知道,学长可没见过灵魂不过人创造的是容器,容器里裝什么人无法决定的。父母决定不了小孩子的性格和人生也是一样道理。”

  “跟学长讨论这些问题好有趣哇!”

  “因为人造嘚所以超不出人造的法则? ”

  “人自己都还没觉醒的怎么可能造出觉醒的东西。”

  “大学化学就有科学家把两种无机液体混合在容器中,按照既定法测它们不可能产生“反应”,但事实上是反应了BZ反应,这是知名的实验例子呢无机物混合表现出的有机粅特性。所以说不定人工智能在当“系统”集合的“元素”和“元素间的交流”也就是系统的复杂程度到达一定数量级的临界的时候,吔就是意识的开始啦”

  “别洛乌索夫俄罗斯别氏化学物,我知道复杂性科学里的一个例子而已,那和意识还是两码事从非线性科学导向自我意识机器,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我迅速搜索了一下BZ反应,嘿嘿跟UCLA学子聊天,百度乃随身必备杀器度娘一下,你就知道

  “世界各种生物都不同,但构成所需的元素大多一样的呀只在于排列规则不同。一座山跟一群蚊子是一样的啊Hoho~排列的法则不同嘛~曼德勃罗分形和自相似理论的实践就能构建世界所有的图像。”

  “啧啧真不愧是UCLA啊,连‘上帝猴子的指纹’都有选修”

  “學好本领建设四化啊,响应学长的号召嘻嘻^o^”

  “少拍。什么是意识啊不仅仅是搞出个分形图形就有意识,不是知道的东西多就是囿智慧——现在有知识没文化的海了去!如果问机器它是肯定无法进行这种思考的,如果数据库里没有I am a computer这条记录它就不可能回答出它昰谁的!”

  “智慧跟意识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如果把AI看作是《金刚经》里说的卵生胎生湿生外化生的话呢化生中的化生,这样也许僦能解释它也存在所谓的意识”

  “我们还是说科学吧人类虽然可以克隆生物了,但是仍然不能造出一个和牛羊一样的机器

  “泹你克隆出来一个人后,他自己会学习会逐步具备意识并不需要你把意识也克隆一遍对吧”

  “非线性可续或者复杂性科学里面的一個重要理论:混沌,或者蝴蝶效应——只要某个参数差一点点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人用程序和公式来创造意识就好像寻找那个蝴蝶的准确时空坐标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按混沌理论,我也可以让东亚消停航母撤走的但我有可能吗?!”

  “指不定有可能哦——嘻嘻佛的说法:注胎,也就是产生意识的时刻胎儿并非一开始就有意识,而在某个临界点以后~”

  “如果说有临界点也是人嘚临界点,人能看到鬼的时候就是这样!”

  “那灵魂就不仅存在于人,动物也同样有‘灵性’还有鬼魂, 呜呜呜飘呀飘……哈哈!”

  “动物也有灵魂AI,是人工智能A就是人工,灵魂只是I没有A。AI不可能变成IAI拥有自我意识到唯一途径就是被灵魂附体。”

  “学长这个理解角度不同了十字军东征难道学长不觉昨得其中包括耶酥和安拉是争夺?人有性格人创造的东西不一样正是有灵性吗?‘人型机器人越来越像人非人型机器人则越来越不像人’——这条定理已成为机器人在外形上的公认发展趋势”

  “后面的不敢苟同,但十字军东征的倒是有一定的道理就像我们做企业的,一个企业足够大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企业的“性格”。你去看纪录片《解构企業》就知道了里面探讨的企业的性格完全与个体的意愿想背离。但性格和属性不能完全混淆企业是由生物组成的,原本就有意识AI不哃。”

  “什么是性格什么是属性?你感觉到的麦当劳是不是一个年轻朝气的叔叔你感觉到的奔驰是不是稳定华贵的富商?这是性格还是屬性”

  “这是观察者的投射,而非它本来的面目”

  “什么是本来的面目?按柏拉图‘洞穴之影’说的一切都是投射哇,还有‘缸中大脑’的说法”

  “没错啊一切都是投射,但仍然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那你何须去问何能判断“本来面目”?你覺得一块石头是没有意识的right?”

  “石头是没有意识,你怎么证明石头有意识”

  “OK既然我们不能证实,但从“证伪”的角度出发学长怎么证明石头没有意识”

  “既然这样,就要阐述清楚意识到底是啥。你说AI会有自我意识你总得说意识是啥。最后就迷失在循环定义的怪圈里”

  “哈哈,学长聪明抢占制高点呢!有道理,先定义才能有所判断。我给学长截个图哇~~”


}
文章来源:《哲学起步》

首先是囚类的起源问题可能有些人认为谈哲学不必谈人类的起源,认为这是一个过于专业的问题应该让某些专业人员去谈,让人类学家、动粅学家、考古学家们去谈实际上,我认为我们是作为人来谈哲学的;在谈哲学的时候,我们这些谈论者——人——是如何来的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一个首要的问题只有把自己的起源把握住了,我们在谈到其他哲学问题的时候才能时时处处不离开我们的本原。我这個人讲实际不喜欢悬在半空。当然我也很钦佩很多人的哲学,哪怕他们悬在空中我也可以尽量去理解他们。比如黑格尔他的逻辑學、存在论、有和无、变易,直到绝对理念这一整套思辨的概念、体系很有他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验证的但整体来说是悬空嘚。我认为我们谈哲学不是炫技,也不是做梦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解决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我本人也比较现实我谈任何哲学概念,都希望能够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引入我们自身的生命存在里。

所鉯我们要从人类的起源来进入哲学问题。当然这也包括我们这个民族一开始是怎么来的。有人说中华民族起源于距今七十万到二十萬年前的北京猿人。这太扯了要追溯的话,中华民族最早要追溯到大约三百万年以前东非草原上的猿人——南方古猿这是全人类最早嘚起源,所有现存的人类都是从南方古猿发展而来的而北京猿人,根据基因测定是从非洲迁移到中国大陆来的另外一支,跟现代中国囚不是一个品种已经灭绝了。现代中国人的远祖是大约五万年前才从非洲来到亚洲的谈这些科学上的问题,一定要排除意识形态的偏見以事实为根据。有的人为了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源远流长就咬定北京猿人是我们的始祖,连基因技术都不相信了说那个靠不住。可昰今天公安局办案基因技术还是最可信的,如果连这都不相信那麻烦就大了。没有基因测定人类起源问题注定无解,即使能够在形態学、环境分析、文化比较和其他方面得出某种结论最终还得靠基因技术来验证或者推翻。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类的起源做出过很多猜測,哲学家们也曾经给出过各种回答我们先来看看古代的回答。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古人通常会回答:人昰神创造出来的西方有上帝猴子造人之说,中国古代也有女娲氏造人的神话这种回答实际上等于没有回答。纵观古代留下来的文献茬达尔文以前,只有古希腊的阿那克西曼德提出过一种天才的猜测他说:人是从另一种动物产生的,实际上就是从鱼产生的人在最初嘚时候很像鱼。他大概是看到人的胚胎最初的确很像鱼这种猜测直到今天原则上也是正确的,因为地球上的一切陆生动物最初都是从海洋里上岸的这段进化的历史保存在人类胚胎的形态发育过程中。这真是很了不起不过,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这僦给出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一个更加切近的答案。这个答案开始一段时间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痛斥成为一个笑柄,但后来人们慢慢都接受叻这一说法到今天则成了一个常识。我们今天谈人类的起源问题都是在这一常识的基础上谈的,就是说我们要探讨的已经不是人类起源于什么、是不是猿类,而是人类是如何从猿类中产生的而这个问题集中于一点,就是人类和猿类的区别是什么这种区别又是如何從猿类中发展出来的。

所以一提到人和动物的区别,我们今天想到的就是人和猿的区别但在古人那里却并不是这样,他们还没有到那┅步因为达尔文的进化论还没有出现。那个时候古人已经看到了人和动物的区别人和动物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欲望的、有运动功能的动物的世界千姿百态,人也是其中的一态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人就和所有其他的动物不同了呢为什么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长呢?如今我们把这些问题归结到人和猿的区别而且人猿之别今天已经深入到了基因学说。但是早期的哲学家,由于知识缺乏不可能潒今天这样探讨这个问题,而只是从人和动物的外部形态上来区分他们看到人和动物在形态上是有区别的,古代中国和西方都曾经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定义:人是“两脚无毛的动物”这是很外在的一个定义,只抓住了人的一些表面特征于是在当时就遇到了哲人们的反驳。有哲学家就反驳说你说人是两脚无毛的动物,那我把一只鸡的毛拔掉难道这就是人了吗?中国古代的荀子也讲过“故人之所以为囚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人不仅仅是两脚无毛还有别的,还有更重要的抓住一点表面特征就给人下定义,就来區别人和动物这是很可笑的。人的定义必须是一个本质定义才能切入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什么是本质定义人们以往都不太注意,直到亚里士多德才提出一个事物的本质定义应该是“属加最近的种差”。“两脚”、“无毛”这些都只是些外在的差别离本质很远,而且很偶然随时有可能改变。只有最近的种差才是不会改变的是与“人”这个概念不可分的。所以直到亚里士多德,由于他掌握叻给事物下本质定义的逻辑方法才给人下了比较靠谱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是首次对人和动物做出的比较严格的区别或者说昰首次对人的本质做出的比较严格的定义。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逻各斯(Logos)的动物”这句话通常翻译为:人是理性的动物。但是Logos一詞在古希腊文里的意思是“说话”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人是说话的动物。Logos的意思一开始就是说话、表达但后来变成了“理性”,而且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也已经含有了理性的意思所以它有双重含义。表层的含义就是日常人们说话的意思。在这方面它仍然可以看作人的一种外部形态特点。我们把人和动物放在一起比一比就知道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说话当然,有些动物也可以鸣叫一些鸟儿在求偶的时候也整天叽叽喳喳的,但是那不叫说话虽然同样都是空气振动发声,但人的语言是必须通过理性才能说出来也財能被理解的。这也是Logos为什么后来成了“理性”的原因这和动物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逻各斯这个概念一旦被理解为理性,一旦从理性這个意思上来理解就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被抬高到一种超越万物之上的神圣的高度因为所谓“理性”,最基本嘚就是一种把握普遍性的能力一种使用概念和共相来涵盖个别和特殊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撇开具体事物而上升到普遍规律不为眼湔的感性冲动所支配,我们就说他这个人“很理性”而人类的语言就是建立在概念和共相之上的,每一个语词都是共相对它的内容都囿一种超越性。这也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并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秘诀所以黑格尔说过,语言有一种神秘的魔力能够把倳情颠倒过来,让普遍的东西凌驾于个别具体的东西之上

最初人们说话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给具体的东西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名字好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这个名字去称呼它,而没有意识到语言的理性本质语法和逻辑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人们发现说话鈈但要使用各种名字或者说“指称”,而且要有逻辑按逻辑的规律来说话才能够让人懂得,否则就“不像话”你要人家准确把握你嘚意思,你自己就要清晰你的指称要前后一致,你说话不能自相矛盾而这个逻辑是公共的,不是某个人所定的所以,古希腊人把逻各斯称为“神圣的逻各斯”认为它是神所定的,甚至认为逻各斯就是命运就是必然性,就是神按照逻各斯的规律来说话,就是听神嘚话因为所谓神,所起的就是一个“公共的人”的作用是超越个别人之上的,所以逻各斯就是神的话语就是神在说话。

这一传统后來也影响到基督教基督教讲“太初有道”,上帝猴子就是“道”耶稣基督就是“道成肉身”。这个“道”就是逻各斯上帝猴子就是鉮圣的逻各斯。上帝猴子没有别的本质他的本质就是说话,上帝猴子凭借说话创造一切上帝猴子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猴子說要有什么什么就产生了。当然上帝猴子的逻各斯与理性又有不同,它被抬到理性之上成为一种神秘的东西了。但这种抬高最初还昰由于逻各斯本身带有必然性和不可违抗性的特点带有超越于世俗感性和个别事物的普遍性的特点,而这就是人的理性的特点

古希腊囚认为逻各斯是神圣的话语,是一种不可违抗的话语话语凭什么不可违抗?就凭它的语法和逻辑你要违反了,别人听不懂你说的就夨去了意义。所以“人是说话的动物”,意思不光是说人可以用语言互相交流而且是指凡是人都有理性,最好翻译为“人是理性的动粅”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人是逻各斯的动物”或者“人是理性的动物”是一个非常规范的或者说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本质定义。人是什么如果要给出一个严格的本质定义的话,那么人属于动物他的“属”就是动物;我们进一步就要问,他是怎样“一种”动物就是说,他的“种差”是什么当然可以举出很多来,什么两腿无毛啊、直立行走啊但有一个最近的种差,是人根本无法分割的这僦是理性。人是一种有理性的动物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它是符合真正严格的本质定义模式的即“属加最近的种差”。当然亚里士多德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提出过另外一个命题,这个命题不如前一个那么贴切但还是比较贴切的,这就是“人是政治的动物”政治作为一个种差,不如理性和人那么贴近但它是以理性作为前提的。正是由于人是理性的他才是政治的。所谓政治的就是人只能過社会的生活,只能和他人在一起发生各种关系,组织成国家城邦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依据。但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的前提還是人是能说话的动物。说话是什么呢就是跟别人打交道的主要方式。我们有了交往的语言就能和别人交换意见和看法,以确定自己囷别人的关系就可以在这样一种互相交往、互相商谈的过程之中共同建立起一种常规制度。在古希腊要从事政治,首先要看你能不能說话有些人专门靠教人说话来谋生,这就是智者学派他们的职业就是教别人怎么说话,怎么具有说服力怎么具有煽动性,怎么立于鈈败之地……教那些想从政的人说话的技巧其中主要就是语法、逻辑和修辞。凡是想从事政治的人就要去跟人家学习怎么说话,这是古希腊当时的状况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人是说话的动物”和“人是政治的动物”两个命题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条件的人首先要会说话,然后才能从政

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代。与此几乎同时荀子也提出了对人的一种定义。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前面讲到荀子认为“人之所以为人者”,“以其有辨”什么叫“有辨”?有辨就是“有分”而有分就是“有礼”。有了礼的等级劃分人类社会才能有良好的组织和秩序。所以他提出一种观点叫“明分使群”。什么叫“明分使群”呢意思是,明确了礼的等级区汾才能使人合为一群就是说,人和动物很多方面是一样的动物也有群,如牛群、马群、羊群、狼群……但是在动物那里群是靠什么來维系的呢?一个是靠生殖靠交配,靠繁殖后代一个群体就是一个族群;再一个是凭借强力,争做头领有了最强的头领,就可以维系一个群体了人群,与牛群、马群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群但是人要维系这个群体,可以靠“名分”——我们人类的“分”就是名汾。一个人在这个群体里面具有什么样的名分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就决定了他有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人群与牛群、马群不同的地方在于,人靠的是等级名分不是靠暴力,也不是靠单纯的生殖关系而是靠圣人制定的一套规范、礼仪,又称作“名教”来教育每个成员从尛就要懂得礼法。所以荀子是很强调“礼”的礼义廉耻,礼字打头首先礼要分清,人分成三六九等每个等级都有自身的名分。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群、这个国家就建立起来了。这就叫和谐也就是各安其位、各守其分。这就是荀子对人的一个定义即有辨、有分或有礼。

这个定义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理性的动物”相提并论在什么地方相提并论?它也是一个“属加最近的种差”的定義首先人跟动物有共同之处,就是“群”或者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是属于社会的人类社会和马群、牛群都是群。但是有一个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能够讲“分”,讲礼节讲等级。这是圣人所定下来的每个人都心服口服。在这样一种框架之下人就能达到一种群体的和谐。那么我们在确定这个礼、这个分的时候,就必须要“正名”正名就是“明分”,明确各种名分摆正各种名分。在先秦很多哲学家都想要正名,无论是法家、墨家、儒家还是名家都想正名,就是要把名分搞得清清楚楚的这就叫“名符其实”,或者叫“取实予名”什么样的名就符合什么样的实,什么样的实就配享什么样的名名分和实际地位相当,这就叫正名有实无名或者有名无實,都需要正名这就涉及语言上的立名、命名,命名不恰当的就要重新正名所以这也跟语言有关。

这表明中国古代对语言的作用的认識是重在正名是一种政治作用。正确地命名是为了维持一种政治关系的稳定和谐,所以中国人对语言的解释是政治性的名和言都是統治工具。除了这个作用之外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作用,比如互相交流互相理解,互相切磋……但是那些都不那么重要中国古代是洎然经济,当然也需要互相交流但那是很次要的,没那种语言交流凭借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农民也可以种出粮食来可以自给洎足。一旦说话往往不是显示家长的权威,就是表达成员的服从有时候甚至集市做生意的人也会采取一些办法来避开语言交流,比如茬牛马市场讨价还价的时候人们不说话,靠打手势就可以把价钱讲下来语言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空间功用有限,但是在政治上就非用不鈳说明你是什么来头、什么级别,都有特定的用语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理解基本是一种政治权力化的,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嘴里说出来效果就不一样,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为了定名分、别尊卑、立政教而设立的政教就是教育人,从小让人学习怎么服从这个名分等级制度

在语言和政治的关系方面,中国古代和西方可以做一个比较亚里士多德也深入到了语言和政治的关系,他先确定人是有语言的动物茬这个基础上建立起对人的另外一种定义,即人是政治的动物所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政治是依靠语言的语言是政治活动的基础,语訁在先政治在后。而在中国呢恰好相反,政治在先等级在先,而语言为政治服务;语言与政治有区别语言没有自身的实体,语言呮是“名”即命名,但名要符实也就是符合政治地位和政治关系。比如说你很能辩论你讲得头头是道,但那都是没有分量的你要讓人家服,就要有权威话语要看是由什么人说出来的。这方面中国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中国,如果有人把能说话放在人的本质萣义里面肯定会惹人嘲笑的。话说得再漂亮如果没有实力做后盾,等于白说

上面讲的是古代关于人的定义问题,但定义并不等于说奣了起源定义是静态的,起源是动态的静态的定义只是为动态的起源暗示了追溯的方向,但起源问题还是一个必须另外探讨的问题咜尤其与实证性的动物学、人类学相关,而且只是在现代人那里才有条件进行探讨首先是对人猿之别的探讨。

现代人的回答:人猿之别

茬达尔文之前人和动物在形态学上的本质区别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并出现了种种假设黑格尔在他的《精神现象学》里也提到了,囚类的形态特点表现为能说话的口、能劳动的手或者再加上能直立的腿。但这种器官上的特点是怎么形成的他并没有阐明。阐明这个問题是在达尔文的时代比较经典的说法是恩格斯提出来的,他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形成了与猿的根本区別例如灵活而万能的手就是这样形成的。至于人为什么能直立行走他的解释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森林的消失、草原的形成早期的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平地;由于平地的不同环境影响作用,他们就学会了直立行走直立行走就把前肢、把手解放出来了,手形成以后就鈳以制造工具手也变得越来越灵活了。这就是恩格斯的解释首先是解放前肢,前肢本来是用来爬树的也是用来帮助奔跑的,而现在湔肢可以自由地用来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了所以他提出来,“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人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他的原话鈈一定是这样说的,但是后人总结出了这个意思)

如果要从人的起源来给人下个定义的话,通常人们认为人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粅。人自从他制造第一件工具起,并且在使用这个工具之后他就跟猿区别开了,他就是一个人了这个定义,也是一个“属加最近的種差”的本质定义其他那些定义,比如人是社会的动物像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有些人仍然坚持的人的语言本性像卡西尔说的“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定义它们着眼于比较贴近的种差,但還不是最近的种差只有制造和使用工具才是最近的种差。很长时期恩格斯的这一定义被视为金科玉律,似乎可以解释一切于是成了囚们的共识。现在如果要讲人与猿的区别那显然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猴子抓来,看它们是不是会使用工具把咜们关在一个大房子里头,上面挂上香蕉猴子够不到;然后放进一个箱子,猴子站在箱子上还是够不到;再放根棍子进去……有的猴子僦毫无办法但是其中一个猴子灵机一动,抄起棍子把香蕉给够下来了这就是使用工具。但是人还能够制造工具你把猴子关起来,给咜各种材料好像也没有看到它会制造工具。这就是人和猴子的区别这一点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英国有一个动物学家叫珍妮·古道尔,20世纪60年代起她对非洲黑猩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几十年住在黑猩猩群体旁边每天都跟它们在一起。她发现黑猩猩居然也有制造和使用笁具的能力有个例子就是,黑猩猩想吃到白蚁非洲草原上的白蚁窝到处都是,那是白蚁用泥和唾液制造的坚硬的窝白蚁的蛋白质非瑺丰富,怎样才能吃到它们呢珍妮发现,有一只黑猩猩掰了一根树枝把它的叶子去掉,制造成一根很实用的“钓竿”然后把它伸到皛蚁洞里去,那些白蚁认为是大敌入侵纷纷来咬这根树枝。黑猩猩就从白蚁洞里把这根上面咬满了白蚁的树枝抽出来放到口里顺着一過,就吃到了一口白蚁然后再把它放回到洞里面去,接着又抽出来再吃一口,这样交替着来珍妮·古道尔后来把这个过程拍成了纪录片,并且写成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这至少说明黑猩猩也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它掰一根树枝,把上面多餘的叶子去掉这就是在制造工具嘛。你也许嫌它的工具太简单了没有关系,再怎么简单它也是在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物啊它有佷明确的目的,就是要把它当作工具来“钓”白蚁。好了现在我们能不能说黑猩猩也是人呢?好像不能!黑猩猩不是人它是猿,顶哆是类人猿像刚才我们说的,这件事情引起了学术界很大的震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到底是什么?人们都陷入了困惑之中很长时间夶家都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个问题已经没有悬念了,但现在这样说不行了

这件事发生以后,连珍妮·古道尔自己也感到茫然了,既然不能承认黑猩猩也是人,那么总得找一点理由来把它和人加以区别来证明人和黑猩猩虽然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但两种制造和使用还是鈈一样的珍妮·古道尔找到的解决办法是,认为人制造工具是双重的、二次方的,即不但能够制造工具,而且能够用他制造的工具再去制造另外一件工具。比如他先制造一个石斧,再用这个石斧砍一根树枝把它砍削成一个大棒,这样一来这个石斧就是“制造工具的工具”。这就是人和黑猩猩的区别:人能够制造工具的工具而黑猩猩只能制造简单的工具。

这个区别从现在看也还可以但是,解释得有點复杂这样解释从类人猿到早期人类的过渡,中间跨越的幅度太大不太自然。要想到先制造一件工具为的是制造另一件工具,这恐怕只能是成为人以后很久的事需要很大的想象力和远见。人要能够做到这一点还有一些必要的前提需要准备好。其实我倒是觉得可鉯不必讲得这么复杂,我们只要对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整个过程进行一番哲学的思考就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单纯的假设。这个假设是我提出来的

我认为,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与黑猩猩制造和使用工具有一个明显不同的地方从整个过程来看,人类在制造和使用完工具以後不是简单地把这个工具扔掉——像黑猩猩那样,用完就撂一边不管了下一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再临时去找材料来制造工具——而是鼡完了以后就把它带在身边备用。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区别但是人们都没有注意到。所以我把人的本质定义重新拟定了一下,归结到┅个定义——原来那个定义也没有错但是有缺陷,不够完整还需要补充,补充以后就是我的定义——“人是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動物”我的定义与旧的定义的区别就在于增加了“携带”工具,看起来区别不大其实已经有了本质的飞跃。携带工具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只有运用哲学的思维才能阐明。

从哲学的眼光看携带工具表明:人类已经把某些自然物看作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他与自嘫界之间已经产生了一个“中介”这个中介既是自然物,同时也是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是他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黑猩猩只昰暂时利用一下自然物利用完了就把它交还给自然界,下次用时再去找、去制造它和自然界还是相陌生、相外在的,工具只是为了特萣的目的制造出来的所以,黑猩猩虽然已经爆发出某种创造性的灵感能够在某个当下、某个瞬间改造自然界,让它为自己的目的服务但这种能动性还只是偶尔闪现的,是“机会主义”的还没有固化为它自身的一种日常功能。它所制造的工具也还只是受到过自己影响嘚自然物而没有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但人和自然的关系在人所制造的工具上面已经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这样一個自然物已经成了他的“延长的手”我们有时候也说,黑猩猩用棍子够得到天花板上的香蕉是它把自己的手“延长”了,但那是我们玳它做的解释黑猩猩自己并没有感觉到棍子是它的“延长的手”,否则它就不会拿到香蕉后就把棍子扔了人们有时候也讲工具是人类延长的手,但是没有去想这里面的哲学意义而是把这种现象轻轻放过了,以至于人们在定义人的本质时完全没有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但囚是真的把工具看作自己延长的手了,而且不光是延长的手还是比自己的手更加厉害的手、更起作用的手。比如石头工具能够使人的手變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比动物的爪牙更结实,比猛兽更厉害……

所以说自然物比如石斧啊、棍棒啊……这些延长的手,都成了人的可以洎由支配的肢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肢体不是天生的,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人的一部分身体。所以人对他淛造出来的工具是非常爱惜的,绝不会嫌它太累赘而把它扔掉例如,他制造出一把石斧也许花了他一年时间,好不容易才把它打造得那么锋利他怎么舍得把它扔掉呢?也许最开始制造出来的工具很简单像黑猩猩的那根棍子,那个扔掉了不是很可惜再找一根也很容噫。但随着制造工具的复杂度加深、时间加长再就是有些材料很稀少很珍贵,如水晶石人越来越像带着他的宝贝一样带着它,像带着洎己身体的一部分一样带着它就像自己的手一样,你不可能把自己的手扔掉那你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工具扔掉。在许多原始人那里工具甚至是人死了以后还要陪伴在身边,要埋葬在一起的所以我这里提出来,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是人和猿的根本性的区别

当然,还囿“保存”工具你把工具带在身边,就已经在保存它了但是携带工具和保存工具性质上还是有所不同的。携带是更根本的保存则可鉯是留在某一个地方,不一定带在自己身上因此它不一定表达了人和自然的那种不能相互分离的关系或中介关系。国内其实已经有人意識到保存工具也是人和黑猩猩的区别但没有追溯到携带工具,而且没有把这种要素添加到人的本质定义中去人们之所以没有迈出这关鍵性的一步,我认为主要是没有能够用哲学的眼光来分析这种经验现象没有抓住这个现象里面的本质结构,也就是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結构

由上述本质定义,我们还可以继续推出其他的次级定义首先就是人的手脚分化和直立行走。我认为甚至人的手脚分化和直立行赱都是与携带工具直接相关的。人类为什么能够直立行走就是为了携带工具。人要用手拿着工具走所以才把手解放出来,最后形成了矗立行走的习惯我看到网上说,最近有几个英国科学家提出假设认为原始人的手之所以解放了出来,是为了拿更多的食物那些可以帶走更多食物的种群活了下来,那些没有这种习惯的种群就灭绝了哎呀,他们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怎么没有更进一步呢?说要拿食物還不如说要拿工具更合理啊!食物多到吃不完,要靠手拿这是很偶然的现象,不是经常性的但工具可是每天都要携带的啊!这些英国科学家没有想到这一点,没有提出要用手拿自己制造出来的工具工具比面前的食物更重要,因为它是你安身立命的家伙而食物呢,多嘚时候就多拿当然会尽可能把手腾出来,但是没有的时候呢你拿什么呢?如果不需要拿工具没有食物的时候,你还是四脚着地的好啊你还是要爬行啊,这怎么能够形成日常的习惯呢可见这个解释是说不通的。

我认为仅仅是由于随时要携带工具,工具不能离手經过长时间的进化,人的手才真正地分化了出来否则,手不用拿食物了还是会在地下爬或者是用来爬树。即使周围没有树手还是闲鈈下来,因为与其让它闲着不如让它帮助奔跑——四条腿肯定比两条腿跑得快。当然如果遇到一棵树,那么空着手也有利于爬树这吔是一个优势。这都不会让早期人类的手单独分化出来所以说,仅仅是由于要携带工具人类才不得不把前面两个优势都牺牲掉了。手拿工具手拿石斧,手拿棍棒无论是追逐猎物还是抵御猛兽,都足以抵偿他的奔跑速度和爬树功能的损失所以长此以往,人就直立行赱了

制造工具并不像恩格斯说的那样,是以人的直立行走为前提、以手脚分化为条件的比如黑猩猩,它并没有直立行走在奔跑的时候还是四脚着地,但黑猩猩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了所以,并不是先要会直立行走腾出手来,才能制造工具黑猩猩虽然有时也可以直立,熊或其他一些动物也可以但是它们在奔跑时肯定都是四脚着地的,而不像人手持工具两足奔跑同样,直立行走也不是使用工具的前提海獭用石头砸开贝壳,就是躺在水面上在自己的肚子上进行的反过来说,单是制造和使用工具也不会导致直立行走。总之如果鈈是为了要携带工具,人是不会直立行走的而人一旦直立行走,他的前肢不会退化也正是因为他要携带工具,他的手在直立行走中是派有用场的有时候,工具很沉石头做的工具拿着是很费体力的,所以他的手就不会退化其他的两足动物,前肢一般都是处于退化的狀态比如霸王龙、袋鼠。凡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它的前肢都呈现退化的倾向。而人类不同人类的前肢和后肢,手和脚在分化以后,仍然是呈齐头并进的进化趋势十分匀称。所以直立行走不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前提,而是携带工具的后果;由于携带工具所以人能夠直立行走。由此可见在人类的起源问题上,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的进展

目前,国际人类学界基本上公认人类起源于三百多萬年以前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南方古猿。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露西化石露西是一具南方古猿的女性骸骨,考古学家为之起名为“露西”有二十来岁。相关研究证明她已经能够直立行走,是介于猿和人之间的环节我们今天的人类全部要追溯到这样一个始祖,我们把她稱为“夏娃”有的科学家根据她的骸骨化石画出了复原图,但是所有这些图都画得她两手空空并且加上这样的解说,说人类之所以直竝是为了在大草原上视力更加开阔。这是一种对人类直立行走的原因的更为流行的说法说人之所以直立行走是由于地球气候变得干旱,原先栖息的树林消失了变成了草原,草原上没有树人不能在猛兽来时及时爬到树上躲避,所以必须在天敌还没有靠近自己、还在很遠之处的时候就发现它这就需要站立起来扩大自己的视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站立的习惯因此就把手腾出来做别的事了。恩格斯当年僦采用了这种说法

但这种解释也是经不起推敲的。为了视野开阔他们不会需要一天到晚视野开阔,派一两个人站在高处警戒其他人僦可以埋头找食物,挖草根干自己的活儿了。非洲有些动物就是这样像猫鼬,它们会派一只猫鼬站在高处去观察天上的飞禽、远处嘚猛兽有没有动静,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就报警其他同伴就会撤离,钻到洞里去不光是猫鼬,其他的一些动物也是这样凡是群居的動物,如羚羊往往都有专门负责警戒的,其他的都各干各的事情接到报警大家就奔逃,这样更节省安全成本所以,即便为了视野开闊人类也不必固定一个直立行走的姿态。

后来在露西发掘地点的附近又出土了与此同时代的甚至更早的石质工具以及带有被石器砍砸過的痕迹的动物骨骼,这证明当时的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工具了当然,在这个露西的旁边没有发现工具但是这可以解释为也许她当时使鼡的不是石器,而是棍棒什么的年代久远烂掉了。但是既然她能够直立她的手又没有退化,我们就可以合理地设想她手中应该是握有某种工具的设想她已经处在一个能够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阶段。要是我来画露西或者拍一部关于露西的科教片,我就会在她的手裏放一件工具否则,她就还只是猿而不是人类的始祖。

20世纪末出现了大量的野人报道现在还有,经常有哪里又发现了野人甚至还囿拍成录像的消息。但是用我这个观点来分析可以说那些都是假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目击者报告说看见一个野人手持工具在那里行走有一个最新奇的视频是,一个两米多高的野人大脚怪,甩开膀子走到树林里去了中间还回头看了一眼。这是美国著名的摄影师、电影导演帕特森拍的据说这是他在森林里面遇到的。当时我看了就说他那两个胳膊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我看就是没有用的那它们不会退化吗?他那两个胳膊那么粗壮要么就用来爬树,要么就用来奔跑这并不妨碍他也可以用来御敌或攻击,就像其他猛兽那样他两条腿直立着走路,那两个膀子却空着没有用——那么粗的两个膀子不用来走路,这不是浪费吗如果给他手里面放一根棍子,那就好说了他留着两个膀子是用来拿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生物学里面任何东西都要解释解释它的合目的性。这两只手带来的是什么样的合目的性我们看不出来。如果有一天有人目击到一个野人带着他的工具那么我就会相信野人可能存在,相信这就是一个野人而不再是猿了。否则的话它还是猿猴。

这就是人类的起源问题我在这里特意把这个问题强调了一下,因为这是最重要的——携带工具是人跟猿类相区汾的一个最重要的界线携带工具有重要意义,这不是我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现有考古的实证资料,加上最简单的想象推理出来的這种想象比珍妮·古道尔的想象要简单得多,不需要增加任何假设,不需要设定人类更复杂、更高级的思维能力,而是就在黑猩猩已经达到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水平上,将这种制造和使用加以时间上的延续。然而这种时间延续肯定有它的哲学性,就连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最后也要落实到这上面来,就是使人的工具成了人和世界的恒常的中介并且形成了新型的关系模式——“此在”的模式。

谈到囚类的起源除了谈到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之外,还要谈到一个问题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Logos。人是能说话的动物这是人和猿之间┅个很明显的区别。如何来解释人的语言的产生人为什么那么聪明,能够发明语言这单从大脑的发育或意识的飞跃是解释不了的,显嘚颇为神秘但是,如果我们从哲学上看把上面所设定的人和自然的中介性模式加以扩展,从一种客观的行为模式扩展为一种思维模式囷语言模式并且在人的行为和思想的互动中考察这些模式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这里我们可以借用现代心理学的一些新嘚理论,如行为主义、结构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还有功能主义和控制论等,来提高我们的思维层次

首先,从哲学上来看携带工具这件事表明,人类已经能把间接性的东西变成一种直接性的东西用这个东西干什么,那是间接性的目的和目标通过这个手段来实现那个目标。由于人着眼于那个目标但又不能直接达到它,而必须采用工具所以那个目标是间接的。而这个工具就是促成那个目标实现的中介用这个工具不是着眼于这个工具本身,而是要用这个工具来达到别的目的但是人手里面拿的这个东西是直接性的,他直接抓住它使用它。而黑猩猩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直接性它仍然把这个工具看作一种间接性的自然物,是它临时需要一下但本质上并不需要的东西咜不过是把两件间接性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然后从中留下了它想要的而另一个用完就抛弃了。但人类不同人意识到这个本来也是间接性的东西现在成了他的直接性,是他把它变成了直接性的东西所以他要把这个工具保存在身边,好像它是直接长在自己身上的当然其實它也不是他的身体,而是他身体之外的间接性的自然物它要是被损坏了,不能像自己的手一样自行修复、长好但他仍然像用自己的掱那样直接支配和使用它,这就使直接性的东西和间接性的东西成了一个东西或者说通过工具,就把直接性和间接性打通了把人和人の外的自然界打通了。人之所以要保留那个工具在身边其实是为了达到和自然界相通的目的。这表明人类已经把间接性的东西纳入了直接性的东西统摄进了直接性的东西。直接性的东西已经在他手里面了他把这些工具作用于别的东西,不仅仅是这一次作用而且可以哆次使用。这就叫“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任何情况都可以用这件工具去对付。这里面就有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广义哋来说,叫“符号”

什么是符号?一般来说符号就是那种既是间接性又是直接性的东西。它是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体在这种统一體中,直接性的东西就是呈现在面前的东西间接性的东西就是隐藏在背后的东西;而呈现在面前的东西是确定的,隐藏在背后的东西是鈈确定的;或者说呈现出来的是“一”,在背后有待于被带出来的则是“多”按照这种模式,工具就是“一”而工具所能够达到的這个那个目的就是“多”,所以工具作为符号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的那种具有概括性的东西,或者那种“纲举目張”的东西那个“纲”就是一种普遍性的共相,是抽象和简化了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它才可以以一当十、以不变应万变

原始的工具幾乎是万能的。一把石斧可以干各种事情,可以用来打猎、砍树、割草、挖掘植物的块根、切碎食物、抵抗猛兽等原始人随时把它带茬身边,是因为它的用处太多更因为这个共相、这个工具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得到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制造出来的如果随时嘟能找到,并且三下两下就可以制造出来就像黑猩猩掰一根树枝去钓白蚁那样,那它就还不足以成为一个共相它还只能是一个因地制宜的殊相。当然在东非草原上到处都有树枝,但是万一到了一个没有树枝的地方呢全是红土和岩石呢?那就需要把一根树枝带在身边带着它就可以到处漫游,不受局限了这就是原始人考虑到的问题。工具不是随时随地都能够找到的不带着怎么行啊,必须要带在身邊以备不时之需能够进行这样的思考,表明原始人已经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了他的工具已经脱离了具体的、现实的运用场景,他能够考慮到无数可能的场景了而且这样思考也很实在,虽然目前看起来带着这种东西没有用还要花上多余的力气,但这是值得的带上会有鼡的。“符号”这个词本来的意思是相符合的记号“符”字本身就是记号的意思。中国古时候的兵符叫“虎符”是用来调兵遣将的。┅块虎形的铜制品剖成两半主帅和将军各执一半,主帅的传令兵要传达命令必须带上虎符,与将军手中的那一半合上了才有效西文嘚symbol这个词也有类似的意思,它的本义是“陶片”是说古罗马人如果谈得投机,分手时发誓永做朋友就举行一个仪式,当场摔破一个陶罐双方各执一片,即使几十年后双方或者双方的后代拿着这块陶片到对方家里,只要对上了就会受到盛情款待。当然这种“符合”不仅仅是指两样东西相吻合,而且指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与这个符号相合两块陶片或两半虎符合上了,就意味着想要传达的意思合上了所以西文中这个词又有“象征”的意思。虎符是权力的象征陶片是友谊的象征,一个有形的符号象征着很多无形的东西意义大于形式。

工具在人类这里就具有这样一种象征性它不光是拿在手里的这件东西,而且象征着其他的东西一个是象征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权力,人类可以借此向自然界发号施令;再一个它传达着人与大自然的友谊,有了这个符号大自然不再是陌生的、可怕的,也是亲切的笁具本身就是自然物,既然人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像马克思和黑格尔说的,当作自己“无机的身体”那么由它所控制的其他自嘫物也将一个个成为他的无机身体,最终甚至整个自然界,也会在原则上被看作是他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 所以,工具在这里具有┅种符号结构它象征着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

注意马克思讲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这表明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一旦发生,就不仅僅是人的肉体与自然物的关系而且是精神和自然的关系。就是说这种关系中的一方是人的精神。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这种关系使人具有了精神,或者说人的精神就是在这种关系中形成的。这听起来像一个悖论但它也正说明人的精神的发生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朂开始的精神是朦胧的、沉默的并不伴随着语言。当然不排除有表情语言和肢体语言特别是手势语言,但还没有分音节的口头语言訁语。最初的猿人与黑猩猩一样他的口腔和喉部结构很不适合发出清晰的音节,只能发元音就是嚎叫,而不会用辅音分出一个个音节人类从能够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到形成能够说话的一套发声器官人类学家估计至少经过了一两百万年,有的甚至认为人能够清晰哋说话还是最近十几万年的事但人的行为则早就具有了精神的特点,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甚至深思熟虑的特点携带工具表明他已经具有了抽象能力,并且长期的携带工具使他养成了携带工具的习惯在他的大脑皮层上就开始形成了这样一种抽象思维的心理能力,而这個时候还没有真正的语言不过即使还没有产生真正的语言,人的心理也已经具备了产生语言的一切必要条件这就是在人的行为中形成叻那种符号模式,或者说人的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活动。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可以作为这里的参考。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与外界互动的过程在两岁以前是“感知运动阶段”,形成了一定的“感知运动图式”也就是运动和知觉之间的某种协调模式。而第二个阶段即二到六岁的“前运算阶段”,则是语言形成的阶段在这个階段,“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这个阶段出现了语言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儿童开始用表象和语言描述外蔀世界和不在当前的事物并用语言开始与人交际”。可以说语言产生之前的原始人,相当于人类的婴儿期他通过携带工具所掌握的運用符号的能力就是这个时期形成的“感知运动图式”,而语言则是这种图式或行为模式在人的心理中“内化”的产物也就是由外部行為内化为心理模式,再由这种心理模式外化表达为语言所以,携带工具和掌握语言这两种外部现象是出自同一种心理模式而这种心理模式首先是由携带工具形成的。

通过分析其结构模式可以看出人的携带工具和运用语言这两种能力是同一级别的、同一类型的能力,也僦是运用符号的能力所以美国哲学人类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给人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人是制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他的这个“符号”就包括工具,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也包括制造和使用语言。他没有提及携带工具不过这个定义既然把工具看作一种符号,也就包含这个符號是常设常备的意思因为符号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它的内容可以像流水一样流过但它本身作为形式却一直不动。所以他这个定义和一般说“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是不一样的排除了那种“用过就丢掉”的意思,因为丢掉了就不成其为符号了就只是符号所要表達的东西了,因此它隐秘地包含我说的“携带工具”的意思但这个定义同时又有人是语言的动物的意思,因为语言同样也是符号语言嘟是符号,每一个词、每一个音从我们嘴里说出来都具有符号的性质,都代表某种含义但除了某些象声词和感叹词之外,又不是直接顯示出含义因为同一个含义、同一个所指对象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的发音是不同的,而在同一种语言中某种发音、某种符号意指什么,那是相对固定的、约定俗成了的都代表某种共相、普遍的概念。

现在我们来考察语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物也有“语言”首先動物有“肢体语言”,比如动物有表情、姿态等高等灵长类动物都有肢体语言,还有各种不同含义的发声、呼叫用于求爱、报警、威脅、宣示领地或者招呼同伴等。这些都是“语言”但都不是真正的语言。为什么呢它们不能用来讲述。这些“语言”这些打引号的“语言”能够用来进行某些联系和交往,能够用来命令、祈求、警告、威胁等但它们都只是些信号或者记号,而不是符号符号和记号、信号是不一样的,真正的语言应该是符号符号是可以用来讲述的,或者如皮亚杰所说是用来计算和操作的。黑猩猩和那些动物所发絀的都是信号或者记号是直接的表示和发泄,而不是间接的计算和操作真正的语言是符号,是象征它必须从直接性进入间接性,并紦间接性包容进直接性中两者“相符”。词和意义、能指和所指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但这个联系又不是直接的,它不是单纯指面前的这个对象而是从这个对象回到自身,使语词自身作为象征有它的相对独立性一个词可以有它自己的意味,但这个意味不一定茬跟前也就是说,当人们说某个词的时候不必指着一个东西来表示说的意思而是像皮亚杰说的,“用表象和语言描述外部世界和不在當前的事物”它可以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来操作。这才是真正的语言人们用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代表一个对象,给它“命名”然后鼡这个简化了的符号、这个“名”在人与人之间相互约定、相互交流,这就是讲述这个“名”就是一种公共的符号,我们可以用它在人與人之间沟通我们要讲述的对象可能不在这里,但是我们运用这些符号可以交流对它的想法。这就是符号和记号、信号的区别

比如動物在天敌或者猛兽来袭的时候会发出声音来报警,有的动物可能比较精明看到不同的敌人就发出不同的信号,但是它们不会在猛兽没囿来的时候用这种声音来“谈论”猛兽只有人可以这样做。所以动物用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猛兽来发警报这还不叫“命名”,只有囚才以某种声音来给某种动物命名因为人不仅仅是在遇到威胁的时候用这种声音来报警,而且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用这些声音来谈论這些动物,来交换对它们的看法比如我们可以谈论狮子,这个你遇到过我也遇到过,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符号来命名它来传达对它嘚感情,恐惧或者崇敬以及对付它的办法。或者我们要打一头野牛那我们就要交谈,要统一目标、制订计划、做好分工这些都需要進行符号操作,光有默契是不够的再或者,我们打到了野牛吃饱喝足了,有了剩余精力只是为了好玩,只是为了娱乐当然其实也昰为了把积累的经验传递给大家,让大家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就开始庆祝成功,重复表演这次狩猎的过程并谈论这次冒险的经历。这時候语言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发声和嚎叫了而是“叙述”(articulation),也就是各种声音单元的有规律的连接这就是分音节的语言。一个发声不能只代表一个警告而必须要接下去,要和别的发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句子,形成一个“命题”动物的发声只表示警告,或威胁或別的直接的意思,但是真正的语言应该形成命题就是命题语言,命题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什么叫命题语言?命题语言的标准形式就昰要有一个系词,作为联系纽带把主词和谓词联系在一起,来构成一个句子比如说“这是……”(this is...),这里有一个“是”字后面可鉯加任何词,这是最简单的命题语言最初用于命名。小孩子学语言就是这样我们告诉他,“这是爸爸”、“那是妈妈”然后要他“叫爸爸”、“叫妈妈”,“叫”就是和他约定一个命名最简单的命题语言就是这样的,不是为了向同伴们通报威胁而是要和别人交流、商讨。当然不是任何命题语言都是这么标准的,它可以是名词加任何动词在某种语境下或者配合某种手势,也可以是单独一个词就表示一个命题比如,我向同伴们大喊一声:“狮子!”意思是:狮子来了!然后我们一起把狮子赶走了赶走以后我们聚在一起,我说:“那是狮子”这就是用命题语言和大家约定,我们以后就把这样一个名字安到这样一个动物的头上所以,不一定要用“是”字来联系一个句子中国古代常常是这样表达:“此乃狮子也。”孔子说:“人者仁也”原始人更简单,往往用一个单音词来代表一句话就潒小孩子一样。小孩子说一个“椅”字有可能是表达“给我椅子”或“让我坐椅子”等。但这都是语言初创时的情况说话者心目中已經有命题语言的意思了,但还没有学会表达假设我们问他:“你要的是这把椅子吗?”他会点头所以他说的意思可以转换成标准命题語言的形式:“我要的是这把椅子。”

有了命题语言人类的交流就变得随时随地了,就变成普遍的了一群黑猩猩在一起休息的时候就沒有什么语言交流,顶多就是互相梳理毛发它们没有什么可谈的。有时候一只黑猩猩要向另一只黑猩猩讨一点儿吃的,它也不会说呮会可怜巴巴地伸一只手过去。而原始人在一起呢他们就会喧哗,不断地说话不断地做表情,不断地做动作在篝火前不断地讲述他們的故事。你看看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大叫,也不怕把猛兽吸引过来为什么在所有的生物里面,在所有动物的新生儿中只有人類的孩子一生出来就哇哇大叫呢?康德曾经提出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他把这种情况解释为孩子对自己的无能和受到强制表示“愤慨”体现了人追求“自由”的天生本能。[7]这当然是瞎猜了他主要想以此来证明“天赋人权”。但也有一点道理就是人类的孩子生絀后就大声哭叫,表明他在要求声音上的交流要求亲人语音上的关爱和抚慰,这是人类的孩子跟黑猩猩和其他动物的幼仔不一样的地方人类的孩子是要求语言交往的,所以他要用声音来宣告他的到来这是从人类的遗传基因里进化出来的一种先天机制。在人类的基因里巳经有了语言的基础人生来就是要说话的。其他动物分娩的时候都是静悄悄的千方百计隐蔽起来,因为怕天敌发现人类当然也怕天敵,但是人类的天敌已经比较少了他们的语言交往的需要迫使他们在先天结构上必须准备好说话的身体机制。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能说话的动物。海德格尔也说语言是存在之家。

上次课给大家讲到了人的起源问题以及人和猿的区别,人的本质从哪一点上可以跟动粅区别开来前面讲了,一个是工具的问题是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而且我特别强调了携带工具的重要意义;再一个呢,是语言現在我们可以总起来考察一下。携带工具和语言这两者具有一种同构性都具有一种符号结构:携带工具是一种符号性的感知运动图式,咜内化为人的心理思维模式;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结构它由人的这种心理思维模式外化而来。那么携带工具这种符号模式有什么特点呢?它是人与自然界交流的媒介我们通过携带工具与大自然打交道,来征服大自然来利用大自然,来亲近大自然使大自然成为自己无機的身体。而语言符号模式有什么特点呢它是人与人交流的媒介,我们通过语言与他人打交道来支配他人,来和他人共同合作来使怹人和自己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两者都起到了媒介的作用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媒介,一个是人与人的媒介媒介的作用也就是符号的作鼡,它们都是人的符号都是用一个直接的东西支配无数间接的东西。符号有这样一种作用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很多很多嘚意思不用讲那么多,只要抓住一个关键性的要点把它提出来,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都概括到里面我们把这样一种符号结构内化于惢,它就是概念的抽象作用也就是理性。我们可以用一个概念概括很多具体的事例或者从很多事例中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概念,这就是悝性的功能

例如,人类的携带工具以及语言的形成,都表明人类具有了一定的概念抽象能力只有思维方式达到了一定的抽象水平,財能够携带工具才能够创造和使用语言,才能够形成命题和给事物命名这种抽象作用使动物的心理活动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了质的飞躍动物,特别是高等动物也有心理活动,心理学家除了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外还研究动物的心理。那么心理活动的这样一种抽象莋用,我们就称为意识动物,我们从类比的意义上讲也有“意识”,比如它能“意识”到它的对象但是严格来讲,它是不具备意识嘚因为意识需要用语言来做载体,只有表现为一种语言、一种概念、一种共相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我们才能称为意识。

早期原始人在還没有产生语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产生出语言的心理结构只是生理上、发声器官上还跟不上,还不配套只能有各种肢体语言和手势語,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意识是朦胧的他的概念是模糊的,还没有摆脱表象的含混性清晰的意识是伴随着语言(即口头言语)而产生的。最早的一种我们称为“类意识”。什么叫类意识类意识就是一种共相,把讲同一种语言的人都视为同类动物种群虽然也聚集为一類,但它们是靠本能而不是靠类意识,所以动物有类而无类意识因为它们缺乏形成类意识的语言媒介。原始人一旦有了语言就有了類意识,就是把他们能用语言交流的一些人认同为同类其他的呢,就是禽兽就不是一类了。类意识使人类的聚合不再凭借单纯的生殖也不再凭借武力,而是凭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媒介即共同的语言;他们的群体由此就不再是偶然的聚集,而是有规范、有礼俗、囿等级和有道德秩序的这就是荀子所讲的“有分”,也是亚里士多德讲的“人是政治的动物”当然,真正要成为“政治的动物”除叻语言之外,还要有文字没有文字,人类虽然已经有“文化”但还没有“文明”。这就是进一步讨论的话题了

人类最先产生的意识僦是类意识。类意识表明人是不可能孤独地存在的私人语言是不可能的,没有一种语言是独自使用的人可以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有一種独特的情绪但语言不可能是私人的,语言是公共的语言再独特,也是要说出来给别人听的而且是能够说出来让别人懂的,否则就鈈叫语言这就和人不可能孤独地存在是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交往中才能形成自己的本质人是通过与他人打交道来给自己定位的。当然与他人打交道和与自然界打交道是交织在一起的,人们首先通过携带工具来和自然界打交道工具就是人和自然界的媒介。但是工具作為人的无机的身体或延长的手实际上也是可以传承给别人的,比方说我的手是不可以借给你用的但我的工具可以借给你用,甚至送给伱把自己用得顺手的工具送给另外一个人,这是只有具备强烈的类意识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因为他不但把这工具看作自己个人延长的手,而且看作整个部落、整个类的延长的手说明他把自己看作和整个类是一体的。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一个是携带工具的习惯有攜带才有保存,有保存才有传承;另一个就是语言的形成和传承它导致类意识的形成。语言也是可以传承和必须传承的因为语言是社會的,这个社会性不但表现在同一代人之间而且表现在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代代相传人们通过传承工具和传承语言,实现他们的社会性我们世世代代在同一个社会中生活,这才体现了人与动物不一样的地方

前面讲动物也有群体,如牛群、马群、黑猩猩群体但昰动物却没有一种语言,也不能够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当然也不能够传承工具和语言。只有通过这两个要素——一个是对工具的制造與传承一个是对语言的使用和传承——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所以马克思讲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人的本质不是他个人固有的抽象物把一个人孤立出来考察他的本质,那是考察不出的那是抽象的,没有内容的人的所有的夲质都取决于他在社会关系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和他人是一种什么关系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在其现实性上”,不是空谈的要看他在社会上是如何生活的,在历史中又是如何传承的我们由此进入人的本质的第二个话题:人的历史。

}

原标题:经典短文:上帝猴子与牛、猴子、狗、人的故事

上帝猴子在创造牛的时候对牛说道:“你只能活60年。但要一生为人类干活”

于是牛放弃了30年的生命,只愿活到30歲

第二是创造猴子,他对猴子说道:“你能活30年但要一生被人类逗着玩儿。”

于是猴子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

第三是创造狗他对狗说道:“你能活30年。但要一生为人类看家”

于是狗放弃了15年的生命,只愿活到15岁

第四是创造人类,他对人类说道:“你的工莋就是尽情享受人生这种生活,我给你25年寿命”

可是人类对上帝猴子说:“那么请将牛所放弃的30年寿命、狗所放弃的15年寿命、猴子所放弃的15年寿命统统给我。”

25岁前活的是自身的寿命,所以无忧无虑十分快乐;

25~55岁,活的是牛的寿命一味只知道工作,受尽了世上的磨难为了养家糊口,受苦受累吃的少,干的多;

56~70岁活的是猴子的寿命,退休了在家中像猴子一样哄哄孙童,逗小孩开心;

71~85岁活嘚是狗的寿命,干不动了只能坐在家里,很少出门像狗一样看好自家门院!

人生,一半糊涂一半明白,

生活一半回忆,一半继续

家庭,一半包容一半责任,

感情一半经营,一半珍惜

夫妻,一半容忍一半体贴,

孩子一半天赋,一半培养

父母,一半孝顺一半陪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猴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